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举办“2015年全国教育教学优秀论文、教案、课件评选”活动的通知
关于举办“2015年全国教育教学优秀论文、教案、课件评选”活动的通知
为了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总结和推广新课程改革的成果,提高广大教师教育教学理论素养和教育科研能力。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的最新精神,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教师教育分会联合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教师教育分会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委员会联合,开展“2015年全国教育教育优秀论文、教案和课件评选活动,”。欢迎广大教师踊跃参加,积极赐稿。要求如下:
一、参评对象
全国各级各类学校的教师、教科研人员、教育管理者。
二、参评范围
有关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经验总结方面的优秀论文、优秀教案、优秀课件等,以及教师辅导学生的优秀作品(如优秀作文、小制作和小论文等)。
三、参评要求
1.所有参评论文要求“主题鲜明,重点突出,理论联系实际;既要有一定的理论认识,又要有自己的实践、思考、研究和创新。”文字表达要规范、简洁、流畅,每人限投1~2篇论文。
2.教师制作的课件,要求文件大小不超过10MB(文件较大的课件,选取其中一部分参评即可),请采用PPT制作,须注明“参赛作者信息”(包括姓名、工作单位、联系方式、课件名称等)。3.教师辅导学生的优秀作品:须注明学生姓名、年级、辅导教师姓名、电话、单位、邮编等。
四、参赛时间
参评提交截止日期:2015年12月31日。
五、评选办法
1.依据科学、公开、公正的原则,严格评审程序,保证评审质量。获奖名单将分为两批于截稿日期结束后公布在网上,以便获奖人员查阅。
2.所有来稿将由评委会严格认真评审后,统一签发“获奖通知书”,并告之相关事宜。
3.本次评选活动将设立一、二、三等奖及优秀奖各若干名,由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教师教育分会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委员会共同颁发获奖证书。对组织5篇以上参评作品的学校及个人,评委会将向组织单位或个人颁发“优秀组织奖”。根据相关规定,享有职称评定、业绩考核方面的优先权。
本次评选活动,本着鼓励、激励原则,可由各级教科研部门或学校统一组织,汇总后统一参评。
六、论文提交方式
1、参加和美课堂教学观摩会学员现场可提交 和美课堂组委会。
2、以邮件形式发送和美课堂论文评选组负责人。
(邮件请注明:作者姓名+电话+邮寄地址)
张雷老师 *** 电子信箱:hemeiketang@126.com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教师教育分会“和美课堂”组委会
二零一五年九月十五日
第二篇:关于举办自治区小学英语教育教学优秀论文和多媒体课件评选的通知
关于举办自治区小学英语教育教学优秀论文和多媒体课件评选的通知
添加日期:2011-9-29出处:自治区教科所作者:李爱民点击次数:387
新教学会字[2011]29号
伊犁哈萨克自治州教育学会,各地(州、市)教育学会,各地中小学外语专业委员会:
为鼓励广大小学英语教育工作者积极参与教科研活动,不断提高外语教科研的质量和水平,总结、交流近几年小学英语教学的成功经验,新疆教育学会中小学外语专业委员会将举行“小学英语教育教学优秀论文和多媒体课件评选活动”,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小学英语教育教学优秀论文评选
1、论文内容:小学英语教育教学方面的科研成果,可以围绕课程与标准、教材与教法、教育技术在外语教学中的应用、跨文化交际、教师教育与教师发展、测试与评价、儿童外语教学等方面内容,结合自身教学实践,选取感触最深,具有普遍意义的议题撰写论文,形式可为论文、调查报告、经验总结、实验报告等。
2、论文要求:观点鲜明,论述严密,数据准确,案例典型,文字通顺,理论联系实际。
3、论文格式:①题目:字体为小二号黑体; ②内容摘要:用五号楷体,不超过300字; ③关键词(3-5个)④正文:用小四号宋体,正文标题下方居中位置用小四号楷体注明作者及所在单位。正文下方请标明页码;⑤参考文献。
4、参评论文为近三年的科研成果,曾获过奖的成果不得再次申报,每人限报一篇参评,所有申报论文均需原创,文责自负。评选工作力争科学、公正,所有参评论文均进行查重,有学术剽窃行为者将被取消评选资格。
二、多媒体课件评选
1、多媒体课件的选题以现使用的教材为基础,一般以一节课或一个单元为单位,独立创作,不得抄袭。
2、多媒体课件内容需体现新课程理念,有创意,使用方便,教学效果好,没有科学性错误。
三、论文和多媒体课件评选注意事项
1、各地(州、市)教研室先进行评选,并于2011年11月30日前将选送论文报送至自治区教研室。如各地不统一组织的,参评教师可直接报送参评作品。
2、参赛论文、多媒体课件一律交电子稿,所寄邮箱为:lam8323@sina.com。发送时电子邮件主题按“姓名、地区、学校、题目”格式。
