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第二课 理解老师教学设计
第二课 理解老师
【课标和教材】 课标依据:
1.了解教师工作的特点,积极与教师进行有效的沟通,正确对待教师的表扬与批评,增进与教师的感情。
2.理解情绪的多样性,学会调节和控制情绪,保持乐观心态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教师工作的一般特点,知道与老师交流沟通的基本方法和技巧,学会正确对待教师的表扬与批评。
2.能力目标——初步掌握与老师沟通和交流的方法、技巧,提高与教师有效沟通的能力。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主动了解、理解教师,关心帮助老师;用于向老师展示自己的优点和不足,乐于接受老师的指导;正确对待老师的表扬和批评;尊重、热爱老师,愿与老师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重点:了解老师的工作特点。
难点:学生如何和老师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学情分析】
情感是一种很复杂的心理现象,它可以根据不同的标准划分不同的类型,其表达既有一定的规则,又有一定的灵活性。学生们的情感刚刚开始从幼稚走向成熟,情感体验还是不很深,并且对身边的亲情体验不深,所以对于教师的教导之恩不能抱着感恩的心去对待,还容易与教师产生矛盾与冲突,所以本节课加深学生对这些情感的体验及感受,并让学生正视并了解这些矛盾产生的原因。【教学方法和媒体】
创设情境,启发引导,自主探究、小组合作。采用这样的教学方法,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课堂效率,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学生间和师生间良好的人际合作关系,有利于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培养。教师搜集关于学生心理和生理方面的知识、情境体验、图片、视频等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阳光下最灿烂的职业
教师引导:唐代著名散文家韩愈在《师说》中写到:“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意思是说教师的职责是为学生传授做人道理,教授知识,解决人生和学业方面遇到的问题。设问:在学校里老师曾教给你哪些做人的道理?
知识点击:教师是人类文明的传递者,肩负着教书育人的神圣职责,这一职业是崇高的。教师引导:那你知道哪些尊师重道的事例呢?今天我们来看一个 多媒体展示:程门立雪 朱德的故事等 知识点击:尊师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教师引导:我们都求学快十年了,在你的心目中你最喜欢哪位老师呢?你又是怎样和老师相处的呢?
学生回答讨论 知识点击:
对老师的尊敬体现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之中。虚心听取老师的教诲,努力达到老师的要求。感激老师的关心和教育。
与老师交往时,谦虚、恭敬、有礼貌。
关心、体谅和帮助老师。第二课时 良师与益友
教师引导:你希望我是怎样的老师呢?(因为刚刚到古城中学来)学生回答 教师引导:那同学们给我提了很多的要求,那我能不能也给同学们提点建议呢?我希望同学们和我能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知识点击:平等、民主、互相尊重和互助的新型师生关系。教师引导:虽然说是要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但是是不是在平时的校园生活中也会出现这样那样的烦恼呢? 多媒体展示:
情境一:上课时,我能回答的问题老师不问我,我不会回答的老师偏偏又叫我回答,这不是故意刁难我,让我出洋相吗?我恨死这个老师了。情境二:老师平常不注意我,是不是不喜欢我?
情境三:不就是迟到几回吗?老师喋喋不休的批评我,这不是小题大做吗?
教师引导:你遇到过这样的烦恼吗?你是怎么解决的呢?我们接下来通过几个事例来看一下。
多媒体展示:
情景一:林峰平时喜欢佩戴饰物,有一天,他戴着刚买的一块玉来到学校,班主任发现了,让他摘掉。林峰满不在乎的说:“老师管天管地还管着我戴这个啊!” 你怎么看待林峰的说法?
知识点击:第一、客观认识初中时期师生关系的特点,摆正自己的位置,在追求独立自主的同时,自觉接受老师的指导。
情景二:勾画你被老师批评、误解、表扬时的表情。并说说假如你遇到这些情况,你会怎样对待?
