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最新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解决问题的策略》扬州市赛课教学设计
《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教科书p56-58,例1,练一练1、2,练习九1、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初步体会用列表的方法整理相关信息的作用。
2、使学生会用列表的方法整理简单实际问题所提供的信息,会通过列表的过程分析数量关系,寻找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
3、使学生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经验,提高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用列表的方法整理题中的有关条件,分析条件与问题之间的数量的关系,学习解答类似归
一、归总的实际问题。
难点:会用列表的方法收集、整理信息,多角度寻找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
教具准备:自制课件一个 教学设计:
谈话:同学们,小明是个喜欢冒险的孩子,一次冒险途中啊遇到了阻碍,需要他答题闯关成功,才能到达下一个目的地。他很苦恼,你们能帮帮他吗? 生:能
一、填空,感知两种解决问题的方法
1、第一关:根据问题填空:
(1)师:想求买5本笔记本花了多少元?需要知道什么?
生:一本笔记多少元?
(2)师:第二个问题,想求大米和面粉一共多少元?需要哪些条件呢?
生:大米多少元,面粉多少元。
师:想解决刚才的两个问题,我们都需要找对应的条件。(板书:从问题入手→找条件)第一关太简单了,难不倒同学们。下面进行第二关,如果从条件入手解决问题呢?根据条件填空。
2、根据条件填空:
(1)已知买了4块蛋糕,每块蛋糕10元,你能提出什么问题?怎么解答?
(2)已知每枝铅笔2元,师:根据这个条件可以提出什么问题?
生:不可以。(或者回到可以,自己添加条件提问题。)师:为什么? 生:一个条件不可以。师:我们想解决一个问题时,需要两个条件。
师:老师现在再给一个条件(买了10枝),可以提出问题吗? 生:可以。
生:…….一共花了多少元? 师:你们会解答吗? 生:…….2*10=20(元)(3)已知买了4条裤子,每件衬衫60元,可以提出什么问题? 生:不可以。师:为什么?
生:这两个条件没有关系。
师:对了,人与人之间有关系,数量与数量之间也是有关系的。(板书:数量关系)。他们之间有数量关系,才能提出问题。
师:你有什么办法?
生:…….(换其中一个条件)
师:现在老师也换一个条件(每条90元),你会提出问题并解答吗?
生:…….裤子一共多少元?4*90=360(元)
(4)小芳家栽了3行桃树、8行杏树,桃树每行7棵,师:可以提什么问题?
1、生:一共有多少行树? 师:怎么解答? 生:3+8=11(行)师:还可以提什么问题? 生:桃树一共有多少棵?
师:对于这个问题,用到了题目中哪些条件? 生:3行桃树,每行7棵
师:如果老师把题目信息写成这样(桃树 3行 每行7棵),两种表达方式你们更喜欢哪种?
生:下面一种。师:为什么? 生:……..清楚简单。
师:对呀,当题目信息多时,我们可以对有用的信息进行适当的整理。(板书:整理信息)
2、生:桃树一共有多少棵?
师:对于这个问题,用到了题目中哪些条件? 生:3行桃树,每行7棵
师:如果老师把题目信息写成这样(桃树 3行 每行7棵),两种表达方式你们更喜欢哪种?
生:下面一种。师:为什么? 生:……..清楚简单。
师:对呀,当题目信息多时,我们可以对有用的信息进行适当的整理。(板书:整理信息)
(5)师:老师再加一个条件(小芳家栽了3行桃树、8行杏树,桃树每行7棵,杏树每行6棵。)现在条件变多了,想看起来清楚点,你们会对这些条件进行整理吗?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整理。
交流,比较学生的作业。师:哪一种整理方法更清楚?
师:根据这些条件,可以提出哪些问题?
(对于学生的合理问题给予肯定,两三个问题即可)
(6)师:现在老师再加两个条件(小芳家栽了3行桃树、8行杏树和4行梨树。桃树每行7棵,杏树每行6棵,梨树每行5棵。)这下信息更多了,你们会对这些信息进行整理吗?
师:你是怎么整理的?
交流展示。(生:在刚才整理的基础上加上梨树的信息)师:其实刚才我们整理的信息都是根据题目中果树的种类来整理的,整理过后看起来更清楚些,你们根据这些信息能提出什么问题?
简单交流。
二、体验策略
1、师:刚才的第二关,我们都是有了条件提问题,(板书:从条件入手→提问题)小结:从条件入手→提问题和从问题入手→找条件都是两种解决问题的方法,下面我们一起用这两种方法去继续闯关。
师:刚才同学们的表现真不错,提的问题也很好。现在轮到老师来给你们提问题了。(桃树和梨树一共有多少棵?)对于这个问题,刚才我们整理好的这些条件行吗?
