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向启功中队学习
武西消政字„2012‟48号
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
西安市消防支队政治处(通知)
关于转发公安部消防局党委
《关于向辽宁省公安消防总队沈阳市支队
启工中队学习的决定》的通知
各部门,各大、中队:
2012年5月7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签署命令,授予辽宁省公安消防总队沈阳市支队启工中队“英勇善战的消防铁军”荣誉称号。近日,公安部消防局党委下发了《关于向辽宁省公安消防总队沈阳市支队启工中队学习的决定》,在全国消防部队部署开展向“英勇善战的消防铁军”启工中队学习的活动。现将《决定》转发给你们,请各单位紧密结合工作实际,认真部署,深入宣传,全面掀起“学启工、见行动、比贡献、铸铁军”的热潮,推进部队建设再上新台阶。
各单位要加大宣传力度,及时将学习情况及主要做法形成文字材料报组教科杨曼邮箱。
武警西安市消防支队政治处 二〇一二年七月二十六日
2火灾扑救和应急救援处置的特点规律,以实战为牵引,狠抓模拟实战演练,深入总结了8大类、27小类灾害事故处置基本对策;科学总结“五熟悉”训练法,被全国公安消防部队推广;成功探索“五区域”训练法,实现了人与装备的最佳结合;在全国公安消防部队率先组建灭火救援攻坚组,创新铁军训练标准,为建设现代化公安消防铁军创造了新鲜经验。向启工中队学习,就要像他们那样,立足灭大火、救大灾、打恶仗,以战斗力为标准,以打得赢为目标,勇于革新组训模式,苦练攻坚克难本领,积极推进战斗力生成模式转变,真正锻造一支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的现代化公安消防铁军。
三、学习他们英勇善战、敢打必胜的战斗作风,在危急关头不辱使命。建队47年来,面对灭火救援任务重、危险程度高、施救难度大的严峻考验,启工中队始终牢记使命、忠诚履职,敢打硬仗、屡立战功,先后扑救各类火灾1.8万余起,参加抢险救援战斗3500余次,抢救遇险群众4200余人,挽回经济损失16亿余元,特别是在扑救2010年大连油库输油管线爆炸火灾、2011年沈阳皇朝万鑫国际大厦高层建筑火灾等重特大火灾战斗中,多次发挥“尖刀”作用,锻造成为了一支来之能战、战之能胜的英雄劲旅,为保卫国家财产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作出了突出贡献。向启工中队学习,就要像他们那样,把敢打必胜的坚定信念、坚韧不拔的钢铁意志、英勇无畏的战斗作风深植于每名官兵心中,体现到每次战斗行动,融入进每项使命任务,在攻坚中磨砺意志,在实战中锤炼精兵,永远忠于使命,时刻献身使命,敢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圆满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四、学习他们牢记宗旨、爱民为民的高尚情怀,争做人民群众的贴心人。启工中队始终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视人民为父母,把驻地当故乡,一心一意做好事、满腔热情办实事。数十年如一日坚持照顾孤寡老人,捐献“助学基金”14万元,资助贫困学生325人,参加社会公益活动3400余次,义务献血16万毫升,以实际行动扶贫帮困,受到了辖区群众的广泛赞誉。向启工中队学习,就要像他们那样,始终把服务人民作为永恒的价值追求,时刻把群众利益扛在肩上,把百姓冷暖放在心间,坚持不懈从岗位干起,从点滴做起,奉献爱心,传递温暖,积极构建和谐警民关系,始终保持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五、学习他们崇尚荣誉、永不褪色的进取精神,奋力创造一流工作业绩。启工中队始终坚持按纲抓建、科学发展、全面过硬,加强“三个一线”队伍建设,狠抓“四个基本”落实,毫不松懈做好经常性基础性工作,努力提高部队正规化建设水平。1980年,中队是公安消防部队首个被公安部授予荣誉称号的基层单位;30年后,公安部再次授予中队荣誉称号,先后获得各项荣誉180项。他们视荣誉为生命,把荣誉当起点,在荣誉面前永不满足、接力拼搏,每次获得新的荣誉,中队就组织开展“荣誉面前怎么看、中队发展怎么办”和“全国学启工,启工怎么办”大讨论活动,教育引导官兵不自满、不懈怠,激励官兵再接再厉,不断取得新的荣誉。向启工中队学习,就要像他们那样,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奋发进取的工作追求、勇争一流的雄心壮志,攻坚克难,全面发展,努力创造一流的工作业绩,不断开创消防工作和部队建设新局面。
