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影响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因素有哪些
13周业务学习内容:
影响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因素有哪些?
一、存在因素
(1)学生的课前准备情况:新课程的教学理念要求我们必须优化课堂结构,加大课堂容量,将主要时间放在对问题的探究上。能否做到这一点,依赖于学生的课前准备情况。如果课前准备不足,势必影响到课堂进度,老师不得不花费时间用在非关键问题上。对学生个人而言,可能跟不上课堂节奏,久而久之,造成学习困难。
(2)课堂上教师的情绪状态:课堂教学说到底是一种交流和沟通,而情感的交流既是起点又是归宿。课堂上教师的情绪状态对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影响不言而喻。(在这一点上,自以为教学有丰富经验的教师往往缺乏激情,不如青年教师)
(3)教材熟练程度:要想有效地组织学生活动,教师必须熟练的把握教材,既能散得开,又能拢得起。如果教师对教材不熟,势必影响课堂活动的展开,从而影响教学效果。(青年教师尤其注意这一点,必须加强对教材的学习与研究。)
(4)课堂组织的有效性:课前必须精心设计课堂流程,预设课堂的大环节,确保环环相扣,使课堂活动在自己的掌控之中。新课程提倡探究学习、情景学习、合作学习,并不意味着课堂活动可以漫无边际,信马由缰。
(5)问题的特征:课堂活动的效果如何取决于活动的对象与载体----问题的质量。一个好的问题应该既能统领课堂教学目标,又能分解为一个一个的子问题,层层深入,引领学生达成课程目标。
(6)新知识的呈现方式:一堂课往往有几个知识点,有重点也有难点。如何将这些“点”转化成一个一个的问题,既符合学科的逻辑顺序又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地呈献给学生,是备课的关键所在。如果处理不好就会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造成学生的学习困难。
二、成因与对策
我们都知道,课堂的40或45分钟可以分为有效时间和无效时间,所谓有效时间是指实际教学中真正用于学生学习接受知识信息和发展能力的那部分时间。因而我们常说的这一节课上得不好其实就是指这一节课的无效时间相对较多。这就是课堂教学的低效率问题。造成课堂教学低效率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教师方面的原因
1、教师缺乏应有的素质,不能正确认识到教育的深远意义,从事教育工作随意马虎甚至想当然。这当然是极少数的。
2、课前准备不够,以致课堂的目标无效或教学的内容无效。无法明确或不想搞清一节课的课堂教学目标、意义,交差了事,临时看看教材、教参便匆匆上课。也包括自以为是老教师的意识问题。
3、针对性不强,方法无效甚至课堂的语言无效。也就是说目标过于随意、教学游离目标及缺乏必要的学法指导,甚至教师的语言废话多、不精炼。所讲内容与教学目标无关太多。在教学中又不能有针对性的对学生进行指导。
二、学生方面的原因
1、由于教学内容或教师的原因导致部分学生没有学习的兴趣,因而参与不广或积极性不高。教学过程枯燥无味,无法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或教师的语言啰嗦无序,招致学生的反感。直接影响了课堂的教学效率。
2、少数学生缺乏正确的学习意识,学习的目标不明确,加之学习基础差,课堂上表现随便马虎,不爱动脑,甚至做小动作影响全班或周围同学的求知欲望。
3、极个别学生因自身的学习成绩差和自我控制能力差,在较多的时间内不参与课堂活动,甚至捣乱影响全班的学习。
三、来自外界的因素
在实际教学中,难免会出现无法预防或克服的问题,如家长走进教室寻找子女、停电等情况。或教师带着不良情绪上课也会影响到课堂教学的效率。
综上所述,实际上一节课的真正有效率取决于学生的真正学习行为与45分钟课时的比例。比例越高则证明同学们的学习效果越明显。因而我们应该想方设法延长我们的课堂有效学习时间,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一、掌握现代教育理念和先进教育理论,提高自己的教学素养。教育要与时俱进,教师就必须要注重学习,不断更新自己的理念体系和知识体系。掌握现代教育理念和先进的教育理论,才能在教学改革中更好的实施新课程标准,提高教学的水平。这一点它直接关系到我们的教学目标和教学行为的正确与否,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和学生的成长。
二、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和谐的课堂教学环境。在实际教学中,我们有些教师工作方法简单粗暴,不能耐心去教育问题学生,常常采用批评、指责甚至体罚的手段来刺激学生,以达到“激将”的目的。而结果却往往是适得其反。最可怕的是和学生形成了僵持的局面,造成了学生的对立情绪,可想而知如此的师生关系必然会直接影响到课堂的教学效率。因此要想成为受人尊敬的教师,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是相当重要的。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必然有正确的学生观,充满爱心的对待每一个学生,注意尊重学生,相信学生,多真诚的表扬和夸奖,多采取激励性的方法去面对学生出现的问题,学会宽容。我们所熟知的“抚摸一下每个学生的脑袋”的故事、“悄悄地送笔给偷窃学生”的故事都对我们的教育有很好的启示。