生:不行。(或行)师:为什么?
生:…….杏树的条件多余,我们可以选择有用的。师:哪个条件用不到? 生:…….师:是呀,根据问题我们可以选择整理有用的条件。
对于这些整理好的条件,我们可以加上几条线,使它成为表格,同学们觉得这样看起来怎么样呀?
生:……更清楚一些。
师:导题: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用列表来解决问题。(板书:解决问题的策略-列表)
2、利用列表,解决数学问题
谈话:在这张表格里为什么要把每行7棵填在第一行列?为什么要对应排列?
生:……对应(板书)
师:表格可以有两种形式,横着或者竖着列都可以。提问:你能根据整理的条件,说说可以怎样想,确定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同桌之间相互说说你的想法。
师:知道了先算什么再算什么,你们会计算吗?(让学生独立完成)
师:同学们计算好了,老师也算好了,你们来看看。你们和老师算的一样吗?
生:不一样。
师:你们对还是我对呀? 生:…… 师:我哪里不对? 生:……
出示新的计算过程。师:你们是这样的吗?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3×7=21(棵)4×5=20(棵)21+20=41(棵)
【师:每一步求得是什么?你是怎么想的? 生:…….】
师:是呀,老师太粗心了,刚才计算好了,也没有检验一下。同学们,你们检验了吗?现在请你们检验一下刚才的计算。
师:你们是怎么检验的? 生:…….(把得数代入原题)师:现在这道题目做完了吧? 生:没有答语。
师:哦,老师真粗心,答语还没有写,同学们都写了吗? 师:刚才,我们做这条题目的时候第一步先干嘛?(小结,并完善板书)
(完善板书:整理信息—分析数量关系式—列式计算—检验写答语)
三、解决问题,体验策略
1、解决问题
谈话:同学们表现真棒!根据题目中的条件,你们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师:同学们提的问题都不错,下面第三关的问题也来了,你们有信心继续闯关成功吗?
提问:杏树比梨树多多少棵?刚才那个表格还可以用吗? 你会用列表的方法整理这些信息吗?让学生尝试列表,教师适时指导。
交流:刚才你们是怎么想的?(着重让学生说说分析数量关系的思考过程,突出题目中的数量关系式)
师:你们会计算吗?列式计算。学生口述。
板书:8×6=48(棵)3×7=21(棵)48-21=27(棵)
讨论:每一步表示什么意思?每一步是答案是否正确?你是如何检验的?
谈话:通过两次用表格整理信息,你体会到了什么? 揭示:利用表格很方便,便于我们分析数量关系。
四、巩固内化,灵活运用列表的策略。
1、第三关丝毫没有难住同学们,下面我就进入第四关。根据刚才这个表格,同学们能解决这个问题吗?(桃树、杏树和梨树一共有多少棵?)
生:不能。师:为什么? 生:…….师:是呀,之前这个表格只有两种树木的信息,要求三种,我们可以多加一列。同学们能看懂这个新表格吗?
师:你们能快速的列式计算吗? 快速地交流学生的作业。
2、出示练一练1 谈话:同学们今天的表现真棒!第四关最后呀,来了一个火眼金睛,想考考同学们的眼力,同学们可要看仔细咯。集体读题,问:根据这个题目,下面哪个表格正确?符合题目的问题。
问:每一种表格存在什么问题?
(第一张表格三年级的数据不对,第二张表格信息没有对应,第三张整理信息整理的不准确,第四张正确。)
问:你们会计算吗? 让学生快速计算,简单交流。
3、出示练一练2(1)从题目中,你知道了哪些信息?要求什么?
(2)一件长袖衬衫多少元怎么求?一件短袖衬衫多少元怎么算?
(揭示数量关系)(3)让学生列表并计算
(4)交流讨论,每一道算式是什么意思?(5)如何检验的?
五、总结全课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在列表中要注意些什么?计算时注意什么?如何检验?
六、完成作业 练习九1、2.
