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医学类高职高专生物化学教学设计
高职生物化学课堂教学设计
【摘要】:目的 方法 结果 结论 摘要是否可以不要?
【关键词】 生物化学 高职 教学设计
生物化学是一门运用化学的理论和方法,从分子水平揭示生命现象的科学,即生命的化学。生物化学与微生物学、免疫学、生理学、病理学等基础医学课程密切相关;生物化学的理论和技术广泛用于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防,许多疾病的发生机制及治疗需要从生物化学的分子水平上加以阐述。它是医学类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之一。但是该课程理论深奥,内
【1】容繁多,代谢复杂,抽象难懂,难以理解和记忆,是教师认为难教,学生认为难学的课程。随着高职学生录取条件的不断降低,需要结合实际对高职生物化学的课堂教学重新设计。下面是作者在新情况下对生物化学教学设计作出的几点探索。
1.树立学习信心,培养学习兴趣
近年来随着高等院校的不断扩招,高职的生源质量逐年下滑,高职学生的录取分数线一降再降,造成学生文化素质偏低。再加上多数学生是文科生,理化和生物学知识欠缺,尤其是化学基础差,看到众多的化学式和反应式,容易产生畏难情绪,导致学生对生物化学的学习信心不足,兴趣下降,热情不高。因此,在进行生物化学的教学设计时,教师首要考虑的就是要树立学习信心,培养学习兴趣。
1.1加强学生思想教育,树立学生学习信心
信心是成功之源。高职学生对生物化学缺乏学习信心,结果也很难学好这门课程。因此只有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思想教育,才能树立学生的学习信心。首先,班主任、辅导员等学生管理人员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促使他们产生学习的动力;针对学生在学习方面的具体困难进行具体分析,并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以供学生参考。其次,科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思想教育也不可忽视:告诫学生暂时的困难是可以克服的,实际上生物化学是可以学好的;帮助基础差的学生制定阶段性的学习目标,学习目标要明确且经过努力可以实现;每当学生完成一个目标或取得一点进步就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通过以上措施和方法逐步地树立文科生学习生物化学的信心。
1.2 加强引导,培养学习兴趣
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医学类高职高专学生刚进入神圣的医学殿堂,他们有搞好学习的强烈愿望,但对纷繁芜杂的医学基础知识又望而生畏;而生物化学常在第一学期开设。因此,在生物化学的教学过程中,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就至关重要。首先,教师要精心准备,讲好第一次课。第一次课通常是绪论,绪论是一门课程的缩影和向导,是引发学生兴趣的重要开端。上第一次课时,学生好奇心和求知欲都较强。应利用这一特点,精心设计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并重视趣味引导,可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例如上第一次课时,老师可以先采用提问的方式就学生的三餐食物进行调查,进而引入人体所需的营养物质有水、无机盐、维生素、蛋白质、糖类、脂类等。马上提问“这些营养物质被人体摄入后到哪里去了?”再给出答案:可构成人体成分和供给能量,构成人体成分的营养物质就是人体的物质组成成分;供给能量要通过物质代谢途径。而人体的物质组成和物质代谢正是本课程的两个主要内容。至于生物化学的另一个重要内容“遗传信息的传递和表达”则可通过俗语如“种瓜得瓜,种豆得豆。”“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等引入。通过以上引导,使学生对生物化学的研究内容有了初步的认识,并对学习生物化学产生了浓
厚的兴趣。再如在讲解生物化学与医学的关系时,应联系糖尿病、冠心病、肥胖等常见病对人类的危害性来教育学生,并且告知这些疾病的发生机制与生物化学的知识密切相关,以此使学生对本课程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只要教师在以后每个章节的教学中都注意加强趣味引导,就能使学生对生物化学的学习保持持久的兴趣。
2.教学内容应按“三结合”原则进行取舍
所谓“三结合”原则即生物化学的教学内容设计应结合学生自身情况、结合日常生活实际、结合临床来进行。医学类高职高专的培养目标是培养理论知识够用,适应基层的技能型专门卫生人才,因此在课程内容的教学设计中,一定要以学生的自身情况为基础,以助理执业医师(护士)考试大纲为准绳,在理论知识上够用做文章。一方面,对课程内容进行优化整合,淡化复杂的物质代谢反应的具体过程,重点突出讲解其概念、特点和意义。譬如在讲糖酵解时,先重点讲述其概念,突出缺氧条件;然后概括其特点:反应部位-胞浆,条件-不需氧,产能方式-底物水平磷酸化,终产物-乳酸。对具体的代谢反应的过程则一语带过即可;再结合日常生活实际(剧烈运动后肌肉酸痛),让学生利用所学生化知识来解释这一现象的发生原因。另一方面,重点精讲与临床相关的知识如酶的竞争抑制原理与磺胺的抑菌机制,血氨升高与肝性脑病的发病机制,尿酸与痛风的关系,血糖与糖代谢紊乱性疾病(糖尿病等)的关系,LDL、HDL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等。通过对临床病例的精讲点拨,学生会感到学而有用,学而有趣,学而能成。
3.教学方法灵活多样深入浅出
