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环经济理论与实践心得体会

时间:2019-05-12 04:38:0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循环经济理论与实践心得体会》,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循环经济理论与实践心得体会》。

第一篇:循环经济理论与实践心得体会

循环经济理论与实践心得体会

通过三天时间的学习,我基本上掌握了循环经济的基本理论与相关的实践,以下是我在这段时间的学习过程中的一些新得体会。

一、循环经济的基本概念

循环经济是指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目标,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以物质闭路循环和能量梯次使用为特征,按照自然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方式运行的经济模式。它要求运用生态学规律来指导人类社会的经济活动,其目的是通过资源高效和循环利用,实现污染的低排放甚至零排放,保护环境,实现社会、经济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循环经济是把清洁生产和废弃物的综合利用融为一体的经济,本质上是一种生态经济,它要求运用生态学规律来指导人类社会的经济活动。它按照自然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规律重构经济系统,使经济系统和谐地纳入到自然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的过程中,建立起一种新形态的经济,循环经济在本质上就是一种生态经济,要求运用生态学规律来指导人类社会的经济活动。是在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指导下,按照清洁生产的方式,对能源及其废弃物实行综合利用的生产活动过程。它要求把经济活动组成一个“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反馈式流程;其特征是低开采,高利用,低排放。本质上是一种生态经济,它要求运用生态学规律来指导人类社会的经济活动。

二、循环经济的基本特征 传统经济是“资源-产品-废弃物”的单向直线过程,创造的财富越多,消耗的资源和产生的废弃物就越多,对环境资源的负面影响也就越大。循环经济则以尽可能小的资源消耗和环境成本,获得尽可能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从而使经济系统与自然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过程相互和谐,促进资源永续利用。因此,循环经济是对“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的传统经济模式的根本变革。其基本特征是:在资源开采环节,要大力提高资源综合开发和回收利用率;在资源消耗环节,要大力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在废弃物产生环节,要大力开展资源综合利用;在再生资源产生环节,要大力回收和循环利用各种废旧资源;在社会消费环节,要大力提倡绿色消费。

三、循环经济对我国的意义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是我国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发展目标的重要战略思想。胡锦涛总书记指出:“要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将循环经济的发展理念贯穿到区域经济发展、城乡建设和产品生产中,使资源得到最有效的利用。”党的十六届四中、五中全会决议中明确提出要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把发展循环经济作为调整经济结构和布局,实现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重大举措。

循环经济是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经济增长模式,它抓住了当前我国资源相对短缺而又大量消耗的症结,对解决我国资源对经济发展的瓶颈制约具有迫切的现实意义。我们应根据中国国情和各地实际形成中国特色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我国正处于工业化的中期阶段,还需要经历一个资源消耗阶段,投资率高,原材料工业增长速度快,特别是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没有根本改变,资源浪费大,单位产值的污染物排放量高。因而必须注重两端,一方面从资源开采、生产消耗出发,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另一方面在减少资源消耗的同时,相应地削减废物的产生量。因此,中国发展循环经济是产业生态化与污染治理产业化、动脉产业与静脉产业协调发展的有机统一。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坚持以人为本,要求我们在发展中不能只见物不见人,而是要一切以改善人的生存条件、提高人的物质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质量和推进人的全面发展为转移。我们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促进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从长远来看,循环经济本质上是一种生态经济,是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具体体现和实现途径。它要求遵循生态学规律和经济规律,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和环境容量,以“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为原则发展经济,按照自然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规律重构经济系统,使经济系统和谐地纳入到自然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过程之中,实现经济活动的生态化,以期建立与生态环境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相协调的生态型社会经济系统。

第二篇:循环经济理论学习体会

循环经济理论学习体会

学习《现代城市管理学基础教程》,我收益良多,其中的循环经济理论一章对我的 启发最大。

节能减排,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是我们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环节。我觉得,要搞好市政建设,必须坚持生态立市战略不动摇,立足于整个市经济社会的协调可持续发展,牢固树立大生态、大循环理念,精心构筑形成“三个循环经济圈”,探索出了一条市域经济发展的新路子。

