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叶贮藏通用技术规范》

时间:2019-05-12 03:06:2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茶叶贮藏通用技术规范》》,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茶叶贮藏通用技术规范》》。

第一篇:《茶叶贮藏通用技术规范》

茶叶贮藏通用技术规范 要求 1.1 产品

1.1.1 应具有该类茶产品正常的色、香、味、形,符合该类茶产品的相关产品标准,不得混有非茶类物质,无异气味,无霉变。

1.1.2 污染物限量应符合GB2762的规定。1.1.3 农药最大残留限量应符合GB2763的规定。1.1.4 水分含量应符合其相应的产品标准。1.2 库房

1.2.1 贮藏设施周围环境应清洁、干燥、卫生、无异气味,并远离污染源。1.2.2 地面应有硬质处理,并有防潮、防火、防鼠、防虫设施。1.2.3 应防止日光照射,有避光措施。

1.2.4 应配备温湿度仪、除湿、降温设备,设备应有法定计量单位定期检验的合格报告。1.3 包装材料

1.3.1 包装用纸应符合GB11680的规定。

1.3.2 聚乙烯袋、聚丙烯袋或复合袋应符合GB 9687、GB 9688和GB 9683的规定。1.3.3 编织袋应符合GB/T 8946的规定。2 贮藏 2.1 入库

2.1.1 经检验合格的茶叶应及时包装入库。

2.1.2 入库的茶叶应有相应的记录(种类、等级、数量、产地、生产日期等)和标识,字迹清楚、醒目、持久,禁止受到污染、变质以及标签与货号不一致的茶叶进入仓库。2.1.3 不同批号、日期的产品要分别存放。

2.1.4 入库的茶叶应按种类进行分类、分区存放,存放产品应整齐,防止相互串味。2.1.5 入库的包装件应牢固、完整、防潮,无破损、无污染、无异味。2.2 堆码

2.2.1 堆码应以安全、平稳、方便、节约面积和防火为原则。可根据不同的包装材料和包装形式选择不同的堆码形式。

2.2.2 货垛应分等级、分批次进行堆放,不得靠柱,距墙不少于20厘米。2.2.3 堆码应有相应的垫垛,垫垛高度应不低于15厘米。2.3 温度、湿度控制

2.3.1 绿茶贮藏宜控制温度5℃以下,相对湿度50%以下。

2.3.2 名优红茶贮藏宜控制温度5℃以下,相对湿度50%以下,大宗红茶贮藏宜控制温度25℃以下,相对湿度50%以下。2.3.3 乌龙茶贮藏宜控制温度25℃以下,相对湿度50%以下。轻发酵乌龙茶贮藏,宜控制温度10℃以下,相对湿度50%以下。

2.3.4 黄茶贮藏宜控制温度10℃以下,相对湿度50%以下。2.3.5 白茶贮藏宜控制温度25℃以下,相对湿度50%以下。2.3.6 花茶贮藏宜控制温度25℃以下,相对湿度50%以下。2.3.7 黑茶贮藏宜控制温度25℃以下,相对湿度70%以下。2.3.8 紧压茶贮藏宜控制温度25℃以下,相对湿度70%以下。3

管理 3.1 库房

库房应具有封闭性。黑茶和紧压茶的库房应具有通风功能。3.2 包装

3.3.1 包装应选用气密性良好且符合卫生要求的塑料袋(塑料编织袋)或相应复合袋。3.3.2 黑茶和紧压茶的包装宜选用透气性较好且符合卫生要求的材料。3.3 卫生管理

3.3.1 应保持库房内的整洁。库房内不得存放其他物品。

3.3.2 严禁茶叶与有毒、有害、有异味和易污染及化学合成物质接触。

3.3.3 保持库房的清洁卫生,定期打扫和消毒,搞好防鼠、防虫、防霉工作,禁止吸烟和吐痰。3.3.4 贮藏设备及使用工具在使用前均应进行清理和消毒,防止污染,优先使用物理或机械的方法进行消毒,严禁使用化学合成的杀虫剂、灭鼠剂及防霉剂。

3.3.5 应用生石灰及其他可用作防潮材料防潮除湿时,要避免茶叶与生石灰等防潮除湿材料接触,并定期更换。3.4 人员管理

3.4.1 应设专人管理,定期检查质量和卫生情况,定期清理、消毒和通风换气,保持洁净卫生。

3.4.2 工作人员应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且应定期进行健康检查。3.4.3 应建立卫生管理制度,管理人员应遵守卫生操作规定。3.5 记录

3.5.1 建立贮藏设施管理记录程序。

3.5.2 应保留所有搬运设备、贮藏设施的容器的使用登记表或核查表。

3.5.3 应保留贮藏记录,认真记载进出库产品的地区、日期、种类、等级、批次、数量、质量、包装情况、运输方式等,并保留相应的单据。3.6 安全防范

应有防火、防盗措施,确保安全。3.7 库检 3.7.1 项目

3.7.1.1 货垛的底层和表面水分含量变化情况。

3.7.1.2 包装件是否有霉味、串味、污染及其他感官质量问题。3.7.1.3 茶垛里层有无发热现象。

3.7.1.4 库房内应有通风、散热、除湿措施,应有温度计显示库内温度。库内温度、湿度应根据茶类的特点进行控制。3.7.2 检查周期

3.7.2.1 绿茶、花茶每月应检查2次,高温、多雨季节应不少于3次,并做好记录。

3.7.2.2 红茶、乌龙茶、黄茶、白茶、黑茶、紧压茶每月检查不少于1次,高温、多雨季节应不少于2次,并做好记录。4 检验方法

4.1 茶叶取样按GB/T 8302的规定执行。

4.2 库房温度、湿度采用温度计、湿度计直接读取,垛内温度采用温度传感器测试。4.3 茶叶感官品质按GB/T 23776的规定执行。4.4 茶叶的含水率按GB/T 8304的规定执行。4.5 茶叶的污染物按GB 2762的规定执行。4.6 茶叶的农药残留按GB 2763的规定执行。

