靳秀芬《如何丰富农村幼儿角色游戏中的交往语言》心得体会

时间:2019-05-12 05:16:4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靳秀芬《如何丰富农村幼儿角色游戏中的交往语言》心得体会》,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靳秀芬《如何丰富农村幼儿角色游戏中的交往语言》心得体会》。

第一篇:靳秀芬《如何丰富农村幼儿角色游戏中的交往语言》心得体会

学习《如何丰富农村幼儿角色游戏中的交往语言》心得体会 贾川中心幼儿园 靳秀芬

游戏是幼儿们在成长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作为一名幼儿教师,我在平时也经常注意孩子们是如何玩耍游戏的,结果发现他们非常喜欢角色游戏。

角色游戏是指幼儿以模仿和想象,通过扮演角色,创造性地反映现实生活的一种游戏,是幼儿期最典型、最具特色的游戏。幼儿在游戏中的角色扮演主要是通过动作和语言来实现的,由此可见语言在角色游戏中的重要地位。

针对农村幼儿的语言特点,我们教师要有目的地为幼儿创设各类游戏环境,让幼儿通过观察、模仿和想象,在各类不同的游戏主题中,大胆而创造性地运用各种词汇,来表达角色的想法和意愿,更好地交流与合作,更真实、更生动地反映现实生活。那么怎样才能丰富这些生活在农村的幼儿的游戏语言? 我觉得首先要丰富幼儿语言交往的经验。

(一)教师要多鼓励他们从真实的菜场、银行、医院里去实地倾听、模仿和学习成人的语言交往。

(二)引导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多留意,多积累,多学习,多利用。如向教师和同伴问早、问好,以及在日常生活中同伴之间的礼貌用语,都可以运用到角色游戏中去,丰富游戏的情节和内容。

(三)引导幼儿将语言课上学到的或是故事中听到的词语、句子灵活恰当地运用到游戏情节中。其次、为幼儿创设良好的语言环境。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提出:“发展幼儿语言的关键是创设一个能使他们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的环境。” 因此教师要具有良好的语言素养,在说话的态度、口语的表达、词汇的运用上,做幼儿学习的楷模。同时要乐于和善于与幼儿进行轻松地交谈,多给幼儿练习说话的机会。最后教师还应多注意幼儿之间的交往语言,对于那些新的、好的词汇和句子及时予以强化。

第三、在各领域教育中渗透语言教育。

在幼儿园的很多活动中,语言都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如:在体育游戏中,朗朗上口的儿歌让幼儿的游戏充溢着童真童趣,使幼儿的游戏气氛活跃而富有节奏感。“切西瓜”、“丢手绢”等等一些经典的游戏,哪一个不是匹配着一首朗朗上口的儿歌呢?幼儿在边念边游戏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受着这些儿歌语言的影响,都变得想说、乐说了。

第四、游戏中的语言指导。

(一)让幼儿学会现实情景中的交流。

在开展游戏前,教师给幼儿提供协商的机会,中大班的幼儿,已经完全可以凭自己的意愿选择角色,角色的分配也就不再需要教师的帮忙。当角色的分配出现分歧时,教师也尽可能地不去参与,而是以引导为主,让幼儿自由交流,自行寻找解决的方法,只需在出现较大或较难处理的问题时,才予以一定的帮助。

(二)指导幼儿以角色身份进行交流。

现实生活给了幼儿一个生活的模式,幼儿园的角色游戏则给幼儿提供了一个模仿和表现他人的舞台。在这里,教师所要做的就是让幼儿忘了“自我”,而用“他我”的身份去“生活”、去“说话”。如:扮演“妈妈”,就要学着用“妈妈”的口吻说:“宝宝!天冷了,衣服多穿点,不然会感冒的!”或是以医生的口吻对病人说:“你发烧了,需要打一针,再配点药!”等等。这样的游戏,这样的交流,才会让幼儿玩得更开心,更尽兴,也才能给人更逼真、更生动的感觉。

(三)教师以角色身份参与游戏。

可以说,角色游戏的情节是在语言交流中推进的,因而丰富的语言是游戏顺利开展的重要保证。游戏中,各角色间的语言交流将直接反映出幼儿的语言交流水平。农村幼儿(尤其是中小班的幼儿)的词汇量贫乏,交流单调而呆板。如在农贸市场游戏中,幼儿的交流总是几句简单的“谁来买苹果?”“谁来买青菜?”“这个苹果怎么卖?”“这个菜多少钱一斤?”少了些生意人的精明和老道,也少了些顾客的挑剔与刁难。针对这一情况,我们可以以角色的身份参与进去进行引导。如,以摊主的身份去推销与吹嘘自己的菜:“今天的菜又新鲜又便宜,快来买呀!”“新进的红富士苹果,又甜又脆,鲜红可口,快来抢购!”或是以顾客的身份去向摊主提出意见:“昨天在你这儿买的柿子又苦又涩,今天的柿子怎么样?再不好我明天不到你这边来买了!”“你的菜好像不怎么新鲜,价钱也比别的摊上贵,能不能再便宜一点?”……这样,既丰富了游戏的情节,又使幼儿的语言水平在教师的潜移默化下得到更进一步的提高。

(四)引导幼儿简单的评价游戏。

在评价活动中,我们可以摆脱以往单纯地由教师来总结和评价,而是让幼儿也参与游戏的评价。如,让顾客先来评出最佳“生意人”,并说明为什么;再由“最佳生意人”来介绍他的买卖心得。这样既有利于发展幼儿的语言组织能力,又能让其余幼儿听到并学到“最佳生意人”的丰富的词汇。对于准确而且吸引人的词汇,教师应给予及时的肯定和强化,以便使幼儿词汇更丰富,运用起来更灵活,更得心应手。

总之,我觉得只要教师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积极地做幼儿学习的支持者、合作者和引导者,使幼儿的语言在多听、多说、多观察、多交流的环境中得以提高,相信不久的某一天,你一定会发现:孩子们的游戏竟如此精彩!

第二篇:浅论在跨班角色游戏中幼儿的交往

人的交往能力是人的社会属性的客观反映,也是人在社会生活中的必然要求,虽然对这种能力的培养无论在形式上和内容上有多么复杂和困难。在幼儿园集体教育活动中,教师的不同教育观念、不同的教育方法、不同的情绪,都将直接影响幼儿交往能力的发展。因此,如何利用教育教学活动,采取可行的方法来培养和促进幼儿交往能力的发展,这是我们每位幼儿教师不可忽视的课题。

一、初步尝试跨班游戏,培养幼儿间的相互交往。

幼儿的年龄决定了幼儿具有情绪不稳定,好奇,好问等特点,再加上独生幼儿自小生活在缺乏与同龄伙伴交往的孤独环境中,而生成了个别性格孤僻、不善交往、害怕陌生环境等弱点,如果想调动幼儿游戏中的积极情绪,可多增添不同的角色主题吸引幼儿注意,或是让幼儿间更多的进行交流、互动。

我们与中一班共同建立了主题,跨班开展了角色游戏。起初,幼儿有一定的班级之分,都不肯到其他班主题里游戏,找不到角色的幼儿情愿充当观众看着同伴游戏。有一次我发现欣楠静静地站在一旁观看着。我走过抚摸着他的头,问道:“为什么不参加游戏呢?你看小朋友们玩得多高兴呀!”他看了我一眼,没有吭声。“你想玩什么,今天扮演的是谁?”他的头低了下去,两手互相揉捏着,忽然讲出一句:“我不想做游戏,可以吗?”说完又低下了头。我迅速瞄了一下正在进行着的各个生活区域,想替他寻找一个简单却不可缺少的角色。有了,中一班的菜市场管理员人手不够。你别小看这个角色,他对整个菜市场的正常运行,可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啊!我想邀请她来扮演这个角色,但欣楠是个倔强、任性又不失聪慧的孩子,硬是拖他来游戏肯定不愿意。怎么办呢?于是,我离开了他,先来到娃娃家,邀请“妈妈”一起去菜市场购物。在购物的时候,我引导“妈妈”发现今天的菜市场有哪儿不好,“妈妈”说:“今天的菜市场有些乱。”噢,原来中一班的管理员太忙,人手不够,谁来当呢?我和“妈妈”一起开

始在我们教室的各个角落找寻人选,可是每个孩子都已有了“身份”。“老师,能找我们班的小朋友玩中一班的管理员吗?欣楠好像没什么事,还坐着呢!”“妈妈”眼尖,发现了他。“好呀,我们一起请他来。” “欣楠,快来呀,今天菜市场很乱,你快来帮个忙,当个管理员吧!”自然地,他成了重要人物,我们极为热情地招呼他,“妈妈”把他半推半拉地请了过来。经过“妈妈”的推荐,欣楠接受了这个角色,开心的与其他班的小朋友一起游戏。

