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大班角色游戏中幼儿的“以物代物”行为

时间:2019-05-14 21:12:2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浅谈大班角色游戏中幼儿的“以物代物”行为》,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浅谈大班角色游戏中幼儿的“以物代物”行为》。

第一篇:浅谈大班角色游戏中幼儿的“以物代物”行为

浅谈大班角色游戏中幼儿的“以物代物”行为

幼儿的游戏往往是依赖于具体的游戏材料或玩具来进行的,角色游戏自然也不例外。需要场景的创设和角色在情景表演中具体操作的材料。在角色游戏中,幼儿对物品进行假想,以一种物品替代另一种物品,并以游戏的意义来看待实物,或以表象来替代实物,使实物的游戏意义大于物品本身的意义。其实,在幼儿园的角色游戏中,无论哪个年龄段的孩子都会运用物品进行象征,进而创造性地反映现实生活,在其中得到思维和情感的发展。

在游戏发展的过程中,孩子以物代物的水平在各阶段呈现出不同的高低。对于年龄越小的幼儿,游戏材料的逼真程度也就越高,进入大班之后的幼儿,就会逐渐摆脱人们所赋予物体的专有名词,出现以物代物的行为。对于大班的孩子来说,替代物的选择和使用可能更具有结构低、多样性、互补性和创造性的特点。因为大班孩子的思维正在向具体形象发展,创造欲望比较强烈,而象征性游戏趋于成熟,表达与表现方式多样化。他们对于替代物的选择和使用是在不同情况下呈现的,有的是游戏情节发展的需要促使孩子找物品替代,而有时是因为材料催生出游戏情节的发生。

从以下两个观察片段我们就能看出: 观察片段一:

有一种木头积木特像一把手枪,于是几个聪明的男孩子就想到了拿着它扮演警察,于是生成了“警察局”,产生了“巡逻”、“捉小偷”、“局长开会布置任务”等情节。在游戏的进展中,他们发现还有一种材料拿着可以扮演警察,就是保鲜膜用完后的圆轴,佩戴在身上就是“警棍”。这根“警棍”就是由“手枪”滋生出来的另一种材料,而且是符合游戏中角色身份的,它们的存在和发展具有互补性,更充实了游戏本身。

观察片段二:

有个医生忙里偷闲去买食物,盘子里装了7块白色泡沫,但他却对同伴介绍了7大食品:酸奶、年糕、鸡块、汉堡包、可乐等。说到可乐,还把相应的材料竖起来放置,让它符合可乐的高度位置。

替代物的象征水平促进了孩子的思维,也发展了孩子的有效交往。以上提到的替代物无论是组合式的还是单体式的,都具备一定的表体特征,就是我们成人也是一眼就看得懂的,而有时孩子却透过表体看实质,他们不说我们还不知呢!从这两个观察片段,让我更理解了大班幼儿角色游戏中的幼儿“以物代物”的几个特点:过程重于结果、非真实性、内在选择。

随着孩子们的渐渐长大,孩子们升入了大班,他们渐渐不满足于来自老师的游戏材料,而对逼真的游戏材料更是失去了往日的热情。相反的,放置在角落里归放“废物”的“百宝箱”倒是受到了孩子们的青睐。他们有的把从百宝箱里找到的东西稍加“改装”,就成了一件急需的游戏道具,而有的就干脆不加修饰地来一个“此物彼用”。记得还在上学期,那时的建筑角就是孩子们在游戏中喜欢光顾“挪用他物”的地方,一块方方的积木经常被警察局里的警察们当作“对讲机”插进他们屁股后面的口袋里,一块凹形的塑料拼插积木,也经常会被娃娃家的女孩子们拿来当成“化妆品”粉饼使用,而五颜六色的雪花片积木也可以被放进锅子炒出各种被冠了名堂的“美味佳肴”。到了这学期,这种“此物彼用”的现象更是越演越烈,当时的警察局已经演变成了现在的保安队,但被“彼用”的东西更是我们想所未想的墙壁,他们把椅子面朝墙壁一放,两手架空,操作起了“电脑键盘”来,原来墙壁在他们的眼里已然成了观察周边环境的“探头显示器”,“键盘”更是存在于他们的假想之中,什么也看不到,而娃娃家妈妈的化妆也可以“徒手拈来”,化妆品么,就是他们自己的手。看着他们煞有介事的游戏行为,满脸沉迷其中的情绪表现,我深刻领悟到,孩子们渐渐长大了,他们已经有能力来开拓一片完全自主自由也更独立高远的游戏天地了,而这种自主自由更独立高远的游戏天地的开拓,归源于他们对真实物品的摆脱及“此物彼用” 游戏替代行为的出现。

我们说,游戏除了其本体性娱乐功能以外,其促进幼儿的发展是多方位多角度的整合发展。《指南》把幼儿游戏水平发展提示锁定在以下四个观察点,即“表征行为”、“构造行为”、“合作行为”、“规则行为”。而“此物彼用”,或 “以物代物”的游戏替代行为正是表征行为的一种,它标志着幼儿想象力、创造力、思维的抽象性、变通性、灵活性的萌芽与发展。因此,作为教师,我们要及时看到幼儿的这种游戏行为及其背后所预示的发展,使我们对幼儿游戏的支持更适合他们的游戏需要与发展需要。那么如何进一步激发孩子在角色游戏中引发他们自主地使用替代物呢?

