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教学设计是新课程的要求,备课的革命

时间:2019-05-12 20:01:4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现代教学设计是新课程的要求,备课的革命》,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现代教学设计是新课程的要求,备课的革命》。

第一篇:现代教学设计是新课程的要求,备课的革命

我为师亦有十几载,可心灵未有过近一、二年来的震撼:看看我们学生的学习,瞧瞧我们老师的教学,再体味我们师生关系,可以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自身也感到了新的压力和动力。这皆因新的课程标准及其倡导下的先进理念使然。与教、学相关的教师备课也发生了自发性的一些可喜变化。但囿于备课形式、备课要求的滞后和不良制约,相当教学领导观念陈旧及相关检查,我们的备课又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惑:传统的备课理念与新课程倡导的先进理念严重脱节和不符。作为长期处于教学一线的政治教师,近年来我一直在思考这一制约教学发展的瓶颈问题和问题的解决办法。实践告诉我,解决的唯一办法就是:用现代教学设计取代传统备课。

一、新课程标准的再回顾。新课程标准和其反映的先进理念,我觉得概括起来讲,就是我们一线教师要把握四点。第一,要树立新的课程观。课程是实施培养目标的施工蓝图,是组织教学活动的最主要依据;而现行的课程与教材又不适应推进素质教育和当前时代发展的要求。新的课程观也就应运而生,它与旧的课程观的最大差别是,旧的课程观过于强调知识的传授,课程结构又过于重视学科本位,学科过多又缺乏整合,教学内容难、繁、偏、旧,缺乏与社会生活与学生生活的联系。新的课程观则强调知识与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价值和谐并全面的发展。因此,旧、新课程的转变反映了从过去只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变成强调要使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进而获得知识、技能,同时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从而,新课程关注:

1、哪些是要让学生获得的终身必备的知识与技能;

2、从过去只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转而更多地关注学习的过程与方法,这是学生“学会学习”的关键问题;

3、最为重要的是,在学习过程中要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科学的价值观,形成正确的价值选择,促使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第二、要建立新的教材观。旧的教材观是以教师为中心,教科书则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媒介,教师和学生都死抠“教科书”。新教材观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教科书、媒体,都是保证学生学好的环境。教科书已不是知识点的代名词了,网络系统支撑的庞大知识世界及不断的新发现为学生提供了无可限量的知识资源,教科书只不过是诸多媒体中的一个。即过去的“教教科书”转变为“用教科书教”。与此相应的,教材要服从、服务于教学目标,这就有必要对教材进行整合,即我们教师要学会编书。另外,除教科书教材,还应包括其他的视听教材、现实教材、电子教材、图书教材等。第三、要建立新的教师观。新课程的实施,要求教师的观念要改变并不断更新;教师的角色即功能也要转变。教师不再是单纯的教书匠、知识的传播者,而应是专家型的教师。

1、从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从传授知识的核心角色中解脱出来,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具体表现在两方面:(1)、教师应是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者。处于信息时代的当今社会,全部知识靠老师传授根本不可能,而高科技特别是信息技术的开发,获取知识的渠道更趋多元化。教师无疑应在培养学生如何获取知识、如何掌握获取知识的工具,以及如何根据学习的需要处理加工各种信息等方面下工夫。(2)、教师应是学生人生的引路人。教师要在学生前进的道路上,不断设置更高目标并引导学生前进,还要成为学生健康心理、良好品德的促进者、催化剂。

2、从教学与研究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新课程本身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注意创新,其在实施过程中也会出现很多新问题,这是过去的经验和理论所不能解释和应对的,教师必须通过实践逐步予以解决。这样,新课程设置的目的才能达到,教师也才能在教学发展中发展自己。第四、要建立新的学生观。传统的教学模式建立在学生的客体性、受动性、依赖性的基础上,学生处于被动的地位,是装知识的容器;而新课程实施的灵魂就是学生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的挖掘、发展。学生需主动积极地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师生之间也需开展直接的面对面的交流、对话,达到共同探讨、研究的目的,教师无疑是在起疏导作用。