二、跨班角色游戏尝试,为促进游戏水平发展。

游戏是孩子学习交往、发展能力的好手段,随着年龄的增长,中班幼儿的交往欲望更强烈。在保证游戏质量的基础上,开展角色游戏部分主题的共同设立与开展,实现了场地、玩具等物质资源的共享,而且丰富、拓展了游戏主题。幼儿在跨班角色游戏中扩大了交往的面,语言表达能力,解决问题、纠纷的能力,团结协作能力也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如:中一班与本班合开的生活馆,是由美容院与理发店、化装室组合而成的,其中美容院由本班负责,幼儿充当美容师为大家做美容;理发店由中一班负责,幼儿可当理发师、洗发员工、发型设计师等;而化装室是与中一班的另一个主题“乐乐摄影室”相互配合,化装师把打扮好的幼儿带到摄影棚里拍照。在尝试跨班角色游戏中,为幼儿创设游戏环境,让幼儿在愉悦的开放环境中寻找自信,逐步丰富其交往经验,幼儿在这些活动中不断增进了与同伴之间的友谊,相互间主动交往能力也得到了相应的发展。幼儿在跨班角色游戏中扩大了交往的面,语言表达能力,解决问题、纠纷的能力,团结协作能力及游戏的水平也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

三、游戏中对幼儿实施愉快教学,训练其交往能力。

愉快教学是教师为幼儿创造良好的、愉快的学习环境,幼儿在教师的积极引导下,在轻松和谐的教育气氛中掌握知识,掌握交往技能。从某种意义上讲,成功者往往是善于交往的人,而幼儿园是幼儿之间相互交往的地方,如何对幼儿实施交往能力的训练,如何使幼儿能在一次次的交往

活动中得到锻炼,我进行了愉快教学的尝试,在每一个活动中注重渗透相互交往的环节,尽可能多给幼儿创造与同伴交往的条件和机会。如:游戏中“麦当劳”的服务员因为生意冷清正闲着没事做,幼儿的活动积极性也逐渐减弱,当中一班的一位小朋友跨班到本班主题里游戏,并询问着服务员:“买儿童餐有没有送玩具呀?”这时,幼儿像是得到什么启发,兴奋的寻找着一些小玩意当儿童餐的玩具来吸引顾客,我乘机也当了回顾客,向服务员要优惠卷,起初,他们说没有优惠卷,但经过成员的讨论及在百宝箱里找到的卡片当替代物后,他们推选一位服务员到其他主题里分发优惠卷,这时的气氛又高涨起来,拿到优惠卷的顾客都兴奋的到麦当劳里消费,有的还带着娃娃要换儿童餐的玩具呢!整个活动幼儿相互交流的积极性得到了充分的调动,游戏时的兴致、乐趣与水平也得到提高。

《纲要》指出:“创造一个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支持、鼓励、吸引幼儿与教师、同伴或其他人交谈,体验语言交流的乐趣,学习使用适当的、礼貌的语言交往。”愉快教学活动的尝试证明了,幼儿既能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完成了教学任务,获得了感性经验和激发了探索精神,又能在相互交往能力方面得到了训练,个性得到了发展。

四、注重集体游戏,促进幼儿交往能力的发展。

游戏是幼儿园的基本活动,是对幼儿进行诸方面教育的重要手段,教师可通过游戏活动去培养幼儿的交往兴趣和互助精神,体会合作和分享快乐,学会遵守日常生活中的社会行为规范,促进交往能力的发展。在平时的活动中,我发现幼儿对自己没玩过的玩具很感兴趣,于是,我就组织幼儿开展了“我喜欢的玩具”的主题游戏

活动,建议幼儿把家中自己喜欢的一件玩具带到幼儿园来,这是一个令幼儿流连忘返的游戏活动。活动开始,幼儿便争先恐后地认真介绍自己玩具的名称、玩具的功能及玩法,幼儿相互讨论气氛热烈,话语声滔滔不绝。约十多分钟后,大家相互交换玩具,幼儿在我的点拨引导下,相互结伴兴致勃勃的玩起了“赛车”、“小医院”、“小商场”、“娃娃家”等游戏,充当的角色形象逼真。如:游戏“小医院”,幼儿由于有过现实生活中的亲身体会,进入角色的速度非常快,他们除了能恰当使用礼貌用语外,相互之间的交谈大方,“观看病人”的神态,“打针”的动作都很逼真,他们的童真令人陶醉。又如:“小商店”游戏,幼儿在游戏活动中同样积极体现出自愿交往的愿望,幼儿那彬彬有礼的问语,“买”与“卖”的交换情景,相互助人的行为,尤如一幅动人的真实画面,令人赞叹。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在谈到游戏时曾说:“孩子在游戏是什么样子,长大后在工作的许多方面也会是这样。”可见,教师有目的组织幼儿进行集体游戏活动,是促进幼儿掌握社会行为规范,逐步摆脱自我为中心的最好实践,是促进幼儿相互交往的重要途径。

教师对幼儿交往能力的发展影响极其重要,教师只有加强了自身素质的提高,坚持采用适合幼儿心理水平的方法,灵活使用和实施各种教育教学手段,才能有效地促进幼儿交往能力的发展。

第三篇:浅谈在角色游戏中培养幼儿的交往合作意识

浅谈在角色游戏中培养幼儿的交往合作意识

摘要:交往合作是现代人必备的基本素质,只有会交往的孩子才能成为未来世界的主人。而游戏是幼儿的天性,游戏是幼儿进行合作交往的起点,它为幼儿提供大量的交往机会,角色游戏更是培养幼儿交往合作的有效途径。以幼儿的兴趣为切入点,深入创设游戏环境。以幼儿为主体积极开展游戏活动。以幼儿的表现为基点,大力推进游戏评价。让幼儿充分体验到游戏带来的快乐,更有利于培养幼儿良好的合作交往的品质。

关键词:交往合作·角色游戏·培养

著名教育家陈鹤琴说过:“游戏是孩子的生命,游戏是孩子获取知识的基本活动形式。”角色游戏是幼儿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和意愿,扮演不同的角色,模仿成人劳动和交往的一种创造性活动。对于学前儿童来说,他们正处于特别好表现、爱探索的阶段,在游戏中,幼儿借助丰富的想象模仿成人世界的真实情景。在虚拟或想像的游戏情景中幼儿主动交往,充分表现。在一定的环境与条件中,在教育者对游戏的有效组织下,伴随幼儿游戏兴趣和愿望的产生,幼儿游戏就成为教育实践中现实的活动行为。因此,角色游戏可以帮助幼儿在体验成人的生活经验中认识社会,而且可以促进交往。可见角色游戏对促进幼儿社会交往能力的发展具有特殊的功能。它有助于幼儿形成良好的社会交往合作的品质,促进幼儿社会性的发展。下面我就谈谈我在角色游戏中是如何培养幼儿的交往合作品质。

一、针对幼儿年龄特点,确立合适的主题,让幼儿有交往的可能

1、从幼儿心目中喜欢的人物去选择主题。如“司机”、“警察”、“理发师”等。幼儿喜欢的人物。都非常乐意模仿,对这些人物的行为职责也了解得相对多一些,容易在幼儿中间引起共鸣。

2、从幼儿熟悉的事物中选择主题。如“娃娃家”、“幼儿园”,幼儿在自己熟悉的环境中才有话可说,有事可做。在游戏中才能心情愉快、自主的活动,能积极反映他们所接触的事物,有效地提高幼儿角色水平。

3、从幼儿对新事物的好奇入手选择主题。如“超市”、“图书馆”,幼儿渴望了解成人的一些社会行为方式,想去尝试学习,老师应及时抓住幼儿的兴趣点,以此为契机为幼儿提供丰富生活经验的机会,在游戏的过程中体验人们社会生活的一些基本准则,初步学会正确的交往方式。

二、为幼儿提供不同层面的材料,充分激发幼儿的想像,让幼儿有交往的媒体

游戏材料是幼儿赖以想像的物质基础,是幼儿学习的重要资源,丰富、有效的材料可以提升幼儿的学习兴趣,因此角色游戏的开展少不了游戏材料。我是通过以下几条途径为幼儿提供丰富的材料,并体现材料的创造性,为幼儿交往的必然性提供良好的中介物。

