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保险精算教学的实践和体会
保险精算教学的实践和体会
精算教育引入中国已近10年的历史,上海财大也在原来的保险专业内计设了精算专门化方向,在1994年首次招收了精算本科生,是当时上海地区高校中第一个招收本科生的大学。经历了两年的精算教育后,织累了—些值得总结的经验和需要解决的问题。如,精算教育究竟培养什么样的人才?中国的市场是否需要精算本科毕业生?开展精算教育是否与财大的发展的目标一致?作为担任精算教学的教师,我们有责任用严肃科学的方法研究这个问题,为此,我们曾向院、校领导建议和申请并已经设立专项课题,我们还多次召开“保险精算专题研讨会”。邀请了寿险公司的精算师和其它高校的学者专家,也包括我们的教师和同学集思广益地讨论了与此相关的一系列问题,本文想就这几次研讨会中讨论到的一些问题和观点作些总结,目的在于进—步引导对这个问题的深入研究。为进一步发展精算教育提供借鉴。但限于篇幅和我们研究进度,本文仅讨论下面子标题中两个问题,进一步的讨论和解决方案将在后继文章和研究报告中给出。
二、什么是精算?
显而易见,对精算这门学科的认识和把握是我们讨论问题的前提和基础,也直接关系到问题的最终决策,关系到我们办学的方向和实施计划。但是,即使是对我们目前从事精算教学的教师来说,也未必对这门学科有了一个十分清晰的认识和一致的看法。因生我们首先讨这个问题。
精算是从保险业的发展中不断完善的。由于保险全司的基本职责是分摊风险和补偿损失,所以—般要求保险公司有足够的分散风险的能力。保险公司在定价时都被要求把纯保费(保险成本)和附加保费分开计算.在纯保费部分不能有利润因素,显示保险公司的绝对“公平”,而附加保费则主要反映保险公司的营业费用开支和政府认可的合理利润。所以只要保险公司有能力分散风险一一能按大数法则大售出保单,保险公司在每张保单上收取的纯保费等于该保单所要承担的预期损失,这就导致纯费率等于损失率。由此可以发现保险定价中确定纯保费的关键是损失率的测算,所以究竟那些风险是可以测算的.哪些是可保损失,损失的可控性如何等等都一直是要求理论界来回答的,这也就是精算学研究的原始问题。精算学最初的定义是“通过对火灾、盗窃以及人的死亡等损失事故发生的概率进行估算以确定保险公司应该收取多少保费。”在寿险精算中,最初采用了互动基金的办法,这种方法有很大局限性,只能考虑离散的情况。后来,由于概率论的发展,寿险成本的核定主要是确定给付金的现值函数(随机变量)和相应的损失分布,此时单位保额的纯保费(纯费率)就是单位保额的现值函数的数学期望即预期损失,这一计算模型己经能很好测算连续给付情况下的保险成本。但是,无论何种方法都隐含着厘订寿险成本的两个基本问题:利率和死亡率的测算问题。由于20世纪70年代以前,各个国家的利率一般都是由国家控制的,所以在当时,利率的测算并不是精算学所主要关注的问题,而寿险业务中的损失分布(死亡率的测算)即生命表的建立成为精算的核心工作。17世纪末英国数学家、天文学家埃德蒙.哈雷(Edmund.Hally)的第一张生命表的诞生成为寿险精算学发展的标志,在早期的精算实务、教学和研究都围绕着生命表的编制问题,现在也仍然是精算研究的课题。在非寿险精算研究中则主要是确定自然灾害和意外事故的损失,与寿险精算不同的是没有象生命表那样相对稳定的损失分布。所以非寿险精算始终把损失发生的频率、损失发生的幅度以及损失的控制作为它的研究重心。至今非寿险精算已经发展了两个重要分支一是损失分布理论,研究在过去有限的统计资料的条件下未来损失分布情况以及损失和赔款的相互关系等问题;二是风险理论,通过对损失频率和损失幅度分布的分析,研究这种出险次数和每次损失大小的复合随机过程,以期洞察保险公司应具备多大的基金,方可不“破产”,以及评估“破产”概率的大小复合随机过程。但随着经济的发展,精算科学早已超出了费率厘订这—狭窄的范畴。特别是20世纪70年代后,市场利率变化趋大,保险基金的风险也变为精算研究的核心问题一一开始分析资产投资组合和负债结构,以保证保险公司的偿付能力 和获利能力,诸如究竟用什么指标来衡量投资风险、衡量投资组合的合理性,用什么指标来显示资产和负债的匹配与否等等都引起精算理论界和实各界的注意。由此看出,现代精算师在保险公司的职责已经包含两方面的工作:其一是保险产品听成本核算,实际上就是对风险进行定量评估和定价;其二是保险公司的金融管理,包括公司资产的投资管理,投资收益的敏感性分析和投资组合分析,资产和负债(保险公司的负债主要进准备金,是一种不确定性负债的合理匹配等问题。由于经济发达国家和地区的金融市场不断完善,市场竞争也随之剧烈,发达国家的保险公司的定价己出现完全竞争状态,在计算总保费的时候已经把利润定为零甚至小于零,所以保险公司处理保险基金风险的能力完全决定了保单价格的竞争力。另外保险公司,特别是寿险公司(由于险期较长),一直被利率风险所困扰,这些都迫使精算学对金融管理在理论和实务两方面作出深入研究。精算在金融管理邻域方面有了很多研究成果,精算师在这方面也积累了丰富的实务经验。为此,1988年北美精算师协会在《未来精算师特别工作组》报告中指出:精算师是私人和公共财务设计师和潜在的企业管理人员,这是建立在精算职业的智能核心基础上的,其智能核心为经验分析和分析衡量、估算、转移以及对未来意外事件的现行财务状况作出反映。”这就意味着精算师的从业范围逐渐扩大,诸如在银行、顾问咨询公司、投资公司、大型跨国公司、会计师事务所、工会以及政府机构等处被委以重任。他们帮助公司制定养老金计划,确定合适的投资组合,估计公司经营的成本(不确定成本),估计国际商贸和海外投资风险;为政府提供医疗制度的成本分析,工伤赔偿办法,艾滋病对策,社会保障体制等各方面的建议,同时对政府新颁布的法律在经济中的影响提出预测等。与此同时,精算学的研究邻域也相应扩大。由于精算师的职业特点,在世界上经济发达国家都建立了精算师考试制度,也设计了一整套课程体系,概括地说包括数理基础课、经基础课、精算专业基础课、精算专业方向课(详见本通讯的精算考试课程介绍)。它涉及许多相关学科:
1、与统计学的关系:精算学是利用统计方法,根据经验数据来分析问题和预测未来发展趋势,例如构造生存模型、编制生命表、建立损失分布、费率和准备金的计算(精算数学、风险理论),因此在精算发展的很长一段时间,把精算称为“保险统计”。