知识点击:第二、正确对待老师的表扬和批评。情景三:老师的优点和长处„„
知识点击:第三、了解老师的优点和长处。第四、理解和宽容老师的缺点、过失。心灵告白:老师我想对您说: 【课堂检测】:学检判断选择题1----15 【布置作业】:学检问答题18、19、20题。【教学反思】
本节课看似很简单,但是恰恰这么简单,学生都能理解的内容,难度确实更大。怎样在课堂上让学生产生共鸣,怎样能够调动学生反思自己生活中与教师的关系,教师怎样设计教学才能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等等这些都是我们必须要做好的,总结起来这一课用的时间过长,太拖拉,以后应高把握好时间。
第二篇:理解我们的老师(教学设计)
第6课第二框《理解我们的老师》
宿城区洋北初中 陆文辉
一、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培养学生学会通过有效的方式与老师进行沟通。2.通过探究活动,从多个角度理解老师的苦衷,使学生能够自觉地进行自我反省,达到增进与老师感情交融的目的。
3.全面地理解老师,正确对待老师的表扬与批评,在老师处理问题可能有偏差或失误时,记住“老师也是普通的人”。
二、教学重点:全面地理解老师,正确对待老师的表扬与批评。
教学难点: 学生能够自觉地进行自我反省,达到增进与老师感情交融的目的。
三、教法、学法:
1、教法:陶行知先生说过:“深信生活是教育的中心。生活教育是给生活以教育,用生活来教育,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发生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因此,本课我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与学生思想实际、生活实际相关的情境,采用多媒体直观演示法、启发教学法、合作探究法。教学中循循善诱,变教为诱,变学为思,以诱达思,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2、学法:我们常说:“现代的文盲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掌握学习方法的人”。这就要求我们的课堂要特别注重学法的指导。这节课在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方面主要采取以下方法:思考评价法、分析归纳法、合作探究法、总结反思法。让学
生从机械的“学答”向“学问”转变,从“学会”向“会学”转变,成为学习的真正的主人。
四、课前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过程:(用PPT的形式展示)
课前出现第1张PPT内容,教师概括上课所讲的内容。 过渡出现第2张PPT的内容,呈现小组竞赛规则。为促进同学们的团队意识、竞争意识,现将我们班同学分成四个大组,若干个小组,目的是便于竞争,便于讨论。
过渡出现第3张PPT的内容:歌曲欣赏《每当我走过老师的窗前》,旋律优美的歌曲听完后,让学生谈感想,说体会。
出现第4张PPT的内容,(1)我说我的老师。说说我们最喜爱的老师。(2)看动漫,说说我们的老师曾经给你带来的烦恼?并和大家交流。
出现第5张PPT的内容:思考探究“为什么要理解我们的老师”的问题。首先请学生结合教材上的有关内容回答,然后出现答案: 老师有时候处理问题也可能会有偏差或失误,老师的做法也不可能得到所有学生的认同。其实,老师也是普通的人,老师也有甜酸苦辣、有个性有脾气、有昨天有明天。老师也有被学生尊重、理解、关心和帮助的需要。
出现第6、7张PPT的内容:听夏老师的故事,让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
夏老师长年担任班主任,一干就是几十年。按照学校规定,老师
上课不许带手机,但有一天,夏老师上课时他的手机却响了起来,他看了一下马上关掉了。我们应如何看待夏老师的这一举动? 一下课,几个学生开玩笑地问夏老师:“您的手机怎么响了?”夏老师听后强忍着眼泪说:“我没给你们说,我爸爸病危正在医院抢救呢?医生让我马上去!是医生让我带着手机好随时通知我。你们都初三了,为了不耽误你们的课,我得把课给你们上完!”
可是等夏老师赶到医院时,他父亲已经咽气了„„ 我们应如何评价夏老师的这一做法? 诗歌诵读:《老师,您辛苦了!》老师,您如春天中的细雨,滋润着花儿,灌溉着大地,而我们吮吸着细雨茁长成长;老师,您如秋天里的一丝风,吹黄了大地,唤金了稻谷,而我们得到了丰收的硕果;老师,您也有烦恼,但您总会带着微笑走进课堂;老师,深夜里您还在备课,睡梦中您仍然回味着我们成功的乐趣;老师,您会遇到惹人生气的学生,但您知道教育需要等待、需要耐心;老师,在我跌跌碰碰的人生道路上是您为我指明了前进的方向;老师,是您给了我一双强有力的翅膀,让我在知识的世界里遨游!点击问题,请学生思考回答:这首赞美老师的诗歌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过渡出现第9张PPT的内容:心情故事“我曾经学习成绩特别好,经常受到老师的表扬,学习很刻苦,可是因为一件事情改变了。那是在七年级的一天,我无故缺了一节课,老师告诉了家长,父亲暴怒,把我狠狠的打了一顿。自那以后,我开始恨自己的父亲,也恨老师„„”思考:(1)故事中“我”哪些地方做错了?(2)老师把我
缺课的事告诉家长,错了吗?为什么?
出现第10张PPT的内容,讨论交流“(1)如何正确对待老师的表扬与批评?(2)怎样理解我们的老师?”启发学生多角度回答问题,帮助学生在今后与老师的交往过程中正确处理好老师的表扬与批评。并能够真正理解老师,设身处地地为老师着想,自觉自我反省,主动找老师交流沟通,说出自己的想法,谅解老师的过错,构建新型的师生关系,正确对待老师的表扬与批评。
出现第11张PPT的内容,请学生朗读,以激发学生理解老师的情感。名言赏析: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
—— 陶行知
应当细心地观察,为的是理解;应当努力地理解,为的是行动。
—— 罗曼·罗兰
过渡出现第12张PPT的内容:“老师,我想对您说”请你把最想和老师说的心里话用最简短的语言写下来,可以是一句真诚的感谢,一句赞美,一个祝福,一个心愿,一点歉意„„然后和大家分享。 课堂小结,出现第13张PPT的内容:收获与困惑:
1、本节课你懂得了什么?