企业生产“减量化”形成小循环圈。减量化是发展循环经济的首要环节,是企业合理利用资源、降低生产成本、实现利润最大化的有效途径。在经济发展中,我县引导企业树立“资源有限、节能无限”的观念,要求企业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努力实现资源利用的最大化和环境污染的最小化,在企业内部形成资源少投入、高产出、低污染的小循环经济圈。具体做法是:运用循环经济理念指导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培育模具、文具、汽车配件、灯具、五金机械、电子电器六大特色行业,在重点行业建立技术研发中心等公共服务平台,提高企业创新能力,切实提升产业层次,减少企业生产对资源的需求,用最少的资源创造最大的利益。

园区产业“组合化”形成中循环圈。产业组合化是促进循环经济最终实现的有效形式,园区是企业与企业之间、产业与产业之间物质、能量和信息“集成组合”的理想载体。在现有产业结构与园区产业定位的基础上,按照生态学的原理,针对产业链缺损部分,积极引进关键“补链”项目,延长生产链条,使企业的废物成为下游企业的原料,完善循环产业链条。加快建设循环经济示范区。电厂从立项起就运用循环经济理念,环保投入经费,运用了封闭式罐存储、高效除尘、烟气脱硫、脱硝等国内最先进的环保技术,成为全国生态环保项目的样板。发挥电厂的优势,实现企业间的共生耦合。同时着力建设生态农业循环经济示范区,以发展高效生态农业为重点,以沼气和畜禽粪便无害化处理为纽带,形成了“种养饲加”循环产业链,区内60%以上农产品通过优质加工实现转化,出口创汇,90%以上的农作物废弃物有效转化利用。生态环境“资源化”形成大循环圈。发展循环经济不是目的,而是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手段,最终是要推进资源节约型社会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

我市坚持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相协调、资源开发与科学利用相统一,努力在市域打造大的循环经济圈。具体做法是:加快生态工程建设,投足量资金,相继建成一批生态基础设施。加强对重点区域、重点行业和重点企业的污染整治,分期分批对污染企业进行综合治理,搬迁和关闭工业企业污染源,有效控制了工业污染。积极倡导节能绿色消费理念,大力开展节地、节能、节水、节材活动,近年来全市关闭了一批粘土砖瓦企业,发展新型墙材企业,推广应用新型墙材,节约、保护很多亩土地。

第三篇:德国循环经济理论

德国循环经济理论

循环经济本质不仅仅是单纯的“生态经济”,它是现代经济增长模式危及了人类长远生存之后,人类社会要持续发展,对经济发展方式转型进行深刻反思后产生的一种新的经济模式。循环经济要求伴随经济转型的同时,在社会管理、文化观念和生活方式等方面也作相应的转型。德国学者认为循环经济内涵中涉及哲学基础、生态学基础、经济学基础和制度基础。环境经济学是将循环经挤与环境保护联系起来的理论基础学科,是国家环境决策的重要理论依据。资源经济学为循环经济提供了理论支持,各国学者将经济学原理与方法应用于资源领域的研究,在成本与收益等方面进行广泛而深入的分析,形成了较为完备的资源经济学理论。德国学者和其他国际学者合作提出了著名的四倍跃进理论,认为可以以一半的资源消耗创造出双倍的物质财富。此外德国学者还针对资源的调查、评价、规划、保护和合理利用等进行了大盘的研究,环境经济学理论与资源经济学理论逐渐丰富.为循环经济理论学说奠定了基础。

