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思想政治必修4生活与哲学《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教学设计

时间:2019-05-12 20:51:3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高中思想政治必修4生活与哲学《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教学设计》,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高中思想政治必修4生活与哲学《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教学设计》。

第一篇:高中思想政治必修4生活与哲学《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教学设计

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一、教学背景

选派代表参加2010年10月在厦门举办的全国《思想政治》优质课展评活动,是此次江苏省《思想政治》优质课评比活动的一项重要任务。“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是全国赛课大体上按照10月份的教学进度分配给我省的课题之一,也是此次省优质课评比的课题之一。由于新学期刚开学不久,2010年9月14-15日江苏省泰州中学高二年级《生活与哲学》的教学进度估计还停留在第一单元《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这一时期学生的哲学理论基础相对还比较薄弱,特别是《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的前一框题《世界是永恒发展的》学生尚未学习,因而给《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的教学设计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二、教学构思

基于以上对教学背景的分析,我们对教学进行了大胆的构思:

1.遵循先易后难原则,先学习“做好量变的准备,促进事物的质变”这一目题,后学习“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这一目题。

2.针对发展的实质、新事物和旧事物的含义以及区分等理论知识学生尚未学习,我们将教学目标“理解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调整为“了解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

3.考虑到学生已经学习了《哲学就在我们身边》这一目题,我们精心选取来自学生生活中的鲜活素材,并将其贯穿于教学的始终,让学生感悟素材中蕴含的哲理,并能用感悟出来的哲理解决学生中的实际问题。

三、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量变和质变的含义,说明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及其指导意义;了解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正确认识事物发展的方向、发展的道路和发展的状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初步形成正确对待生活中的失败与成功、困难挫折与理想目标之间关系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增强学生对社会发展的信心,培养学生脚踏实地的精神,引导学生自觉树立远大理想和崇高信念。

四、教学流程 1.导入新课

播放“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视频,引导学生感悟要用发展观点看问题。2.讲授新课

由三国吕蒙的故事切入到很多人并不看好的张泽峰同学成功考取北京大学的故事,引导学生围绕张泽峰的故事,探究“做好量变的准备,促进事物的质变”、“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3.简要小结

在对张泽峰成功考取北大这一案例充分探究的基础上,对本课所学的知识进行简要的概括和总结。

4.活学活用

投影案例,引导学生结合本节课所学的知识,去帮助案例中的学生解除思想疙瘩,重建学习信心。□

第二篇:新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必修4《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精品教学设计

课题二

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

●教学内容分析

【课标要求:】

本框题的教学内容是贯彻落实课程标准3.9“理解矛盾分析方法的普遍意义,对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析,解决问题抓住主要矛盾”的要求。

【教材分析:】

本框题包括两个目题:即“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和“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第一目: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明确主次矛盾和矛盾主次方面的含义及其相互关系,理解唯物辩证法既是科学的世界观又是科学的方法论,学会用矛盾的观点看问题。第二目: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明确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含义及其重要性。二者的内在联系是:主次矛盾和矛盾主次方面辩证关系原理要求我们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统一;矛盾特殊性原理要求我们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而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统一与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都是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都属于坚持矛盾分析的方法。

教学重点:主次矛盾和矛盾主次方面辩证关系原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教学难点:次矛盾和矛盾主次方面辩证关系原理。【学情分析:】

虽然哲学本身理论性较强,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困难。但高二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所以通过教师的点拨引导和典型事例的分析论证,相信能够使学生感悟出其中的哲理,并由此提高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和分析概括能力。

• ●教学目标分析

知识目标:理解主次矛盾和矛盾主次方面辩证关系原理及其重要意义;理解矛盾分析法是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运用所学原理说明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是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

能力目标:使学生初步学会从复杂的事物中抓主要矛盾,从一个矛盾中抓主要方面,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统一,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坚信矛盾分析法是我们认识事物的根本方法,对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我们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增强学生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兴趣和学习自觉性。

• ●教学策略方法

【整体思路:】

教师创设问题情境,学生交流互动、分析感悟,并从中抽象出深刻的哲理。按照“透过现象看哲学——提升理论学哲学——感悟生活用哲学”这一思路展开教学。

• ●教学活动过程

透过现象看哲学

同学们,今年是辽沈战役62周年,62年前辽沈战役因为它的卓著,而成为共和国壮丽史册上的伟大开篇,如今这场战争虽然已典藏在历史辉煌的画卷,但它所产生的影响和留下的馈赠,却成为历史的丰碑,永不磨灭。今天我们透过这座丰碑,看到的不仅是伟大的军事

战略,更有深刻的哲学道理。那么它都蕴藏了什么哲学道理呢,下面我们一起来看视频,重温那段历史:

(播放视频)

提升理论学哲学

师:通过视频我们看到,辽沈战役我们取得了全面性的胜利,将国民党投入的60万大军歼灭47万,而这场战争胜利的关键是在长春、沈阳、锦州这三者中,我们首先攻打了锦州。那么,问题1:毛泽东主席为什么把首攻地点选在锦州?哲学依据是什么?下面我们分组讨论一下,我们同学可以从多个方面来思考原因,如锦州的地理位置,决策时采用的军事思想、应用的哲学原理等。

生1:锦州是通往关内的咽喉,是东北敌人在陆地上的唯一通道,这里的敌人消灭了,就可以把东北的大门堵死,形成关门打狗之势。

生2:《孙子兵法》曰:“无所不备,则无所不寡”。处处防备,就会处处兵力薄弱。所以要善于抓住主要矛盾,集中力量解决关键问题。

生3:体现了主次矛盾关系原理。

师:那么,什么是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呢?(幻灯片展示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含义)

师:那么,通过对主次矛盾含义的理解,我们看一下,我军与锦州之敌的矛盾,应该是——主要矛盾,与长春和沈阳之敌的矛盾应该是——次要矛盾。那么,问题2:我军在集中兵力攻打锦州,即解决主要矛盾时,为什么还要派一部分兵力对长春、沈阳增援锦州之敌进行围歼呢?哲学依据是什么?(或问:体现了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是什么关系?)

生:主次矛盾相互依赖、相互影响,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师:非常好,答的很有质量,我军通过对长春、沈阳增援锦州之敌进行围歼来保障锦州的胜利,这体现了主次矛盾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的关系。那么锦州攻克之后,锦州就不再是主要矛盾了,它由主要矛盾转化为次要矛盾,这体现了主次矛盾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师:那么辽沈战役的胜利给我们什么启示呢,当我们面对复杂事物时该怎么办呢? 生:要抓主要矛盾,抓重点和关键。

师:那是不是说次要矛盾就无关紧要呢,只要抓住了主要矛盾就万事大吉了呢? 生:不是,我们我们在抓主要矛盾的同时,也不能忽视次要矛盾。师:所以主次矛盾关系原理对我们提出了什么样的方法沦要求呢?就是既要着重把握主要矛盾,抓重点,同时也不能忽视次要矛盾,荷花好看也要绿叶相扶嘛。

师:生活中其实有很多的成语、俗语都能体现抓主要矛盾的哲理,你能说出几个吗? 生:“牵牛要牵牛鼻子”、“打蛇要打在七寸上”、“好钢要用在刀刃上”、“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 “工作要做到点子上、力气要用在节骨眼上”等。