二、传统的教师备课特点及分析传统的教师备课,是教师所作的课前准备。它一般包括钻研和组织教材、了解学生、选择教学方法;此外,还要准备有关教具和设计板书等。备课分为学期(或学年)备课、单元(或课题)备课和课时备课三种。其中的课时备课,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教案,它在上每节课之前预订,是对每节课的设计,是教师讲课的依据,直接关系到课的质量。它一般包括以下几个项目:班级、学科、课题、教学目的、上课时间、课的类型、教学方法、课的进程和时间分配等,有的还列有教具、板书设计和课后自我分析等项目。从中我们不难看出,传统的教师备课有如下浅层次的特点:第一,它是教师上课前所作的准备;第二,它包括钻研与组织教材、了解学生、选择教学方法和准备教具等一系列环节;第三,传统备课的表现形式主要是教案,即备课情况以文字来表达;第四,它的内涵和外延不是固定不变的,有其扩展和发展余地。传统的教师备课,有其一定的合理性,它是教师上课的课前准备。无疑,其形式——教案就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教师的课前准备情况,记录着教师的教学轨迹,反映着教师的教育理念和教学策略,这也正是我们学校领导检查老师教案的依据。其用心可谓良苦,但往往问题也就出在这儿。据专家统计,中小学教师的无效劳动大约占了其劳动总量的50%,而在这其中,备课又是牵扯他们时间精力最多的一项内容。经我多年的观察也发现,教师的无效劳动大多表现在七个方面:常规项目多,重复工作多,作业批改多,编造材料多,参加会议多,应付检查多,重复培训多。在这“七多”中有“四多”都和教师的教案有关。传统备课的表现形式主要就是教案,在教案上讲究也就多了:对教案的要求是课型齐全,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关键、教具、教学过程、教材分析、教学方法、板书设计、时间分配等项目要填写齐全,每节课后要写教后记。最要命的是每个教案要写日期,表示过期作废,年年要从头再来,做重复工作。而领导是“周查月评”。这些材料,做不过来就补,就应付,就抄,就造,教师疲于应付。其危害可想而知。新课程要求我们树立新的教师观、学生观、课程观、教学观,评价观。但不管哪一“观”,都离不开教师埋下头来潜心研究,并不断给自己充电,充实发展自己,否则根本适应不了新课程的要求和新课程实施后带来的日新月异的教学新变化。在这样一个新形势下,老师的负担更重,问题无疑会变得更加严重:哪来的时间可供浪费?处在传统观念和新课程理念夹缝中的教师又该如何备课?问题是谁造成的呢?管理中的因循守旧,不信任教师,将备课理解为写教案固然是一原因;但旧的传统备课才是真正的罪魁祸首。“其主要表现形式就是教案”只是浅层次的表面原因,还有更深层次的原因(我们放在下面与现代教学设计对比起来讲)。这也就构成了现代教学设计要取代传统备课。

第二篇:新课程教学常规要求

新课程教学常规要求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为更好地落实新课程理念,培养学生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促进学生充分发展,现结合我校实际情况,现制定《合水一中新课程教学常规》,望各科任教师认真贯彻执行。

一、备课(三点要求)

教师备课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前提。提高教师备课水平是减轻师生负担、让师生共同体验美好课堂生活的前提保证。教师要把“假如我是学生”作为备课的座右铭,以学生发展的需要来备课,贯彻 “把课堂还给学生”的课堂教学理念,坚持 “凡是学生可以自己完成的事教师决不替代”的课堂教学原则,力争把课堂变成师生和谐交流的平台。

1、备课程序:

①认真研究《教材》、《课程标准》与《考试说明》,明确所教学科的教学目标和具体要求,确定课堂教学的知识目标与情感目标。

②在熟悉全册教材内容的基础上,理解单元教学内容在本册教材中的地位,科学安排课时。③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根据学生实际情况,编写课时教案。④准备教学器材,模拟教学。

2、编写教案:

(1)编写教案要重点考虑以下八个问题:①是否把课堂科学地还给学生?②给学生创造多少体验成功的机会?③教学目标是否明确、多维?④重点难点怎样突破?⑤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思维与动手实践?⑥怎样关注全体兼顾个体?⑦是否采用恰当的课堂评价手段?⑧当堂训练是否落实到位?