德国一直走在循环经济发展的前列,其循环经济的理论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a,通过对废弃物经济学的深化而形成现在的循环经济理论。德国把发展循环济的重点放在废弃物资源的回收再利用和发展可再生资源等方面,与此同时在德国是一个能源紧缺的国家,能源供应在很大程度上依赖进口。20世纪90年代初,德国几乎没有可再生能源工业,在可再生能源领域也没有领先的技术,然而短短的十几年中,德国在可再生能源利用方面取得了极大的成功,目前已经在风能、太阳能等利用领域居世界领先水平,其能源政策和技术值得借鉴,为了摆脱对进口和传统能源的长期依赖,德国政府在制定能源政策时,把重点放在了发展可再生能源和节约传统能源两个方面,以期实现能源生产和消费的可持续发展。在发展可再生能源方面,德国确定了能源再生技术的目标,并采取政策支持新型能源,通过提供国家补贴和低息贷款的方式,德国政府鼓励开发和使用风能、太阳能及生物能等可再生能源。在节约能源方面,德国政府大力推行行业节能措施,对各行业及其产品都有严格的节能要求。汽车企业生产的新车只有达到油耗标准的才能销售;家电产品要进行节能性能分类,并贴上能效等级标签;建筑方面,政府通过制定和改进建筑保温技术规范等措施,不断发掘建筑节能的潜力。德国在节能降耗发展循环经济方面已取得了一定成效,图2一1显示了经济增长与资源消耗脱钩的情况.图2-2则显示了通过节能和提高能效等措施预计在2050年实现的基础能耗量的减少情况.再生能源产业总产值达100亿欧元,其中风能占47.9写.德国风力发电总功率达2645兆w,累计装机容量达14609兆w,整个欧洲风力发电有一半在德国。德国2004年生产的绿色能源中,风力发电景占44%,超过水力发电量的38写.目前,德国风力发电占可再生能源发电量的54%,是世界上利用风能最发达的国家,全球1/3的风能由德国风力发电机发出。风力发电量约占德国全年总发电里的6%,不仅满足了德国的电力需求,而且风力发电每年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2260万t,极大地保护了自然环境①.太阳能利用也成为德国可再生能源开发的新亮点,德国2004年太阳能产业的总产值达到20亿欧元,比2003年增长了60%。在欧洲,德国的太阳能利用水平名列前茅,房顶、路灯、指示灯到处可见到太阳能的利用,投入太阳能产业不仅能改善生态环境而且还能在较短时间内收回投资成本.获取较高的经济效益,形成良性的建设模式。(二)德国的环境无害化技术

环境无害化技术主要是通过对废弃物和产品的回收及再利用,达到减少污染排放,合理利用资源和能源,保护生态环境的目的。其主要技术有:

(”工业生态技术工业生态技术是工业生产技术的发展方向,提倡在企业间进行中间产品、最终产品或废弃物的循环利用,以处理好工业生产系统同环境的关系,最大限度减少工业生产对环境的举响。

(2)生物除污技术生物除污技术是利用微生物和植物来除污,它比传统的掩埋,焚烧等除污技术更加合理和环保。

(3)二氧化碳深埋技术二氧化碳深埋技术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的重要技术之一它的主要做法是在废气排放之前将二氧化碳与其他气体分离,然后将其掩合包装处置技术。该工艺是首先将废复合包装粉碎,利用纸吸水的特性,把废复合包装分离形成纤维浆,然后将纤维浆挤压成大包,再运到芬兰和德国的造纸厂进行造纸。第三,废塑料包装处置技术,主要包括原料法和材料法两种方法。

