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信息技术 第二章第三节 文件的下载教案 教科版必修1

时间:2019-05-12 21:00:4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高中信息技术 第二章第三节 文件的下载教案 教科版必修1》,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高中信息技术 第二章第三节 文件的下载教案 教科版必修1》。

第一篇:高中信息技术 第二章第三节 文件的下载教案 教科版必修1

第二章第三节 文件的下载

一、教学内容分析

文件的下载这一节是教科版第二章信息获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本章的学习目标就是要了解文件的不同类型及其重要属性,能通过需求分析、确定下载文件任务的要求,学会选用适当的途径有效地下载、存储和管理文件资源,并理解合理合法下载文件的重要性。

二、教学内容资源

1.教育科学出版社《信息技术基础(必修模块)》第二章2~3节; 2.教师提供网络资源。

三、教学环境

1.计算机网络教室、多媒体教室设备。2.FTP服务和校园网上的博客。

四、学生学习状态分析

在平时的学习及日常生活中,有的同学经常到网上下载自己所需要的一些资料,所以有不少的同学对文件的下载应该是不陌生的,只是能真正使用下载工具进行高效的下载的同学可能不多,而且很多学生知道某个基本名,但要他说出文件名的具体构成可能他就说不出来了,还有就是对于文件一些属性及文件类型,有大部分同学可能是懵懵懂懂。

五、教学目标分析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了解文件的不同类型及其重要属性。

(2)能通过需求分析,确定下载文件任务的要求,学会选用适当的途径有效地下载、存储和管理文件资源,并理解合理合法下载文件的重要性。

2.过程、方法目标

(1)通过尝试多途径、多方法、高效率的查找和下载文件,了解文件资源的获取途径:不同性质不同类的网站、不同的下载软件(断点续传、多线程、定时下载等),领会、掌握利用网络合法获取(下载)信息的方法。

(2)通过对自己和他人的信息活动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能初步归纳利用网络查找和下载文件获取信息、评价信息的基本思想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通过新技术的应用学习、任务的实践,激发和保持学生对信息技术的求知欲,形成积极主动学习的态度。

(2)在网络文件的下载和使用中,尊重知识产权等法律法规,负责任地、安全地、健康地使用网络资源。

(3)培养学生合理的信息资源管理习惯。

六、教学策略

目前很流行《大长今》这部电视剧,相信同学们对这部戏的主题曲也很熟悉,所以在上课之前播放这首主题曲迎接同学们的到来。然后上课后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出任务一:下载这首主题曲,然后再慢慢地深入到课程中的其他内容 ,如:下载的途径、下载的方法、文件名的构成、文件的类型等。

课时数:1课时。

专心

爱心

用心

七、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在等待学生进教室时播放《大长今》的主题曲,等上课后再关掉; 师:同学们,刚刚老师播放的那首歌曲是什么歌啊? 生:大长今!

师:对了!看来同学们都很熟悉呢。那么你们觉得这首歌曲好听吗? 生:好听。

师:呵呵!老师也觉得很好听呢。

师:这么好听的歌曲是不是应该收藏到自己的电脑里呢?好,现在有一个小小的任务需要同学们去完成。

(用幻灯片展示任务一:请每位同学到网上下载《大长今》的主题曲,可以是 mp3格式,也可以是别的格式,注意你所下载的网站和下载的方法)(3分钟)

老师提示学生可以利用上节课所学的搜索引擎的知识来查找音乐。

过 3分钟后,请两到三个学生起来说说他们是去哪个网站下载的,所使用的下载方法是什么?

师:好,刚刚老师看了一下,发现同学们都表现得不错,大部分同学都已经把《大长今》的主题曲下载到自己的电脑上了。现在哪位同学能自告奋勇地起来给大家说说自己的下载经验呢?(要是没有学生主动起来的话,老师可以邀请)

生1:我是先到百度上搜索到歌曲,然后用“目标另存为”的方法存到自己的电脑上的。生2:我是先到百度上搜索到歌曲,然后用“网际快车”下载到自己的电脑上的。生3:我是在搜狐上找到歌曲,然后用“网际快车”下载的。

师:好,这三位同学说得都很不错。我们给点掌声奖励他们一下好不好?(全班同学鼓掌)

师:刚刚同学们在下载的时候老师看了一下,发现同学们表现得都很好。老师发现,有些同学是到百度上搜索到这首歌曲的,有些同学是到一些专门的音乐网站下载的,如华纳唱片等。其实这些呢都是属于下载途径。文件下载的途径是多种多样的,可以因人而异也可以因任务而异。接下来老师就给你们介绍几种常见的文件下载途径。

(展示幻灯片)

请以小组为单位按要求完成如下任务:

(1)选择某一类或某位歌手、词曲作家的音乐并下载。(2)下载与所选择的音乐相关的图片、文字说明。

专心

爱心

用心 2

(3)然后访问ftp://192.168.1.3:221,在里面建立小组文件夹,把所下载的内容传到小组的文件夹。

(提醒学生可以进行分工合作,以体现团队精神)

师:刚刚同学们找到所需要的歌曲后,有的同学是将歌曲以“目标另存为”的方式存到自己的电脑上,有些是通过“网际快车”来下载。这些方式是属于下载的方法。那么除了这两种方法外,还有没有别的下载方法呢?

生:有!

师:好,那么还有什么样的下载方法呢?(可以提问学生,也可以让学生主动回答。根据当时的实际情况来定)

生:还可以通过网络蚂蚁、网络吸血鬼、影音传送带、迅雷等下载工具来下载。(待学生回答完后,教师展示“常见下载方法”的幻灯片)

师:下载文件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我们既可直接点击下载,也可利用下载工具进行下载。而利用下载工具进行下载可达到高效下载的目标。目前常见的下载工具有:网际快车、网络蚂蚁、网络吸血鬼、影音传送带、迅雷等。那么你们知道这些下载工具有什么样的特点吗?(可以提问学生,也可以让学生主动回答)

生:批量下载、断点下载、多线程下载的特点。

师:对,同学说得很不错。那些下载工具就是具有了批量下载、断点下载、多线程下载的特点,所以才实现了高效下载的目标。所以老师希望要是有哪位同学你家的电脑还没有安装有下载工具的话,那就赶快回去安装上吧。它会成为你下载时候的好帮手的。

师:好!那么同学们,你们知道文件名是由哪些部分来构成的吗?你们可以看看自己刚才下载的那首歌曲,看看它的名字是由哪些部分来组成的(可以提问学生,也可以由学生主动回答)。

生:文件名是由基本名和后缀名两部分组成的。

师:同学们说得不错。文件名是由基本名和后缀名两部分组成的,后缀名也叫扩展名。文件名有点类似于我们姓名中的姓和名。所不同的是文件的姓(扩展名)在后,名(基本名)在前,二者用一个小黑点隔开。如这样的一个文件名:(展示幻灯片)大长今.mp3。小黑点前面的大长今是基本名,而小黑点后面的mp3呢就是后缀名也就是扩展名了。

师:现在我们下载了一个文件,那么如果想要了解一下这个文件的属性的话应该怎么做?

(可以提问学生,也可以让学生主动回答,然后请一位同学到讲台来演示给大家看)生:选中该文件,然后单击鼠标右键,选择属性就可以查看该文件的属性。师:在我们电脑上的文件,无论是哪个文件,只要你选中该文件,然后单击鼠标右键,选择属性就可以查看该文件的属性。可以查看这个文件的类型、大小、创建时间、最后修改的时间,还有这个文件的操作属性如:只读、存档、隐藏等。

师:刚刚同学们下载的歌曲有的是 mp3格式的,还有的是wma格式的,这些都是属于一些声音格式。那么我们常见的文件的格式有哪些呢?好,现在请同学们根据以前的分组情况,每个小组由小组长负责,把你们组所知道的文件类型写在纸上,老师看看哪个小组写得又快又多?(2~3分钟时间)(学生完成后老师进行简单的评价)

(展示常见文件类型的幻灯片)

专心

爱心

用心 3

师:好,接下来我们看一下我们今天这节课的第二个任务:合理下载网络中的文件(展示幻灯片)。

任务要求如下:

请以小组为单位按要求完成如下任务:

(1)选择某一类或某位歌手、词曲作家的音乐并下载。(2)下载与所选择的音乐相关的图片、文字说明。

(3)然后访问ftp://192.168.1.3:221,在里面建立小组文件夹,把所下载的内容传到小组的文件夹。

(提醒学生可以进行分工合作,以体现团队精神)

师:好,同学们表现得都很不错,有不少小组的同学已经完成了。我们都知道,网络的出现给我们带来了不少的好处,网络的共享功能让我们在查找或是下载某个资料时带来了极大的方便。但是,我们在使用网络上的资源的时候一定要遵守一定的网络道德。网络上文件的知识产权受法律保护,我们在实际应用时一定要严格遵守有关版权法规 :(展示幻灯片)

一、文件中有时会包含不健康的内容 ,我们应自觉抵制它们,做到不阅读、不存储、不转播;在使用文件的时候还要注意防止病毒的感染和黑客的破坏;

二、将下载文件引用到自己的作品中的时候,一定要遵守法律法规和道德规范,要尊重别人的劳动成果,注明相应的出处。

三、共享软件允许用户在一定范围内使用和传播,但未付费注册的用户多受到时间和功能上的某些限制。自由软件允许自由传播,但也要尊重版权,一般不得用于商业目的。

本节课总结:今天这节课,我们主要是学习了文件的下载,了解了文件下载的途径、方法,还了解了常见的文件的类型及文件名的构成等。老师刚刚也讲过了,我们在使用网络上的文件时,一定要遵守一定的网络道德,在这里,老师给你们布置了一个小小的课后任务,希望同学们在课下完成以下的这个任务:任务三(展示幻灯片)幻灯片内容如下:

针对上述文件下载及以往经验,就下载的合法性问题(如知识产权)进行讨论。例如:(1)mp3音乐的网上非法上传和大量下载,对音乐事业的发展产生了什么影响?我们应该采取什么有效的措施?