(2)坚持按单元整体备课,分课时编写教案。每位教师要有一周的储备课,上课前一天准备好教学器材。杜绝教师不备课就上课或课后补写教案的现象,教师上课要随带教案进教室。(3)教案可详可略,因人因课而定。教案格式要有规范,不得随意省略。允许在旧教案基础上进行修改与补充,旧教案最多使用两年。电子版教案需要教师自己编写,要有修改痕迹。杜绝使用原封不动的旧教案、他人教案、电脑拷贝教案等。

3、教案格式:

教案的基本格式为:教学课题/课型(如新授课、巩固课、复习课、作文指导课„„)/教学三维目标(或知识目标与情感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程序(教学内容、师生活动)/作业(至少分必做与选做两个层次)/教后记(教学反思)。

教案重在体现教学程序设计的科学性,不要照抄课文内容。提倡教师在教案中写出 “主要教法、德育素材、学法指导”等项目,鼓励教师编写有创意的教案。

二、上课(八点要求)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教学的主阵地,是实施新课程改革的主渠道,是启迪智慧、培养能够在未来社会生存与发展的人的重要场所。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优劣,主要取决于课堂教学效益的高低。

4、严谨上课:

教师要严格按课表上课,按时上下课,中途不离开教室,保证“45分钟”全过程用于教学,不做与教学无关的事情,不说有损学生人格的话,不做有损学生身心健康的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严禁使用手机。

5、目标明确:

新课程提出的课堂教学三维目标,可简化为“知识目标”与“情感目标”。在备课与上课过程中,情感目标的实现都应得到真正落实。只有情感目标与知识目标并重的课堂,才能实现“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新课改宗旨。

6、教程简明:

课堂教学程序宜简不宜繁。随着教学艺术的提升,教师的课堂教学程序应逐渐简明;教学过程环环相扣,过渡自然流畅,不拖泥带水;反对复杂的、表演性的课堂教学程序。

7、指令清晰:

课堂教学效益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课堂指令清晰与否。清晰的课堂教学指令应包含三要素:一是明确的任务——应明确布置学生应完成的具体学习任务;二是约定的时间——应与学生确定完成任务大约的时间;三是恰当的检评——恰当的方式方法对学生完成任务情况进行检查与评价。课堂教学指令三要素缺一不可,每位教师都应掌握完整的课堂教学指令。

8、训练到位:

教师应把(大面积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希望寄托于课堂,把希望寄托于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改革课堂时间结构,保证每节15分钟的当堂训练底线;并在当堂训练时,学会快速指导学生个体、学习小组;要落实课堂上发出的每一个指令;要建立学习互助小组,选用小组长,培养使用学科小先生。

9、调动有效:

教师应用好师生课前问候,进行课前调动;教师应使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让学生五官转换或并用;坚持“精讲精练、分段讲授、讲练结合”的原则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坚持课堂激励原则,对学生进行恰当的评价与鼓励;教师要适时关注全体学生的听课姿态并进行适当的调整,杜绝学生“课堂睡觉”现象的发生。

10、习惯培养:

应认真贯彻执行我校教务处提出的《合水一中学生学习习惯养成细则》,教师要注意对学生进行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保证学生坐、立、执笔姿势正确,书写工整,文明上课。

11、文明上课:

教师文明上课要求做到:教师要带着爱心、激情与微笑进教室;用标准的普通话站立教学(外语科用英语教学);授课时目光应扫视全体学生,关注学生的个体表现,进行必要课堂调整;仪表端庄、举止文明、语言表达准确,杜绝“口头禅”;板书规范(杜绝错别字)、字迹大小适中;不出现有损学生自尊心、自信心的言行,营造“文明、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学习环境。

三、作业(三点要求)

作业是巩固知识、形成技能、提高能力、改进教学、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是激发学生求知欲,培养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提高学生应试能力,让学生体验成功、快乐的重要手段之一。

