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福区轩辕殿社区小网格促进大文明(5篇模版)

时间:2019-05-12 05:25:1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开福区轩辕殿社区小网格促进大文明》,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开福区轩辕殿社区小网格促进大文明》。

第一篇:开福区轩辕殿社区小网格促进大文明

开福区轩辕殿社区小网格促进大文明

去年以来,开福区轩辕殿社区不断创新文明创建常态化管理模式,大力推行社区网格化管理,通过健全服务网络,激活社区资源,强化服务功能,提高工作效能,推进社区管理扁平化、精细化、信息化,实现了创建工作的全天候、全覆盖、零距离。一是配备专职“大管家”。实施网格化管理后,一个“大社区”被细分成了“小网格”,网格虽小,却能在第一时间发现问题,并马上能在网格内得到解决。社区工作人员由“8小时的管家”变身成为“24小时全天候大管家”,网格责任人变身为集文明创建、综治、计生、民政等工作的直接负责人,通过条块结合,直接将社区工作人员下沉,融入网格,形成了一个有效反映问题的通道,走出了一条老旧小区管理的新路子。二是织就创建“信息网”。实施网格化管理后,将社区划分为6个责任网格,建立了社区网格工作站,形成了党总支、居委会、社区工作站“三位一体”面向群众一线的创建格局。每个网格确定一名责任网格员,发放一张联系卡,设立一块联系牌,配备一部手机,要求填写一本创建日记。同时,要求每位网格长必须完成管理区域、管理对象、管理环节和管理时限4个全覆盖,初步建立了每个网格内各项事务一人受理、负责到底的工作机制,做到发现、分析、分派、执行、反馈、监督等环环相扣,群众可以24小时随时提举报问题,随时得到解决。通过实施网格化常态管理,服务机制更加完善,真正实现了创建工作扁平化、全天候、零距离。同时,信息渠道更加顺畅,资源整合更加有效,形成了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环环相扣、一抓到底的“责任链”,促使创建活动向纵深推进。三是设立便民“服务岗”。每个网格内按照多网合一、一格多员,按“1+5+X”(“1”代表单元网格,“5”代表网格管理员、网格民情员、网格监督员、网格治安员和网格党组织负责人等五种基本力量,“X”代表以楼栋长队伍、党员志愿者队伍、信息员队伍、居民协会组织为主的社会力量)模式设立了便民“服务岗”,坚持“以块为主、条块结合、网格管理、责任到人”的原则,合理铺排工作任务,街道全体党政领导下驻基层亲临一线,机关、社区工作人员全面铺排到点到面,以往无人管理或交叉管理的区域也被明确划入特定网格,专岗专人负责,确保街道每一寸土地都有人管,创建工作实现了无缝对接。

第二篇:小网格促进大和谐

小网格促进大和谐

——金安区清水河街道推行社区网格化管理模式

金安区在创先争优活动中积极探索创新社会管理新方式,在清水河街道试点推行“网格化管理、精细化服务”模式,构建“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网格化管理服务,架起了党员、干部与群众之间的“连心桥”。划网格,搭建工作平台。以搭建完备的网格化工作平台,来避免街道、社区管理服务“真空”现象。一是明确划分模式。街道社区按两级网格进行划分,全街共分成11个网格,其中街道所在地划为一级设1个网格;社区为二级网格,综合考虑居民小区的楼宇、道路、居住户数等因素,将4个小区的108栋楼宇,4500余户居民,合理划分为10个网格。二是明确管理模式。将网格内的党员编为党小组,形成了“1个网格+1个党小组+1个党小组长”的组织架构,街道、社区工作人员全部参与网格管理工作,网格管理员均由街道、社区干部担任,按照“双岗双责”要求,配齐网格管理员队伍。同时,注重吸纳物业管理单位、“4050”人员、楼长、热心人士以及志愿者等,聘为义务信息员、监督员,参与网格化管理。三是明确服务模式。统一制作标牌,在每个网格的显著位置,公布本网格的范围、管理员照片、姓名、电话、岗位职责、服务事项等,让群众知道有事该找谁、怎么找等,每个网格由网格管理员牵头,成立若干服务团队,如以退休老干部、老党员为主体的义务法制宣传队,以社区诊所为主体的健康咨询团等,举办便民活动、健康知识讲座和康复培训等活动,为居民提供实实在在的服务。

重制度,创新工作机制。全面加强网格管理的各项制度建设,确保管理有序。一是在管理机制上从细。制定《网格党小组工作职责》、《网格管理员工作职责》、《网格化办事流程》、《网格化管理服务问题处理和反馈制度》等工作制度,建立完善走访制、座谈制、现场办公制、集中办理制等具体措施,从制度制定、实施层面进行细化、量化,指导工作实践,方便群众参与。二是在监督监控上从实。在街道5个二级机构设立纠风监控站,在10家重点企业设立经济发展环境监测点,在辖区企业中聘请5名“发展环境监督员”,从辖区“两代表一委员”中聘请10名“政(行)风评议员”,开辟“在线咨询”专题网页,设立投诉电话、举报箱,网格管理员挂牌上岗,主动接受群众监督。三

是在队伍建设上从严。向每一户居民发放便民服务卡,为群众提供优质便捷服务。狠抓网格党组织和网格管理员的承诺兑现。今年以来,网格管理员、党员承诺服务事项435件,全部兑现到位。

优服务,提升工作效能。一是建立管理台账。按照一户一档要求,将所有居民基本情况登记造册,建立网格化管理服务台账,对变动情况及时更新。对党内“温暖工程”、社会保障、民政救济、计生等分类建账,做到服务有重点,管理有方向。同时,分类管理社情民意和群众诉求,解决一件注销一件,确保工作落到实处。二是建立走访制度。各网格长不定期对责任区单位、经营户和群众进行走访,及时掌握网格动态,做到“三知三清三明”,即对每个住户家庭成员基本情况及社会关系、经济发展状况、遵纪守法情况“三知”,对辖区居民就业、重点人员、困难群体情况“三清”,对辖区基本概况、社情民意、服务状态情况“三明”,建立台帐、动态管理。三是建立民情日志。对单位和群众求助的一般性事务,及时回应、现场处理,现场记录;对需要协调处理的工作,网格管理员现场受理,带回商处,并将处理结果及时反馈;对突发性工作,即接即报、全程参与、跟踪处理。

