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旅游资源现状分析(本站推荐)

时间:2019-05-12 02:48:2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西安旅游资源现状分析(本站推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西安旅游资源现状分析(本站推荐)》。

第一篇:西安旅游资源现状分析(本站推荐)

西安旅游资源现状分析

内容提要:

中文:

西安,古名长安,是众所周知的旅游城市。尽管有着旅游资源丰富的优点,但是由于不懂得环境与经济的协调发展,使得其旅游业的发展变得越加迟缓。只有搞好生态环境保护与生态环境建设,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条件,西安才能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实现其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英文:

Xian, the ancient is a well-known tour city Chang-an.Though have the advantage that the tour resources enrich, because of doing not know the coordination development of the environment and economy make it travel the development of the industry become to add dilatoriness more.Only make the good ecosystem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nd the ecosystem environment to set up of establish and moderate development, create the good ecosystem environment condition, Xian’s then can carry out city can keep on a development, carrying out it to travel the resources can keep on a development!关键词:

西安、旅游资源、旅游业、资源衰竭、可持续发展

正文: 西安,古称长安,是举世文明的历史文化名城,位于黄河西岸渭水平原的中部。这里是良田纵横,一目万顷的八百里秦川,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在中华大地上,镶嵌在黄土高原南端的这颗耀眼的明珠,昔日曾有过名震寰宇、无比辉煌的历史文化,也有着绿水青山、无比秀媚的自然景观。

“西安文物甲天下”,因其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和浩瀚的文物古迹遗存从而获得了“天然历史博物馆”的美称。其境内有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14处,其中国家级和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84处,古遗址、陵墓4000多处,出土文物12万余件。秦始皇兵马俑更是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秦始皇陵是最早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中国遗迹,明代古城墙是至今世界上保存最完整、规模最宏大的古城堡。近年,汉阳陵的开发又一次造成了世界的轰动,其出土的裸体彩俑被誉为"东方维纳斯"。市内有6000多年历史的半坡遗址;明代建立的藏石碑三千多块、被誉为石质历史书库的碑林博物馆;文物储藏量全国之最的陕西历史博物馆;唐代著名高僧玄奘法师译经之地大雁塔;西北历史最长的清真寺化觉巷清真大寺,以及西安旅游区内的华夏始祖轩辕黄帝之陵黄帝陵;汉武帝刘彻之墓汉茂陵;唐女皇武则天与唐高宗李治的合葬墓唐乾陵;释伽牟尼佛指舍利存放之处法门寺等驰名中外的景点。自然景观峭拔险峻,独具特色,境内及附近有西岳华山、终南山、太白山、王顺山、骊山、楼观台等风景名胜区。西安建有森林公园十一个。人文山水、古城新姿交相辉映,构成古老西安特有的神韵风姿。① 凭借着这一个又一个旅游景点的发展,西安的旅游业也发展迅速,并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成为促进当地经济发展的两大支柱产业之一。但是,在取得骄人成果的同时一些问题也被揭示了出来。同为“世界古都”,西安的市场竞争力远远落后于雅典、罗马等国外名城。同时还落后于国内旅游资源并不丰富的香港、广州、上海等地。

这是一个令人值得深思的问题。究竟是什么抑制了西安的市场竞争力的发展 ?

关于这个问题,我参考了很多资料,有一个观点我很赞成:西安旅游业的发展陷入了旅游资源比较利益陷阱。即认为发展旅游业只在于旅游者从异地向资源所在地流动,而旅游资源具有不可移动性和垄断性。正因为如此,在发展旅游业的过程中,产生了靠祖先吃饭、不重视管理、不求创新的惰性!旅游业的发展归根到底是对旅游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因此旅游资源在旅游业的发展中处于核心地位。而缺乏对旅游资源、生态环境的保护是导致其缺乏竞争力的直接影响因素!为了追求短期的经济利益,西安的旅游业一直遵循“一次性投入、持续性耗用”的发展模式,不重视对资源、环境的保护,在一些旅游区废水、废气、废弃物对环境造成了严重的污染,某些景点自然损毁,甚至出现乱刻乱画,打砸偷盗等人为破坏的现象。这样的恶性循环必将导致旅游资源的衰竭!

随着全球旅游产业规模的日益增大,过去低估的环境影响正在受到重视。旅游活动的潜在环境影响是多种多样的。旅游业发展对当地资源产生了压力:旅游者消耗水和食物。旅游基础设施和交通设施

②往往损坏景观和自然环境。另一个重要的环境影响是旅游活动产生的污染,如污水、固体废弃物、飞机和汽车产生的噪音和空气污染。对当地居民而言,旅游业也是对宁静的生活方式和社会结构干扰的原因之一,它也增加了当地建造和维护污水处理厂、道路等设施的费用。鉴于此,一些旅游点由于当地环境退化而遭遗弃。问题的症结在于: 如何使旅游业发展和环境改善相协调? 换句话说,如何使旅游景观资源可持续利用?

旅游是经济、社会、文化等现象的综合反映,这一特性决定了旅游的发展必然给旅游地带来经济、环境、社会等一系列积极的与消极的影响。在发展旅游的道路上普遍存在着这样一种现象:在其初期阶段,人们往往只注重旅游事业所带来的经济效益而忽视对综合效益的研究,虽然认识到旅游与环境的密切关系,却忽视旅游的发展给环境带来的消极影响。其结果便是人类在发展旅游的同时也在破坏着旅游赖以存在和发展的环境,并且影响到人类发展的长远利益,这有大量事实可以为证。在我国旅游研究领域里,有关旅游影响的研究多侧重于经济方面,尽管近几年对旅游与环境的关系问题开始引起人们的注意,但多局限于环境对旅游的影响。环境对于旅游的影响已不用多说了,因为这个大家是显而易见的。如果一个景点的环境(如自然环境)非常恶劣,那么这个景点似乎就很难再有多大的发展了!可能我的想法比较的绝对,但事实确是如此!试问您愿意会去一个环境污染非常严重的地方旅游吗?回答是当然不会!

那么,旅游对环境又会造成多大的损害呢?

③旅游对环境的消极影响主要表现在:对大气的影响、对水体环境的影响、噪音污染、对动植物的破坏和干扰、对景观环境的破坏等方面。旅游对环境的污染来自两方面,即旅游供给与旅游需求双方。旅游供给一方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是在旅游开发建设过程和旅游经营过程中发生的。就旅游供给一方而言,旅游作为污染源与工业污染源有共同之处,即以旅游服务设施所排放的“三废”(废气、废水、废渣)和布局不当造成对环境的污染为主;旅游需求一方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是在旅游者的流动和暂时停留的过程中发生的。主要表现为:大量人口的涌人带来拥挤、混乱;人的破坏性行为对环境造成污染和破坏;大量人口的践踏使土质变化;大量人口的暂时停留带来超出以往的生产、生活资料的消耗和能源的使用;人群的集中所带来的大气污染、噪音污染、视觉污染等。

由上可以看出旅游、经济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是多么的密切!就单在单西安这座旅游城市来看,其旅游资源之丰富我们并无话可说,但是其在发展旅游业的同时没有注意到环境污染问题,导致其现在的旅游业发展比较困难!走绿色化可持续发展道路势必成为其今后发展旅游业的唯一出路!历史的教训告诫我们在发展经济的同时绝对不能疏忽对环境的保护!只有搞好生态环境保护与生态环境建设,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条件,西安才能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实现其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④参考文献: ①

http://,西安简介; ②

张秀君、李立、刘成山,西安旅游业优势转变初探。西安石油学院学报,2002,11(2),12-15;