62007年11月12日,国务委员、公安部部长孟建柱视察时,称赞中队是“全国消防战线上一面鲜艳的红旗”。中队官兵代表先后9次进京接受表彰,受到了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2012年5月7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签署命令,授予辽宁省公安消防总队沈阳市支队启工中队“英勇善战的消防铁军”荣誉称号
英勇善战 屡建奇功 铸就平安的钢铁卫士
在长期生与死、血与火的考验中,启工中队一次次冲锋在前、攻坚克难,成为一支来之能战、战之能胜的英雄劲旅,有力促进了社会平安和谐。
危急时刻敢打必胜。平时挑重担,战时当尖刀。哪里最危险,哪里就有启工中队。2001年9月1日,沈阳大龙洋石油有限公司油库4号罐爆炸起火,西侧装有1000立方米汽油的5号罐被大火吞噬,相邻的4个1000立方米的汽油罐和东侧8个400立方米柴油罐受到严重威胁。关键时刻,启工中队主动请缨,深入火场腹地,死保5号罐。大火异常猛烈,水泥墙被烧得变了形,官兵们的头盔面罩烤软了、战斗服烤糊了,但他们毅然坚守阵地。经过9个多小时的连续奋战,终于将火魔降服。辽宁省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的政府工作报告对消防官兵的英勇表现给予了高度评价。高层建筑火灾扑救是世界性难题,但是,启工中队凭借过硬本领创造了奇迹。2011年2月3日大年除夕夜,沈阳皇朝万鑫国际大厦发生火灾,大火瞬间笼罩了整栋B座楼。启工中队奉命深入大楼内部搜救被困人员,参战官兵每人肩背两部空气呼吸器、两盘水带等器材装备,以最快的速度徒步登楼,在浓烟中逐层逐户搜救,将被困人员逐个护送至楼下,然后再返回继续搜救。整个战斗中,中队官兵人均往返攀爬高度4万余米,抢救遇险群众32人,创造了全国超高层建筑火灾无一人伤亡的奇迹。火灾成功扑救后,公安部副部长刘金国专门进行了暗访,详细了解灭火战斗过程,并作出重要批示给予充分肯定。2010年7月16日18时,大连大孤山新港码头保税区油库发生了爆炸火灾,严重威胁大连市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能否保住着火罐与有毒化学品罐区之间的阀门组,是事关灭火成败、事关生死存亡的关键。启工中队增援到场时,阀门组被大火炙烤得开始变形。紧要关头,启工中队攻坚挺进,用血肉之躯筑起了一道守护阀门组的生死防线,苦苦鏖战了11个小时确保了阀门组安全,为夺取灭火战斗的全面胜利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启工中队被公安部授予“英勇善战的消防中队”荣誉称号。
刻苦训练砥砺精兵。启工中队之所以能够生死关头不退缩、硬仗恶仗打得赢,既靠对党和人民的赤胆忠诚,也靠平时刻苦训练、科技练兵。《灭火救援业务训练大纲》规定体能科目选训4项,在启工中队变成了9项,每天还要加练一套体能综合训练操、一次负重登楼、一次负重5000米跑、一次万米长跑;单杠引体向上标准10个、双杠杠端臂屈伸标准14个,在启工中队一律为
10来,官兵换了一茬又一茬,爱心接力棒一传就是30多年。干部调动和老兵退伍前最后一件事,就是去赵大娘家再做一次义务劳动;每逢新兵入伍,都要让赵大娘认一认她新来的“兵儿子”。2004年,中队成立了“助学基金”,专门帮助贫困学生。2007年,沈阳市54中学学生张龙女父母离异,与80多岁的爷爷相依为命,靠爷爷拾荒艰难度日。为省钱交学费,张龙女每天啃馒头、喝凉水。看到难以维持,她含着眼泪决定辍学打工。就在这时,中队官兵伸出援助之手,给她送来了学习用品和生活费,并资助她读完了大学。如今在新加坡工作的她说:“不管我走到哪里,永远忘不了启工中队的叔叔们,是他们改变了我的一生,是他们给了我现在和未来!” 47年来,中队先后与12所中小学、24个社区、87个企事业单位结成警民共建对子,捐资14万余元,资助贫困学生325人,义务献血16万毫升,收到锦旗380余面、表扬信2100多封。
倾情为民做好小事。在启工消防官兵的心中,老百姓再小的事,也是天大的事。2002年11月17日中午,一个居民住宅楼发生火灾,官兵们到场后发现失火的是一间新房,窗台上煮牛奶的电热杯引燃了窗帘,满屋都是崭新的家具和电器。如果用水枪射水固然可以迅速灭火,但新房也会一塌糊涂,主人将遭受严重的损失。于是,官兵们一边向外搬贵重物品,一边用水盆端水灭火。20分钟之后,火被扑灭了。官兵们又细心打扫室内,将物品一件一件地放回原位。忧心忡忡的新娘子赶回家时被看到的情景惊呆了,家具摆放得整整齐齐,除了靠近窗台的床烧了一个洞外,新房没有其它任何损坏,贵重物品一样都没丢失!她热泪夺眶而出,拉着战士的手激动得说不出话来。1993年,东北制药总厂迎接美国FDA食品药品认证机构对某型号药品进行认证,认证会议直接关系到该型药品能否出口。即将开会之际,工作人员不慎将存放文件协议等重要资料的保险箱钥匙锁在了会议室,情急之中打电话到消防队求助。接到求助后,官兵不到5分钟就赶到了现场,从三楼窗户进入会议室,在认证团到达前将钥匙取了出来。事后,企业领导专程到中队感谢官兵,激动地说:“你们取出来的虽是一把小钥匙,解决的却是一笔十几亿美金的大订单啊!”
