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历史八年级上册资源包:鸦片战争的烽烟教学设计

时间:2019-05-12 20:30:1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北师大版历史八年级上册资源包:鸦片战争的烽烟教学设计》,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北师大版历史八年级上册资源包:鸦片战争的烽烟教学设计》。

第一篇:北师大版历史八年级上册资源包:鸦片战争的烽烟教学设计

《鸦片战争的烽烟》教学设计

【课程标准】

讲述林则徐虎门销烟的故事。简述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认识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 社会的影响。了解魏源的主要思想。

解析:“讲述林则徐虎门销烟的故事”属于识记层次的要求,主要应了解林则徐虎门销烟的背景、过程及历史意义。“简述”属于课标中识记层次的要求,“认识”则属于理解层次的要求。所以,除了要知道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还要对条约的内容进行分析,理解其使中国的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破坏、丧失独立自主的地位,古老的中国开始衩卷进世界资本主义的漩涡的影响。“了解魏源的主要思想”也属于识记层次的要求,只要知道魏源的主要思想是什么即可。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通过学习,了解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及给中国社会带来的严重危害,并由此发动侵略战争的基本史实。讲述林则徐虎门销烟的故事,培养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知道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分析其对中国社会产生的影响,认识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培养对比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

了解魏源在《海国图志》中提出的主要思想及其作用。过程与方法

观看英国鸦片走私船的图片、“英国输入中国的鸦片激增表”,阅读教材小字部分关于鸦片危害的内容,形成对鸦片输入及其危害的感性认识。

阅读教材并结合课外所学,讲述林则徐虎门销烟的故事。

观察“鸦片战争英军入侵路线图”,了解战争的过程。在图中找出中英《南京条约》规定的五处通商口岸、割让的香港岛的位置,并分析其位置特点及影响。掌握识图和运用地图学习历史的方法。

通过“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影响简表 ”,学习采用多种方式陈述历史问题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林则徐虎门销烟史实的了解,认识林则徐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民族英雄,学习其维护中华民族利益和尊严的爱国主义精神。

通过学习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及发动战争的史实,认识英国发动战争是无耻的、非正义的。吸取鸦片战争中落后就要挨打的历史教训,增强忧患意识和振兴中华的历史使命感。

二、教材分析

包括根本原因和直接原因;“中英南京条约”介绍了鸦片战争的经过及其结果——《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影响;“魏源发奋编著《海国图》”,也是鸦片战争的影响之一,即引起中国新思想的萌发。

本课重点:林则徐虎门销烟;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其影响。本课难点:怎样理解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产生的影响。

三、学情分析

经过七年级一年的历史学习,步入八年级的学生已初步掌握了学习历史的基本方法。就本课教材内容而言,部分学生通过小学学习以及课外阅读、观看影视作品等对诸如林则徐虎门销烟等史实有一定的感性认识,但不系统不全面。关于鸦片战争签订的《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及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的影响,涉及许多对学生而言比较陌生的术语,理论性较强,学生理解分析起来有一定的难度。

四、教学过程

一、林则徐虎门销烟

二、中英《南京条约》

三、魏源发奋编著《海国图志》 导入新课:

看图片:(虎门销烟浮雕)

在北京天安门广场上矗立着一座雄伟的人民英雄纪念碑,在它的基座四周镶嵌着八块汉 白玉的历史浮雕。这是其中的第一幅,展示的是林则徐领导的虎门销烟的壮观场面。“烟”即“大烟”,就是鸦片。林则徐为什么要当众销毁鸦片?历史上为什么将英国第一次侵华战争称为鸦片战争?这场战争对中国社会产生了什么影响?

出示 “鸦片战争英军入侵路线图”

引导学生观察图例:英军入侵基本路线,了解战争分为三个阶段。教师指图讲述三个阶段的时间及简单经过。(略)

组织讨论:中国为什么会在鸦片战争中失败?

