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感受到的美国小学教育(本站推荐)

时间:2019-05-12 03:29:4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我感受到的美国小学教育(本站推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我感受到的美国小学教育(本站推荐)》。

第一篇:我感受到的美国小学教育(本站推荐)

中国青年报:给学校体育建一条康庄大

2012年12月21日 15:32 来源:中国青年报 选稿:奚亮

我国《教育法》第一章第五条规定教育“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开展学校体育活动应是教育事业的基本任务之一,但现在的事实却是体育成了“老虎”,很多学校谈虎色变。而场地不足、师资缺乏等客观情况,便成为学校不积极开展体育活动的借口。我国职业体育与学校体育的割裂,又使学校体育的一个重要上升通道受阻。在大多数家长眼里,努力学习文化课的孩子要比积极参加体育运动的孩子更有出息。

学校体育意外伤害猛于虎

中国政法大学教授王小平日前完成《学校体育伤害事故的法律对策研究》专著,在我国学校体育伤害纠纷不断增加的社会背景下,王小平希望为解决我国学校体育伤害事故提供更符合法律精神的意见和处理办法。为完成这部学术著作,王小平近两年在北京、浙江、江西、安徽、海南等地进行针对性调研。近2000名中学生参加的问卷调查显示,认为学生在学校发生体育伤害事故后,校方有无责任均需承担赔偿的占到八成以上,仅有17.67%的学生认为,学校有过错才承担责任。“中小学之所以不愿意举办体育活动就是怕出事。只要在学校或者学校组织的活动出了事,责任都成了学校的。”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孙云晓近日向记者表示,学校的无限责任成为阻碍学校体育活动正常开展的“猛虎”。

教育部2002年出台的《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中规定,在有些情况下造成学生伤害事故,学校已履行了相应职责,行为并无不当的,无法律责任。其中与学校体育活动密切相关两种情况为“学生有特异体质、特定疾病或者异常心理状态,学校不知道或者难于知道的”以及“在对抗性或者具有风险性的体育竞赛活动中发生意外伤害的”。

不过,学生、家长和社会舆论已经形成了校方必须为学生参加任何学校体育活动的意外伤害负责的观念。近些年来,学校体育意外伤害事故的纠纷有增无减。无论学校有无过错,一旦学生在上体育课或参加体育活动时发生意外伤害,都面临着少则十几万元多则上百万元的索赔。由于《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仅仅是教育部的规章,其法律层级很低,虽然对法院在判决学校体育伤害纠纷案件时起到了一定引导作用,但在社会层面,其影响依然有限。

北京市石景山区蓝天第一中学体育教师胡凤林近日向记者介绍,学校和体育教师现在的压力非常大,时刻担心学生在参加体育活动时发生意外。在上体育课和组织体育活动时,一位体育教师要面对几十个孩子,很难全都照看到。为了减少意外,只能降低体育课和体育活动的难度。很多学校的长跑取消了、单双杠取消了、跳山羊取消了„„最终学校体育活动只剩下广播体操等相对“安全”的项目,内容单调枯燥,运动量也难以保证。

湖北省的一项调查显示,学校发生体育伤害事故后,对体育教师有无过错均予以处罚的学校占到半数以上。超过三成的学校要求体育教师承担与其责任相应的赔偿。这意味着,学生家长提出的索赔金额很可能全部由体育教师承担。

我国目前已经推行学校意外责任险,但据北京市教委体卫艺处处长王东江介绍,学校意外责任险的赔付前提是学校被认定有责任。而很多学校体育伤害事件发生时,学校并无责任,受害学生得不到保险赔付,但学生家长仍然会通过其他方式问责学校,事件就很难平息。王东江希望,能有真正的学生意外险出台,无论是什么原因导致学生在参加体育活动时发生意外,学生在遭到一定程度的身体损害后均能得到保险赔付。

更重要的是,国家应从法律层面划清学校体育伤害事故发生的责任方。王小平在《学校体育伤害事故的法律对策研究》中介绍,日本、美国等体育法规较为完善的国家,均有明确的法律规定,在发生学校体育伤害事件后,以学校有过错作为追究学校责任的依据。同时,为避免学校和体育教师因惧怕组织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风险而不组织体育活动,又将学校和体育教师的有责任赔偿以国家赔偿的形式体现,以此完全消除学校和体育教师的后顾之忧。

