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小学音乐 人 教版三年级上册放马山歌 教学设计
放马山歌 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1.感受云南民歌《放马山歌》的风格特点,能准确地把握装饰音的时值,了解云南民歌中方言衬词与吆喝的运用,能用好听的声音自信地演唱歌曲。
2.通过聆听、演唱、对比,体验方言衬词在民歌中的运用,引导学生进行歌曲旋律编创。
3.引导学生感受民族民歌特点,了解民歌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愿意聆听民歌、演唱民歌、喜爱民歌。2重点难点
1.引导学生准确地演唱装饰音。
2.引导学生用好听的声音体验吆喝衬词。3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新课
1.引出民歌地域——云南。
设问:“你听得出这是哪个地区的方言吗?” 教师用云南话念歌词。2.感受云南风俗。
老师弹奏钢琴独奏曲《放马山歌》,学生欣赏云南景色,介绍云南是多民族的省份,拥有丰富多彩的民歌。
3.引出歌曲《放马山歌》。
设问:“老师刚刚念的其实是一首云南民歌的歌词,叫做《放马山歌》。下面我们一起来听听这首歌,找找它唱的跟老师念的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播放《放马山歌》。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云南话版歌词中,感受方言的独特,引起学生注意和兴趣。老师弹奏《放马山歌》,让学生在欣赏的同时有初步的歌曲印象。活动2【讲授】引导学生发现、感受民歌特点——衬词
1.聆听歌曲《放马山歌》
设问:“跟老师念的歌词有什么不同?多了什么?”
引出“呜噜噜噜”、“哟”、“哦哟”、“尼”等方言衬词,有浓厚的地方色彩。2.感受吆喝衬词“哦哟”
设问:“„ 哦哟 ‟这个词是怎么念的?”(音调上扬,甩出去)“为什么要这么念?”(放马时的吆喝声)一起念念。(引导学生想象放马的场景,需要嘹亮、上扬的音调)3.朗读歌词。
师:“跟老师一起念念加入衬词的歌词,注意模仿老师念歌词的节奏。” 设计意图:比较教师念的词与歌曲中的词,让学生在对比中发现民歌运用 “衬词” 的特点;引导学生与歌词内容结合,了解民歌源于劳动人民的
生活;掌握好歌词的节奏,为学唱歌曲做准备。活动3【活动】学唱《放马山歌》
1.师:“这次听歌曲的时候,感受一下歌曲的情绪是怎么样的?”(欢快的,旋律明快)2.老师教唱歌曲旋律。(提示歌唱状态,提示学生留意歌曲的主音“ la”)3.学习装饰音
设问:“下面我要唱一句旋律,但是用两种版本唱,听听有什么不同?” 哪种更有味道?”
教师范唱相同旋律,不带装饰音和带装饰音两种效果。引出知识点“装饰音”,引导学生准确把握其唱法。4.丰富形式合作演唱
师:“我们已经对歌曲有了一定熟悉,接下来我们一起来合作演唱歌曲。” 学生按照老师的要求合作完成歌曲,如:歌曲接龙等不同形式。另外引导学生运用几种打击乐器,丰富歌曲的层次。设计意图:不同形式的演唱练习让学生逐渐熟悉歌曲;通过对比老师唱的两个不 同版本的旋律,能让学生更好地感受装饰音为歌曲增添韵味,引出重难点。活动4【练习】拓展
1.发现歌曲的旋律特点
师:“大家看看整首歌曲,一共出现几个音?”(6、1、2、3)“每一个乐句最后都结束在什么音上?”(6)引出民歌的特点,主音通常在最后一个音。2.引导学生编创《新放马山歌》
师:“民歌是劳动人民智慧的体现,他们只要用4个音就能创作出这么有 地方特色的歌曲。我们也一起来尝试一下,编创一首属于自己的《新 放马山歌》吧。”(节奏与主音不变,引导学生进行简单的旋律编创。)3.展示作品
师:“下面我们共同来展示一下这首《新放马山歌》,老师来弹旋律,你们 来„吆喝‟。”
老师与学生共同合作“新作品”,再加入打击乐器丰富歌曲。
第二篇:小学音乐 人教版 三年级上册放马山歌 教学设计
放马山歌 教学设计
1教材分析
《放马山歌》是一首山歌类型的民歌。它采用了由两个乐句组成的乐段形式,旋律明快,富有地方风格和浓厚的生活气息。全曲采用民族调式—五声羽调式,只包含了ladoremi四个音,音域为一个纯五度,歌词语言通俗、朴素,主要描绘了正月和二月放马的高兴心情。再加上衬词“呜噜噜”的运用,以及赶牲口的吆喝声,更突出了地方特色,富有生活气息,活跃欢快。
特点:有高腔音,打哦音,全曲节奏明快,曲调短促,表现出一种快节奏的放马气势。2教学目标
1、启发学生用欢快、高亢、奔放的歌声演唱歌曲《放马山歌》,并且掌握基本节奏型和衬词的唱法。
2、过程与方法:运用视听结合法、合作探究的方法引导学生学会歌曲,并进一步了解山歌的音乐特点。
3、在学唱《放马山歌》中,感受歌曲所表达的情感;让学生了解民歌,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3重点难点
1、进一步了解山歌体裁的风格特点;启发学生用欢快、高亢、奔放的歌声演唱歌曲《放马山歌》。
2、掌握附点音符和衬词的唱法。4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组织教学