严考核,提升工作水平。严格责任考核、兑现奖惩激励是深化网格化管理服务的助推器。一是责任落实到位。把网格化管理列入“党建工作目标考评”、“政风行风千人评”、“党风廉政工作目标考评”等三项考核之中,街道主要负责人与社区党组织负责人和网格管理员签订目标责任状,严格执行“一票否决”。二是考核奖惩到位。采取分类设定、分项计分的方法,对街道二级机构和社区分别制定目标考评细则,满分均为100分,设优秀、良好、达标、未达标4个档次。对考核优秀,排名前3名的网络管理员进行表彰奖励。对责任不落实、工作不到位、群众不满意的网络管理员,进行通报批评。三是违规追究到位。对违反首问责任制、限时办结制的网格管理员处理作出明确规定,第一次被投诉查实的给予诫勉谈话,第二次由本人作出深刻检查,并取消当年评优评先资格,一年内被投诉三次以上给予通报批评。

第三篇:2011社区网格化管理

一、组织体系网格化。社区资源其实很丰富,可以利用的因素很多,关键是如何把这些资源优化组合起来,达到功能作用有效发挥的最大化。通过网格化管理就能实现这个目标。我们通过改革管理办法,网格划分社区管理,实现了社区内各种资源的有效整合。

一是党的领导由内向外,内外齐抓。为了实行网格化需要,我们将街道党委转变为党工委,作为区委在街道的工作机构,虽然看似名上变化,但工作内涵上却扩大了,党工委不仅要管内,更重要的是发挥好辖区内所有党组织、所有党员的领导作用、协调作用,并层层片片建立起党组织网络,实现辖区内党的工作全覆盖。在各社区居委会建立党支部(总支部),社区党支部在各小区建立小区党支部,小区党支部再以楼幢为单位建立党小组,目前,15个社区党总支部(党委)、17个小区党支部、22个双新党支部、117个党小组组成的党组织网格化体系,覆盖了全辖区。与此同时建立党建工作联席会,街道和各社区普遍建立起党建工作联席会,吸收辖区内有关单位党组织参加,定期或不定期研究本街道(社区)党建工作情况,共同解决有关难题,通过党建工作联席会这一纽带把辖区各级各类党组织有效整合在一起。

二是居民自治由点到面,点面结合。以社区为单位调整管理区域,按社区要求组建社区居委会,社区居委会下设若干居民小组,居民小组再按楼幢(片区)分别设立楼长(片长),这样形成了街道办事处、社区居委会、居民小组、楼长四级组织网络。社区管理服务相应由居委会一个点扩展到小区、楼幢、居民户三个面,形成了以街道办事处为顶点,15个社区、113个居民小组、600多个楼长为分支组成的上下互动的有机结合体。

三是职能管理由上而下,上下联动。为适应城市管理需要,充实社区服务力量,今年3月份,亭湖区委在我们文峰街道开展了职能部门进社区试点工作,将与居民日常生活密切的城管、公安、工商、卫生、计生、劳动、民政、文化、环保、建设、房产、规划等11个职能部门进驻社区,按照“职能进社区、人员在社区、服务在社区”的要求,实现服务重心下移,管理职能下沉。为此,我们在街道成立了社区管理委员会,由街道办事处和各职能进社区的部门分管负责人共同组成,在此基础上管委会建立了正常例会制度,每10天集中会办一次,会办社区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建立了集中办公制度,每天有1-2名职能部门工作人员驻点值班;建立了问题销号制度,对居民反映的问题进行登帐,解决一个销号一个,对不能解决的加以督查通报,直至解决问题为止。在各社区,成立了社区管理服务小组,由街道领导班子成员中联系点科级干部任组长,社区居委会主任、有关职能部门工作人员为成员,每周五集中办理,集中会办、汇报一次,集中研究矛盾和问题。在各居民小区、楼幢、路段,聘请了158名信息员及社区志愿者,定期、不定期向社区管理小组、社区管理委员会上报城市管理、居民生活等方面信息,同时也作为城市管理工作监督员,专门在有关部门办理问题上“找茬”。自开展职能部门进社区以来,信息员已经上报各种问题信息175条,目前已经办结64条,正在办理的75条,上报市有关部门处理或协调市有关方面处理的36条。

二、公共服务载体网格化。在城市管理和居民服务中,涉及问题面广量大,要求我们服务更加方便群众,更好实惠群众,切实有效地帮助群众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

困难。为我们在街道建立了五大服务中心,各社区建立起一站式服务大厅,居民小区建立便民服务网点,实现公共服务平台的网格化。

首先,街道建立了五大服务中心。一是公共服务中心。在大庆路北侧拿出400平方米的门面房,投资100多万元,建成街道社区公共服务中心,将街道机关、驻区职能部门所有涉及为民服务的服务项目、行政执法全部纳入到这个平台中,实行“一口管理,内部协办”。“一口管理”,就是按行政执法、居民服务、经济服务三大类,分别设立功能区域,一个窗口受理;“内部协办”,就是对涉及需要内部协调的,由中心内部协办,免去群众多次重复奔波。另外,街道社区的公共资源,特别是人口信息资源,公安、计生、劳保、民政、工商等各自都有自己的资料库,各自都有完备的信息系统,这些信息资源相互间没有对接切入,形成互为封闭的格局,也使得公共资源的采集、处理、利用存在很大的浪费。我们通过公共服务信息平台的建设,在街道建立起综合信息服务系统,实现社区各类公共资源的共建共享。二是党员服务中(转载自开心范文网http://www.xiexiebang.com,请保留此标记。)心。开辟专门服务场所,为党员提供接转党员组织关系、党内资料查询、党务工作咨询、党员教育资料服务、党员求助热线服务、代理承办服务以及其他综合服务。三是卫生保健中心,街道建立医院(卫生院),各社区建立卫生所,条件符合的社区设立便民门诊,形成三级卫生服务网络。四是文体服务中心。将盐马路市场进行改造,将600平方米的场地和200平方米的房屋建立街道文体服务中心,内设图书室、阅览室、棋牌室、乒乓球室、演出台等,各社区包括有条件的小区也设立了图书室、阅览室、棋牌室、健身房等,每天在固定时间免费对外开放,丰富社区居民的文化生活。五是敬老保障中心。由街道出资建立起敬老养老中心,接受社区内困难老人、孤寡老人入住,提供日常生活服务。

