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洪建老师《蝶恋花》课堂实录

时间:2019-05-12 20:33:3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梅洪建老师《蝶恋花》课堂实录》,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梅洪建老师《蝶恋花》课堂实录》。

第一篇:梅洪建老师《蝶恋花》课堂实录

梅洪建老师《蝶恋花》课堂实录 时间:2014年10月22日 授课:梅洪建

学生:苏州某中学高一(11)班

主题:苏州工业园区高中教师赛课活动 课堂实录

师:很高兴和大家一起学习《蝶恋花》。问一下我们11班的口号是什么? 生:(齐声回答)十一十一,永争第一,魅力锋芒,锐不可当。

师:气势磅礴!我相信今天这节课,大家的表现一定可以是“锐不可当”。问大家一个问题:我们通常鉴赏古诗词是用什么方法的? 生1:反复读,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嘛!生2:抓关键词。

师:那什么是关键词呢?

生2:表达某种意象的词语和动词形容词。

师:你掌握得真好。是的,很多时候我们是通过意象来鉴赏诗歌的,所以有人说“意象,是打开诗歌大门的钥匙”。今天,我们想和大家一起,避开意象这种传统的方法,来找寻一种新的鉴赏路径。

师:现在,我请一个同学用最有感情的方式来读一下本词。课件展示:

读准节奏,初步感受情感 蝶恋花 晏殊

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 生3.(有感情地读)

师:读得不错。有没有同学认为比他读得好些的?(生沉默)

师:一首词,要想读好,首先我们要能读好重音、节奏、语调和拖音。这四个点 把握好了,就能读出古人之风了。

大家看第一句,哪一个字需要关注这四个点?就一个字哟!

生(小声朗读后)4:我觉得是“愁”字,因为本词主要表达的是一种“愁”。

生5:我觉得是“泣”字,虽然“愁”也要重读,但是它的情感效果不如“泣”字。师:为什么?

生5:因为“愁”一般是表现为心理的,而“泣”是哭出声的。只有愁到了极点才会泣。(生不自觉鼓掌)

师:11班的魅力,果然无人可当。大家想想,除了重音,这个字是要读得坚决点呢,还是读得拖长一点? 生齐:拖长。

师:好的,我们应该这么来读“槛菊愁烟兰泣~露”。生跟读:槛菊愁烟兰泣~露。师:根据我们刚才提示的三点,大家可以小组讨论一下,下面的几句应该怎么读,我我们待会交流。

生6:我觉得“燕子双飞去”中的“子”应该读得“柔媚”一点,而“双”子应该读升调。师:呵呵,有创意,请问如何读出“柔媚”,为什么要这么读?

生6:只需把“子”拖音加升调就可以了。至于为什么这么读嘛,我觉得一个孤独的女子看到柔媚比翼的燕子双飞才更有表达效果。师:确实高。你来范读一下好吗? 生6: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师:真好。我们大家一起读读前三句。

生齐读: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师:我们继续读下面的句子,哪位来说说。生7:“明月不谙离恨苦”这句我觉得应该读“二二三”节奏。因为我们通常读的“四三”节奏不能够强调“不谙”的味道。

师:你的语文基础真好。把“不谙”单独拉出来,会效果更好。那么这句还有要注意的吗? 生7:“苦”字应该拖音、生8:有道理。师:你来读读。

生8: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

生9:后半句不对,我觉得应该读出不能读“斜-光-到-晓/穿朱户”,应该读成“斜光到晓/穿-朱-户”,而且“斜光到晓”要读得尽量快。一方面强调月光的无情,一方面强调夜的漫长。

学生自发鼓掌。

师:verygood!我们一起有感情地来朗诵,不应该叫“吟诵”一下词的上阕。生诵本词。

师:我相信下阕大家一定能读好了。给大家一分钟时间思考,然后我请同学来读。一分钟后。

生10: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

生11:他的拖音读的很好,但节奏我觉得有点问题。“昨夜西风凋碧树”按照他的读法就是强调“昨夜西风”了,味道不够,应该是强调“西风凋碧树”,要读得紧促一点,给人肃杀的感觉。师:你来读读。

生11:昨夜/西风凋碧树。

生12:对。而且我觉得“欲寄彩笺/兼尺素”读法应该是和“昨夜西风凋碧树”一样,夜不能读成“欲寄彩笺/兼尺素”。师:这是为什么? 生12:从注释来看,“彩笺”和“兼尺”指的都是书信,他们应该是一体的。

师:你真仔细。有道理,但或许是有更深刻的原因,我们接下来应该还会涉及到,暂时不做深究。现在我请大家一起吟诵一下本词。注意,要感情充沛、摇头晃脑哟!、生:(齐读)蝶恋花 晏殊

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明月/不谙/离恨苦~, 斜光到晓/穿-朱-户。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

师:有点古代老夫子的感觉了。我接下来问大家两个简单的问题,大家说说答案和原因。1.词里面的主人公是男的还是女的?2.这首词的词眼是什么? 生13:当然是女的了。因为哭哭啼啼的,还有“罗幕”。生14:词眼是“离恨苦”。这么伤感,一读就能感受出来时理解的苦。师:11班,就是不一般。

师:下面我来提供几则材料,请大家读后,回答你读出了什么? 出示PPT:(生齐读)

1.晏殊,自幼聪颖过人,十四岁时以神童荐于 朝,长期担任宰相兼管军事(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枢密使)。师:(指向生15)你读出了什么? 生15:晏殊很聪明。师:还有„„

生15:他的官很大。还有就是词里面的主人公肯定不是作者。师:哈哈,聪明。我们继续齐读第二则资料:(PPT出示)

2.因一生富贵,仕途风顺,在晏殊的词里,很难找 到对事物的执着、激情,也很难找到对理想的追 求、苦痛,就连常人所具的节日狂欢和功成名就后的沾沾自喜也没有,他总是闲暇时挖空心思为写作而写作,用以宴乐唱和。师:(指向生16)你读出了什么?

生16:他的生活条件很好,应该没那么多苦恼。师:很好。(指向生17)你读出了什么?

生17:他是为创作而创作,词里抒发的不一定是作者真实的情感,可能是艺术的情感。师:是的,对于一种文学艺术来说,情感可能是艺术的,也可能是真我的。平时我们阅读总是试图挖掘作者的情感,而事实上,有时候艺术创作总是在构建一个属于艺术本身的世界。这个时候我们在看待作品就不能从作者情感的角度出发,而应该从作者创作的角度来审视这件“艺术品”的魅力。今天,我们就试试从创作的角度感受艺术的魅力。师:读完这首词,大家对女主人公抱有怎样的情感? 生:(齐)同情。

师:请大家齐读资料3.(PPT)

3.读者越同情,作者往往就越折磨写作对象,而折磨得越彻底,作品就愈显成功。

——孙绍振

师:接下来我们来讨论一下,作者是如何折磨我们的? PPT:

话题讨论一

按照语句顺序,结合具体语词,说说作者是如何“折磨人”的? 我来用第一句为例:(PPT)

例:本来孤单心伤的女子,初晓时刻,尚未出门的她看到的竟然是迷蒙的菊花和带露的兰草。“烟”之迷蒙,让愁绪无解;“露”之晶莹,似兰草落泪,也勾起了主人公的泪滴点点。这种与心境相似的画面,勾起了内心的阵阵伤痛,这不就是对女子深深的折磨吗?

小组序号对应语句顺序,给大家6分钟时间讨论。结合“上句”说说你们小组讨论的结果,用相对美的文字把结果写出来,然后分享。(大家热烈讨论、书写。6分钟后)一组代表:

看到外面的景色,本来女主人公就伤心无比,于是感到自己房间的罗幕都发出阵阵寒气。罗幕的背后,本来是温柔乡,而今却成了伤心冢。可是作者并没有因为同情而给予她一丝的温柔,却让她在伤心之时看到燕子,双飞的燕子。一只燕子可以同病相怜,而两只燕子的出现就是伤口撒盐。何况,燕子还是那么的轻盈和柔媚,何曾想过女子的心。作者用双飞燕成就了自己,却折磨了我们。

师:双飞之外,你注意到了读时的“柔媚”,理解更深,感悟更到位。二组? 二组代表:

帘幕外面的景物之迷蒙带来伤感到看到燕子双飞的更加伤感的话。此时,晏殊竟然让回到室内的女子,看到的竟然是一轮明月。明月的设置,是作者的匠心。如果明月懂得女子此刻的内心,一定是乌云遮月,朦朦胧胧的。但是明月不懂得女子的内心,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明月,是团圆的,是思念的。看到明月就直接让女子想念远方的他。一个“到晓”,足见女子一夜无眠,只得愣愣地望着明月,伤感着自己的伤感。如果是前面是伤感带来伤感的话,这里则是用美妙的画面来衬托女子的伤感。

师:前后勾连,有独到见解,尤其是乐景写哀的表达。其实,还有一句也是乐景写哀的。生18:燕子双飞去。细雨鱼儿出,微雨燕双飞。燕子双飞本来是一副美妙的画面。师:真好。期待三组的独到见解„„ 三组代表:

昨夜西风凋碧树,一个“西风”苍凉满目。如果说昨夜的各种折磨让女子痛苦无眠的话,那么今晨,她多么希望能够有一点安慰啊。于是走出了屋外,想排解内心的痛苦。但是,她看到的是树叶飘零。寻找的安慰没有找到,而是徒增一地悲凉。晏殊选择落叶,是为了让希望落空,为了让读者伤痛。

师:徒增一地悲凉。我们11班的文采真好。你怎么看这个“碧”字? 生19:“碧”是碧绿的意思。

师:如果是昨夜西风吹落了一树黄叶和吹落了一树绿叶,表达效果一样吗?