第二篇:小学数学冀教新版四年级上册--教学设计-解决问题的策略(二)
小学数学冀教新版四年级上册
解决问题的策略
(二)【教学目标】
1、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列表的价值,并学会用列表的方法解决问题;
2、培养运用策略解决问题的意识,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3、通过学习,学生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提高学好数学的信心。【教学重点和难点】
1、理解并能应用列表的方法解决问题;
2、正确整理、分析数学信息关系,学会通过所整理的信息决策问题解决策略,并内化成自己的问题解决策略。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
师:“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
生1:“用列表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生2:“学习了解决问题可以从问题入手,也可以从条件出发。”
师:“我们用昨天学习过的方法来解决下面的问题。”
(出示题目:一台织布机3小时织布84米,如果织8小时可以织布多少米?)。
师:“请你来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生1:“我是这样想的根据3小时织布84米,先求出一小时织布28米,在用28乘8,可以求一共织布多少米。”来源:小精灵儿童资讯站
生2:“要求8小时可以织布多少米?必须先根据3小时织布84米求出一小时织布的米数。”
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用列表和画图的方法整理信息的策略,运用这种策略我们可以解决更多的问题。”(板书课题)
二、教学新课
1.教学例题。
(1)(出示例题插图:小芳家栽了3行桃树、8行苹果树和4行梨树。桃树每行7棵,苹果树每行6棵,梨树每行5棵。白菜老师:“桃树和梨树一共有多少棵?”)
师:“你知道题目已知什么和要求什么吗?”
生1:“分别知道桃树、苹果树和梨树的行数和每行的棵数。”
生2:“求要求桃树和梨树一共有多少棵?”
(2)师:“要求桃树和梨树一共有多少棵,可以怎样想?你们能用上节课学习的画图或列表的方法将题中的信息整理出来吗?”
(同学们整理信息,并全班交流)(相应板书)
生1:“要求桃树和梨树一共有多少棵,必须先分别求桃树和梨树的棵数,然后在把它们加起来。”
师:“说说你选择了那些条件来解决这个问题?”
(展示学生填写好的表格。再列式解答。
桃树3行每行7棵
(梨)树(4)行每行(5)`棵转自小精灵儿童资讯站(060s.com)3×7+4×5=41(棵)
答:桃树和梨树一共有41棵。
(3)与复习题比较:
师:“今天的例题在整理信息时也用到了列表法,这里的列表与复习题的列表有什么不同?”
生1:“这里的条件更加多,不是每一个条件都有用,我们要根据题目的问题来选择需要的条件来列表。”
生2:“上一节课是先求出每份有多少,或者一共有多少,这里是先分别求出桃树和梨树的棵数,然后再把它们加起来。”
师:“列表不仅起到收集和整理信息的作用,而且还能直观地显示数量关系,这样就可以从中找到解题思路,甚至有时能使问题的答案一目了然。”
师:“用列表的方法,我们再来算一算,桃树和苹果树一共有多少棵?”
出示列表:
桃树3行每行7棵
()树()行每行()`棵
学生独立完成,对照答案。
引导学生观察:根据列表得到的信息,我们可以列出怎样的算式呢?师:“若问所有果树一共多少棵?应当如何列表?如何列式?”
生:“道理是一样的,只不过要把三种果树的棵数分别算出来,在加起来。”
2.教学习题
(1)出示题目。“苹果树比桃树多多少棵?”
师:“要求苹果树比桃树多多少棵?你会解答吗?”(学生独立完成讲解答案)
三、练习
(一)、完成习题第1、2题。
1.第一题。(出示第1题。指名读题。)
师:“根据题目中同学们的对话,你可以了解到什么?列表表示出来。
请同学们用学过的方法独立完成。”
2、第2题。
(1)出示题目,理解题意。
(2)让学生独立解决问题。
(3)组织学生进行全班交流。
对于第(3)道小题,不同的学生可能会题出不同的问题,只要学生能提出合理的问题,教师都应给予肯定。
四、全课小结
师:“用哪些方法可以帮助我们解决问题?”