三、行政执法机制网格化。街道办事处本身虽然没有执法机构,没有执法权,但涉及居民和辖区的行政执法部门、执法项目却较多,容易形成多头执法,重复执法,同时由于条线分工有交叉,有区别,又极易形成执法不到位,执法主体缺位。因此,我们结合职能部门进社区活动,整合执法资源,成立文峰街道综合执法大队。执法大队以市城管局文峰执法大队为主体,公安、卫生、工商、劳动、规划等执法部门共同参与,平时分散执法,根据工作需要进行集中执法;执法大队又以路段、小区划分成若干个执法小组,处理职责范围内的日常事务。执法部门由于有了地方行政部门的支持配合,也解决了执法环境的问题;另外,几个部门集合行动,可以实现“零容忍”,即所有看到的、碰到的问题都能解决,解决了执法主体不足的问题。执法大队建立后,先后组织了五次集中执法,其中拆除体西路违章搭建的9个大棚,并对新西门路、双元新村小区的“牛皮癣”进行了集中整治,使居民群众反映多年解决不了的问题一次行动就解决了,获得了社区居民的赞誉和好评。

四、社会治安网格化。平安江苏、法治江苏是省委、省政府提出并统一部署的行动,也是居民群众最为关心的问题之一,我们按照社会治安网格化管理的要求,建立起“大综治”工作框架。

一是健全治安工作机构网格。街道成立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党工委书记任主任,专门成立了综治办公室,与公安派出所、街道司法所一道成为街道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工作机构。在各社区全部建立社会治安综治办、社区警务室,社区综治办由社区居委会专职副主任任主任、公安派出所向社区派出社区民警,进驻社区警务室,社区民警同时担任社区居委会副主任。在各居民小区、重点单位设立治安室,公安机关主要抓业务,物管公司、重点单位明确人员具体负责治安,共同维护责任范围内的社会治安。

二是实行治安工作属地管理。对涉及到治安安全的人口管理、流动人口管理以及安全生产、安全防范等全部实行属地管理,以块为主,条块结合,每条每块均明确责任单位和责任人。三是推动治安巡防体制改革。公安机关在文峰辖区进行了巡防体制改革试点,按网格化设置巡防力量。整合辖区内治安巡逻的5支队伍,即治安民警、交巡民警、武警、联防队员、义务防范员,把辖区按人口、地段等因素,统一整合形成覆盖全辖区的15个巡防小组,每个小组有1-2名警察(包括巡警、武警),3-4名联防队员,负责辖区内24小时巡逻工作,各巡防小组负责各自区域内的治安防范、打击、接处警、矛盾调处、社会面控制等,实现问题发现在社区、解决在社区(小区、路段)。

当然,街道社区管理网格化是城市管理的革命,是社区服务创新的有益探索,我们虽然做了一些尝试,但是按网格化管理的要求,与居民日常生活的需要要求,还有很大的差距,还有很多工作需要我们在今后的工作努力加以改进提升。下一阶段需要做的具体工作有:

一是提升信息利用水平。择准时机,将公安、计生、劳动、工商、民政、城管等部门的人口信息进行并网,统一采集信息,分散使用信息。

二是整合各类服务热线。在街道公共服务中心设立专门热线,将辖区内城管热线、公共热线、消费热线、物价热线、质监热线等进行并轨,使社区居民只要拔打街道热线,所有问题都可以受理、办理,并自觉接受群众监督。

三是指导、协调好辖区单位支持社区社会性、群众性、公益性工作。建立辖区单位开展的社会性、群众性、公益性工作信息反馈系统,整合辖区单位资源,有计划、有步骤开展各类活动,把单位资源变为“阳光雨露”洒到全社区、全社会。

文 章 来源 www.xiexiebang.com

您可以访问开心范文网(www.xiexiebang.com)查看更多与本文《经验交流:社区管理网格化社区服务全覆盖》相关的文章。

第四篇:打造文明社区 促进社会和谐

打造文明社区 促进社会和谐

——上站街道小阳泉南社区党支部书记 杨艳荣

阳泉城区紧紧围绕省委“三个发展”和市委“统筹城乡、率先转型、全面崛起、富民强市”的发展战略,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在2006年6月城区第八次党代会上提出了“三城十区”建设的发展方略,即围绕城区快速健康发展,不断创新,扎实工作,努力将全区打造成为经济文化区、文化经济区、教育先导区、人才聚集区、税收诚信区、市民文明区、管理规范区、消费洼地区、平安和谐区和窗口形象区,为早日建成开放文明城、诚信服务城、繁荣和谐城的目标而努力奋斗。

创建“市民文明区”是实现社会和谐的基础,而“市民文明区”的建设,离不开广大社区的共同构筑,可以说,创建每一个文明社区,是建设“市民文明区”的基础。“市民文明区”的科学发展思想在我社区得到了深刻的体现,各社区要始终致力于打造文明社区,促进社会和谐。

社区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科学发展观,以提高居民素质、社区文明程度和群众生活质量为目标,以贴近实际、贴近群众、贴近生活为原则,扎实推进思想道德建设,深入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有力推进社区各项事业的发展,为城区创建“市民文明区”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加强组织领导,着力创建机制,保证党员在精神文明建设中的模范带头作用