生19:我明白了。的确,让女子看到绿叶满地,一方面写出了西风之大,另一方面表达了折磨之深。晏殊高啊,一字见功底,一字见折磨。

师:是啊,不折磨死人他不罢休啊。四组同学,谈谈你们的观点。四组代表:

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女子走到室外看到的是落叶,她想找解脱的心不但没有解脱,但是她不甘心,就一个人带着落寞的心情登楼了。登楼的目的还是抱有希望,可是作者用的是一个“望尽”,既指时间很久,也指空间之广。望了很长时间却没有望见想见得人,张大眼睛却没有看到心爱的人。这个时候,作者进一步让她的希望落空,当然,女子的内心伤痛也在加重。而对读者的情感折磨也是层层深入。

师:你对“望尽”的解读很见功底。你的“落寞心情”从哪里的出来的? 生20:独,一独字。

师:你怎么看待“高楼”的“高”。生20:噢,对啊!“高”才能看得远,也表达了女子内心渴望的强烈。看来这个晏殊,是个高人。

师:哈哈,肯定比你高喽,但你的分析比我高。例如“望尽”,比我强。五组呢? 五组代表:

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人都是这样,总不会轻易地投降于现实。当女子望尽天涯路都不见人影的时候,该是绝望了吧。但是,她没有,于是她要写信,写给远方的人。可是,一个“天长水阔”让书信无法邮寄,或者说不知道寄向哪里。晏殊的高明之处在于,塑造了一个迷茫苍茫的宽广的境界,让小小的情绪没有着落。师:你们组的发言很哲理。请看一些注释,“彩笺”和“尺素”的含义。生21:(读)彩笺:彩色的信笺。尺素:书信的代称。古人写信用素绢,通常长约一尺,故称尺素,语出“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

师:总起来说,它们都是指书信。古诗词可是一字千钧啊,晏殊会这么来浪费笔墨吗? 生22:是说女子不停地改换写信的种类?

生23:不是,大家看这个“兼”字,应该是信加信的意思。生24:对啊,对啊。这里应该说写了很多很多的信。

师:是啊,当女子心无着落的时候,作者就安排她写很多很多的信。写信是可以给心灵安慰的,然后作者就更折磨她,让她写了很多很多之后,却无处邮寄。生:(齐)折磨。

师:对,折磨女子,也折磨读者。

师:结合大家的发言,总结起来作者折磨我的手段就是采用与心情相似的景映照心情,采用与心情相悖的境刺激心情,用女子的主观愿望和客观现实之间的冲突来折磨女子和读者。请大家读PPT 生读:4.文学,很多时候就是作者用自己的理智逗弄读者的情感,在读者情感翻腾之后的赞赏中,作者就像站在云端的上帝一样会心地微笑。

——孙绍振

师:如果此时晏殊在云端,他—— 生:(齐)一定会会心地微笑。师:其实,这就是创作之美。

师:晏殊“折磨”技巧很高明,但恐怕不止于此。请大家读PPT PPT呈示: 蝶恋花 梅洪建

西风到晓拍朱户,明月不谙,斜光穿棂窗。碧树凋零离恨苦,槛菊愁烟兰泣露。

燕子双飞寒罗幕,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 生:(齐读)。PPT继续呈示: 话题讨论二:

说说二词的异同,说说晏殊写作的匠心之处。

师:这个问题大家一下子可能有点懵。我给大家提供几个思考的角度。1.空间转换

2.上下阕境界的宽窄

3.对主人公情感刻画的作用

4.对于“逗弄”读者情感的作用„„ 大家可以先讨论,3分钟后我们交流。3分钟后。

生25:老师的词是按照事情发展的原本顺序来写的,而晏殊是打乱时间顺序的。这么写的好处是可以是上下阕分别读起来协调。师:怎么理解你的“协调”的意思? 生26:感觉风格一致。师:什么风格呢? 生27:感觉上阕有点凄凉,而下阕有点也凄凉,但凄凉之外还有点别的味道。我也说不清。师:你给了我们很多启发,尤其是,凄凉之外还有点的别的味道。那么这个“别的味道”是什么呢? 生28:悲凉。

师:你读读最后一句,感觉什么味道? 生28:广阔。

师:悲凉加上广阔是什么味道啊? 生28:我知道了,悲壮。

师:对,悲壮。那么上阕的味道就是悲凉,叫凄婉更文雅些。

生29:是的,晏殊这么调整使得词的风格比较统一,上阕的凄婉能一下子把我们带到同情女子,陪女子伤感的境界里。下阕的悲壮就能够在一个广阔的层面铺设心的希望与绝望。师:你的观点涉及到一个诗词的专业术语——境界。上阕境界狭窄,下阕就显得宽阔宏大。作者在选取安排写作内容时,是经过精心设计的。

生30:还有,就是上阕写的内容是集中在室内的,而后面的内容是写室外的。空间的集中比老师写的打乱要显得条理些。

生31:我再回到风格上,其实上阕的风格狭窄阴柔是有利于对主人公内心的刻画的,使读者很容易被作者带到伤感的世界里。因为跟着女子伤感了,所以后面的愿望和结局之间的矛盾冲突带来的更大的折磨才能让我们感同身受。

师:太棒了!确实,这样写有从创作的角度来说是很有利于折磨人的。哪位还想谈谈自己的看法。

生32:从对主人公的刻画上来说,也是有利的。上阕的女主人公有点被动的受伤的意味,而下阕里的女主人是挣扎的,哪怕结局悲惨,至少她是努力过的。作者这样写就把被动和主动区别开来了。

师:这是你超越老师的地方。这里老师确实没有品出被动和主动。感谢你!

时间差不多了,今天我们用创作论的观点来鉴赏了作者创作之匠心,也是本词的艺术之美丽。请大家最后齐读老师的一个总结,作为品味创作美丽之后的诗词本身展示的美丽的总结。

出示PPT: 《蝶恋花》

美就美在,变换情境让心伤更浓

美就美在,逐层推进让心痛加重

美就美在,设置冲突让希望落空

美就美在,取景集中,抒情渐浓

美就美在,设境凝聚,狭阔相溶 师:下课!同学们再见!生:(齐)老师再见!

第二篇:蝶恋花课堂实录

《蝶恋花·柳永》课堂实录

汕头市实验学校

吴琼红

一、回顾词的基本常识。

同学们,这节课开始,我们来学习词。词我们接触过,谁能背诵一两首曾学过的词?

生1:李清照的《如梦令》„„„

生2: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师:好,刚才两位同学所背诵的都是词作中的经典名篇。根据我们学过的词再来温习一下关于词的基本文学常识。首先,词,又叫什么?(多数学生只记得“长短句”这个名称)词,又称长短句、曲子词等。长短句,从句子字数看,句子有长有短,长短错落;曲子词,词是可配乐入乐的。标题又如何呢?

生:有词牌名。

师:能举例子说说吗? 生:比如 “如梦令”、“水调歌头”是词牌名。

师:有些词只有词牌名,没有题目,如李清照的《如梦令》,苏轼的《水调歌头》,题目是后人以词的第一句为题加上去的。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则词牌名与题目都有了。那么词牌名跟什么有关?

(学生思考,但答不出来。)

师:词牌与词唱出的调子有关,词牌规定的是词的词调,是音乐上的规定。所以一首词的标题中,一定得有词牌。另外,词的风格通常认为有哪些?

生:豪放和婉约。

师:是的,在以后的学习中我们再好好品味两者的不同之处。(课件展示词基本常识)

二、了解柳永其人及其艺术创作。

柳永的词我们学过,高一我们学过他的《雨霖铃》,现在大家跟着音乐的旋律一起回忆柳永的《雨霖铃》。(师生配乐朗诵,背景音乐为葫芦丝演奏曲《梅花三弄》)

(课件展示柳永其人及其艺术创作)回忆柳永的《雨霖铃》,在词中我们读出了词人与恋人难分难舍的离愁别绪,而对情人深深的依恋之情在另外一首词中表现得更为充分,请看《蝶恋花》。

三、阅读词作,理解内容,把握词作的感情基调。

师:先看标题,“蝶恋花”是„„? 生:词牌名。

师:对了。下面请大家阅读一下这首词,理解一下词句内容,并且思考:本词该以怎样的感情基调朗读?(学生先自学)

师:哪个同学试试看能不能读出这首词该有的感情基调。谁来?(学生朗读,并请它组同学评价,教师予以点评)

四、小组合作学习,赏析词作。

这首词该读出低缓、哀愁的基调。词句中已经明确体现了出来,同学们能不能找出来。

生:“春愁“。师;“春愁”,那么接下来,我们各自探讨一下:词中主人公的“愁”具体地

是指什么?“愁”生何处?“愁”是怎么在词的上阕中抒发出来的?面对“愁”,下阕中,主人公怎么消愁,有效吗?最后又怎么自我安慰呢?从中我们又看到了一个怎样的艺术形象?

(学生小组讨论;教师巡堂参与,视讨论情形结束小组讨论,组织组间交流,对学生的赏析予以鼓励、点评、引导)

小结:从全词来看,大家较为容易地判断出,“愁”是里边主人公的相思。词句中明确地写到,“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此“愁”生自天际,在凭栏远望之中,望着望着,渐有了种对远方的思念。这一句,给你怎样的感觉?

