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花园镇小学传统文化调研报告
花园镇镇小学开展中华传统美德教育活动调研报告 开学以来,我校开展了中华传统美德教育活动。为全面了解活动开展情况,近期,我们对我镇各小学开展中华传统美德教育活动情况进行了调研。在初步掌握活动总体情况的基础上,又开展了一次问卷调查,最终形成了这份调查报告。
一、教育内容
(一)开展国学经典诵读活动
根据青少年身心特点,从低年级到高年级合理安排诵读内容,本着精炼、通俗、生动、易于接受的原则,着重从“孝、礼、勤、诚、耻”,的内容安排诵读。内容涉及改良《弟子规》,易懂易记的古诗、儿歌《三字经》等内容。
(二)开展优良传统教育
利用清明节、教师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举办征文活动;举办学生励志演讲活动利用革命领袖、民族英雄、杰出名人等历史人物的纪念日,举办学生励志演讲活动;利用抗战胜利纪念日、九一八事件纪念日等重大历史事件纪念日举办国旗下讲话,教育学生勿忘国耻,振兴中华;利用未成年人入学、入队等有特殊意义的重要日子,集中开展思想道德主题教育。
(三)开展校园文化建设
在学校的校园、走廊、教室、黑板报、宣传栏等处都精心安排中华美德教育方面的内容。在班级张贴《三经》、《弟子规》和论语句段,让学生时刻耳濡目染;同时,在走廊内设置了传统美德“感恩”励志等不同教育内容的宣传图板,营造出浓郁的校园文化氛围;学校宣传栏把体现中华传统美德的小故事图文并茂的展示出来。
(四)开展大型活动,培养传统美德,树立理想。我校结合传统美德教育,与大庆电视台牵手成功举办两届“孝亲少年”活动,涌现出林震、葛春雷等一批优秀学生榜样;举办“放飞梦想”大型励志演讲活动,学生与家长同时参会,聆听传统美德教育,让忠、孝、诚、信、礼、义、廉、耻扎根每个孩子心中。
二、实践效果
(一)我校小学生在中华传统美德方面的表现近年来,我们将忠、孝、诚、信、礼、义、廉、耻作为构建学校德育体系的核心内容,并根据时代特点进行转化:忠:尽己报国的责任;孝:生生不息的爱心;诚:求真务实的品质;信:立身兴业的基点;礼:人际文明的规范;义:人间正道的向导;廉:清白正气的根基;耻:人之为人的底线。这“八德”体现着中华民族传统核心价值观,开展“八德”教育,可以为青少年健康成长打下扎实的基础。
(二)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目前,我校中华传统美德教育在工作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主要是:
1.教师普遍反映学生在以下方面还达不到中华传统美德教育的要求:缺乏艰苦奋斗精神,不能正确对待别人的批评;缺乏勤俭节约、吃苦耐劳精神,不能正确处理同学间的矛盾,心胸不够开阔等。
2.我校传统美德教育活动的开展受到教学任务的压力师资力量不够,达不到家长、学校的目标。
(三)征求到的主要建议
1.教师的建议是:(1)将传统美德教育与实际教学相结合,渗透到教学中,持之以恒地开展;(2)增加行为习惯、社会公德、文明礼貌、诚信做人、遇到挫折不气馁、动手能力、爱心、责任心、集体主义、团结协作、人生理想等方面的教育内容。
2。家长的建议是:(1)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其知道礼貌的重要性,使他们成为一个文明礼貌的公民;(2)让中华传统美德教育真正深入学生内心,使其在成人的基础上再成才。
三、结论与建议
通过活动,传统美德开始悄然植根于学生的心灵世界,广大学生较好地形成了行为习惯,主要表现在孝敬父母、尊重师长、爱护校园环境等。同时,培养了学生们的读书兴趣,增强了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使传统美德教育向家庭延伸、向社会延伸。
第二篇:中国传统文化调研报告
中国传统文化调查报告
编导 1401
黄晓青
(一)研究目的
1、熟悉调查的过程,掌握学习方法,了解独有的中国传统文化(最具文化内涵、传统魅力和凝聚力的汉服),有利于提高自身的文化素质好爱国主义精神。
2、将成果广而告之,一次强调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悠久,并做好宣传,动员全民弘扬汉服文化。
(二)调查内容
一、汉服的由来
