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第一课第五节《请字常使用》教学设计

时间:2019-05-12 21:16:4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一年级第一课第五节《请字常使用》教学设计》,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一年级第一课第五节《请字常使用》教学设计》。

第一篇:一年级第一课第五节《请字常使用》教学设计

一年级第一课第五节《“请”字常使用》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文明礼仪课》的第一课《我最讲礼貌》的第五节《“请”字常使用》,经过前面几节课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你好、谢谢、对不起、再见”等礼貌用语,并能结合相关情景进行表演。有了前面四节课奠定的基础,学生更容易掌握“请”字的礼貌用语。【课时】一节课 【授课时间】

2017.11.7星期二一(1)班第3节 2017.11.9星期四一(7)班第5节一(5)班第6节 2017.11.10星期五一(3)班第5节 2017.11.14星期二一(2)班第3节 2017.11.16星期四一(8)班第5节 2017.11.17星期五一(4)班第5节 【教学内容】第一课《我最讲礼貌》之第五节《“请”字常使用》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学生能正确使用“请”的礼貌用语来表示对他人的敬意。(2)学生知道在哪些情境中使用“请”字的礼貌用语。2.过程与方法

(1)通过故事导入创设情境,引出主题。

(2)通过场景表演的活动,使学生能将学过的知识运用到真实的情景中。(3)通过学生自己总结本节课的收获,使学生的归纳总结、语言表达能力得到有效的锻炼。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良好的文明礼貌意识,引导学生礼貌待人。【教学重难点】

学生能正确使用“请”的礼貌用语,学会向他人表达敬意。【教学方法】

情境导入法、游戏教学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视频导入创设情境

(一)讲述《有礼貌的小熊一家》的故事,引导学生思考,切入主题。师:今天老师先给大家播放一个视频《有礼貌的小熊一家》,大家要仔细看,想一想为什么说小熊一家是有礼貌的呢?你能找出他们使用了哪个文明礼貌用语吗? 启发学生思考一下问题:

1.视频里的小男孩和明礼为什么觉得小熊一家很有礼貌呢?

2.你能找出他们使用了哪个文明礼貌用语吗?(请进;请坐;请吃水果;请帮我把盒子拿下来;请帮我把那边的积木拿过来,好吗?请慢走。)

师:对了,小熊一家都使用了“请”字这个礼貌用语,让我们都觉得他们很有礼貌。那我们今天就来看一下“请”字到底有多大的魔力。(板书)

二、讲授新知

师:用上“请”字表示对别人的尊重,使用“请”字会显得你更有礼貌。

(一)学生讨论:你们什么时候会对别人使用“请”字呢?

(二)归纳总结: 1.向别人提出请求的时候

(1)请求帮助时:请你帮我捡一下我的铅笔,可以吗?请你让我过去一下,可以吗?请你带我去校医室,好吗?请你扶我一下,可以吗?请帮我擦一下黑板,可以吗?请帮我一起拿作业本给老师,可以吗?

(2)向别人请教问题时:请您告诉我这道题怎么算?请你帮我看看这道题是什么意思呀?(3)要别人买东西时:请给我买一盒颜色笔;请给我买一双舞鞋;请给我买一个变形金刚。(4)向别人问路时:请问…… 2.对他人表示关心的时候

(1)别人生病了:请问你身体好些了吗?请问你肚子还疼吗?请问你头还疼吗?(2)别人迟到了:请问你为什么迟到了?请问是什么原因耽搁了你?(3)别人不见了东西:请问你把东西放哪了呀,你再仔细找找看。3.表示谦让的时候

(1)给别人让路时:请您先走(2)迎接客人时:请进

(3)送别客人时:请慢走。

4.希望得到别人谅解时:请您原谅我

5.要求别人不要做某事的时候:请不要乱扔垃圾。请不要在课堂上大声讲话。请不要乱踩草坪。请不要在墙上乱涂乱画。请不要在课堂上吃东西。课间请不要在走廊里玩耍打闹。

(三)“请”字的运用

1.单单不小心把家里的水杯打碎了,她对妈妈说:“妈妈,我不是故意的,请原谅。”这里的“请”,表达的是()的意思。

2.小燕在学校的楼梯口遇到了班主任李老师,小燕十分有礼貌地对李老师说:“李老师,请您先走。”这里的“请”,表达的是()的意思。

(四)情境表演

1.场景一:强强有一本刚出版的漫画书,小刚很喜欢这本漫画书,非常想借来看看。小刚应该怎么对强强说呢?

