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尊生教学设计
<< 尊生>>教学设计
谢建春 教学目标: 1﹒积累文言知识 2﹒理解尊生主旨 教学重、难点:
1、分析个别句子中的重要文言知识点,并结合分析结果直译句子。
2、结合寓言故事和生活实际分析庄子的“尊生”思想。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用**贪腐案例引出人在特定情况下会异化
二、学生结合课下注释自读全文。
1、教师检查自学成果:(1)、给下面加点字注音。
栎树
絜
棺椁
液樠
柱蠹
见梦
果蓏
掊击(2)朗读课文
三、学生结合课下注释自行翻译全文
1、明确目标:
(1)、逐句梳理其大意。(2)不懂之处做下记号。
2、教师检查自学成果:
解释重点字词并对句子进行翻译。
四、文本研读
1、明确目标:
对故事情节及其所反应的思想有所把握。
2、学生思考
(1)、曲辕有一棵怎样的栎树?
教师点拨
正面——其大蔽数千牛,絜之百围;其高临山,十仞而后有枝,其可以为舟者旁十数。
侧面——观者如市;弟子厌观之,走及匠石;未尝见材如此其美也
总结:这是一棵罕见的高大、粗壮的树
(2)、匠石作为一个爱木之人,对这棵人人仰慕的奇树持什么样的态度?为什么?
教师点拨
匠石不肯视,行不辍。
原因:为不材之木,无所用也。(3)栎树真的无用吗?
教师点拨
鸟: 安乐窝 天堂
路人:乘凉好去处
摄影师 : 一道独特的风景
明确 :栎树有用
(4)那匠伯为什么认为栎树无用呢?他评判有用无用的标准是什么?
教师点拨
匠伯身份是木匠,利用木材加工成各种器具,从而实现自己的利益。
原因:栎树满足不了他的需要,他利用不上栎树
明确 :匠石的价值取舍标准:能否满足自己的需要,能否利用它实现自己的利益,达到自己的目的。
木的价值:实现别人利益的手段跳板工具(5)栎树对匠伯的看法及价值取向持什么态度呢?
明确:不同意
匠伯:
追求
有用
栎树:有用
会伤害生命
无用
保全生命
大用
不同在于匠伯看重当前利益,栎树看重的是生命
栎树价值取向:拒绝充当别人的工具 ;也反对别人把对方当工具看待(6)栎树通过什么形式告诉匠伯的呢?点出文体,探讨寓意。
教师点拨
托梦形式
文体特征: 寓言
寓意:尊重生命,不要让生命沦落为工具
四、文本拓展
1、在我们现实生活中有匠伯这种人? 有生命沦为工具的事发生吗?
(1):司马迁《史记·汲郑列传赞 》:“开封翟公有言,始翟公为廷尉,宾客阗门;
及废,门外可设雀罗。”翟公复为廷尉,宾客欲往,翟公乃大署其门曰: “一生一死,乃知交情;—贫一富,乃知交态;一贵一贱,交情乃见。”
(2):当前学校教育 现状:
A:高考结束后:学校最关心什么?
B:泉州五中和二中你觉得那所学校好,为什么?
C:你能经常上到音乐、美术、实验课?
为什么会这样呢?
