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两套教学大纲”,发展学生思维》有感

时间:2019-05-12 03:39:4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读《“两套教学大纲”,发展学生思维》有感》,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读《“两套教学大纲”,发展学生思维》有感》。

第一篇:读《“两套教学大纲”,发展学生思维》有感

读《“两套教学大纲”,发展学生思维》有感

“两套教学大纲”:第一套大纲是指学生必须熟记和保持在记忆里的材料;第二套教学大纲是指课外阅读和其他的资料来源。两套教学大纲指的就是课内学习和课外阅读如何结合的问题。为了达到更好的学习课内知识的目的,课外我们要提供大量的有效的背景资料——智力背景,这种“智力背景”越宽广越能促使学生深入思考。知识是需要举一反

三、触类旁通的。

很多时候,我们希望我们的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但是却经常为学生连上课发言都不积极而烦恼。连简单的回答都答不到点子上,就更不要说期待学生能够提出更高质量的问题了?看来这是一个“智力背景”浅薄,“第二套教学大纲”没有执行到位的原因了。比如,一堂古诗教学课上,教师千方百计让学生从古诗的篇章结构,形式特点出发感受古诗的意境之美。而学生呢,面对老师如此深度的善意的解读,就是不开窍。原因何在?我们的学生没有形成古诗的相关写法上面的“智力背景”。六年级学生天性活泼、好动,感性思维丰富而缺乏理性思维,他们的年龄特点决定了六年级语文课要形式多样、轻松活泼。而“形式”“结构”等抽象的概念是对客观事物本质属性的反映,是在感性经验的基础上形成的,对于正处于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六年级学生来说,感性经验在形成概念过程中起着重要的支撑作用。任何忽视感性经验的教师都忽略了这一重要的认知规律,因此,在我们的教学过程中,应该尽量借助学生的感性经验。而这种感性经验的形成,首先就要有大量的感性的阅读来丰富。词语的意象是需要在脑海中形成具体的画面的。

苏霍姆林斯基说:“只有当学生进行思考的时候,他才能掌握教材。”这是毋庸置疑的。问题是学生乐于思考的是什么呢?如果不从学生思维发展的一般特点出发,从感性到理性,我怀疑会否事倍功半。

读《两套教学大纲 发展学生思维》有感 城关镇中学 张彦红

第二篇:“两套教学大纲”--发展学生思维反思

“两套教学大纲”--发展学生思维反思

多湖小学 王吕

精彩语录:

1、我建议每一位教师:请你分析一下知识的内容,把其中那些要求学生牢牢记住和长远保持在记忆里的知识明确地划分出来。

2、教学大纲里有一些“关键”的知识,学生思维和智力的发展,运用知识的能力,就取决于这些“关键”知识是否牢固。这里所说的“关键”,就是指反映本门学科特点的、重要的结论和概括、公式、规则、定理和规律性。

3、必须识记的材料越复杂,必须保持在记忆里的概括、结论、规则越多,学习过程的“智力背景”就应当越广阔。换句话说,学生要能牢固地识记公式、规则、结论及其他概括,他就必须阅读和思考过许多并不需要识记的材料。

4、如果通过阅读能深入思考各种事实、现象和事物,它们又是应当保持在记忆里的那些概括的基础,那么这种阅读就有助于识记。这种阅读就可以称之为给学习和识记创造必要的智力背景的阅读。

5、考虑到这一条非常重要的规律性,我在自己的实际工作中始终把握住两套教学大纲:第一套大纲是指学生必须熟记和保持在记忆里的材料;第二套大纲是指课外阅读和其他的资料来源。

6、我想建议所有的教师们:尽力为你们的学生识记、记熟和在记忆里保持教学大纲规定的教材而创造一个智力背景吧。只有当学生进行思考的时候,他才能掌握教材。请你们思考一下,怎样才能把现在学习和即将学习的东西,变成学生乐于思考、分析和观察的对象吧。

读后反思:

“两套教学大纲”一开始就让我有些摸不着头脑,不知这两套教学大纲具体指的是什么?读了苏霍姆林斯基的这篇文章后方才懂得:“第一套大纲是指学生必须熟记和保持在记忆里的材料;第二套大纲是指课外阅读和其他的资料来源。”而且我们不难看出第二套大纲是为第一套大纲服务的,第一套大纲越是熟练,又可以反过来促进第二套大纲的完成。

