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品管圈降低胃肠减压患者非计划拔管率(推荐5篇)

时间:2019-05-12 02:17:1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应用品管圈降低胃肠减压患者非计划拔管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应用品管圈降低胃肠减压患者非计划拔管率》。

第一篇:应用品管圈降低胃肠减压患者非计划拔管率

应用品管圈降低胃肠减压患者非计划拔管率

夹江县中医医院

外一科 品管圈(quality control circle,QCC)是以全员参与的方式,持续不断的推行管理及改善自己的工作场所,提高护理质量的工作方法,从尊重人性出发,通过轻松愉快的现场管理方

①式,使员工自动自发的参与管理活动,在工作中获得满足感与成就感。是一种自下而上的②管理方法。我科在2016年6月以来,将QCC的工作方法应用于降低胃肠减压患者的非计划拔管率,取得了初步成效。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科参与QCC活动的护士8人,护师4人,护士4人,本科学历2人,大专学历6人,平均年龄27.6岁。品管圈开展前中后科室收治病人病种范围及参加品管圈人员均无变化。1.2 方法

1.2.1 品管圈的成立,制定圈名及圈辉 为了更好的落实优质护理服务,2016年6月1日,外一科召开品管圈第一次会议,一起学习品管圈的相关知识,投票选出“同心圈”为圈名,选出圈辉及制定圈内各成员的职责,由护士长作为圈内辅导员,负责对整个品管圈的活动进行指导和监督,推选护师薛小利为圈长,负责对整个QCC活动进行管理和统筹安排,圈内各成员按分工进行数据收集统计和记录整理。活动的主题为:降低胃肠减压患者的非计划拔管率。活动分为八个阶段:一,成立品管圈小组;二,主题选定;三,拟定活动计划;四,现状调查;五,目标设定;六,对策实施;七,效果确认;八,检讨与改进;九,心得体会。活动时间为2016年6月至2016年9月。

1.2.2 分析选题理由及主题的相关意义 非计划性拔管是指导管意外脱落或未经医护人员同

③意,患者将导管拔除,也包括医护人员操作不当所致拔管。减少胃肠减压患者非意外拔管率对患者而言,可减少患者痛苦与不适感,降低医疗成本,保障患者就医安全,减轻住院心理负担,利于疾病恢复。护士而言,可提高综合素质,减少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和风险意识,交接工作更严谨科学。对病区而言,可增强团队凝聚力,改善工作效率和品质,提高病区整体形象。对医院而言,可提高护理质量,保障护理安全,减少医疗纠纷,增加患者对医院的信任度和满意度,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均得到提高。有效的胃肠减压可低胃肠道内压力和张力,改善胃肠壁血液循环,有利于炎症的局限,促进胃肠功能恢复,因此,一旦发生脱管,可能对患者造成损伤,延长住院天数,增加费用,影响手术成功,甚至造成死亡。1.2.3现状调查 从2016年4月-6月行胃肠减压的患者29 例,其中5例脱出,脱管率为 17.2%,其中重置胃管3例,未再重置2例。改善前的无形成果:品管手法及沟通能力相对欠缺。

1.2.4 目标设定 现况值=非计划性拔管率=5÷29=17.2%;目标值=现况值-(现况值×改善重点×圈能力)=17.2%-(17.2% ×85%×80)= 5.5%。拟定我科将留置胃管患者非计划拔管率由17.2% 降至5.5%,降幅为11.7%。

1.2.5对策实施

一、认真评估患者导管滑脱评估表。处理对策:㈠认真评估导管滑脱风险评估表;㈡根据评分标准及时采取预防措施;㈢加强巡视,特别是重点患者。效果确认:护士对患者拔管风险意识增强;能按照评分标准有效的采取预防措施,按照护理级别巡视病房。

二、规范管路固定方法。处理对策:㈠每日由责任护士对固定不牢的3m胶带进行更换。㈡科室统一培训对管路固定的方法。㈢对置胃管患者交接班。效果确认:形成统一规范的管路固定方法,全科护士按规范执行。

三、加强健康宣教和心理护理。处理对策:㈠加强护患沟通。置胃管前进行心理护理,讲解胃肠减压的必要性及配合方法。㈡丰富的宣教材料,提高患者依从性。效果确认:病人知晓胃肠减压的必要性,能有效配合。2.效果评价

