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学习重视阅读文本与探究体验

时间:2019-05-12 04:10:5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语文学习重视阅读文本与探究体验》,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语文学习重视阅读文本与探究体验》。

第一篇:语文学习重视阅读文本与探究体验

语文学习重视阅读文本与探究体验

摘要:语文,源于生活,语文教学,就应该还原生活。让学生兴趣盎然地走进作者的精神的园圃,探求知识的芳馨。培养学生自主地探索、发现、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这个教与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见解,让学生能主动从课内阅读延伸到课外阅读,提高自身的课外阅读量。

关键字:课外阅读 课内阅读 兴趣 阅读量

《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式的设计,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整合阅读资源、开展有效的课外阅读活动。

一、课内、课外阅读相结合。

结合课外读物的特点,在阅读中 “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

“振兴阅读”书目中的《窗边的小豆豆》,作者黑柳彻子为读者展现了太平洋战争时期巴学园学校关注小朋友个性发展的独特的教育形态。一心只想当“宣传艺人(娱乐界人物)”的主人公小豆豆,因对学校的一切过于好奇。

上课时反复地翻课桌抽屉、与窗外的燕子说话、要求路过窗外的“宣传艺人”表演„„

原来学校一年级班主任要求小豆豆退学后,她来到了新奇的、用公共汽车当作教室的学校------巴学园。校长在面试时,整整听了小 豆豆四个小时不停地讲“心中的故事”,这让她非常的喜欢校长先生,愿意在巴学园上学;园中的老师课堂教学时,总是先把一天要学习的内容全部写在黑板上,由学生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内容学习,让小豆豆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在巴学园的学习活动中,小豆豆不知道做了多少她自己认为有意义的事情——结果是一团糟。校长总是在小豆豆认识到事情的原委、对错后,对她说一句:“你真是个不错的孩子。”这让她在几十年后才体会到校长这样做的良苦用心——校长和老师们爱护巴学园的每个孩子的好奇心、让孩子们生活在自信的学习中。

现在,我们的教育思想难道还没有转化,还是固化在对学生的严厉批评、斥责之中?“好奇心”,从孩子的角度看,很多都是他们人生的第一次遇到,他们只是好奇,想问个究竟,他们很多时候完全没有能力辨别自己的行为是否符合我们社会的道德要求。我们作为教师,首要的任务是在教学过程中了解孩子们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

在课内教学中,合理引导学生鉴赏作品,把课堂的的学习迁移到课外的相关读物上。

在教学《狐狸和乌鸦》这一课:

有个学生对老师说了学习这则寓言后的感想:“老师,故事中的狐狸,嘴真甜、能说会道,而且很聪明;乌鸦和它比起来,简直笨死了。”

学生有这样的“价值观”,老师此时是赞许他呢?还是斥责他呢?两者都不可取。老师要让学生明白:“ 寓言故事中的狐狸真的很聪明,可是聪明头脑要用来帮助别人,而不是欺骗别人。不要向乌鸦那样喜欢听花言巧语、上当受骗。”

借助此机会,让学生去阅读《伊索寓言》、《格林童话》等读物,写写读后感,在班级开展读后感交流会,拓展孩子阅读阅读鉴赏的能力

语文,源于生活,语文教学,就应该还原生活。让学生兴趣盎然地走进作者的精神的园圃,探求知识的芳馨。

二、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是提高农村孩子阅读量的动力。

孩子们都有爱表现的天性,他们身上有的是主动的意识,关键是我们老师怎样让学生的主动意识有针对性?一位教师这样知道学生写作文:

教师用幻灯片展示一组兰花的图片:“这是我在以前那个班级布置的一次作业,要求是:赏析图片,写一段话。这是当时一个学生的家庭作业:今天,我看了的兰花,花得很漂亮。你觉得他的家庭作业怎样?”

学生的话匣立刻被打开了:“他写得太简单了,应该仔细观察兰花的特点,具体写出兰花漂亮叶、花等内容。”

“他可以仿照我们刚刚学过的一篇文章《荷花》的写法,来写兰花的美。”

“有的说他可以写一写看到兰花时的心情、感受,写出自己喜欢兰花的原因。”

„„

这一作文导入的教学片段,不正是学生主动学习的一个表现吗? 在教学中,我们在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的同时,要把这样意识迁移、同化到类似的相关学习任务上,让学生具有持之以恒地进取精神。这一点,在苏教版的教材编排上,得以充分的体现。每册书开篇就是《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引导低年级小朋友“乐于倾听、爱惜学习用品”的;有关于读书的,“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有关于阅读的“勤于搜集资料”、“在实践中学会运用”„„

让这些习惯在孩子的身上逐步养成,无形中让孩子不是为了读书而读书,而是有目的的多读书、会读书。

三、在课内培养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延伸到课外的阅读。

课堂上一位二年级的小男孩问老师“细腻”这个词我不懂。” 一位女教师是这样引导学生的:“同学们,你们摸摸自己的脸,有什么感觉?”

(学生回答:滑滑的、嫩嫩的„„)“谁来摸摸老师的脸,试试有什么感觉?”