只有重视高考科目,这样才能考出好成绩,只有学生考出好成绩,学校才能赢得社会、上级的认可,学生就成了给学校争取荣誉工具。
(3)现在很多小孩很可怜,几乎没有自己周末,早上要画画,下午要小提琴,晚上要拉丁舞、奥数… …家长给小孩周末安排得满满的,小孩和同龄人一起玩耍成了一种奢望。
其实这些兴趣班是孩子喜欢呢?还是家长喜欢呢?家长把很多愿望强加在孩子身上,孩子就成了家长实现自己愿望的工具,实现光宗耀祖的王牌。
教师点拨:人是世界的主宰,我们不能把自己归为工具,更不能把别人当工具来使用。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不能用有利无利来衡量,而应当平等相待,互相尊重。
第二篇:《庄子﹒尊生》教学设计
《庄子﹒尊生》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掌握文中重点字词,能翻译重点语句,能疏通文章大意。
2、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表演初步探讨庄子尊生思想
3、情感与价值观:真正理解庄子的“尊生”思想,学会珍爱自己的生命和尊重他人的生命。教学重点和难点:
寓教于乐,学有所得,让学生真正接受庄子的尊生思想,并能运用到现实中去。教学方法:
表演演绎法、小组讨论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安徽17岁的高一学生小郑,想买一部时下被奉为“神机”的ipad2,但是因没钱而苦恼不已。一日,他在网上结识了一个卖肾中介,对方称如果他卖掉一个肾就可以有两万多元的收入。iPad2的诱惑让小郑毅然决定卖肾。2011年4月28日,小郑瞒着父母在中介的安排下来到了湖南郴州医院做了摘除肾脏手术,三天后小郑就被带出了医院,他得到了卖肾的22000元钱,买了“苹果”手机和iPad2回到了安徽老家。一个月过去了,小郑的身体每况日下,现在他是追悔莫及。以此引出“尊生”的内容比较恰当。
二、分析每个故事
尧舜让天下
1、被当时世人看做最高价值的天子之位,却是让都让不出去,子州支父、子州支伯、善卷拒受天下的原因分别是什么?
明确:子州支父:不以天下害生;
子州支伯:不以天下易生;
善
卷:吾何以天下为哉。(天下对我有什么用)
2、庄子认为拥有天下和珍视生命二者是不可得兼的,难道二者真的水火不容吗?
明确:这是庄子在有意凸显生命的重要性,而且通过生命跟天下的对比,确立生命的最高价值。可能带点夸张的性质,不拿天下对比,不足以显示生命的重要。
对庄子来说,天下也是身外之物,对身外之物的过度重视和追求势必影响生命的质量。所以,只有不把身外之物(包括天下)当回事的人,才能二者兼得吧。但是一般人很难做得
到,要么因为看不透,要么因为身不由己。学生进行演出。然后讨论问题。形式,加深对文章的理解。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通过表演的3、唯无以天下为者,可以托天下也,就是说不把天下当回事的人,才可以把天下托付给他,既然他不把天下当回事,那怎么可以托付天下给这样的人呢?怎么理解这句话?是否矛盾?
明确:不矛盾。如果一个人把天下看得太重,就不会珍视百姓乃至他自己 的生命了。封建时代的很多暴君、现代社会的很多利欲熏心的领导都是这类人。所以把天下托付给这样一类人是很危险的,就像把肉包子托付给狗去看管一样。所以天下只能交给尊重生命的人。
下面亶父的故事足以说明这个问题。
亶父迁岐山
1、亶父迁岐山的原因是什么?
明确:不以所用养害所养。
2、为吾臣与为狄人臣奚以异!真的不同吗,日本侵华,那岂不是要把领土乖乖地交给他们更好?富贵不以养伤身,富贵的人拥有大量养生的好东西,怎么会伤害自己呢?
明确:当侵略者把你当做奴隶,不给你尊严,甚至任意屠戮你的生命时候,这还是有不同的,还是要反抗的。反抗的目的是为了更自由、更有尊严地生活,是为了对生命的尊重。
好东西利用不当也会伤害生命。就像空调吹久了,会得空调病,手机用久了,会遭辐射一样。
小结:以上两个故事主旨是说生命是至高无上的价值,所以不能让任何东西损害和拖累生命,要珍视自己和他人的生命。
曲辕栎树
1、匠石和栎树价值取舍的标准是什么?
明确:匠石关注的是树能不能成为有用之材,栎社树关注的是能不能存活下来才是有用,出发点不同,自然对待对方的态度也就不同了,得出的结论也就不同了。
2、现在每个人都想把自己变成有用的人,这和庄子的思想是否矛盾?
