第一篇:STEAM教育论坛学习感受
STEAM教育论坛学习感受
高新区第七小学
首先,我很荣幸能够参加在上海举行的第三届全国中小学STEAM教育论坛。这次学习的行程分为两个部分,第一天我们听北京上海的专家讲解了STEAM教育与创客的概念,以及他们在这方面的发展。第二天第三天我们参加了创客嘉年华科技展。
通过第一天的学习我收获了很多,之前对STEAM与创客的概念一直不是很明确,听了专家的分析,对STEAM与创客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STEAM是science(科学)、technolog(科技)、engineer(工程)art(艺术)
math(数学)的缩写,STEAM强调跨学科的学习实践过程。创客强调制作作品的结果,创客范围很广,它不一定要依赖科技,任何创作,只要有结果都可以归为创客,只不过随着科技的进步,如今所倡导的创客教育更多以数字化工具作为基础,创客更集中在数字化的创客上。但是不论是创客还是STEAM他们都源于对真实情景中问题的发现,以现实的问题为依托进行探究或者创作。创客教育由来已久,他推动者教育系统“基于创造的学习”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创客教育强调学习者也是创造者,学习过程也是创造过程,注重将学习者的不一样的想法变成现实,这些都与现代教育理念不谋而合。目前上海等一些较发达的地区在数字化创客上的项目有Scratch及扩展、开源硬件下的Mixly创意电子、开源软件下的创新App开发、基于结构件的创意搭建、3D设计及打印、机器人等。结合高新区以及我们学校的现实,Scratch及扩展是个比较不错的发展方向。这个软件的特点是:使用者可以不认识英文单词,也可以不会使用键盘。构成程序的命令和参数通过积木形状的模块来实现。用鼠标拖动模块到程序编辑栏就可以了。中间的黄色部分是编辑好的程序代码,左边是可以用来选择的功能模块,右边上部是程序预览和运行窗口,右边下部是角色窗口。几乎所有的孩子都会一眼喜欢上这个软件。建立起做程序的欲望。根据编者给带几个孩子玩这个软件的情况看,孩子自己学会使用这个软件是有困难的,需要身边老师和家长的指导。在有人指导的情况下,6岁的孩子可以照着例子完整的摆出一个能运行的程序。这个过程并不需要孩子认识英文或汉字。建立程序的过程,用到涂鸦,录音,找图片这些有趣的过程。孩子的成品可以通过软件直接发布到官方网站上。官方网站给每个注册用户开通了一个空间,放置发布的程序。用户发布后的程序,在官网可以找到。制作中的程序只能在软件环境下运行,发布后的程序则是在网页内运行的。就是说,孩子们的作品可以通过网络被无数人看到。官方网站具有交友和评论的功能。国内亦有类似官网发布程序后在网页内运行的网站,方便国内爱好者及好孩子们对作品进行交流。
第一天的中午,我们还参观了学校孩子们的创意秀社团活动,属于STEAM创新教育课程之一。他们的社团机制与我们的有所不同,社团活动只有中午短短的一个小时左右(不午休),所有社团在校园设立摊位展示,每个社团有自己的创意宣传海报,学生和老师边制作边展示,同学们会到各个创意社学习交流,遇到自己喜欢的社团可以参与他们的社团活动中,参观或者参与本社团活动后可以得到本社团的鼓励奖章,参与的社团越多得到的奖章也就越多,积满一定数量的奖章可以兑换相应的礼品。当同学们参观完所有社团后,可以为优秀社团投上自己的一票(专门的创意秀点赞墙),所有学生共同选出最棒的创意社。他们的创意社也非常丰富,彩趣墨香,玩墨做趣(淘宝上购买半成品的折扇、油纸伞等孩子们发挥创意在上面作画、写诗),这些作品比较体现江南的风格,淄博作为瓷都,我们可以让学生自己动手烧陶作画雕刻,发挥我们的特色。创意环保袋,利用废旧淡色布料自己缝制环保袋,并为他们配上美丽的图案,一个创意环保袋做好了。创意美术,绘生活。血液拼图赛。血型大揭密(英语社团可以借鉴)。计量检测与低碳生活(数学与生活相结合)。等等
接下来的两天我们参加了创客嘉年华活动,将我们学生的作品展示在创客嘉年华的会场,虽然我们在偌大的会场上只是不起眼的一角,但是我们还是为能够挤进创客的大门感到欣慰,相信只要行动一切都不晚。这里是创客的乐园,来自世界各地的创客齐聚一堂,到处都洋溢着科技与创新的味道.目不暇接的创客作品为我们带来了一场头脑风暴。无人操作运动会、不用到场开会的机器人、3D打印、电子竞技、木工操作体验、以及各种DIY手工制作,无处不透露着创造的气息!科技创新是人类进步的动力,希望我们可以把这种氛围带到淄博,带进我们的校园,让每个孩子都感受到这种气氛!一起行动起来吧!