引用资料

HNZ 080-2014 茶叶贮藏通用技术规范

第二篇:茶叶安全生产种植技术规范

茶叶安全生产种植技术规范

标准号:DB33/T 675—2008

别:种植业

关键字:茶叶前言

本标准的附录A、附录B、附录C、附录D、附录E、附录G均为资料性附录,附录F、附录H均为规范性附录。本标准由浙江省质量技术监督局提出,浙江省农业厅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浙江省标准化研究院、浙江省农业科学院农产品质量标准研究所。

本标准起草人:李宁、赵志强、王小骊、章强华、姚晗珺。茶叶安全生产种植技术规范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茶叶安全生产种植的基本要求,包括记录的保留、质量安全要求、基地选择和管理、生产技术管理和劳动保护等。

本标准适用于浙江省茶叶的种植生产。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GB 2762 食品中污染物限量 GB 2763 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 GB 4285 农药安全使用标准

GB/T 8321(所有部分)农药合理使用准则 NY/T 1276-2007 农药安全使用规范

总则 NY/T 5018-2001 无公害食品

茶叶生产技术规程 NY 5020 无公害食品

茶叶产地环境条件 NY 5244-2004 无公害食品茶叶 3 安全要求

3.1 应符合GB 2762、GB 2763和NY 5244-2004中表2的规定。

3.2 出口日本茶叶的安全要求同时参见附录A。3.3 出口欧盟茶叶的安全要求同时参见附录B。3.4 出口美国茶叶的安全要求同时参见附录C。3.5 出口韩国茶叶的安全要求同时参见附录D。4 基地选择和管理 4.1 基地选择 4.1.1 茶叶产地

茶叶产地应选择在生态条件良好,远离污染源(包括交通主干道),并具有可持续生产能力的农业生产区域。4.1.2 茶园环境

茶园环境应符合NY 5020的要求。4.2 基地和茶园 4.2.1 工作室

基地应建有工作室,用于生产办公。室内桌椅、资料橱配备齐全,存放有关生产管理记录表册,张贴有关规章制度。有条件的生产基地,应配备配套水、电及通讯设备。4.2.2 仓库

基地应建有专用仓库,分别存放农药、化肥和施药器械等。仓库应符合安全、卫生、通风、避光等要求;内设货架,配备必要的农药配置量具、防护服、急救箱等。4.2.3 废物与污染物收集设施

基地应设有收集垃圾和农药包装等废物与污染物的设施。4.2.4 灌溉系统

茶叶生产应有专用水源,如专用水井、储水池等,严防污染。专用水井井口应高出地面30cm,并配有防护设施,防止雨水倒灌、弃入污染物等。

有条件的茶叶生产基地,应建立水源管理系统,如供水管道、再利用体系、灌溉设备维护等,以保证水源供应,减少浪费。4.2.5 植保员与肥料员

根据基地面积大小,应配备一定数量的植保员,负责有害生物发生情况的调查、预报、防治指导等。有条件的基地,可配备肥料技术人员,负责肥料施用技术指导等。4.2.6 环境条件监测

新建基地应进行环境条件监测。以后每2年~3年,或在环境条件发生重大变化而有可能影响产品质量安全时,应由有资质的监测单位及时进行相关指标的检测,以确定是否继续使用该基地。4.2.7 档案

基地每个地块(片)应建立独立的、完整的档案和生产记录档案。如:平面分布图、茶叶生产基地基本情况记载表、茶叶种植基地茶园地块组成清单、茶叶种植基地农事活动记录、茶叶种植基地农药使用记录、农药购进和领用记录、化肥采购和领用记录、茶叶种植基地化肥使用记录、茶叶种植基地鲜叶流向记录、茶叶农药残留监控检测登记表、茶叶种植基地茶树栽培履历和农产品生产基地人员登记表等。4.2.8 隔离防护

基地周围应建立隔离网、隔离带等,以保护基地,防止外源污染。4.2.9 标志标示

基地有关的位置、场所,应设置醒目的标志、标示。5 生产技术管理 5.1 茶树种植

茶树种植应符合NY/T 5018-2001中的规定。5.2 土壤管理和施肥

土壤管理和施肥应符合NY/T 5018-2001中的规定。5.3 有害生物综合防治 5.3.1 综合防治原则

遵循“预防为主,综合防治”方针,从茶园整个生态系统出发,综合运用和协调各种防治措施,创造不利于病虫草有害生物孳生和有利于各类天敌繁衍的环境条件,保持茶园生态系统的平衡和生物的多样性,将各类病虫草害控制在允许的经济阈值内,将农药残留降低到规定标准的范围以内。

5.3.2 防治对象与防治指标

应按制定的防治指标,掌握防治适期施药。

茶园主要有害生物的防治指标和防治适期参见附录E。5.3.3 农业防治 5.3.3.1 选用品种

换种改植或发展新茶园时,应选用对当地主要病虫害抗性较强的品种。5.3.3.2 合理修剪

修剪既可培育树冠,又可改变病虫的生存环境,起到良好的防治作用。需合理控制茶树高度,春茶后宜进行树冠改造,秋末宜轻修剪可明显地压低叶螨类的越冬基数等。5.3.3.3 茶园翻耕

秋末结合施基肥,进行茶园翻耕,可减轻次年象甲类害虫发生,对在土壤越冬的鳞翅目害虫也有较好的防治效果。5.3.3.4 及时清园

秋末将茶园根际附近的落叶及表土清理至行间深埋,可有效防治叶病类和减轻在土壤中越冬的害虫的发生。5.3.4 物理防治 5.3.4.1 灯光诱杀

利用害虫的趋光性,在其成虫发生期,于田间点灯诱杀,减轻田间的发生量。5.3.4.2 人工捕杀

对发生较轻、为害中心明显及有假死性的害虫,采用人工捕杀,减轻危害。5.3.4.3 除草

宜采用机械或人工方法清除杂草。5.3.4.4 色板诱杀

运用色板诱杀茶蚜等,可在田间悬挂黄色粘虫板或黄色板条(25cm×40cm),每667m2放置40块~60块。5.3.5 生物防治

5.3.5.1 保护和利用当地主要的有益生物及其优势种群,控制使用杀虫谱广的农药、减少茶园喷药次数及农药用量。5.3.5.2 性诱剂诱杀

性诱剂诱杀害虫针对性强、效果好,宜大面积推广应用。用户可因地制宜的选择使用。5.4 茶树主要病虫害化学防治 5.4.1 茶树病虫害化学防治的原则

加强茶树病虫的测报,及时掌握病虫害的发生动态。按制订的主要害虫防治指标防治,应掌握防治适期施药、安全间隔期和施药次数,降低农药用量。改进施药技术,提倡低容量喷雾,对一般蓬面害虫,实行蓬面扫喷;对茶丛中下部害虫,提倡侧位低容量喷雾。5.4.2 农药品种的选择和施用 5.4.2.1 农药品种的选择