生:很形象。师:说得好,形象,把看不见摸不着的愁很形象地写了出来,我心里的愁绪,幽幽暗暗,密密麻麻,就如同这春草一样,绵延不绝,也望不到头,化无形为有形,变抽象为具象,可感可见。在这远望之中,主人公感受到“细细”的风,看到春天的草色、如烟似雾的光色,眼前所见似乎是生机勃勃的春景,可惜黄昏已近,美丽的景物都笼罩在夕阳的冷光中,让人愁绪顿生。从中,我们感受到的是主人公的孤独与无奈。在这上阕,主人公因望景而生春愁,触景生情,情景相生。

面对“愁”,下阕中,主人公怎么消愁,有效吗?最后又怎么自我安慰呢?从中我们又看到了一个怎样的艺术形象?(学生小组讨论)

小结:面对此“春愁”,主人公试图一醉,对酒当歌,却是“强乐还无味”,最后,不得不自我安慰: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我因思念而身形渐瘦,可是,后悔吗?不!再憔悴也是值得的。这里,主人公真切而直接地抒发了自己的情感,表达了对爱情的矢志不移,体现了柳永词作的婉约风格。从中我们也感受到了一个孤独却坚贞于爱情的艺术形象。

其中,最后这两句是千古流传的名句,读一读,说说它好在哪里。生:表现了词人对爱情的执着。

师:对的。我愿意为了她而消瘦,为她而颜容憔悴。“不悔”体现了词人的坚贞、执著,“憔悴”体现了词人的相思之苦。本句画龙点睛,直抒胸臆,一语道破春愁难遣,为春愁憔悴无悔。语直情切,荡气回肠。

好,最后,我们带着对词的理解,带着对主人公形象及其情感的体味,走入词境,一起朗读一下。(师生齐读,播放背景音乐《梅花三弄》)

(个别朗读,教师点评)

五、学以致用。

我们一起来看看另外一首《蝶恋花》,晏殊的作品。

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欲寄彩笺无尺素,山长水远知何处。起句写了什么景物?寄寓作者什么感情?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学生小组讨论;教师巡堂参与,适时点拨。)

小结:起句描写了晓庭圃中的景物:菊花笼罩着一层轻烟薄雾,脉脉含愁;兰花上沾有露珠,默默饮泣。这里用“愁烟”、“泣露”将它们人格化,将主观色彩移于客观景物,寄寓了作者的哀愁。采用的是融情于景(情景交融)的艺术手法。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是千古流传的名句,说说它好

在哪里? 生1:“望”字用得好,流露出诗人对远方的人的思念之情,又与前面的“离恨苦”相呼应。生2:“西风凋碧树”说明天气较冷,树叶凋零,这萧条的景象烘托“我”内心的愁苦、孤独。

师:两位同学分析得很好。“西风凋碧树”比喻相思对我的煎熬和摧残之甚。“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是行为描写,通过行为细节的描写来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这三句纯用白描,语言洗净铅华,但感情是悲壮的,没有颓靡的气息。

六、小结。

《蝶恋花》是一首怀人之作。

上阙写登楼伫望的情景,以“春愁”为核心描摹春愁之景,笔意婉约含蓄。下阙先写词人欲借醉酒狂歌来解相思之苦,但借酒消愁愁更愁,无论怎么勉强作乐,还是乐不起来。通过这样一再铺垫,最后才揭明“春愁”原来就是“相思”,但词人 “终不悔”。

全词曲折达意,千回百转,荡气回肠,感人至深。

七、配乐齐读,再次体会词人的情感。

八、课后作业:背诵本词。

教学反思:

上这一课的基本思路是引导学生从几个角度去赏析一首词,一是通过抓关键词、从意象入手把握词作的情感基调,二是赏析词句创作的艺术特色,三是赏析关键句或是经典名句。对于刚刚系统地学习诗词赏析的学生来说,首要的就是教给他们诗词的一般阅读方法。所以我并没有把这首词讲得多深,只是点到为止,也没有纠缠于某些细节,例如在赏析“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这一句的艺术特色时,我重在描述诗句的内容,强调这样写的表达效果,也就是化无形为有形,变抽象为具象。我并没有提示学生这句用了隐喻的修辞手法,一方面隐喻这一手法并非广东高考考纲里所要求掌握的修辞手法之一,另一方面,这个句子也可以说是用了通感的手法,把春愁这种看不见的情绪当作从天际开始生长蔓延至眼前的可以看到的东西来写。像这种有多种理解或有争议的知识点完全可以避开。平时在完成诗歌鉴赏题的时候,我也是教学生对于诗句的理解点到为止,不宜做过多的延伸或毫无根据的猜想,否则就会因为想太多而“节外生枝”。

学生们在学完柳永的《蝶恋花》后意犹未尽,此时再让他们学习晏殊的《蝶恋花》就正好是提供了一个比较阅读和鉴赏的好机会,学生们已经知道可以从哪几个角度入手来解读这首词,大多能够正确理解晏词的意思,老师所要做的,就只是略作点拨和引导了。课堂效率大大提高。

讲授此课是我还有一个处理得比较好的环节就是朗读,从开头回忆柳永的《雨霖铃》开始通过师生齐读,配合缠绵悱恻的背景音乐——葫芦丝演奏曲《梅花三弄》,为课堂渲染浓浓的“柔情蜜意”。学生很快沉浸在”谈情说爱“的意境中。不过,我发现整节课都播放背景音乐会影响学生的注意力,或者是带来听觉的审美疲劳,所以对于配乐的运用还要慎重。

第三篇:听梅洪建老师的作文教学后的反思

听梅洪建老师的作文教学后的反思

黄蓉

2014年3月9日,我非常荣幸的来到萍乡实验学校参加梅洪建老师的讲座。这次活动中,我们共听讲座2个。短短一天的培训,收获颇丰。通过培训,我懂得了学生在写作中存在的问题,更好的掌握了如何指导学生写作文。这次培训,对我今后的写作教学很有指导意义,它给了我一个全新的语文视野,让我看到了梅老师对课程的深刻解读与实践。

作文教学是我们每一位语文老师很头疼的一件事,但又不得不做的一件事。以往在语文作文课上,学生一听到要写作文也是一个头两个大,如何下笔都无从所知,更不用说能够写出多么优秀的作文了,但是通过梅老师的讲座我学到了很多的作文教学方法:

一、驱动力比写作本身更重要。

正如梅老师所说的那样,我们学生一遇到写作文都有一种畏惧的心理,认为这是一件非常艰巨的任务,并没有感受到作文中的魅力与它的美好之处,所以我们首先就要克服学生对写作文的畏惧心理。我们可以利用现有的一些平台,比如:班级作文墙体的创设、班级报纸的创办、学校的文学社刊,多给学生一些展示的机会提高学生写作的积极性;其次是老师在教学中要注意激发、引导,调动学生的写作兴趣。

二、解剖比多读多写多记更为重要。

既然老师要教学生如何写作文,那么自己对于文本的解读就显得颇为重要了。梅老师说过“真正的写作水平的提高是从解剖开始的,真正让学生感受到作文的亲切也是从解剖开始的”。

我们做菜的时候要有鱼、肉、蔬菜等各种材料,客人上门,即可从冰箱取出进行加工,若无这些材料,必手忙脚乱,正所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写作文就如做菜,得预备好足够的材料,而写好身边的事即为写作准备了材料。在作文训练课上,首先就应该像梅老师所说的“让学生在解剖中感受写作的方法和技巧”,所以我们应该教会学生一些实实在在的方法。比如使用高雅语汇、适当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恰当运用句式、精妙用词、巧妙引用,表达真情实感等,在这方面下功夫,作文就不会生硬死板了。

其次,我们要让学生在解剖中创作写作的技法,提升学生的自信。让学生体会生活,在生活中勤于观察、发现、感受、记录、构思,写作时就不会言之无物了。让学生在周边生活中、在玩乐中汲取语言的养料,就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请学生在上学放学的路上,假日逛街、游玩的途中,留心一下店名、标语及名胜古迹处的对联、诗词,把怦然心动的摘下来,除了注意生活观察外,还需留心生活经验的积累,把自己所见所闻、所感所想用笔记下来,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最后老师在作文批改或讲评的时候要注意对学生写作中的难点或不足之处作准确的实实在在的指导。比如指导学生紧扣中心点明题旨的方法,写好叙议结合的文章,文章结构安排,如何审题等。

我相信只要我将理论结合实际的去实践,一定会取得良好的成效。

第四篇:洪梅风采

洪梅镇概况

洪梅镇位于东莞市西北部,建镇于1981年,取镇内最大两条村——洪屋涡村和梅沙村首字而得名,毗邻珠江口,与虎门港立沙岛作业区接壤。全镇辖9个村委会,1个居委会。镇内河网纵横,内河资源优越,部分水域具备5千吨海轮的通航能力,土地肥沃,物产丰富,历史上曾是东莞市的“鱼米之乡”。

洪梅镇是东莞市最具发展活力的镇区之一。建镇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经过30多年的发展,特别是近10年的高速发展,洪梅镇实现了从农业主导过渡到工业主导,从农业区发展为现代城镇历史跨越,城市面貌、群众生活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近年来,全镇各项主要经济指标均保持高速增长,成为全市经济增长最快的镇区之一。2012年全镇生产总值、可支配财政收入、税收总额比2000年分别增长10.8倍、6.5倍、29.5倍。

洪梅镇是东莞市最具发展潜力的镇区之一。东莞市正在推进水乡特色发展经济区建设,洪梅镇地处望洪枢纽新城规划范围的核心位置,按照规划,望洪枢纽新城将成为水乡经济区的综合服务中心。洪梅镇将借助水乡特色发展经济区的重大机遇,着力发挥自身优势,努力建设珠三角轨道枢纽新城、临港产业服务基地。

洪梅镇是东莞市最具人文底蕴的镇区之一。在大革命时期和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洪梅镇创造了东莞党史的“五个第一”,成为东莞早期革命斗争的策源地之一。洪梅人重视传统文化活动,龙舟、龙狮、粤剧、花灯等民间文艺颇具特色,每年的花灯节、龙舟节均吸引了四方朋友前来观光,先后被评为广东省教育强镇、广东省卫生镇、广东省花灯之乡。历史名人:

历史名人: 叶柱华

叶柱华字汉光,东莞厦汇村人,生于公元1919年8月。其父叶灌生早年经商,家境颇为殷实,后家度中落。叶柱华自幼聪敏好学,少年自省立广东庚戍中学毕业后,考进广东国民大学法律系就读。1937年卢沟桥事变,日军大举侵华,山河变色,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叶柱华毅然改考广州黄埔军校第14期工科学习。