2、与投资学的关系:投资是经济主体购买金融资产或实物资产,以便在未来某个时期取得与承担风险成比例的收入,其根本问题是投资决策。而精算的生命力就在于应用数学方法处理经济问题,如精算师在识别和控制利率风险以及合理的投资组合等方面的工作是保险公司正常运作的基础,所以精算学在投资领域的应用越来越有优势。
3、与财务和会计学的关系:会汁是管理经济工作的手段之一,它利用资金的价值形式,货币为主要计量尺度应用专门的核算方法,通过记帐、报帐等程序,对经营活动进行核算和监督,用以制定决策等。由于保险公司的产品定价与一般企业不同,所以在保险公司中精算的职能主要是负责保费设计、准备金核算、红利和佣金的合理匡算,使会计流程规范、合理,起到技术监督职责,使公司财务过程合理化;更重要的是精算将对未来的财务风险作出评估和预测,使企业的经营管理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保证确保企业的稳妥经营。
4、与金融、保险学的关系更是密不可分:精算学是根据保险学的基本原理进行科学定量分析保险业务,大量使用金融工具来对保险公司进行有效的金融管理。因此,精算学也可以说是根据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利用数学方法,结合经济、金融、保险等理论,对各种经济活动中的财务风险进行分析、估价和管理的综合性应用科学。
三、对财大保险精算教学现状的思考
我国自1979年恢复保险业以来,在短短的几年时间走过了西方发达国家几百年发展的历程,取得举世瞩目的发展。特别是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经济改革目标的确立,保险业务不断趋向多元化、专业化和国际论。但中国的保险业还处于极不发达、不成熟的阶段,正如朱副总理所指出的:“中国的保险也还处于一个拓荒期,要有一个大发展。”这个发展就需要法律对市场的规范,需要先进保险技术,需要大批高素质的保险人才。上海财大自1985年恢复保险专业以来,为社会输送了大批保险人才。鉴于我校保险专业办学的悠久历史,凭借上海财大在财经科研、教学的优势以及上海特定的经济环境,在1994年夏首次招收精算本科生(36名),并于1995年再次招收精算本科生(36名),标志着上财保险专业的教学科研向定量化发展,吸收最先进的保险技术一一保险精算。这一方向的教学定位是将学生培养成初级精算师(准精算师ASA),所谓初级精算师是指熟练掌握精算学所涉及的数学知识并能应用这些数学概念处理一些简单的精算问题的人(完成SoAl00一200课程)。原则上,精算学涉及的数理基础课程应与财大公共基础课接轨,精算学涉及财经类课程应与财大已有的财经类基础课接轨,保险专业的精算教师将承担精算专业基础课。使用的教材是全套原版教材.一方面是这套教材是系列教材,前后课程在内容和论述方式上都有很大的相关,另一方面是如果学生想考ASA资格证书,不必另起炉灶。在上海财大,这是一项牵涉到方方面面的系统工程,财大的领导在精算方向的发展中起到很大作用。财大学生的素质也得到进一步的考验,学生在参加北美精算师学会SoA的资格考试时,表现出很高的水准,他们的通过率和得奖率在中国的高校中排在前列(见本期通讯的相关报道),向全世界展示了财大学生的素质,其它高校对财大学生有如此的数理能力表示出惊讶,另外已有两家著名的美国寿险公司(纽约人寿和大都会人寿)在财大业算专业奖学金和奖教金。与此同时在财大集中了大批国外先进的保险图书和资料,同时使保险教师对保险有更进一层的理解,了保险教学和科研。当然,教学过程中也出现了问题,而且相当严重。这些问题的也并不是财大固有的,这与中国整个高等教育情况息息相关,也是高校教学改革中极待解决的问题。因为精算人才是复合型的,需要文理科的很好结合,这一方面向高校教师提出挑战,与此同时向学生提出挑战。教师在没有很好的数理、经济、计算机等基础知识情况下是很难教好精算课程的,另外也不是所有的学生都具备复合型人才的素质。从目前的教学过程看急需解决的问题是:
①在招收精算学生时要明确保险精算培养目标、课程要求和使用的教材。就财大目前的生源看,完全能够招到有能力的精算学生。但如果招生要求不明确,学生进来并不愿学精算,与他们想象的课程难度相距甚远,就会出现抵触情绪,影响教学秩序和学生的发展。
②学生考ASA资格证书的辅导应与精算教学要求分离.这并不意味着教学要求的降低,而是要更全面深入教授精算科学,避免高分低能现象一一这是中国教学的一大悲剧,也不是精算教学的目的。另外,我国也不能盲目照搬SoA的课程,从理论上讲风险分析的工具并不局限于概率统计,有许多最新的研究成果是可以用来进一步发展精算理论的,从目前的SoA课程与社会发展水平看也有脱节处,也不完全符合世界先进的教育思想,在当前的信息时代下,作为培养复合型金融管理人才而设计的课程,考试科目中数理课程显得过多(内容要求并不高),有必要缩减。事实上这一点己被SoA认识到,在2000年以后将有很大调整:(见本期通讯)所以,我们在开展精算教育时要特别强调学生的素质教育和思维品质的培养,探索财经教育的新模式,与中国21世纪教育发展合拍。
③加紧学分制教学探索。学分制教学是大学教育的特点,作为进行211建设的大学必须作这方面高强度的尝试。
④大力开发学校的教师资源,注意各系院的教师资源的有机组合,协调好教学和科研的发展。这可能是任何学校任何专业发展核心问题,学校在政策上也要作这方面的考虑。
⑤尽快健全精算研究生的培养计划,注重200系列财经类课程教学和科研,使财大成为精算研究的中心,充分体现财大特色,增强财大精算学生的优势。
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不断向纵深发展,急需一批高素质的金融管理人才。就前面的论述,现代精算学已经远远超出了它的古典含义,正如现代化的金融机构在朝多功能、综合形模式发展一样,精算师也是通才形的现代金融高级管理人才。在国外有人把精算师称为金融工程师。即便是在保险公司工作的精算师,也更多地参与营销、管理、财务、理赔等其他非精算部门。精算师将其长期积累的处理风险的经验以及独特的思维方式同商业和社会知识相融合,在整个经济活动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那么,随着我国的进一步发展,产业结构的调整,人才的需求也将更趋明朗。
