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的笔算教案

时间:2019-05-12 20:59:1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3、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的笔算教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3、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的笔算教案》。

第一篇:3、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的笔算教案

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笔算乘法

教学内容:苏教版第六册P5-6 教学目标:

1.学生通过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过程,学会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的乘法。学生能够运用两位数乘两位数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2.学生经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过程,加深学生对笔算方法的理解和掌握。学生经历具体的问题情境,体会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学生在自主探究、合作、讨论的学习情境中,感受知识的形成过程。

3.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情感和兴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成功,建立自信,养成认真审题、细心计算、书写整洁的良好学习习惯。教学重难点:

1.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笔算的计算方法。

2.学生通过讨论、交流、实际列竖式计算,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课前谈话复习不进位笔算乘法的计算方法。先举手叙述,在集体叙述。

一、提出问题

昨天幼儿园买的迷你南瓜每箱有24个,今天打算再买53箱,你能帮幼儿园算算一共有多少个吗?

请同学们说一说用什么方法能算出一共有多少个南瓜,从而列出算式24×53。

二、探讨计算方法

1.想一想你是怎样计算24×53﹦?请先以小组讨论然后把想出的计算方法写在纸上。2.组织交流

(1)拆分分步算。先把53分成50和3;然后用24×3=72,24×50=1200;最后把72+1200=1272,即求出24×53﹦1272,53箱一共有1272个迷你南瓜。老师:这种方法有一定的局限性,如果没有碰到整十的数就不容易口算了。(2)估算。53≈50,24×50=1200,算出大约有1200个迷你南瓜。

老师:估算的方法只能算出大约有1200个迷你南瓜,不能满足解决问题的需要。(3)笔算。

× 5 3 7 2--------------3×24的积 1 2 0--------------50×24的积 1 2 7 2-------------72+1200的和

老师:用刚学过的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知识解决问题,并且能正确解决在乘的过程中的进位问题。

3.师生评议

(1)请说一说你喜欢哪种方法?为什么?

(2)教师对学生发表的意见作以肯定或补充。使学生了解每一种算法的特点和适用范围。例如:估算的方法能很快算出大约有1200个南瓜,但它不能满足解决问题的要求。(3)重点评议笔算。

用检查竖式每一步计算的方式,再现笔算过程。在此基础上,夸赞学生:能用刚学过的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知识解决今天的新问题。并且能正确解决乘的过程中的进位问题。你们真棒!

4、验算一下是否正确

5.热身训练(1)填一填。

1 3 2 9 3 × 1 4 × 3 4 × 2 1 8 4 1 2 8 9 3 □ □ □ □ □ □ □

□ □ □ □ □ □ □ □ □ □(2)看谁最认真!(笔算)

23×34=(782)54×13=(702)39×27=(1053)5.总结

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的方法:先用第二个因数的个位去乘第一个因数,得数的末位和第一个因数的个位对齐;然后用再用第二个因数的十位去乘第一个因数,得数的末位和第一个因数的十位对齐;最后把两次乘得的积加起来。注意:计算时在哪一位上满几十就向前一位进几。

三、练习

1.想想做做1:让学生说说计算步骤再计算

为了节省时间可以让1个组的学生做同一道题。完成计算后,组织交流。说出笔算的过程,加深学生对笔算过程的了解。2.请学生独立想想做做第3、4题。

完成后,请学生向全班说一说,解决问题的过程和结果

四、课堂小结

1.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最大的感受是什么?

