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怎样实施幼儿园艺术教育心得体会1
怎样实施幼儿园艺术教育心得体会
老高川中心幼儿园
小三班
李玲娜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文体素质的提高,在当今社会,人们对艺术的追求,对美的追求得到了空前的表现。而学前期是接受艺术启蒙教育的最佳期,由于艺术活动是具有感情形式的创造活动,它的具体形象、它的情感渗透性与学前儿童本身特有的纯朴性、浓厚的生命色彩以及自由创造性质相吻合,因而特别容易为幼儿所接受。从小就接受艺术熏陶的人具有一定的艺术修养和较高的审美境界。他们能从最平凡的东西上见到美;懂得利用平凡的东西创造美,对人生有积极快乐的态度。因此,对学前儿童进行艺术启蒙教育较高的价值和深刻的社会意义,下面我简单谈谈组织与开展艺术活动的几点体会。
一、坚持以欣赏为切入点。
艺术活动在幼儿园教育中主要表现在三方面即音乐艺术、美术艺术和文学艺术。无论哪一方面的活动,都坚持以欣赏为切入点,为幼儿提供一个完整的视、听觉形象,营造良好的氛围,积极引导幼儿去亲身感受体验,使幼儿获得情感上愉悦,能更好地进入艺术作品的情境.以往开展艺术活动,常常忽视了幼儿对审美对象的整体的主动的感知,幼儿几乎都是被动的记忆、理解和表达。这样的活动难以培养一双双审美的眼睛、一个个审美的大脑。如在活动中坚持以欣赏为切入点,强调审美感知,则可激发幼儿的审美情感,从而进一步提高审美创造的能力。例如:中班新歌《我听见》,这是一首优美柔和的三拍子歌曲,表现了幼儿热爱大自然及在大自然中丰富的想象力。老师带领幼儿走进大自然。欣赏那蓝天、绿水、小草、鲜花……再请幼儿躺在草地上,闭上眼睛投入地欣赏歌曲,感受歌曲优美柔和的旋律,理解它与我们身边的自然是那么和谐,于是孩子们一下子进入了歌曲的意境,纷纷动情地唱起来。创编的歌词也非常巧妙,融入了幼儿的真实情感:我听见大树在沙沙响;我听见花儿在微微笑;我听见蚂蚁在轻轻说……在文学活动中,我也同样如此,注重选用精美的诗歌、散文和童话,配上适宜的音乐,强调欣赏感受在先,理解表达创造在后。
二、以情感为激活因素。
艺术表现实质上是内在情感的外部表现。它是将情感呈现出来供人欣赏的,是由情感转化成为可见或可听的形式。在开展各类艺术活动时,我注意挖掘艺术作品情感因素,帮助幼儿把握情感基调,从而获得各种不同的情感体验。例如:中班童话《金色的房子》,在欣赏时,用语气、语调、表情手势等加以突出,让幼儿感受到小动物们的心情:好奇、渴望、友好、宽容,对生活的热爱,当遇到小姑娘拒绝时,毫无埋怨责怪,而小姑娘从孤傲到孤独,再到融入集体的欢乐,这个情感脉络幼儿不能作理性的分析,但内心完全能感受到,通过朗诵、表演达到情感的自然表露,并内化为自己的理解,从而调节自己的行动。
三、充分发挥综合优势。
音乐、美术、文学三种艺术类型虽然都有着各自的物性,但是我们却不能忽视它们之间存在的内在联系。显然,对三种艺术形式的共同审美要素进行抽象和迁移,能培养幼儿一种综合性的艺术智慧,一种整体的反应能力。因此,在开展各种形式艺术活动同时,我还充分发挥综合优势,发展音乐、美术、文学艺术中共同的审美要素,按同构的原理加以沟通,以不同的艺术形式使幼儿获得美的熏陶。
幼儿的作品真是千姿百态,有△○—等,想象非常丰富。
总之,只要我们在艺术活动中坚持以欣赏为切入点,以情感为激活因素,坚持形式美与内容美的高度统一能让幼儿的心灵在艺术的空间自由驰骋,必将为培养“审美型”人格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二篇:幼儿园艺术教育综合练习1
《幼儿园艺术教育专题》综合练习一
上编(1-3章)
综合练习中涉及到的知识点请大家掌握
1、了解学科的研究意义和内容
2、学前儿童美术能力的发展阶段
3、为什么说学前儿童的美术作品标志着儿童个体发展的程度
4、幼儿美术作品中的表现力体现在哪些方面
5、学前美术教育的目的是什么
6、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指导原则是什么?举例说明你是如何理解这些原则的7、学前儿童手工活的有哪些?分别有哪些基本技巧
8、美术欣赏活动中采用哪些方法、手段进行欣赏
9、美术作品的基本构成要素
10、幼儿园情节画活动的含义、作用、指导方法是什么
第三篇:幼儿园 艺术教育中的实施策略
幼儿园艺术教育特色活动中的实施策略
万州区鸡公岭幼儿园 唐凤莲
艺术教育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艺术素质的发展,又是为促进整体素质的和谐发展打基础的,所以在幼儿园开展艺术教育更具必要性。幼儿艺术教育以音乐和美术为手段和内容的教育。幼儿艺术教育范畴广泛,幼儿美术、音乐、歌舞、幼儿表演、幼儿文学等都涉及此领域。艺术教育是促进幼儿健全人格形成的重要途径,是发展幼儿艺术兴趣,培养幼儿艺术素养,是能有效地促进幼儿感知美和表现美的情趣,陶冶幼儿情操,发展幼儿智力,促进其自身各种因素的平衡发展,开发幼儿创造潜能的一把金钥匙。
我园自2010年被命名为“万州区艺术教育特色学校”以来,以“ 让每一朵花灿烂开放 ”为办园理念,坚持“同心同德同享优质”的办园目标,围绕“美的孩子人见人爱”的培养目标,引导幼儿快乐学习、和谐发展。在全面开展艺术教育特色活动中探索了以下策略:
一、立足幼儿,创设宽松和谐的艺术教育环境。
《纲要》中明确指出:“幼儿艺术学习需要环境熏陶”;“幼儿园的园室环境应服务于幼儿的审美和创作的需要”等要求,因此,我们以“幼儿为本”从物质环境和人文环境进行创设。
1(一)创设支持性物质环境
在艺术环境创设中我们非常重视幼儿的参与性,为其提供丰富多彩的、能满足创造美、表现美所需要的艺术材料,为幼儿提供感受美和体验美的支持性环境。在实践中我们先后提出了以下操作层面的策略:
(1)注重将艺术教育目标物化到环境创设之中;(2)将艺术要素融入一日生活各环节;
(3)强调环境创设的教育性、互动性、引导性和艺术性; 我们在创设艺术教育环境的时候,主要关注以下几方面:
(1)色彩魅力。在颜色的选择上,我们分析幼儿的生理、心理需求,结合本园的客观条件,选择了以黄色为幼儿园的主色调,全园营造了一种平静祥和的气氛,让幼儿身在其中保持适度的兴奋,激发幼儿学习和创作艺术的激情。
(2)精心打造。我们围绕艺术教育目标,全面细化布局幼儿园的整体环境,从墙面、门厅、走廊、楼梯、公共区域、楼顶、艺术专用教室、班级环境等每一个可以营造的空间着手,综合考虑,细节布局,多渠道铺开,体现了“细节之处徜徉着艺术的痕迹”,将全园的环境与目标紧密的结合起来,让每位幼儿、家长、教师都能感受到浓浓的艺术氛围和温馨愉悦感,随时有创作艺术的激情和兴趣,创导“让环境说话,环境影响人”的环境创设理念。
(3)参与互动。幼儿的学习是在操作中进行的,除了视觉的审美外,我园重视幼儿和环境的互动,在各班活动区中提供表演道具、打击乐器,以及成品和半成品的美工材料,让幼儿有更多的机会进行自主演奏,合作表演,大胆操作、体验自主表现的愉悦。
(4)特色绽放。最后,体现班级的特色,围绕幼儿园的整体办园特色,提倡“一班一特色”,有版画特色、有舞蹈特色、有歌表演特色,等等,每个班级充分发挥教师和幼儿的特长,在特色上凸显成效。幼儿园每个角落开设有特色区吧,如音乐自主吧、快乐写生吧、小巧手吧、休闲小棋吧、聪明益智吧等,为幼儿创设的自主、愉悦、互动的环境和区吧,发展幼儿各方面的能力。
(二)创设和谐的人文环境
在创设物质环境的同时,我们还注重人文大环境的创设,整合、利用与幼儿生活有密切联系的教育资源,形成合力,共同促进幼儿艺术能力和人文素养的综合发展。
实践中我们针对有些家长忽视对幼儿进行艺术教育,另一些家长又偏重艺术知识、技能的培养,却忽视幼儿兴趣和个性的陶冶等具体问题,我们开展了家园共育“六个一”活动,即:家长与幼儿同看一场艺术节演出,同看一次幼儿园美术作品展,同布置一个教室,同做一个手工,同唱一首歌,同跳一个舞。通过参 与“六个一”活动,家长转变了教育观念,开始了解和尊重幼儿的兴趣、态度,爱好和需要,教师也获得了更加丰富的教育资源和有力的教育支持,教师和家长在共育沟通中更加默契和和谐,艺术教育效果也更加突出。
二、尊重幼儿,强化艺术教育特色课程的过程管理
1.满足幼儿需求的艺术教育课程设置。
(1)美术启蒙类:有儿童画、版画、水粉画、创意手工等课程;
(2)舞蹈启蒙类:有拉丁舞、民族舞、幼儿舞等课程;
(3)音乐启蒙类:有音乐欣赏、歌曲、打击乐等课程;
(4)艺术实践活动:有分组艺术活动、个别化的艺术活动(分散在区角活动中)、公共特色区吧活动、特色艺术活动、艺术团活动、集体表演活动等。
2.满足幼儿发展的课程设置与时间配比。
根据新《纲要》精神,在不断的实践与调整中,逐步确立了幼儿园的课程设置,课程结构分基础性课程和特色课程两部分。我园充分利用教室活动区,创设多元互动的艺术化环境,促进幼儿的健康发展。
3.满足幼儿情趣的艺术教育内容选择。
(1)音乐课程体现“情”。教学主题中的音乐内容是围绕主题脉络展开的,在唱唱跳跳、讲讲议议中引导幼儿体验和感知音乐,获得相应的情感、认知、能力等,在选择教学内容时从歌词到音乐、从结构到风格等都尽力贴近幼儿的生活、体现幼儿的情趣,小班多选择有象声词和小动物等的内容,中大班选择谜语、游戏、动物等歌曲,以及乡土风情的内容,以“情”促学,选择符合幼儿兴趣的作品激发幼儿的学习积极性。
(2)美术课程体现“新”。幼儿阶段是培养幼儿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的重要时期,通过儿童画、版画、创意手工等多种形式培养幼儿的创新能力。如:在小班开展简单具体形象的《圆的想象》绘画活动,中、大班开展涉及到动物和人物具有故事情节的《动物好朋友》、《快乐的一家》等主题绘画活动等,让幼儿充分发挥想象,丰富幼儿的审美经验,使他们在经历美术活动的过程中体验到自主表达和创作的快乐,以鼓舞性的激励和引导式的启发培养幼儿的创新性,而不是以“像不像”“好不好”等评价标准给幼儿的创新的作品。
(3)舞蹈课程体现“适”。兴趣能有效激发幼儿的学习动机,在选择舞蹈教学内容的时候,要体现幼儿的年龄特点,在教学方法上也要根据幼儿阶段的学习和年龄特点,尽量用游戏化的形式进行。
(4)艺术实践活动体现“趣”。幼儿园的区角、区吧活动是集体活动的延伸,在音乐区角、美工区角中幼儿可以开展打击乐、韵律、音乐欣赏、美工等活动,在内容选择、器乐、美工材料上的提供上体现趣味性,吸引幼儿的兴趣和注意力,同时也引导幼儿自主 选择内容,自主地表现和创造。
(5)日常音乐体现“精”。精心选择经典音乐穿插在日常的早操、午睡、游戏等一日活动中,让幼儿既可欣赏又可哼唱。如《梁祝》、《摇篮曲》《秋日的私语》等,著名的交响童话《龟兔赛跑》既是一部音乐作品,又是一则生动的童话故事,还有久唱不衰的歌曲《小白船》、《红星闪闪》《娃哈哈》、《歌声与微笑》等,经典音乐的耳濡目染,让幼儿潜移默化地接受美的薰陶。
三、发展幼儿,搭建艺术教育展示平台