1、整套的塑料厨具、医疗器械、理发工具等成品玩具。购买的这些成品玩具制作精美,形象逼真,对幼儿具有很强的吸引力,而这些角色游戏玩起来必然就需要幼儿之间的合作与相互协调,才能正常运作。

2、以物代物,妙用废旧材料。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多废旧材料,只要见到,我会做一个有心人,随时把它收集起来摆放在活动区,再经过孩子们的想像,可妙作他用,丰富游戏内容。如纸牛奶盒,在“娃娃家”中可当茶杯;在“动物园”中可当小狗的狗舍;在“小剧场”中可当魔术箱。幼儿之间相互模仿、学习,极大地刺激了幼儿想象力的发展,也为幼儿的交流提供极好的话题。

3、幼儿参与制作并大胆尝试游戏材料新的组合方法。幼儿用自己制作的玩具进行游戏,情绪会格外高涨,游戏效果自然就好。在某种意义上讲,制作玩具和开展游戏是同一教育过程的两个阶段,幼儿自己制作玩具,不但提高了幼儿的思维、想像、观察、动手能力,还培养了幼儿克服困难及自己解决问题的良好品质。另外还可以利用性质相差较大的材料进行新的组合(如餐具与泥沙、水的组合),幼儿想像的空间增加,游戏的复杂性、趣味性增强,相互之间的合作与交流也相应增多。

三、教师在游戏过程中灵活多样的指导,有针对性地提高幼儿交往水平

如何引导幼儿自主地开展游戏,在各项活动中幼儿充分表现,自由交往,协作创新,使他们的兴趣、需要得到满足,合作交往技能得以培养,从而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我认为教师的指导是关键。

1、对于能力差,性格内向,不敢与同伴交往的幼儿,我常把他们分到和能力强的幼儿一组,并要求能力强的幼儿主动邀请胆小内向幼儿参加游戏,带动他们,让他们相互感染,提高游戏兴趣,同时鼓励这类幼儿树立起信心,做游戏的主人,参与游戏的改进。慢慢地这类幼儿的胆子大了起来,不再害怕交往了。

2、对于有一定组织能力,有带动力的幼儿,可以让幼儿担任游戏中的主要角色,参与分配角色和解决游戏过程中产生的矛盾,给其他幼儿起到调控和示范的作用。

3、对于易与他人发生争执或冲突,有交往愿望但缺乏交往技能的孩子,则主要教给他们交往的策略,如:大家轮流玩,互相转变角色,学会尊重别人的意愿,适当妥协等,帮助他们掌握一定的交往技能,学会融入群体生活,和他人友好共处。

记得有一次,我们班的几个小朋友在一起争呼拉圈(不能达到一人一个),于是我便引导幼儿玩“小司机”的游戏。就是幼儿开着车(呼拉圈),到“车站”去接“乘客”。“司机”由幼儿轮流担任。这样,孩子学会了礼貌,学会了遵守秩序。也充分的发挥了角色游戏的潜能。同时也解决了游戏中游戏材料不足的问题,真是一举多得。

4、在幼儿游戏时,我经常以游戏同伴的身份参与到活动中去,潜移默化地教给孩子交往时应有的语言、态度、表情,帮助孩子解决问题。并且注意随时发现和捕捉一些典型的情节,抓住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萌发的良好时机进行评讲。

四、从实际生活中提炼游戏素材,让幼儿的目光多聚焦周围世界

角色游戏来源于实际生活,从实际生活中提炼游戏素质唾手可得。孩子们年纪小,对周围环境充满了好奇。周围世界丰富多彩,也是孩子认识世界的窗口。在认识周围世界的同时,孩子们也丰富了自己的视野。广泛的与周围世界的接触,也可以丰富孩子的认知能力,丰富孩子的语言表达,也可以激发孩子的想像力。同时让孩子的角色游戏有血有肉,充满活力。

1、多带孩子观察周围环境,通过观察成人的劳动。如观察市场上琳琅满目的商品,以及观察商贩怎么做买卖,到邮局、银行、医院去观看工作人员是怎样工作的。可以把一些礼貌用语和工作程序用在游戏中。这样幼儿在进行角色游戏中就有话可说,有事可做。

记得有一次在到超市进行实践活动后,孩子们进行了“超市购物”的游戏,在“超市购物”游戏中,孩子们还能互相商量着如何摆放物品、分配谁做顾客、谁做营业员,并自制交易使用的钞票等等,这些活动都在一定程度上大大提高了孩子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在游戏结束后的调查、评价中,几乎所有的孩子都兴高采烈地介绍了自己在“超市”中的见闻与游戏方法。在游戏中出现了这样一幕,负责收款的小朋友就是不给另一个小朋友出超市,他有他的理由,“你的钱怎么像假的。”另外一名幼儿说“不是的,我是在洗衣服的时候忘拿出来的”,听了很好笑,其实这就是孩子在超市听到一位成年人的话。大人的话往往能启迪孩子的思维。这样孩子的交往能力便会在周围世界的潜移默化中进一步增强。

挖掘乡土资源,充分利用家乡的地理优势,给幼儿更丰富的游戏素材,我镇地处宁、宿、徐高宿公路交叉处。我们带领幼儿参观高速公路。然后进行了一次“我是交通小能手”的角色游戏。角色游戏中孩子们开动脑筋,充分的挥洒智慧。他们通过奇思妙想,自己设计了交通方案。整个活动孩子们兴致盎然。即激发了孩子的创新思维,同时学会了团结协作,增强了交往能力。

麦秆和麦秸对于农村幼儿来说数见不鲜。麦收之后,我们用麦秆和麦秸做各种工艺品,进行跳绳等各种游戏。同时把这些作品用于角色游戏中。如我们编织了草鞋和花蓝,同时我们让幼儿自己去选材,用视觉去感知、去体验、去反思、去创造,这样锻炼了幼儿的思维。真正的把幼儿变为游戏的主人。如在角色游戏《小红帽》中,我让幼儿讨论怎样惩治大灰狼,幼儿通过了自己的相像决定用火功。可是真正的火把上哪儿找呢,于是孩子们把发扬了团结协作的精神,它们用麦秆做成了“火把”。把它扔到了“大灰狼”的身上。最后大家“胜利”了。在欢呼声中,在激烈的讨论中,孩子们学会了团结,学会了合作。其交往意识也在游戏中萌芽破土。

3、让大自然成为幼儿思维的发源地。大自然是一本奇妙的书,春日的大地锦绣铺林,蜂飞蝶舞。我带孩子到大自然中去,孩子们在一个小土坡上插上青青的杨柳枝,就有几个孩子围着土坡唱起了“生日快乐”,原来通过想像,孩子们把它当成了生日蛋糕。于是角色游戏“生日快乐”便在孩子们纯美的歌声激烈而有序的进行着。在游戏中孩子们忙得不亦乐乎。一幅幅让我惊喜的画面不断的涌现,一声声令我感动的话语让我感受到孩子们成长的欣喜

四、重视游戏后的评价活动,引导幼儿分享成功的快乐与经验。

当游戏告一段落时,教师可组织全体幼儿围坐在一起,给机会让他们去谈论,充分表达他们自己的意愿,以更好地挖掘游戏中蕴含的丰富的教育潜能,实现幼儿的发展。

1、发展幼儿语言表达和复述能力。语言是人类交往的工具,幼儿玩过一种角色游戏后,一定积累了许多谈话的题材,此时教师用鼓励自由发言和提高的方式帮助他们回忆,描述和表述故事的过程,既能鼓励幼儿在人们面前大胆讲述,也能发展他们的表达复述能力,同时让幼儿满心欢喜地尽情分享游戏所带来的情绪体验。

2、帮助幼儿相互学习,共同成长。孩子们在游戏中都有自己的不同的玩法。在游戏后介绍自己的探索经验,给其他幼儿提供了分享和学习别人的经验的机会。幼儿在互动的作用下,游戏一定会开展得越来越生动。

总之,随着经验的不断丰富和积累,我相信我班幼儿在交往合作的策略和技能上,一定会有很大提高,人人都能成为活泼、大方、热情、自信的现代儿童。

第四篇:角色游戏中混龄幼儿与同伴交往的技巧

角色游戏中混龄幼儿与同伴交往的技巧

莫杭燕

[摘要] 同伴交往是幼儿社会化的重要途径,幼儿在与同伴的交往中,认识自我,调节自己的行为,逐步摆脱以自我为中心的倾向,意识到集体和社会的存在,意识到了自我在社会中的地位和责任,学会了与人相处。混龄的同伴交往,它是指打破班级界限,不同年龄的幼儿在教师的指导下共同活动。那么,在混龄角色游戏中他们是怎样与不同年龄的幼儿交往,他们是用什么方法与同伴进行交流、愉快的进行游戏呢?混龄的角色游戏能否让幼儿与同伴交往能力有所提高。

