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下册《面的旋转》教学设计
面的旋转
课题:面的旋转 课型:新授课 教学内容:面的旋转 教学目标:
1.通过初步认识圆柱和圆锥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2.通过观察和动手操作等,初步体会“点、线、面、体”之间的关系,发展空间观念。
3.通过由面旋转成体的过程,认识圆柱和圆锥,了解圆柱和圆锥的基本特征,知道圆柱和圆锥的各部分名称。
教学重点:
1、联系生活,在生活中辨认圆柱和圆锥体的物体,并能抽象出几何图形的形状来。
2、通过观察,初步了解圆柱和圆锥的组成及其特点。
教学难点:
感受理解并学会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周围的人和事。
教学方法:
讨论法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组织上课,养成教育
同学们,今天我们认识一个新朋友,大家有兴趣么?
二、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活动一
如图:将自行车后轮架支起,在后车车条上系上彩带。转动后车轮,观察并思考彩带随着车轮转动后形成的图形是什么?
活动二
观察下面各图,你发现了什么?
活动三
如图:用纸片和小棒做成下面的小旗,快速的旋状小棒,观察并想象旋转后形成的图形,再连一连。
三、合作探究,学习新知
师生共同学习圆柱、圆锥、球的名称。并请学生根据自己的观察介绍一下这几个立体图形的特点。指名请学生说。1.找一找
请你找一找我们学过的立体图形
2.说一说
圆柱与圆锥有什么特点?和小组的同学互相说一说
圆柱:有两个面是大小相同的圆,有另一个面是曲面。圆锥:它是由一个圆和一个曲面组成的。
四、汇报交流,共同提高
圆柱的上下两个面叫做底面,它们是完全相同的两个圆。圆柱有一个曲面,叫做侧面。圆柱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叫做高。
圆锥的底面是一个圆。圆锥的侧面是一个曲面。从圆锥顶点到底面圆心的距离是圆锥的高。(教师画出平面图进行讲解。并在图上标出各部分的名称。)
五、尝试应用,拓展练习
1. 找一找,下图中哪些部分的形状是圆柱或者圆锥?
2.下面图形中是圆柱或圆锥的在括号里写出图形的名称,并标出地面的直径和高。
3. 想一想,连一连
六、课堂小结,多元评价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那些知识,还有那些疑问?
板书设计:
面的旋转
第二篇:六年级数学下册《面的旋转》教学设计
六年级数学下册《面的旋转》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由面旋转成体的过程,认识圆柱和圆锥,理解圆柱和圆锥的形成与面的旋转之间的关系,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2.过程和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想象,动手操作等活动,初步了解圆柱和圆锥的基本特征和各部分名称。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结合具体情境,联系生活,使学生体会数学的应用与美感,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主动性。
教学重点:
理解并掌握圆柱、圆锥的基本特征和各部分名称。教学难点:
体会“点、线、面、体”之间的关系。教学用具:
长方形、圆形、圆形铁丝圈、直角三角形、直角梯形的小旗,长方体、正方体、球体、圆柱体和圆锥体的模型。教法选择:
与数学规律、计算等知识一样,“数学概念”在担负“思维基本形式”这一角色的同时,其本身还有待于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去提炼和组织,创造重现的“知识体”。所以,在课堂教学中,主要结合教材内容,通过观察、操作、启发等方法引导学生在情境中建立表象、在实践中探究新知。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恰当地运用电化教学手段,寓课堂于生活,移生活于课堂,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主动参与学习的过程,提高学习效率。
学法选择:
学生作为学习主体,在学习活动中的参与状态和参与度,是决定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因此,在学法的选择上,我尽力体现出做中学、学中做、合作交流中学、学后交流合作的思想,让学生在观察、交流与实践中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牢固建构起“点、线、面、体”的知识体系。
教学流程:
一、活动——感知
同学们,我们生活在动的世界里,风吹树梢动,鸟儿飞翔翅膀动、就连我们的血液每时每刻都在不停的跳的,其实我们的数学世界也正因为有了动而变得丰富多彩。在生活中你见过哪两种运动?(平移和旋转)下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平移和旋转在图形世界里究竟有着怎样重要的作用。(出示课件)
(一)点的运动
(1)出示流星图提问:如果把一颗流星看做一个点,当它划过黑暗的夜空,流星的运动是平移还是旋转?划过时形成的图形是什么?(板书:点平移直线)
(2)出示自行车图提问:将自行车后轮支架支起,在后轮辐条上系上彩带。转动后轮,观察彩带的运动时平移还是旋转?车轮转动形成的图形是什么?(板书:点旋转曲线。)
师小结并板书:点动成线。
(二)线的运动
闭上眼睛想一想:我们拿起一根木筷子分别做平移和旋转运动会形成什么图形呢?