2.场景二:上美术课时小美忘记带卡纸了,她很想向她的同桌小琴借,那他应该怎么跟小琴同学说呢?

3.场景三:放学时,小天看见小丽偷偷地把校园里开得灿烂的杜鹃花摘了,小天应该怎么劝说小丽呢?

(五)辨一辨

小红想借小方的小刀用一用,小红说:“喂,把小刀借给我用用吧。”小红这样说合适吗?那小红应该怎么说才对呢? 四:总结

师:同学们,我们这节课学习了如何发挥“请”字的巨大魔力,一个简单的“请”字,可以让别人感到更亲切和温暖。【板书设计】 “请”字常使用 【教学反思】

第二篇:第五节浮力 教学设计

第五节浮力 教学设计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浮力是怎样产生的;(2)理解浮力的大小等于什么;(3)知道浮力的应用。2.过程与方法:

(4)通过观察,了解浮力是怎样产生的;

(5)通过收集、交流关于浮力应用的资料,了解浮力应用的社会价值。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6)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的影响;(7)初步建立应用科学知识的意识。教学重点:浮力的概念及决定浮力大小的因素。教学难点:浮力产生的原因及沉浮条件的应用。教学方法:

探究法:通过探究、实验理解浮力的概念及阿基米德原理

分析讨论法:通过对以前知识的再应用,分析浮力产生的原因;利用重力和浮力的关系讨论物体的沉浮条件在实际中的应用。

教学准备:

水槽、大烧杯(作为溢水杯用)、小烧杯(作为小桶)、小石块、细线、弹簧测力计、水、乒乓球等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一、引入新课

演示:松开手后的乒乓球会从水底上升到水面,这是因为乒乓球受到了浮力。记得初二时同学们学过《死海不死》,哪位同学能告诉我人为什么能躺在水面上看书?同学们还能举出哪些物体能浮在水面上?

将石块投入水中,石块会沉入水中,正在下沉的石块受到水的浮力了吗?

二、进行新课

(一)什么叫浮力? 用测量法研究浮力

教师在讲台上面演示,下面学生实验:

用弹簧测力计完成课本P82第一个“想想做做”。

试着用手将铝块托起,观察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变化。通过比较弹簧测力计前后两次的读数,得出浮力的定义:

“浮力: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液体向上托的力叫浮力。” 讨论:从这个实验,你能得出什么结论?(得出:F浮=G物-G视)

思考:浸入水中的物体为什么会受到水的浮力呢?

回忆浸没在水中的柱形石块上下表面所受压强的关系,得出浸没石块所受浮力的原因,再来分析没浸没的木块在水中所受浮力的原因。同时介绍浮力的方向。

(二)探究:浮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想一想:船越大,装的货物越多呢,还是船小一些装的货物多些?装载货物的多少跟什么有关呢?

做一做:在水桶里装入半桶水,用手把空的塑料瓶竖直按入水中,体会一下,瓶受到的浮力有什么变化?同时观察水面高度的变化。

议一议:浮力的大小可能跟什么因素有关? 探究:浮力的大小等于什么?

(1)提出问题:浮力的大小等于什么?(2)猜想:1、2、3、……

(3)设计实验:教材上进行的实验方法,是为了验证浮力与什么因素的关系? 提示:先测石块在空气中的重力,再测石块在水中的“重力”,可以得出什么? 测出桶的重力,再测溢出的水和桶的总重,用这两个重力差求出什么量?(4)进行实验:按教材进行

(5)小结论证:浸在水中的石块所受的浮力与排开水的重力有关。

(三)阿基米德原理

阅读“阿基米德原理形成的过程”、内容 公式:F浮=G排

适用范围:气体和液体

(四)物体的浮沉

举例说明,能漂浮在水面上的物体和在水中会下沉的物体。

讨论:想想议议中的问题。浸在液体中的物体都会受到浮力,但是有的物体要上浮,有的却要下沉。这是为什么呢?

