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析有效教学策略在幼儿园美术教学中的运用
浅析有效教学策略在幼儿园美术教学中的运用
【摘要】在幼儿教育教学中,美术教育占据着极为重要的地位。但是在幼儿美术教育中,如何进行有效教育,必然是幼儿教师所要解决的问题。鉴于此,本文从美术活动时幼儿座位的安排、激发幼儿的兴趣、教给幼儿一定的绘画技能、如何评价幼儿的美术作品四个层面,对在幼儿教育中如何去实施有效的美术教育给予阐述。以期为幼儿教育提供理论上的参考。【关键词】有效教学;幼儿;美术;策略
在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观察力教育活动中,幼儿园的美术教育是一个重要的手段和途径。这一途径是开启幼儿智力的极佳金钥匙。因为美术教育有助于培养幼儿观察能力,有助于发展幼儿的感知力,有助于提高幼儿的审美能力。而今,越来越多的家长和教育工作者对幼儿美术教育看重。那么,在幼儿教育中,如何有效地施与美术教学呢?笔者从几个层面给予阐述。
1.合理调试幼儿美术活动时的座位
在幼儿美术活动中,幼儿的座位,一方面会直接影响到幼儿的心理感受,同时另一方面,对教学目标的实现也有着极大的影响。因为,幼儿在群体中的不同位置,对幼儿的行为都有着不同的影响,这是对幼儿心理学和生理学研究的结果。比如,在幼儿的教育中的座位,如果长期固定,就会导致一些不良的后果:或者斜视,或者歪脖,很不利于师生间的交流活动。再者,由于幼儿存在一些差异性,他们在美术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学习能力、动手风格各不相同,为了促进幼儿间的互助学习,有必要对幼儿的座位给予合理地调试,以促进他们相互学习和提高。
故而,在对幼儿的座位编排上,要依据幼儿的性格和能力等方面存在的差异,合理安排幼儿的座位。一般来说,为了达到幼儿间的互补性。应该尽最大可能地让学习能力强的幼儿和学习能力差的幼儿搭配在一起。这样就有利于幼儿间进行“帮扶”,让幼儿间取长补短。2.积极地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想象力以及创造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是爱因斯坦说的话,充分地说明了,兴趣在学习活动中的重要作用。在幼儿美术教育中,通过积极地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以促进他们的想象能力以及创造力的提高。但是如何达到这一点呢? 2.1让幼儿的美术活动的主题关联于生活
美术源于生活,生活是美术的源泉。在幼儿美术教育教学中,应该积极地将幼儿的美术活动关联于生活。再者,学生对自身生活的东西有感知的经验,其体验有一定的基础。在幼
[1] 1 儿美术教育中,尽最大可能地关联于生活,会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学生对系鞋带这一生实践活动是非常熟悉的。教师就可以组织学生先进行系鞋带的活动,充分对系鞋带的体验和感知,然后叫一名幼儿做示范,教师给予有效的指导,让学生观察仔细。最后就叫幼儿把这一场景用画笔绘画出来。2.2积极引导学生进行想象活动
在幼儿美术教育中,为了提高教学的效率,在充分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后,幼儿工作者,有必要对对幼儿的想象活动给予促进。在美术教育中,如何激发幼儿的想象活动呢?作为教育工作者,在学习主题上尽可能地选择一些具有开放性以及超前性的主题,用以激发他们的创造力。比如,一些“神奇的月亮”“未来的苹果”“神奇的岛屿”,就是很好的主题,以此带动学生的想象活动。并把这些事物用画笔绘出来。3.注重绘画技巧的有效传授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说的就是对技巧的传授很重要。在幼儿美术教育中,绘画技巧的掌握是幼儿美术学习的一个重要的基础,是幼儿充分表现自己想象的工具。在幼儿美术教育中,教师应该积极地对幼儿给予美术技巧的传授,让他们掌握绘画的一些基础,在绘画中提高绘画的表现能力,进而增强学习美术的自信心。当然,在对学生绘画技巧的传授中,要有一定的策略。当前的幼儿美术教育,遵循的是一种传统的教学方式。即,教师中心模式、成人化的教学方法,所谓的一概“临摹”,不利于幼儿的学习和掌握。虽然在“临摹”中,是可以提高学生的绘画技巧,但那是针对成人化的学生给予的教学方式。教师需要从幼儿出发,寻求一些易于幼儿掌握的绘画方法。4.对幼儿美术作品的正确评价