2、本节课你还有那些困惑?让学生畅所欲言,总结收获,既是对本课知识的进一步概括,又培养了学生分析、归纳、总结问题的能力。最后教师小结:每个人的健康成长都离不开老师,但老师也是一个普通而平凡的人,也有自己的喜怒哀惧,希望在现实生活中同学们能够用一颗热情真诚、宽容大度的心态对待自己的老师,愿我们多一点交流,多一份理解,多一些幸福,让我们师生手拉手、心连心,共同成长!
布置作业(出现第14张PPT的内容:真情策划):请你为小组或班级策划一次“与老师真情沟通”或“假如我是老师”的主题活动:活动主题_____________________,活动方式____________________,活动时间____________________,活动地点____________________。音乐响起《长大后我就成了你》,歌声中,师生真诚握手,结束新课„„
案例评析:
从开头的“歌曲欣赏”,“动漫赏析”,到“诗歌诵读”,再到“名言赏析”,最后出现《长大后我就成了你》的歌曲等,这些内容能够激发学生理解老师的情感。在讲授过程中,先后安排了心灵对话“为什么要理解我们的老师”;心灵探究“怎样正确对待老师的表扬与批评”;心灵感悟给老师留言;最后由真情策划的活动结束本课。这几个环节衔接到比较合理,学生也容易接受。通过这些环节的活动,能够帮助学生在理解教材内容的同时,懂得如何去理解自己的老师,从而达到增进与老师感情交融的目的。
第三篇:国学第二课教学设计
《国学课》
三年级上册第二课、《无违为孝》
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第二课选了《为政》篇中孔子对孟懿子、孟武伯、子游、子夏问孝的应答之辞,孔子针对他们各自的性格特点和实际情况,作了各不相同的具体回答,展现了孝的丰富内涵,强调孝的根本在于敬,也就是子女对父母发自内心深处的尊敬。
学情分析:
学生通过每天的“每日一诵”小课程,初步能够正确诵读论语,虽然不能了解它的内涵与实践方法,但确实感受了君子基本的行为方式。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背诵课文,能读出文言文和诗歌的语感、韵味。
2、能结合老师讲解和课文注释,理解重点字词的意思及原文的大意。
3、体察孔子对四人“问孝”回答的异同,理解“孝”的丰富含义,做到在现实生活中孝敬父母、尊敬长辈。
教学重难点:读文、背文。
教法与学法:
以故事引入课题,留下问题。以解决问题为导向,引入内容,通过多形式、多层次的阅读,通过“引、读、猜、证、悟、疑、结”七个环节,让学生在反复的涵咏中,体会“无违”的涵义,从而理解大意,达成目标。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 教时确定: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从第1课《孝为根本》的学习中,我们知道了“孝悌”是“为仁之本”。那么孔子在教学中是怎样把自己对“孝”的理解教给学生的呢?学了第2课后我们就会了解孝在当时社会的重要意义,并能借此对孔子的教学风格有所了解。让我们开始学习吧。
引出课题,一起走近儒家名士关于孝的谈论板书课题:无违为孝。
二、读:学生自读教材第二课。做到读音正确、断句规范。1、2、3、4、根据学生自读情况,教师指名读,对字音存在的问题进行规范指导。指名学生验证读,当学生基本通读之后。教师范读。师生配乐读。
提问:这几段选段介绍了哪些人关于孝的疑问?学生回答:(展示课件相关)。5、6、7、追问:你认为孝应该是怎么样体现?指名答
师:孔子认为什么做法才算是孝的风范?请大家找出来,集体读一读。出示课件:无违。
三、猜:请大家合上课本猜一猜,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
学生小组讨论。(指导学生先理解字词,再理解讨论句子意思。)
证:翻开课本,结合注释,进入证义环节。教师展示句意,学生齐读。
五、悟:同学们,结合课文,找找孔子关于孝的回答?
四、学生讨论,回答。板书
1、举手读。
2、四个学生都向孔子问孝,但孔子的回答都不一样。为什么呢?因为“孝”有丰富的内涵,在不同的人身上有不同的体现。针对四人的不同特点,孔子给出了不同的回答,说明孔子能够因材施教,真正结合弟子的实际情况来进行教育。(先相互分享,再举手或者指名分享)。
3、六、出示:“无违”(板书)
疑:回到开课,说说孔子在教学中是怎样把自己对“孝”的理解教给学生的呢?