分别统计改善措施前(2016年4月至六月)及改善措施后(2016年7月至9月):2016年4月~6月,留置胃管29人次,非计划性拔管5人次,非计划性拔管率为17.2%。7月 ~ 9月,留置胃管32人次,非计划性拔管2人次,非计划性拔管率为6.2%。运用公式,计算出: 目标达成率=「(改善后数据-改善前数据)÷(目标设定值-改善前数据)」×100%,即=「(6.2%-17.2%)÷(5.5%-17.2%)」×100%=94%;进步率=「(改善前数据-改善后数据)÷改善前数据」=「(17.2%-6.2%)÷17.2%」×100%= 64%,说明此次品管圈活动所采取的措施初见成效。而QCC改善后的无形成果为全体圈员对Qcc认识和运用能力、制度执行力有了明显的提升。另外,团队精神、沟通协调能力、责任心、解决问题能力也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

3.检讨与改进

此次运用QCC工作方法降低胃肠减压患者意外拔管率的优点为:根据本病区情况选择切实需要解决的问题。品管圈教会我们如何理解团队,如何发挥集体的优势去解决问题,如何在团队中扮演好自己的角色。但同时也存在缺点:此次活动没有降到目标值以下,在对策实施方面没有解决负压吸引器如何放置的问题,圈会的形式比较单一,对品管圈的手法尚不能灵活运用。今后我们将继续开展品管圈活动,解决更多身边的问题,开会更灵活机动,吸收更多同仁加入到品管圈这个大家庭中来。我们会将持续质量改进进行到底。参考文献 李旺君,王莉香.“品管圈”活动在护士长夜查房中的应用与效果[J].护理管理杂志,2007,7(5):55-56.2 王思华,林芬,沈国霞.品质管理活动在病房用药安全质量管理中的应用[J].中华护理杂志,2009,44(11):1020-1022.3 陈爱萍,蔡蜢.ICU患者非计划性拔管及相关研究进展[J].中华护理杂志,2007,42(10):934-937.

第二篇:64例胃肠减压患者意外拔脱管相关因素分析及对策

64例胃肠减压患者意外拔脱管相关因素分析及对策

【摘要】 目的 分析意外拔(脱)管发生的原因及对策。方法 对我院64例胃肠减压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64例意外拔管者的发生原因及采取的措施。结果 患者因不适拔管29例,不能配合治疗自行拔管10例,胶布固定松脱10例。结论 加强患者的心理疏导,良好的固定方法尤为重要,做好置管期间的基础管理。

【关键词】 胃肠减压;处理对策;相关因素

【中图分类号】R562.25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5)02-0723-020

胃肠减压是临床上常用的一种治疗措施,泛应用于消化系统各种疾病的治疗[1].意外拔(脱)管(Unp lanned Extubation,UE)[2]是指导管意外脱落或未经医护人员同意,患者将导管拔除,也包括医护人员操作不当所致拔管.一旦发生UE,可能对患者造成损伤,延长住院天数,增加费用,影响手术成功,甚至导致死亡.临床上,胃肠减压患者UE发生较为常见,因此,研究胃肠减压患者UE发生的临床特征及对策有着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临床资料

2004年-2014年我院发生胃肠减压UE的患者共64例,其中男47例,女17例,年龄最小6个月,最大82岁。主要诊断:消化道出血、胃癌、肠癌、肠梗阻、肠套叠、急性胰腺炎、胆管结石、腹痛待查等等。拔管原因分析

见表1。

2.1 患者感觉不舒适拔出胃管(1)感觉鼻咽部疼痛、刺激性咳嗽,多因插管时引6起鼻黏膜损伤和咽部异物感,再加上咳嗽时腹部创口的疼痛,不能耐受,将胃管拔出;(2)胃部不适,灼烧感、恶心、呃逆等,为常见原因,是因长期禁食,胃管留置刺激胃黏膜引起。患者认为是胃管置入引起,遂将胃管拔出;(3)腹胀明显,有时伴恶心呕吐,不能有效引流,多因胃管前端小孔堵塞或粘贴于胃壁导致引流不畅,达不到减压的效果,患者失去信心,拔出胃管。

