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期末论文 浅谈俳句翻译的感想
浅谈俳句翻译的感想
经过半年的诗歌翻译学习,感觉俳句翻译是很有意思的,下面就半年来学习的俳句翻译谈一下自己的感想。
俳句是日本韵文学的传统形式之一,其本质特征在于它的滑稽性、酬唱性和即兴性,俳句的翻译也必须遵循这一基本原则。众所周知,俳句是日本韵文学的传统形式之一,也是日本诗歌最为精炼、最为突出的代表之一。作为世界文学中最短的格律诗之一,俳句由十七个音组成,分三节,以五七五为节。不仅如此,俳句也是最为具有了象征意义的诗歌之一。之所以如此,在于俳句之中必须嵌入季语,即指示四季或者节令的季节用语,由此而体现出日本人的自然观或者价值观。
日本俳句有着强烈的季节性,因为俳句字数和格式有限制,古代语法也是其中的特色之一。因为俳句中的语法关系除了具有规定词与词的关系功能外,还具有添加意义,增加表现力的功能,老师曾经说过翻译俳句的过程也是诗歌创作的过程。对于一首俳句,不同的思想会造成不同的理解,而不同的理解会翻译成不同格调的诗句,因此一首俳句的翻译并没有固定的标准的答案,万物是变化的,思想是灵活而又广阔的,只要明白了俳句其中的灵魂,我们便可以翻译出其中的真谛,我们知道在我们国家有人靠写诗书愤,有人靠写词治病,在日本有人靠俳句活着,有人靠俳句带动文化的发展。寥寥几字,便可带来五彩世界,万般念想。这便是诗词俳句的魅力。
对于俳句的赏析,我们可以从季语着手进行俳句的季节性的赏析,比如代表春天“若葉”,代表夏天的“万緑”,秋天的“秋風”和冬天的“木枯らし”。季语出现和自然界浑然一体,每一个季语的出现就好像是一个发芽,抑或一阵凉风,抑或一片秋叶,抑或一片冬雪,一个个自然的信息通过几个假名告诉我们这是哪个季节。也可以从语法进行赏析,比如“生き残った 虫の一つは 火をめぐる”中的“は”,は的提示作用给人一种注视的感觉。体现了“は”的深情。还比如“田一枚 植えて立ち去る 柳かな”中的“て”的切换功能等等,也可以从作者的思想着手赏析。比如“木の葉ふり やまずいそぐな いそぐなよ”表达了作者卧病在床看着院子的树叶落下,万万不可急,是对死来临时的无可奈何还是表达了对死的一种豁然。
对于俳句格式的翻译,我是这样认为的,因为日语的假名和汉字是不一样的。日语的一个汉字可能需要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假名,有人按照咱们汉诗的习惯翻译,有人按照五七五的格式翻译,我个人还是比较赞成后一种形式的翻译,后一种翻译偏古偏白话,可以风趣幽默的表达。但是也有缺点,比如对于17音的俳句翻译,势必添加原作没有的字面,句意说尽违反了俳句短小而含蓄的特质,但是如果能翻译的传神便是好翻译。比如讲义上明亭有一首温馨而带爱意的俳句:
女房の ひたひまばゆき あさねかな
老师翻译成:春眠不觉晓,老婆恋床睡懒觉,脑门把眼耀
这首诗翻译的绝好绝妙。把作者对爱妻的爱意诙谐的翻译出来了。尊重俳句的格式,翻译出俳句的灵魂已是甚好。俳句臆想很注意省略,特别是季语和其他部分之间,一般地说,打抖是不即不离的关系。中间,不单没有关联词语而且内涵上联系也很不密切。
比如松崎铁之介----初紅葉北京に知友殖えにけり。
这首俳句“初紅葉”,同后面也也没有关联词,两者究竟是什么关系也只是提供了一种暗示,让读者泛起联想。因此翻译起来也是靠个人的理解,当然再去结合这首俳句的创作背景可能会更加明了一些。而这里的“初紅葉”作为秋天的季语恐怕是象征友谊刚刚开始。因此可以翻译成:入秋叶初红,朋友增多会北京。
俳句最大的作用在于交流感情,引起意向意境,译俳句应该是诗,也可以说是诗译诗,我主张译俳句的时候也没有必要把意思表达清楚,因为俳句和诗都有它的意美,音美,形美。字数少想象空间大。好比是做水墨画,留下的空白越多,留下的意境和想象也便多。因此译俳句大可不必一字一景不落的全部搬上字面。