总之,我们的教学必须面向未来,面向世界只有这样才能合理有效地开发本来就稀缺的人才资源,培养出能够处理中国实际问题的德才兼备的人才。
第二篇:分红保险精算规定
分红保险精算规定
[导读]:分红险:指保险公司在每个会计结束后,将上一会计该类分红保险的可分配盈余,按一定的比例、以现金红利或增值红利的方式,分配给客户的一种人寿保险。
分红险:指保险公司在每个会计结束后,将上一会计该类分红保险的可分配盈余,按一定的比例、以现金红利或增值红利的方式,分配给客户的一种人寿保险。
分红险起源于保单固定利率在未来很长时间内和市场收益率变动风险在投保人和保险公司之间共同承担。例如,在1994年-1999年期间,保单预定利率一般在8-10%左右,因为那个时候的银行存款也是这个利率.保单的这个预定利率是什么含义呢?意味着保险公司要按照这个利率给付投保人,那就肯定要求保险公司的投资收益率高于这个.但事实上,后来银行连续7次下调利率,导致保险公司的投资收益率达不到当初预定的8-10%,假定投资收益率是3.5%,那么保险公司自己要贴补这个差额,对保险公司是很不利的,而假定后来的投资收益率是15%呢,对客户又是很不利的,所以为了应付这个问题,就把利率(主要是利率)波动带来的风险由双方共同承担,这就产生了分红险这个概念.意味着投资收益不好时没有分红,好的时候有分红.为了避免分红在不同间的波动,保险公司一般会把红利在不同年份之间平滑。
分红保险的红利来源于死差益、利差益和费差益所产生的可分配盈余。
(1)死差益,是指保险公司实际的风险发生率低于预计的风险发生率,即实际死亡人数比预定死亡人数少时所产生的盈余;
(2)利差益,是指保险公司实际的投资收益高于预计的投资收益时所产生的盈余;
(3)费差益,是指保险公司实际的营运管理费用低于预计的营运管理费用时所产生的盈余。由于保险公司在厘定费率时要考虑三个因素:预定死亡率、预定投资回报率和预定营运管理费用,而费率一经厘定,不能随意改动。但寿险保单的保障期限往往长达几十年,在这样漫长的时间内,实际发生的情况可能同预期的情况有所差别。一旦实际情况好于预期情况,就会出现以上差益,保险公司将这部分差益产生的利润按一定的比例分配给客户,这就是红利的来源。中国保监会规定保险公司每年至少应将分红保险可分配盈余的70%分配给客户。
红利分配有两种方式:现金红利和增额红利。现金红利是直接以现金的形式将盈余分配给保单持有人。目前国内大多保险公司采取这种方式。增额红利是指整个保险期限内每年以增加保险金额的方式分配红利。
在现金红利的分配方式下,红利可以采取多种领取方式:现金、累积生息、抵交保费和购买减额交清保险。
分红型保险如何投保
分红型保险,属于投资类保险产品。购买分红险的人在获得身故保障和生存金返还的同时,还可以以红利的方式分享保险公司的经营成果。
分红险可分配盈余来源于保险公司假设的死亡率、投资收益率和费用率与实际的差异。比如可能存在以下情况:实际投保人群的死亡率比假设的低,或者实际投资收益高于假设的收益。这些差异使得保险公司产生了一定的盈余,这就是分红险可分配盈余的来源。
中国保监会规定,保险公司每年至少应将分红保险可分配盈余的70%分配给客户。红利分配有两种方式:现金红利和增额红利。现金红利是直接以现金的形式将盈余分配给保单持有人。增额红利是指整个保险期限内每年以增加保险金额的方式分配红利。目前国内大多保险公司采取现金红利方式。
在现金红利的分配方式下,红利可以采取多种领取方式:现金、累积生息、抵交保费和购买减额交清保险。
分红保险监管模式的探讨
分红保险是世界各国寿险公司规避利率风险,保证自身稳健经营的有效手段。相对于传统保障型的寿险保单,分红保单向保单持有人提供的是非保障的保险利益,红利的分配还会影响保险
公司的负债水平、投资策略以及偿付能力。为了保障保单持有人的利益和保证保险公司的持续经营,各国保险监管机构都非常重视对分红保险的监管,除了将保险监管的重点集中在分红产品的红利演示、分红基金的红利分配、分红基金的信息披露、保单持有人的合理预期和分红基金的负债确认等方面外,对不同的红利分配方式形成了不同的监管模式。
一、分红保险的红利分配方法分红保险的红利来源于寿险公司的“三差收益”即死差异、利差异和费差异。红利的分配方法主要有现金红利法和增额红利法,两种盈余分配方法代表了不同的分配政策和红利理念,所反映的透明度以及内涵的公平性各不相同,对保单资产份额、责任准备金以及寿险公司现金流量的影响也不同,因此从维护保单持有人的利益出发,寿险公司内部应当对红利分配方法的制定及改变持十分审慎的态度,既要重视保单持有人的合理预期,贯彻诚信经营和红利分配的公平原则,又要充分考虑红利分配对公司未来红利水平、投资策略以及偿付能力的影响。
1.现金红利法
采用现金红利法,每个会计结束后,寿险公司首先根据当的业务盈余,由公司董事会考虑指定精算师的意见后决定当的可分配盈余,各保单之间按它们对总盈余的贡献大小决定保单红利。保单之间的红利分配随产品、投保年龄、性别和保单年限的不同而不同,反映了保单持有人对分红账户的贡献比率。一般情况下,寿险公司不会把分红账户每年产生的盈余全部作为可分配盈余,而是会根据经营状况,在保证未来红利基本平稳的条件下进行分配。未被分配的盈余留存公司,用以平滑未来红利、支付末期红利或作为股东的权益。现金红利法下盈余分配的贡献原则体现了红利分配在不同保单持有人之间的公平性原则。
在现金红利法下,保单持有人一般可以选择将红利留存公司累计生息、以现金支取红利、抵扣下一期保费等方法支配现金红利,对保单持有人来说,现金红利的选择比较灵活,满足了客户对红利的多种需求。对保险公司来说,现金红利在增加公司的现金流支出的同时减少了负债,减轻了寿险公司偿付能力的压力。但是,现金红利法这种分配政策较为透明,公司在市场压力下不得不将大部分盈余分配出去以保持较高的红利率来吸引保单持有人,这部分资产不能被有效地利用,使寿险公司可投资资产减少。此外每年支付的红利会对寿险公司的现金流量产生较大压力,为保证资产的流动性,寿险公司会相应降低投资于长期资产的比例,这从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总投资收益,保单持有人最终获得的红利也较低。现金红利法是北美地区寿险公司通常采用的一种红利分配方法。