2.2 患者不慎拔出胃管夜间睡眠状态时无意识拔出胃管,特别是老年人入睡后无意识的手部动作,如空抓、抓挠面部等,唤醒后都说不知道,在做梦.活动时不小心拔出。

2.3 胃管自行脱出(1)胃管固定不牢固。由于胶布长期黏贴,鼻部的汗渍、油脂浸润,造成粘贴不牢固,护士未及时发现和处理,导致胃管脱出.2)恶心、呕吐时吐出。由于引流不畅,不能起到胃肠减压的作用,护士未能及时发现处理,导致患者频繁恶心、呕吐,将胃管吐出;(3)剧烈频繁咳嗽时咳出。反复咳嗽或老年人有哮喘、支气管炎等呼吸道病史,未能有效控制症状,将胃管咳出。

2.4 健康宣教不到位,医护人员向患者及家属解释胃管的重要性时过于简单,使患者对胃管的意义认识不足;医生及护士未能教会患者在改变体位时妥善保护胃管的方法,未能较好的指导应对不适的方法。

3.护理对策

3.1 心理护理,加强置管前的宣教良好的心理干预可使患者获得心理支持,提高留置胃管的耐受性。可在术前一天通过医患、护患交流让患者了解所患疾病的知识,留置胃管的作用,可能出现的不适及应对方法,告知胃管脱出的严重性,留置胃管一般时间和促进术后恢复的配合方法,使患者减轻、甚至消除恐惧紧张心理,且有良好的心理准备,主动积极配合治疗。留置胃管前告知置管时配合的方法,指导如有恶心呕吐等不适,做深呼吸,可缓解症状。置管后对患者已体验到的痛苦应表示理解、同情,同时对患者的积极配合给予鼓励、表扬。指导患者避免引流管折叠、受压、扭曲,以免影响引流效果;指导翻身、坐起及下床活动时动作宜缓慢,不要突然变换体位牵拉胃管;如有胶布粘贴不牢固或胃管脱出等情况,及时通知护士或医生,给予处理。

3.2 加强培训,提高护理人员防范胃肠减压UE发生的认知水平和技巧将防非计划性拔管的课程作为护理人员上岗和继续培训的常规内容,通过系统培训胃肠减压UE危险因素和有关对策,提高医护人员对防范胃肠减压UE发生知识的知晓率和防范技巧。

3.3 良好的固定方法可防止脱管,增加患者自行拔管的难度。一种“Y型”固定,采用3 M绢质胶布,取1条长约10 cm、宽约2.5 cm的胶布,从一端中间撕开6~8 cm,未撕开的贴于鼻翼上(靠近鼻尖),撕开的2条分左右方向交叉绕在胃管上;再取长5~7 cm的胶布,从中间撕开成2条,将其中一条以高抬法将胃管固定于一侧面颊部,另一条固定于鼻翼胶布上端(不超过鼻翼的宽度)[3]。另一种方法是“工字型”固定,采用3M棉质胶布,取长3.5 cm、宽2 cm的胶布,在上1.5 cm、下1 cm处两边分别向内剪去0.5 cm,即成“工”字型,上贴于鼻翼上,下贴包绕于胃管上。再取一条型3M棉质胶布约l cmX 6 cm,以高抬法将胃管固定于一侧面颊部,降低UE发生率。

3.4 做好置管期间的基础护理,增进患者的舒适感.针对留置胃管后对咽喉部黏膜的刺激出现干痛,黏膜破溃,应做好患者的口腔、鼻腔护理,每日数次含漱温开水,口唇涂石蜡油。必要时给予雾化吸入,2次/d,以减轻咽喉不适;适当抬高床头30°~45°或取半坐卧位,减少胃液返流。

参考文献

[1] 王淑霞.胃肠减压适应症不良反应护理的研究进展[J].护士进修杂志,2007。22(5):401―403.[2]陈爱萍,蔡虻.ICU患者非计划性拔管及相关研究进展[J].中华护理杂志。2007,42(10)1934―937.[3]黄爱微。范栩妃,石素文,等.胃肠减压管固定方法改进的临床应用研究[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6.