(5)城市塑料固体废弃物处理技术目前主要有填埋、焚烧和回收再利用三种。德国侮年有20万t的PVC垃圾,其中30写在焚化炉坐燃烧。德国联邦环境局已规定所有的焚化炉都必须符合每立方米废气值低于。.1眼(纳克)的限量.其焚化炉空气污染标准已属世界公认的高标准。作为塑料回收,最重要的是进行分类,德国一家化学科技协会发明以红外线来辨认类别,既迅速又准确,只是分拣成本较高,研究人员开始设法提炼出塑料内化学成分以便再利用,所采用的工艺方法是将聚合物的长链切断,恢复其原有的性质,裂解出的原料可用来制作新的塑料。有些方法是通过加人化学元素促使相结合的碳原子化学裂解,或是加入能源促成其热裂解。德国拜尔公司开发出一种水解式化学还原法来裂解PUC海绵垫。实验证明,化学还原法在技术上是可行的,但它只能用来处理清沽的塑料,例如生产制造过程中产生的边角粉末和其他塑料废料,而家庭里使用过的沾染上其他污物的塑料,则很难用化学分解法处理。(三)德国循环经济的法律措施

德国循环经济立法起步较早,经过儿十年的立法实践已经建立起了较为完善的循环经济法律体系。德国循环经济的法律法规对避免和减少废弃物的产生、废弃物的移交、利用和清除都进行了明确而详细的规定。德国循环经济立法中的预防原则、污染者付费原贬、合作原则等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同时,德国在循环经济法律法规的贯彻方面也有积极的经验:德国以收费和征税为杠杆,通过实施产品责任制以及制定明确的废弃物处置定量目标建立了比较完善的激励与约束机制;通过主管部门监管和企业内部控制构建了有效地监督与协调机制;从形式和行政两个层面建立了一套责任和慈罚机制.在能源方面,德国政府高度饭视节能德国循环经济发展遵循着3R原则,把环保现代化看作新科技、工业政策的重要部分,要求发展具有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环保工业,并要求研发有益于生态的新技术、生产工艺和生态工业产品。德国的无害化处理技术、资源循环利用技术、再生能源利用技术、废旧家电回收综合利用技术、生物技术、零排放技术等的研发应用使德国在循环经济领域保持世界的领先地位。在提高资源和能源的使用效率方面,2004年德国颁布的c优先发展可再生能源法》.促进清洁技术使用的同时,避免不可再生资源的过度使用,保护资源和环境可持续发展。德国政府在对污染环境进行征税的同时,也制定了相应的激励与优息制度,鼓励企业和居民减少污染,提高资源的回收及利用效率.同时,实施环保产业项目研发的优惠政策,使得德国环保产业国际市场占有率高达21%,居世界第一位.现阶段,中国仍然面临着资源消耗与经济增长的矛盾,应以现阶段的能源紧缺为契机,大力深化在节能政策执行和监督等领域的改革,使节能工作在全社会更广泛、更深人的开展,以取得更有效的成绩。在能源政策方面加强政策支持,实行“绿色循环体系的实现”与“政府政策支持”的双重发展战略,在发展经济的同时,积极推动能源税费改革,减少能耗,转变粗放的经济增长模式为可持续的绿色经济增长模式,提高绿色经济系统的经济效益与经济效率,开发绿色市场、绿色生产、绿色消费,鼓励绿色投融资、绿色监管、绿色评价等措施。在能源技术方面,政府应加大环保资金投人,创造良好的科研环境,结合中国环境污染状况,发挥中国高科技资源优势,积极推动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和利用,转变传统的能源结构,向清洁和可再生能源转0。同时,加强与发达国家的技术合作与交流,往重国际技术转让.本文由机械格栅http:/// 喷泉设备http:///

http:///http:///撰写,转载注明出处!

第四篇:循环经济理论综述

循环经济理论综述

一、循环经济的起源

1962年美国生态学家卡尔逊发表了《寂静的春天》,指出生物界以及人类所面临的危险。“循环经济”一词,首先由美国经济学家K·波尔丁提出,主要指在人、自然资源和科学技术的大系统内,在资源投入、企业生产、产品消费及其废弃的全过程中,把传统的依赖资源消耗的线形增长经济,转变为依靠生态型资源循环来发展的经济。其“宇宙飞船理论”可以作为循环经济的早期代表。我国从20世纪90年代起引入了关于循环经济的思想。此后对于循环经济的理论研究和实践不断深入。1998年引入德国循环经济概念,确立“3R”原理的中心地位;1999年从可持续生产的角度对循环经济发展模式进行整合;2002年从新兴工业化的角度认识循环经济的发展意义;2003将循环经济纳入科学发展观,确立物质减量化的发展战略;2004年,提出从不同的空间规模:城市、区域、国家层面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二、循环经济的内涵及实质