2.增额红利法
增额红利法以增加保单现有保额的形式分配红利,保单持有人只有在发生保险事故、期满或退保时才能真正拿到所分配的红利。增额红利由定期增额红利、特殊增额红利和末期红利三部分组成。定期增额红利每年采用单利法、复利法或双利率法将红利以一定的比例增加保险金额;特殊增额红利只在一些特殊情况下如政府税收政策的变动时将红利一次性地增加保险金额;末期红利一般为已分配红利或总保险金额的一定比例,将部分保单期间内产生的盈余递延至保单期末进行分配,减少了保单期间内红利来源的不确定性,使每年的红利水平趋于平稳。增额红利法赋予寿险公司足够的灵活性对红利分配进行平滑,保持每年红利水平的平稳,并以末期红利进行最终调节。由于没有现金红利流出以及对红利分配的递延增加了寿险公司的可投资资产,同时不存在红利现金流出压力,寿险公司可以增加长期资产的投资比例,这从很大程度上增加了分红基金的投资收益,提升了保单持有人的红利收入。但是在增额红利法下,保单持有人处理红利的唯一选择就是增加保单的保险余额,并且只有在保单期满或终止时才能获得红利收入,保单持有人选择红利的灵活性较低,丧失了对红利的支配权。此外在增额红利分配政策下,红利分配基本上由寿险公司决定,很难向投保人解释现行分配政策的合理性以及对保单持有人利益产生的影响,尤其在寿险公司利用末期红利对红利进行平滑后,缺乏基本的透明度。增额红利
法是英国寿险公司采用的一种红利分配方法,这种分配方法必须在保险市场比较成熟的环境下运行。
二、不同红利分配方法下的监管模式
保障保单持有人利益和保证寿险公司具备持续经营能力是保险监管机构对分红保险业务监管的核心内容。但是在不同的红利分配方法下保险监管的理念和模式是不同的。美国寿险公司提供的分红保单大都以现金红利法进行盈余分配,分红保险的监管模式属于“市场导向”型的。因为在现金红利法下,虽然寿险公司有权决定当期的可分配盈余,也可根据经济形势的变动来调整红利,并将部分盈余留存至期末发放末期红利,但是鉴于高度的市场竞争以及客户投资理财的日趋专业化,寿险公司一般不会留存过多的盈余在分红基金内。再加上按照贡献法计算每张保单的红利,透明度较高,寿险公司可操控的余地较小。因此对现金红利法分配的分红保险的监管理念是:在市场比较透明和有效的前提下,保单红利水平是潜在客户选择寿险公司的重要依据。除了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外,保持具有竞争力的保单红利支付是寿险公司争取更多市场份额的关键因素。因此不论是相互型寿险公司还是股份制寿险公司经营的分红保险,美国保险监督官协会将分红基金的盈余分配看成是一种市场行为,对盈余分配过程中的相关决策完全由公司董事会在考虑了指定精算师的意见后,通过分析公司的长期发展战略和比较市场其他竞争主体的分红水平后做出的判断,监管机构并不过多地干预寿险公司的红利政策,只是提出了一些精算指导原则供寿险公司的精算师在职业准则范围内参考。
英国寿险市场的分红保单全部采用增额红利分配方法,在这种分配方式下,不论是其每期增额红利的决定还是末期红利的决定都赋予了寿险公司很大的随意性。因此分红保单盈余分配的透明度以及对保单持有人合理预期的考虑长期以来一直是保险监管机构关注的焦点,“自由与公开化”成为英国分红保险监管的主导思想。为了提高分红保单盈余分配的透明度、改进盈余分配管理措施,从2001年2月开始,英国金融服务监管局(FinancialServiceAuthority,FSA)开始对分红保单的经营管理以及分红保单持有人的利益保障进行一次全面、系统的整理和回顾,发布了167号咨询公告,要求寿险公司采用财务管理操作惯例与原则
(PrinciplesandPracticesofFinancialManagement,PPFM)管理分红业务。
P甲M针对分红基金的红利支付方式、投资策略、业务风险、分红基金的费用收取和分摊、可继承资产、新业务、以及股东利益分配等方面做出规定和要求。PPFM监管的重点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着重强调了分红基金管理中的信息公开与披露制度。虽然FSA没有直接规定与限制寿险公司的具体盈余分配行为,但是寿险公司必须向FSA、保单持有人提供充分、完备的信息。二是PPFM没有直接提出保单持有人的合理预期,但要求寿险公司在一个较为透明的环境中运作分红基金,尤其是要求寿险公司的指定精算师对红利平滑、费用的收取与分摊、投资资产的分配与收益的分摊等方面的操作方式与相关信息做出解释和说明,指定精算师必须把维护保单持有人的合理预期,保障投保人的利益作为自己的首要职责。因此财务管理操作惯例与原则的实施,使英国分红保险的经营和管理更加透明和公开化,保单持有人的利益也得到更好地保障。
三、我国分红保险监管模式的探讨
美国分红保险的盈余分配采用现金红利法,倡导“市场主导型”的监管模式,英国分红保险的盈余分配采用增额红利法,倡导的是“自由和公开化”的监管模式。我国分红保险的盈余分配同时采用了现金红利法和增额红利法,两种红利分配方法贯穿于同一张分红保单中,虽然对保单持有人来说红利的选择权增加了,但是保险公司的红利分配更加复杂,对分红保险的监管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于我国的分红保险市场刚刚形成,无论是寿险公司对分红保险业务的经营管理还是保险监管机构对分红保险的监管规定都不很成熟,从保护保单持有人的利益和规范我国分红保险市场出发,有必要探讨符合我国分红保险发展的监管模式,那就是在信息披露公开、透明基础上的市场导向型的监管模式,并把以下几个方面作为未来分红保险监管政策和措施改进和完善的主要方向。
1.明确分红基金的盈余来源
确认和分配分红保险产生的盈余是分红保险经营管理和监管的核心。目前寿险市场分红保险的盈余分配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有“三差收益”分红,也有“二差收益”分红和“一差收益”分红。有些寿险公司只将产生利源的部分拿来分配,而隐藏可能发生损失的部分,这种红利分配的做法将误导投保人对红利的合理预期,忽视分红保单中蕴含的风险。因此监管机构必须明确分红保险的盈余来源与确定方法,无论是死差异、利差异、费差异还是退保益、投资资产增值等都应当列入分红保单持有人能够获得的保单盈余部分,然后按相应的红利分配法进行分红。只有这样才能让投保人选择那些业务经营稳健、红利水平稳定的寿险公司,才有利于保险市场的公平竞争。