2.请学生讨论笔算乘法时要注意什么问题,并交流。

3.教师强调:用竖式计算时,每次乘得的数的末位应该和那一位对齐。还要注意记住进位数,正确处理进位问题。

五、布置作业

想想做做第2题:列竖式计算并验算 板书设计

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进位乘法

× 5 3 7 2--------------3×24的积 1 2 0--------------50×24的积 1 2 7 2-----------72+1200的和

第二篇: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的笔算教案

题: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笔算乘法 执 教 者:石磊

教学内容:教科书P65页例题2 学情分析: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分为两个层次,不进位笔算和进位笔算,进位笔算是在不进位笔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学生在了解了两位数乘的顺序及部分积的书写位置的基础上;再一次经历两位数乘两位数需要进位的笔算过程,帮助学生理解笔算的算理;掌握笔算乘法的方法,进一步巩固估算、口算;也为以后学习多位数四则混合运算和更多位数乘法的实际问题打下坚实的基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学生通过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过程,学会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的乘法。(2)学生能够运用两位数乘两位数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2.过程与方法

(1)学生经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过程,加深学生对笔算方法的理解和掌握。(2)学生经历具体的问题情境,体会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3)学生在自主探究、合作、讨论的学习情境中,感受知识的形成过程。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情感和兴趣。

(2)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成功,建立自信,养成认真审题、细心计算、书写整洁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难点、关键

1.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笔算的计算方法。

2.学生通过讨论、交流、实际列竖式计算,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思路:引导学生提出问题,经历知识迁移过程,通过交流探究解决问题,形成进位笔算乘法的技能,掌握进位笔算乘法的计算方法。教学方法:交流—探究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写有算式的南瓜卡片 教学过程:

课前谈话复习不进位笔算乘法的计算方法。先举手叙述,在集体叙述。

一、提出问题

呈现美丽的小树林画面,让学生各抒己见提出问题,你发现了什么数学问题呢?

学生可能这样问:(1)这片小树林有多少行树?(2)一行有多少棵树?(3)这片小树林共有多少棵树?

老师评价后又问:这片小树林有18行,每行有16棵,请同学们说一说用什么方法能算出这片小树林一共有多少棵树,从而列出算式18×16。

二、探讨计算方法

1.想一想你是怎样计算18×16﹦?请先以小组讨论然后把想出的计算方法写在纸上。2.组织交流

(1)拆分分步算。先把16分成10和6;然后用18×6=108,18×10=180;最后把108+180=288,即求出18×16﹦288,这片小树林一共有288棵树。

老师:这种方法有一定的局限性,如果没有碰到整十的数就不容易口算了。(2)估算。18≈20,20×16=320,这片小树林大约有320棵树。老师:估算的方法只能算出大约有320棵树,不能满足解决问题的需要。(3)笔算。8

× 1 6

——————

0 8--------------18×6的积 8

--------------18×10的积

———————

8 8--------------108+180的和

老师:用刚学过的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知识解决问题,并且能正确解决在乘的过程中的进位问题。3.师生评议

(1)请说一说你喜欢哪种方法?为什么?

(2)教师对学生发表的意见作以肯定或补充。使学生了解每一种算法的特点和适用范围。例如:估算的方法能很快算出大约有320棵树,但它不能满足解决问题的要求。(3)重点评议笔算。

用检查竖式每一步计算的方式,再现笔算过程。在此基础上,夸赞学生:能用刚学过的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知识解决今天的新问题。并且能正确解决乘的过程中的进位问题。你们真棒!4.热身训练(1)填一填。

1 2

3

× 1 4 × 3 4 × 2 1 —————— —————— ——————— 8 4 1 2 8 9 3 □ □ □ □ □ □ □

—————— —————— ———————

□ □ □ □ □ □ □ □ □ □(2)看谁最认真!(笔算)

23×34=782 54×13=702(机动题)39×27=1053(机动题)17×28=476(3)考考你。(心算)

33×12=396 19×36=684 68×37=2516 5.总结

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的方法:先用第二个因数的个位去乘第一个因数,得数的末位和第一个因数的个位对齐;然后用再用第二个因数的十位去乘第一个因数,得数的末位和第一个因数的十位对齐;最后把两次乘得的积加起来。注意:计算时在哪一位上满几十就向前一位进几。

三、练习1.巩固练习

用竖式计算第65页“做一做”中的后两道题。为了节省时间可以让几个组的学生做同一道,另几个组的学生做另一道题。

完成计算后,组织交流。说出笔算的过程,加深学生对笔算过程的了解。2.你能帮助小蜜蜂找到花朵吗?