我园紧紧围绕“让每一朵花灿烂开放”的办园理念,为每一个幼儿施展才华提供宽广的平台。激发幼儿自主参与活动的兴趣,鼓励幼儿用自己喜欢、擅长的方式开展艺术活动,促进幼儿身心的全面和谐发展。
每年的庆“六一”艺术教育成果展示暨文艺汇演和幼儿现场绘画表演,是家长和社会关注的重点,也是展示办园特色的大舞台。
1、幼儿趣味绘画表演
这是我园开展的艺术节传统活动。一个年级一个主题现场作画,注重作品的原创和绘画中孩子个性的体现。孩子们以独特的视角尽情的描绘自己眼中的大千世界。100%的幼儿挥毫作画,一幅幅富有想象和童趣的版画、水彩画等,给前来观看的家长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幼儿文艺汇演
艺术节的重头戏是在正规剧场举行的文艺演出。分班创编排练的节目精彩纷呈。幼儿登台展示自己的舞蹈音乐才能。全园小朋友通过舞蹈、模特秀、“唱红歌、读经典、讲故事”等,用欢乐的歌舞庆祝“六一”儿童节。各个班级幼儿的精彩表演,展现了艺术教育从娃娃抓起所取得的丰硕成果。
3、为幼儿搭建欣赏美、感受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发展平台 我们将艺术教育融入幼儿一日活动中,让幼儿受到美的熏陶。全园每天定时的音乐作品介绍及欣赏、每周星期一的升旗仪式上班级才艺展示;班内的生活环节播放背景音乐;园内定期组织的电视、动画片、木偶剧欣赏等,定期开展的歌舞、诗歌、故事等表演;班内定期组织综合艺术教育的亲子活动等;我们通过各种节日,组织开展一系列丰富多彩的艺术活动,使孩子们得到更多更具体的艺术学习和体验,使孩子们的艺术才华得到以充分展示,以营造一个追求美、欣赏美、创造美的环境和氛围。比较固定的 “三八”节的“亲子活动”、国庆节的“祖国妈妈我爱你”、元旦节“欢欢喜喜过新年”活动等,都让孩子们通过舞蹈、绘画等形式来展现自己,表达自己的童心、理想和愿望。
4、给幼儿提供广阔的艺术展示平台,让他们体验成功的喜悦 在艺术教育的熏陶下,杨淦琪小朋友(5岁半),她现在不 7 仅画儿画得很出色,而且她的舞蹈表演也出类拔萃,被遴选担任三峡歌舞剧团方言话剧《三峡人家》小演员,参加全国第六届话剧优秀剧目展演,为其进入精品工程十强并获得二等奖做出了贡献。史光言小朋友(5岁)第一次讲故事,在台上站了5分钟,一个字也没有讲出。现在他不仅与同伴们一起走上了“万州区纪念三八节100周年庆祝大会”、“万州区千万家庭唱红歌读经典讲故事综艺晚会”等大舞台,而且还有5幅摄影作品在媒体发表。魏羿蒓(4岁)以其悠扬婉转的《川东竹琴》摘取了央视少儿频道的“银河之星”。中班舞蹈作品《玩具畅想曲》亮相央视少儿频道。
艺术没有局限,艺术是综合素质的体现。因为我们给小朋友搭建了幸福成长的舞台,使每一个孩子在人生舞台上愉悦成长,因此他们的个性得到了张扬,他们的特长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平常看起来斯斯文文的卢以恒(6岁)小朋友,参加万州区中小学、幼儿园庆“六一”故事大王比赛以全场最高分获一等奖,并被推荐参加重庆比赛获故事大王称号。贾雨翰和程紫涵两位小朋友双双荣获2012万州区第六届十佳故事大王。活泼好动的梁好,4岁时创作的儿歌《钓》,在全国“童心〃 中国心”儿歌大赛中获得少儿组三等奖。兴趣广泛的王思淼(5岁半)在2010重庆市“幼苗杯”儿童棋类锦标赛中获得儿童女子E组第一名。
在由区团委、区教委、区少工委主办的“世博小使者”选拔赛中,我园魏羿蒓小朋友获“世博小使者”称号。
在 “2010新丝路中国少儿模特大赛全国总决赛”中。中一班小朋友张铭菡小朋友获金奖,谢沁彤、袁嘉忆两名小朋友获银奖,王盛阳小朋友获铜奖。
近几年来,我园有30个幼儿舞蹈作品参加各级演出、竞赛,分别获一二等奖。其中,我园幼儿舞蹈《宝宝会走了》参加市首届幼儿舞蹈大赛以最高分获得一等奖。不少优秀节目还参加了万州区组织的接待重庆市委、重庆市政府和经贸洽谈会贵宾的演出。参加过艺术教育成果展示的幼儿达8000多人次,观看演出的来宾、家长二万二千多人次。
由重庆市教育委员会与《课堂内外》杂志联合举办的“课堂内外”杯重庆市第十五届师生书法、绘画艺术大赛中取得优异成绩,获得团体一等奖、共获得70个等级奖和102个优秀奖和鼓励奖。其中一等奖21个、二等奖18个、三等奖31个。
独具特色、在国内外都有一定影响的幼儿版画,在重庆市幼教界独树一帜。重庆市文联带领《重庆市万州区鸡公岭幼儿园版画展》走出国门,在德国格拉德贝克、杜伊斯堡等地的展出和交流,受到国际友人的青睐。其30幅作品全部被德国杜伊斯堡少年宫收藏。在中国〃重庆国际儿童美术作品展中独领风骚,获得15个大奖(金奖2个、银奖2个、铜奖9个、优秀奖1个、儿童美术教育专项奖1个)。四川美术学院教授、重庆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康宁认为:“这些出自孩子之手的版画作品很有创意,对孩子创造思维训练非常有益,代表了重庆市版画的一个层面,填补了重庆幼儿版画与世界交流的空白。” 德国德州教育协会马克先生称赞说:“初看这些画,惊住了,太美了!太精彩了!根本不太相信是几岁小孩的版画。但仔细看,那天真的造型、涂鸦似的人和树,使你不得不承认这是孩子们的“大作”。当然,把涂鸦做成画,老师给予了恰当的帮助,这说明中国的老师很高明。” 德中艺术交流协会刘劲松女士说:“幼儿版画在德国展出是一个创举。”
总之,幼儿园开展艺术教育不是艺术家的教育,而是基于人的和谐发展的教育;我们只有不断探索艺术教育特色活动中的有效策略,幼儿的艺术潜能和智慧将得到充分的开拓和发展,从而为幼儿的全面和谐发展奠基。
二〇一三年四月
第四篇:幼儿园艺术教育专题
单选:
美术是运用一定的物质材料和手段,通过自己独特的()所塑造的静态的在一定范围内展现的视觉形象来完成作品,表达作者对客观世界具体事物的情感和美化生活的一种艺术形式。
A、艺术语言 B、线条 C、形体 D、色彩 A
美术形象的存在方式依赖()。
A、空间 B、平面 C、色彩 D、立体 A
感知美术形象要通过()。
A、视觉 B、触觉 C、嗅觉 D、感觉 A
()认为通过图画教育,可以“美备欢乐”是的观点。A、康有为 B、鲁迅 C、陈鹤琴 A
()认为“美术之目的,虽与道德不尽符,然其力足以渊邃人之性情,崇高人之好尚,亦可辅道德以为治。” A、康有为 B、鲁迅 C、陈鹤琴 B
()认为“游戏从心理方面说是儿童的第二生命”。A、康有为 B、鲁迅 C、陈鹤琴 C 在教育的过程中教师和家长不能用成人的审美标准和意志去规范和扼杀儿童与生俱来的创造性和绘画热情,使儿童的绘画失去儿童特有的天真、稚拙和淳朴。()认为,艺术是一种自由的游戏。
A、康德 B、福禄倍尔 C、斯宾塞 D、里德 A
()认为,儿童游戏和艺术活动基本上是同一件事。A、康德 B、福禄倍尔 C、斯宾塞 D、里德 B
()把艺术看成满足爱好和感情的、由内在动机引发的游戏活动。这种活动没有目的,超脱个人利害,具有唯美特征。
A、康德 B、福禄倍尔 C、斯宾塞 D、里德 C
美术形象的存在方式依赖______。
A、空间 B、线条 C、形体 D、色彩 A、20世纪初期,就造型美术教学方法而言,当时主要摹仿采纳的是经由日本传来的_ __的以造型性游戏和手工制作为主的教学模式。A、福禄倍尔 B、蒙台梭利 C、杜威 A
1994年定稿并出版的美国《艺术教育国家标准》指出:“年幼的儿童以极大的热情对视觉艺术教学所提供的艺术材料进行实验,对各种观念进行探究。他们在艺术作品的创作和共享过程中表露出欢乐和兴奋。_ __是这种教学的核心。” A、创造 B、共享 C、探究 D、快乐 A 美术教育史上第一个“发现了儿童绘画”、给儿童绘画以崇高地位的人是_____。
A、弗兰兹·西泽克
B、福禄倍尔
C、皮亚杰
D、冈仓觉 A
1923年幼儿教育家______先生在南京创办我国最早的幼儿园——鼓楼幼稚园,提倡中国化的幼儿教育。
A、张雪门
B、陶行知
C、陈鹤琴
D、蔡元培 B
《画架绘画与儿童人格》的作者是:______。
A.加登纳
B.艾修勒和哈特薇克
C.里德
D.阿恩海姆 B
研究者在对绘画作品的研究中发现,幼儿绘画水平有三个较大的飞跃,依此,将幼儿美术能力的发展分为_____ _三个阶段。A、“涂鸦”期、“象征”期和“概念画”期 B、“概念画”期、“象征”期和“涂鸦”期 C、“象征”期、“涂鸦”期和“概念画”期 A
______是幼儿期最高的构图形式,以这种方式构图的画面有了清晰明确的前后关系。
A、遮挡式
B、零乱式
C、并列式
D、多层并列式 A
对话法是指美术欣赏教育中 三者之间的相互作用与相互交流。A、儿童、教师与美术作品 B、儿童、教师与美术课堂 C、教师、美术课堂与美术作品 A
儿童美术欣赏课的基本方法是______。
A、对话
B、讲述
C、临摹 A
儿童美术绘画课的基本方法有写生画、______、命题画、意愿画。A、素描
B、设计
C、临摹 C
幼儿审美决于自身的内在规定性和结构与对象之间内在的适应性是因为幼儿审美具有的______。
A、完形性
B、主动性
C、情感性 B
色彩的明度是指色彩的_____程度。A、明暗 B、色相 C、纯度 A
在七种基本色相中,最亮的色彩是_____。
A、黄色 B、红色 C、白色 D、黑色 A
学前儿童美术欣赏课的基本方法是()。A、对话法 B、讲授法 C、示范法 A
罗恩菲尔德在分析和解释儿童美术发展的各个阶段的个人成长特征时,其视角的出发点是()。A、儿童的发展 B、智能的成长 C、身体动作的成长 D、社会性的成长 A
台湾地区资深美术教育工作者潘元石在其著作《幼儿画教学艺术》一书中从()个方面来评价幼儿的美术作品。A、三 B、四 C、五 D、六 A
多选:
美术是一门艺术,也称为()。
A、造型艺术 B、视觉艺术 C、空间艺术 ABC
美术的基本表现形式和手段是()。
A、线条 B、形体 C、结构 D、色彩 ABCD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基本构成要素包括()。A、学前美术教师 B、学前儿童
C、学前儿童美术教学内容 D、美术教学媒体的使用 ABCD
根据幼儿园绘画教学领域的特点及其不同的教育作用,开展的绘画教学活动有()。
A、临摹画 B、写生画 C、命题画
D、意愿画 ABCD
学前儿童手工制作活动的内容和种类主要有()。A、泥工 B、纸工 C、综合材料 ABC
学前儿童可欣赏的艺术作品主要有()。
A、绘画作品 B、雕塑作品 C、实用工艺品 D、建筑艺术 E、自然景物 ABCDE
学前儿童在美术欣赏活动中应掌握的知识与技能主要包括()。A、美术欣赏方面的简单知识,如冷色、暖色、变化、对称等 B、用自己的语言对欣赏对象作出适当的描述
C、用各种“语言”表达自己对欣赏对象的感受和认识 D、运用不同的艺术形式表达自己的感受和体验 ABCD
陈鹤琴把儿童绘画的发展分为以下哪几个阶段?()A、涂鸦期(1岁~2岁)B、象征期(2岁一3岁)C、定型期(3岁~7岁)D、写实期(7岁以后)ABCD