(学生很羞涩,在老师的鼓励下,伸出了小手轻轻地试了试:老师的有点粗糙。)

现在,你们明白了‘细腻’是什么意思了吗?” 不用教师生搬硬套的说教、学生的好奇心在平淡无奇的实践探究中“不求甚解”的理解了词意。

上面的教学案例只是“授之以渔”的开始,教师要适时引导学生思考:用联系生活实际的方法,你还可以理解文中哪些词语?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多种形式的训练,让学生逐步脱离教师的引导,自主通过多种有效的途径掌握阅读中遇到的词语的意思。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也要运用这种方法引导学生合作、探究自主感悟文本。

在教学《三打白骨精》一文时,教师让学生说说:“唐僧是个怎样的人?”

学生都回答:“唐僧是个心地善良的高僧。” 可是有个学生却说:“唐僧是个迂腐的人。” 班内的好多学生顿时一片愕然„„

教师试探地问了问班级的其他同学:“你同意他的意见吗?” “不同意,我前段时间看了《探索与发现》中的《大唐西游记》,节目中介绍了玄奘是一位不怕千难万险,只身一人去印度那烂陀寺求取真经的高僧。”

“同意,我读了《西游记》后,看到唐僧经常分不清谁是妖怪、谁是村民,反而多次误会机智勇敢的孙悟空滥杀无辜。”

教师问了刚才回答的那个学生:“大家有的同意你的看法,有的不同意你的看法,你又是根据什么得出了‘唐僧迂腐’这样的结论呢?” 那个学生脱口而出说:“我在课前看了课后的练习题,老妇人闪了出来,中闪的有什么好处,我觉得一个拄着拐杖年近80岁的老太太动作这么敏捷,让人怀疑她可能是妖怪,我都能看得出来,而唐僧没有看出来,说明只知道颂佛念经,一点也不注意观察。所以,我认为他是个迂腐的人。”

“三位同学说的都有道理。为了确定唐僧究竟是个怎样的人,我们就在本周的实践课上《唐僧其人》切磋交流会,你们每个小组必做的两个活动任务是:

1、搜集关于《西游记》这部小说评述的资料。

2、在cctv网站或网络视频中搜集、观看《大唐西游记》这一系列节目,简单叙述玄奘取经的经过。”

在语文实践课中,学生通过合作、讨论交流,认识到了《西游记》中的唐僧,是作者在小说中主观刻画的人物形象。《大唐西游记》中的玄奘,是叙述史实中的人物。此时,学生对于课文中的唐僧究竟是个什么样的人的争论迎刃而解了。

在教学,面对学生个性的体验,不要片面的回避,更不能借此来改变教学流程,让学生满堂漫无目的的空论。而是要引导学生说出自己体验的“依据”,让学生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培养学生自主地探索、发现、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这个教与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见解,主动做好学生探求知识的引路人。

第二篇:重视数学与现实生活的体验

数 学 与 现 实 生 活

云 台 乡作 者:

心 小 学 刘 亚 丽

数学与现实生活

云中小 刘亚丽

《新课程标准》指出:学习的载体必须从教科书转向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实际。知识来源于实践,深刻于体验。数学学习要回归真实的自然状态,因此,我们应把生活中的资源引入课堂,让学生在有限的时空内,多让学生在生活实践中体验、学习知识的同时,让学生学会欣赏自己、肯定自己,也要让学生在实践中有发展自己的机会。学习不是“授予”,而是儿童灵性在一定情景下的“激活”与“唤醒”。若老师能把学生生活中的实物引进课堂,在课堂上进行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合作交流,就能构建平等自由的对话平台,使学生处于积极、活跃、自由的状态,能出现始料未及的体验和思维火花的碰撞,使不同的学生能在实践中得到不同的发展,从而肯定自我。在教学中我们应加强数学学习内容与学生实际的结合,与生活实际的结合,与社会发展的结合。并且,力求使教学的每一个环节都充满数学的知识,加强学生对数学的意识,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的同时,时时都有 表现自己的机会。

布鲁纳说过,探索是数学的生命线,没有探索,便没有数学的发展。因此,我们应充分利用教材资源,让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着重引导学生亲历将实际事物或现象抽象成数学模型,从而建构数学的思维模式,并在解释与应用的过程中,认可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生命,关注学生的生存态度、情感态度和行为,关注学生的生长、发展、变化过程,使学生完善自我。对低年级学生来说,数学是抽象的,但

生活实物则是形象的。如果学生能在生活中找到数学图像,沟通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这样抽象的数学理论就会变得生动起来,从而激发出学生对数学的意识,培养出学生的“数感”,进而形成自己独特的思维模式,发展“个性”。

一、把抽象的数学知识“物化”。

《数学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情境,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归纳等活动,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发展他们的能力,激发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而要让数学教学具有魅力,就要求教师组织富有成效的教学活动,为学生创设积极思维的氛围(即情境),这样能使教学过程对学生的注意始终有一种吸引力。