马乃喜,西安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问题。陕西环境,2003,10(1),8-10;

杜伟,关于旅游对环境问题的思考。旅游学刊,/(3);

1994

第二篇:西安旅游资源调查

经济1041班姓名:董浩学号100101404160

关于西安旅游资源的调查报告

一、西安这几年旅游资源开发取得的成就现状

旅游资源(tourismresources)是指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凡能对旅游者产生吸引力,可以为旅游业开发利用,并可产生出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的各种事物和因素的总和。旅游资源是旅游业赖以生产和发展的物质基础,按照国际标准,旅游资源可分为8个主类,分别是:地文景观、水域风光、生物景观、天象和气候景观、遗址遗迹、建筑与设施、旅游商品、人文活动类。

西安市旅游资源单体总数为100多个,类型比较齐全,自然旅游资源比较丰富,而人文类旅游资源更为丰富。西安的人文旅游资源在数量、质量、特色上在国内外尚不多见,无论是秦砖汉瓦、唐塑宋瓷、兵马俑、华清池、明城墙等无不显示出强大的审美性和魅力。

旅游资源可持续开发指开发旅游资源不仅要满足当前人们需要,还要考虑到后代人需要,自然生态环境的保护。

1、旅游景区景点建设日新月异

近几年,西安地区文物旅游景区景点建设速度明显加快,包括景区道路、水电气暖等基础设施、景点的设计改造、人性化、景区服务水平等方面都有所长进。

2、旅游产品开发紧扣时代

旅游产品是指旅游经营者办了满足旅游者在旅游活动中的各种要求,而向旅游市场提供的各种物质产品、精神产品和服务的组合。多年来陕西的旅游产品开发偏于人文景观类旅游产品建设,但这几年各县区大力开发自然景观和休闲类产品,既有文物类产品,又紧密和时代相联系。如汤峪温泉开发、西安在秦岭北坡开发的翠华山等休闲度假区和会议全展旅游产品等,这些无一不和旅客的生活工作有紧密联系,散发着浓厚的时代气息。

3、旅游商品开发丰富多彩

旅游商品指旅游地区有的当地特色的商品,包括食品、器具、文艺品等。西安的旅游商品在研制方面有一定基础和规模,现以秦兵马俑仿制品、仿青铜器、蓝田玉器为代表,最富有地方特色。在全国历届旅游商品评比中,有近百个项目荣获国家奖。近几年各区县开发的小工艺品、各类小吃,如臊子面、擀面皮等也在全国享有盛誉。

二.西安旅游资源开发中存在的问题

1、旅游资源开发水平未能满足旅游业发展的需要

许多旅游景区景点开发水平较低,相应的交通、供排水、通信、电气暖、环境保护等设施方面的供求脱节以及接待条件简陋、环境卫生差。服务水平低、冬天太冷、夏天太热等问题,严重制约了本地旅游的跨越式发展,降低了旅游资源的开发质量和可持续利用效果。

2、旅游产品结构性问题突出

①旅游产品的类型结构不协调。西安旅游产品一直以文物观光为主,文物类产品太多太集中,而非文物类旅游产品过少,造成产品比例失调,内容单一。人文旅游资源开发利用率低。西安作为千年帝都,文化积淀深厚,人文旅游资源总量丰富,级别相对较高,占绝对优势。但是,从总体上看,开发利用很不充分,据估计,西安“还有75%的资源有待开发利用,潜力巨大。”这一方面是由于人文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难度较大,按照传统的静态展示的方式进行旅游开发非常困难;另一方面,人文旅游资源的精髓在于其丰富而深厚的文化内涵,只有那些对历史文化具有一定修养的人才容易体会到其中的价值和魅力所在,如果开发方式不得当,对于普通游客缺乏足够的吸引力,从而导致旅游重复率和滞留时间不够理想(海外游客在西安的停留时间仅为2.9天),从而影响旅游业的收入。

②.旅游产品结构单一,缺乏多样化。西安向国内外旅游市场所推出的拳头产品,几乎主要是以文物古迹为主体的线路和景区,多为陵墓型、博物馆型,不能优势互补,以西安为中心的东线一日游、两日游,西线一日游,北线一日游,多年来没有多大改变,模式陈旧,且差异性不突出,吸引力减弱。观光型产品多,休闲类和特种旅游产品少,旅游资源功能结构相对单一,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陕西历史博物馆等特品级的旅游资源,也以浏览观光为主要开发形式,游客参与性、体验性较差,满意度不高。这已经不能适应现代旅游业的发展需求。③.旅游物品开发落后。西安市各个旅游点出售的旅游商品主要有仿制兵马俑、青铜复制品、玉器、瓷器等工艺品,产品雷同,地方特色不突出,或制作粗放,有特色的高附加值和高科技含量的工艺品、纪念品极为缺乏。游客购买兴趣不大,创收能力落后于其他地区。这与西安市丰富的旅游商品资源形成了强烈的反差。

④.管理分散,旅游相关部门协作不力。由于人文旅游资源所属行政管理部门不同,不同部门分割管理,没有注意发挥合力优势,造成人文旅游资源分属省、市、区三级,涉及文物、园林、建设、宗教、文化艺术等相关部门,使旅游市场条块分割,与当前大合作、大效益的管理经营理念有很大的差距,造成丰富的资源,较低的效益,成为制约西安旅游市场健康发展的瓶颈。

三、西安旅游资源可持续科学开发的对策

1.坚持物质性与非物质性旅游资源相结合旅游资源既有物质性的,也有非物质性的。物质性的旅游资源表现为有形的客观实体,如名山大川、森林湖泊、宫殿园林、文物拾遗等这些看的见摸得着的东西。非物质性旅游资源范围较大,包含了人物、事件、艺术和民间风俗等,虽然它们不具备物质形态,但却反映了一个地区在各个方面的历史文化积淀,对物质性旅游资源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陕西的非物质性旅游资源涉及历史人物、事件、文艺作品、地方风俗礼仪、民间节庆、演艺特色饮食、庙会及文化节等,形态丰富多彩。各地区在开发旅游资源时,应把物质性的和非物质性的结合起来,增加人文魅力,不断拓宽旅游内容,为本地旅游产业创造出新的附加值和社会效益。

2.建立旅游产品网络体系

来陕旅游的游客,去东线返回,去西线返回,去北线返回西安,违犯了旅游大忌,经常走回头路。这样很容易造成旅游者疲倦,很难满足游客的期望和需求。所以西安旅游资源应东线、西线、北线和南线连成网络体系,如关中旅游环线的建立,形成了关中各市县环网状线路,再不用返回西安住宿。

3.努力实施旅游名牌战略

世界遗产是国际旅游的通行证,得到国际的认可,才可能有效吸引国际游客。陕西在这方面现在还是空白,可以选择太白山以第四纪冰川遗迹;把乾陵、昭陵、茂陵申报汉唐诸陵遗产;也可把华山、太白山、骊山、翠华山、楼观台捆绑在一起共同申报“中秦岭南北生态区”世界自然文化遗产。

4.积极开发自然类旅游资源

西安旅游资源中文物型旅游产品特色明显,这个产品定位不能改变;但一个旅游资源大省,如果旅游产品过分单一,势必会影响到客源的规模及增长速度。所以要克服“一条腿长、一条腿短”的弊病,必须开发建设一批自然风光型旅游产品,如地文景观类、水域风光类、生物经营类、天象气候景观类等旅游资源,以增加对游客的吸引力。