心理学研究告诉我们,人有许多需要,其中一项就是对肯定的需要。幼儿在美术教学活动中,经历了绘画后,对他们的绘画作品,需要别人的极度,需要别人的赞扬和肯定。作为幼儿教育工作者,要积极地对幼儿的绘画作品给予评价,以达到增强幼儿的绘画自信心之目的。当然,在对学生评价中,应该注意度的把握,不应该所有的作品都是好,都是赞扬和肯定,而是在以激励为主的总原则下,适度地赞扬,有节制地肯定。5.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幼儿民俗教育中,要想达到有效教学,必须合理调试幼儿美术活动时的座位,积极地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想象力以及创造力,注重绘画技巧的有效传授,让幼儿在兴趣的支持下,促进想象能力的提高,在以激励为主的总原则下,适度地赞扬,有节制地中肯地肯定。以增强幼儿的绘画自信心。通过以上的教学策略,幼儿美术教学的效率
[2]自然会有所提高。【参考文献】
[1]常利芹.有效教学策略在幼儿园美术教学中的运用[J].新乡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05:119-121.[2]蒋丽琴.提高示范策略在幼儿园美术教学活动中的有效性[J].教育导刊(下半月),2013,02:79-80.3
第二篇:有效教学策略在小学美术课堂中的运用
[摘要]新课程改革的一个很重要的方向,就是改变或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本文围绕有效教学策略在小学美术课堂中的运用,着重从两个方面阐述:一是有效教学策略的意义;二是有效教学策略在小学美术课堂教学实践中的运用。
[关键词]教学策略 有效学习教学运用
课堂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是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的共同活动,是一个动态的复杂的发展过程,具有许多的不确定性。因此,教学既要有一定的组织性和计划性,同时又要随时掌握课堂上的各种情况,积极运用相应的教学策略,有效促进学生的进步和发展,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兴趣,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美术教学必须体现时代特征,培养学生的现代意识。过去,我们在美术教学中死抱住西欧与苏联的一套训练方法,一味死抱素描,要不就钻在中国传统国画的套子里,在技法中磨来磨去,这种教学已太过时了。现在世界美术领域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美术已走在社会发展的前沿。作为时代的精神尺度,美术教学必须向前看,注重教学的有效性,培养学生的现代意识,提高教学的现代审美品位。下面,笔者结合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和教学实践,谈一谈一些粗浅的认识和体会。
一、有效教学策略的意义
教学策略的含义:教学策略是实施教学过程的教学思想、方法模式、技术手段这三方面动因的简单集成,是教学思维对其三方面动因进行思维策略加工而形成的方法模式。在教育哲学的区域中,教学策略的理论依据是建立在马克思主义哲学认识论和方法论的基础上。在教学论的层面上,又侧重以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等理论来阐释教学过程的本质和现象。
教学策略是为实现某一教学目标而制定的、付诸于教学过程实施的整体方案,它包括合理组织教学过程,选择具体的教学方法和材料,制定教师与学生所遵守的教学行为程序。
随着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入,现在国内外都在讲建构主义学习观。建构主义学习观认为:学习是学习者与文本之间的交互作用。学生学习教材,教材对学生有作用,而学生同时也对教材有作用,这就是建构主义学习观,也是课程改革的一个理论基础。
建构主义心理学认为,学生用自己的观点解读了教材的内容,从而在自己头脑中建构出一个新的概念,而且建构是和教学同步进行的,学习者的学习完全是自主的活动。所以,学生的学习是自己建构的过程,这种学习是探索性、研究性、理解性的学习过程。因此,有效教学策略就是让学生进行自主性、探索性、研究性、合作性的学习。
新课程改革提出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育人思想,关注课堂教学三维目标(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有机统一,实现学生素质的全面建构,追求新时期条件下素质教育理论发展与实践创新的统一。在理论学习上,探索三维度的关系(即是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者之间的关系),以及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把握。