(2)一些盗版软件在网上被下载和传播使用,这会出现什么样的社会问题呢?你的看法如何?

(以上两个问题在博客中完成)

九、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我在平时上课的时候所准备的一节。通过几个班的教学,我觉得教学效果还是令人比较满意的。

本节课的导入,通过目前电视所热播的《大长今》的主题曲来引出任务,能够很好地调动起课堂气氛,学生的兴致马上提高。有大部分同学在下载的时候并不知道怎么利用下载工具来进行高效的下载,所以对所介绍的下载的途径及方法都很有兴趣,而且通过学习,基本上都能很好地掌握。而对于老师所布置的任务,由于都比较感兴趣所以也都能很好地完成任务。而我自己觉得不足的地方就是内容稍微多了点,以致后面的任务三也就是要在博客中的谈论不能在课堂上完成。其实我本来的设计是要他们在课堂上完成这个任务的,但由于时间的缘故,所以只好安排在课下完成。

专心

爱心

用心 4

第二篇:高中信息技术 第四章 文本和表格信息加工 表格信息加工教案 教科版必修1

第四章 文本和表格信息加工表格信息加工

一、标准条目

能够根据任务需求,熟练使用图表处理工具软件加工信息,表达意图。

二、教学目标(课程标准的要求,多样性、差异性、分层目标)1.知识与技能(基础知识、操作技能)(1)能根据任务需求,熟练使用文字处理、图表处理等工具软件加工信息,表达意图。(2)能够利用表格、图表的形式分析数据,发现有价值的规律,并以图形化的表格数据直观表示,帮助学生进一步发现问题和分析问题。

2.过程与方法(评价与归纳、问题解决)(1)能在实践应用中,根据任务特点,通过问题分析明确信息需求。

(2)能选择合适的文字处理、图表处理工具软件,并采用适当的方式组织信息,表达观点。

(3)能归纳利用文本和图表加工信息、解决问题的基本思想和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交流、价值与责任感)(1)激发和保护学生对数据统计分析的求知欲,积极主动地在社会活动中学习和使用数据统计分析的知识,形成良好的信息活动态度。

(2)在整理、挖掘、提炼和分析数据的信息活动中,形成高质量地表达意图的分析报告的态度,增强信息意识。

(3)体验表格信息加工的基本过程,了解表格信息加工的思想和方法。教学重点:

(1)如何利用合适的文字处理、图表处理等工具软件加工信息,并以恰当的呈现效果(如图文混排、适当的图表类型、恰当的文本内容等)表达意图。

(2)能在实践应用中归纳利用文本和图表的形式加工信息并解决问题的基本思想和方法。

教学难点:

(1)如何根据任务需求,熟练使用文本、图表处理等工具软件加工信息。(2)怎样选择恰当的图文混排等形式,恰如其分地表达主题内容。

三、所用学时

2课时。

四、学习环境

网络实验室、学习支持网站。

第1课时:表格数据的处理

一、本课目标

1.能够根据实际需求建立合适的表格。

2.学会利用表格进行数据的计算操作及分析(例如数据合计、排序、分类汇总)。3.认识到表格是处理数据信息的有效方法之一,它能够帮助人们更好地了解事物之间的关系,有助于人们发现更多有价值的联系和问题。

专心

爱心

用心

二、学习流程 1.引入

生活中我们常常用表格来处理各种各样的数据,譬如课程表、成绩表、学籍表、调查表,等等。在很多时候我们会根据需要,把各种各样的信息利用表格来组织和存放,也需要对原始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得到我们所需要的分析结果,从而让我们了解更多的事实、发现问题或者得到某些结论。

生(浏览):信息技术课堂表现记录表。2.提出案例

案例:最近,高一年级组(共 3个班)开展了“文明班集体评优活动”。这次活动作为班级管理的重要内容,每周评比一次,每三周公布一次评比结果分析,以促进各班形成你追我赶争创文明班集体的良好风气。评比的项目主要有三项:纪律、卫生和礼仪,各项均以100分为满分。年级组对各班在创优活动中的表现进行分析和跟踪。这些记录下来的成绩将作为先进班级考核的重要依据。

生(讨论):我们从中会发现什么样的问题?譬如采集到的评比数据看起来很费劲,需要逐个数据比较才能知道哪个班的评比成绩排在年级的前面、哪个排在后面;哪个班在进步中、哪个班在退步;哪个班的总体成绩最好;整个年级的总体情况是进步了还是落后了 „„如何才能在分析报告中图文并茂、直观准确地反映评比的结果,并挖掘提取出有利于激发各班你追我赶的有效信息?

3.明确任务需求

在实际生活中,我们需要处理各种各样的事务性工作,经常要统计和分析有关数据,并对数据进行挖掘、提炼,形成科学准确的分析报告,直观地呈现信息,以利于人们快速地接收和提取所需的信息,做出有效的判断和决策。

(1)需求分析

黄耀军他们需要处理的是班级评优活动所产生的数据,并由此形成一份带有结论性的分析报告。具体而言,他们要完成的任务主要有:

① 利用表格记录下每周各班各项的原始数据,然后统计出各班每周总分情况。② 通过统计和分析各班评比得分,了解各班及各班之间各项指标或总分的发展趋势。生(讨论):怎样建立表格才最合适?需要达到目的具体是什么?

根据以上任务,我们发现,需要处理的数据对象是各班每周的“纪律分”、“卫生分”以及“礼仪分”等。我们可以采用二维表格的形式进行管理和统计,然后利用图表的形式将数据之间的对比情况直观地展示出来。最后配上文字说明,以简短的分析报告,提出一些建设性意见或结论。

(2)选择合适的工具软件

我们可以利用图表处理工具软件如 Excel、CCED等来完成上述任务。这里我们选用Excel来进行数据处理。

4.表格数据的处理(1)建立表格

利用 Excel工具软件建立评优活动数据统计表。建立表格的过程,就意味着要将各种信息建立起一定的联系。横向看,可以方便地看到各个班纪律、卫生、礼仪三个项目的成绩;纵向看,可以看到各个项目每周各班的成绩。

专心

爱心

用心

生:打开使用年级各班评比得分表格。

对于数据表格,其表格栏目结构本身就蕴涵了数据间的某种关系,设计表格时应根据需要让表格能更好地揭示这些关系。

(2)利用公式计算

Excel是一种常见的电子表格软件,利用它提供的函数和公式可以做各种类型的数据处理,例如求和、求平均值(单元格的表示、公式的使用、公式的复制使用)。

生:利用原始表格数据计算出各班总分情况。(3)数据的排序

利用电子表格的排序功能不仅是对数据的升序、降序排列,还可以对任意字段进行排序,有助于我们有针对性地了解各种分类信息。

生:以“班别”为关键词进行排序。(4)从数据统计中分析问题

成功水平:需要清楚地了解各班的整体得分情况,可以尝试对数据进行分类汇总。参考课本第 70页。

典范水平:对大量数据进行快速汇总并建立交叉列表的交互式表格,可以采用数据透视表的方式进行处理。参考课本第 71页。

生(讨论):从数据分析的结果来看,你发现了什么样的问题(或事实),或者得到什么样的结论?

5.本课归纳

从上述操作中,我们了解表格是处理数据的常用而有效的方法,也是结构化表达信息的一种方式,通过对数据的计算、统计和分析,我们可以了解到更多信息,对事物的各个方面有更加深刻的认识。因此表格是可以揭示事物本质及相互之间关系的有效方法之一,它有助于我们发现和分析更多有价值的问题。

专心

爱心

用心 3

第三篇:高中信息技术文本信息加工教案沪教版必修1

《再别康桥》诗歌赏析小板报 ——文本信息加工

一、基本说明 教学内容

1)教学内容所属模块:信息加工 2)年级:高一年级

3)所用教材出版单位: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 4)所属的章节:第二章第一节

5)学时数:45分钟(多媒体网络教室)

二、教学设计

1、教材分析:文本信息的加工是根据信息需求对文本信息加工处理,使之有效的组织文本信息的内容,准确、高效地表达自己的意图;使之目标让人更好地理解自己思想,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利用各种字体、字号、颜色以及排版方式来提高文本信息的表过效果。

2、学情分析:高一学生,有一定的计算机操作能力,也有一定文字处理能力,由于城乡的区别,学生之间水平有很大差异。对于网络的信息,文本信息,图片信息,如何处理成自己的信息,设计成美观的版式,漂亮的版面,大部分学生还是无法实现,初中没有上过信息技术课,更是无从下手。

3、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掌握在Word中设置排版,纸张的大小;文本框的插入及图片的版式;学会设置字体、设置段落、修饰文字、调整图片的大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会对网络信息及文字的处理,培养学生再创新的意识;与语文课程进行整合,培养学生利用网络进行学习的能力;任务驱使,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互相学习的能力;分组设计作品,培养学生与他人协作的精神;互评,他评,加强学生鉴赏的能力,培养他们尊重他人劳动成果的意识。

4、设计思路:由语文课中一首徐志摩的《再别康桥》诗歌朗诵引入新课,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引出本节内容——板板设计。观赏他人作品,拓展学生设计视野,教师给出样图,点拔学生创新,完成设计,插入内容,自学掌握Word中的基本知识点,并且更深一了解《再别康桥》诗的意境,诗的感情,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借鉴和创新精神。

5、教学策略设计:情境教学,案例学习,任务驱动,点拔引导

6、教学媒体设计:网络环境教室,多媒体计算机,高清晰大屏幕投影仪

7、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环节及时间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诗歌朗诵观赏引入新课