于1939年毕业后,旋即投身到抗日斗争的行列。他先后担任国民党第54军14师工兵营第一连连长,第四战区长官部少尉参谋,兵站总监部少校参谋,运输二十三团少校团副、少校团长。1945年日军投降后,调任南宁船舶所副所长,1946年3月调任秦皇岛中校军士队队长兼64师3团副团长,1949年任海南岛长官公署警卫旅中校参谋长;1950年随蒋军赴台,先后任基隆港口司令部中校船运组兼港口巡逻队队长、台军国防一厅中校科长、台北县团管区司令、工兵署联络室主任;1963年受台军委派赴美国西点军校进修,期间曾任台湾陆军总部美援室上校组长;1966年出任台陆军总部作战署第6组组长。1969年在台陆军指挥参谋大学第五期正科进修,结业后于1970年任花莲军管区少将副司令。1974年退役。

叶柱华自退役后,先后担任台湾粤昌贸易公司董事长、华通电子公司常务董事、叶氏宗亲会理事、裕台建设公司顾问等职。

叶虽身在台湾,但不忘祖国家乡建设。在祖国大陆改革开放浪潮影响下,他先后2次回家乡观光旅游和探亲访友,并意欲在家乡投资设厂,受到时任洪梅公社党委书记叶早安等领导的热情接待。后因故虽未如愿,但嘱其子女回家乡寻根问祖,投资家乡建设。1994年2月1日,叶柱华猝然病逝于台湾板桥市家中,终年75岁。

1996年,其子冠显投资长安上沙,开设五金塑胶厂,经营有道,生意蒸蒸日上,终圆其父之遗愿。

历史名人:莫萃华烈士

莫萃华少年时代就读于莞城县立高等小学,继升读于东莞中学,后因家境困厄,中途辍学随父到广州当工人。1920年秋冬投身于反对南北军阀的斗争。并于1922年3月在广州参加了社会主义青年团组织。1923年5月受广州团地委的委派,回到家乡故居,在洪屋涡村从事地下革命活动。建立了东莞第一个社会主义青年团支部,并任支部书记。1924年2月转为中共党员,成为东莞第一个共产党员。

1924年7月,莫萃华参加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第一期学习,结业后,于1924年9月4日被委任为国民党中央农民部特派员,再次回到家乡故居,在村里发动农民,开展农民运动,并于1924年10月在洪屋涡正式建立了“农民协 会”和“农民自卫军”。

1924年底,建立了东莞第一个党支部,莫萃华任书记。1925年10月,东莞支部改为中共东莞特别支部,莫萃华被选为第一任特支书记。1926年6月莫萃华调广东区委工作。1929年初,莫萃华随丁福队伍在增城仙村与国民党军队袁虾九部作战时,不幸中弹牺牲,其遗体被运回洪屋涡安葬,时年仅26岁.历史名人:李本立

李本立是东莞市黎洲角村人。1923年在东莞县立第一高等小学毕业后,进入东莞中学读书。受“五四”运动革命思想影响,李本立积极投身革命运动,寻求救国救民道路。1924年经莫萃华介绍,李本立先后参加了社会主义青年团和共产党。

1926年3月,党组织派李本立和周棠、刘伯刚到广州参加学习班,训练一个月后,指派李本立回东莞工作。4 月12日,在省团委李耀先的帮助下,召开扩大会议,成立粤校〈团〉东莞地方委员会,李本立任团东莞地委书记,黄国器为宣传委员,刘伯刚为组织兼经委,李鸿举为学委,周棠为委员,负责石龙工运工作。1926年5月30日,团东莞地委改组,由刘伯刚任地委书记。李本立原准备赴苏联学习,下半年由于莫萃华调往四会县任党特支书记,东莞党特别支部改为东莞县委,由李本立任县委书记,这是东莞县首任县委书记,其时李本立才21岁。

1927年“四·一五”后,莞城的政治风声十分紧张,一场反革命的白色恐怖即将来临。李本立闻讯立即布置革命同志转入地下活动,并于4月20日撤离莞城,到石龙找党组织。4月24日,国民党军警在莞城搜捕、悬奖通缉李本立。李本立在石龙找不到组织,即出广州,后通过组织关系到香港教书,几个月后又转道北京,进入北平中国大学读书。当时李本立已得肺病,但仍然坚持地下工作,后因肺病严重,不得不进入北京西山医院医治。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李本立所在机关遭受破坏,李本立只身逃出医院,回到东莞家里,在“红楼”医院留医。

1932年3 月间,李本立身体有所康复,省委通过谭少虹到莞城联系李本立,并调李本立到广西南宁开展革命工作,任南宁中学教导主任。1933年初李本立由于操劳过度,肺病复发,遂回莞城治病,1933年4月病逝于家中,享年28岁。

洪梅文艺:

洪梅龙舟节

划龙舟俗称”扒龙船”,是洪梅人传统的群众性体育活动。龙舟大小,长度相差不远,其船身一般长28米,定员61人,其中掌舵、骑头各1人,前后锣,鼓居中,桡手56人。早在民国十七年〈1929〉,凼涌、梅沙、黎洲角、乌沙、洪屋涡、新庄等村已有龙舟,皆由村民捐款建造。那时,村民每年在五月到九月期间,利用中午、傍晚时间,划划龙舟,作为娱乐活动,并于每年端午节前后都如期举行龙舟赛。

1981年,洪梅镇成立,镇委镇政府将洪梅龙舟赛定于每年农历五月初七,在洪梅大桥的河面上举行龙舟赛或龙舟竞渡; 1999年,镇委镇政府将龙舟赛改为农历五月初三举行,作为本镇的龙舟节,每年都有20多艘龙舟参赛,参赛队伍除了本镇队伍外,部分兄弟镇区和各村的兄弟村的龙舟队也前来参加,争夺奖金、锦旗和金猪等奖品。2003年,我镇还建设了海滨长廊和龙舟观赏台,方便群众观看比赛,观者达数万人。龙舟赛的那天,万人空巷,观者如潮,港澳同胞和各级领导都前来观看比赛。比赛时,群龙竞渡,水花飞溅,锣声、鼓声、爆竹声、喝彩声震耳欲聋,场面壮观,气氛热闹。乌沙、洪屋涡等村的龙舟队多次代表洪梅参加市举办的石龙杯龙舟赛,均获佳绩。洪梅龙舟节已成为我市有一定规模和影响力的群众性传统赛事。

梅沙曲艺社

梅沙曲艺社前身是梅沙村民于1953年自发成立的业余剧社。当时,剧社成员主要由村里爱好粤剧的村民组成,成员约有40人。由本村艺人梁兴担任师傅(1975年省电台录制了《梁兴的一家》的节目,介绍他们全家酷爱粤剧的先进事迹,并播送他们演唱的《沙家浜》唱段),有时也请广州、东莞万江镇大汾村等地的艺人担任一至二个月短期师傅,教授曲艺。剧团成员对学习粤剧兴趣很浓,白天干活,晚上排练,尽管十分辛苦,大家仍然坚持排练,经常演出的传统剧目有《大闹东平府》、《裴元庆怒上瓦岗寨》、《搜书院》、《秦香莲》、《背解红罗上下集》、《沙家浜》和《杜鹃山》等。

剧团演员陈伟锋曾被吸收为东莞文艺宣传队队员,1971年在主演现代粤剧《沙家浜》中担任郭建光角色;在东莞县自编粤剧《水乡英烈传》中也担当男主角;他与当家花旦黎小玉对唱该剧的唱段在省电台经常播送,其洪亮激昂的唱腔,赢得了听众的喜爱。剧团费用以前是由横水渡渡晌和运香蕉的运费提供的,现在已全额由村委会提供。该剧团在水乡一带负有盛名,除参加镇举办的文艺演出和送戏下乡活动外,还到东莞其他兄弟镇区和番禺等地演出。

洪梅醒狮队

2004年,洪梅镇认真贯彻落实东莞市委“一城三创五争先”的工作思路,按照市委市政府打造文化新城和建设体育强市的要求,大力挖掘和培育文化精品,在各村(居)委会以及各企业醒狮队的基础上精挑队员,高标准高起点组建成洪梅龙狮团,其最大特色是:雄狮神情丰富,动作惊险,环环相扣,栩栩如生,技术难度系数高,技艺和表演均达到较高的水平。

在2004年8月18—19日举行的“新世纪杯”2004年东莞市第一届龙狮大赛中,洪梅龙狮团表现出色,赢得全场观众的热烈喝彩。高桩狮“雄狮创世纪”在预赛和决赛中分别以

9.16和9.20全场最高分即总成绩18.36位居榜首,夺得该项目一等奖。传统狮“狮子上楼台”同样表现突出,勇夺一等奖。同年9月24日—27日洪梅龙狮团代表我市参加在长安镇举行“长安杯”广东省第六届龙狮大赛南狮自选桩阵自选套路比赛,获第三名,并获最佳器

材设计奖,取得比赛成绩和精神文明双丰收,充分展示东莞人民良好的精神风貌。

2005年4月28日至5月7日,作为东莞市的唯一获邀参赛队——洪梅龙狮团参加了在山东省荷泽市举行的中国(荷泽)龙狮邀请赛,并在3米高的桩阵上翻腾跳跃表演“雄狮巧越千峰”,精彩无比,获南狮自选桩阵第2名,尽显东莞市全力打造文化新城和建设体育强市的风采。洪梅龙狮团已成为我镇打造文化新城的一股重要力量,在全市也具有相当影响力。洪梅文化体育艺术节

洪梅镇文化体育艺术节是洪梅镇积极落实市委、市政府“一城三创五争先”的工作思路,进一步促进洪梅镇的经济发展,树立洪梅鲜活的总体形象,活跃广大人民群众业余文化生活的综合性文化体育艺术盛会。洪梅镇文化体育艺术节定于每年12月初举行,2004年12月举办了首届文化体育艺术节,邀请了马季、张也和刘欢等一些国内著名表演艺术家。活动内容包括粤剧汇演、各类体育比赛、相声专场、杂技专场、龙狮表演、舞蹈比赛和文艺晚会等。洪梅镇文化体育艺术节,内容丰富、节目精彩、气氛热烈、群众参与积极,充分展示了洪梅人民昂扬向上、奋发有为的崭新精神风貌。