师:那么,下面,我要给大家介绍澳大利亚的一种动物,在介绍之前我先卖个关子让大家猜是什么动物呢?袋鼠?不对。我要说的这种动物,既不起眼,又不招人喜欢,但对澳大利亚人生活的影响,却远远超过袋鼠。有人说它才是澳大利亚真正的“国鸟”,它的图案曾被堂堂正正地印在澳大利亚发行的一种50元纸币版本上,它就是——苍蝇。来,我们一起看一下苍蝇的“改邪归正”。

展示幻灯片

苍蝇“改邪归正”

在澳大利亚,苍蝇已经“改邪归正”,成为人类的朋友。因为澳大利亚牧场多,人口少,城市卫生水平高,因而使苍蝇失去了滋生的场所。在长期的自然选择中,苍蝇进化成了吸食花蜜的昆虫并可以为牧场、果树和农作物授粉。也就是说,苍蝇成了有益的昆虫。生活环境 的改变使苍蝇“洗心革面”。研究表明,它们身上已经不再带有病毒和细菌。因此,澳大利亚的苍蝇已经成为昆虫中的珍品。世界上许多国家都订购这种苍蝇,有的用于教学、科研,有的用做钓饵,澳大利亚人每年为此也都能获得可观收入。

思考:苍蝇由害虫到益虫的转变体现了什么哲理? 我们看一下,因为外界环境的变化,使苍蝇体内有益的一方和有害的一方两方力量发生了变化,最终导致了苍蝇性质的变化,由害虫变成了益虫,这体现了什以哲理呢?结合我刚才的分析,阅读教材73页的有关内容来讨论回答。

生:体现了矛盾主次方面的相互关系原理。师:这也正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第二个哲理: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辩证关系原理。我们看一下,什么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展示幻灯片)

师:澳大利亚苍蝇之所以能够“洗心革面”,是因为受澳大利亚环境的影响,苍蝇体内的矛盾双方在力量和地位上发生了变化。有益的一方逐渐上升为矛盾的主要方面,这样就使得苍蝇由害虫变成了益虫。那么由此可见,苍蝇是害虫还是益虫是由矛盾的哪一方面决定的。

生: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

师:所以,事物的性质由什么决定的? 生: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

师:苍蝇由害虫到益虫的转变,说明矛盾主次方面的关系是怎样的? 生:二者相互排斥、相互依赖,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俗话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每个人都有优点和缺点,而那些能够认清自己的缺点,并努力改正缺点,使之转化为优点的人,往往能成就一番事业。那么,你能认清自己的优点和缺点吗,你以后要怎么做呢?(人有的时候是当局者迷,所以讨论一下,让别人作为你的一面镜子,也帮你照一照优缺点。)

生:略

师:你以后要怎么做? 生:要正确认识自我,改正缺点,挖掘优点,并善于将缺点转化为优点,不断提高自己、完善自己。

师:那么我们知道了怎样对待自己,那么我们又该怎样对待同学呢,是不是只要看到他身上的一点缺点就不再和他交往了呢?

生:不是。师:为什么?

生:因为他总体上还是好的。

师:那么这就是看到了矛盾的主要方面,抓住了主流。那么既然还做朋友,对他的缺点就视而不见,能不能给他一点建议?

生:能,指出他的缺点,并帮他改正缺点。

师:那么这就是抓住了主流,也没有忽视支流。而这正是矛盾主次方面关系原理对我们提出的方法论要求。

师:好了,我们已经学习完了主次矛盾和矛盾的主次方面辩证关系原理,但对于初学者来说二者极易混淆。下面我们就来对二者作个比较,在比较中鉴别,在鉴别中区分。来,看这样一张表。

略 师:在图表中我们看到无论是主次矛盾原理还是矛盾主次方面原理,都强调了既要抓重点,还要抓全面,这其实就坚持了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我们一起看一下,什么是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下面我们通过一个知识体系来认识一下。

(展示幻灯片)师:要正确认识事物,处理复杂的问题,仅仅依靠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是不够的,还要做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那么在讲这个哲理之前,我先给大家介绍一个人——诸葛亮。对,他就是三国时蜀国丞相诸葛亮,他好称有经天纬地之才,神鬼莫测之计。他真的这么厉害吗,我们让事实说话。看一段视频。那么,在看视频之前,我先简单介绍一下视频背景:这是刘备白帝托孤之后,曹丕起五路大军,趁机伐蜀的一段历史。当时蜀国上下惶惶不安,倾国之危,迫在眉睫。而诸葛亮运筹于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足不出户就退兵五路的故事。这也就是著名的安居平五路的故事。我们看一下在这里诸葛亮是怎样做到的,他对各路敌兵都采取了什么策略。

(播放视频:诸葛亮安居平五路)

师:问题1.诸葛亮为什么能够安居平五路,他的哲学依据是什么? 生:因为他具体分析了不同的敌情并采取了非常有效的措施来制敌,应用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哲理。

师:那么什么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呢,它是怎样定义的?(展示幻灯片)学生回答含义,同时教师展示幻灯片。

(展示幻灯片)

师:问题2.那么,诸葛亮的五路退敌之策你能列举一二吗?这说明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有何重要性呢? 学生举例(略)

师:如,对西番国王柯比能这一路,让马超引兵拒之,因为超素得羌人之心,羌人以超为神威天将军,所以这一路无忧矣;对南王孟获,采用疑兵之计,因为南兵恃勇少谋,必不敢进犯。对孟达这一路,利用李严与孟达的关系来解决。对曹真一路,利用地形的险要,派赵云以逸待劳来解决。对于东吴,则派一舌辩之士以利害说之即可。诸葛亮的做法正是抓住了解决矛盾的关键,所以才能足不出户退兵五路。这说明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有何重要性呢? 生: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我们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我们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

师:诸葛亮的聪明才智明刚才我们可见一斑,对于他的才学你佩服吗?我也很俩服,曾经有词为证说他三气周瑜,仍显宽容;七擒孟获,心甘服诚;诈不觉诈,奸不觉奸,皆一个才字使然。好一个才字使然,那么他的“才”是天生的吗,这给我们什么启示?

生:不是,启示我们也要不断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素养,做到博闻广识,博闻多智。师:好,我们一起来看一下这节课我们都学习了什么哲理。(展示幻灯片)

感悟生活用哲学

师:同学们,两耳不闻天下事的人生,是有缺憾的人生,而我们要的是精彩的人生,那么就要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就在今年的3月2日,政协委员严琦的一个提案,引发网上争议一片,我们看一下她提出了一个什么样的提案。

(展示幻灯片)

政协委员提议下猛药取消社会网吧 引来网民争议

新浪科技讯 3月3日凌晨消息,全国政协委员严琦“建议封闭社会网吧”的提案引发争议,仅一天时间就有近1.5万网友参加新浪科技关于取消社会网吧提案的调查,有50.3%的参与调查者反对这一提案,而46.4%参与调查者支持这一提案,这一提案已成为网络上的热议话题。

思考:针对这一提案你有何看法,谈谈你的哲学依据。

生:谈看法(略)教师总结:

1.看问题应分清主流和支流。虽然有一些社会网吧存在问题,如有的社会网吧违法经营,甚至提供赌博、色情等内容,但大多数社会网吧还是能给人们的生活带来诸多便利的,所以要抓主流。当然也不能忽视支流,对一些不良社会网吧还是要加大打击力度、加强管理的。

2、关闭所有的社会网吧,违背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哲理,用的是一刀切,将好的和坏的都关停,这对一些好的网吧来说不公平,同时也可能使他们失去了谋生的手段,不利于社会的和谐与和发展。

师:记得有哲人说,成功的人生需要正确的规划,你今天站在哪里并不重要,但是你下一步迈向哪里却很重要。也有哲人说哲学是一种智慧,是一种远见。那么现在就让我们用智慧的哲学来规划我们远大的人生吧!课下请运用所学哲理谈谈你的人生规划,并发送到我的邮箱,我们继续交流。

邮箱:xiaomiao1223@126.c0m 【课后作业】

展示课后作业幻灯片:有哲人说,成功的人生需要正确的规划,你今天站在哪里并不重要,但是你下一步迈向哪里却很重要。也有哲人说哲学是一种智慧,是一种远见。那么现在就让我们用智慧的哲学来规划我们远大的人生吧!