俗话说:“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教师运用良好、恰当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作者在传统教学方法的基础上,尝试使用了以下教学方法和手段,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3.1恰当运用多媒体教学
多媒体图文并茂,形象直观,形式新颖;科学的内容设计、丰富的影像画面以及生动
[2]变幻的视听效果,能使教学过程耳目一新。例如:呼吸链的传递、三大营养物质的生物氧化等是生物化学中的重点内容,同时也是学生眼中的“老大难”,单靠板书讲解,学生根本听不懂,也很容易丧失信心。而多媒体课件可以形象地展示呼吸链的传递过程,呼吸进入人体的氧气,怎样到达各组织器官中,进入线粒体后又怎样通过呼吸链和代谢物产生的氢相结合,最后产生水。这样复杂的反应过程通过多媒体动画的演示变得直观、形象、生动、易懂。学生看后不易忘记,而且可以重复播放,有利于突出重点,强化难点,提高教学质量。
多媒体教学虽然有很多优点,但使用不当也会影响到教学效果。如直接使用网上下载的课件或课件制作水平太差,太过花哨,切换时频繁使用音效,幻灯片播放速度过快等都会影响到教学效果。3.2 专题讲座法
随着高职高专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各专业生物化学的理论学时均有所减少。在这种情况下,给学生适时作几次专题讲座可收奇效。如学生在学到蛋白质的分子组成时,告诉学生蛋白质平均含氮量约16%,通常样品中蛋白质含量是通过检测样品中的含氮量来估算。再通过专题讲座的形式给学生讲解2008年发生的震惊中外的“三聚氰胺事件”及安徽阜阳的“大头娃娃事件”,让学生了解蛋白质对身体健康的重要性,不法商人为什么要在奶粉中添加三聚氰胺。在学习到基因的传递与表达一章时,可通过专题讲座给学生讲解“转基因”与“非转基因食品”的含义及影响。通过讲座,大大丰富了教学内容,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也间接提高了教学效果。
3.3互动讨论式教学
教学活动是涉及到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双边活动。那种以“教师为中心” 的教学模式已经过时了。因此,我们在任何学科的教学活动中,都要加强师生互动,这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环节。通常采取的互动方式有:
一、采用提问式教学方式。在上课时,老师不时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思考后回答;也可让学生发问老师解答,或者自问自答,表面上提出问题但实际上并不要求学生作答,而是起到一种集中学生注意力和促进学生思维的【】作用3。这样,可以变学生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使课堂气氛生动活泼。二是开展讨论课。选择不是很难的章节或与临床结合紧密的章节,提前告知学生,并在课前精心选出3-4个讨论题或1-2个临床病例,让学生认真预习,查阅资料。每位同学尽可能全面正确地找出讨论题或病例分析题的答案;或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再推选一名代表发言,最后由主讲老师归纳总结,并对学生发言进行正面的积极评价[4]。通过互动讨论式教学,不但活跃了课堂气氛,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还大大提高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
4.教学评价促进课堂教学不断改革
教学评价是教学设计中一个极其重要的部分。教学评价是指以教学目标为依据,制定科学的标准,运用一切有效的技术手段,对教学活动的过程及其结果进行测定、衡量,并给以价值判断。传统的教学评价只评价结果,且形式单一即一考(期末考试)定成绩,这种方式不能客观公正地反映学生的学习掌握情况,也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因此,我们对传统的教学评价进行了改革。要求由学生本人、同伴、教师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态度、兴趣、参与程度、任务完成情况以及学习过程中所形成的作品等进行评估,实施评价的办法有课堂调查表、课堂打分表、作品打分表等。另外,我们对生物化学课程的考核方式进行了改进。如增加小测验、一分钟口试、综合练习题、实验准备、实验操作等评价形式,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素质为标准,全方位多角度评价学生。通过教学评价,学生可以有机会了解自己学习情况,有利于提高学习动力;老师可以全面判断自己的教学过程是否科学规范,从而不断改革课堂教学,全面提升教学质量。
5.小结
总之,在医学类高职高专的生物化学教学中,教师要利用自己广博的知识和扎实的基本功,精心设计教学内容,充分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应根据教学内容选择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同时根据教学评价的结果,不断促进生物化学课堂教学的改革。只有这样,才能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龙友国。激发医学生生物化学学习动力的探讨【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1,8(2):238-239 【2】郭小芳,田智等。医学高校生物化学教学的探索【J】。医学教育探索,2010,9(9)1199-1200.【3】李凤珍。提高生物化学课程教学质量的思考【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0,24(5):79-80.【4】王飞娟,王燕,张爽。高职高专生物化学教学改革的探讨【J】东南西北:教育观察,2011,23.