汉服,即华夏衣冠,又称汉衣冠,中国汉族的传统服饰,又称为汉装、华服。汉服不能与“唐装”、“和服”相混合。汉服是世界上历史最古老的民族服饰之一,其由来可追溯到三皇五帝时期一直到明代,连绵几千年,华夏人民(汉族)一直不改服饰的基本特征,这一时期汉民族所穿的服装,被称为汉服。
自炎黄时代黄帝垂衣裳而天下治,汉服已具基本形式,历经周朝代的规范制式,到了汉朝已全面完善并普及,还通过儒教和中华法系影响了整个汉文化圈。汉人、汉服、汉语、汉俗由此得名。
日本、朝鲜、越南均曾颁布法律效仿汉衣冠制度。但目前在中国,很多人并不了解她,也不清楚汉服究竟是怎样一个概念。同时,作为目前宣传汉服的最重要工具的汉服历史剧在日益发展的同时,也存在着突出的错用、乱用汉服等问题,使得很多原本就对汉服就不是很了解的观众陷入的误区。
二、汉服的特点
汉服是汉民族传承了四千多年的传统民族服装,是最能体现汉族特色及信仰的服装,是华夏礼仪文化的必要组成。每个民族都有属于特色的民族服装,汉服体现了汉族的民族特色。汉服与其他民族的服饰相比,汉服的风格是飘逸、典雅庄重、含蓄委婉、灵动自然、清淡平易的。从黄帝到明代的四千多年时间里,汉民族凭借自己的智慧和信仰,创造了绚丽多彩的汉服文化,发展形成了具有汉民族自己独特特色的服装体系——汉服体系。
汉服的基本特点是交领、右衽、用绳带系结,也兼用带钩等,又以盘领、直领等为其有益补充。结构上,汉服分为十个部分:领、襟、裾、袂、袪、袖、衿、衽、带、系。
三、汉服的消亡
1644年清军入关后,建立了以满族为核心的高度集权政府。满清统治者下令全国剃发易服,引起全国性的愤怒、不满及武装抵抗,随后满清王朝进行武力血腥镇压与屠杀,汉服逐渐消亡。
1683年,清军入台湾,灭郑成功余部,从此汉服从华夏民族的日常生活中彻底消亡。在经历满清两百多年的统治后,今日的汉族逐渐忘记了自己曾经拥有的华美衣裳,成了世界上惟一没有自己民族服装的古老民族。
时代在变,人的思想也在变。当异族征服了昔日诗礼风流的时代,代表卑弱的长辫也尘封了我们民族的血气。对今人来说,剃发易服之前雍容华贵的大国气度、潇洒俊逸的士人气质已恍如隔世,人们不假思索将衣冠全称为古装,在生活中出现更被质疑为日韩服饰,连有些国人自己都这么认为了,这种隔阂的背后是巨大的文化断层。
四、汉服的现状
改革开放,在经济利益的催动下一切东西都进入了功利化轨道,以物质成就为标准。对文化的保护从政府到百姓都不够重视,社会文化尽显薄弱。空虚久了必然就想要充实。到今日,随这国际竞争的转变,国际上对于文化软实力逐渐重视,文化软实力成为了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汉服,自然也重回人们的视野之中。而汉服也以其强大的生命力一直没有灭绝,直到现代汉族人信仰的道教、佛教以及一些边远山民,还有国内许多少数民族都还保持着汉服的特征,现代社会的一些重要祭祀、纪念活动、民俗节日等仍能看到汉服的身影。
而2001年APEC会议“唐装”热对汉服意识复苏的反向刺激作用。以满服马褂的改良版为代表中国的“唐装”,迅速激发了关于何种服饰代表中国的争论,再加上当时充满银屏的美化满清辫子戏,共同成为了催化汉服再生的烈剂。
值得欣慰的是,今天,越来越多的汉族人民又自豪的穿起了自己的美丽服饰,其实现在很多汉人开始对自己的文化有了兴趣,不少人开始复兴着.汉服越来越多人喜爱,这场民间自发兴起的复兴汉民族服饰的运动,通常被称为“汉服运动”。
确实,现在汉服的爱好者几乎已经遍布了全中国,四处都能发现“同袍”。他们穿汉服工作、学习、活动,出入各个社会场合,且自诩为“汉服复兴者”。虽说有些许的人试图用激进的言论来表达自己对汉服复兴的诉求,但是更多的人把这当成是个人爱好,尽力去影响小范围的人来了解汉服、接收汉服。后者这样温柔的宣传远比前者好,前者只能引起大众的反感,反而不利于汉服文化的发展。有人会说,汉服生活化是作秀。这种论调确有一定的道理。但是,要知道,任何一种内容都需要形式来承载,汉服承载的应该是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以汉服为外表,充实古典文化的内里。
博大精深、体系完备、悠久美丽的汉服,是中国不可多得的一大财富,是非常值得每一个炎黄子孙引以为自豪的。我们应该要发扬汉服,使汉民族人人能够认识汉服、了解汉服,能够在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中身穿我们的传统服饰,知道自己姓甚名谁,来自何处,以此为基来重拾传统汉文化,展现华夏千年文化魅力好好的继承下去,让它重现阳光!