5.积极开发参与、游乐、休闲度家类旅游资源

前些年流传的“白天看庙晚上睡觉”的情况并未得到彻底改观。游客夜生活的缺乏、参与型项目缺乏、游乐项目缺少是游客停留我市时间减少的主要原因(至今平均停留2天左右)。所以,我们应大力开发参与性强的游乐项目。

从发展战略看,应重点选择反映西安民间文艺特色的戏曲、腰鼓、歌舞(仿唐、仿秦、仿汉、仿周等歌舞),积极推进文化和旅游的结合。另外也要开发休闲类、探险类、生态类、主题公园类旅游,如秦岭的生态旅游、河流水上探险等,都可能受到国内外游客的青睐。

6.寻求文化、科技、教育和旅游资源的有效结合西安既是我省的人文旅游资源大市,又是我省文化、科技、教育大市。把西安卫星测控中心、杨凌农科城等作为旅游资源,一方面可以增加旅游产品的科技含量,另一方面也可以丰富旅游产品内容。

7.重视旅游资源的宣传推介

和中东部有些市相比,我市在旅游资源的对外宣传推介上做得远远不够。让这样一个在全国独一无二的旅游资源大市默默无闻,我们实在不甘心。

①、加强和兄弟省市的合作。更重视加强和主要客源省区大小旅行社的合作,加强区域联合,建立连锁经营和互利互惠的网络体系。

②、遴选旅游形象大使。陕西籍的国内、国际著名人士很多,利用名人做广告,放大他们的光环效应来进行旅游宣传促销,一定会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③、重视媒体宣传。我国中东部各省市在中央电视台十套经常做宣传,而且制作比较精美,看后印象深刻;但西安市几乎没有上中央台做宣传的。在媒体上做宣传,我认为口号非常重要,有助于塑造旅游地的整体形象,如香港有“万象之都,购物天堂”;西班牙有“阳光普照西班牙”宣传口号。可用“中国文化的天然博物馆”等口号来进行宣传。

第三篇:贵定县旅游资源特点及旅游开发现状分析

贵定县旅游资源特点及旅游开发现状分析

贺万荣

(贵州省贵定师范学校,贵州省贵定县,邮编:551300)

内容提要: 本文从贵定旅游业要实现跨越式发展的这一目标出发,具体分析了贵定旅游业发展所具有的旅游资源、交通区位、气候条件、旅游特产等方面的优势,以及贵定旅游所面临的限制性因素的分析,提出加快贵定旅游业发展的五点基本措施。

关键词:

旅游资源;旅游开发;贵定县 贵定县概况

贵定县位于贵阳以东黔南腹地,地理位置介于东经105059/——107021/,北纬20005/——26046/之间。全县面积1631.1km2,东西宽38km,南北长76km,贵定地处贵州省的交通要冲,是云南、四川、重庆等地与东部地区相联系的重要通道。黔桂、湘黔铁路和株六复线在此交汇,距贵阳60公里,距龙洞堡机场58公里。区内人口27.3万,县城人口8万,少数民族人口占48.24%。

2贵定旅游资源优势

2.1便利的交通条件——旅游业发展奠定了基础

贵定地处贵阳以东黔中腹地,区内有湘黔、黔桂、株六复线等铁路干线从县城经过,现正在改造和黔桂铁路贵州段从贵定昌明镇经过。有320、321国道和两条省道从境内通过,贵新高速公路也从贵定县城经过,从县城驱车到达贵阳只需一小时,到国家级优秀旅游城市——都匀市也仅需一个小时。贵定已形成一个由铁路干线和公路干线组成的综合交通枢纽。是西南地区与东部地区联系重要通道,也是西南地区重要的出海通道。是进入滇、川、渝、黔旅游的主要入口。为游客进入贵定旅游奠定了基础,也是贵定旅游发展必不可少的一个基础条件,2.2 丰富的旅游资源——旅游业发展的前提条件

贵定位于贵高原东部,地处苗岭北坡,苗岭山脉中段横跨县境南部,平均海拔1000——1300米。区内谷岭相间,群山林立,自然资源景观丰富。海拔1961米的黔南最高峰,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斗蓬山就位于贵定、都匀与麻江的交界处,其主峰及天池在贵定县境内。斗蓬山蕴藏着极其丰富的生物资源,保存着原始生态环境,具有不可替代的神秘探奇性。主要景观有:原始森林,莽莽苍苍,规模宏大;天池宝鉴,生于项峰,婉若明镜,如临仙境,应是稀世国宝;瞒天幽径,迂回曲折;绝岩峭壁,刀削斧劈;怪谷野花,称为“六月雪”,十分壮丽。斗蓬杜鹃,品种繁多,别具一格;宝石寨古树参天,浓荫密布,巧石怪木,一路花瀑;

风景秀丽的省级风景名胜区——洛北河漂流区,上起贵定盘江镇,下至贵定洛北河镇,漂流全程18公里,惊浪、险滩、急流、幽谷相间其中,有黔中第一漂之称。河水清澈,两岸风景秀丽,放舟河上,顺流漂下,置身山水之间,幽然自得,别有一番情趣;

山清水秀,风景宜人的小花溪——音寨民族风情村,春天有满山遍野的洁白如雪的李花,浓香阵阵的金黄的油菜花,“金海雪山”的别样风景,伴着孱孱流水,体验小桥流水人家的别样心情;慢慢品味纯朴的民族歌舞,再来上几样农家小菜,不失为为都市人休闲放松的绝妙去处。此外,还有闻名遐迩的云雾茶山,山中有湖,湖外环山,山上是满山遍野的茶园;鼎耳山天然竹院;杨家寨神秘莫测的梦幻景观等;燕子洞、牟珠洞、穿心洞等岩溶洞穴景观等。

人文旅游资源方面:有阳宝山,明清时期与云南鸡足山、四川峨眉山并称西南三大佛教名山,曾有宏大的寺庙建筑群,现今遗址尚存,山上尚有江南罕见西南一绝贵定独有的和尚坟塔林百余座;有贵定城内的城隍庙古建筑群;吴三桂皇城堡;有各少数民族的民风民俗和民族文化,如贵定苖族的长衫龙芦笙舞,曾参加“第六届中国北京国际旅游节”和“2004西部十二省(市区)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被有关专家学者誉为“东方探戈”; 定东民族风情跑马场;云雾湖民族风情度假村;还有苗族服饰、刺绣;布依族山歌等。此外在岩下乡还有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大鲵(娃娃鱼)人工养殖基地。

2.3气候宜人——旅游休闲好去处

贵定地处中低纬度,属典型的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最高气温32摄氏度,最低气温-4摄氏度,年均温14.9摄氏度。降水丰富,年降水量达1131mm。无霜期长,达295天。日照时数短,太阳辐射弱,旅游舒适度高,非常适合休闲旅游。

2.4具有地方特色旅游土特产品

贵定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区,县境内有除汉族外,主要还有布依族和苗族,约占全县人口的一半。除此之外还有水族、壮族、回族、等多个民族。各民族有自己的文化传统和风俗习惯,有独具特色的民族服饰,这些都可以作为旅游资源开发。在旅游商品方面,贵定有远近闻名的盘江狗肉,是前来贵定旅游游客首选食品;还有久负胜名的贵定云雾贡茶,历来为上贡朝廷的贡品;此外还有贵定特产野百合粉、薇菜、盘江和音寨的酥李等都是游客自己享用和馈赠亲朋好友的理想礼物。