小学美术教学应该是:提倡学生主体参与、合作学习、差异发展、体验成功。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把握四点:一是教学的着眼点是怎样激励学习潜能;二是不承认差生,只承认个体差异的存在;三是学科教学的注意中心是学科知识的获取过程;四是关注教学个性化走向个性群体化的实践策略。
二、有效教学策略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在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要坚持以课堂教学为中心,优化课堂教学,倡导自主、探究、合作的课堂学习方式,重视学生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教学关系,互相适应,互相促进,优化课堂要素的配置,追寻有效课堂学习的基本要素,提出有效课堂教学的评价指标。
自主学习是指学习者对学习过程的自我控制,学习者要具有高度的学习责任感和自我控制学习的能力,衡量自主学习的三个指标是:学习目标的建立、学习方法的掌握及学习评价的实现。
所谓探究式课堂教学就是以探究为主的教学,即指“在教师的引导下,以学生独立自主学习和合作讨论为前提,以现行教材为基本探究内容,为学生提供充分自由表达、质疑、探究、讨论问题的机会,学生通过个人、小组、集体等多种解难释疑尝试活动,将自己所学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教学形式。
针对课堂教学而言,台作学习可以理解为“在教师的指导下,旨在促进学生的异质小组中互助合作,达到共同的学习目标,并以小组的总体成绩为奖励依据的教学策略体系”,其目的就是要提高全体学生(包括有学习障碍学生)的学业成绩及各方面技能,使他们具有处处为他人着想、尊重不同观点、能与人合作交流的态度意识。具体有以下五个入手点:
1、从备课准备入手
策划课堂40分钟,提高备课的有效性,优化教学设计。过去的备课主要是从教师的讲而不是从学生活动的角度备课,现在应该从学生学习活动的角度来各课。这堂课有哪几项活动、怎样安排,在活动过程中教师怎样指导、怎样与学生互动,在活动中怎样进行评估和调控等等应该是教师着重考虑的问题,而且还要进行教学反思。如:各《我设计的服装》一课时,我没有像过去那样让学生去设计服装效果图,因为学生不懂服装设计的知识,即使有好的构思也不一定能表现出来,而是为学生们准备了多种彩色纸和塑料布,让他们在小组里挑选一人做模特,其余同学为他设计“时装”。这样,从学生学习活动的角度来考虑,不仅激发了学生们的创作热情,而且,把抽象的设计过程形象化,有利于学生把他们的一些金点子和巧妙的构思直接表达出来,提高学生学习的有效性。
2、从教学活动入手
“活动一发展”教学模式是作为活动课程教学基本结构提出来的。“活动”即要求教学以学生活动为中心,“发展”即要求教学以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和个性充分发展为目标,“活动一发展”即要求教学必须遵循活动与发展的辩证统一规律。构建“活动一发展”教学模式旨在建立一个适应小学活动课程教学的理论体系,正确把握活动课的教学特征,探索其教学规律,充分发挥活动课的特有功能,防止和克服活动课“学科化倾向或形式走过场”,提高活动课教学质量。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实践性、能动性原理与活动课程的特殊性结合起来,提出“活动一发展”的观点,其意义有三层:一是强调活动的实践性和能动性,让学生在活动中动手动脑,实现“实践一认识一再实践一再认识”的能动过程;二是强调活动的发展性和教育性,让学生在活动中获得亲身体验,实现改造自我、发展自我的目标;三是强调活动与发展的相互作用,把二者有机统一起来,发挥整体效应。
在教《我设计的服装》一课时,其主要过程如下:
①创设情境。首先从欣赏唐代名画《簪花仕女图》开始,然后引导学生对古今中外、各民族的服饰特点进行有个性的评价,从而激发起学生自己设计服装的热情,再让学生从本组中选一名“模特”并共同为他“设计”一套服装,引导学生们进入时装设计师设计时装的情境之中。
②产生问题。学生们看着老师提供的一堆彩色纸、塑料布和其它一些废旧材料时,不禁产生疑惑:这“服装”到底该怎样设计?随即就自发地开始了小组讨论。在这样的讨论中,学生们已经开始了自主探究;这样的讨论,为学生们进一步的合作提供了条件。
③观察、选择资料。这时,老师出示了一些“穿”了纸服装的洋娃娃。学生们通过仔细的观察,得到了服装设计的灵感;经过再次的讨论,选择了自己小组需要的材料,并拿出初步的设计方案。
④解决问题。在小组取得一致的意见后,立即分工,为这位“模特”设计起来。“模特”也不会闲着,也参与其中。遇到难题,大家再共同磋商、共同解决。
⑤应用检验。各组设计完成之后,组织“模特”们穿着自己设计的“服装”进行展示、评比。然后,全班同学投票评奖,以此检验各组设计的作品是否优秀。
3、从教师引导入手