课下请运用所学哲理谈谈你的人生规划,并发送到我的邮箱,我们继续交流。邮箱:xiaomiao1223@126.c0m

●课后反思点评

【教学反思】

哲学是一门深奥的学问,那么如何做到化深奥为浅显,是上好哲学课的关键。本节课通过引入一些生动有趣的哲学案例,让学生感悟到了现象背后的哲理。在课堂设计中 遵循“透过现象看哲学——提升理论学哲学——感悟生活用哲学”的设计思路,让学生先认识再理解再运用,这也符合学生的思维规律。同时,情境创设比较合理,学生参与比较充分,学生主体地位得到了体现,是一堂值得借鉴的课。

师:我们同学真是藏龙卧虎,看得出大家都有雄才大略,对本课知识非常敏感,思维灵活,理解力强

很好,两位同学火眼金睛,很快的概括出了材料中违反税法的行为。那么,大家认同他们的观点吗?

入木三分,透过现象看到了本质。

你的慧眼发现了别人不容易发现的问题,了不起!说的很有质量。

不错,我们同学知道的还真不少,很好,总结的非常到位。

真是英雄所见略同,我也是这么想的!

(视频内容)辽沈战役自1948年9月12日开始,历时52天,解放军参战兵力70多万人,国民党投入兵力60多万人,结果有47万人被我军歼灭。毛泽东把辽沈战役分为三段:第一阶段为锦豫唐之战,即首先歼灭占据锦州、山海关和唐山等地的范汉杰集团,切断国民党军的陆上退路。

第二阶段东北野战军在打锦州时准备歼灭由长春、沈阳增援锦州之敌。把驻沈阳的卫立煌集团全部就地歼灭。第三个阶段就是乘胜歼灭国民党残部解放全东北。锦州的胜利充分说明了中央和毛泽东集中主力攻克锦州的作战方针是英明决策。10月21日长春解放,26日至28日东北野战军全歼了廖耀湘集团10万余人,结束了辽西平原的大战。11月1日沈阳残部全部被歼,国民党在东北的立足之地丧失殆尽。

第三篇:新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必修4《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教学设计

第九课第二框

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

教学内容分析

【课标要求】3.9运用生活中的事例,说明事物自身“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理解矛盾分析方法的普遍意义,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析,解决问题抓住主要矛盾。

【教材分析】 本框题是第九课“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中的第二框。本框共有两目:第一目从主次矛盾和矛盾的主次方面辩证关系原理出发,引出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第二目分析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这一原则的含义、地位及意义。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就是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教学重点: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教学难点:主次矛盾和矛盾的主次方面的辩证关系原理

● 学情简要分析

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对哲学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并且具备了初步的运用哲学知识分析社会现象的能力,运用理论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还比较弱。本框知识理论性较强,学生由于自身的特点不容易理解,这就需要在社会生活中加深对哲学知识的理解,需要学生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

●教学目标分析

知识目标:理解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辩证关系及其重要意义。运用所学原理,分析一个复杂事物中所包含的各种矛盾,说明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是解决矛盾的关键。

能力目标:学生初步形成在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分析和解决各种矛盾的能力,初步学会从错综复杂的事物中抓主要矛盾,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坚持对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析。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对本框的学习,引导学生对国家、社会和个人全面正确的认识,培养学生用对立统一观点看问题的能力,自觉运用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方法分析现实问题,主动、正确运用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和两点论、重点论相统一的认识方法。

●教学策略方法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通过合作探究,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首先通过微博两会“幸福”话题引出主次矛盾,再通过“微博打拐”和“微博控”引出矛盾主次方面,在角色扮演、观点争论中形成坚持用两点论和重点论统一的观点看问题的能力。最后通

过微博反映“交通拥堵”问题,使学生形成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能力,找到解决问题的正确方法。

●教学活动过程

一、关注民生幸福,理解大政方针——把握主次矛盾

导入: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推开思维的窗,让哲学对立统一的智慧光芒照亮我们的生活,让我们生活的更加幸福。“幸福”这个温暖而内涵丰富的词汇,成为今年“两会”的热门话题,仅在新浪微博上就有近80万的网友留言,就让我们一起来回顾2011年“两会”期间老百姓的“幸福”关注。

【幻灯片展示】视频:以一个平民老百姓的视角关注两会、关注民生幸福

2011年作为“十二五”的开局之年,我国经济增长在更加注重质量和效益的基础上,国内生产总值预期目标达到8%左右。这让我们对未来充满了幸福的期待,但是在我国社会发展中还存在许多问题。

【幻灯片展示】请看大屏幕,思考问题:你认为这些问题中哪一个最重要,说明你的理由?(与周围同学交流)

生:(注意适当点评并给予肯定)

教师总结:经济增长是基础,经济增长决定其他问题的解决,对社会的发展起决定作用。这里说的决定作用、支配地位,在哲学上我们把它叫做主要矛盾,我们要着重把握主要矛盾。与它相对的,处于从属地位、不起决定作用的矛盾,我们称它为次要矛盾。

【幻灯片展示】请看大屏幕,思考问题:就业、物价等问题对经济增长产生怎样的影响? 生:

教师总结:今年伊始,我国经济保持强劲发展势头,为其他问题的解决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就业物价等问题影响群众生活,甚至影响经济增长。我们的政府完全有能力解决好这些问题,今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控制在4%左右,城镇新增就业900万人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6%以内。我们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抓重点的同时,不忽视其他问题的解决,这在哲学上我们称为“不忽视次要矛盾”,这就做到了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过渡语】理解了主次矛盾的辩证关系,我们就能更深入的理解国家的大政方针,更加相信我们的政府。我们生活的就会更加舒心、安心、放心,对未来有信心,我们走在幸福的路上。幸福是今年两会的一大热点,微博则是今年两会的一大亮点。通过“微博”晒提案、议案,晒关注的话题,与网友沟通交流,成为很多代表、委员的新选择。

二、微博打拐、微博控,全面看微博——理解矛盾主次方面

【幻灯片展示】人大代表许振超、政协委员韩红的微博,他们的微博又都关注了今年春节前后声势浩大的“微博打拐”行动。

【幻灯片展示】视频:微博打拐建立以及“微博”成为打拐利器。

照片:微博打拐第一个被解救儿童---彭文乐一家团聚的照片。

【过渡语】感谢微博,在这次全民大行动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微博打拐,让2010年的冬天不再寒冷,更让2011年的春天格外的温暖。可是,不知不觉中身边很多人玩微博上瘾了,成立一名不折不扣的“微博控”。