实践证明,只有抛弃所谓的“师道尊严”,和学生“打成一片”,才能深入了解你的学生,懂得他们需要要什么、反感什么,喜欢怎么上课、怎么学习,也才有利于你的教学设计和课堂教学,构建了和谐的师生关系,学生自然愿意上你的课,喜欢听你的课,高兴做你的作业,表现积极,课堂的教学效率自然不言而喻。
三、巧设课堂教学中的“兴奋岛”,提高课堂学习的效率。我们知道学生积极的思维活动是保证课堂教学高效进行的重要前提。假如说课堂上的学生如一潭清水,那么教师设计、建立的优势思维兴奋中心则如同“岛”,巧妙的“兴奋岛”能有效的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增延了课堂学习的有效时间。
“兴奋岛”分为起动岛、强化岛、和持续岛三类。它分布在课堂的开始、中间和结束阶段。我们经常说的“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巧妙的导入新课”便是起动岛,精心设计教学环节,巧问妙讲、精讲精练,或借助恰当的教学手段(如多媒体、彩色板书等)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促使学生不断产生新奇感等就是强化岛,而我们提倡的“每节课一个经典笑话或经典故事”在学生感觉疲劳或注意力分散时则能起到有效唤醒学生的作用。这可以说是持续岛。教师精心的设计“兴奋岛”,使三岛巧相连,便能激起一潭清水,产生出良好的“场效应”。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必须在课前下足功夫,不仅要深入钻研教材,吃透学生,还要掌握较多的理论和方法,才能设计出恰如其分的“兴奋岛”。有效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总之,课堂的高效是提高教学质量,更好的培养学生的关键,也是防差提优的关键。每一个想成为“名师”、“人师”甚至“大师”者应该在这一方面多做文章。
影响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因素有哪些
(1)学生的课前准备情况:新课程的教学理念要求我们必须优化课堂结构,加大课堂容量,将主要时间放在对问题的探究上。能否做到这一点,依赖于学生的课前准备情况。如果课前准备不足,势必影响到课堂进度,老师不得不花费时间用在非关键问题上。对学生个人而言,可能跟不上课堂节奏,久而久之,造成学习困难。(2)课堂上教师的情绪状态:课堂教学说到底是一种交流和沟通,而情感的交流既是起点又是归宿。课堂上教师的情绪状态对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影响不言而喻。(在这一点上,自以为教学有丰富经验的教师往往缺乏激情,不如青年教师)
(3)教材熟练程度:要想有效地组织学生活动,教师必须熟练的把握教材,既能散得开,又能拢得起。如果教师对教材不熟,势必影响课堂活动的展开,从而影响教学效果。(青年教师尤其注意这一点,必须加强对教材的学习与研究。)
(4)课堂组织的有效性:课前必须精心设计课堂流程,预设课堂的大环节,确保环环相扣,使课堂活动在自己的掌控之中。新课程提倡探究学习、情景学习、合作学习,并不意味着课堂活动可以漫无边际,信马由缰。
(5)问题的特征:课堂活动的效果如何取决于活动的对象与载体----问题的质量。一个好的问题应该既能统领课堂教学目标,又能分解为一个一个的子问题,层层深入,引领学生达成课程目标。
(6)新知识的呈现方式:一堂课往往有几个知识点,有重点也有难点。如何将这些“点”转化成一个一个的问题,既符合学科的逻辑顺序又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地呈献给学生,是备课的关键所在。如果处理不好就会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造成学生的学习困难。
影响课堂教学实效性的因素有哪些呢?
1、教学的目标不明确,各环节的处理目的性不强。目的是你要达到的地方,是终极点,目标则是这中间的一个一个的站点。教学目标就是这节课你要让学生学到什么。
2、重视结果忽视教学的过程。教学各环节的处理缺少有效的方法,尤其是难点的处理缺少层次,缺少让学生必要的思考、探究、感悟,老师讲得多,学生主体参与不够,影响了学生知识的构建和能力的提高。老师考虑的是教学任务的完成,并没有关注学生是否会了、掌握了,尤其是对那些不爱发言的同学更少关注,不提问,不了解他们的想法,原本生动的课堂只是少数学生与老师的对话,显得冷清。
3、课堂教学中学生无效活动占据了课堂太多的时间。如教师为创设一个情境占据课堂许多时间,而情境本身又没能给学生有价值的思考或起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作用。再如,小组合作学习什么情况下使用,怎样调动不爱发表意见学生的积极性等,不能简单的问题学生也合作,看似轰轰烈烈,实则无效。问题的设计要有一定地点思维力度。
4、教学中对学生已有知识的掌握了解不够,过多的在学生已掌握的旧知识上不厌其烦,造成了教师辛苦而无效。
5、对教学过程中如何体现差异,缺乏研究,缺少有效的方法。如学生的课堂作业、家庭作业如何体现层次性;如何在课堂中加强个别学生的辅导。
6、课堂教学组织不佳。部分教师没能做到活而不乱,活而有序,教学缺乏有效的组织;教师的教学智慧不够,对课堂生成性资源把握不住,影响了课堂教学效果。
影响课堂教学实效性的因素是什么?