旅游资源:

海滨长廊

海滨长廊位于洪梅大桥以北,东江分水道洪屋涡水道东岸,全长2.3公里,计划投资2000多万元,按照50年一遇防洪水位标准建造,路堤结合,集防洪、交通、景观、休闲等多种功能。首期工程于2003年12月竣工,长818米,投入1200万元;二期工程计划于2005年下半年完成。河堤栏杆和人行道采用虾红色花岗岩镶嵌,配以河堤路灯工程点缀,整体设计典雅大方,极具现代水乡特色。海滨长廊是在沿河路的基础上向河边延伸15米而建成的,并增加人行道和绿化带。海滨长廊建成后,不但可以抵御五十年一遇的洪水和大大提高了洪梅墟镇的交通能力,而且极大地改善了我镇的城镇面貌和生活环境。现已成为我镇休闲观光的好去处。

凼涌村细叶榕

榕树,别名:细叶榕。属桑科榕树属常绿大乔木。高12-25米,有气根。叶胡生,革质,椭圆形、卵状椭圆形或倒卵形,长3-10厘米,宽2-5厘米,叶柄长约1厘米。花序单个或成对腋生,球形,直径5-10毫米。成熟时黄色或红色,无总花梗。花果期:5-12月三级古树,树龄:210年,树高14米,胸围7.6米。

洪梅中心小学榕树群

榕树,别名:细叶榕。属桑科榕树属常绿大乔木。高12-25米,有气根。叶胡生,革质,椭圆形、卵状椭圆形或倒卵形,长3-10厘米,宽2-5厘米,叶柄长约1厘米。花序单个或成对腋生,球形,直径5-10毫米。成熟时黄色或红色,无总花梗。花果期:5-12月。洪梅中心小学榕树群一起6棵,均为三级古树,高13.5-19米,胸围4.3-5.3米,树冠8-16米不等。莫萃华烈士故居

莫萃华故居位于洪梅镇洪屋涡村东南坊10 巷17 号,原建筑式样为三间两廊青砖瓦屋,长宽各9.2米,占地面积80多平方米。1966年,莫萃华故居因残旧由其长子嫡孙莫志辉拆除,改建成一间面积约为40平方米的直头屋。直头屋建在原址南侧,仍为青砖瓦屋(建材多取自原故居之旧料)。屋前檐高4.3米,建有小阳台;后檐高4米,坐西朝东,横门迎北。进门是厨房,内进一房一厅,为本地区六十年代普通民房的常见样式。门外(原址北侧)是一块用红粉石块砌成的小地坪,面积47平方米。1975年,在地坪西北角靠巷一侧建成了一间红砖瓦结构的小屋,长5.3米,宽2.8米,面积15平方米。这就构成了故居现今的布局。莫萃华少年时

代就读于莞城县立高等小学,继升读于东莞中学,后因家境困厄,中途辍学随父到广州当工人。1920年秋冬投身于反对南北军阀的斗争。并于1922年3月在广州参加了社会主义青年团组织。1923年5月受广州团地委的委派,回到家乡故居,在洪屋涡村从事地下革命活动。建立了东莞第一个社会主义青年团支部,并任支部书记。1924年2月转为中共党员,成为东莞第一个共产党员。1924年7月,莫萃华参加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第一期学习,结业后,于1924年9月4日被委任为国民党中央农民部特派员,再次回到家乡故居,在村里发动农民,开展农民运动,并于1924年10月在洪屋涡正式建立了“农民协会”和“农民自卫军”。1924年底,建立了东莞第一个党支部,莫萃华任书记。1925年10月,东莞支部改为中共东莞特别支部,莫萃华被选为第一任特支书记。1926年6月莫萃华调广东区委工作。1929年初,莫萃华随丁福队伍在增城仙村与国民党军队袁虾九部作战时,不幸中弹牺牲,其遗体被运回洪屋涡安葬,时年仅26岁。

尧均萼辉楼

1943年,道滘匪首刘发如在尧均村修建了一座炮楼(名萼辉楼)。炮楼呈四方形,两层,高8 米,墙厚67厘米(7个青砖)。墙四周建有枪眼,顶层有两哨位,可监控四面八方。此炮楼扼水陆交通要道,其作用一是保护刘发如设在尧均的粮仓及其在此一带的利益,二是查缉走私船只,勒收过往船只行水等。虽历经岁月考验,仍保持完好。

东莞市洪梅镇洪屋涡村村委会

位于洪梅镇洪屋涡村庙前路31号。这里原是一所庙宇式的建筑,名“永安社学”。永安社学宽12米,深18米,面积200多平方米;它坐西向东,分三进:前堂后殿,中间天井,天井两边是走廊。社学是当时村民出众(民事纠纷调解)及议事的场所。1923年至1926年间,这里又是洪屋涡农民协会及党团组织活动的主要阵地。1923年10月,东莞第一个团组织,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洪屋涡团小组在这里由莫萃华发起组建。稍后,成立团支部,直辖于广东团委,团员12人,莫萃华任支部书记。1924年2月,12名团员全部被转入党组织,成立了洪屋涡党小组。党团员在这里举行宣誓仪式、召开会议、讨论问题等。

1958年公社化时期被彻底拆除,取其砖瓦等运往他处用于集体食堂建设,这里便成废墟。1968年,在社学原址截取前半部分(宽12米,长6米)建成一间砖瓦结构的平房,作供销社之货仓(原址后部分作私人宅基地);1974年,供销社扩建,将此货仓连同紧邻其南侧的供销社百货商店一起拆除,重建成一栋混凝土结构的二层高供销社大楼,供销社大楼坐西望东,南北宽24米,深6米,一字排开。

洪梅文化体育广场

洪梅镇文化体育广场,位于洪梅镇中心区桥东路旁,是一个集运动、休闲、购物、娱乐、美食、演出、办公于一体的综合型广场。包括广场和商业中心两部分,设有舞台、喷泉、篮球场、网球场、羽毛球场等设施,广种奇花异木,显得气派大方;广场商业中心有各种高档商铺,建筑面积2.8万平方米。洪梅文化体育广场的建成,大大改善了我镇文化体育的硬件设施,为丰富人民群众的文化体育生活,繁荣市场,提升城镇品位等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也成为我镇群众休闲娱乐及开展各类体育的好场所。2004年12月,我镇在洪梅文化体育广场成功地举办了洪梅镇首届文化体育艺术周。

迎宾广场

该广场于2003年投资300多万元建设,占地面积28亩,于2003年底投入使用。位于洪梅、道滘和望牛墩三镇的交汇处,交通十分便利,建筑风格与对面的按照五星级标准设计的汇景酒店交相辉映,是洪梅镇出入口的一个亮点。广场内设有舞池、钟楼、假山、喷水池、饮食、娱乐等设施,小桥流水、环境优美,是人们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梅沙“三滚骨”

远近驰名的梅沙“三滚骨”始创于一九九五年。当时,梅沙村有一家谢敬新大排挡,生意十分红火,顾客川流不息,顾客中以爱好饮酒者居多。一天,有个村民在饮酒时等得不耐烦,猪骨三滚不够就拿出来下酒,一吃,居然觉得味道比平时传统做法好吃很多,口味鲜、脆、滑、甜。从此,口感十足、营养丰富的“梅沙三滚骨”诞生了,并驰名远近,八方顾客慕名而来品尝。同时,在梅沙村很快就形成了一条以“三滚骨”为特色菜的饮食街。

第五篇:桂梅《圆明园》课堂实录

桂梅《圆明园》课堂实录

上传: 温小莉

更新时间:2013-6-7 9:32:36 窦桂梅《圆明园》课堂实录

班级:沙洲小学五(2)班 时间:2005.1.15 师:猜猜我从哪来? 生:您从北京来。

师:你真有礼貌,加上一个“您”。心字在底,把我放在你的心上。给他点掌声,也算是给我一点鼓励。你怎么知道的?

生:我是听别人说的。

师:善于倾听别人的发言,把获得的信息成为自己的财富,这也是一种学习。知道我姓什么吗?

生:您姓窦。叫窦桂梅老师。师:你怎么知道?

生:我也是听别人说的,而且上面也写着。

师:不但听别人说,而且还注意观察,有一双会发现的眼睛,这也是更好的学习,再给她掌声。

师:亲爱的同学们,我来自清华大学附属小学,是一名语文教师。我的家就在清华园里,我住的地方离一个特别的地方只有50米,你们猜猜是哪儿?有时候我会到那里去散散步,猜猜这是一个什么地方? 生:圆明园。

师:来,我们一起写写这三个字。(师范写,生书空)师:看到这三个字,你的眼前会有怎样的画面? 生1:想起了当时火烧圆明园的故事。生2:看到了金碧辉煌的宫殿。

生3:我看到了圆明园仿造的各处名胜古迹。

师:看来,同学们都很了不起,事先一定对这两篇文章有了了解或者也读过有关圆明园的资料。所以看到这三个字你就有这样的感受。

师:读了这两篇文章你又有怎样的感受?可长、可短、一句话也行、一个词也行。生1:我觉得圆明园是我们的名胜古迹。却被烧掉了,很可惜。

生2:我觉得英法联军他们太坏了,他们把能拿走的都拿走,不能拿走的就烧掉。

生3:我恨透了英法联军和八国联军,圆明园本来就是我们中国的名胜古迹,却被他们破坏了,太可惜了。

生4:我感到很惋惜,因为圆明园是两代皇帝的心血,可就在三天之内就被英法联军化为灰烬。

生5:我想用一个词来代替,就是毁于一旦。

师:听出来了,同学们读书读出了自己的感受和情感。说明同学们会读书,说明同学们在读书的时候已经走近了圆明园。有的时候我们读书不能只停留在感受和情感上,更重要的是我们透过这种恨、惋惜、毁于一旦的这个滋味沉淀在我们心中的应该是一份思考。这可能是我们读书、学习语文的最重要的目的。比如同学们刚才说的那种感受,我们可能会想,圆明园被毁灭了,毁灭的究竟是什么?不应该毁灭的是什么?永远也毁灭不了的又是什么呢?如果我们要是这样的去思考,我们就会把我们的情感沉淀在我们心中,变成一种最理性的姿态。所以我愿意用两堂课领着同学们再次走进圆明园。(课件:走近圆明园——走进圆明园)

师:同学们看。这个“进”和刚才的“近”有什么不同?