【幻灯片展示】视频:“微博控”易患强迫症、焦虑症。

文字材料:“微博潮”刮进校园,中学生痴迷每天写上千字

【过渡语】微博具有信息分享、传播、沟通快捷、便利的特点,而且平民化的运作,吸引了大量用户;但不可否认的是由于是个人观点的表达,难免有不良言论出现,更有大量的垃圾信息。对中学生上微博,老师担忧、家长可能干预,那你如何看待中学生上微博,我们讨论、交流:

三个小组(上课之前分好)分别担任三种角色:教师、家长、学生,讨论“中学生上微博之我见”

特别说明:

1、讨论时间3分钟,每个小组选出代表发言,发言时间控制在1分钟之内。

2、所有角色发言结束,请一个同学做总结。

3、讨论之前动员:通过阐述你的观点,努力的说服对方,充分展现你的魅力,舞台为你而铺设。

学生谈:

教师注意点评和引导(注意立场和基本观点要正确,偏激的要予以纠正)

教师总结:微博作为一个新生事物,它有方便快捷、信息共享、传播和获取的优势,是我们获得信息的重要途径。但中学生有其自身特点,学习任务重、时间相对紧张,而作为信息传播平台的微博又良莠不分,我们应该充分发挥它积极作用,尽量避免或减少消极方面对我们的影响。微博是我们学习和生活的助手和工具,我们要变“微博控”为“控微博”,成为微博的主人。

就像微博的积极方面和消极方面,任何一个矛盾都有对立统一的两个方面。其中处于支配地位,起主导作用的一方,我们哲学上称为矛盾的主要方面,重点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抓住主流。但是也不能忽视它消极的方面,用哲学术语表述就是不忽视矛盾的次要方面了。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所以我们在评价人或认识事物,给事物定性的时候,要全面分析看到矛盾的

两个方面,重点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但又不忽视矛盾的次要方面。这就做到了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幻灯片展示】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过渡语】针对中学生上微博,既认识到中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又全面分析了中学生上微博的利与弊,做到了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而且对于不同的人来说,有的学生自制力强,可以利用周末和假期上微博获取信息;有的学生自制力差,那就少上或者说不上微博,这又做到了针对不同的矛盾采取不同的方法,我们在哲学上把这种解决问题的方法称为“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三、针对交通拥堵,找原因、想措施——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幻灯片展示】教师微博显示,堵车时发的信息和堵车照片,激起学生共鸣。提出问题:

造成交通拥堵的原因——学生讨论、回答——正确认识事物

解决交通拥堵的措施——学生讨论、回答——正确解决矛盾

【过渡语】今年的济南两会有200多件提案与交通拥堵有关,我会把大家提出的宝贵意见和建议通过微博发给咱们济南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下一个提案里就有大家的声音。

【幻灯片展示】结构整合:本节课是对矛盾特殊性的深入探讨,矛盾的特殊性要求我们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矛盾发展的不平衡性表现为主次矛盾和矛盾的主次方面,这要求我们做到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这就是本课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所包括的内容。

四、学习知识,提高能力——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

【过渡语】这是章丘四中高二5班的同学通过博客发给我的一封信,大家请看: 【幻灯片展示】李老师:

你好,2010年的学业水平考试的报名工作刚刚结束,我身边的很多同学已经在思考自己的未来了,我也不例外!我想上大学,也想好好学,却又抵挡不住篮球的诱惑,下午自习的时间就浪费了;我的基础差、底子薄,看着周围同学学习,我非常着急,什么都想学,却不知道从何入手;好朋友介绍给我他的学习方法(主要是自己有自学计划),我照着学了一段时间,上课按照自己的计划来,不仅没有起色,上课老师讲的也跟不上了。思考:请你针对这个同学的情况提点建议? 生:

教师总结及过渡:鼓励引导为主。给同学提完建议,我们应该更深入的认识自己了。美丽的人生要有完整的规划,高中的规划尤其重要。请在总结高二得与失的基础上,结合自身实际,用本节课所

学知识做指导为自己制定人生规划。欢迎大家就学习的困惑和问题与我交流,展示自己的博客。【结束语】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你会更加从容和睿智;用哲学指导我们的生活,你会更加幸福,把我改写的小诗《运用哲学 幸福人生》送给大家,希望我们都有一个幸福的人生。愿中国人的幸福象花儿一样,开遍神州大地,处处随手可撷!

---------背景音乐,钢琴曲《雨的印记》

运用哲学

幸福人生

从今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 读书、学习,体悟哲学 从今天起,关心社会和他人 我有一个梦想,超越平凡、绽放生命 从今天起,用哲学指导生活 告诉世界我很幸福

●课后反思点评

本节课注重生活资源的开发和使用,借助形式多样的现代教学手段,展现丰富详实的具体事例,开展灵活多样的问题设计和学生活动,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自主式学习,充分进行师生的双向交流和互动,充分体现了“学为主体,教为主导”的教育理念,反映了新课程下教师角色的转变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处处体现着课程标准在教学过程中的实施。

●教学资源介绍 1、2011年《政府工作报告》、2011年温家宝总理与网友在线交流和2011年温家宝总理答记者问。

2、土豆网《两会》相关视频

3、云南卫视和东方卫视关于微博打拐相关报道

4、海子《面向大海 春暖花开》

5、钢琴曲《雨的印记》

第四篇:高中思想政治必修4《生活与哲学》知识主题分析与运用

生活与哲学

本课程从《生活与哲学》知识主题的分析提炼入手,根据几年来的高考试题分析,根据学科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将出现频率高的考点归纳为九个知识主题。课程中,分析每个主题体现在不同章节中的知识的联系,分析每个主题在近几年高考中的试题呈现方式和能力要求。理清这些主题,可以帮助我们学生在第一轮复习中,根据各种纷繁复杂的生活现象,从不同角度调动马克思主义的哲学观点和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

在全国课标卷高考大纲中,规定的考点共77个。每个考点复习要熟知考点内容、理清考点外延、知道考点价值。

主要知识主题有:哲学和哲学的基本问题、物质观、实践观、联系观、发展观、矛盾观、辩证的否定观、社会历史观、人生价值观„„知识主题复习要把全书内容打通,把握内在联系。

【主题1——哲学和哲学的基本问题】

哲学: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方法论是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根本原则和根本方法。

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哲学与具体科学不同。哲学是人类对自然、社会、思维各种知识的概括、总结和反思的学问;具体科学揭示的是某一具体领域的规律和奥秘。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哲学的功能:哲学指导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帮助人们确立人生观、价值观和理想信念。

真正的哲学:真正的哲学都是时代精神的精华。真正的哲学是社会变革的先导。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真正的哲学。其基本特征是:第一次实现了唯物主义与辩

证法的有机统一、唯物辩证的自然观与唯物辩证的历史观的统一、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理论成果,是毛泽东思想,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

哲学的基本问题: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即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

一是思维和存在谁为第一性(谁是世界的本原)的问题,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二是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划分为可知论与不可知论。

唯物主义:世界的本原是物质,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物质决定意识。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把物质归结为具体的物质形态;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把物质归结为自然科学意义上的原子;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把物质归结为客观实在。