1、进行宣扬孩子在游戏中出现使用替代物的行为

当孩子们“以物代物”行为出现后,在游戏的讲评中老师就及时地推介他们的成功和快乐的感受,不但让使用替代物的孩子得到肯定和发扬,同时抓住了这个教育契机,让其他孩子也能直观地体验替代物的作用和快乐,从而激发了其他孩子在今后也能主动使用替代物的行为。

2、有意识的引导孩子使用百宝箱

游戏中老师往往把百宝箱放在教室的一角,并告诉孩子这里是百宝箱,如果你缺少什么东西可以到里面去找一找,看看有没有你需要的东西。这样当然孩子也是很茫然,所以有时会出现百宝箱被冷落的现象。在游戏中有时老师可以作为顾客,利用一些问题的设疑,激发孩子寻找替代物的意识,也发挥了孩子想象力和创造力的机会,如娃娃家买来了许多的花,就提出:“这么漂亮的花如果把它插在漂亮的花瓶里那该有多好呀!而事实娃娃家并没有漂亮的花瓶供幼儿使用,孩子就会主动地与百宝箱发生互动;另外在游戏中老师可以引导孩子,利用情境演示法提高他们使用百宝箱的积极性。

3、角色游戏材料提供的注意方面

游戏材料是幼儿表现游戏内容、发展游戏水平的重要物质支柱,于是老师在提供材料时就片面的追求材料的数量,材料的逼真,但是却忽略材料的功能性和孩子的年龄特点和游戏需求,有的时候多提供一些开放性的材料、或需要孩子进一步去完善的材料也是非常有价值的,到了中班下阶段和大班,我觉得可以与孩子一起来讨论和创设新游戏的材料创设。

4、游戏内容的确立要遵循孩子的意见和经验

孩子是游戏的主体,但游戏内容确立有时往往是我们老师来确定,而在今天的游戏中发现,与孩子一起商讨确立新游戏,孩子在游戏时会表现得更加地积极主动,而且会游积累更多地生活经验,因此我觉得游戏内容的确立要遵循孩子的意见和经验。

基于以上想法,为了使来源于教师的“支持”更具适合性,目前我们制作的游戏材料渐渐少了,“百宝箱”里的废物宝贝渐渐多了;逼真的东西少了,抽象的物品了,而归放废物宝贝的“百宝箱”在孩子们眼里俨然成了真正的“百宝箱”,现在的他们经常喜欢在游戏过程中根据需要去那里“淘宝”。也正由于“百宝箱”的支持,孩子们的游戏材料不断丰富,表征水平不断提高,用一物进行多种替代、多物进行一种替代的游戏行为日趋出现,支持并促进着幼儿游戏情节的生成与推进,游戏水平的发展与提高。

作为老师,在角色游戏中我们要更多关注游戏的主体——孩子,在游戏中让孩子们“以物代物”的替代行为不断焕发出新的活力,在游戏中促进孩子多方面的发展。

第二篇:浅谈小班幼儿角色游戏中的行为化解范文

浅谈小班幼儿角色游戏中的行为化解

北京师范大学 王芳

【摘要】

《指南》指出:3到6岁幼儿应以游戏为基本活动,而角色游戏是幼儿成长过程中特殊的学习途径,幼儿通过模仿成人的言行在操作和交往中,主动学习、积累适应社会生活的早期经验,然而游戏的规则、目标以及同伴之间的能力差异直接影响幼儿角色游戏的进展,教师应站在幼儿的视角,深入游戏之中,关注幼儿的活动情况,注重个体差异,协调幼儿之间的矛盾,引领幼儿大胆创新,展现个性,共同游戏,从而发挥幼儿在游戏中的主动性与创造性,促进幼儿个性与能力的发展,让幼儿在角色游戏中快乐成长起来。

【关键词】

角色游戏

行为化解

个别差异

快乐成长

幼儿园新《纲要》中明确提出“幼儿园教育应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关注个别差异,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在幼儿各种类型的游戏活动中,角色游戏是幼儿较喜欢的一种活动,而角色游戏因其固有的特性而对幼儿的创造性、社会性和认知能力的发展具有其它游戏和其它活动所不可替代的作用。小班孩子年龄小,自我控制能力弱、规则意识差,生活经验又少,在实际操作中常常会发生这样那样的问题,下面是捕捉的小班孩子在游戏中的四种典型行为和对策:

第一招:“循循善诱”化解“ 乱扔行为”。

今天涵涵扮演了娃娃家的爸爸,他开心的一进去就拿起围裙系在身上,我提醒到: 围裙是妈妈系的吧,你看,爸爸可以带领带。开始的时候孩子还不同意,劳边的乐乐说你戴领带,我才是戴围裙的。在我们的劝说下他不情愿的戴上了。虽然开始的时候涵涵有点不开心,但我夸他戴上很帅气,他便开心的游戏了。在游戏过程中,涵酒玩的不亦乐乎,一会儿烧菜,一会儿抱娃娃,很自得其乐,话动快要结束了,我喊到:“游戏结束了,爸爸妈妈整理整理。”但是当我来到娃娃家在看时,发现娃娃家里扔得到处都是菜,有的还在锅里没有篮出来,有的在水池里放着,涵涵手里也正拿着青菜准备扔出去,看到我,涵涵马上停了下米。“游戏结束菜应该放哪里?”我看着他问。孩子马上说菜都要放到篮子里,我说那就要行动呀。涵涌看着乱七八糟的菜有点头大,于是我边拿着菜边说:“我们一起来整理吧。”就这样我们一起将娃娃家里的菜一一摆放到指定的篮子里,最后他还说:“教师,都放好了。”我对他竖起了大拇指。

世界著名心现学家成康危奶土有段名言。播下一个行动。收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可见让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是其做人做事的根本。小班的孩子总是爱乱扔东西,把东西弄得满屋都是,并且他们还很开心,觉得很好玩,而大人总是要跟在后面收拾。好的习惯不是天生的,二十从小培养的,孩子在3岁左右总是喜欢把玩具和东西捡起来交给家长,这是想证明自己能干,以博得家长的夸奖。一半讲,孩子从小没有自己收拾东西的习惯,如家长不注意对孩子从小培养,而是包办代替,日后就会影响孩子的。发现这种情况后我也及时和他家里进行了沟通。日常生活中,类似的“乱闹”的现象并不罕见,孩子的年龄特点所致,这也是正常的,作为幼儿教师要合理有效地对待孩子的这种“乱闹”的现象,而不是一味的责备。像这样转变自己的身份,蹲下身子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参与到孩子的活动中来感染孩子,效果更佳。