2’ 播放《再别康桥》的影视。播放完后,教师语:“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徐志摩这一首优美的抒情诗,宛如一曲优雅动听的轻音乐,在我们心中“荡漾”。你喜观这一首诗吗?你认为这首诗美在哪里,作者徐志摩先生是怀着一种什么样的心情来写这一首诗的呢?今天,请你把对这一首诗的理解和看法,利用我们Word文字处理记录下来,制成小板报。

学生观看,欣赏诗歌的意境美,感受诗中的感情。

由语文课中一首徐志摩的《再别康桥》诗歌朗诵引入新课,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引出本节内容—板板设计。结合学生的学习,学会利用信息技术处理学习中信息。

活动一,欣赏板报作品

2’

呈现2008全国中小学电脑制作作品1,2,3。教师归纳总结板报的特点: ①整体版面布局。

②文字、图片、色彩的搭配。③形式与内容的和谐统一。④选择合适信息表达方式。

观赏、分析电子报刊,交流讨论主题、风格、特点等。

让学生对电子板报有初步的认识,培养学生鉴赏能力,启发学生如何设计板报,点燃学生心中对制作电子板报的渴望。

活动二,分组设计板报结构图2’

引导学生分析《再别康桥》诗歌的赏析板报的信息需求确定,组织学生分组,展示几个典型板报设计图。观察、指导学生成功地完成板报设计图。为下一步活动作好基石。教师总结板报设计的步骤是: 信息需求确定 设计板报结构图 填充内容 完成作品

小组之间,交流讨论确定信息需求,在纸张上设计出板报图。

启发学生创新, 发挥学生创造水平,选择信息内型,表达自己设计的主题。

活动三,分组在word中实现板报图 12’

组织学生将图纸上的设计图在Word中实现,先简单的演示进入Word环境,根据展示同个典型板报设计图分析,明确结构图中涉及到元素: 页面 版式 文本框 图片

操作步骤过程,大屏幕循环播放,教师个别辅导完成结构图。

学生根据设计的图纸,互相、自主学习,完成板报的结构图。

教师是组织者,学生是主人,学生自主学习,相互学习,相互促进。学生之间水平有很大差异,教师对于自学能力不强的,水平较差的,可以个别辅导。

活动四,搜索板报信息,分组完成板报 15’

组织学生完成板报内容的填充,在网海搜索板报信息,完成板报中设置,学会掌握: 设置字体 设置段落 修饰文字

调整图片的大小

各知识点操作大屏幕循环播放,教师在课堂上巡视查看学生的制作情况及学习情况,对有困难的学生给予适当的辅导,同时引导他们多用探索的方式,自己找出解决的办法。留意各小组的作品完成情况,在心中挑出不同层次的作品。

学生根据自己的设计的框架,在网海搜索自己想要的信息,重新组合信息,再创新新的信息,完成板报内容填充;学生之间互相、自主学习,完成基本的技巧操作。

与语文课程进行整合,培养学生利用网络进行学习的能力;任务驱使,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互相学习的能力,搜索,筛选信息的能力,知识再组合能力,网络应用于学习,整理信息的能力。

活动五,作品展示,互评、点评板报10’

选择三个作品,二个好的,一个差的,组织学生评价,教师点评。点拨学生从下面几个方面进行评价: 科学性 艺术性 创造性 深度性 抽选作品组推荐一个人点评,要求讲解自己制作的方法、得意之处等。再由其他组员同学点评。

互评,他评,加强学生鉴赏的能力,培养他们尊重他人劳动成果的意识,活动六,总结 2’

小板报制作总结;组织学生对徐志摩《再别康桥》诗歌总结。播放诗歌影视。

学生观看,欣赏。

有机与语文课进行整合,让学生意识到信息技术是辅助我们学习的好工具。

8、评价设计:

报刊类作品参考评价表 评价标准

评价指标

得分

思想性 科学性(28分)

主题明确,新颖(7分)

能科学,完整地表达主题思想(7分)

内容准确,科学(7分)

文字内容通顺,无错别字和繁体字(7分)

创造性(27分)

素材获取及其加工属原创(10分)

具有想像力和个性表现力(7分)

内容、结构设计独到(5分)

主题表达形式新颖,构思独特、巧妙(5分)

艺术性(25分)

版式设计生动活泼,各页风格协调(7分)

版面设计合理,色彩运用得当(7分)

图文并茂,文字清晰易读(7分)

反映作者有一定的审美能力(4分)

深度性(20分)

可读性范围(10分)

知识深度,拓展宽度(10分)

总分

评价等级

优秀:100—90,良好:89—80,一般:79—60,差:59—0

作品点评

(特色与不足)

9、课后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特色是:

与语文课进行整合,让信息技术辅助学生进行学习和研究,教学任务在创造和组合中,顺利地完成了。

教师是组织者,学生是主人,是创造者,符合新课程改革标准。

分组创造;分组评价;分组学习;培养学生相互协助,相互帮助的学习习惯。任务明确、可行,激发学生的兴趣,能适应不同层次的学生。

网络成为学生辅助学习的主要认知工具,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搜索,筛选信息的能力,知识再组合能力,整理信息的能力。

第四篇:高中信息技术,信息技术全套教案,粤教版必修1

篇一:高中信息技术_信息技术全套教案_粤教版必修1 高一信息技术基础教案

教师:雷萍

1.1信息及其特征

一、教学内容分析和设计:

“信息及其特征”是广东教育出版社的高一《信息技术基础》第一章第一节的内容。由于这个内容理论性较强,如果只是由教师来讲,学生可能会觉得枯燥,所以我准备在教师的引导下,举出现象,让学生

进行探讨,然后归纳获得知识。有不足之处由教师或学生来补充。这样能让学生积极参与,活跃课堂气氛,既让学生学到知识,又培养了学生将学习与生活联系的习惯和自主学习的习惯。

二、教学对象分析:

知识的获取者是刚刚升入高中的学生,按照人的成长认知规律,学生对知识的获取开始由感性认识提升到理性认识。对于“信息”这一事物的认识,可以让他们从大量存在的现象中,发现并归纳出他们应该获得的知识。老师在此过程中起着引导的作用。

三、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学生能够列举学习与生活中的各种信息,感受信息的丰富多彩性;举例说明信息的一般特征;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过程、方法目标:培养学生从日常生活、学习中发现或归纳出新知识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理解信息技术对日常生活和学习的重要作用,激发对信息技术强烈的求知欲,养成积极主动地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参与信息活动的态度。

四、教学重点:

1、信息特征的认识。

五、教学难点:

1、信息的含义。

六、教学方法

本节概念性强,实践性弱。采用讲授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

谈话引入:同学们,信息技术这门课程,我们在初中阶段就已经学习。那么下面请同学们说一说,什么是信息?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你认为哪些属于信息?(举例)生1:校园里铃声响,可以告诉我们信息:上课或下课。

生2:观看校运会,可以获得很多运动会赛场上的信息。

生4:在报纸上可以了解国内外的信息。

„„师:同学们举的例子非常好。

其实信息在我们日常生活周围无时不在,无处不有,当然,信息不仅存在于我们的周围,同样可以在我们身体内部找到它的影子,如,医生通过听诊器来感知我们的身体内部的变化以确定病因,因此我们可以说信息是用文字、数字、符号、图像、图形、声音、情景、状态等方式传播的内容。

师:信息无处不在,无时不有。信息的存在多种多样,作为万物中的一种,它们同样有着其固有的特性,也就有相同的本质。下面我们通过所获取到的信息,找出它们共同的特性。

师:在我们周围存在的信息中,书刊上的文字依附于纸张,颜色依附于物体的表面,老师讲课的声音依附于空气。还有很多的信息,同学们能举出其他的现象吗?

生:(讨论)我们的体重依附于身体,cd音乐依附于光盘,„„

师:有没有信息是不依附于任何载体而存在呢? 生:(讨论)找不到。

师:这说明了什么?

生:(齐)信息必须依附于载体而存在,信息依附的物体多种多样。

师:通过前面的学习知道信息是必须依附某一媒体进行传播的,所以不能独立存在;文字既可以印刷在书本上,也可以存储到电脑中;信息可以转换成不同的载体形式而被存储下来和传播出去,供更多的人分享,而“分享”的同时也说明信息可传递、可存储。

师:(课件演示)

1、载体依附性

(1)信息不能独立存在,需要依附于一定的载体;

(2)同一个信息可以依附于不同的媒体。

(3)载体的依附性具有可存储、可传递、可转换特点。

师:老师讲课中传授的信息能增长同学们的知识,广播传出的音乐能给大家带来快乐,下课的铃声能给大家带来兴奋。还有很多的信息,他们的存在能给我们带来怎样的作用呢?

生:(齐)信息的存在有一定的价值性。

师:(课件演示)2.信息的价值性。

(1)信息不能直接提供给人们物质需要,体现在两方面:

① 能满足人们精神生活的需要;

②信息可以促进物质、能量的生产和使用;(2)信息可以增值;

(3)信息只有被人们利用,才有价值。

生1:(疑问)信息可以增值,怎么理解呢?

生2:(回答)人们在加工信息的过程中,经过选择、重组、分析等方式处理,可以获得更多的信息,使原有信息增值。

师:商场上某种产品供不应求,而厂家知道信息后他们会大量生产该产品,说明信息可以促进物质、能量的生产和使用。

师:台风“维达”给我们带来的伤痕依然存在,有关台风“维达”的天气预报当时对我们十分有用,但是现在对我们还有用吗?

生:(讨论)信息的价值会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就如:今天来讲,神六的圆满成功远比神一给我们带来的兴奋多。今天的报纸总比昨日的报纸好卖,„„

生:(疑问)书本中的科学知识会随时间的流失而变得贬值吗?

