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的认识-五年级下-苏教版小学数学-邵阳市大祥区第一实验小学-钟伟华

时间:2019-05-12 20:03:4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圆的认识-五年级下-苏教版小学数学-邵阳市大祥区第一实验小学-钟伟华》,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圆的认识-五年级下-苏教版小学数学-邵阳市大祥区第一实验小学-钟伟华》。

第一篇:圆的认识-五年级下-苏教版小学数学-邵阳市大祥区第一实验小学-钟伟华

圆的认识

大祥区第一实验小学 钟伟华

一、教学内容:

苏教版教材五年级下册第85~87页例1~例2,练习十三第1、2题。

二、教学目标:

1、学生在观察、操作、画图等活动中感受并发现圆的有关特征,知道什么是圆心、半径和直径;能借助圆规画指定大小的圆。能用圆的知识解决一些日常生活现象。

2、学生经历从猜想到验证的过程,在活动中进一步积累认识图形的学习经验,增强空间观念,发展数学思考。

3、学生进一步体验图形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平面图形的学习价值,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

三、教学重点:

在观察、操作,画图等活动中感受并发现圆的有关特征。

四、教学难点:

学生归纳圆的特征。

五、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直尺、圆规、剪刀、纸片等。

六、教学过程:

一、联系生活,充分感知。

1、师:同学们,对于圆大家一定不陌生吧,生活中,你们在哪儿见到过圆形呢?(学生举例)

2、多媒体课件演示:

滴水泛起的圈圈涟漪,阳光下绽放的向日葵,旋转的螺旋桨,寄托着梦想的奥运五环,太阳那美丽的光环。这些都告诉我们:圆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

有人说,因为有了圆,我们的世界才会变得美妙神奇,那么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走进圆的世界,去领略圆的神奇,好吗?

二、画圆、剪一个圆。初探圆的特征

1、从画圆中认识圆

师:同学们,要认识圆,我觉得我们首先得画出一个圆。同学们以前有画过圆吗? 师:说说你以前怎么画的?

看来你们掌握了不少画圆的方法,但用圆规画圆,不少同学没试过,你们想试试吗?在老师给你们准备的白纸里面任意画一个圆。

生开始画圆,师巡视指导

2、大家都画好了吧,老师通过观察发现,大部分同学画的都非常漂亮,但是也有部分同学画的不够理想,甚至还没画出来。大家猜猜他们可能哪里出问题了?(3)学生交流后多媒体展示圆规画圆的方法:(4)学习圆心、半径、直径

师:那现在,同学们想再画一个圆吗?

师:有个小小的要求:能不能想个办法,让我们全班的同学画出的圆一样大呢?谁有办法?

师:意思是说,咱们全班同学只要把圆规针尖和笔尖之间的距离统一一下,画出的圆就一样大。你能想象一下,这样可以吗?

(5)从剪圆中进一步体会圆的边缘是曲线的。

师:画完了吗?已经画完的同学就把这个圆片剪下来。

多媒体显示以前学过的平面图形与圆的区别(6)引导出圆心、半径、直径

师:同学们,来看老师这个圆和你们画的这个圆大小怎么样 师:同学们,圆倒是有了,可要是有人问起,这是一个多大的圆?

谁来试试看?学生描述后,板书

师:那么到底什么是圆心、半径、直径,我想同学们多少有了些了解,是吧!生小组讨论,师巡视参与 师:好了!同学们,咱们一起来看 师:(指着黑板上的圆)其实圆心,通俗的讲就是圆的中心。圆规画圆时,中间固定的这一点就是。。。师:通常字母?生:o 师:通常用字母o表示。

师:那什么是半径呀?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

师:他说是圆周上的某一点,通常我们称它为圆上,他的话也就是说圆上的某一点连接圆心的一条直线。是直线还是线段? 师:你(指生1)能不能上来给大家画一条?请同学们在刚才的圆片上也画上一条半径。师:好,大家来看,他画对了? 师:(指着板演的一条半径说)半径我们通常用r来表示。师:关于直径啊,老师这里给大家带来了3条线段,一起来看,{课件出示}在这里面,你认为哪一条才是圆的直径。生:第三条。

师:那第一条为什么不是呢?