传递平安关爱生命。为了使“全民消防、生命至上”的理念深入人心,不断提高群众的消防安全意识和逃生自救能力,启工中队采取多种形式,广泛宣传消防安全知识。定期走进社区、企业、农村、学校和家庭进行消防安全知识普及宣传,通过展示消防宣传图板、上门讲解示范、组织知识竞赛、火灾常识测试、开展实地演练等形式,传授火场急救、逃生技能和常见火灾扑救等常识。为了方便群众记忆,他们把消防安全知识编成了顺口溜,有好几次,居民家里着火,由于有了启工消防官兵教的高招,把火灾损失降到了最低。沈阳市铁西区文化社区有80多位“空巢”老人,中队官兵为他们专门制作了火灾防范逃生的警示标志和警民联系卡,逐户登门安装和讲解说明。刘贵祥老人的儿子过年回
314精细管理树样板。启工中队始终把部队正规化建设作为主线贯穿始终,持之以恒地狠抓“三个一线”、“四个基本”和八项经常性工作,不断提高队伍教育管理水平。上个世纪80年代,总结出了“主官抓副职、副职抓班长、班长抓老兵、老兵带新兵”的“三抓一带”工作法,被总队推广。定期开展“换职体验”活动,干部下到班当战士,战士轮流做当日值班干部,架起了官兵之间的“连心桥”,增进了官兵团结。在战士中广泛开展“五心”活动(争先创优,完成任务让干部称心;团结战友,思想工作为干部尽心;爱队如家,生活管理叫干部省心;发挥特长,培养人才上替干部操心;自我监督,纪律作风上让干部放心),尊重了战士的主体地位,有效调动了战士的工作积极性。长期坚持开展以警容风纪互相纠一纠、文化学习互相比一比、优点长处互相学一学、有了苦闷互相聊一聊、困难面前互相帮一帮、灭火救援互相护一护等“二十个一”活动,不断提高队伍精细化、人性化管理水平,成为公安消防部队基层建设的样板标兵。从2003年起,中队连续4次被公安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评为“全国公安基层建设先进单位”。建队以来,中队没有发生一起严重违纪、责任事故和刑事案件,共接待各级参观、交流2170次,18000多人。
以情带兵育英才。中队干部常说:浇花浇根,带兵带心。他们用深厚的情谊带出一批批响当当的兵。战士梁喜斌到启工中队后,见到训练紧张辛苦,变得牢骚满腹,经常说水带甩得再好也甩不出前途,梯子爬得再快也爬不出理想。中队抓住他虽然怕苦怕累,但思想深处要求进步的特点,用身边典型激励他,循序渐进帮带他,调动了他的积极性。当年中队业务考核,小梁夺得了水带科目第一名,迅速成长为业务尖子。孤儿学校入伍的战士徐国才,爷爷在敬老院,弟弟在上高中,中队官兵主动承担起了照顾他家庭的责任,战友们的关爱激励着他用扎实的工作回报组织。在汶川抗震救灾中,他一直冲锋在最危险的地方,他常说:“没有部队就没有我的今天,我是吃百家饭长大的孤儿,没啥牵挂,让我先上!”启工中队就像一座大熔炉,进门的是矿石,出炉的是好钢。建队以来,中队有73名战士考入军校提干,55人走上了营职岗位,47人走上团职岗位,8人走上师职岗位,其中一位成为共和国将军。每年退伍期间许多企业都慕名而来,争着要启工的兵,中队退伍战士就业率达到了80%。应聘到某大型国企的曹彦鑫,仅6个月就被破格提拔为中层干部。该企业董事长说:“启工中队的兵特别有觉悟、特别肯吃苦、特别讲奉献、特别守纪律,这样的兵,有多少我们要多少!”