社区应根据“平常抓教育、重点抓管理、关键抓实效”的要求,从着眼于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入手,不断加强党员队伍建设,着力建章立制,强化党员管理。一是坚持对社区各类党员进行科学有效管理,如在社区党员中开展“进百家门、知百家情、解百家难、暖百家心”的“四百”和“设岗定责”活动;在社区在职党员中,开展以带头宣传党的政策,带头参与社区服务、带头维护社会治安、带头创建文明楼院、带头争做文明市民为主要内容的“五带头”活动;在无职党员中,开展以看一份党报、听一堂党课、做一件好事、参加一次义务活动、写一份思想汇报为主要内容的“五个一”活动;在离退休党员中,开展以党的理论学一学、国家大事讲一讲、公益事业干一干、社会环境抓一抓、下岗职工帮一帮、困难群众扶一扶、合理建议提一提、文体活动搞一搞、邻里纠纷劝一劝、歪风邪气管一管为内容的“十个一”活动,有效促进广大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二是建立党员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机制。党支部定期组织党员对自己的思想觉悟和行为表现进行自我审查,让党员在自审中看到自己的成绩,发现自己的不足,每年坚持开展党员民主评议活动,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增强保持党员先进性的自觉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二、知民情解民意,提高服务水平,增强社区精神文明建设的渗透力

社区要以精神文明创建工作为契机和抓手,结合社区实际,从“育”、“安”、“居”、“乐”、“业”五个方面入手,全面开展社区服务,赢得居民的欢迎和信任,增强社区精神文明建设的渗透力。

育为首,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社区应始终把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工作来抓。每年定期组织丰富多彩的校外活动,如“八一”走进军营、绘画比赛、元宵节文艺展演、革命文化传统教育、“科普法律进社区”等。根据学生的特点在社区开展“争当合格小公民”活动,培育孩子们爱祖国、爱家庭、爱学习的意识。

安为重,创造安定的治安环境。社区要紧紧围绕实现居民群众愿望、满足居民群众需要、维护居民群众利益开展服务。一是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活动,不断增强居民的法律意识。社区可与街道司法所、辖区派出所、社区志愿者联合开展“法律进社区”宣传教育活动,制作宣传栏,解答群众法律咨询,举行法律知识讲座。二是积极开展平安创建活动,强化综治工作。通过开展争创“平安社区”活动,推动辖区单位及居民保稳定平安,安全在社区活动。成立社区“两劳”释放人员综治帮教小组。对重点人群管理做到底数清、情况明,形成单位、派出所、社区、家庭“四位一体”的帮教网络。三是加大辖区矛盾排查和矛盾纠纷调解的力度,确保“小事不出社区,大事不出街道”。

居为先,为社区居民提供整洁优美的居住环境。社区要将“绿色社区”创建工作作为传播绿色文明,提高社区居民环境意识和参与能力的重要载体,成立环境卫生自治委员会,组织小区清扫保洁队伍、绿地养护队伍、青少年环保小卫士志愿者队伍,并每月组织党员、居民定时清理小区的卫生、乱帖乱画等。社区要设有固定的环保警示牌、环保宣传橱窗、居民文明公约。

乐为主,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丰富居民文化生活。面对居民追求更高层次文化的需求,社区应组建几支文体队伍,常年坚持排练,活跃于各级各类文化展演活动中,并带动社区居民广泛参与到全民健身活动和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中来。

业为实,为居民提供多层次的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社区要本着居民有所需,社区有所为的原则,通过社区荐岗、单位稳岗、社会寻岗的方式,帮助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就业再就业。

三、爱心帮扶,扶弱帮困,增强社区精神文明建设的向心力

针对弱势群体的需求,社区可以实施以关心走访到位、帮助扶助到位、培训教育到位、安置就业到位、跟踪服务到位为内容的“五到位”服务,以入户走访、日间照料、病中扶持、节日共度为内容的“上门式”慰老服务。我针对社区空巢家庭、独居老人多,服务场所少的问题,我们拓宽思路,借助驻地单位资源,成立了社区阳光服务中心,开办了方便餐桌,使社区居民们足不出户,就能享受到满意的社区服务。由于方便餐桌品种多、花样全、味道好,价格实惠,吸引了越来越多的社区居民,这一做法值得其他社区借鉴。同时,社区要做好残疾人的社区康复工作,为残疾人建立康复计划,有针对性地指导康复训练。发放《残疾人素质教育手册》,组织学习讨论,鼓励他们增强生活信心,提高个人素质,主动融入社会。

文明社区的建设不仅是“市民文明区”建设的需求,同时也是广大人民群众的需求。相信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配合下,“三城十区”建设的发展方略一定会实现。

“三城十区”在社区工作中的具体实践浅议

阳泉市城区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将阳泉城区长远发展与当前政治、经济、民生等方面工作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实现了对以往发展经验的全面继承和对现有发展方式的重大突破,构建起“三城十区”的发展模式。“三城”即“开放文明城、诚信服务城、繁荣和谐城”,“十区”即“经济文化区、文化经济区、教育先导区、人才聚集区、税收诚信区、市民文明区、管理规范区、消费洼地区、平安和谐区、窗口形象区”。它异常鲜明地体现出两个特点,是城区均衡协调发展、着重解析各项工作内在逻辑关系的必然结果,为我省县区发展之路提供有益的经验。认真学习了“三城十区”的理论之后,结合自己社区工作的实际,引发了我对此的深深思索。

“市民文明区”的建设,离不开广大社区的共同构筑,可以说,创建每一个文明社区,是建设“市民文明区”的基础。

创建文明社区不仅是建设“三城十区”、“市民文明区”的需求,同时它也是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创造美好生活的生动实践,是把精神文明建设落实到基层的有效载体。适应城市发展新形势,深入开展创建文明社区工作,是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的迫切需要,是加强城市建设和城市管理的迫切需要,是改善居民生活环境、维护社会政治稳定的迫切需要,是密切党

同群众关系、巩固党的执政基础的迫切需要。

文明社区是以行政区划的街道(镇)为载体,以辖区内所有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以及居民群众的共同参与为主体,以提高成员素质为目标,环境整洁、生活安定、服务完善、风气优良的社会生活共同体。创建文明社区在城市文明的建设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和深远的意义。