5.4.2.1.1 农药品种不应选择国家农业部公告明令禁止在茶园中使用的农药。

5.4.2.1.2 应根据进口国的要求,合理选择低毒、低残留的农药品种。

5.4.2.1.3 茶园的病虫害防治用药方案遵照附录F的规定。部分国家或组织禁止或停止使用的药剂参见附录G。5.4.2.2 农药的施用

应按照GB 4285、GB/T 8321(所有部分)的要求控制施药量与安全间隔期。5.5 采摘和贮存运输

5.5.1 应根据茶树生长特性和各类茶对茶叶鲜叶的要求,按照标准,适时采摘。

5.5.2 机采茶园,采茶机应使用无铅汽油和无铅机油,防止污染茶叶、茶树和土壤。

5.5.3 采用清洁、通风性好的竹编、网眼茶篮或者篓筐盛装鲜叶。采下的茶叶应及时运抵茶厂,防止鲜叶变质和混入有毒、有害物质。

5.5.4 贮存运输过程中,不应对鲜叶造成污染。6 投入品管理 6.1 肥料 6.1.1 肥料采购

肥料应从正规渠道采购合格肥料。不应采购下列肥料:非法销售点销售的肥料、超过保质期的肥料和进口国禁止使用的肥料。

6.1.2 肥料的储存

肥料应妥善储存。将其存放于清洁、干燥且无水源污染的地方。6.2 农药 6.2.1 农药的采购

应从正规渠道采购合格的农药。不应采购下列农药:非法销售点销售的农药、无农药登记证或农药临时登记证的农药、无农药生产许可证或者农药生产批准文件的农药、无产品质量标准及合格证明的农药、无标签或标签内容不完整的农药、超过保质期的农药和进口国禁止使用的农药。6.2.2 农药的储藏

农药应储藏于专用仓库。仓库应符合防火、卫生、防腐、避光、通风等安全条件要求,并配有农药配制量具、急救药箱,入口处应贴有警示标志。6.2.3 农药包装物处理

农药包装物不应重复使用、乱扔,应及时收回。应符合NY/T 1276-2007的规定。7 劳动保护 7.1 培训

凡使用、处理农业化学品的人员,以及所有操作危险或者复杂设备的人员都应经过正式培训。7.2 施药保护

施药时,操作者应穿着防护服。7.3 警示标志

施药后,现场应立即设立警示标志。其他工作现场和危险场所附近亦应设立警示标志。潜在危险区的警示标志应设于入口处。记录的保留和内容要求 8.1 记录的建立 种植者应建立茶叶种植生产过程中各个环节的有效记录,以证实所有的农事操作符合相应的安全卫生要求,从而完善整个溯源体系。8.2 记录的内容

记录的格式及内容要求按照附录G的规定。8.3 记录的保留

必要的记录应至少保留两年。

附录A(资料性附录)

日本“肯定列表”制度中茶叶的最大残留限量

日本“肯定列表”制度中茶叶的最大残留限量参见表A.1。

表A.1 日本“肯定列表”制度中茶叶(未发酵茶)的最大残留限量序号

通用名

中文名

最大残留限量MRLs(mg/kg)1

1,1-Dichloro-2,2-bis(4-ethylphenyl)Ethane

1,1-二氯-2,2-二(4-乙苯)乙烷

0.12

1-Naphthaleneacetic Acid

1-萘乙酸

0.13

2,2-DPA

茅草枯

0.054

2,4,5-T 2,4,5-涕

不得检出5

4-CPA

对氯苯氧乙酸

0.026

Abamectin

阿维菌素

0.027

Acephate

乙酰甲胺磷

Acequinocyl

灭螨醌

509

Acetamiprid

吡虫清

5010

Acrinathrin

氟丙菊酯

1011

Alanycarb

棉铃威 512

Aldicarb

涕灭威

0.0513

Aldrin and dieldrin(as total)

艾氏剂和狄氏剂(总量)

不得检出14 Amitraz

双甲脒

0.115

Amitrol

杀草强

不得检出16

Aramite

杀螨特

0.117

Asulam

磺草灵

0.0218

Atrazine

莠去津

0.119

Azimsulfuron

四唑嘧磺隆

0.120

Azoxystrobin

腈嘧菌酯

1021

Barban 燕麦灵

0.122

Benalaxyl

苯霜灵

0.123

Benfuracarb

丙硫克百威

0.124

Bensulfuron-methyl

苄嘧磺隆

0.0225

Bensulide

地散磷

0.0326

Bentazone 灭草松

0.0227

Benzyladenine(Benzylaminoprin)

N6-苯甲酰基腺嘌呤

0.0228

BHC(as total of Alpha-BHC,Beta-BHC,Gamma-BHC and Delta-BHC)

六六六(四种异构体总量)0.2

第三篇:蔬菜贮藏(教案)

蔬菜贮藏

教学目标

使学生掌握主要蔬菜的贮藏特性、商业贮藏的主要方式及贮藏技术要点,能够制定出蔬菜贮藏运输的技术方案。

第一课时 叶菜类蔬菜的贮藏

叶菜类主要包括大白菜、甘蓝、芹菜、菠菜等,它们以叶片、叶球或叶柄作为食用器官,是秋冬季的主要蔬菜。

一、大白菜贮藏

贮藏特性

适宜的贮藏温度为-1℃~1℃。

贮藏中极易失水萎蔫,因此要求贮藏环境应有较高的湿度,一般相对湿度应在85%~90%。

贮藏期间的损耗主要是由于脱帮、失水和腐烂所致。品种的选择与采收

白菜品种很多,不同品种的耐贮性不同,一般晚熟品种比早熟品种耐贮。收获期对大白菜贮藏很重要。收获过早,气温较高,对贮藏不利,同时也影响产量;收获过晚,气温低,易使叶球在田间受冻。贮前处理