师:如果是理论知识几乎不会贬值,但如果是技术知识同样会随时间而变化,但所花的时间会比一般的信息长很多。

师:(课件演示)3.信息的时效性

(1)信息的时效性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化(有长或短)。(2)信息的时效性必须与价值性联系在一起。

师:(补充)因为信息如果不被人们利用就不会体现出它的价值,那也就谈不上所谓的时效性。也就是说信息的时效性是通过价值性来体现的。

师:老师讲课的声音只是一位同学听到吗?电视台播出的新闻只会被一位观众知道吗?

生:(齐)不是。

师:大家想一想,我们的周围还有那些信息是能够被大家所共同知道的?

生:(讨论)每位同学的相貌、教学楼的形状、树叶的颜色、汽车的形状、„„ 看来所有的信息都是可以共享的,除非它不为人所知。师:(课件演示)4.信息可以共享(1)信息资源共享。

(2)信息可以被一次、多次、同时利用。(3)信息共享不会丢失、改变。

思考:

1、师:同学们对以上的信息形态分析得很透切、独特。下面我们一起来思考:信息除了上面的特征之外还有没有其它特征?

(传输性、无色无味、概括性、可以识别、再生等)

2、信息的众多特征中,相对于物质能源,哪些是信息独有的?(共享性)

实践题:

教学反思

这节课设计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参与讨论活动,教师引导来达到教学目标。从教学的过程来看,学生回答问题很积极、主动,课堂气氛较好。通过分组活动培养学生的相互协作精神,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感觉到新课程改革理念的变化,不再是以前的传统教学方式。通过实践题巩固这节课所学过的知识点。因为这是高一第一堂课,所以是很关键的一节课,如果这节课上好了对下面课程的学习会使到一个促进的作用。1.2信息技术及其影响

一、教学目标分析:

“信息与信息技术”是广东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信息技术基础》模块第一章内容。作为本书的第一章,在学生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对信息和信息技术做进一步的提高,目的是使学生能从宏观上把握信息和信息技术,并形成整体认识,为后面的学习提供必要的准备。通过学习,要求学生能够列举出身边的各种信息,感受信息的丰富性;能举例说明信息的一般特征;能够说出信息技术的五次革命;能够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历史;能够体会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体验信息技术发展的变化,认识到信息技术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

二、教学内容分析:

本章主要包括两大块:

1、丰富多彩的信息和信息的一般特征,前者是铺垫性内容,与学生们的学习、生活紧密联系,简单易懂,学生比较容易接受;后者是重点内容,理论性较强,是教学的难点;

2、信息技术的悠久历史,主要是描述信息技术的五次革命;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则从信息文化的角度来描述信息技术的大众化和人性化,将技术的发展寓于信息文化的发展之中;合理的使用信息技术,主要是让学生知道信息技术是一把双刃剑,如果使用不当都会给人们带来负面的影响。这一块的内容都是教学重点,后两者的内容也是本章的难点。

三、学生学习状态分析:

高中一年级的学生,已经初步具备了一定的自学能力,对知识应用和迁移能力已经比较强。这一阶段的学生逻辑思维是比较成熟的,而且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思维也是比较活跃,能够和同学一起来进行一些问题的探讨、交流。他们有着广阔的视野、强烈的使命感,关注信息技术在生活及其周边的影响。

四、教学重点:

1、信息技术的悠久历史

2、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

3、合理的使用信息技术

五、教学难点:

1、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

2、合理的使用信息技术

七、教学方法:

本节课主要采用以下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探究法、提问法、引导法,师生一起小结等等。

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信息的四个特征?

新课导入

教师活动:

1、同学们,今天我们将一起来学习“信息技术及其影响”这一节。首先,请大家阅读本节开头的一则新闻:

问题:上面的故事说明了什么?

信息及其信息技术对我们人类的重要性。

一、信息技术的发展历史

教师活动:

it(information technology)

信息技术:一切与信息的获取、加工、表达、交流、管理和评价等有关的技术都可以称为信息技术。可以说有了人类就有了信息技术,在人类历史上发生过了五次的信息技术革命:

教师活动:给学生3分钟看书第6页,要求尽可能记住“信息技术的五次革命”。第一次:语言的使用

第二次:文字的创造

第三次:印刷术的发明

第四次:电报,电话,广播,电视的发明和普及

第五次:计算机技术和现代通信技术的普及应用

二、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

1、越来越友好的人机界面 dos:

dos实际上是diskoperationsystem(磁盘操作系统)的简称。顾名思义,这是一个基于磁盘管理的操作系统。它是命令行形式的,靠输入命令来进行人机对话,并通过命令的形式把指令传给计算机,让计算机实现操作的。因此,作为用户的我们要记忆大量繁锁的命令,那样才能用好计算机。

人机交互图形化用户界面设计,以可视化的图形方式来呈现交互。

举例子:查看文件,复制文件,删除文件(2)dos下如何实现(教师演示)

应用:建筑领域、外科医生、军事领域

②语音技术

语音识别技术,语音合成技术

应用:语音输入法、无人值守电话服务、专用语音直接翻译机。

③智能代理技术 office助手

2、越来越个性化的功能设计

认真看书上第九页资料

3、越来越高的性价比

教师活动:请同学注意观察教材第九页的表。

篇二:高中信息技术 信息技术全套教案 粤教版必修1 高一信息技术基础教案 教师:雷萍

1.1信息及其特征

一、教学内容分析和设计:

“信息及其特征”是广东教育出版社的高一《信息技术基础》第一章第一节的内容。由于这个内容理论性较强,如果只是由教师来讲,学生可能会觉得枯燥,所以我准备在教师的引导下,举出现象,让学生进行探讨,然后归纳获得知识。有不足之处由教师或学生来补充。这样能让学生积极参与,活跃课堂气氛,既让学生学到知识,又培养了学生将学习与生活联系的习惯和自主学习的习惯。

二、教学对象分析:

知识的获取者是刚刚升入高中的学生,按照人的成长认知规律,学生对知识的获取开始由感性认识提升到理性认识。对于“信息”这一事物的认识,可以让他们从大量存在的现象中,发现并归纳出他们应该获得的知识。老师在此过程中起着引导的作用。

三、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学生能够列举学习与生活中的各种信息,感受信息的丰富多彩性;举例说明信息的一般特征;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过程、方法目标:培养学生从日常生活、学习中发现或归纳出新知识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理解信息技术对日常生活和学习的重要作用,激发对信息技术强烈的求知欲,养成积极主动地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参与信息活动的态度。

四、教学重点:

1、信息特征的认识。

五、教学难点:

1、信息的含义。

六、教学方法

本节概念性强,实践性弱。采用讲授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

谈话引入:同学们,信息技术这门课程,我们在初中阶段就已经学习。那么下面请同学们说一说,什么是信息?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你认为哪些属于信息?(举例)生1:校园里铃声响,可以告诉我们信息:上课或下课。

生2:观看校运会,可以获得很多运动会赛场上的信息。

生4:在报纸上可以了解国内外的信息。??师:同学们举的例子非常好。

其实信息在我们日常生活周围无时不在,无处不有,当然,信息不仅存在于我们的周围,同样可以在我们身体内部找到它的影子,如,医生通过听诊器来感知我们的身体内部的变化以确定病因,因此我们可以说信息是用文字、数字、符号、图像、图形、声音、情景、状态等方式传播的内容。

师:信息无处不在,无时不有。信息的存在多种多样,作为万物中的一种,它们同样有着其固有的特性,也就有相同的本质。下面我们通过所获取到的信息,找出它们共同的特性。师:在我们周围存在的信息中,书刊上的文字依附于纸张,颜色依附于物体的表面,老师讲课的声音依附于空气。还有很多的信息,同学们能举出其他的现象吗?

生:(讨论)我们的体重依附于身体,cd音乐依附于光盘,?? 师:有没有信息是不依附于任何载体而存在呢?

生:(讨论)找不到。

师:这说明了什么?

生:(齐)信息必须依附于载体而存在,信息依附的物体多种多样。师:通过前面的学习知道信息是必须依附某一媒体进行传播的,所以不能独立存在;文字既可以印刷在书本上,也可以存储到电脑中;信息可以转换成不同的载体形式而被存储下来和传播出去,供更多的人分享,而“分享”的同时也说明信息可传递、可存储。

师:(课件演示)

1、载体依附性

(1)信息不能独立存在,需要依附于一定的载体;

(2)同一个信息可以依附于不同的媒体。

(3)载体的依附性具有可存储、可传递、可转换特点。

师:老师讲课中传授的信息能增长同学们的知识,广播传出的音乐能给大家带来快乐,下课的铃声能给大家带来兴奋。还有很多的信息,他们的存在能给我们带来怎样的作用呢?

生:(齐)信息的存在有一定的价值性。

师:(课件演示)2.信息的价值性。

(1)信息不能直接提供给人们物质需要,体现在两方面:

① 能满足人们精神生活的需要;

②信息可以促进物质、能量的生产和使用;(2)信息可以增值;

(3)信息只有被人们利用,才有价值。

生1:(疑问)信息可以增值,怎么理解呢?

生2:(回答)人们在加工信息的过程中,经过选择、重组、分析等方式处理,可以获得更多的信息,使原有信息增值。

师:商场上某种产品供不应求,而厂家知道信息后他们会大量生产该产品,说明信息可以促进物质、能量的生产和使用。

师:台风“维达”给我们带来的伤痕依然存在,有关台风“维达”的天气预报当时对我们十分有用,但是现在对我们还有用吗?

生:(讨论)信息的价值会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就如:今天来讲,神六的圆满成功远比神一给我们带来的兴奋多。今天的报纸总比昨日的报纸好卖,?? 生:(疑问)书本中的科学知识会随时间的流失而变得贬值吗?