师:那第二条不是通过圆心了吗? 把你的想法告诉全班同学。

师:换句话来说,什么样的线段才是直径? 一方面要经过。。师:在刚才的圆片同样画上一条直径,并标上字母。(生画的同时,师也在黑板上画直径)

三、小组合作:深入探究圆的特征。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认识了圆心、半径、直径了,你们觉得够了吗?关于圆,还有什么值得我们深入去研究的?

小组合作交流:动手折一折,画一画,量一量,比一比。相信每个小组一定会有新的发现。

提示:

1、当你们小组交流,有了新的发现,别忘了把它记录在学习纸上。一会好来展示你研究的成果。

2、有了新发现以后,在小组中说说你是怎么发现的。你又怎么去让别人相信你的发现是正确的。

汇报:老师板书

师:其实早在2000多年前,中国古时候的哲人也对这个问题进行了研究,你们猜他们的出结论了吗?

四、利用圆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1)这个圆片没有标出圆心。既然圆心都没有标,它的半径是多少呢?能想办法测量出来吗?(学生操作,随后交流。)生:我们组把一个圆对折,折痕就是它的直径。量出直径的长度后再除以2,就求出了半径的长度。半径是3厘米。

师:可别小看这一方法。正是这一对折、一重合,还让我们在不经意间发现了圆的另一个秘密,那就是,圆其实还是一个—— 生:轴对称图形。

生:而且圆还有无数条对称轴。

生:我们组把一个圆对折后再对折,一展开,两条折痕的交点就是圆心,找出圆心后,半径就能量出来了。我手中的圆半径是5厘米。生:不展开,直接量出这条边的长,就是半径的长。我们组的圆半径正好是4厘米。

(2)画一个半径6米的圆

(3)车轮为什么是圆的?车轴为什么要装在圆心的位置?

五、全课总结:延续课外思考。

平静的水面上丢进了一颗石子,它荡起的波纹为什么是一个圆形啊?

井盖为什么要做成圆的?

古老的阴阳太极为什么选择了圆形,这绝对是一个另人感兴趣的 话题

短短一节课,要真正走进圆的世界是不现实的,我想我们刚刚所做的,只是走“近”了圆的世界,打开圆的大门,一个更加精彩,更加丰富的世界必将展现在我们面前,那就让我们从现在起,从今天起,真正走进圆的世界!

六、作业设计:

练习十三 第1、2题。

第二篇:小学数学五年级《圆的认识》教学反思

圆的认识教学反思

《圆的认识》是关于概念教学的一节展示课。通过教学本课,我的收获颇多,感慨也不少。下面我从准备和上课两方面谈谈自己的体会。

首先是对这次展示活动的准备。《圆的认识》是属于几何概念的教学。在课的设计上我紧扣“概念教学”这一主题进行设计。一共设计了两套不同的教学模式:

1、从日常生活出发感知圆——自主探究画圆——认识各部分名称——探索圆的特征——解释应用;

2、情境创设提出自行车轮为什么要设计成圆形——操作讨论认识圆的各部分名称,了解圆的特征——画圆——首尾照应解决问题。通过几次试教,发现第一套方案更适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曾一度的想超越教材,不依照教材呈现的顺序来进行教学,其实,对于教学我自己陷入了一个误区——为创造情境而去创造。这并不符合我们教学的宗旨。我们的教学,可以异彩纷呈,但是应该给学生呈现最自然的,最易接受的方法,刻意的装饰只能是“东施效颦”,适得其反。

在试教的过程中,同时我也深感研究教材的重要性。平时一堂课,上过了也就过了,最多自己对某些成功或失败处进行反思。而在集体研讨时,才知每一个环节,每一个知识点,甚至是教师提的每一个问题,说的每一句话都值得深究,如果给无限的时间,研讨也将会是无限的。

第二,关于课堂教学的体会:基于各方面的准备,我在教学中充分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回答日常生活中圆形的物体,并通过观察、操作、讨论使学生认识圆的形状,掌握圆的画法及圆各部分的名称,特征。学生获取知识兴趣浓厚,积极主动。具体有两方面完成较好:

一、从生活实际引入,并在进行新知的探究活动中密切联系生活实际。

课的开始,我让学生欣赏了一组图片,使他们了解在自然现象,建筑物,工艺品中都能找到圆的足迹。并在图片中,感受到圆是一切平面图形中最美的图形。接着让学生举例生活中哪些地方见到过圆形的物体。在实际应用中呈现了餐盒、蛋糕等与现实生活常见的物品,让学生感受圆在生活中的应用。最后讨论套圈活动场地设计方案,怎样在操场画一个半径是3米的圆。使学生具体的感知数学应用的广泛性,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潜移默化的对学生进行了学习目的教育。

二、恰当地处理教材,把握重点,突破难点。

探讨圆的特征是本节课的重难点。为了突破这一难点,我设计了几个环节循序渐进:

1、学生掌握了画圆的方法后,紧接着利用板书中的圆让他们准确理解数学概念:圆内、圆外、圆上三个名称。进而理解圆上有无数个点”、“圆心到圆上任意一点的距离都相等”,这部分内容教材里没有安排,但通过课堂实践发现补充这一内容对圆的概念的认识起到了很好的铺垫作用。

2、有了上一环节的铺垫,让学生边学概念边探讨特征,通过用量一量、比一比的方法探索半径的特征:在同一个圆内,有无数条半径,所有的半径都相等。这一环节较好的突出了学生动手、动脑、主动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的教学理念,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也得到了进一步培养。

3、放手让学生自己探究直径的特征,有了探讨半径特征的经验,直径的特征便“水到渠成”了。

4、最后,利用折一折、画一画、指一指、比一比、量一量等动手实践活动,让学生进一步探讨同一个圆内半径和直径的关系以及圆的其他特征,学生用眼观察,动脑思考,动口参与讨论,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最后值得思考和改进的地方:

1、利用圆规画圆的环节:教学还不够细致,在巡视时感觉学生画的很好,基本上没有什么问题,但在巩固运用时发现有的学生没有掌握画圆的方法,特别是没有在画的过程中认识、领悟到:半径的长度也就是圆规两脚间的距离;圆的半径决定了圆的大小。

2、最后的延伸部分:让学生讨论套圈的设计方案,部分学生没有想到将场地设计成圆形。这也是教学中渗透圆的特征还不够充分,如果较好的理解了“圆上任意一点到圆心的距离都相等”这一点,应该能很好的突破。

第三篇:最新小学五年级下数学第一单元单元计划

名称

人教版五下数学第一单元学习计划

单元教材分析

根据学生已有的经验及心理发展规律,教科书按从易到难螺旋上升的编排原则对观察物体分三个阶段进行编排。第一个阶段,帮助学生从直观观察立体图形形象,头脑中建立表象,能够根据直观立体图形进行想象;第二个阶段,分辨不同方向观察立体图形得到的形状图。本单元是观察物体的第三个阶段,由建立的几何直观进行空间想象,通过逆向推理,根据观察到的形状图还原立体图形。

本单元的内容虽然只有两道例题,但内容编排也是由易到难。例1教学从一个方向看到的形状图对几何组合体进行还原,即根据给出的从一个方向看到的形状图,用给定数量的小正方体摆出相应的几何组合体;例2教学从三个方向看到的形状图还原几何组合体,即根据给出的从三个方向看到的形状图,用小正方体摆出相应的几何组合体。

需要注意的是,本单元所有要摆的立体图形都是组合的小正方体,它们中间是没有分开的,并且都是棱和棱的拼摆。如果学生出现分开摆放的情况,可适当说明。另外,根据三个方向看到的图形还原该几何组合体,有时候摆法也不是唯一的。学生需要借助空间想象力进行操作,初步经历逆向思考的过程,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推理能力。

学情分析

学生在前面学习了从不同角度观察实物和单个的立体图形以及几何组合体,在日常生活中经常观察各种立体图形,在拼搭积木的过程中也积累了一定的动手操作的经验,所以,本单元的直观观察对于他们来说并不难。但是根据从一个或多个方向观察到的图形还原出相应的几何组合体,需要学生借助空间想象力进行逆向思考,推理出几何组合体的原形,这些是义务教育阶段需要培养的数学核心能力,对于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也是教学的难点。