优化讲解,重视课堂讲授的时效性和实效性,倡导简洁、精炼、有效度的课堂指导,优化课堂结构,重组环节步骤,重视信息流的整合和有效信息的输载,研究课堂信息的交互性和有效传输。在《我设计的服装》教学过程中,教师并没有做过多的讲解,虽然简洁,却非常有效。将本来深奥晦涩的服装设计通过为真人模特设计而变得形象直观,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时效性和实效性。
4、从评价过程入手
加强教学评价方式的有效性。评价的目的是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师要善于利用评价所提供的大量信息,适时调整和改善教学过程。在《我设计的服装》教学过程中,通过展示、评比的策略,学生们进行了自我评价和集体评价。这种对学生进行评价的激励,诱导了学生的兴趣、意志、情感等学习心理的内在动力系统,引导学生的潜能发展,促进学生的有效学习。
总之,教师运用有效教学策略的过程实际上是一个创造性的过程,是一个研究的过程。实践证明,通过自主、探究、合作的课堂学习方式,实施以上各种有效的教学策略,促进了学生的有效学习。
[参考文献]
1、《中小学美术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钟启泉、崔允、张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第三篇:如何有效运用教学策略
如何运用教学策略激发有效课堂教学 2011-01-05 16:39:52
什么是教学策略? 教学策略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为完成特定的目标,依据教学的主客观条件,特别是学生的实际,对所选用的教学顺序、教学活动程序、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和教学媒体等的总体考虑与构划。一般地,教学策略有两类: 第一种是产生式教学策略
是指让学生自己产生教学目标,学生自己对教学内容进行组织,安排学习顺序等,鼓励学生自己从教学中建构具有个人特有风格的学习。也就是说,学生自己安排和控制学习活动,在学习过程中处于主动地处理教学信息的地位。第二种是替代式教学策略
这种教学策略在传统教学中比较常用。它更多地倾向于给学生提出教学目标,组织、提炼教学内容,安排教学顺序,指导学生学习。主要是替学生处理教学信息。
而今天的新课程改革倡导的是一种以人为本的教育模式。尊重人(学生和教师)的全面发展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一直是广大教师积极探索的课题,在新课程改革的今天更具有现实意义。下面从产生式教学策略方面简要谈谈如何实施有效的课堂教学。
(一)用爱心打造以人为本的课堂
人们常言道:没有爱便没有教育。用爱心构筑宽松的现代课堂,用真爱去沟通,用真情去交流,才能充分发挥学生自身的能动性。只有抓住了教育的这一本质,在教学中充分重视学生的存在,以情感开启学生的心智,倡导“生本”教育(以学生为本),关爱学生。充分尊重学生,让学生感受到自己是课堂学习的主人,他们就会积极主动的去承担主人的角色。用真爱营造课堂,学生的思维才能积极的思考,想象才能更丰富,各种隐藏的潜能才能得以最大限度的挖掘出来。让每个学生都学的轻松,都能感受到学习的愉快,真正体验到学习是一个多么快乐的幸福的事情,最大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的热情。(二)尊重学生个体差异,让每一个学生都有自信心。
一方面,每个学生都有各自的特点,呈现出差异性。所谓的“差生”并不是天生的,只要你善于抓住孩子的学习特点,引导孩子的长处,那么每个孩子都是天才,每个孩子都能成功。也就是说,所谓的好、中、差生,从某种程度上说,是一种人为的划分。正确的做法是要充分分析和了解每个学生的性格特点,因材施教,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快乐,树立自信,这样才能得到好的学习效果,从而获得成功。
另一方面,一个学生无论年龄大小,文化水平高低,都享有人格尊严受尊重的权利。因此我们都要尊重学生,建立民主平等,互尊互爱的新型师生关系。以前有些老师更多地把学生看作是教育管理的对象,而忽略了学生和我们一样是有思想,有感情的活生生的人。学会尊重,让学生觉得自己是重要的,是受到教师重视的。
(三)宽容与赏识学生,让每个学生都有改过的机会。
从宽容的角度讲,学生还处于长身体阶段,生理、心理的发育还不够成熟,自我约束力普遍较差。这就要求我们要耐心,细心,要学会宽容。把学生当作自己的孩子,原谅他们的失误,过错,多给他们一些改过的机会,给他们创造一些反复战胜自我,表现的机会,用爱心去温暖他们幼小的心灵。