第二招:“亦真亦假”化解“好吃行为”。

今天妮妮扮演了娃娃家的小客人。游戏开始后,就看见妮妮兴冲冲地来到宝宝家作客。他按门铃,和爸爸互相问候后就非常安静地坐了下来。主人非常热情,烧了很多菜,妮妮没有碗和勺子,就转过身对妈妈说了声:“妈妈,我没有碗和勺子!”扮演妈妈的小朋友很麻利地找到了碗和勺子,和快就给了妮妮。妮妮拿到后,就开心地拿起勺子给自己夹了个白梦卜,只见他放在嘴巴前面,张大嘴巴,然后准备塞进嘴巴里吃。这时候旁边的孩子喊到:“这个是假的,不能吃的!”于是妮妮停自己的动作,假装品尝了一下,又去别的地方做客了。

通过事件,我更加明确了要树立孩子的规则意识,小班的孩子经常把假想和现实混淆,提醒妮妮的这个孩子记住了平时教师说的话,并能提醒他人,说明其游戏的水平得到了提高,孩子的规则意识逐渐开始建立。所以在整个活动中,我始终没有干预孩子的游戏,而是用观察的方法,让孩子真实自在地游戏。而出现妮妮这种情况说明小班的孩子年纪小,对美食的诱惑没有抗拒能力,因此,我觉得在游戏中可以适当地增加一些真的食品,以此来增加游戏的趣味性,另外,加强游戏材料的卫生消毒工作,通过表演、示范等形式加强孩子在游戏中的规则意识。

第三招:“合理引导”化解“误解行为”。

娃娃家新添了许多道具和材料,有漂亮的梳妆台,还有孩子们的照片。我一带孩子们进入游戏室,孩子们都不由自主地发出了“啊”的声音,因为娃娃家变得比以前更加漂亮温馨了,孩子们都迫不及待地想进去玩一玩,佳豪举手说:“老师,我要做爸爸。”“好吧,你就来当娃娃家的爸爸吧!”我帮佳豪戴上领带后,孩子就兴高采烈地向娃娃家走去,进入后就开始忙碌起来……我继续指导其他的孩子进区活动,忽然听到“啊”的一声尖叫,我寻着声音放眼望去,只见佳豪手里的“菜刀”(泡沫做)已经变成了两半,我问佳豪:“怎么会断的!”佳豪着急地替自己分辨:“老师,不是我,不是我!”“那老师看见断的刀拿在你手里呀!”佳豪指着旁边的小朋友说:“是她,是她推我的!”我转过身去问田雨:“田雨,你有没有推涵涵!”田雨有点害怕,不说话,我安慰到:“没有关系的,田雨,老师不会怪你的,但是你要和老师说实话,有没有推!”“有,我不小心的。”田雨的声音小的像蚊子。“佳豪,田雨不小心推了你一下,她不是故意的,下次做游戏的时候大家都要当心点,做事情不要太急。”两个孩子听话地点点头。并且事后田雨也向佳豪道了歉,大家还是好朋友。

在《指南》中指出:“要创设一个能使幼儿感受到接纳、关爱和支持的良好环境。”碰到是不是这种问题的时候,可以也应该有不同角度和立场。像田雨这种行为如果教师忽略了孩子的内心感受,处理的不当就会引起她的逆反心理,她并不是故意去推人的,我们不能认定这是一种故意的破坏性行为。因为心理学指出:有的破坏性行为是无意识的,有的是具有一定的主观动机的。而我们教师面对幼儿的这种无意破坏行为时,应该理智的分析,正确的对待,合理的引导,帮助孩子了解事情的真相,以免产生误会而导致孩子之间越发激烈的吵闹,从而影响他们的友谊以及游戏的开展。另外游戏的材料在注重安全的同时也要保证牢固,在后期我们投入了塑料的菜刀、碗筷等替代了原本的泡沫纸餐具,让孩子可以在游戏中尽情享受,减少意外的干扰。如果我们从幼儿的角度和立场出发,去分析和理解幼儿的行为,那么就能有助于幼儿保持良好的情绪态度去参与游戏。

第四招:“春风化雨”化解“争抢行为”。

“我的,我的,我的……”在游戏中认真指导的我忽然听到“娃娃家”传来了争吵的声音,我急忙赶过去。只见阳阳和涵涵两个人同时拽着碗边,谁也不肯放手。“怎么啦?”“我,我,我……”涵涵小脸涨得通红,有点着急,他可能急于想表达自己,但激动加上本身语言能力的限制,他什么也说不上来。“怎么回事?”我又回过头问阳阳,阳阳一脸无辜地说:“我的,我的!”看来是问不清楚了,“还有哪里有小碗呀?想一想?”

在游戏讲评的时候我特意将这个事件讲给了孩子们听,问他们对不对,他们都知道不对,问他们应该怎么办,孩子们都说不上来,这在我的意料之中,我叫了一个孩子上来和涵涵表演了一下——要问别人拿玩具,应该说:“请你给我玩一下,好吗?”“你玩一会我玩一会,行不行?等这些礼貌性的交往话语,让别人更容易接受。此外小班幼儿的游戏主要以“平行游戏”为主,教师可以现供单

一、数量足够的材料,这样能满足孩子相互模仿的需求,避免幼儿在游戏中争抢。现在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他们的分享意识很薄弱,常常以自我为中心,互相交往的语言经验更缺乏了,所以就需要教师和家长在日常生活中“春风化雨”,耐心细致的对其进行引导,逐渐掌握简单的交流和交往的技巧,避免“争抢行为”的发生。

总之,小班的孩子由于年龄等因素的制约,在角色游戏中常常会有这样那样的不良行为,教师要对每个孩子的个性特点和对游戏的不同态度进行了解和观察记录,然后对不同情况进行个别教育,并化解幼儿的不同行为问题。这就需要我们教师有一双敏锐的眼睛及时捕捉孩子在游戏中的点点滴滴;一对耐心倾听的耳朵感受孩子的心声;一颗七窍玲珑心思索有效的教育对策;一张能说会道的嘴巴让孩子理解你说的一切。相信有了这些,不管孩子出什么“招”,我们都能“见招拆招”,让孩子感受游戏的无穷魅力。

文献综述: [1]陆娴敏幼儿游戏之旅[M]江苏,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6 [2]刘焱幼儿园游戏教学论[M]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1999.6 [3]赵焕明对儿童角色游戏的指导[J] 教育导刊2006.4 [4]幼儿教育学基础[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9.[5]儿童发展心理学[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1987