明确:这里的无用不是真的无用,而是不被别人利用,是自由自在地、有尊严的活着。我们追求有用的目的,正是为了不被别人利用。其实,栎树还是有用的,可以供人乘凉;可以延年益寿,成为社树,供人朝拜。小结:生命的价值是至高无上的,所以不能让任何东西损害和拖累生命,要珍视自己和
他人的生命。我们既不能使自己的生命沦落为某种工具,又不能拿别人的生命来充当自己的工具,我们要维护生命的价值和尊严。
三、课外拓展
比较阿赫瓦里和刘翔比赛中受伤后所采取的不同选择,一个带伤坚持走完马拉松比赛全程,一个明智退出比赛,你赞成哪个?
四、总结:
人与人之间应当是平等的,不应该互相利用,更不应该单方面地占有对方,要互相尊重对方的生命和尊严
板书设计
子州支父:不以天下害生
子州支伯:不以天下易生
善
卷:吾何以天下为哉
大王亶父:不以所用养害所养 匠石:散木,不材之木
栎社树:无所可用为予大用,终其天年
教学反思
通过学生表演的方式,学生可以更直观的理解文章,但是庄子的思想比较抽象,尤其如何和现实生活联系起来,让学生真正尊重自己的生命和别人的生命,在具体生活中保持独立的人格和坚守自己的价值,操作起来还是比较困难。
第三篇:庄子.尊生 教学设计
《尊生》教学设计
知识目标:掌握第一则的实词、虚词及特殊句式 方法目标:掌握赏析古文的方法,提升阅读能力 情感目标:体会庄子对生命的尊重以及人文情怀
课时安排:一课时
内容步骤:
一、导入设计
以图片设置情境导入。通过两张图的对比,引出庄子对生命的态度。
二、走进文本(朗读课文,女生读第一二段,男生读第三、四段)
(一)相识阶段(知识竞答)实词:
1、故天下大器也,而不以易生。
2、秋收敛,身足以休食。
3、因杖策而去之。
4、见利轻亡其身,岂不惑哉? 虚词:
1、虽: 虽然,我适有幽忧之病。
能尊生者,虽富贵不以养伤身。
2、以: 尧以天下让许由。
事之以皮帛而不受。
不以所用养害吾所养。特殊句式:(判断句式并翻译)
1、逍遥于天地之间,而心意自得。
2、吾何以天下为哉!悲夫,子之不知余也!
3、与人之兄居而杀其弟,与人之父居而杀其子,吾不忍也。
三、相知阶段(故事解读)
1、全班朗读第一则
思考:被当时世人看做最高价值的天子之位,却是让都让不出去,子州支父、子州支伯、善卷拒受天下的原因分别是什么?
(要求学生用原句来回答)
明确:子州支父:“夫天下之至重也,而不以害其生,又况他物乎!”
子州支伯:“故天下大器也,而不以易生。此有道者之所以异乎俗者也。”
善卷:“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逍遥于天地之间,而心意自得。吾何以天下为哉!”
2、唯无以天下为者,可以托天下也,就是说不把天下当回事的人,才可以把天下托付给他,既然他不把天下当回事,那怎么可以托付天下给这样的人呢?怎么理解这句话?是否矛盾?
明确:夫唯无以为生者,是贤于贵生——《老子》
3、如果换成屈原,你觉得他会接受吗?庄子的这些生命思想现代人会接受吗? 明确:“达则兼济天下”,是以仁义之心彰显生命的价值,生命因此而厚重; “穷则独善其身”,是以“无为之态”消解生命的困境,生命因此而逍遥。进退之中,生命得以圆满。
4、亶父迁岐山的原因是什么,也是为了自己吗(用原文回答)?