学校运动条件保障应纳入立法

我国《教育法》、《义务教育法》、《体育法》等多部法律均提及,体育是学校教学活动的基本内容之一。但没有一部法律明确规定,学校应具备什么样的体育场地条件和体育师资力量,相应的规定仅仅是教育部门的规章、文件等,同样存在法律层级低的问题。

2005年11月14日清晨,山西省沁源县发生了一起震惊全国的惨剧,沁源县第二中学组织900名学生在公路上晨跑时发生车祸,导致21名师生遇难。事件发生后,山西省教育厅公布的数据显示,该省60%的中小学校没有操场。

山西省的情况不过是全国中小学校体育场地不足的缩影。半个月前,“全国中小学校长体育工作座谈会”在北京召开,参会的学校都是全国开展学校体育的先进单位,如何利用有限的体育场地开展体育活动,成为绝大多数学校相互交流的重要经验。

体育师资不足同样是导致我国学校体育活动开展受限的一大“软肋”。教育部体卫艺司司长王登峰不久前表示,全国体育教师缺编30万人,很多农村地区的学校甚至没有专职的体育教师。

我国的《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全民健身条例》均对学校体育场地的建设和使用以及体育师资的配备有所规定,但全国仍有为数众多的学校在缺少体育场地和师资的情况下办学。“如果国家在法律层面对学校体育场地、师资等各项保障条件予以明确要求,而不仅是作出一个笼统的规定,可能会有更好的效果。”中国政法大学体育法研究中心秘书长张笑世向记者表示。

在日本,除《基本教育法》、《学校教育法》、《体育振兴法》等宏观性法律涉及学校体育工作外,还有多部专门法律,包括《体育场馆法》、《日本学校安全协会法》、《学校健康中心法》等,一位日本中学校长在2008年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依照日本法律,如果一所学校没有体育场、体育馆、游泳池等基本体育设施,没有相应的体育老师,这样的学校是不能开学招生的。

职业体育与学校体育融合才能双赢

其实,即使一所缺乏体育设施和师资的学校可以开门招生,也不会有日本家长送孩子进去就读。在日本,体育对于孩子成长的重要性早已深入人心,日本家长对一所学校体育业绩的关注度就像中国家长对学校升学率那样热衷。体育作为学校教育工作不可缺少的一环是西方国家的国民共识,这还与职业体育与学校体育的融会贯通有关。

很多中国人熟知美国职业篮球联赛(NBA),也知道NBA选秀的大本营——美国大学生篮球联赛(NCAA)。但在我国,大学联赛很难成为职业联赛的梯队,因为能够从中国大学生篮球联赛脱颖而出跻身中国篮球职业联赛(CBA)的球员只是极少数,CBA的后备人才主要来自各级篮球专业队。

在中国,体育系统与教育系统独立运行,中国最成功的运动员几乎全部出自少体校——体校——专业队的三级培养体系。对于教育系统来说,体育仅仅是学生强身健体、至多是获得升学加分的手段。现在的很多中国家长并非不关注子女的体质健康,但很少会积极支持子女参加体育运动,更不愿看到子女在学业有成的情况下往运动员方向发展。因为那意味着子女将脱离教育系统,进入一个只要运动成绩不要文化素质的体育系统。在这个系统里,笑到最后的是极少数,绝大多数参与者最终既没有在体育舞台崭露头角,又错过了接受教育的最佳年龄,频频发生的退役运动员生活窘迫的事件,更加重了整个社会对运动员出路的忧虑。

中国体育系统与教育系统的割裂,对学校体育是一个严重打击,因为从学生和家长的角度而言,缺少上升通道的学校体育失去了最重要的号召力。

女排原国手杨希曾长期在美国生活,她看到的是,美国的学校体育以校队为核心,从小学、中学、大学最后到职业体育,形成了一条连贯的发展脉络。各级学校的校队队员受到学生和家长的尊敬和追捧,校队成为学生向往的集体。由于校队队员也是学校的学生,必须完成所有学生都需达到的基本学业要求,校队队员大都成了“文武双全”的精英,无论最终能否进入职业体育圈,都不影响他们的升学和择业。

2005年在土耳其伊兹密尔举行的世界大学生运动会上,清华大学学生胡凯夺得男子100米跑金牌。胡凯的名字一夜间传遍中国,并不仅仅因为他是男子短跑的大运会冠军,更重要的是,在中国历史上,他是第一个由教育系统而非体育系统培养出的世界冠军。胡凯在清华大学和全国高校造成的轰动效应,远远超过了任何一名出自体育系统的大运会冠军。因为对于广大学子来说,胡凯与自己是如此之近,而那些由专业队培养的“运动员大学生”仍难脱“四肢发达、头脑简单”之嫌。