1.重视结果忽视教学的过程。教学各环节的处理缺少有效的方法,尤其是难点的处理缺少层次,缺少让学生必要的思考、探究、感悟,老师讲得多,学生主体参与不够,影响了学生知识的构建和能力的提高。老师考虑的是教学任务的完成,并没有关注学生是否会了、掌握了,尤其是对那些不爱发言的同学更少关注,不提问,不了解他们的想法,原本生动的课堂只是少数学生与老师的对话,显得冷清。
2.课堂教学中学生无效活动占据了课堂太多的时间。如教师为创设一个情境占据课堂许多时间,而情境本身又没能给学生有价值的思考或起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作用。再如,小组合作学习什么情况下使用,怎样调动不爱发表意见学生的积极性等,不能简单的问题学生也合作,看似轰轰烈烈,实则无效。问题的设计要有一定地点思维力度。
3.教学中对学生已有知识的掌握了解不够,过多的在学生已掌握的旧知识上不厌其烦,造成了教师辛苦而无效。
4.课堂教学组织不佳。部分教师没能做到活而不乱,活而有序,教学缺乏有效的组织;教师的教学智慧不够,对课堂生成性资源把握不住,影响了课堂教学效果。创设引人入胜的教学情境 提高课堂效率,实质上要抓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提高课堂兴趣,首先得明白课堂任务是什么,我们这节课要达到什么样的教学效果,然后寻找出学生熟悉而又感兴趣的事例,把这堂课的知识和教学目标结合在这有趣的事例中去。一堂课的准备工作做好了,就等于任务完成了一半。当老师全身心地投入到抓兴趣中去,哪怕是发现星星般的亮点,我们也要把它渲染成太阳般的耀眼,感染周围学生们的情绪。利用多种教学手段 利用多种教学手段,整合教学资源,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他们在课堂当中去思考,去学习,去训练。每节课学生的注意力都是有一定限度的,单一的教学方法或手段,学生很容易出现感官疲劳,注意力分散,这就要求我们精心组织课堂教学,采用多种方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参与性和创造性 教育改革的方向、目的,就是使学生知识、能力、人格和谐发展。而知识、能力、人格和谐发展的关键是强调学生主体化和个性化,只有主体化、个性化才能使知识、能力、人格三者和谐发展。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主体,老师是主导。学生是活生生的人,他们有思想,有活动,在课堂上只有把他们的主体作用发挥出来,让他们积极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果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不管学生的体会、感受,满堂贯,可能这节课你讲得头头是道,非常精彩,但学生却是一知半解,不知所云,有的甚至是一头雾水。作为“导演”的教师,在“有效教学”理念的指导下其主要任务就是努力使得每个学生达到最佳状态。根据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学生在下列情况时容易达到此项目标,它们分别是:有兴趣时、身心处于最佳状态时、遭遇到理智的挑战时、发现知识的个人意义时、能自由参与探索和创新时;被鼓舞和信任做重要事情时、对自己有更高期待时、对教师充满热爱时。这就意味着教师要以尊重学生为前提,以关注差异和满足不同学生的需要为行动指南,以提供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课堂教学环境为目标,通过有效的行为养成,充分重视感情交流,营造平等、民主、合作的课堂氛围,创造更多合作学习的机会,重视学生在课堂上归属感的获得,让学生参与教学目标制订和课堂纪律自治。同时优化课堂,避免形式主义,激发兴趣,使学生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善于利用情境、问题和评价等多种激励方式,把握学生思维发展的梯度,使得课堂提问形成一个问题连续体。在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中,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有计划、有目的地把时间、空间逐步还给学生,让他们自主学习。学生没有时间、空间,主体化和个性化就成为一句空话。首先是教学目标上的认同性。教师根据教学大纲,计划和教材的内容,制定不同阶段的综合的教学目标,然后再把它分解成子目标,落实到每一堂课上,这是非常必要和正确的,问题的核心在于:一定要让学生明确这些目标并理解其意义,知道确定目标的依据和实现的措施,这样师生双方就会达成共识、同心协力地为实现这些目标而努力;否则,学生就不会参与进来。很难想象,一个人会乐意去做自己不明不白的事情,所以学生参与的第一要素就在于他们对教学活动的目标的认同性上。这种认同,就是教师把预想得到的结果告诉学生,并通过启发、说明等转化为学生的追求,从而实现需要上的一致、认识上的统一和感情上的共鸣,只有这样,学生才有了参与的基础和动力,师生才具有了一起活动的可能。其次组织策略上的配合性。为了实现目标,教师设计一定的教学策略,采取不同的方法步骤等,无论是听说读写,还是参观研讨,无论是教学过程的编排,还是教学手段的谋划,都应精心倍至。但是,所有这些都必须坚持一个基本原则,就是要从学生的具体情况出发,使学生能够接受并配合起来,所以,组织策略必须有针对性、可行性,要顺应学生的实际情况,有利于学生的活动表现,这样才能保证他们参与的实效性,否则,教师孤掌难鸣。再次是思维活动的深入性。学生不仅能够参与活动,更能够对问题进行多层面、多角度的思考;不仅能够解决一般问题,更能够引发一些深层次的问题,并主动探求解决问题的多种途径,名种思维形式并用,以达到提高和创新境界。可是我们注意到,许多课堂表面上气氛热烈,学生活动积极,给人以鼓舞振奋之感,但冷静下来思考,就觉得热烈之中掩盖着肤浅,积极里面包含着被动。因为学生活动仅流于表面,解决一些须动脑的问题,如语文教学讲作者及主要人物、词语的注音、解释,教师怎么讲,学生就怎么记,不敢有自己的见解,不敢越雷池一步。这种参与,没有体现出深入性,没有展现参与的实质意义,只是被动地应付。要想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参与,就必须剥离表层的虚幻,去刻意追求学生思维活动的深入与展开,使学生达到潜心和入迷的境界。最后是结果评价上的接受性。