(归结为如下原因:经济落后、政治腐败、武器落后、措施失当等。总而言之,中国的农耕文明已远远落后于世界工业文明进程,在双方的交锋中,中国的失败是一种必然的趋势,所以“落后就会挨打”便不可避免了)2.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影响

关于内容:

首先,指导学生阅读教材中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启发学生思考:用什么办法能记住这些内容?让学生各抒己见。(包括归纳要点记忆、理解记忆、编顺口溜记忆、运用地图记忆等)然后,给出“中英《南京条约》主要内容及影响简表”

中英《南京条约》主要内容及影响简表

先给出表中前两项内容(项目、主要内容),引导并鼓励学生就《南京条约》的内容提出疑问,通过生生、师生交流解决问题。着重弄清以下几点:

(1)南京条约中割的是香港岛,而不是香港。

(2)银元与白银的关系(1银元=0.72两白银)

(3)五处通商口岸分布的位置特点及原因(集中于东南沿海。因为那里对外交通便利,商品经济较发达,贸易基础较好)关于影响:

先指导学生结合《南京条约》的内容逐项分析其对中国社会会产生什么样的后果或影响。注意结合地图(见下一页地图)明确规定开放的通商口岸及割占领土位置。经过归纳总结后,将结论一一呈现在表格中。

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引导学生归纳概括分析:鸦片战争后的中国社会与以前相比在政治、经济等方面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

得出如下认识:鸦片战争前,中国在政治上主权独立,领土完整,经济上是封建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鸦片战争后,政治上中国的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破坏;经济上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中国被卷入世界资本主义的旋涡。总而言之,鸦片战争使中国出现一个前所未有的局面,它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结合教材小字内容,介绍魏源其人及其编著《海国图志》的经过。

引导学生阅读教材,说出《海国图志》的主要内容。组织思考:魏源对待西方与前人有何不同?为什么会有这些不同?

提示:从闭关锁国的自大无知、轻视西方国家到学习西方国家先进的科学知识和技术。变化的原因是鸦片战争失败的残酷现实使一些爱国知识分子认识到只有“师夷”才能“制

夷”,只有学习西方,中国才有出路。小结:

鸦片战争是近代史上西方列强发动的第一次侵华战争,也是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斗争的开始。这场战争使中国蒙受了巨大的民族耻辱,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严重破坏,丧失了独立自主的地位。但鸦片战争中五口通商在加速封建经济解体的同时,也促进了中国商品经济的发展,尤其是受到战败求和的刺激,爱国知识分子开始睁眼看世界,提出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想,为中国早期的近代化作了思想准备 选择题:

1.在中国最早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人是()。

A.林则徐 B.魏源 C.左宗棠 D.李鸿章

2.标志着古老的中国开始被卷进世界资本主义的旋涡的事件是()。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3.中英《南京条约》中使中国的领土主权遭到破坏的内容是()。A.开放广州等通商口岸 B.割香港岛给英国

C.协定关税 D.赔偿英国军费2100万银元

思考题 : 结合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分析说明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产生了什么影响。

第二篇: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1课鸦片战争的烽烟名师导航 北师大版

第1课 鸦片战争的烽烟

名师导航

知识梳理

1.林则徐虎门销烟(1)鸦片战争的背景

①为了、和,英国把侵略矛头指向中国。②清朝的 政策和中国 的经济形态,顽强抵制了英国工业产品的倾销。 ③ 流毒给中华民族带来深重灾难,也直接威胁到清朝的财政。(2)虎门销烟

①为了抵制鸦片,帝派 担任钦差大臣,去广东查禁鸦片。 ②1839年6月3日,林则徐开始在广州 海滩当众销毁收缴的鸦片。

③意义:虎门销烟向全世界表明了中国人民反抗侵略的决心和勇气,振奋了民族精神,维护了民族尊严。

2.中英《南京条约》

(1)鸦片战争的爆发: 年6月,鸦片战争正式爆发。(2)鸦片战争的结果:1942年英国逼迫清政府签订《 》。(3)《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①开放广州、厦门、、宁波、为通商口岸。②中国赔款 万银元。③割让 给英国。④英国商人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4)《南京条约》的影响:《南京条约》是中国近代第一个 条约。中国的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了破坏,丧失了独立自主的地位。