屠美如把儿童绘画发展分为以下哪几个阶段?()A、涂鸦期(1岁半~4岁)。B、象征期(4岁~5岁)C、概念画期(5岁~8岁)D、写实期(8岁~15岁)ABCD
美术的基本表现形式和手段是_ __。
A、线条 B、形体 C、结构 D、色彩 ABCD
20世纪初期,在我国建立幼稚园时,_ __的教育思想相继传入我国。A、福禄倍尔 B、蒙台梭利 C、杜威 ABC
美术也称_______。
A、形体艺术
B、造型艺术
C、视觉艺术 D、空间艺术
BCD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内容涉及的板块有___ __,它们各自独立但又相互联系。
A、素描
B、绘画
C、手工
D、欣赏
BCD
陈鹤琴把儿童绘画的发展分为。
A、涂鸦期 B、象征期 C、定型期 D、写实期 ABCD
国内外许多学者进行了研究,结果不尽相同,但一般认为涂鸦线条有 四种水平。
A、杂乱线 B、单一线 C、圆形线 D、命名线 ABCD
以画面色彩与再现客观事物或表现主观情感有无关系及关系的密切程度为标准,幼儿对色彩的运用可以分为。
A、涂抹阶段 B、装饰阶段 C、再现和表现阶段
ABC
幼儿在变现物体的深度上有一个渐进发展的过程,可以分为。A、统为一形 B、正侧面同在 C、单一面 D、多面变形 ABCD
在幼儿园,美术教育内容一般可分为。A、欣赏 B、绘画 C、手工 ABC
技能技巧的形成需要有一定的练习,这种练习包括。A、分步练习B、整体练习C、模仿练习AB
学前儿童绘画创作活动从心理学的角度看,大约经历的流程包括。A、知觉 B、体验 C、反思 D、表达 ABCD
命题画可分为______和______。
A、物体画
B、写生画
C、情节画
D、临摹画 A D
下列属于学前儿童美术教育总目标的是______。
A、引导儿童初步学习感知周围环境和美术作品中的形式美和内容美,培养他们对美的敏感性;
B、引导儿童积极投入美术活动中并学习自由表达自己的感受,培养其对美术的兴趣以及审美情感的体验和表达能力,促进其人格的完善; C、引导儿童初步学习多种工具和材料的操作以及运用造型,色彩,构图等艺术语言表现自我和事物的运动变化,培养其审美表现和创造能力。ABC
学前儿童美术教学原则是______。
A、审美性原则 B、创造性原则 C、实践性原则 ABC
命题画的基本条件是______。A、要有直接的或间接的生活经历 B、图画形象基本是画过的 C、幼儿有初步想象作画的习惯 ABC
儿童需要掌握的绘画基本技能包括______。A、手的动作,手眼协调能力,手的控制能力 B、对工具和材料的理解和运用
C、对外界信息的掌握及对色彩,形状和空间的认识与使用 ABC
下列属于学前儿童绘画活动中的临摹画的作用的是______。A、帮助低年龄段的幼儿了解和掌握归纳形体的能力 B、提高幼儿的图形表达能力
C、在临摹中熟练掌握一些基本的技能 D、使幼儿更快地获得成就感 ABCD
下列属于学前儿童绘画活动中的临摹画的内容的是______。A、幼儿生活中的美好事物 B、幼儿所熟悉和感兴趣的事物
C、有一定的代表性,并能联想开去的事物 ABC
对教师教学行为的评价目的主要体现在以下哪一点? ______ A、提高学前儿童学习美术的兴趣 B、对以往的美术教育作出反思
C、更好地把握学前儿童教育美术活动成果 D、促进美术教育的发展 B D
对学前儿童参与美术学习成果的评价中值得关注的因素有_____。A、幼儿画的表现要符合幼儿身心的发展水平B、幼儿画要能表达出内心心象,并能宣泄个人情感 C、幼儿画要能发挥幼儿的个性,要有自我的表现 D、幼儿画要能表现出绘画材料的特征 ABCD
美术教学活动的目标设计注意点有()。A、活动目标要关注幼儿的发展 B、活动目标要注意整合性 C、活动目标要符合教学目标 AB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教学目标分为()。
A、总目标
B、年龄阶段目标
C、教育活动目标。ABC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总目标是()。A、引导儿童初步学习感知周围环境和美术作品中的形式美和内容美,培养他们对美的敏感性。
B、引导儿童积极投入美术活动中并学习自由表达自己的感受,培养其对美术的兴趣以及审美情感的体验和表达能力,促进其人格的完善。
C、引导儿童初步学习多种工具和材料的操作以及运用造型、色彩图等艺术语言表现自我和事物的运动变化,培养其审美表现和创造能力。ABC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总目标的特点是()。A、学前儿童美术教育总目标体现了审美教育的性质
B、学前儿童美术教育总目标是注意培养儿童审美心理结构中审美感知、审美情感、审美创造等基本能力
C、学前儿童美术教育总目标指出了达到这一目标的途径 ABC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总目标是帮助学前儿童建构审美心理结构,即促进()方面的发展。
A、其审美感知 B、审美情感 C、审美创造 ABC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分类目标则使总目标在()领域得到了进一步的展开。A、欣赏 B、绘画 C、手工 ABC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年龄阶段目标特点是()。A、对3岁~6岁年龄学前儿童提出不同层次的要求 B、充分考虑了学前儿童的最近发展区
C、为单元目标和教学活动目标的制定指明了方向 ABC
在美术教育中学前儿童所要学习的绘画形式语言主要有()。A、线条 B、形状 C、色彩 D、构图 ABCD
可以把学前儿童美术欣赏教学的过程分为()。A、描述阶段 B、形式分析阶段 C、解释阶段 ABC
学前儿童美术教学的组织原则包括()。
A、审美性原则 B、创造性原则
C、实践性原则 ABC
对话法教学的主要特征是()。A、主体与主体之间相互交流 B、欣赏者与艺术作品之间的相互交流 C、主体自我交流 AB
在对话法教学的实施中,教师应注意()。
A、教师不能强求儿童接受某一权威的结论或自己对美术作品的看法 B、教师要为儿童提供大量的欣赏机会,扩大他们的视界
C、教师要为儿童创设利用多通道感受、体验的条件和充分的时间 D、教师要引导儿童学会提问,并能用多种方式来表达自己的审美感受 ABCD
儿童美术绘画课的基本方法有()。
A、临摹画 B、命题画 C、意愿画 D、装饰画 ABCD
根据其内容的不同,命题画可分为()。A、物体画 B、情节画 C、儿童画 AB
在绘画操作表现阶段,教师的指导应着重在()方面。A、为儿童选择和提供绘画工具和材料 B、学习各种绘画工具和材料的使用方法 C、帮助儿童进行创造性的画面表达 D、提供游戏化的练习ABCD
引导儿童进行想象和体验,教师要注意的是()。
A、教师要用自己对对象的情绪表现来感染儿童,使儿童在不知不觉中进入审美状态
B、教师要利用学前儿童情感发展的特点,引导儿童进行“移情”和“拟人” C、可以引导学前儿童通过多种分析器的协同活动来加深对对象的体验 ABC
引导学前儿童进行有效观察的方法有()。A、选择可供学前儿童欣赏感知的对象 B、注意感知内容的科学性 C、注意感知过程中方法的合理性 D、注意感知过程中语言的引导性 ABCD
学前儿童的平面手工活动主要的形式有()。A、粘贴 B、剪贴 C、撕贴 D、染纸 ABCD 教师引导儿童学习剪纸的基本剪法有()。A、目测剪 B、沿轮廓剪 C、折叠剪 ABC
学前儿童的立体手工活动主要包括()。
A、泥塑 B、折纸 C、厚纸制作 D、废旧材料及果蔬等的制作 ABCD
儿童审美知觉的特点是()。
A、完形性 B、主动性 C、多通道性 ABC
儿童审美理解的特点是()。
A、直觉性 B、情感性 C、外显性 D、弥漫性 ABCD
下列属于2岁一3岁儿童美术欣赏活动目标的是()。
A、引导儿童参加美术欣赏活动,体验美术欣赏活动的快乐,培养他们集中注意力欣赏的习惯。
B、引导儿童欣赏具有鲜明色彩和简单造型的物品和美术作品,使他们能对这类形象感兴趣。
C、引导儿童欣赏同伴的美术作品。ABC
下列属于3岁~4岁儿童美术欣赏活动目标的是()。A、鼓励幼儿用简短的话语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感受。B、引导幼儿对美术作品进行简单的形式分析。
C、引导儿童初步欣赏并感受作品中形象的造型美、色彩的变化与统一美、构图的对称与均衡美 AB
下列属于4岁~5岁儿童美术欣赏活动目标的是()。
A、引导儿童欣赏并初步理解作品形象和作品主题的意义,使其知道美术作品能反映现实生活和人的思想感情。
B、引导儿童初步欣赏并感受作品中形象的造型美、色彩的变化与统一美、构图的对称与均衡美。
C、引导儿童欣赏与他们的生活经验有关的、能理解的成人的美术作品、同伴的美术作品,以及日常生活中的玩具、生活物品、节日装饰、环境置等,产生与作品等相一致的感觉和情感;培养他们关注具有美感的事物。ABC
下列属于5岁~6岁儿童美术欣赏活动目标的是()。
A、引导儿童学习欣赏感兴趣的绘画、工艺、雕塑、建筑等艺术作品,培养他们初步发现周围环境和美术作品的美的能力。
B、引导儿童了解作品简单的背景知识,进一步感受和理解作品的形象和主题意义,知道美术作品如何反映现实生活和人的思想感情。
C、引导儿童积极主动参与美术欣赏活动,学习用语言、动作、表情等表达自己对作品的感受和联想。ABC
学前儿童美术欣赏教学的基本过程包括()。
A、描述阶段 B、形式分析阶段 C、解释阶段 D、评价阶段 ABCD
幼儿在工作的顺序性方面的行为表现分为哪几种类型?()A、有顺序、有步骤地完成作品
B、弄错步骤,发现后主动纠正,完成作品
C、想到什么就做什么,在混乱中完成作品,作品有缺陷 D、只完成局部,作品半途而废 ABCD
幼儿在工具材料的秩序方面的行为表现可以分为哪几种类型?()A、保持工具材料的固定位置,用时取出,用后放回 B、大致保持原位置,放错后能找到 C、一片混乱,用后乱放,取时找不到 D、不会取放,拿到什么用什么 ABCD
学前儿童通过美术活动学习辨认色彩的要素包括()。A、色相 B、纯度 C、明度 ABC
学前儿童在色彩运用方面的学习主要经历的过程包括()。
A、按物择色 B、通过颜色变化来处理画面上的色彩 C、色彩的情感表达 ABC
下列属于直线的是()。
A、水平线 B、垂直线 C、斜线 D、折线 ABCD
在线条上,水平线意味着()。A、放松 B、平静 C、休止 ABC
垂直线意味着()。
A、静态张力 B、准备就绪 C、抵抗力 D、支撑; ABCD 斜线意味着()。
A、动作 B、活力 C、不平衡; ABC
较适合幼儿制作的版画的常见形式有()。A、对折印画 B、纸版画 C、实物版画 ABC
吹塑纸版画的制作步骤包括()。A、画稿
B、上版
C、刻制
D、印刷 ABCD
判断:(只要没划X的,都是正确!)