[关键词]混龄角色游戏;同伴交往;技巧

一、问题的提出

(一)从幼儿自身存在的问题出发

随着社会的发展,城市中独生子女的数量与日惧增。家长们对独生子女的过分溺爱、过分保护、事事都代为包办、又怕孩子不安全、受委屈、将其封闭在家中,这样的幼儿一旦走出家庭,就回变的很懦弱,他们不懂遭到别人拒绝应该怎样处理。在家里使用的那些方法一旦在外面起不了作用,就会容易造成幼儿害怕交往、拒绝交往。著名的教育家马卡连柯认为:“独身子女没有兄弟姐妹,因而也没有互相体贴照顾的经历,这不利于发展儿童的集体主义意识,而会导致儿童的个人主义的蔓延。”有些幼儿自己不能做一些决定,更缺乏与同伴交往的能力,对父母的依赖越来越强,离开了父母就不知所措。

案例一:班上有位小女孩很文静,每天到幼儿园后她总是一个人默默的在活动室里兜圈,看到其他的小朋友玩的很热闹她也不会过去,只是很羡慕的看着他们。当老师对她说让她搬小椅子过去一起玩的时候,她会马上搬起小椅子过去,站在他们前面不知所措,直到老师安排她坐下来为止。在角色游戏时,其他的幼儿扮演各种角色愉快的游戏时,你会看到一个小女孩总是一个人默默的在美工区里研究着什么。当我们向她的父母反映情况的时候,得到的答案却截然相反,在家的时候她很活泼,与爸爸妈妈玩得也很开心,也没有我们说的这种情况。为什么她会有截然不同的表现呢?因为她不懂得怎样与同伴相处、游戏,不善于以同伴乐意接受的方式与伙伴们进行交谈,很容易就被忽视,也减少了她与别人相互学习交流的机会。

(二)从幼儿交往的对象出发

现在的幼儿园都是采用同龄编班的形式,教师的大多数评价和幼儿的自我评价都是以同龄集体的平均水平为标准的,幼儿在进行角色游戏时,虽然活动区的设置各具特色,但是在进行角色游戏的时候,参与活动的对象都是同一年龄段的孩子,一般都是自己班级的孩子按照兴趣自由的进行选择,幼儿交往的对象仅仅限于自己班的伙伴,没有了和异龄孩子交往的机会。当他们比他们大的幼儿交往的时候,就出现了排斥、拒绝等等情况。

案例二:这是在休闲小站内的一个片段:“你到制作坊吧!这里我们来就好了。” 虞翊菲和一名大班的男孩子说。“我来服务吧!这个我会的,我在超市的服务也很好的,”男孩子不服气的说。“好吧”这时来了一名顾客,俞哲有礼貌的说:“欢迎光临,请问您要点什么?”“我要珍珠奶茶,汉堡包”“好的,请您稍等!”“ 虞翊菲准备好珍珠奶茶,汉堡包给顾客。“有客人来了”“哦!马上就好了”大班的幼儿很想帮忙,左边弄弄“不是这个,这个是披萨” 虞翊菲拿下他手里的东西。“那这个呢”“也不是,这是扬州炒饭。”“我来吧!”听到她这么一说男孩子只好在旁边看着,他们熟练的动作。“这个给你,欢迎你下次再来。”看着他们服务了几个客人,男孩子站不住了,“我也要玩,我来吧!” 虞翊菲、俞哲就是不肯,男孩子无可奈何只好在一旁看着。从这一个片段中我们可以看到,平时他们交往的都是自己班幼儿。一旦有比他们大的幼儿介入他们的活动时,他们就会为了捍卫自己的权利而拒绝别人。而不是尝试与他们一起来进行游戏。为什么他们与同龄的幼儿能愉快的进行游戏,而与异龄幼儿却不行呢?因为他们缺乏与异龄交往的经验,不知道如何与他们进行交流。

综上所述,在混龄角色活动中,它为幼儿扩大了交往对象、它为不同年龄班的幼儿在一起活动创造了机会、它为幼儿学到更多的交往方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从而可以大大地提高幼儿的交往能力。

二、实践的探索与研究

(一)多彩的角色游戏内容,激发幼儿间多姿的交往动机 1.寻找适合两个阶段幼儿共同实施游戏的特点

在混龄角色活动中,由于参与对象年龄段的不同,决定了我们在设置混龄角色活动的目标、创设问题情境、活动情境、交往情境时,要全面的考虑到要让不同年龄段的幼儿都能找到适合自己年龄特点和发展水平的活动情境,从而使幼儿

可以独立、自主地选择问题情境开展探索、交往活动,让参与活动的幼儿能够得到实实在在的发展。

首先,我们应该肯定的是幼儿彼此间的地位是平等的,虽然他们的年龄大小不

一、能力层次都各不相同,但他们共同选择了一个角色区时,中班的幼儿可以毫无拘束地自由地与大班的哥哥姐姐进行交流、讨论。

案例三:今天美容院显的有些的冷清,只有两个理发师在美容院内操作着各种理发用具,羡慕的看着其他活动区内的幼儿热闹的玩着,我走过去,董少祺看到我兴奋的说:“周老师,你也来理发吗?”“是啊!”一听到我这么说,他开心极了,和旁边的哥哥高兴的拉着我坐下。大班的幼儿看到我有些腼腆,不怎么说话,就叫董少祺和我说。“老师,你要剪什么发型?”一边说一边拿着剪刀就想剪,这时大班的幼儿拉住董少祺的手说“不是先剪头发的,要先洗头呀!”“哦,好的”说着,拿来洗发水帮我洗头发,可认真哩!渐渐的美容院的人多起来了。“老师,洗好了,我帮你剪短的头发好吗?”“好的”他剪的时候,大班的幼儿一直在旁边教董少祺应该怎么做,偶尔两人还斗斗嘴发表自己的意见。梁爽和一个大班的姐姐手拉着手过来了,他马上过去很大方的说“欢迎光临”。我走时他又说“欢迎下次再来!”之后,美容院里都很热闹,他们一直很热情的欢迎着顾客。在这样的交流互动中,幼儿既轻松,又保持了独立性,这是教师直接指导所不能达到的。它不仅对幼儿的角色游戏有一定的支持作用,而且还拓展了幼儿学习的途径和方法,并在实践中学会相互的协调和帮助。在游戏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明显的观察到大班的幼儿能主动将自己方法教给中班的幼儿,而且愿意跟他们一同开展游戏。而中班的幼儿也能主动的从大班幼儿的操作实践中便利的吸取到很多生活经验,交往能力也大大增强。

其次,尽量为他们营造一个轻松和谐,自主自由的交往环境。作为教师,我们要有意创造幼儿之间互相交流的机会,使孩子的交往面得到新的发展。幼儿之间的交往伙伴有一定的选择倾向,那些思维活跃,活泼开朗的幼儿常常能找到游戏伙伴,交流过程中常能得到一些新鲜的意见,而那些智力发展迟缓,不善表达,不善与人沟通的孩子往往游戏伙伴也很单调,贫乏。

案例四:“老师,我想玩娃娃家。”刘烁语说。“娃娃家的人数够了没有,你去问问看?”“够了他们不要我去娃娃家。”“那你可以去做客呀!叫上你的爸爸妈妈一起去,他们就会欢迎你了。”“真的么?”“真的!”听了我的话他就在小朋

友当中找“你当我爸爸好不好?”“你当我妈妈好不好?”问了很多人他们都不愿意,因为他就只问这两句话,平时说话也是一样老是重复同一句话,大家都觉得他很烦。所以当幼儿各自请朋友的时候也很少人请他,大家都不太愿意和他一起游戏。我给他请了一位比较能干的姐姐请她带着他一起去游戏,前提是要听妈妈的话不能自己乱跑,说话时也要注意,并让姐姐时时提醒他。经过了一段时间的学习,我也在交流讨论的时候表扬他,渐渐地大家没有在排斥他。他也在游戏中获得了与别人交往的经验,主动地去找朋友一起游戏。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幼儿与成人、同伴之间的共同生活、交往、探索、游戏是其社会学习的重要途径。应为幼儿提供人际间相互交往和共同活动的机会与条件,并加以指导。”4-6岁是幼儿获得有效交往技巧的关键期,在这个关键期内,教师应适时的引导,能使幼儿学会交往的技巧。因此教师在组织幼儿活动时,应注意观察幼儿的行为,适时调节幼儿交往的对象,使幼儿在集体中能积极与人合作,与人交往,这样不但使他们与人交往的心理得到满足,更重要的是从别人那里得到了经验,促进了发展。