明确:“夫大王亶父,可谓能尊生矣。能尊生者,虽贵富不以养伤身,虽贫贱不以利累形。”
总结:这一段话从大王亶父的仁爱,说到他对生命的尊重,从而反衬和回应那些为官为利伤生者的迷惑。
5、在庄子看来,亶父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能尊生者:虽贵富不以养伤身,虽贫贱不以利累形。四、三读课文,小结课堂
生命的价值是至高无上的,所以不能让任何东西损害和拖累生命,要珍视自己和他人的生命。
五、思维碰撞
1、当今社会还有哪些漠视生命的现象?谈谈你的看法 例如: 高一学生卖肾买“苹果” 自杀事件
名校学子硫酸泼熊 高校室友投毒
不文明游客刻树留名
2、对待生命我们应该持有的态度
以汪国真《热爱生命》总结
六、布置作业
课后练习三:阅读《蝜蝂传》,思考其中的思想和庄子的哪些思想一致。
板书设计:
子州支父:不以天下害生 子州支伯:不以天下易生 善
卷:何以天下为哉 大王亶父:不以所用养害所养
寓意:尊生,珍重自己生命,珍重他人生命。
第四篇:尊生教案
《〈庄子〉选读》之《尊生》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尊生》是高中选修教材《先秦诸子散文选读》中《〈庄子〉选读》中的一篇,旨在阐明庄子尊重珍惜生命的一种思想。文章共前后两段选文,选文1通过尧舜
让天下和大王亶父迁都的寓言故事,表达出珍爱自己和他人生命的思想;而后一则选文通过匠人和栎树的故事不仅体现出庄子散文奇异瑰丽的特点,而且表现了
一种不把生命沦落为工具的思想,这是对第一则选文的补充和深化,生命只有摆脱了工具性,才能更好的珍爱和延续,是对生命价值的一种维护。可以说本篇文章既有庄子散文瑰丽飘逸的艺术性,更有敬畏生命,热爱生命的思想性。
四、教学目标
鉴于以上分析,对于教学目标的定位,紧扣“积累、理解、思辨”这个思维过程,分三步完成教学内容:
1﹒积累文言知识 2﹒理解尊生主旨 3﹒思辨儒道互补
其中第二个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第三个为本节课的教学难点。
五、教学方法
文言文的学习,首先必须强调诵读,只有反复诵读文本,才能突破语言障碍,进入文本深处,因此诵读法是整个课堂贯穿的主线;选修的教学必须充分尊重学生独立自主探究问题的地位,激发他们解读文本的兴趣,提高解读文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让学生认真展开相互间的讨论,从而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对于学生的回答,教师必须给予适当的点拨和明确,让课堂的教学真正成为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引导的高效教学。
诵读法
讨论法
点拨法
导语设计:
之前我们通过对孔孟选读的学习,深切体会到在先秦这样一个礼崩乐坏,风云变幻的时代,孔孟对理想社会的追求,完美人格的重塑,都体现出儒家对百姓苍生亲切的呵护,对世道人情柔软的抚摸,这种悲天悯人的人性关怀和生命关照,是一种温暖,更是一种感动。而与儒家相对,更注重追求清净无为,逍遥于世的道家,对于生命又有着怎样的认识和理解?我们不妨从庄子《尊生》这篇文章中略窥一二。
文本研读
文本研读是课堂教学的主体,《尊生》前后两则选文,采用不同的研读方法,但必须把诵读文段贯穿始终,突出文言阅读在课堂教学中的重要性。第一则选文,采用学生阅读和标示关键句的方法突破教学重点;第二则选文则通过小切口的问题层层深入,学生自我探讨,逐个击破重难点。
⑴阅读第一则选文,思考文段从什么角度阐明“尊生”主旨?标示出关键语句,理解体会。明确:珍爱自己的生命,珍爱他人的生命。
联系现实,通过高中生卖肾买苹果手机和小悦悦事件这两个案例,引导学生把握分析社会和自身的能力,树立一种健康的生命观。
(2)阅读第二则选文,思考以下几个问题:
①描写了几个主要的艺术形象?明确:匠石和栎树
②请概括栎树有什么特点?明确:高大挺拔、枝繁叶茂、根深蒂固、年岁久远 ③无用观点是站在谁的立场上得出的?明确:匠石 ④对于匠石的态度,栎树进行了怎样的驳斥?在这一段中,大家感觉栎树那些话更具有驳斥匠人的力量?找一找,划一划。