社会美术教育是幼儿园美术教育内容的延伸和补充,除幼儿园、家庭以外的社会机构和场所所提供的早期儿童美术教育形式如,由国家和社会团体举办的各种美术训练班、儿童美术技能大赛等。
从奴隶社会到漫长的封建社会,中国美术教育是以存在重“艺”和重“技”两种倾向为特色的。
重“艺”的美术教育主要以实用性为特征,包括画、塑、铸、剪、刻、雕、磨。贴等,技艺特色浓郁。×
重“技”的美术教育主要作为一种提升道德、陶冶性情的精神文化活动而存在,基本的学习内容是绘画和书法,主要的教学方式是师徒式的。×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赋予儿童自发的美术游戏以极大的教育价值,使儿童能在这种具有明显的审美特征的游戏活动中愉悦自己,满足自己,表现自己。
幼儿人格的“种子”可以通过美术游戏这一自然生长的土壤得以发芽,为形成健全人格奠定基础。
学前儿童所具有的先天的艺术潜质,不可能在教育的激发和影响下得到很好的发展。×
学前阶段是对儿童进行艺术教育的关键时期。
学前儿童的美术作品及其创作过程充分表现了他们的创造力。
儿童在视觉形象的欣赏、表现和创造活动中领悟审美思想和审美形态,从而逐步完善自己的审美心理结构,审美教育是全面发展教育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可以作为学前教育“各领域内容相互渗透”的载体,也就是说,艺术应为教育的基础。
美术取向的学前儿童美术教育则着眼教育,以美术作为教育的媒介,通过美术教育,追求一般幼儿教育的价值。×
教育取向的学前儿童美术教育是旨在延续和发展人类的美术文化而实施的教育的最初环节,这种价值取向将美术本身及其功能视为首要的东西。×
通过学前儿童美术教育,顺应儿童的自然发展,保证儿童身心健康地成长,培养儿童的道德感、审美情趣、认知能力、意志品质以及创造性。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立足于真、善、美的和谐统一,要求艺术渗透整个教育,使幼儿能按其本来面目健康成长,最终成为艺术的、完美的人。
随着信息化的迅速普及,美术教学媒体也越来越多样化,视觉的参照物也更丰富多彩。如:各种类型的美术作品、影视图像等。
儿童画并不像一般人认为的那样是依葫芦画瓢的,而是对原物作了大幅度改造之后的形象,因而看上去极为简约。
儿童画大都是二维的;大都是较规则的圆形和椭圆形。
外部事物的刺激是儿童绘画的本源。
早期儿童由于知觉尚未分化,其绘画样式十分简化。
随着儿童的成长,其知觉能力不断分化,绘画样式也越趋复杂。
智能是一种处理讯息的生理和心理潜能。
加德纳提出的八种智能包括语言智能和逻辑—数学智能,音乐智能、身体运动智能和空间智能,人际智能和自我认识智能,博物学家智能。
艺术的三大特征是形象性、情感性和审美性。
多元智能理论虽然认为每一种智能都是独立存在的,但同时也认为人类个体在解决问题和制造产品时,往往运用组合在一起的几种智能来完成,因此各自独立的智能之间,有着各种各样的联系。
儿童对色彩的选择是循序渐进的。3个月的婴儿能分辨红,黄,蓝,绿等4种基本色。
3岁—4岁的幼儿分辨红,橙,黄,绿,天蓝,紫等6种颜色的百分率为97%,4岁后达到100%。
在颜色的细微区别能力在2岁后逐渐发展。×
4岁前,幼儿可分辨基本色;4岁后,幼儿渐渐能区别颜色的深浅和色调倾向。
学前儿童美术教学活动的目标是儿童美术教育的目的和要求的归纳,是学前儿童美术教学活动的具体标准和要求。
手工教学中,教师应注意让幼儿在学习过程中,弄清原理和步骤,以帮助儿童形成技能,并将技能迁移到其他手工制作活动中去。
在教学中,应以学前儿童审美心理结构的建构为主,应有潜在的审美价值,应注意审美环境的创设,审美特征的感知,理解和创造,审美情感的陶冶等。
在教学中,应发挥学前儿童的创造性,以其创造意识,创造力和创造个性为主要目标。
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前儿童积极参与美术实践,在实践中发展和培养他们的美术能力和兴趣。
学前儿童美术的评价是一个整体的评价,不仅包括对儿童美术结果 和儿童美术 发展的测量和评价,还包括对美术教育活动中教师的状况、活动设计、活动组织、活动指导和活动效果的评价。
学前儿童美术的评价目的关注幼儿的可持续发展和教师的可持续发展两个方面。
学前儿童美术的评价应用划一的标准评价不同幼儿。×
学前儿童美术的评价应关注一种过程化的,多元化的评估观念,承认和关注幼儿的个体差异。
对幼儿的评价慎用横向的比较,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幼儿,既要了解其现有水平,更要关注其发展的速度,特点和倾向等。
幼儿教育评价应尽可能得地使幼儿的素质得到整体而充分的发展,并在真实的情境中关注他们变化与成长的历程。
幼儿的绘画能力要配合他的身心发展,两者才能得以平衡发展。
美术活动必须借助一定的物质材料,如绘画需要运用笔、纸、墨、颜料、布、绢等,雕塑需要运用泥、木、石、铜、刀等。
美术活动通过塑造一定的艺术形象来反映客观世界和社会生活,作用于人的视觉感官,引起人们的情感律动,给人以美的享受,陶冶人们的思想情操。
美术教育的含义可以通过美术和教育两方面体现出来。
根据对两者的倚重不同,我们可以相应地将美术教育分成美术取向的美术教育和教育取向的美术教育。
美术取向的美术教育着眼点在教育。×
教育取向的美术教育着眼点是美术本身。×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具有美术教育的一般含义,但它又具有不同于一般美术教育的一些特征。
学前儿童的美术教育也可通过美术和教育两方面体现出来。
学前儿童的美术教育是以教育为取向的普通美术教育为主。
学前儿童的美术教育和中、小学校的普通美术教育有所不同,学前儿童的美术是他们本真的生命活动。
儿童的美术活动就是一种成长性需要的满足,没有直接的功利性,以活动过程本身为目的、为满足。
学前儿童的美术是一种特殊的纯艺术的领域,它的着眼点是美术本身,即由美术本位出发的美术取向的美术教育。
对学前儿童传授一些基本的、简要的美术知识和技能,在美术文化的意义上进行发展和延续也是必要的。
通过学前儿童美术教育,顺应儿童的自然发展,保证儿童身心的健康成长,培养儿童的道德感、审美情趣、认知能力、意志品质以及创造性。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立足于真、善、美的和谐统一,要求艺术渗透整个教使幼儿能按照其本来面目健康成长,最终成为艺术的、完美的人。
学前儿童绘画教学领域是教师引导学前儿童运用各种笔、纸、颜料等绘画工具和材料,用线条、色块、构图等艺术语言创造视觉形象来表达思想、情感的一种活动。
幼儿通常喜爱用铅笔、水彩笔画线条,也喜欢用油画棒、蜡笔画出浓浓的、鲜丽的色块。
从儿童绘画的内容来看,有反映个别物体的物体画,有反映一定情节内容的情节画,还有图案画等。
美术教育要顺应幼儿的发展,并注重过程。
学前儿童的美术活动是一种手、眼、脑并用的活动,美术活动需要他们用多种感官去感知审美对象,用脑去想象、理解、加工审美意象,用语言去表述目己的审美感受,用手操作美术工具和材料去表现自己的思想情感和所见所闻。
一些思想家、教育家也认识到美术教育具有发展智能,培养创造意识和形象思维的教育功能。
广义的学前儿童美术教育作为一种社会文化现象,也包含对整个社会文化环境间接的影响作用。
儿童画是一种帮助我们了解儿童心理发展的良好资料。
儿童的图画发展体现了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世界各国的儿童的心理发展过程是一致的,但是儿童绘画时期划分的年龄是各有不同的。
儿童先会画点,后会画圆,然后才会画线。×
儿童绘画技能的增进落后于他的感知认识。
在涂鸦期,儿童的绘画技能和他的认识水平是相差很远的。
到象征期,儿童的绘画表达能力有了进一步的发展,但是他还不能很好地画出他所知道的,更谈不上他实际所看见的。
到了定型期,儿童的绘画技能就逐渐接近他的发展着的认识水平了。
儿童图画反映了对他印象最深的客观现实。
儿童首先是注意会动的东西,其次是有声音的东西,再次是色彩鲜艳和形状奇特的东西。
儿童绘画技能与他的生活经验和教育实践无关。×
“天赋说”认为儿童绘画的原因是来自于儿童内心的一种冲动。
“生理机能说”认为儿童喜欢绘画是为了满足手动的生生里需要,并通过绘画活动产生一种动觉刺激和动觉快感。
屠美如认为儿童绘画发展是一个连续的过程。
欣赏领域更侧重于对学前儿童审美感知能力的培养。
绘画和手工领域更侧重于对学前儿童审美创造能力的培养。
审美情感的体验能力在欣赏、绘画和手工三个领域都能得到培养。
儿童在美术欣赏中,从来不是一种被动的吸收,而是一种能动的创造。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总目标的中心任务就是帮助学前儿童建构审美心理结构。
学前儿童的欣赏活动是一种儿童面对美术作品或周围景物时所进行的带有情感色彩的精神活动,这种精神活动大致包括感知、想象、理解等心理过程。
学前儿童的绘画活动是他们运用笔、墨、颜料等绘画工具在纸、墙壁等平面上创造出可视的、有空间感的艺术形象的一种造型活动。