要想译出好俳句。译者要对俳句有较深的理解,必须对作者的生平,思想感情,风格,作者的时代背景以及别人对作者或作品的评论等等有关的各种问题理解得多些,进行翻译就会掌握的好些。
对于俳句音译的翻译,总的来说,意译比直译要好,至于用白话文还是文言文,只要能够把原作的格调和神韵表现出来就好。日语的俳句没有平仄押韵,但有它的句调美。因此翻译时稍加韵色,押押韵,可以表现一些音美。比如:老いの身に 暑くて寒い 五月雨
可以翻译成:五月雨连绵,身躯老迈度日艰,感热又感寒。
既有音美,又有意美,抒发感情到位。可谓好诗。
还有就是对于异国情调异国文化的注意和了解。比如对古代中国来说,秋天是打仗的季节,提起秋就有了秋思,秋闲,秋愁,悲秋的联想,而对于日本人来说,秋是一种玄妙而不可说的季节,他们承认秋天是悲凉的,又产生的一种安心。因此在翻译的时候应该具体情况具体解决。这种情况也该按照日本的情调去翻译。此时神似比形似更加重要。
最后我觉得,对于诗歌翻译还是应该有深厚的汉文学素养,日语学的再好,无法用汉语表达出神韵来,这不能不说是遗憾。因此任何时候都不能忘记汉语和古汉语的学习,此外译者还要有一种变的态度,即对万物,对各种俳句的含义保持随之而“变”的态度,不能一如既往墨守成规。这样不同的俳句才能翻译出它真正的俳味。
以上只是根据半年来的学习体会和参考各位老师的文章发表的个人浅见,率直写出,恳请指正。
参考文献:
1、《谈俳句翻译译者主体性及定型问题》 陈岩 日语学习与研究 2006年第4期
2、《从语法层面看俳句的含蓄性》 陈岩 日语学习与研究 2005年第4期
3、《俳句汉俳翻译》 李芒 日语学习与研究 1999年第3期
4、《试译俳句的体会》 林林 日语学习与研究 1998年第2期
5、《对俳句的理解与翻译》 陶振孝 日语学习与研究 2003年第1期
第二篇:客户关系管理期末论文感想(共)
读完这篇论文感触良多。首先,这篇论文的研究背景是这样的:随着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产品的同质化现象日益严重,企业内部的改造在竞争对手彼此仿效之下已失去相对竞争优势,企业必须从外部寻求新的竞争优势,营销战略也必须从以产品为导向转变为以顾客为导向。顾客关系管理(Customer Relationship Management,简称CRM)的兴起为企业保持竞争优势提供了新的思路。
CRM的本质是以“顾客”为中心,其目的是要在现有市场上向顾客提供更好的、且全新的价值,或是为顾客创造的价值有大幅度的提升。其中,顾客忠诚是CRM中的一个核心概念,顾客忠诚可以为企业的持续竞争优势提供基础,并且发展和提高顾客忠诚是企业发展的关键因素。此外,顾客忠诚对于提高顾客保持率,增加企业利润也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关于顾客忠诚很多学者做出了不同的定义,但概括起来基本包括行为取向和态度取向两个方面。顾客忠诚不仅是重复购买行为,更是一种心理倾向,是心理与行为的有机融合。
很多学者的定义里都出现了“重复购买”这个词,但是我认为顾客忠诚不仅是重复购买行为,更是一种积极的态度倾向,是两者内在的有机结合。顾客忠诚的概念包括两个层面的内涵,首先,顾客忠诚不是一个对立、两极的问题,而是一个渐进的过程,顾客中有可能因为习惯、满意或情感等各方面的原因表现出一定程度的忠诚性购买行为,它们存在程度上的差异。其次,顾客忠诚是一个心理学的范畴,它代表了顾客对某产品或服务的高强度的心理依赖,包含着对其性能、品质等的信任,以及需要该类产品或服务时,首选购买的承诺和在这一心理指导下的购买该产品或服务的行动以及对该产品或服务的宣传推介。