根据学生回答教师小结并板书:线动成面。
追问:看看下面的直线做什么运动?形成了什么图形?
(三)面的平移
师:看来点动成线,线动成面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如果把我们的数学书看成是一个长方形,让它平移,你能发现什么?
小结:长方形平移长方体 质疑:如果让它旋转呢? 揭示课题:面的旋转
(设计意图:本着“数学回归生活”的理念,充分联系生活实际,引导学生在具体的现实情境中体会“点、线、面、体”之间的关系。)
二、合作——探究
(一)面的旋转
师:课前,每位同学都用纸片和小棒分别做成了长方形、半圆形、直角三角形、直角梯形形状的小旗,如果快速旋转小棒,纸片旋转后分别会形成什么图形呢?请你先自己想一想,然后旋转小棒进行观察,并完成课本第2页的第3题。
1.学生活动。2.交流结果。3.课件动画演示圆柱、圆台、球、圆锥的形成过程,验证学生结果。
4.师小结并板书:面动成体。(不同的平面图形可以旋转成相同的立体图形,同一个平面图形却能旋转出不同的立体图形)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反复观察图形旋转前后的变化,不仅加深了对“面动成体”的认识,更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空间观念。)
5.引导学生举出生活中“面动成体”的例子。6.课本第2页“找一找”:请找出我们学过的立体图形。
(二)认识圆柱和圆锥的特征和各部分名称。师:生活中,我们常常能见到圆柱和圆锥,下面我们就来进一步认识它们。你想有关圆柱、圆锥的那些知识呢?(哪几部分组成,有什么特点„„)
课件出示小组活动内容:利用圆柱、圆锥的实物,通过看、滚、剪、切、摸、量等方法,看看圆柱、圆锥各有什么特点?并把你的想法和伙伴进行交流。
学生汇报。圆柱:有上下两个圆形的平面。(板书:底面)通过剪切重合上下两个面,发现这两个底面是大小完全相同的两个圆。通过滚、摸等活动,发现圆柱有一个曲面叫侧面。(板书:侧面)用尺量出圆柱上下一样粗,与前面旋转形成的圆台不一样。而且上下两个地面之间距离一样,这叫圆柱的高(板书:高)。
小结:圆柱有无数条高,且高的长度都相等。圆锥:上面有一个尖尖的点(板书:顶点)下面只有一个圆形的平面叫底面。(板书:底面)圆的圆心正好对着上面的顶点。从圆锥的顶点到圆心的距离是圆锥的高(板书:高),顶点到边缘的线长不是高,圆锥只有一条高。圆锥的侧面也是一个曲面,展开后是一个扇形。
质疑:圆柱和圆锥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设计意图:放手让学生自己探究圆柱、圆锥的基本特征和各部分名称,并通过看、滚、剪、切、摸、量等实践活动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强化图形表象,引导学生充分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三、应用——提升 1.辨一辨:下面物体中哪些部分的形状是圆柱或圆锥? 2.写一写:写出下面图形的名称,并标出底面直径和高。3.连一连:转动后会形成怎样的图形?
(设计意图:夯实基础知识,加深对圆柱、圆锥的认识,提高学生辨析、理解能力。)
4.新兴包装厂为底面直径8厘米,高20厘米的“露露”花生奶做包装盒,将12罐花生奶放在一个包装盒内,你打算怎样设计包装盒,这个包装盒的长、宽、高至少各应是多少?
(设计意图:利用一题多解的形式,引导学生灵活运用新知解决实际问题,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和发散思维能力。)
四、总结——反馈
1.今天大家的学习积极性都很高,回忆一下这节课我们研究了哪些数学问题?
2.我们是怎样研究这些学习问题的?