另一方面,赏识学生,要看到每一个学生的闪光点。学生正处于自我意识迅速发展时期,特别希望能得到别人的承认与认同,希望得到他人的羡慕、好感和赞扬,渴望得到老师和其他承认的尊重与赏识,我们每个老师都要学会赏识学生,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比如某学生语法好,就多给他机会给大家讲一讲某些语法,教师省力,学生锻炼了能力,还鼓励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一举多得!可见,哪怕一丁点值得你赏识的地方也不要放过。
(四)关注学生的真实生活,学会换位思考
冯建军教授说:“将生命融于教育,将教育融于生活,让教育成为生命的诗意存在,凸显生命的灵动、自由和独特,并以此渐臻生命的完美和幸福”。而“有效教学”的终极目的就是“促进学生成长”。课堂是学生习得知识、锻炼能力、启迪智慧的主阵地,学生的发展主要依靠课堂。课堂教学没有效益,学生发展就不可能得到落实。同时,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如果我们设置的情境选取了贴近学生生活的真实事件,这样学生才有的说,才深刻,因为这是来自他们身边的真实生活,是通过我们自己的亲身感受体验提升出来的,是感性到理性认识的一种质的升华。深刻的体验,让学生在特定的年龄,能自觉地调用自己的学习、生活经验,体验学习,从而完成有意义的知识建构,并能将知识进行迁移。
教学是教与学双方面的活动,要进行有效的教学,在思考如何把知识传授给学生的同时,还要从学生的角度思考学生是否能够喜欢、接受、掌握、应用。教师精心备课只是完成了其中一个环节——课堂预设,要进行有效的教学,我们还要关注另一个环节——课堂生成。教师既需要课堂预设来为学生营造学习场景和氛围,把握课堂的节奏、效率,同时也需要课堂的生成来激发学生的创造,为课堂注入生命的活力。这需要教师对学生的认知发展需要以及学生的认知规律有足够的了解,对课堂有足够的预测——备学情,这样才能在大的教学框架下预留出许多学生创造的空间,并保障课堂的教学的有效性,实效性,提高教学效率。
第四篇:小学美术教学策略的有效运用
小学美术教学策略的有效运用
有效的教学策略能够达到良好的课程效果。因为教学并不是单方面的,除了老师的教,还有学生的学。学生能够在老师的指导下积极主动地去学习、更好地掌握知识,这是教学策略有效的具体体现。可见,教学策略对于教学效果是至关重要的。谈谈小学美术教学策略的几点探讨自己的体会:
一、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我们都知道兴趣是学习的动力,所以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就要把学生的求知欲、好奇心激发起来。宽松、和谐、民主、生动活泼的教学气氛,能够使学生产生自觉参与的欲望,激起学习的兴趣。在对低年级儿童的教学时,我根据他们精神的集中缺乏持久性和情绪的不稳定性,易受环境的影响而发生变化的特点,设计教学过程。依据教学内容,借助幻灯、录音、录像等现代化多媒体教学手段,运用音乐、影视、图片等艺术资料,让学生通过视觉、听觉、触觉等途径了解作品。采用直观教学,让学生有新鲜感,注意力就会被吸引。
如对意大利文艺复兴画家达·芬奇、米开朗基罗、拉斐尔作品的评述时,用大量的作品来增强学生最直观感受,利用多媒体教学,分别对作品最直观感受,利用多媒体教学,分别对作品题材,艺术处理手法,追求的境界等进行言简意赅的评述,当然也要有重点,否则学生会因多而乱,互记混淆,出现名作名家的张冠李戴。多媒体教学不仅可以丰富、映证和深化教学内容,而且可以调动学生的情绪,引发学生积极主动探索知识的兴趣。
二、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做好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是新课程倡导的三大学习的方式之一,是新教材极力体现出来的一种理念。合作学习是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是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的学习方式。通过“讨论探究法”小组之间探讨制作方法与步骤,材料的选择与使用,通过“游戏活动法”同桌之间、小组之间互动合作,培养了他们的团结协作的精神,感受到了参与实践给每个学生带来的快乐,陶冶了谈们的情操。
其实合作学习的开展是需要一定的组织、培养及引导的。在组织建立合作 小组时候教师应了解学生,在学生自主选择合作伙伴的基础上按一定的人数,分好、中、差水平,合理调配好人员的安排,并要求做好各个组员的明确分工。人员串位的形式可根据具体情况灵活安排。
三、创造性地运用教材