第二篇:高职高专生物化学教学改革的探讨
高职高专生物化学教学改革的探讨
陕西国际商贸学院医药分院药学系王飞娟王燕张爽
摘要:生物化学是生命科学领域一门很重要的基础学科和前沿学科。本文从趣味引导式教学、病例分析教学、互动讨论式教学三个方面探讨改进高职高专生物化学教学方法,从而使学生能更好地学习生物化学,为后续的课程打好基础。
关键词:高职高专,生物化学,教学改革
进入二十一世纪,生命科学理论与技术的迅猛发展,生物化学的理论和技术也日新月异、层出不穷。生物化学是高等院校农学、园艺、生物技术、药学、中药制药技术等众多专业教学中最重要的专业基础学科之一,是各学科联系的共同语言,因此本课程的开设效果不仅影响生物类专业的发展,而且也对其他专业的发展有很大影响。但由于生物化学的内容繁多,理论知识较难,同时发展速度很快,新知识、新成果层出不穷,这让学生学习起来比较困难,同时教学工作者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1]。为此,我们对有利于提高高职高专生物化学教学质量的各个环节进行了分析探讨,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兴趣,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教学质量为目标,对高职高专生物化学教学进行了改革尝试。
1、趣味引导式教学
生物化学中有许多原理比较深奥、难以理解,如果采用传统的“灌输式”、“一言堂”的教学方法,学生必定感到枯燥乏味,很难取得好效果。“教无定法,贵在得法”[2]。如果在教学过程中恰当地运用一
些简单、形象的比喻描述某些事物或原理来帮助学生理解,降低学习难度,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这样讲解学生就很容易理解记忆了。比如,在讲解维生素B1与代谢的关系时,我们以1886年荷兰医生艾克曼研究的荷属东印度地区普遍流行的“脚气病”为例,从发病的症状一直谈到是由于在他所研究的实验鸡群饲喂“精大米”所引起的结果,当在“精大米”饲料中添加米糠后其实验鸡群表现的症状又消失了,然后提出为什么“精大米”饲料会引起“脚气病”的发生?最后再介绍艾克曼后来从米糠中分离到一种碱性物质——生物胺,即现在说的维生素B1,让学生对维生素B1的化学性质和缺乏症有了更清楚的认识,一目了然。又如,在讲解呼吸链抑制剂鱼藤酮的抑制作用原理时,可以先讲古代日本渔民打渔趣闻,他们用生长在海边的一种藤条壮的植物在水中浸泡,鱼就会自然死亡,后来研究发现鱼的死亡是由于呼吸链被抑制,细胞缺氧而死亡,就把这种抑制剂称为鱼藤酮。这样的讲解,使学生很容易就记住了知识点。再如,为何饮牛奶后半小时内不能吃水果;为何重金属中毒,喝牛奶可以自救;为何人不吃肉还会长胖等等,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通过对这些问题的解答,既可使学生轻松掌握所学内容,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趣味引导式教学,通过讲述一些有趣的见闻、运用一些形象的比喻及提出一些启发性的问题,使深奥的理论浅显化、抽象的事物形象化、枯燥的知识生动化,既能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又能化解生物化学教学中的难点,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病例分析教学
生物化学是生命科学的带头学科,其理论和技术已渗透到医、药学的各个领域。因此,生物化学教师必须认识到学科间相互联系的重要性,加强交流。这就要求生物化学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能触类旁通,与生命科学的研究前沿紧密结合起来,同时要结合具体的临床实例,尽量将所讲授的内容与生命活动、疾病以及卫生保健等联系起来,因为这些都是最贴近生活的实际问题,通过对这些问题的解决,让学生感到学而有用、学而有趣。例如利用酶的竞争性抑制作用的原理介绍抗生素、抗癌药的机制;利用糖代谢知识分析糖尿病“三多一少”产生的原因及治疗方法;利用脂代谢的知识解释高脂血症、脂肪肝、动脉粥样硬化的产生的原因;利用蛋白质代谢的知识分析肝性脑病的发病机制与治疗原则;利用酶原激活的知识讲述急性胰腺炎产生的生化机理;利用氧化磷酸化解偶联的知识解释感冒的一些症状等等。
病例分析教学引导学生将生物化学理论与临床实例相联系,使学生发现生物化学的理论能在临床实际中得到充分利用,而不再是死记 硬背的空洞知识,这可以大大激发学生学习理论知识的兴趣。总之,病例分析教学对提高教学质量,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师生的综合素质将是有积极意义的[3]。