(设计意图:巩固深化本节课知识,使学生体验到学习的快乐和成功,并且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的策略和方法。)板书设计: 面的旋转
点动成线线动成面 面动成体
第三篇:(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下册 圆柱和圆锥- 面的旋转教学设计
一
圆柱与圆锥
面的旋转
一、填一填
1.快速旋转一面底面是直角的三角形小旗就会看到一个()。2.圆柱有两个面是()的圆,有一个面是()。
3.把圆柱的侧面展开,得到一个()。侧面展开图的长等于圆柱的(),宽等于圆柱的()。
4.从圆锥的()到()距离是圆锥的高,一个圆锥有()条高。
5.把一张长8dm,宽5.2dm的白纸,围成一个圆柱形纸筒,这个纸筒的侧面积是()dm2.6.一个圆柱,侧面展开是一个正方形,它的连长是18.84厘米,这个圆柱的底面半径是()厘米。
二、判断对错。
1.圆锥只有一条高。
()
2.三角形的小旗旋转一周,就可以得到一个圆锥。
()
3.一个圆柱底面周长和高相等,沿着它的高展开的侧面一定是正方形。()4.将圆锥的侧面展开,得到一个圆。()
三、选 一选
1.下面的物体中,()不是圆柱形物体。
A、圆铅笔
B、筷子
C、圆钢柱 2.圆柱的高和底面上的任意一条直径所成的角()A、都是锐角
B、都是直角
C、都是钝角
3.以一个直角三角板的一条直角边为旋转一周,就可以得到一个()A、圆锥
B、圆柱
C、长方体
四、解决问题
1.给一个底面周长为16cm,高为7cm的圆柱形固体胶棒的侧面贴上包装纸,需要贴多大的面积?
2.分别以一个等腰三角尺的两条直角边为轴和底面半径,旋转一周得到的图形是什么图形?如果直角边长7cm,它的底面周长是多少?
3.制作一个圆柱形铁皮罐头需用756cm2,如果侧面用去4822,做一个底面需用料多少?
4.将一个长2m的圆柱垂直于底面剖成相等的两半,它的底面周长是25.12dm,问剖开面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2m
第四篇:五年级数学下册旋转教学设计
五年级数学下册《图形的运动——旋转》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进一步认识旋转,掌握旋转的两个方向,明确旋转的含义和旋转三要素。
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想象、分析等过程,培养学生独立探究的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体会数学的价值,培养学生对数学问题的敏锐眼光。教学重点
明确旋转的含义和旋转的三要素,探索图形旋转的特征。教学难点
体验并能说出图形旋转的过程。教法学法 自主探究 教学准备
自制PPT、模型钟表、画好图形的方格纸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1、上课之前我们先来做一个热身小运动,全体起立。转转你的脖子,扭扭你的腰,转转你的手,再转一圈。热身运动之后让我们一起快乐的学习今天的知识吧!
2、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些图片,在欣赏的同时请思考,这些都是什么现象?(旋转)
3、咱们在以前就接触过旋转这一现象,今天就让我们继续来探索“旋转”的奥秘。
二、探索新知
(一)认识旋转
1、观察钟表和道闸,你发现了什么?钟表的指针围绕着一个点转动,道闸的杆围绕着一根轴转动,由此我们知道物体或图形绕一个点或轴进行转动,就是旋转现象。这个定点称为旋转中心。旋转的度数称为旋转角度。
2、了解什么是旋转了吗?小面来做个小练习测试一下。举起你的双手,是旋转现象的双画圈,不是的双手画叉。(6个小题)
看来什么是旋转大家已经很清楚了。
(二)理解旋转三要素
1、下面我就要考考你了,物体旋转的方向一致吗?先不着急回答,咱们一起来观察这一幅。
这个女生在干嘛?(旋转)她朝哪个方向旋转?(有看到向右边转的同学,也有看到向左边转的同学)
2、通过观察咱们发现旋转的方向是不一样的,观察一下这个钟表的指针是朝哪个方向转动的?(左→右)我们说它是顺时针旋转。水车呢?(右→左),我们就说它是逆时针旋转。想想顺时针旋转和逆时针旋转有什么区别?回顾一下。
咱们来测试一下你分清楚了吗?全班起立,请你按顺时针的方向转一圈,再请你按逆时针的方向转一圈。分清楚这两个方向了吗?