让实际生活中的事物引入教学中,使陌生的知识成为学生熟悉的事物。学生学起来既起劲有趣,又掌握得又快又好。数学知识是比较抽象的。在教学过程中,要把抽象的数学知识“物化”使学生看得见、摸得着,使学生在观察与操作实践中建立形象、形成表象、逐步掌握知识。我国思维科学的开拓者钱学森指出:“小孩子的思维也是从形象思维开始,然后到抽象的。”人的思维先有形象思维,形象思维的发展,一方面产生了抽象思维,另一方面形象思维本身也向着高一层次发展。教学过程中我们当老师的应充分使用数形结合的教学方法,把培养学生形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结合起来,使两种思维相互促进,和谐发展。

二、在数学应用中提高生活实践的能力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就教育与生活的关系指出:“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它表明了行→知→行这一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观点。系统论的反馈原理认为:任何系统只有通过信息反馈才能实现有效的控制,从而达到预期的目的。没有信息反馈,要实现对系统的有效的控制,从而达到预期的目的是不可能的。学生能在实际生活中抽象出数学知识、理解数学思想,就学生学习而言仅仅是为了解事物的一个方面。而把这些数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会用数学观点和方法来认识周围的事物,并能解答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这又是数学学习的另一个重要方面。

我们过去的数学教学往往比较重视解答现有的数学问题,即课本上已经经过数学处理的问题。学生只要按照学会的解题方法,一步一步地去解决就可以了,不需要考虑这些问题的来源和作用,更不需要应用数学知识去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各种问题。学生在不断反复机械地操作下,虽然能熟练地掌握各种题目的解题技能、技巧,但一碰到实际生活却显得不知所措,特别是一些中、差的学生在一堆反复操作的数据符号前,自然而然产生了一种乏味、厌学的情绪。长期这样,学生就有可能产生一种对数学的恐惧感。在这种教学思想指导下,我们只能培养出少数适应考试的解题能手。所以,在转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的今天,有必要让学生在数学应用中、在生活实践中使知识得以验证、得以完善。

三、到生活中去搜集数学信息

《课程标准》把数学看成是一系列数学地组织现实世界的人类活动,即用数学的思想与方法,不断把实际问题有关的材料进行整理和组织起来的活动。这样的活动持续重复和不断积累的过程,导致了更高水平的概括。

数学来源于生活,组织学生去开发生活中的资源是数学活动的一个重要环节,让学生有目的、有计划地搜索处理可用地数学信息。那么生活中的资源就得到创造性的利用。如在学生学习了统计图表后,教师安排一个课后作业,让三四个学生组成一组利用课后,到某路口收集某一时刻的交通工具的客流量,然后制成一张统计表。第二天,一张张学生自己收集信息的统计表呈现在教师眼前。更为可贵的是,有一组学生别出心裁,去收集行人、自行车、助动车遵守交通法规与违规的信息。卢梭认为,通过儿童自身活动获取的知识,比从教科书、从他人学来的知识要清楚得多,深刻得多,而且能使他们的身体和头脑都得到锻炼。

现实的生活材料能激发学生研究问题的兴趣,产生亲切感,认识到现实生活中隐藏着丰富的数学问题,要学好数学,应更多地关注社会,对各种生活现象提出数学问题,成为有数学头脑的人。数学教师作为“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更应在教学实践中注重创设切合学生实际的教学情景,积极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数学现实理解情境,发现数学,引导学生把现实问题数学化,把数学知识生活化,培养学生运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主要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2]张天宝:《主体性教育》,教育科技出版社,1999年版。

第三篇:重视科学探究

重视科学探究,倡导合作学习

甘肃省民乐县第三中学

刘杰

摘要:本文从新课改背景下的物理教学入手,探讨物理教学的方法——科学探究法,并联系当前实际讨论新课改背景下的物理课堂教学。关键词:物理教学 教学改革

在《物理课程标准》中,科学探究既是学生的学习目标,又是重要的教学方式之一。科学探究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其要素有: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得出结论。《物理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将科学探究列入内容标准,旨在将学习重心从过分强调知识的传承和积累向知识的探究过程转化,从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向主动获取知识转化,从而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敢于创新的探究精神。”也可以解释为初中物理课以探究为核心的教学将取代以知识为核心的教学。1以科学探究为主的教学模式的内涵

探究式教学模式是指: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运用科学探究的方法(即学生用以获取知识,领悟科学的思想观念,领悟科学家研究自然界所用的方法而进行的各种活动,包括观察、测量、制作、提出模型和交流)进行学习,主动去获取知识,发展科学探究的能力、形成科学概念、培养探索未知世界积极态度的实践活动。2 以科学探究为主的教学模式的构建(1)创设情景,提出问题

由教师精心设计的一个问题情境,如演示实验、案例分析、电 脑画面、生活中的自然现象等。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自发提出问题,也可以由教师提出一些问题,激活学生的思维,使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学生讨论,猜想与假设

让学生充分的猜,并要求说出这样的理由,以防胡乱猜想。猜想并不是无目的的、无根据的猜想,必须进行科学的猜想。有些内容学生比较熟悉很容易猜想出来,有些内容学生知道的很少,这时需教师积极的引导。(3)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

要求学生制定好计划做好实验准备,包括器材、过程等,在这一过程中:一方面要体现科学家进行研究的思想和方法;更重要的是使学生做事明确,带着问题去研究,最好是分组制定计划,再由教师和学生讨论评审。(4)进行实验和收集数据