唯心主义:世界的本原是意识,意识第一性,物质第一性,意识决定物质。

主观唯心主义——把人的主观精神(如目的、意志、感觉、经验、心灵等)夸

大为唯一的实在,当成第一性的东西,认为客观事物以至整个世界,都依赖于人的主观精神。

客观唯心主义——把客观精神(如上帝、理念、绝对精神等)看作世界的主宰

和本原,认为现实的物质世界只是客观精神的外化和表现。

【主题2——物质观】

世界是物质的:自然界是物质的(万事万物都是按照自身所固有的规律形成和发展的,都有自己的起源和发展史);人类社会是物质的(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构成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基本要素——地理环境、人口因素和生产方式都是客观的物质的要素);人的意识是社会的产物(在劳动中伴随着人和人类社会产生)。所以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物质是运动的:物质与运动:一切事物都处于运动和变化中,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

方式。世界上不存在脱离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脱离物质的运动是不存在的。

运动与静止: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和永恒的。静止是相对的、有条件的和暂时的。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

运动是有规律的:概念: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特点:客观性和普遍性。客观性——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既不

能被创造,也不能消灭。普遍性——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在其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都遵循其固有的规律。

要求:必须遵循规律,按照客观规律办事,而不能违背规律。一旦违

背客观规律,就会受到规律的惩罚。

人与规律:不是无能为力的。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

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

物质和意识:从意识的起源看,意识是物质的产物;从意识的生理基础看,意识是人脑的机能;从意识的内容和形式看,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因此,物质世界是先于人的意识而存在的,物质是本原的,意识是派生的,物质决定意识。

意识能动性的特点:

目的性:人们在反映客观世界的时候,是有一定的目的和动机的。计划性:人们在行动前,要预先制定蓝图,目标,确定行动方式和步骤。自觉选择性:并不是客观世界有什么就反映什么,而是有所选择的。

主动创造性:不仅能反映事物的外部现象,而且能反映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不仅能“复制”当前的对象,而且能追溯过去,推测未来,能创造理想或幻想的世界。

意识能动性的表现:

能动地认识世界。意识不仅能反映事物的外部现象,而且能反映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能动地改造世界。意识对改造客观的世界具有指导作用(不同性质的意识所起的作用是不一样的)。人们在意识的指导下能动地改造世界,即通过实践把意识中的东西变成现实的东西,创造出没有人的参与永远也不可能出现的东西.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高昂的精神,可以催人向上,使人奋进;萎

靡的精神,则会使人悲观、消沉、丧失斗志。

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在想问题、办事情时,既要尊重客观规律,按规律办事,又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把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有机地结合起来。

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含义:做事情要尊重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从客观存在的事物出发,经过调查研究,找出事物本身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以此作为我们行动的依据。

依据:世界的本原是物质,物质决定意识;

事物运动是有规律的,规律的存在和发生作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人具有主观能动性,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

要求: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以求真务实的精神探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要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同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既要反对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意志主义,又要反对片面强调客观条件,安于现状、因循守旧、无所作为的思想。

【主题3——实践观】

实践的概念: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物质性活动。(以人为主体、以客观事物为对象)

实践的特点:客观物质性、主观能动性、社会历史性 实践和认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正确的认识、科学理论对实践有巨大的指导作用;

错误认识会把实践引向歧途。

真理: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真理的客观性: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检验标准——实践是客观的。真理的具体性:真理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真理的条件性:真理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超出条件和范围,真理就会变成谬误。真理与谬误:区别:人的认识是对客观对象的反映。其中与客观对象相符合的认识就是真理,不符合的认识就是谬误。

联系:真理、谬误都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二者就其形式来说都是主观的,就其内容来说都是客观的。二者相伴而行,在一定条件下二者相互转化。

认识的过程:具有反复性——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

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

具有无限性——人类认识是无限发展的。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要求——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

发展真理,是我们不懈的追求和永恒的使命。

【主题4——联系观】——联系和发展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

含义: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

特点:联系是普遍的。世界上任何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联系着,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没有一个事物是孤立存在。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反对形而上学的孤立的观点。

联系是客观的。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自在事物的联系和人为事物的联系都是客观的。要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其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

联系是多样的。世界上的事物千差万别,事物的联系也是多种多样。联系的多样性要求我们注重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方法:坚持整体和部分的统一。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统筹全局,选择最佳方案,实现

整体的最优目标;重视和搞好局部,用部分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

掌握系统优化方法。着眼于事物的整体性,注意遵循系统内部结构的有序性和优化趋

向,学会用综合的思维方式认识事物。

【主题5——发展观】——联系和发展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

发展的永恒性:发展是普遍的:自然界、人类社会、人的认识都是发展的。事物间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构成了事物的变化和发展。

发展的实质: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发展的趋势:事物发展的方向是前进的、上升的,道路是曲折的、迂回的。要坚持前进性与曲折性相统一的观点。对未来充满信心,支持、保护新事物;又要不断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困难,勇敢接受挫折和考验。

发展的状态:量变和质变是事物发展过程中两种不同的状态。事物的发展总是从量变开始,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发展就是由量变到质变,又在新质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循环往复,不断前进。要求我们做好量的积累,抓住时机促成事物质的飞跃。

【主题6——矛盾观】 含义:对立统一。特点:普遍性和特殊性。

普遍性:指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贯穿于每一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即事事有矛盾,时时有矛盾。矛盾的普遍性要求我们承认矛盾、分析矛盾,勇于揭露矛盾,积极寻找正确方法解决矛盾。

特殊性:指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个侧面各有其特点。表现在:不同事物有不同矛盾;同一事物在发展的不同过程和不同阶段各有其特点;同一事物中的不同矛盾,同一矛盾的两个不同方面也各有其特点。矛盾特殊性要求我们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关系:共性与个性、一般与个别的关系。二者相互联结,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运用: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原理,是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哲学基础,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依据,体现了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共性与个性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不平衡性:有多个矛盾存在的复杂事物中,有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每一矛盾中,有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要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两点论是在认识复杂事物时,既要看到主要矛盾,又要看到次要矛盾;在认识某一矛盾时,既要看到矛盾的主要方面,又要看到矛盾的次要方面。重点论是在认识复杂事物时,要着重把握主要矛盾;认识某一矛盾时要着重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两点是有重点的两点,重点是两点中的重点。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结合的方法,看问题、办事情既要全面,又要善于抓住重点和主流。反对形而上学的一点论和均衡论。

【主题7——辩证的否定观】

辩证否定观:辩证的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即自己否定自己,自己发展自己。辩证的否定是发展的环节,联系的环节;是既肯定又否定,既克服又保留,其实质是扬弃。

要求:树立创新意识,做到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既要尊重书本知识,尊重权威,又要立足实践,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不断实现理论和实践的创新与发展。创新的内涵:关注变化发展的实际,突破与实际不相符合的成规陈说,破除落后的思想观念;注重研究新情况,善于提出新问题,敢于寻找新思路,确立新观念,开拓新境界。

创新的作用: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创新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推动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的变革,推动人类思维和文化的发展。

【主题8——社会历史观】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社会存在: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包括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地理环境以及人口因素。最主要、最根本的内容是物质资料生产方式。

社会意识: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是人类社会中各种精神生活现象的总称。包括的内容很多,如艺术,道德,政治,法律,思想,宗教,科学以及风俗习惯等。

二者关系: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社会存在的性质决定社会意识的性质;社会存在的变化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积极地推动作用;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的发展起阻碍作用。

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从根本上说,社会意识随着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而变化发展。落

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的发展起阻碍作用,先进的社会意识可以正确的预见社会发展的方向和趋势,对社会发展起积极推动作用。

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是贯穿人类社会始终的基本矛盾。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是在任何社会中都起作用的普遍规律。

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

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群众观点——相信人民群众自己解放自己,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