学生说
第三篇: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教学设计 解决问题的策略
教材分析苏教版数学教材从四年级(上册)起,每册都编写一个解决问题的策略的单元。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是《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确定的课程目标之一,教材编写解决问题的策略这样的单元,就是为了贯彻落实课程目标。解决问题的策略是在长期数学教学中不断地培养的,是通过各个领域内容的教学逐渐形成的,单独编写解决问题的策略这个单元,能加强策略的形成和对策略的体验。在数学教学中,解决问题活动的价值不局限于获得具体问题的结论和答案,它的意义更在于使学生学会解决问题,体会每个人都应当有自己对问题的理解,并由此形成自己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还体会解决问题可以有不同的策略。数学教学在这种鼓励个性发展的理念下进行,学生的创新精神才可能真正得到培养。策略的原意是计策和谋略。解决问题的策略是解决问题的计策与谋略,具体表现为对解决问题方法、手段的思考与选择运用。解决问题,特别是解决新颖的问题需要有策略,解决问题的策略又是在解决问题的活动中形成和积累的。本单元以有条理地整理信息,发现数量之间的联系作为策略教学的切入口。发现和利用数量关系是解决实际问题的途径,通过整理信息明确和把握数量关系,既是可操作的方法,也是解决问题的策略。让学生学会整理信息的常用方法,体会它的作用与意义,从而内化成自己的策略是教材的编写思想。本单元的教学内容分成两部分,前一部分是解决两步计算的问题,后一部分是解决三步计算的问题。1? 让学生把信息填入表格,学习整理信息的方法,体会对解决问题的作用。本单元选择表格作为整理信息的工具,有两个原因: 一是学生对表格比较熟悉,他们从一年级学习数学起就经常接触表格,进行过许多填表活动。因此,选择填表整理比较贴近学生实际,宜于学习。二是表格条理清楚,数学化程度比较高。填入表格里的都是经过筛选后的重要信息和有用数据,实际问题里的许多情节性内容都被过滤掉了。因此,填表整理能帮助学生把握住实际问题里的数学内容。教材充分注意到学生初步学习利用表格整理信息,在编写上尽量循序渐进,逐渐提高。(1)把已知条件和要求的问题全部填进表里。第65页例题和相应的想想做做以归一问题和归总问题为素材。例题是归一问题,先求小华买5本练习本用去多少元,再求小军42元买了多少本。在每个问题的教学过程中都设计了填表整理讨论思路列式解答这样的活动线索,教学这道例题要注意四点。第一,带领学生经历填表的过程。教材里呈现了一张已经填好的表格,课堂教学要展开填表的过程和方法,一方面在现实情境中收集数学信息,另一方面找到各个数量在表格中的位置。要预先设计一张待填的表格,可以师生共同填写,也可以让学生填写。第二,引导学生理解表格的结构和内容。表格里的条件和问题不是随意摆放的,是根据数量之间的联系安排的。填表以后让学生说说表里有些什么,体会各人买的本数与用去的钱数是紧密联系的数量,列表整理就是显示出这些数量的对应关系,表格也是为此而设计的。第三,启发学生利用表格理出解题思路。填表的目的是理出思路、找到问题的解法。可以让学生看着表格顺着两条思路去想,从买3本用去18元这组数量,想到能求出每本笔记本的价钱;从买5本要用多少钱这组数量,想到需要知道每本的价钱。两条思路交叉在每本笔记本多少元上,解决问题的方法就找到了。第四,组织学生反思解决问题的全过程。第66页根据两道题的解答结果,填出括号里的数,并说说自己的发现。学生从中会有许多体会,如小明买3本用了18元、小华买5本用了30元、小军买7本用了42元,他们每本笔记本的价钱是相同的。这个发现是归一问题的特征。又如求小华用去多少元和小军买了多少本,都要先算笔记本的单价,都是通过小明买3本用去18元求得的。这个发现使学生进一步明确数量关系和解题思路。又如买的笔记本多(少),用去的钱也多(少)。这个发现让学生感受函数关系。(2)根据要解决的问题,选择相关的条件填入表格。第68页例题和试一试以比较容易的三步计算实际问题为素材,继续通过列表整理,培养解题思路。教材在编写上有以下特点。第一,选择相关的条件填入表格。题目里有桃、苹果、梨三种树的行数和每行棵数,在解决问题时,不把所有的已知条件都填入表格,只填需要的条件信息,这是根据解决问题的需要筛选信息的活动。在例题的表格里,上面一行已经填了桃树的行数和每行棵数,下面一行填什么由学生思考。试一试只提供一张空白的表格,里面填哪两种树的行数和每行棵数都由学生决定。要充分发挥问题对思路的导向作用,引导学生仔细体会桃树和梨树一共有多少棵苹果树比桃树多多少棵这两个问题。只要明白了问题的意思,列表整理不会有困难。第二,利用表格、紧扣问题,设计解题步骤。在列表整理后,教材安排学生想一想要先算什么,理清解题思路。仍然可以从两个角度去想:根据表格里的条件可以求出什么,解决这个问题需要知道什么。两条思路的交叉点就是解题步骤。2? 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逐渐养成整理信息的习惯。整理信息是解决问题的策略,整理的方法和形式是多样的,列表整理只是其中的一种。教材选择列表整理是它易于操作,适宜学生运用。学生对填表的态度有积极与消极之分,积极的态度表现为对填表有热情,体验到填表整理对形成解题思路的作用,具有自觉进行整理的习惯。消极的态度则把填表看做负担,理解为教材和老师的规定,是被迫进行的。教材力求让学生体会到整理信息的意义,并转化成内在的需要,真正形成解决问题的策略。(1)从有形地整理到无形地整理。