教材作为课程的重要资源,它只是提供了学生美术活动的基本线索,我们教师并不一定按照它的安排来按部就班地教学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对教材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推敲,了解教材的基本精神和编写意图,把握教材所提供的美术活动的基本线索,处理好教材的内在联系,对教材组织、呈现方式进行灵活地调整,把教学过程设计得富有弹性。这个过程中,要做到以教材以教材为基础,以学生的生活实际环境为铺垫,设计出具有层次性、探索性、创造性、多样性、开放性的教学过程。
四、展评作品,收获成功。
美是创造出来的,学生的每件作品都是对学习内容的理解与反映,更需要老师和其他学生的肯定。教学中,采用“讨论探究法”、“实践感悟法”通过师生、生生之间的对作品不同角度的理解,让每个学生的素能都有提高,大大提高了美术学习的兴趣,培养了他们的欣赏美、感受美、创造美的能力。
教学方法使用是灵活的、多变的。这就要求我们要从学生的心理特点出发,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课标的要求,结合先进的科技手段,为他们创设自由发挥的空间,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利用一切机会,调动学生的兴趣,使学生以主体形象,贯穿整个学习过程,从而不断改变教学方法。
第五篇:美术教学中如何有效运用素材
美术教学中如何有效运用素材
【正文摘要】国家新一轮课程改革更加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美术课程的素材不再局限于美术学科本身,还拓展到自然、文化、社会等范畴,美术教学素材的有效收集与运用直接关系到课程资源的拓展。地理、自然、历史、民俗、以及地方生产生活经验等,这些都是形成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最具特色的素材资源。美术教学中素材的合理有效运用也直接关系到美术课程的发展。
【关键词】美术教学、素材的收集与有效运用、多媒体技术与美术课程资源整合。
一、美术教学中素材的运用现状。
在美术教学中,教师为了让学生能较生动、更全面的学习到美术知识,往往收集了许多有关的素材让学生在课上欣赏。这些素材虽然与教学是相关的,但是它们在教学中真正起到的作用与发挥的效率教师也是没有一个确切的答案;还有经常看到教师将许多的教学素材集中在课的前半部分以电脑展示的方法演示给学生看,演示的过程只注重数量不注重质量,学生看的眼花缭乱,还占用上课的时间较多。这样的展示方法好的方面是学生可以通过欣赏素材对教学内容更加的了解,开阔知识面,但是大量的素材欣赏让学生没有一个思考、理解、消化的过程,只是走马观花似的看到了一些新鲜的内容,没有真正进入到学生的头脑中,同时有限的教学时间也被占用了不少,学生创作的时间变得紧张了,这也不利于学生知识技能的掌握;等到学生创作作品时有些较好的例子已经忘了,所以对提高作业质量效果也是不利;还有有了网络可以非常方便的收集各种教学素材,通过电脑演示素材,所以美术教学中实物素材的制作与教师的课堂演示渐渐的被舍弃,美术课逐渐变成了电脑展示课,美术老师一节课就在操作电脑中完成了……。这些在教学中出现的问题也许在我们的课堂中还在继续出现,我想我们应该来仔细的思考一下,能否找到有效运用素材的方法,提高美术教学质量。
二、美术教学中素材的选择要求。
在教学的开始阶段首先是对教学素材的选择,现在我们可以通过网络一下子找到非常多的资料,其中包括图片、课件、文字介绍、视频欣赏、音频欣赏……,这些资料哪些对教学更有帮助,更能让学生理解、接受,就需要教师进行仔细的分析研究。在近几年来的美术教学中,我在选择教学素材的时候是从以下几点来选材的:
(1)美术教学中素材的选择要与学生的年龄特征相结合。学生的年龄不同,原有的知识水平相差甚远,教师在选材的时候首先要对学生有一个学情的分析,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做到与原有的知识稍加提高,这样学生在学习的时候才能够接受。不同年龄的学生的兴趣爱好、智力水平和美术技能基础都不同,选择素材教学由于不同的学生在技能、兴趣和爱好等方面存在着差异,每个学生都有达到相同目标的最适宜方法。因此,我们在美术教学中素材的选择中应该与学生的年龄特征相结合,给每个学生有自主选择素材和学习方法的空间,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也就是教学生学会针对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最佳的生态教育素材。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教师的帮助与指导,最终实现学习目标。
(2)美术教学中素材的选择要与地方生态建设相结合。我国是一个地大物博的多民族国家,丰富的自然资源、灿烂的历史文化、独特的风土人情是陶冶学生情操的直观教具。而湖湘文化一直是湘人的骄傲。“惟楚有材,于斯为盛”,对“楚材”的形成,湖湘文化功莫大矣。地处岳麓山附近,我校有着进行美术教学的良好的自然、文化环境。名胜古迹爱晚亭、岳麓书院、天心阁风格独特的建筑极其历史文化背景都是很好的教学辅助素材。我们美术教师尽可以充分利用这些资源,为达成教学目标所用。