学前儿童的手工活动是他们对各种形态(点状、线状、面状、块状)的、具有可塑性的物质材料进行加工、改造,制作出占有一定空间的、可视且可触摸的多种具体艺术形象的一种造型活动。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分类目标体现了儿童美术教育实践的启蒙性质。
学前儿童绘画的题材往往来自于学前儿童的生活。
命题画是指由教师提出绘画的主题和要求,儿童按照这一要求完成的绘画。
命题画教育以帮助儿童学习造型、设色、构图等形式语言为主要目的。
物体画的主要描绘对象为单一的物体,侧重于对儿童的造型能力的培养。
情节画的主要描绘对象则是一组物体及其相互关系所反映的一定的情节,除了对儿童的造型能力的培养以外,更侧重于对儿童的构图能力的培养。
教师必须从幼儿的实际出发,深入地了解学前儿童,了解他们的生活,选择那些儿童感兴趣的、与他们的生活经验相关的内容来作为绘画的题材。意愿画是指由儿童自己独立确定具体内容、形式和表现方法,教师协助完成的绘画。
意愿画的主要功能在于发展学前儿童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可以用“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这样一类的开放性言来向学前儿童提问。
教师不要用“„„是不是?”这类封闭性的问题来提问,因为这类问题很容易造成儿童思维的惰性。
在实践中,我们有时会看到教师问儿童:“这朵花很漂亮,是不是啊?”而儿童也漫不经心地眼看着别处、拖着长腔说:“是——”这类做法应该避免。
平面手工活动主要是指学前儿童对手工工具和材料进行操作,制作出平面手工作品的活动。
教师可在美术角中陈放一些废旧的有形象的画册或挂历,供儿童在游戏时间里练习沿轮廓剪,剪下的形象可供粘贴用。
幼儿在开始学习用剪刀时可以采用目测剪的剪法,而对年龄较大的儿童,教师可要求他们先考虑好自己要剪的形象后再剪。
泥塑活动是通过双手的活动将泥塑造成立体形态的物体形象的活动,是学前儿童最常见的立体手工造型活动。
泥塑活动的目的在于锻炼儿童的手指肌肉动作的灵活性,发展儿童的手眼协调能力,培养学前儿童的空间知觉能力。
泥塑的材料和工具主要有粘泥、橡皮泥、面团、泥工板、竹刀以及其他辅助材料。
教师可以引导儿童根据自己的或一个小组的泥塑作品来编故事,发展儿童的想象力。
考虑到儿童操作上的方便,教师在制订教育计划时,不宜将泥塑活动安排在寒冷和炎热的季节进行。
在幼儿园大班时,教师可引导儿童对自己制作的泥塑作品进行着色描绘以美化作品。
教师在评价儿童的泥塑作品时不应把重点放在追求作品的精确与细致上,而应注重儿童泥塑操作的过程及作品整体的稚拙感。
教师应注意将儿童的泥塑作品保存在通风阴凉处,若需重新使用泥料,则应与儿童商量或不当着儿童的面处理掉,避免挫伤他们的积极性。
折纸是利用双手的活动将纸折叠成立体的形象的活动,是我国民间传统的手工活动之一,其特点是利用几何形造型。
通过折纸不仅可以锻炼学前儿童手的动作的灵活性,而且培养了他们的目测能力、空间知觉能力和对图形变换的思维能力。
折纸取材方便,白报纸、挂历纸等薄而有韧性的纸均可用来折叠。
由于折纸的特点是容易忘记,因而,教师可引导儿童学习看图示折纸。
在折纸活动中教师还可以引导儿童自己在折法上进行想象创造,折出具象与抽象的造型。
厚纸制作是指运用铅画纸、卡纸一类略硬的纸,通过剪、折、贴、组装等技法制作出三维形体的活动。
厚纸制作可以帮助学前儿童通过制作认识纸从平面形态到立体几何形体的变化规律,同时,发展其空间知觉能力、联想能力、造型能力。
废旧材料和果蔬制作是指利用废旧日用品或水果、蔬菜等自然物,通过联想“因材施艺”地进行建构,制作出立体形象的活动。
废旧材料和果蔬制作对于学前儿童的想象力、创造力的培养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利用废旧材料来制作,也可以培养学前儿童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工作的能力。
由于制作过程对儿童手腕力量和手指灵活性的要求较高,因此,废旧材料及果蔬等的造型活动大多在幼儿园大班开展。
废旧材料大多来自于日常生活,教师可以自己收集废旧材料,也可以发动儿童和家长一起。
妥善处理好儿童的作品,不仅可以使儿童体验到手工制作的成功感,而且可以进一步激发他们对废旧材料制作的兴趣。
要提供给学前儿童的手工材料要丰富多样,但不是说在同一次活动中堆砌很多的材料,而是要提供有表现力的材料,并且要让儿童有与材料充分接触的机会。
要把手工活动的基本技法教给学前儿童,让他们在这一基础上自由地进行想象、操作,可“因意选材”,也可“因材施艺”,培养学前儿童的创造力。
手工活动不可与游戏活动结合起来。×
要养成学前儿童良好的手工活动的卫生习惯。
无数的实验表明,儿童在观看时,面对他一无所知的世界,首先是高度概括地“发现”对象的基本结构。
儿童把握视觉整体完形和结构性的倾向特别表现在:一是对轮廓块面的强调夸张性的专注;二是对引起注意的特征部分的异常敏感。
儿童审美知觉的主动性是指学前儿童总是主动选择那些对于他们来说富有审美意义的形象及其结构特征的对象作为自己的审美对象。
与成人相比,儿童感官的发育还不太成熟,因而他们常常用多种感官来帮助自己进行审美知觉。
由于儿童原先的视界与成人具有差异,因而我们不能用成人的理解标准来要求儿童达到同样的理解水平。
在儿童的眼里,他们的理解就是正确的理解。
儿童常常以自己的情感爱好为标准来进行审美判断。
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儿童手舞足蹈、呜哇有声地借助动作、语言、表情等来表达自己对审美对象的感受。2岁~3岁的儿童尚处于本能直觉阶段向审美感知阶段的转变期,往往对色彩、形状、线条本身(尤其是色彩)更感兴趣,缺乏审美的感知。
3岁~4岁的儿童已开始萌发了审美心理,具有了审美心理结构的雏形,即对优美形态的审美态度、对优美事物的偏爱和识别优美物体的审美敏感及相应的美感体验。
4岁~5岁的儿童已有了明显的审美偏爱。
4岁~5岁的儿童一般偏爱色彩鲜艳的、具有夸张和拟人表现风格的美术作品,喜欢那些能带给他们愉快情绪体验的自然风光和景物。
4岁~5岁的儿童还没有一般的审美标准,喜爱或不喜爱某一幅作品往往取决于个人的喜好或其生活经验。
5岁一6岁的儿童已能区分什么是美、什么是丑,并有了一定的审美标准,但带有明显的个体倾向。
5岁一6岁的儿童在对美术作品、歌曲、舞蹈等方面的评价上倾向于用自己的评价标准进行评价,其审美评价往往容易受到周围其他人评价的影响。
5岁一6岁的儿童的审美评价标准还较为模糊,正处于初步的、低级的萌发阶段。
幼儿表达的过程就是一个体验的过程,一个进一步感受、理解美术作品类的事物的过程。
教师必须给幼儿表达和交流的机会,让幼儿把自己对所欣赏对象的感受用语言、肢体动作等表达出来。教师要有意识地用一些优美的语言感染他们,如对自然景物、美术作品带有感情的艺术性描绘,让幼儿在一个良好的语言环境中学习。这对培养幼儿的艺术感觉是非常必要的。
每个孩子的能力是不一样的,一定要以儿童能接受的程度作为课程教学的起点。
教师要具备一定的艺术素养,有较为广泛的艺术知识和技能,并能不断学习,富有挑战冒险的精神,为儿童提供丰富的美感经验,用富有创意的课题吸引儿童的兴趣。
教师可以选择经典性的艺术作品,向儿童作系列的介绍,可以开拓儿童的视野,训练儿童艺术的敏感性。
教师要创设良好的教学、学习环境,有足够的画册、幻灯片、录像、录音等设置,能经常有机会接触画家,参观美术馆、博物馆,有进行创作练习活动的场所。
教师应该以开放的态度,利用艺术作品本身的感染力激发儿童的探究欲望,要求他们用自己直接的感觉、知觉与美感意识去接触作品。
在儿童观看欣赏艺术作品以后,教师要引导儿童从主题、形式、象征、材料、构图等方面进行有意识的观察。
教师要和儿童共同发掘所欣赏的艺术品的潜在美感价值,扩展其新奇性、原创性,并鼓励儿童在作品的潜移默化中创作自己的作品。
对作品的第一印象是一种瞬间的强力感受,一种单纯的视觉快乐,是儿童直觉地面对作品产生的闪光式的认识。为了使儿童产生对作品强烈的第一印象,在观看作品以前,教师要做许多准备工作,特别是丰富儿童生活经验的准备。
通过形式分析,加深儿童的审美体验,提高审美理解能力。
形式分析阶段是学前儿童美术欣赏教育的关键环节。
在色彩方面,从单色到多色,从红色、黄色到绿色、蓝色,从暖色到冷色,儿童对色彩的偏爱及应用,遵循着人类对色彩偏爱的演变规律。
儿童是有可能理解和接受艺术家用激情和生命所描绘的色彩的。
教师必须鼓励儿童不要拘泥于教师的解释,甚至不必拘泥于创作者原有的创作意图,而是要求儿童根据自己对作品所传达信息的体验和理解,充分发挥想象力、创造力,发表自己的见解。
儿童美术欣赏活动的基本指导方法是对话法。
对话法是指在美术欣赏教育中教师、儿童与美术作品三者之间的相互作用与相互交流。
在学前儿童美术欣赏教育中提出对话法,是针对长期以来学前儿童美术欣赏教育单纯采用灌输法所带来的遗憾。
灌输法教学是以教师为中心,将教师掌握的有关美术作品的知识无条件地灌输给儿童,儿童缺乏自身的感知与体验,没有直接与美术作品对话的机会。
对话法教学会使儿童丧失自我感受、自我加工信息、自己主动创造的能力,最终导致审美素质的下降。×
在美术欣赏教育中运用协同合作式的对话法,教师、儿童与艺术作品之间不再是一种灌输与被灌输的关系,而是一种平等的、对话式的、双向交流式的关系。
在美术欣赏教育中,儿童不应该是被动接受,而应积极参与,他们的潜力在不断的对话碰撞中得到新生和成长。
8岁左右的儿童开始萌发了审美心理。×