两道例题里都提供了表格,只要把条件或问题填入表格就进行了信息的整理。教材预设表格,能突出策略的教学,便于落实。在两次想想做做里都有不提供表格的题目,让学生独立解答。没有提供表格也要整理信息,是鼓励整理的形式多样化,使整理信息的活动具有个性;是引导整理活动从有形向无形发展,从题目的安排变为自我要求。为了完成从提供表格到不提供表格的过渡,教学时应注意三点。第一,让每个学生都有独自填表整理的机会,学会填表整理的方法。第65页例题里的表格已经填好,所以想想做做前两题都有空白的表格让学生填写。第68页例题的前一张表格留出一半给学生填,试一试的表格全部让学生填。教材留出这么多填表机会,给课堂教学指导学生学会填表整理创造了条件。第二,让每个学生都体会填表对解题的作用。填表不单整理了条件和问题,还能理出解题的思路、步骤和方法。如果不经过填表整理的活动,数量关系就不会这么清晰,解题也不会这么顺利。第三,允许学生从自己的实际出发,选用适宜的整理形式。在解答想想做做里没有提供表格的题目时,仍然要把整理信息作为主要的教学内容。整理的形式不要求全体学生都相同,可由学生自主选择。可以把题目里的条件和问题看在眼里,想在脑里,在无形的思维活动中整理;可以在题目上勾勾画画进行整理;也可以通过摘录信息或列表进行整理。下面是勾画整理的实例,它是有形地列表整理到无形整理的中介。星光新村新盖的3幢楼房共住了42户。照这样计算,这个新村25幢这样的楼房共住了多少户?学生选择整理方法一般都从自己的实际能力出发,教学要尊重他们的选择,保障大多数学生都有完成整理信息的时间。要组织各种整理形式的交流,逐渐提升整理信息的水平,逐渐进入无形整理的境界。(2)解决新颖的问题。问题的新颖性与策略的形成正相关。策略往往在解决新颖的问题时体现其价值,并在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活动中得到锻炼和发展。如果解决实际问题的练习总是局限在已经教过的、已经认识的那些问题上,那么只是进行技能操练,没有培养策略。为此,教材在教学归一问题的基础上带出归总问题,在教学比较容易的三步计算问题时安排少量稍难些的三步计算问题。这些归总问题、稍难些的三步计算问题都不编排例题,在想想做做里让学生应用策略独立解答。发展解决问题的策略是新课程对数学教学提出的新课题,让学生主动解决一些新颖的问题是数学教学的一项突破。为此,教学中应做到两点。第一,改变例题的教学观念。例题教给学生思想方法,这种思想方法不但解决了例题,还能解决与例题相似、甚至不同的问题。列表整理是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解决的问题包括归一问题、稍容易的三步计算问题,还涵盖了归总问题、稍难些的三步计算问题以及其他的实际问题。只有在例题的教学中突出整理条件与问题,学生体验了这个思想方法,内化成解决问题的策略,才可能举一反三应用这种策略。第二,教学新颖的问题,既要放手让学生独立解答,又要给予必要的指导。第一次出现归总问题和稍难些的三步计算问题,教材都为学生设计了可以填写的表格。一方面引导学生应用已经学到的思想方法,继续培养整理信息的能力。另一方面适当降低整理信息的操作难度,学生有现成的表格可填。教学要注意适度地放和适当地扶。如第67页第2题的表格一定要让学生填,考虑到填表可能发生的问题,可以先带领学生到情境图里寻找数学信息。有哪几种球,哪些球的单价已知,哪些球的单价未知;老师带的钱正好够买什么球,可以买几个。这样,学生填表的困难会少些,通过列表整理的思路会顺畅些。又如第69页第3题,填表以后让学生说说对栽120棵树的理解,明白它的一部分是四年级栽的,另一部分是五年级栽的。这样,学生就捕捉到这个题目的最主要的数量关系。最后还要指出一点,列表整理是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策略,解决每一个问题都从整理题目里的条件和问题入手。本单元教学列表整理以后,不能说所有的问题学生都能解答了。应以解答归一问题、归总问题、较容易的三步计算问题为主,一些稍难的实际问题以后会安排教学。
第四篇:最新苏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认识负数》扬州市赛课教学设计
《认识负数》设计
[教学内容] 苏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1~2页例
1、例2和“练一练”,第5页练习一第1~4题。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初步了解负数,知道负数和正数的读、写方法,知道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2.使学生利用直观的情景理解负数的含义,感受从生活现象中抽象出负数的思维过程和数学思维方式的价值,初步体会数的扩展,进一步发展数感和符号感。
3.使学生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体验数来自现实世界;产生对于数的表达方式的兴趣,促进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4.通过介绍古代中国认识和使用负数的情况,使学生体会到中国古代文明对于数学发展的卓越贡献,激发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 认识和理解负数的含义。[教学难点] 理解负数表示的量。[教学过程]
一、初步感知,学会读写 1.读温度。
(1)谈话:同学们,今年国庆节的天气怎么样?热吗?知道用什么来测量温度吗?