师:如果是理论知识几乎不会贬值,但如果是技术知识同样会随时间而变化,但所花的时间会比一般的信息长很多。

师:(课件演示)3.信息的时效性

(1)信息的时效性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化(有长或短)。(2)信息的时效性必须与价值性联系在一起。

师:(补充)因为信息如果不被人们利用就不会体现出它的价值,那也就谈不上所谓的时效性。也就是说信息的时效性是通过价值性来体现的。

师:老师讲课的声音只是一位同学听到吗?电视台播出的新闻只会被一位观众知道吗? 生:(齐)不是。

师:大家想一想,我们的周围还有那些信息是能够被大家所共同知道的?

生:(讨论)每位同学的相貌、教学楼的形状、树叶的颜色、汽车的形状、?? 看来所有的信息都是可以共享的,除非它不为人所知。

师:(课件演示)4.信息可以共享(1)信息资源共享。(2)信息可以被一次、多次、同时利用。(3)信息共享不会丢失、改变。

思考:

1、师:同学们对以上的信息形态分析得很透切、独特。下面我们一起来思考:信息除了上面的特征之外还有没有其它特征?

(传输性、无色无味、概括性、可以识别、再生等)

2、信息的众多特征中,相对于物质能源,哪些是信息独有的?(共享性)

实践题:

教学反思

这节课设计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参与讨论活动,教师引导来达到教学目标。从教学的过程来看,学生回答问题很积极、主动,课堂气氛较好。通过分组活动培养学生的相互协作精神,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感觉到新课程改革理念的变化,不再是以前的传统教学方式。通过实践题巩固这节课所学过的知识点。因为这是高一第一堂课,所以是很关键的一节课,如果这节课上好了对下面课程的学习会使到一个促进的作用。1.2信息技术及其影响

一、教学目标分析:

“信息与信息技术”是广东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信息技术基础》模块第一章内容。作为本书的第一章,在学生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对信息和信息技术做进一步的提高,目的是使学生能从宏观上把握信息和信息技术,并形成整体认识,为后面的学习提供必要的准备。通过学习,要求学生能够列举出身边的各种信息,感受信息的丰富性;能举例说明信息的一般特征;能够说出信息技术的五次革命;能够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历史;能够体会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体验信息技术发展的变化,认识到信息技术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

二、教学内容分析:

本章主要包括两大块:

1、丰富多彩的信息和信息的一般特征,前者是铺垫性内容,与学生们的学习、生活紧密联系,简单易懂,学生比较容易接受;后者是重点内容,理论性较强,是教学的难点;

2、信息技术的悠久历史,主要是描述信息技术的五次革命;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则从信息文化的角度来描述信息技术的大众化和人性化,将技术的发展寓于信息文化的发展之中;合理的使用信息技术,主要是让学生知道信息技术是一把双刃剑,如果使用不当都会给人们带来负面的影响。这一块的内容都是教学重点,后两者的内容也是本章的难点。

三、学生学习状态分析:

高中一年级的学生,已经初步具备了一定的自学能力,对知识应用和迁移能力已经比较强。这一阶段的学生逻辑思维是比较成熟的,而且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思维也是比较活跃,能够和同学一起来进行一些问题的探讨、交流。他们有着广阔的视野、强烈的使命感,关注信息技术在生活及其周边的影响。

四、教学重点:

1、信息技术的悠久历史

2、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

3、合理的使用信息技术

五、教学难点:

1、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

2、合理的使用信息技术

七、教学方法:

本节课主要采用以下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探究法、提问法、引导法,师生一起小结等等。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信息的四个特征?

新课导入

教师活动:

1、同学们,今天我们将一起来学习“信息技术及其影响”这一节。首先,请大家阅读本节开头的一则新闻:

问题:上面的故事说明了什么?

信息及其信息技术对我们人类的重要性。

一、信息技术的发展历史

教师活动:

it(information technology)

信息技术:一切与信息的获取、加工、表达、交流、管理和评价等有关的技术都可以称为信息技术。可以说有了人类就有了信息技术,在人类历史上发生过了五次的信息技术革命:

教师活动:给学生3分钟看书第6页,要求尽可能记住“信息技术的五次革命”。第一次:语言的使用

第二次:文字的创造

第三次:印刷术的发明

第四次:电报,电话,广播,电视的发明和普及

第五次:计算机技术和现代通信技术的普及应用

二、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

1、越来越友好的人机界面 dos:

dos实际上是diskoperationsystem(磁盘操作系统)的简称。顾名思义,这是一个基于磁盘管理的操作系统。它是命令行形式的,靠输入命令来进行人机对话,并通过命令的形式把指令传给计算机,让计算机实现操作的。因此,作为用户的我们要记忆大量繁锁的命令,那样才能用好计算机。

人机交互图形化用户界面设计,以可视化的图形方式来呈现交互。

举例子:查看文件,复制文件,删除文件(2)dos下如何实现(教师演示)

应用:建筑领域、外科医生、军事领域

②语音技术

语音识别技术,语音合成技术

应用:语音输入法、无人值守电话服务、专用语音直接翻译机。

③智能代理技术 office助手

2、越来越个性化的功能设计

认真看书上第九页资料

3、越来越高的性价比

教师活动:请同学注意观察教材第九页的表。

篇三:高中信息技术-1.1信息及其特征教案-粤教版必修1 高一信息技术基础教案 1.1信息及其特征

一、教学内容分析和设计:

“信息及其特征”是广东教育出版社的高一《信息技术基础》第一章第一节的内容。由于这个内容理论性较强,如果只是由教师来讲,学生可能会觉得枯燥,所以我准备在教师的引导下,举出现象,让学生进行探讨,然后归纳获得知识。有不足之处由教师或学生来补充。这样能让学生积极参与,活跃课堂气氛,既让学生学到知识,又培养了学生将学习与生活联系的习惯和自主学习的习惯。

二、教学对象分析:

知识的获取者是刚刚升入高中的学生,按照人的成长认知规律,学生对知识的获取开始由感性认识提升到理性认识。对于“信息”这一事物的认识,可以让他们从大量存在的现象中,发现并归纳出他们应该获得的知识。老师在此过程中起着引导的作用。

三、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学生能够列举学习与生活中的各种信息,感受信息的丰富多彩性;举例说明信息的一般特征;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过程、方法目标:培养学生从日常生活、学习中发现或归纳出新知识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理解信息技术对日常生活和学习的重要作用,激发对信息技术强烈的求知欲,养成积极主动地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参与信息活动的态度。

四、教学重点:

1、信息特征的认识。

五、教学难点:

1、信息的含义。

六、教学方法

本节概念性强,实践性弱。采用讲授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

谈话引入:同学们,信息技术这门课程,我们在初中阶段就已经学习。那么下面请同学们说一说,什么是信息?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你认为哪些属于信息?(举例)生1:校园里铃声响,可以告诉我们信息:上课或下课。

生2:观看校运会,可以获得很多运动会赛场上的信息。

生4:在报纸上可以了解国内外的信息。??师:同学们举的例子非常好。

其实信息在我们日常生活周围无时不在,无处不有,当然,信息不仅存在于我们的周围,同样可以在我们身体内部找到它的影子,如,医生通过听诊器来感知我们的身体内部的变化以确定病因,因此我们可以说信息是用文字、数字、符号、图像、图形、声音、情景、状态等方式传播的内容。

师:信息无处不在,无时不有。信息的存在多种多样,作为万物中的一种,它们同样有着其固有的特性,也就有相同的本质。下面我们通过所获取到的信息,找出它们共同的特性。师:在我们周围存在的信息中,书刊上的文字依附于纸张,颜色依附于物体的表面,老师讲课的声音依附于空气。还有很多的信息,同学们能举出其他的现象吗? 生:(讨论)我们的体重依附于身体,cd音乐依附于光盘,?? 师:有没有信息是不依附于任何载体而存在呢?

生:(讨论)找不到。

师:这说明了什么?

生:(齐)信息必须依附于载体而存在,信息依附的物体多种多样。

师:通过前面的学习知道信息是必须依附某一媒体进行传播的,所以不能独立存在;文字既可以印刷在书本上,也可以存储到电脑中;信息可以转换成不同的载体形式而被存储下来和传播出去,供更多的人分享,而“分享”的同时也说明信息可传递、可存储。

师:(课件演示)

1、载体依附性

(1)信息不能独立存在,需要依附于一定的载体;

(2)同一个信息可以依附于不同的媒体。

(3)载体的依附性具有可存储、可传递、可转换特点。

师:老师讲课中传授的信息能增长同学们的知识,广播传出的音乐能给大家带来快乐,下课的铃声能给大家带来兴奋。还有很多的信息,他们的存在能给我们带来怎样的作用呢?

生:(齐)信息的存在有一定的价值性。

师:(课件演示)2.信息的价值性。

(1)信息不能直接提供给人们物质需要,体现在两方面:

① 能满足人们精神生活的需要;

②信息可以促进物质、能量的生产和使用;(2)信息可以增值;

(3)信息只有被人们利用,才有价值。

生1:(疑问)信息可以增值,怎么理解呢?

生2:(回答)人们在加工信息的过程中,经过选择、重组、分析等方式处理,可以获得更多的信息,使原有信息增值。

师:商场上某种产品供不应求,而厂家知道信息后他们会大量生产该产品,说明信息可以促进物质、能量的生产和使用。

师:台风“维达”给我们带来的伤痕依然存在,有关台风“维达”的天气预报当时对我们十分有用,但是现在对我们还有用吗?

生:(讨论)信息的价值会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就如:今天来讲,神六的圆满成功远比神一给我们带来的兴奋多。今天的报纸总比昨日的报纸好卖,?? 生:(疑问)书本中的科学知识会随时间的流失而变得贬值吗?