先独立完成练习十六第6题,再交流汇报,最后集体订正。根据班上出现错题的情况,和学生一起讨论错误的原因,请学生订正错题。请学生注意:计算时要认真仔细,书写工整。3.请学生独立完成练习十六第3、4题。(机动练习)完成后,请学生向全班说一说,解决问题的过程和结果 4.游戏

帮助农民伯伯收南瓜,看谁收得多?(完成练习十六第2题)

用语言描述菜园里收南瓜的情境,请同学们帮助农民伯伯收南瓜。让学生先自由选择卡片,再独立计算,举手回答,算对的就收获了这个南瓜,完成后,先检查是不是算对了,再比一比哪组学生收获的南瓜多,奖励优胜组。

四、课堂小结

1.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最大的感受是什么? 2.请学生讨论笔算乘法时要注意什么问题,并交流。

3.教师强调:用竖式计算时,每次乘得的数的末位应该和那一位对齐。还要注意记住进位数,正确处理进位问题。

五、布置作业

课堂作业

教科书P67页练习十六第5、7、8题 课后作业

练习册笔算乘法(3、4)教学反思: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

教学设计

执教者:石磊

第三篇: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笔算教案

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笔算

教学目标:

1.经历探究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笔算方法的过程,会笔算两位数乘两位数,会用交换乘数位置的方法验算乘法。

2.在探究算法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自主探究的意识。教学重点: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笔算方法。教学难点:运用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1.口算。

50×11=550 32×58≈1800 12×40=480 21×39≈800 20×60=1200 18×30=540 2.用竖式计算。

24×2= 78×8= 128×3= 指名板演,其余学生独立完成,指名说一说笔算过程。3.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在生活中有很多事情需要我们用数学方法去思考、解决,例如生活中的购物问题里就存在着很多的数学知识。

二、交流共享 1.教学例3。

(1)出示教材第3页例3主题图。提出问题:从图中你获得了哪些信息?(12箱迷你南瓜,每箱24个)

追问: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问题?(一共多少个?)(2)估算。

提问:谁能估算一下大约需要多少个?你是怎样估算的? 指名学生说出自己的估算方法。

学生回答预设:

方法一:把24看成20,20×12=240(个)

方法二:把24看成25,12看成10,25×10=250(个)方法三:把24看成20,12看成10,20×10=200(个)(3)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明确问题:有什么办法能证明估算的结果接近正确答案? 学生独立思考,尝试解决,教师适时指导有困难的学生。组织小组交流。

小组派代表汇报,其他小组做补充。

学生汇报时,教师有选择地板书学生的计算方法,并请学生说说列式的理由。方法一:6个2箱是12箱,每箱24个,先算2箱是48个,再算6个48是288个。列式:24×2=48(个)48×6=288(个)

方法二:将12箱拆分成2箱和10箱,每箱24个,先算2箱,2乘24得48个,再算10箱,10乘24是240个,相加是288个。(重点理解方法二)

列式:2×24=48(个)10×24=240(个)48+240=288(个)„„

探究笔算方法。

明确:像这样的两位数乘两位数,我们可以用竖式计算。

师指出:在把两个所得的乘积相加时,个位上是计算8加0,0只起占位作用,为了简便,这个0可以省略不写。

教师板书: 2 4 × 1 2 4 8 2 4 2 8 8(4)归纳总结。

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笔算方法:笔算时先用第二个乘数个位上的数字去乘第一个乘数各位上的数字,得数的末位和乘数的个位对齐;再用第二个乘数十位上的数字去乘第一个乘数各数位上的数字,得数的末位和乘数的十位对齐,最后把两次乘得的积相加。

2.教学“试一试”。

引导:怎样检验我们算得对不对?(调换24和12的位置相乘)

学生尝试计算12×24,指名说说每一步算的是什么,并提问:第二步2乘12,末尾的4和什么位对齐,为什么?