12、作业布置:

教师的作业布置至少要分“必做”与“选做”两个层次,以适应不同学习程度学生的需求;作业布置一般要求以书面形式,不以口头形式布置作业;课外作业的数量要做到少而精,难度要适当,特别是非常学案,教师必须先“下水”,然后有选择性进行布置,切忌布置机械重复的作业,更不能布置“惩罚性作业”;鼓励教师针对学生个体布置个性化作业。

13、作业批改:

提倡作业面批面改;作业批改可采用“等第制”、“百分制”、“评语制”等形式,用好书面激励学生这一手段;作业批语要规范,让学生看得懂;教师批改作业后要写上日期;重视作业的讲评,以提高教师批改作业的实效性,切实做到作业的精选、精编、精练、精讲,同时做到作业有发必收、有收必改、有改必评、有错必纠,养成良好的教风与学风。

14、作文批阅:

作文采取精批与略批相结合的办法。精批数量至少占总数的三分之一,要求“先通览后细改”,加眉批、旁批和总批;略批数量不多于总量的三分之二,要求先通览全文,划出错别字、病句,适当提示。精批与略批轮换进行。在精批中选出佳篇加以讲评,对于有进步的作文,教师也应给予鼓励。作文也可在学生互批或小组长批改的基础上,由教师按上述要求批改。

四、辅导(三点要求)

辅导是面向全体学生,争取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是培养优秀学生与帮助后进学生的重要措施。辅导在对象上,分优秀生辅导与后进生辅导;在形式上,分课内辅导与课外辅导;在内容上,分心理辅导、学习目的态度辅导、学法辅导、阅读辅导、作业辅导等。

15、教师辅导:

辅导的重点应放在中下面学生;重在学习动机、学习方法、学习技巧方面的辅导;主要在当堂训练时间里进行;教师应给他们创造在课堂上发言、得到同学鼓励、在作业与考试中得到教师肯定、欣赏的机会;让他们从教师、同学的关注与期待、赞赏与帮助中得到成功的体验,树立起学习的信心。早读课、自习课,教师要按时下班管理和解答疑难问题,指导学生自学。

16、同伴互助:

推行学习互助小组,选用小组长、学科小先生的课堂学习模式,让“学困生”在课堂上得到学习同伴的及时、有效的帮助,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学生学业成绩的分化,减少厌学、流生现象的发生。班级应有“各学科小组长、学科小先生一览表”,促进“自然小组”的建立。

17、培优辅后:

每位教师都应有“培优辅后”学期或学年计划;要拟出本学科旨在帮助学生的“学优生”与“学困生”名单,拟订计划及措施;教务处将注重检查落实,努力提高培优辅后的实效性。

18、认真组织好学生的课外活动,开辟第二课堂,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和研究性学习。对学生的选题、实施方案进行指导,对学生的研究过程进行检查,为学生交流、展示研究成果搭建舞台。

五、考核(五点要求)

考核是检查学生学习情况,激励学生学习和教师对教学进行反思改进的重要手段,而不是目的。要改变“考核”单纯作为检测功能的现状,充分重视考核的更为重要的其它功能,如激励功能,体验成功的功能,对知识进行梳理与归纳的功能等。

19、实行分层考试:

要求单元考试卷要分层次,即在一张试卷中,要有两种层次的题目,分别供不同程度的学生选择使用。试卷中有的题目可以有两道不同要求的题目(同一题号两道题目),给学生自主选择试题的机会。还可以试行“一次考试、不同试卷”的改革尝试。

20、考前指导:班主任必须在考前对全班学生进行考试目的和考风考纪教育;任课教师必须在考前对全体学生进行学科应试指导,包括知识准备、物品准备和应试策略等。

20、考试成绩评定:

考核分考试和考查两种。考试采用计分制,考查采用等级制。

21、监试要求:

(1)任课教师要服从安排,按时参加监试;