热血铸忠诚,战旗美如画。在胡锦涛总书记“三句话”总要求指引下,启工中队忠于使命、献身使命、不辱使命,谱写了建设现代化公安消防铁军、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守护人民安宁祥和的壮丽乐章。
第二篇:启功中队材料(最终版)
为深入贯彻落实总队“11.27”会议精神,全面掀起“向启工消防中队”学习活动的热潮,用先进典型的感染力和号召力,进一步凝聚力量、激发斗志、鼓舞士气,把部队建设推上一个新的台阶。近期,鞍山支队及各单位纷纷召开党委会、党委中心组扩大会、军人大会等形式,认真学习启工精神,全面掀起了“启工消防中队”学习活动的热潮。
鞍山支队:12月2日,支队召开由支队党委成员,机关各科长、大(中)队军政主官参加的党委中心组扩大会议,专门部署开展向“启工消防中队”学习活动。
会上,政治处李立华主任宣读了《鞍山市消防支队进一步深入开展向“启工消防中队”学习活动方案》。方案从鞍山支队的实际出发,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向启工消防中队学习活动的具体要求,并将学习启工精神与当前四项工作结合起来:一是要把学习启工消防中队活动与学习胡总书记“三句话”总要求和宋文博英雄事迹结合起来;二是要把学习启工消防中队活动与“大走访”爱民实践活动结合起来;三是要把学习启工消防中队活动与打造铁军工作结合起来;四是要把学习启工消防中队活动与端正工作态度、转变工作作风、增强责任意识、提高工作效率结合起来。
王庆禄政委向全体官兵解读了胡锦涛总书记“三句话”总要求、“启工消防中队精神”。启工消防中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它以敢打硬仗、能打胜仗著称,启工中队创造的“五熟悉”在全国消防部队推广,在灭火战斗中探索了新路子,取得了新胜利,广大官兵要进一步端正思想、认认真真的开展好学习“启工消防中队”活动,用启工消防中队的英勇战斗、永不退色、以队为家、服务人民的精神引领我们工作。
会议最后,支队党委书记、支队长刘宏伟就学习启工精神,做好当前工作做出了重要部署。他要求各部门各单位要借助借助此次学习活动为契机,不断转变工作作风,进一步培育战斗精神,着力锻造消防官兵钢铁的意志和顽强的作风,树立敢打必胜的战斗精神,将学习活动与各项工作有机结合,互相促进,共同发展,推动消防工作和队伍建设实现新的大的跨越。
会后,鞍山支队各单位相继按照会议部署,以实际行动掀起了“向启工消防中队”学习活动热潮。
铁东大队:12月3日上午,铁东大队与湖南中队分别召开党委会与军人大会,认真部署落实学习活动。并从四个方面掀起学习活动热潮。
一是学习启工战斗作风和战斗精神。在队伍建设中大力培育消防官兵的不怕牺牲、不畏艰险、英勇善战的战斗作风。在危难面前,奋不顾身、舍生忘死、敢打必胜的大无畏战斗精神。二是以学习活动促进胡总书记“三句话”贯彻落实。加强对官兵的理想信念教育,强化官兵的服务态度,找准与启工中队精神存在的差距,进一步把学习启工精神引向深入,并引导官兵树立良好的理想信念,将学习贯彻胡总书记“三句话”落实到行动上。
三是将学习活动与学习先进事迹结合起来。结合宋文博先进事迹与启工精神,大力培养官兵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强化官兵的工作责任心与精神面貌。激励官兵立足岗位、奋发进取,全身心投入到消防事业当中来。
四是认真做好当前的部队稳定工作。在队伍中广泛开展安全教育,重点强化了执勤车辆、执勤训练、甲型流感、一日生活制度、人员外出等方面。确保做到大事不出小事也不出。
鞍钢大队:12月3日上午,鞍钢大队召开专题会议贯彻支队会议精神,进一步开展向启工中队学习活动。于永东大队长对学习活动进行了统一部署。
一是将开展向启工中队学习活动作为今后一个时期的政治任务抓紧抓实。要教育引导大队官兵自觉用“启工”精神激励工作热情,立足本职,爱岗敬业。进一步树立启工中队那种唯旗誓夺与坚韧不拔的精神,不断提高鞍钢大队的凝聚力。二是要学习启工中队魄力和勇气,学习启工的军魂,不仅要打造灭火救援方面的铁军,而是要打造全方位的铁军,以铁的纪律、铁的作风强化执勤备战人员的战斗意识,提高部队整体作战能力。要大力培育和锤炼大队官兵不怕牺牲、不畏艰险、坚韧不拔、英勇善战的战斗精神和作风,在危难面前,奋不顾身、舍生忘死、敢打必胜,彰显大无畏的革命英雄主义气概。
三是要在学习启工中队活动中积极营造争先创优的浓厚氛围,发现、培养和树立大队的先进典型,从工作上、生活上关心爱护他们,为他们健康成长提供良好的环境和平台。进一步增强大队实力、活力和战斗力。
四是学习启工精神要坚持持之以恒。启工之所以先进,是因为它的发展和典型性伴随了消防部队30年的成长与壮大,在成长的每一步上启工都不甘落后,勇攀高峰,大队要远学宋文博同志,近学启工,再掀学习启工中队先进事迹的新高潮。