不过,8年之后的今天,胡凯式的大学生运动员在中国依然是“稀有物种”。

中国职业体育与学校体育之间的鸿沟对于二者是“双败”的结局,职业体育无法得到全面发展的后备人才,学校体育则失去了“更快更高更强”的目标。二者如何融合仍然是一个待解的难题。

我在美国认识到的其中之一就是体育。

美国我理想的学校应该有几节体育课吧,总要比中国多吧。没想到美国只有一节体育课,还经常取消,更不能忍受的是:体育课时业余的!我想体育老师总应该是男的吧,相反,体育老师反而是女的!不是我歧视女的,我们男孩子在体育方面上都喜欢有个男老师,对不?

体育课上也没有很有劲,我总共上了两堂体育课(只算上能上的),我认为比中国要无聊的多。先说第一节吧,老师让我们用杯子很快的摆开来再放回原样。我想想这也是第一节美式体育课,我也就心里没说什么。可是第二节课还是如此,我嘴上什么也不说,心里要抗议:凭什么每次都要堆杯子,真实的。

美国的人都应该打篮球还不错,讲规则。到了美国后我看清了他们的真面目:规则从来不讲,打人骂人的事是篮球场上的人之常理。我防人的时候很紧,他们都是用力把我撞开来。我在这儿因为是生人,所以我也不敢有很多的怨言。

美国这儿棒球也应该流行的吧,我们学校里也不太打棒球。不过学校里流行一种跟棒球类似的体育项目,规则跟棒球一模一样,只不过发球的那个人得像滚保龄球一样滚过去、这轮得分的那方得用脚踢那个足球罢了。

美国学校的体育令我很失望,我还是喜欢中国的体育课

我感受到的美国小学教育

[日期:2007-04-20]

来源: 作者:吕美琴

[字体:大 中 小]

我感受到的美国小学教育 美国小学教育给我的印象好像就是玩:教室乱乱的,3、4年级的学生做算术还在掰手指,学生在学校什么都能干,就是不好好念书。但随着女儿进入美国学习,我渐渐发现美国教育的另一面。

女儿在美国已读完了学前班(kindergarten),她非常喜欢学校,这也许是美国学校最成功的地方,孩子都喜欢它。女儿的学习手册全是玩的留念:南瓜节、鬼节、感恩节、圣诞节、情人节、复活节,甚至还有春节。通过这些活动,美国的文化与传统深深植根于孩子的心灵。

孩子上学后,不断拿回各种要家长配合的作业:如读书报告,让家长读一本书,然后让孩子画他们最喜欢的一个场面;读书俱乐部,要求家长每月给孩子读20本书,如果完成了,月末就可以吃到点心;趣味作业,以问答形式让孩子学习一些知识或开阔眼界。同时学校很多事情都要家长参与,每天的课堂都有家长的出现,并美其名曰自愿者。可见美国的教育是要家长参加的,同时是开放的。

美国教育另一个大特点就是不让孩子感到压力,让孩子觉得自己都很优秀。第二学期,老师就根据学生的水平让孩子带一些书回来自己读,因为英文是拼音文字,当教了自然拼音法后,孩子不认识的字也能读出来,大声朗读,久而久之,孩子的语感就有了。结合图形,孩子也能明白故事大意,长此以往,孩子的阅读能力与兴趣就培养出来了。老师给学生选书根据学生水平而定,孩子之间不知别人读什么书,让每个孩子都觉得自己读得很好,兴趣倍增。到了2、3年级,大部分学生还在学加减法,但也有的孩子除法已学完了,这种个别培养,让孩子充分感到学习的快乐并对自己充满自信。

美国学校每年都有科学节,kindergarten 孩子也让参加。作为华人的我认为孩子连字都不会写,数字还认不到10,怎能作科学研究?但材料拿回来,你发现孩子很感兴趣,也能做:如量自己的手臂;磁铁能吸家里哪些东西;桌子有几个腿等等。报告的模式是:问题→假设→过程→结果→结论,非常成熟的科学论文格式。如此这般从5岁开始训练,等博士毕业还能不是搞科学的高手吗?由此可见,美国的教育自有一套系统,它特别重视孩子的阅读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表达能力。教育注重个性,注重创造性。这些听起来都不错,为什么效果并不好呢?