第二篇:STEAM教育日志
教育日志
2月28日
今天是寒假班的最后一天,所以这节课的主要任务是对这些天的学习和探索进行一次梳理和总结。
谭佳昕同学,第一节课的时候,内心似乎对课程有所抵触,哪怕是鼓励或者引导也无果,或许制作机器人对于她太难,她望而却步,又或许她没找到合适的方式来切入,所以我让从她简单的制作开始。开始的时候,她一遇到操作问题就退步,不敢尝试,对老师非常依赖。
不过,她的变化也是很明显的。后续的课程中,在老师鼓励和引导下,完成的作品,由平面的“困”字,到立体的“空中花园”框架结构。尤其在制作空中花园的过程中,创意性的使用了花草树枝等材料(在课堂总结时,我问了男生一个问题“为什么我们想不到?而佳昕同学想到了!”)。到了第三节课时,她对马达和机械开始产生了兴趣,也许是看到他同学的成功,也许是发现自己可以挑战更难的任务了。当天虽然结果没成功,但第二天过来,她依旧没有气馁,进而有了自己的解决方案,并最终向妈妈坚定了自己的兴趣。
孩子的变化每刻都在发生,需要悉心发现。
过去我们的教育注重结果,而我们在一的教育更注重过程。
刘乐轩同学,有着属于一套自己的思维模式,在一开始拼装赛车的时候,他并不愿意其他人的干预,老师在他车上安装器材的时候,他会拆掉。到了第二天,老师继续进行干预,例如多放一个器件,让整体看起来不对称,刚开始他会拆,到了后来,他会定睛观察,发现其实这样也不错哦!于是,从一开始的简单赛车,到后来的赛车、弓箭、飞机组合体,再到最后的更立体的赛车飞艇组合体。在他整个寒假班中,他是最注重结构美感的孩子,在最后一节课中,他也欣然接受了结构中的不对称。
老师的干预其实是种引导,表面看是行为引导,实则是思维引导,引导孩子走出原有的思维框架,试试别的思维方式。孩子所制作的物品,实则是他思维的最终呈现。
罗阳德同学和易嘉诚同学,从一开始的个人独自制作,到后来的达成合作,再到后来的协作完成动力车的制作,以及最后的对整体结构升级改造,期间碰撞出无数的思想火花。罗阳德同学思维敏捷,灵活多变,但有时候又表现得太敏捷、太灵活、太多变了,导致队友跟不上节奏,以至于和队友产生了摩擦,幸好他们之间还比较友爱;易嘉诚同学沉着冷静,遇事三思而后行,思维逻辑清晰,可以对操作的细节进行把控。
他们之间要说的故事太多了,不断地尝试,不断地失败,不断地调整,不断地测试,不断地吸收经验,这些,所有的成长他们自己最清楚了。
第三篇:你知道什么是STEAM教育吗
你知道什么是STEAM教育吗?韩国是怎么做的?