3、清楚了旋转的方向之后咱们一起来探究一下钟表上有什么旋转的奥秘。请你观察一下你手中的钟表,同桌之间讨论一下,完成学案第一题。
4、钟表的指针可以旋转吗?(可以)可以怎样旋转?(按顺时针方向旋转)你能说说指针的位置是怎样变化的吗?(按顺时针方向从12点旋转到1点、2点等等)
5、从12到1,指针的位置是怎样变化的?指针围绕哪个点进行转动?(O点)它的旋转方向是什么?(顺时针旋转)从12到1是几个大格?(1个大格,一个大格也就是30°)所以我们可以这样来描述:指针绕O点按顺时针的方向旋转了30°。
下面请你利用手中的钟表,小组合作学习完成学案里第2题的描述。咱们发现在完成指针旋转描述的时候首先要说的是点(旋转中心),其次是方向(是顺时针旋转还是逆时针旋转),最后是角度(旋转了几度)。点、方向、角度也就是咱们的旋转三要素。
6、完成对钟表的探究后咱们一起来探究风车旋转的奥秘。(1)描述风车旋转时,也要把旋转三要素描述清楚,分别是点、方向、角度。风车的点是?(O点)旋转方向是?(逆时针旋转)(2)请你思考一下怎样来描述。
图一到图二,以黄色叶片的一条边为基准,本来黄色的叶片在上方现在逆时针旋转左边,观察一下旋转了90°,刚好是一个直角。图二到图三,依旧以黄色叶片的一条边为基准,逆时针旋转从左边到了右边,观察一下刚好组成一个平角180°。(3)观察一下风车旋转后和旋转前有什么变化? ①三角形的形状、大小没有变。②点O的位置没有变。③对应线段的长度没有变。④对应线段的夹角没有变。⑤三角形的位置改变了。
(4)所以我们一定要注意旋转后物体的形状、大小都没有发生变化,只是位置变了。(板书 特点:形状、大小不变 位置改变)
(三)欣赏图形,感受生活中的创造美
1、旋转在咱们生活中有着极为广泛的运用,其中这些美丽的图案就是由旋转而来的。下面的图案分别是由哪个图形旋转而成的?
2、当然还有很多通过旋转设计出的美丽图案,咱们一起来欣赏一下。
3、欣赏完这些精美的图案之后,咱们来做小小设计师,请你根据今天所学的内容,利用旋转的原理做一朵小花(确定旋转中心、确定旋转方向、确定旋转度数)
4、学生作品展示。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学到了些什么?请你完成旋的第四小题。
三、板书设计
图形的旋转
旋转三要素:点:旋转中心
方向:顺时针方向 逆时针方向
角度:旋转的度数
旋转的特征:形状、大小不变
位置改变
第五篇: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下册公开课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下册
公 开 课 教 案
《圆锥的体积》教学设计
执教:张芳
一、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第11~13页。
二、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使学生探索并初步掌握圆锥体积的计算方法和推导过程;使学生会应用公式计算圆锥的体积并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2、思维能力目标: 提高学生实践操作、观察比较、抽象概括的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3、情感态度目标: 使学生在经历中获得成功的体验,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三、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使学生初步掌握圆锥体积的计算方法并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2.难点:探索圆锥体积的计算方法和推导过程。
四、教具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等底等高、等底不等高、等高不等底的圆锥和圆柱共六套,沙、米,实验报告单;带有刻度的直尺,绳子等。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故事情景 引发猜想
电脑呈现出动画情境(伴图配音)。炎热的夏天,小明和小强去“广场超市”的冷饮专柜买冰淇淋,圆锥形的冰淇淋标价是0.8元,圆柱形的标价2元。于是,他们两个为买哪一种形状的冰淇淋争执起来。同学们,你们能帮他们解决到底买哪种形状的冰淇淋更合算吗?(图中圆柱形和圆锥形的雪糕是等底等高的。)(学生回答自己的猜想,有说买圆锥形的,有说买圆柱形的)教师:学完今天的内容后,同学们就能正确解决了!
2、圆锥实物 揭示课题
①教师出示一筒沙,师:将这筒沙倒在桌上,会变成什么形状?(学生猜想后教师演示)
②师:在这堂课上,你希望学到哪些知识呢?(生自主回答,确立学习目标)
③揭题:圆锥的体积 师:好,我们一起努力吧!