3.魏源与《海国图志》

(1)鸦片战争后,一些爱国知识分子受清政府战败求和的刺激,开始睁眼看世界,寻求救国良方。是其中的杰出代表。

(2)魏源编著的《 》系统介绍了世界各国的地理、历史和科技发展状况,提出了“

”的主张。

●要通过仔细阅读教材,把握鸦片战争的背景:从外因(英国为了扩大国外市场)和内因(鸦片对中国的危害)两个方面来思考。

●要记住鸦片战争爆发和结束的时间以及结果。对《南京条约》的内容,可通过表格表示。重点把握:通商口岸、赔款数额、割让土地以及对中国的影响。

疑难突破

1.鸦片战争前后英国的社会概况

1640年,英国发生了资产阶级革命,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扫清了道路。到了18世纪60年代,英国开始了工业革命,在纺织业中,机器大生产开始代替工场手工业。19世纪中期,英国完成了工业革命。工业革命创造了巨大的生产力,推动了工业的迅速发展。随着工业的飞速发展,英国在世界各地掠夺殖民地,开辟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在亚洲,18世纪中期,英国控制了印度;19世纪初,占领新加坡和缅甸的一部分;1838年侵入阿富汗,又强迫伊朗签订不平等条约;英国还把侵略矛头指向中国。

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在于开辟国内外市场,推销工业产品和掠夺工业原料,所以英国把侵略矛头指向中国。

2.《南京条约》签订的影响

《南京条约》破坏了中国领土完整和关税、司法主权,并使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发生了变化: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成为中国的主要矛盾;

爱心

用心

专心

反帝反封建成为近代中华民族的双重历史使命。鸦片战争后,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成为中国历史的转折点,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从割地、赔款、开通商口岸、丧主权等方面来归纳《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理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社会性质、革命任务等由此发生的根本性变化。

问题探究

问题1:有人认为“如果没有林则徐禁烟,鸦片战争就不会发生”。你同意这种观点吗?为什么?

应该结合中英贸易情况简表、英国对华鸦片输入数量表、受鸦片毒害的典型资料,思考英国向中国输入鸦片的原因和造成的危害,以及清朝皇帝下决心查禁鸦片的原因,从而明白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是英国要打开中国市场,其直接原因是中国的禁烟运动。

探究:不同意。这种观点是片面的,因为鸦片战争发生的根本原因是英国资产阶级保护鸦片贸易、推行殖民扩张政策的必然结果。他们渴望打开中国的商品市场,在鸦片战争之前,就曾与中国进行过多次较量,试图侵略中国;加上清政府实行闭关锁国政策,中国更加贫穷落后,不堪一击。因此,虎门销烟只是英国发动侵略战争的借口,即使没有林则徐禁烟,外国侵略中国也是必然要发生的。

问题2:有人说鸦片战争失败的原因在于英国侵略者力量过于强大,也有人说是因为清政府太腐败。你的观点是什么?

应联系实际谈学习体会,比如中西的巨大落差:农业文明与工业文明、先进与落后、传统文化与反思、侵略与反侵略的冲突,逐步树立起对民族、对国家的历史责任感。

探究:由于清王朝入主中原后采取闭关锁国政策,失去了通过对外经济文化交往来发展生产力、提高综合国力的机遇,却造成了故步自封、愚昧落后、夜郎自大的心理,而当时的英国正处在资本主义的上升阶段,科技发达,军事力量强大。因此,尽管中国所进行的是正义的反侵略战争,尽管有爱国将士的英勇抵抗,结果在战争中吃了败仗,签订了丧权辱国的《南京条约》。说明了“落后就要挨打”这一道理。

典题精讲

例1英国发动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最主要的目的是为了()

A.使鸦片走私合法化

B.占领中国的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 C.扭转对华贸易的逆差

D.报复林则徐虎门销烟的经济损失 思路解析:本题旨在考查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分析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根本目的,应抓住其工业革命的完成需开拓更多的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进行分析。A项是重要原因,但不是最主要原因,C项是直接原因,D项是借口。

答案:B

绿色通道:解答此类题目,要注意仔细审题,切忌牵强附会、望文生义。本题所提供的选项都属于导致鸦片战争的原因。但到底是直接原因还是主要原因,这必须结合教材进行认真推敲

变式训练1之所以说鸦片战争是不可避免的,最主要是因为() A.清政府实行闭关锁国政策 B.禁烟运动打击了英国商人 C.中国处于封建落后状态

D.英国要打开中国市场 答案:D

变式训练2下列体现英国发动鸦片战争主要意图的是() A.割香港岛

B.赔款2100万银元 C.领事裁判权 D.开放通商口岸

爱心

用心

专心

答案:D

例2阅读下列材料:

①“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②“若鸦片一日未绝,本大臣一日不回,誓与此事相始终,断无终止之理。” 请完成:

(1)这两段话出自何人之口?(2)他有哪些主要事迹?