美国学校有它的教育目标或要求,但它不强迫孩子去接受,如学校希望学生做到:“Integrity(诚信), Honesty(正直), Responsibility(负责任), Respect(尊重), Compassion(有同情心), Self-Discipline(自律)”,并要求将此条贴在冰箱上。但老师在学校、在课堂上并不强调这些,也不特别鼓励学习。孩子在校学习好或不好,他感党不到多少区别。你在培养方向上填高中毕业、当厨师,当教授,老师一样对待你;你学得差,学的大也没有任何压力。这就是为什么有些美国孩子到3年级还在数指头的原因。学校也介绍价值体系,也有学术标准,但它甚至不负责推行这些。学校认为教育是社会、家庭、学校共同的事,学校只负责学生在校的那几个小时,学生是否学好,是否掌握了学校要求的东西是学生自己的事。所以作为家长要让孩子学好就特别累,特别难。你要让孩子学一点课外东西得磨半天嘴皮子;要让孩子学习中文就更得使出吃奶的劲,弄不好孩子还与你反目为仇;如果放任孩子,下了课就送到DAY CARE(看小孩处),孩子在那就是玩,看电视,有时还学会其它恶习。带女儿的“老师”是个典型的美国妇女,她很喜欢我女儿,给她格外的关照,结果5岁的女儿就学会了搽口红,涂指甲,戴项链,整天想着打扮。我在的学区是好学区,言外之意那里的妈妈90%不上班,是全职妈妈。可见美国的学校是靠不住的,有意识的家长都在全力辅导孩子。

中国的教育呢?听得最多的是:基础扎实,数学有深度,小孩学得好;还有就是谁谁的小孩回中国读了一年书,到美国学习就拔尖了;当然学中文回中国学是最保险的,在中国一年等于在美国学5~6年。不过也听说了中国的繁重学习让多少海外学子只能呆在海外,因为他们的子女跟不上国内的课程,也不愿意上中国的学校;说中国的孩子太苦,学校太看重成绩,让成绩不好的孩子失去了自信。也有人说中国教育让人呆板,聪明的孩子也会变笨,变得没有个性。我知道每种说法都有它的根据,但最让我看中的中国教育还是整体的学习气氛,人人不甘落后的攀比氛围,老师的敬业精神。如果从小让孩子懂得了学习的重要性,培养了好的学习态度,好胜的性格,加上扎实的基础知识,孩子的将来还能不可为吗?但愿中国永远保持这种学习的氛围,同时吸取美国教育的长处,让中国的未来更有竞争力。

第二篇:在美国做手术感受到的震撼

在美国做手术感受到的震撼!

作者:徐祖懋,来源作者的美篇

我的老姐今年74岁,是个美籍华人,从90年移民美国至今已快三十个年头了。因为种种特殊原因,至今只身一人,用中国的说法,是一个孤老。

因膝关节磨损严重,医生建议她做膝关节置换手术!出于这个原因,我们倆口子,辞去上海的工作,赶去美国照顾她!??按照我一个外行人的想法,换膝关节,一定是把原来坏骨头锯掉,换上一个不锈钢的新关节……。其实不然??膝关节置换术,又称为膝关节表面置换术,是指用手术方法将人工软骨替换被疾病破坏的关节面。这是一个非常漂亮的医院,座落在美国东海岸马里兰州的一个美丽的小镇——伦纳德顿(Leonardtown)。医院只能算个小医院,如果在中国,充其量只能算一个地段医院,或者说仅仅是个镇人民医院罢了。2018年4月3日,因为今天排在第一个手术,医院要求病人早上5:30赶到医院。在美国做手术是不需要预先住院做各种检查的,所有的准备工作都是在门诊一周前全部完成。夏令时的早上5:30,天正处在黎明前,整个医院都是静悄悄的。办好了登记手续,我们就在手术间外的休息室等着……手术间里在做准备工作,热心的美国朋友

唐。和在美国的中国朋友

妮可。都赶来看望我姐,我觉得我姐一点也不紧张,她告诉我,在美国手术是不会痛的……我有点纳闷,我心里在想:嘴硬吧,等着瞧啊……大概6:30我姐进入手术室……手术8:00开始,电视屏幕上显示手术完成进恢复室的时间是9:57,到10:59允许家属进入看望。刚开始人尚未苏醒,眼神有点茫然……过一会儿人就醒了。