1、师生音乐问好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的口号是“今天我最棒”
2、师生互动《假如幸福的话拍拍手》
3、云南民歌、风情简介(播放云南风光片,《放马山歌》作为背景音乐,教师讲解)师:你去过云南吗?今天让我们一同走进云南,感受少数民族人文风情。
云南是我国少数民族最多的省份,在各族人民生活中,民间歌唱活动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云南的民族风情在全国最为多姿多彩,最具影响的少数民族节日有傣族泼水节、彝族火把节、苗族斗牛节。
4、基本节奏练习
师:云南人民能歌善舞,它们的音乐也很有特色,导游告诉大家,要想进入云南,首先要学会这条节奏。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 【设计意图】
创设学习情景激发学习热情调动学习积极性,初步了解云南民族风情。趣味节奏游戏,为准确掌握歌曲节奏做铺垫。活动2【讲授】歌曲教学
1、揭示课题,介绍民歌
师:西南高原主要以畜牧业为主,民歌是广大人民群众在社会生活实践中集体创作,它可以分为山歌、小调和劳动号子。
2、歌曲简介
师: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首《放马山歌》是流传于云南的一首著名的山歌,从题材内容而言,是一首典型的“牧马人之歌”,音乐节奏一般比较自由,声调高亢嘹亮,音调悠长,拖腔中常用自由延长的音来抒发感情。有时为了更好地抒发感情,使歌声传得更远,常常加上呼唤性的衬词、衬句。
3、初听歌曲《放马山歌》,讨论歌曲的音乐情绪。
4、复听歌曲范唱,讨论歌曲的音乐特色(如:衬词“呜噜噜的”“呦哦”)。
5、学唱歌曲
(1)教师示范朗读,提示学生就衬词找出原始歌词。(2)学生按节奏朗读歌词。
(3)重点指导“哟哦”的唱法。(鼓励学生用挥鞭的姿势体验吆喝的感觉)(4)视唱歌谱(教师引领)(5)老师唱歌词,学生唱衬词。
(6)轻声随录音自主学唱歌曲第一段。
(7)教师强调附点音符的时值,连音处要流畅。(8)复听录音,学生“张口默唱”查找不足。(9)随琴完整演唱第一段歌词。
(10)学生自主随琴学唱第二、三段歌词。
(11)学习结束句,讨论为什么“不会发”处要减慢速度演唱。(12)学习音乐记号“延音记号”。
6、分析歌曲表现的情绪,并提出要求
启发学生欢快、高亢、豪放地演唱歌曲。咬清楚每一句话的字头。最后一句“不会发”演唱的速度要逐渐减慢。“哟哦”更要悠长。
7、用欢快、高亢的声音集体完整演唱歌曲。【设计意图】
初步感受歌曲所表达的情绪;了解云南民歌的特点和演唱形式。在删除衬词的基础上帮助学生理解、记忆歌词。在模仿中鼓励体验,发展想象力,培养学生自主学唱的习惯和能力,进一步提高学生演唱水平。活动3【活动】拓展教学
1、欣赏阎维文演唱的《放马山歌》。
2、用声势边唱边做
活动方式:以小组为单位,分四小组。捻指00︱0X︱00︱0X︱ 拍手X0︱00︱X0︱00︱ 拍腿0X︱00︱0X︱00︱ 跺脚00︱X0︱00︱X0︱
3、为歌曲设计演唱形式
小组讨论:男女声对唱歌曲、一领众和等。【设计意图】
开阔学生视野,提高鉴赏水平。在小组合作活动中培养学生合作意识,提高肢体协调性。丰富课堂,提高表现力。活动4【活动】课堂小结
师:今天,我们学习了云南民歌《放马山歌》,感受和了解了云南劳动人民的热情与奔放,在以后的音乐课上,我们还会学到许多不同风格的民歌,同学们课后可以搜集一些好听的民歌带来和大家一起分享好吗? 【设计意图】 结情、激励
第三篇:三年级上音乐教学设计-放马山歌人教新课标
《放马山歌》教案
一、教学课时 1课时
二、授课人
主力学校 李广锋
三、教学准备
1. 音频、视频资料:《放马山歌》、云南民俗风景。2.多媒体电脑课件一份。3.钢琴。
4.打击乐器:铃鼓、三角铁、梆子等。
四、教材分析
云南是我国一个多民族的省份,那里的民歌民曲丰富多彩。《放马山歌》属于山歌类型。它采用了由两个乐句组成的乐段形式,旋律明快,富有独特的地方风格和浓厚的生活气息。全曲只包含“ 6、1、2、3 ”四个音,音域只有一个纯五度,五声羽调式。歌词语言通俗、朴素,再加衬词的运用及“吆喝”声,更突出了地方特色。
五、教学目标
1.感受云南民歌《放马山歌》的风格特点,能准确地把握装饰音的时值,了解云南民歌中方言衬词与吆喝的运用,能用好听的声音自信地演唱歌曲。2.通过聆听、演唱、对比,体验方言衬词在民歌中的运用,引导学生进行歌曲旋律编创。
3.引导学生感受民族民歌特点,了解民歌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愿意聆听民歌、演唱民歌、喜爱民歌。
六、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准确地演唱装饰音。
2.引导学生用好听的声音体验吆喝衬词。
七、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1.引出民歌地域——云南。
设问:“你听得出这是哪个地区的方言吗?”