这篇论文在绪论里就抛出了其所要研究的三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如何准确了解顾客的心理,牢牢把握住现有顾客,使他们不被其他竞争对手夺去;第二个问题是顾客满意、转换成本、顾客忠诚以及特定服务消费环境之间的关系;第三个问题是顾客价值、顾客满意、顾客忠诚以及特定服务消费环境之间的关系。
根据这些问题,作者设计了合适的研究方法,收集到了有用的数据,再运用统计学的相关知识和软件,经过分析得出了自己的研究结论。我大概可以从结论中提炼出以下的一些观点:
顾客忠诚包括行为忠诚和态度忠诚两个方面;顾客价值包括功能价值、社会价值、情感价值、尝新价值、情境价值和经济价值六个方面;转换成本包括沉没成本、机会成本、转换前搜索与评估成本、风险和转换后认知成本四个方面。态度忠诚对行为忠诚有显著影响。
顾客忠诚的形成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首先是顾客满意,顾客满意对行为和态度忠诚都具有显著的正面影响,只有非常满意的顾客才表现出极高的重复购买率和口碑宣传意愿。其次是顾客价值,顾客价值不仅直接影响顾客忠诚,而且还通过顾客满意来影响顾客忠诚,顾客价值对顾客忠诚的作用效果是双重的。然后是转换成本,转换成本对行为忠诚有显著的正面影响,对态度忠诚有显著的负面影响。最后,顾客经验和转换成本对顾客忠诚具有调节作用,转换成本对顾客满意和顾客忠诚关系的调节作用受市场结构影响,而在顾客忠诚的形成过程中,顾客经验通常作为一个情境因素发挥着调节作用。而总的交叉作用来说,转换成本越高,顾客满意、顾客价值对顾客忠诚的影响越弱。另外,顾客价值、转换成本的某些细分维度对行为忠诚和态度忠诚有显著影响。而不同消费水平群体对转换成本的感知和忠诚度有显著差异,可能是因为消费水平越高,顾客所使用的服务和获得优惠政策就越多,顾客就不会轻易转换运营商。
针对分析的结果,作者对运营商提出了几点建议:运营商应不断提高顾客满意度来提升顾客忠诚;运营商应重视企业向顾客的价值传递;运营商可以通过适当的转换成本维持顾客忠诚;运营商应根据不同的顾客群体制定相应的营销策略。
虽然这篇论文由于人力、物力等方面的局限性,和在收集数据方面存在一定的偏差,但是论文给出的很多观点还是很有研究意义的。结合教材中关于顾客忠诚的相关内容,我对顾客忠诚这块儿相关知识有了一个更好的认识。顾客忠诚是顾客关系管理(CRM)的核心内容,企业应该重视顾客忠诚的培养和建设。
第三篇:翻译感想
翻译感想:
这是我翻译的第一次“触电”。
翻译刚开始进展非常慢,完成老师每天的200字任务都要四五个小时,一个下午都花在上面是经常的事情。过程中,有时句子不懂,有时意义懂却无法表达,那种像是有些东西噎在心头的感觉令人非常不好受。就算句子翻译出来了,我还要反反复复看那句句子好几次,读来读去觉得不妥却又说不出来,到最后觉得连中文的语感都没了。翻译到后来才觉得好些,200字的任务才完成的不那么辛苦。
翻译的过程中我遇到了些许问题:
1.单词储备极为不够。
在翻译的过程中,我遇到的生词说以百计都不过分。每次遇到我总要去查字典,查出句子中每个生词的意思后再开始拼接意思,这对于我翻译的速度,翻译的通顺感来说都有非常大的影响。
对于这点,改变的方法没有其他,就是多记,这也是我今后要着力的重点。
2.阅读量远远不够。
翻译过程中,我实在感受到了自己知识储备量的不足。许多句型,许多句子,我竟完全不能明白它在文中所有的意思。翻译时,只能连蒙带猜地把我觉得的意思写上。
这一点我认为是我的阅读量所限,若我能多读,多看,那么我的语感将会得到提升,我翻译的准确度也能有较大的进步。
对于我翻译后的初稿,我发现了如下问题:
1.在翻译人物语言时,翻译出的句子不太口语化,太过书面化。
(1)如原文是:Oh, dear!What a deal I shall see and hear before I come back again.我翻译的版本为:哦亲爱的!在我回来之前,我将耳闻目睹多少东西啊!