师:如果是理论知识几乎不会贬值,但如果是技术知识同样会随时间而变化,但所花的时间会比一般的信息长很多。

师:(课件演示)3.信息的时效性

(1)信息的时效性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化(有长或短)。(2)信息的时效性必须与价值性联系在一起。

师:(补充)因为信息如果不被人们利用就不会体现出它的价值,那也就谈不上所谓的时效性。也就是说信息的时效性是通过价值性来体现的。

师:老师讲课的声音只是一位同学听到吗?电视台播出的新闻只会被一位观众知道吗? 生:(齐)不是。

师:大家想一想,我们的周围还有那些信息是能够被大家所共同知道的?

生:(讨论)每位同学的相貌、教学楼的形状、树叶的颜色、汽车的形状、?? 看来所有的信息都是可以共享的,除非它不为人所知。

师:(课件演示)4.信息可以共享(1)信息资源共享。

(2)信息可以被一次、多次、同时利用。(3)信息共享不会丢失、改变。

思考:

1、师:同学们对以上的信息形态分析得很透切、独特。下面我们一起来思考:信息除了上面的特征之外还有没有其它特征?

(传输性、无色无味、概括性、可以识别、再生等)

2、信息的众多特征中,相对于物质能源,哪些是信息独有的?(共享性)

实践题:

教学反思

这节课设计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参与讨论活动,教师引导来达到教学目标。从教学的过程来看,学生回答问题很积极、主动,课堂气氛较好。通过分组活动培养学生的相互协作精神,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感觉到新课程改革理念的变化,不再是以前的传统教学方式。通过实践题巩固这节课所学过的知识点。因为这是高一第一堂课,所以是很关键的一节课,如果这节课上好了对下面课程的学习会使到一个促进的作用。

篇四:[必修]信息技术基础完整版教案(粤教版)1.1信息及其特征

一、教学内容分析和设计:

“信息及其特征”是广东教育出版社的高一《信息技术基础》第一章第一节的内容。由于这个内容理论性较强,如果只是由教师来讲,学生可能会觉得枯燥,所以我准备在教师的引导下,举出现象,让学生进行探讨,然后归纳获得知识。有不足之处由教师或学生来补充。这样能让学生积极参与,活跃课堂气氛,既让学生学到知识,又培养了学生将学习与生活联系的习惯和自主学习的习惯。

二、教学对象分析:

知识的获取者是刚刚升入高中的学生,按照人的成长认知规律,学生对知识的获取开始由感性认识提升到理性认识。对于“信息”这一事物的认识,可以让他们从大量存在的现象中,发现并归纳出他们应该获得的知识。老师在此过程中起着引导的作用。

三、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学生能够列举学习与生活中的各种信息,感受信息的丰富多彩性;举例说明信息的一般特征;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过程、方法目标:培养学生从日常生活、学习中发现或归纳出新知识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理解信息技术对日常生活和学习的重要作用,激发对信息技术强烈的求知欲,养成积极主动地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参与信息活动的态度。

四、教学重点:

1、信息特征的认识。

五、教学难点:

1、信息的含义。

六、教学方法

本节概念性强,实践性弱。采用讲授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

谈话引入:同学们,信息技术这门课程,我们在初中阶段就已经学习。那么下面请同学们说一说,什么是信息?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你认为哪些属于信息?(举例)

生1:校园里铃声响,可以告诉我们信息:上课或下课。

生2:观看校运会,可以获得很多运动会赛场上的信息。

生4:在报纸上可以了解国内外的信息。??师:同学们举的例子非常好。

其实信息在我们日常生活周围无时不在,无处不有,当然,信息不仅存在于我们的周围,同样可以在我们身体内部找到它的影子,如,医生通过听诊器来感知我们的身体内部的变化以确定病因,因此我们可以说信息是用文字、数字、符号、图像、图形、声音、情景、状态等方式传播的内容。

师:信息无处不在,无时不有。信息的存在多种多样,作为万物中的一种,它们同样有着其固有的特性,也就有相同的本质。下面我们通过所获取到的信息,找出它们共同的特性。

师:在我们周围存在的信息中,书刊上的文字依附于纸张,颜色依附于物体的表面,老师讲课的声音依附于空气。还有很多的信息,同学们能举出其他的现象吗?

生:(讨论)我们的体重依附于身体,cd音乐依附于光盘,?? 师:有没有信息是不依附于任何载体而存在呢?

生:(讨论)找不到。

师:这说明了什么?

生:(齐)信息必须依附于载体而存在,信息依附的物体多种多样。

师:通过前面的学习知道信息是必须依附某一媒体进行传播的,所以不能独立存在;文字既可以印刷在书本上,也可以存储到电脑中;信息可以转换成不同的载体形式而被存储下来和传播出去,供更多的人分享,而“分享”的同时也说明信息可传递、可存储。

师:(课件演示)

1、载体依附性

(1)信息不能独立存在,需要依附于一定的载体;

(2)同一个信息可以依附于不同的媒体。

(3)载体的依附性具有可存储、可传递、可转换特点。

师:老师讲课中传授的信息能增长同学们的知识,广播传出的音乐能给大家带来快乐,下课的铃声能给大家带来兴奋。还有很多的信息,他们的存在能给我们带来怎样的作用呢?

生:(齐)信息的存在有一定的价值性。

师:(课件演示)2.信息的价值性。

(1)信息不能直接提供给人们物质需要,体现在两方面:

① 能满足人们精神生活的需要;

②信息可以促进物质、能量的生产和使用;(2)信息可以增值;

(3)信息只有被人们利用,才有价值。

生1:(疑问)信息可以增值,怎么理解呢?

生2:(回答)人们在加工信息的过程中,经过选择、重组、分析等方式处理,可以获得更多的信息,使原有信息增值。

师:商场上某种产品供不应求,而厂家知道信息后他们会大量生产该产品,说明信息可以促进物质、能量的生产和使用。

师:台风“维达”给我们带来的伤痕依然存在,有关台风“维达”的天气预报当时对我们十分有用,但是现在对我们还有用吗?

生:(讨论)信息的价值会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就如:今天来讲,神六的圆满成功远比神一给我们带来的兴奋多。今天的报纸总比昨日的报纸好卖,?? 生:(疑问)书本中的科学知识会随时间的流失而变得贬值吗?

师:如果是理论知识几乎不会贬值,但如果是技术知识同样会随时间而变化,但所花的时间会比一般的信息长很多。

师:(课件演示)3.信息的时效性

(1)信息的时效性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化(有长或短)。(2)信息的时效性必须与价值性联系在一起。师:(补充)因为信息如果不被人们利用就不会体现出它的价值,那也就谈不上所谓的时效性。也就是说信息的时效性是通过价值性来体现的。

师:老师讲课的声音只是一位同学听到吗?电视台播出的新闻只会被一位观众知道吗? 生:(齐)不是。

师:大家想一想,我们的周围还有那些信息是能够被大家所共同知道的?

生:(讨论)每位同学的相貌、教学楼的形状、树叶的颜色、汽车的形状、?? 看来所有的信息都是可以共享的,除非它不为人所知。

师:(课件演示)4.信息可以共享(1)信息资源共享。

(2)信息可以被一次、多次、同时利用。(3)信息共享不会丢失、改变。

思考:

1、师:同学们对以上的信息形态分析得很透切、独特。下面我们一起来思考:信息除了上面的特征之外还有没有其它特征?

(传输性、无色无味、概括性、可以识别、再生等)

2、信息的众多特征中,相对于物质能源,哪些是信息独有的?(共享性)

实践题:

这节课设计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参与讨论活动,教师引导来达到教学目标。从教学的过程来看,学生回答问题很积极、主动,课堂气氛较好。通过分组活动培养学生的相互协作精神,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感觉到新课程改革理念的变化,不再是以前的传统教学方式。通过实践题巩固这节课所学过的知识点。因为这是高一第一堂课,所以是很关键的一节课,如果这节课上好了对下面课程的学习会使到一个促进的作用。1.2信息技术及其影响

一、教学目标分析:

“信息与信息技术”是广东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信息技术基础》模块第一章内容。作为本书的第一章,在学生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对信息和信息技术做进一步的提高,目的是使学生能从宏观上把握信息和信息技术,并形成整体认识,为后面的学习提供必要的准备。通过学习,要求学生能够列举出身边的各种信息,感受信息的丰富性;能举例说明信息的一般特征;能够说出信息技术的五次革命;能够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历史;能够体会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体验信息技术发展的变化,认识到信息技术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

二、教学内容分析:

本章主要包括两大块:

1、丰富多彩的信息和信息的一般特征,前者是铺垫性内容,与学生们的学习、生活紧密联系,简单易懂,学生比较容易接受;后者是重点内容,理论性较强,是教学的难点;

2、信息技术的悠久历史,主要是描述信息技术的五次革命;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则从信息文化的角度来描述信息技术的大众化和人性化,将技术的发展寓于信息文化的发展之中;合理的使用信息技术,主要是让学生知道信息技术是一把双刃剑,如果使用不当都会给人们带来负面的影响。这一块的内容都是教学重点,后两者的内容也是本章的难点。

三、学生学习状态分析:

高中一年级的学生,已经初步具备了一定的自学能力,对知识应用和迁移能力已经比较强。这一阶段的学生逻辑思维是比较成熟的,而且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思维也是比较活跃,能够和同学一起来进行一些问题的探讨、交流。他们有着广阔的视野、强烈的使命感,关注信息技术在生活及其周边的影响。

四、教学重点:

1、信息技术的悠久历史

2、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

3、合理的使用信息技术

五、教学难点:

1、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

2、合理的使用信息技术

七、教学方法:

本节课主要采用以下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探究法、提问法、引导法,师生一起小结等等。

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信息的四个特征?