(2)每科考试考前155分钟(第一场提前10分钟)监试人员到考点办公室领取并清点试卷,开考前5分钟发卷并提醒考生填写相关信息,考试结束前15分钟提醒考生“离考试结束还有15分钟”,考试结束后收齐答题卷(卡)到办公室装订;

(3)严肃考风考纪,严禁舞弊行为。监试人员要认真负责,把作弊行为消灭在萌芽状态,没有特殊情况考生不得提前交卷、不得中途离场,考生交卷后应迅速离开考场,不准在考场附近3 逗留或高声交谈。

22、阅卷要求:所有考试统一采用集体阅卷,坚持统一评分标准,多解题和开放题要把握好度,做到客观公正;要重视学生在解题中的独创性,鼓励学生创新;及时将考试成绩输入成绩管理系统。

23、考后分析:考后及时进行试卷质量分析,总结经验与教训,弥补学生知识与能力方面的缺陷。尤其要引导学生自我分析,剖析学习中存在的问题,改进学习方法。

六、实验教学:

1、依据课程标准和教材规定的实验课题,在学年或学期初教师要编制实验计划,安排实验课题,做好所需仪器、材料、工具的准备。

2、实验应明确目的要求,确定方法、步骤和操作程序,熟悉实验过程,实验前教师应先试做,以保证实验效果。

3、实验前要做好分组准备,每组人数不宜过多,以保证每个学生都有实验操作的机会。

4、实验课要讲清目的、步骤、仪器性能、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难做的关键性实验,都应先演示。

5、学生实验时,教师应巡视指导并在实验室管理员的配合下,及时帮助学生解决实验中的困难,防止发生意外事故。

6、实验后,应及时小结,检查实验效果,对实验中的倾向性问题,应予以指正,以引起学生的注意和重视。

7、指导学生写好实验报告,认真批阅,及时评价。

七、教学研究:

教学研究是对教育教学行动进行研究,使实践者省察自己的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之间的联系,使教学研究在教育教学实践的改善中起到直接而迅速的作用,使教师在教育教学行动研究中不断地对自己教学行为进行直接或间接的观察和反思;不断加深对自己和自己实践的理解,并在这种理解的基础上提高自己。

1、组织教师认真学习国家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编制学科教学目标体系(包括认知识领域、情感领域、操作领域的目标)、训练体系、学法指导体系和教学评估体系,制定学科教学改革方案,开展“说课”活动,不断提高教学设计水平,教务处定期检查、评估教案,定期展示优秀教案。

2、组织公开课、观摩课,开展课堂教学研究,组织教师从教学实践中发现问题,汲取营养;引导教师着力研究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指导学生会学习,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探索素质教育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的目标达成度。

3、积极开展教学专题研究,加强教学研究课题管理,提高教师教学研究和教育科研能力,努力构建适应素质教育的研究型、创造型教师队伍。通过专题调查、经验总结、实验探索、文献分析等方法研究教学思想、课程设置和内容、教学目标和管理、教学原则和策略、教学方法和模式、学法指导、教学艺术、教学手段等。

第三篇:新课程备课与教学设计的几点思考

怎样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就应当怎样去设计教学过程。

3、“高度尊重学生”

我们过去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过分强调师道尊严,过去我们的香火上不是供着这么几个字么,“天地君亲师”,这一方面体现了我国尊师重教的传统,但同时也使我们陷入了忽视学生的自尊,学生过于迷信权威的尴尬境地。新的教育观要求我们放下架子,把学生当成一个人,当成一个有血有肉的、有思想的、有平等权力的活生生的人。我们要学会“蹲下来说话”,真正站在学生的角度,民主的,平等的跟他们进行交流。

4、“给学生充分的自由”

我们可以看到这样的一种现象,秋季开始招收一年级新生了,当一年级的小朋友第一次牵着妈妈的衣角来到学校报名,他们第一次坐在一年级的教室里面,这时候的他们是多么的兴奋,多么的自豪,他们对一切,对老师,对同学,对学校里的一花一草,一桌一椅都是那么好奇,觉得那么新鲜。可是,过不了多久,你会发现,学生的这些好奇感、兴奋感将不复存在。我们的教育究竟怎么了?我们是否有意无意的给学生设置了太多太多的条条框框,从学生一踏进校门,我们就给他们设置了一道高高的门槛!有好事者曾经做了这样一个实验,即众所周知的“跳蚤试验”,我们是否也有意无意的把学生当成了跳蚤,反而成了学生发展的绊脚石呢?这应该值得我们去思考。