对比参考译文:噢,天哪!等我回来,该有多少新鲜事跟你们说呀!
虽然参考译文与原文相比意义有些偏差,但see and hear 若翻译为耳闻目睹则显得有些太过书面化,一般人的口语中并不会经常用到。
(2)还有,原文:‘I cannot congratulate you,’ I replied, ‘till I know whether this change is really for the better.’
我的版本:“我不能祝贺你”,我回答道,“直到我知道你人生的这个变化是否真的对你有益”。
参考译文:“这变化是好是坏,等我知道了再给你祝福吧!”我回答道。
显然,我的译本和参考译本的意思是完全一样的,但不一样的,是两种译本的语气。参考译本的语气显得更加活泼,也更加口语化,更简单易懂,更体现了说话者与其对话者关系的亲密,但我的翻译就有些翻译腔在其中,读起来有些拗口。
(3)原文:I should think you will be willing enough to go? 我的版本:我应该认为你是十分情愿离开的吗?
这又是直译,翻译出来的句子难理解,且并不口语化。
参考译文:我想你一定是很想离开这里的吧?
毫无疑问,参考译文的翻译更加口语化和自然。
(4)原文:‘I dare say I shall in some degree: it was not without sorrow I parted with her sister.’ 我的版本:“我敢说我多多少少会有这种感觉:在和她姐姐分开的时候,我也感到十分伤心。”
我的版本读起来的实在有些别扭,因为中文中不会在口语中说“我敢说我多多少少有这样的感觉”。这样的表达在中文口语中并不常见。
参考译文:“肯定会的,多多少少总有点。以前跟她的姐姐也一样。”
参考译文没有将dare直接翻译为“敢”,而是用更加口语化的“肯定会的”来代替。这里短句的应用也让整个句子显得更加生活化,口语化。不会像我的版本那样的文绉绉。
总结:
这表现了我对中文运用能力的不足,还不能将英文自由地转换为自己想要的中文。
这要求在接下来的翻译活动中,我要多注意语言对话的翻译,尽量做到使语言口语化,个性化。
2.对代词、限定词的指示含义不清楚。
有时,我会将代词的指代意义搞错,从而不能正确理解整句话的意思。
(1)如原文:I really loved her then;and forgave her from my heart all the injury she had done me—and others also.这句话中涉及到others这个代词的理解。
我将之翻译为:我爱她;我从心底原谅她给我造成的所有伤害——其他的也通通原谅。
这句话中的others,我把它翻译为了其他的,是其他的什么呢,是其他的人,还是其他的错误?这句译文明显不能清晰地将原文的意思表达出来。
参考译文的版本为:那一刻,我心里对她充满了爱,也真心谅解了她曾给我和周围人带来的伤害。
参考译文中将others理解为周围的其他人,这符合了原文的意思。
(2)又如原文中:I should see him, and by look, speech, and manner, I might judge whether the circumstance of her marriage had very much afflicted him.我将之错误地翻译为:我看着他,从他的外表、言谈和举止上,我可以判断出他的婚姻状况是否令他十分困扰。
在这里,我将原文中的her marriage看错了,看成了his marriage,实际原文想表达的意思是:我得仔细看看,看他的眼神、说话、还有神态有没有什么异样,从中就能判断默里小姐的婚事有没有给他带来苦恼。