城市文明建设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是一个发展“链”,要经历从文明小区、文明社区、文明城区、文明城市的发展阶段。“社区是城市的细胞,社区建设和管理是城市建设和管理的基础工作。”细胞活了,整个城市肌体才能充满生机和活力;基础扎实了,城市精神文明建设的总体任务才能得到真正落实。所以创建文明社区是城市文明建设深入发展的内在要求,是一项面向21世纪构筑城市文明的基础性工程,要深刻认识创建文明社区是城市经济和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它反映了城市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在社区这一层面上的具体要求。从本质上说,创建文明社区包含了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双重内容。具体分析,它包括了四个方面:一是社区意志、社区精神和时代发展要求的高度一致;二是人的全面发展和自然生态和谐发展的内在统一;三是城市高效管理、多功能服务和社会团体、市民自觉参与的有机结合;四是精神文化生活和物质生活质量的同 步提高。

服务人民,造福人民,是创建文明社区的基本立足点,也是保持创建活动生命力的关键。要以群众的需要为第一信号,关心群众疾苦,倾听群众呼声,带着深厚的感情,多做得人心、暖人心、稳人心的工作。紧紧抓住群众最关心、反映最强烈的“急、难、愁”问题,每年办几件作用大、影响大的实事,把工作做到群众心坎上,使社区群众得到实实在在的利益。要因地制宜,量力而行,分步推进,务求实效。注意区别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中心城市与其他城市、新城区与老城区的不同情况,适应城市发展水平,适应社区建设要求,适应群众承受能力。创建活动要采取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多征求群众意见,多同群众商量,多吸引群众参与。坚决防止脱离实际、脱离群众,坚决反对官僚主义、形式主义。坚持以提高居民素质和社区文明程度为主要目标。努力建设环境优美、秩序优良、服务优质、管理优化的现代城市社区,形成崇尚先进、团结互助、扶正祛邪、积极向上的社区道德风尚,促进城市两个文明建设协调发展。要像江总书记要求的那样:提高为群众服务水平和城市管理水平,提高居民素质和文明程度,加强综合治理,保证安居乐业,促进改革发展,维护社会稳定。

文明社区的主要内容可以细化为下述八个方面:

(1)社区意识。社区意识是指社区成员对社区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是文明社区建设的共同思想基础和精神纽带。培育和形成社区意识是创建文明社区的重要目标,也是建成文明社区必不可少的思想条件。在整个创建活动深入开展的过程中,始终要以社区意识的培育和巩固为主要任务,在此基础上形成具有区域和个性特色的社区精神,维系和凝聚全体社区成员。

(2)社区共建。文明社区的建设要靠社区内的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的共同参与,通过建立携手共建文明社区的工作机制和网络,形成条与块、点与面齐心协力开展创建工作的合力。同时,充分运用社区内各单位和团体的现存资源,在体现互助、互利、互惠原则的基础上,实现资源共享、相互联动的目的,使共建各方优势互补,共同发展,共同提高。

(3)社区教育。依靠社会力量,利用社区资源,对社区成员施以各种形式的教育,提高社区成员的文明素质,是文明社区创建工作的重要任务。要按照“地区为主、政府协调、社会参与、双向服务、共建文明、同育新人”的要求,充分考虑社区教育的特殊性,从社区的实际情况和社区成员的具体需求出发,运用多种手段抓好社区成员的教育,努力提高社区成员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文化技术素养。

(4)社区文化。社区文化在广义上是指社区成员在长期实 践中形成的物质文化、观念文化、制度文化的总和;在狭义上是指社区内文化现象的总和,包含了群众性文化活动在内的各种社区文化活动。完善社区文化设施,运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多层次、多样化的社区文化活动,包括组织各种类型的家庭文化活动、广场文化活动以及全民健身活动,是教育引导群众参与文明社区建设,不断提高自身素质的有效方式。

(5)社区服务。社区服务是创建文明社区的重要内容,指的是依托社区各方力量和社区成员开展的、具有社会公益性质的、能满足社区成员各种需求的生活服务事业。要以提高社区居民的生活质量为宗旨,体现公益性、群众性、互助性的特点,完善各种便民、利民设施,努力解决社区居民最基本、最迫切、最希望解决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方面的问题。

(6)社区环境。社区环境包括卫生环境、绿化环境、生态环境等。社区环境关系到社区成员的生活质量,是文明社区创建中的一项基础性、长期性的工作,也是文明社区建设的形象工程。要通过加强执法管理的力度和提高居民群众自我管理的意识,进一步强化社区道路、公共区域、花坛绿地等公共场所的管理,净化、美化、绿化社区环境,改善社区生态环境。

(7)社区安全。生活环境的安定安全、平稳有序是文明社区的基本指标,也是社区成员的迫切需要。加强社区的安定安全 要靠全社区的力量,尤其是社区群众的积极参与。要通过加强群防群治,着重做好打击、防范、教育、管理、建设、改造等项工作,努力提高社区治安和治理工作的水平,给群众一个安全、放心的生活环境。

(8)社区风尚。社区风尚指的是一个社区应该拥有的良好人际关系和社会风气,是体现文明社区创建成效的标志性成果。良好社区风尚是以社区成员的人文素养为基础的。要继续开展五好家庭、文明楼组、文明小区等创建活动,加强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的社会主义道德教育,提高思想认识,进一步弘扬正气,树立社区新风。

创建文明社区是一项涉及面广、政策性强、任务重、难度大的社会系统工程,需要创新思路、精心设计、认真实施,在实践中形成开展文明社区建设的特色之路,要精心设计活动载体,努力提高创建实效:

一要注重多样性。文明社区内涵的丰富性,决定了活动载体的多样性。如“志愿者服务活动”、“家庭读书活动”、“广场文化”、“社区民俗文化节”、“绿化工程”、“围墙工程”、“灯光工程”、“服务网络工程”、“车棚工程”、“上门就诊”、“电话救助”,等等。

二要讲究特殊性。载体的设计要充分考虑本社区的实际情 况,发挥优势、规避劣势,形成自己的创建特色。走出符合社区实际的创建路子,应该成为各级社区建设者的努力目标。

三要追求实效性。设计载体要搭准社区群众的思想脉搏,把握文明社区创建中的重点、热点和难点,努力提高创建活动的针对性、新颖性,触及社区干部和广大群众的兴奋点、想象力,激发他们投身创建活动的积极性;防止轻内容、重形式的形式主义倾向。真正让社区群众享受实惠,获取好处。