所有人问得第一句话就是:“痛吗?”回答也是很干脆:“不痛……”我想麻醉药未过,现在应该是没感觉的??,下午你就会“哼哼”了……要吃药了,护士居然送来一杯冰水!这在中国是绝对无法想象的!所有的医疗药品的书上都是说”温开水送服!”12:00左右,中午午餐时间到了,医院送来的饭菜!标准的美国餐:土豆泥,玉米粒,牛排,沙拉,一块面包……

最要紧的是一杯加冰块的白水!??按照中国的做法,这时候应该是喝家属送来的“鸽子汤”,“黑鱼汤”啥的!但是美国有规定,病人是不能吃任何医院外面送来的食物!饭后,这时离手术完成也仅仅只有二小时,在恢复室内和大家聊天,没有任何痛苦……!我想等会下午一定会很痛很痛的吧??!要准备送病房了,2219室,医院让家属先去病房等候,送病房的所有工作,都是由护士来做的,家属是不准插手的。宽敞的单人病房,生活设备齐全……医院提供的洗漱用具!应有尽有!干净宽敞的卫生间……带座椅的淋浴房……病人送来了……最让我吃惊的是护士又送来了一大桶冰水!整整1000ml,而且主要是冰块,难道冰水能镇痛吗???我真的好奇怪哦!要知道现在户外的温度还在10℃以下哦……手术室的护士和病房的护士在做交接手续。我想,现在开始应该要“哼哼……!”了。但是我看我姐一点也没有痛苦的症状……!我非常奇怪!这在中国,手术的下午应该是病人最痛苦的时候呀!一定是止痛药??起的作用,但这药也太神奇了,效果真好啊……要求第一天白天,每隔一小时要做一次肺功能运动,防止肺炎的发生,这在中国我从没看到过。医生来询问情况了,是这样蹲着和病人交谈的,完全看不到我们所熟悉的那种“趾高气扬”的样子……我非常感动……下午二点,也就是手术结束后四小时。医院就要求病人,下床走动了,第一次要求走100英尺……大概相当30米吧。我非常的吃惊??,这怎么可能呀?!我也在网上查找过,中国的医生一般是要求48小时后才下床活动……要知道病人现在还插着导尿管,并且在输液呢……!完全看不到我姐有啥痛苦的样子。病人腰部的一根彩色腰带是为了防止跌倒而系上的,医生的手始终不离的,但绝不来搀扶你,必须要靠你自己的活动来完成这100英尺的路程。病房走廊一个来回100英尺一口气完成……在这儿医院的病人所有的活动,都不允许家属插手,全部由各种职能的护士来完成的,包括上厕所,洗澡。各种职能的分工是很严格的,全部靠服装来加以区别。下午4:30左右,主刀的医生叫 Cox,有50来岁了吧,听说这样的手术做过了几千例了,手术后来看望病人了,他今天这样的膝关节置换手术就做了三个。

我虽然啥也听不懂,但我能感觉到医生的风趣和幽默,还有就是对职业的一种负责精神!??这是护士办公室,空荡荡的,所有的护士都在病房里工作……病房门口的消毒酒精罐,是自动感应喷出的,要求工作人员进病房一次出病房一次。这个在中国的医院一样也有,我看到过……我姐告诉我,医院的护士曾经说过:“病人如果有任何痛苦了,这是我们做护士的失责……”要求病人自己起来做漱洗,有专门的护士在边上看着……!??,那根彩色的腰带是必须的??“嘘……”病房走廊墙上贴的保持安静的标贴非常生动,我不懂英文也能看懂!这比中国医院墙上到处贴的一个生硬的大大的“静”字,要更显得人性化啊!因为没有任何痛苦,也不需要我们家属插手做任何事,没有看到有一个家属在陪夜,所以手术当天傍晚早早的我们就回家了……