Her marriage 指的其实是默里小姐的婚事。说到底,这个错误,就是我的粗心造成的。
第四篇:翻译感想
翻译感想
翻译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技能,需要具备扎实的文化背景、缜密的语言组织表达能力、多样的翻译技巧,既要符合中国人的语法结构和用语习惯,又要忠实表达源语言所有的意义。就此次的翻译实践来说,是一次很有挑战性的体验。译文期间,也遇到了很多困难,如:文意的理解掌握、句子成分分析、词意选择(有些英语单词经常会对应多项中文意思)等等都是要反复贯穿在整个翻译过程中的一些问题。
首先,准确理解文意,就必须先解决单词、句段的意思理解,先整体通读一遍并标记不理解或不确定的单词,第二遍逐字逐句逐段借助英汉词典和翻译工具(如Trados)进行确认和反复地校核。
其次,对于专业词汇的准确性再三进行确认和核对,利用相关的搜索引擎(如Google),百科查询,确定相关专业汇总的准确意思。
另外,由于两种语言的文化背景及理解习惯的差异性,如果能够基本理解英文所表达的意思后,使用合适的汉语词汇来表达却还是你教困难,所以会造成本来就比较简单的一个句子,会因为汉语词汇及运用不当,造成译文繁冗复杂。要想译文精准且本土化,不仅取决于对源语言的理解,还取决于我对其想要传达的信息有深刻的理解。
如下是我在翻译STEM一文时,对相关内容翻译准确度把握上做的一些实操:
1、关于对题目FEDERAL SCIENCE,TECHNOLOGY,ENGINEERING,AND MATHEMATICS(STEM)
EDUCATION STRATEGIC PLAN 的翻译,本身题目中的名词多,所在基本上就是对专业词汇的一种直翻;
2、灵活运用直译或意译的翻译手法,该文属于议论文,较于记叙文和散文,其实运用到意译手法的部分是很少的,既不用像散文抒情表意,也不用像记叙文具美。最重要的是应该忠实于源语言所要传达的意思;
3、对于长句的翻译处理,如原文(Increasing opportunities for young Americans to gain strong STEM skills is essential if theUnited States is to continue its remarkable record of success in science and innovation.),将其翻译为(如果美国想要保持其在科学和创新方面卓越的成功记录的话,那么为美国年轻人创造更多STEM技能的机会是必不可少的,让年轻人们获得科学(Science)、技术(Technology)、工程(Engineering)、数学(Mathematics)方面的强大能力。),先分析句子成分然后断句最后长句分成短句,既不显得句子过长,文意表达也流畅。通过这次的翻译实践,一方面是巩固和应用我在学校学到的翻译知识和技巧;一方面,也是检验自己的学习成果和重新审视自己的一个过程,发现了自身存在的不足,能够从中总结经验办法,以便更好地为将来的翻译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第五篇:论文翻译
摘要
过去大多数拥挤定价理论是基于基本的边际成本定价这一基本的经济学原理,是完全关于出行需求供给模型。存在相当大的拥挤混乱分析需要被澄清。也有许多有趣的,最重要的问题是研究详细的网络建模是一个困难的问题。本文对该理论研究古典经济学原理怎样在一个一般的拥挤的道路网络中应用进行了调查。对在不同的平衡条件下关于边际成本定价的一些新的诠释进行了介绍。