(3)他的主要事迹的历史意义是什么?

思路解析:首先,应审清题目,明白两则史料的大致含义,确定是“谁”所说,这是解题的关键。其次,结合教材知识进行辨析可知:林则徐被誉为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率先迈出了“师夷长技”的第一步。他认识到鸦片输入的危害,上书道光帝,主张严禁鸦片。得到道光帝支持后采取了一系列禁烟措施,并组织民军抗击英国侵略者的入侵,不愧为中华民族的民族英雄。

参考答案:(1)林则徐。

(2)领导禁烟运动,主持虎门销烟,打击外来侵略,向西方学习等。

(3)虎门销烟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对外国侵略的坚强意志。领导这场斗争的林则徐,不愧为中华民族的民族英雄。

黑色陷阱:解答本题,由于对历史人物的重要论点缺乏必要的了解,容易陷入无所适从的误区。对历史人物的重要言论,我们一定要通过熟读教材或拓展阅读加以了解,在了解其言论的同时,还要了解其事迹、影响,这样分析起来才会全面透彻。

变式训练12003年3月,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答记者问时引用了“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这句诗出自于下列哪一人物之口()

A.范仲淹

B.林则徐

C.孙中山 D.毛泽东 答案:B

变式训练22010年6月,《林则徐生平史与禁毒展览》在福建博物院举行,与该展览主题有关的历史事件是()

A.虎门销烟

B.维新变法运动 C.洋务运动 D.收复新疆 答案:A

爱心

用心

专心 3

第三篇:八年级上册历史鸦片战争说课稿

八年级上册历史鸦片战争说课稿 岳麓版八上第1课《鸦片战争》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专家、同仁:

大家好!

今天我为大家说课的题目是《鸦片战争》,下面我从教材分析、教学策略、教学过程、教学评价与反思四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地位和作用 《鸦片战争》是岳麓版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1课,该单元以“侵略与反抗”为主题展开,本课以“鸦片战争”为主题,主要叙述了虎门销烟与鸦片战争的原因、经过、结果及影响,阐述了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始况,是中国历史的转折,是中国百年屈辱的开始,也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在教材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起到了开篇点题的作用。学习本课,有助于培养学生爱国情感、忧患意识和民族责任感。

(二)、课标要求

科学的教学目标具有良好的导向性与激励作用,根据教材内容,结合学生实际情况,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了解近代时期中、英基本国情,虎门销烟的过程及鸦片战争经过;认识鸦片贸易的原因及危害;理解鸦片战争爆发的必然性,掌握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其对近代中国社会的影响。

2、培养学生的全球史观,培育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提升用唯物史观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课前预习,利用——知识储备中心这一平台,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2、通过构建平台,活动探究,引导学生积极、全面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识图、阅读、分析、思考、表达、归纳、比较等多元智能,掌握一些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1、通过对鸦片战争爆发原因的分析,培养学生正确的辩证思维。

2、了解民族英雄的感人事迹,培养学生的民族责任感。

3、体会“落后就要挨打”这一历史教训,培养学生的忧患意识和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的历史使命感。

结合上述教学目标,我确定本课的教学重点、难点如下: 教学重点:林则徐虎门销烟和中英《南京条约》。确定依据:虎门销烟是中国近代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一次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结合社会现实来看,很多人不能正确认识禁烟运动与鸦片战争的关系;《南京条约》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揭开了不平等条约签定的序幕,对中国的影响深远。

教学难点:怎样理解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确定依据:“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这一粗象的历史术语对于八年级的学生而言理解存在障碍,结合以往教学实际来看,很多学生对此理解不准确或不全面。

二、教学策略

(一)、学情分析 我所任教的是一所农村学校,大多学生均为空巢学生,整体来讲学习习惯较差,主动学习的意识不是很强,获取知识的渠道较为狭窄,又因本课所学内容涉及到世界近代史——英国工业革命,学生的学习基础较弱,需要教师补充相关教学资料,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

(二)、教法分析 根据上述学情及教材特点,本课的教学我设计了“课前预习+课中探究”这一模式。依据学生心理特征,我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将本课内容进行整合,为学生创建学习的平台。通过创设情境,组织小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鼓励学生不同观点争鸣,从中提升学生的理性;在活动中指导学生学习方法,培养学生高效的自学能力。