3、互动讨论式教学
在教学过程中,为了使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理论知识,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作拓展性思维和创新性思维的能力,我们要改变过去“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广泛采用互动讨论。在讲课时我们要不时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思考回答,或让学生发问老师解答,变学
生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使讲课生动活泼。
要开展讨论课,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敢于提出自己的见解。首先,教师在课前精心选出3~4个讨论题或附1~2个临床病例,所选题目要具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要让学生在对所学知识进行总结、比较、联系的基础上作答,尽量拓展知识面,联系临床实际,使理论课与讨论课内容互为补充和延伸,例如在学完代谢篇后就可以让学生计算葡萄糖、乙酰辅酶A、谷氨酸彻底氧化分解后产生的ATP数,通过计算,使学生不仅巩固了糖类、脂类、氨基酸的代谢途径,还可以加深对物质代谢途径之间联系的理解。其次,组织安排课堂讨论,提前将讨论题及所需参考书目告知学生,让学生事先准备,课堂上由学生主持,学生提问,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再各推选一名代表发言,同组者可以补充。最后,由主讲老师引导归纳总结,学生将书面讨论稿上交,由教师批阅记分,作为平时成绩。
互动讨论式教学,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围绕某一问题,以小组为单位,在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开展积极的讨论、各抒己见,互相责疑,互相启发,以求弄懂问题、解决问题,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学习积极性,又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分析综合能力。
总之,以上仅是我对高职高专生物化学教学改革的初步尝试,教学过程是一个多因素的动态、复杂系统。要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关键在教师如何去做。只有高素质、严要求的教师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学生,因而教师就要不断的吸收新鲜的教学经验,不断的探索适应新形势的教学方法,不断的完善和发展自身的综合素质,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最终目的。[4]
参考文献:
[1] 唐徽,孙设宗,朱明磊。医学生物化学理论课教学改革与实践[J].武汉工程大学学报,2009,31(4):81-85.。
[2] 张庭廷,李恩,刘慧君。《生物化学》教学与课程建设的体会[J].教育科研,2009,3(1):87-99。
[3] 江渝,钟小林等。病例教学法在生物化学教学中的评价[J].西北医学教育,2001,9(2):86-87。
[4] 陈瑜,林德馨。适应学科发展开展生物化学教学改革[J].福建医科大学学报,2001,2(2):39-40。
第三篇:医学类毕业论文的设计
附件1:
成都医学院本科毕业论文(设计)管理规定
毕业论文(设计)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教学环节,在培养学生进行科学研究基本训练、提高实践能力与综合素质等方面具重要的作用。根据国家教育部对本科毕业生申请学士学位申请的相关规定,结合我院人才培养定位,特制订成都医学院本科毕业论文(设计)管理规定。
第一条 毕业论文(设计)的基本要求
一、巩固和扩展学生所学的基础和专业知识,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初步的科研能力及创新意识、创新能力。
二、进一步训练和提高学生的方案设计、资料查阅、实验研究、社会调查、理论计算、经济分析、外文资料的阅读和翻译、计算机应用和论文(设计)撰写等方面的能力和技巧。