切向人民群众负责,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

群众路线——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

中去。群众路线是无产阶级政党的根本的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

【主题9——人生价值观】

价值:指一事物对主体的积极意义,即一事物所具有的能够满足主题需要的属性和功能。人的价值:在于创造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即通过自己的活动满足自己所属社会、他人以及自己的需要。对一个人价值的评价主要是看他的贡献。

价值观:人们在认识各种具体事物的价值的基础上,形成对事物价值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价值观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重大的反作用,对人们的行为具有重要的驱动、制约和导向作用。一方面,价值观影响着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和评价;另一方面,价值观影响着人们改造世界的活动。

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具有社会历史性和阶级性:

社会历史性:随着时空的推移和条件的变化,一定事物的价值以及人们关于它的价值观念也会发生变化。因此,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会因时间、地点、条件的变化而不同。

阶级性:人们的社会地位、需要不同,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也就不同。人们认识事物的角度不同,对其价值的评价也会不同。人们站在不同的立场上,就会有不同的价值观。

创造价值:在劳动中创造价值,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在砥砺自我中走向成功。

(2012年江苏卷第25题)在快节奏生活的时代,人们提出了“慢生活”理念,一些人逐步接受了该理念,并加入到“慢餐饮“、“慢旅游”、“慢运动”等行列。这反映了 A.世界观决定方法论

B.哲学来源于人们形成的世界观 C.方法论影响世界观

D.哲学是对具体生活的概括和升华

(2012年天津卷第9题)2011年,美国苹果公司董事长乔布斯——一位非凡的创新者,带着他的梦想和传奇辞世。乔布斯对于世界的意义,不仅在于他创造了那个魔器般的“苹果”,更在于他对“智慧之学”的情有独钟。乔布斯说过,“我愿用我的全部科技来换取与苏格拉底(古希腊哲学家)一个下午的相处。”他鼓励人们把苏格拉底的原则运用到生活、工作、学习以及人际关系上,去追求更多的真、善、美。乔布斯的成就和他对哲学的态度给我们的启示是

①真正的哲学可以使我们正确地看待人生

②真正的哲学是对问题的高明认识和解决问题的巧妙方法 ③真正的哲学可以为我们的生活和实践提供有益的指导 ④真正的哲学可以启迪我们在认识和改造世界中不断创新

A . 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 . ②③④

(2012年江苏卷第26题)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以前,即便是在自然观上相当坚定的唯物主义者,一旦进入社会领域,总是不可避免地陷入唯心主义;而马克思主义哲学却能在历史观上坚持唯物主义。这主要得益于它坚持

①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②社会生活本质上是实践的 ③唯物辩证的自然观 ④社会发展总趋势是上升的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2012年广东卷第32题)在某报社“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总结会上,与会人员分享了“接地气抓活鱼”“一头汗两腿泥才能写出好新闻”等心得体会。这集中反映了 ①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工作要求 ②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③量变引起质变的辩证过程 ④客观精神的外化和表现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012年安徽卷第9题)“把落叶看成美妙的音符,就没有了悲秋之感。”图2 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A.意识具有目的计划性 B.意识具有直接现实性 C.意识具有主观能动性 D.意识具有科学预见性

(2012年广东卷第34题)对图7漫画《以大为荣》所示的文艺创作倾向,评价正确的是

①创作者坚持创新勇于创新的精神值得肯定 ②创作目的和动机违背了创作规律的客观性 ③错误的价值观对人的行为也具有导向作用

④该作品的创作无法体现方法论的指导意义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012年山东卷第31题)雷锋精神犹如一座巍然矗立的灯塔,放射着夺目的光芒。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弘扬雷锋精神、开展学雷锋活动,要不断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今天,雷锋勤俭节约的美德可以转化为低碳、节能等环保意识,学雷锋助人为乐的品质可以转化为奉献、互助等志愿者精神。

结合材料,运用物质与意识辩证关系的知识,谈谈我们应该怎样开展学雷锋活动。(6分)

(2012年北京卷第40题)地图反映了人们认识世界的程度,地图的变化记录了人们认识世界的过程。

由于人类活动范围的局限,早期地图绘制者认为地球是平的。

15、16世纪哥伦布等航海家证实地球是圆的。随着遥感技术的广泛应用,现在的世界地图日益精准,更好地满足了生产生活的需要。

(2)结合材料,说明认识对实践的依赖关系。(12分)

(2012全国课标卷第22题)以前,人们往往认为一切生物的生长都依赖阳光。现在科学家发现,在水深超过4000米的可见光不能到达的海底,在高温、高压、剧毒、缺氧的环境里,仍然存在大量海底热液生物,它们靠海底热液带出的能量进行化合作用合成有机质而生存。这从一个侧面表明

①对真理的追求是永无止境的循环过程 ②真理是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③客观事物的复杂性决定了认识的反复性 ④认识只有不断超越历史条件才能成为真理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012年山东卷第24题)自1956年美国科学家在试验中直接观测到中微子后,人类对中微子的研究不断深入。2011年9月,欧洲核子中心称发现“中微子超光速”现象,同时指出实验过程存在误差,呼吁全球科学家进行更多的实验观察和独立测试。材料蕴含的哲理是

A.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 B.真理和谬误没有原则的基础 C.科学实验是社会存在的基础 D.改造世界是认识世界的目的

(2012年北京卷第27题)加强改革顶层设计和总体规划,重点解决体制性障碍和深层次矛盾,全面协调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体制创新。从哲学角度,以上论述 ①运用了科学的系统优化方法 ②把握了矛盾主次方面的辩证统一 ③坚持了重点论和两点论统一 ④强调了整体功能是部分功能之和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012年安徽卷第10题)荀子曰:“天有常道矣,地有常数矣,君子有常体矣。”下列诗句中,与此寓意相近的是

A.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唐·杜甫)B.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南北朝·王籍)C.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唐·贾岛)D.草木本无意,荣枯自有时(唐·孟浩然)

(2012年山东卷第30题)材料三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各国经济相互依存不断加深,国际贸易在曲折中深入发展。当前,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既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也面临着严峻挑战,但机遇大于挑战。

(3)阐释材料三蕴含的唯物辩证法观点。(7分)

(2012年福建卷第36题)图

11、图12蕴涵的哲理有

①图11表明把握规律有利于预见事物变化发展的趋势 ②图12表明事物量变过程实质上就是质变的过程

③图

11、图12表明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辩证统一 ④图

11、图12表明事物之间的联系因具体条件的变化而变化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2012年江苏卷第31题)近百年来,人类关于储存介质的发明,经历了从录音带到软盘、光盘、U盘等的过程。随着科技进步,存储能力更强的介质还将不断出现。这说明 A.事物总处在渐进和不显著的变化中 B.事物发展的道路是迂回的、曲折的 C.事物发展的方向是前进的和上升的

D.有序的系统内部结构促进事物发展

(2012年全国课标卷第39题)(3)结合材料,就更好的弘扬中医药文化提出两条方法论建议(4分)(2012年福建卷第39题)材料一:人们对义利观的探索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经济的发展而变化。孔子主张“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孙中山提倡“大义所在”,坚持革命和民族大义,反对“重私心而忘公义”;中国共产党倡导“把国家和人民利益放在首位而又充分尊重公民个人自身的合法利益”的社会主义义利观。

(1)材料一中义利观的演变过程如何体现了矛盾观点?(12分)

(2012年全国课标卷第39题)中医药文化是中国文化宝库中的瑰宝。从龙脑樟树中提取的龙脑具有极高药用价值和保健功能。《寿域神方》记载:“之头脑疼痛,龙脑一钱,纸卷做拈,烧烟熏鼻,吐出痰诞即愈。”唐代医药典籍称龙脑“为百药之先,万物中香无出其右者”。

不知从何时起,龙脑樟树在我国“销声匿迹”了,我国所需龙脑不得不长期依赖进口。1988年我国发现了一颗野生龙脑樟树!