3岁左右的儿童有了审美心理结构的雏形,即优美形态的审美态度,对优美事物的偏爱和识别优美物体的审美敏感性及相应的美感体验。
教师可以让儿童走进自然,激发、培养幼儿欣赏的兴趣。
教师可以为儿童创设优美的环境,可以对儿童进行美的熏陶和感染,使其经常感受环境中的美。
幼儿园环境的设计要兼具实用性和美观性,更要符合儿童的审美趣味。
幼儿园环境美化包括室内与室外环境的布置。
幼儿园室内环境的设计,除了让儿童具有足够的活动空间以外,应在室内可利用的空间中作多种装饰,展示各种图片和儿童作品。
在幼儿园教学楼的过道、楼梯边的墙上可陈列幼儿的创作作品和名画复制品条件的幼儿园还可专设一间幼儿美术活动室。
幼儿园环境布置在色彩和形式上要有儿童的特点,应做到整洁、温馨、活泼及儿童化,使之成为花园和乐园,在不知不觉中影响儿童的情绪。
幼儿园环境设备力求实用、美观、整洁、有序。
儿童在多样而美观的环境中,能随时观察各种事物,或动手操作,这有助于提高其对美的欣赏力和审美能力。
教师要有意识地用一些优美的语言感染他们,如对自然景物、美术作品带有感情的艺术性描绘,让幼儿在一个良好的语言环境中学习。
作为引导儿童与美术作品对话的中介,教师不应以自己的权威压制儿童,而应承认,在作为文本的美术作品面前,师生双方均有说话的权利。
教师可以强求儿童接受某一权威的结论或自己的看法。×
教师可引导儿童用多种方式来表达自己的审美感受。
通过对教师的学前儿童美术教学工作的评价,可以及时发现美术教学过程中的新问题、新情况。
通过对教师的学前儿童美术教学工作的评价,可以验证教师制定的美术教育目标、选择的美术教育内容、活动的组织过程等是否符合儿童的年龄特点、发展水平。
通过对教师的学前儿童美术教学工作的评价,可以对教育活动的各个环节作出反思,总结出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
在美术教育活动中,评价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与活动本身是联结在一起的。对教师教学行为评价的根本目的是促进美术教育的发展。美术教育的发展有赖于教师美术教学质量的提高和学前儿童美术能力的提升。
教师还应根据对幼儿以往发展水平的了解和自己的教育知识与经验来预测儿童未来的发展,并进一步制定新的教育目标以及与之相适应的教育方案,更好地促进美术教育的发展和美术教师教学水准的发展。
美术教育目标是制定美术教育活动评价标准的主要依据。
教师通过对美术教育规律、幼儿美术活动特点的研究,以及对美术教育方法的改进来提高美术教育质量,实现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目标。
制定美术教育活动评价标准的第一步就是要对美术教育目标进行恰当的分析,以便制定出切实可行的评价标准。
因为不同地区、不同幼儿园、不同班级的教师、幼儿环境、物质条件是各不相同的,所以在制定美术教育评价标准时不要单纯追求统一的标准,忽视实际情况。
美术教育活动的评价标准最终必须具体化,成为便于操作的评价工具。
美术教育活动的评价标准要切合实际,不能要求过高。
美术教育活动的评价标准应尽量具体,描述明确,为操作者所理解和接受,否则便失去了存在的意义。
美术教育活动的评价者可以通过调查、访谈等方式获取活动实施的信息。
美术活动中的习惯是多方面的,习惯可以指个人的习惯做法,也可指大家都要自觉遵守的惯例和秩序。
对幼儿参与美术活动的行为过程进行评价,主要目的是了解幼儿的发展需要,以便提供更加适宜的帮助和指导,全面了解幼儿的发展状况,防止片面性。
教师要全面真实地了解每一个幼儿美术发展的特征,及其在美术活动中所反映的其他身心发展的特质。
幼儿美术学习是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的,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教师的教育水平。
对幼儿的美术学习进行评价,可以促使教师对自己以往的教育作出反思,总结出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
对幼儿的美术学习进行评价的最根本目的还是根据评价的结果,为幼儿今后的发展作出预测,制定下一步发展的新目标,并制定与此相适应的教育方案,以确保发展目标的实现。
将幼儿当前的学习与幼儿自己过去的学习相比较,这种比较有利于教师了解幼儿各方面成长的程度。
作为评价者的教师要注意评价的个别差异性。
将某一幼儿的美术学习与其他幼儿进行比较,这种比较有利于教师对某—团体中幼儿之间的个别差异的把握。
如果是在幼儿面前将某一幼儿的美术学习与其他幼儿进行比较进行评价,就容易给幼儿带来自卑感或自负感。
将幼儿的学习与理想中的评价标准进行比较,这种比较使教师能清楚地把握幼儿在其所处的发展阶段中的位置,同时制定今后发展的目标。
在对幼儿的美术作品的评价上,罗恩菲尔德将美术作品中所反映的幼儿的感情、智能、身体动作、知觉、社会性、美感、创造七个方面的发展作为评价的标准。
罗恩菲尔德在分析和解释儿童美术发展的各个阶段的个人成长特征时,从感情的成长、智能的成长、身体动作的成长、知觉的成长、社会性的成长、美感的成长和创造性的成长七个层面来评价儿童的美术作品。
对于儿童美术作品的评价来说,这种发展既包括儿童在身心方面的发展,也包括儿童在美术方面的发展。
幼儿的绘画能力要配合他的身心发展;两者才能得以平衡发展。
幼儿画要能表达出内心心象,并能宣泄个人情感。
绘画对幼儿而言,是一种按照自己的个性,表现自我、主张自我的手段。
色相是色彩的相貌指色彩的种类和名称,也是色彩可呈现出来的质的面貌。
色彩的纯度是指色彩的鲜浊程度。纯度高的色彩鲜艳,在鲜艳的色彩中加黑、加白、加灰纯度就变低了。
色彩是造型艺术的主要语言。
色彩的明度是指色彩的明暗程度。
色彩的运用是指学前儿童运用认识的颜色来表现物体形象,并通过颜色的对比、渐变、重复等变化来丰富画面,从而表达自己的情绪、情感。
不同的色调给人以不同的心理感受,表达不同的画面气氛。
线条的基本形态可分为直线与曲线。
曲线包括根据圆弧度的大小、方向转换的不同而呈现的各种曲线。
弧线、曲线、波浪线给人有力、果断、起伏不定的感觉。×
直折线给人以流畅、舒缓、优雅之感。×
断续线比较能够表现开放、自由、柔顺司变的形式。
直线与曲线有长短、粗细的变化,线和线之间可以交叉、并列、重叠、穿插等,线条的变化无穷。
线的变化可以给人一种形式美感,它能用无穷的变化表现出不同物体形象的特点。
不同的工具在不同的材料上也会产生不同的痕迹,形成不同质感的线条。
只要熟练、合理地运用,即使是简单的线条,也具有极强的表现力。
在形状中,规则的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梯形、平行四边形、菱形、多边形等都由直线构成,较为简单明确,所以称为规则的几何形状。
方向不定的弧线、曲线、波状线等自由曲线组成的形状称为非规则的自由形状。
非规则的自由形状常见于大自然,如波浪、河流、海滩、花、草、枝、叶等。
和色彩、线条一样,形状本身也具有很强的“表达”能力。
不同的形状会给人以不同的视觉心理影响。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往往会将一些不太规则的形状靠近这些基本形状,以帮助记忆和识别。
幼儿在形状的归纳方面却远远强于成年人。
刮画就是利用硬物刮出的痕迹来进行绘画造型的美术活动。
低年龄段幼儿不适宜使用刮画。
纸版画是用各种纸做版材制作印刷的版画,取材容易,制作简单,且具有独特的表现形式和审美情趣,近年来得到迅速广泛的发展,是中小学生和儿童最喜爱制作的一种版画。
在各国的儿童版画教学中纸版画被普遍运用,也是我国儿童版画创作中的主要品种。
纸版画表现力丰富,具有优美的纸质肌理和自然情趣。
纸版画可分为剪贴纸版画、吹塑纸版画、镂刻纸版画、漏印纸版画、凸印刻纸版画、凹印刻纸版画、凹凸纸版画(综合纸版画)等。
泥塑是通过团(球体)、搓(柱体)、压(扁、平、坑)、连接(局部与主体、局部与细部)、拉(拉出细小结构)和捏(方体、加固、细部加工)等手段,塑造成立体形态的物体形象的活动。
泥塑是学前儿童最常见的立体手工造型活动。
泥塑活动的目的在于锻炼儿童的手指肌肉动作的灵活性,发展儿童手眼协调能力,培养学前儿童的空间知觉能力。
泥塑的题材,应是幼儿熟悉的、感兴趣的,物体结构要简单,形象特征要明显,塑造的技能要简易,使幼儿一学就会,一做就成功。
中、大班的泥塑作业,要求逐步塑造稍复杂一些的物体形象,达到“有几分像”就可以了。
教师引导儿童进行泥塑活动时,要先了解泥塑活动中所使用的粘泥、橡皮泥和面团的特性。
彩塑是具有民族特色的工艺品,因而,在幼儿园大班时,教师可引导儿童对自己制作的泥塑作品进行着色描绘以美化作品。
学前儿童手的动作不灵活,手眼协调能力较差,因此,教师在评价儿童的泥塑作品时不应把重点放在追求作品的精确与细致上,而应注重儿童泥塑操作的过程及作品整体的稚拙感。
泥塑主要是临摹作业,也可有意愿作业。
泥塑作业的讲评与图画作业的讲评一样,达到基本要求的为良好;对有创造性的泥塑作业应表扬。泥塑作业可以从小班第二学期开始。
学习泥塑时,应先引导幼儿欣赏泥塑作品。
线描就是用线条勾画出物体的轮廓,以表现出对象的形态的绘画技法。
线描画画法简单、造型明确、概括性强,是幼儿常用也是最喜欢的绘画方法之一。
线描画对材料的要求不高,可以用铅笔、蜡笔、油画棒、水笔等各种工具画。