(三)、学法分析

在学法上,我引导学生采取“课前自主学习————课中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师提前一天安排学生预习,学生分组完成了解林则徐的故事,认识鸦片的危害,人民英雄纪念碑的浮雕知识。学生可以通过这些预习,了解与教材相关的部分知识;课中引导学生集中进行探讨,合作解决重点问题;引导、鼓励学生自己动手,设计本课知识网络,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与动手能力。

三、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

检查学生课前预习情况,(二)、新课教学

导入(课件展示:指南针、印刷术、火药的使用)

教师深情导入:同学们,我们刚刚才学习完中国古代史,今天我们历史的学习也将进入一个新的时期——中国近代史,回想我们之前学习的内容,在古代历史进程中,我们祖先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文化成就,同学们知道的都有哪些?当历史演进到清朝时,当时的政府在对外交往中推行了什么政策?闭关锁国,中国在世界上逐渐落伍了,那么,逐渐落后的中国将面临什么样的命运呢?我们今天来学习这节课:鸦片战争。

由此引出中英鸦片战争爆发前的中英形势,从而导入新课。新课教学 结合教材特点,为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参与度,我为本课的教学构建了三大平台——筑基平台、能力提升平台、情感升华平台。第一篇章:筑基平台 ——整体感知,理清脉络,夯实基础 教材对于鸦片贸易的背景,只有非常简洁的一段,留给了学生太多的疑惑,而这恰恰又是鸦片战争爆发及失败原因理解的基础,为了让后续的教学能顺利进行,此篇章我设计了以下两个环节:

一、看一看、想一想。指导学生阅读文本、浏览教师提供的相关图片与文字资料。

1、认识世界近代史况与同期中国国情,完成中英国情对比分析表。

2、理解英国走私鸦片的原因,归纳鸦片贸易的危害。

3、了解虎门销烟的过程及意义。

二、说一说。教师出示相关图文资料,让学生对着鸦片战争形势图,简述鸦片战争经过,认知民族英雄的感人壮举。第二篇章:能力提升平台 ——理性分析,深化认识,提升能力 新课标提倡培养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因此在这一篇章里里,我设计了三个教学小活动,将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板块

一、议一议,如何正确认识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教师提供中、英对鸦片战争爆发原因的不同观点的材料,供学生分析探讨,培养学生正确的辩证思维。板块二:探讨中国战败的必然性。我设计了这一辩论活动:如果让你现在回到鸦片战争爆发前夕,担任中方总指挥,你能让中方获胜吗,教师将学生分为两个大组(正方:能,反方:不能)。通过这一辩论活动的开展,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还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与用唯物史观分析问题的能力,让学生认识到鸦片战争中国失败的必然性,锻炼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与口头表达能力。板块三:掌握《南京条约》内容,理解条约带来的影响。鸦片战争的影响既是本课的教学重点,又是本课教学的难点,对这一教学内容我按以下两个步骤展开。步骤

一、速记《南京条约》内容。《南京条约》的内容是学生必须要求掌握的。为让学生迅速掌握此条约内容,我设计了速记大赛:看哪些同学记得又快又准,并请部分表现突出的同学交流识记方法,教师指导推荐——关键词记忆法(割地、赔款、通商定税)。让学生在活动中掌握学习方法。步骤

二、辩证分析鸦片战争的影响。教师首先让学生结合《南京条约》内容分析条约的签定使中国发生了什么变化?教师引导学生从政治、经济、文化等角度进行分析。

五、课堂小结:

“世界上最古老最顽固的帝国,八年来在英国资产者大批印花布的影响下,已经处于社会变革的前夕,这次变革必将给这个国家的文明带来极其重要的结果。如果我们欧洲的反动分子不久的将来逃奔亚洲,最后到达万里长城,到达最反动最保守的堡垒的大门,那么他们说不定就会看见这样的字样:中华人民共和国

自由、平等、博爱”

——————马克思,一八五零年一月三十一日,《新莱茵报》

启示:封闭保守使文明衰亡

开放包容使文明进步

六、教学评价与教学反思 在本课的教学中,我充分利用教材特点,创建了知识储备中心,努力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以利于学生发挥学习主动性;在教学过程中通过不同层次活动的开展,充分调动了学生“看、听、说、思、写”等各种感观,使学生的多元智能得到改善与发展,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逻辑思维、史料分析、图表归纳等能力,让学生掌握了一定的学习方法,体现了“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这一教学理念;德育的渗透没有空洞、枯燥的说教,达到了潜移默化的效果。

第四篇:八年级历史上册《鸦片战争》教案

八年级历史上册《鸦片战争》教案

教学重点

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内容及其意义

教学难点

新文化运动为什么把斗争的矛头对准孔教?