在教授数学的经历中,让我有一些收获。每次上课前,我先吃透教材,明白让学生必须掌握的知识点,以及如何向学生阐述,让学生更容易理解掌握。然后上网下载课件,有课件的课堂是生动有趣的。现在的数学课不用课件学生很难理解,光靠板书比较费时且不直观,凭空想象更是云里雾里。下载的课件要进行修改,因为学生的水平不一样,教学的策略也不一样,课件必须贴近教学。有了教学目标,结合课件,这样的讲课是有效的,时间控制在15分钟内,在课堂上更多的时间让学生去练习和反馈,有些能力好的学生在课堂上把课外的同步训练也完成了,我也不反对,课堂练习和同步训练是一套组合拳,说明这部分学生的知识已经巩固了,同时计算的速度也提高了。有的学生接受能力差,那就要反复练,老师辅导、同桌互助,保证计算题和一些基本题型过关。在复习时,再把本册知识联系起来,研究考试的内容,整出学生必须掌握的知识点和题型,给学生理出一个智力背景。这样,通过教师的消化、吸收、提炼,学生学的轻松,考的轻松。对于体育教学,我的一点理解是,“全面发展、突出特长”,即要吃饱,又要吃好。比如三、四年级的篮球教学,要提高学生的篮球水平,光靠课堂上这点时间是不够的,必须从培养学生篮球兴趣着手,利用课外的时间多种途径促进提高。首先我确定单元教学目标和课时目标,动作技术目标进行分解,思考用什么方法突破重难点,给学生理出一个动作技术背景,让学生容易掌握。其次,每节课有10分钟的留白,这是课堂中的拓展,让学生做篮球游戏、打比赛,给水平好的学生一定的指导,让他们品尝篮球运动的乐趣,有了兴趣,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篮球的积极性。

“请你们考虑一下,怎样才能把学习和即将学习的东西,变成学生乐于思考、分析和观察的对象吧。”要让学生学好你所教的学科,首先要让学生喜欢你所教的这门学科,因为“兴趣是学习的开始”。学生对学习“智力背景”有了兴趣,就会投入最大精力用在学习上,也就对这门学科感兴趣了,对所学学科感兴趣了,他就会更乐于去学习……以此循环,乐此不疲。

第三篇:读《在课堂对话中发展学生思维》有感

读《在课堂对话中发展学生思维》有感

作为一种新的教学理念——对话教学,近年来已经被越来越多的语文教师所接受,并在课堂教学中取得了不错的的效果。

有人说过:“儿童的心灵不是一个需要填满的罐子,而是一颗需要点燃的火种。”我想教师的教学行为也应是一个激活与播种的行为,让学生的心灵可以倾诉,思维能够飞翔。因此,我们应引导学生进行正确有效的对话,让他们在阅读中感受到一定的质的收获,对文本重新建构,而不仅仅是了解一种思想,掌握一些知识或道理。

新课标认为,如今学生作为课堂学习的主体,相互交流,合作探究,和文本直接对话,更有了和教师平等对话的权利。面对学生主体的对话参与,教师应该如何定位,如何正确引导学生,使课堂对话呈现出它的有效性呢?我以为,不妨从以下三方面来促进语文课堂教学中对话的有效性,进而提升教学质量:

首先,教师要在理解和鼓励的氛围中营造和谐对话。

既然是“对话”,就要尊重学生,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学生认真阅读了课文,有了自己独特的感受与理解,虽然这些感受可能很小,很肤浅,甚至还可能很“怪异”,但学生敢大胆把它说出来,积极地参与课堂的学习讨论。对这一点,作为教师,必须积极鼓励,从而营造出良好的对话氛围。

记得有一位教师在上《窦娥冤》时,让学生发表对窦娥所发三桩誓愿的看法。其中一位学生这样说:“窦娥太自私了,她为了自己能复仇,发出‘亢旱三年’的誓言,却让楚州无辜百姓遭殃。” 刚说完,全班哗然,有人赞同,有人反对。而教师则很认真地说:“你有自己独特的感受,并能说出与众不同的看法,非常棒!大家可以对这个问题做进一步的思考。”课堂教学继续进行下去,而学生也感受到衷心赞美的力量。