所谓循环经济,本质上是一种生态经济,它要求运用生态规律而不是机械论规律来指导人类社会的经济活动。循环经济遵循减量化(reduce)、再利用(reuse)和再循环(recycle)(3R原则),这成为许多研究者的共识,并将减量化解释为输入端方法,再利用侧重于生产过程,再循环属于输出端方法。“3R”来自于杜邦的“3R制造法”,三者均是提高资源效率的途径。循环经济倡导的是一种与环境和谐的经济发展模式。它要求把经济活动组织成一个“资源一产品一再生资源”的反馈式流程,其特征是低开采、高利用、低排放。所有的物质和能源要能在这个不断进行的经济循环中得到合理和持久的利用,以把经济活动对自

然环境的影响降低到尽可能小的程度。而传统经济是一种由“资源一产品一污染排放”单向流动的线性经济,其特征是高开采、低利用、高排放。在这种经济中,人们高强度地把地球上的物质和能源提取出来,然后又把污染和废物大量地排入到水系、空气和土壤中,对资源的利用是粗放的和一次性的,通过把资源持续不断地变成为废物来实现经济的数量型增长。

我国推进循环经济发展的实质,是用发展的思路解决资源约束和环境污染矛盾,降低发展成本,以尽可能少的资源消耗、尽可能小的环境代价实现我国的工业化、城市化和现代化。对处于工业化和城市化加速阶段、人均资源占有量不足的我国来说,循环经济首先是资源节约战略。循环经济追求的不是简单地降低资源消耗,而要使资源尽可能得到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从而达到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效益的目的。传统的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的工业化模式,我国不能照搬。在资源约束的条件下,我们必须将节约放在优先位置。资源利用的减量化和废旧物资的回收利用,一直是我国资源节约的主要手段,也是循环经济的重要内涵。

减少污染物排放是循环经济的另一个题中之义。工业污染防治的最初措施是“末端治理”。这是一种只投入不产生经济效益的措施,即使在发达国家也已改变了这种费而不惠的技术路线。清洁生产强调生产的全过程控制,从源头削减污染物的产生和排放。实际上,这也是企业循环经济的主要内容。如果说清洁生产主要在企业内部施行的话,循环经济则可以在更大的空间范围内配置资源:通过延长产业链,将上游的废物变成下游的原料,以及能源的梯级利用,变废为宝,化害为利。比如,火电厂的粉煤灰是固体废弃物,但可以用来生产多种建材,变成具有市场价值的商品,从而实现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有机统一。

循环经济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循环经济覆盖所有的以资源高效利用和环境保护为基本特征的社会生产和再生产活动,涉及每个公民、每个家庭、每个社区、每个企业、每个地区乃至整个民族。例如,一个家庭的节电、节水、垃圾分类等;一幢办公大楼的节能、利用太阳能、中水利用、分布式冷热电联供等;企业的节约降耗、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清洁生产等;社区的垃圾分类回收等,都属于广义的循环经济。狭义的循环经济则是通过废物资源化来发展经济,相当于“废物经济”、“垃圾经济”范畴。

三、我国循环经济发展的状况

1、我国循环经济政策

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和任务。在十六届五中全会上提出了发展循环经济,保护生态环境,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促进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的建设思路和方针。《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循环经济的若干意见》等相关法律法规先后出台,《中华人民共和国循环经济促进法》自2009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标志着从法律角度为建立促进科学发展的保障和支撑体系已形成。十一五发展纲要中对今后五年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节约型社会作出了全面部署,明确提出:“坚持开发节约并重、节约优先,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原则,在资源开采、生产消耗、废物产生、消费等环节,逐步建立全社会的资源循环利用体系”。