例如:在进行五年级《家乡美》一课教学中,我就引入了家乡的美景图片及视频素材辅助教学,看到一幅幅精美的岳麓山、爱晚亭、岳麓书院、天心阁等风景名胜的美景时,学生们无不发出自豪而由衷的赞美。笔下的家乡美景也栩栩如生,多姿多彩。(3)美术教学中素材的选择要与美术学科自身特点相结合。美术课不同于其他各科的教学,它有着本学科的优势和特点。美术教学中素材的选择必须从教材本身入手,认真分析、研究教材,找准教学的突破口及重点和难点所在,结合美术教师的专长,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应用素材。
(4)素材的种类要因课而多变。不知大家有没有发现,现在因为有了多媒体辅助教学,许多的教学素材可以通过视频方便、清楚的展现给学生,所以在美术教学时教师都非常喜欢搜集一些能在多媒体上展示的教学素材,如图片、视频、音频……,而一些要老师动手的素材如板书、板演、实物素材渐渐的被教师舍弃。多媒体教学有它特有的教学优势,直观、清晰、但是在美术教学中,我们也不应该舍弃那些同样能发挥作用的普通素材。自然素材、实物素材的利用对我们的教学也功不可没。
如:我在执教六年级《请到绿色商店来》一课进行商品包装设计的教学时,我除了从网络上面有选择性地找了很多精美的包装设计图片做成课件供学生参考外还让学生在家里找来各种各样废弃的食品包装盒、包装袋来比较欣赏,从而拓宽学生的设计思路,在具体指导包装商品的环节我利用一个废弃牛奶盒进行直观的裁剪包装设计示范,教学效果有了明显提高。包装设计完成以后,我启发学生举办了一个“商品展销会”,各组分工合作,自己设计广告词、自己构思推销方法和优惠活动、自己上台当推销员,模仿《快乐购》的营销形式在课堂上进行商品推销及模拟买卖,并且用数码相机拍下了各组推销会上的精彩表演,课后将视频播放给学生观看,大家学习的效果和兴趣立即展现在眼前。这样的教学活动使学生多方面的能力得到了锻炼,教学效果和效率都有了大大的改观。
三、美术教学素材的收集渠道。
1、自然资源素材:自然环境中与人类社会发展有关的、能被利用来产生使用价值并影响劳动生产率的自然诸素,通常称为自然资源,可分为有形自然资源素材和无形的自然资源素材。岳麓山脚下阡陌交通,绿树环绕,自然资源丰富,能够获得很多有价值的自然素材。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描写的就是八九月份岳麓山上万山红遍,绚烂多姿的枫林美景。带着学生边爬山边讲着关于岳麓山的故事,欣赏枫林的迷人景色,沿途收集一些飘落的下来的不同颜色不同形状的枫叶,让学生们寻找、比较、观察枫树枫叶的美的同时,观察其他的花草树木,把大自然馈赠的素材带回家后将枫叶做成书签,这是一件极有趣味的美事儿,在大自然的怀抱中师生共同进行着美的熏陶同时又能锻炼身体,乐哉!
2、废旧品素材:主要是指在日常生活中或者为日常生活提供服务的活动中产生的固体废、旧物品。随着市场经济的高度发展,社会的物质生产水平亦有了极大的提高。在这种作用下,我深刻的思考并结合教材安排了“废旧品巧利用”的内容,在提高学生创新能力与动手能力的同时,利用美术教学中的素材应用向学生灌输环保教育,提倡“变废为宝”。我在平时的教学中作了初步的尝试,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以三年级《追风快车》、《文具小管家》、《风铃叮当》为例,学生在材料的收集、工具的准备、欣赏、制作的过程中通过教师示范,直观感受觉得“废旧品素材应用”不是那么深不可及的,由此产生创作欲望。现在都讲究低碳生活从我做起,要做到环保和节约,同时还能用艺术的眼光在废品堆里发现宝贝加工再造这些宝贝,这就是我对孩子们的要求。通过这样的一些形式,同学们的制作技巧有了很大的提高,同时激发了他们的创作灵感。
3、人文素材:美术教学中生态教育素材中人文素材是一个很重要的内容。人文素材涵盖了当地人们的生活方式、历史传统、风俗习惯、民间工艺等方面。
例如:湖湘文化艺术、历史悠久的文物古迹、独特的风土人情等人文素材可以为美术教学提供很好的资源。四年级的《花手帕》一课,将湘西土家族的传统工艺“扎染”引入教材,我给学生播放了自己去吉首凤凰旅游时拍下的当地手工作坊进行扎染工艺的视频片段激趣导入学习内容,同学们都觉得很新奇有趣,技法的学习在欣赏视频的过程中基本就了解了,再通过老师的示范指导,对这种传统手工艺的尝试体验学习就更加感兴趣了,学习起来效率自然就高多了。
四、美术教学中多媒体素材的有效运用。
随着网络走进教室、走上课堂,我们在美术教学中素材的收集变得越来越方便、越来越快捷,尤其是常见的图片素材。在网络上我们还可以找到与教学有关的各种文本素材、视频素材、音频素材等等。这些丰富的教学素材可以让我们将美术课上的更生动多彩、活泼有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多媒体技术是以计算机为主体,把文字、图形、视频图像、动画和声音等信息结合在一起,并通过计算机进行综合处理和控制,对多媒体各个要素进行有机结合,完成一系列随机性交互操作的信息技术。