STEAM 是取科学、技术、工程、艺术、数学等五个学科的英语首字母组成的缩略词,这也暗示着一种学科间融合的教育路径。
科学和数学都是较为抽象、深奥的思辨性学科,技术、工程和艺术则是贴近现实生活的应用型学科,将这几门学科融会贯通了,STEAM 就能培养学生“另辟蹊径”的思维,也能让他们更享受学习的过程。
学科间融合的教育模式也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增强他们对知识的理解;发掘学生在科学技术专业上的潜力,培养他们的创造力。
事实上,STEAM 诞生于2009 国家课程改革的母腹之中,在该课程的“整合性科学”章节,STEAM 被频频使用。整合性科学课程已于2011 年正式生效,给韩国小学和初中的科学教育带来了革命性的转变。
旧版的科学课程将科学科目严格划分为四个领域:物理、化学、生物、地球科学,除了以断裂的方式列出各领域的大事年表、事实性知识、原理原则类内容以外,这四门科学课不再提供任何背景知识,更别说用学科间融合的思想来“叙述故事”了。
与此截然不同的是,整合性科学课程则从宇宙的起源开始讲起,随后导向地球的诞生和太阳系的形成,接着是地球上生命的诞生和演化,再接下去是人类自身的发展和进化历程,直到当代的知识经济时代。
科学课程以一种讲故事的形式描绘万物演进的历程,并将之和现实生活紧密相连。
通过学习新的科学课程,学生得以从一个更全面的视角来理解科学、技术、宇宙、自然现象、生命形式、现代文明的价值和意义,激发多元、灵活而深刻的思考。
以前,地球表面的构成及其大气层的具体组成等知识,都只能在地球科学课上习得。
现在,同样的知识点却能和物理运动、潜在能源、元素周期表或气体的性质融合在一起,学生们完全能在一堂课上“一网打尽”。
此外,原先在科学课本中缺失的现代科技相关知识,如硬盘、视频呈现、数码相机、纳米材料、气候变化,占据了新版科学课本的半壁江山,极大地提高了知识的先进性和前沿性。
不过,融合上述科学子学科的路途却没有那么平坦。对于一线的科学教师来说,将物理、化学、生物、地球科学融为一炉绝对算得上一个崭新的尝试,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种整合产生了冲击波般的效应,习惯了分科教学的教师们都有点懵。
因为要自如地驾驭新科学课程,教师们得在自己的专业之外补充更多的知识,况且,用讲故事的方法来上科学课,他们也不那么擅长。
就连研发课程大纲的研究人员也发现了推行新课程的棘手之处,他们得相当谨慎地安排各门子学科在科学课本上出现的顺序和频率。
举例来说,整合后的科学课本第一单元包含了宇宙诞生的内容,下一个单元要讲地球和太阳系。在这两个单元中,地球科学唱主角,这门学科的任课教师开心了;但是从物理或化学教师的角度看来,自己领域的内容被削减了,地位降低了。
好在教材研发人员在审慎思考、精心策划的基础上,推出的新版科学课程虽然在各子学科的内容分配上,无法实现“平均主义”,却极大地满足了整合性科
学课的教育需求。
教师们也逐渐理解了整合性科学教育的原理,也学会了超越自己的专业去观察更广阔的科学教育的图景,还主动通过小组学习的方式,锻炼自己教授新科学课程的技能。
韩国教育科技部也相应地增大了对科学教师的支持力度,2010年、2011年分别新建了9个科学教师学习小组,研发针对新课程的教材和教案。
同时,课程研发人员也对韩国各道、市、县密集访问,以培训、讲座、说明会等形式,向中小学一线教师宣讲新课程的原则,为他们答疑解惑,提供专业支持。
其结果是,在新科学课程实施第一年的2011年,全国2440所高中,2167所都采纳了新科学课程,占比为89%。