这一过程中,要求学生学会使用简单的实验仪器和测量工具,测量一定的基本物理量,能正确记录实验数据,常识评估有关信息的科学性,有安全操作的意识。对学生的要求要循序渐进,逐步提升他们的操作能力和处理问题的能力。(5)分析和论证

对收集的信息进行分析、鉴别、处理,得出结论;对得出的结论作出科学解释,这是从动手实践上升到建立理论的思维过程,同时也是创新过程。(6)评估

评估是探究活动的必要组成部分,首先是探究小组内的自我反思和评价:再是小组之间的交流和共同反思和评价。评估的内容是:对探究的行为和收集信息的科学性、可靠性进行评估:对假设与探究结果差异的评估以及对探究过程中的成与败的总结等等,最后教师与学生共同做好总结归纳,学生做好心得体会等。(7)交流与合作

这一活动贯穿在整个探究活动中,能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探究中必须合作,在合作中注意既坚持原则又尊重他人:能思考别人的意见,改进自己的探究方案,有团队合作精神。3 重视探究活动把科学探究和科学内容放到同等重要的地位

好奇之心人皆有之,而好奇则是从事探究的原动力。因此人人都有探究的天性和潜能,只是长期以来,这种天性和潜能被忽视、被搁置、被压抑而已。科学的本质是对未知事物的探究。通过科学探究活动,学生不仅可以学到科学知识,还可以体验研究科学的过程,了解科学方法,可以受到科学价值观的熏陶。教材从序言“科学之旅”开始,通过几个自然现象和小实验使学生接触有趣的物理现象,继而又设置了几个不完全的探究活动,到本册书结束前对并联电路电流特点的探究,整个教材几乎每一章节,每一隐含规律的知识点都以探究的形式体现出来,使人有一种全新的感受,对培养学生能力方面的大刀阔斧,这是以往教材所没有的。教材中探究的内容由简单到复杂,探究的思维程序由部分环节到完整探究,在教材 的前部分,例如探究声怎样从发声的物体传到远处,色光的混合、颜料的混合,这些内容的探究一般仅仅经过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进行实验等环节,随着学生对知识与方法的不断理解,探究的内容也日趋复杂,探究的思维程序也日趋完整。这些做法,充分体现了新教材由易到难,符合学生的认知过程,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的特点。

教学中要注意以下四点:(1)激发学生原有的知识储备,诱发探究动机。(2)促进学生自觉收集和加工处理信息。(3)协助学生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案,掌握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注重启发思路,提供线索,而是把学生的探究引向一个已有的结论。(4)重视学生探究学习的过程,体验和感悟,探究过程和方式的独特性、创新性以及结论的有理有据。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倡主动学习

物理学既有趣又有用,物理教育的作用之一在于保持学生对于大千世界的好奇心。根据新教材的特点,教学中注意多做实验,能让学生做的实验,尽量让学生做,学生不能作到的,教师要想办法做好演示实验,教师要鼓励学生多提一些与现实生活中认知过程相矛盾的问题,以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才能唤起学生的学习欲望,关于主动学习,不是教师要我学我才学,家长要我学我才学,不是“要我学”而是“我要学”最终实现最高层次的“我会学”。主动性学习是怎么来的,一个是兴趣,新教材提供了很多平台,创造了很多条件,比如教材强调生活性,科学探究的都是与学生生活有关的东西,从而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探索中发现,在积累中充实

由于物理是一门实验科学,学生对实验有着天然的兴趣,因此在上课过程中应该多展示实验的魅力,在以后的教学中,也要强化实验。在初中物理中实验现象往往是形成兴趣的思维基础,强调实验观察是初中物理教学的重要环节,“观察”和“看见”是不同的,“观察”是有目的的,例如城市路口的竖排红绿灯,哪个颜色的灯在下面,哪个在上面?恐怕多数人都“视而不见”。如果有目的地去观察,就很容易得到正确的答案:上面的是红灯,下面的是绿灯,中间的是黄色的。教师要善于教育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积累知识,在实验中善于捕捉思维上的创新火花,给学生营造一个自由创造的探索空间,学生在做实验前,教师要布置一些启发性强的问题,如通过实验的探索,你总结出什么规律?你还有哪些意外的发现和收获?还有哪些启发?有的器材能否用我们生活中的物品代替,能找到代用品,就更能体现物理来自于生活,实验的效果往往更加显著。学生经过长期训练就能善于提出问题,发现问题,在日常生活和实验中成为观察的有心人。

实践表明,与以灌输、记诵、被动接受为特征的传统教学模式相比,探究式教学模式在教师观、学生观、学习观和评价观上均体现了独特的见解和主张,具有新颖而丰富的内涵,探究式教学使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变为主动获取知识,有利于学生深入理解所学知识,有利于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有利于个别化教学的实施。我 们除了要认真解读、领悟探究式教学中蕴涵的思想,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外,还用该根据探究式教学的要求,改变自身的教学行为从课堂教学的实效出发,真正关注学生的发展,以学生为主题,最大限度的实现育人的功效。