如果教师因学生的回答有偏差而简单粗暴地打断、阻止他的发言,甚至责备他,那么效果肯定适得其反。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还给学生正当的话语权,既是对其人格的尊重,也是教师自身良好素质的表现,更是新课程标准下语文课堂创设师生平等对话的学习情境所必备的。所以,作为教师,必须学会理解学生,在鼓励中促进课堂的和谐。

其次,教师要虚心、真诚地与学生进行交流,共享对话资源。

陶行知说:“先生造就学生,学生也造就先生。”是的,当今时代,学生的信息摄取量、更新速度并不逊于老师。因此教师应放下架子,以谦逊开放的态度来倾听学生的对话,这对于教师来说,也是一种信息的补充和丰富,一种积累和“成长 ”。下面是位教师在教《杜十娘怒沉百宝箱》这篇小说时的一个片断:当师生一起归结杜十娘这一人物形象时,一个男生举手提出了疑义:“杜十娘那么有钱,为何还要投江呢?”教师微微一笑:“是啊,她为什么要投江呢?大家能说说吗?”顿时,教室里一片议论之声。很快,一生回答:“李甲负了她,她太伤心、太绝望了。”另一生立马站起:“那她可以选择离开李甲啊。”前生辩解:“离开李甲,可能依然找不到可依托的人,她或许会碰到张甲、王甲呢?”又一生说:“她应该不会再找其他人,因为她对李甲的感情是真的。”这时,教师说了:“我同意这个观点,杜十娘虽然出身卑微,但依然有尊严,她是用死来捍卫自己的尊严和感情。”刚说完,又有学生站起:“杜十娘的美就在于她的忠贞,如果她没有投江,可能就不会让人觉得她的形象那么感人了。”教师笑道:“你说得很好,这样的解释也许更符合艺术的真实。”„„

这样的讨论,原本不是教师预设的,但教师并没有强行把学生拉回到所谓的“正轨”中去,而是充分尊重学生的这种探究意识及探究过程。正因为此,学生思维的发散性和敏捷的思辨性得到了体现。而从中体现出来的那种对人的尊严和对作者写作用意的理解,也就成了师生共享的一种可贵资源。

最后,教师可通过导向和修正作用提升对话质量。

随着教师走出“一言堂”,我们在看到反对“标准答案”、主张“多元解说”这样一个不容置疑的进步的同时,也看到了另一种弊端。教学中,由学生说了算,所有问题都没了答案,对学生的回答不置可否、放任自流,教师成了不讲任何原则的“好好先生”。不管学生对文本的解读怎样,都是一味地赞扬鼓励,这只能表明我们讨论话题的无聊,思想情感交流的虚伪或是互动水平的低下,只能表明我们教师的无知和失职。因为教师不是一个旁听者,也不是一个单纯的倾听者,而必须是一个有效的提升者。

在教授《离骚》一课时,我曾请同学们来评价一下屈原这个人物形象。大家在课堂上积级发言,争论得很是激烈。其中有一学生这样评价:“我觉得屈原是一个天真甚至愚笨的人。因为在当时情况下,他应该完全可以离开楚国,到别的国家去,为那些能赏识他的诸侯国国君效力。这样他也就不会落到那么悲惨的地步了。”我当即纠正了他的观点,告诉他,屈原是不会离开楚国的,因为他的伟大就在于他的爱国。

我以为,作为课堂教学对话的“主持人”和参与者——教师,应该具有一定的解读经典文学作品及经典人物的能力。众所周知,屈原是一个忠君爱国的伟大诗人,这一点早已家喻户晓。所以,对他的形象的解读,不可以让学生随意发挥“创新”。著名语文教育专家王荣生先生就说过,对于中学语文教学来说,“经典”的解读是有答案的,这个答案就是“当前学术界所推崇、所认可的”。正因为此,我们的课堂对话尤其需要教师的掌控、引导,而不是让学生打着“自主探究、个性化解读”的旗号任意走弯路。所以,教师应该根据实际情况适时点拨,加以暗示,引导学生回归到文本中来,而不能刻意追求表面的活跃、热闹。我想,课堂对话的真正价值,恰恰在于对学生成长需要的满足与提升。通过课堂教学,通过与文本对话,通过同学之间有差异的交流,通过教师的点化、暗示乃至于师生之间对话,都可能使学生获得一次自我反思和自我提升的发展机会。因此,课堂教学并非纯粹地教授课文,而更多的是以课文为载体,充分开发文本本身的育人资源,充分开发课堂教学过程中动态生成的各类资源,发挥资源的育人价值,促进学生的成长。