第三篇:洛浦镇小学调研报告
洛浦镇小学调研报告
一、学校基本情况
我校共有8个分校,1个教学点,111名教师,1295名学生。53个班级,其中双语班30个,学生数799名。普通班23个,学生数496名。学前班18个,学前班学生633名。
1、教师基本情况
我校在编教职工108名,其中特岗3名,专任教师99名,工人9名;本科11名,大专72名,中专15名,小教高级教师61名,小教一级教师34名;小教二级2名,无职称2名。现在学校在职教师93人,借调出去10人,借调进来7人,外出参加培训10人,长期病假2人,产假3人。在职教师中有27名党员,11名团员;男教师15人,女教师93人;汉族教师9名,双语教师34名;24岁以下5名,25岁-29岁28名,30岁-34岁32人,35岁-39岁22人,40岁-44岁15人,45岁-49岁9名。
2、学生基本情况
我校有1295名学生,男生643人,女生652人。少先队员1295名,到校学生1220人,辍学人数75人,13岁以上7名,双语班学生799名。
3、班级基本情况
我校一共有班级53个,双语班30个,其中:(一年级9个班,学生250名,二年级9个班,学生219名,三年级7个班,学生183名,4年级4个班,学生108名,5年级1个班,学生39名);普通班23个,其中:(3年级3个班,学生52名,4年级4个班,学生77名,5年级8个班,学生192名,6年级8个班,学生175名);
4、学前班基本情况
学前班一共有18个班级,学生人数633名,其中大班9个,学生292名,中班9个,学生341名,无小班。在职学前教师7名,聘用教师11人。
存在的问题:
一、学校管理方面
1、没有做到对任课教师定班定课的问题,没有做到一定六不变。
2、没有做到按专业分课,因此,教师的专业水平无法提高。
3、对双语培训回来的教师,因为分校多,平行班少,所以无法做到按专业分课。
4、因为教师负担重的原因,没有深入开展教学研究工作。
5、虽然狠抓财务工作,但是由于资金短缺的原因,无法正
常发放资金,有时与来我校结账的人发生争执。
6、虽然在抓学校环境的整顿,但由于校园内修建未完工,各种器材胡乱堆放,严重影响校园环境。
7、虽然学校在减轻教师负担和让教师全身心投入工作等方面做出了努力,但还是有一些问题没有得到解决。
二、双语教学工作方面
虽然紧抓教学质量,但是没能确保教学质量的提高。
三、教学工作方面
1、由于我校分校多,平行班少,没能做到按专业分课。
2、学校的教师不是为了专业的需要,而是为了工作需要才来上班,学校教师专业不均匀,为提高教学质量增加了难度。
3、学校学生到校率低,影响到了教学质量的提高。
4、个别教师素质比较低,影响了教育教学工作。
5、对教师的奖励制度没有落实到位,没有激发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影响到了教学质量的提高。
6、教师总是把自己与其他单位的福利、待遇、工作性质进行比较,产生心理不平衡,没能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工作中出现推卸责任等现象。影响到了教学质量的提高。
7、由于家长的教育观念比较低,社会、家庭、学校三方面
对学生的教育,只有学校在做教育,社会、家庭没有起到什么作用。有些学生家长不关心学生的学习,有些家长甚至不清楚自己孩子上几年级。
8、由于学生不努力学习,没有按时完成作业,无原因迟到、旷课、早退等情况较多,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高。
四、学生巩固率方面
虽然招生工作做的好,但是巩固工作非常难,学生家长以:能给我孩子工作吗?能给孩子房子吗等各种无理原因,不让孩子来学校上学。
对上级领导的申请:
1、我校按上级要求,切实做好了维稳工作。由于很多分校没有值班室,值班环境太差,教师值班期间遇到了困难,有可能的话,肯请上级考虑以上困难,给予新建值班室。
2、根据上级安排,我校分校配备了2名、中心校配备了4名保安员,7月份至今,他们第一个月工资1650元县财务室拨发;
8、9月份的工资是我们学校的公用经费支付的,剩下的两个月工资到现在还没发。根据上级要求来算,我们学校共有20名保安员,一个保安员的年薪19800元,20名保安员共计396000元。
3、现在我校项目工程有9所学生食堂,每100个学生按1名厨师来算,学前班和小学部分的学生,需要20名厨师。1名厨师的月薪按2500元来算,8个月需要20000元,20名厨师8个月的薪水共计400000元。
按以上来算,保安员、厨师员一年共计薪水796000元。我们学校一年的公用经费共计720000元,因此,我校无法支付保安员、厨师员的薪水。
望上级领导考虑我们现在存在的实际困难,希望学校保安员、厨师员的工资由县财政拨发。
感谢为盼!