1.晾晒 2.整理与预贮 3.药剂处理 贮藏方式

1.堆藏 2.窖藏 3.冷库贮藏 窖藏管理技术要点 1.前期管理:

从入窖到冬至为贮藏前期。要求通风量大、时间长,使窖温尽快下降并维 1 持在0℃左右。此期倒菜要勤,目的是通风散热,降低窖温,避免大白菜热伤脱帮。2.中期管理:

从冬至到立春为贮藏中期。由于外温很低,管理中应以防冻为主。此期倒菜次数可减少,倒菜时剔除黄帮烂叶。3.后期管理:

从立春以后进入贮藏后期。此期管理以尽量维持稳定低温、防止窖温回升为原则。

第二课时 果菜类蔬菜的贮藏

果菜类主要包括番茄、辣椒、茄子、菜豆等,它们以果实为食用器官,是人们非常喜爱的一类蔬菜。

一、番茄贮藏

贮藏特性

番茄原产于南美洲热带地区,性喜温暖,不耐低温,但不同成熟度的果实对温度要求有所不同。

番茄属于跃变型果实,用于长期贮藏的番茄应选用绿熟果,适宜的贮藏温度为10~12℃。

红熟果实适宜的贮藏温度为0~2℃,相对湿度为85%~90%,O2和CO2浓度均为2%~5%。品种的选择与采收

贮藏的番茄首先要选择耐贮的品种。干物质含量高、果皮厚、果肉致密、种腔小的品种较耐贮藏。

植株下层和植株顶部的果不易贮存。

采收成熟度与耐贮性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采收的果实成熟度过低,积累的营养物质不足,贮后品质不良。红熟果实则容易变软、腐烂,不能久藏。贮藏方式

简易气调贮藏番茄目前在生产中比较多用。在10℃~13℃下,控制塑料帐袋中O2和CO2均为2 % ~5%,结合防腐处理,可贮藏30~45d。

二、辣椒贮藏 贮藏特性

辣椒多以嫩绿果实供食用,贮藏中除防止失水萎蔫和腐烂外,还要抑制完熟变红。

易发生冷害:最佳贮藏温度为9~11℃。

易萎蔫失重:辣椒贮藏的适宜相对湿度为90%~95%。

关于适宜的O2和CO2浓度报道不一,一般认为气体组合为3%~5%O2和1%~2%CO2比较适宜。品种的选择与采收

辣椒品种间耐藏性差异较大,一般色深肉厚、皮坚光亮的晚熟品种较耐贮藏。

采收时要选择果实充分膨大、皮色光亮、萼片及果梗呈鲜绿色、无病虫害和机械伤的完好绿熟果。

秋季应在霜前采收,经霜的果实不耐贮。

采前3~5d不能灌水,以保证果实有丰富的干物质含量。采摘辣椒时,捏住果柄摘下,防止果肉和胎座受伤。贮藏方式

1.冷藏

把辣椒放入0.03~0.04mm厚的聚乙烯辣椒保鲜袋内,每袋装10kg,有顺序地放入库内的菜架上。也可将保鲜袋装入果箱,折口向上,然后将果箱码起,保持库温8~10℃,相对湿度80%~90%。贮藏期间定期通风,排除不良气体。此法可贮藏45~60d。效果良好。2.简易气调贮藏

在低温下,控制塑料帐袋中O23%~5%和CO21%~2%。

三、菜豆贮藏

贮藏特性

菜豆以嫩荚供食,较难贮藏。贮藏中表皮易出现褐斑,俗称锈斑;老化时豆荚外皮变黄,纤维化程度增高,种子膨大硬化,豆荚脱水。

菜豆适宜的贮藏温度为9土1℃。

菜豆对CO2较为敏感,1%~2%的CO2对锈斑产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但超过2%时会使菜豆锈斑增多,甚至发生CO2中毒。品种选择和采收

用于贮藏的菜豆,应选择荚肉厚、纤维少、种子小、锈斑轻、适合秋茬栽培的品种。

秋熟菜豆采收一般在早霜到来之前进行,收获后把老荚及带有病虫害和机械伤的挑出,选鲜嫩完整的豆荚进行贮藏。贮藏方式

1.简易气调贮藏

在9土1℃的冷库中先将菜豆预冷,待品温与库温基本一致时,用厚度为0.015mmPVC塑料袋包装,每袋5kg左右,将袋子单层摆放在菜架上,保鲜效果良好。也可将预冷的菜豆装入衬有塑料袋的筐或箱内,折口存放。

第三课时 花菜类蔬菜的贮藏

花菜类主要包括花椰菜、绿菜花、蒜薹等,它们分别以花蕾、变态的花茎作为食用器官。

一、蒜薹贮藏

贮藏特性

采后极易失水老化,老化的蒜薹表现为基部黄化、纤维增多,薹条变软变糠,薹苞膨大开裂长出气生鳞茎。老化使蒜薹降低或失去食用价值。

蒜薹比较耐寒,对湿度要求较高,湿度过低,易失水变糠。蒜薹对低O2和高CO2也有较强的忍耐力。

适宜的贮藏条件为:温度-1~0℃,相对湿度90%~95%,O22%~3%,O25%~7%。

采收和质量要求

采收适期为蒜苞开始弯曲。

采前7~10d停止灌水,雨天和雨后采收的蒜薹不宜贮藏。采收以抽薹最好,不得用刀割或用针划破叶鞘抽薹。采收后应及时运到阴凉通风的场所散热。

贮藏用的蒜薹应质地脆嫩、色泽鲜绿、成熟适度、无病虫害、无机械损伤、无杂质、无畸形、薹茎粗细均匀、长度大于30cm。贮前处理 1.挑选和预冷

经过高温长途运输后的蒜薹体温较高,老化速度快。因此,到达目的地后,要及时卸车,在阴凉通风处加工整理,有条件的最好放在0~5℃预冷间,在预冷过程中进行挑选、整理。将整理好的蒜薹放入冷库,上架继续预冷,当库温稳定在0℃左右时,将蒜薹装入塑料保鲜袋,并扎紧袋口,进行长期贮藏。2.防腐