第三篇:持续质量改进在降低气管插管非计划性拔管率中的应用

持续质量改进在降低气管插管非计划性拔管率中的应

摘要:目的:探讨持续质量改进在降低非计划性拔管率中的作用。

方法:围绕ICU气管插管病人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高存在的问题,分析查找原因,成立CQI小组,制定改进措施,实施效果评价。

结果:持续质量改进后患者非计划性拔管较改进前显著降低(P<0.05)。

结论:CQI的应用明显降低了非计划性拔管的发生率,提高了医疗护理质量,从而保证了护理安全。

关键词:气管插管非计划性拔管持续质量改进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05.180

【中图分类号】R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5-0116-02

非计划性拔管(unplanned extubation,UEX)是指不符合拔管指征或未经医务人员许可患者将气管插管拔除,也包括医务人员操作不当所致拔管[1]。发生UEX的患者有可能由于过早拔管而终止其所需要的机械通气支持,使病情恶化甚至死亡。持续质量改进(continuous quality improvement,CQI)是质量管理体系中得一个重要原则,它强调在提高产品质量的同时,更注重过程管理和环节管理的控制。我科针对2012年6~12月UEX发生率13.3%较高,存在很大安全隐患。自2013年3~10月用持续质量改进的方法对气管插管病人进行管理,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一般资料

某二甲医院重症医学科2012年6-12月及2013年3-10月所有机械通气患者171例为研究对象,其中2012年6-12月的患者作为对照组(90例)、2013年3-10月的患者作为实验组(81例)。

2方法

2.1成立CQI小组。CQI小组由本科护士长任组长,本科全体护理人员为组员。围绕ICU气管插管病人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高存在的问题,分析查找原因,制定改进措施,实施效果评价统计学处理

2.2实验所得数据即实施CQI前、后非计划性拔管数,采用SPSS13.0医学统计软件对进行分析,组间比较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结果

实施CQI前非计划性拔管率为13.3%,实施CQI后为 3.7%,0.01

4讨论

4.1集体开会讨论实施CQI前12例患者非计划性拔管的原因。

4.1.1患者方面:①气管插管患者如镇静中断或者不足,气管插管对咽喉壁黏膜的刺激及局部的压迫、失音、无法吞咽等,造成患者不能耐受、烦躁而自行拔管。②患者对治疗失去信心,放弃治疗而设法自行拔除气管插管。

4.1.2导管因素:①导管气囊充气不足和气囊破裂是导管脱落的主要因素。②缺乏有效的导管固定。

4.1.3医疗护理不当意外拔管:①翻身、整理导管或搬运患者时,过度牵拉导致气管插管意外脱落。②进行口腔护理、吸痰等操作时,患者难以耐受,出现烦躁而自行拔管。③有研究显示43%的UEX发生在夜间,77%发生在护士不在床旁时[2],与护理人员疲劳、责任心不强,出现意外拔管有关。

4.2改进措施。

4.2.1气管插管患者常出现焦虑、抑郁、恐惧、悲观、敌对等情绪,护士应开展心理护理和疾病相关知识宣教。对于意识清醒者,护士必须主动耐心、仔细地向患者解释气管插管的目的、作用及自行拔管的危害性,避免自行拔管,同时讲解插管后的不适表现,教会患者减少刺激及不适的方法,如深呼吸、勿用力咬管等。对于清醒且有表达需求的患者,采用图片写字等交流方式,并将手语引入到护理工作中。必要时采用音乐疗法,听广播及听音乐等转移患者注意力,缓解患者紧张情绪。

4.2.2适时的镇静与镇痛,减轻患者的不适,减少人机对抗,有利于提高通气治疗的效果,同时减轻患者焦虑、躁动甚至谵妄、改善睡眠。护士要准确及时用药,保证镇静效果而又不过量。

4.2.3合理有效的肢体约束 凡行机械通气的患者,无论是否使用镇静剂,都应适当采取保护性肢体约束。

4.2.4选择良好的固定方法和有效的气囊管理。气管插管由原来的交叉固定改为“一”字型绕颈固定。护理人员应每班检测并记录气囊的压力,气管插管的深度。

4.2.5医护人员加强学习有关导管护理操作的流程及注意事项。在搬运患者、翻身扣背、口腔护理、医生治疗及床边拍片时妥善固定气管插管,应2人甚至多人配合,指定1人负责气管插管,保持头颈部与气管导管活动的一致性,注意适当调节呼吸机管道,防止牵拉插管,损伤患者气道黏膜,牵拉严重者可致气管插管的脱出。