明确:(选文最后一段)不把自己的生命沦落为工具,也不把别人的生命充当工具。
5﹒拓展探究
这个环节是一节课的升华,它建立在充分有效的文本研读基础之上。选文1和选文2对生命的认识正是拓展探究活动展开的契机,所以“道家的生命观和前面的所学的儒家生命观有何区别”这个问题更能调动学生探究的兴趣,不仅有助于理解前面所学的知识,而且有助于加深对本节课所学内容的理解。对于这个问题的设计,还要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大跨度的题目容易让学生一头雾水,不知所言。因此,我从前面学生多学的孔孟之中摘录两句最有代表性的句子,让学生熟悉,然后让他们通过讨论,发现二者之间的差别。紧接着把问题逐渐深化,引导学生理解中国文人儒道互补的人格典范。这种小坡度,高密度的问题形式更利于学生开展探究。
探究问题1:《论语·卫灵公》: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孟子·告子上》: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 者也。那么结合庄子的生命观,说一说儒道两家在生命观上的区别? 明确:儒家崇尚仁义,道家更看重生命。
探究问题2: 你喜欢儒家还是喜欢道家?说一说理由。明确:人活在世上,必须儒道互补。
探究问题3:举出一些儒道互补的文人知识分子的例子?明确:陶渊明,李白,苏轼 6﹒课堂小结
通过对两则文选的梳理,我们理解了只有摆脱工具性,不为外在所累,生命才会持久和灿烂。在我们人生的道路上,雨雪风霜也许会让我们遍体鳞伤,功名利禄或许会让我们心灰意冷,即使断崖绝壁,走投无路,庄子或许能让我们获得生命的提升,心灵的超脱,正如鲍鹏山先生所言,庄子是一棵孤独的树,是一棵孤独地在深夜看守心灵月亮的树。当我们大都在黑夜里昧昧昏睡时,月亮为什么没有丢失?就是因为有了这样一两棵在清风夜唳的夜中独自看守月亮的树。感谢庄子,让我们懂得了生命的宝贵,也让我们获得了生命境界的开阔和提升,正所谓“尊人尊己人间世,天地精神逍遥游”。
7﹒作业布置
阅读课后练习三《蝜蝂传》,思考其中的思想和庄子的哪些思想一致。
七、板书设计
爱自己和他人
尊
生
庄子
不能沦落为工具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尊生》教学反思
讲课下来,失误颇多!遗憾颇多!党老师谬夸“儒雅沉稳有致”,我实不敢当。回顾整节课的教学流程,还有很多需要调整的地方和进一步打磨的细节,一节鲜活的有生命力的课堂,需要教师有厚重的知识积淀和丰富的教学经验,积聚到一定程度,才能绽放出五彩的烟花,照亮整个夜空。
我个人感觉,本节课有以下几点值得以后继续坚持: ①正确处理好选修教材和必修教材之间的联系和区别,不能拿必修的教学方法对待选修,真正做到选修教师教得有方法,学生学得有兴趣;
②文言文教学除文言知识的积累外,必须充分挖掘文本,突出文学性,营造课堂的语文味,适当在文化层面上拓展,防止出现政治的说教和历史的泛谈;
③把握好课本教学目标和单元教学目标,同时更要注重本节课独有的教学目标,使教学目标的定位更符合实际;
④教学思路必须清晰,前后连接必须自然,体现出循序渐进的逻辑发展过程,使学生对文本的认识,符合认识的规律——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⑤对文本的分析,要有化大为小的策略,小切口,巧进入,小坡度,循序渐进逐个击破;
课文的拓展要符合文本自身的特点,不能为拓展而成为伪拓展,狗尾续貂,成为败笔; 虽有几点长处,但在课堂的实施方面还存在很多粗枝大叶的地方,不精致,不细致,不标致,使得整个课堂不唯美,不精美,不完美。
①导语设计虽然兼顾了所学内容和本课主旨的联系,但是语句较长,整体感觉过于生硬,流畅但不自然,美丽但不细腻,不能起到深入学生内心的震撼力量;
②第二则选文的的分析,问题设置虽然很好,但是对生命不能沦落为工具的分析过多,准备不充分,显得捉襟见肘,局面掌控不自然;
个人预设的东西过多,教师个人化色彩浓,学生个性化的东西不多,自然生发的东西较少,课堂显得不生动、不灵活;
③时间安排不合理,特别是最后三分钟,教师课堂机智略显不足,不能因时因地化解问题,使得最后几分钟成为自己才华的展示,教学内容的倾泻;
④学生评价还显稚嫩,对于栎树的特点概述,学生的回答虽然突兀,但教师评价简单并且缺少正确引导的方法;