在蒜薹预冷期间,用液体保鲜剂喷洒薹梢,再用防霉烟剂进行熏蒸,烟剂使用量为每克处理库容4~5m3,当烟剂完全燃烧后,恢复降温,待蒜薹温度降至0℃时装袋封口,再进行贮藏管理。贮藏方式

1.塑料袋小包装气调贮藏

将蒜薹装入长100cm、宽75cm、厚0.08~0.1mm的聚乙烯袋内,每袋装15~25kg,扎住袋口,放在菜架上。在-1~0℃冷库中贮藏。

2.硅窗袋气调贮藏

硅窗袋贮藏可减少甚至省去解袋放风操作,降低劳动强度。此法最重要的是要计算好硅窗面积与袋内蒜薹重量之间的比例。由于品种、产地等不同,蒜薹的呼吸强度有所差异,从而决定了硅窗的面积不同。故用此法贮藏时,应预先进行试验,确定出适当的硅窗面积。目前市场上出售的硅窗袋,有的已经明示了袋量,按要求直接使用即可。3.大帐气调贮藏

用0.1~0.2mm厚的聚乙烯或无毒聚氯乙烯塑料帐密封,采用快速降氧或自然降氧,使帐内O2控制在2%~5%,CO2在5%~7%。CO2吸收通常用消石灰,蒜薹与消石灰之质量比为40~50:1。4.冷藏

将选好的蒜薹经过充分预冷后装入筐、箱等容器内,或直接在贮藏货架上堆码,然后将库温和湿度分别控制在0℃左右和90%~95%即可进行贮藏。此法只能进行较短时期贮藏,贮期一般为2~3个月,贮藏损耗率高,蒜薹质量变化大。影响老化的因素 1.硅窗袋 2.保鲜袋 3.漏袋 4.袋装量太少 5.扎口方法 6.测气准确性

第四课时 根茎类和瓜类蔬菜贮藏

一、马铃薯贮藏

贮藏特性

马铃薯具有不易失水和愈伤能力强的特性,而且在收获后还要经过一段休眠期,一般为2~3个月。

早熟品种在寒冷地区栽培,或是秋季栽培的马铃薯休眠期较长。

贮藏温度是延长马铃薯休眠期的关键因素,在适宜的低温下马铃薯休眠期长,特别是初期低温对延长休眠期有利。

贮藏的适宜温度为3~5℃。贮藏环境的适宜湿度为80%~85%。贮藏时应尽量避免光照。贮藏方式及技术要点 1.堆藏 2.沟藏 3.窖藏 4.冷库贮藏

二、瓜类(冬瓜、南瓜、佛手瓜、哈密瓜)贮藏

品种特性

冬瓜有青皮冬瓜、白皮冬瓜和粉皮冬瓜之分。青皮冬瓜的茸毛及白粉均较少,皮厚肉厚,质地较致密,不仅品质好,抗病力也较强,果实较耐贮藏。粉皮冬瓜是青皮冬瓜和白皮冬瓜的杂交种,早熟质佳,也较耐贮藏。

南瓜品种主要有黄狼南瓜、盆盘南瓜、枕头南瓜和长南瓜。黄狼南瓜质嫩耐糯,味极甜;盆盘南瓜肉厚而含水量较多;长南瓜品质中等。除枕头南瓜水少、质粗、品质差而不宜贮藏外,其它3个品种均耐贮藏。贮藏条件

冬瓜和南瓜贮藏的最适温度为10~13℃,若温度低于10℃,则会发生冷害。空气相对湿度为70%~75%。由于这些贮藏条件在自然条件下很易实现,因此常采取窑窖或室内贮藏。贮藏方式 1.室内堆藏 2.架藏法 3.冷库贮藏

第四篇:杏贮藏保鲜技术规程

杏 的 保 鲜 技 术 规 程

近年来,杏的生产发展很快,多种新型栽培技术的应用,使其早产、丰产和稳产得以实现,杏的贮藏保鲜问题日益重要起来。但由于杏果实成熟期正值高温季节,又不耐贮运,采后后熟过程进行很快,在常温下不能贮藏,因此,一般多进行的是为避开市场旺季和延长加工季节的短期贮藏。

一、杏子贮藏保鲜技术操作流程

采收→挑选→称重→包装→运输→药剂处理→预冷→套保鲜袋→码垛贮藏。

1.1 适时采收

杏不同品种间的耐藏性差异很大。一般早熟品种不耐贮运,中晚熟品种的耐贮运性较好。如杏的品种大五月杏、红荷包等一般不耐贮藏; 而中晚熟品种如佳娜丽、银香白、红玉等较耐贮运;粘核品种、软溶质品种的耐藏性较差。

采摘期影响杏贮藏效果的因素很多,有地域、气候等。果实采摘期是影响果实贮藏期间质量、品质和贮藏寿命长短的最主要因素之一。若果实采摘过早,会降低后熟后的风味,且易受冷害;采摘过晚,则果实过于柔软,易受机械伤,腐烂严重,难于贮藏。因此,掌握适宜的采摘期,既让果实生长充分,基本体现出其品种的色香味等品质,又能保持果实肉质紧密时适时采摘,是延长贮藏寿命的关键措施。目前在生产上将杏的成熟期分为下述等级:

7成熟:底色绿,果实充分发育,果面基本平展无坑洼,中晚熟品种在缝合线附近有少量坑洼痕迹,果面毛茸较厚。

8成熟:绿色开始减褪,成淡绿色或浅黄色(俗称发白)。果面丰满,毛茸减少,果肉稍硬,阳面少量着色。油杏逐渐发亮。果实已基本发育成熟,营养物质积累充分,耐贮性最佳。早采(7成熟以前采)1 杏果在贮藏后期期果核处极易褐变。晚采(9成熟及其以后采)杏果在整个贮藏期间腐烂率较高。

9成熟:绿色大都褪尽,不同品种呈现出该品种应有的底色,阴面局部仍有淡绿色或浅黄色。毛茸少,果肉稍有弹性,芳香。有色品种大都着色,表现品种风味特性。油杏光亮最强。

10成熟:果实毛茸易脱落,无残留绿、色黄色。溶质品种柔软多汁,皮易剥离。软溶质杏稍压即流汁破裂,硬溶质稍不易破裂,但亦易压伤。硬肉杏开始变软绵,不溶质杏弹性较大。