总之,交流与对话,已是现代课堂教学的主流与趋势。作为语文教师,应要抓住语文教材的优势,在教学中,采用民主、平等、真诚、和谐的师生对话,从而激发起学生浓浓的语文情思。只有这样,才能引领他们真正地走进文本,走进语文这个风光无限的精神家园,去丰富自己的语言,提升自己的人格,获得师生的共同成长。

第四篇:读《计算机思维》有感

读《计算机思维》有感

《Computational Thinking》(计算机思维)是Jeannette M.Wing博士,亦卡内基—梅隆大学计算科学系的系主任于2006年3月发表在美国计算机学会会刊《COMMUNICATIONS OF THE ACM》一篇文章,由赵老师的推荐有幸阅读。通过阅读这篇文章,我个人感觉不管是以后从事计算机方面的工作,还是从事其它工作,都受益终身。这篇文章也可以从一个侧面回答现在我们普遍困惑的问题,那就是1: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只能从事计算机方面的工作么?2:如果不从事计算机的工作,能不能从事其它各种工作?3:我们学习的专业对我们到底有哪些好处呢?以下进行阐述,以此共勉。

一:《Computational Thinking》这篇文章的翻译在我初次阅读时,我毫无怀疑地把它翻译为《计算思维》,还有根有据的找到了文章中的例证:如:To reading,writing,and arithetic,we should add computational thinking to every child’s analytical ablility,我自以为three Rs的扩展就是把读,写,算结合起来就是思维。我就把上面理解为阅读,写作,计算,和计算思维作为现在孩子应该培养的四种能力。随着阅读的深入,读到了大量的计算机科学的专业词汇,如文章只能怪提到”the machines instruction set(机器指令集)”,”indirect addresing(间接寻址)”,”procedure call”等等,这也越来越让我感到我对这篇文章内容进行了泛化理解,这也让我想起了赵老师所说的不能把这篇文章扩大化,在随着阅读的深入,我慢慢理解了文章的内容,知道了应该把这篇文章的标题《Computational Thinking》翻译为《计算机思维》,为什么花这么多尽力说标题的翻译了,其实只有正确翻译这篇文章的标题,才能真正了解文章的真正含义,才能主要文章内容的本质,这是能否阅读这篇美文的必要前提。

二:在一中提到了,这篇文章中提到了大量的计算机专业的词汇,这些词汇不仅仅是表面上的专业术语,而且还有深刻的含义,即计算机思维,同时也是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的抛砖引玉,这种思维方式对我的行为方面也产生很大影响。以下列出文章中所用到的专业词汇,1:the machines instructions set:机器指令集(计算机组成原理)

2:recursive:递归(程序设计语言)

3:parallel processing:并行处理(计算机系统结构)

4:dimensional analysis:量纲分析(计算机各门课程)

5:indirect addressing:间接寻址(计算机组成原理)

6:procedure call:子程序调用(程序设计语言)

7:abstraction and decomposition: 抽象和分解(数据库设计和软件工程)8;error correction:纠错(计算机网络:纠错码)9:deadlock:死锁(操作系统)

10:interface:界面(程序设计语言)

11:synchronizing:同步(操作系统)

12:prefecting and caching:预取和缓存(操作系统)

13:back-tracking:回朔(数据结构)