2.监管分红保险的盈余分配我国分红保险精算规定中允许选择两种红利分配方式,即现金红利和增额红利。现金红利法和增额红利法对保单资产份额、责任准备金、资产负债状况以及公司现金流量的影响不同,所体现的透明度以及内涵的公平性也不同,在具体操作和会计处理上也存在较大的差别。但是目前各家寿险公司对两种红利分配方法在实际操作中缺乏统一的标准,很难让保单持有人产生理性的信服感,更不用说形成对未来红利水平的合理预期。因此为了保证寿险公司所采取的盈余分配方法和红利政策的长期性和持续性,同时切实保障保单持有人的利益,保险监管机构应当对不同分配方法在财务报告中的处理原则和方法做出更加详细的规定,尤其对那些多年没有产生盈余的分红基金,要求公司的精算师依据未来宏观经济形势的变化、利率的波动、资本市场的发展和投资收益水平等因素做出合理和谨慎的判断,并出具精算声明书。
3.强调分红保险的透明和信息披露
不论是采用现金红利法还是增额红利法,分红保险的红利计算和分配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保单持有人很难清晰地理解,也无法在自身利益受到影响时做出正确的判断和采取保护的措施。因此强调分红保险基金管理中的信息公开和披露制度是我国保险监管的一项重要内容,保险监管机构除了规定要求保险公司每一会计应当至少向保单持有人寄送一次分红业绩报告,使用非专业性语言说明分红何险的投资收益情况、费用支出和费用分摊方法、本的盈余和可分配盈余、保单持有人应获得红利金额、增额后的保险金额、红利计算的基础和计算方法等外,为了提高红利分配的透明度,监管机构可以借鉴英国的“财务管理操作惯例和原则”,要求各家寿险公司提供充分和完备的信息,以正式文件形式解释和说明红利和末期红利的决定方法、增额的红利利率、分红基金资产和分红业务负债之间的匹配程度、分红基金可能面临的业务风险、寿险公司决定分红基金能够承保的新业务量的方法和相关的操作以及红利在不同年代、不同类型保单持有人之间的分配情况等,以便保险监管机构、保单持有人对寿险公司的经营行为做出适当的判断。
4.加快我国指定精算师制度建设
在英国、美国以及其他许多国家,保证红利分配的公平、客观是指定精算师的重要职责之一。指定精算师需要在考虑保单持有人的利益后对分红基金盈余分配的合理性和公平性提出相关建议,公司董事会考虑指定精算师提供的意见后作出盈余分配决策。指定精算师负责对保单持有人的合理预期做出解释,代表监管机构来维护保单持有人的利益,在保险公司内部扮演监督人和咨询人的角色。我国保险监管机构虽然要求各家寿险公司的精算责任人必须在公司提供的分红保险专题财务报告和分红业务报告上签字,但是我国的精算责任人更多代表着一种财务管理人的角色,而不是监管人的角色。因此为了更加公正地维护保单持有人的利益,尊重保单持有人的合理预期,保险监管机构应该与精算协会通力合作,加快我国指定精算师制度建设,制定和完善指定精算师报告体系,利用指定精算师的法律职能对分红基金进行正规、有效的监管。
5.重视保单持有人的合理预期
保单持有人的合理预期代表了保单持有人对未来红利水平及分配方式的预期,它是建立在公司提供的产品说明以及保单红利演示基础上的。寿险公司在进行分红业务管理和盈余分配时必须
考虑保单持有人的合理预期。它是衡量分红保单经营管理,尤其是盈余分配中保单持有人的利益是否得到保障的重要标准,也是解决保单持有人和保险公司之间利益冲突的有效途径。重视保单持有人的合理预期已成为监管机构和精算界日益关注的焦点,我国由于分红保险开办的时间很短,无论是寿险公司还是保险监管机构对保单持有人的合理预期并没有引起真正的重视,不合实情的红利演示、销售过程中承诺高回报、隐瞒红利的不确定性等误导客户产生合理预期的行为时有发生,对分红保险市场的发展极为不利。因此就这个问题,保险监管机构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委托精算协会在借鉴保险业发达国家经验的基础上制定精算实务准则,提出与分红保险有关的精算指导原则作为分红基金管理和盈余分配的具体标准和依据。利用指定精算师的职责,在信息公开化的基础上,逐渐培养保单持有人形成正确、合理的保单预期,为分红市场的成熟创造条件。
第三篇:中央财经大学保险精算教育简介
中央财经大学保险精算教育简介
2008/9/1 作者: 网站编辑 来源: 研究院专稿
在我国保险事业恢复的同时,中央财经大学恢复了自1952年就开始了的保险教育,在当时保险业人才紧缺的情况下及时向社会输送了大批综合性的保险专业人才。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随着保险市场逐步走向繁荣和成熟,如何预测、评估未来不可确定事件所产生的种种风险,推动保险事业向精、深方向发展,成为保险业发展的瓶颈问题。在这种情况下,中央财经大学便开始按原计划着手培养保险精算人才。
1992年,中央财经大学通过英国皇家保险学会向世界上最权威的精算学术机构英国精算师学会协会转达了合作培养保险精算硕士研究生的愿望,同时,鹰星保险公司同意支持在该校引进保险精算教育项目。于是,第一批学员九人于1993年一月通过全国统一考试后被正式录取,同年九月正式入学。
研究生班学制三年,隔年招收。开设的课程包括西方经济学、人身保险研究、财产保险研究、保险会计、中国保险理论与实务、英语等中国学位课程以及英国精算师学会的八门考试课程包括:精算数学基础、保险经济环境与财务分析、风险统计、精算数学、投资与资产管理、寿险精算、非寿险精算、养老金精算等共二十多门课,分别由中、英双方专家教授。对全部课程考试合格并完成毕业论文者,将由我校授予硕士学位。
1994年,英国精算师学会在中央财经大学正式设立了国内唯一英国精算师资格考试中心,该校精算研究生开始参加国际精算师考试。