生:一个“近”是离圆明园不远了,另一个“进”是已经到达了圆明园。师:你准备怎样走进去? 生:用心走进去。

师:听他的,用我们的心,带着咱们的感受和体会我们一起走进去,走一趟,体会一次,看看两堂课后我们又有怎样新的体会和思考?

师:我们打开文章,先看《圆明园的毁灭》,相信刚升入高年级的同学有这个自学能力,老师要和你们做一个测试,实话实说,你觉得自己能否流利、通顺地读一遍课文吗?如果行,你就用个动作、眼神告诉老师。(生示意会读)

师:不读了,相信你们,一起读读课文的第一段。(生齐读)

师:既然成了不可估量的损失,(读词并板书:不可估量)我们走进圆明园,先走进这片废墟,(多媒体出示废墟图片)。圆明园有多大呢? 生:347公顷。

师:一公顷相当于多少平方米? 生:10000平方米。

师:你算一下有多少万平方米? 生:3470000平方米。

师:估算一下我们听课的教室有多大? 生:200多平方米。

师:你说这么大一个圆明园相当于多大一个教室? 生:大约10000多个。

师:圆明园大不大?可我们刚才看到的废墟只是几处啊,可是圆明园的冰山一角呀!

孩子们,这么大的一片废墟,请同学们带着刚才看的感受和估算的感受送到教材里,再读这段话。

师:再体会它就不一样了。现在请同学们看这句话: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

用上了一个连接词叫“是„„也是„„”,把两个意思连起来了。既然有不可估量的损失,必然有不估量的价值。

请同学们挑战自己,也用这个句式,说它有不可估量的价值。(小组讨论)

交流,得出:圆明园的价值是祖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师:互相学习、互相提醒多好呀!那我们一起来读读这句话,这属于你们的创造。(生齐读)

师:既然它有不可估量的价值,我们必须先要走进去看看,它究竟有些什么? 细读课文的2、3、4自然段,读读、说说圆明园里有些什么?(生自读)

(生交流圆明园中曾有的景物)师归纳板书:有„„也有„„ 有„„也有„„还有„„ 不仅有„„还有„„

师:亲爱的同学们,看来圆明园里有的可真多呀,想看一处吗? 比如刚才同学们说到的“上自先秦时代的青铜礼器,下至唐、宋、元、明、清历代名人书画,各种奇珍异宝。

清朝时代往上走到先秦时代,大概多少年? 生:大概是2000年。

师:你怎么这么会用词啊,要是准确的说是2400年。

师:同学们都说完了,你再强调一遍也可以,亲爱的同学们,看来圆明园里有的是真多呀,你们用了这么多这么多,还有刚才同学们说的,写不下了,我们不写了,想看一处吗? 生:想!

师:比如刚才同学们说的那个地方“上自先秦时代的青铜礼器,下至唐、宋、元、明、清历代名人书画,各种奇珍异宝。算一下,还得用数学,学习就是要运用这些千军万马变成自己的力量。清朝时代往上走,到先秦时代,估计一下,是多少年? 生:大概是两千年。

师:看你会说话。“大概是”你怎么这么会用词呀!大概是两千年,要是准确的说是2400年,大家算2400年这段历史,一个年,一年里边有一样奇珍异宝那就得有2400多件,那哪能一年就„„是呀!所以说,圆明园里这奇珍异宝,用个成语来形容那是数不—— 生:数不胜数

师:再换个成语。应有—— 生:应有尽有。师:再换个成语。生:琳琅满目。

师:可以,再换个成语。生:美不胜收。

师:也行,总之,同学们,咱要是用眼睛看,像你说的:琳琅满目、什么美不胜收、眼花缭乱,看不清,这样就看几处吧!(出示图片)

十二属相里我们就看三„„太大了,再看几幅名人字画吧!就这几幅,你可要想想这几千年里的,这几幅„„总之哟,课文里就有一句话,概括圆明园里有的所拥有的奇珍异宝,所拥有的这些这些这些,一句话,不愧是„„,哦,举手了,说吧!不愧是当时世界上—— 生接: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

师:真好呀!这回呀,请同学们读课文了,端好,刚才你是讲出来的圆明园有什么,这回你要读读圆明园里,怎么就说人家是当时世界上最大„„,注意,我可不讲“最大”,你得用读来告诉大家,怎么是“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你要让你的读来体会出来。让我们大家感觉到的的确确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可以选择读一句也行,读一段也行。你愿意读哪就读哪!想读吗?

生1:圆明园不但建筑宏伟,还收藏着最珍贵的历史文物。

师:我知道你读的,你看“不但„„还„„”,当然我性格和她不一样,窦老师性格可能外向一点,我就非得瞪着眼睛告诉人家,你得听进去,“那是世界上最大的”,可能我会这样读。“圆明园不但建筑宏伟,还收藏着最珍贵的历史文物哇!”把我的“哇”去掉就行!不信,你再来试试看,我知道你的性格比我内向一些。来!生1:圆明园不但建筑宏伟,还收藏着最珍贵的历史文物哇!

师笑着说:“哇”就不用了!既然是朗读,咱就不用“哇”了!那是自己的随意!请坐!这样讲,谁再来读!生2:上自先秦时代的青铜礼器,下至唐、宋、元、明、清历代名人书画,各种奇珍异宝。生3:圆明园不但建筑宏伟,还收藏着最珍贵的历史文物。上自先秦时代的青铜礼器,下至唐、宋、元、明、清历代名人书画,各种奇珍异宝。

师:你怎么这么会读呀!和刚才的同学呀,“下至唐、宋、元、明、清”虽然用了顿号,可是人家听进去,就不像我班学生这样读,有时候:(快速读)“下至唐、宋、元、明、清”。别人一听,诶!诶!所以她这一读,(仿生3读)“下至唐、宋、元、明、清历代名人书画,各种奇珍异宝。”怪不得是博物馆、艺术馆哪!会读,还有吗?再读。生4:圆明园中,有金碧辉煌的殿堂,也有玲珑剔透的庭台楼阁。

师:你不要激动,刚才你读得稍快了一点。是什么样的“殿堂”、什么样的“庭台楼阁”?那可是不一样的哦!生4再读。

师:看,多自豪呀!这有底气,对不对呀,所以,这样一介绍一讲,我们就感觉到这的的确确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生齐接)博物馆、艺术馆!那同学的头都扬起来了!所以全班同学再读这句话!课文里的这句话再读!把刚才那些感受送到这里,来!生齐读:圆明园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

师:诶!圆明园里有40个景点,叫圆明园四十景,有没有同学知道,诶,(有一生举手)真了不起!你能知道几处也行,说说他们的名字? 生:有海内安澜园„„,和„„,还有„„

师:我明白了。他也了不起,他刚才看到这里了,他说的“安澜园”,那是一个地点。我说的是四十景,是我们的古人呐,文人墨客,给他起的名字。叫“四十景”。这样。我先给大家推荐二十景,行不行? 生(齐说):行!(出示)

师:我们放开声音读一读这二十景,出示四十景中的二十景:正大光明„„开始!生齐读。

师:你看你读就读这么长时间,这才是二十景,真要让你去游览的话,咱哪儿也不去,就游览这四十景,你打算住多少天?你打算游多少天? 生1:打算住上四十天,每天游一个景!师:不想回来了!

生2:我打算住四个月。平均每三天去一个地方。生3:我打算永远不回来了。全班哄堂大笑。

师:因为什么原因呢?用一个词。生3:因为它太美了。师:哦!一个字。生齐说:美!

师:那也得“耳听为虚,眼见为实”呀!这样吧,反正这景我们一个个也看不完,那我们去三处行不行? 生齐说:行!

师:准备出发!准备了啊!同学们,第一站来到——(出示图片)生齐说:蓬莱瑶台!

师:第二站——(出示图片)生齐说:平湖秋月!

师:最后来到——(出示图片)生齐说:雷峰夕照!

师:选择一处,谈谈感受!

生1:那个蓬莱瑶台很好的,好象住在天上,好像是神仙。师笑着说:看给你美的呀!生2:我这是在哪呀?

师:你在什么地方有这样的感慨? 生2:就是在那个平湖秋月。师: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慨?

生2:因为我觉得这个亭台,还有那个湖,还有那些灯,觉得就是美死了!师:美死了,不用他的“美”,你再换一个字或一个词。生2:(想了一下)还是美。

师:我给你建议一下,加个“妙”,连起来!生2:美妙!师:可以不!生2:可以!

师:所以你才说“我这是在哪呀?”

生3:我觉得“平湖秋月”很好!在那个楼阁里面,赏着月夜,吃上什么东西,观赏还很好。师:说个词,你就被—— 生3:被陶醉了。

师:还有吗?别的呀!不可以聊一聊呀?谁没有发过言?

生4:我觉得雷峰夕照有一些美,因为背景有一点夕阳,我站在楼顶的话,就可以看到 师:楼顶、峰顶、雷峰塔顶

生4:如果我在峰顶的话,就可以看见远处的夕阳,所以这个“雷峰夕照”觉得很美。师:你在塔上看,你在塔下又看,这傍晚的云霞,和这雷峰塔整体感觉那真是—— 生4接:舒服!