4.2.6加强责任心。护理人员加强巡视,气管插管采用高危导管红色标签,标签上注明名称,日期,刻度,以防护理人员粗心或者疲劳时操作不当剪断气囊连线而导致UEX的发生。

4.2.7加强有效的气道管理。进行气道温湿化,及时评估患者的通气效果,按需吸痰,做好肺部物理治疗,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痰痂堵管而致UEX。

4.2.8及时评估,掌握拔管时机。护理人员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意识、自主呼吸是否有力、氧饱和度、血气分析结果,做好记录,及时反映病情,配合医生做好程序化脱机实验,符合拔管指征的及早拔管。

4.2.9合理安排人力资源。依照患者数量、患者病情,适时调整值班人数,加强对特殊时间、特殊患者的护理人员的投入,对有可能发生UEX的高危患者必要时增加看护人员,防止UEX的发生。

5小结

加强气管插管患者的管道安全是医院护理质量管理的重点,也是卫生部提出的患者十大安全目标的其中之一,气管插管患者发生UEX直接关系到患者的安全和有效治疗,一旦发生将延长住院天数、增加住院费用甚至危及生命,给患者及家属带来极大的身心痛苦,在患者法律观念和维权意识增强的今天,还有带来医疗纠纷的隐患[3],所以在平时的护理工作中必须严防非计划性拔管。而用持续质量改进的方法对气管插管病人进行管理,可以降低气管插管病人的非计划性拔管率,使医疗护理质量得到提高,保证患者安全第一位的同时也保证了自己的人身安全。

参考文献

[1]朱胜梅,金钰梅.住院患者意外拔(脱)管临床特征分析及对策[J].中华护理杂志;2009,44(3):256-258

[2]林蕾蕾,颜美琼.气管插管患者非计划性拔管的护理进展[J].上海护理,2008,8(5):69-71

[3]庄一渝,袁莲凤.医护合作减低ICU气管插管非计划性拔管的发生率[J].护士进修杂志,2007,22(5):417-419

第四篇:品管圈活动在降低消化道出血患者跌倒发生率的应用

品管圈活动在降低消化道出血患者跌倒发生率的应用

【摘要】 目的 探讨品管圈活动在预防消化道出血患者跌倒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成立品管圈活动组织,确立“减少消化道出血患者跌倒发生率”为活动主题,针对消化道出血患者发生跌倒的问题进行原因分析,制定整改方案,实施标准化管理,并持续质量改进。结果 消化道出血患者跌倒发生率从活动前的1.99%降低到活动后的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32,P<0.05)。结论 品管圈活动有效降低了消化道出血患者跌倒的发生率,激发了护士的工作热情,提高了护理安全质量。

【关键词】 品管圈;消化道出血;预防跌倒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6.22.213

品管圈(quality control circle,QCC)就是由相同、相近或互补性质工作场所的人们自动自发组成数人一圈的活动团队,通过全体合作、集思广益,按照一定的活动程序,活用科学统计工具及品管手法,来解决工作现场管理、文化等方面所发生的问题及课题[1]。本科应用品管圈对消化道出血患者实施预防跌倒管理,取得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

1.1 组圈 品管圈小组人员由本病区9名护士组成。选出圈长、辅导员各1名,由病区护士长担任辅导员。每月召开圈会并有相关的活动记录。

1.2 现状把握 本院从2014年2~9月收治消化道出血患者302例,其中住院期间发生跌倒6例,跌倒发生率为1.99%。其中3例跌倒发生在卫生间上厕所时,2例跌倒发生在外出检查时,另1例发生在康复期卫生间洗澡时;跌倒造成门牙磕损1例,手部擦伤红肿1例,其余4例患者未发生不良后果。

1.3 寻找问题根源 应用头脑风暴法,讨论患者跌倒的根本原因,从人、方法、环境、其他等方面绘制鱼骨图[2]:①人员防范意识薄弱:患者及家属对疾病认识不足、无家属陪护、遵医行为差;医务人员宣教不全面、安全防范意识薄弱,对疾病缺乏预见性。②评估宣教缺陷:对患者跌倒风险评估不准确,无专科跌倒评分表;宣教不及时,内容不全面、宣教方式单一:无专科防跌倒宣教指引,无专科防跌倒流程;高危人群未重点交接班;未重视基础护理和生活护理。③病房环境不佳:地面不防滑、卫生间无防滑垫;地面潮湿,无警示标识。④其他:应用镇静、利尿、降糖等药物。外出检查,未正确选择转运方式,未做好交接工作。