(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1、直观引入 直觉猜想
(1)教师演示刨铅笔:把一支圆柱形铅笔的笔头刨成圆锥形。
(2)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你觉得圆锥的体积与相应的圆柱体积之间有联系吗?你认为有什么联系? ① 教师鼓励学生大胆猜想。(生说可能的情况)② 师:你们是怎样理解“相应的”一词的?说说你的看法。生说后,师总结:“相应的”,即圆锥与圆柱是等底等高的。(用实物演示给生看)
2、实验探索 发现规律
(1)小组讨论填写材料单,有顺序地领取材料
学生分6组操作实验,教师巡回指导。(其中4个小组的实验材料:沙子、米、等底等高的圆柱形和圆锥形容器各一个;另外2个小组的实验材料:沙子、米等,等底不等高和等高不等底的圆柱形和圆锥形容器各一个)
(2)小组合作实验,并填写实验报告单。
实验方法 发现结果 第一次实验
第二次实验
第三次实验 结论:
(3)汇报结果,实物投影展示实验报告单。(4)组际交流,得出结论:
结论1:圆锥的体积V等于和它等底等高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
结论2:等底不等高的圆锥体与圆柱体,圆锥的体积是圆柱体积的二分之一。
结论3:等高不等底的圆锥体与圆柱体,圆锥的体积是圆柱体积的四分之一。
结论4: 圆柱的体积正好是圆锥体积的3倍。
结论5: 圆柱的体积是等底等高的圆锥体积的3倍。…… 师:同学们实验的结论各不相同,到底哪组的结论对呢?(各小组纷纷叙述自己小组的实验过程、结论;说明自己小组的准确性,学生的思维处于高度集中状态)。(5)参与处理信息。围绕三分之一或3倍关系的情况讨论:
师: 我们先来看得出三分之一或3倍关系的这几个小组;请小组代表说说他们是怎样通过实验得出这一结论的?(请他们拿出实验用的器材,自己比划、验证这个结论。突出他们小组的圆柱和圆锥是等底等高的)师:其他小组得出的结论不同,是不是由于实验过程或结论有错误呢 ?我们也请小组代表说说你们的看法。(生说明他们的过程和结论都是对的,只是他们的圆锥和圆柱不是即等底又等高的)。
师:总结以上各个小组的看法,我们可以得出什么样的结论?
生1:圆锥的体积等于和它等底等高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
生2:圆柱的体积是等底等高的圆锥体积的3倍。
生3:我认为第一种说法较合理,强调了圆锥体积的求法。…… 师总结并板书:
圆锥的体积等于和它等底等高的圆柱体积的1/3。
3、启发引导 推导公式 师:对于同学们得出的结论,你能否用数学公式来表示呢?
生:因为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V=sh;所以我们可以用1/3 sh表示圆锥的体积。
师:其他同学呢?你们认为这个同学的方法可以吗? 生:可以。
师:那我们就用1/3 sh表示圆锥的体积。计算公式:V= 1/3 sh 师:(1)这里Sh表示什么?为什么要乘1/3?
(2)要求圆锥体积需要知道哪两个条件?
生回答,师做总结
4、简单应用 尝试解答 例1:(课件出示教材情景图)在打谷场上,有一个近似于圆锥的小麦堆,底面半径是2米,高是1.5米。你能计算出小麦堆的体积吗?(生独立列式计算全班交流)
(三)巩固练习,运用拓展
1、试一试 一个圆锥形零件,它的底面直径是10厘米,高是3厘米,这个零件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
2、练一练 计算下面各圆锥的体积:
3、实践性练习
师:请你们将做实验时装在圆柱容器里的沙(或米)倒出,堆成一个圆锥形沙(米)堆,小组合作测量计算它的体积。
4、开放性练习一段圆柱形钢材,底面直径10厘米,高是15厘米,把它加工成一个圆锥零件。根据以上条件信息,你想提出什么问题?能得出哪些数学结论?(可小组讨论)
(四)整理归纳,回顾体验
1、上了这些课,你有什么收获?(互说中系统整理)
2、用什么方法获取的?你认为哪组表现最棒?
3、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新的想法?还有什么问题?
(五)问题解决。
(电脑呈现出动画情境)小明和小强到底买哪种形状的冰淇淋更合算呢?
师:谁能帮他们解决这个问题呢?
(学生说出买圆柱形的冰淇淋更合算的理由。)
六、板书设计:
圆锥的体积
圆锥的体积等于和它等底等高的圆柱体积的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