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4年第二季度一类手术切口目标性监测分析总结(模版)
2014年第二季度手术切口目标性监测分析
为了了解手术病人的切口感染率、危险因素,及时发现问题,以便及时采取措施,达到有效控制感染的目的。我院对一类清洁切口手术进行了目标性监测。通过对I类清洁切口手术目标监测,提前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有效降低感染的发生。我院采用前瞻性的调查方法,由医院感染专职人员与床位医师每天对手术后病人的切口情况进行观察,直至病人出院,并做好记录。手术切口感染的诊断标准:根据国家卫生部医政司医院感染监测小组制定的《医院感染诊断标准》。对外科、骨伤科一类手术切口进行评估。
2014年4月1日至2014年6月30日我院选择在外科实施一类手术进行监测。监测结果如下:I类手术407例,感染病例0例,感染率0%,本监测中发现所监测一类手术切口感染率低,因为我们从术前准备,术前皮肤准备、手术中无菌操作、手术后换药这三个方面加强管理,2014年监测科室手术切口感染率逐渐下降。从监测情况看,术前皮肤准备绝大部分医生能准确把握,术前备皮做到尽量规范,减少了手术切口感染的风险;监测中还发现手术后换药基本上是高年资医师,操作熟练,对切口感染诊断标准掌握熟练,所监测科室未发生漏报现象。针对这些情况,对新分配人员及实习人员进行理论上和操作上的严格培训,以提高他们的操 作技能及掌握切口感染的诊断标准。
外科医生手术切口监测是一项目标性监测,是在医院中贯彻预防为主的重要举措。通过一类手术切口的目标性监测,尽量减少手术切口感染的有关因素,制定控制措施,将监测和控制有效地结合起来,才能降低手术切口的医院感染。
2014.7.1
感控办
第二篇:霍邱县第二人民医院手术切口感染目标性监测分析
霍邱县第二人民医院手术切口感染目标性监测分析
大外科手术患者经历手术创伤、抵抗力下降易发生医院感染,而切口感染是手术常见并发症,因手术种类及手术危险因素各不相同,医院感染发生率有显著差异。我科从2012年3月开始对大外科手术患者手术切口感染率进行目标性监测,并定期将监测结果反馈给科室及医生本人,以便分析感染原因,采取有效的预防控制措施,降低手术切口感染的发生率。并将监测结果报告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 监测对象:2012年3月10日——2012年9月7日我院大外科病房住院并实施手术的患者共监测28例。
1.2 监测方法:采用前瞻性的调查方法,按预先设计的表格内容,由医院感染专职人员与床位医生一起每天对手术后患者的切口情况进行观察直至患者出院,并做好记录。
1.3 手术切口感染的诊断标准:根据国家卫生部医政司制定的《医院感染诊断标准》。
1.4 危险因素:按手术时间、切口清洁度、急诊手术、疾病类型、手术科室进行评估。
2、结果:六个月共监测大外科28份病历,其中妇产科:21份、外科:7份。全院未发现感染病历。
3、讨论:开展手术医师切口感染的监测,能及时将切口感染反馈给每位主治医师,以了解自己手术质量的水平,认识到存在的问题,主动寻找感染发生的可能原因,及早改进手术操作技能和手术后医护处理的质量,以降低感染率。
外科医生手术切口专率监测是一项目标性监测,是在医院中贯彻预防为主的重要举措,通过手术切口的目标性监测,查出手术切口感染的有关因素,制定控制措施,将监测和控制有效地结合起来,才能降低手术切口的医院感染率,从而提高医疗服务水平,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同时也为医院带来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医院感染管理办公室
2012-10-10
第三篇:手术切口感染目标性监测方案(试行)
外科一类切口目标性监测方案(试行)
一、目的
了解手术病人的切口感染率、危险因素,及时发现问题,以便及时采取措施,达到有效控制感染的目的。
二、监测方法和内容
术后第一天开始每天按照调查表(表1)进行登记,月末进行汇总分析。主要登记调查科室手术病人的一般情况(如姓名、性别、年龄等)危险因素(如手术种类、手术时间、麻醉方式、切口类型、手术医生等),并详细记录手术切口的变化情况(如分泌物的性状、颜色和量等)。病人出院后电话随访观察一个月。
监测周期为三个月,自2013年4月1日开始至2013年6月1日,进行一次调查分析,存在问题向科室反馈,并制度定整改措施。