评价是课堂教学的终结环节,对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学生的活动情况、课堂教学的质量等,教师应不失时机地进行评定,以利于下一步调整改进。评价应达到两个目标,一是明晰优劣、正误和得失;二是能够激励鼓舞学生,使之再接再厉。学生只有从内心认可和接受这种评价,才能正确对待自己和他人,正确对待各种活动的失败,评价才会成为下一步活动的动力和标尺,如果没有评价或评价不当,就会使学生产生疑问,出现异议或反感,就会消弱其参与的积极性,给下一阶段的课堂教学带来负面的影响。教师要善于捕捉最佳“评价点”,从不同的角度给予学生客观的、真诚的、又是发展性的评价,始终注意学生(包括其他没有发言的学生)对于评价的积极感受。赞可夫说过,“喜欢那些漂亮的学生是容易的,我们的教师的能干是喜欢上那些不太漂亮的学生(这里的漂亮并非专指相貌)”。我们的教学过程评价,不但要积极评价优秀学生,还要从那些没有回答好的学生身上找到积极的“评价点”,给他们鼓励,给他们信心,让他们逐步学会,(当然,对不足也要客观的指出,关键在于要把握住学生现有的水平,不要将教师的预想结果强加给每一学生)。
总之,教师要善于敏锐地发现学生的优点,以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学生的成长。促进每一个学生发展,发现每一个学生的变化,这也应该是我们教师的功夫。因此,评价要及时、恰当、适度。总之,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一是靠老师的教学经验与智慧,要备课充分,适合学生的认真能力和需求;要建立自主学习的课堂;要有恰当、适度的检测和评价。二是积极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参与性,形成师生学习共同体,坚持钱梦龙先生“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的“三主教学法”定能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走进高效课堂,从激励开始
摘要 教师的激励对培养学生自信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非常重要。教师除善于使用激励的语言之外,还要充分利用丰富的肢体语言。教师们通过用心的赏析和鼓励学生,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主动学习,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关键词 激励 语言 策略 肢体语言
霍姆林斯基说过的一句话:“教师无意中的一句话,可能造就一个天才,也可能毁灭一个天才。”可见,教师的激励对培养学生自信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多么重要。以情感人,充满情感的教学,能使学生乐学不倦。课堂上教师的激励语言尤为重要。但是教师除善于使用激励的语言之外,还要富有激励的情感,即丰富的肢体语言,通赞许的点头,称赞的目光和眼神,赞美的手势,会心的微笑,都会使学生愉快地学习。一 激励性语言的作用
1.激励性语言改善了师生关系。过去教师是“警察或法官”,课堂气氛紧张,师生关系不和谐,学生缺乏学习的热情。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92%的学生希望得到教师的语言激励,并在受到教师语言激励后,乐于跟随教师进行活动。如:你回答得真好!你的分析太正确了,下次让你来当小老师!这是对学生表示肯定。学生得到认可,因此也敬佩教师。当学生出现错误时,教师善意的批评也会给学生带来成功的希望。如:你的答案已接近正确答案,但是还要再认真思考一下哦!教师尊重了学生的人格,师生间才会民主、平等、和谐。学生喜欢这位教师,就会认真听课,这节课才会有效率可言。
2.恰当的语言激励让学生主动学习。教师及时激励学生,师生关系融洽,能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激发学习的动力。如:这么难的题目你都能回答出来,真了不起!你这节课发言了好几次,你非常善于思考!学生充满了自信,才会主动的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有一次,我在课堂上提出一个较难的学习任务,从几个例句中总结出It’s + adj.+for sb.+to do sth.这个句型。我在第一个班上课时,没有及时语言激励,79%的学生态度冷淡,参与的积极性不高。接下来在另一个班,同学们在我的激励下,同伴之间互相帮助,找到了问题的答案。可见,语言激励对学生学习态度、互相合作起很大作用。二 教师语言的激励策略
1.运用激励语言要恰量。教师激励学生的目的,是为了鼓励学生学习,提高课堂效率。教师把握正确的时机,适量的激励,能起很大的作用。但是过多的和太随意的激励,激励会显得苍白无力,不但会破坏良好的课堂氛围,学生还会对教师提出质疑。
2.捕捉教育契机,适时激励。要使激励语言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师要学会捕抓教育的契机。因此课堂上,教师要利用心中的放大镜,耐心细致地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当学生想展示自我但又束手束脚时,教师适时运用语言激励,会让学生充满自信地去展示。
3.激励要面向全体、注重差异。课堂上,教师不能过于偏爱成绩好的同学,激励不是个别学生的专利。中等的学生或是暂时落后的学生更需要得到教师的重视和肯定,某次激励或许就成为了他们学习中的大转折。同时教学要因材施教,评价也要因材施评。激励时要因人而异。不恰当的激励会使学生认为教师是在讽刺、挖苦他,降低了教师的威信,适得其反。三 教师肢体语言的激励
课堂上教师的授课,除了语言,还要借助一定的肢体动作来表达意思。越是优秀的老师,越要注意自己的言行。因为学生会关注教师的一言一行,而且对教师充满了期望,期望教师的表扬。所以,优秀的老师要善于用语言、手势、眼神、笑容等传递期望和情感。
1.微笑的力量。教师传道、授业、解惑,应该以良好的形象服务于学生,不应该不苟言笑、扳着面孔。只有“微笑服务”,才能体现“人性化”的教育。从此,我把微笑带进课堂,让学生们感到学英语是一种乐趣而不是包袱。课堂上如果学生答对了题目,我就立即给予他们肯定和赞许;如果答错了,也以微笑鼓励,使他们不感到灰心丧气,进而激励他们更加努力!