四是科学性。精心设计创建活动的载体要遵循科学性原则,运用科学的方法,从提出构想、设计方案、制定措施,到实际操作、成效评判的整个过程。使内容明确、特色鲜明、新颖实在;具有可行性和可操作性;评判要有科学性,定性与定量相结合,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考察。

文明社区的建设不仅是“三城十区”、“市民文明区”建设的需求,同时它也是广大人民群众的需求。相信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配合下,“三城十区”的建设必然会取得良好的成果,人民群众的生活也必然会上一个新的台阶。

史姬红 油娄沟社区

三城十区”之我见

——观象台社区党总支书记 刘景梅

二○○六年六月,阳泉市城区第八次党代会围绕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结合城区实际情况,创造性地提出了建设“三城十区”的发展战略,即通过5年的时间,把城区打造成为经济文化区、文化经济区、教育先导区、人才聚集区、税收诚信区、市民文明区、管理规范区、消费洼地区、平安和谐区和窗口形象区,建成开放文明城、诚信服务城、繁荣和谐城。

这些年通过认真深入的学习,我看到了建设“三城十区”的深厚的理论基础、发展的不竭动力和广阔前景。这些年来“三城十区”的实践也使我深刻感触到,这一发展战略非常符合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充分体现了科学发展的要求,同时也符合城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三城十区”建设实施的这几年,其工作成绩主要总结如下:

一是出发点是人民,落脚点也是人民,依靠人民,造福人民,通过舆论宣传等途径,营造浓厚的氛围,充分调动人民的积极性与创造力,让城区20万人民不仅能够主动地参与建设,而且成为最终的受益者。

二是政府职能部门改变了过去一成不变的思想,干部的思想都得到了大解放,与此同时我也感受到,十个“区”建设中的创新意识正在为城区经济社会的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力量。

三是城区政府各部门在制度建设和制度本身的修订与完善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对于我们社区来讲,最基层的规章制度也得到了不断的完善,有力地促进了社区各项工作有序开展和不断推进。与此同时,我们亲历了不断肯定否定的过程,继而让社区工作不断超越、与时俱进、日臻完美。

四是负重拼搏,服从大局,孜孜以求,百折不挠。虽然“三城十区”建设任务繁重、步履艰辛,但是我们在各种困难面前表现出极大的能动性和坚定性。各级领导干部也在不断努力工作,不断巩固和发展各个阶段性成果,同时干部的素质也得到了很大提高。在城区四套班子领导下,在全区人民的努力下,我们共同营造出一个全区上下谋事、干事、成事、成大事的良好氛围。

与此同时,我们必须看到存在的问题,还需要进一步解决好。一是为人民服务宗旨观还不够深刻,不能因为自然资源稀缺或者经济基础薄弱等客观因素就不作为。我们必须勇于面对,敢于接受,更要认真科学分析查找原因,对症下药,努力寻求解决方法。解决思想认识问题历来是我们党做好每一项工作首当其冲要解决的问题,解决思想认识问题成了决定我们党事业成败的关键问题。我们要高度重视这个问题,克服畏难情绪,把思想问题解决好,发挥更大的主动性与能动性。

二是创新意识和实践意识有待加强。部分干部无法抛弃陈腐观念,拘泥于传统的工作思维,传统的工作方法,传统的看问题的角度,对事物本身的内在联系和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前景预测和把握上缺乏必要的本领。为此我们更应该要加强学习,包括对“三城十区”内涵和本身意义的学习,市场经济理论的学习,在学习中不断琢磨思考研究,进而实践实干。

三是要充分利用电视、广播、报纸、宣传单、黑板报等各种媒体不断加大宣传力度,变不利因素为有利条件,变不可能为可能。社区作为最基层最前线的宣传阵地,我们要以实际行动教育广大居民群众自觉主动担当起“三城十区”建设的宣传员,为城区贡献自己的力量。

总之,我们要急需增强“三城十区”建设的责任心和紧迫感,采取更加有力、有效、切实可行的措施,强化责任,加强领导,查找差距,增添措施,攻坚克难,狠抓落实,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为“三城十区”建设目标的早日实现做出应有的贡献。

金三角社区以科学发展观引导和谐社区建设

党的十七大深刻阐述了科学发展观的时代背景、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即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科学发展观是全党的指导思想,是各项工作的指导精神。学习实践科学展观的最终目的是建立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项艰巨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我们长期坚持不懈的努力,扎扎实实地做好各项工作。其中一项重要工作就是要努力创建和谐社区。因为社区是和谐社会中的细胞,社区和谐与否,直接关系到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如果说构建和谐社会是“万仗高楼平地起”,那么创建和谐社区就是赖以支撑的重要“基石”。在新的历史时期,如何发挥社区党组织在构建的谐社区中的主观能动性,为加快和谐社会建设进程加砖添瓦,是每一个社区工作者必须认真思考的一个重要课题。联系社区实际情况,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构建平安稳定和谐社区,切实加强三个方面的工作。

一、明确建设和谐社区的内涵

和谐社区是指社区成员、家庭、群体、阶层之间的关系互相协调、融洽、相互关心、帮助、和睦温馨、宽容稳定、无根本利益冲突,社区功能配合适当,社区结构科学合理,各内部要素之间处于一种匀称和协调状态的统称。和谐是一种无形能量,是社会发展的必然基础。建设和谐社区就是让社区成员分享社会发展成果,各方面利益得到平衡。各种需求得到满足,各类矛盾和冲突在社区得到化解。因此,明确领会构建和谐社区的基本内涵是做好社区各项工作的思想基础。