自1993年以来,已招收了四届学员,全体学员学习刻苦,成绩优异。95年秋季考试后我国诞生了第一批英国精算师学会《精算技能证书》获得者,英国精算师学会主席邓肯先生亲自来中国颁发证书。97年春季考试后又诞生了第一批《财务与投资证书》的获得者,并于9月在钓鱼台国宾馆举行了证书颁发议式。至2000年6月,已有30多获得了《精算技能证书》,占我国已获国际认可的精算证书的总人数的半数以上,并有15人以上在此基础上获得了《财务与投资证书》。
几年来,中央财经大学的精算研究生勤奋学习,在英国著名大学的数十位精算学教授和国内专家的培养下,取得了优异的成绩。以将于2000年毕业的97级为例,97年入学的11名学员,经过近三年的努力,已全部获得《精算技能证书》,5人获得《财务与投资证书》,得到了英国精算师学会的高度赞赏。更重要的是,这为中国保险精算教育积累了重要的成功经验
第四篇:Bydkde健康保险精算实务标准研究
生活需要游戏,但不能游戏人生;生活需要歌舞,但不需醉生梦死;生活需要艺术,但不能投机取巧;生活需要勇气,但不能鲁莽蛮干;生活需要重复,但不能重蹈覆辙。
-----无名
健康保险精算实务标准研究
西南财经大学
尚杰
【摘要】本文结合我国商业健康保险业务专业化经营的趋势和健康保险精算标准缺乏的现状,在深入分析美国健康保险精算实务标准的制定及其主要内容的基础上,结合当前我国健康保险发展的实际情况和特点,对我国健康保险精算实务标准的制定从费率厘定、准备金提取和精算评估等诸多方面给出了一些有益的建议。
【关键词】健康保险
精算实务标准
[Abstract] Actuarial standards of practice play a great role in insurance fields.This paper analyses American health actuarial standards of practice, takes accounting of the environment of private health insurance in China, and puts up some suggestions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health actuarial standard of practice in China.[Key words] private health insurance actuarial standard of practice
一、前言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医疗保险制度改革的逐渐深化,商业健康保险逐渐被人们所认识。今后,随着人口老龄化趋势的逐渐显现和医疗费用的逐年上涨,个人、家庭和社会都将面临更大的经济压力,因此,加快商业健康保险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据统计,2002年我国商业健康保险的承保人数已创记录的达到1.36亿人次,保费收入达320.96亿元,同比增长44.96%。目前,已有29家寿险公司和8家财产险公司经营健康保险,提供的产品数量超过300个。商业保险公司提供的健康保险已经覆盖了包括电力、铁路、邮政、通讯等行业在内的各大行业,社会影响明显扩大。但是,总体来看,我国商业健康保险尚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大多数寿险公司将健康保险和寿险产品捆绑销售,经营管理的专业化程度较低,其中,健康保险精算人才和技术的缺乏已成为制约当前商业健康保险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健康保险精算是一个非常专业的工作领域,需要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健康保险精算师,保险公司也需要建立详尽的健康保险精算数据库。但是,现阶段,我国健康保险精算人才较为匮乏,健康保险精算体系尚不健全,相关基础数据亟待建立。这种现象已经大大制约了商业健康保险的有效供给,并阻碍了健康保险的进一步发展。尽管目前商业健康保险险种已经超过300个,但从整体上来说,这些产品差异性不大,主要为重大疾病保险、住院医疗费用保险和住院津贴等几类。存在极大需求的高额医疗费用保险、护理保险、收入损失保险、综合医疗保险以及专项医疗保险等基本上还是空白。
精算标准的作用是阐明精算师职责,约束精算师行为,告知客户和其他使用者的自身权
利以及保护公众利益等。在发达国家,精算标准是精算师处理一般问题的指南,同时也是诚信、独立和高质量服务的承诺。因此,一个国家或地区精算发展状况的好坏可以从精算标准的完善程度上得到反映。到目前为止,我国还没有建立完善的保险精算标准体系,健康保险精算更缺乏专门的实务标准。与之相反,美国是商业健康保险最发达的国家,同时也有完善的健康保险精算标准。因此,本文通过对美国健康保险精算实务标准的深入分析,试图为我国健康保险精算标准的建立提供一定的借鉴依据和正确思路。
二、美国健康保险精算实务标准分析
美国的精算标准分为三部分:资格标准、行为守则和实务标准(Actuarial Standard of Practice, ASOP)。资格标准是精算师教育方面的标准,包括从业资格教育和职业再教育两部分。行为守则类似于我国的《中国精算师职业道德守则》,只有14条却非常重要,是精算职业生存和发展的基石。而精算实务标准则是由精算标准委员会(Actuarial Standard Board, ASB)负责,其下辖的寿险、产险和健康险等部门专门为各自领域的精算工作制定行为标准。健康保险精算实务标准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包括健康保险费率厘定、准备金提取和精算评估等方面的详细规范。通过对它的分析可以为我国健康保险精算标准的制定提供借鉴依据。
(一)健康保险的费率厘定和定价
有关健康保险费率厘定和定价方面的精算实务标准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1、发病率精算假设