一.说明
拥挤定价长期以来被公认作为一门重要的学科来自于一个理论和实践的观点。近年来经济学家和运输调查学家对这门学科的兴趣已经非常广泛并且日益突出,因为改变城市交通问题面临着一个现代都市的困难。理论依赖于拥挤收费边际成本定价的基本经济学原理,它表明道路使用者使用拥塞的道路应该付通行费等于边际社会成本和边际私人成本之差这样利于实现最大化的社会网络效益。
拥挤收费的基本理论可以图形化的最好说明如下。考虑一个简化,但在文献中,标准下的交通流均匀前进给出统一的伸展的道路,拥有固定出入境分还没有障碍的运动交通,除了那个从有限的能力产生的道路。如图
1、平均成本曲线(私人)代表平均成本在每一级的拥挤的需求(数量的出行完成),边际成本曲线代表额外费用增加一个额外的车辆或出行的交通流,MC可以看作代表社会成本的一些问题也就是道路使用者的花费。但是,任何一种单一的用户进入道路才会考虑他的个人成本。一个司机将要么被忽视或不愿意考虑外部拥堵费用,他或她强加影响其他道路使用者。因此,MC曲线与边际社会成本为新出行者和道路使用者的存在增加了交通流,而AC曲线边际私人成本相当于或额外费用承担并且只能被新的出行者察觉到。AC和MC曲线的区别在任意水平的出行需求反映了经济成本上的拥挤收费这一要求。
最优流量,正如我们所看到的DG处边际成本和需求是相等的同时实际需求没有收费倾向于DA,因为道路使用者忽略堵塞,他们强加给别人。从社会的角度来看,实际需求是过多的,就因为DA-th用户仅仅享受利益DA,但花费了成本DM。这附加流量超越最优水平DG可以被看作是等于发生成本区域DAMGDG,但只有享受效益等于区域DAAGDG,净福利损失区域AMG是明显的。一个低于DG的需求水平也是子优化因为潜力出行使消费者剩余得到没有得到充分开发。因此,最优收费等于BG。在这个通行收费下,区域BGETB的经济效益(总用户利益减去社会总成本),将是最大的。
注意多数先前关于拥挤收费的理论完全关心出行需求与供给模型简化的假设。存在于文献,然而,相当混乱的交通堵塞和适当的分析原则的应用边际成本定价模式,同时还需要澄清。当涉及到详细的网络建模问题的时候还有很多有趣的重要的问题需要去探寻。在本文中,我们研究,从理论上来讲,如何将经典理论边际成本定价模式应用在一个一般的拥挤的网络。我们的分析只关心道路网络的使用,并且假设交通流模式在静止状态(严格的交通需求和流型不随时间改变的,但做了改变与网络的服务水平)。在文献中通过核对均衡建模方法和交通流理论提出了一些新的基于边际成本定价的解释。
在下一节里,我们说明边际成本定价模式的原则将用于一条具有弹性需求的道路网络。在第三节,我们进一步探讨在边际成本定价模式网络与排队。第四节,我们充分发掘的速度与流量关系的基本理解交通拥挤和确定最佳收费,并且证明了速度分布的双峰点与出行时间流量曲线单调链接。综述结论在第五部分。
二.道路拥挤收费在一个普通具有弹性要求网络中的应用
在交通分配文献,大家都知道提出了边际成本人数驾驶用户均衡流型在一次具有固定需求的交通网络优化系统中。即在网络中通过对每一个用户选择使用一个特定的连接征收一个合适的流量依赖拥挤费用,交通流模式结果选择成本最小化之间的任何OD对路线将会是一个优化系统的全部网络对应的出行成本。特定的费用水平这是将完成额外附加出行费用使用的连结会加在一切用户已利用这一环节。在一个具有弹性需求的网络, 当需求富有弹性时我们不能找一个简单的最小化出行费用总网络收费模式。原因很简单:出行费用可以最小化只需设置收费如此之高,以至于没有出行发生的地方。在这种情况下,系统优化目标函数,可以用来获得最优的道路通行费,必须定义经济净效益的最大化。