科研人员以此为契机创立了专业研发中心和实验室,他们深入研究中药典籍中有关龙脑的资料,利用现代科技成功培育了万亩龙脑樟树原料林,改变了原料生产完全依赖自然的状况;研制了我国第一套天然龙脑工业化提取成套设备,改进了创痛龙脑提取方法,开发了新产品;建立了中国第一个龙脑樟资源基因库,积累并保存了大量珍贵的数据;通过电视,网络等着力打造中医药文化品牌。

(2)结合材料,运用辩证否定观分析为什么科研人员能够成功开发龙脑。

(2012年天津卷第12题)(2)20年来,我国在经济体制改革的基础上,政治体制和文化体制改革也取得可喜的进步。运用《生活与哲学》相关原理阐述,改革是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发展。(10分)(2012年全国课标卷第19题)“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贞观政要》中这句富含哲理的名言给我们的启迪是:

①善于听取他人意见,是促进认识发展的重要途径 ②避免重蹈他人覆辙,才能使自己在生活中不犯错误 ③人们历史活动的思想动机决定人类社会历史发展 ④自觉总结历史经验教训,有利于把握社会发展规律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012年广东卷第35题)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学生可通过高考入学的“农转非”政策取得城镇户口。但近年来,随着农村土地综合效益的提高,城镇户口的吸引力逐渐下降,有些已办理“农转非”的学生甚至有了“非转农”的念头。从哲学上看,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A.时代精神的精华发生了变化 B.主体的认识能力发生了变化 C.社会存在发生了变化 D.社会生活的本质发生了变化

(2012年浙江卷第40题)近年来,W村在村民收入不断提高的同时,开展了群众性的“一碑两谱五星”乡村文化创建活动。所谓“一碑”,即树立一座精神丰碑,主要收集本村先辈在革命战争时期的英雄事迹;“两谱”,即撰写时代风范谱、尊老爱幼谱,主要收录在乡村发展、家庭邻里关系中的先进典型;“五星”,即创评“读书、创业、诚信、法纪、勤俭”等五项星级文明户。村民们以极大热情参与了这一活动,讲身边事、树身边人、自评自荐、互评互荐,精神面貌焕然一新。

(2)上述材料如何体现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10分)

(2012年全国课标卷第20题)汉代的匡衡少年时没钱买蜡烛,就凿壁偷光,勤奋苦读。有一户人家有很多书,匡衡在这户人家当雇工却不要报酬,只是请求主人把所有的书都让自己读一遍。主人深受感动,就把书借给他。后来,匡衡成了大学问家。这表明

①社会和他人提供的条件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基础 ②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决定性因素 ③人生价值能否实现取决于能否用正确的价值观来引导 ④人生价值总是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的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2012年福建卷第34题)在实现福建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历史时期,弘扬“爱国爱乡、海纳百川、乐善好施、敢拼会赢”的福建精神,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这说明

①先进的社会意识有利于促进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 ②正确的价值观是指符合可持续发展要求的价值观 ③正确的价值观可以转化为服务于经济社会的力量 ④符合规律的社会意识能够直接转化为物质力量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012年浙江卷第30题)下边的漫画(选自《人民论坛》总第354期)可以表明

①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②社会意识有先进与落后之分 ③价值判断是社会存在的反映 ④不同的价值判断源自不同的认识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把握哲学主题,要注意每个主题观点的知识结构,把握每一个层级知识的联系,在联系中记忆和运用知识。

2.因为哲学源于生活,哲学与生活联系最为紧密,所以哲学主题联系实际的范畴最为广泛。漫画、生活常识、科学发展、具体学科知识都可以成为哲学试题的情景材料,所以把握哲学主题一定要紧密联系生活,在生活中理解,在生活中运用。

第五篇:必修4哲学第七课《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教案

参赛教案:

教案背景:新课标人教版必修4《生活与哲学》第七课第二框

《 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教案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运用整体与部分的辨证关系原理,剖析生活实例;并能够运用系统优化的方法设计方案,培养和锻炼综合性思维。同时,学会统筹全局,选择最佳方案,实现整体最佳目标。

过程与方法:情景教学法、案例分析法、合作探究法、讨论法、启发式教学法、讲授法等相结合 情感、态度、价值观:树立整体意识,培养全局观念,具有合作精神和集体主义观念

教学重点和难点:整体与部分的辨证关系、掌握系统优化的思维方法

设计思路:把基本观点、原理融入生活实例之中,引导学生在实例中分析提炼观点,通过讨论,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在此基础上提高学生的觉悟。

二、教学过程:

激趣导入:播放歌曲《北京欢迎你》并播放29届奥运会各团体图片

这首歌大家很熟悉,北京欢迎你,中国欢迎你!,听到这首歌、看到片头的图片你会想到什么?想到北京奥运会,第29届北京奥运会中国代表团取得了骄人的成绩,而每个冠军的成绩背后都包含着每个团队无数人的努力,这从哲学角度来说就体现了整体和部分辩证关系,今天我们共同探究这个方面的内容。

第一部分: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整体和部分的区别】

师:那么什么是整体,什么是部分

师:现在我们一起重温一下奥运会的精彩瞬间(视频:,女子体操团体决赛)并从中体会的含义。

1、播放:女子体操队队员图片及团体图片

2、历届奥运女子体操团体冲金回顾(参课件)你能不能分析一下什么是整体,什么是部分呢

学生发言、教师总结 静态上、动态上的含义 引导学生举例,那么他们之间存在什么关系?

1、播放视频片断《体操队员的选拔与替换》

2、设置问题:江钰源、邓琳琳能自由选择是否进入国家队吗?是否能自主决定参加或者不参加哪个项目的比赛?这共同说明了什么哲学道理? 学生讨论,分析,教师总结

整体和部分地位和作用不同,整体处于主导的地位,部分处于被支配的地位,整体发挥着统率的作用而部分要服从和服务于整体。

设置问题:体操队是由队员、教练、队医等组成,但任何一个部分都不能单独获得团体冠军,说明了什么?

学生分析说明,回答

说明:整体具有部分所不具有的功能(你还能不能举出类似的例子)归纳小结:整体和部分的区别表现在:含义、地位、作用、功能不同 【整体和部分的联系】 设置问题:

1、体操队缺少了任何一个部分也不能够夺得团体冠军,这又说明了什么?