教学过程

导入新

组织学生回顾前面几节学过的线索,讨论回答问题:

、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过程中,已经进行了哪些尝试?结果如何?(洋务运动“师夷长技”是一次失败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资产阶级维新派鼓吹民权,革命派主张共和,都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道路。)

2、辛亥革命已经推翻了清朝,为什么还说它的任务没有完成?(革命的胜利果实被袁世凯所窃取,中国人民仍然处于北洋军阀的独裁统治之下。)

承上启下,教师讲授:这些运动和革命虽然失败了,但是中华民族还有许多爱国知识分子不怕失败,继续展开挽救民族危机的活动。他们在思想上同当时的反动思潮展开激烈斗争,率领一批青年掀起了生气勃勃的新文化运动。(布置学生阅读38——41页全内容,对重要的年代、人名、著作名称等做出醒目的阅读标记,按小组交流个人看法,要求人人过关。)

组织学生学习和探究新

《新青年》的创办、根据38页“动脑筋”:新文化运动“是几个青年凭空捏造出来的”吗?(不是)新文化运动的斗争锋芒为什么会指向孔教?(当时特定的历史条,决定了新文化运动必然兴起。理由如下[可启发学生从辛亥革命在思想观念上的影响、袁世凯统治的实质、进步知识分子的奋起等方面思考回答]:

A辛亥革命后,民主、平等、自由、博爱等思想观念逐渐深入人心,这些思想观念对于以青年学生为主的知识分子所产生的震撼力特别巨大。

B以袁世凯为代表的国内外反动势力,妄图维护他们的既得利益,借孔教作为复辟帝制的工具,掀起了一股反动的文化逆流,新思潮的斗争锋芒自然而然地指向了孔教。

进步知识分子奋起抗争,高举“民主”与“科学”两面大旗,朝着“独裁专制、迷信盲从、旧道德、旧文学”发起勇猛冲击,掀起了生气勃勃的思想解放潮流。)

2、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内容是什么?(组织学生“接龙”,当堂掌握“四提倡、四反对”;引用语文科关于“反义词”的概念,练习“对号入座”。)

小结、过渡:“提倡民主、科学和新道德”属于思想革命,“提倡新文学”属于文学革命。思想革命决定了文学革命的方向,文学革命则扩大了思想革命的影响。但是,就在新文化运动兴起时,第一次世界大战也如火如荼地进行着,资本主义大国互相厮杀,资本主义制度弊端毕露。人们需要寻找更好的出路,马克思主义就被引进到了中国。

“新世纪的曙光”、你知道当年引进马克思主义的重要人物、刊物和吗?(组织学生“接龙”,当堂掌握陈独秀、李大钊[强调“钊”字的读音和字形特点];掌握《新青年》和《每周评论》;掌握《庶民的胜利》和《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强调“庶”字的读音和字义]。)

2、你怎样评价新文化运动?(提醒学生要坚持运用“两分法”:

A意义:它是我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启发人们追求民主和科学,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

B缺陷:运动中对于中西文化存在着绝对否定或绝对肯定的偏向,影响到了后来。)

3、根据40——41页“活动与探究”和“自由阅读卡”的内容,小组讨论如何评价胡适对于“文学革命”的主张,然后由小组代表在班上发言。(教师可以通过“画外音”形式进行启发引导,帮助学生理解原文意思。然后,在提问时采用“剥笋法”层层分解。例如:他主张新文学要首先解放什么?他还主张新文学要反映什么内容?他这些主张都实现了吗?等等。最后,教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归纳——他主张的文学革命,首要任务是用白话文取代文言文,同时也注意到文学作品的内容必须反映平民中的社会问题。这些在今天都已经成为现实。但是,他没有进一步提出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案,只停留在改良的层面上,并没有主张彻底的革命。)