正门中队:12月3日,正门中队召开支部会、队伍会、军人大会层层传达学习活动精神,在队内全面掀起向启工消防中队学习的热潮。
一是把学习启功精神与贯彻学习胡锦涛总书记“三句话”总要求相结合,在学习上引导官兵在思想上形成高度认同,在行动上做到方向一致,全面、系统地理解和把握启功精神的丰富内涵、精神实质,以“三句话”总要求为指导思想,努力践行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进一步增强官兵政治意识、大局意识、宗旨意识、使命意识,进一步增强献身消防事业、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责任感、使命感和荣誉感,忠诚履行好党和人民赋予的职责使命。
二是是用典型事例帮助官兵找准方向。通过学习启功精神,中队用宋文博的先进典型事迹渲染官兵,大力弘扬时代正气,让官兵确立做人的标准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激励官兵强化责任意识、提高素质能力,在本职工作中创造出更优异的成绩。
此外,在开展“向启工消防中队”学习活动中,鞍山支队各单位成立了学习活动领导小组,开展了军政主官“带头学习、带头实践”活动,建立指导联系点,落实机关指导基层,利用网络、简报、板报等有效载体落实机关、基层互动等有力措施,在全队范围内营造学习活动的浓厚氛围。
第三篇:向启工中队学习心得
向启工中队学习心得
启工中队是消防队伍的一面旗帜,从1978年的“硬骨头六连式消防中队”到2012年的“英勇善战的消防铁军”,数不清的荣誉和杯匾见证着他辉煌的曾经和现在。人,会因为信仰而变得无比强大,同样,指引这个英雄集体的必然有一种强大的精神力量,这就是一代又一代的启工人用生命和血汗坚守并传承着的“启工精神”。
一、以“启工精神”为指引,体悟其中丰富的时代内涵和源源不断的感召力量。
47载的积淀,时至今日,“启工精神”被凝结为“唯旗誓夺、英勇善战、一心为民、永不褪色”,字字铿锵,动人心魄,它包含了消防军人视荣誉为生命的热血情怀,承袭了建军之初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不变宗旨,彰显的是消防军人对党和人民的无限忠诚。作为“启工精神”的发源地,启工中队是整个消防部队的一个榜样、一座丰碑。回顾历史,战例鲜活,一次次生死考验面前,是一张张从容坚毅的脸,铺就了胜利的基石。一代代启工人的事迹被历史认可,为人们所传诵,他们的情怀叩响着我们的心灵,他们迸发出的精神在危难时刻光芒万丈。
新时期,消防军人被时代赋予了更多的职责与使命,“启工精神”为我们在平时和战时各项工作的开展提供了源源不绝的内在动力。它犹如旗帜,飘扬在战斗一线,彰显着首战用我、果敢顽强、英勇威武的光辉形象,激励广大消防官兵始终保持政治上、理论上的清醒和成熟,忠实地履行人民军队和人民公安的宗旨和义务。“启工精神”是人民军队优良
传统和新时期公安精神的继承和发展,是消防部队成长壮大的缩影。这种精神必将在党和人民需要的时候,淋漓尽致地展现消防官兵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的一贯作风,义无反顾、不事张扬地把触动灵魂的感动定格在每个灭火救援战斗的现场,也必将在全国人民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的进程中,在确保全社会消防安全的现实斗争中竞显其崇高、伟大和辉煌!
二、以“启工精神”为指引,在内心深处打牢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根基。
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也是时代的推动者,我们党在成立之初,就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不变的宗旨,这是对历史经验的总结,也是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唯一途径。党的路线、方针、政策高屋建瓴,指导全局,然而理论能否发挥作用还要靠实践,靠落实,这就需要千千万万的共产党人在自己的岗位上踏踏实实、兢兢业业,牢记根本,将党的科学理论体系细化落实到日常工作的点点滴滴之中。47年来,启工中队的官兵始终坚持一心一意为群众做好事、办实事,14万余元捐款、325名扶助生、16万毫升义务献血、380余面锦旗和2100多封表扬信印证了他们对誓言的践行,他们用切切实实的行动告诉我们“老百姓再小的事,也是天大的事”,只有心中始终装着群众,才能真正做到一心为民,构建和谐。