第四篇:展开深入音乐学习体验活动的思考与探究

展开深入音乐学习体验活动论文:展开深入音乐学习体验活

动的思考与探究

摘要: 展开深入音乐学习的体验活动,要认识理解什么是“体验”?音乐学习者为什么必须亲身参与体验?怎样展开体验音乐的活动?教学中设计深入音乐学习体验活动的两点原则:音乐“体验”作为教学过程的重要内容,要以音乐要素为载体精心设计各种体验音乐的活动。

关键词:深入音乐学习参与 多感官 多渠道 体验音乐 原则

当今我国正在进行的基础教育改革中,变革学生学习的方式已成为改革的核心。在具体的音乐教学实践中,教师应充分考虑“教”与“学”方式的变化,积极创设情景和提供机会,更多地关注学生在音乐学习中的感受和体验。体验式的音乐学习,是方法,也是目标,更重要的是过程。在音乐课堂教学中,教师如何设计并引导学生开展深入音乐学习的体验活动,是值得我们重视、探究与实践的重要课题。

一、对“体验”的认识和理解

什么是体验?金亚文在他的《高中音乐新课程教学论》一书中指出:“体验是指身体活动与直接经验而产生的情感和意识”。“体验性是现代学习方式的突出特征之一,它强调身体性参与。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要用自己的眼睛看,用自己的耳朵听,用自己的嘴说,用自己的手做,用自己的脑去

思考。一句话,就是学习者要自己去经历、去感悟、去操作„„”

上述观点清晰地指出了“体验”的概念,以及体验性学习的方式方法和特点。“体验”是教学过程,是音乐学习时最为重要、最为直接的方式。

学生在参与体验音乐的学习活动中获得音乐经验,能帮助学生真正进入音乐,真正做到理解音乐,学会鉴赏音乐。“体验”是提高学生音乐素质能力的重要途径。

二、为什么音乐学习者必须亲自参与体验?

音乐是审美艺术,是人类精神生活的有机组成部分,音乐学习需要审美主体的亲自体验。

1.音乐的本质决定学习音乐需要体验

音乐是听觉艺术、时间艺术、情感艺术、实践的艺术。音乐本身具有非语义性、模糊性、不确定性和多解性的特性,决定了音乐学习不能依靠教师的表演和讲授,而强调学生的亲身参与,获得直接体验。

教师讲授的仅是教师对音乐的感受,只能帮助学生理解,但不能代替学生的感受与体验。因为,音乐的经验是直接的经验,学习者若不亲自经历、参与,没有对音乐音响的“聆听、听辨、感受、分析、讨论”等活动,那体验对音乐的学习只能停留在口头上,音乐学习也就难以印象深刻了。

2.现代教育的趋势需要体验

我国掀起了中小学音乐教学改革,目的就是要打破传统陈旧的音乐教学方式。改变学生学习音乐的方法手段,让学生学会掌握学习音乐的方法。学会鉴赏音乐,促进其能力水平的提高。

作为审美教育的中小学音乐教育,必须突出音乐的、艺术的,及审美的特点。具体到音乐课堂中在学习音乐过程中必须强调参与、探究与实践。教师的责任就是通过多种体验音乐的活动,引导学生在音乐鉴赏中亲自感受到音乐作品中最激动人心和最具艺术表现力的地方。帮助学生在体验中能与音乐融为一体,对音乐有所理解、有所领悟、真正享受音乐美。

三、怎样开展深入音乐学习“体验”活动?

对音乐的体验首要应是听,在听中产生对音乐的感受、印象、想象和喜爱,领略音乐作品的情感是音乐审美的核心,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多种渠道体验音乐,其目的是帮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音乐。真正被音乐所打动,真正进入音乐!

1.把“聆听”作为深入音乐学习体验活动的基础 音乐是声音的艺术,是听觉的艺术,所以对音乐的学习了解,必须从“听”开始。科普兰在《怎样欣赏音乐》一书中说:“如果你要更好地理解音乐,再也没有比倾听音乐更重要的了,什么也代替不了倾听音乐”。所以,一切音乐学习活动都必须建立在“听”的基础之上。无论是欣赏教学还是歌

唱教学,或器乐教学都必须注重“听”。

比如在初三年级欣赏斯美塔那交响诗《沃尔塔瓦河》时: ▲首先要求学生先完整地“聆听”,思考:听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音乐表现了什么样的场景、画面?

▲分段听赏,在师与生、生与生的参与互动中,如听辨音乐的段落结构,哼唱每段音乐的主题(片段)、听辨音色、辨别出演奏乐器、能说乐器名称、音乐的演奏形式,并要求每个学生用自己的方式记录出作品中由几个段落组成?(学生可用图形谱、色彩、线条、数字、字母等自己的方式记录音乐)再通过对音乐的分析,展开对音乐的想象、联想。每段音乐又表现了什么样的场景画面?深入思考:作曲家运用了哪些音乐要素来表现音乐,运用这些音乐要素产生了什么作用与艺术效果?