确实呀!我觉得人性化是中国医院和美国医院的一个最大的对比和区别。中国病人太多,医务工作者非常辛苦,这些都是事实,但是要是在一些细节上能做得更好一些,医患关系可能会有所改善呀……真心希望我们的医院和医务工作者能向美国的同行学习一点,真正的做到“以人为本”……!??第二天4月4日,因为昨天几乎是半夜就起床了,所以今天起床晚了,按我姐的要求是不需要去医院的……。快近中午了,我们赶到医院,好友送来的卡片和花……我们去时,正好一位美丽的女士——社会工作者,在与病人交谈。了解术后病人的情况,有没有啥痛苦和需要帮助的地方Social worker,英文翻译为社会工作者,是医院专门配备的工作人员,用来做病人的“思想工作”的。用现在的话来说,大概就是“售后服务部”吧??。午饭时间到了,今天午餐是一大盆蔬菜,水果,饼干,黄油……和永远标准配置的冰水一杯。因为导尿管不用了,需要上厕所时,只要按铃就行了。有专门的粉色衣的护士来帮忙了。

因为实在是不需要家属做什么事了,按照常规,大概明天是出院的日子,午饭前我们俩就早早的离开医院,自己逛街去了……!??……正当我们在超市里选购食品时,突然收到了我姐打来的电话:“……即可驾车前来接我出院……!“。?? 因为下午完成了200英尺行走和自己上下楼梯的训练,医生觉得可以出院啦!我大概屈指一算,现在是4月4日下午4:00,这时离手术完毕大概只有30小时左右。哦!天呀!这简直像个奇迹呀,我想这手术在国内做的话,且不说痛苦,就30小时现在可能才刚刚下地吧……因为匆忙,我都忘了拍照片了,直到穿绿衣服的护士,用轮椅车把病人送到医院大门口,我把车停在过道处时,才想起拍个照吧…… “Thank!(谢谢)”

'You are welcome!(不用谢)'医院有规定,病人在院期间是不可以单独行动的,哪怕你出院手续已经办好了,所以一定要由护士把病人送上车为止……谢谢!这是我的真心话!谢谢医生!谢谢护士!谢谢……医院出口拐角处的一棵粉色的樱花??开的这么鲜艳、完美,让这美好的一切都永远留在我的记忆中吧……回到家了……家门口的二株紫玉兰开的正旺,在蓝天的映衬下,显得分外的美丽……望着屋后一片夕阳斜照的松树林,我陷入了深思……!

我想对看完这美篇的朋友或者关心我姐的亲朋好友再说几句我这几天的感受…… 手术前我是非常耽心的……

但在我见证了手术过程的一切后,我甚至觉得这似乎是一种“享受”,怪不得有位膝关节不好的朋友告诉我,想马上飞来这儿呢……

我爱我自己的国家,我非常希望自己的祖国能早日强大起来,但是我对目前有些网上的文章和言论非常担心,甚至对有些媒体盲目的夸张言论非常反感。我们国家底子薄,近几年在科技和建设上是有很大的发展,这是事实,值得肯定,但是不应该大张旗鼓去自我炫耀,自我宣传,甚至自我吹捧。作为一个中国人,期待自己祖国的文化在世界上大放光彩,期待祖国强大、繁荣、昌盛,期待中华民族伟大的复兴,这是很自然的一种情感。可是就目前的一些事实平心而论,我们今天在许多方面和世界先进国家的差距,绝不像一些不负责任的所谓专家学者和某些媒体吹嘘的那样,已经没有差距甚至超过了。一个国家的科技、文化,包括医疗、教育水平,不是靠叫口号或者吹嘘世界第一而能强大起来的,是要靠一步一步的踏踏实实的努力而逐渐积累的。姑且不论我们目前在很多方面与世界先进国家有多大的差距。离开北京、上海几个大城市,到偏远农村看看吧,去看看农村一些家徒四壁的贫穷状况吧,脱贫工作还没完成的地方还多了去呢!去看看那些一天工作10个小时打工者吧!去看看大批进城的大学生和务工人员不能上学就医的孩子们吧,再回头看看我们自己的教育、医疗、退休和养老的状况。我想我们的根本目标不是要取代某某国家而去引领世界,更不需要在什么时间内赶超谁而达到世界第一,我们的根本目标应该是让全体中国人'学有所教,病有所医,老有所养!'最后我还想告诉各位关心我姐的亲朋好友们,就在我写美篇的这几天里,我老姐已经完全能依靠拐杖和扶手,自如的上下楼梯了。甚至4月6日,还“强迫”我们离开她,我们也“残忍”的把她一个人留在家,趁着天气好,去华盛顿看一年一度的樱花??呢……最后加一句:许多朋友都来问到费用问题,不好意思,绝大部分的美国人都有医疗保险,费用是由医院直接和保险公司结账,当然账单是会寄来让病人过目确认的,所以具体花费了多少费用,我真的不清楚!大概账单会在一个月后寄来……。我的一次“大惊小怪”的感慨,引起了这么大的反响,我实在是没想到,谢谢大家的关心!谢谢亲朋好友的问候!我姐手术到现在已经十天了,去复健医院二次,昨天又去医院拆线了,所有的医生都说手术非常成功,恢复的非常棒。朋友们问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多少钱??,昨天我姐特意去医院管理部门了解了一下,因为美国和中国不同,手术,住院,复诊,复健,分成四个部门分别收费服务,仔细算要等账单,估算一下,我可以负责的告诉大家,因为各人情况不同,住院,复健有所差别,但总费用不会超过1万美金。大家觉得呢!