2.寻找两阶段幼儿各自特有的游戏特点

混龄角色游戏时,由于年龄上的差异,不同年龄段的幼儿有各自喜欢的游戏内容。大班的幼儿在玩角色游戏时,对角色的兴趣比对物的兴趣浓厚,出现了一个主要角色和几个有关的社会角色的关系。由于他们的思维正在进一步向抽象化发展,因此在游戏中较多出现用语言和动作来替代物体的行为。幼儿之间对替代物的一致认同程度提高,游戏中发生争执的情况减少。在角色游戏中能综合自己所经历过的各种生活内容,概括和创造性地再现一般的生活情景。

案例五:这段时间来娃娃超市内的生意不是特别好,几次游戏下来,我发现服务员站在门口就负责收钱,有个别顾客拿了东西就走也不付钱,没有人的时候服务员就在聊天摆弄手上的钱。于是,我就在活动前应聘超市的经理,看谁能让原来的超市变的热闹起来,让他们都脑筋想办法,没想到大家自告奋勇都要当经理,特别是大班的幼儿有的已经说出了想法。就这样原来无人问津的变得超市特别的热闹人来人往没东西的幼儿特别多,过去一看原来是今天的超市有优惠,买了三样东西的顾客就可以免费领一本11年的日历。旁边还有一位幼儿大声的喊“买东西咯!买一送一。”小朋友一听说有东西送纷纷往超市去。超市里的服务员这下可乐了。原来呀是他们的经理想出这个好办法,有了这么一次经验超市内

总有一些稀奇古怪的促销方法。这可多亏了大班的哥哥姐姐们。大班幼儿的想象不仅在内容上丰富,连贯,而且能够充分地通过活动和玩具材料来展现自己的想象,使游戏活动表现出浓郁的创造气息。不仅为游戏带来了活力也创造了新的活动情境,提供了幼儿交往的机会,推动了幼儿交往能力的发展。因此教师应该根据游戏的要求结合教育意图为幼儿提供更多的具有操作意义的半成品材料。

中班的儿童不但爱玩,而且会玩了。有人说:“

4、5岁左右是儿童游戏活动的黄金时期。”此时他们不仅游戏兴趣显著增强,且水平也大大地提高了,他们能够自己组织游戏,选择主题、自行分工、扮演角色等,会联想生活中的经验开展游戏,喜欢在游戏中有情节的变化。在缺少材料支持游戏的发展时,他们能以物代物继续游戏。如他们会用碗来代替锅来煮饭,用瓶子代替奶瓶给娃娃喂奶,用积木代替电话等等。他们的游戏不仅反映日常生活的情景,还经常反映电视、电影里的故事情节。一次在表演区内,他们表演起了正在热播的《还珠格格》,模仿电视剧里的人物,你扮演小燕子我扮演紫薇等等,模仿的是又可爱又搞笑,大家参与的积极性非常高。这时候他们游戏中逐渐形成伙伴关系,而且有了相对稳定的游戏伙伴。但是,由于交往技能的不足,不知道有哪些交往的方式可以找到好朋友,不知道哪种交往的方式是正确的,容易发生争执和攻击性行为。因此就可以和大班的幼儿形成互补,大班的幼儿有了初步的责任心,能够以角色身份约束自己的行为并通过协商解决游戏中的分歧。不知不觉中教给了中班幼儿一些正确的交往方式,让他们在活动中逐渐学会了交往,会与同伴共同分享快乐,还获得了领导同伴和服从同伴的经验。

(二)多样化的组织策略,提高幼儿交往技巧 1.以大带小的策略

组织混龄角色游戏时,我们常常使用这样的方法:大班的幼儿去找一位中班的幼儿,两人结伴去找一个喜欢的活动区进行游戏。我们的目的在于年龄小的幼儿有机会想大龄幼儿学习,得到大龄幼儿的帮助,减少竞争压力,增多合作的机会。而大龄幼儿也可以帮助年龄小的幼儿,他们在帮助他人的过程中获得了快乐的体验。充分运用“儿童教育儿童”的方法,发挥隐性教育的作用。

案例六:快乐酒店里厨师朱佳怡(大班幼儿)在忙着烧糖醋里脊。“老板你们这里有什么呀?”“服务员马上过来了”接着低下头对徐靖浩说:“饺子我来做,你去招呼客人吧!”徐靖浩跑过去。“你要来点什么?这是我们的菜单”说着就拿

出一张菜单给他。张行之等极为说“我要这个、这个、这个还有这个。”他叫不出菜名在菜单上指了几下。“你要不要喝酒?”“我要点饮料,给我一瓶吧!”“好的,你等一下。”他回去也跟厨师说:“他要这个„„”“你不能这样说的,这样我不知道他要什么,你应该把菜名告诉我,看图就可以了。”“我不知道。”“那我来告诉你。”之后,朱佳怡把服务员要做什么事情,对客人应该怎么说,怎么点菜等等全部告诉徐靖浩,虽然他没有全部记住,需要她不断的提醒。但是朱佳怡并没有表现出不好的情绪,仍然耐心的教徐靖浩应该怎么做。后来徐靖浩来到这个角色区时,他就能很顺利的进行游戏,而且还叫我们班其他的小朋友。

“以大带小”的这种活动形式既能让幼儿互相帮助、互相学习,以儿童教儿童,培养幼儿的爱心和责任感。既满足了“大”孩子那种想当小老师、大哥哥大姐姐的需要,增强自信,又满足了“小”孩子对大哥哥大姐姐的崇拜而产生的好模仿、想和大哥哥大姐姐玩的心理需要。异龄的孩子在种种亲和、协调、合作的关系中体会不同的角色,从而弥补独生子女在家庭缺乏异龄儿童环境的交往缺失,可以大大地提高幼儿的交往能力。同时孩子们通过与不同年龄同伴的相互交往、共同活动,可以学到与人交往的正确态度与技能,克服自我中心,培养良好的社会行为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克服孩子社会适应能力差的现状。

2.榜样示范的策略

开展混龄角色活动中,在仔细观察之后我们发现,异龄之间发生的认知冲突,异龄之间引起的示范和模仿,远比老师的设计来得自然和贴切,也有别于同龄孩子之间的互动和影响。

案例七:在进行角色游戏时,我们常常能发现这位幼儿的行为好象在某一位幼儿很类似,其实就是他们之间相互模仿的结果。医院角内,有徐文正在给病人挂盐水,旁边的小和问:“你怎么知道针是插在这个地方?”“我上次和姐姐玩的时候她也是这么插的呀!”“我去医院的时候护士也是这么给我挂的。”徐文自豪的说:“对吧!你也过来我给你也挂一下。”就是一个这么小的细节他们也能注意到并学的有模有样。在角色游戏后的交流讨论过程中,我们强调大龄幼儿的榜样作用。先请大班幼儿说说自己在活动中的表现,比如今天玩什么、和谁一起玩、怎么玩等等让幼儿在交流讨论中中把自己的经验感受与同伴分享,体验成功的快乐,发展口语表达能力。从而,中班幼儿也渐渐地会在大家面前大胆的进行交流和讨论。而教师则以表扬、鼓励为主,推广幼儿的成功经验,给幼儿一个好的榜

样示范。

从这一个小小的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到:大班幼儿虽然不会有目的、有意识地教中班孩子一些知识和技能,但是他们经常在向中班幼儿展示自己,也经常在纠正他们的行为,而中班幼儿虽然不会有目的有意识地请教大班幼儿,但他们却经常在模仿他们,甚至由于疑惑而向他们提问。不经意间的“教和学”,使异龄之间在相互挑战,当大班幼儿用自己的行为和语言向中班幼儿解释或表现的时候,当中班幼儿用自己的行为和语言向大班幼儿询问或模仿的时候,他们都既超越了自己的原有水平,又反映出他们力所能及的最高水平,这就是异龄之间的同伴交往。由此,每个孩子的经验和能力都在自己的最近发展区内得到充实。