教学策略

1.注重学生的动手操作和自主探索。由观察到的平面图形(形状图)还原到立体图形(几何组合体),需要将抽象的空间想象具体化。教学时,需要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借助直观表象进行推理,在拼摆小正方体的活动中不断验证、加以完善,探索出搭配的方法。经历观察、想象、猜测、分析和推理等过程,让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思维能力得到锻炼。

2.注意让学生真正地、充分地进行交流和表达。学生在具体的数学活动中,需要动脑、动手、动口,多种感官协调活动。其中表达是学生感悟的具体体现,同学之间的相互交流有利于他们从多角度去感悟,强化感知和思维,丰富活动经验。在交流的过程中,有些空间位置的描述,学生难以表达,在教学时,最好用“排、列、层”等术语引导学生表述,帮助学生表达清楚自己头脑中的图形。

单元学习目标

1.根据从一个方向看到的图形,用小正方体摆出相应的几何组合体,体会摆法的多样化。

2.根据从三个方向看到的图形,摆出相应的几何组合体,体会有些摆法的确定性。

3.经历观察、操作、想象、猜测、分析和推理过程,积累活动经验,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和推理能力,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单元学习重难点

1.根据看到的形状图按要求摆出相应的几何组合体。

2.根据从三个方向看到的图形,借助空间想象还原立体图形。

单元学习课时安排

观察物体1——————————————1课时

观察物体2————————————1课时

第四篇:苏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圆的认识》教学设计

苏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圆的认识》教学设计

江苏省昆山市淀山湖中心小学校 段 杰

【教学背景】

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多媒体课件已成为课堂教学不可或缺的一项工具。特别是小学数学课堂,学生已经不能满足于传统的“一支粉笔一块黑板”的模式,他们想要的是更精彩更联系生活的知识。多媒体课件就可以实现这个愿望,它能使数学问题由抽象变具体,由复杂变简单。每次用多媒体课件给学生上课,学生总是兴致勃勃,教学效率也较平时有所提高。现在的学生对电脑已经很熟悉了,有时让学生亲自用课件练习,学生也总能全神贯注地领会教学意图。

【教材简解】

圆是小学数学“空间与图形”领域里最后教学的一个平面图形,也是教学的唯一的曲线图形,是学生对平面图形认知结构的一次重要拓展。此前,学生已经学过了正方形、长方形、平行四边形等诸多直线图形。《圆的认识》教材编排思路是从情境入手,让学生感受到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再引导学生画圆,初步感受圆的特征,掌握圆规画圆的方法,引导学生认识圆的相关概念,掌握圆的基本特征。教学这部分内容,既能丰富学生空间与图形的学习经验,也是为学习圆的周长和面积打下基础。

【目标预设】 1.知识与技能目标:

在观察、画图、操作等活动中感受并发现圆的有关特征;知道什么是圆的圆心、半径、直径;能借助工具画圆,能用圆规画指定大小的圆,能用圆的知识解释一些日常生活现象。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观察、画图、比较、猜想等活动,进一步积累认识图形的学习经验,增强空间观念,发展数学思考。

3.情感与态度目标:

进一步体验图形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平面图形的美和学习价值,提高数学学习的兴趣和信心,培养应用数学的意识。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圆的各部分的名称,圆的基本特征,学会用圆规画图 教学难点:归纳圆的特征 【教学过程】

一、铺垫孕伏 1.复习旧知

谈话:我们已经学过了许多的平面图形,仔细想一想有哪些常见的平面图形?(学生回忆常见平面图形)

提问:这些平面图形都是由什么围成的?