以上仅仅是简单列举一些,从这些专业术语的使用来看,我们可以得出两个结论:(1)Jeannette M.Wing博士对计算机科学的各门课程都相当的深入,她也能把该学科的各门课程的知识融会贯通;(2)从如此众多的专业词汇中可以看出我之前的翻译《计算思维》是错误的,应该译为《计算机思维》。三:以上简单阐述了文章的标题和文章的主要内容,下面我们要阐述一下思维的含义,思维分广义的和狭义的,广义的思维是人脑对客观现实概括的和间接的反映,它反映的是事物的本质和事物间规律性的联系,包括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而狭义的通常的心理学意义上的思维专指逻辑思维。计算机思维就是从如何设计计算机,到如何由计算机生产出产品的整过程,所用到的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计算机思维是从那里来的呢?是经过各个时期的科学家从实践或从思想中提炼出来的,这是毫无疑问,这也是经过实践检验过的,总之一句话,计算机科学就是人类思想或思维的结晶,按照哲学的角度来讲,它是从实践上升的到理论,又用理论来指导实践,从这个角度来说,这就是人的能力,把握事物规律的思维或方法,有了这种能力,难道你还害怕是否要从事计算机专业的工作么,这就回答了本文一开始提的1和2的问题,下面来回答第3个问题,在《计算机思维》

一文中隐含的告诉了我们,在学习计算机是主要要学习它的思维和模型,可以把计算机的这种思维给它推广到年轻人中去,让他们能掌握到人类思维的精华。从另一个侧面也告诉我们,学习的某个专业,最主要的是要学习这个专业是如何从事物发展中掌握它的规律性,然后把这种规律性的法则应用到实践中去,这就是能力。学习的过程就是掌管这种能力的过程,当我们明白这个道理时,我们就不会太在意专业了,若我们能掌握这种能力,那我们就终身受用。但有一点,我个人觉得计算机的思维方式最多,在思维方式上它是其它学科很难与之匹配,因为计算机是模拟人的大脑,是最具有创造性的事物,美国科学家约翰.冯.诺伊曼著的《计算机与人脑》就阐述了这一点。

以上只是我认真阅读了《计算机思维》一文后,得到的一些感悟。

第五篇:读《思维教学》有感

读《思维教学》有感

南武中学 汪剑雯

暑假期间认真阅读了罗伯特·斯滕伯格的《思维教学——培养聪明的学习者》一书,受益匪浅。

《思维教学》一书是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教育学家斯滕伯格的一本著作,它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育观念,阐明如何重点培养与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的教学策略。

该书的特点深入浅出,用大量的事实与案例印证作者的论点,有较强的可读性与可操作性,它向我们一线的教育工作者传达了思维教学的理念、坚定的信念,帮助我们了解了不同的思考模式,并如何把学到的东西运用到课堂上等实用型的做法,对我们开阔视野、转变观念和教育实践都有着较高的借鉴价值。

《思维教学》的整个框架结构源自斯滕伯格的思维三元理论,他将思维划分成三个基本的层面:分析性思维、创造性思维和实用性思维。

全书共分为七大目标,每个目标专门负责提高一种思维技能,告诉教师们如果想成功地进行思维教学首先要掌握那些东西。

一、学习中,印象深刻的是目标四——如何引导三种思维模式。三种思维模式包括分析性思维、创造性思维、实用性思维。在我们传统的教学当中学习就是接受老师传授知识,而《思维教学》中告诉我们:思维与学习不是彼此分离的两件事情,如果学生在思维中学习,并且也在学习思维,用这两种方法学习的学生能更有效 地掌握课堂的知识;相比之下,那些仅靠死记硬背的学生,学习的效果就会差得多。传统的教学和评价中针对实用性能力的部分相当少,大多数老师会发现:我们的教学和评价最终更多的是针对分析性而不是创造性能力和实用性能力,因为我们都是从学生的测验分数去评价他们的能力的。“思维教学”这一研究在国外已经进行了很长时间,也形成了非常成熟的理论和教学方法,但其实我国也在不断地探索着适合我们国情的思维教学,比如新课标新课改明确指出:要改变以往的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培养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善于思考、勤于动手、培养学生信息收集和处理能力,训练学生获取新知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和合作的能力。

在实际的教学中,我们音乐学科也会非常重视培养学生的各种思维能力,比如在学习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时期音乐的代表人物时,我会让学生做下面的事情:(1)比较贝多芬和舒伯特音乐风格的异同(分析性思维),(2)提出学生自己的浪漫主义理论(创造性思维),(3)试着写几个小节流畅优美的旋律,或者为抒情浪漫的音乐填上歌词(实用性思维)。当然,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一定没有全部由老师讲解那么井然有序,学生也可能不会非常完美地展示,但我们应该给学生机会。