七、结:小结本课内容,本课告诉我们孝顺的行为风范。齐诵经典,结束课堂。
板书设计:
无违
无违为孝 唯其疾之忧 孝敬父母
敬 尊敬长辈
第四篇:第二课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3.学习竺可桢在科学研究中一丝不苟的态度,懂得只有通过精确、细致的观察,才能掌握事物变化的规律。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抓住关键句子,抓住学习中的疑点,边读边想,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同学们,还记得这篇课文写了哪位科学家的故事?(板书:竺可桢)
2.课文写了竺可桢几次看杏花的情景?(两次)
分别是什么时间?(一年前,一年后)
二、感悟文本
(一)(学习第1---5 自然段)
1.自由读1-5自然段,画出你读懂了什么?竺爷爷是一个怎样的人?
2.小组讨论 在小组中交流你的读书收获。
3.指名汇报
重点指导第3自然段,体会带点词的作用。
“是啊,杏花开了。”说着,竺爷爷弯下腰来,习惯地问:“你知道杏花是哪天开放的吗?”
(弯下腰来:说明竺爷爷平易近人和蔼可亲。“习惯地问”说明竺可桢在坚持长期物候观测的日子里养成了主动探索,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和态度。)
4.小组练读。
一个读竺爷爷的话,一个读小孩的话,一个读旁白,一个做评委。
5.汇报朗读。
(二)(学习第6---15自然段)
1.师:一年前,孩子对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时间答不上来,带着竺爷爷的嘱托,一年后,孩子有答案了。文章第6自然段,作者用简洁优美的文笔,描绘了一幅春景图,谁来读读看。
2.指名读文,突出“绿、皱、鼓”等关键词。
3.齐读
4.重点放在对话朗读上
(1)出示小黑板:自由轻声读,想想这是谁说的?帮它加个提示语。
窗外一个小孩急切地叫道:“竺爷爷!竺爷爷!”
竺爷爷()地问:“什么事情呀?”
小孩子()地说:“竺爷爷,杏花开啦!”
竺爷爷()地问:“什么时候?”
小孩子()地说:“刚才。”
竺爷爷()地问:“是第一朵吗?”
小孩子()地说:“是。”
(2)同桌讨论,每一句该用怎样的语气读?指名说说,归纳答案并汇报
奇怪、高兴、激动、自豪、半信半疑、肯定。
(3)根据提示与读出语气,指导朗读。
(4)指名一个读竺爷爷的话,一个读小孩子的话,其余读旁白。
(7---14)
5.师:从同学们的朗读中,不难听出竺爷爷和小孩子都非常激动、非常兴奋。那王老师不禁要问小孩子为什么高兴?竺爷爷为什么高兴?
生:小孩子是为自己终于完成了竺爷爷去年交给的任务而高兴,竺爷爷是为自己终于弄清了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时间而兴奋。
6.除了对话部分,你还可以从哪里看出?
生:“竺爷爷顷刻间象年轻了几十岁,立即兴冲冲地快步走到前院。”
7.“郑重”什么意思?你从“郑重地记下”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日子又体会到什么?
(“郑重”的意思是严肃认真。从“郑重地计下”可以看出竺可桢对科学研究严谨、一丝不苟的态度。(板书:一丝不苟)
师:是的,“一丝不苟”,竺爷爷的话也证实了这一点。
三、拓展升华(学习第16自然段)
1.出示小黑板:
“我需要的是精确的时间。搞科学研究,不能使用„大概‟、„也许‟这些字眼,也不能用估计和推断来代替观察。”
2.自由读,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3.你怎样理解“精确”一词?(非常准确)能不能结合前文来说说。
4.指导朗读
5.竺爷爷作为一名气侯学家,他的成就是怎么得来的,你找到原因了没有? 生自由汇报
6.小结:
正如竺爷爷所说的,他正是通过长年的精确观察,才掌握了气候变花的规律。
(板书:精确观察)
师补充《竺可桢和自然日记》:竺可桢精确观察大自然:什么时候第一朵花开,第一声蛙鸣,第一次雷声,第一次落叶,第一次降霜,第一次下雨------他的笔记本是大自然的缩影。
7.再读读竺爷爷的话,加深体会
四、总结
1.课文讲述了我国着名科学家竺可桢研究物候学的一个小故事,赞扬了竺可桢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说明只有通过精确、细致的观察,才能掌握事物变化的规律。
2.学了本文,你觉得应向竺爷爷学些什么?