出示温度计,介绍:看这个温度计,左边的刻度是摄氏度,用“℃”作单位;右边的刻度是华氏度,用“℉”作单位;我们国家习惯上使用摄氏温度。
(2)出示简洁式温度计。
师:现在温度计上是多少摄氏度(0℃)→这个温度呢?(零下10℃)(引导:水银柱的液面指向刻度10,这个10在零上还是零下,所以是„„)→(零上10℃)(引导:水银柱的液面指向刻度10,这个10在零上还是零下,所以是„„)
小结:以0℃为分界,0上的温度是零上多少摄氏度,0下的温度是零下多少摄氏度。
(3)动态温度计。
师:想挑战一下吗?现在抢答,看谁能快速读出温度计上的温度!准备好了吗?开始!
动态演示:0℃→零上10℃→零上30℃→下一个,老师点人说!零上20℃→0℃一起说!→零下10℃→零下20℃→这个温度呢?零上2℃(引导:大家看,0到10被平均分成几小格,每一小格是多少摄氏度?所以这里是„„一起说)
2.在温度计上表示温度。
大家读得真好!出示5℃一小格的温度计,问:这个温度计上,一小格表示多少摄氏度?
出示画温度ppt,审题:某市去年各季度的平均气温如下表,从表上可以看出,第一季度的平均气温是多少摄氏度?(齐说,零下10℃)
第二季度的平均气温呢?第三季度?第四季度?
你能把这些温度在温度计上表示出来吗?完成在作业纸第1题上。展示反馈:找两份有错的和一份正确的(前面学生的)
你们跟他一样吗?(不一样)谁来说一说(零下10℃从)?出示正确的,问:是这样吗?→跟他一样的请举手,有没有不一样的?→跟他一样的请举手,有没有不一样的?→同意他的画法吗?这是谁的,你来说一说?其实你表示的是多少摄氏度?
全部表示对的请举手,错的同学现在明白没有? 3.正负数读写法。
(1)谈话:我们伟大的祖国幅员辽阔,有些城市中同一天中的最低气温竟有着很大的差异。一起来看!
这是我们美丽的家乡——(扬州),这一天它的最低气温是——0℃; 这是南方的海滨城市——(三亚),它的最低气温是——零上20℃,这个温度比0℃(高);这是北方的冰城——(哈尔滨),它的最低气温是——零下20℃,这个温度比0℃(低)。
(2)师:零上20℃和零下20℃意思正好——相反,对它们是一组意义相反的量。怎样记,才能把这样意义相反的数区分出来呢?在作业纸第二题上试一试。
展示反馈,快速呈现几种方法。提问:你觉得哪种记法更简便?出现认为“+-”指出他想的和数学家们一样。
介绍读写法:在数学上,我们把零上20℃记作“+20℃”,+20读作“正二十”(齐读两遍),零下20℃记作“-20℃”,-20读作“负二十”(齐读两遍);+20前面的是正号,-20前面的是负号,在这里,运算符号加、减被赋予了新的含义。
出示“+20 ℃”和“-20 ℃”表示的含义一样吗?
提问:“+20 ℃”表示什么?“-20 ℃”表示什么?它们的意思一样吗?
4.写正负数。
师:现在你会用这样的记法表示刚才画出的温度吗?写在作业纸第一题的括号内。
展示反馈。这位同学是这样记的,跟他一样的请举手?有不一样的吗?(他在10的前面写上来文字,意思也对,用正号、负号记更简便)
5.仿真温度计。
谈话:老师今天带来一个仿真温度计,想看一看吗?
贴示仿真温度计。指出:注意,这个温度计上1小格表示1℃。板书:谁能表示出“+3”℃。(老师有不同意见,如果0℃在这里,你表示的就是„„)(看起来,这两位同学的心情很纠结)这里有什么问题?(首先要确定0℃)0℃定在哪里好?这里?我觉得挺好呀?你觉得不好?哪里不好?那定在哪里?这里,可以吗?
现在你们会表示出“+3”℃了吗?同意吗?