2、成就和经验

我国循环经济起步和发展较西方发达国家迟,目前还处于试点、试验阶段。但近年来, 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我国致力于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快建立资源节约型社会,也取得了一些成就并积累了一些循环经济发展的经验,这主要反映在:

(1)在企业的层次方面。

推行清洁生产,促进产品生态设计,从生产的源头和全过程充分利用资源,使企业努力实现废物的最小化、资源的最大化、终极处置的无害化。

(2)在生态园区建设方面。

国家环保总局于1999年10月同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共同组织实施“中国工业园区的环境管理”研究项目,并确定了4个在环境管理方面各具特色的试点园区,即大连经济技术开发区、苏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和烟台经济技术开发区。2008年年底,列入国家循环经济试点单位(第一、二批)的产业园区已经达到33个。

(3)在生态农业发展方面。

经过10多年的发展,我国已有不同类型、不同规模的生态农业试点2000多个,其中有160多个县级规模、10多个地(市)级规模,另有几个省逐步发展生态农业省。我国生态农业建设的发展表明已逐步开始走向成熟,这将大大促进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4)在区域循环经济建设方面。

2002年5月,国家环保总局批准辽宁省在全国率先开展循环经济试点建设,目前已初见成效。到2008年年底,列入国家循环经济试点的省、市27个。

目前我国循环经济发展概况和发达国家相比有很大差距,如日本上世纪90 年代以来,循环经济理念在日本深入人心,在资源循环利用率方面,空调为78 % ,电视为73 % ,冰箱为59 % ,洗衣机为56 % ,日本正力争资源回收率达到100 %。美国1976 年就制定和颁布《固体废弃物处置法》,2003 年,美国城镇产生的废弃物为5.5 亿,回收利用率达到40 %。反观我国,循环经济发展仍处于起步阶段,在观念认识、制度环境、法律与政策、管理体制、技术支撑和外部推动力等方面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缺陷和不足。

第五篇:循环经济理论和方法研究

课题描述:循环经济理论和方法研究

点评专家:段宁(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副院长、国家清洁生产中心主任)

“个体的先进技术对于经济和社会等发展来说非常重要,但是整体理论和方法研究同样、甚至更为重要,因为这关系到对国家资源和环境等形势的整体客观把握,对基本形势的判断,避免战略,甚至是国策的失误。比如,过去各国科技之争的制高点之一在于如何更好、更高效地把不可再生的矿物质挖出来,提高其利用率。但现在不同了,发达国家科学研究的重点转向了如何把已经挖出来的物质资源回收再利用等。正是通过循环经济理论和方法等研究,使我们对当今国内外的总体形势有了一些新认识。”在明亮的会议室里,段宁语重心长地告诉记者,我国在循环经济领域与发达国家的差距不但没有缩小,反而在扩大。

三大定理构建理论框架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人类物质代谢总规模的发展趋势是上升还是下降,各国科学家们长期以来重点研究和争论的这一问题,不仅是可持续发展的核心问题,也是关于发展循环经济的必要性和迫切性的基本理论问题。”段宁说,课题组在对国内外大量数据和事实广泛分析的基础上总结了过去6年左右循环经济科研实践的经验,通过理论提炼和数学推导,提出了赶不上定理、上升多峰原理和物质减项定理和完全循环原理,比较系统地从自然科学层面解答了这一重要问题。

赶不上定理是指一个正常的经济体系,在时间足够长的增长过程中,人均物质消费量上升的充分必要条件是物质强度下降的速度赶不上人均GDP增长的速度;上升多峰原理是指在人类发展历史中,总的趋势是人均经济总量不断上升,人均物质代谢规模永远随其上升而上升,尽管在这一过程中两者不同程度的、相对的或绝对的脱钩会反复发生;物质减项定理是指停止使用不可循环利用的不可再生物质,是人类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充分必要条件。