2011年,葫芦岛支队出台了“八项便民举措”,在行政审批中缩短办结时限的项目达到662项,累计提供上门服务1050余家,帮助企业和群众解决消防技术难题2672余项,大大增强了部队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为回馈地方群众,支队启动了“四大爱心工程”,捐资助学,扶危济困,进一步密切了官兵与驻地群众的血肉联系。今后,我们全体官兵将以“启工精神”为动力,坚定不移的落实好“八项便民举措”和“四大爱心工程”,创新社会消防管理,着力提升消防服务水平,多为第二故乡人民办好事、办实事。
三、以“启工精神”为指引,用对事业的不倦追求和顽强拼搏的汗水浇铸忠诚。
启工中队之所以能够屡建奇功,既靠对消防事业的赤胆忠心,也靠长年累月的艰苦训练。从“五熟悉”训练法到灭火救援攻坚组的率先组建,启工中队始终立足实战大胆改革训练模式,不断提高部队战斗力。近年来,消防部队在服务地方社会经济发展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随着城市化水平的提高,特别是一系列重大火灾的成功扑救,使人们对消防工作的重视度有了一个新的跃升,消防事业必将迎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机遇面前,我们应宁心静气,勤学善思,大力弘扬“启工精神”,将力量用在平时,潜心研究新课题、新挑战,打牢基本功,借时势、谋发展,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努力将消防工作推向一个新的高度。
为锻造启工那样铁的队伍,练就官兵过硬本领,全面提升部队正规化建设水平和灭火救援实战能力,我支队成立了石化类、易燃易爆类、高层地下类等八个灭火专家组,将指挥员“八会”训练贯穿始终。在抓好官兵业务理论学习、体能技能训练、车辆装备器材熟悉的同时,注重贴近实战,根据岗位职责和工作实际,划分灭火、政工、后勤、防火四类9个岗位,开展共同科目和专业科目训练,基层大中队将练
兵细化到每名战士。定期组织比武竞赛,淬炼官兵“敢打必胜,迎难而上,勇争一流”的良好精神风貌,努力提高部队攻坚克难能力。
四、以“启工精神”为指引,培育唯旗誓夺的热血豪情和不怕牺牲的无畏勇气。
电视剧《亮剑》里说:“一支具有优良传统的部队,往往具有培育英雄的土壤,英雄或优秀军人的出现,往往由集体形式出现。”无疑,启工中队就是这样的集体,唯旗誓夺和不怕牺牲就是这个集体的传统。在大龙洋石油有限公司油库的烈焰里,在皇朝万鑫国际大厦的浓烟间,在大孤山新港码头保税区油库的火海中,启工官兵一次次用血肉之躯筑起生死防线,抢救人民生命财产于危难,视死如归,力揽狂澜。正是有了敢于争先的热血豪情和不怕牺牲的英雄气概,他们面对危险时方能挺身而出,他们无愧消防铁军的称号。
当前,全国公安消防部队打造铁军浪潮涌动,成效显著。无疑,“启工精神”为消防铁军的缔造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它是多少金钱都无法比拟的财富。在锤炼滨城消防铁军过程中,我将以启工人为榜样,崇尚荣誉,献身使命,不负时代重托。
第四篇:学习《启功教你学书法》体会
学习《启功给你讲书法》体会
一、不用指导,古代碑帖是最好的老师,买本好字贴,最好不是现代XX仿写的,而是碑帖拓本的影印本,而且拓的越早越好。
二、利用好米字格,帮助摆好笔画的位置,字好看不,就2点,一是大的结构漂亮,二是每一笔都漂亮。
三、不想写莫强写,兴趣不能扼杀,在家里角落铺个摊子,笔墨纸砚都现成,想写不用麻烦立刻就写,不想写的时候,放着,没准哪天再写时候,发现自己进步了。
四、每次少练几个字,挑些常用的字,循环只练这些。
五、写完了和原贴比较下,发现不足,找出原帖笔画的特点,尽量要模仿的像。
六、即便不练字的时候,可以拿碑帖看,不吃猪肉,也可以看看猪跑,不拘看啥,看多了感觉就出来了。
七、书法不神秘,就是用比较特殊的笔写字而已。
第五篇:启功先生谈书法的学习
启功先生谈书法的学习
记者:启先生,您好:首先感谢您百忙中抽出时间接受采访,您是我们书法界的老前辈,学问、书法享誉海内外。能不能先清您谈谈您是怎样走上学书、治学这样一条道路的? 启功:感谢《书法》杂志和各位朋友对我的关心。老前辈,学问、书法如何如何,我不敢当。我一直认为,我够不上一个书法家,我的职业是教书,写字、画画都是业余爱好。怎么走上这条道路的?我祖父能画些写意花卉?我小时候喜欢画画,受了祖父的熏陶。因为常看到他老人家拿着笔,花鸟虫鱼,草草几笔而成,那时我想当个画家挺有意思的;后来就贾拜贾义民先生力师。贾先生博通画史,对于书画鉴赏也极有素养。常带我到故宫博物院看陈列的古书画;后来又介绍我认识吴镜汀先生,跟吴先生学。学了一段,挺有长进。慢慢就有人求画来了。有一次,一位长亲命我画一幅画,说要装裱后挂起来,我感到很光荣。但长亲又说:“画完后你不要落款,清你的老师题写。”那意思是说,我的字太差,这对我刺激很大。从那时起,我就下决心写好字,给自己争口气。这样一辈子就跟书法结下的不解之缘。后来承恩师陈垣先生的提携,在辅仁大学教国文,研究诗词、韵律、文法。抗战胜利后当过故宫博物院专门委员,负责鉴定古文书和文物,也在北京大学博物馆系兼过教授。解放后又参加过《红楼梦》程乙本注释,《清史稿》标点,这些都是对我一生很有意义的经历。因为学海无涯,每一个工作都促使我去学习、研究,这样我也就在文史、文物、书画方面积累了一些经验。不敢说有多少成就,一辈子都在学倒是真的、学