二、通过什么样的方法来教授思维模式呢?斯滕伯格提出了四部模型:即熟悉问题——组内解决问题——组间解决问题——个人解决 问题。这个四部模型的最终目标是使学生成为思维高手,这一目标的实现是建立在学生进行“对话”的基础上,让学生通过对话融合各种思维模式,从而提升思维水平。

例:今年的学校科艺节中的语文课本剧的比赛,高二(6)班的同学选择了曹禺的《雷雨》的片段进行表演,当学生们第一次在我面前表演时,我觉得简直是惨不忍睹,没有一点“表演”,连台位都不会站,大家都不知道自己是在扮演谁,以为站在观众面前的还是自己,连连笑场,甚至连手脚都不知道该放哪里了……我问学生们:在那样的年代,作为这个家里的每一个成员,以他们复杂的关系和尖锐的矛盾冲突,每个人心里该有什么心理?你们每个角色都要设身处地地把自己当做是这个家里的这样独特的人物进行分析,然后把你理解的这个人物通过你的肢体、语言、表情告诉观众。同学们这才安静下来,一点一点地思考、琢磨,尽管课上练习的时间不长,但我已经看到大家终于明白创作的重要性,因为如果你不认真思考去创作再现那样的戏剧化的情景,是不能打动观众,是难以让观众接受你的表演的。课后我建议同学们多看看电影和话剧版的《雷雨》,多留意演员的表演,多揣摩角色的心理,经过一次又一次的排练,一次又一次的创作,最终他们的表演获得语文课本剧比赛的一等奖,在艺术节文艺汇演上获得了成功。从学生们交上来的“演出感想”中可以看出他们对每个场景、每个对话、每个动作,甚至每个角色的服装都做了非常多的、非常细致有时甚至是非常浪费精神和时间的讨论争执商议(对话),有一位同学在她的演出感想中写道:我只是一个小小的配角(女仆),但 是我很尽职,虽然我只有两句台词,但我想上台,我不想再当看别人表演但又有很多怨言的观众了,所以两句台词已经足够了,为了这一冲上台就说的两句台词,我无数次地在脑中构想,想语气、想动作、想表情。我的演出就在一瞬间结束了,我很不满意,但是常言道: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但我终于站在了舞台上,我也真正地通过自己的亲身体验感受到了演出艰辛的准备和演出时的紧张,我付出了努力!尽管台下并没有为我而飞扬的掌声,尽管也许当观众更适合我,但,无可非议地是——这是一次终生难忘的演出!我将珍藏这一段独特的记忆。

我想,这个过程其实也可以称作是发展学生思维的一个过程:在真实的生活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有组内的过程也有个人的过程。虽然最终的结果,我们并没有一个标准的答案,也许这帮学生的演技不是很好,将来也不会成为演员,但是学生们在这过程当中获得的却是更多丰富的东西。

三、评价机制对思维教学的支持

世界上许多国家都支持开展思维教学,罗伯特·斯滕伯格的《思维教学》一书也说道:如果要阅读当代的教育文献的任何内容,却可以避开思维教学这种新思潮,那么也不是为一项奇迹。真的,思维教学已经深入人心,但各个部门(社会、教育机构等)是否都已经做好了协调、协作给予思维教学很好的支持呢?不见得。

在思维教学理论中强调分析性智力、创造性智力和实用性智力同样的重要性,很多时候我们在课堂上难以同时均匀发展三方面的能 力,所以学校鼓励学生们参加社团活动、社会实践等等,在这些活动中的确可以培养学生多方面的技能技巧,提高创造性思维和实用思维能力。我认为,如果学校是有相应的激励机制,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会更高。

学校、教育者应该鼓励学生们的参与动机,因为参与动机非常重要,动机虽然有内部和外部动机之分,但不管动机源自何处,它对智力的表达以及对成功都是重要的。我有一个学钢琴的学生,因为初三要中考所以停了钢琴课,中考后被广州一间著名的外语实验学校录取,又重新来上钢琴课了,我问他为什么要重新开始学习钢琴,他说学校会对学习钢琴等参加课外实践活动的同学加学分,而这些学分都会算在出国求学所要求的学分里。从这里可以看出,学校对待学生参与社团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的支持对学生的学习有多么的重要!