对此,日籍诺贝尔化学奖得主野依良治曾公开表示:“日本要像韩国一样改革科学课程。” 此话一出,当即引发了多方关注,也让韩国的教育改革者更平添了一份信心。
在学科中激发对未知世界的好奇心
“为了培养知识经济时代富有创造力的科技人才,我们必须颠覆现有的以学科分类的僵化的教学模式,只有当我们运用一种学科间融合的全新方式来教学时,学生的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才能得到提高,科技人才的涌现才能成为可能。
只有摒弃现在基于严格学科分类的课堂教学模式,改用学科融合的教育方法,才能诱导学生用综合性思维来判断问题、解决问题。”对于STEAM 项目,韩国教育科技部多次强调以未来社会的需求为导向培养人才。
让我们看一个韩国现行的科学教育的数据: 60.7% 的科学课由教师讲授。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们根本就没有机会了解与科学概念、研究过程、事物的科学本质相关的科学思维过程。
而只要我们将科学技术课程和其他学科结合起来,那么学生就能从自己的实践经验出发,理解科学原理,并对运用这些原理的技术有所了解,还能指出各种设备和器械的运行用到了哪些科学定理和原则,叠加效应和强化作用会让学生对科学的亲近感增强,探索未知世界的好奇心也会被激发出来,而这些正是科技人才的原生动力。
比如,一堂有关水的课可能涵括以下内容:
在科学课意义上,水有气体、液体、固体三种形态;
从工程课的角度看,可以让学生设计、制作、安装一套水车灌溉系统;
艺术课的思维则是,让学生以水作为表现对象进行创作,并允许他们互相评价。
第四篇:德行教育学习感受
德行教育学习感受
今年开学初,教育局给学校的每个老师和学生发了一本书——《德行天下》,我拿过来仔细地看了一遍。在认真学习之余,站在新的角度,重新审视了自己9年的为师生涯。我认为德行和学识共同构筑了教师的“心”房。德行,如“心”房的地基,学识,如“心”房的高度。学识越高,就可以无限接近王安石笔下“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的境界,享有广阔的视野。而教师的职业道德地基打得够不够牢固,如何才能“顶”住高楼大厦,才能完美完成教书育人的任务,才能在学生心目中永驻崇高的人师形象?
一、为人师者,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是我们工作生活的本质。“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大计,师德为本。”作为教师,我们要自觉养成良好的师德师风,到底什么是师德师风?所谓师德,就是教师具备的最基本的道德素养;“爱岗敬业,教书育人,为人师表,诲人不倦,有教无类…”,这都是师德。一个教师只有热爱学生,才会依法执教,无微不至地关心学生的健康成长;才会爱岗敬业,乐于奉献,竭尽全力地去教育学生;才会自觉自愿地约束自己,规范自己的言行,更好地做到为人师表、廉洁从教。在我的身边,许多老师敬业爱生的事迹常常感动着我,尤其是我那们这些班主任,真正将自己的心掏出来给孩子们的,这样的老师怎能不赢得学生的爱戴!如果一个教师仅仅热爱教育,那么它只能是一个好教师;如果一个教师能够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公正地对待学生、保护学生合法权益,把热爱事业与热爱学生相结合,他就是个好老师。热爱一个学生就等于塑造一个学生,而厌弃一个学生无异于毁坏一个学生。每一位学生都渴望得到老师的爱,尤其是对待做错事的学生要多一些宽容,设身处地,以科学的态度,真情真心真诚来对待他们。那些家庭有过特殊变故的学生,容易形成特别性格,这就要求教师真诚相待、热情鼓励、耐心帮助,用师爱的温情去融化他们“心中的坚冰”,让他们在愉快的情感体验中接受教育。虽然我们无法象太阳一样,将自己的光辉撒遍世界的每个角落,但我们却可以象母鸡爱护小鸡一样,关爱自己的每一个学生。