第三篇:大班幼儿在表演游戏中的角色体验专题

大班幼儿在表演游戏中的

角色体验之我见

——以大班表演游戏“三打白骨精”为例

四川大学华西幼儿园

韩珺

表演游戏是一种创造性游戏。传统意义上的表演游戏一般指幼儿按照文艺作品中的角色、情节、语言,进行创造性表演的游戏。从以上的定义中,我们可以知道,表演游戏的剧本中角色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因素,幼儿在进行表演时,需要扮演故事或文学作品中的角色,而非角色游戏中的“角色”,那么,这就需要孩子们需要更多对故事角色的认知、理解和认同感才能较好地进行表演游戏。这里我以大班表演游戏“三打白骨精”为例,谈一谈我在表演游戏的开展中可以怎样帮助孩子认知、理解和认同自己扮演的“角色”的。

我认为以下四个方面:

1、角色的选择,2、角色的装扮体验,3、角色的形表体验,4、角色的台词体验,可以帮助到幼儿。

一、角色的选择

角色的选择,我认为要先从文学作品、故事、剧本的选择开始考虑,选择一个幼儿喜欢的故事,是幼儿乐意选择角色表演的前提。所以我班开展了系列活动师幼、家长共同选择了我班表演游戏的文学作品“西游记之三打白骨精”。

1、首先大班下期初,我们开展了“故事大王”的活动,举办此活动的目的,在于了解幼儿喜欢哪种故事类型、什么样的故事是孩子喜欢的。同时也能够锻炼孩子的书面语、口头语表达的能力,锻炼孩子的的胆量,同时感受体验到讲述完成后的成就感。

2、其次,评选出最会讲故事的孩子之外,我们也同时票选出孩子们最喜欢的故事,这些故事的来源,都来自于孩子,那么把这些票选出的故事作为表演游戏的脚本,鼓励孩子们将自己最喜欢的故事演绎出来,这样孩子们更能激发出孩子对于表演的兴趣,会更积极、更主动地参与到表演游戏中来。

3、选出“最受孩子们喜欢的故事”作为表演的脚本后,除了让孩子们尽可能熟悉故事的情节发展,接下来就是让孩子们选择自己喜欢的角色。只有孩子自己选择的、喜欢的的角色,孩子们才会在游戏中更愿意表现和演绎这个角色。

在系列活动中,我们还充分发挥了家园共育的作用,邀请家长们来讲故事,帮助幼儿熟悉故事情节的同时,还用声音演绎的方式帮助幼儿认识角色的特点,说话的方式更贴近角色。

二、角色的装扮体验

表演游戏的准备工作中,一项不可或缺的工作就是准备表演的服装、头饰、道具等等。幼儿通过形象逼真的服装道具,能刺激孩子更积极主动了解认识剧本中的各个角色,更快更直观地认识自己和同伴表演角色的不同,并且能够在游戏过程中一直坚持进行表演,不会有随意性情况的发生。例如,当孩子穿上孙悟空的服装、戴上金箍、拿上金箍棒的那一刻,他就会不由自主地模仿、再现孙悟空的形象,在表演游戏中说的话、做的动作都在向观众展示我表演的角色是“孙悟空”。

三、角色的形表体验

为了帮助孩子更好地演绎角色,我们也开展了许多有针对性的方法。

1、让幼儿为“西游记”的儿歌配上动作,孩子们一边念、一边根据角色特点、儿歌内容做出相应的动作。

2、利用各种过渡环节或餐前活动,调动大家一起来表演指定角色的某个情节,例如“孙悟空三个打死白骨精”的动作会是怎样的?请愿意表演的小朋友都来表演,让其他孩子说说看谁的动作学得最像、表情是什么样子的?白骨精又是怎么反应的?集体表演中,孩子不会容易害羞,同时还能相互学习不同的表演形式。

3、邀请多个孩子表演指定角色的标志性动作,再请台下的幼儿当评审,说说谁做得更好。这个游戏可以帮助孩子们找到角色的特点,在游戏中能够将特丹表演出来。

4、观察、模仿动画片&真人版演绎的故事情节,动画片版本是最容易让孩子们接受的,通过观看动画片,学一学角色的动作、听一听该角色说了些什么内容、看一看角色之间是怎样互动的。还可以观看真人版的西游记,这个版本更逼真,更容易让孩子观察、模仿角色的表情、语气等等细节。

四、角色的台词体验

因为“三打白骨精”故事的特殊性,剧中的角色众多,于是我们先从人物关系、称谓方面入手,先帮助孩子们梳理唐僧师徒四人的称谓:

1、唐僧自称“贫僧”,称徒弟悟空、八戒、悟净:见到男的称“男施主”、见到女的称“女施主”。

2、孙悟空自称“俺老孙”,称唐僧“师父”、八戒“呆子”、沙和尚“沙师弟”。

3、猪八戒自称“老猪”、称唐僧“师父”、孙悟空“大师兄、猴哥”、沙和尚“沙师弟”。

4、沙和尚:称唐僧“师父”、孙悟空“大师兄、猪八戒“二师兄”。

还因为剧中各个角色的台词复杂且冗长,且还带着个别古时候的语法、用词,让孩子们死记硬背则违背了表演游戏中的“游戏性”,孩子在表演的过程中也更体会不到游戏的乐趣,背不出台词还会打击幼儿的自信心和参与游戏的积极度。所以,我们允许幼儿用自己的话代替剧本中的台词,但在用自己的语句时,表达的意思要符合剧本以及故事的情节发展。以上就是我在开展表演游戏时的一些做法和经验,当然还有很多地方需要再商榷、再改进,对于表演游戏的研究开刚刚开始,之后还会通过研究更深入的学习表演游戏相关的理论、经验文章等,透过对专家学者的著作或经验性文章的学习,更好地开展我班的表演游戏。