5、“让每一个学生都成为主角”

从过去听过的许多课来看,课堂上至少有相当部分的老师最担心的是自己无话可说,那怕是转身写板书的时候,往往嘴里也会念念有词,不甘于沉默。这是不对的,这样做,显然没有把学生置于主角的地位。什么都你说了,学生还说什么?因此,我们不妨这样说,课堂上,作为教师,应当把更多的时间和空间留给学生,要让学生去表演,让学生去当主角,我们要懂得“沉默是金”,我们要敢于当配角。

二、探究学习与创新

江泽民说:“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是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的。语文教学的目标是,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语文学习要注重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促进学生持续发展。

按陶行之先生的说法,就是要解放学生的头脑、双手、眼睛、嘴巴、时间和空间。

要充分相信学生,让他们去探究,去创造。第斯多惠也说过:“知识是不应灌输给学生的,而应引导学生去发现它们,独立地掌握它们。”

如一个教师在教学《识字4》(认识“蜻蜓、蝴蝶、蚯蚓、蚂蚁、蝌蚪”)的时候,有这样的设计:

四、语文学习生活化

新课程改革中,数学学科提出了一个数学生活化的问题,这是针对过去数学教学脱离生活实际而提出来的。那么,语文教学中是否应当提出一个生活化的问题呢?我认为这是有必要的。我举一个简单的实例来说吧,比如查字典的问题,我们往往是脱离了查字典来考试查字典,我们为什么不可以让学生把字典带进考试,真真正正的查一查呢?什么叫语文?正所谓口头为语,书面为文,语文就是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吧。实际上,语文就是表达,就是说话和写作。我们生活中谁能离得开说话和写作呢?语文就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语文跟我们的生活可以说密不可分。如果脱离现实生活,这样的语文学习怎么能够鲜活起来,这样的语文学习还有什么价值呢?

有个教师在教学归类识字《菜园里》的时候,有这样的设计:

课前,教室四周摆满蔬菜,如白菜、卷心菜、萝卜、红绿辣椒、茄子、南瓜、黄瓜、豆角等等。蔬菜旁边都有一张卡片,标明蔬菜的名称。上课的时候,让学生看一看、摸一摸、闻一闻、念一念。学生备有卡片,老师举起一种蔬菜,学生举一张卡片,并读出来。课堂上,学生兴致勃勃,兴趣盎然。

课后留给学生的作业是:陪妈妈去买菜,把蔬菜画下来,并制作成卡片。

五、充分开发课程资源

如果我们问,课程是什么?有些人一定会这样回答,课程就是教材,就是教本,就是教师教学的根本。在这种思想的影响下,教师往往容易陷入作茧自缚,思想僵化的尴尬境地,唯书本是从,受制于教材,不敢越雷池一步。而新的教育观认为,教材是“引子”,是“载体”,是“桥梁”。这就是说,教师要学会使用教材,驾驭教材。充分的利用各种资源,合理开发资源,“从无字句处读书”,让学生在生活中去学,在社会中去学,充分运用好生活这本大的百科全书。自然风光、文物古迹、风俗民情,国内外的重要事件,学生的家庭生活,以及日常话题都可以成为语文课程的资源。各地区都蕴藏着丰富的自然、社会、人文等多种语文课程资源。教师要有强烈的资源意识,去努力开发,积极利用。从这个意义上说,新课程的改革,对教师的要求无疑是大大的提高了!

新的课程改革为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提供了一个大显身手的舞台,只要我们锐意改革,大胆创新,我们一定会大有作为,走出一片新的天地!