课题组通过研究,认识到了污染物排放量与物质消费总量密切相关,如果不减少我国的生产物质消费总量,污染排放量难以削减,国务院的“十一五”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中“主要污染物要下降10%”的刚性指标就难以实现。所以,优化产业结构和物质代谢途径,提高废物的循环利用率势在必行。

另一方面,我国正处在高速发展的重化工阶段,由于产业结构不合理等现实制约,我国在资源利用率上与国际上存在很大差距。我国单位产值能耗比世界平均水平高3.2倍,分别是日本、德国和美国的7.7、4.7和3.5倍;单位产值水耗约为发达国家的8~20倍,是美国的9.8倍、法国的17.5倍、日本的24.2倍。加上人们强大的改善物质生活条件的内源性需求———要生活更好、消费更丰富的物质,因此,在可以预测的未来,当我国人均GDP上升很快,但物质强度下降不快时,我国的物质消耗总量还将继续增大。专家点评:

现在的末端污染治理技术,比如建设污水处理厂来削减水污染物、建设脱硫设施削减大气污染物等,不但花费昂贵,而且不能同时削减水、大气和固体废弃物。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从源头减少投入生产的一次性物质,阻隔主要污染物产生途径,可以使进入末端治理的污染物锐减,控制污染排放量,提高环境质量。

日本经验也说明,通过产业结构的改变,节能、能源结构的改变,削减了4/5的二氧化硫,比末端污染治理削减量要大得多;从1979年到2000年日本资源循环率从8%%提高到10%%,同时期废物填埋总量下降了40%。

新方法破除理论“怪圈”

除了提出理论外,课题组还提出了新方法。段宁说:“粗放式发展经济,复合型污染是我国一大特征,因此,我国的工业代谢研究不能局限于分析污染物进入环境后的代谢过程,也不能局限于利用废物构建生态工业链网的努力。”

生态工业园区是我国工业发展的重要方向,其规划建设是从1999年开始进行的,如广西贵港市、新疆石河子市、内蒙古包头市等,这些城市一个共同特点是技术水平相对较低、污染排放高。因此,我国生态工业园区的早期规划中形成了主要利用废弃物设计工业链网的模式。但是后来苏州高新区、天津泰达开发区、大连经济技术开发区等一大批技术含量高、污染排放少的工业园区发展生态工业时受到以上模式的束缚,纷纷感到生态工业园区规划无从下手,一时间国内形成了“污染越重的地区生态工业越好搞,污染越轻的地区生态工业越难搞”的理论怪圈。为了突破我国生态工业园区发展的瓶颈,课题组提出了产品代谢分析方法。这一方法集中研究产品生产过程中的物质和能量流动规律,寻找从源头削减污染物产生的途径,提出从产品链、关键环节和成因分析产品的代谢过程,从生产工艺流程和产品群的最佳组合,从元器件到半成品到成品的物质减量等方面辨识补链技术、提出改善措施,建立了基于中国国情的一种新的生态工业分析方法。打破了“污染越重的地区生态工业越好搞,污染越轻的地区生态工业越难搞”的理论怪圈,并在几十个城市的循环经济发展及生态工业园区规划中得到了应用。专家点评:

在课题研究中,我们发现,当前,包括发达国家在内,各国的物质消费总量都还在不断攀升,物质需求的无限性与地球资源的有限性之间存在天然矛盾。

物质消费的台阶技术将极大地推动人类文明发展,如过去没有石油,主要能源是木炭和煤炭,石油出现后,随之而来的是汽车等现代大工业。在过去的几十年内,人类社会没有出现新的类似台阶式技术,我们不能预测今后会出现哪一种具体的台阶式技术,但是可以预测今后一定会出现这一类台阶技术。一旦出现,人类物质消费总量还要增加,必将对污染控制提出新要求。为了落实环境优化增长,当前要回答五个问题:过去20年我国结构调整污染预防消减了多少污染物?仅依靠末端控制我国能否实现主要污染物消减目标?如果不能,结构调整和循环经济等预防性措施应该对主要污染物消减目标承担多大份额?有哪些相应的技术途径?我国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政策手段?