⑤多媒体课件制作不精细,里面有多处错别字,如“那”、“画”等,课件演示不熟练,不能很好得配合课堂教学的开展;
⑥作业的布置过于随意,只是简单地把课后第三题练习作为学生思考的重点,但没能与本节课教学目标特别是教学重难点很好的联系。
一节课,涉及到各个方面,需要自己在以后的教学中不断地尝试,不断地改进,努力提高自身素养,在语文教学理论上多一点思考,在文本分析上多一点精心,在课堂驾驭上多一点灵活,在学生个性解读上多一点自由,只要有往前走的勇气,一切都会改变,一切必将改变。
第五篇:第五单元四---尊生
广宁中学基本教案
学科:语文
备课人:
时间:2013年7月23日
教学课题:《尊生》
一、【教学目标】
1、掌握文言虚词“以”的用法。能理解文中特殊的文言句式。
2、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初步探讨庄子的尊生思想。培养学生尊重生命的健康的心理,树立正确的人生观,让生命获得应有的价值。
二、教学重点:掌握本章的实词、虚词及特殊句式
三、教学难点: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探究庄子的尊生思想。
四、预备知识和工具:复习高考考点的“以”等文言虚词;古汉语常用字字典
五、高考考点及试题:(1)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2)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3)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不同的句式和用法: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和词类活用。(4)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5)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高考试题: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1—14题。
唐临,京兆长安人,周内史瑾孙也。其先自北海徙关中。伯父令则,开皇末为左庶子,坐谄事太子勇诛死。临少与兄皎俱有令名。„„出为万泉丞。县有轻囚十数人,会春暮时雨,临白令请出之,令不许。临曰:“明公若有所疑,临请自当其罪。”令因请假,临召囚悉令归家耕种,与之约,令归系所。囚等皆感恩贷,至时毕集诣狱,临因是知名。
再迁侍御史,奉使岭外,按交州刺史李道彦等申叩冤系三千馀人。累转黄门侍郎,加银青光禄大夫。俭薄寡欲,不治第宅,服用简素,宽于待物。尝欲吊丧,令家僮自归家取白衫,家僮误将馀衣,惧未敢进。临察知之,使召谓曰:“今日气逆,不宜哀泣,向取白衫,且止之也。”又尝令人煮药失制,潜知其故,谓曰:“阴暗不宜服药,宜即弃之。”竟不扬言其过,其宽恕如此。高宗即位,检校吏部侍郎。其年,迁大理卿。高宗尝问临在狱系囚之数,临地诏称旨,帝喜曰:“朕昔在东宫,卿已事朕,朕承大位,卿又居近职,以畴昔相委,故授卿此任。然为国之要,在于刑法,法急则人残,法宽则失罪,务令折中,称朕意焉。”高宗又尝亲录死囚,前卿所断者号叫称冤,临所入者独无言。帝怪问状,囚曰:“罪实自犯,唐卿所断,既非冤滥,所以绝意耳。”帝叹息良久曰:“为狱者不当如此耶!”
永徽元年,为御史大夫。明年,„„寻迁刑部尚书,加金紫光禄大夫,复历兵部、度支、吏部三尚书。显庆四年,坐事贬为潮州刺史,卒官,年六十。
(节选自《旧唐书·唐临传》)1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坐谄事太子勇诛死坐:获罪。.B.临少与兄皎俱有令名令:美好。.C.令因请假,临召因悉令归家耕种请假:请求休假。..D.为狱者不当如此耶为狱:主掌讼事。..1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A.向取白衫,且止之也 .
今吾且死,而侯生曾无一言半辞送我 . 1
B.唐临,京兆长安人,周内史瑾孙也 .
西伯,伯也,拘于麦里 .C.令因请假,临召囚悉令归家耕种 .