新课导入

教师活动:

1、同学们,今天我们将一起来学习“信息技术及其影响”这一节。首先,请大家阅读本节开头的一则新闻:

问题:上面的故事说明了什么?

信息及其信息技术对我们人类的重要性。

一、信息技术的发展历史

教师活动:

it(information technology)

信息技术:一切与信息的获取、加工、表达、交流、管理和评价等有关的技术都可以称为信息技术。可以说有了人类就有了信息技术,在人类历史上发生过了五次的信息技术革命:

教师活动:给学生3分钟看书第6页,要求尽可能记住“信息技术的五次革命”。

第一次:语言的使用

第二次:文字的创造

第三次:印刷术的发明

第四次:电报,电话,广播,电视的发明和普及

第五次:计算机技术和现代通信技术的普及应用

二、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

1、越来越友好的人机界面 dos:

dos实际上是diskoperationsystem(磁盘操作系统)的简称。顾名思义,这是一个基于磁盘管理的操作系统。它是命令行形式的,靠输入命令来进行人机对话,并通过命令的形式把指令传给计算机,让计算机实现操作的。因此,作为用户的我们要记忆大量繁锁的命令,那样才能用好计算机。

人机交互图形化用户界面设计,以可视化的图形方式来呈现交互。

举例子:查看文件,复制文件,删除文件(2)dos下如何实现(教师演示)

①虚拟现实技术

应用:建筑领域、外科医生、军事领域

②语音技术

语音识别技术,语音合成技术

应用:语音输入法、无人值守电话服务、专用语音直接翻译机。

③智能代理技术 office助手

2、越来越个性化的功能设计

认真看书上第九页资料

3、越来越高的性价比

教师活动:请同学注意观察教材第九页的表。

学生活动:认真看书上的表

教师活动:从本张表你看出了什么问题?

学生1:?? 学生2:?? 学生3:?? 师生小结:

年份越来越来大,性能越来越来好,价格越来越来低。

三、合理使用信息技术

辩论:信息技术的利与弊

解释三种观点:

篇五:高中信息技术 信息与信息技术教学设计 粤教版必修1 信息与信息技术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信息技术基础》(必修模块)的第一章节,内容涉及信息的概念和信息的特点;信息社会及其特点;信息处理的概念及特点;信息技术的概念及组成。这些内容比较抽象和枯燥,因此,教师只是泛泛而谈,学生肯定不感兴趣,所以,针对此特点,进行分组讨论的方式,利用这种方法使学生参与进来,让他们自己去分析和发现自己身边有关信息方面的问题,通过教师设置讨论题目,使教学具有方向性和针对性。

二、学情分析

高一年级的学生,已经初步具备了一定的自学能力,对知识应用和迁移能力已经比较强。这一阶段的学生逻辑思维是比较成熟的,而且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思维也是比较活跃,能够和同学一起来进行一些问题的探讨、交流。他们有着广阔的视野、强烈的使命感,关注信息技术在生活及其周边的影响。再者,现在社会的信息化水平在不断提高,学生对信息方面的认识并不是一概不知,只不过是没有经过系统的整理。

按照人的成长认知规律,学生对知识的获取开始由感性认识提升到理性认识。对于“信息” “信息技术”这两个事物的认识,可以让他们从大量存在的现象中,发现并归纳出他们应该获得的知识。老师在此过程中起着引导的作用。

三、设计思想

设计思想:将教学评价的权利交给学生,再创民主、开放的教学氛围,既能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又能培养他们用客观、辩证的方法判别事物的能力,同时也更利于教师掌握教学信息的反馈,及时调节改进教学策略。

四、学习目标 1.知识和技能

(1)能够掌握信息的概念和基本特征,信息技术的概念、应用和影响

(2)明确信息在信息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

(3)明确信息技术对自己和社会发展起到的巨大作用。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分组讨论,学生能够理解信息、信息技术的概念,信息的基本特征;

(2)通过讨论,学生能够理解信息、信息技术在信息社会中的不可替代作用;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在讨论过程中激发自主学习的热情,培养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了解当今信息社会发展的形式,感受到学习信息技术的紧迫感,激发学习欲望;

(3)通过学习,努力提高鉴别和使用信息的能力和水平,更有效的利用信息;

五、教学重点与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能够掌握信息的概念和基本特征,信息技术的概念、应用和影响

教学难点:对“信息”这一概念的理解,六、教学策略

新课程改革已经步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信息技术课程理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具体表现为:强调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为学生打造终身学习的平台;关照全体学生的发展;强调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运用信息技术创新实践的能力,与人交流合作的能力。

要把新课程的理念在信息技术课堂上体现出来,我认为应该关注两点:一是教师教学观的变革,除了重视“双基”外,还要注意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二是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由“接受式学习”向“主动探究”转变。为此我在教学实践中尝试应用“主动·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这种学习方式强调学生学习地积极主动性,进而达到自主学习;鼓励学生独立而富有个性地思维,倡导主动参与团队学习,在学习中学会合作;倡导学生在探究中学习,亲身体验探究过程,在深入思考和交流讨论中获得感悟与深入理解。

以新课标为指导思想我对第一章“信息与信息技术”进行了重新整合,目的是让掌握信息与信息技术、以及信息社会的特点,通过学生分组讨论,更加明确当今信息社会的特点和中学生所肩负的历史责任。

七、教学准备

八、教学过程

教学策略的选择充分考虑了学习者特征和新课程发展阶段的变化,能较好保证教学目的的实现,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教学设计中对教学内容采用了引导式和讨论探究式掌握学习教学策略,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

通过创设情境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兴趣,又通过问题任务的引导,展开小组讨论与交流,进而达到掌握理论知识的目的,更好地完成本节课的教与学的任务。

结合当今信息社会的发展和学生的讨论,正确引导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增强学生的紧迫感和社会责任感。

第五篇:高中信息技术 2.3 文件的下载教案 教科版

2.3 文件的下载

一、教学内容分析:

文件的下载这一节是教科版第二章信息获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本章的学习目标就是要了解文件的不同类型及其重要属性,能通过需求分析,确定下载文件任务的要求,学会选用适当的途径有效的下载、存储和管理文件资源,并理解合理合法下载文件的重要性。

二、学生学习状态分析:

其实在平时的学习过程及日常生活中,有部分的同学会经常到网上下载自己所需要的一些资源,所以有不少的同学对文件的下载应该是不陌生的,只是能真正使用下载工具进行高效的下载的同学可能不多,而且很多学生知道某个基本名,但要他说出文件名的具体构成可能他就说不出来了,还有就是对于文件一些属性及文件类型,有大部分的同学可能是懵懵懂懂。

三、教学目标分析: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能通过需求分析,确定下载文件任务的要求,学会选用适当的途径和方法有效的下载、存储和管理文件资源,(2)简单了解文件的不同类型及其属性

(3)理解合理合法下载文件的重要性。

2、过程、方法目标:

(1)通过尝试多途径、多方法、高效率的查找和下载文件,了解文件资源的获取途径:不同性质不同类的网站、不同的下载软件(断点续传、多线程、定时下载等),领会、掌握利用网络合法获取(下载)信息的方法。

(2)通过对自己和他人的信息活动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能初步归纳利用网络查找和下载文件获取信息、评价信息的基本思想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通过新技术的应用学习、任务的实践,激发和保持学生对信息技术的求知欲,形成积极主动学习的态度。

(2)在网络文件的下载和使用中,尊重知识产权等法律法规,负责任地、安全地、健康地使用网络资源。

(3)培养学生合理的信息资源管理习惯。

四、教学策略

由于目前在电视剧上很流行《大长今》这部电视剧,相信同学们对这部戏的主题曲也很熟悉,所以在上课之前播放这首歌曲迎接同学们的到来。然后上课后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出任务一:下载这首主题曲,然后再慢慢的深入到课程中的其他内容如:下载的途径、下载的方法、文件名的构成、文件的类型等等。

课前准备:(在等待学生进教室时播放《大长今》的主题曲,等上课后在关掉)教学过程:

师:同学们,刚刚老师播放的哪首歌曲是什么歌啊?

生:大长今!

师:对了!看来同学们都很熟悉呢。那么你们觉得这首歌曲好听吗?

生:好听。

师:呵呵!老师也觉得很好听呢。

师:这么好听的歌曲是不是应该收藏到自己的电脑里呢?好,现在有一个小小的任务需要同学们去完成。

(用幻灯片展示任务一:请每位同学到网上下载《大长今》的主题曲,可以是mp3格式,也可以是别的格式,注意你所下载的网站和下载的方法)(3分钟)

老师提示学生可以利用上节课所学的搜索引擎的知识来查找音乐。

过3分钟后,请两到三个学生起来说说他们是去哪个网站下载的,所使用的下载方法是什么?

师:好,刚刚老师看了一下,发现同学们都表现得不错,大部分的同学都已经把《大长今》的主题曲下载到自己的电脑上了。那现在哪位同学能自告奋勇的起来给大家说说他的下载经验呢?(要是没有学生主动起来的话,老师可以邀请)

生1:我先是到百度上搜索到歌曲,然后用“目标另存”的方法存到自己的电脑上。

生2:我先是到百度上搜索到歌曲,然后用“网际快车”下载到自己的电脑上。

生3:我是在搜狐上找到歌曲,然后用“网际快车”下载。

师:好,这三位同学说得都很不错。我们给点掌声奖励他们一下好不好?(全班同学鼓掌)

师:刚刚同学们在下载的时候老师看了一下,发现同学们表现得都很好。老师发现,有些同学是到百度上搜索到这首歌曲的,有些同学是到一些专门的音乐网站下载的,如华纳唱片等等。其实这些呢都是属于下载途径。文件下载的途径是多种多样的,可以因人而异也可以因任务而异。接下来老师就给你们介绍几种常见的文件下载途径。(展示幻灯片)

师:刚刚同学们找到所需要的歌曲后,有的同学是将歌曲以“目标另存”的方式存到自己的电脑上,有些是通过“网际快车”来下载。那么,这些方式是属于下载的方法。那么除了这两种方法外,还有没有别的下载方法呢?