第四篇:市中小学思想品德新课程教学设计格式要求(参考)

市中小学思想品德新课程教学设计格式要求(参考)

(一)课标分析:分析《课程标准》对相关教学内容的要求。

(二)教材分析:教材分析部分的写作要求:分析每课教材内容在整个课程标准中和每个模块(每本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三)学生分析:学生分析部分的写作要求:(1)分析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和能力状况。(2)分析学生存在的学习问题。(3)分析学生的学习需要和学习行为。

(四)教学目标:教学目标部分的写作要求:

从新课标的“三维目标”(“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角度,确定课堂教学目标。

(五)教学重点与难点:(1)突出“教学重点”。(2)突破“教学难点”。

(六)教学策略:介绍进行课堂教学所要采取的方法、技巧、策略。

(七)教学过程:

a、课前探究部分:设计出引导学生进行课前准备和探究的问题及方案。b、新课导入部分:设计出每节新课的教学引语及导入方案。c、师生互动部分:

(1)设计每节新课的教学结构。(2)写出每步设计的设计目的。

本环节是重点内容,要注意体现几个要求:(1)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2)从学生的 问题出发营造教学情境,设计教学问题并引导学生探究、解决问题。(3)设计出师生互动方式。(4)对教材内容作适当的处理,发掘出教材内容之间的内在逻辑联系及育人作用。(5)增加学生的自主探究,增加学生的分组活动。

d、课堂总结部分:

(1)设计出针对教材知识内容的系统的回忆巩固问题及方案。(2)设计出发散、扩展、升华学生思维的问题及复习巩固方案。

(八)教学反思:

(1)评价出教学设计的实施结果。

(2)对你的每节课的教学设计进行及时的修改、补充、完善。(3)写出你的教学感想、心得、体会。

第五篇:传统备课与现代教学设计的对比

传统备课与现代教学设计的对比

王彬 1220440114 教育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的,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蓬勃发展,现代教学设计逐渐取代了传统的备课,成为了教学的重要部分。为什么传统的备课会被现代教学设计所取代?下面,我们将二者进行对比。

首先,二者具有一定的相似之处。

1.二者都注重教学的过程化,重视过程中各个环节的组成,重视对各个环节的情景预设。可以说,二者的计划性是相同的。

2.二者的对于教学的一般程序相同。两者都是遵循:目的(目标)———内容———形式(策略)———小结(评价)的教学程序进行的。

3.二者同样关心教学的最后效果。但是,现代教学设计之所以能渐渐替代传统备课,还是因为二者之间的许多不同之处。

1.内涵与理论基础不同。

传统备课与教学设计有着同样的计划性,但是,传统备课是为了教师能够顺利的给出知识而进行的准备设计,属于一个刺激——反应的过程,教师给出的刺激越大,学生的反应越大。而教学设计的内涵主要突出了“教”要基于“学”,教要为学服务。另外,传统备课的理论基础是依据教师的以往教学经验而准备的,可以说一次的备课结果可以使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而现代教学设计是以先进的教学理念为基础,对于不同情景环境下的教学目标,应该设计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讲究“教无定法”,将教学看作是一门艺术或技术。

2.教学目标不同。

传统的备课所制定的教学目标注重的只是知识的传播,完全以知识的教授为重点,价值取向单一。而现代教学设计所制定的教学目标,不仅包括知识技能,还包括思维方法能力,以及树立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为的是解决学生更好的发展与学习。其价值取向是关注人的发展,体现的是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3.关注重点不同 同样属于课前的准备,传统备课是为怎样教而准备的,而现代教学设计是为怎样学而准备的。或者说是,传统备课的关注重点在于教师的教,以教师为主,然后才是教学对象;而现代教学设计的关注重点在于学生的学,以学生为主。

4.教学内容不同

传统备课强调的是研究教材,吃透教材,备课重点在于研究教学大纲。其重心放在了纯粹的知识教育,所适应的是应试教育的传统教育模式。而现代教学设计,因为是以学生为起点,以学生为主,所以,教学内容综合而多样,不局限于教材上的知识。