指出:我们把这样的图形叫做平面上的直线图形。2.揭示课题

演示:一个小球,小球的一端还系着一段绳子,老师用手拽住绳的一端,将小球甩起来。

提问:小球的运动轨迹是一个什么图形?(学生回答:圆)

引入:对,这就是一个圆!圆也是一个平面图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圆。(板书课题:圆的认识)

二、探究新知

(一)教学例1 1.课件出示例1中的四幅图

提问:这些都是生活中常见的物体,这些物体上有圆吗?(学生上计算机点出圆)

提问:你在哪里还看到过圆吗?(学生纷纷回答)2.课件出示篮球图片

提问:你认为它也是一个圆吗?(学生思考并回答)

指出:球是立体图形,而圆是平面图形,所以球不是一个圆,但球的切面是圆形。

3.尝试画圆

谈话:先打开课桌上的信封,挑选你喜欢的工具画一个圆。

提问:在刚才画圆的过程中,你有没有发现圆和以前的平面图形有什么不同?(学生尝试说说自己的感受)

指出:圆是平面上的曲线图形。

(二)教学例2 1.介绍圆规构造(同时出示圆规实物与课件)

在画圆时,我们通常会借助一个专门的工具,那就是圆规。圆规有两只脚,一只脚是针尖,另一只脚是用来画圆的笔,两只脚可以随意叉开。

2.边讲解边演示圆规画圆的方法

第一步:把圆规两脚分开,定好两脚间距离。(板书:定长)

第二步:把有针尖的一只脚固定在一点上。(板书:定点)第三步:把装有铅笔尖的一只脚旋转一周。(板书:旋转)

强调:针尖必须固定在一点,不可移动,重心放在针尖一脚上;两脚间的距离必须保持不变,要旋转一周。

3.尝试画圆

讲述:现在请你把圆规两脚间的距离分别定为2㎝和4cm,按照老师演示的方法自己试着画两个圆。

4.介绍圆心、半径和直径

讲授:刚才我们用圆规画圆时,针尖固定的一点是圆心,通常用字母O表示。(学生标出圆心)

讲授:连接圆心和圆上任意一点的线段是半径。通常用字母r表示。(学生标出半径)

提问:那你有没有发现圆规两脚间距离和半径有什么关系?(学生比较后发现,圆规两脚间距就等于半径)

讲授:通过圆心并且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是直径,通常用字母d表示。(学生标出直径)

5.巩固练习:练一练第1题。(教材P97)

三、深化感知(教学例3)1.认识半径特征(1)比一比:

讲述:给大家10秒时间,看谁在自己的圆中画的半径最多!

追问:还能继续画吗?能画得完吗?说明了什么?(学生思考并回答:半径有无数条,同时课件出示“无数条”半径)

(2)量一量:

提问:用直尺量一量这些半径,你有什么发现?(板书:半径都相等)(3)议一议:

追问:你们手上圆的半径和老师黑板上圆的半径长度相等吗?什么情况下半径的长度才相等?(板书:在同圆或等圆中)

2.认识直径特征(1)猜一猜:

提问:在同一个圆里有多少条直径?这些直径都相等吗?(学生迅速反应:一个圆有无数条直径,它们都相等。同时课件出示“无数”条直径)

(2)谈一谈:通过前面的活动,我们对同一圆内半径和直径的特征有哪些

认识?

3.半径和直径的关系

(1)讲述:我们已分别找到了半径和直径各自的特征,那么半径和直径之间还有关系?(同桌互相讨论后全班交流)

指出:在同圆或等圆中,直径的长度是半径的2倍,半径的长度是直径的一半。

讲述:你能用字母表示这种关系吗?(课件演示并板书:d=2r,r=d/2)(2)练习应用:(练习十七第1题)4.认识圆的对称轴

提问:圆是轴对称图形吗?它的对称轴有几条?在哪里?(学生小组讨论后交流意见)

强调:对称轴是直线,应严密地表述:直径所在的直线是圆的对称轴。

四、生活思考

课件视频出示:你能用数学的角度解释一下为什么车轮要做成圆的?车轴应装在哪里?(组织学生讨论,引导交流)

五、全课总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有关圆的知识,你对圆形有了什么新的认识?还有什么疑问吗?和大家一起来分享!