阅读教材P84。并完成图13.5-5图的受力(只画重力与浮力)情况示意图。

浸在水中的物体,会受到液体的浮力。为了便于研究,我们采用浸没时的情况进行。浸没时,V排=V物。漂浮时:F浮=G物

讨论:ρ物与ρ液的关系对物体浮沉的影响。

(五)浮力的利用

轮船:密度大于水的钢铁采用空心的办法浮在液面上 潜水艇:通过改变自身重力实现浮沉

密度计:漂浮在液面上的物体所受的浮力不变

氢气球、飞艇、热气球:采用密度小于空气的气体使其浮力大于重力实现上浮

三、小结。依板书进行。

四、动手动脑学物理

课后思考:桥墩在水中是否受到浮力呢? 完成教材中的动手动脑的问题。板书设计:

1、什么叫浮力?

浮力: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液体向上托的力叫浮力。F浮=G物-G视

浮力产生的原因:浸入液体的物体受到向上和向下的压力差。F浮=F向上-F向下

2、探究:浮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1)提出问题:(2)猜想:(3)设计实验:(4)进行实验:(5)小结论证:

3、阿基米德原理

内容:公式:F浮=G排

适用范围:气体和液体

4、物体的浮沉

F浮与G物的关系

浸没时,V排=V物。漂浮时:F浮=G物 讨论:ρ物与ρ液的关系对物体浮沉的影响。

5、浮力的利用

轮船、潜水艇、气球、飞艇、密度计。

第三篇:一年级开学第一课教学设计(推荐)

一年级开学第一课教学设计

千山路小学 程丽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小游戏,明确知道自己是一年级的小学生,使学生更快更好的适应一年级的生活。

2.通过讲故事等,加强学习常规教育,能够遵守课堂常规,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

3.通过初识数学,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二、教学过程:

(一)导入——自我介绍

师:孩子们,这已经是我们见过的第二次面了,第一次见面时,你们还是在父母的陪伴下进校园,今天则是你们独立的来到校园里,老师从你们眼神中看到了勇敢和自信,并且从今天开始你们就已经是一年级的小学生了,说明你们已经长大了。

师:孩子们,接下来我们就以开火车的形式介绍自己。

师:刚才你们都已经介绍了自己的名字,现在老师介绍一下自己,我叫程丽,是你们的班主任以及语文数学老师,以后可以叫我程老师。现在我们是一个团体,所以以后我们要相互团结。

【设计意图】通过谈话,拉近师生关系,让学生们更快更好的适应一年级的生活。

(二)故事熏陶,建立常规

孩子们,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个小故事,故事的名字叫《涂涂的故事》,请同学们竖起耳朵认真听。

涂涂今年6岁,是一年级的小学生。每天,涂涂和他的小助手们一块上学,涂涂的小助手有他的眼睛、耳朵、嘴巴、四肢和身体,晚上涂涂召集助手们开会分了工,涂涂说了:眼睛负责看,耳朵负责听,嘴巴负责说,四肢和身体负责动,助手们各目领命,第二天一早随淘气去上学。放学后回到家里,妈妈问涂涂,今天听老师讲了什么新知识?涂涂挠挠头怎么也想不出来,妈妈又问:那你今天的作业是什么?涂涂又挠挠头,还是不知道,妈妈说:你没带耳朵去上学啊,涂涂说:带了带了。涂涂问两只耳朵:左耳朵、右耳朵你们怎么搞的,为什么没听明白。右耳朵委屈地说:涂涂哥哥我是在听啊,可嘴巴不停地说,闹得我听不清。左耳朵更委屈了,说:我也在听啊,可眼睛看了窗外又看天花板,手和脚也不停地动,结果我左耳朵好不容易听到的东西都从右耳朵跑出去了。涂涂犯愁了,去向智慧老人请教,智慧老人听了淘气的烦恼,教了他几个课堂学习听的绝招你想知道吗?智慧老人说:听可不只是左耳朵、右耳朵的事,眼睛、嘴巴、四肢和身体、大脑都要一起来听。用眼睛去倾听,听的时候眼睛要看看说话的老师或同学,让说的人知道你在认真地听,尊重地听。用嘴巴去倾听,听的时候嘴巴不能发出声音,如有不同意见要等同学说完和老师停顿的时候才能大声的发表你的意见。用手和脚去倾听,听的时候手和脚别动,包括手和脚管理的那些文具、书、桌子、椅子都要悄悄地。需要的时候要静静地把你听到的要点记下来。