生:有!

师:好,那么还有什么样的下载方法呢?(可以提问学生,也可以让学生主动回答。根据当时的实际情况来定。)

生:还可以通过网络蚂蚁、网络吸血鬼、影音传送带、迅雷等下载工具来下载。

(待学生回答完后,教师展示“常见下载方法”的幻灯片)

师:下载文件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我们既可直接点击下载,也可利用下载工具进行下载。而利用下载工具进行下载可达到高效下载的目标。目前常见的下载工具有:网际快车、网络蚂蚁、网络吸血鬼、影音传送带、迅雷等。那么你们知道这些下载工具有什么样的特点吗?(可以提问学生,也可以让学生主动回答)

生:批量下载、断点下载、多线程下载的特点。

师:对,这位同学说得很不错,而且看的出来,这位同学对这些下载工具是比较熟悉的。但是批量下载、断点下载、多线程下载的具体含义是什么?哪位同学能起来给大家说一下?

生:批量下载指的是同时可以下载多个文件;断点下载指的就是比如我今天下载的东西还没有下载完,但是下次我可以继续下载而不需要重新下载;多线程下载指的就是一个任务可以分成多份来完成。(当然,关于批量下载、断点下载、多线程下载的含义这个问题不一定只是由一位学生来回答,教师也可以做补充,也可以找一位同学上来演示一下下载软件的这三个特点)

师:刚刚同学们说得都很不错。那些下载工具就是具有了批量下载、断点下载、多线程下载的特点,所以才实现了高效下载的目标。所以老师希望要是有哪位同学你家的电脑还没有安装有下载工具的话,那就赶快回去安装上吧。它会成为你下载时候的好帮手的。

以安装FLASHGET为例:演示FLASHGET的下载、安装以及利用FLASHGET来进行批量下载

师:好!那么同学们,你们知道文件名是由哪些部分来构成的吗?你们可以看看自己刚才做下载的那首歌曲,看看它的名字是由哪些部分来组成的。(可以提问学生,也可以由学生主动回答)

生:文件名是由基本名和后缀名两部分组成的。

师:同学们说得不错。文件名是由基本名和后缀名两部分组成的,后缀名也叫扩展名。文件名有点类似于我们姓名中的姓和名。所不同的是文件的姓(扩展名)在后,名(基本名)在前,二者用一个小黑点隔开。如这样的一个文件名:(展示幻灯片)大长今.mp3。小黑点前面的大长今是基本名,而小黑点后面的mp3呢就是后缀名也就是扩展名了。

师:现在我们下载了一个文件,那么如果想要了解一下这个文件的属性的话应该怎么做?

师:在我们电脑上的文件,无论是哪个文件,只要你选中该文件,然后单击鼠标右键,选择属性就可以查看该文件的属性。

P24表:

①文件名:是由基本名和后缀名两部分组成的,二者用一个小黑点隔开。

②存储位置:文件在计算机系统中存储的具体位置。URL路径:用来标识因特网上资源的一种标准格式。举例:http://www.xiexiebang.com.com C.liming@126.com D.liugang&163.Com 8

4.2.1 计算机病毒的概念与特征

一、具体知识内容

1.计算机病毒的概念 计算机病毒,是指编制或者在计算机程序中插入的破坏计算机功能或毁坏数据,影响计算机使用,并能自我复制的一组计算机指令或者程序代码。

2.计算机病毒的特征

可传播性、可执行性、破坏性、隐蔽性、潜伏性和可触发性,还具一些新的特点:感染速度快、扩散面广、难于彻底清除、破坏性大

二、达标训练习题

1.下面列出的四项中,不属于计算机病毒特征的是(A)A.免疫性 B.传播性 C.激发性 D.潜伏性 2.以下说明计算机病毒特征正确的是(D)A.潜伏性可触发性传染性易读性传染性B.传染性传染性易读性潜伏性伪装性 C.传染性潜伏性多发性安全性激发性D.传染性潜伏性隐蔽性破坏性可触发性

计算机病毒的防治

一、具体知识内容

1.计算机病毒的传染渠道

(1)通过软盘或可移动盘(如U盘)传染(2)通过机器(硬盘)传染(3)通过网络传染

2.计算机病毒症状

主要表现为:

● 屏幕显示异常 ● 系统启动异常● 机器运行速度明显减慢● 经常出现意外死机或重新启动现象

● 文件被意外删除或文件内容被篡改● 发现不知来源的隐藏文件● 文件的大小发生变化

● 磁盘的重要区域被破坏导致系统使用异常● 汉字显示异常● 机子发出异常声音 3.防范计算机病毒的措施

● 严禁使用来历不明的程序,对外来数据和程序一定要进行病毒方面的检查。● 避免将各种游戏软件装入计算机系统 ● 不能随意打开来历不明的电子邮件● 对于系统软件应加上写保护● 使用网络要有病毒防火墙系统● 经常对系统中的程序进行病毒检查● 对重要数据作备份以减少损失

二、达标训练习题

1.根据统计,当前计算机病毒扩散最快的途径是(C)A.运动游戏软件B.磁盘拷贝C.网络传播D.软件复制 2.下列属于计算机感染病毒迹象的是(A、B、C)。A.设备有异常现象,如显示怪字符,磁盘读不出 B.在没有操作的情况下,磁盘自动读写 C.装入程序的时间比平时长,运行异常

D.以上都不正确

3.小明为了使自己电脑上的数据安全,比较合理的操作方法是(C)

A.安装杀毒软件与防火墙并及时更新,在网上发送重要数据前先对数据文件加密处理 B.装杀毒软件与防火墙并每隔二个月更新一次,发送重要数据前先对数据文件加密处理C.安装杀毒软件与防火墙并及时更新,在网上发送重要数据前先对数据文件加密处理,9

经常对电脑上的重要数据备份

D.安装杀毒软件与防火墙

4.目前最好的防毒软件能做到的是(D)

A.检查计算机是否染有病毒,消除已感染的任何病毒 B.杜绝病毒对计算机的侵害

C.查出计算机已感染的任何病毒,消除其中一部分 D.检查计算机是否染有已知病毒,并作相应处理 网络使用规范

一、具体知识内容

要文明使用网络(如进行网络交流用词和用语要讲究礼貌、不传递虚假信息、不传播不健康的信息等)。

熟知“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中的“五要”和“五不”的具体内容、公约的发布单位和时间等)。11月22日上午,中国人民大学学生活动中心网络教室里掌声阵阵,一片欢腾。对于全国亿万青少年来说,今天是一个特殊的日子,共青团中央、教育部、文化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全国青联、全国学联、全国少工委、中国青少年网络协会联合召开网上发布大会,向社会正式发布《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要善于网上学习,不浏览不良信息。要诚实友好交流,不侮辱欺诈他人。要增强自护意识,不随意约会网友。要维护网络安全,不破坏网络秩序。要有益身心健康,不沉溺虚拟时空

二、达标训练习题

1.以下(C)不会导致网络安全漏洞 A.没有安装防毒软件、防火墙等

B.管理者缺乏网络安全知识 C.网速不快,常常掉线

D.没有严格合理的网络管理制度

2.小明想在网上购买一件昂贵的数码相机,比较安全.恰当的做法是(D)A.先让对方寄货,收到货后不再汇款 B.独自一人带现金到对方指定地点取货

c.先将部分款汇到对方指定的帐户上,收到货后再汇去余下的款

D.先将款汇到经国家有关部门认证的.信誉良好的中介机构,收到货后再通知中介机构把款汇给对方

3.团中央.教育部等部门专门发布了《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其内容可归纳为(B)。A.“四要”和“四不” B.“五要”和“五不” C.“六要”和“六不” D.“七要”和“七不”

4.到银行去取款,计算机要求你输入密码,这属于网络安全技术中的(D)

A.防火墙技术 B.网络安全技术 C.加密传输技术 D.身份认证技术 5.(A)对计算机安全不会造成危害

A.将数据加密 B.个人账户密码被盗 C.计算机病毒 D.黑客攻击 与网络有关的伦理道德

一、具体知识内容

了解因特网上信息交流的特点:开放性、自主性和隐蔽性等。了解因特网上保护个人隐私的主要方法:安装防火墙和杀毒软件、对敏感的数据发送要加密、及时清除在网络上交流信息的记录、在网络上谨防泄露个人资料等。了解计算机病毒与黑客常识。

二、达标训练习题

1.小明在利用QQ聊天时,一位陌生人要小明家庭住址与电话号码,以下正确的做法是(D)10

A.很不礼貌地回应.“休想!”

B.经过一段时间考察,认为对方没问题,告诉了他

C.尊重别人,立即将自己的电话.家庭住址等信息告诉他 D.婉言谢绝了对方的要求

2.据统计,我国青少年患”网络成瘾”症的人数为7%,针对这一社会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A.因特网有丰富的资源和有价值的信息,应鼓励青少年积极合理使用网络 B.因特网给青少年带来了不良影响,青少年不应接触因特网 C.因特网上病毒泛滥,垃圾信息成堆,课件因特网毫无利用价值 D.因特网不能给学生带来学习上的帮助

下载高中信息技术 第二章第三节 文件的下载教案 教科版必修1word格式文档
下载高中信息技术 第二章第三节 文件的下载教案 教科版必修1.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