1.4 采取对策

1.4.1 人员培训 消化道出血患者病情变化快,患者及家属对病情不理解,遵医行为差。加强护理人员对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专科知识培训,提高对消化道出血患者跌倒风险的动态评估能力。提高护士责任心,发现跌倒隐患及时处理。

1.4.2 改善工作流程 完善消化道出血患者跌倒管理规范。设计消化道出血患者专科跌倒高危评估单。规范并细化消化道出血患者防跌倒、晕厥工作流程,使用屏风、床隔帘,保护患者隐私。对无家属陪护及高危跌倒患者重点交班需绝对卧床的发放床上大小便温馨提示。

1.4.3 改善环境 将病房及走廊的地面换成防滑材料,阴雨潮湿天气加用除湿风机吹干地面,保持地面干爽;在卫生间、茶水间加装防滑垫;在容易发生滑倒的地方(卫生间、楼梯口)加贴“小心滑倒”标志。一旦地面有积水,则在积水旁摆放“小心滑倒”标识[3]。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2014年2~9月收治消化道出血患者302例,其中住院期间发生跌倒6例,跌倒发生率为1.99%;2014年10月~2015年

5月,本病区消化道出血患者315例,发生意外跌倒0例。消化道出血患者跌倒发生率从活动前1.99%降低到活动后的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32,P<0.05)。讨论

发生消化道出血的患者,一般饮食受到限制,并较长时间在床上休息,身体素质不如常人。加之部分为老年患者,伴有高血压、脑梗死等多种疾病,容易在医院中出现跌倒情况,造成患者损伤,甚至造成不必要的护患矛盾。因此,通过分析造成跌倒的原因,实施可行有效的解决方法十分重要。品管圈是指在工作岗位上为解决某一问题,自发而组成的小组,解决关键问题,以提升工作绩效。品管圈活动提高了护理人员的积极性[4]。由于品管圈是全员自动自发组织,激发了护理人员对工作的热情。通过品管圈活动,成员之间形成“勤思考、找原因、学技术、齐交流”的风气。初步学会利用科学的管理方法与技术手段分析解决工作中的问题。

品管圈活动就消化道出血患者跌倒问题,采用PDCA循环法找出问题,并针对要因制定实施对策,不断改进,制定相应的护理工作流程、工作指引[5]。最终将成果标准化,应用于工作之中[6]。通过品管圈活动,能改善院内环境,营造防跌气氛,通过人员培训、优化工作流程、环境改善及正确评估患者等方式,逐步找出适宜的预防措施,切实地解决问题。

本次研究发现,开展品管圈活动能有效降低消化道出血患者跌倒的发生率。实施措施后,跌倒发生率从活动前的1.99%降低到活动后的0(χ2=6.32,P<0.05)。由此也证明了品管圈活动的成效。

综上所述,品管圈活动可有效降低消化道出血患者跌倒的发生率,激发护士的工作热情,提高护理安全质量。值得在今后工作中推广应用,解决针对性难题。

参考文献

[1] 刘庭芳,刘勇.中国医院品管圈操作手册.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1-3.[2] 钱萍,刘金妹,陆洁,等.对21例住院患者跌倒的调查分析及对策.护理管理杂志,2007,7(7):9-11.[3] 任道琼,徐家喜,杨晓燕,等.品管圈活动在肿瘤患者跌倒管理中的应用效果.临床护理杂志,2014(3):61-64.[4] 黄巧,魏丽君,卢少萍.品管圈活动对降低住院患者跌倒发生率的影响.现代医院,2014,14(11):126-128.[5] 朱晓敏.品管圈活动在预防患者跌倒管理中的应用体会.中医药管理杂志,2012,20(11):1118-1119.[6] 林文君,郑珍香,吴君芬.品管圈活动对脑卒中患者跌倒事件发生率的影响.中国现代医生,2014,52(4):86-89.[收稿日期:2016-03-29]