3贵定县旅游开发现状

3.1旅游资源级别低,贵定县的旅游旅游比较丰富,但旅游资源整体水平不高,对游客的吸引力不强。在贵定境内,目前只有斗蓬山是级别最高的——国家级旅游风景区,且现在尚在开发中。还有贵定洛北河省级风景名胜区(包括阳宝山),除此之外,其他的景区级别较低,资源的非凡性不突出,对外地游客的吸引力较弱,从而导致旅游客源市场较小。区内景区相对比较孤立,景区之间在地理空间上相距较远,在旅游线路设计时重复较多。从旅游业布局方案来看,贵定旅游属于混合型旅游业,介于资源型和客源型之间。

3.2景点交通通达性差

贵定境内有铁路、高速公路、国道、省道等组成的交通网络,但这些干线公路和铁路主要集中于贵定中部,呈东西向分布,在贵定境内线路较短。县内旅游交通线路主要为县道,级别较低,路面质量低劣,通过能力弱,导致从县城内到各景区极不方便。比如,贵定到洛北河景区距离不远,但路面坑坑洼洼,汽车向扭秧歌一般巅簸在山间小道上,对游客来说就是一次心理考验;贵定到斗蓬山到现在还没有一条较为平整的公路,需要游览斗蓬山的游客多选择从都匀出发。通往县境内各地的交通车辆班次相对较少,尤其直达旅游景点的车辆少,导致景区与县城间的联系减弱。由于旅游交通的限制,使得贵定旅游业发展较为缓慢。

3.3接待能力不强

主要体现在几个方面:一是旅游宾馆的数量少,档次较低,不能满足不同层次的游客的住宿需求。贵定现有环岛酒店、星辰酒店、贵定宾馆、阳光宾馆、飞龙酒店、贵储招待所等少数几家宾馆和一些家庭旅社。宾馆档次总体偏低,规模较小,接待能力有限。二是旅游交通接待能力有限,旅游接待用车数量少,级别低,目前尚没有专门的旅游接待车辆,使游客的出行造成极大的不方便。

三、旅游服务质量不高,缺乏专业导游人员,现有导游人员景区服务人员服务质量、知识水平、文化修养还跟不上旅游发展的需要。四是景点开发程度不高,景点环境容量较小。

3.4旅游客源市场较小

由于贵定旅游资源的级别低,集群状况不佳,对游客的吸引力相对较弱,尤其是对省外、国外游客的吸引力更小,所以贵定旅游的客源市场主要以黔南、黔东南和贵阳地区为主,以近距离的短期短线旅游为主。省外游客到贵定的较少。导致贵定旅游资源和旅游基础设施利用效率不高,资源浪费现象较为严重。贵定县旅游开发措施分析

4.1加强旅游宣传,树立旅游品牌形象

贵定旅游要加在对外宣传力度,动用各种媒体和手段宣传贵定,推销贵定。让外界最大限度地知道贵定了解贵定,从而产生深入了解贵定的冲动和欲望,形成旅游动机。同时要加强对各景区景点和综合整治,加强环境卫生管理、食品卫生管理,增加对旅游从业人员的业务培训投入,提高旅游从业人员的文化水平和服务意识,树立贵定旅游业的整体形象。

4.2加快贵定交通运输的发展

旅游地的通达性往往对旅游景区景点的发展有较大的限制作用。交通通达性差的地区,旅游经济距离长,对游客的吸引力较弱,成为旅游业发展的一大瓶颈。因此,努力改善交通运输条件也是发展旅游的重要途径之一。比如黄果树国家级旅游风景名胜区的发展,在八十年代末在全省率先建设贵黄高等级公路,进入21世纪又重修贵黄高速公路,目的就是要带动黄果树旅游业的发展。因此,贵定旅游业要实现跨越式发展,交通条件的改善应放在首位。尤其是从县城通往各景区景点的交通要道,要优先得到投资和建设。

4.3加大旅游资源和产品的开发力度

贵定旅游资源相对级别较低,因此应在旅游资源的开发上下功夫。在对自然旅游资源充分开发的基础上,也可加强人文旅游资源的开发建设。在自然旅游资源方面,要加强对斗蓬山的综合开发;要对洛北河景区进行大范围绿化,提高漂流途中的观赏性;要加强对贵定特产——云雾贡茶的开发,除把它作为旅游纪念品开发外,也可把茶山茶园、茶叶生产作为一个旅游项目开发,让游客亲自体验采茶,做茶到品茶整个生产的乐趣。在人文旅游景观方面,要对县域内的文物古迹进行大规模的修复和完善,使之恢复历史原貌;要深入挖掘各人文景区景点文化内涵提高其艺术品位,重点放大其特异之处;在旅游纪念品开发方面,要加强具有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的产品的开发,做到物美价廉,特色鲜明,具有较强的纪念意义收藏价值。

4.4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和城市环境卫生建设

贵定县境内森林覆盖率较低,生态环境质量不高,城市环境卫生差,环境污染问题较为严重。生态旅游是当今旅游业的发展方向,它包含两方面含义:一是要在生态环境好的区域内开展旅游活动;二是旅游活动要体现生态特征,在享受自然的美的同时要自觉保护生态环境。因此,优美的自然生态环境是发展旅游的前提和基础。贵定在发展旅游的过程中,需要与林业部门协同作战,在全县大力开展植树造林活动,提高森林覆盖率,尤其是对旅游景区景点绿化。同时也要加强环境保护工作和城市卫生建设,减少境内的大气环境、水污染和固体废弃物污染,尤其要加强穿城而过的麦溪河的治理,要使它成为县城内一个休闲娱乐的好去处,成为贵定县城的名片。

4.5全面规划,正确定位

贵定旅游部门应对贵定旅游业的近期发展目标和远景发展目标做出全面而详实的规划,使旅游业的发展目标明确,有章可循;同时要对旅游客源市场做出准确的市场定位,使旅游业各部门的工作更具有针对性,提高旅游服务设施的使用效率。如针对不同级别的客源市场,对旅游宾馆档次的要求会有所差别。

5.结论与讨论

贵定县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在贵州旅游区位上有承接南北东西的桥梁作用。贵定旅游业要实现跨越式的发展,应充分发挥贵定的地理优势、资源优势,加大对外宣传力度和内部综合治理力度,树立品牌,提高知名度,扩大影响;深化旅游资源的开发管理,发展个性化旅游,提高旅游服务的硬件环境和软件环境,扩大旅游客源市场。

参考文献

1、吴若丁 《可爱的家乡——贵定》

四川大学出版社

1995年

2、张广海等《旅游管理综论》

经济管理出版社

2004年

3、继刚 楚义芳

彭华

编著

《旅游地理学》

高等教育出版社

第四篇:中国旅游资源开发的现状与分析

中国旅游资源开发的现状与分析

——由国外典型案例得到的启示

摘要:我国幅员辽阔,历史悠久,有着许多的崇山峻岭、江河湖泊与人文景观。在当今一个不仅仅追求物质充裕的年代,精神上的放松更成为了人们的一个追求,于是旅游业作为一种放松与陶冶自我的行业开始兴起,但同时,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它所带来的一系列的问题也随之产生。本文就中外旅游业的几个典型案例进行分析,对比中外对旅游资源开发现状的异同,对中国旅游资源开发提出几点看法与建议。