线描画要求用线肯定,一个物体可以被分成几段线条来画,但每段线条都要一笔画成,宁可画错,也不能涂改。
国画是用毛笔、墨(国画颜料)和宣纸进行绘画。
毛笔掌握起来比硬笔困难,但画出的线条变化丰富,用习惯后,再画某些东西时要比其他笔容易,三五下就能画一张画,很干脆,又能得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是很适合幼儿的绘画技法。
撕纸是以手指作为工具,利用双手手指的配合来撕出所需形象,再贴成平面的画面,也是学前儿童手工活动的常见形式之一。
撕纸活动的重点在于“撕”,让儿童进行撕纸造型的目的,就是最大限度地锻炼学前儿童的手指肌肉动作及其控制能力。
用手撕出来的形象,其轮廓线蓬松、柔软、毛茸茸的,具有自然、浑厚、稚拙的独特美感,这是其他造型手段所无法比拟的。受手撕的局限,撕纸的造型不可能很精细,这也有助于训练儿童对整体“基本形”的把握。
一般来说,撕贴的材料是较薄的软纸,但其韧性不能太强。
撕贴的形式有自由撕、沿轮廓撕和折叠撕几类,开始学习撕纸时,可进行自由撕,逐渐地,教师可引导儿童学习沿轮廓撕和折叠撕。
第五篇:幼儿园艺术教育专题
幼儿园艺术教育专题
1、音乐智能具有(C)。A、特殊性
B、差异性
C、遗传性
D、独特性
2、(C)的儿童已经能够从前奏、间奏中轻松地辨别熟悉的歌曲。A、3岁~4岁
B、2岁~3岁
C、5岁~6岁
D、4岁~5岁
3、音乐学习的关键年龄是(C)。A、9岁~10岁
B、0岁~8岁
C、2岁~6岁
D、3岁~8岁
4、幼儿通过模仿教师的身体动作、制作方式来感知(A)。A、拍子
B、旋律
C、动作
D、节奏型
5、学前儿童音乐课程评价的主体是(B)。A、教师
B、教师与幼儿
C、幼儿
D、听评者
6、儿童美术欣赏课的基本方法是(A)。A、对话
B、讲述
C、临摹
D、写生
7、《画架绘画与儿童人格》的作者是(B)。A、里德
B、艾修勒和哈特薇克
C、加德纳
D、阿恩海姆
8、(C)是幼儿期水平最高的构图形式,以这种方式构图的画面有了清晰明确的前后关系。A、多层并列式
B、并列式
C、遮挡式D、零乱式
9、教师应争取在()的时间内,让孩子在临摹作画时,养成经常抬头看范画的习惯。
A、一年左右
B、半年左右
C、两年左右
D、三年左右
10、学前儿童美术欣赏课的基本方法是(C)。A、观察法
B、讲解法
C、对话法
D、比较法
11、教师应该帮助学前儿童通过(B)等方法感知各种事物的基本形态和主要特征。
A、观察和比较
B、观察和临摹
C、观察和写生
D概括和归类
12、采用(B)的教学形式使幼儿能较巩固地学会一些有代表性的东西。A、单元式
B、主题式
C、专题式
D、组合式
13、(B)岁左右的儿童开始萌发了审美心理。
A、2岁 B、3岁
C、2.5岁
D、4岁
14、对教师教学行为的评价目的主要体现在以下哪一点?(C)。A、了解幼儿的发展需要
B、提高学前儿童学习美术的兴趣 C、更好地把握学前儿童美术教育活动成果
D、对以往的美术教学工作作出反思
15、美术教育史上第一个“发现了儿童绘画”、给儿童绘画以崇高地位的人是(B)。
A、冈仓觉
B、弗兰兹·西泽克
C、皮亚杰
D、福禄倍尔
16、(C)的儿童在歌唱时,开始出现分离的音高,主要是二度音程与小三度音程的清晰。A、12个月 B、18个月 C、19个月 D、3~4岁
17、能够意识到旋律上行与下行的运动状态,有益于理解音乐的情绪、情感表现,也容易形成旋律的(A),从而促进音准概念的形成。A、知觉表象 B、听觉能力
幼儿园艺术教育专题
C、知觉能力 D、听觉表象
18、在音色知觉方面,(A)的幼儿能够辨别2~3种有鲜明对比度的人声或乐器声。A、3岁~4岁 B、2岁~3岁 C、5岁~6岁 D、4岁~5岁
19、大班幼儿一般能达到的音区为(A)。A、d¹ ~ d² B、d¹ ~ c² C、d¹ ~ b² D、d¹ ~ g¹
20只有符合音乐学习规范的(D)才能最终为幼儿获得音乐经验打下基础。A、各种类型音乐 B、再现音乐内容 C、幼儿音乐 D、音乐欣赏
二、多选题
1、陈鹤琴把儿童绘画的发展分为四个时期,分别是(ACDE)。A、涂鸦期 B、概念画期C、定型期 D、象征期 E、写实期
2、罗恩菲尔德在分析和解释儿童美术发展的各个阶段的个人成长特征时,从以下哪几个层面来评价儿童的美术作品?(ABCDE)。
A、智能的成长 B、感情的成长 C、性格的成长 D、知觉的成长 E、绘画能力的成长
3、学前儿童的音色形式的关键经验包括(ABCDE)。A、节奏 B、旋律 C、音色 D、速度 E、织体
4、儿童音乐技能是指(ACDE)时对音乐特性表达的合理度。A、视唱 B、识谱 C、打击乐器 D、唱歌 E、做身体动作
5、学前儿童音乐技能的类型包括(ABCD)。A、身体动作音乐技能 B、嗓音表达音乐技能C、打击乐器音乐技能 D、即兴音乐技能 E、音乐表现技能
6、幼儿园平面手工活动主要有(ABDE)。A、粘贴 B、染纸 C、泥塑 D、撕贴 E、剪贴
7、教师引导学前儿童进行审美感知时的语言可分为(ACDE)。A、启发性语言 B、封闭性语言 C、童趣性语言 D、艺术性语言 E、逻辑性语言
8、学前儿童绘画创作,从心理角度看,大约经历了(ABDE)的流程。A、知觉 B、体验 C、反思 D、表达 E、情感
9、幼儿掌握一首歌曲有一个渐进的过程:首先学会(D),然 后
学
会(C),最 后 学
会(A)和(B)。A、旋律轮廓 B、音程 C、节奏 D、歌词
10、幼儿随着音乐合拍并有感觉地进行动作变换时,说明他们对此曲的(ABCE)已经形成。A、乐句感 B、节奏感 C、肌肉感 D、音乐理解 E、音乐表达
三、正误判断(正确打“√”错误“x”)
1、美术的发生和发展与人类历史的发生和发展是同步的。(√)
2、儿童绘画技能的增进高于他的感知认识。(x)
3、并列式构图是幼儿期儿童绘画时的主要构图方式,4岁以后开始出现。(x)
4、音乐学习采用静坐倾听的方式进行。(x)
5、只有符合音乐学习规范的再现音乐内容才能最终为幼儿获得音乐经验打下基础。(√)6、19个月的儿童在歌唱时,开始出现分离的音高。(√)
7、在旋律轮廓线歌唱方面,3岁半左右的儿童才能唱出规则的旋律轮廓线。(√)
8、教师应争取在半年左右的时间内,让孩子在临摹作画时,养成经常抬头看范画的习()
幼儿园艺术教育专题
9、小孩子喜欢画图,并不是内心有一种天赋的冲动,而是受了外界事物的刺激,在他脑子里留下一个 深刻印象,于是他借画图表达出来。(√
10、设计美术教学活动目标应注意:
1、活动目标要关注幼儿的发展;
2、活动目标要注意领域的专业性。(x)
11、孩子的韵律感根本不需要培养,因为他们天生就有。(×)
12、音乐作品表达的手段主要还是动作、打击乐演奏、歌唱和语言。(x)
13、教师所选择的美术教学内容最终都要通过儿童自身的内化,才能对其发展起促进作用,否则便没有价值。(√)
14、学有儿童美术教育领域的系统化的内容遵循的是学科逻辑。(x)
15、简笔画不能展示学前儿童的独特个性,只是单纯的模仿和技能技巧训练(×)
16、在实物写生作画教学中,引导幼儿养成边抬头看写生对象,边低头作画的习惯。(√)
17、在美术教学活动中,教师的示范只是重点与难点,而不是技能掌握的全过程。(×)
18、音量是幼儿对音乐感兴趣的第一个重要因素。(√)
19、学前儿童音乐课程评价的主体是教师。(x)
20、早期儿童艺术教育研究者需要解决的一个核心问题是:如何让8岁以后的儿童的艺术表达能力不退化。(√)
四、填空题
1、儿童绘画教学活动的类型有:写生画、意愿画、命题画、临摹画。
2、在幼儿园,美术教育内容一般可分为绘画。手工。欣赏三大方面。
3、教师应该帮助学前儿童通过事物的外部特征等方法感知各种事物的基本形态和主要特征。
4、幼儿园平面手工活动主要有粘贴 剪贴 撕纸 染纸等形式。
5、儿童艺术发展的三大系统是制作。只觉、感受。
6、幼儿掌握一首歌曲有一个渐进的过程:首先学会歌词_然后学会节奏,最后学会旋律轮廓和音程。7《画架绘画与儿童人格》的作者是艾修勒和哈特薇克。
8、______ ______是幼儿期水平最高的构图形式,以这种方式构图的画面有了清晰明确的前后关系。
9、音乐经验是需要儿童自主建构的,没有兴趣也就没有建构的动力。
10、审美感知能力的培养是通过教师引导儿童去亲身体验和感受现实世界和艺术作品 来进行的。
11、儿童绘画是一种帮助教师________ _______的良好资料。
12、罗恩菲尔德在分析和解释儿童美术发展的各个阶段的个人成长特征时,从感情的成长、性格的成长和绘画能力的成长三个层面来评价儿童的美术作品。
13、陈鹤琴把儿童绘画的发展分为四个时期,分别是涂鸦期 象征期 定型期 写实期。
14、对学前儿童参与美术活动能力的评价应注意。
15、学前儿童音乐经验获得的三个条件包括制作与感受系统、制作与听觉系统、制作与迁移
幼儿园艺术教育专题
16、儿童艺术发展的三个阶段是(0~1)前符号、(2~7)符号运用(8岁以后)继续进步与可能进步.五、简答题
1.集体打击乐教学中促进儿童舒适有效地演奏的主要方法有哪些方面?
①选择合适的乐器和演奏方式②选择合适的空间安排③选择合适的练习速度④采用明晰、准确的指挥暗示⑤创造愉快、轻松、舒适的演奏氛围
2.集体手工教学中构思和设计阶段的指导从哪些方面入手?
①积累多种手工活动所需要的表象②在熟悉多种手工活动材料的基础上进行联想 ③通过欣赏工艺佳作来学习造型、色彩、构成等艺术手法
1.集体艺术教学活动结构设计的原则包括哪些方面?
①有重复、有变化的原则②层层深入、不断提高的原则③动静交替的原则 2.集体艺术教学活动评价的方式有哪些?