表1 一类切口目标性监测调查表
病人姓名: 性别: 男 女 年龄:(岁 月 天)住院号: 入院日期: 手术名称: 手术类型:急症 择期 手术日期: 手术持续时间: 分 手术切口: 手术医生: 手术医生职称:正高 副高 中级 初级 切口类型:清洁切口 清洁污染切口 污染切口 麻醉方式: 全麻 局麻
危险因素评分(ASA评分):0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失血: ml.输血: ml.术前外周WBC计数:。手术前使用抗菌药物:是 否
手术前抗菌药物使用情况:一联 二联 三联及以上
抗菌药物名称: 剂量: 途径 时间 天 抗菌药物名称: 剂量: 途径 时间 天 围术期使用抗菌药物:是 否
围术期抗菌药物使用情况:一联 二联 三联及以上
抗菌药物名称: 剂量: 途径 时间 天 抗菌药物名称: 剂量: 途径 时间 天 手术切口感染:是 否 若是:表浅切口 深部切口 器官腔隙 手术部位出现:红 肿 热 疼
手术切口渗出物:脓性 血性 脂肪液化 其它 外科引流: 是 否 瘘管: 是 否 脓液病原微生物名称:。手术后使用抗菌药物:是 否
术后抗菌药物使用情况:一联 二联 三联及以上
抗菌药物名称: 剂量: 时间 天 抗菌药物名称: 剂量: 时间 天 抗菌药物名称: 剂量: 时间 天 抗菌药物名称: 剂量: 时间 天 出院后随访感染情况:有 无
若感染,部位名称: 表浅切口 深部切口 器官腔隙
三、资料分析
㈠感染率:即指定时间内每100例某种手术病人手术切口感染(SSI)例数。
指定时间内某种手术病人的SSI数
感染率(%)= ─────────────────────── ×100
指定时间内某种手术病人数
㈡计算感染危险因素指数:
对于外科术后病人,选择具有普遍意义的危险因素即手术时间、切口污染程度、麻醉方式和是否为急症手术来计算感染危险因素指数,详见表2。
表2 危险因素(ASA评分)的评分标准
危险因素 评分标准 手术时间(h)≤2 0
>2 1
切口清洁度
麻醉方式
急诊手术
否 0
清洁 非清洁 全麻 非全麻 是 0
0 ㈢计算不同危险指数手术部位感染率:
指定手术一定危险指数病人的SSI数
感染率(%)────────────────────────── ×100 指定手术一定危险指数病人的手术数
㈣计算平均危险因素指数等级(ARIC)
危险因素指数等级不同,则不能直接比较感染率的高低,需对手术病人的危险因素指数等级进行调整。
∑(危险指数等级×手术例数)
平均危险因素指数=──────────────
手术例数总和
㈤外科手术医师感染专率
某医师在该时期手术后病例的感染病例数
外科手术医师感染专率=───────────────────×100%
某医师在某时期进行的手术病例数
㈥不同危险指数等级的外科医生感染专率
某医师不同危险指数等级病人手术的感染例数
某医师不同危险指数感染专率=───────────────────── 某医师对不同危险指数等级病人手术例数
㈦医师调正感染专率
某医生的感染专率
医生调正感染专率=────────────
某医生的平均危险指数等级
四、资料反馈
各医院每月对监测资料进行汇总,分析感染发生的可能因素以及感染率的变动趋势,同时监测结果反馈给临床科室,但外科手术医师感染专率或手术部位感染专率不宜公布,可通知有关人员,如科主任再由科主任分别向各医生通报其本人的感染专率。
第四篇:2012年ICU第二季度目标性监测总结
2012年第二季度ICU 医院感染监测结果分析
1、一般情况:2012年4月1日-6月31日共监测ICU病人数134,感染人数12人,15例次;由呼吸机辅助呼吸引起的相关肺部感染为6例次,与呼吸机无关的肺部感染5例次,发生1例动静脉置管相关血流感染,未发生泌尿道插管相关泌尿系等其他部位感染。
2、ICU医院感染率见表
1表1ICU医院感染率
监测监测感染感染感染感染住院病病人日感病人日感 月份人数人数(人数)(例次)例次人总日染人次率染例次率率(%)率(%)数(%)(%)2012.4 2012.5 2012.6 合计
39 13
3 6 1
26.97 5.76 15.38 8.964 8 1
56.97 7.69 20.51 11.19
195 231 207 63
31.54 1.29 2.89 1.89
1.54 1.73 3.86 2.37
*1.根据计算公式,每月监测人数=当月新入ICU人数+上月末住在ICU人数;合计数=第一季度末住在ICU人数+第二季度初新入ICU人数,不等于各月合计总数。
3、导管使用率见表