2.充满鼓励的手势和眼神。当学生课堂上表现好的时候,教师冲他们竖一下大拇指或给他们一个赞许的眼神,他们都能深深地体会到教师的鼓励,教师把学生当作朋友,弯下腰来和他们谈话,这样会使他们更加信任教师,更加喜欢教师,从而喜欢这门学科。在学生遇到困难时,教师以亲切期待的目光注视学生,面含微笑,轻轻点头,以示鼓励;在碰到不遵守纪律的学生时,如果点名批评容易打破和谐的氛围,不妨走近那名学生,用眼神悄悄制止,鼓励他做出教师期待中的反映,激励基于尊重。以往学生得不到充分的尊重,导致学习主动性差,课堂效率低。但现代师生关系中,师生关系平等,教师通过各种方式的激励,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与人格,从而学生愿学,乐学。成人尚且需要鼓励和赞美,更何况学生。让我们教师们用心地、毫不吝啬去赏析、鼓励学生,让我们的学生爱上学习,愿上课,愿学。
第二篇:影响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因素
5.3影响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因素
(一)教师是影响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因素:
教师是课堂教学活动的引导者,学生是课堂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的教学理念、专业素养直接影响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笔者认为,教师是影响课堂教学活动有效性的关键因素。教师对课堂有效性的影响,具体表现在以下几点:
教师的教育观念是影响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直接因素。如果一名教师在日常工作生活中,能够详细分析并正确理解国家的教育方针,并且将国家的教育方针全面落实到日常教学活动中,那么他的教学观念将逐步科学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能够树立主体性教育教学观念、终身教育观念、素质教育观念及创造性教育教学观念。教师还要能够具备创新意识、合作意识、竞争意识、效益意识等等,教师要能够立足长远,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关心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教师要能够意识到教会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比传授给学生一定的知识更加重要。教师的教学观念会直接影响到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影响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其次,教师的智力水平、个人修养、科学文化水平也是影响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因素。教师的智力水平、个人修养直接影响教师选择何种教学方法、教学对此次,如何解决课堂上出现的问题等行为。只有具备准确判断力、丰富想象力、创新力等高智商品质的教师才能够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把握好教学时机,能够灵活地缓解矛盾与冲突,才能够从实际情况出发,作出相应的调整。要想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必须熟练掌握学科知识,并且能够运用自己所掌握的知识来提高教学情境。教师所掌握的教育学与心理学的知识水平也比较重要,这一水平能够让教师准确了解学生的心理与教学内容。在学科的教学过程中,只有严格遵循教学规律、把握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才能够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教师要能够在教学过程中,不断积累教学经验,不断反思,才能够切实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第三,教师的教学能力也是影响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因素。教学水平高的教师,不仅仅将知识传授给学生,还能够教会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教师要能够发挥创新思维,灵活使用各种教学原理和技能。教学技能主要包括教师组织教学活动、使用教材的能力、灵活运用教育心理学与教育学基本原理的能力、观察并管理学生的能力、因材施教的能力等等。最后,教师的心理品质与教学有效性也有关系。如果教师具有广泛的兴趣爱好、有较强的自制力与意志力、有合作精神,那么一定能够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只有性格开朗、宽容博爱的教师才能够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个人品质,才能够受到学生的尊敬与喜爱,才能够营造出宽容的课堂教学气氛,才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与质量。
(二)学生是决定课堂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
课堂教学活动是教师与学生相互发生作用的场所,素质教育在重视教师的课堂地位与作用的同时,提出教学活动应该以学生为主体,强调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的学习过程不能完全被教师的教学过程所取代。学生的主动参与是课堂教学活动产生的基础,学生的参与程度影响到课堂教学活动的过程及有效性。学生的价值观体系正处于形成的初期,心理也正处于发育期,具有比较鲜明的个性特征。另外,由于学生的个体之间的差异,导致课堂教学效果的差异,学生自身也是影响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因素,具体表现在以下几点:
首先,学生个体之间存在差异。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的兴趣爱好、智力水平、学习动机、性格特征、认知方式等方面因个体差异而呈现出不同。这种差异就导致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有的学生的反应速度快、理解能力强、学习积极性高、自主学习能力强,而有的学生则反应速度迟缓、理解能力差、学习积极性不高、缺乏自主学习的能力。当教师在面对全班几十名不同特征的学生时,如果没有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就难以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与质量。其次,学生的学习方法的正确性也是影响课堂有效性的重要因素。教师要能够意识到教会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比传授知识更加重要。教师虽然期望学生的学习能力能够有所提高,但是在教学过程中又往往忽略教会学生思考问题并解决问题的思维策略。有的学生在课堂上听明白了教师讲解的知识,感觉自己能够解答题目,但是到做题的时候,却又感觉无从下手。这就是因为学生没有学到学习方法,缺乏独立思考。教师要能够指导学生、帮助学生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与思维策略,这样才能够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与效率。最后,学生的参与程度也是课堂有效性的影响因素。学生是课堂活动的主体,是课堂活动的参与者。在课堂教学活动中,经常看到这样的情景:教师在讲台上讲得天花乱坠,而学生在下面注意力不集中,眼神飘忽不定,这就表示学生并没有真正投入到课堂活动中来。学生只是被动地参与课堂教学活动,没有调动积极性与主动性,学生的思维也很难长期维持在课堂活动上,这就会降低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三)良好的教学环境是实现教学有效性的保障;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创造力只有在感觉心理安全自由的情况下,才能够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教育学研究表明,学生只有在轻松自由的状态下,才能够充分发挥想象力与创造性思维。由此可见,要想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就必须营造一个民主宽松的教学环境。
课堂教学环境氛围是指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之间相互作用而形成的一种心理环境,主要包括教师与学生的心理状态、学习态度、情绪、课堂秩序等等。宽松积极的课堂教学氛围有利于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能够帮助教师及时掌握教学反馈信息、调整教学策略。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一些教师在营造课堂氛围的过程中往往会呈现出明显的倾向性,这种倾向性主要体现在对待优生与差生的态度上。这种课堂教学氛围往往不利于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容易使学生产生不满、紧张、焦虑、厌恶等不良情绪。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课堂教学环境的民主程度越高、学生是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就越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也会得到大力提升。宽松愉悦的课堂教学氛围是为一定的课堂教学目标所服务的,因此要想创建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就必须详细分析并解读课堂教学目标,根据课堂教学目标的具体要求充分考虑学生课堂学习的情感因素,这样才能够营造一种良好的课堂教学环境。其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能够善于把握课堂教学情境,要能够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课堂教学活动中,随着教学信息的双向传递与接收,在教师与学生相互作用的情况下,往往会产生一些短期的情感体验。如果教师将这种情感体验处理得积极有效,那么就会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情绪,形成一种愉悦的学习心理状态。学生在这种积极心理状态的支配下,会主动投入到学习过程中去。教师要能够有效地调节课题教学节奏,对于课堂教学活动中出现的紧急问题,要能够及时机智地采取措施加以解决。要能够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最终确保教学目标的实现。最后,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中,要能够及时调整课堂教学的内容与方法,要能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多给予学生肯定性的评价。在课堂教学活动的实施过程中,由于教学内容的表现形式会随着教学活动的发展而不断呈现出新的变化,教师要能够根据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情绪的变化情况、学习活动的进展、学习问题等等,对反馈信息作出分析,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营造民主宽松的课堂教学环境,对学生进行表扬与肯定,帮助学生树立学习的信心。教师需要调动学生的参与程度,发扬民主课堂的精神,与学生共同商讨教学方法的选择,多给学生一些自由讨论的空间,这样才能够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第三篇:影响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三点因素.