六、板书设计:

圆的认识

在同圆或等圆中,半径都相等,定长

直径都相等。

定点 d=2r

r=d/2

旋转

【教学反思】

《数学课程标准》在高年级段的教学建议中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情境,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猜测、交流、反思等活动,获得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进一步发展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在《圆的认识》教学过程中,我注意从以下几方面来着力体现这一理念:

1、自主探索,凸显主体作用

在教学的各个环节始终将学生自主探索的理念贯穿其中,例如:让学生自主尝试画圆的方法;让学生小组合作,观察、探究圆的半径和直径的特点等,在各个活动中力求使学生崭露出他们的个性和创新意识。

2、联系生活,注重学以致用

“生活即学问”,在教学时时刻注意数学的生活性。例如:让学生举例,说说生活中哪些地方有圆形;讨论生活中的车轮为什么是圆形的等环节,都注意了密切联系生活实际。

3、以生为本,引导构建新知

在对圆的概念的要求上,并没有强加给学生圆的科学概念,而是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进行学习,在头脑中自然形成圆的概念,这样学生才学得有趣,学得扎实。

然而,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我还存在不少的缺点和遗憾:

1、没有因势利导。在圆规画圆时,就可以让学生标出圆心、直径、半径,没有必要到后面再去讲解,从而浪费了教学时间,拖沓了教学节奏。

2、学生小组讨论的气氛不活跃,没有全员参与,部分学生的积极性没有完全调动起来。

第五篇:苏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圆的认识》教学设计

苏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

《圆的认识》教学设计

灵山四小 施业群

教学内容:教材第95-96页例

1、例

2、例3及相应的练习。学前分析:

圆是小学数学“空间与图形”领域里最后教学的一个平面图形,也是教学的唯一的曲线图形,是学生对平面图形认知结构的一次重要拓展。此前,学生已经学过了正方形、长方形、平行四边形等诸多直线图形。《圆的认识》教材编排思路是从情境入手,让学生感受到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再引导学生画圆,初步感受圆的特征,掌握圆规画圆的方法,引导学生认识圆的相关概念,掌握圆的基本特征。教学这部分内容,既能丰富学生空间与图形的学习经验,也是为学习圆的周长和面积打下基础。

教学目标:

1.能正确地掌握用圆规画圆的方法。2.了解圆各部分的名称并会用字母表示。

3.通过动手操作探索圆各部分的特征及直径与半径 的关系。4.培养同学们分析、抽象概括及实践应用的能力,进一步发展同学们的空间观念。

5.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用圆的知识来解释生活中的现象或用生活中的现象来解释圆的特征,渗透审美教育。教学重点:

圆的各部分的名称,圆的基本特征,学会用圆规画图 教学难点:

归纳圆的特征

教具学具:课件、圆片、圆规、直尺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图片导入

课件出示几组生活中的圆和圆在生活中的应用图片。同学们!这些圆形的图案是不是很美观?(是)那么今天我们就来认识认识它。(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1 首先请看这四个小朋友是如何画圆的。(出示课件)第一个小朋友是沿圆形的边描下来; 第二个小朋友照尺子上的圆形图案描下来;

第三个小朋友把绳子的一端固定在一点,另一端拴在笔上,然后在固定点

的平面上画一圈。第四个小朋友和第三个小朋友的方法类似。

观察完四位小朋友所画的圆,请同学们拿出准备好的圆片沿着圆的边摸一摸,说说圆和以前学过的平面图形的区别。(出示课件)

生: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这些平面图形是由线段围成的;圆是平面上的一种曲线图形。

(二)教学例2 1.介绍圆规构造(同时出示圆规实物与课件)

在画圆时,我们通常会借助一个专门的工具,那就是圆规。圆规有两只脚,一只脚是针尖,另一只脚是用来画圆的笔,两只脚可以随意叉开。

2.边讲解边演示圆规画圆的方法

第一步:把圆规两脚分开,定好两脚间距离。(板书:定长)第二步:把有针尖的一只脚固定在一点上。(板书:定点)

第三步:把装有铅笔尖的一只脚旋转一周。(板书:旋转)强调:针尖必须固定在一点,不可移动,重心放在针尖一脚上;两脚间的距离必须保持不变,要旋转一周。

3.尝试画圆

讲述:现在请你把圆规两脚间的距离分别定为2㎝和4cm,按照老师演示的方法自己试着画两个圆。

4.介绍圆心、半径和直径

讲授:刚才我们用圆规画圆时,针尖固定的一点是圆心,通常用字母O表示。(学生标出圆心)