就地鲜销宜于8成~9成熟采摘,远地运输可于7成~8成熟采摘。用于加工杏应在8成~9成熟采摘,用于贮藏的杏以7成~8成熟采摘为宜。

另外,杏采摘时要带果柄,若果实在树上成熟度不一致时,要分次采摘。一般品种需2~3次采收。采收时需严防碰压伤和刺伤,将果实带柄采下。以早晨低温时采收为好,随采随处理,拣出残、伤、劣质、畸形、污垢的果实,按大小分级分别包装。

1.2 分级

果品分级的目的是使之达到商品标准化。我国杏的分级标准分为3种:国家标准、地方标准和企业标准。目前,杏分级主要是根据重量进行手工挑选,还未应用大型选果机等设备进行分级。

1.3 包装

可分为外包装和内包装。生产上外包装都用纸箱包装,每箱3-10千克,纸箱要求科学、坚固、经济、防潮、精美、轻便。内包装是用包装物(如保鲜纸、保鲜袋等)对果实进行包装。经试验证明,采用0.013mm厚聚乙烯薄膜袋单果密闭包装或用保鲜纸单过包装,其自然损耗率和腐烂率均较低,保鲜效果好。所以提倡杏果实采后直接直接装箱再套塑膜袋密闭包装。

1.4 预冷

研究结果表明,杏果实能够适应采后的快速预冷。因此,果实采后可直接放入低温冷库预冷。杏采收时气温较高,因此,要尽量利用低温进行预冷,注意防止日晒和雨淋。一般在果实采收后24小时内入库预冷,若集中入库时,每次入库不超过库容积的25-30%。

1.5 贮期管理

按品种、等级、用途进行入库和分垛。并注意 贮期管理。1.5.1 库内消毒与防治鼠害;消毒对减少杏贮藏中微生物侵染和果实腐烂有着积极的作用,也是管理措施中重要的环节。在杏入库前一个月(和贮藏结束后)应对贮藏库进行清扫与消毒。入库前要先对库内进行消毒,用每立方米30克硫磺粉的比例和干木屑混合点燃,使其产生二氧化硫气体杀菌,或用40%福尔马林1份加水 40份配成1%溶液喷布,密闭1—2天后,开库门通风换气。经常使用的药剂是硫磺、甲醛、漂白粉和次氯酸钠等。此外,还应注意防治鼠害,堵好洞,果实入库后可采用鼠夹、毒耳诱杀等方法进行防治。

1.5.2 垛码 杏果实运到冷库后,库中堆垛要排列整齐、牢固,利于通风和管理,并能充分利用空间。堆垛底部用枕木垫起,各果箱间要留有适当空隙(一般2-5cm)。堆放高度以箱子的压缩强度而定,但一般垛上部距库顶要留有60cm左右空隙。垛距离墙壁、进气孔等处要留有空隙(一般30cm左右),并留出人行道。堆垛可采用“品字形”、“井字形”等形式。

1.5.3 温度;为更好地掌握库中各部位温度情况,要在不同的有代表性的地方放置温度计。贮藏期间要尽量保持库温稳定,减少温度大幅度波动,杏适宜贮藏的温度为-0.5—1℃。

1.5.4 湿度;杏在贮藏期间,相对湿度应保持在85%-95%。当库内湿度过高时,可放干锯木屑或生石灰;在湿度偏低时可适当洒水、铺湿锯木屑或湿草帘等。

1.5.5 适当通风;杏在贮藏过程中,要有足够的通风量。通风可将库内热负荷带走,排除果实生理代谢过程中产生的乙烯、乙醇、CO2等有害气体,补充适当的氧,并且可防止库内温度不均匀。为防止库内温度有较大波动,通风应在库内外温差最小时进行。

二、贮藏条件、贮藏期和贮藏方式

2.1 贮藏条件和贮藏期①适宜贮温:-0.5℃~1℃;②相对湿度:85%~95%;③气调指标:氧2%~3%,二氧化碳2.5%~3%;④贮藏期:3周~5周。

2.2 贮藏方式

杏是较不耐贮藏的水果,一般以短期贮藏,调节市场供需为目的。所以,最好采用机械冷藏库进行贮藏,这样能够稳定维持较适宜的贮藏温、湿度。对于采用气调贮藏的研究应用目前仍在探索之中。

三、杏果贮藏中应注意的问题

杏在贮运中常发生的问题有过熟软化、病菌引起的腐烂和冷害引起的内部褐变与风味变淡等。

3.1 过熟软化杏的过熟软化,主要是由于采摘过迟,果实过于成熟,再就是由于采收季节气温较高,未能及时预冷或迅速放入冷库降温贮藏,果实很快后熟软化,生产上称“杏黄为灾”就是这个道理。再如杏采收时的硬度为6.45千克/厘米2。在25℃经3天即可降到2.7千克/厘米2;而在5℃经15天才降到上述硬度,在0℃时硬度基本无变化(2周)。防止杏过熟软化的主要措施:

(1)选择适宜的采摘,使贮藏果实大部在8成熟。采用衬软物(如发泡网或纸等)的塑料筐装或有衬格的箱装(3公斤~10千克/箱),减少果实受挤压。

(2)产地及时预冷。可采用冷风冷却(强风冷却),或用0.5℃~1℃的0.1%的高锰酸钾溶液浸泡10分钟,取出晾干,这样既有消毒、降温作用,还可延迟后熟衰变。将晾干后的杏果迅速装箱,预冷12~ 4 24个小时,待果温降到20℃以下,再转入贮藏库内堆码。水冷冷却快,且可以减少失重,而后贮藏于冷库中,在18~24℃下进行后熟,有利于表现出良好的风味。但操作比较难度较高。