板书设计
第 一 朵 杏 花
竺 精 确 观 察
可
桢 一 丝 不 苟
师徒交流课《第一朵杏花》教学设计
作者:佚名 转贴自:本站原创 点击数:1354
单元要点分析:
本组课文以“观察、发现、研究”为主题,五篇课文旨在引导学生留心观察大自然,观察周围的事物,这样才能有所发现,有所创新。《 大自然的语言》、《植物的“感情”》形象生动地揭示了自然界的奥秘;《第一朵杏花》、《蜜蜂》通过故事的叙述表现科学家严谨、细致的科学精神和态度;《矿矿的研究》向学生渗透研究、发现的意识。本单元既有科学家的发现,又有同龄人的探索;既有科学精神的揭示,又有自我探索发现意识的培养;阅读链接中通过采访和书信交流的形式,使学生通过科学家平实的语言了解这些伟人的内心世界,又让学生真切地感觉到“其实,科学家离我们很近”。
学习本单元,首先要立足于教材,通过对文本的研读,把握本单元的精髓所在——科学现象的发现、科学家的实验或同龄人的研究中渗透着哪些科学态度和精神;同时要打开学生的视野,从学生喜欢的科学家、科学事件入手,通过对科学事件的追踪,对科学家的关注,引发学生科学探索的热情,培养初步的科学意识和态度。文本细读:
课文讲述了我国著名科学家竺可桢研究物候学的一个小故事,赞扬了竺可桢一丝不苟的科学研究态度,说明只有通过精确、细致的观察,才能掌握事物变化的规律。题为“第一朵杏花”,实际上是从把握第一朵杏花开放的精确时间来说明竺可桢严谨的治学态度。虽然只是一个小小的例子,却蕴含着深刻的思想内容。
课文按时间先后顺序,分为三部分:1——5自然段讲竺可桢要知道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时间,孩子不明白什么原因。6——15自然段讲第二年在孩子的帮助下,竺可桢爷爷准确地记下了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时间。16——17自然段讲竺可桢爷爷通过长年精确观察,掌握了气候变化规律。
本课的学习,应以读贯穿课的全过程,以不同形式的读引导学生感悟、积累和迁移语言。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抓住自学中的疑点边读边想,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是感悟学习竺可桢在科学研究中一丝不苟的态度,懂得只有通过精确、细致的观察,才能掌握事物变化的规律。知识与技能目标:
1、正确认读本课 16 个生字,掌握9个生字。
2、理解课文内容,能通过竺可桢爷爷的动作和语言体会他对科学的严谨认真负责的态度。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引导学生想象对话时的情景,从而感悟竺可桢爷爷的人物形象。过程与方法目标:
1、继续进行自主识字,提高学生随文理解词意的能力,同时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2、通过各种朗读训练,指导学生边读边想象,增强对文章的理解,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学习课文,让学生们从竺可桢爷爷和小女孩身上受到启发,懂得只有通过精确、细致的观察,才能准确地掌握事物变化的规律。策略与方法:
合作交流,读中感悟,想象训练。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竺可桢所说的含义深刻的句子。
2、通过对人物神态、语言、动作的品析,体会人物的内心和品质,教学准备:
课前让学生搜集有关资料,(可以是竺可桢生平资料、故事或者关于气象学方面的资料)
教师准备:课件、小黑板 课时划分: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预习作业:
1、正确流利地读会7课课文
2、自学本课生字,要求会读会组词。教学目标
1、通读课文,学习并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读中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一、展示资料,了解竺可桢,导入新课
1.教师出示竺可桢的照片:同学们,你们认识他是谁吗?(竺可桢爷爷)2.老师:我知道,同学们在课前已经搜集了不少关于竺可桢爷爷的资料,能拿出来展示给大家看吗?(学生展示搜集到的资料,说中加深对竺可桢爷爷的了解。)
3.教师:竺可桢爷爷为什么能够成为我国著名的气象学家呢?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第一朵杏花》要告诉我们的正是这个答案。
(引导学生在搜集、展示资料的过程中,了解竺可桢,体会他在气象学上做出的突出贡献。同时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以及口头表达的能力。教师设置悬念,激发学生 探究课文内容的积极兴趣)
二、出示要求,学生自读
1、自读课文,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
2、想一想课文围绕“第一朵杏花”写了一件什么事?