三、培养学生正确的设计和研究思想、理论联系实际的工作作风、严谨的科学态度、善于协作的能力和刻苦钻研的精神、勇于创新的意识。
四、各专业均应根据教学计划和“成都医学院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工作程序”(见附件1)开展毕业论文(设计)工作。
第二条 毕业论文(设计)选题要求
一、满足教学要求,体现专业培养目标,具有综合性、先进性,研究要有一定的深度、难度及较充分的工作量。
二、选题应注重与社会、生产、科研、实验室建设和医疗卫生工作的实际相结合,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三、选题应注重创新,要求每生一题,独立完成。
四、选题由指导教师初步拟定或由教师和学生共同拟定,经所在系级领导审查后报教务处备案。确定后的选题原则上不得随意更改。
第三条 毕业论文(设计)开题要求
一、指导教师在选题结束后应拟定毕业论文(设计)任务书并下达给学生,指导学生根据任务书的安排认真做好开题工作。
二、各系原则上应在学校规定时间内组织由3位及以上指导教师参加的开题报告会,对选题认真审议,提出改进意见,以保证毕业论文(设计)顺利开展。
第四条 毕业论文(设计)正文及外文译文要求
一、正文
(一)论点突出,论据充分,论证严密,数据真实,结构安排合理,层次分明,图表清晰,格式规范,文字通顺,结论正确。
(二)撰写格式按照“成都医学院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格式和参考文献著录要求”撰写。若因学科、专业特殊性的需要,各系在参照“成都医学院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格式和参考文献著录要求”的基础上,可根据学科、专业特点自行制订统一、规范的具体要求,并报教务处备案。
(三)全文必须打印,图表尽量用计算机绘制。
(四)包含内容:
1、题目、摘要、关键词
题目、摘要、关键词(中、英文)。题目要对论文(设计)内容有
高度概括性,字数在25字以内。中英文摘要约250~350字。关键词3~5个。
2、目录:要求标明页码。
3、前言及文献综述(立论依据):
(1)前言说明毕业论文(设计)选题的来源、目的、意义、应达到的技术要求。
(2)从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所存在的问题、参考依据等方面完成文献综述。
4、正文:含材料方法、结果与分析。毕业设计含详细研究方案、预期研究结果以及理由陈述。正文原则上不少于5000字。
5、致谢
6、附录:包括图表、程序、所用仪器设备型号及性能指标等。
7、参考文献
二、译文
做毕业设计的学生要求在中期之前完成一篇与毕业设计课题紧密相关的外文译文,约5千汉字(或不少于3500个外文单词),并附原文复印件。做毕业论文的学生可根据自身情况决定是否完成一篇与毕业论文课题紧密相关的外文译文。
第五条 毕业论文(设计)的评阅及答辩要求
一、学生在完成毕业论文(设计)全部任务后,由所在系组织指导教师和学科相关专家根据“成都医学院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评分标准”(见附件3)进行认真评阅,并按要求给出相应的评分和综合评语。
二、若指导教师或评阅专家给出的总评分<60分或“论文(设计)格
式”项目评分<6分,将不能提交答辩,学生须在限期内修改合格后再申请一次重新评阅及答辩。
三、答辩工作由各系毕业论文(设计)答辩委员会主持进行。答辩委员会一般可由各系毕业论文(设计)工作领导小组成员、相关专业方向专家、评阅专家、指导教师等3人及以上成员组成。设组长1人,由具有副教授或以上职称的教师担任;秘书1人,负责论文(设计)工作相关资料的整理、送交、记录、整理总结等。
第六条 毕业论文(设计)成绩评定要求及成绩不合格学生的处理
一、答辩结束后,由答辩委员会参考指导教师评阅、专家评阅情况,结合答辩情况综合评定毕业论文(设计)成绩。成绩按五个等级评定:优、良、中、及格、不及格。成绩评定按“指导教师评分:专家评分:答辩评分”为4:3:3的比例评定论文(设计)总成绩分数,然后按优(90-100分)、良(80-89分)、中(70-79分)、及格(60-69分)、不及格(<60分)给出毕业论文(设计)的最终成绩等级。
二、毕业论文(设计)成绩不合格学生的处理
毕业论文(设计)是学生的必修实践课,不得免修。成绩不及格者,作结业处理。
第七条 毕业论文(设计)工作总结及相关材料归档要求
一、各系按5%~10%的比例向学校推荐“优秀毕业论文(设计)”。由教务处组织专家评审,遴选出校级优秀毕业论文(设计),并对优秀毕业论文(设计)作者及指导教师给予表彰和奖励。
二、在毕业论文(设计)工作完成后,各系应将相关材料归档,保存期为三年。并做好总结工作,以书面形式报教务处。