问方面是这样,书法方面也是这样。
记者:您学习书法是从哪里入手的?能不能请您在这方面具体谈一谈? 启功:关于这个问题,我写过一首诗,收在了前几年出的《论书绝句》里,第四首、诗是这样写的:“先摹赵董后欧阳,晚爱诚悬竞体芳。偶作擘窠钉壁看,旁人多说似成王。”诗后边我作了说明:我六岁入家塾,最早学的是先祖自临的欧阳询《九成官醴泉铭》,蒙着帖照着写。后来十一岁见到颜真卿的《多宝塔碑》,略识其笔趣,但那时对笔法理解还很肤浅,谈不上学书。二十多岁时得到赵孟俯书《胆巴碑》,特别喜欢,学了一段时间,人说我的字像英煦斋。当时我学画,画画得还可以,题款字难看。于是学董其昌,得写字行气,但骨力不行。后来得到罗振玉藏《宋拓九成宫碑》精印本,不知是宋人重刻的,见它清润肥厚,认为不啻墨迹,于是逐字以蜡纸勾拓而影摹之,这是我学书的打筑基功夫。以后杂临碑帖以及历代名家墨迹,其中又以临习智永《千字文》墨迹时间最久,下功夫最深,学得也最苦。要说学习的经验,我觉得要做到写字要做到“骨肉不偏”,很难。为了增强字的骨力,又临《玄秘塔碑》若干通。这样经过几年努力,偶尔给人用楷字写对联,人见了就说我的书法是学乾隆时的成亲王的,实际上成亲王的帖我一次也没有临过。记者:清代书法家梁山舟与张芑堂沦书,曰“学书有三要”,“天分第一,多看次之,多写又次之”。晚清杨守敬在《学书迩言》中又加以“二要”:“一要品高,二要学富。”您觉得一个人要在书法方面有所成就,应该怎样设计自己的道路?这“三要”、“二
要”,应该以哪个为先? 启功:这五种啊,后两种我都不配。“品高”我不配,我不配谈品高,我也不配谈学术有什么收获。那前三种我是这么想:多看、多写是真的。张芑堂说第一要天分。这个天分就很难说了?有人很笨,写久了也能成他一个规格、体势。多看是重要的,多 写也是重要的。无论如何,眼睛老看,手老写,看得丰富极了,他也就可以随便批评淮对淮不对了。当然那个对不对的内容,他说的就未必对了。你想想,各人一个手法,各人一个习惯,他说不合他那个习惯,就不对,那恐怕也不合适。所以我觉得还是得多看多写。多写多看这才重要;但是只多看多写还是不行,我觉得还得多临。拿那个古代某一家的方法,他那个结构、位置很重要、我是这么 想的。这是我个人一个不成熟的感觉。所以我曾想,写字有三个次序。把一个字拿来,鉴赏一个字,比如是“天”或者是“三”,简单的笔画。眼睛看着,手底下笔写着,写完了并不好看。第二就摹着写。薄纸铺在帖上头,现在更方便了,有塑料薄膜,蒙在帖上,不致泅到帖上,按着笔画写。第三,就对着字帖再写。经过这三个,就截然不同了。我是笨办法。我觉得临也很重要,光看恐怕不解决问题。另外,我觉得梁山舟、张芑堂、杨惺吾三家论学书入门,有一个不足的地方,都是偏向“神”,这是不全面的。如果一个学书的人对字的“形”尚不熟练,怎么能看其“神”?所以我以为,学书入门似宜先熟记其“形”。记“形”的方法,应该先记其形状、长短。如某字某笔长、某笔短,什么角度,什么方向,等等,实际上书法问题,在基础阶段,都是很细碎具体的东西,你会了就有模样,不会就没模样。所以初学的儿童,应该先写“照格”,蒙着写;后写“背格”。熟悉了,再看帖写字。如果初学的识字不多,即要求其看其“神”,问其神要行要坐,还是要飞,恐怕未必能说得出来。拙见以为,入门者(只论初学,不论年龄),先看帖上一个字,即仿写一个字;二用透明纸罩在帖上描写一次;三,再对帖临写次。如此写上一段时间,而逐渐记住某字某笔长、某笔弯弯曲,字的形状逐渐熟悉记住,这样入门,从“形”到“神”(全貌)就逐渐可以了然。
记者:古代书家谈学书、临帖,很多人说先要“入帖”,然后再“出帖”,您对这
个问题怎么看? 启功:“入帖”、“出帖”前人确实谈得很多,但有些说法过于绝对化。我觉得“临帖”如同写静物、画石膏像、画模特儿,没有什么秘密。眼手相应,日久熟练,并无神秘可言。一个文盲,签字时他只能画“十”字。三个文盲同时各画一个“十”字,一定是既有相同,也都互相不一样:他们三人都能写出具有某种共同特征的“十”,是因为有一个标准的“十”在大家心中,大家都照着心中的这个标准写,这就是“入帖”,但每个人总有一些自己的特点,互相不一样,有个性风格,所以“出帖”也是自然的。我过去曾讲过,“临帖”要完全达到和古人一样是很难的,不“出”也得“出”。学一点古人的,在达不到的地方,自己想办法变通解决,用自己的方法来处理,慢慢地个人的特点也就有了。很
多书家的风格实际上就是这样形成的。