三、集体反馈,检查自读的情况
1、教师出示生字词语卡片,指名认读,教师强调要点。
字音:“载”是平舌音,“绽”“皱”是卷舌音;“律”的声母是“l”。
字形:重点指导“惯”的笔画顺序;注意区别“梢”和“稍”。让学生注意观察“搬”“撒”的字形结构,注意各部分的书写比例。“钓”字右半边是“勺”,不要写成 “勾”。“雁”半包围结构,注意里面的写法。
2、教师再次出示含有这些生字的词语,大家一起读一读,在读中巩固生字,积累词语。
3、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互相帮助把课文读得更好。
4、指名反馈:课文围绕“第一朵杏花”写了一件什么事?(竺可桢向一个孩子了解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时间,孩子答不上来。于是,竺可桢让孩子留心观察,来年告诉他。第二年,孩子准确地观察到了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时间,并立即告诉了竺可桢,竺可桢郑重地记下了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时间)
5、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以学生自读为主,读后交流,检查学生自读的情况。在自读中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在交流中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四、课堂小结
教师小结:同学们,作者围绕第一朵杏花所叙述的这件事情和竺可桢爷爷成为一名著名的气象学家有什么关系呢?下节课,我们一起来探究这个问题。
第一课时课后检测
1、给下列生字组词
搬()()钓()()雁()()惯()()
2、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立即()著名()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继续学习课文,品析句段,深入了解竺可桢成为著名的气象学家的原因,从中受到启发。
2、总结全文,教育学生学习竺可桢爷爷精确地观察,认真地研究的精神。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准备:
生字词语卡片、课件或抄有关键句子的小黑板。教学过程:
一、听写词语,导入新课
1、听写词语。
淡红色习惯 需要 研究 估计 推算 著名
2、教师导读: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课文主要是围绕“第一朵杏花”写了关于竺可桢爷爷的一件事情。那么,这件事情和他成为一名著名的气象学家有什么关系呢?今天,我们就来探究这个问题。(巩固旧知,导入新课,激发学生探寻新知识的兴趣)
二、继续学文,探究原因
1、指名读出文中直接点明竺可桢爷爷成为著名气象学家的原因。(教师出示下面的句子)“竺爷爷正是通过常年精确观察和认真研究,才掌握了气候变化的规律,成为我国著名的气象学家。”
2、读中理解句子含义:自由地读一读,把你觉得读的时候要强调的地方画出来。
3、指名反馈,教师追问为什么? “竺爷爷正是通过常年精确观察和认真研究,才掌握了气候变化的规律,成为我国著名的气象学家。”
“常年”“才”:强调了成功是要付出辛勤的汗水的。竺爷爷能够成为著名的气象学家,和他长期不懈地努力是分不开的。
“精确观察”“认真研究”:这两个词语直接点明了竺爷爷取得成就的最重要的原因。
“著名”:体现了竺爷爷在气象学上所取得的突出成就。
4、指导学生抓住关键的词语有感情地朝读这句话。(肯定、赞叹、佩服地)5。教师导:对于“精确观察”“认真研究”这两点,竺爷爷自己是怎么解释的呢?请大家把竺爷爷常说的这段话读一读。(教师出示下面的句子)“我需要的是精确的时间,搞科学研究,不能使用‘大概”也许’这些字眼,也不能用估计和推断代替观察。”(1)教师:从这句话中,我们知道竺爷爷做科学研究的两个秘诀是什么?(允许学生互相讨论)(2)指名反馈。(观察、精确)(3)教师导:你觉得应该是怎样的观察,对什么要求精确呢?(学生结合课文以及自己搜集到的资料说一说:认真地观察,持续不断的观察,长期地观察;精确的时间,精确的温 度,精确的位置„„)
6、教师小结:是呀,竺爷爷观察的认真以及对科学研究所追求的精确在“第一朵杏花”这件事中,就得到了充分的体现。请同学们认真阅读这个故事,把你觉得能够体现竺爷爷观察精确、仔细,科研认真的句子画出来,读一读,把你的想法和同学交流。
7、集体交流、反馈。“爷爷,您又看花来啦?”
(这句话说明,竺爷爷经常观察杏花)竺爷爷告诉她:“我有用处,明年你可要留心点儿。”
(这里虽然写的是竺爷爷叫小孩留心点观察杏花,其实告诉了我们竺爷爷平时十分留心杏花,只要有关于他气象研究方面的东西,他都会留心地观察)“竺可桢爷爷顷刻间像年轻了几十岁,立即兴冲冲地快步走到前院。阳光下的杏树,捧出了第一朵盛开的杏花。”
(透过加点词语,我们可以感受到竺可桢爷爷此时兴奋、激动的心情,他为什么会如此激动,因为他得到了第一朵杏花准确开放的时间。从这一侧面,我们同样能够体会到竺可桢爷爷对科学研究要求精确的态度)“竺可桢爷爷走回书房,打开笔记本,郑重地记下了这个日子——清明节。”
(从这我们看出,竺可桢爷爷平时善于积累材料。“郑重”一词体现了竺可桢爷爷对科学的严谨态度)
8、指导学生怀着对竺可桢爷爷的敬佩之情,朗读这些句子。
(直奔重点,从原因人手,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语理解句子所表达的意思,并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然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放手让他们自读课文。再找句子,品读句子,集体讨论交流,将抽象的原因化为具体的事件,从而加深学生对竺爷爷成为著名的气象学家的原因的理解。从根本上认识到精确观察,认真研究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精确观察,认真研究的科研精神)
三、总结全文,启迪学生
1、教师导:同学们,竺可桢爷爷凭着他对科学的严谨态度,精确观察,认真研究,在气象学上取得了突出的成绩。你们从他的身上受到了什么启发呢?(学生自由地说一说)
2、教师总结:是呀,老师相信你们学了这篇课文后,一定能够做到仔细观察周围事物,认真对待每一件事情!