关键字:旅游资源 现状 开发 保护

中国旅游资源丰富,拥有壮丽的山岳河流,丰富多彩的民俗民风,奇特的动植物和数不尽的名胜古迹,加之独具特色的戏曲、音乐、舞蹈和享誉世界的美食,每年都吸引着大批的国内外旅游者。目前,中国已形成世界上规模最大、增速最快、潜力最强的旅游市场。

据世界旅游及旅行理事会(WTTC)初步测算,中国旅游及旅行业在未来十年有望实现10.4%的年增长率,中国将成为世界第四大旅游业发展经济体。另据世界旅游组织预测,到2020年,中国将成为世界第一大旅游目的地国家和第四大客源输出国。

一、中国旅游资源的现状及典型案例分析

中国广袤的土地上有不胜枚举的奇山异水—高山、湖泊、峡谷、溶洞、瀑布,绚丽多姿。泰山、衡山、华山、恒山和嵩山自古以来被合称为“五岳”,乃中国名山。其中绵亘于山东省中部的泰山气势磅礴、拔地通天,素有“五岳之首”之称。位于安徽省南部的黄山则以奇松、怪石、云海和温泉组成奇幻的自然景观。

九寨沟、黄果树瀑布和桂林山水均位于中国西南部。四川北部的九寨沟,是一条纵深40余公里的山沟谷地,总面积约620平方公里,兼有湖泊、瀑布、雪山和森林之美,被称为“童话世界”;贵州省的黄果树瀑布为一大瀑布群,由18个地面瀑布和4个地下瀑布组成,五公里之外就能听到轰鸣声;在广西境内,漓江从桂林至阳朔一段,长82公里,蜿蜒于岩溶峰林之间,江水清澈,风景如画,是著名的桂林山水所在地。

在中国北部的高原上,众多的高山平湖蔚为壮观。新疆境内的天山天池,海拔1980米,最深处约105米,湖水清澈晶莹,四周群山环抱、绿草如茵、野花似锦;长江三峡景色久负盛名,两岸众多的名胜古迹和优美动人的传说令人神往。瞿塘峡雄伟险峻;巫峡秀丽深幽;西陵峡滩多水急,礁石林立,更有小三峡葱郁苍翠,水清见底。修筑在此处的三峡大坝,为中国最大的水电枢纽工程。

总之,我国的旅游资源丰富,景色奇特。但是,面对日益增长的旅游人数与旅游需求,如何正确与可持续的开发这些旅游资源、如何在经济利益与环境保护之间做出抉择却是一个我们不得不提及的问题。

纵观我国当前的旅游资源业,存在着以下一些问题:

1、旅游资源的粗放开发和盲目利用。

游人超负荷的活动以及各种有损社会公德的行为给保护区带来的破坏。如游人过量所造成的三废污染,拆木损花,狩猎禽兽等,都使生态环境质量下降。

2、风景区生态环境系统失调。

在保护区修建宾馆等服务设施,由于工程大,占地面积也大,必然要破坏周围一些景物。保护区内修建道路,需要大量土石方,也将破坏道路两侧的植被,而且公路一开,曲径通幽的野趣会变成车辆来往的闹市景象,失去游览观赏环境。

3、景区传统文化的遗失。

随着游人的大量涌入,必定对当地的原始居民产生或多或少的影响,甚至可能导致当地传统文化的遗失。

上述可见,在发展旅游与保护环境之间存在着相互矛盾的关系。那种把生态消费摆在首位,不惜以生态资源的消耗为代价来获取利润的作法,必须引起高度重视,走出真正发展旅游业的认识误区已经成为我国旅游业开展生态旅游首先应解决的问题。

案例一:海南旅游环境

据统计, 2008年海南全省接待旅游过夜人数2060万人次,同比增长10%;旅游总收入192.33亿元,同比增长9.1%,占全省GDP的12.6%,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另据海南省旅游局提供的数据显示,去年海南共接待海外游客75万人次,同比增长22%,其中外国人59万人次,同比增长27%。两位数的增长率也透射出海南开始迈入“大产业”、“大市场”、“大营销”的时代。但同时也出现了一系列破坏生态旅游资源环境等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垃圾公害。

由于游客流量过多,旅游业发展迅速而又缺乏规划和管理,人们的环境保护意识较差,可以说游人到哪里,环境污染也就到哪里。大量游人随身携带着各种塑料制的食品袋、一次性餐具等,这些极难分解的白色垃圾对环境造成了极大污染。目前,在三亚市内只有部分酒店对垃圾分类处理。

2.水污染。

它主要是由于一些开发商在建设过程中缺乏环境意识,在大量的工程兴建中、在日常经营工作中所产生并排出的含化学物质的废水。

3.噪音污染。

导游手持扩音器召集游客的声音,不文明游客的高声喧哗,以及旅游风景区内商贩的大喊大叫,景区内保龄球的滚动声,某些娱乐场所的高分贝声响等都成为噪音污染的主要来源。

4.生态破坏。

生态环境和旅游资源遭到旅游活动和开发的破坏,主要表现为景区内超容量的游人活动造成的破坏。调查显示,游人过量加剧了土壤的板结化,加快了古树名木的死亡速度,少数游客的蓄意破坏也不容忽视。三亚市为把三亚湾建成度假型房地产基地时也同样发生了生态破坏的问题,对原有的基岩、沙岸、珊瑚礁、红树林等海岸生态进行了大规模清除。此举却导致了三亚湾海岸侵蚀加剧,海岸线后退明显。自2002年以来,三亚湾海岸线以平均1-2米/年的速度向近岸推移。

案例二:丽江的旅游业

近年来,丽江的旅游业以一种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在国内外产生着日益广泛和深远的影响。据旅游主管部门统计2009年1至10月,丽江接待海内外游客638.63万人次,同比增长22.47%,其中海外游客44.1万人次,同比增长15.7%,国内游客594.52万人次,同比增长23 %。旅游业总收入72.74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3.22%,其中旅游外汇收入14779.05万美元,同比增长17.92%,国内旅游收入62.69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4.11%。丽江已经从“被遗忘的角落”变成了具有世界自然遗产和世界文化遗产双重身份的旅游热点城市,集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为一体的丽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和珍爱。丽江也因其独特的民族传统文化而成为最有吸引力的旅游接待地。可以说传统文化在丽江旅游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旅游业的兴旺促进了传统文化的复兴,另一方面也给传统文化的保护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

首先,旅游业带来的正面影响是不容否认的,如:旅游业促进了传统文化的复兴、旅游业对传统文化的需求,增强了人们保护传统文化的自觉意识等。

其次。正如世界上的任何事物都有利弊的两重性一样,旅游活动的开展,在促进传统文化复兴的同时,也给当地的传统文化带来了一系列的负面影响。旅游给传统文化带来的影响较之对自然环境的影响更为广泛、更加深入,进而将影响到当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所以应受到我们的更多关注。

1、传统民族文化的弱化以至同化

“随着旅游的发展,在异质文化的强力冲击下,接待地的原有的文化风貌发生了一定的变化,从衣着、建筑及生活方式到语言文字等都与外来者日益趋同,当地固有的传统文化被逐渐冲淡、同化甚至被扭曲而变形”。

2、传统文化舞台化、商品化

在旅游市场上,因片面追求旅游效益,而不顾当地社会人文资源的特性,进行完全趋从于旅游者口味的运作,以现代艺术形式包装民族文化,将其传统的舞台艺术化、商品化是目前旅游开发的主要手段。虽然它在特定的时间和环境里,能有效刺激游客,使之产生旅游消费的作用。但它的致命弱点就是使民族传统文化失去了原有的文化内涵,日益商品化。