▲最后再完整地聆听一遍,要求学生填表格(分小组讨论后填表,再在班内交流)

聆听交响诗《沃尔塔瓦河》分析表

倾听音乐是音乐学习最重要、最根本的方式,应采用多种形式,引导学生在积极状态下充分地聆听音乐,从音乐的聆听中感受和发现美,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应鼓励和引导学生畅所欲言并乐于与他人分享音乐体验,在体验中收获经验,并得到情感上的愉悦。

2.把对音乐作品的情感体验作为审美的核心

音乐是最富有情感的艺术。在《中小学音乐课程标准》中“以情感、态度、价值观”为课程的首要目标,提出了“丰富情感体验”的要求,把体验不仅仅作为学习的方式,同时也是教学过程的主要内容。

比如在歌唱教学中就应该启发学生深入到歌曲的内涵层面去领略情感。让学生通过情感的体验来加深对歌曲的理解,来完成对歌曲的从感性到理性全过程的认识与掌握,才能使学生会唱歌、唱好歌。

如在初中二年级学唱古曲《阳关三叠》时,体验活动如下:

▲欣赏视频画面:听、看,感受歌曲的情绪、情感 欣赏聆听古琴演奏家演唱《阳关三叠》(琴歌)▲学生唱《阳关三叠》时要求学生用舒缓的速度,控制住气息和声音。用较为深情、真挚、含蓄、略带伤感情绪,自然柔和的声音来唱这首歌。

▲组织学生思考讨论怎样唱才能表现出歌曲的情绪、情感?学生边唱、边发表自己的见解。

▲分析歌曲,深入进行音乐学习的体验,了解《阳关三叠》的内涵。

设问:古曲《阳关三叠》可分为几个部分?上半厥与下半厥在情感表达上有什么变化,歌曲的高潮在哪里?歌中运

用了哪些音乐要素来表现音乐情感?

带领学生唱旋律、发现、寻找音乐要素在歌曲中的运用及所起的作用与艺术表现力。如上半厥四个乐句中有两个乐句相同,在一、二、四、三个乐句的句尾(1 2 2-)又相同。这种相同给人以什么感受?歌中不断重复“叮嘱”的话语,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要求学生发现寻找出下半厥能表现情感高潮的音乐要素。如八度大跳和切分节奏,歌曲中第三段两次出现最高音“ⅰ”,而歌曲的尾声部分,学生在唱中体验到感叹的音调,表现在音乐渐慢、渐弱地进行,仿佛进入梦境一般,令人无限回味„„

▲为了使学生情感能得到美化与升华,教学中又组织学生参与到吟诵歌词的活动,先聆听由艺术家吟诵的《送元二使安西》录音,组织学生比较上半厥、下半厥在情绪、情感上的变化?师生共同模仿古人吟诵,让学生头戴古人的帽子(用废报纸做的)当众吟诵,这种表演把教学气氛推向了高潮。

▲进行拓展欣赏:

聆听:混声合唱、女声合唱《阳关三叠》,及用乐器演奏的大提琴、小提琴、钢琴三重奏《阳关三叠》,还有用几种民族乐器笛、箫、二胡演奏的《阳关三叠》,组织学生谈感受,讨论喜欢哪种形式、哪种乐器合奏的《阳关三叠》?

为什么?鼓励学生大胆敢于说出自己的感受想法。

▲组织学生思考讨论:《阳关三叠》这么一首古老的歌曲为什么能流传至今?为什么会受到这么多音乐艺术家的喜爱,在现代社会还会产生了这么多创编的《阳关三叠》音乐作品?学生个个畅所欲言,教学效果令人满意。

“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公式、注解等请以pdf格式阅读”

可见,在歌唱教学中只要重视了对情感的体验,学生的体验才会深刻,歌唱者和听众才会真正获得音乐美的愉悦和熏陶。

3.引导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多渠道体验音乐。在欣赏《进行曲》《摇篮曲》时,除了听以外,还应调动学生运用多种感官、多渠道体验音乐,为了让学生体验到《进行曲》音乐雄壮、有力,可把学生分成几个小分队,随着音乐踏着整齐有力的步伐,模仿运动员入场式。由于贴近生活,学生的兴致很高,参与时很投入、认真、活跃。欣赏学唱《摇篮曲》时,听、唱,要多唱,有感情地唱,做身体随着音乐的律动、摇晃的节奏,体验《摇篮曲》的音乐情绪、情感、音乐的特点。边唱边看视频画面中特有的情景气氛,组织学生展开讨论:用什么样的声音来唱《摇篮曲》?歌曲可分为几部分?歌曲的高潮在哪里?第二部分在情绪与情感上有什么变化?在师与生、生与生的互动交流中找出总结

出了《摇篮曲》的音乐特点,其中摇晃的节奏给学生留下了较为深刻的印象。学习《摇篮曲》最后教学环节就是让学生参与口头即兴创作(用舒伯特《摇篮曲》头两句歌词创作)学生们跃跃欲试,这当众自信歌唱对学生无疑是个挑战,学生需要胆量、自信。最重要的是学生真正学到了音乐。