第四篇:大班幼儿角色游戏中教师的指导策略

大班幼儿角色游戏中教师的指导策略

摘要

幼儿园角色游戏教师指导对周围生活的一种扮演,在角色游戏中, 幼儿是游戏的主体,教师是游戏的指导。师通过导入指导策略使学生尽快进入角色情景,通过介入指导策略及时干预学生的游戏行为,使游戏顺利完成。本文借鉴国内外已有研究,通过探讨如何给幼儿营造宽松良好的游戏氛围、如何扩展游戏情节和如何注重区域融合及区域讲评等内容为教师和家长更好的了解角色游戏的价值,知道幼儿同伴交往策略提供可依据的实证性资料。

角色游戏作为幼儿最具特色、典型的游戏,对幼儿智育发展、性格培养具有重要作用。在幼儿角色游戏中,教师应给予正确的干预和影响,以保障角色游戏教育作用的实现。本文结合大班幼儿角色游戏,对幼儿角色游戏的内涵与特点、开展角色游戏的意义以及教师指导策略进行探究。

幼儿进行角色游戏的过程,不仅使幼儿的兴趣与需求得到满足,更是创造性与主动性充分展现的过程。在实际工作中,教师必须深入幼儿角色游戏,对游戏状况进行有针对性、深入的观察、评价与指导,从而真正发挥出角色游戏对幼儿的教育和启发作用。

一、营造自主宽松的游戏氛围

尊重幼儿游戏的自主性是尊重儿童人格的具体体现。

(一)尊重幼儿游戏的意愿和兴趣

幼儿是独立的人,因而有着他们自己的意愿和兴趣。显然,幼儿在按自己的意愿和兴趣活动时,他们对活动有很高的自主性。他们在游戏的开始、进行、结束中都有自己的想法,教师应予以尊重,而不能因为不符合自己的想法、经验或实际生活就不予以理睬,批评,甚至强行制止。例如在角色游戏刚刚步入正轨的时候我和孩子们聊天:“老师和你们一起在角色区玩,你们都有角色,那我是什么角色啊?” “老师你当顾客”“你当服务员吧”“我觉得老师像店长,店长就是什么都得管,有时候在店里,有时候不在。”“对对,我也觉得老师是店长”“哈哈,店长好” 孩子们你一句我一句的说着。对于孩子们关于我角色的想法很多,这样的环境给了孩子们充分的想象空间。提高了他们玩游戏的意愿和兴趣。

(二)尊重幼儿游戏的氛围和游戏中的想象、探索、表现、创造和随机应变的能力。

幼儿游戏时的氛围是幼儿积极主动参与游戏的结果,是游戏“假想”的特点在游戏中的体现。教师不能因是游戏就随意去破坏这种氛围,否则会使游戏索然无味。幼儿在游戏中想象、探索、表现、创造的时候,也是幼儿自主性得到极大提高和体现的时候,是游戏功能正在实现的时候.所以教师应予以尊重和鼓励。例如有一次我们班的另外一位老师以顾客的身份进了角色区,孩子们热情的招待着她,一切都和往常一样,结账时,老师说我在这里消费了10元钱,你们能开发票吗?孩子们对着老师笑嘻嘻,但是不知所措,这时老师又提出了一个问题:“你们都不能开发票,是不是黑店啊?有没有营业执照?让我看看一看。”有一个孩子想到了一个好主意拿出了一块小的海报说这个就是。另一个小朋友马上到美工区找到我对我说“店长,你快点来吧,咱们蛋糕房有一位顾客说要营业执照”我过去后对客人说:“您好,我是这梦幻蛋糕房的店长,由于我们店现在还是试营业,所以暂时不能提供发票。这是我们的优惠券,下次您可以带朋友一起来做蛋糕”客人满意的走了。这样的情景设计充分增强了孩子们随机应变的能力。

二、丰富幼儿生活经验

扩展游戏情节

(一)利用家长资源,丰富幼儿生活经验。

幼儿的游戏是对幼儿生活的反应,其生活经验是幼儿游戏的基础和源泉。教师要善于指导家长,利用家庭中教育的优势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充实幼儿的日常生活,使幼儿在每天的生活中有新的收获。

(二)结合幼儿已有经验,丰富幼儿游戏内容

一、游戏内容趣味化

幼儿对游戏的趣味需要是多种多样的,他们想玩各种各样的游戏,加上幼儿之间存在着很大的个体差异,有的幼儿想玩角色游戏,有的幼儿想玩结构游戏,即使是同一种游戏,幼儿关注的重点、感兴趣的侧面也有差异。各种游戏之间并无好坏、高低之分,任何一种游戏都具有其自身独特的作用。所以,教师应为幼儿提供各种各样的游戏,增加游戏内容的趣味性。

二、游戏内容主题化

教师要鼓励和协助幼儿按照自己的意愿提出游戏主题。角色游戏是幼儿自主自愿的游戏,其主题应来自于幼儿的需要。幼儿在角色游戏中出现的问题正是下一步发展新的游戏情节的契机,教师要善于发现幼儿游戏的需要,敏感地捕捉幼儿的游戏动机,帮助幼儿在问题解决中学会自主确立游戏主题,不断推进幼儿的游戏体验。例如这段时间正值中秋节,于是,我引导幼儿让他们回家再去和爸爸妈妈体验一次蛋糕房,看看外面的蛋糕房在推出什么产品。孩子们第二天来了就对我说,老师,马上就要到中秋节了,咱们蛋糕房也推出点中秋节的月饼吧!我说好啊,那你们请美工区的小朋友帮你们设计月饼吧!然后你们在蛋糕房推出新的产品。刚开始我会提醒幼儿,咱们中秋节过了那么久马上就要到什么节日啦?孩子们就会在第二天推出新一个主题。随着时间的流逝,孩子们每到一个节日就会主动推出一个新的主题蛋糕。总之教师不应是幼儿角色游戏情节的设计者和游戏实施的控制者。而应该成为幼儿游戏的促进者、支持者和引导者。教师可以与家长配合,利用参观、绘画、讨论等形式启发、引导幼儿展开问题解决的过程,协助幼儿根据自己的意愿提出游戏主题。游戏的主题应该是动态的。当游戏内容缺乏吸引力了,没有人玩了,就可以缩小或取消。同时,教师在新开展一个游戏主题时,要对该主题对幼儿的吸引力做预先的价值判断。