3、生活环境及方式的改变

举世闻名的古城承载着丽江悠久的历史文化,是纳西人民智慧的象征。但在旅游浪潮的冲击下,古城不得不迎合游客的需要,变得日趋商品化。丽江古城仅仅3.8平方公里的狭小区域竟然囤聚了1600多户商家。门市林立、人声嘈杂,破坏了原有的宁静与古朴,而且70%以上的店铺或客栈,都被外地生意人租赁经营。尽管外来人员的涌入给丽江社会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活力,但也不可避免地冲淡了古城那种极具特色的传统文化氛围。这些身着纳西族服装的外地商客操着各式各样的口音吆喝着,竞相招揽游客,毫无民族特色的外来商品则摆满了古城街巷。古城居民祥和恬静的传统生活方式也因此受到了严重冲击,而导致原住居民不愿在古城内生活,带着留恋与无奈迁出了祖祖辈辈居住的老屋。

4、传统文化价值观的退化甚至遗失

价值观是民族文化的核心。虽然各少数民族文化价值观的差异很大,但各民族仍有共同的价值观。如热情好客、淳朴善良、重义轻利等。但是随着旅游活动的开展,游客的大量涌入,有意无意地带来了各自不同的价值观,引起了以往相对封闭的接待地居民价值观念上的急剧变化。在商品交易方面,纳西人民一贯注重坦诚无欺,公平交易的伦理道德,可是在游客蜂拥而入购买旅游产品的刺激及外地商人经营方式的诱导下,有些纳西居民开始背离本民族的道德规范,将伪劣工艺品高价出售给游客,牟取暴利甚至出现了坑蒙拐骗,强买强卖等事件。这不仅损害了游客的利益,也损害了当地的名声,造成十分恶劣的社会影响。

二、国外自然旅游资源开发典型案例分析

近10多年来,自然景区的人工化、商业化、城市化使我国风景名胜区,包括已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一些自然风景区,已越来越受到建设性的破坏,由于在景区内开山炸石,更有一些建筑毁景障景,导致自然和人文景观极不协调,破坏了景观的整体性、统一性。而海南与丽江旅游业仅仅只是这其中的两个例子而已。以索道为例,世界各国在作为国家公园的名山上修建索道都是严格控制的,其中美国、日本是明令禁止的。日本富士山海拔3776米,公路只修到2000多米,游人再多,也是自己一步步登上去的。而反观我国,索道在各类大小山上现在是随处可见,甚至在一些海拔仅一百多米的上上也建有索道。

其实,在旅游资源的开发与保护方面,欧美发达国家、甚至是非洲某些国家的很多做法是值得我们借鉴的,如:

案例一:埃及:严格制订法规,注重环保教育

为避免埃及红海沿岸的旅游度假区自然环境面临被破坏的危险,埃及政府及时采取了各种保护措施,提出了打造“大红海海洋公园”的宏伟目标,以保证该地区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1983年,埃及政府颁布了第102号法令,划定了亚喀巴湾国家旅游保护区的范围,并赋予埃及环境事务局按该法就旅游资源受到破坏时,与有关部门统一进行协调的权力。法律还特别规定禁止任何可能导致保护区物种灭绝、受到破坏或生物及海洋和陆地的生物环境受到改变的情况发生。1994年,埃及政府颁布了有关环境保护的第4号法令,规定旅游开发项目实施之前,开发商必须获得当局环境影响评估的许可证。1999年,为了保护红海地区的旅游业,埃及旅游开发局制订了红海旅游业可持续发展计划。与此同时,埃及政府专门设立了一项亚喀巴湾国家旅游保护区基金,经费来自保护区的门票收入和对违反保护区的有关规定的罚没收入以及来自外国的捐助。这些收入不仅足够亚喀巴湾保护区的环保费用的支出,而且还有节余,成为埃及第一个自给自足的环保项目。

对旅游景点的管理和保护最重要的是加强民众的环保意识。为此,埃及旅游部门特别重视对旅游从业人员的培训。自1989年起,亚喀巴湾旅游保护区就开始对专业人员和技术人员进行环保培训,使他们具备专业环保知识,以便能够胜任工作。埃及旅游部门还十分注意对保护区当地居民的教育工作,并加强财政支持,使人们成为保护区的主要信息来源和自然资源保护的主力军。埃及旅游开发局鼓励开发和营运商在旅馆内部和通往旅馆的沿途设置有关环保标志的提示牌,提醒游客注意保护环境。

案例二:法国:设立保护区,形成保护屏障

法国享誉世界的旅游景点为数众多,枫丹白露便是其中一个历久不衰的旅游品牌。近年来,总人口为6000万的法国每年接待的外国游客超过7000万人次。作为自然风景区的枫丹白露林区平均每年接待游客1300万人次,在春季的高峰期有时一天就接待游客50万人次。面对滚滚而来的游客潮,对产生的生态环境保护和文物保护问题,法国旅游界专家人士在旅游业方面提出了“不伤害环境的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旅游”等新的理念。有关当局已经对枫丹白露风景区采取了许多保护措施:丹白露风景区从1930年5月即已注册;1999年,枫丹白露树林被列入“被保护树林”。这些措施把对枫丹白露林区的保护和向旅游者开放放在了同等重要的位置。法国人将枫丹白露风景区长盛不衰地继续保持下去。

案例三:澳大利亚:齐抓共管,保护生态环境

澳大利亚的大堡礁是世界上最大的海洋生物公园,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澳大利亚对当地自然旅游资源的合作管理方法,被世界旅游业引为范例。大堡礁是澳东北海岸外一系列珊瑚岛礁的总称,同德国面积相当,拥有旅游、渔业、科研和土著文化等多种资源。每年游人达160万。澳大利亚联邦政府于1975年成立大堡礁海洋公园管理局,负责该地区资源开发和保护的协调管理工作。管理局最主要的管理措施是把该地区按四个保护等级划分开,以便从松到严限制人类活动。例如法律禁止船只在当地胡乱停泊,以避免抛锚损害海底的珊瑚,很好地解决了旅游资源保护和发展的矛盾。“合作管理”的思路在2000年1月还促成了大堡礁旅游休闲咨询委员会的成立。该委员会会员分别来自与大堡礁资源有联系的方方面面。会员通过这个平台共同评估大堡礁环保状况,提出各自对资源的使用要求,向管理局提出政策建议。大堡礁的“合作管理”不仅献计献策,还包括承担政策实施和监督的责任。各旅行社都反复叮嘱自己的游客:不可以乱丢垃圾,不得采集珊瑚,不能捉热带鱼作纪念等。另外,旅行社的导游同时也是当地的环境监测员,如果发现某处水域的水质变差,找到了新的海底生物,或看到某个景区的游人过多,他们都有责任及时向管理当局报告,管理局会立即采取相应措施。

三、启示

通过对于对于以上三个典型案例的分析,其实给我们的启示有很多,比如:

海南旅游资源之所以存在诸多的问题,原因有三:

1.立法缺位。

我国的旅游立法虽然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海南还没有一部生态旅游的专门法律、法规,生态旅游依据的是其他非专门性法规,执行的是传统旅游中的相关规定,而且一些领域存在法律真空,生态旅游活动中的不少行为依然无法可依。