教师用云南话念歌词。2.感受云南风俗。
老师弹奏钢琴独奏曲《放马山歌》,学生欣赏云南景色,介绍云南是多民族的省份,拥有丰富多彩的民歌。3.引出歌曲《放马山歌》。
设问:“老师刚刚念的其实是一首云南民歌的歌词,叫做《放马山歌》。下面我们一起来听听这首歌,找找它唱的跟老师念的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播放《放马山歌》。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云南话版歌词中,感受方言的独特,引起学生注意和兴趣。老师弹奏《放马山歌》,让学生在欣赏的同时有初步的歌曲印象。
(二)引导学生发现、感受民歌特点——衬词 1.聆听歌曲《放马山歌》
设问:“跟老师念的歌词有什么不同?多了什么?”
引出“呜噜噜噜”、“哟”、“哦哟”、“尼”等方言衬词,有浓厚的地方色彩。2.感受吆喝衬词“哦哟”
设问:“‘ 哦哟 ’这个词是怎么念的?”(音调上扬,甩出去)
“为什么要这么念?”(放马时的吆喝声)
一起念念。(引导学生想象放马的场景,需要嘹亮、上扬的音调)
3.朗读歌词。
师:“跟老师一起念念加入衬词的歌词,注意模仿老师念歌词的节奏。”
设计意图:比较教师念的词与歌曲中的词,让学生在对比中发现民歌运用 “衬词” 的特点;引导学生与歌词内容结合,了解民歌源于劳动人民的生活;掌握好歌词的节奏,为学唱歌曲做准备。
(三)学唱《放马山歌》 1.师:“这次听歌曲的时候,感受一下歌曲的情绪是怎么样的?”
(欢快的,旋律明快)
2. 老师教唱歌曲旋律。(提示歌唱状态,提示学生留意歌曲的主音“ la”)3.学习装饰音
设问:“下面我要唱一句旋律,但是用两种版本唱,听听有什么不同?”
哪种更有味道?”
教师范唱相同旋律,不带装饰音和带装饰音两种效果。
引出知识点“装饰音”,引导学生准确把握其唱法。4.丰富形式合作演唱
师:“我们已经对歌曲有了一定熟悉,接下来我们一起来合作演唱歌曲。”
学生按照老师的要求合作完成歌曲,如:歌曲接龙等不同形式。
另外引导学生运用几种打击乐器,丰富歌曲的层次。
设计意图:不同形式的演唱练习让学生逐渐熟悉歌曲;通过对比老师唱的两个不同版本的旋律,能让学生更好地感受装饰音为歌曲增添韵味,引出重难点。
(四)拓展
1.发现歌曲的旋律特点
师:“大家看看整首歌曲,一共出现几个音?”(6、1、2、3)
“每一个乐句最后都结束在什么音上?”(6)
引出民歌的特点,主音通常在最后一个音。2.引导学生编创《新放马山歌》
师:“民歌是劳动人民智慧的体现,他们只要用4个音就能创作出这么有地方特色的歌曲。我们也一起来尝试一下,编创一首属于自己的《新放马山歌》吧。”(节奏与主音不变,引导学生进行简单的旋律编创。)
3.展示作品
师:“下面我们共同来展示一下这首《新放马山歌》,老师来弹旋律,你们来‘吆喝’。”
老师与学生共同合作“新作品”,再加入打击乐器丰富歌曲。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发现歌曲旋律特点,让他们感受民歌的特色与人民的智慧所在;对歌曲进行旋律编创并展示,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五)总结。
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历史,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民歌更是劳动人民最朴实、真挚的情感体现。今天学习的这一首《放马山歌》只是我们民歌百花园中的一朵小花,在今后的课堂中,会有更多机会让大家去学习和感受充满特色的民歌。
第四篇:小学音乐人 教 版三年级上册捉泥鳅 教学设计
捉泥鳅 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1.学生能以轻快、富有弹性的声音,有感情的演唱歌曲《捉泥鳅》,并且在音乐实践中体验“捉泥鳅”的快乐。2.认识四四拍,了解其含义及强弱规律。3.能对歌曲进行创编表演。2学情分析