相反,我的小孩同样是因为中考停止了去我区著名的青少年交响乐团的训练,但中考后他却再也不肯回交响乐团了,原因很简单,他说:没用!我想,如果这个训练了7、8年的团队里能够形成一种凝聚力,而这个团队也能更重视培养团员们的荣誉感和给团员相应的鼓励,加上团员所在的学校能像前面我所提到的外语实验学校一样,为参加社团活动和社会实践的学生设立加分机制,那么一定会提高学生自觉训练自己各种思维能力的积极性。否则,我们光是提倡在课堂的思维学习是远远不够的。其实,思维教学并不限定在课堂上进行教学,很多的学习特别是专业性比较强的学习——比如交响乐团的训练等,这些学习不是所有普通的中学都能开展,它不同于志愿者或者文学社 这些活动,它提高参加者的智力与非智力思维方面有着更大作用,既要求参与者(学生)有相应的智力水平(专业知识),也要求学生有很强的合作能力(声部小组的、乐团整体的合作能力)等,但是我们的教育者或者说各单位各部门并没有很好的利用这些资源,思维教学断层了。个人认为很可惜,我们并不能太多地责怪(我已经较多地责怪小孩),因为很多时候孩子们还不会意识到这些学习的过程都能培养自己的思维,我认为这是教育者、体制和机制的问题。外国的许多国家,包括美国,都非常重视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音乐剧《歌舞青春2》(美国)中反映高中学生打暑期工的情节就非常详细地向我们展示了学生们课外的参与思维训练有多重要,其中有句台词很简单也很直接:参加暑期工能为进大学加分哦!

因此,我认为思维教学并不只是老师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的教学,它要求多方面的协作,包括学生本人的努力、教师的努力、家长的努力和整个社会的努力才能逐步实现。

研读这本书给我最大的感受:作为一名教师,自己必须要成为思维的典范。在教学中,教师努力遵循思维的原则,应用好一些思维的技术,可以在实质上提高学生的思维,这些理论的学习有待在教学中得以实践和应用。

下载读《“两套教学大纲”,发展学生思维》有感word格式文档
下载读《“两套教学大纲”,发展学生思维》有感.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读《思维的笔记》有感

    读《思维的笔记》有感黄剑波01"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但是谁又知道三百六十行,也各有各的难,想要成为"状元",那就更是难上加难了。"法者,定分止争。"有关法律的职业我们可以......

    读《“新基础教育”学生发展纲要》有感

    读《“新基础教育”学生发展 与教育指导纲要》有感 临淄区凤凰镇召口中学邵仙成 按照学校的要求,我对《“新基础教育”学生发展与教育指导纲要》这本书初步地阅读了一遍。感......

    读领导干部不断改进思维方式有感

    思路决定出路创新推动发展 ------《领导干部要不断改进思维方式》读后感 乐陵联社:杨希军 读了《领导干部要不断改进思维方式》后,给我的第一感受就是作为一名管理人员,尤其是......

    读《数学思维与小学数学》有感

    读《数学思维与小学数学》有感 郑毓信教授在《数学思维与小学数学》一书中提到,数学教师成长的一个必然途经,即是由唯一重视具体数学知识和技能的教学转而意识到应当更加重视......

    读《故事思维》有感(5篇范例)

    读《故事思维》有感姚棋仁秋天,天渐渐地变凉了我很舒服,可以睡到自然醒,起床第一件事就想到要把该做的事情先做好,闭着眼睛从书柜子上随手抽了一本书,哎哟......,居然是《故事思维......

    游戏化思维教学大纲

    《游戏化思维》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情况课程编号:总 学 时:32 讲课学时:32 实践学时:0总 学 分:2课程类别:专业;选修考核方式:考查适用对象:数字媒体......

    读《读懂学生》有感(合集)

    《读懂学生》读后感 学校:定福庄第二小学教师姓名: 要求: 1、上交一篇千字文 2、正文字体为小四号,宋体,不加粗,1.5倍行距。上交前删掉红色字体。......

    读学生第一有感

    读学生第一有感 读学生第一有感(一)濮阳县机关第二幼儿园 张九玲不要像一般人一样生活,否则你只能成为一般人。——李希贵有幸拜读此书,认识了一位平易近人又充满智慧的教育者,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