师:你是舒服,哈哈!我可能和你感觉不一样。不过,每个人的感受不一样,我尊重大家,总之,一句话,这里的景色,那个同学说“美”,咱再换,说吧!生1:美不胜收。

师:可以。还想说什么。生2:看得让我,目不暇接。

师:目不暇接。这可以再需要斟酌。这是把你激动地不知道说什么好了。生3:妙。

师:哟!你看他,人家说一个“美”,他就说一个“妙”。用一个字,再换一个字。“美”、“妙”!生4:棒。

师:棒!还有一个字,诶,这个同学说出来了,什么?一起说!生齐答:奇!

师:哎呀呀,同学们哪!怎一个“美”,怎一个“妙”,怎一个“奇”了得呀!难怪呀,课文里这样赞叹!读!(出示)

生齐读:圆明园是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师:因为这里是建筑艺术的 生接:精华。师:园林艺术的 生接:瑰宝。师:我可不讲什么叫“瑰宝”,你寻思去吧?刚才你们体会的,这回再端起课文,再读2、4自然段,这回再读我可问同学们了,你可不是说你要介绍这里是博物馆、艺术馆了。你要想让大家感受这里是“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哟!领着大家去读,感受要慢慢地品哟!让大家和真的你一起陶醉进去,发出你刚才“妙”“美”“奇”的赞叹!看,谁来?读哪都行!来,你领着大家走!

生1:我读第四自然段。圆明园不但建筑宏伟(生读“雄伟”,师纠正),还收藏着最珍贵的历史文物。上自先秦时代的青铜礼器,下至唐、宋、元、明、清历代名人书画,各种奇珍异宝。

师:我要是你的话,我会读:各种奇—珍—异—宝。再来读,你读哪? 生2:我读第2自然段。师:来!生2:读。

《圆明园》课堂实录

(三)执教者:窦桂梅

班级:沙洲小学五(2)班 时间:2005.1.15(接上)师:你这样的圆明园、那万春园、那长春园,你说你这样一读,多快呀!别人还没想呢?眼前还没有电影呢?你就过去了,再来试试看!生2:再读。

师:这个词语运用得多好呀,“众星——” 生齐接:拱月。

师:再听他读这块。同学们跟着他的体会、陶醉,你要是没有领着大家走进去可就是你的责任了。此外,就从这—— 生2:再读。

师:你陶醉进去没有?

生2不好意思地说:我已经陶醉了。

师:哦!看来你就这性格,即便再怎么陶醉,我会说“众星拱月般的”(仿生语气)。当然,我要陶醉,就和你的表达方式不一样。(师范读)其实你比我读的好多了。谁再领着大家走。生3:漫步园内„„境界里。师:那是因为,在圆明园中—— 生3接:有金碧辉煌„„山乡村野。

师:这块没有看够。也有着象征着田园风光的—— 生3接:山乡村野。

师:同学们都比你陶醉了,山—乡—村—野。继续!生4:园中许多景物„„武陵春色。

师:所以我们大家会和刚才大家的感受一样的。(师引读)漫步园内„„

师:作为法国人的雨果,他是怎么感受圆明园的呢?快,拿出这篇文章(学生拿出《雨果致巴特莱的信》),我们一起在圆明园里,在雨果的眼中感受的那样去表达一番。谁来? 生读:请您用大理石„„那就是这座名园。师:这座名园就是—— 生齐答:圆明园。

师:所以雨果这样深深地感慨到,读!(出示雨果的一段文字)生齐读。

师:这座圆明园简直是用言语无法形容呀!所以,亲爱的同学们呀,你们通过读书,获得了圆明园这样的感受。请同学们把这两句话变成一句话,也用上刚才的“是„„也是„„”,会吗?一个词,一段话就概括出来,举手的同学快开始。生齐答。

师:你们多会概括呀,看来,通过同学们的“走进”,我们透过我们用眼睛看到的,我们概括出来了。圆明园里原来拥有的那是“博物馆、艺术馆”,那是“瑰宝”也是“精华”。诶!那我还要问问同学们,你说这“瑰宝”,你说这“精华”都是源于谁的创造?一起说,谁的创造?

生:都是源于古代劳动人民的创造。

师:人的创造。我记得雨果有这样一番这样的话(出示)。一起来读读吧!生齐读。

师,原来,不管刚才那个同学讲的是属于皇家园林,岁月沉淀,最终的结果,他是属于人类的。透过这些我们明白了,在圆明园里拥有的是人的—— 生:心血

师:还可以说是 生:结晶。师:还可以说是 生:智慧。师:还可以说是 生:劳动 师:等等,等等。把这些都用加法,你看到的这些,你概括出的这些,得出人类智慧、汗水、劳动、结晶,所有的这些加上之后,最后可以浓缩成一个词,圆明园里拥有的究竟是什么呢?就藏在课文里边,圆明园里拥有的是祖国的,乃至世界上的什么? 生1:奇迹。

师:奇迹,送进去,再送进去。生2:艺术。

师:艺术,送进去。祖国的„„,第一段里边的再读这一段话里边。拥有的是„„ 生3:损失。

师惊讶状:啊!不要太激动!再读读这句话里。生4:是幻想。

师:再送进去。怎么一个幻想还有这么多的现实。祖国的„„ 生5:祖国不可估量的奇迹。

师:奇迹不行,刚才说送进去。怎么?一起说。祖国的„„ 一生说:文化。

师请她大声说一遍,再说一遍:我们都平时说“文化文化”,现在我们终于透过这些过程的体会,我们终于明白了圆明园里原来拥有的是„„ 生齐接:文化。师:祖国的—— 生接:文化。师:世界的—— 生接:文化。

师:但是不是一个阶段的,是上自先秦到清朝,是中国的还有西洋的,所有的这一代一代,我们还可以在文化后边再加上一个字。生:史。

师:原来圆明园里拥有的是—— 生接:文化史。师:祖国的—— 生接:文化史。师:世界的—— 生接:文化史。

师:哎呀!这回,我亲爱的同学们,你再读这句话你该怎么读呀?恩!谁来?(出示)生1读。:圆明园的价值是祖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师:理直—— 生1接:气壮。

师:谁再来,注意,这句话不要为了朗读而朗读,你把它告诉别人,你该怎么读? 生2读。

《圆明园》课堂实录

(四)执教者:窦桂梅

班级:沙洲小学五(2)班 时间:2005.1.15(接上)师:虽然后边是个叹号,但是你不像我似的喊,你没有,“不可估量的”,情也是深的。今天下午我们一会咱们中午就要分手了,回家要告诉妈妈,“妈妈呀,圆明园拥有的那是„„”你该怎样告诉妈妈? 生3读。

师:你妈妈肯定是个老师,你这样说你妈还能听进去,要不然妈妈要是别的职业的或者是生活中的,我女儿今天真吓人。那么,你要是把这句话告诉妈妈,你该怎么说,还得让妈妈听进去。生4读。

师:你想把这句话告诉谁? 生4:告诉我妈妈。

师:妈妈一听,我的孩子语文学得就是好。当然我的性格又是和同学们不一样的体会,可能回到家里我会——(范读)。行不行? 生齐说:行。

师:对,其实,心里有,感情有,不在于用怎么样的语气。重要的是能送到对方的心里去。好!我亲爱的同学们,你想怎么读你就怎么读,我相信,我相信你们不是傻读,不是呆读,不是装模做样地读,现在这样,你愿意送给后边听课的老师,愿意送给同学们,愿意送给谁,你觉得你应该怎样的向别人传递这样的信息。你就怎么说,开始!生自由读。师:然而,读 生:读“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 师:这不可估量的价值,这样的文化史变成了不可估量的损失,那是因为,读

生:读“1860年10月6日,英法联军侵入北京,闯进圆明园。他们把园内凡是能拿走的东西统统拿走,拿不动的就用大车或牲口搬运。实在运不走的,就任意破坏、毁掉。为了销毁罪证,10月18日和19日,三千多名侵略军奉命在圆内放火,大火连烧三天。烟云笼罩整个北京城。我国这一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就这样被化为灰烬。” 师:我听刚才同学们说,他们把凡是能拿走的东西 生:统统拿走

师:真会用词,说的是统统拿走,那是怎么拿走,你能举个例子,或者用个比方,自己的理解,说说怎么是“统统拿走”? 生:我认为“统统拿走”就是把能拿走得就像抢的一样全部拿走。师:抢走,一点也

生1:就是一点也不留下

生2:全部夺走,一点都不留。师:全部夺走

生:只要是手拿得动的就要拿走 师:拿不动的„„ 生:拿得动的就要拿走 师:拿不动的„„ 生:叫牲口来搬运 师:用大车也得„„ 生:运走

师:用一个成语„„ 生:片甲不留

师:啊呀,就像同学们说的,你还想说

生:我还想说他们是将所有的能拿走的东西全部掠走

师:你真会用词。“夺”“抢”“掠”,所有说的这些就叫做“统统” 师生:“拿走”

师:你们刚才还说,拿不动的就任意破坏,生:毁掉

师:注意,任意破坏、毁掉是怎么破坏、毁掉?任意破坏毁掉,你能举个例子,用事实,打比方都可以。

生:用脚踢,还有用棍子去打 师:踢、打,还有吗?