2表2ICU导管使用率
监测月份 2012.4 2012.5 2012.6 合计
呼吸机使用率(‰)中心静脉插管使用率(‰)导尿管使用率(‰)482.0(94/195)519.0(120/231)463.0.5(96/207)489.7(310/633)
789.0(154/195)896.1(207/231)855.7(177/207)849.9(538/633)
861.0(168/195)926.0(214/231)946.0(196/207)913.1(578/633)
4、导管相关性感染率见表
3表3ICU导管相关性感染率
监测月份 2012.4 2012.5 2012.6 合计
感染例次数 3 4 8 1
5呼吸机相关肺部感染率(‰)0.0(0/125)25.0(3/120)31.0(3/96)17.6(6/341)
中心静脉插管相关血液感染率(‰)0.0(0/154)4.8(1/207)0.0(0/177)1.86(1/538)
导尿管插管相关泌尿道
感染(‰)0.0(0/168)0.0(0/214)0.0(0/196)0.0(0/578)
病原体分布见表
45、讨论
ICU目标性监测:2012年第二季度感染人次率为8.96%,感染例次率为11.19%。与2012年第一季度的7.33%、8.0%、相比例次感染率略有上升,人次感染率无变化。与2011年同期第一季度的14.16%、15.93%相比变化不大,只是略微降低。由使用呼吸机辅助呼吸引起的相关肺部感染率、深静脉置管导致的相关血流感染率以及泌尿道插管引起的泌尿道感染率第二季度分别为17.6‰、1.86‰、0.00‰,与第一季度的23.2‰、0.00‰、0.00‰相比变化可以忽略不计,与去年同期的41.47‰、2.30‰、0.00‰相比,呼吸机相关性肺部感染率有一定的下降,病原菌分布无变化,通过以上数据我们可以看出,我们最近几个月的各项感染率比较接近近二年的平均值,无大的波动,这主要得益于我们经过一段时间的摸索,基本上掌握ICU病人感染的分布与变化趋势,把各种易感因素降到最低,与医护人员的无菌操作和手卫生严格执行有直接关系,所以比去年同期相比有少许的下降。特别是呼吸机相关性肺部感染比去年少了,本季度发生了一例中心静脉置管引起的导管相关血流感染,这一例感染的主要原因;
一、首先考虑是医生在置管时无菌操作、手卫生执行不严格,消毒面积不合要求,护理人员对静脉管路消毒不彻底等方面有关,二、此病人是由于有机磷农药中毒入院的,且口服农药量大,中毒严重,昏迷时间长,且有其他基础性疾病,如:高血压(极高危组)、糖尿病T2D,又加上呼吸衰竭,住院时间长,长期肠外营养,机体抵抗力非常差,所以极易发生各部位的感染。
ICU目标性监测总结
二〇一二年 第二季度
第五篇:某医院第二季度医院感染目标性监测分析
某医院2013年第二季度ICU医院感染目标监测资料汇总
第二季度共监测住在ICU病人224人,发生医院感染10人13例次,医院感染发病率为4.46%、感染例次发病率为5.80%,现总结如下:
1.监测对象:对住进ICU的全部住院病人进行医院感染的监测,对转出ICU的病人随诊48小时,监测其是否发生医院感染。
2.监测方法:医院感染管理办公室专职人员采取主动监测方法,每周1-2次去ICU了解感染情况,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并与医务人员进行沟通,指导临床及时做病原学检查以明确诊断,并对转出ICU病人进行48小时追踪;督促并检查ICU监控护士每天填写ICU患者日志及ICU患者各危险等级评分登记表。医院感染管理办公室专职人员每月初对上月监测情况进行汇总。
3.结果:2013年4月-6月期间,住进ICU病人共224人,住院总日数492天,病人日感染率20.325‰,例次日感染率26.423‰,病情平均严重程度1.99分,调整感染发病例次率2.91%,调整患者日感染例次率13.278‰;平均住ICU日数为2.20天,根据平均住院日调整患者感染发病例次率为2.64%,调整患者日感染发病例次率为12.010‰。
3.1 ICU医院感染率
表1 ICU医院感染发病率
监测月份 监测人数 感染人次数 感染人次率%
感染例次数
感染例次率%
住院总日数
病人日感染率(‰)
调整日感染人次率
病人日感染例次率
调整日感染例次率
(‰)(‰)(‰)
4月 5月 6月 78 81 77 5 4 1 6.41 4.94 1.30 4 2 13