用身体去倾听,你知道倾的意思吗?那是在说听的身体姿态,应该是脊背挺直,身体前倾的样子,如果你听到同意的地方、精彩的地方,点点头,微笑一下表示你的认同和欣赏,听到不同意的地方也可以皱皱眉,或者轻轻摇摇头表示你不同意或者有意见,而不是在别人说话的时候大声说出来。

讲完故事教给孩子上课的正确姿势。眼到——不东张西望,眼睛紧盯着老师或书本 耳到——认真倾听老师讲课和同学的发言。

嘴到——积极回答老师问题和提出自己的疑问。我们的小朋友要管好自己的小嘴巴,不能随便和别人说话。

手到——管好自己的小手,不随便摸东西,玩东西,那样老师讲的话你就没听到。

心到——认真思考,积极回答问题。

【设计意图】对于一年级刚入学的孩子来说,教师不能一味的讲授,而是要通过丰富的小故事来启发他们,并通过小故事来让孩子们知道如何正确的听讲。

(三)初识数学

1.认识数学

师:我们这节课是数学课,数学课上我们需要准备什么呢?

每个小朋友准备好数学书,一本田字格本、3枝铅笔、一把直尺、一块橡皮。

演示给学生看,并告诉学生应该如何正确摆放这些物品。师:说起数学,你们都在哪里见过数学?见到过的同学举手!师:大家都把小手举的高高的,真棒!但是我听到有些同学在喊“我我我”,这就是没有做到用嘴巴倾听。XXX就做的特别棒,你先来说一下吧

生:钟表、去超市买东西、各种漂亮的图形、算数、数字……

总结:数学知识用途很广,从数物体个数的1、2、3……;去超市买东西要花钱,汽车行驶的快慢等都离不开数学知识。这说明,世界虽大,但到处都离不开数学知识。以后你们成为科学家、医生、警察、老师……都离不开数学,所以学习数学很重要,但是呢数学也很有趣。从今天开始我们就要学习这么一门厉害的学科,是不是很兴奋!

【设计意图】通过教师和学生的谈话,结合学生在幼儿园已有的数学经验,让他们对数学有新的认识。

2.生活中的数学

出示课本上情境图,引导数数。(指图)这幅图画是一所小学课间活动的情境图,下课了同学们都在操场上玩,学校环境很美,你们看,这幅图里都画了些什么?

(1)看图无序观察。

学生看什么说什么。(有学生、小汽车、有树、有小鸟、有太阳……)师:看到大家经常会漏,我就来教大家一个好方法,打击仔细听好了:那就是我们可以按照同一个方向来数(说完并示范,示范完让孩子们自己尝试一下,并找一个同学起来说一下)

引导有序观察学说完整话。师:图片上什么东西的数量是1?(生回答是可能会直接就说太阳或者红旗,这时要引导孩子把话说完整如:一个太阳,一面红旗……培养良好的回答问题习惯!)

生:边指边数出数量是1的人或物。(一面五星五旗,一个太阳……)

(2)师:图中一共有几个小朋友?

(图中小朋友一共有9个,数量比较多,可以让一个孩子到展台上示范一下他是怎么数的,并让孩子们明白数数的时候要从左往右依次用手指指着数)

(3)让孩子们边指边数出数量是3、4、5……8的人或物。

师:通过看这幅图我们知道,学校到处都有数学,而且这里的老师、同学互敬互爱,整个校园充满着团结、欢乐的气氛。

【设计意图】通过观察使学生对数字产生兴趣,并初步感知数的概念。

(四)新要求,好开始

同学们,从今天起,我们就要一起努力去学习,下面老师对于上课的一些要求要再跟大家说一说,认真听哦!