第五篇:非计划拔管根因分析

2018年4月份7月份非计划拔管根因分析

一患者因素 躁动与意识障碍

神经外科病人多有脑器质性疾病所引起的精神症状,表现为躁动、易激怒、意识不清、幻觉等,导致患者自行拔管。有调查结果显示意外拔管事件中76.36%发生在夜间。夜间植物神经功能不稳定,二氧化碳潴留,易出现头痛、烦躁、幻觉等精神障碍等导致大部分患者在睡眠状态拔管 不配合治疗和护理

神经外科患者往往患者住院时间较长,肢体活动障碍,有些患者对疾病好转缺乏信心使患者产生紧张、烦躁、悲观、绝望的情绪,造成意外拔管。疼痛、不适

气管插管患者无法说话或吞咽,咳嗽时有痰或异物感,留置胃管者可有咽部肿痛、恶心;留置尿管者均有不同程度的尿急、尿痛等不适感,护理观察不到位

清晨、中午、夜间等人员少的时段容易UEX,可能与这几个时段护士只有1~2名,对患者的巡视观察不够有关。二医疗护理操作疏忽

部分护士对防止计划性外拔管经验不足,护理操作时:如更换体位,搬动患者时未能妥善固定好导管,动作过猛,致导管脱出。三导管管理方面的因素

1导管的材质、粗细、软硬度等不同对患者造成的不适感不同; 2管道的交接和检查工作不严

3导管固定欠稳,临床导管固定方法为胶带缠绕、扁布带打结、透明贴、缝线固定。但胃管、气管插管的导管胶带易被病人的汗液、口腔分泌物污染而失去黏性,引起固定不牢;扁布带固定胃管、气管插管时常因病人头颈部活动而变得松脱;气管插管气囊漏气、充气不足、放气期间易在外力作用下致导管脱落;中心静脉插管、引流管未用缝线固定,以至病人活动时在较强的外力作用下脱出。

4镇静、约束不当

对烦躁不安或意识不清的患者没有合理运用镇静剂。对烦躁或有拔管倾向的高危病人,如术后麻醉未醒、浅睡眠等朦胧状态病人未采取有效的肢体约束或因约束捆绑过松、位置过高或双手未被包裹等都可使病人解开约束带自行拔管。拔管防范

1加强宣教

1采取有效的沟通方式,比如通过手势,纸笔的交谈,了解患者的心理,消除患者恐惧、紧张的心理,将呼叫器放置在患者易触到的地方,以增强安全感。

2做好患者及陪护的知识宣教,反复强调意外拔管造成的伤害和不良后果,并指导患者及家属配合管道管理的方法。3规范护理工作建立非计划性拔管应急流程及登记本。有针对性的制定交接班制度

4规范护士操作常规。约束、口腔护理、翻身、吸痰、移动等。对科室发生的每一例非计划性拔管均作讨论,分析脱管原因,改进操作流程。如:有人工气道的患者,把握吸痰指征,适时吸痰,是保持气道通畅,避免喉痉挛、痰痂阻塞易引起患者缺氧、烦躁等不适而自行拔管;进行护理操作如:翻身、移动患者时,要妥善安置各种管道,避免管道被拉出。对于躁动患者,在搬运和翻身时一定要约束好患者后再进行其他护理操作。5根据病情合理用药

镇静治疗,对躁动或意识不清的患者,如正确应用地西泮、氯丙秦、力月西等。以减轻患者的不适,缓解焦虑、恐惧等一些负性、不愉快的情绪。

6选择合适的管道,改进固定方法1选用材质柔软、管径细的新型材料,增加患者的舒适度。

7根据病人的身高、体型选择管道的型号,确定插管深度

8加强巡视,加强重点时段管理,尤其应增加夜间巡视次数,对于有拔管危险的患者及曾经拔管患者,在病人床头悬挂“防管道滑脱”等安全警示牌,随时提醒家属、陪护人员、医务人员时刻防范UEX的意外发生。加强对病人评估,包括年龄、意识状态、心理状态、耐受状况、导管位置、深度、固定情况、既往有无自行拔管经历等。每班记录留置管道深度,注意观察标记的变化,及早发现管道是否脱出。

下载应用品管圈降低胃肠减压患者非计划拔管率(推荐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应用品管圈降低胃肠减压患者非计划拔管率(推荐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