又如在欣赏小提琴独奏曲《苗岭的早晨》分段听赏时: ▲在分段听赏中:分析音乐(a b a')音乐结构,要求学生唱每部分音乐主题,了解每段主题旋律在速度、节奏及音乐表现及小提琴演奏手法及伴奏是什么乐器?a 与a'旋律又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在b段音乐的伴随下带领学生学跳简单的苗族舞步,由学生自主创编做几个劳动的动作,体验b段音乐中的两段不同音乐主题,表现出两个不同劳动的场景。学生运用肢体语言体验到了苗族民间音乐中特有的节奏及旋律的韵味。

4.在音乐体验中学习乐理知识

怎样使学生对音乐中乐理的知识概念有兴趣、愿意学,有印象、记得住呢?笔者认为应先感性后理性。比如在学习休止符、切分音、装饰音,还有几拍子、几段体等概念时,笔者认为需要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多渠道学习音乐。可聆听、比较、唱、奏、动、创,在参与中感受体会。如音乐的拍子,教师完全不必讲解,应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方式去感知再作出判断。学习休止符时运用比较的办法分别唱出,有休止符和

无休止符时的艺术表现效果。让学生自己能够领悟到“此时无声胜有声”这句名言。明白休止符运用也是作曲家用来表达情感的一种手段,在音乐表现时是必不可少的。

四、开展音乐体验活动的两点原则

1.把对音乐的“体验”作为教学过程的重要内容 要做到这一点必需在每节课中用大量的时间让学生参与到体验音乐的活动中。把“体验”作为音乐教学的核心部分,就必须用时间作为前提保证,只有带领学生参与到体验音乐的活动中,才能体现学生是音乐学习的主体。要防止音乐教学的一般化和表面化,要把深入音乐学习的体验作为教学核心基础。否则学生对音乐的理解、感悟只能是表面的停留在“官能性”欣赏阶段。教学设计中若没有“体验”活动就谈不上关注学生学习音乐的过程与方法,学生对音乐也不可能有兴趣和学习的动力。所以,尽量安排足够的时间激发、引导、鼓励学生参与到体验音乐的活动中,才是获得好的音乐教学效果的最好办法。

2.要以音乐要素为载体,精心设计深入音乐学习的体验活动

凡一部优秀的音乐作品,至少有一种或几种音乐要素是最富有艺术表现力,也是音乐最具特色的地方。可能是节奏、速度、力度,也可能是旋律、骨干音、民族特色音或调式、音色、和声,等。各种音乐要素的运用就是音乐表现的载体。

笔者认为让学生感受、发现、了解音乐作品中音乐要素的运用及效果,应是音乐教学重点和难点。怎样解决这些难点?那就得要学生亲自参与到体验音乐的活动之中,深入地认识了解音乐。了解音乐所表现的内容、音乐的形式及音乐表现手段。为此,教师必需精心设计出“体验”音乐的种种活动,激励学生参与,在鉴赏音乐中能体验到情感美,最终学会鉴赏音乐美、审美。

总之,经历了对“体验”的探究实践,笔者感悟到:实现音乐教学的有效性,就必须努力改变学生学习音乐的方法手段。要把感受体验音乐的艺术表现力,作为音乐教学的重点,把通过体验而发现音乐作品中音乐要素的运用及产生的作用效果,作为音乐教学中师生共同探究的主要探究内容。

实现音乐学科的有效性教学,应是我们永远的追求!参考文献:金亚文《高中音乐新课程教学论》(高等教育出版社)

郑丽《现代音乐教学理论与方法研究》(中国文联出版社)

教育部九年义务教育《中小学音乐课程标准》2000年颁布

作者单位: 广东省广州市第十三中学

第五篇:重视数学文化 加强数学体验

重视数学文化 加强数学体验

摘 要:数学文化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要性越来越被广大教师认可,数学文化的价值越来越受到重视。通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实践研究,寻找数学文化和小学数学教育的结合点,引导学生加深数学体验,体会数学思想方法,体会数学知识的发展过程,使学生欣赏到数学文化的魅力。

关键词:数学教学;数学体验;数学文化

什么是数学文化?有些教师可能觉得这个名词很高深复杂,但是,数学是人类文化的组成部分,数学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样的界定,使数学文化内容非常广泛,它就包含在我们日常数学学习之中。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获得的不仅仅是数学知识和数学技能,更重要的是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和推理能力,培养学生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数学文化。很显然,这是从数学文化的角度来理解数学。

现在的小学数学教科书秉承数学课标的要求,非常重视数学文化的渗透,教材努力贴近生活,让学生感受数学课程的魅力。教学方式也由原来的单一传授变得更加多元化,学习方式也由枯燥被动转为生动有趣的自主学习。无论教材、教法、学法都更加注重体验性学习。让孩子们在多重体验中感受数学文化的价值。作为一线教师,必须努力践行新的教育理念,使数学文化的价值在数学学习中得以充分体现。