1、课前把学习用品(课本、练习本、铅笔、橡皮、尺)放在书桌的左上角。

2、课本要用透明的书皮包起来,爱护课本。

3、准备一个文件袋,把所有数学有关的课本、练习本以及以后的测试卷都放在这个文件袋里。

(五)总结

师:同学们,今天这一节课的相处,老师感觉非常开心,因为大家都是爱学习,会学习,爱思考,爱总结,有错就改的好孩子!希望接下来的学习,你们能收好这些宝贵的礼物,朝着前方不断努力,加油,期待你们每一天的进步!

第四篇:一年级开学第一课教学设计

一年级开学第一课

活动目标:

1、通过入学教育这一活动,全面培养一年级新生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帮助孩子顺利度过入学适应期,成为一名合格的小学生。

2、让学生熟悉校园,了解学校的作息时间、各种规章制度等。

3、让学生相互认识,成为学习小伙伴。

4、了解课堂常规:知道上课要遵守课堂纪律,做到专心听讲,不随便讲话、不玩东西,发言要举手等课堂常规。活动过程:

一、认识学校、班级、老师、了解学习哪些门类的课程

1、老师自我介绍

2、认识学校、班级、了解学习哪些门类的课程

你们已经是一名真正的小学生了,在小学上课可跟幼儿园不一样,一节课要上40分钟,上午下午都有课,听到上课铃声要马上进入教室坐好,等待老师来上课,在教室上课,小朋友不能随便乱走、乱动、乱说,也不能吃零食,要坐得端端正正的。我们会上语文课、数学课、音乐课、美术课、体育课、道德与法治课等,相信小朋友们一定会在这里学到很多知识。

3、学生自我介绍、认识同学(规范学生听讲习惯,学会认真倾听别人的介绍)(1)学生进行自我介绍。教师提示:我叫什么? 今年几岁了?家住哪里?自己喜欢什么?连起来说给小朋友听。(要求学生介绍时人要站直,声音要响亮,说清楚,要求听的学生身子坐正,眼睛看前面,两只小手相叠放在课桌上。)(2)同桌互相问好。

二、知道上下课纪律和常规

1、练习上课、下课师生问好: 上课:教师进入课堂

学生:班长喊“起立”学生齐喊“老师好” 师:同学们好!下课:教师结束讲解,喊“下课” 学生齐喊:老师休息 教师:同学们休息!下课:

(1)下课以后准备好下节课要用的课本、文具。(2)要大小便的学生先上厕所,再游戏。(3)课间游戏做安全有益的游戏。

三、训练课堂相关口令 一二三,快坐好。小眼睛,看老师 小耳朵,仔细听

谁的眼睛看老师,我的眼睛看老师!棒!棒!你真棒!(拍手)小小火车谁来开?小小火车我来开!

四、训练课间操队形。

五、训练放学路队。

六、带领学生参观校园。

教师对学生进行爱护学校设施的教育。让学生明确课间游戏范围。

七、练习入厕行为。

八、学生自由活动。

教师观察学生游戏的范围及安全性,及时纠正。

第五篇:第五节《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教学设计

第五节《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概述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的主要特征。

2.举例说明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二)能力目标

尝试通过归纳总结出两栖动物、爬行动物类群的主要特征,(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关注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二、教学重点

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的主要特征;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三、教学难点

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的主要特征。

四、教学准备

教学幻灯片(PPT或Keynote)、相关教学视频、iPad及相关APP(Frog Dissection)、网络环境、如有条件可准备牛蛙。

五、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提问:上节课我们学习了鱼类,鱼类有哪些特征? 鱼类的特征与它生活环境密切相关,最主要的特征围绕着在水中的生活:可以在水中呼吸和游泳。可见动物的特征与它们的生活环境密切相关。那么,青蛙和龟既可以在水中游泳,也可以在陆地上生活,然而青蛙属于两栖动物,龟却属于爬行动物,这是为什么呢? 可引导进一步讨论,或进行追问鳄属于什么类群?