2.立法层次低,缺乏权威性和稳定性。

目前为止已出台的全国性旅游法律文件大都是行政法规和规章,但其中国务院制定的旅游行政法规并不多,大多是国家旅游局制定的旅游行政规章。由于这些法规、规章的制定者在制定法律时,往往基于本部门利益的考虑,制定的法规、规章缺乏与其他部门法律以及通用法律的协调,使得法律条文中的一些规定难以得到落实。旅游立法的低规格使旅游法律不具有足够的权威性,尤其是一些地方性法规,还属于一些“内部规定”,只是由有关主管机构执行,并未对公众公开,极大地影响了法律的统一性和透明度,为旅游执法活动增加了困难。

3.执法不到位。

旅游景区宏观管理和跨部门综合协调的法律依据与政治经济体制改革和经济发展现状不相适应的问题比较突出:政出多门,法出多门,互不衔接,执法人员素质的参差不齐,导致旅游执法不到位。生态旅游是一项新生事物,在我国各层次学历教育以及普及性大众教育中,生态保护尤其是生态旅游教育几乎还是空白,从客观上造成海南省一部分生态旅游执法人员的生态保护意识先天不足。

四、结论

旅游资源开发作为一项经济活动,只有按照旅游经济活动的规律进行,才有可能获得成功。为此,旅游的开发遵循一定的科学原则就显得尤为重要。

1.永续利用原则。

“永续利用”是时代的产物,它是一种使人类在开发旅游资源时不但顾及到当代人的经济需要,而且还顾及到不对后代人进一步需要构成威胁和危害的发展策略。尽管它不意味着为后代和将来提供一切,造就一切,但它却通过对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三者的协调,使当代人用最小的代价获取最大的旅游资源利用,造福子孙后代。

2.保护性开发原则。

针对生态旅游资源的开发而言,开发和保护的关系应体现的总的原则是:开发应服从保护,在保护的前提下进行开发。资源得到妥善保护,开发才能得到收益;开发取得收益,反过来可促进保护工作。但是,一旦开发与保护出现矛盾,保护对开发拥有绝对否决权。

3.特色性原则。

旅游资源贵在稀有,其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它与众不同的独特程度,即特色。有特色,才有吸引力;有特色,才有竞争力。特色是旅游资源的灵魂。

4.协调性原则。

生态旅游资源开发必须与整个生态区的环境相协调,既有利于突出各旅游资源的特色,又可以构成集聚旅游资源的整体美,使游客观后感到舒适、自然。

5.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相统一的原则。

市场经济就是追求效益最大化,生态旅游作为旅游的一种形式,也追求效益最大化,但这个效益不仅是指经济效益,还包括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三者必须高度地协调统一。而当三者出现矛盾时,以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高于一切为指导原则,即经济效益必须从属于上述两种

效益。

第五篇:盐城旅游资源现状调查

盐城文化旅游资源现状调查及发展对策研究

文管1002班施广明

摘要: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旅游资源也成为经济收入的重要来源,所以对旅游资源的研究至关重要。特此为了跟好的了解盐城的旅游资源我们对盐城的旅游资源作出了较深刻的研究和较彻底的分析,以及对如何利用作出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盐城旅游资源调查对策发展

一、盐城旅游资源的现状调查

盐城,东临黄海,西接淮扬,南临通泰,北至连云港,是“京沪东线”的重要节点,“北上海经济区”的重要成员。辖两市 5 县 2 区,面积 1.5 万平方公里,人口 815 万,是江苏省面积第一、人口第二的大市。这里生态环境优美,文化底蕴丰厚,交通便捷,以“东方湿地之都,仙鹤神鹿世界”而闻名。

总的来说盐城的旅游资源可以归纳为三色文化:“银文化,绿文化,红文化” 银文化——盐文化

盐城历史悠久,汉武帝元狩 4 年(公元前 119 年)建立了盐渎县,以“环城皆盐场”而得名,距今已有 2100 多年历史。盐城生来产盐。在古代,淮河在盐城北部出海,西周时这里被称为淮夷之地。汉代以前,有人在淮河南北的海边煮海水为盐。淮地有南北,盐城与扬州、南通等在淮南,这些地方产的盐,称淮南盐。千年的盐文化让古人给盐城留下了无比迷人的盐景——运盐的河道,集散码头,盐官府衙遗址,盐商住宅,盐民起义领袖张士诚的议事厅,制卤的卤池、盘铁、盐灶、盐锅、盐……

绿文化——滩涂文化

盐城拥有世界级品质的湿地生态旅游资源。东部沿海 45 万公顷海涂湿地,是太平洋西海岸亚洲大陆边缘面积最大、原始生态保持最完好的海岸型湿地;有两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世界野生丹顶鹤和麋鹿种群数的60% 和 25% 生活在这里,被列入世界重点湿地保护区。西部地处里下河地区腹地,大纵湖、九龙口、马家荡等湖泊水域面积近百平方公里,为典型的泻湖型湖荡湿地,被誉为“金滩银荡”、“鱼米之乡”。

红文化——红色革命文化

盐城是我国重要的革命老区之一,皖南事变后新四军在盐城重建军部,曾有“西有延安,东有盐城”之说,刘少奇、陈毅、粟裕、黄克诚等领导人都曾在这里战斗生活过,拥有全国规模最大、资料最全、最具代表性的新四军纪念设施。新四军纪念馆被列入全国 100 家“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和 30 条“红色旅游精品线路”行列,新四军军部旧址被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二、盐城旅游资源现在所存在的问题

1、旅游资源开发度较低

盐城市有丰富的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这些资源中有的被列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有的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但受规模小、位置偏、规划建设不合理等因素的制约,不同程度存在着“一流资源、二流开发、三流服务”的粗放型增长方式,缺少具有较强吸引力和较高知名度的拳头旅游产品,与其他著名旅游区相比,竞争力不强。

2、资源赋存组合欠佳

长江、黄河泥沙使盐城形成辽阔、独特的滩涂风光,但泥质沙滩和浑浊的海水,影响了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此外没有山地,缺乏山水相依的景观组合,削弱了盐城旅游产品的竞争力。

3、旅游资源知名度较小

盐城市城市规模较小,原有的经济基础相对薄弱,对外交流不多,宣传力度不够。同时,由于旅游业起步较晚,加之过去长期交通不畅,制约了旅游业的发展,使盐城旅游业在全国的知名度不高。

4、旅游基础相对薄弱

盐城市旅游业发展水平目前不仅落后于沿江和环太湖的旅游城市,而且在江苏沿海三市中,也处于后进地位。2000 年,盐城市国内、国际旅游总量虽有所提高,但外地来盐游客数量较少,仅占11%左右,说明旅游区(点)建设相对滞后,吸引力不强,重点旅游产品缺乏竞争力。同时,重点旅游区还存在交通制约的问

题,到2000年底,东部沿海海堤尚无等级公路,景区、景点的可进入性受到制约,给旅游业发展带来不利影响。

5、旅游资源的保护与开发存在矛盾

盐城旅游资源的主要特色在两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及沿海滩涂、里下河湖荡地区的湿地,是旅游开发的重点。但由于上述地区是生态敏感区,生态环境脆弱,任何不恰当的、过度的开发都会造成旅游环境的恶化及旅游特色资源的消失。旅游资源保护与开发存在着较大的矛盾,是开发生态旅游亟待解决的问题