王授璧,相如因持璧却立 .D.以畴昔相委,故授卿此任 .臣以险衅,夙遭闵凶 .13.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能够说明唐临“宽于待物”的一组是()①临召囚悉令归家耕种
②按交州刺史李道彦等申叩冤系三千馀人 ③今日气逆,不宜哀泣,向取白衫,且止之也 ④阴暗不宜服药,宜即弃之
⑤前卿所断者号叫称冤,临所人者独无言
⑥罪实自犯,唐卿所断,既非冤滥,所以绝意耳 A.①⑤⑥B.①③④C.②④⑥D.③④⑤
1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唐临要求囚犯们春耕之后回到监狱,这些囚犯感激唐临的宽容与体恤,果然按要求的时间全都自觉回到狱中。
B.唐临曾侍奉太子李治(唐高宗),高宗即位后,念其忠诚,提拔他为大理卿。C.唐临宽以待人,明于断狱,勇于任事,生活俭朴。
D.本文作者侧重表现唐临刚正不阿、为官清廉的一面,对其功高赏薄、晚年被贬的遭遇寄予了一定的同情。
1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县有轻囚十数人,会春暮时雨,临白令请出之,令不许。
译文:
(2)为国之要,在于刑法,法急则人残,法宽则失罪,务令折中,称朕意焉。
译文:
答案:11.C 12.A 13.B 14.D 15.(8分)
(1)(万泉)县有十几个犯了轻罪的囚徒,适逢春末下了应时的雨,唐临禀告县令,请求(暂且)放他们出狱,县令不允许。
(2)治国的关键在于刑律,刑律严酷,百姓就会受到伤害,刑律宽疏,就控制不住犯罪,一定要使(它)宽严适度,才合乎我的心意啊。
六、教学内容的取舍
(一)、导语:由“轻生“话题引入珍惜生命的主题。在很早的时候,就有一个人提出了要尊重生命,他,就是庄子。那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庄子的《尊生》,看看他又是怎样尊重生命的。
(二)、朗读全文,疏通文义 知识探疑:
1、以
(1、尧以天下让许由。(把,表动作的对象)(2、夫天下至重也,而不以害其生。(因为,表原因)(3、故天下大器也,不以易生。(用,表凭借)(4、事之以皮帛而不受。(用,表凭借)
(5、此有道者之所以异乎俗者也。(所以,„„的原因,表原因)(6、以为舟则沈。(以为,把„„作成„„)
(7、吾何以天下为哉?(何以„„为 为什么要„„呢?)
2、句式
(1、此有道者之所以异乎俗者也。(判断句)(2、不以易生。(省略句,不以之易生)(3、事之以犬马而不受。(状语后置句)(4、实熟则剥,剥则辱;大枝折,小枝泄。(被动句)(5、以为舟则沈。(省略句,以之为舟)
(三)、课文内容探讨:
1、朗读第一则,思考:
(1)第一则选文讲了什么人什么事?
尧舜让天下给许由、子州支父、子州支伯、善卷,但是他们为了自己的生命都不接受。太王亶父在被狄人攻打的时候,为了百姓的生命,他放弃了自己的土地。(2)、课文从哪里体现出来?
“夫天下至重也,而不以害其生,又况他物乎?唯无以天下为者,可以托天下也。”这句话有两层意思:
一、天下是最重要的东西,但是许由、子州之父一类的人却不会因为它而伤害自己的生命,那么别的东西就更不用提了。
二、只有那些不把天下当回事儿、忘怀天下的人,如子州之父等珍重生命的人,才可以把天下托付给他。还有课文中“故天下大器也,而不以易生。”这句话也说明了这个意思。课文还从“不以所用养害所养”和 “夫大王亶父’可谓能尊生矣。能尊生者,虽富贵不以养伤身,虽贫贱不以利累形。今世人居高官尊爵者,皆重失之,见利轻亡其身,岂不惑哉!”的句子体现出要尊重别人的生命。其实在这里庄子告诉了我们好东西若使用不当,也会对性命不利。在这里庄子张扬尊生的理念,有其现实的针对性。其实他是批判当时做高官有尊贵爵位的人都严重违背了尊生的原则,说他们见了利益就忘了自己的身家性命,实在是荒谬到了极点。同时说明了大王是一个不会为了自身利益伤害他人性命的人。(3)、在选文第一则中,尧舜让天下给子州支父、子州支伯,他们的回答有相似之处,庄子在此为什么要这样写?