影响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三点因素 邹平县第一中学 李辉
要探究影响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因素,必须要先清楚什么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从专业角度说,课堂教 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获得发展。首先,学生的发展就其内涵而言,指的是知识与技能,过 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者(三维目标的协调发展;其次,通俗地说,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 通过课堂教学活动,使学生在学业上有收获、有提高、有进步。针对以上,个人认为影响课堂教学有效性 的因素有以下 3点:
一、课堂应该凸显知识的形成过程,教会学生怎样去学习知识,思考知识,从而掌握一定的技能:在学习的过程中,大多数学生会出现这样的情况:“一听就懂,一看就会,一做就错”那么是什么原因 促使这个现象产生的呢?我觉得很大程度上来自于教师的课堂教学。课堂上我们只是一味的强调,这个知 识点就是这样,这个题就这么做,同学们把它记住就行了。大部分学生确实是记住了,但是同一类型的题 目稍微变化一下题干,肯定就不会做了。这样我们在讲题的时候总是在重复着讲一个题目,同一个题目能 讲上十几遍,大大浪费了课堂效率。每节课的教学都能以教给学生知识的形成过程以及探索里面所蕴藏的 知识技能为目标,这样肯定会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二、重视学科学习方法的渗透和总结: 这里的方法我想说两点:
1、学科知识的学习方法:作为教师,经常会遇到学生问这样的问题:“老师, 你能给我说说怎么才能学好化学?”这样的问题一下子问到你,你怎么回答,你能立即给这个学生说出怎 样学好化学,并能使他的化学很快学好吗。答案是否定的。因为就一个学科的学习方法不是几句话就可以 说清楚,也不是教师说了学生一下子就能领会和运用的。那么我觉得,教给学生学科学习方法最好的方式 就是教师在日常的教学过程当中、在课堂上针对某一特定的知识给学生渗透、带领学生自己总结学科知识 的学习方法,这样日积月累下来,肯定会收到很好的效果的。
2、使学生灵活运用学科知识。学生对于理科 的学习常常会出现这样的状况:课本
上的题目都会做,可是一旦出现陌生题目,很多学生就会傻眼。原因 是没有学会如何灵活运用学科知识即利用已学知识对陌生题目进行科学有效的分析。这就要求教师在平时 教学时一定要带领、帮助学生细致分析题目,力求对每一个典型题目都分析透彻,这样久而久之学生自然 会形成自己在此学科的思维方式。很多时候讲解十道题不如讲透一个题。(这点很多老教师都做的非常成功,平时要多听听课,这也是我通过平时听课和自己的实践得来的。
三、重视培养学生对学科学习的情感和态度: 一节课下来,有些老师常常会感到,这节课我从头讲到尾了,而且感觉讲的非常顺畅和清楚,可是学 生怎么没多大反应啊!个人觉得那是学生已经失去了对本学科学习的热情,甚至已经厌烦了学习。如果学生 已经对这个学科或者对学习本身就失去了兴趣,老师即使讲的再好,学生也不会认真听。这种情况对课堂 教学效率的影响很大。所以教师在授课时一定要注意结合本学科特点用自己独特的风格和高尚的人格魅力 征服学生, 培养学生对学科学习的热情和正确的学习态度,使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学生的学习热情有了, 那么课堂教学肯定会事半功倍的。
总之, 课堂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帮助学生由知之不多到知之较多,由不成熟到成熟,最终是要促成学生 能够不再依赖于教师,学会学习,学会判断,学会选择。当然,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方法有很多,老师 们要是能真正的将这些好的方法应用于课堂教学,那么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就会发挥出最大的效能。
第四篇:影响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三点因素(范文模版)
影响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三点因素
邹平县第一中学李辉
要探究影响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因素,必须要先清楚什么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从专业角度说,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获得发展。首先,学生的发展就其内涵而言,指的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者(三维目标)的协调发展;其次,通俗地说,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活动,使学生在学业上有收获、有提高、有进步。针对以上,个人认为影响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因素有以下3点:
一、课堂应该凸显知识的形成过程,教会学生怎样去学习知识,思考知识,从而掌握一定的技能:在学习的过程中,大多数学生会出现这样的情况:“一听就懂,一看就会,一做就错”那么是什么原因促使这个现象产生的呢?我觉得很大程度上来自于教师的课堂教学。课堂上我们只是一味的强调,这个知识点就是这样,这个题就这么做,同学们把它记住就行了。大部分学生确实是记住了,但是同一类型的题目稍微变化一下题干,肯定就不会做了。这样我们在讲题的时候总是在重复着讲一个题目,同一个题目能讲上十几遍,大大浪费了课堂效率。每节课的教学都能以教给学生知识的形成过程以及探索里面所蕴藏的知识技能为目标,这样肯定会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二、重视学科学习方法的渗透和总结:
这里的方法我想说两点:
1、学科知识的学习方法:作为教师,经常会遇到学生问这样的问题:“老师,你能给我说说怎么才能学好化学?”这样的问题一下子问到你,你怎么回答,你能立即给这个学生说出怎样学好化学,并能使他的化学很快学好吗。答案是否定的。因为就一个学科的学习方法不是几句话就可以说清楚,也不是教师说了学生一下子就能领会和运用的。那么我觉得,教给学生学科学习方法最好的方式就是教师在日常的教学过程当中、在课堂上针对某一特定的知识给学生渗透、带领学生自己总结学科知识的学习方法,这样日积月累下来,肯定会收到很好的效果的。
2、使学生灵活运用学科知识。学生对于理科的学习常常会出现这样的状况:课本上的题目都会做,可是一旦出现陌生题目,很多学生就会傻眼。原因是没有学会如何灵活运用学科知识即利用已学知识对陌生题目进行科学有效的分析。这就要求教师在平时教学时一定要带领、帮助学生细致分析题目,力求对每一个典型题目都分析透彻,这样久而久之学生自然会形成自己在此学科的思维方式。很多时候讲解十道题不如讲透一个题。(这点很多老教师都做的非常成功,平时要多听听课,这也是我通过平时听课和自己的实践得来的)。
三、重视培养学生对学科学习的情感和态度:
一节课下来,有些老师常常会感到,这节课我从头讲到尾了,而且感觉讲的非常顺畅和清楚,可是学生怎么没多大反应啊!个人觉得那是学生已经失去了对本学科学习的热情,甚至已经厌烦了学习。如果学生已经对这个学科或者对学习本身就失去了兴趣,老师即使讲的再好,学生也不会认真听。这种情况对课堂教学效率的影响很大。所以教师在授课时一定要注意结合本学科特点用自己独特的风格和高尚的人格魅力征服学生,培养学生对学科学习的热情和正确的学习态度,使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学生的学习热情有了,那么课堂教学肯定会事半功倍的。
总之,课堂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帮助学生由知之不多到知之较多,由不成熟到成熟,最终是要促成学生能够不再依赖于教师,学会学习,学会判断,学会选择。当然,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方法有很多,老师们要是能真正的将这些好的方法应用于课堂教学,那么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就会发挥出最大的效能。
第五篇:影响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因素 Microsoft Word 文档
影响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因素
理想的课堂教学就是通过课堂教学活动,让学生在学业上有收获,有提高,有进步。具体表现在:学生在认知上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从不会到会;在情感上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热爱到热爱,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教师怎样在40分或45分钟时间里,有效地组织好课堂教学,发挥自身才智,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使学生情绪高涨、思维活跃、注意力集中、记忆深刻,是我们每一位教师必须努力探索的问题。我认为决定一堂课是否有效性有两个方面的因素,一是教师教的因素;二是学生学的因素。只有科学地将这两个因素结合起来才能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一、教师教的因素
1、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灵魂,教师的教应围绕着这个目标而展开。课堂教学当然要传授知识,传授知识是课堂教学的主要任务。知识是能力的基础,没有知识也将无所谓有能力。但能力培养和知识的传授是有所不同的,能力不可能由教师传授,能力是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具体实践中培养起来的。这就要求教师应该在传授知识的同时,也应创造机会让学生有机会去运用逻辑思维、有机会去分析解决问题,并在问题解决的实际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2、教学设计是将教学目标转化为具体教学实践的过程,是把教师的教学理念转化为教学实践的过程,其创新与变革是使课堂焕发生命活力的关键。
3、教材是课堂教学的重要载体。但我们应当认识到一种教材仅是对课程标准的一种解读、一种资源,并非唯一的解读、唯一的资源。教材上所呈现的是一些经过专家精心挑选的简约的知识,对于知识的来源、形成过程,往往无从考究。如果教师仅是忠实地执行教材,课堂教学将不一定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势必导致课堂氛围索然无味。教师应该以课程标准为中心,通过教学设计、教材开发,使课堂教学的任务在于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创新能力,而并非仅仅传授课本知识。其实目前的中考也有这样的趋向。在科学中考试题中很少用到课本中的原图作为试题,考试中大插图更多来自课外,这样也体现了教材仅是一种课程资源的理念。
4、教学方法是将教学目标所规定的内容科学而艺术地教授给学生的手段,教学方法的优劣将极大地影响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教学方法有很多种,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教学要求可选取不同的方法。教师应多研究,如什么样的课题适合探究、如何保证探究过程真实有效等等。
5、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预设再精心也无法预料课堂教学的全部实际进程。课堂教学的内容往往由教师事先确定,当课堂教学真正开始的时候,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教师往往无法控制课堂的进程、学生的兴趣和注意点。这时会有很多教师事先没有预料的事情发生,对于这些生成的内容,教师必须给予关注。这些生成往往是学生仔细观察、认真探究的结果,是困扰学生进一步思考的问题。解决这些生成的问题既能保护学生探究的积极性,也体现出一位科学教师自身的专业素养。若一味追求课堂上即时的“生成”,则教师的主导地位必将被削弱,课堂也会陷入混乱、失控的局面。因此,我们应寻找“预设”与“生成”两者的平衡点,有效利用积极的、正面的、有价值的“生成”;而对消极的、负面的、低价值的“生成”,应采取机智的方法,让其思维“归队”,回到预设的轨道上来。
二、学生学的因素
平时我们都把好多精力花在了如何教上即如何设计较好的教学案例进行教学,而很少关注学生是怎样学的。学生是英语学习的主人,教师是英语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有效教学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学生的学习方式,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在于教师。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应恪守自己的角色意识,一方面不断更新观念,树立先进的教学理念;另一方面将先进的教学理念转化为教学行为。要尽可能给学生多一些表现自己的机会,多一些独立思考的时间,多一些活动的余地,多一些体验成功的喜悦。注意拓展学生的心理空间,努力创设丰富的学习环境,尊重把握准学生的英语学习起点。让学生充分从事探究学习活动,发挥他们的自主性、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真正使他们成为学习的主人。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掌握英语思想和英语方法,能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逃脱出“题海”。
总之,作为教师我认为不是给学生灌输了多少知识,而是真正引导和促进学生学了多少知识。让学生爱学、乐学、有实效的学、事半功倍的学,这样的教学才是有成效的。也是我们所追求的理想的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