第三篇:经典.让我感受到母爱!

经典,让我感受到母爱!

竹溪县城关中学八

(二)班

许鑫鑫

从小,我与母亲就不太和睦,当我看到别的母女亲情热热的时候,我再看看自己的母亲,却行同路人。

我对母亲一直没有好感,我也不喜欢她的不苟言笑和她的冷峻。总之,我不喜欢她的一切一切……

雨淅淅沥沥的下着,我打开窗子,任清凉的雨点打在我脸上。心情也变得活跃了,像这雨点一样。

“天冷了,加件衣服吧!”突然间,母亲的声音出现在我的耳旁。

略显苍老的声音打破了这寂静的气氛。正沉浸在幻想中的我被这突如其来的声音吓了一跳。于是我推开母亲,气恼地走上了街!

蓦地,我的耳膜中传来了邻家小妹妹的稚嫩的声音。原来,这给小妹妹在背诵着《弟子规》:“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

回想起刚才的那一幕,我有些后悔了。母亲刚刚只是怕我着凉了,她是在为我着想啊!可是我呢?我又陷入了深深的沉思中……

想到这儿,我又回到母亲的身后。母亲闻声,转过头来,我看见她脸上悲哀的神情,以及她的皱纹和她头上星星点点的白发。那次,我对母亲的认识彻底改变了!

这时,不知怎的,鼻子酸酸的,心里隐隐约约的感到一丝痛楚!

我总认为母亲不够爱我,不够关心我,可我什么时候有关心过母亲呢?我矛盾了……

可每当母亲关心我,疼我时,我总是在母亲的热亲上泼一盆冷水,给母亲留下一个陌生的背影。

现在,我感到母亲的血液在我心底流淌着,那“红色的血液”显得分外清晰、分外酸涩……

第四篇:我所感受到的母爱

我所感受到的母爱

母爱,是一种伟大的力量,她是我们幼小的心灵慢慢地成长。我来说一件我感受到的母爱吧!

有一次,我们在上课,外面下起了大雨。我们放学了,我没带雨衣,只能在教室里等家长来接。在我焦急等待中,老师说:“张碧涵,你家长来接你了。我急忙跑出去,一看,是妈妈,我激动的扑到妈妈怀里,说:”妈妈,你来了!“妈妈说:”宝贝,等着急了吧,我们回家。“我跟周老师说了”再见“。

在回家的路上,妈妈把伞一点一点往我这边移动,一直把伞都移到我这边,她才不移动了。

结果,回到家后,妈妈被雨浇成了”落汤鸡“而我却一点儿也没淋着。

爸爸问妈妈:”你为没什么一直把伞往女儿那边移呢?不知道这样你会被淋湿吗?“妈妈摸了摸了我的头,说:”只要咱们的宝贝女儿不被淋着就行了。“这句话让我流泪了,我抱着妈妈哭了起来。

真是”父母的爱是天地间最伟大的爱“啊!

第五篇:我感受到的社区关系

我感受到的社区关系

曾经我理解的社区是与小区画等号的,某某小区就是某某社区。小区通常是封闭或半封闭的,人们在小区里居住、生活。小区配备一些便民服务,如便利店,菜店,水站,维修站等等,满足正常的生活。如果遇到问题,会联系物业解决,而居委会则是管理单位,一些证明或手续需要到居委会办理,重大节日或会议期间会有戴红箍的爷爷奶奶在小区的门口站岗巡逻。