洛浦镇小学 2013年11月29日
第四篇:瀚新花园调研报告
2007年瀚新学府园调研报告
项目名称:瀚新学府园.项目地点: 兴隆台区,西起泰山路,东至双兴路,南至工业街.开发商:盘锦市瀚新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设计单位: 北京建设综合设计研究院.项目理念:瞰辽河美景、闻学院书香
周边配套: 西北有盘锦市重点高中、国家重点瀚新实验小学、瀚新家居城、瀚新农贸市场等、农业银行、邮政储蓄、药房等.园区内配套:会馆、商网、餐饮、洗衣店、中小型超市.售楼热线:0427—2872888
0247—2872999
总占地面积:不详.总建筑面积:40万平方米.容积率:1.5.绿化率:40%.户型面积:29㎡-200㎡.门窗:单元门、白钢可视对讲门.主力:70㎡-90㎡.单价:1-2F:3280.003-4F:3230.005F:2980.00
6F:2850.00阁楼:800
栋数:20栋、分高层6栋、小高层3栋、多层6栋、回迁楼5栋.51#
52#
53#54#55#56#
59#
44#
41#
第五篇:暑期民族传统文化调研报告
暑期民族传统文化调研报告
暑期民族>传统文化>调研报告
当今中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在经济飞速发展的同时,同样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保护传承及开发利用工作也刻不容缓,利用暑期,我走访了本地区少数民族传统文化资源富集、特色鲜明的村寨-----高荡村,就民族传统文化进行了简单的调查研究,调研情况如下:
高荡村系贵州省安顺市镇宁布依族苗族自治县城关镇的千年布依古寨。古寨具有典型的第三土语区布依族村寨的特点,传统民居与古寨风貌特别是石头古建筑保存完整,周围青山绿水,环境优美,民风民俗文化丰富多彩,积淀厚重,古文化遗址遗迹多,遭到破坏不大,具有较大的民族民间文化发掘潜力。历史和文化的积淀使高荡村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婚丧、节庆民族习俗,敬天地、尊师祖的民族信仰传承比较完整和丰富。蜡染、织锦、刺绣等传统工艺在高荡村布依族人中不断的沿袭和发展。高荡村不仅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双枝并秀,而且蕴藏着极大的民族传统文化研究价值。
一、高荡具有丰富的布依文化资源
高荡村居民300多户,近2000人口,全系布依族,且只有伍杨两姓,已有600多年历史。主要具有以下方面的民间文化风情:
1、有独特的山寨建筑。村落内的建筑布局井然,房屋建筑均为石木结构,不用一颗铁钉,均是木料结构屋架,有的石料间隔,有的木料间隔,石板盖顶,墙多数用石料垒砌或浆砌,用石灰或混泥土勾缝、材料就地取,造价低廉,经久牢固,冬暖夏凉,在建筑形式上,有的组成一正两厢院落,纵横交错,古朴悠远。
2、有传统精湛蜡染、织锦、挑花等民族工艺,山寨80%的成年妇女都会制作传统的民族民间工艺,很多农户家里设有染缸,从事织锦、蜡染及传统民族服饰的纯手工制作。
3、有内容丰富、寓意深刻的民间文学。在文化起源上,有《铜鼓的来历》,在传说类有《滴水滩瀑布的传说》,在民风民俗上,有《六月六的传说》、《姊妹箫的传说》等,在民间>故事类,有对爱情忠贞不谕的《睡在草凳上的>小狗儿》、《三妹与蛇郎》。有富于幽默对事物认识讲究哲理的《征舵的故事》,有讽刺贪财愚蠢,描绘善与恶斗争的《妹妹智杀老变婆》、《人与虎斗智》等童话故事。
这里的布依民歌不仅数量繁多,内容丰富,而且流传广泛,布依民歌有古歌、酒歌、时政歌、劳动歌、生活歌、儿歌,从少年儿童到老人,几乎个个会唱布依族歌,唱歌成了布依人或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内容。
这里有布依族民间音乐、舞蹈。其中布依族民间音乐有两大类:一是民间器乐曲调,如铜鼓调、竹箫调、唢呐调、木叶调。二是民间曲调,如念经调(属宗教类)、立房上梁调、情歌调、酒歌调等。
布依族民间舞蹈有铜鼓舞、撒麻舞、花包舞、唢呐舞等。
4、有丰富多采彩的布依族节日,有三月三(油团粑节)、六月六(男女青年赶表定情节)、尝新节,俗称稻米节(即七月半)等。一年中,最隆重、活动内容多要数“六月六”了,六月六这天这一带的布依男女老少聚集在山寨的民间文化场所,进行对歌跳舞,男女青年赶表(谈恋爱),同时还进行唢呐、击铜鼓、木叶、飞石打靶,抓羊子,母鸡护蛋、水上漂石等技艺比赛。