另外教师要鼓励幼儿按自己的意愿提出游戏产生问题的解决办法。

幼儿主动地提出游戏的解决办法,反映了幼儿活动的有意性。教师可以利用玩具以及富有情感的语言,启发幼儿进行游戏解决问题的愿望,帮助他们确定方法,并去实现它。例如,在角色游戏“梦幻蛋糕房”中,孩子们在出现了问题后请店长求助,在游戏中教师只是帮助幼儿解决了客人的问题,并没有帮助幼儿解决营业执照。在区域讲评时我继续以店长的身份引导幼儿讨论“今天蛋糕店有什么事需要向店长汇报吗?”提问的目的是启发幼儿思考今天在游戏中碰到的问题,营业执照问题应该怎么解决。孩子可能回答说:“买一个”或者“借一个”,老师接着说:“可是营业执照买不来也借不来啊”,孩子们在想过之后可能就会说“我知道了,让园长妈妈检查吧,她检查过了我们就可以有营业执照了”“对对,园长妈妈”。这样使参加游戏的幼儿明确了自己的活动包含在托儿所这一主题游戏之中。

三、游戏内容多元化

长期处于同一环境的幼儿学到的东西是有限的,而从和他有关联,但是不在一个环境的人那里可以学到更多的技能与知识。为了让幼儿从多层面学到怎样搭建人际关系和处理自身角色,生成全面的自我意识,因此游戏内容应多元化。例如在经常玩这个蛋糕游戏而没有吸引力的时候,我会引导孩子们想出别的主题来转换他的兴趣和注意力。如推出了积分换购制作感恩节蛋糕的活动,经过讨论决定发起了由美工区的小朋友设计出感恩节免费做蛋糕的代金券来换取月饼的活动。此举充分的调动了孩子们玩游戏的积极性和应变能力。教师也应积极扩展游戏的范围和种类,如蛋糕口味大调查、设计蛋糕、推出新品“马卡龙”来源于那个国家、了解蛋糕文化、搜集蛋糕品种,口味等不同的游戏,这样再丰富幼儿游戏内容和种类的同时,可以让幼儿在游戏中得到更多经验。让幼儿在愉悦轻松的氛围中得到良好的教育,从而真正发挥出角色游戏对幼儿的教育和启发意义。

三、将游戏渗透一日活动中

幼儿一日生活的情感体验,决定着幼儿一天从精神到身体对环境及周边人和事的适应和喜好,决定着幼儿潜意识学习动能的开发和积极性创造性的提高。对幼儿来说,要接纳新生活,要有快乐的一天就要有游戏的陪伴。幼儿的一日生活是由多个环节组成的,而这许许多多的环节又是由一个一个的点来连接的,这一个一个的点我就用游戏把它串连起来。针对幼儿的特点,我们可以充分利用游戏来组织幼儿进行早锻炼和晨间锻炼。例如我们可以组织幼儿进行短跑比赛,设置一段距离,比看谁跑的快,最先到终点的我们可以给他发小红花等。在绘画课程中,我们可以玩猜一猜的游戏,教师准备几种需要绘画的物体,让一个同学拿着,其余的同学猜,猜对了才有资格画,猜错了就继续猜,直到猜对为止。这样孩子们都希望自己猜对,无形中也提高了绘画的乐趣。

四、注重区域融合

幼儿的区域游戏和主题活动游戏既有区别又有联系。一般讲区域游戏关注的是区域材料的使用和挖掘。主题游戏是关注寻找幼儿的兴趣点和需要。因此,将区域游戏与主题游戏结合形成教育整体,可以有效支持主题活动的深入、丰富和扩展。反过来又促进幼儿在区域中探索体验,实现教育价值的提升。区域活动与角色游戏的融合是相辅相成的,区域活动偏重于幼儿在宽松的、愉快的气氛中学习技能,如果把角色游戏结合进去,会使内容更丰富,游戏活动更有活力。幼儿游戏的兴趣更高。

在某程度上对幼儿区域活动的开展是一种局限,因为在这样的活动中,幼儿的交往是非常少的,我认为幼儿的游戏缺少了交往,那么游戏就失去了它原来的意义。有一位学者为此进行了尝试,把“娃娃家”“、小医院”“、加工厂”“、肯德鸡店” 和生活区、益智区、建构区、手工区结合起来,孩子们的兴趣一下子提高起来,在游戏结束后,进行调查,发现孩子们认为这种结合的游戏更好玩。因此,注重区域的融化时很有必要的。

五、注重区域讲评,发挥实效

(一)情境再现的讲评方式,让幼儿在直观的讲评中获得游戏经验

教师捕捉幼儿在活动中的某些事例而无法以作品的形式直接呈现,在讲评时,可以通过拍照、摄像将其投放到电视机上,进行情景再现,还原动场景,进行经验回忆。教师引导,互动交流,这种身临其境的评价方法深受孩子们喜爱。

(二)生生互动的讲评方式,让幼儿成为游戏的主动推进者 生生互动的讲评方式是一种引导幼儿自己提出问题与大家讨论,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的讲评方式。当然,前提是教师的有效引导,不然没有针对性的发散性问题,争论也不会有结果。实践证明,孩子自己提出的问题往往更能引起同伴的共鸣,并激起发问孩子和其他孩子下一次活动的愿望。

六、老师和幼儿的收获

综述所述,大班幼儿游戏作为师生互动的过程,对幼儿交际能力与智力发展具有重要作用。角色游戏作为一种全新的教育方式,不仅能够增加大班幼儿与教师之间的互动交流程 度,同时对幼儿的待人交往能力以及思维想象能力有一定程度的提升。所以在进行大班角色游戏的过程中,教师始终要将幼儿放置在主人翁的地位上,确保幼儿能够积极主动地进行游戏。教师要始终坚持辅助的原则,明确自己倾听者、指引者、支持者、监护者的身份。幼儿在角色游戏的过程中不仅能够获得愉悦的心情,还能获得知识,提高生活能力,增强自我表现力,培养信心,最终实现师幼共赢的理想目标。