发病成本的估计是健康保险定价中最主要的内容,也是其区别于其他保险产品定价的主要特征。健康保险精算实务标准并非规定实务中应该采用哪种具体的发病表,而是指导精算师在工作中应该如何制定发病率假设,在评估居民的年龄、性别和健康状况等方面影响的同时,综合考虑死亡率和退保率因素来确定选择表和最终表。其次,选择相关数据时应充分考虑其可信度,评估发病率的趋势变化,注意不同健康保险险种发病率可能存在的显著差异。最后,在精算报告中要对发病率精算假设的制定进行解释。我国现行的《健康保险精算规定》(以下简称《规定》)中称“健康保险预定发病率可根据本公司的经验数据编制,也可采用其他公司(如再保险公司)已有的经验表,或根据保险市场的经验制定”,并未提及如何制定发病率假设这一关键内容。
2、风险边际
健康保险的费率厘定中应该引进风险边际的概念。过度保守的假设会产生多余的费用,导致这一代补贴下一代;相反,过度乐观的假设又可能导致对下一代的透支。此外,人口规模的变化和经济环境的不确定性导致精算假设可能发生偏差,比如经济衰退时伤残率和退保率的上升等。在上述情况中,风险边际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抵消这些因素的影响,提高费率厘定的标准程度。我国的保险公司和学术界对健康保险风险边际的精算假设缺乏深入研究,健康保险费率厘定时风险边际的假设中主观臆断的成分较多。
3、数据质量分析
健康保险精算的精确性和有效性取决于应用数据的质量,其中来自保险公司的内部数据和来自医院等非保险机构的外部数据的质量尤为重要。数据的选择应充分论证目标方案和备选方案的成本、可行性、合理性和全面性,特别是内部数据和外部数据的连贯性,然后进行修正和假设,选择抽样方法,使数据局限性的影响减小到最小。精算师应该分析存在缺陷的数据是否满足研究的目的,是否使研究结果产生重大偏差。健康保险精算报告中应当对存在缺陷的重要数据、外部数据的可靠性和精算报告使用的局限性等方面予以披露和解释。此外,健康保险精算数据使用中的健康信息隐私和遗传基因测试等问题在精算界争议很大,在精算实务标准和制定和今后的修订中应适当考虑。
4、信度分析
信度分析是健康保险费率厘定的重要工作内容,目的是融合先验信息和经验数据以提高估计的准确性。精算师应该在熟悉信度分析的各种方法和模型的基础上,通过专业判断,适当选择测定信度的模型并进一步测试和修正,模型的选择过程中应考虑信度分析的成本因素,同时注意与相关法律法规协调一致。在长期健康保险的费率厘定中,由于我国现行的《中国人寿保险业经验生命表(1990-1993)》与实际情况出入较大,信度分析尤其重要。
5、趋势估计
趋势估计的目的是估计时间因素对健康保险赔付成本、费用支出和保险费率的影响,通过对历史数据和其他相关经验的分析来规划未来的成本。健康保险精算中,医疗成本支出、死亡率和疾病率是趋势估计的重要。这种趋势不仅反映在成本的年增长上,同时因为费率厘定计算时通常需要两年或两年以上的修匀。趋势分析标准的制定应注意保险数据和非保险数据、内部数据和外部数据这些概念上的细微区别,强调社会经济影响,考虑模型的选择和比较等。
(二)健康保险的准备金提取
健康保险承保的健康风险具有变动性和不易预测性,同时具备寿险和财产险的一些特征,因此准备金也具有一定的特殊性。负债估计是健康保险准备金估计的主要内容,也是费率厘定、偿付能力分析和精算报告编制的基础。健康保险准备金主要有保单准备金、赔款准备金、保费不足准备金三种。
1、保单准备金
保单准备金适用于以年龄为费率厘定基础且采用均衡费率的健康保险。在估计健康保险的保单准备金时,精算师应首先设定合理的精算假设,包括反映预期货币时间价值的利息率假设、综合各种影响未来赔款支付因素的赔款趋势假设、死亡率假设、退保率假设和相关保单的差异性假设等。同时区别现有保单和新增保单:对于现有保单,应检验其先前的精算假设是否符合当前财务报告的标准;新增保单则应根据准备金的用途决定其评估方法,常用的有总保费法、净平准保费法和完全预备期间法等。其中净平准保费法的使用应考虑费用结构的因素,如更高的首成本等。
2、赔款准备金
这里我们引入“已发生赔款”的概念,其含义是评估期内的赔款和应付赔款债务的合理估计的总和。已发生赔款评估应考虑的因素包括健康保险条款、实务操作、经济影响(物价水平、失业率、医疗实务、流行病、巨灾事件和经济衰退等)、赔款处理(不同的处理方式会影响未付的赔偿责任)、风险性质、立法要求(因为政府命令可能影响新险种的设计、风险性质、费率厘定、准备金提取、承保和赔款处理、长期产品的特殊性等。健康保险精算师应该分析和评价多种方法,通过专业判断选择一种方法或多种方法的组合。延展法和表格法是两种常用的估计健康保险赔款准备金的方法。在延展法中,清算师首先分析按照发生期和处理期划分的月度或季度赔款总结报告,估计每笔业务在评估期内未来可能赔款的百分比和金额,并考虑由于季节、赔付实务和医疗水平发展而导致的显著变化引起的波动。估计的未来可能赔款包括IBNR、已报告未处理和已处理未赔付三部分。此外,精算师还应该跟踪分析所选方法和前期估计的合理性,调整当前评估期的已发生赔款估计,并联反映在财务报告和精算报告中。
3、保费不足准备金
健康保险精算师一般采用总保费评估来决定是否存在的保费不足准备金,其精算假设包括潜在风险、费用、费率变化、赔款趋势、利率、再保险、税率等,同时按照法律法规决定准备金提取的时间区间(time period)。
除了上述三种主要的准备金,精算师还应根据情况适当提取健康保险的供方责任准备
金、意外损失准备金、诉讼准备金等。
我国健康保险的准备金提取主要参照死亡保险和意外伤害保险的相关规定,专业化程度较低,因此,制定专门的健康保险准备金精算实务标准迫在眉睫。
(三)精算评估
精算评估是保险公司对整个公司,或对其中的一个部门,或某一类业务的未来现金流、收、回报率、税收及资产负债等项目的综合评估,其结果可应用于保险公司财务管理、兼并、收购和估价等领域。健康保险精算评估既是当前有健康保险业务的寿险和产险公司精算评估的重要组成部分,也适用于专业健康保险公司。实务操作中,精算评估的方法多,差异大,健康保险精算实务标准应该能协调这些差异,定义一个可以接受的范围,规范精算报告的格式。因此,标准的制定中应考虑以下几个问题:
1、如何处理标准与该领域相关研究、技术、文献的关系?
2、如何在标准中反映价值的不同观点?
3、精算评估中收入的基础是什么?
4、如何处理不同买方或客户对资本成本的不同看法?
5、保险公司是否存在内在价值?