5.教学手段与实施方式不同

传统备课所涉及的教学手段单一,只是以简单的教师讲授为主。而现代教学设计所运用的教学手段多样,包括实物投影仪、学具的运用,各种媒体的优化和多媒体的组合等。多样的教学手段更加有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开发以及对于知识的系统理解。

虽然二者同样具有计划性,即对课堂的预设,但是,在实施方式上却存在根本性的差异。在传统备课所预设的课堂上,教师角色首先定位于课堂的控制者,以保障课堂教学的有序,其次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教师的作用是对书本上的知识进行传递,解释,示范。书本上的知识是作为静止的,绝对的结果,学生学习的方式是记忆,模仿复制。而在教学设计的理论中,教师角色定位于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教师的作用在于创设情境,组织活动,引导与启发学生通过尝试,合作,质疑等过程,建构自己对知识的理解,通过做习题来学习。除此之外,二者在实施中的灵活变通性也不一样。无论是传统意义的备课还是教学设计,它们都是课堂教学前的预设,最后都要形成一个教学方案,在实施中,备课所对应的教学过程是一个忠实执行教案的过程,没有顺利完成教学任务的一节课往往会被认为是不太成功的一节课。教学设计追求的教学过程是预设性与生成性的统一预设,保证了课堂教学不会陷入混乱状态,但预设不是束缚,成功的课堂不是预设的一成不变的僵化程序的完成,而是动态生成的过程。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还要根据课堂中产生的新信息,呈现出的新的课程资源,不断地调整预设,促进学生的生成与发展。

从以上对比可以看出,传统备课更加适应应试教育,而现代教学设计更加适应的是现代素质教育。可以说,二者是不同教育体制下的思路与形式,从其众多的不同点可以看出,现代教学设计是对传统备课的继承,发展与完善,更加适应当下的教育体制。

参考文献:

1.张建南:传统备课与教学设计的比较分析.广东教育学院学报.2000.第二期

2.赖华强:谈谈教学设计原理对传统备课理论的改进.韶关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21卷第6期.2006.6 3.覃尊君:用现代教学设计取代传统备课.湖北省鹤峰县第一中学

下载现代教学设计是新课程的要求,备课的革命word格式文档
下载现代教学设计是新课程的要求,备课的革命.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现代教学设计与传统备课的区别

    现代教学设计与传统备课的区别 现代教学设计与传统备课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它们是继承与发展的关系。现代教学设计是在传统备课的原型上发展起来的。 教师所作的课前准备一般包......

    新课程课堂教学设计的要求

    新课程课堂教学设计的要求 1.树立“全人 发展 ”的教育教学理念 有什么样的理念,必然配之相应的行动。新课程之所以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吸引力,关键在于它有先进的教育理念。......

    新课程教学设计(合集)

    《新课程教学设计》 专题1:教学目标的设计 开篇小语: 所谓目标是指要达到的境地或标准。也就是说目标是与行为相关联的,任何行为都不可缺少目标。课堂教学目标中的行为是教学,......

    新课程教学设计初探

    《新课程课堂教学设计》初探 兴庆区三小 杨丽华 一、什么叫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通常的说,就是针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教学评价等进行具体计划、创设教学......

    浅谈新课程教学设计

    浅谈新课程教学设计 泸县五中 刘刚 经过一年的高中新课程物理教学,收获颇丰,在新课程课堂教学中,要让每一位学生体验科学探究过程,领会科学探究方法,在掌握知识与技能的过程中受......

    高中历史教学论文面对新课程如何备课

    面对新课程如何备课 与教师交流,了解到教师考虑较多的是面对新课程如何备课(教学设计)的问题。教师们对“用教材教”这一理念是普遍接受的,但如何进行实践操作却感到十分茫然。......

    小学科学课教学备课要求

    小学科学课教学备课规范 备课是对即将进行的教学活动的一种预设。小学科学与小学其他课程教学比较,有其独特的个性,其本质区别在于,它包含着一种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科学探究,......

    教学常规之备课要求

    教学常规之备课要求 备课是实施教学活动的重要环节,是构建快乐高效课堂的前提和基础,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基本要求如下: 一、研读课标,把握教材。 教师要学习《课程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