(3)尽快入库,并将果实温度降至适宜的贮藏温度(0℃~1℃),这是防止果实熟软最有效的方法。

3.2 主要贮藏病害及防治

杏在贮运期间发生的大量腐烂,主要是由微生物病害(褐腐病、软腐病、腐败病、根霉腐烂病等)所引起的。

褐腐病和腐败病主要是在田间侵害果实,病菌通过虫伤、皮孔等侵入果实,在贮运时当环境条件适宜即开始大量发生。贮藏期病果与健康果接触,也可使健康果腐烂。杏果的褐腐病特征是受害果实产生水浸状病斑,在24小时内变成黑褐色,并深达果核。(该病在较高温度下3~4天便可使全果腐坏,并在贮藏中相互传染)。杏果的软腐病是通过伤口侵入果实的,受害处形成小圆形淡褐色斑,以后长出白霉并扩展至全果,最后变成黑色和灰色,腐坏处软而湿,最终导致全果腐烂。对以上两种病的预防,首先是加强采前管理,提高果实品质及耐贮性,并避免机械伤;其次是采后用加有二氯硝基苯胺的温水溶液进行浸果处理或采取其他处理。现将各种病害的防治方法归结如下:

(1)加强果园管理。冬季清园,整形修剪,使树体通风透光。消灭田间、包装房和包装容器中的有害病菌。在果实生长期间加强喷药保护,发芽前喷波美5度石硫合剂,落花后半月至6月间,每隔半月喷一次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波美0.3度石硫合剂。

(2)采收、分级包装和贮运等一系列操作,尽量避免造成机械伤,严格控制果实质量。

(3)果园(产地)预冷或及时将果实存入冷库,迅速地将果实降至4.5℃以下。

5(4)用杀菌剂浸果处理。可用仲丁胺系列防腐保鲜剂杀灭霉菌。常用的有克酶唑15倍液(洗果),一般采用100ppm~1000ppm 的苯来特和 450ppm ~900ppm的二氯硝基苯胺(DCNA)混合药液浸果。洗果或浸果时,配药要用净水,浸果后待果面水分蒸发后包装。药剂处理时,一定要注意浓度,防止产生药害。

(5)热水浸果。果实在52℃~53.8℃热水中浸放2分钟~2.5分钟,或46℃热水浸果5分钟,可杀死病菌孢子和阻止初期侵染发展。

(6)应用保鲜纸单果包装,可以降低自然损耗率和腐烂率,保鲜效果好。

(7)微波辐射处理,作为无公害保鲜水果的一种方法,处理后果实的呼吸作用下降,可延迟跃变型果实呼吸高峰的到来,抑制乙烯的产生,钝化果实中EFE酶的活性,从而能有效地控制果实的软化、成熟腐烂及某些生理病害。微波电磁场能使物料中的细菌死亡,由此产生灭菌、杀虫的作用,可实现低温杀菌,安全卫生。处理后,杏果实的呼吸速率、细胞膜透性、丙二醛的积累及多酚氧化酶的活性都减小。在一定程度上还可以保持果实的硬度,降低酸度,减少腐烂。

(8)应用臭氧处理,果实分级装箱后,直接套保鲜袋,并充臭氧进行预冷,进行贮藏。利用臭氧的强氧化性,彻底的破坏病原微生物的蛋白质的DNA结构,产生灭菌、杀虫的作用,达到防腐保鲜效果。

3.3 冷害由于杏果实生长期间气温较高,其对低温有较强的敏感性,极易产生冷害,在-1℃以下就会引起冻害。在高二氧化碳影响下,杏果会出现胶状生理败坏。因此,在贮藏杏时,一定要注意冷库的温度管理、注意二氧化碳浓度。一般在0℃贮藏4周~5周,时间稍久,会因多元酚积累而产生褐变及软化。果实发生内部褐变,逐渐向外蔓延,原有风味丧失。通过以下几种措施可防止果实褐变。

(1)间歇变温贮藏:果实在-0.5℃~1℃贮藏2周,升至18℃经2天,再转入低温下贮藏,如此反复。

6(2)两种温度贮藏:即先在0℃贮藏2周左右,再在5℃(4.5℃~8℃)或7℃~18℃下贮藏。也可以在0℃下贮藏2周~3周后,采用逐渐升温的方法贮藏。

(3)防止二氧化碳伤害,适当通风;杏在贮藏过程中,要有足够的通风量。通风可将库内热负荷带走,排除果实生理代谢过程中产生的乙烯、乙醇、CO2等有害气体,补充适当的氧,并且可防止库内温度不均匀。

杏贮藏寿命短的最大限制因素是冷害引起的果肉褐变与风味变淡。所以,生产者在进行杏贮藏时,一定要加强贮藏过程中果实变化的检查工作,及时发现,及时处理。

四、出库指标及注意事项: 4.1 出库指标:

果实新鲜,应具有本品种的色泽、风味、品位正常,无异味。果实总耗不超过10%。好果率在90%以上。生理指标可略低于入库前的指标。

4.2 出库注意事项:

出库后的果实应缓慢升温,避免果实结露。出库后果实应轻搬、轻放、轻拿、避免果实伤害。

第五篇:大葱采收处理和贮藏

大葱采收处理和贮藏

决定大葱品质的主要因素有品种、产地、采后处理等,重视采收和采后处理及贮藏具有重要意义。

一、采收

大葱的收获期因栽培形式、气候条件、市场需求和生长程度不同而异,要灵活掌握。比如在大葱产量未达到高峰之前,由于市场紧缺,价格较高,这时可以提前收获,虽然提前收获产量受到一定影响,但效益却大幅度提高。如果作为鲜葱上市,叶片和假茎同时食用,则在管状叶生长达到顶峰时,是大葱的产量高峰,也是收获适期。如果作为冬贮大葱,需在晚霜后土地封冻前收获。经过降温和霜冻,葱叶变黄枯萎,水分减少,叶肉变薄下垂,养分大部分输送到假茎中,使假茎变得充实,此时正是冬贮大葱的收获期,辽宁省一般在10月中下旬。如果因为定植时葱苗小等原因,造成收获时仍不能达到标准的大葱要求,可以放在地里不收,等到翌年早春返青萌发后做羊角葱出售。有条件的可刨收贮藏,根据市场需求严冬时可随时在温室作为发芽葱出售。

大葱收获时还应避开早晨霜冻,因为霜冻后的大葱叶片挺直脆硬,容易碰断失水,也容易感染病害腐烂而影响产品质量。在这种情况下,可暂缓收获,等白天气温上升,葱叶解冻时再收。收获大葱时可用大镐在大葱的一侧刨至须根处,把土劈向外侧,露出大葱基部,然后取出大葱。注意不要猛拉猛拔,以免损伤假茎、拉断茎盘或断根而降低质量及耐贮性。