谁能表示出“+1”℃→“+5”℃→“-1”℃→“-4”℃→最后一个!(这样,你们说,我来放)“-6”℃。
大家看,手势:从0起,向上依次是(一起说)+1℃、+2℃、+
3、+
4、+5„„向下依次是-1℃、-2℃、-
3、-
4、-5„„
强调:这是一个仿真温度计,在现实生活中,把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
二、沟通联系,丰富认识 1.海拔高度。
谈话:在我国辽阔的疆土上,有着高山和大海。看,这是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
出示例2图:
介绍:描述地貌的高低需要一个标准,这个标准就是海平面的高度。师:从图上可以看出,珠穆朗玛峰比海平面(高),高多少米?8844.4米。吐鲁番盆地比海平面(底),低多少米?155米。现在这样记,能看出谁比海平面高,谁比海平面低吗?
Ppt介绍海拔高度。
师:我们把海平面的高度规定为海拔(0米),珠穆朗玛峰比海平面高8844.4米,它的海拔高度是多少米?(+8844.4米)吐鲁番盆地比海平面低155米,它的海拔高度是(-155米)。
2、揭示正负数:像+
3、+
1、+
5、+8844.4这样的数都是正数(贴示),像-
1、-
4、-
6、-155这样的数都是负数(贴示)。
3、正数的简便写法。
师:正数前面的符号也可以省略不写,例如+8844.4这个正数前面的正号可以省略,直接写出8844.4,8844.4就是+8844.4。
黑板上,哪些数前面的符号可以省略不写?省略正号后,这些数大家认识吗?就是我们以前学过的数。那负数前面的负号也可以省略不写吗?为什么?(不能区分出正负数了,所以同学们千万不能漏写负数前面的负号哟!)
4、刚才我们把0上的温度都用什么数表示?0下的温度都用什么数表示?那0—是什么数?(板书)0是正数吗?是负数吗?谁连起来说一说?你来说一说。大家同意吗?一起说一遍。(贴示板书)
三、练习巩固,内化提升 1.填数。
我们已经认识了正数和负数,这些数你会读吗?大声地、自由地读一读!
会把这些数填入合适的圈里吗?完成在作业纸第3题上。
展示反馈。出示少8,多0的两种。
我们一起来填一填。-40是„„,+26是„„,„„,0呢?
2.谈话:南沙群岛是我国神圣不可侵犯的领土,这是正在建设中的赤瓜礁,一起去看看!
你来读一读题目要求,明白题目要求了吗? 依次出示,生回答。追问:还可以表示为„„ 3.身高与负数
大家量过身高吗?据统计,全国四年级小学生的平均身高大约是137厘米,与平均身高相比较,这3位同学的身高记录如下。一起说一说,1号同学:+3厘米,„„
与平均身高相比较,2号同学的身高记作0厘米,是不是他没有身高? 1号同学呢?3号同学呢?
四、完善认识,课外延伸
1、同学们,今天我们认识了(负数),现在你能快速地说出几个负数吗?说得完吗?负数的个数是无限的?快速地说出几个正数?说得完吗?完善板书。
2、其实,负数的发展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ppt介绍。负数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以后我们会继续学习。
第五篇:小学数学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学案例设计
小学数学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解决问题的策略》 教学内容: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P65—67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学生在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初步体会 用列表的方法整理相关信息的作用,学会用列表的方法整理简单 实际问题所提供的信息,学会运用从已知条件想起或从所求问题 想起的策略分析数量关系,寻找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等学习活动,学生经历提取信息,发现问题,列表整理条件,解决问题的知识获取过程,从而搜集信息,整理信息,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得以提高,并发展他们的推理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学生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提高学好数学的信心。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用列表的方法整理问题情境中的信息,用从条件想起或从问题想起的方法分析数量关系。
难点:正确整理、分析数学信息关系,学会通过所整理的信息决策问题解决策略,并内化成自己的问题解决策略。
教材分析:这节课重点学习的是用列表的方法整理情境中的信息,用从条件想起或从问题想起的方法分析数量关系.例题出现的是三个小朋友买相同笔记本的情境信息,分两次提出要解决的问题.要求学生先找出需要解决第一个问题的条件进行整理,通过呈现表格让学生感觉列表整理信息的方法.再让学生思考怎样回答问题,随后用列表的方法搜集整理信息,自主分析数量关系,解决第二个问题.本节课的重点放在学生体会策略价值,并主动运用策略解决问题上.学情分析:本单元教学用列表的策略解决实际问题.在第一学段的学习中,学生已经积累了一定的解决问题的经验,初步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学生初步接触“策略”一词,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对问题情境中呈现较多的信息,产生要整理信息的需要,产生掌握这一策略的心理需求,从而真切感受列表的作用,愿意主动掌握并运用这一策略去解决问题。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激活“策略”
谈话:体育课进行了短跑、跳远、垒球的测试,有十名同学的成绩如下。(出示杂乱无序的十名同学的各科成绩)问:看了之后,你有什么感觉?(乱)你能了解哪些方面的信息?