一、重视数学史,激发情感体验

在以往的数学教学中,教师更多地关注了数学公式、定义、概念的死记硬背和知识生硬地应用。学生并不了解为什么要学习这些数学知识,学习的必要性没有充分体现出来,学生自然没有主动探求数学知识的欲望。现在,教材更多的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学生感受到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需要数学知识的帮助,有必要通过探索得出解决问题的一般规律,从而体会到了数学的应用价值。与此同时,教材介绍了很多古代数学研究的成果,知识产生、发展的过程,使学生了解到自己的探究所得,早在数百年前甚至几千年前就已经由古人研究得出,更加激励了学生强烈的自豪感和成就感。这种情感体验愈加激发了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如,数学教科书对数的产生,从远古时代利用刻线或结绳记数到阿拉伯数字的产生这个演变过程的介绍,学生深刻感受到了一个由繁化简的过程,体会到数学思维的抽象化、符号化、简洁化的美,也感受到了数学在人类历史漫长的发展过程中所经历的各种演变。

二、重视数学思想方法,加深数学思维体验

?W习数学最基本的要求是要掌握基本的知识技能,更高的要求是要学生利用自主探究,概括归纳出基本的数学方法和数学思想。形成更为高级的数学思维模式,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提升学生的数学能力。

在探究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等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时,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探究体验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圆的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就是要学生体验化曲为直的数学思想方法。

在小学数学教科书上,有不少数学古题、数学趣题。学生非常感兴趣,但是又觉得对自己的思维要求比较高,有的孩子难以理解。正是这些古题、名题、趣题,让学生感受到古人的聪明才智,感受到数学思维方法的重要性。

在学习“租车租船”和“鸡兔同笼”问题时,无论现实中的数学问题还是远古时代的数学趣题都遵循了学生的思维发展规律,从最基本的、最朴素的列表法,进而上升到更为简便、更为有效的假设法等方法解决问题,都让学生体验了思维能力的提升过程。

三、重视数学创造之美,提高学生审美体验

在人们的传统认识中,觉得数学深奥抽象的,是枯燥乏味的。如果真正深入了解数学,就能深切感受到数学之美。表面上看起来数学课没有语文课的诗情画意,没有音乐课的美妙动听……但是数学课堂所呈现的逻辑之美,学生的创意之美,是任何课不能比拟的。一道计算题,孩子们利用算理,把自己的计算过程讲得头头是道。一道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学生把数量关系理得清清楚楚,并能讲得明明白白。最美在于学生的思路各种各样,呈现出方法的多样化,使人感受到“条条大路通罗马”的酣畅淋漓。最喜欢欣赏学生用所学的图形几何知识设计创造图案,数学之美更是体现得淋漓尽致。

在小学数学三年级有一个数学拓展知识――神奇的莫比乌斯带。学生对什么是莫比乌斯带,它到底有多神奇,充满了好奇心。教师以故事引入,更加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在教师的引导之下,学生动手制作普通纸圈,发现有2个面和2条边。继续动手制作一条莫比乌斯带,发现居然只有1个面和1条边了!学生觉得太神奇了!在展示课外收集的资料时,了解莫比乌斯带的实际应用,介绍“克莱因瓶”,更是加深了学生的神奇之感。学生不由发出感叹“太神奇了!”“太美了!”

对学生进行数学文化的浸润必须融于点滴之中。只有学生对数学文化产生强烈的兴趣,感受到数学文化的魅力,才能自发自主地投入到数学的学习之中。一旦兴趣生成,探究之路从此展开。

编辑 李琴芳

下载语文学习重视阅读文本与探究体验word格式文档
下载语文学习重视阅读文本与探究体验.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自主探究 让学生真正体验学习

    . 自主探究 让学生真正体验学习成长无法替代,发展必须主动。叶圣陶先生说过:“老师务必启发学生的能动性,引导他们尽可能自己去探索。”学生是从师学习的受教育者,但是学生不是......

    引领学生在探究学习中体验科学

    引领学生在探究学习中体验科学 摘要:探究性学习是科学学习的核心,许多新课程的实践者对探究的认识存在偏差与误区。笔者认为引领学生在探究学习中体验科学就要:有探究的欲望、......

    自主探究教育、切身体验、感悟学习

    自主探究·切身体验·感悟学习自主探究·切身体验·感悟学习——培养学生“自能学习”有感 《新课程标准》强调了教学要从单纯注重传授知识转变为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

    让学生在探究学习中体验快乐

    让学生在探究学习中体验快乐 淮安市淮阴区王兴镇小学 刘文中 《国家数学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中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

    “探究—体验”式学习的课堂教学策略

    “探究—体验”式学习的课堂教学策略 青海省都兰县第一中学 陈 昱 “探究—体验”式学习是指学生在自主探究的基础上,充分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通过对文本或情景的感悟......

    在学习中学会探究 在探究中体验乐趣

    在学习中学会探究 在探究中体验乐趣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探究”一词频频地出现在我们的眼前。面对课程的变革,作为未来的科学教师,应该如何认识“探究”这一新的课程理念?教......

    信息技术与探究学习

    信息技术与探究学习 青州市云门山街道青龙回民小学江爱美 摘要: 探究学习是指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宗旨,学生在老师指导下,根据各自的兴趣、爱好和条件,选择不同的研......

    综合性学习与探究

    综合性学习与探究: 综合性学习与探究考查的内容是丰富的、开放的。主要体现为“语文知识与技能的综合运用,语文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融通,书本知识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命题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