巩固小结、按照“背景→标志→代表人物→基本内容→斗争矛头→发展情况→历史意义和历史缺陷”的线索梳理本知识。

2、指导学生当堂完成本第40页选择题:应选A(陈独秀)。

3、提醒学生预习第10《五四爱国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第五篇:1、 鸦片战争的烽烟 教学设计 教案

教学准备

1.教学目标

通过对照《南京条约》中英文本的差异,在学习南京条约概念、内容、影响的过程中,认识《南京条约》背后中英两国发展水平的差异。

2.教学重点/难点

《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和影响

3.教学用具 4.标签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一、导入:粤语方言“鸡同鸭讲”的含义,形容语言不通而带来的沟通困难。中英交往中也出现同样的问题。流程:

一、中英《南京条约》的概况 条约类型:不平等条约 条文数量:13款 文本语言:汉语、英语 签署日:1842年8月29日 生效日:1843年6月26日 地点:中国南京(英舰康华丽号)签署者:耆英、伊里布(中国代表)

璞鼎查(英国代表)保存于:英国政府

台北国立故宫博物院 过渡:展示材料:中英近代关系史上,由谁翻译、翻译什么,怎么翻译,成了双方交往过程中至关重要的问题。—屈文生:《南京条约》的重译与研究

二、中英《南京条约》的概念

《南京条约》(Treaty of Nanking),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因与外国战败而需要割让土地和开放通商的不平等条约。

三、中英《南京条约》的内容

1.五口通商: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 2.割地:香港岛 3.赔款:2100万银元 4.关税协定

四、中英《南京条约》的影响

展示材料:

道光年间的中国人,看不起西洋人,《南京条约》后,西洋人看不起当时的中国人,而把他们看作殖民地的人,进而不把中国当作主权完整 国家来看。

——王绳祖《南京条约的历史背景及对百年来中国外交之影响》,《世界政治》 中西关系是特别的,在鸦片战争以前,我们不肯给外国人平等待遇;在此后,他们也不肯给我们平等待遇。——蒋廷黻《中国近代史》 1.五口通商:——开放贸易 2.割地:香港岛——领土主权遭破坏 3.赔款:2100万银元——加重经济负担 4.关税协定——破坏关税主权

下载北师大版历史八年级上册资源包:鸦片战争的烽烟教学设计word格式文档
下载北师大版历史八年级上册资源包:鸦片战争的烽烟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一单元第一课《鸦片战争》-教学设计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一单元第一课《鸦片战争》-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 (一)教材内容 《鸦片战争》是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一单元的第一课,主要叙述了中国是怎样从一个政治上主权独立、......

    八年级历史上册《鸦片战争》复习提纲(人教版)(推荐)

    八年级历史上册《鸦片战争》复习提纲(人教版) 第1 鸦片战争一、知识结构: 、时间:18406—18428 2、侵略者:英国 3、根本原因:为了开辟中国市场,推销工业品,掠夺廉价的工业原料。 4......

    八年级历史上册教案1鸦片战争

    3eud教育网 http://www.3edu.net 百万教学资源,完全免费,无须注册,天天更新! 第1课 鸦片战争 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和认识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给中国社会带来严重危......

    八年级历史上册教学设计

    八年级上册历史复习中国近代史(1840—1949) 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840—1919) 第一单元 列强的侵略和中国人民的抗争 第1课 中英鸦片战争(1840-1842) 一、林则徐虎门销烟 1、背景:......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一课《鸦片战争》复习学案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一《鸦片战争》复习学案 一、学习目标: 、学习本,准确说出: (1)虎门销烟的时间、领导人、意义。 (2)鸦片战争的起止时间、侵略国、结果、影响。 (3)《南京条约》签订......

    八年级上册历史《第二次鸦片战争》教案解析

    八年级上册历史《第二次鸦片战争》教案解析 教学目标 通过本的教学,使学生了解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列强侵华的罪恶行径,清朝统治者的腐败无能,使中国举世闻名的皇家宫苑付之一炬......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教学设计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教学设计 第2课 第二次鸦片战争 教材分析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列强侵华的罪恶行径,清朝统治者的腐败无能,使中国主权进一步丧失......

    2017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历史复习提纲

    八年级上册历史知识点 第1课 鸦片战争 1.原因 根本原因:英国工业革命后,成为头号工业强国,为了进一步对外扩张、侵占国外市场、倾销工业产品、掠夺工业原料(而清朝的闭关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