三、关于盐城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思考

1、加大宣传力度,提升盐城旅游业知名度

根据江苏省旅游发展总体规划,江苏旅游要形成“一构架”、“一网”、“五带”、“四区”的“1154”战略性空间发展格局,盐城属于沿黄海岸旅游带和连盐旅游区。根据江苏省“海上苏东”发展战略,盐城市是重点发展对象之一,其旅游业发展将大有作为。但长期以来由于宣传力度不够,盐城旅游业在全国的知名度不高。因此要采取“党政主导,联动发展、市场运作、社会参与;生态主导、特色主打、龙头带动、强势营销”的发展模式,通过广播、电视、广告、网络等媒体多渠道向海内外旅游市场大力推介,提高盐城知名度,增进区域之间的协作联系,重点开发长三角地区和本省旅游,延伸开拓华北和珠江三角等地的国内旅游市场,积极拓展日韩、东南亚及港澳台等海外主体旅游市场和欧美客源市场。将盐城定位为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来进行开发,以自然生态为主题,使盐城成为中国东部沿海生态旅游首选城市,并逐步建成世界级的湿地生态旅游目的地。使 “湿地之都,水绿盐城”的印象深入人心。

2、实施品牌战略,突出盐城旅游产品特色

由于盐城旅游业起步较晚,必须本着“打名牌、抓重点、搞特色、创效益”的原则重点开发品牌旅游产品,突出盐城旅游特色,全力打造盐城旅游的三条主线。东线:沿海滩涂自然风光旅游线。包括:盐城国家级珍禽自然保护区、大丰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大丰港生态旅游度假区、射阳河口游览区、滨海海堤风

光游览区、东沙?蒋家沙游览区、东台中华鲟自然保护区及灌河口游览区等。中线:通榆路沿线人文景观旅游线。该旅游线南起东台,北至响水,沿通榆公路纵贯盐城南北。主要包括:东台西溪游览区,大丰人文景观游览区,阜宁城建新貌、抗战纪念游览区及滨海通榆河水利枢纽工程游览区,响水文物古迹、观光农业游览区等。西线:里下河水乡民俗风情旅游线。主要包括:大纵湖渔家休闲度假区、九龙口湖荡风光游览区和马家荡水乡民俗游览区。打造出一批让旅客“值得来”、“来的值”的拳头旅游产品,真正让游客做到意犹未尽、流连忘返,把“人到盐城不想家”的内涵发挥的淋漓尽致。

3、强基固本,增强盐城旅游业竞争实力

旅游业是综合性的行业,集“吃、住、行、娱、游、购”为一体的行业。吃:挖掘盐阜菜肴文化,突出地方特色,提高旅游饭店菜肴质量和服务质量,开发沿海农家菜等新品菜肴,打造盐阜特色餐饮品牌。住:增加旅游饭店数量,提升饭店档次。在建好星级酒店的同时优化饭店供应结构,建设农家乐旅馆、经济型饭店等大众化特色旅馆。行:依托完善的交通网络,加快城市与景区(点)连接线道路的建设,提高现有景区(点)道路的等级,增强景区(点)的可进入性。娱:依托现代化城市群的成果,不断完善城市娱乐和商业区建设,完善旅游功能。游:推动城市美化、亮化工程,开发街区和景点夜游项目和特色旅游表演节目。购:重点开发阜宁玻璃工艺品、东台发绣等具有地方特色、生态特色的旅游商品。挖掘、提升醉螺、醉蟹、麋鹿血酒、何首乌制品、洋马菊花茶等传统旅游特色商品。

4、加强人才培养,提高盐城旅游业服务质量

旅游业要发展,人才是关键,尤其是通晓国际旅游惯例、熟悉现代旅游企业管理的高级人才、优秀旅游策划人、旅游营销专家。一要联合盐城地区高校和科研机构,建立旅游人才培训基地,对现有从业人员进行业务更新和深造,加快旅游人才培养;二要聘请知名旅游专家、教授,为盐城旅游业发展出谋划策,提升盐城市旅游档次,并利用他们的影响及宣传,扩大盐城市旅游业的知名度。三要建立较为完善的旅游无障碍体系、标准化体系、诚信经营体系、安全保障体系,旅游从业人员实现持证上岗,做到文明诚信、业务过硬,服务优质,初步达到“亲

切、舒适、便捷、安全”优质旅游环境要求;四要加大重点旅游景点、旅游饭店、旅行社高级管理人员、部门管理人员、电脑网络人才等优秀旅游人才引进力度,提高盐城旅游业服务质量,使盐城旅游走进先进行列。

5、开发与保护并举,促进盐城旅游业可持续发展

盐城市旅游资源的品质较高,但必须进行有序的保护性开发,特别是两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及历史文化类旅游资源更应十分珍惜,走合理开发、科学利用、可持续发展之路。处理好旅游建设项目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注重植被保护与原始生态风貌的保持,再现大草原般的滩涂自然景观,加强生态林带的保持与建设,为开发生态旅游提供良好的环境支撑。保护区今后开发建设应侧重于改善保护区自然生态环境,为丹顶鹤、麋鹿、中华鲟等珍贵濒危动物提供一个良好的生活场所。

参考文献:

1、《盐城市城市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2001-2020年)》

2、《盐城旅游资源优劣势分析》

3、《盐城旅游网》

下载西安旅游资源现状分析(本站推荐)word格式文档
下载西安旅游资源现状分析(本站推荐).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杭州茶业旅游资源开发现状与前景分析

    一、引言 茶是最受我国人民喜爱的传统饮料,其悠久的历史,丰富的内涵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瑰宝。在杭州,千百年来西湖龙井一直是杭州除西湖之外的又一张亮丽名片,有着深厚的历史文......

    浅谈西安的饮食及旅游资源5篇

    摘 要 话说一方水土孕育一方文化,一方文化影响一方经济、造就一方社会。在中华大地上,不同社会结构和发展水平的地域自然地理环境、民俗风情习惯、政治经济情况,孕育了不同特质......

    衡阳市的自然旅游资源现状(精选合集)

    衡阳市的自然旅游资源现状姓名:刘 谦学号:200841100034 班级:08级02班 衡阳市的自然旅游资源状况 我的家乡衡阳,是一座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城,也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衡阳地处南岳......

    溧阳旅游资源现状与规划

    溧阳旅游资源现状与规划 溧阳位于江苏省苏南,地处长江三角州,属上海经济区。人杰地灵,山清水秀。一座有着2200多年悠久历史的古城新市,拥有三省交界的区位优势,四通八达的水陆交......

    浅析桂林旅游资源现状和发展前景(推荐五篇)

    目 录 摘要 ------------------------------ 2 关键词 --------------------------- 2 1 桂林旅游业发展概述 ------ 2 2 桂林旅游业优势与机遇分析 ----------------------......

    秦皇岛旅游资源分析(论文)

    秦皇岛旅游资源评价 生命科学系 12生物科学 121200141017 岳云霞 【摘要】:秦皇岛濒海倚山,连通华北与东北,交通便利,地理位置重要.这里具有良好的自然环境基底,自然、人文旅......

    中阳县旅游资源分析报告

    中阳旅游景区开发较少。已经开发的景区特色不明显,可以说比比皆是。相对比较完善,有文化底蕴的屈指柏洼山一处。在煤炭大省的中阳,也毫不例外的属于煤炭产业为主打的行政县城之......

    《旅游资源》教学案例分析

    《旅游资源》教学案例设计 申俊梅 一、教学背景及教学目标 1、教学背景 旅游资源尽管是选修内容,但属于高考考点,所以本节课我打算让学生积极参与,自己去总结知识点。 2、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