参考文献

[1]金梦.大班幼儿角色游戏中教师的指导策略[J].科教导刊(上旬刊),2014,02:69-70.[2]李楠.角色游戏对大班幼儿同伴交往策略影响的实验研究[D].河南大学,2011.[3]于琪.论大班幼儿角色游戏中教师指导策略[J].学周刊,2015,04:62-63.[4]王海霞.浅析大班幼儿角色游戏中教师指导策略[J].青年文学家,2012,24:87+89.[5]贺慧.幼儿园教师角色游戏的指导能力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5.[6]刘凌,张馨元,董建伟.幼儿园大班结构游戏中的教师指导策略[A].中共沈阳市委、沈阳市人民政府.第九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教育科学与边缘科学分册)[C].中共沈阳市委、沈阳市人民政府:,2012:5.[7]华洁琼.大班角色游戏中幼儿同伴互动的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4.

第五篇:大班幼儿角色游戏中如何正确解决矛盾的研究

大班幼儿角色游戏中如何正确解决矛盾的研究

摘要:角色游戏是幼儿根据自身喜好借助一些材料对个性化的任务进行扮演和模仿,这种模仿包括动作、语言和神态表情等方面,这种游戏能够锻炼幼儿的想象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身体协调能力。在表演的过程中幼儿们身临其境的体会角色,有利于幼儿区别善恶美丑,提高自我保护的能力。然而,在游戏中,各种矛盾和纠纷时有发生,如何采取正确的手段来解决这些矛盾是本课题主要研究内容,恰当的解决对幼儿身心健康发育有着巨大的影响。

关键词:大班幼儿

角色游戏

矛盾

一、研究背景

角色扮演是大班幼儿角色游戏的主要内容,幼儿通过自己对于角色的认知和理解,消化后以模仿的方式表现出来,这是适应幼儿身心健康发育的一种游戏方式。目前国内对于幼儿游戏中的冲突行为有很多深入研究,部分教师谈“矛盾”色变,处处避免冲突的发生,担心冲突会引发学生的心理变化从而遏制一切冲突的发生;部分教师则持反对意见,他们认为冲突在某种程度上对幼儿的发展有着促进作用,对于冲突要采取任其发生发展的策略;更有部分教师会忽视在冲突过程中幼儿传递出的求救信号,他们会把解决的权利全给幼儿。

国外对于这一问题的研究要较国内更为深入,通过对国外的观点研究发现主要观点分为两类:一类是教师对于幼儿矛盾发生时应及时采取措施。另外一类则认为矛盾发生后不应过快做出反应,要给幼儿以自行解决问题、沟通交流的空间和时间,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通过这种方式来培养幼儿适应社会活动的能力。

二、大班幼儿角色游戏中矛盾现象及成因分析

通过对于大班幼儿角色游戏中矛盾问题的观察发现,矛盾产生的主要原因归结为:道具材料、角色分配、游戏情境、参演机会等几个方面。

(1)角色扮演上引发的矛盾

大班幼儿主要的冲突体现在道具材料、角色分配、参演机会上,这是由于大班学生对于游戏进行中情节的把握和互相配合有了一定能力,同时关注的重点也从物转向了人。

例如:《小餐馆》游戏中,两名幼儿都抢着拿服务员的服装道具,都想争做服务员,但是都做服务员没有顾客游戏无法进行,双方争执不下,在其他组的小朋友都选好自己喜欢的角色开始表演时他们两个非常着急,但又都不肯让步,最终,其中一名幼儿提出了两全的办法,两人都当服务员,但是一个做收拾碗筷、桌椅的服务员,一个做点菜、烧菜的服务员。

通过这一案例的研究,两名幼儿争着做服务员,从这一点引发了冲突矛盾的发生,幼儿在角色扮演的游戏过程中,在游戏演出区域、角色扮演以及游戏所需材料的选择中都有一定冲突发生。(2)游戏进行中产生的矛盾

游戏进行中通常会出现矛盾,在这一过程中如果双方僵持不下就应该有老师介入进行解决。

例如:在家家酒游戏中,两名幼儿分别扮演爸爸和妈妈和一个布娃娃扮演的宝宝,爸爸想要带宝宝去逛游乐园,妈妈说宝宝有些感冒不能出去玩儿,二者的意见产生了分歧,后期可能演变成大喊大叫,如果这个时候老师不介入进行调节就会愈演愈烈,这是,老师介入对学生进行疏导,双方可以先带着孩子去打退烧感冒针,然后全家一起去游乐园玩,在心情愉悦的情况下,感冒也能更容易痊愈。

在这一案例进行过程中主要的矛盾就是“爸爸”要带孩子去游乐园、“妈妈”由于宝宝身体状况不好不同意,这种按照角色来承担责任的角色扮演能够培养幼儿的责任感,这种冲突属于游戏进行中的冲突。(3)游戏收尾阶段的矛盾冲突

在角色扮演游戏即将收尾的阶段可能会产生由于游戏收尾不当而造成的混乱和矛盾发生。

例如:在《小超市》游戏中,A同学正在进行超市收银结算工作,这是B同学自己的游戏工具没有收拾好就到A同学这里来捣乱,A同学由于收尾工作没有做好怕受到批评哭了起来,这就影响了游戏的总体效果。

三、大班幼儿角色游戏中矛盾处理策略

教师对于幼儿在矛盾冲突方面的指导影响很深,在具体的角色扮演游戏当中经常会出现争抢游戏道具、角色选择矛盾等现象。这就需要教师在每个游戏进行阶段都对学生进行监控,以便对紧急发生的情况作出最及时的反应和处理,但在非紧急情况下,教师最后推迟自身的介入时间抑或不介入,这是对幼儿进行随时随地教育、实践教育的最好机会,大班学生本身有较强的接受和理解能力,对于教师的教育能够清楚的理解,因此,教师要把握好自身的介入时间和教育重点。