三年级学生的生活范围和认知领域逐步扩展,体验感受与探索创造的活动能力逐渐增强,因而对“捉泥鳅”这一真切的生活体验能够培养学生的音乐感受能力。这个学段的歌唱中,注重培养学生自然、自信、有表情地演唱歌曲,积极主动地参与各种演唱活动。因此,学生能够以自然、欢快、活泼的声音有表情地演唱歌曲,并且对歌曲进行创编表演是学生在本堂课学习的重点。3重点难点
1.演唱时声音要富有弹性和童趣,附点音符的演唱。2.对歌曲进行创编表演。4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谈话导入,出示学习目标
1.谈话导入: 同学们,你们喜欢上音乐课吗?在音乐课上我们不仅能学到音乐知识,还能欣赏到许多好听的歌曲。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首非常好听的台湾校园歌曲《捉泥鳅》,大家想听吗? 2.板书歌曲名字--《捉泥鳅》。3.出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活动2【讲授】教师范唱歌曲,感受歌曲情绪
1.教师弾电子琴范唱歌曲。
2.提问:(1)歌曲的情绪是欢快的,还是悲伤的?(2)歌曲的演唱速度是快速,慢速,还是中速? 生答,师点评并进行小结。
活动3【活动】教唱歌曲,游戏巩固
1.师弹电子琴伴奏,分句教唱歌曲。2.分小组演唱歌曲。3.歌词接龙小游戏。
4.音乐知识学习:附点音符和四四拍。活动4【活动】歌曲演唱,创编表演
1.小小歌唱家--抽生5--8名到讲台上演唱歌曲,教师弹电子琴进行伴奏。
2.自由结合小组,创编歌曲《捉泥鳅》的舞蹈动作。3.抽小组到讲台前表演舞蹈《捉泥鳅》,多媒体配乐。4.师生欣赏,点评。
活动5【作业】教师总结,下课
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音乐知识附点音符和四四拍,并学唱、表演了歌曲《捉泥鳅》,大家的表现都非常棒!感谢同学们和老师一起度过了一节快乐的音乐课,下节音乐课我们再见!
第五篇:小学音乐人教 版三年级上册捉泥鳅 教学设计
捉泥鳅 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1、学唱歌曲,能用轻快而富有弹性的声音,富有表情的演唱歌曲,体会在大自然中嬉戏的愉快情绪。
2、欣赏合唱曲,体会在大自然中尽情歌舞的快乐与自在。
3、认识4/4拍号知道其含义。2学情分析
从整体的水平看,班级的整体水平相差不是特别明显。学生在音准、对歌曲的接受能力和音乐表现能力方面学生相对可以,大部分学生对音乐的学习积极性非常高,上课纪律也不错,举手发言的学生较多。从整体水平来看,这学期学生音乐水平明显好转,在教学常规方面大有进步。在视唱练耳、音乐知识等方面有所提高,三年级学生已经系统地掌握了一些最基本的音乐基础知识 3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演唱时声音富有弹性和童趣。
教学难点 附点节奏的演唱,四四拍强弱规律的掌握。4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谈话(说一说:平时你最喜欢玩什么?)
2、师:今天老师带同学学习一首新歌,看看乡村的孩子喜欢玩什么
3、欣赏歌曲《捉泥鳅》
1)歌曲中唱到了哪些景物?(池塘、雨、田野、泥鳅)2)乡村的孩子喜欢玩什么?(捉泥鳅)3)想一想:如果换成了你。会有怎样的心情?(害怕、急切、兴奋??)
二、新授歌曲
1、找泥鳅。(区分泥鳅、黄鳝、娃娃鱼、老虎鱼)
2、看看孩子们是如何捉泥鳅的。
3、简介泥鳅。
4、小动物们也来捉泥鳅了。欣赏视频。
5、朗读歌词,理解歌词(有感情朗读,后半段读出急切的心情--------有节奏朗读,注意有附点处的节奏一定要准确)
6、歌词中的“了”应读成liao音。
7、演唱歌曲 注意:同音反复时应口齿清晰,音高一致,不能晃动。
8、歌曲对唱。1)师生对唱。2)生生对唱。
9、男女生赛唱。
10、欣赏歌曲编排的舞蹈。
11、回家唱给家长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