3.潜移默化的策略

开展角色游戏时,我们让幼儿在娃娃家、医院、超市等扮演不同的角色,这不但能掌握社会行为规范。逐渐摆脱“自我中心”意识,而且能学习不同的角色间的交往方式,“娃娃”与“长辈”的交往、“医生”与“病人”的交往、“营业员”与“顾客”的交往等孩子们你来我往,能保持愉快的情绪,更增添幼儿交往的兴趣。从而利用这种交往的行为对幼儿的积极交往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例如:幼儿在交往的过程中,他们会用礼貌的语言与同伴交往,让好朋友下次能继

续玩游戏,这时“你的玩具借我玩一下好吗?”“谢谢”、“不客气”、“对不起、没关系”、“您好”、“可以吗?”等这些神奇的话,即使不用老师刻意的教他们也能自然的说出口,让幼儿在交往中热情、主动,逐步学会与人交往,进而学会交朋友。

(三)综合材料,为混龄幼儿提供各自发展平台

在混龄游戏中,大班幼儿能主动带领比自己小的孩子参与活动。在活动中尊重他人的需要、意见、感受,并作出合适的反应。而中班幼儿能主动结伴参与活动。能在老师的提醒下与不同年龄的孩子交往。这种幼儿与幼儿间的互动,尤其是不同年龄的组合,在作用于环境的态度和探索方法上是千差万别的,面对同一环境的同龄互动、中大互动,致使环境对每个幼儿发展所起的作用是不同的。我们看到,当一个幼儿自己在探索一种材料时,和他与同龄伙伴一起探索这个材料时,以及他与比他年长或比他年幼的伙伴一起探索时,他对这一材料的态度和行为有很大差异,显然,他从中获得的经验和得到的发展也将是多样化的。从多种异龄互动的情况来看,教师创设的环境确实在被不同组合的孩子们不断地构建出新的意义。

三、结论

游戏是幼儿最乐于参与的活动,在游戏活动中培养幼儿交往的兴趣与能力是又一条重要途径。在角色游戏中,幼儿通过扮演某个角色去体验角色的内心感受,了解他人的思想感情。游戏中,幼儿可以在短时间内接触各种角色,体验到不同人物的思想感情,从而脱离自我中心;游戏中,幼儿以愉快的心情,兴趣盎然的再现着现实生活,对老师的启发、诱导很容易接受;游戏中,幼儿从一个弱者努力学习强者,从而变成强者。新纲要指出: “社会学习是一个漫长的积累过程,需要幼儿园、家庭和社会密切合作,协调一致,共同促进幼儿良好社会性品质的形成。”这就要求我们,包括家长、教师乃至孩子生活周围的成人,共同扮演好幼儿交往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的角色,为幼儿创设愉快的交往机会,提高幼儿的交往能力。让幼儿在游戏中相互交往,学会与同伴分享玩具,学会协商、轮换、相互谦让和合作,形成良好的同伴关系,帮助幼儿更快乐地成长,更好地发展。

参考文献:

[1]林珠娜.浅谈幼儿社会交往能力的培养[J].广西教育.2004(28).[2]田霞.幼儿社会交往能力的培养[J].安徽教育.2005(06)

[3]黄敏庄.浅谈小班幼儿交往能力的培养[J].中国科技信息.2005(02)[4] 张世艳.主题活动中幼儿同伴间交往能力的培养[J].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05(02)

[5]朱江琴.合作教育:培养孩子的交往能力[J].教育科研论坛.2005(Z1)[6]《幼儿园教育纲要(试行)》 [7]浅谈如何培养幼儿与他人的交往技能 [8]浅议混龄活动中培养小班幼儿的交往能力 [9]浅议游戏中的同伴交往

第五篇:谈幼儿园中班幼儿角色游戏中教师语言指导

【摘要】教师对中班幼儿角色游戏进行指导时主要运用语言指导方式。教师的语言指导可分为建议式、询问式、陈述式、鼓励式、示范式、责备式七种,而这种七种方式根据语言表达的开放性程度又可分为三个层次。研究者认为教师在运用语言指导幼儿角色游戏时应注意防止建议变指令,防止指令变独断,防止询问变质问,防止陈述变独白,小心鼓励变味,注意示范失范。同时教师应把握语言指导开放性的度。

一、问题提出

艾里康宁认为,角色游戏中幼儿的游戏能力是在教师的有效指导中逐步发展起来的。〔1〕许多研究也表明,成人对幼儿游戏活动的关注与指导能够提高幼儿游戏的品质、促进师幼关系的融洽、推动幼儿认知与社会能力的发展。〔2〕教师对幼儿角色游戏进行指导的主要方式是语言指导,不同的语言指导方式对于不同的游戏情境和不同的幼儿其指导效果是不同的。伍德研究发现,若教师指导语言运用不当会打断儿童的游戏,如果教师能有技巧地询问相关问题,与幼儿进行对话,则可使语言指导达到最佳效果。〔3〕因此,教师能否恰当地运用语言对幼儿角色游戏进行指导直接决定了幼儿的游戏主题能否顺利发展,也决定了教师的介入是激发了幼儿游戏的兴趣还是挫伤了幼儿游戏的积极性。研究者深入幼儿园收集教师游戏指导案例,试图全面把握幼儿角色游戏中教师语言指导行为的基本情况,思考和总结教师运用语言指导方式时需要注意的问题。

二、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 本研究采用目的性抽样,选取n 市三所省级示范幼儿园,随机抽取其中8 个中班的12 名中班教师,对每位教师进行两次完整的角色游戏指导过程的观察,第一次观察为预观察,第二次观察为正式观察并记录。之所以选择中班主要考虑到中班幼儿的游戏自主性、创造性较强,参与游戏的积极性较高,但受自身经验和能力的限制,在游戏过程中往往会遇到一些障碍,因此教师的指导行为容易出现,便于研究者收集案例。

(二)研究方法与过程 本研究采用非参与式观察法和访谈法。观察时的记录主要采用事件取样法。访谈对象是这12 名中班教师,研究者将随机访谈与正式访谈相结合,其中正式访谈时研究者按结构式提纲进行。观察与访谈的结合有利于研究者更为深入地理解教师的行为及其原因。研究者利用摄像机和录音笔将整个游戏指导过程和访谈过程记录下来,然后对观察和访谈记录进行整理,由两名研究者分别对资料进行编码(两者编码一致性系数为0.85),最后用spss11.5 录入数据并进行分析。

三、研究结果

(一)教师的主要指导方式 研究者共收集到角色游戏中的教师指导行为522 例,分析其具体表现方式,研究者发现可以将教师的指导行为分为语言指导、动作指导和语言-动作指导。经统计,522 个案例中语言指导为419 次,占总数的80.3%;动作指导为41 次,占总数的7.8%;语言-动作指导为62 次,占总数的11.9%。由此可知,教师在中班幼儿角色游戏指导中主要以语言指导为主。(二)教师语言指导的主要类型 通过对481 例教师语言指导行为的分析,研究者发现,教师对中班幼儿角色游戏的语言指导可进一步归纳为七种类型(见表1),按出现的频率依次为建议式、询问式、指令式、陈述式、鼓励式、示范式和责备式。其中,排在前三位的语言指导方式共出现373 次,占总数的77.5%,是教师语言指导的主要方式。根据语言指导的开放程度,研究者将七类语言指导方式分为三个层次:询问式和建议式是开放程度较高的指导方式;指令式、示范式和责备式是开放程度较低的指导方式;陈述式和鼓励式则介于两个层次之间。由表1 可知,询问式和建议式指导共出现了289 次,占总数的60%,即教师的语言指导以开放式语言为主。

四、分析与讨论

(一)教师运用语言指导方式时需要注意的问题 每一种语言指导方式的使用都有较强的情境性,为了更为有效地指导幼儿的游戏,教师必须对角色游戏的情境具有较强的判断力,并能选择灵活多样的语言指导方式。1.防止建议变指令

建议式语言指导是教师在幼儿角色游戏中运用最多的一种指导方式,指的是教师运用询问或者陈述的方式向幼儿表明自己的看法和主张,以此提示或暗示幼儿解决问题的指导方法。建议式的语言语气柔和,句末往往出现“吧”“好吗”“啊”等语气词。

建议式语言指导有两个主要特点: 一是非强迫性,即教师不是直接帮助幼儿解决问题,也不是以不可抗拒的命令方式要求幼儿按照教师的方法解决问题,而是给出几种可供选择的解决方法,幼儿既有选择的自由,也有拒绝的自由;二是语言中暗含解决问题的方案。但是,建议式语言很容易演变为指令式语言,研究者在归类时也常常为判断某一指导语言是建议式还是指令式而感到困惑,这实际上也反映出教师在指导幼儿游戏的过程中为了尽快达到目的,容易将建议演变为指令。