8.97 179 27.933 13.530 39.106 18.942 4.94 152 26.316 13.784 26.316 13.784 2.60 161 6.211 3.175 12.422 6.349 5.80 492 20.325 10.230 26.423 13.299 合计 224 10 4.46 根据计算公式,每月监测人数=当月新入ICU人数+上月末住在ICU人数;季度合计数=上季度月末住在ICU人数+当季度新入ICU人数,不等于各月份合计总数。由于病人跨月或跨季度住院并在不同的月份发生医院感染,故分月或分季度计算时,在不同的月份分别计算为当月的感染人数,按季度或计算时为一个感染病人多例次(多部位)感染,故分月或分季度统计的医院感染病人数多于各季度或全年感染人数。
3.2 器械使用率
表2 ICU器械使用率
月份 呼吸机使用率(%)动静脉插管使用率(%)导尿管使用率(%)4月 5月 6月 合计 23.46(42/179)39.47(60/152)39.75(64/161)33.74(166/492)
100(179/179)100(152/152)100(161/161)100(492/492)
93.30(167/179)91.45(139/152)98.14(58/161)94.31(464/492)
3.3 ICU导管相关性感染发病率
表3 ICU导管相关性感染发病率 呼吸机相关肺部感月份
染率(‰)
4月 5月 6月 合计 47.619(1/42)50.00(3/60)0(0/64)30.120(4/166)
动静脉插管相关血液感染率(‰)
5.587(1/179)0(0/152)0(0/161)2.033(1/492)
导尿管插管相关泌尿道感染率(‰)
0(0/167)0(0/139)6.329(1/158)2.155(1/464)
4.分析
从第二季度目标监测情况看,ICU医院感染例次发病率为5.80%,高于去年同期3.92%,也高于医院第二季度日常监测中平均感染发病率水平2.74%。5例肺部感染中均为呼吸机相关肺部感染,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30.120‰,较2011年9.217‰、2012年8.368‰有明显升高,较第一季度40.268‰有所下降。1例泌尿道插管相关尿路感染,1例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病例。
ICU人员相对密集,收治的重病人比较多,加上老病区环境比较差,墙壁有裂缝,人员流动大,管理不到位,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较以往明显增高,多为老年患者,且在ICU住院时间长,存在严重的基础疾病,肝功能比较差,肺功能差,营养不良,手术后使用呼吸机时间长,易引起呼吸机相关性肺炎,4月、5月份感染病例相对较多,感染的病原体种类多,之间没有相关性,6月底搬入新病房楼,启用前准备工作较多,病人相对比较少,感染发生率低。预防控制措施:
1、ICU对新病区内环境进行彻底消毒,感染患者安置单间,转出后进行严格终末消毒;
2、严格要求医务人员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实施标准预防及接触隔离措施,加强手卫生;
3、认真做好呼吸机外表面、外置管路清洁与消毒工作;
4、每天评估拔管的可能性,并及早撤机;
5、保持人工气道的通畅和清洁,对患者采取半卧位,防止口咽分泌物吸入,加强各种护理操作,对昏迷患者定时翻身拍背促进排痰并及时吸出痰液,防止坠积性肺炎的发生;
6、加强患者营养,补充足够的热量和蛋白质及微量元素,改善机体代谢,增强免疫力;
7、先使用新进的呼吸机,对于以前的呼吸机进行彻底清洗消毒,过滤器全部更新;
8、消毒供应中心加强呼吸机管路的清洗消毒工作;
9、规范抗菌药物合理应用,有几例患者使用广谱抗菌药物时间比较长,易导致多重耐药菌的产生,要求临床医师认真学习卫生部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及《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治疗用药前及时留取标本,根据药敏结果用药,严格掌握疗程,严禁滥用或频繁换药,对使用广谱抗菌药物的患者警惕二次感染的发生;
10、加强探视人员的宣教工作。
本季度医院感染的病原体较以往不同,种类多,没有相同的病原体,仍以革兰氏阴性杆菌和阳性球菌为主。
医院感染管理办公室
2013年7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