二、为人师者,要攥上一颗“钻”心。此“钻”为钻研、学习的意思。当今世界知识层出不穷,只有听从鲁迅先生的教导,像蜜蜂采蜜一样,杂采众家,博学博采,才能酿造出最香甜的蜜。教师要赢得学生的尊重,自己必须更新理念,以丰富的知识营养,高超的管理艺术,深厚的情感体验去感染学生,吸引学生,让班集体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生活的乐园。大教育家孔子就倡导“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精神,这是他一生教育成功的关键问题。惟学然后能教,惟教然后能学,二者不可偏颇。学习是师德修养非常重要的一环,它对于增长教师的知识,净化教师的灵魂,启迪教师的理想,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范文中国三
三、为人师者,要奉献一颗爱心。“一个人最崇高的爱是爱别人,一个教师最崇高的爱是全身心去爱每一个学生。”教育者,应具有博大的胸怀和火热的心肠,善于尊重、善于理解,爱护学生,真正做到“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继而“泛爱众,而亲仁”。爱好学生容易,爱后进生难。尽管难,却也要挑战,他们可能只是一些被灰尘蒙住表皮的苹果,需要发现,肯定,鼓励,对他们倾注更多的爱心。不久以后你会发现,那原来是一颗颗鲜亮光泽的红苹果。作家郑渊洁说,合格的教师和父母的标志是发现孩子的优点,告诉他什么地方行;不合格的教师和父母的标志是发现孩子的缺点,告诉他什么地方不行。老师爱的眼神、充满爱意的语言和行为对他们来说,是值得一辈子珍藏的动力,开始对他们充满期待吧,永远有母亲般的爱和耐心。范文中国,原创范文乐园
四、为人师者,要拥有一颗平常心。在教师的岗位上,没有令人羡慕的地位和权利,没有显赫一时的名声和财富,也没有悠闲自在的舒适和安逸。特别是班主任,学生的大事小事,你都得马不停蹄地忙前忙后。记得一位教师意味深长的的话语:天底下的“主任”中,班主任的权利是最小的,可他肩上的胆子却是最重的。于是,当教师就要努力不被追名逐利的心理干扰,以平平常常的心态,塌塌实实地干实实在在的事情,笑对生活,笑对人生,诗意般地追求自己的教育人生。安心从教,爱校如家。这个家尽管不太富裕,但个个欢蹦乱跳的生命,跳跃着未来的希望。你是教师,就注定无怨无悔。我们不要总梦想着天边的一座玫瑰园,而不为欣赏今天就开在我们窗口的玫瑰。
五、为人师者,还应该怀揣着一颗良心。“享受教育,善待学生;享受生活,善待自己;享受人生,善待生命。”从善,从一颗良心开始,从内省出发,“见贤思齐,见不贤内省”,严格自我的监督和自我改造,使自己能够自觉自愿地达到”从心所欲“的道德境界,这也是衡量教师师德水平高低的试金石,靠灵魂深处的自我教育和自制能力。如同教育家陶行知所倡导的:教师每天都要问一问自己“我的学问有没有进步”,“我的工作有没有进步”?要自觉教育自己知责任、名责任、负责任,教育着自己进步。如果我们每一位教师能坚持对自己的道德行为静心内省,严于揭破自己,善于认识自己,正视现实,并勇于克制,扬长避短,就会使自己的师德修养达到较高的境界。拥有了这么坚固的“地基”,教师的形象能不更伟大、更崇高吗?
通过这一次的学习,使我深感自己做得还不够,在以后的工作中一定要不断的完善自己,超越自己,努力成为一名更优秀的教师!