(一)以角色身份介入

研究表明,角色游戏中矛盾增多与年龄增长是成正比的。因此,对于大班幼儿角色游戏中矛盾的关注要尤为加强。教师在角色游戏过程中不单单担任指导和监督的义务,在一些造成游戏无法顺利进行的情况下,教师应该仔细观察游戏的发展情况,以某种角色的身份参与到游戏当中,来引导学生自行解决矛盾,而不是以教师的身份进行制止。

例如:同学A与同学B都想担当厨师的角色然而仅有一个灶台的道具,双方互相推搡已经快要发生肢体冲突时,教师应当充当顾客对两名同学说,我想要A同学制作的凉菜、和B同学制作的热菜,请二位师傅帮我准备,这样灶台自然留给B同学来制作热菜,A同学可以到其他案板来制作凉菜,这样既没有让两名同学放生冲突,有没有让游戏中止,恰当的解决了矛盾冲突。

(二)材料的投放得当

很多时候角色游戏中幼儿产生矛盾是材料投放问题造成的,大班幼儿本身处在想象力、理解力逐步成熟的阶段,这种合作性质的游戏对于他们来说更有吸引力,然而教育活动的重点应该放在幼儿间的相互配合与合作上,这是投放过多的材料不仅会影响游戏效果,更会由于争抢材料而造成矛盾。要多鼓励幼儿以物代物,重复利用。

(三)用榜样的力量影响幼儿解决矛盾

对过这一问题的研究发现大班幼儿对于矛盾的解决以语言沟通的解决方法为主,很少使用肢体动作进行解决,为了能够对幼儿进行友好处理矛盾进行教育应该选举一些表现较好的幼儿或者故事中的优秀人物对幼儿进行示范教育,更好的让学生矛盾从肢体行为向言语行为转变。

例如:给学生发一些玩具,不对玩具的归属作出规定,然后观察学生们的表现,然后从中选举出懂得谦让、能够和其他小朋友共同分享玩具的幼儿,把他的做法和行为分享给其他幼儿,让他们懂得这种做法是对的,能够收到表扬从而树立起榜样的形象来引导学生。

四、策略实施的收效以及问题后的思考

幼儿们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对于单纯的动作模仿并不满足,他们渴望更具内内涵的角色表演,他们渴望从游戏中找到互相配合和交流的乐趣,这也是幼儿们走入集体生活的过度,然而游戏过程中的争执、矛盾也是在所难免的,道具的分配、角色的分配每一个环节都可能发生矛盾,利用上述的解决方案对学生进行矛盾疏导有着明显的收效,与传统的教育方式将比,多数学生也更能够接受这种引导式的教育方式,幼儿在学习过程中有了协调关系的能力和互帮互助团结合作的能力。

通过对上述问题的提出和解决策略的剖析对于解决大班幼儿角色游戏中的矛盾问题有重要意义,面对矛盾遏制是不可取的,要允许矛盾存在,同时利用矛盾来教育幼儿,培养学生解决矛盾的能力。然而解决问题的能力作为一种抽象能力不能运用规范和标准来衡量,只能在学习和活动中潜移默化的对学生进行影响。幼儿在游戏过程中不仅能够锻炼大脑的思考能力,更能锻炼语言表达能力和合作能力,教师通过多年累积的教学经验适时的对学生进行指导,通过相互学习、树立榜样、鼓励褒奖等方式来建构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对于大班幼儿要以指导为主,教育为辅,促进学生自身能力的培养,对学生日后处理合作关系和锻炼与人沟通能力有很大益处。参考文献:

⑧邱学青 学前儿童游戏 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8.12 ⑨周丽华 游戏情景中幼儿同伴交往策略的初步研究 湖南师范大学,2007 ⑩吕云飞 角色游戏对大班幼儿同伴交往策略影响的实验研究,河南大学,2001.05

下载浅谈大班角色游戏中幼儿的“以物代物”行为word格式文档
下载浅谈大班角色游戏中幼儿的“以物代物”行为.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在角色游戏中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

    在角色游戏中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 社会性是指进行社会交往、建立人际关系,掌握和遵守行为准则以及控制自身行为的心理特性。随着幼儿年龄的增长,生活经验的不断丰富,他们已不满......

    论幼儿角色游戏中的观念转变

    各国幼儿教育家、心理学家对目前游戏产生的共识是“游戏是儿童为了寻找快乐而自愿参加的一种活动,并具有多样化特点。”就是说一种活动能使幼儿感到开心、好玩、有意思,并以......

    教师在大班结构游戏中的角色

    教师在大班结构游戏中的角色 (实录+评析研究+案例问题) 这几日我们都在开展“我爱祖国”的主题活动,有个孩子提出:“我们的古田是不是祖国的一部分?”这使我想到培养幼儿爱祖国......

    浅谈教师在幼儿游戏中扮演的角色

    浅淡教师在幼儿游戏中扮演的角色 ----让孩子成为游戏的主人 爱玩是孩子的天性,也是孩子最显著的特色之一,在幼儿园的各项活动中,游戏是占有特殊地位的重要活动,是幼儿园环境相互......

    幼儿角色游戏中的随机教育[推荐5篇]

    幼儿角色游戏中的随机教育 角色游戏是指幼儿在做游戏过程中通过扮演各种不同的角色,创造性的反映幼儿生活。但在角色游戏中常常会出现一些预料之外的情况,影响游戏顺利进行和......

    如何让幼儿在角色游戏中快乐成长

    我们不能过分限制幼儿的游戏场所,把知识区的活动和角色游戏绝对孤立开来,而是应该顺应幼儿游戏活动的兴趣,支持他们的想法和玩法,利用这些机会进一步了解幼儿的发展,因为只......

    浅谈幼儿角色游戏中教师的指导策略

    浅谈幼儿角色游戏中教师的指导策略 摘要:游戏是儿童早期特有的一种学习方式,它作为幼儿一种特殊的活动,内容丰富多彩,而角色游戏是幼儿最典型、最具有特色的游戏。要真正实现角......

    如何增强幼儿在角色游戏中的角色意识

    角色游戏是幼儿通过扮演角色,运用想象,创造性地反映个人生活印象的一种游戏,通常都有一定的主题,如娃娃家、商店、医院,等等,所以又称为主题角色游戏。角色游戏是幼儿期最典型,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