如果我想了解每种测试这十名同学的排名情况,以及这十名同学的总分排名情况,你觉得能一眼看出来吗?你打算怎么做?(学生可能会说出将这十名同学的各科成绩以及总成绩进行列表整理比较)
讲述:像刚才大家所说的用列表的方式进行整理,就是一种策略。问:什么叫策略?在哪里见过或者使用过策略?(说明:这是学生第一次在数学学习中接触“策略”这个抽象概念。本环节旨在通过课前交流,充分调动学生的知识储备,激活学生的经验,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感悟策略的意义,为下面的学习打下良好的知识基础和心理基础)激发内需,形成策略
呈现情境(1)谈话:三个好朋友去文具店买文具,在文具店里碰到了一些数学问题,我们一起去帮助解决。(将图上信息进行改编,改编后的情境图加上“小华用去了多少元?”小军说:“我只带了42元,可以买几本?)
(说明:教材中例题的情境内容简单,改编后的情境图中增加了几条信息,使情境中的信息涉及多个条件与问题,能引发学生思考:如何整理信息?怎样整理信息才便于分析数量之间的关系?这样的思考能让学生体会策略的价值。)(2)整理信息。问:这么多的信息,你想怎么做才能让大家清楚地看到题中的条件和问题?引导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整理。
(3)展示交流。充分展示学生整理信息的方法,引导学生比较各种整理方法的特点,初步认识列表整理信息的优势。
(4)比较优化。选择学生整理的不规范及规范的表格进行比较,共同商讨表格中应该包含的内容、结构,去繁留简,优化表格。
(说明:学生收集和整理的方式可能是多种多样的。多数学生可能只是将情境中的信息抄了一遍,不思考如何简化信息;还有的学生能摘录有效的信息,并有序排列,等等。本环节旨在唤醒学生整理的经验,展示学生已有的整理信息的策略,让学生体验整理信息策略的多样性,初步感受列表整理信息的优越性)(5)问:谁能不看图,只看表格就能复述题目的意思?学生复述后,问:你感觉用表格整理信息有什么好处?(清楚、简洁)
(6)独立思考如何解决题中的两个问题。想好后在小组里交流。全班交流。归纳解决这个问题的两种思路:从条件想起,从问题想起。
讨论:要求小华用去多少元,可以怎么想?要知道小军能买多少本笔记本,得先知道什么?
讲述:这两个问题的解决都必须通过表格第一栏小明的信息知道一本笔记本的单价。问:通过刚才解决问题的过程,你觉得用表格整理信息除了清楚、简洁,还有什么优点?
(说明:整理信息后进行解决问题的过程,能使学生再次体会到用表格整理信息除了清楚、简洁,更主要的是便于分析题中的数量关系,很快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
2.反思交流,体验策略。
探讨:上述问题是用什么策略解决的?这种策略有什么特点?(说明:策略的有效形成必然伴随着对行为的不断反思。这就须要给学生充裕的时间,让其回顾解决问题的过程,更清晰地体会列表在分析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方面的优势,积累丰富的解决问题的经验,灵活选用解决问题的策略。)(三)巩固拓展,提升策略
1、做“想想做做”第1题
谈话:学校图书馆里也有一些数学问题,我们一起去看看。独立看书明确题意。问:看过图后,你从图中得到了哪些信息?请大家把课本上的表格补充完整,再解答。
班级交流:说说你是怎样想的?每步算式求出的是什么?接问:要解决这两个问题,都要先求什么?(先求一本字典的高度,)
2、做“想想做做”第2题(出示商店购物情景)
①从这幅图中你又了解到了哪些信息呢? 你能用什么方法最快地解决出来?(列表)
你是如何理解“我带的钱正好可以买6个足球或8个排球”? 请同学们根据题目的条件和问题在课本上列表整理。班级交流,说说是怎样想的,每一步求的是什么问题? 全课总结
问:今天我们学习了解决问题的策略,那你有哪些收获?
讲述:其实,解决问题的策略还有很多很多,我们今天只是初步学习了列表的方法和一些具体的策略。相信在今后的学习中,同学们会形成越来越多的解决问题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