3、自治区教研室将组织学科专家进行评审,评选出一、二、三等奖并颁发荣誉证书。获奖名单将公布在新疆教育教学研究网。
4、论文每篇收取咨询服务费60元,多媒体课件咨询服务费为80元。交费方式:邮局汇款(请在附言栏注明汇款人详细地址)。
汇款地址:乌鲁木齐市新民路348号新疆教研室
联系人:李爱民邮编:830092
电 话:0991—2671650***
新疆教育学会中小学外语专业委员会
2011年9月26日
第三篇:关于评选2009中学物理教育教学优秀论文的通知
关于评选2009中学物理教育教学优秀论文的通知
为了帮助我省物理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及时总结、交流物理教育教学经验,江苏省物理学会经研究决定,即日起开始征集2009年优秀物理教育教学论文。省评论文分一、二、三等奖颁发证书。
一、评选范围
评选2008年6月1日以来在公开出版的报刊上发表过或未发表过的物理教育教学论文,已在省级以上获奖的论文不参加评选。二.论文要求
(1)具有创新意识和理论支撑,体现新课程改革理念,联系中学物理教学实际,论文提出及论述的问题对当前教育教学改革和发展有一定的指导作用和参考价值。(2)注意论点明确、论据充分、结构严谨、文字通顺、格式规范。论文应有摘要、关键词和参考文献,字数以3000至5000为宜。论文用A4开纸、正文宋体小四号打印(复印件也按此规范)。(3)论文强调原创,如发现参评论文系抄袭,取消参评资格。三.参评办法
1.参评论文每篇收费50元,请将参评费存入中国农业银行金穗通宝卡,卡号:95599 8039 00938 41315。(存款时需携带身份证,请核对存款回单上持卡人姓名为高英杰)把银行存款回单连同一式二份论文寄南京市江苏教育学院物理系高英杰收,邮政编码210013。请自留回单复印件备查,切勿在论文中夹带现金或其他方式交参评费。
2.优秀论文征集截止时间:2009年9月5日。
3.获奖证书在9月中旬颁发。请参评者在文后附上详细地址、邮政编码、联系电话,以便邮寄获奖证书。如有问题,课通过电子邮件查询。
江苏省物理学会
江苏省物理学会中学物理委员会办公地址:
南京市北京西路77号江苏教育学院现代教育技术大楼511室,联系人:高英杰 E-mail-yjgao@vip.sina.com
第四篇:2014年全国教育教学优秀论文获奖名单
2014年全国教育教学优秀论文获奖名单 一等奖
周芳武汉生物工程学院
陈红涛广西玉林师范学院
杨新杰河南漯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田凤娟河南商丘学院
边清贞山东沾化县第一中学
张展福建莆田县第一中学
何金芬河北正定县第一中学
黄建西藏林芝地区第一中学
唐定裕云南昭通学院体育学院
马立平山东博兴县第二中学
梁海平江西瑞金县第一中学
刘平巧云南大关县寿山中学
魏洪亮河北张北县第一中学
郭宝英山东聊城市实验中学
羊柳四川绵阳外国语实验学校
二等奖
成勇肖靓马琼曹翠琴朱立陈龙琼 何新星张小伟白妮母佳玲张建军秦伟 施月桃刘芳王国学肖小慧谌梅孙金动 崔东明冯芝国吕萍萍王银薛明唐素萍 李亚芬潘世生陈一明夺石业伏云清谷正才 高发祥何明军李丽梅林广杨光文祝新祥 周桂利张玉娥虞从富张金萍杨文忠牛凯 三等奖
潘丽刘婵丽覃金芬秦晓露梁国燕韦春丽梁焕常侯金凤班文文朱金凤梁耀芳周青秀普祥云黄柳娟 莫杰兰汪巧浦耀之钟梅珍何凤莲陈雅琴史玲梅卢月项国峰李群熊明珍李云珍黄秋曼梁凌杨素娟钟春燕黄季彬黎秋莲曾凤娇付怡雯李海岚林文媛吴榕丽农丽红文剑红李梦梅莫桂平刘慧霞 杨秀英冯小兰李自科林日清梁静韦昶玲蒙君 黄夏夕黄新味吴彩萍唐淑娟臧向玲余伯月蔡全丹谢婷黄海芬汪娟萍苏积燕卢燕球莫丽玲陈丽华 韦丽姬莫春婷廖惠婷马立婷陈媛罗丽珍闭菲菲 梁旋罗健唐闫军谢震苏奇李柳敏《素质教育》杂志社2014年4月
第五篇:关于举办第十四届全国多媒体课件大赛的通知
关于举办第十四届全国多媒体课件大赛的通知
教信息中心[2014]9号
为推动全国各级各类学校教学理念和方法的更新,推动现代信息技术、网络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充分挖掘各地教育教学单位的优秀课件成果,提高学科教师的课件制作水平,探讨和交流现代教育技术在实际教学中的应用与推广,进一步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校教育教学,我中心决定举办第十四届全国多媒体课件大赛。大赛设全国指导委员会,负责对大赛进行全面的指导和监督;下设大赛组织委员会,负责具体的组织工作;有条件的地区可设赛区指导委员会,负责本地区大赛的组织工作。
本届大赛将秉承前十三届大赛“公正公开、引领先进”的举办原则,在全国范围内面向各级各类院校教师和信息技术人员征集参赛课件,邀请现代教育技术领域和各学科知名专家进行评审。通过权威的专家评审,遴选出一批好的作品,进行表彰和奖励。通过大赛推广新的教学理念与教学方法,提高广大教师应用信息技术进行课程整合的能力。
有关第十四届全国多媒体课件大赛及教师信息技术培训的信息,请登录教育部网站()或全国教师信息技术培训网站(www.xiexiebang.com)查询。
附件一:第十四届全国多媒体课件大赛活动方案
附件二:第十四届全国多媒体课件大赛评审标准
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
2014年3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