案例1:幼儿进行医院游戏时,由于没有病人,“医生”一个人坐在医院里摆弄材料,此时教师扮作病人介入。a 老师:医生,这是我挂的号。(幼儿将挂号单子放在盒子里,并在筐子里寻找可以看病的仪器。)a 老师:你还没有问我哪儿不舒服,你就拿这些东西啊?你都不问我哪儿不舒服啊?“医生”:你哪儿不舒服啊? a 老师:哎呀,我感觉我的喉咙特别疼。(幼儿又站起来到筐子里找仪器,这一次拿了一个听诊器。)从案例1 可以看出,教师试图运用建议的方式帮助幼儿丰富游戏情节,但她忽略了中班幼儿以行动思维占主导的年龄特点,也没能准确把握幼儿的游戏脉络,因而她这种较为主观的指导方式没能对幼儿发挥作用。于是,教师为了达到指导目的,连续运用了看似建议式实为不可选择的指令式语言对幼儿的游戏进行指导。虽然教师的目的达到了,可是幼儿的意愿却被湮没了。如果教师能够在了解幼儿游戏特点、尊重幼儿意愿的前提下,根据游戏情节发展的脉络对幼儿进行积极的指导,将能达到更好的指导效果。

2、防止指令变独断

指令式语言指导主要在幼儿违反游戏规则或材料使用不当等情况下出现。指令式语言语气严厉,教师直接告诉幼儿必须做什么或者不能做什么。指令式语言指导可分为两种类型,一是有指令而无解释的指导,一是既有指令也有解释的指导。解释意味着教师运用规则或习俗来约束幼儿的行为,既使幼儿了解了游戏规则,又制止了幼儿违反规则的行为;无解释则传递着这样一个信息--没有任何理由,你只能照我说的做。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指令式语言的一个重要特点,即不可选择性,无论教师是否给予足够的理由,是依据规则还是利用个人权威,其目的都是让幼儿按照教师的要求去做。如果教师仅仅利用个人权威命令幼儿,那么教师的指导很容易演变为独断行为。

案例2:娃娃家游戏中,教师发现娃娃家的厨房没有用围栏围起来,于是介入指导。k 老师:你们家厨房在哪儿呢? “爸爸”:(指了指墙角)k 老师:来,把这个(搭成围墙的大型积木)拿过去。“妈妈”:这个是围墙(隔开理发店和娃娃家)。

k 老师:来,就拿这个过去。快拿过去吧。(教师离开,“爸爸”将大型积木搬过去围厨房。)案例2 中的指令性语言是教师权威的集中体现,只有指令而无具体的解释,对于幼儿来说具有不可质疑和不可拒绝性。即使幼儿强调了这些大型积木的用途,教师仍然命令幼儿将围墙拆了去搭建厨房。幼儿虽然不情愿,但迫于教师的权威只能照做。这样的指导谈何尊重幼儿的意愿呢!因此,教师应慎重地选用指令式语言指导方式,一般来说,只有当游戏中出现安全隐患或幼儿产生攻击性行为时才可适当运用。

3、防止询问变质问

询问式语言指导是指教师运用提问的方式提醒幼儿当前游戏中存在的问题,并激发幼儿思考解决方案。

教师运用询问式语言指导通常分两个步骤进行: 第一步,教师通过询问暗示幼儿游戏中存在的问题,其目的是引发幼儿的问题意识;第二步,教师通过各种提示激发幼儿对问题的思考。根据幼儿思维参与程度,我们又可以将教师提出的问题分为确认性问题、事实性问题和解释性问题,其中确认性问题最容易回答,解释性问题则最难回答。如果教师对于幼儿游戏中的问题以及幼儿当前的游戏状态把握不准确,或是提问指向性不明确,他们的提问可能使幼儿茫然不知所措。当教师反复地追问时,询问就变成了质问。因此教师运用询问式指导时应该注意问题的明确性以及提问的语气。

案例3:角色游戏刚开始时,教师观察到一个“不安分”的“爸爸”不在自己家里收拾东西却来到“小吃店”看小朋友们系围裙,因而介入指导。

m老师:你是谁?我问家豪,你是谁?你今天是做什么游戏的? 家豪:我是玩娃娃家的。

m老师:你是娃娃家的什么人?(家豪诧异地看着老师,不说话)你是娃娃家的什么人?(教师显然有些生气地说)妈妈还是爸爸? 家豪:爸爸。

m老师:有爸爸这样跑过来的吗?(对于教师的反问,家豪不知是没有明白,还是故意如此,他仍然站着看小朋友们系围裙,几秒钟后才突然跑回自己的游戏区域。

从案例3 可以看出,教师劈头盖脸连续问了七个问题,不免给人以压迫感,而重复式询问也使幼儿产生严重的焦虑感。这种紧张情绪使得幼儿即使面对容易回答的简单事实性问题也不知如何回答或不愿回答了。

可见,询问式语言指导虽然是一种教师比较认可的有利于激发幼儿思维的指导方式,但如果运用不当,就会给幼儿带来压力,使幼儿对教师的指导产生反感。因此,研究者认为同样的问题最好不要连续地重复询问,对于幼儿不作回答的问题,如果不是幼儿没有听清楚,就是幼儿对教师的问题不理解或者难以回答。教师此时要做的不是简单的重复,而应在全面把握幼儿游戏动机的基础上,给幼儿一个支架,让他心情愉悦地利用支架解决游戏中存在的问题。

如案例3 中家豪可能更想玩小吃店游戏,也可能对系围裙的经验很感兴趣,教师此时可以运用询问的方式了解家豪的兴趣所在,鼓励和引导他把感兴趣的游戏情节纳入娃娃家游戏中,并帮助他丰富游戏情节。

4、防止陈述变独白

陈述式语言只是在说明一个事实,这个事实可能是当前游戏中存在的问题,也可能是教师提供的一个解决问题的方法。由于仅仅是陈述事实,既没有直接的建议,暗示性也不强,对于幼儿来说需要较强的理解能力才能明白教师在陈述中表达的指导意见,因此,陈述式指导容易演变为教师的独白,很难达到教师指导的预期效果。

案例4:娃娃家游戏中,“妈妈”正在收拾房间,教师发现“微波炉”放在地上,于是介入指导。z 老师:你看,你们家的微波炉放在地上的啊。“妈妈”:(看着教师,没有说话。)z 老师:可以放在哪儿呢?(“妈妈”将“微波炉”从地上拿起来放在桌子上。)案例4 中幼儿对于教师的陈述式语言指导没有明显反应,一方面幼儿可能并不认为教师提出的是一个自己需要解决的问题,微波炉不是不可以放在地上,或者因为自己正在收拾屋子,微波炉放在地上只是权宜之计;另一方面也可能是幼儿没有理解教师指导的真实意图--希望幼儿将微波炉拿起来放在桌子上。当幼儿确实没能理解教师暗示性的陈述时,教师可以通过建议或询问进一步表达自己的意思。本案例还有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教师应反思游戏材料的摆放问题是不是游戏指导的重点,一般说来,教师在指导幼儿游戏时,要把握当前游戏中最值得关注的问题,不宜轻易打断幼儿的游戏。

5、小心鼓励变味

鼓励式语言指导是指教师运用赞扬、夸奖等语言对游戏中幼儿的行为给予表扬和肯定,目的是强化当前幼儿良好的游戏行为。教师及时发现幼儿的闪光点并给予积极的反馈能充分调动幼儿游戏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并使幼儿清楚什么样的行为是值得推崇的。

值得思考的是,在研究者收集到的481 个案例中,鼓励式语言指导仅占4.4%。如果不是幼儿在游戏活动中确实缺少良好的行为表现,就是教师缺乏发现和鼓励幼儿良好的游戏行为的意识。同时,研究者发现在仅有的几次鼓励式语言指导中,鼓励往往成为说教的附属品,失去本真味道。

案例5:饼干屋游戏中,教师经过长时间观察,发现“收银员”始终忠于职守,一直坚守在收银机前。为了强化幼儿的良好行为,教师介入指导。h老师:哎,你一直在这里,你怎么不出去玩呢? “收银员”:不能出去。

h老师:为什么不能出去啊?你坐在这干什么的? “收银员”:收钱。

h老师:那如果你出去了会怎么样呢?(幼儿看着教师不回答)你出去了这里有没有人了?(幼儿摇头)那别人来买饼干怎么办呢?所以你应该怎么样啊?呆在这儿?(幼儿点头)嗯,你真的不错!那你什么时候可以去玩啊?下班的时候出去玩,好吗? 鼓励应该是一种自然而然、发自肺腑的表扬,如果添加了过多的说教反而让人觉得不真实。如果幼儿在获得表扬前必须回答一系列问题,详细回顾自己做出良好行为的原委,那么鼓励便成了压力,失去了积极的意义。邱学青(2003)认为,游戏是幼儿的需要,幼儿不是成人愿望的执行者,他们是根据自己的需要和愿望来玩游戏的。