1、“发展的和谐”是社区和谐的基石

社区是一个多元化结构的小社会。就金三角社区而言,现有住户2292户,总人口达6870人。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居民对生活质量有了新的追求。因此,不断满足居民日益增长的精神物质需求,是构建和谐社区的第一要务。俗话说,“穷生斗、富生安”。“不发展,慢发展无以安居乐业”。可见社区和谐稳定,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而这个基础应处处体现在社区发展活力这个归缩点上。具体说来,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经济发展上要充满活力。就是要激发广大居民的创业愿望和动力。加大社区公益事业的投入。通过政策激励等调节手段,完善社区自治组织对市场就业的运作体系,形成有利于居民创业的环境和渠道,从而促进社区居民物质财富的渐进积累。二是政治上发展充满活力。就是以社区居委会和全体居民为主体,组织引导居民参入社会公益事业以及协调社会关系各项活动的主动性创造性。使居民依法享有广泛的社会事务知情权,公共事业的建设权,参与管理的监督权。三是文化发展上充满活力。就是要组织居民进行各种文化学习和业务技能培训,广泛提高其科学文化素质和居民道德素质。充分利用各种载体,营造健康向上和谐的社区氛围,为社区的和谐发展提供精神动力。

2、“利益的和谐”是社区和谐的核心

社区是居民生活的共同家园,是人们赖以生存的载体。在这个家园和载体里,既有常住居民,又有外来流动人员,以我们社区为例,现有退休退养人员413人,低保户11户,吸毒两劳人员6人,外来务工600多人,残疾弱势群体人员64人。随着经济社会发展的不断变革,各种利益需求,各种矛盾在社区汇集。社情复杂、不稳定因素多。因此,不断满足各种需求,平衡各方面的利益是构建平安和谐社区的核心要素。在具体实践中要把握三个环节,一是尽可能的满足居民的愿望和需求。以社区居民的需求为工作的出发点,创造条件满足或实现他们的愿望。维护其合法权益,要通过发展社区公益事业为载体,让居民平等享受社会公共资源,营造平等互利的氛围,消除社区中的不和谐之音。二是利益发展互融。以开展扶贫帮困结对互帮互助等形式让“利益”与个人、社区的发展交织在一起,增强居民对社区的归缩感和责任感,真心诚意为建设和谐社区出谋划策、各尽所能。三是以文化活动为载体,促进居民身心健康。利用节假日,因地制宜开展居民喜闻乐见的文体活动,倡导居民“知我社区、爱我社区、奉献社区、为社区争光”的和谐风尚。

3、“稳定有序的和谐”是社区和谐的关健

社区组织机制健全,管理完善,秩序良好,居民安居乐业是稳定有序的主体内容,是社区和谐的关键。这种和谐的表现方式在:一是平等互利。社区的个体、群体之间,家庭与社区各阶层之间,达到人人平等,互惠互利;二是包容差异。尊重个人,包容个性差异,使其在人格权利、机会、规则等方面平等,并通过合作、协商、互补使每个生活在社区的居民和睦共处;三是有章可循。在共同的社会道德规范下,促进全体居民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社会生活等方面,按照法律、制度、氛围、良性习俗等方面有章可依,达到充满生机、稳而不乱,活而有序。

二、搭建和谐社区的工作平台

中央政治局委员刘云山在南京考察社区时强调指出:“构建和谐社会、建设和谐社区很重要的一条就是坚持以人为本,就是以老百姓为本,以人民群众为本,依靠群众,服务群众。”中央领导同志的批示,为建设和谐社区指明了方向,同时也为打造“暖民心、顺民意”的和谐社区“工程”提出了具体要求。

1、打造群众满意的社区服务平台 以人为本,依靠群众、服务群众,为群众办实事,切实解决群众中的突出问题和需求矛盾,是衡量社区成员对社区的吸引力、向心力、亲和力的重要指标,也是衡量社区对全体成员是否有凝聚力、推动力的重要尺度,更是建设和谐社区的主题内容。打造群众满意的社区服务平台,就是让全体居民真切地感受到社区各级组织与他们同呼吸共命运,急他们所急,想他们所想,务他们所需。联系我们资兴、三都、宝源社区的具体情况,当前的服务重心应摆在:一是提供求职培训、提供信息咨询服务;二是提供“零距离”便民项目服务和维权服务;三是发展社区文化、医疗卫生、公益事业服务,通过打造群众满意的社区服务平台,让社区真正成为全体居民的信赖依托。

2、搭建困难群众、弱势群体的社会保障平台

失业人员、下岗职工等困难群众、弱势群体是社区的不稳定因素,必须给予高度的关注和关心,确保他们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学有所教是建设和谐社区的核心内容。因此,诚信建立困难群众,弱势群体的社会保障平台,就是要最大限度帮助他们解决子女上学、创业就业、自谋职业,疾病医疗等生活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力争每个困难群众、弱势群众的基本生活得到改善和保障,及时化解各类不稳定因素。

三、创建和谐社区的保障机制

社区和谐,居民安居乐业是社区全体工作者的共同愿望,也是社区各级组织努力追寻的目标。因此,协调社区各阶层之间的关系,正确解决和处理社区内部成员的利益矛盾,关心困难群众和弱势谓群体的生活,保障社区所有成员分享社会发展的物质精神成果,推动社会公平正义是建设和谐社区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1、建立和谐社区工作责任机制 建设和谐社区需要个体、群体、社区各级组织共同承担社区建设责任。首先,从社区组织的角度上看,应在建设中承担起主导作用,帮助居民寻求扩大就业渠道,完善社区保障体系;加大富民、利民、便民“暖心工程”建设力度,加大“四个文明”建设的步伐;大力推进法制社区、平安社区建设,坚持以人为本,把提高社区居民的生活质量作为和谐社区建设的落脚点。其次,引导社区全体成员更新观念、调整思路、顺应形势发展的需求。第三、加大宣传力度,以遵纪守法为前提的公民道德来规范社区成员。鼓励他们承担社会责任和义务,从而,使社区成为民风淳朴、长治久安、良性循环的大家园。