强调:计算的结果是288,说明我们前面的计算是正确的,我们可以用调换乘数的位置再乘一遍的方法进行验算,平时要养成计算后验算的习惯。

三、反馈完善

1.完成教材第4页“想想做做”第1题。

学生先独立计算,然后交流汇报,教师展示一些典型的错例,组织讨论,纠正错误。提问:通过计算你认为应该注意什么?

(注意第二步乘得的积的书写位置,计算要正确)2.完成教材第5页“想想做做”第2题。学生独立完成,全班交流汇报。

3.完成教材第5页“想想做做”第3题。指名板演,其余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答案。4.完成教材第5页“想想做做”第4题。

学生各自观察题目,找到错误原因,在小组内交流。5.完成教材第5页“想想做做”第6题。学生独立列式解答,全班订正。

四、总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还有哪些疑问?

五、板书设计:

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笔算 2 4 × 1 2 4 8 2 4 2 8 8

第四篇:《笔算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教案

《笔算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教案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84页例3,第85页“试一试”和“想想做做”。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探索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笔算方法的过程,理解进位加法的算理,能正确笔算和在100以内的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

2.使学生在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信心,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发展抽象思维。

教具、学具准备:教师准备计数器一个,口算卡片若干张。学生准备小棒100根,每10根搁成一捆。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口算下面各题。

6+44 32-5 45+30 72-40 70+20 53+7 60-6 34+5 67+5 74-8 38+4 30+50 2.用竖式计算。53+26 75-25 3.提问:用竖式计算加、减法要注意什么?

小结:用竖式计算加、减法,一要注意个位和个位对齐,十位和十位对齐;二要注意从个位算起。今天我们要利用这些计算经验进一步学习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笔算方法。(板书课题: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笔算)

二、进行新课 1.教学例题。

(1)出示例题场景图,让学生说说从图中能获得哪些信息。提问:要求两人一共有多少张,可以怎样列式? 板书:34+16=□()。

(2)提出要求:你能通过摆小棒算出这道题的得数吗?

组织讨论:先摆了几捆带几根,又摆了几捆带几根?把4根与6根合起来一共多少根,把3捆与1捆合起来一共多少捆?34+16的得数是多少?进一步追问:你的桌上只有4捆小捆,得数怎么会是50?

/ 3

明确:4根和6根合起来是10根,因为10个一是1个十,所以可以把这10根捆成一捆。

(3)教师拿出计数器,让学生说出34+16的拨珠过程,教师在计数器上演示拨珠。教师拨珠计算后提问:得数的十位上是几,个位上是几,这个数是多少?十位上明明只有4颗珠,得数怎么会是50呢?明确:个位上10颗珠表示10个一,10个一就是1个十。(拨去个位10颗珠,同时在十位添上1颗珠。)

(4)引导学生结合操作过程用竖式进行计算。

启发:刚才我们通过摆小棒,拨计数器,算出了这道题的得数。那么这道题用竖式应该怎样算呢?

学生尝试列竖式计算。

结合学生板演的竖式计算过程,组织讨论:你先算的是几加几,再算的是几加几?个位上4+6得10,这个“10”在竖式里该怎样写?

讨论后明确:个位上4+6得10,要向十位进1,在个位写0。为了不忘记向十位进1,我们可以在十位右边靠近横线的地方写一个小“1”,表示进上来的1个十。这样就提醒我们在加十位上的数时,把进上来的1也加上。(示范板书)

进一步追问:此时,十位上要把哪几个数相加?

提出要求:你能看着竖式再说一说34+16的计算过程吗?(5)再次感受笔算时从个位算起的合理性。

引导学生观察竖式,说明:因为加的过程中出现了进位,如果从十位加起,先把十位的计算结果写出来,再算个位数相加时,由于进位就要把原来十位上写的数擦掉重写,显得比较麻烦。所以笔算加法时,一般要从个位加起。

2.教学“试一试”。

(1)教师板书65+28的竖式,指名一人板演,其他学生在书上各自完成。(2)学生完成后,组织讨论:你是先算的几加几?个位上5+8得13,这个“13”在竖式里该怎样写?十位上的9又是怎样算出来的?