二、该村在民族传统文化工作方面所取得的主要成绩:
1、高荡村被第九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组委会授予“贵州省30个最具魅力民族村寨”之一,表明她所具有的深刻民族民间文化和特点正在被越来越多的人发现和认可,这必将更加有力地推动当地文化的保护、发掘、开发、提高和开放,必将进一步提高当地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水平。
2、高荡村被省政协书画院定为创作采风点,为推广民族传统文化具有巨大作用。
3、高荡村作为布依千年古寨,不仅历史悠久,解放前还是镇宁自治县少数民族村寨的“儒林村”。明清以来,高荡村就有私塾,直至新中国成立前不间断。因此,但凡家境尚可的人家,都会送子弟入塾,曾经产生过秀才9人,举人1人,有7名黄埔军校毕业生,1名国立师范毕业生。解放以后,在党和政府的关心下,旧时的“儒林村”变成了文化村,在过去的60年,全村通过读书正式被大学、中专录取读书参加工作的人就有121人,其中伍德馨一家的子女,就有6名大学生。高荡被1985年《贵州年鉴》记载,称之为“文化村”,这在镇宁自治县绝无仅有。
三、该村民族文化濒危情况:
该村的布依文化有部分内容已逐步消失,总的来说,衰退的原因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一些世代相传,为人皆知的民族风情、民间音乐、古歌、民间神话、传说等部分无人传承了。
2、一些丰富多彩的民族节日活动,传统的项目少了,变得空乏无味。
3、一些独特的布依民间工艺品无人传承制作
4、一些80年代之后出生的孩子不会讲本民族语言,母语传承存在危机。
5、民居古建筑和特色民居濒临灭绝。由于新农村建设的整体推进,一些曲雅古朴、工艺精湛的建筑逐步被现代建筑所取代,需尽快加强传统民居的保护与修缮。
四、民族文化的保护与开发
高荡村如今被定位成布依千年古寨进行旅游开发,经济的发展与振兴,民族文化建设与开发,离不开对民族文化风情的抢救、保护很有必要,现充分利用全乡的自然资源和民族文化资源的特点,提出以下保护建议和措施:
经调研后,高荡村如今正在相关部门的指导与帮扶下,开始逐步完善旅游设施,在此略提几点建议:
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与保护要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方针,应从以下方面入手:
1、加强民族传统文化人才队伍建设,为保护和弘扬少数民族优秀文化提供保障。大力培养少数民族干部和民族文化专业人才,让更多的人走进民间艺术,发扬民族之魂。大力推进民族文化进校园工作,纳入>教学计划安排,编写乡土教材,>培训师资,通过学校教育保障民族民间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提高少数民族特别是广大青少年的文化自觉意识。另外要加强民间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评定工作,要建立文化传承人名录体系,对传承人制定具体的保护措施,如授予荣誉称号、给予民间艺人的生活补贴等,进一步掀起尊重和爱护文化人才,使民族文化传承与发展后继有人,使民族民间文化艺术魂宝流传千秋。
2、统一规划村民建筑,保护地方独特的村寨建筑风格。
3、修复村寨的水碾和农户门前的石磨、舂对,在围绕村寨流淌的梭罗河沿河两岸制作竹筒水车,自流灌溉农田。同时衬托村寨淳朴民风,重现民族远古文化的见证。
4、积极抓好布依文化风情的开发,保护利用。把布依族习俗和文化活动场面与旅游观光很好地协调起来,增加旅游者与当地群众的情趣交往和生活方式,采取解说布依习俗的成因、神话、传说故事、表现形式等方式,让游人对布依习俗有正确了解,增加参与程度甚至产生共鸣。
5、发展富有民族特色和地方特色的布依族蜡染、织锦、挑花等旅游纪念品等。
综上所述,相信通过这些行之有效的活动载体,变抽象为具体,变空洞为生动。民族文化的继承与发展一定能取得不俗的成绩,银城镇宁的旅游兴县战略也将由此打响一场由民族传统文化继承与发展带动经济效益的漂亮的胜仗!《>暑期民族传统文化调研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