讲解:所谓特征,意思就是区别于其他类型的特点,我们来具体研究一下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的特征,并看看它们与人类有什么关系。

二、新课教学

(一)两栖动物

1.蝌蚪和青蛙的区别(1)自主学习

模式A 阅读教材、观察图片;

模式B 阅读教材结合观察牛蛙、触摸牛蛙;

模式C 利用iPad的APP(frog dissection)中的frog lifecycle部分。(2)组织学生分组讨论、表达: ①蝌蚪和青蛙的区别。(提示:外部形态、呼吸器官、运动方式)②青蛙身体的颜色,这与它们的生活环境有什么关系? ③触摸蛙有什么感觉。(如果有牛蛙作为观察材料)④除蛙外,还有哪些两栖动物,能简单介绍吗? 2.两栖动物的特征

(1)在学生表述时追问:

关于蝌蚪从何处来、关于成体皮肤辅助呼吸。

(2)引导得出结论:两栖动物幼体的发育无法脱离水环境,成体肺不发达,需皮肤辅助呼吸,是由水中向陆地过渡的动物类型的特点。3.与人类的关系 出示图片及视频,请学生谈感受,鼓励学生提出视频或图片中未呈现的两栖动物与人类的关系。

(二)爬行动物

提问:我们了解以青蛙为代表的两栖动物,那么龟、鳄这些也能在水中游动的动物为什么属于爬行动物呢?

演示:海龟、鳄产卵和孵化的照片。对比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环境。

提问:更多的爬行动物在陆地环境中生存,有的甚至在干旱的环境下生存,我们来具体研究一下蜥蜴的特征。1.蜥蜴的特征(1)自主学习(2)小组讨论

①蜥蜴与青蛙的区别。(提示:外部形态,呼吸方式、生殖发育方式、生活环境)②爬行类的常见动物有哪些?为什么它们属于爬行动物? 2.爬行动物的特征

由蜥蜴、龟、鳄、蛇的共同特点总结出爬行动物的特征。3.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三、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了解了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的特征以及它们与人类生活的关系,我们会发现动物的特征与它们功能紧密相关,与它们所处的环境紧密相关,同时它们都与人类有密切的关系。为了生态环境的健康以及我们自身的生存和发展,我们要关注它们的生存现状并加以保护。布置两个思考题:

1.树蛙可以远离池塘这样的水环境,它们如何繁殖后代呢? 2.某些蛇直接产下小蛇,它们是胎生的吗?

板书设计

第五节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

板书设计:

一、两栖动物:青蛙

二、两栖动物的主要特征

三、爬行动物及其主要特征

四、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下载一年级第一课第五节《请字常使用》教学设计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一年级第一课第五节《请字常使用》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一年级数学开学第一课教学设计

    一年级数学开学第一课 教学内容: 我与好习惯交朋友 1.知道自己是小学生,能够遵守课堂常规,对小学生活有一个感性的 教 学 目 标 认识。 2.培养课前准备、听、讲、坐、写等良好......

    小学一年级汉语拼音第一课教学设计

    小学一年级汉语拼音第一课教学设计 一年级五班 粘成香 一、教学目标 1、学会a、o、e3个单韵母,读准音,认清形,正确书写。 2、知道单韵母有4个声调,认识声调符号,能直接读出带调的......

    一年级下左右结构的字教学设计

    左右结构(三)教学设计 北京市中小学生地方教材《书法》一年级下册 通州区永顺小学 崔占伟 【教材、教法分析】本课是小学一年级下学期写字课,依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在对......

    第五节 《密度与社会生活》教学设计

    《密度与社会生活》教学设计 乌市第五十二中学林国虎【整体设计】 本节是在学习了密度概念及其测量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如何利用密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本节内容是对密度知......

    第一课 工具的使用教学设计(六年级科学)

    第一课 使用工具教学设计 番禺市桥南阳里小学谭雪雯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认识机械指的是利用力学原理组成的各种装置。杠杆、滑轮、斜面等都是机械。简单机械又被人们习惯......

    《请跟我来》教学设计

    《请跟我来》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撕剪、添画制作出一个会动的纸玩具。 2、能熟练操作纸玩具,玩“请跟我来”的游戏。 3、激发好奇心,能积极主动探索未知事物。 教学重点:......

    字理教学设计

    《富饶的西沙群岛》字理教学 西长小学:黄轩文 一、教学目标 1、让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教会学生通过联系上下文以及分析字理理解重点字词的意思。 3......

    马字教学设计[推荐]

    馬字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让学生了解“馬”字以及馬字演变的有关历史,让孩子们了解传统馬文化。 2、体验书写馬字,感受汉字书写的变化,培养孩子互助合作能力。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