最有网络容量的使用要求经济效益的最大化,或者一个最有系统的完成要服从OD的需求约束和流量的积极约束。
注意虽然边际成本收费方程(7)是在一个封闭的表达形式,并与当地的道路流量和个人拥挤函数有关,它也反映出隐含的全球边际效应。即当一个新的用户添加到网络,他的全球边际效应将包括由于网路流量重新分配而产生的总出行费用的变化,用户效益的转变以及由于需求变化的需求是富有弹性的。这些全球性影响体现在通过计算模型(4)所有环节收费(7)在网络平衡的角度,已包含收费隐含的人数。换句话说,道路收费已经在网络均衡模型内定了。这些效应不能充分挖掘如果一个均衡模型的需求提供一个环节(标准的经济模型的拥挤定价,见埃文斯,1992)采用详细的网络结构,没有考虑到。最后,该系统优化模型(4)可以使用任何算法解决具有弹性需求的网络平衡问题。唯一的修改是用的道路边际成本函数而不是道路平均成本函数。
三.道路拥挤收费在排队出现时的应用 3.1一个基本概念框架 标准经济学模型的道路拥挤定价依赖单调的假定拥挤的成本和需求函数。然而,大多数的拥挤收费计划是为了把车辆排队构成的相当一部分的出行延误在拥堵的城市地区。因此需要在拥挤定价模型中明确处理排队问题。在这里,我们首先提出一个概念框架的存在排队问题的边际成本定价模式,然后开发一个优化模型确定最优链路车辆通行费。
再次,考虑单个道路连接用给定的入口和出口点。图2绘制了需求和平均成本曲线。在缺乏容量约束、路桥收费,平衡点将是具有交通流量d的点A。现在假设道路的通行力(以下简称道路、生产能力是指其出口能力)是C…。因为需求大于通行力,车辆排队就会出现了。排队延迟将是增长的,其平衡需求和能力之间达到一个稳定的排队状态。如图2没有收费的平衡点B,此处现实需求等于通行能力C,相应平衡排队延迟等于T2T4。
现在我们考虑在排队情况下边际成本的定价。如果边际成本曲线MC2,那么最优拥挤收费将是T1T5,相应的平衡点是E。边际成本收费高的足以保证需求在通行能力以下,从而防止排队的发生。然而,如果MC1是边际成本曲线,在边际成本下的需求将远远大于通行能力,因此车辆排队还是会发生。延迟的数量是需要阻止足够的潜在需求去匹配现实能力需求,因此同样的平衡点B就没有收费情况了。从图2上可以看到,收费计算边际成本等于能力的需求T2T3,平衡排队延迟是T3T4。在这个案例中,该理论的边际成本的人数为了防止不足队列的发生。因为排队延迟是一个纯粹的浪费时间需要通过收费来除掉排队。这意味着最优收费费用都应在T2T4排队是完全消除。如果它假定所有用户一个相同的价值的时候,额外费用T3T4对道路使用者没有产生任何损失,无论何时收费不超过排队延迟,因为它简单收费代替浪费时间,对道路使用者来说是无关紧要的。3.2优化规划
我们注意到排队并堵塞是一个典型的暂时动态现象,现实交通阻塞的治疗需要采用动态建模的方法。然而,一个静态的排队系统,要么由于随机变化发展或饱和而前排队的静力平衡时期。在后者中,可以设想一个情景,在这个情景的能力要求超过自己可以接受的排队程度。客观的静态的排队模型,提出了确定平衡状态,而不是描述排队将如何发展(包括动态)。
杨和贝尔(1997)提出的具有容量约束的需求弹性平衡网络的问题。在这里,我们观察该模型,并讨论其边际成本定价模式。这优化模型在上述的队列拥挤条件下确定最佳收费,拥挤情况只需为问题(4)增加下面的路段通行力约束条件来规划。
因此,如果路段成本函数是ta,或附加的费用对每个路段,然后等待需求的性能平衡能力约束网络模型。从方程(9 c),队列只当能力达到时形成;低于能力时路段花费单独定义为ta。