但通过之前的学习及工作经验以及本周的课程学习让我对之前的认知有了修正。小区只是社区的一种地域形式,社区定义应该是指有一群人长期在一起生活,为了他们共同的需求和利益,他们需要频繁的社会交往互动,渐渐形成了自然的情感维系和心理认同,有了集体身份,成为一个人群共同体。这里更强调通过社会交往互动而形成的情感维系和心理认同。社区的概念中“人”才是核心,才是使社区能够有生命力的发展的原动力。正如“何谓社区,社区何为”中提到的,从动力上讲,社区建设固然要借助于外力,但更主要的是要依靠自身内部的力量,特别是要依靠社区居民自发主动的参与,而只有当他们感到社区这个共同体的好坏优劣与他们的生活质量休戚攸关时,他们才会有积极性去参与社区建设,否则,要么“事不关己高高挂起”,要么所谓社区建设又成为某种形式的外来的社会动员。应该说,在传统的相对封闭而邻里之间又守望相助、出入相友、疾病相抚的农村社区中,这种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但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城市化进程打破了居住方式的稳定性,导致人们流动性增强,家庭关系的小型化,社区关系的陌生化。这也就限制了人们在社区建设和社区生活中发挥作用,使得社区的活力减弱,以至于社区居委会或社区服务站更多的承担了社区成员的功能,通过政府的行政工作去实现社区的建设,作为地域性生活共同体的社区在人们生活中的地位则似乎随着社会越来越迈向现代而越来越无足轻重。

所以,我认为,恢复社区活力,更好的推动社区建设,依靠政府的姓名命令推动,社区的发展还是处于被动的地位,如果社区的建设想要更加符合居民需求,更加的有持久性和有延展性,则激发每一个社区居民的参与度,将社区大家的事与自我小家的事联合起来,真正做到“社区是我家,建设靠大家”,不停留在口号,更多的付诸于行动,才能赋予社区更好的生命力,从而更加健康可持续的发展。

正像“何谓社区,社区何为”文章中举的物业管理的例子,物业公司对于社区管理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每一户居民的生活和利益,每一户居民也就会自发地来共同关注物业管理公司的聘任以及物业管理的情况。诸如此类看似平凡的共同一致的活动,可以说是逐步地萌生出社区居民之间的认同感、凝聚力,形成社区居民的共同意识的主要途径。而正是基于这种认同感、凝聚力、这种共同的社区意识,居于同一地域中的人们才不至于成为“互不相关的邻里”,而能逐步地发展形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社区共同体。

下载我感受到的美国小学教育(本站推荐)word格式文档
下载我感受到的美国小学教育(本站推荐).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她让我感受到友谊(推荐五篇)

    她让我感受到友谊 记忆如一股清泉,缓缓地流入我的心扉。打开记忆的闸门,我永远也忘不了的是她与我之间的友谊,我感受到她和我凝聚的深厚友谊。 记得有一次,我上着课,突然发起......

    我感受到的山塘街

    我感受到的山塘街 我和同学是在一个周六的下午去的山塘街,没去之前觉得山塘街就是个比较好玩的、有趣的、能够将周末打发掉的地方,并没有感觉它有什么特别之处。但是当我和同......

    美国小学的科学教育

    美国小学的科学教育美国的科学教育正处在一个深刻变化时期。国家标准为美国所有青少年确定了科学教育的新内容和成功的条件。改革焦点是,在老师的引导下,让学生们与他们能感觉......

    美国小学数学教育考察报告

    美国小学数学教育考察报告 -2004年4月27日至7月20日,笔者有幸参加深圳市组织的第三期海外培训,到美国学习、参观和考察。期间参观了大学和中小学,听了不同年级的课,参加了各种各......

    我所感受到的丽江生活[范文模版]

    到丽江,我最喜欢的除了浓浓的纳西文化和小桥流水之外,恐怕就是丽江古城的巷道了。不管哪里的的巷道总是让人觉得有着“曲径通幽处”的神秘和未知的惊喜。而像丽江这样的古城,巷......

    我所感受到的改革开放三十年

    我所感受到的改革开放三十年 三十年,相对于人类发展的历史长河,弹指一挥间;三十年,相对于一个五千年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沧海一声笑;三十年,相对于中华民族的百年强国梦想,亦并不长......

    我感受到的人民警察核心价值观

    我感受到的人民警察核心价值观 武江特巡 对于核心价值观,简单通俗的理解,就是一个人在从事某种活动所拥有的最基本、最重要、最崇高的意志遵循和价值取向,是一个人的精神支柱,并......

    书让我感受到的快乐

    书让我感到的快乐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是高尔基说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是杜甫说的;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是刘向说的;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是荀子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