第五篇:参加中国steam教育发展大会心得体会
参加中国steam教育发展大会心得体会
2018年9月
**
2018年6月,我校申请成为了创客教育实践基地,为更好的将基地落到实处,我6月30日前往深圳市参加了中国steam教育发展大会,进行为期三天的学习,这三天的学习里既包含了各个层面的官员、学者解读中国steam教育的支持政策,也有从小学到大学的学校创客教育做法,还有各大教育企业开发的课程与教具,使我受益匪浅。
1.注重跨学科融合课程,培养一个完整的人。
印度哲学家克里希那穆提说:教育的最大任务在于造就一个完整的人,使其对生活能加以整体处理。教育的另一个任务在于制造新的价值。在这个认知下,山东二中顺应时代潮流,赋予教育新的使命,构建可以培养学生认识世界,改造世界能力的创客课程。在这里,steam教育是以工程设计的原理来看展的一种学习方式,是任务模糊而结果清晰的学习。其特征有:①系统性融合式学习,注重跨学科,知识的内在联系。②基于生活和实践的学习:项目、问题、挑战。③问题解决过程中的学习:运用知识,学习新的知识。④自主创新性学习。在这里,steam教育下的教育即尊重、教育即环境、教育即创值,steam教育下的发展即自主发展、个性发展、创新发展。为达到这样的教育愿景,他们这样做:①创办了生物组织、机械工程、智能加工设计、航空航天实验室。②开发课程,有生物科学研究课题,使学生自主研究,在研究中学习;有联合国、经济峰会、法庭、人代会、新闻大赛模拟课程。③基于美术课程的学科融合:空间构筑物、装置艺术设计、智能化产品设计;美术经典的哲学演绎、戏曲表演;陶笛与陶艺;艺术设计、校园文创、创意绘画。④整合大学资源,确立教师“贡献度”综合评价方案,打造创新指导团队,完成教师到导师的转变。以上的做法都值得我们借鉴,因为一所好的学校不应当规定别人的发展道路,而应该是一个能够让教师和学生实现梦想的地方,这些做法都在努力印证这句话。
2.常态化创新管理机制保证常态化创新教育
成都银小在大会上分享的创客教育做法,是非常值得我们小学借鉴的,成都银小认为虽然自己是一个小学,但是任然认为学校担负着培养能适应未来生活与工作的各个行业的领军人才的重要责任,所以学校从建立之初就建立管理创新机制,实行项目负责制和课程孵化机制,使优秀的管理成为常态化。项目负责制是指由教师志愿者开展教师个性化发展项目、智慧课堂项目、STEM课程项目,从最开始的论证项目到项目试点到项目实施常态化本土化,进而形成银小经验。课程孵化机制则是根据学生需求和教师特长成立新课程,然后开设选修课,发展特长队,进而成为创新常态课。
而银小对于STEAM教育的态度是,STEAM教育应是一种常态,这不该是一种精英教育,而是一种创新的教育教育,不是创客空间里几个孩子独享的学习,也不是高大上的VR实验室里几次体验,而是要融入我们的思想,成为一种教育的常态。为了达到这样一种常态,在没有专职教师的情况下,要做跨学科课程,做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课程,他们学校先以信息技术中心为种子教师,进而形成种子团队,最后辐射全体教师,也就是说不是把STEAM教育锁定在某几个教师身上,而是要全员卷入。人力资源解决之后,就着力解决课程资源,在硬件方面,他们在长时间的尝试后,总结出了这样的经验:廉价开源,循环使用,废旧利用,降低成本,改造废品,加工散件,网购成品。为了扩大课程覆盖面,银小直接利用班级的力量,建设创新型特色班级,比如3d打印桃源班级,为学校的其他班级做3d打印印章服务,这样就成功解决了扩大创新课程覆盖面的问题。
3.真正全员卷入,做有深度有宽度的STEAM教育
STEAM教育怎么实施可以有深度,有宽度是所有探索STEAM教育的教育人关心的,上海国际外国语学校分享的做法有别于国内的所有学校,他们每个老师在每天都会发布一个STEAM项目,比如说怎么定点投送物资,怎么追踪太阳能等等,这些问题和项目都有一个具体的场景,有兴趣的同学就自动成为一个小组到实验间,进行探索,设计方案,实施方案,出自己的成果,这样的实施方法确实解决了深度和广度的问题,可是对于学生和老师以及硬件都有一定程度的要求,所以可以将这种方式换一种形式实施,不可直接借鉴。
4.创新成果发布形式多样,让成果“活”起来
我们一直以来对于学生的成果发布都是以讲述式为主,但是看了这次发展大会上创新成果的演示,刷新了我的认识,原来发布自己的成果可以是情境表演式,可以是歌舞表演式,还可以是相声、快板等等,这些形式都比讲述式好太多了,这既生动又具体,可以将成果讲得非常清楚还吸人眼球,那时我便明白了为什么重庆市巴蜀强调成果展示时形式的多样性,因为不同的表现方式这确实更有表现力。
当然,我认为教育界的新名词是层出不穷的,我们只要坚定创新教育之路,即使换新鞋还是可以走老路,不管有什么新名词我们都可以挺直腰板,永不落时代之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