第八条 毕业论文(设计)的组织管理工作
毕业论文(设计)工作应在学校毕业论文(设计)工作领导小组的领导下,由教务处负责全面组织和管理。各系毕业论文(设计)工作领导小组要对各专业毕业论文(设计)工作的组织、管理和教学质量等全面负责。
一、教务处工作职责
(一)制定有关管理文件。
(二)制定、落实学校毕业论文(设计)经费预算。
(三)汇总各系毕业论文(设计)选题和指导教师安排,协调有关问题。
(四)发放毕业论文(设计)各种标准表格,按工作程序对毕业论文(设计)各阶段的工作开展情况进行检查、督促。
(五)组织“校级优秀毕业论文(设计)”的评审、表彰工作。
(六)调查、处理学生有关投述。
二、各系工作职责
(一)布置工作任务,进行工作动员。
(二)审查毕业论文(设计)选题和课题任务书,安排指导教师。
(三)定期检查工作进展情况,协调处理有关问题,考核指导教师的工作。
(四)抽查学生的论文(设计)和译文质量。
(五)设立答辩委员会、组织成立若干答辩小组。安排毕业论文(设计)答辩和成绩评定工作,复查成绩评定情况,审查答辩委员会评定的优
秀和不及格论文(设计),裁定最终成绩。
(六)推荐参评“优秀毕业论文(设计)”。
(七)做好毕业论文(设计)工作总结。
第九条 对毕业论文(设计)指导教师的要求
一、指导教师应由有一定科研或生产设计经验、对课题熟悉的具有讲师及以上职称的教师担任。原则上指导老师由各系指派,各系确因本部门师资数量暂不能满足要求的可在校内其它系聘请。在校外有关单位进行毕业论文(设计)的学生,可聘请相当于中级及以上职称的科研人员、工程技术人员担任指导教师。
二、指导教师在指导毕业论文(设计)期间确需出差,须经所在系主管批准,出差一周以上的须报教务处备案,并由所在系安排相当水平的教师代理指导,否则按教学事故处理。
三、每位指导教师承担指导毕业论文(设计)的学生人数一般不得超过6~8人,鼓励有科研课题的教师多承担指导毕业论文(设计)任务。
四、指导教师的职责:
(一)拟定毕业论文(设计)题目和任务书(见附件3),制定指导计划和工作程序。
(二)向学生下达毕业论文(设计)任务书,让学生了解课题的任务、目的、要求及工作内容;指定主要参考资料和社会调查内容,指导学生进行总体方案设计、实验方案和调查方案的设计;检查工作进度和质量,及时解答学生提出的有关问题。
(三)经常对学生毕业论文(设计)工作的进展情况进行检查、指导,并要求学生在《成都医学院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指导教师指导记录表》(见
附件3)中记录检查、指导的实际内容。
(四)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中外文资料的查阅、文献综述、开题报告,审查学生的图纸质量、数据处理结果、理论或实验分析结论。
(五)指导学生按学校的相关规定正确撰写论文(设计),批改每份论文(设计)的全部资料,评阅论文(设计)并写出综合评语。
(六)参加毕业论文(设计)的答辩和成绩评定。
第十条 对进行毕业论文(设计)学生的要求
一、学生修完教学计划规定的课程(含实践环节),取得规定的学分后,方可参加毕业论文(设计)。
二、严格遵守学习纪律,不得无故缺席,缺席时间达三分之一以上者,取消答辩资格,成绩按不及格处理。
三、根据毕业论文(设计)任务书要求,在导师指导下独立进行论文(设计)研究的全过程。要求勤于实践,敢于创新,按时完成工作任务。遵守学术规范,严禁学术不端行为,如有此行为者,取消答辩资格,并按相关规定进行行政处理。
四、勤俭节约,爱护仪器设备,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和各项规章制度。在毕业论文(设计)期间因不遵守安全操作规程所造成的自身伤害,应由学生本人负责,造成国家或他人财产损失,或伤害他人者,由学生本人承担经济或法律责任。
五、毕业论文(设计)的知识产权归学校所有,未经学校和指导教师同意,学生不得将论文(设计)所涉及的技术内容向外扩散,也不得将论文(设计)以非“成都医学院”署名寄出发表。毕业论文(设计)结束后,所有的论文(设计)资料,应交回所在系作为教学资料保存,学生不得擅自带
走。
第十一条 毕业论文(设计)的经费管理
关于毕业论文(设计)工作的有关经费申报及管理由教务处按学校相关文件办理。
第十二条 本规定由教务处负责解释。
第四篇:生物化学教学总结
期末生物化学总结
通过18周课时的教学,对《生物化学》这门学科的基本认识。这门课的学习也使我学到了很多东西,主要的在两个方面,一个是专业知识方面的,另一个就是对代谢疾病的研究。
一、生物化学的认识
生物化学是在分子水平上研究生物体的组成与结构、代谢、调节及维持生命活动各种化学变化及其联系的一门科学。它与我们的生命活动息息相关,如:蛋白质、酶类、核酸、脂质等等一些东西。而我们要学的东西,无非就是这些物质的化学本质、结构、功能等等一些基本概念和一些基本的生物化学反应。