讲授:连接圆心和圆上任意一点的线段是半径。通常用字母r表示。(学生标出半径)

提问:那你有没有发现圆规两脚间距离和半径有什么关系?(学生比较后发现,圆规两脚间距就等于半径)

讲授:通过圆心并且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是直径,通常用字母d表示。(学生标出直径)

5.巩固练习:练一练第1题。(教材P97)

三、深化感知(教学例3)1.认识半径特征(1)比一比:

讲述:给大家10秒时间,看谁在自己的圆中画的半径最多!追问:还能继续画吗?能画得完吗?说明了什么?(学生思考并回答:半径有无数条,同时课件出示“无数条”半径)

(2)量一量:

提问:用直尺量一量这些半径,你有什么发现?(板书:半径都相等)

(3)议一议:

追问:你们手上圆的半径和老师黑板上圆的半径长度相等吗?

什么情况下半径的长度才相等?(板书:在同圆或等圆中)

2.认识直径特征(1)猜一猜:

提问:在同一个圆里有多少条直径?这些直径都相等吗?(学生迅速反应:一个圆有无数条直径,它们都相等。同时课件出示“无数”条直径)

(2)谈一谈:通过前面的活动,我们对同一圆内半径和直径的特征有哪些认识?

3.半径和直径的关系

(1)讲述:我们已分别找到了半径和直径各自的特征,那么半径和直径之间还有关系?(同桌互相讨论后全班交流)

指出:在同圆或等圆中,直径的长度是半径的2倍,半径的长度是直径的一半。

讲述:你能用字母表示这种关系吗?(课件演示并板书:d=2r,r=d/2)

(2)练习应用:(练习十七第1题)4.认识圆的对称轴

提问:圆是轴对称图形吗?它的对称轴有几条?在哪里?(学生小组讨论后交流意见)

强调:对称轴是直线,应严密地表述:直径所在的直线是圆的对称轴。

四、生活思考

课件视频出示:你能用数学的角度解释一下为什么车轮要做成圆的?车轴应装在哪里?(组织学生讨论,引导交流)

五、全课总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有关圆的知识,你对圆形有了什么新的认识?还有什么疑问吗?和大家一起来分享!

六、板书设计:

圆的认识 圆心(o)在同圆或等圆中

半径(r)

有无数条,长度都相等,直径(d)

有无数条,长度都相等。d=2r

r=d/2

画圆的步骤:定长(半径)

定点(圆心)旋转一周(画圆)

【教学反思】

《数学课程标准》在高年级段的教学建议中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情境,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猜测、交流、反思等活动,获得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进一步发展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在《圆的认识》教学过程中,我注意从以下几方面来着力体现这一理念:

1.自主探索,凸显主体作用

在教学的各个环节始终将学生自主探索的理念贯穿其中,例如:让学生自主尝试画圆的方法;让学生小组合作,观察、探究圆的半径

和直径的特点等,在各个活动中力求使学生崭露出他们的个性和创新意识。

2.联系生活,注重学以致用

“生活即学问”,在教学时时刻注意数学的生活性。例如:让学生举例,说说生活中哪些地方有圆形;讨论生活中的车轮为什么是圆形的等环节,都注意了密切联系生活实际。

3.以生为本,引导构建新知

在对圆的概念的要求上,并没有强加给学生圆的科学概念,而是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进行学习,在头脑中自然形成圆的概念,这样学生才学得有趣,学得扎实。

然而,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我还存在不少的缺点和遗憾: 1.没有因势利导。在用圆规画圆时,就可以让学生先标出圆心、直径、半径,没有必要到后面再去讲解,从而浪费了教学时间,拖沓了教学节奏。

2.学生小组讨论的气氛不活跃,没有全员参与,部分学生的积极性没有完全调动起来。

3.时间安排不合理,前松后紧,造成没时间做练习。

下载圆的认识-五年级下-苏教版小学数学-邵阳市大祥区第一实验小学-钟伟华word格式文档
下载圆的认识-五年级下-苏教版小学数学-邵阳市大祥区第一实验小学-钟伟华.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