运用了反复的艺术手法,强调申明生命的重要性这一主旨。还运用了反衬,在此庄子以尧舜的圣明反衬出子州支父等人的人生境界更高。推倒世人把天下放在第一位的价值观。
(4)第一则选文的主旨是什么?尊重生命(自己、别人)。天下诚可贵,生命价更高!文中借子州支父不接受天下以及太王放弃自己的土地的寓言,让生命跟天下作比,确立生命的最高价值。尊重自己生命的同时也要尊重别人的生命。只有珍惜自己的生命才懂得珍惜别人的生命。只有不把天下看得是最重要的人,才不会为了得到天下而牺牲他人的生命。
(四)朗读第二则,探究以下问题:
1、匠石作为木匠他关注的是什么呢?而栎社树作为树关注的又是什么呢?请结合课文说一说你的看法。
从文中 “已矣,勿言之矣!散木也,以为舟则沉,以为棺椁则速腐,以为器则速毁,以为门户则液满,以为柱则蠹。是不材之木也,无所可用,故能若是之寿。”这句话的意思是“算了吧,不要再说这件事了!那是棵不成材的树,拿它做船这船就会沉没,拿它做棺材这棺材就会很快腐烂,拿它做器具这器具就会很快坏掉,拿它做门这门就会满满然流出污浊的液体,拿它做屋柱这柱子就会很快被虫子蛀坏。这是不能当材料的树木,没有什么用处,所以才能够像这样长寿。”所以可以看出匠石关注的是树能不能成为有用之材(如何利用树),从栎社树托梦给匠人的情节可以看出栎社树关注的是能不能存活下来(如何顺随自然终其天年)。
2、栎社树的话有何现实意义?
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不应当用“有利”和“无利”来衡量,而应当平等相待,不相互利用,才能使双方生命与尊严得到尊重与保存。
3、第二则选文的主旨是什么?
生命不要沦为工具)
4、这则选文用了什么艺术手法来阐明这一主旨的?
通过寓言,运用拟人的手法来阐明主旨。栎社树托梦,树看不起人等这样写形象生动,奇诡引人。
5、教师总结全文:选文一用了反复的手法,强调申明生命至高无上的价值,任何东西都不能也不应该损害和拖累生命,要珍爱自己的生命,同时也要珍惜别人的生命。表明了生命的独立性,生命不能成为某种工具。在整篇文章中庄子张扬了生命的价值和尊严。
(五)、拓展延伸:失败对人最负面的影响是对自我的轻视,妄自菲薄,自轻自贱,甚至引起对身体的自残。在这一点上,庄子又及时地恰到好处地告诉你,要“重视生命”,为重视生命而不看重荣华富贵,当荣华富贵不因我们对它的重视而降临时,对生命的重视则成了我们人生的第一要务。
(六)、作业
1、穿越时空的对话。我想对庄子说,从自己的角度说出我心目中的庄子。
2、搜集古、现代有关“尊生”这一主题的诗文,写在积累本上。
七、要注意的问题:
1、适当地引导学生探讨生命的话题,2、注意本文的词类活用文言句式;
八、配套例题和练习:
1、课后练习第二、四题。
2、对现实生活中,因为受到挫折,或者感受到压力,就选择了轻生的人,你如何看待?
3、翻译加横线的句子。
魏文侯问李克:“吴之所以亡者何也?” 李克对曰:“数战数胜。”文侯曰:“数战数胜,国之福也,①吴以此亡者何也?”李克曰:“数 战则民疲,数胜则主骄,以骄主制疲民,此其所以亡也。②是故好战穷兵,未有不亡者也。”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它却因此而灭亡,这是为什么呢?(2)所以,喜欢打仗穷竭兵力的君主,他的国家没有不灭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