《基础生物化学》的主要研究对象是核酸、蛋白质、酶和糖类等大生物大分子化合物及其它们的代谢、调节。它们是维持生命机器正常运转的最重要的基础物质。
第一部分,核酸的结构与功能,一种是脱氧核糖核酸(DNA),它是遗传信息的载体,负责遗传信息的存储和发布,并通过复制将遗传信息传给子代。另一种是核糖核酸(RNA),其作用是把特殊的遗传信息转变成特殊的氨基酸指令系列。它们根据不同的结构反应功能,DNA将生物遗传信息RNA,再通过RNA合成蛋白质,由蛋白质表现出一定生物性状。
第二部分,第二部分,蛋白质化学,蛋白质是生物体的基本构成组分,是维持生命活动的重要物质。它由氨基酸通过肽键按各种特定顺序连接而成的生物大分子,具有一级结构、二级结构、超二级结构、结构域、三级结构和四级结构。蛋白质一级结构决定高级结构,高级结构决定功能;而其独特的性质和功能又是它结构的反映。
第三部分,第三部分,酶,新陈代谢是生命活动的主要特征,其分子基础是在生物体内不断地进行着一系列复杂化学变化,它们都是在酶的催化下进行的。所有的酶都是蛋白质和少量RNA。酶具有活性中心、酶原激活、动力学方程(米氏方程)、抑制剂对酶的作用。
第四部分,糖类化学,糖类化合物是一切生物体维持生命活动所需能量的主要来源,是生物体合成其它化合物的基本原料。主要有:糖酵解(共同途径)、三羧酸循环(最后氧化途径)、磷酸戊糖途径(支路氧化)。
第五部分,生物氧化,糖类、脂肪、蛋白质等有机物质在细胞中进行氧化分解生成CO2和H2O并释放出能量,其实质是需氧细胞在呼吸代谢过程中所进行的一系列氧化还原反应过程。
第六部分,脂类代谢,主要有脂肪的水解、甘油的转化、脂肪酸的分解代谢。掌握脂肪酸β-氧化。
二 教学的总结:
学会了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扩宽了视野。更毫不保留的把您的知识和经验传授给我们,总是一丝我认为学习生化应做到由表及里,循序渐进,课前预习,课后复习(可大多时候我没有做好、做到)。
我们上课时的主要任务是讲课,只有在课堂深入浅出的讲解,才能更好的理解其本质。
懂得记忆法,学习生物化学时,最大的问题是记不住学过的内容,太多太杂。首先分清楚那些需要记忆,那些根本就不需要记忆;其次明白理解是记忆之母,对各章内容,必须先对有关原理理解透,然后再去记忆;简化记忆法(可以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老师或自己所编顺口溜),对比记忆法(将有关的名词单列出来,存同求异,找出不同点。比如我归纳的:字母加H为还原性、加P为**磷酸 等),纲要记忆法(将知识的核心内容或关键词语提炼出来,作为知识的纲要,抓住了纲要则有利于知识的记忆),衍射记忆法(懂得将所学的东西联系起来,记核酸结构功能时联系蛋白质的结构功能)。
一切为学生着想。在思想上,积极为学生考虑着,有专业前景、学习方法、怎样适应大学等等。
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的主动性乃是学生学习过程的决定性因素。引发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提高学生不断获取新知识的再学习能力是一位好老师的基础表现。照本宣读,平铺直叙,一定枯燥无味,无法吸引同学
们的眼球。
二、尽可能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深入浅出地将一些复杂难懂的生化机制讲清楚,使复杂问题变得简单、形象、生动。
三、可以采用参与讨论式教学,使单调的讲授兴趣化。
第五篇:生物化学教学总结
生物化学教学总结
高一是中学生学习非常重要的时期,是培养兴趣、扎实基础,发展能力的关键阶段,这一阶段的起始教学直接影响高中三年的学习,因此,本学科的教学必须做到常常总结和反思,才能在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技能和思想觉悟的基础上,发展学生的认知水平与技能水平。随着期末的到来,一学期的教学工作也接近尾声了。回顾这学期本学科的教与学,虽然基本上按时地完成了教学计划,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缺点和不足也是不容回避的,现将工作总结如下:
一、教学目标完成情况
在教学方面,本人平时做好了钻研教材、认真备课,不但备学生而且备教材备教法,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实际,设计课的类型,拟定采用的教学方法,并对教学过程的程序及时间安排都作了详细的记录,认真写好教案。每一课都做到“有备而来”,每堂课都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课后及时对该课作出总结,写好教学反思,并认真按搜集每课书的知识要点,归纳成集。