目前我国很多保险公司都在筹备上市或引进战略投资者,而精算评估是其中基础性的工作,因此制定精算评估实务标准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随着健康保险业务规模的逐渐扩大和专业化健康保险公司的出现,健康保险精算评估也将发挥非常重要的作用。
(四)现金流测试
在长期寿险业务中,精算师对保险公司的资产、保单和其他债务的现金流进行部分或整体的测试,以判断准备金是否充分,评估投资战略,进行财务计划和预测,规划未来给付支出等都是非常重要的。当前,投资在保险经营中越来越重要,保险产品越来越复杂,保险公司的财务安全要求越来越高,因此,现金流测试的作用也越来越值得关注。
长期健康保险与寿险有类似的性质,区分该类业务的未来债务现金流和未来资产现金流是至关重要,因此,有必要在该类业务分析中进行现金流测试。在有关现金流测试的精算标准中,首先,判断何种资产需要进行现金流测试,决定现金流测试的水平。其次,根据资产性质和投资策略规划资产现金流。最后,建模和数据处理应符合监管规定和会计准则的要求。
鉴于我国健康保险的发展状况,制定我国健康保险现金流测试方面的精算标准的时机尚未成熟,但应该尽早做好这方面的基础研究工作。
三、构建我国健康保险精算实务标准的一些思路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有关健康保险精算技术标准的建立还有许多工作要做。保监会1999年颁布的《健康保险精算规定》只是规范健康保险精算的纲领性文件,国内的精算师组织还没有出台有关健康保险精算的技术标准。目前,健康保险精算标准方面的空白已经阻碍健康保险事业的发展,因此,尽快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健康保险精算标准迫在眉睫,通过对美国健康保险精算实务标准的分析,我们认为,在建立相应的精算标准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当前,虽然健康保险的专业化经营已经得到了各方面的一致认同,但国内健康保险的经营管理水平离专业化要求还有很长的一段距离,其中,健康保险精算标准的建立就是其中标志性的指标。健康保险的精算基础不同于寿险。寿险的定价基础是生命表,而健康保险的定价基础是疾病发生概率和疾病平均费用支出额,其风险测算和风险管理的难度远远超过普通的人寿保险。健康保险在产品设计、精算定价和准备金计算、提取等方面都与寿险有很大不同,需要进行专业化的运作。在我国保险精算标准体系的构建阶段,制定专门的健康保险精算实务标准意义重大,难度也相对较低。
(二)保险公司应充分重视健康保险精算工作,积累精算数据,加强精算评估,逐步建立健康保险的专业精算体系和精算标准。借鉴国外成熟的健康保险精算标准是一条有效的捷径,也是本文写作的出发点,但国外健康保险的经营环境和制度体系与我国目前的实际情况仍有较大差别,这些都需要在借鉴国外标准的同时,结合我国国情,有选择地吸收和创新。
(三)在适当的时候,应针对健康保险业务建立专门的精算报告制度。健康保险精算师应在精算报告中对费率厘定、准备金计算、健康保险利源分析和偿付能力分析等方面的精算假设、评估基础、修正方法、计算过程和结果进行说明,最后由精算责任人签字并上报保监会。
(四)健康保险精算标准的制定是一项长期的任务。现阶段,我国健康保险精算实务标准的基本框架应包括费率厘定和定价、准备金提取和精算评估等部分。随着我国健康保险精算整体水平的提高和相关法律法规的出台,健康保险精算标准将得到进一步完善,包括财务报告、现金流测试、团体给付计划和再保险等内容都将加入到标准中。此外,健康保险精算实务标准在风险分类、公众公关、精算文件编制等方面与寿险、产险精算标准具有一定的兼容性,这些部分应考虑相互统一的协调性。
总之,我们建立健康保险精算标准的最终目的是建立一套规范健康保险精算师行为和指导其工作的技术标准和自律体系,推动我国健康保险事业的稳健发展。反过来,我国商业健康保险业务的成熟和发展也将促进健康保险精算标准的进一步完善。
主要参考文献
[1] Actuarial Standards of Practice.America: Actuarial Standards Board [2] Actuarial Update.American Academy of actuaries [3] Code of Professional Conduct.American Academy of actuaries [4] Qualification Standards.America: Actuarial Standards Board [5] Exposure Draft “Determining Health and Disability Liabilities Other Than for Incurred Claims”.America: Actuarial Standards Board [6] Application of Professional Standards in international practice.American Academy of actuaries [7] Brown, R.L.Introduction to Ratemaking and Loss Reserving for Property and Casualty Insurance.Second Edition.2001 [8] 陈滔,健康保险,成都: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2 [9] 陈滔,医疗保险精算和风险控制方法,成都: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2 [10] 谢志刚,朱仁栋,英汉精算学词汇,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 [11] 林肯国民集团精算师谈精算,《精算通讯》第一卷第四期
第五篇:经济危机中保险精算专业毕业生如何找工作
经济危机中保险精算专业毕业生如何找工作
2009-02-03 21:18:04|分类:|标签: |字号大中小 订阅
经济危机的到来,使本已经积重难返的大学生就业问题变得更加严峻。据国家人事部统计资料显示:2009年全国高校毕业生超过560万,近两年沉积的未就业的高校毕业生约有480万人,因此,2009年需要就业的大学生总数将高达千万人。一方面是更多的毕业生需要就业,另一方面却是工作岗位的减少。如
何能在这场就业危机中杀出重围,找到一方立足之地,成为2009年毕业生最关注的问题。
这里我主要谈一下保险精算专业的毕业生如何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岗位的问题。
首先,要弄清楚保险精算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去向主要有:
1、保险公司;在保险公司里适合精算专业学生的工位包括:精算岗位,核保、理赔岗位,会计岗位、讲师岗位、督训岗位、营销岗位、秘书岗位,等等。
2、银行;在银行里,主要适合岗位有:审贷部(风险管理部)、投资银行部、个人业务部等。
3、证券公司;证券公司里的适合岗位主要有:投资银行部、综合业务部等。
4、贸易公司;适合岗位主要有:业务部,综合管理部等。
5、其他企业。
6、保监会(局);
7、政府财政部(厅、局)的社会保险部门;
8、政府劳动与社会保障部门。其中,毕业生要想进入6—7这几个政府部门,都需要先行参加公务员考试,那
就务必提前做好公务员考试的准备。
其次,要为推销自己和将要进行的面试做好准备。推销自己,首先要编制好自己的简历。做简历,一不要千遍一律,要因岗而异,显现个性化;二不要夸夸其谈,长篇大论,而要简明扼要,突出重点;三要事前通过各种渠道弄清楚招聘单位的业务性质,做到有的放矢,并尽可能找到“关系”;四要直接表明自己要应聘的岗位及其所具备的相应能力以及个人的特长。除了推销功夫外,还要注意面试时应做好的准备工作:一是要注意衣着打扮,一般要正式些,不要太随意。二要注意谈吐,表达要清晰、准确、简明扼要,为此,事前不妨练一练。三是要学会与招聘方人员套近乎,拉近距离,特别是要勤快做事,善于抓住机会
表现自己,以赢得招聘方的好感。
另外,一般来说,应届毕业生找工作还要注意应聘部门和应聘地区。应届毕业生应该尽可能选择公司核心或者有潜力的部门就职,企业在扩张期和鼎盛期才考虑到的职位可能会被缩减,与其四面碰壁,不如寻找一个大的入职空间。在筛选应聘地区上,从以往的经验看来,这种经济震荡会突出表现在经济发达或者发展迅速的地区,比如深圳、浙江、上海等大的中心城市,这些城市固然机会多,但变动也更大;相比
而言,一些有潜力的二级城市也许有更好更稳定的就业机会。
大学生找工作要客观认识到现在严峻的就业形势,应该变压力为动力,适当降低期望值,还要加强职业能力的培养,也就是要放低姿态,要懂得从基层做起,吃苦耐劳,这样的态度更能获得就业机会。
上面几点也只是一个粗框架,各点上都需要自己好好琢磨。只要你们在以上几个方面做好了,我想
你们一定会找到自己满意的工作。记住,“天生我才必有用”。
祝你们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