二、采后处理

如果将大葱作为鲜葱上市,须将收获后的大葱去枯叶、黄叶,抖去泥土,然后根据不同的销售目的所要求的标准再做进一步加工处理。经过初步整理的大葱产品,还需进行分级等项处理,才能称得上商品。同时还要根据不同的销售对向,确定标准后再进行分级。作为净菜上市的分级后的大葱应按同一品种、同一规格分别包装,每批产品的包装规格、单位、质量应一致。每件包装的净含量不得超过10kg,误差不超过2%。

包装物大小要求一致、牢固,保持干燥清洁无污染。其中包装用原纸和聚乙烯成型品等必须符合国家无公害蔬菜包装品卫生标准。包装物外必须注明无公害农产品标志、产品名称、产品的标准编号、生产者名称、产地、净含量和包装日期等。

三、贮藏

1.贮藏条件

大葱属于耐寒性蔬菜,贮藏温度以0~1℃比较适宜。温度过高,呼吸加强,抗逆性下降,加之微生物活动加强,易导致腐烂,同时会导致大葱结束休眠提早抽薹,还会导致大葱所含芳香物质加快挥发而丧失特有的风味品质。贮藏温度过低,大葱受冻,虽然产品还可食用,但消耗较大。

大葱贮藏的空气相对湿度80%~85%比较适宜,通风是大葱贮藏的特殊要求,这是因为空气流通能使大葱外表始终保持干燥,可有效地防止贮藏病害的发生。

2.贮藏方法

大葱极耐贮藏,除了用低温冷库贮藏外,还可在冷凉、干燥、通风的自然条件下贮藏,并安全越冬,随时供应市场需求。冬贮大葱收获后,首先晾晒1~3d,使叶片和须根逐渐失水和干燥,假茎外皮干燥形成质膜保护层,以利贮藏。大葱耐低温能力极强,其假茎在-30℃的低温下放臵一段时间后,再放在0℃以上的低温条件下还可缓慢缓解,组织细胞仍具有生活力。因此,冬季可用低温贮藏法贮藏大葱。低温贮藏的适宜温度为O℃,空气相对湿度为85%~90%。常温贮藏时,适宜湿度为80%左右,湿度过高易腐烂。

(1)地面贮藏法在墙北侧或后墙外阴凉干燥背风处的平地上,铺3~4cm厚的沙子,把晾干的大葱根向下叶向上码在沙子上,宽1~

1.5m。码好后葱根四周培15cm高的沙子,葱堆上覆盖草帘子或塑料薄膜防雨淋。

(2)沟贮法在阴凉通风处挖深20~30cm,宽50~70cm的浅沟,沟内浇透水,等水渗下后,把选好晾干的10kg左右的大葱捆码入沟内,用土埋严葱白部分,四周用玉米秸围一圈,以利通风散热。上冻前,加盖草帘或玉米秸。

(3)架贮法在露天或棚室内,用木杆或钢材搭成贮藏架,将采收晾干的10kg左右的葱捆依次码放在架上,中间留出空隙通风透气,以防腐烂。露天架藏要用塑料薄膜覆盖,防止雨雪淋打。贮藏期间定期开捆检查。

(4)窖藏法在气温降到10℃以下时,将晾干的10kg左右的葱捆入窖

贮藏。保持窖内0℃的低温,防热防潮。

(5)冷库贮藏法将无病虫害、无伤残、晾干的10kg左右的葱捆放入包装箱或筐中,臵于冷库中堆码贮藏。库内保持0~-1℃,空气湿度80%~85%。避免温度变化过大。定期检查葱捆,发现葱捆中有发热变质的及时剔除,防止腐烂蔓延。发现葱捆潮湿,通风又不能排除时,需移出库外,打开葱捆重新晾晒再入库。

下载《茶叶贮藏通用技术规范》word格式文档
下载《茶叶贮藏通用技术规范》.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农产品的贮藏技术

    果蔬保鲜技术研发 应091-4丁兆凤200921501407 主讲老师:周志才教授 主讲内容:选择有生命力的农产品---果蔬类;采用先进实用的保鲜方法—气调方法以及与其它方法相结合。 农产品......

    苹果贮藏保鲜操作规程

    苹果贮藏保鲜操作规程 苹果属温带水果,主要在我国北方栽培,南方也有一定的栽培。全国分为四大优势产区:渤海湾苹果产区、西北黄土高原苹果产区、黄河故道苹果产区和西南高地苹......

    工作总结-粮油贮藏保管员

    工 作 总 结 粮油贮藏保管员是每个粮食职工应尽的义务,也是一门专业技术能力的体现,必须尽职尽责而勤奋努力工作、保持入库的粮食安全储存。为增进粮油在贮藏期间的稳定性,确保......

    大树移植技术规范

    大树移植是城市绿化建设中的一种重要技术手段。但大树移植又严重的破坏了树体的正常生长,甚至导致死亡,因而不提倡盲目的热衷于大树移植。但对于因建设和折迁工程原因务必移植......

    垂直绿化技术规范

    垂直绿化技术规范第一章 总 则 1.0.1绿化美化首都,“要把北京建成全国环境最清洁、 最卫生、最优美的第一流城市”, 发展垂直绿化,实现“连线、连片、成景、多样化”是其中重......

    配电箱技术规范

    配电箱技术规范及设计要求 1、一般要求: 1.1、配电箱、柜的所有技术指标必须符合规范及设计要求。供货厂家应明确生产的产品执行的标准(国家标准GB7251、行业标准、企业标准),并......

    立法技术规范

    《立法技术规范》(试行)(一) 法工委发[2009]62号 三、法律常用词语规范 13.和,以及,或者 13·1 “和”连接的并列句子成分,其前后成分无主次之分,互换位置后在语法意义上不会发生意......

    大树移植技术规范

    大树移植技术规范 大树移植保活技术是一种通过科学移植大树,辅以药物治疗来帮助大树成活的一种技术。 移植前的准备:(1)选树。在选择要移植的大树时,既要按设计要求选用生长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