3.总结笔算加法的方法。

引导:今天学习的是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的笔算[在课题“两位数加两位数”后面补充板书“(进位)”]。这样,100以内的不进位加法和进位加法的笔算我们都学习了。你能说说笔算加法时要注意些什么吗?

/ 3

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小结,笔算加法要注意三条:①个位和个位对齐,十位和十位对齐;②从个位加起;③个位相加满10的,要向十位进1。

三、巩固练习

1.做“想想做做”第1题。

指名4人分别板演,其他学生直接在书上完成。学生完成后追问:用竖式计算49+8时,为什么要把8和9对齐?用竖式计算9+61时,为什么要把9和1对齐?

2.小法官,会判断。

先让学生判断对错,再说说错在哪里,怎样订正。3.做“想想做做”第3题。

指名读题后,提问:“大路的两边各栽25棵树”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明确:这句话的意思是,大路的一边栽了25棵树,另一边也栽了25棵树,一共栽了2个25棵。

启发:要求一共栽了多少棵,你打算怎样做? 学生各自列式解答。学生解答后指名口答。

四、教学“你知道吗”。

1、你们知道“加号、减号”的由来吗?

2、结合课件演示,介绍“加号、减号”的由来。

五、全课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六、板书设计

笔算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个位满十,向十位进一。34+16=50(枚)3 4 + 1 6 0

/ 3

第五篇: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名师教案)

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名师教案)

一、备课内容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P46。

二、备课背景

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这个内容在小学计算教学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理解和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乘的顺序和积的书写位置”(算理及算法),是进一步学习多位数乘法笔算的基础。

教材的编排,展现的正是该课最常见的教学模式:出示问题情境,列出算式→利用点子图进行思考,多种思路求出答案→借助一种思路教学竖式,算理算法沟通→练习,巩固算法。

上述教学模式可称“先算理后算法”,很好地体现计算教学的基本理念:算理算法并重,以算理理解引算法掌握。日常的教学,完全可以将此思路细化并实施。

但是,用这个思路进行教学时,老师们可能遇到一个“尴尬”之处——学生在探究14×12的答案时(或借助点子图进行思考时),方法的多样化会占据课堂的大量时间。如按教材预设的14×4×3和14×(10+2)之外,学生还有会出现14×6×2,或出现将14拆成7×2、10+4,甚至出现14和12都拆的情况(10+4、10+2)。这些方法都是可行的,无非就是不同角度的分配律和结合律而已(两个数都拆,情况略不一样)。可以想象,课堂上如果放手学生探究了,丰富的思路及其展示与交流,一定是极费时的。如此一来,竖式教学的时间不充分是必然的结果,所以,有些课到了练习巩固环节,学生对竖式的分层记录却还是有障碍。

一个可行的应对之法,就是干脆放大算法的多样化,单设一个课时引导学生充分经历,另一个课时再集中力量教学竖式。北师大版教材就是如此编排的,感兴趣的老师可以查阅教材。

那么,如果按照人教版教材的现有编排,我们怎么解决算法多样化和竖式教学的矛盾呢?

我们认为,一个教学内容能追求的目标很多,但可以视实际情况作出一定的区别对待或取舍处理。于本节课而言,这个竖式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分两层记录的乘法,学习的难度是不小的——学生既要明白分层记录的原理,又要掌握这种新的算法模型;既要一步一步口算,又要理解每次口算结果的书写位置;既要算乘,又要算加,有时还有进位问题。但即使再难,理解算理、掌握算法,那还是本课必须要达成的目标。所以,在这样的情况下,弱化算法多样化的目标,而把教学重点放在竖式的算理算法教学上,应当是一种现实的选择。

三、我们的思考

那么,用怎样的方法才能让学生深入地思考算理,牢固地掌握算法,又适度体验算法的多样化呢?