因此,即使是鼓励式指导,也要考虑怎样才是幼儿乐于接受的。

6、注意示范失范

当幼儿在教师的提示下仍然不知道该如何解决问题的时候,教师往往直接提供幼儿可供模仿的语言或行为,这就是示范式指导。示范式语言指导的优点在于它是幼儿最容易理解的指导方式,当然也是开放程度最低的一种指导方式。然而,示范式语言指导如果运用不当也容易让幼儿感觉压抑。因为既然是示范,就意味着对于幼儿来说就没有选择余地,也不可以有自己的意愿,只能按照教师示范的去做,而且需要做得一模一样。而且有些示范是超越幼儿原有经验甚至是不符合幼儿当前需要的,虽然容易达成教师的指导目的,却使幼儿的游戏失去了自主性。

案例6:教师扮成顾客参与到理发店游戏中,为了进一步丰富游戏情节,教师对幼儿进行指导。q老师:你问问我“要剪多少”。(幼儿看着教师,不知道要怎么说。)你问问我呀。(幼儿还是一脸茫然)你说“请问你想剪多少头发?”(幼儿仍然踌躇不决)你问我,我就会告诉你。“理发师”:请问你想剪多少头发? q老师:哦,我只想剪一点点哦,可别剪多了哦。谢谢你哦,帮我剪吧。(理发师开始给教师“剪发”。)教师的示范显然与幼儿原有经验有很大落差,因而幼儿一直犹豫不决。在教师连说四遍“你问问我……” 的时候,即使是成人也会感到压抑和反感。这种呆板的语言示范难以达到预期目的。其实,教师如果发现幼儿对理发师角色的原有经验比较匮乏,可以尝试扮演一名理发师介入到角色游戏中,用动作示范代替语言示范,可能会达到更好的指导效果。由此可见,教师在运用示范式语言指导时应考虑当前游戏情境以及幼儿的经验水平和个性特点,不可要求幼儿机械模仿、生搬硬套。

(二)教师语言指导开放程度的层次性

上述七种语言指导方式从语言本身表现出的开放性和封闭性来看有一定的层次性:询问式和建议式是开放程度较高的语言指导方式,指令式、示范式和责备式是开放程度较低的语言指导方式,陈述式和鼓励式开放性程度适中。开放意味着给予幼儿足够的自由和想象空间,封闭则意味着唯一和不可抗拒性,语言指导开放程度的层次性表征了幼儿游戏自由度的范围。从一个角度看,指导语言开放程度的降低意味着教师的指导越来越具体和直接,也越来越容易为幼儿所理解和接受。从另一个角度看,越是开放的指导方式越能够激发幼儿的开放性思维,越能够调动幼儿解决问题的主动性,从而推动幼儿游戏能力的发展;越是封闭的指导方式则越束缚幼儿的思维和自主性,制约幼儿游戏能力的发展。因此,教师对语言指导开放程度层次性的准确把握有助于教师根据具体游戏情境和幼儿个体差异选择、组合、调整指导方式以指导幼儿角色游戏。

当一种语言指导方式无法达到预期效果时,教师往往会主动采用另一种幼儿更易理解同时也更为封闭的语言进行指导。因此,随着幼儿年龄的增长和经验水平的提高,较为开放的语言指导方式的使用频率也有所提高。中班幼儿处于承上启下的过渡年龄段,教师已开始逐步使用较为开放的语言指导幼儿的角色游戏。当她们意识到当前的指导方式无法有效帮助幼儿解决问题时,她们会逐步降低指导的开放性,从而在幼儿原有的经验水平上给幼儿以合适的“支架”,让幼儿理解和接受教师的指导。

案例7:理发店游戏中,教师以顾客的身份介入游戏,在“理发师”剪完头发后,教师希望“理发师”接下来能够给顾客洗头,于是采用语言指导。

l 老师:你剪好了吗?(“理发师”点点头)剪好了,然后干什么呢?(“理发师”帮教师解围裙)啊,这样就拿掉了?剪完了,还要干什么啊?剪完了以后要干什么?(说着,“理发师”已经将教师身上的围裙拿掉了)啊,把这个拿掉吗?我的头发还没有洗啊。“理发师”:到那边洗。(指着洗头发的地方。)上述案例中,教师先是运用较为开放的询问式语言指导,希望以此丰富幼儿理发游戏的情节,但在连续询问三遍后,“理发师”仍然没能理解,于是教师降低了语言指导的开放程度,通过运用陈述式语言表达一个事实,意思是你现在应该给顾客洗头发。这时候理发师终于领悟了教师的意图,于是给予积极回应,由此达到了教师的指导目的。可见,询问式语言指导是一种开放程度比较高的指导方式,对于这样的问题幼儿可以有多种多样的回答,不仅体现了幼儿游戏的自主性,更给予幼儿创造空间。陈述式语言指导则是一种较为封闭的指导方式,教师对于事实的陈述意味着幼儿可以沿着教师提供的思路拓展或延伸游戏情节。因此,开放式指导虽然对于幼儿的发展来说更有意义,但是对于小年龄幼儿来说不易达到指导的目的,教师在选择语言指导方式时应根据幼儿的发展水平把握合适的度。

参考文献: 〔1〕刘焱.儿童游戏通论〔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129。

〔2〕james e johnson.儿童游戏:游戏发展的理论与实务〔m〕.郭静晃,译.2 版.台北:扬智文化事业股份有限公司,1994:28-30。

〔3〕邱学青.学前儿童游戏〔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5:230。

〔4〕邱学青.幼儿园游戏指导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j〕.幼儿教育,2003,255(3)

下载靳秀芬《如何丰富农村幼儿角色游戏中的交往语言》心得体会word格式文档
下载靳秀芬《如何丰富农村幼儿角色游戏中的交往语言》心得体会.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中班语言教案:在角色游戏中(语言)(推荐)

    文档仅供参考 在角色游戏中(语言) 目 标培养幼儿在角色游戏中运用语言协调自己与他人的关系,丰富和发展游戏情节。 准 备创设各种活动角,如娃娃家角、表演角、商店角、医院角......

    如何增强幼儿在角色游戏中的角色意识

    角色游戏是幼儿通过扮演角色,运用想象,创造性地反映个人生活印象的一种游戏,通常都有一定的主题,如娃娃家、商店、医院,等等,所以又称为主题角色游戏。角色游戏是幼儿期最典型,最有......

    在角色游戏中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

    在角色游戏中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 社会性是指进行社会交往、建立人际关系,掌握和遵守行为准则以及控制自身行为的心理特性。随着幼儿年龄的增长,生活经验的不断丰富,他们已不满......

    如何让幼儿在角色游戏中快乐成长

    我们不能过分限制幼儿的游戏场所,把知识区的活动和角色游戏绝对孤立开来,而是应该顺应幼儿游戏活动的兴趣,支持他们的想法和玩法,利用这些机会进一步了解幼儿的发展,因为只......

    论幼儿角色游戏中的观念转变

    各国幼儿教育家、心理学家对目前游戏产生的共识是“游戏是儿童为了寻找快乐而自愿参加的一种活动,并具有多样化特点。”就是说一种活动能使幼儿感到开心、好玩、有意思,并以......

    幼儿角色游戏中的随机教育[推荐5篇]

    幼儿角色游戏中的随机教育 角色游戏是指幼儿在做游戏过程中通过扮演各种不同的角色,创造性的反映幼儿生活。但在角色游戏中常常会出现一些预料之外的情况,影响游戏顺利进行和......

    浅谈幼儿角色游戏中教师的指导策略

    浅谈幼儿角色游戏中教师的指导策略 摘要:游戏是儿童早期特有的一种学习方式,它作为幼儿一种特殊的活动,内容丰富多彩,而角色游戏是幼儿最典型、最具有特色的游戏。要真正实现角......

    浅谈教师在幼儿游戏中扮演的角色

    浅淡教师在幼儿游戏中扮演的角色 ----让孩子成为游戏的主人 爱玩是孩子的天性,也是孩子最显著的特色之一,在幼儿园的各项活动中,游戏是占有特殊地位的重要活动,是幼儿园环境相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