四、拓展延伸,积累实践
1、师补充《竺可桢和自然日记》:竺可桢精确观察大自然:什么时候第一朵花开,第一声蛙鸣,第一次雷声,第一次落叶,第一次降霜,第一次下雨------他的笔记本是大自然的缩影。
2、鼓励学生交流有关竺可桢爷爷的故事,下节课举行一次“名家汇萃”的故事会,了解名人故事,体味名人情操。第二课时作业优化设计
一、联系上下文,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词语。
1、“哪天?今天开的。”孩子()地回答。
2、竺爷爷()告诉她:“我有用处,明天你可要留心点儿。”
3、孩子()地说:“竺爷爷,杏花开了!”
二、把竺可桢爷爷常说的那句话读一读。板书设计
7、第一朵杏花
精确观察
竺可桢爷爷——————著名气象学家
认真研究
拓展材料: 竺可桢同志是近代科学家、教育家的一面旗帜,气象学界、地理学界的一代宗师。
历任教授、所长、浙江大学校长。新中国成立后,任中国科学院第一任副院长,并担任中华全国科学技术普及协会和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中国气象学会理事长、名誉理事长,中国地理学会理事长等职。
1948年被选为原中央研究院院士,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被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第五篇:如何理解教学设计
如何理解教学设计
新课程背景下,老师们都有这样一种共识:课堂教学一定要改变以“教”为中心、“满堂讲、满堂灌、满堂问”的现象,要优化教学全过程,打造“以学定教”的高效课堂。同时,学生的学习方式要从传统的接受学习转向主动学习、自主学习、探究学习、问题学习、合作学习等。这种认识很到位,但是,如果我们不把这种认识落实到课堂中,这种理念充其量只是一种唯美的“空中楼阁”,并不能根本地改变学生的学习行为。所以最到位的认识必须与教学实践对接。怎么对接?就是实施教学的行为主体之一线教师们,首先要积极地响应和行动,从教学设计这个环节起就要从学生主体出发,实施以“学”为中心的教学设计。但从目前情况来看,教学设计往往停留在“形而上”的条条框框,很多教师不知道怎么样处理教材、确定教学目标、理清教学过程,不知道如何真正站在学生的角度来开展教学设计。所以,信息技术学科亟需一种系统性的教学设计核心体系结构来促进教师教学设计能力的提升。
第一步:确定教学设计起点。拿到一个课题要开展教学设计时,教师首先应该做什么?建议大家在通读教材的基础上,先问自己三个问题:一是学生为什么要学这个内容,学了有什么用?二是对于这个内容,学生原有的基础是什么?三是这节课中,我希望学生在原有基础上有怎样的发展? 第二步:处理教材和确定教学内容深入研读教材,思考以下三个问题:一是这节课中什么内容对学生是有价值的?二是学生主要的精力应该放在什么内容上?三是什么内容对学生的生活和今后的发展是有意义的? 在此基础上,再次审视教材,明确“教什么”、“教什么更好”、“教什么才能更好地让学生有所发展”这三个问题,对教材进行增补、删减、重组、置换、整合等,从而形成系统的教学内容。需要注意的是:教材中已经过时的、学生已经会了的内容,不要让学生以学习新知识的方式重复学习。
第三步:制定教学目标时.各维度应思考的问题知识与技能(学什么)。即学生要了解的知识和初步掌握的技能是什么?学生要理解的核心知识和重点掌握的技能是什么?要培养学生哪些方面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怎么学)。即创设怎样的学习体验环境,用什么学习方式激发学生思考和学习的欲望?学生应经历什么样的学习过程,才能逐步深入地获得新知、掌握技术、形成学习方法、培养学习能力、实现知识建构?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怎么感悟、怎么体验、怎么培养态度)。即这节课学生能体验、感受、感悟到什么?这节课能培养学生认知事物的什么态度?这节课可以塑造学生什么样的价值观?这节课能培养学生什么兴趣? 第四步:确定教学重点、难点应考虑的问题
第一,这节课中学生必须掌握的核心内容是什么? 第二,这节课中,学生会遇到什么样的理解难点或操作问题? 第五步:确定教学方法。应考虑的问题要用什么方法让学生有兴趣学、主动地去学?用什么方法能促进学生主动思考而不是学生被灌以知识?用什么方法去突破学生的理解难点或操作问题?看似学生都会的内容,采用什么方法使学生在原来的基础上有进一步发展、同时让学生体会到原先知识结构的不足?如何让学生有成就感、愉悦感?如何让学生感受学习这节课的意义和价值? 温馨提醒:选取的方法不要流于形式,应真正能提高课堂效率、实实在在地促进学生的思考和学习。