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为教育教学改革开辟了崭新的天地,多媒体技术的出现把我们带入图文并茂、视听一体的多彩世界,为充分调动人的耳闻目睹、口述、手触等多种感官提供了便利的环境。在提倡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大背景下,作为教师应积极探索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用于学科教学过程的有效途径。
1、变抽象的说教为形象的演示是多媒体教学最主要的特点。
制作美术课件必须从分析教材本身入手,认真分析、研究教材,找准教材的突破口及重点和难点所在,并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制作课件。
例如:在五年级《团扇》的教学中我深知课件合理有效地运用可以让教学效率更高,它能帮助我更直观形象地解决了扇面的欣赏、构图、和技法表现的问题。我开始做了大量的网上图片资料收集工作,经过专业的图像处理软件的修改和加工,选出了许多的古典背景图片和较多的有代表性的扇子实物图片及扇面图片做为课件中素材。通过一段团扇舞视频,激趣导入新授,并选用了两首古筝曲《高山流水》《梅花三弄》来渲染课堂气氛。在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方面,我安排了一个“玩扇”模仿秀游戏环节,我和学生课前收集了多把不同材质不同风格的扇子(如:鹅毛扇、蒲扇、折扇、团扇……)让学生在欢笑声中在老师的潜移默化地引导下来轻松了解中国的扇文化知识。
2、突出主题,发展个性。
美术教学从某种程度上说是一种技能操作课,指导学生绘画实践是美术教学的重要任务,也就是培养学生能力的重要方式。传统的美术教学往往把模仿得逼真作为评判学生作品的标准,忽视了学生创造能力与个性的发挥。我们应该根据学生的年龄、心理、智力发展特点,采取因材施教的策略。传统的课堂上,老师的示范、个别化辅导虽然亲切、直接,但容量有限,涉及面较小。采用多媒体教学,特别是网络技术的应用,每个学生都可以在计算机前对自己所喜欢的作品及其相关知识作深入地了解,这样的课堂教学才丰富多彩、学生的个性才能得到培养。在我的课堂上,孩子们快乐轻松,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工具材料、表现形式和作业形式来完成自己的绘画和手工作业。
3、营造美的氛围,使学生受到美的感染。
丰富学生的表象,为提高美术鉴赏水平奠定基础。中小学美术教材中包含着许多美术欣赏的内容,欣赏是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重要手段,如:自然风光、名家杰作等,运用多媒体教学,通过各种途径。与有关的影视作品制作成VCD格式的文件,配上适当的音乐和解说词,这样就会加深学生对作品的理解。例如:曾经听过《唱大戏》一课,这位老师的课件一开始就通过数张在戏台上连续播放的京剧脸谱配上了著名的京剧选段吸引住了在场师生的眼球,为大家营造出了特殊的传统艺术的学习氛围,像一场传统文化艺术的视听盛宴给人以美的享受和熏陶。这位老师有这较强的课件制作功底,收集选择的图片资料丰富多彩,精美生动,加上动画效果再配上了经典的戏曲选段,这样大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美术课真正做到寓教于乐,美中育人。
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使教师更能营造美的氛围,使学生受到美的感染。这些实例告诉我们多媒体技术给美术教学带来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
课程资源的开发,素材的收集需要我们美术教师平时多留心和积累,注意对多媒体素材的收集与制作,并能尝试构建一个对制作教学课件方便而有效的素材库、资源库,以帮助日后的教学积累更多的便捷实用的好素材。在信息化大环境下教师设计课件要树立新的教育观念,掌握信息工具的使用,学会在自己的教案设计中体现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科学地安排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和要素,实现教学过程的优化,当然自然素材的利用与收集也不能忽视。相信多媒体技术与美术课程资源的整合必将在改革美术课堂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开发教学资源、培养跨世纪人才等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