循环经济发展需要多样人才

课题组利用研究得到的产品代谢分析方法,首次对我国半导体工业整体的硅元素利用效率和能源利用效率进行了定量研究,不但发现我国半导体工业的硅元素和能源利用率极低,而且揭示了该行业污染严重,并非是清洁工业。

段宁说,半导体工业是信息产业的基础和核心,影响面广,后续产业链长。但从硅石开采到生成硅片整个产品代谢过程,2002年我国半导体硅元素利用效率仅为2.6%%,不足1998年世界

平均水平的1/3。其中,工业硅生产多晶硅环节,硅元素利用效率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2;能源利用率不足国外的1/2。

课题组还发现,硅元素生产分成单晶硅和多晶硅环节,单晶硅生产污染大,附加值低,多晶硅生产正相反。我国缺乏多晶硅的生产能力,把生产出的大量单晶硅出口到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再把这些国家利用我国出口的单晶硅生产的多晶硅进口回来,不但消耗了能源,廉价出售了资源,还把大量污染留在了国内,造成了经济损失。专家点评:

如何发展循环经济,如何使得资源效率利用率提高,并循环起来,目前在学术界相对而言,口号和概念更多一些,理论、方法和途经少。循环经济是一门包括经济学、管理学、制度学等其他学科在内的综合科学,下一步该怎么走?必须有经济、物理、化学和工程界的各种人才都投入到其研究中来。

■攻关动态

下载循环经济理论与实践心得体会word格式文档
下载循环经济理论与实践心得体会.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关于循环经济理论国内外研究综述(精选五篇)

    关于循环经济理论国内外研究综述论文关键词:循环经济 国内外研究状况 论文摘要:本文从国内外对循环经济理论的研究入手,通过比较分析得出相关启示,并给出相关建议。一、国外循环......

    [2013]第七届中国林业技术经济理论与实践论坛征文

    第七届中国林业技术经济理论与实践论坛 “绿色发展与管理创新”会议 征文 各位专家、学者: 五年前,生态文明首次进入十七大报告。党的十八大将生态文明建设同经济建设、政治......

    全国高校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与实践研讨会第23次年会

    全国高校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与实践研讨会第23次年会 征稿通知学院 同志 全国高校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与实践研讨会第23次年会,将于2009年10月份前后在吉林省长春市召开,由长春税务......

    会展经济理论与实务5篇

    精品文档就在这里 -------------各类专业好文档,值得你下载,教育,管理,论文,制度,方案手册,应有尽有-------------- ---------------- 会展经济理论与实务 第五章 会展主题的策划......

    循环经济实践模式与典型案例

    循环经济实践模式与典型案例 我国发展循环经济有着深厚的文化基础和实践基础。我国广大劳动人民崇尚节俭、尽量做到物尽其用, 是发展循环经济的文化基础; 追求人与自然和谐......

    欧盟循环经济实践

    欧盟循环经济实践 文/建勋 当全世界的人民都在谈“二氧化碳”色变的时候,荷兰却是特例。 二氧化碳是头号温室气体,而聪明的荷兰人从2005年开始就已经在利用这一“废气”造福其......

    循环经济与低碳经济心得体会

    循环经济与低碳经济心得体会 宁化六中 张清泽 我国循环经济以民众认知原则为目标、载体和践行,全社会的每一个人和每一个家庭作为个体的人一般都生活在家庭这个社会的基本单......

    循环经济理论在区域规划环评中的应用论文5篇范文

    摘要:随着经济不断发展,可持续发展成为全世界焦点。各国都在积极探索适合自身发展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因此,以预防污染为出发点,以物质循环流动为特征,以社会、经济、环境可持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