第六步:建构教学过程总体逻辑结构
一个好的教学设计一定要有一个逻辑清晰的执教思路。在教学设计时,教师要想方设法把握和挖掘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和规律,使学生在思维推进和发展的过程中逐步建立知识结构,对于没有内在联系的一些“结构不良的知识”,则要通过精心的设计来建立联系,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掌握技能、培养情感。基于此,首先请教师思考以下三个问题:一是学生应通过“什么样的素材或活动”才能积极主动地思考和学习?二是怎样的教学步骤能推进学生逐步理解知识、主动参与课堂、实现意义建构?三是课堂结束后学生的头脑里应形成怎么样的知识逻辑结构? 建议可通过以下四种教学过程总体逻辑建构的方法来理清上课思路一(1)串行逻辑结构建构法 核心思想:在挖掘知识点之间内在规律的基础上,通过有关联性和递进性的序列问题或任务把知识点串接起来,学生在对一个个自然产生的问题和任务的解决和探究中由浅入深、由表及里、从现象到本质,层层递进,实现对知识的主动理解和意义建构。
(2)螺旋逻辑结构建构法
核心思想:通过“入境一出境一再入境”的教学模式,螺旋式递进、呈现知识序列和维度,使学生在一定的教学情境中逐步建立知识结构,促进思维发展,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入境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在一定的情境中完成任务,明确初步的知识。出境是指离开刚才特定的情境,提炼、总结出技术思想、操作规律和方法。再入境是指学生在这些技术思想、操作规律和方法的支撑下再在新的情境中独立地完成任务,进一步梳理和稳定知识结构,提高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
(3)网格逻辑结构建构法
核心思想:在科学组织教学内容、构建知识点之间序列关系的基础上,精心构建一节课的整体逻辑,把它作为一级网格,再把组成一级网格的各逻辑要素分解成相对独立却又相互关联的次级逻辑网格,依此类推,逐级分解,以多级网格体系推进学生全覆盖建立知识结构,并在清晰完整的知识结构支撑下独立解决问题。
(4)并行逻辑结构路径建构法
核心思想:以开放性任务为明线,把课堂的知识点内隐在任务中,每个学生按照各自对任务的理解,齐头并进,殊途同归,完成任务;同时,在完成任务的个体体验中,在与其他同学的对比交流中,在一个“学生教学生、学生影响学生、学生提升学生”的互动学习共同体中建立、优化认知结构,实现认知的跨越式发展。
第七步:教学设计撰写
根据前面对各个问题的思考和教学过程总体逻辑思路撰写教学设计、制作教学课件、准备教学素材、整理学生任务。
第八步:教学设计完成后建议反思的问题
(1)这样的执教思路是否足够清晰?在课堂实施时学生能听明白吗?(2)我会不会讲得太多?学生会不会思考得太少、动手得太少、体验得太少?(3)有给学生思考的余地吗?这样的设计是否会代替学生思考?(4)学生上课时会感到愉悦吗?有兴趣吗?(5)这样的设计在课堂实施后,学生能否用所学技术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6)我有没有非常认真地操作过所有的课堂任务?(7)学生可能会出现的问题预估到了吗? 第九步:完善教学设计
根据反思再次完善教学设计、课件和学生任务。第十步:上课实施
按照教学设计开展教学。
第十一步:课后反思供您参考的问题(1)是否完成了预设的教学目标?(2)学生上课兴趣怎么样?他们有没有进行真正深入的思考和主动学习?(3)学生出现的哪些问题是自己预设不足而导致的?(4)各环节有没有需要改进的地方?(5)课堂的结构、任务的设置、时间的分配是否需要调整?(6)哪些细节问题因为没有考虑到而影响课堂教学效率、浪费学生时间?(7)哪些学生没有完成任务?原因是什么?(8)知识点讲解、语言表述等是否简洁、清晰、易懂?(9)课堂让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 第十二步:形成教学设计终稿
根据课后反思再次完善教学设计,形成教学设计完成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