在上课过程中,在了解学生原有知识与技能水平的基础上讲授重难点,组织好每一节的课堂教学,增强上课技能,提高教学质量。为了使课堂上的讲解线索清晰,层次分明,言简意赅,深入浅出,我在课堂上特别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强师生互动,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学得容易,学得轻松,学得愉快,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来。
此外,及时布置与批改作业、课后辅导、听课、评课等工作也同步进行,并借助各种学习渠道广泛收集课堂素材以形成比较完整的知识结构,一方面可以使学生学有所得,不断提高,另一方面也可以帮助自己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思想觉悟,并顺利完成教育教学任务。
在教学成绩方面,依据本学科在开学初制定的教学计划,让学生掌握人体主要化学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和功能,熟悉人体物质代谢的主要过程及生理意义,了解生物化学与人体健康之间的密切关系,具备科学的思维方法以及理论联系实际的工作作风,具备良好的人际交往、沟通能力和团队意识,认识到科学是一个过程,进而培养科学的世界观与人生观。经过一学期的学习,大多数学生基本上达到了最基本的教学目标,掌握了学习生物化学的方法,自学再生能力得到了某种程度的提高,但由于环境条件的制约,缺乏大环境的熏陶,学生的成绩还参差不齐,具体表现在少数后进生虽然知识上掌握了该学科的相关理论基础,但能力方面还有所欠缺,有待发展与提高,因此整体成绩提高得不快,有些甚至不尽人意,这有待今后工作中不断的探索、借鉴与完善。
二、教师自我发展情况
21世纪是生命科学的世纪,生物学知识日新月异,发展很快,随着课程改革的推进,对教师的素质要求更高。为了使教学工作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根据本校的实际条件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在充分了解学生的知识、能力基础上,按照学校的各项要求,立足现在,放眼未来,提高教师的教以利于学生的学,教师应在自己已有的水平上不断地进步和提高,才能跟上教育改革的步伐。因此,在教师的自我发展方面,学习新的理念是最基础的内容,也是一种不能中断的学习。
在备课过程中,我在熟悉教材的基础上,不断查阅资料,不断更新教学理念,并在教学中实施。为了赶上时代步伐,我在讲授教材内容的基础上,还经常上网查阅资料,了解现代生物学新成果、新观念。但由于初上讲台,教学技能与策略都不够熟练,所以这方面得虚心向老教师请教,取长补短的同时,根据自己的教学特点,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和特色。
三、存在的问题与反思
现在班级存在的问题是后进生的学习,没兴趣、听不懂、不想听是他们普遍表达的观点,如何培养后进生对本学科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成绩是耽误之急,也是一个长期的工作。要提高后进生的成绩,首先要解决他们心结,让他们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使之对学习萌发兴趣。要通过各种途径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上进心,让他们意识到学习并不是一项任务,也不是一件痛苦的事情。而是充满乐趣的,从而自觉的把身心投放到学习中去。这样,后进生的转化,就由原来的强制学习转化到自觉的求知上来。在此基础上,再教给他们学习的方法,提高他们的技能。并认真细致地做好查漏补缺工作。后进生通常存在很多知识断层,这些都是后进生转化过程中的拌脚石,在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时,要特别注意给他们补缺,把他们以前学习的知识断层补充完整,这样,他们就会学得轻松,进步也快,兴趣和求知欲也会随之增加。
以上几点是我本学期在工作中的总结,有所得,有所不足。今后我定会在教学中不断改进,以适应教育改革的新浪潮,努力使学生的成绩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更大的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