在方程(10 b)中,第二组中边际成本收费评估的交通流v的排队延迟,在方程(10 b)中是一个纯粹的浪费时间和应建构一个额外的收费。注意在这个最优收费下,经济效益将等于最优目标价值之和EB(d *,v *)的方程(4)下的能力约束加上额外的收入从额外的排队的费用。
顺便提一句,系统的优化模型(4)和容量约束(8)可以被转化成一个具有网络容量约束的需求平衡问题,从而能够解决内罚函数法的使用。
4.速度,流量的关系
速度(或出行时间)和流量之间的关系对于理解交通拥挤和在标准的道路拥挤定价经济模型中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错误的认识这种关系可能会导致错误的结论。有相当大的混乱和争议针对合理使用速度流量关系评价道路计费。争议中最好的代表是埃尔斯和纳什之间的辩论,以及最近的埃文斯和希尔之间的。4.1两者在 一般路段中的关系
再次,考虑一个标准下的交通流运动均匀一致路段,只有一个入口,一个出口点。传统的分析是基于拥挤定价图中显示的速度流量关系图3,它有一个反向弯曲分公司去来源。多数的分析,在道路定价和交通分配文献中都基于正常速度流量状态。因此边际社会成本曲线可能被显示MSC1在相应的出行时间流量图(见图4)。MSC1高于平均水平成本曲线,但是总是渐近一直到流量达到通行能力Cmax。3
然而长久以来一直争论是否有必要考虑较低的分支速度流量图或是上面向后弯曲的介绍了交通流条件下的强制情况的时间流量关系。沃尔特斯(1961),埃尔斯(1981),孝(1992年)和别人指出可能发生在平衡位置的强制流量状态在高需求曲线(D2)向后的弯曲段削减成本曲线点E2。在这后面弯曲段,是一个向下倾斜的边际成本曲线(MSC2),其通行能力是消极的无限的。这争论的是这个边际社会成本曲线在分析社会最优流量时是否有意义或是否在流量中消极的改变是意味着补贴,而不是花费(注意一个单调的,向下的倾斜边际成本曲线类似MSC2当然存在而且是有意义的,例如,单位生产成本下降就是规模经济的反应)。
虽然可能有证据,可见在忙的高速公路路段,有时排队的形式,因为流量(暂时的)已经超过了通行能力的支持,进而形成流量压迫的情况,它在现实生活中坚持反向弯曲状态的速度曲线达到一个统一的道路。纽尼尔(1988)分析是不可能的从冲击波理论发生的强制速度流量状态。整个曲线,包括向后弯曲部分,之间的关系只是描述了当地的速度和局部流动,虽然这种关系应该在每一个点或满足一个很短的分段的道路。
值得注意的是,成本曲线应用于道路定价应定义为出行于两个遥远的地点(一个链接有一定长度)。反向弯曲部分都是不一样的不适用于成本曲线为旅行通过整个环节,即使状况果酱或队列现在。压倒性的情况是,交通堵塞发生在不间断的交通流量当车辆比从下游端口更多的进入上游端口的一段的路。因此,道路行驶速度实际上是两个有关截然不同的体制为代表的两个分支如抛物线图3。这一比例链接经历了低的平均速度特性的阻塞,其余流量自由。双峰分布的路段上速度的费用结果,将在下一个部分详细介绍。
5.总结
我们已经调查了边际成本定价模式与之有关的一般确定性网络均衡问题。文献中的许多误解和错误都已指出,并且通过交通流理论进行了新的解释。这最佳过桥费各种需求的网络平衡问题采取同一形式的传统的边际成本收费,并可从中系统优化方面的经济净效益最大化。在一个由于有限的容量而存在的排队中,优化收费由两个组成部分:传统的边际成本项和排队延迟。这位前解析公式预测从当前路段流量条件下,但后者是确定的从网络双峰性平衡条件。在一个为了测定道路拥塞车辆通行费的拥挤收费函数里没有合理的需求去包含整个向后弯速度流量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