我们首先对学生的能力水平和学习心理进行了测试。

A卷:

题1:你能想办法计算出24×12的结果吗?请把你思考的过程写下来。

题2:你会用列竖式的方法来计算24×12吗?请你试着写一写。

结果,全班42人中有61.9%的学生能正确求出结果,思路基本都是拆分的方法;30.9%的学生能列出正确的竖式,差别就是第二层积末尾的0写与不写。

B卷:

给出24×12的标准竖式。【注:数字选得不好,可能会造成混淆】

题1:你能看懂上面这个竖式吗?把你看得懂的地方圈一圈,并在旁边的空白处写一写它表示的意思。

题2:这个竖式的哪一部分是你看不懂或有疑问的,请你在竖式中圈一圈、写一写。

只有11.9%的学生能正确解释竖式中每一步的意义,但对竖式存在疑问的学生却很多,且疑问也是各种各样(如下图)。

从两份前测卷的数据可见,算法多样化这事的确并不太难,对学生而言,最难的就是对这个竖式的理解。想想也是,三年级的学生,既要接受第一次见到的分层记录结果的形式,又要掌握记录结果时的各个细节(如错位、省略0等),面临的困难自然是很多的。

通过前测,我们也意识到,有近三分之一的学生已经会列竖式,这是不容忽视的学情信息;同时,无论会与不会的学生,对竖式的书写、含义等,存在很多的疑问,这些疑问都是极有价值的教学资源。

因为这些疑问,正好指向于算法背后的算理。

那么,这节课是否就可再次采用我们尝试过的“先算法后算理”的教学模式:课始就让学生尝试列竖式,暴露正确算法或不同算法,引发学生产生针对算法的疑问→学生提出问题,以问题为驱动,激发学生主动思考→学生借助学习材料开展探究(适度感受算法多样化),理解算理,接受算法→教师示范,多样练习,掌握算法。

教学框架设想如下:

环节1:情境引入,竖式计算

环节2:算法暴露,引发提问

环节3:自主探究,感悟算理

环节4:思维碰撞,理解算法

环节5:练习巩固,掌握算法

这样的设计,是否更能显现“以学定教,顺学而导”的理念呢?是否真的能借助学生的疑问,化解学生学习的难点呢?可否使这节课的教学打破传统思路,更显大气与灵动呢?

四、讨论话题

1.对“先算法后算理”的教学思路,您怎么看?

2.您觉得按照上述思路,学习情境(学习材料)该如何设计?

欢迎以留言的方式发表您的宝贵意见。让我们一起研究,共同进步!

下载3、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的笔算教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3、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的笔算教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教案

    凤凰小学数学备课手册配套教学软件_教学设计 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 常州市钟楼教研室 陈 佳 教学目标: 1. 经历探索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方法的过程,会笔算两位数乘两位数。 2.......

    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乘法教案

    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的乘法教学实录 一、教学目标: 1、结合计算浪费水的问题,经理自主尝试、学习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的计算方法的过程。 2、会笔算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的乘法。......

    《两位数乘一位数(进位)》教案

    《两位数乘一位数(进位)》教案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 进一步巩固乘法竖式的书写格式,掌握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竖式计算。 2. 理解和掌握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算理,提高解决问......

    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教案

    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不进位) 教学内容: 书上第63页例1 教学目标: 1、学生经历探索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计算过程,初步掌握笔算方法,掌握笔算竖式乘法的顺序及积的书写......

    《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笔算》教学设计[推荐阅读]

    《32×29的算理探究》微课堂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教科书(五·四学制)·数学(三年级上册)》75页。 [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结合具体情境,通过知识的迁移类推,探索两位数乘......

    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笔算教学设计及反思

    学科:数学 年级:三年级 授课教师:苏莞 教学内容: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的笔算乘法(P49例2)。 教材版本:人教版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的计算的探究过程,理解算理,掌......

    笔算乘法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教学设计

    笔算乘法——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教学设计 上迳下张小学 三年级 黄秀玲 教学目标: 1.运用已有经验对问题情境进行探索,得出自己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的方法,通过与同伴的交......

    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笔算乘法教案设计

    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笔算乘法 教材简析:本课时的教学内容是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主要解决乘的顺序和第二部分积的书写位置问题,使学生掌握基本的乘法笔算方法。这部分内容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