2、任何一个队员离开了这个团队就不能够参与团体比赛了,就不可能获得奖牌了,说明了什么? 学生分析说明、回答

小结:二者相互依存,整体是由部分构成的,离开了部分,整体就不复存在,部分是整体中的部分,离开了整体,部分就不成其为部分。部分一旦离开了整体就失去了它本身存在的意义。

3、播放视频片断29届奥运会体育代表队报告--杨威《团队成就了我》

4、设置问题:是什么原因使杨威一步步走向成功?这说明了什么哲学道理? 小组合作探究,分析说明原因、教师归纳总结:

体现了整体的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到部分的功能,整个男团为杨威的个人成长提供了较为广阔的空间;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到整体的功能,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整体影响着部分,杨威个人的出色表现也为男团胜利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部分制约着整体,整体和部分相互影响。

除了以上两种联系,二者还存在相互转化的情形,比如说男子体操队在什么情况下是部分,什么情况下是整体呢,谁能把这个空填上(体操队——男子体操队(部分、整体)——杨威)

以上我们分析了整体和部分的联系,谁能用我们身边的成语、俗语或者身边的例子来说明? 设置分析说明题:生活中的成语、俗语所体现的哲理(参课件)

学生分析,回答,教师简评

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整体和部分的辩证关系?展示区别、联系。

我们学习原理的目的是为了什么,去指导实践,那么这个原理给我们提供了怎样的方法论呢? 刚才在扬威的报告中有这样一段话:

如果让我在男团和全能上做出割舍,我一定毫不犹豫地选择团体,(因为男团这枚金牌承载了我们体操人太多太多的付出和努力。)这说明什么问题?

学生分析回答:我们要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这几年,教练组,一直在后面使劲推着我们前进,就那么一脚一脚把我揣上了冠军的领奖台,那这是不是意味着成绩的取得都是男团的功劳,可以忽视扬威的作用呢?这说明什么道理呢

学生分析回答:不是,重视部分的作用,搞好局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

下面给同学们一点时间把表格填写完整并按照表格的内容把整体和部分的辩证关系在在教材中明确下来。(参课件)

第二部分

系统优化的方法

全局和局部的关系作为一对古老的范畴在哲学上称为整体与部分的关系,作为现代系统论的新概念,又叫系统与要素的关系。二者在一定意义上是等同的,所以下面给大家一些时间按照提纲自主学习,落实知识点,认真看体会其中的方法,一会老师会让大家设计方案,检验你的学习成果。

引导学生自主看书,列出提纲:

1、系统的含义

2、系统的基本特征

3、要求

检验自学成果:

设置活动

1、游戏《同舟共济》规则:每组可选2-3人

1、每人用左手或右手的食指支撑小棒,其它四指不可碰到棒子。

2、食指必须平伸,不可勾到棒子。

3、食指不能离开棒子,一离开就得重来。

4、小组成员齐力将棒子从胸前往下移至地面

每组会有一位裁判,监督有无违反规则者,最后以先移至地面者获胜.并找获胜的同学谈谈取胜的原因,是如何进行安排的? 设置活动2:设计方案:如何合理安排烧水沏茶?

妈妈让小明给客人烧水沏茶。洗开水壶要用1分钟,烧开水要用15分钟。洗茶壶要用1分钟,洗茶杯要用1分钟,拿茶叶要用2分钟。小明估算了一下,完成这些工作要20分钟。为了使客人早点喝上茶,按你认为最合理的安排,多少分钟就能沏茶了?

学生分析,设计方案

以上两个方案设计给我们什么启示,他们是如何安排与考虑的呢(系统优化的角度观察和处理问题)学生归纳、分析,教师引导

得出结论:着眼于整体性原则、遵循有序性原则、注重优化趋向,用综合的思维方式认识事物、统筹考虑,优化组合

教师引导:

以上要求中整体和部分哪个有所强调,哪个没强调呢,这就是说“整体与部分的关系”与“系统与要素的关系”是有区别的,不能完全等同。至于系统论中讲的层次性、有序性原则等,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就没有。所以,整体与部分的关系与系统与要素的关系在一定意义上是等同的

以上我们谈到的优化趋向在现实生活中未必都能做到,比如就有个这样的故事(展示图片)

三个和尚的故事(一个和尚挑水喝,两个和尚抬水喝,三个和尚没水喝),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结果呢?

学生归纳,分析:原因在于导致这一结果的根本原因就在于人数虽然多了,但没有形成合理的结构,不是相互支持,而是、相互消磨,结果各要素的力量内耗了,出现了1+1+1=0即 ‹3的效应。结构要素互不合作,处于无序状态。

设置活动3:设计方案:为三个和尚设计管理组织方案,使他们协调统一始终有水喝?比比谁的方案最有创意!

学生四人一组,分组讨论,并说出自己的方案,教师简单评价。教师总结:同学们设计的方案都很好,很有创意,无论哪种方案,同学们都考虑了从整体着眼,优化组合,达到整体最优的目标。我国著名经济学家厉以宁教案关于三个和尚没水喝的故事,也设计了一些方案,我们看看他是怎么设计的:(参课件)

好,我们今天教材的知识就学到这,谁能把今天所学的内容归纳一下

学生自主归纳体系:一对关系:整体和部分的辩证关系原理和方法论,一个方法:系统优化的方法(系统含义、基本特征、要求:实践上和认识上)

教师归纳总结,升华

最后我想说这样一句话:一条锁链最脆弱的一环决定其强度,我希望我们每个同学能成为锁链中最坚固的一环,用自身的力量去为集体、为国家做出自己最大的贡献。【课后作业】按系统优化原则,请为班级出谋划策,如何提高本班的整体水平?

三、教学反思

此课通过多媒体课件集声、像、形于一体,学生学习兴趣高,从学生身边实例入手,层层深入,使抽象的哲学原理变得直观;同时,通过小游戏的设置,学生参与性高,从趣味活动中体味原理,学生理解起来较容易。多媒体课件充实了课堂内容,加强了教学的实效性,也将空洞的说教变得生动、形象,教学效果明显,教学目标顺利实现。

下载高中思想政治必修4生活与哲学《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教学设计word格式文档
下载高中思想政治必修4生活与哲学《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新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必修4《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教案(推荐五篇)

    第九课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第二框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 ● 教学内容分析 【课标要求】3.9运用生活中的事例,说明事物自身“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理解矛盾分析方法的普遍......

    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必修四《哲学与生活》教师用书

    《生活与哲学》教师用书 前言 一、如何定位《生活与哲学》 《生活与哲学》这门课是一门什么样的课?这本书是一本什么样的书?在这门课和这本书中,我们要告诉学生什么?这是首先要......

    哲学与生活知识点(政治必修4)

    必修4的知识点总结 第一单元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 前言 1.生活和实践的观点应该是哲学的重要的和基本的观点。 2.哲学上讲的世界包括三部分,一是自然界,二是人类社会,三是人的意识......

    高二政治(必修4生活与哲学)

    课题:《生活与哲学》前三单元习题课型:复习课设计时间 :使用时间设计人:张会杰审核人:【学习目标】前三单元重要知识的复习【学习重难点】唯物论;认识论;辨证法主要原理的应用 一选......

    生活与哲学 必修4知识点总结

    必修4生活与哲学1.1了解哲学是世界观的学说 1、哲学是人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在处理人与外部世界关系的实践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

    新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必修4《价值与价值观》教学设计

    十二、1价值与价值观教学设计 【课标要求】 这一框题课标的基本要求是:“识别事实判断与价值判断的表现,说明价值判断的意义,理解价值观对人们行为的导向作用。” 【教材分析】......

    高中思想政治必修4《哲学与生活》教师教学用书第十一课寻觅社会的真谛

    高中思想政治必修4《哲学与生活》教师教学用书 第四单元 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 一、本单元的地位 本单元是全书的终点,在一定意义上也可以说是全书的落脚点。因为我们明白了“......

    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教学设计

    《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教学设计 一、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识记发展的两种状态,量变和质变及其基本含义。 理解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事物发展的道路和方向。 运用:(1)运用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