2、建立和谐社区的导向机制

社区各级组织的内部和谐是社区建设的重中之重。为此,社区管理者除了在“责任意识、机遇意识、勤政廉政意识”上下功夫之外,还应着重在两大内容上抓好和谐建设,一是做好六个方面的表率。即:政治坚定做学习的表率;抢抓机遇做开拓创新的表率;改变作风做勤政务实的表率;带头团结做维护大局的表率;心系群众做服务居民的表率;出谋划策做富民强区的表率。二是理顺六个心态。即严律己宽待人,减少人为矛盾;多主动少推诿,减少工作矛盾;多冷静少冲动减少互相伤害的矛盾;多尊重别人少表现自己,减少居民不信任的矛盾;多一点付出少一点索取,减少利益矛盾;多交流少埋怨,减少因误会产生的矛盾。通过组织内部的和谐建设,推动社区整体建设,增强社区凝聚力。

3、建立社区矛盾协调机制

社区是社会的一个细胞,是社会的一个缩影,各种利益矛盾尽显社区这个舞台,虽然这些矛盾是人民内部矛盾,如果不及时疏导,就会上升为对抗性矛盾冲突,甚至引发群体性事件。为此,应建立相应的预警机制,调解机制、应急处理机制,及时化解各类矛盾,确保社区和谐稳定,居民安居乐业。

第五篇:宿迁社区“小网格”串起幸福“大民生”

宿迁社区“小网络”串起幸福“大民生”

宿迁新闻网讯(记者 葛明 汪正文 程大伟)“谁家有急事难事,网格员就会主动上门来解决,熟得就像一家人!”12月16日,刚刚拿到一个菜市场摊位的宿豫区顺河镇中通社区居民张超荣欣喜而感慨地说。张超荣是社区的困难户,网格员唐井才了解到她有卖菜挣钱的想法后,多次与附近的菜市场管理部门协商,为她争取到了免收租金和管理费的摊位。这是宿迁市推行社区网格化管理服务群众的生动写照。

社区网格化管理是我市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一项重要举措。按照“实用、高效、便民”的要求,宿迁市近年来在探索和实践中,建立完善了“定格、定人、定责、定效”的“四定”网格化管理服务机制。

据了解,自2011年以来,宿迁市按村居、社区原有框架,将全市城乡社区划分为7400多个网格,每个网格配备一名社区民警和两名基层党员干部作为网格(管理)员,肩负法律法规政策宣传教育、社情民意收集上报、矛盾纠纷排查化解、社会治安防范、公共安全监管、民生服务等六大项职责,从而将社会管理服务“千条线”穿进了网格“一根针”。

在宿城区项里社区服务中心,一块网格员《民情日记》电子屏引人注目。从协助办理证照、调解邻里纠纷,到为困难户发放安心超市代金券,电子屏上件件有记录、事事有回应。在社区群众的心目中,网格员是“爱管事”的贴心人。

值得一提的是,随着网格功能的升级,一个纵横贯通的信息化网格应运而生,即全市社会管理信息系统。网格员通过该系统可以实时上报问题及处置情况,上级机关也可以通过系统下达指令,快速解决问题,从而有效提高了社会管理服务的时效和质效。

“周有考核,月有测评,年有奖惩,对‘网格’工作绩效,我市制定了细致明确的规定。”市社会管理创新办副主任张元松介绍说,“定效”机制也是“倒逼”党员干部深入基层联系

服务群众的强力措施,推动了网格管理服务效益最大化。

寓管理于服务之中,实现管理与服务的有机统一,“四定”机制使得工作中的问题发现得更加及时了、处理更加主动了、责任更加明确了、服务更加贴心了,真正达到了让群众生活更幸福、让社会更和谐的效果。

目前,宿迁市已基本实现城乡社区网格化管理全覆盖,2.2万余名网格员如同一支支“织梭”,编织着干群关系的“连心网”,串起了幸福“大民生”。据统计,今年以来,全市网格员已为群众代办民生事项2.6万余件,全市九成以上民间纠纷实现了在网格内发现并化解。

下载开福区轩辕殿社区小网格促进大文明(5篇模版)word格式文档
下载开福区轩辕殿社区小网格促进大文明(5篇模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社区和网格党建工作规范(小编推荐)

    xxxx区社区党建工作规范(试行) 为进一步加强社区党的建设,规范化推进社区党建工作,构建 “五有一化”(五有:有人管事、有责定事、有权理事,有钱办事、有场所议事;一化:区域化)社区党建......

    2013年社区消防安全网格化管理促进项目工作计划

    **社区2013年消防安全 网格化管理促进项目工作计划 根据《**街道推行消防安全网格化管理工作实施方案》要求,为切实加强社区2013年消防安全网格化管理促进项目,有效预防和减......

    改善居民居住环境,促进社区文明和谐

    改善居民居住环境,促进社区文明和谐 田园社区位于吴家山街办事处的中心处,辖区有2578户,8018名居民,10个企事业单位,有物业管理的小区2个,单位自管小区1个,业委会自治小区1个。社区......

    社区健康促进实践体会[小编推荐]

    社区健康促进实践体会【关键词】社区【摘要】社区健康促进是一个不断地创造和改善自然与社会环境,并不断地扩大社区资源,以促使人们在完善生活的所有功能和发挥他们的最大潜力......

    文明社区创建总结(小编整理)

    吉水中学仁文小区 2014年度文明社区创建工作总结 今年第一季度,社区紧紧围绕“以人为本,服务为民”的总要求,在各级领导的关心、指导下,在全体社区工作人员的共同努力和广大居民......

    小孟社区环境保护工作网格化监管实施方案

    小孟社区环境保护工作网格化监管实施 方案 根据区委、区政府环境保护相关工作安排,结合小孟社区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总书记生态和发展红线思想为指导,用......

    社区文明小使者 创建宣传主力军

    社区文明小使者,创建宣传主力军暑期即将过去,社区的文明小使者们的热情依然不减,许多中小学生主动要求参加社区实践活动,积极要求投身到文明创建工作中来。今天上午,15个孩子再次......

    共建共创文明社区协议书(小编推荐)

    共建共创文明社区协议书 协议双方: (以下简称甲方) (以下简称乙方) 为进一步提升文明社区创建工作水平,夯实文明社区创建工作基础,促进和谐福州建设,形成共建共创共享文明城市的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