生:就是如果那些名画的话,也可以撕掉 师:撕

生:我觉得那些英法联军自己的心里想的就是,我得不到的,别人也甭想得到,然后就任意摧毁 师:毁

生:就是用榔头捶

师:捶,啊哟,捶的是那么一个,什么,可能就是精致的 生:青铜

师:青铜器呀,一下子 生:陶瓷

师:对,陶瓷,就会给他捶烂了 生:拿不掉的就用斧子砍 师:啊哟,砍 生:用砖头砸 师:砸

生:把那东西摔地上,然后用脚踩 师:踩

生:用大火烧 师:同学们哪,我这有两份真实的资料,记录了当时他们是怎么样像你们形容的,说明的“统统拿走”“任意破坏”毁掉的叙述这是当年曾经参与抢劫的一位记者写的一段回忆录里的,我把它摘录给大家,谁来读读这段话,他们是怎么抢的,怎么拿的、掠的,这只是其中一小部分的介绍,来,你读给大家听(出示这段话)

生:为了夺取财宝,英法联军从四面八方冲进圆明园,有的搬走景泰蓝瓷器,有的抢走绣花长袍,有的挑选高级皮大衣,有的去拿镶嵌珠宝的挂钟,有的背副大口袋,装满了各种各样的珠宝,有的在宽大的口袋里装满了金条和金叶,有的身缠着织棉绸缎,有的帽子里放满了红兰宝石,珍珠和水晶石,有的脖子上挂着翡翠项圈 师:织锦 生:织锦绸缎

师:后面还有省略号,他们就是这样。再看一段。来,你来读,你离得近

生:侵略者除了大肆抢掠外,抢劫外,被他们糟蹋的东西更是不计其数,房子里的绸缎、衣服扔了一地,人走进屋里,可超过膝盖,工兵们带着大斧,把家具统统砸碎,取下上边的宝石,一些人砸碎镜子,另一些人凶狠的向大烛台开枪射击,以此取乐。大部分法国士兵手抡木棍,将不能带走的东西全部捣碎。当10月9日,法国军队暂时撤离圆明园时,这处秀丽园林已被毁坏的惨不忍睹,师:同学们刚才的发言和你们刚才看的读的这段资料有没有感受,有吗?哦,这么多同学举手,不用说,用你的朗读来表达你想要说的感受,送到句子里去,来读,谁来读?

生:1860年10月6日,英法联军侵入北京,闯进圆明园。他们把园内凡是能拿走的东西统统拿走,拿不动的就用大车或牲口搬运。《圆明园》课堂实录

(五)执教者:窦桂梅

班级:沙洲小学五(2)班 时间:2005.1.15(接上)师:此时,你的心里什么滋味儿 生:不高兴

师:哦,就一个不高兴,就像你说的,课前,他们真坏 生:还有是十分的难过

师:哦,你难过,我听出这个词了,不高兴,坏,最后落脚在你心里难过,我听你读了,你没让人家能听出来你的心里是这样的难过,你能用你的朗读告诉大家,你一读我就知道你真难过

生:再读1860年10月6日,英法联军侵入北京,闯进圆明园。他们把园内凡是能拿走的东西统统拿走,拿不动的就用大车或牲口搬运。实在运不走的,就任意破坏、毁掉。师:谁还想读,你什么滋味儿 生:我是心疼

师:哦,你是心疼,那你就心疼地表达吧

生:1860年10月6日,英法联军侵入北京,闯进圆明园。他们把园内凡是能拿走的东西统统拿走,拿不动的就用大车或牲口搬运。实在运不走的,就任意破坏、毁掉。

师:啊哟,这毁掉的太轻松了,要是我的话,多心疼啊,刚才我们看到的,感受到的每一幕幕文化史哦,所以,我要是告诉人家,我可能会这样:他们把里面凡是能拿走的东西统统拿走了,拿不动的就用大车或牲口搬运,实在运不走的,就任意破坏、毁掉。啊呀,她心疼,你呢?

生:我火冒三丈

师:那你就火冒三丈地读

生:1860年10月6日,英法联军侵入北京,闯进圆明园。他们把园内凡是能拿走的东西统统拿走,拿不动的就用大车或牲口搬运。实在运不走的,就任意破坏、毁掉。师:实在运不走的就 师生:任意破坏毁掉 师:毁掉。你呢?

生:我的感觉就是跟那个相媛差不多,不过比她还要厉害点,想把他们全部杀掉 师:那意思就是恨吧 生:嗯

师:恨,你就恨着读

生:1860年10月6日,英法联军侵入北京,闯进圆明园。他们把园内凡是能拿走的东西统统拿走,拿不动的就用大车或牲口搬运。实在运不走的,就任意破坏、毁掉。师:这还没完,像刚才这位同学说的,还得烧,烧几天呀,那个火着的 师生:三天三夜 师:一天多少小时 生:24小时

师:我们还得学数学,三天多少小时 生:72小时

师:三天就是72小时,哈哈,一小时多少分钟 生:60分钟

师:72小时多少分钟 生:4320分钟

师:4320分钟,4320分钟相当于多少个半分钟 生:8640个半分钟

师:8640个半分钟,我亲爱的同学们,一个半分钟就刚才你们体会的平湖秋月瞬间就化为灰烬,一幅字画不用几秒钟就变为一片灰烬,那么,这8600个这样长的时间里,你想想,烧掉的„„所以现在请同学们抬头,让我们静静地去体会,这8640个半分钟里的一个半分钟会烧掉些什么呀?

生看火烧圆明园图像(半分钟)

师:同学们,轻易地过去半分钟你不觉得什么,当你静静地去体会它的时候,像着这样的圆明园被烧掉的时候,我想同学们是怎么样的心情。是这样8640个这样长的时间哪,烧掉的,烧掉的,烧掉的,而且是在我们所说的将近一万多个这样大的面积的地方,火呀,熊熊的烧,烧了8640个这么长的半分钟,所以,我国这一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就这样化为一片灰烬。同学们哪,就这样——,所以,圆明园中没有了金碧辉煌的„„(边说边在原有板书关联词上添加“没有”两字)生:殿堂

师:也没有了玲珑剔透的 生:亭台楼阁 师:没有了象征着

生:热闹街市的“买卖街” 师:也没有了

生:象征着田园风光的山乡村野

师:还没有了根据古代诗人建造的景观,比如 生:杭州西湖的平湖秋月、雷锋夕照 师:还没有了民族建筑 生:西洋景观

师:没有了上自先秦时代的 生:青铜礼器 师:下至

生:唐、宋、元、明、清历代名人书画,各种奇珍异宝都没有了

师:什么都没有了,有的,没了,谁来也用上他们再说一说这些话,谁来 生:圆明园中没有了金碧辉煌的殿堂,也没有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

师:你那个“了”说得太快了,“没有”和“没有了”是完全不一样的,再来 生:圆明园中没有了金碧辉煌的殿堂,也没有了玲珑剔(yi)透的亭台楼阁 师:(师正音)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谁再说

生:圆明园中没有了金碧辉煌的殿堂,也没有了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 师:好,收了,现在来看下一句

生:圆明园中不仅没有了民族建筑,还没有了西洋景观 师:第三句,谁来,好,这么多举手的,举手的说

生齐:圆明园中没有了象征着热闹街市的“买卖街”,也没有了象征着田园风光的山乡村野 师:我们还可以这样说,我来问,你来答,圆明园中金碧辉煌的殿堂 生:没有了

师:玲珑剔透的楼阁 生:也没有了

师:园中,民族建筑不仅 生:没有了 师:西洋景观 生:也没有了

师:还可以说是,换一个字儿 师生:还没有了,都可以

师:再来,象征着热闹街市的“买卖街” 生:没有了

师:象征着田园风光的山乡村野 生:也没有了

师:根据古代诗人诗情画意建造的景观 生:还没有了 师:还可以说成是 生:都没有了

师:都没有了。我亲爱的同学们哪,总之一句话,圆明园就是一片 师生:灰烬,废墟

师:难怪,我们的先驱面对圆明园的毁灭这样感慨,读(出示诗句)

师生:圆明两度昆明劫,鹤化千年未忍归。一曲悲笳吹不尽,残灰犹共挽烟飞。——李大钊

师:一曲悲笳怎么吹也吹不尽我心中的 生:悲

下载梅洪建老师《蝶恋花》课堂实录word格式文档
下载梅洪建老师《蝶恋花》课堂实录.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经历诗人的创作——《蝶恋花》课堂实录

    经历诗人的创作 ——《蝶恋花》课堂实录 执教:王开东 时间:2011年5月26号 人员:苏州市高一、高二语文备课组长 地点:张家港市外国语学校文渊楼五楼会议室 教学主张:多年来,......

    梅洪建给作文教学的一把梯子范文

    梅洪建给作文教学的一把梯子 我读了《给梦一把梯子》后曾写过此书的实用、实际、实惠。也有同事读了此书评价说“灵活、实用、立竿见影”。 本人及朋友在运用中的确起到了立......

    于永正老师《林冲棒打洪教头》课堂实录

    执教:江苏省徐州市鼓楼区教研室 于永正老师 时间:两课时 第一环节 师:告诉老师,林冲棒打洪教头预习了没有。生:没有。 师:举起右手,和老师一起写题目。 一起读。一听读就知道预习了......

    《林冲棒打洪教头》课堂实录

    《林冲棒打洪教头》课堂实录 时间:2011年11月17日下午 地点:光明小学礼堂 执教:窦桂梅 第一课时 第一板块:朗读题目 (播放课件:音画视听“大河向东流,天上的星星参北斗啊„„”)......

    梅香正浓-课堂实录5篇

    教学目标: 1、自读自悟,感知文章内容,在扫清字词障碍的基础上理清作者的情感脉络。 2、针对理解文章主旨所提出的问题,能采取多种方式解决。继续学习并运用借物喻人的写作方法。......

    洪梅车站消防安全制度范文

    洪梅车站消防安全制度一、消防安全例会制度(一)车站每季度召开至少一次消防安全工作会议。消防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和义务消防队全体成员必须参加会议。必要时,可要求全体员工参加......

    洪梅中心小学文件_208105篇

    洪梅中心小学文件 南洪学〔2014〕66号关于聘请南安市洪梅中心小学2014年 民主评议政风行风代表的通知 各小学、幼儿园: 为进一步深化民主评议政风行风工作,根据《洪梅中心小学......

    秋天的雨课堂实录(张梅)[大全]

    《秋天的雨》教案 解放路小学 张梅 一、板书课题,课件出示教学目标 : 师:同学们好,今天我们接着学习11课《秋天的雨》下面和老师一起板书课题,(师板书课题,生数空) 师:我们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