记者:您的《论书绝句》里面还有两句诗,说“透过刀锋看笔锋”、“半生师笔不师刀”。这里的“师笔”、“师刀”怎么理解,您能否作一些解释? 启功:“师笔”、“师刀”不是什么“神话”。从前没有摄影、影印,碑上、帖上的字都是刻出来、拓出来的。一个笔画,至少要上下左右四下而刻成,让人看了觉得是方块,实际上在写者只是一抹而成。近人便说古人用“方笔”,不用“圆笔”。又说古人用笔按“八卦”方向,有“始艮终乾”之说。(见图)这是用锥形毛笔画出方形笔画,这样写字,每笔描成方形,不应是运笔写字的常道: 一块碑上几千个字,如果每笔都这样画。那多么久远才能写完呢?我们看古碑“笔道”刻成方块形状的字,要看笔道之间的关系、方向、斜正、距离,把它们背后的笔法看出来,它们多属一挥而成的一笔,而不是一个方块。这就是我的“师笔”不“师刀”的意思。我以为书法是毛笔书写的艺术,刀刻是不得已的变通手法。所以说“学书别有观碑法,透过刀锋看笔锋”,正确的笔法,应该在笔写的书迹中找;看刀刻的碑刻,要透过刀法看笔法。而不要见了矫揉造作、毫不自然的刀刻效果,以力这就是古人笔法。
记者:赵孟頫有一个著名观点,即“书法以用笔为上,而结字亦须用功”。您怎么
看这两者的关系? 启功:这是老生常谈的问题了。用笔与结字,哪个重要?我认为结字重于用笔。理由很简单,“用笔”管的是笔画的形状问题,“结字”管的是整体的效果问题。一个字笔画不够标准优美,但摆好了,这个形象还能凑合过得去;如果笔画局部都很优美,但摆得东倒西歪,那能不能成字都将成为问题,还谈得上什么美?王羲之的书法是历史公认好的,但如果我们把帖里的字剪一个出来,把笔画分别铰开,随便一摆,那还能是王
义之吗?所以“用笔”和“结字”问题,虽说两者不可偏废,对书法学习来说,我认为还是应该以“结字”为先。尤其是初学者、以我个人的体会,“结字”是有规律可循的、掌握好了可得事半功倍之效。一是宇的比例,漂亮的字几乎都存在一个五比八的规还是应该以“结字”为先。尤其是初学者、以我个人的体会,“结字”是有规律可循的、掌握好了可得事半功倍之效。一是宇的比例,漂亮的字几乎都存在一个五比八的规
律,这正好和西方艺术理沦中的所谓“黄金分割率”相合。这是通过科学研究得出的结论,可指导每个字的书写,二是注意字的重心,一般说来,造型优美的字,重心不在字的正中间,而在中间偏左上方一点的位置,这是因为人们的视觉误差和审 美习惯造成的。这一规律也非常重要,决定汉字形象最终能否写得优美。
记者:启先生,以前我在报章上曾看到,说您谈到书法学习,曾提出学书要有“三问”,对初学者很重要。这是您个人学习心得的总结吧!启功:其实也是前辈的教训。“三问”是“问人”、“问己”还有“问墙”。所渭“问人”就是在初学的时候,要经常找机会向身边的前辈或书家请教,问一问他们的心得,吸收他们的经验。尤其是那些有丰富经验和独到见解的老前辈,他们的活语重心长,要认真地领会、严格地执行,不要马虎、随意,自作主张。随着时间的推移,问的人多了,见的广了。过个三五年,自己的认识也提高了。这时就要多动脑筋,问一下自己该怎么写,自己感觉怎样好就怎样写,即所渭的“问己”。再随着时间的推移,应当 把字放在墙上看看,看看能不能撑得住墙,有句老活,叫「字怕悬」,在下面写的时候看着挺好,放在墙上看就不大好啦,这时候你就要想法纠正这种差别、此后,你还要经常请
别人看看墙上的字如何,是否符合大众的
审美要求,大家说好的地方可考虑保留,大家说不好的地方就应该考虑修改。这样反复地修改练习,就会和书法应有的规律相吻合,从而自觉不自觉地按照字的规律写,慢慢走向成熟,成为有造诣的书家。这就是“问墙”。
记者:书法史上很多书家把“德”、“学”作为书法艺术的内在要求,但历史上确实不少大学者、儒学大师书法一般。怎么理解这一矛盾现象?在现代社会竞争激烈的社会条
件下,书法家应该怎样立身处世? 启功:“德”和“学”每个人都要讲求,但这是社会问题、道德问题,与艺术方法不是一回事。末代的蔡京、秦桧是坏人,他们的字写得很好、后来的朱元璋、袁世凯,写得也不坏、在他们活着的时候,大家也向他们歌功颂德。假如拿出他们写的残纸片,大家不知是淮写的,那又怎么评论写这字的人是好是坏呢?写字的人,多半是知识分子。既是知识分子,就要知道仁义道德。所以书家讲道德,理所应当,现代社会竞争激 烈,但做人的基本原则总述是不能丢、总不能把礼义廉耻都扔一边。这不仅仅是对书法家的要求,对整个社会都应如此。写字与德、学是两个问题。这好比我们世俗的人见一个僧人,先问他是否吃肉喝酒。如吃肉喝酒就认为他不算好和尚。其实佛释迦牟尼出家后,每天挨家乞食,也没听说佛乞素食。佛不专乞素食,难道就是假佛吗? 记者:最后一个问题。启先生,能否请您谈淡对近二十年书法发展的看法? 启功:近二十年书法的发展,我不知道。通行篆书时代的人,无法预知汉隶的通行,汉代的人无法预见真书、草书的流行。五十年前的人无法知道今天的规花字、我们不是神
仙,不能知道未来的字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