①自我评价和同行评价②书面评价和口头评价③全面评价和重点评价 ④独立片段评价和连续评价
1、简单学前儿童美术教育总目标。
1、引导儿童初步学习感知周围环境和美术作品中的形式美和内容美,培养他们对美的敏感性。
2、引导儿童积极投入美术活动中并学习自由表达自己的感受,培养其对美术的兴趣以及审美情感的体验和表达能力,促进其人格的完善。
3、引导儿童初步学习多种工具和材料的操作以及运用造型、色彩图等艺术语言表现自我和事物的运动变化,培养其审美表现和创造能力。
2、简述学前儿童音乐课程内容的组织形式。
答:学前儿童音乐课程内容的组织一般可以有三种形式:
1、以音乐板块内容为组织要素得幼儿园音 乐课程。2.以音乐经验为组织要素得幼儿园音乐课程。3。以幼儿社会生活经验,包括自我、社会、自然及关系为组织要素得幼儿园音乐课程。3让学前儿童获得音乐经验的三个条件是什么?
答:
1、在听音乐得同时让幼儿“见”到音乐得再现内容;
2、用一种制作方式让幼儿去感知与其音乐经验相符得音乐形式样式;3.用其它类型得制作方式让幼儿去解释他们对音乐形式样式的理解
4、简述儿童对色彩的选择和描绘的特点。
答:儿童对色彩得选择是循序渐进得,3个月得婴儿能分辨红,黄、蓝、绿等4种基本色:3~4岁得幼儿分辨红橙黄绿天蓝紫等6中颜色的百分率为97%,4岁后达到100%。在颜色得细微区别能力在4岁以后逐渐发展。4岁前,幼儿可分辨基本色;4岁后,幼儿渐渐能区别颜色得深浅和色调倾向。
儿童对色彩的描绘可以分为三个阶段。4是是他们喜欢的色彩。
幼儿园艺术教育专题
等色。他们画
性。幼儿对色彩的美感取决于各幼儿开始将色彩同他们对事物的情感联系起来。
还是尽其所愿地给形象赋色。
六、论述题
1.阐述学前儿童音乐感受(趣味)的特征。
耳的声音是非严格地按照教师所要求的拿乐器的方式、教师所要求的节奏型去打击。
体动作来感知、感受音乐。
型是关于某些事情的音乐。
第四、学前儿童音乐学习的意义与制约条件很多音乐观察研究、神经生物学的解释的关键年龄是0-8岁或9 2.论述学前儿童美术欣赏课的基本方法。
儿童美术欣赏课的基本方法是_A、对话B、讲述C、临摹
一是对话双方的关系应该是平等的。二是教师应给儿童利用多通道充分体验的时间。三是教师不但要自己学会提问题,还要教会儿童提问题。四是教师不应强求儿童接受某一权威的结论或自己的看法。五是教师要引导儿童用多种方式来表达自己的审美感受。
.指导儿童欣赏时,形式分析阶段主要从哪几方面入手?形式分析主要通过造型、色彩、构图等形式语言,以及构成原理的应用,加深儿童的审美体验,提高审美能力。要用启发诱导性的语言,引导儿童深入感知、体验作品;要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进行浅显而简明的描述,让儿童理解这些艺术语言与形式美原理的内涵;启发儿童对作品形式美的感觉;可以经由美术创作活动使儿童获得对欣赏的基本艺术语言和形式美的原理的认识。1对话双方的关系应该是平等的,教师不能强求儿童接受某一权威的结论或自己对
9岁或10岁以后在进行音乐学习已经太晚。
幼儿园艺术教育专题
美术作品的看法,而应让儿童有自己的探索。
2、教师自己首先要会和美术文本进行对话,做好儿童与美术文本之间的“审美期待”中介。
3、教师要为儿童提供大量的欣赏的机会,提高其欣赏“视界”。
4、教师应给儿童利用多通道充分体验的时间。
5、教师不但要自己学会提问题,还要教会学前儿童提问题。教师自己首先与美术作品进行对话,找出作品欣赏的要点,然后,将这些要点转化为开放性的一些问题,如:这幅画上画着什么?(引导儿童欣赏内容),你看了这幅画有什么感受?(引导儿童进行主动的审美体验),你为什么会有这种感受?(引导儿童从内容美和形式美方面进行分析),你喜欢这幅画吗?为什么?(引导儿童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和深刻内涵),这样层层深入地引导儿童认真观察、自由讨论,少提一些 “为什么?”“是不是?”的问题。
1、试述幼儿园大、中、小班歌词创编活动共同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1、一般只向幼儿提供一段歌词
2、针对班上幼儿的具体情况做好创编要求和程序设计
3、注意提高创编活动的参与“密度”
4、应注意在一次音乐活动中把握好创编时间片段的长短
5、应注意使创编的结果达到相对完美的程度
2、发展幼儿乐器演奏的艺术表现力
(一)舒适有效地演奏1.选择合适的乐器和演奏方式2.选择合适的空间安排3.选择合适的练习速度4.采用明晰、准确的指挥暗示
5.创造愉快、轻松、舒适的演奏氛围
(二)有表现力地演奏1.提供有表现力地伴奏音乐
2.传授有关的演奏技能3.采用富于感染力的示范、讲解、指令和指挥暗示4.调适演奏时的兴奋状态
(三)准确流畅地演奏1.选择节奏明晰的伴奏音乐2.培养相互倾听、相互配合的良好习惯3.运用合适的“变通乐谱”作辅助工具4.运用准确的示范、讲解、指令和指挥暗示5.创造适度紧张的演奏氛围
2、如何发展幼儿动作表演的艺术表现力?
(一)发展动作的协调性
1、分行轻松自由的学习氛围
2、选择循序渐进的动作学习程序
3、采用儿童最作乱的进度逐步加快速度
4、从儿童的自然动作开始过渡
5、不适宜分解学习的动作可以采用“拖”的方法
(二)发展动作的随乐性
1、让幼儿边唱边做
2、用哼唱或弹奏的曲调跟随伴和儿童的动作过程
3、让儿童有机会跟随比较熟悉的音乐做动作
4、让儿童注意动作与音乐的情绪、风格、结构相协调
5、动作组合有整体美感,又便于儿童记忆和表现
(三)发展动作的表现性
1、让幼儿有机会看见更多由幼儿和教师提供的表现范例
2、让幼儿有机会观察和用动作摹仿各种事物及其运动状态
3、让幼儿有机会在美术、文学作品激发下进行动作的表现
二、名词解释
1.意愿画:是指幼儿自己独立地确定绘画的具体内容、形式和表现方法,教师作为支持者协助他们 完成的绘画。
2.韵律活动:泛指所有伴随音乐进行的身体艺术表现活动。这种活动主要分为创造性律动和集体舞 蹈两种类型。
3.有效迁移:是指能够将原有经验应用于新学习情境或新的真实生活情境,并能够解决自己需要解 决的问题。
4.即兴歌唱说话活动:是指用歌唱或类似歌唱的方式来进行对话、讲故事或其他语言活动或语言游 戏活动。
幼儿园艺术教育专题
5.幼儿的手工教学活动: 是儿童发挥想象力与创造力,直接用双手或操作简单工具,对具有可塑性 的各种形态(点状、线状、面状、块状)的物质材料进行加工、改造、制作占有一定空间的、可视、可触摸的多种艺术形象的一种教育活动。
五、实践分析题
传统打击乐教学的程序是先分声部学习和练习,然后将所有声部合起来演奏,现在的打击乐教学往往采用整体教学法,请你谈谈对打击乐器演奏的整体教学法的理解?
整体教学法的程序:一是“先整体后分部”二是“累加”程序
(一)“先整体后分部”程序
1、导入,引起兴趣
2、欣赏或进行简单的身体节奏活动,初步感知。
3、模仿学习变通总谱,或在教师指导下参与创作变通总谱的具体内容。
4、在熟练掌握总谱的基础上,进行分声部的选手练习。
5、个别约略学习指掌,集体练习合奏。
6、在教师的指挥下,集体练习合奏。
7、个别幼儿练习指挥,集体练习便有。
8、练习,根据需要行色乐器逐步到乐队中去。
(二)“累加”程序
1、与“先整体后分部”的程序相同。
2、模仿学习或创作一个比较有特色的、复杂的、有独立性的声部,把握作品的横向结构。
3、在熟练掌握该声部的基础上,将其他具有伴奏性质的声部用“先整体后分部”的程序学习掌握,最后将伴奏声部“累加” 到独奏声部上去。
学前儿童艺术教育(音乐)试题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加登纳认为要想理解儿童的艺术发展就需要理解生命过程中的三大系统,这三大系统 是:一--制作系统 知觉系统 感受系统。
2.培养幼儿拍感的两个规定性,一是 在歌曲中进行,二是-在动作中进行
3.要求幼儿理解的段落结构内容是 结构主副歌结构 二段体结构 三段体结构 回旋体结构 引子与尾声
4.幼儿园音乐作品的四种实用性是__教育性 说教性 知识性 娱乐性主副歌结构 二段体结构 三段体结构 回旋体结构 引子与尾声
5.旋律经验的年龄目标有---声音的高与低 旋律的上行与下行 旋律的跳进与级进
6.力度经验的年龄目标有---重与轻--和---渐强与渐弱----。
7.----邀请舞----是一种找舞伴并与舞伴对舞的集体舞。
二、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15分)
幼儿园艺术教育专题
1.音乐作品的表现性:答:指音乐作品中的句法与非句法形式对人类情感、情绪的表达性质。
2.档案夹评价:答:指根据课程目标,有意识地将各种有关幼儿表现的作品及其其他证据、信息收集起
来,并通过对档案夹制作过程和记录结果的分析与解释,反映幼儿在学习、发展过程中的优势和不足,反映幼儿在达到目的过程中付出的努力与取得的进步。
3.音乐技能:答:指对感知到的音乐再现性与表现性做出符合音乐形式特性的表达,即音乐能力。
4.自发咏唱:答:幼儿基于一个很熟悉的歌曲片断或一个简单的词,或是无词的,哼唱出在一个简单的音调上绕来绕去的旋律。
5.学前儿童音乐课程的内容组织:答:指在音乐价值观的指导下,将选出的课程内容要素妥善地组织成幼儿园教育活动结构,使教育活动要素在动态运行的教育活动结构系统中产生合力,以便有效地实现幼儿园音
三、简答题(每小题7分,共35分)
1.符号运用阶段儿童的艺术感知特征是什么? 1.答:这一阶段儿童艺术感知的特征是脱离了对事物、对人物的“直接知识”,可以借助符 号间接地来理解事物、人物了。
2.学前儿童的音量趣味给学前音乐教育的启示是什么? 答:(1)在让幼儿感知器乐作品时,我们有责任让幼儿听到最好的音响效果;(2)在让幼
儿感知器乐作品时,教师尽量少用嗓音;(3)在歌唱学习中,教师发出悦耳的声音很重要;(4)对
打击乐器的演奏,幼儿感兴趣的是让他自己去探究如何发出好听的声音并演奏,而不是严格 8
幼儿园艺术教育专题
地
按照教师所要求的拿乐器的方式、教师所要求的节奏型去打击。
3.进行即兴表演的两个条件是什么? 答:(1)经验铺垫;(2)明确的任务意识。4.器乐曲动作意象有哪三种方式? 答:(1)依据作品原意进行情节性的动作意象;(2)离开作品原意,进入幼儿能理解的生活情节的动作意象;(3)带有舞蹈意味的无情节的动作意象。
5.打击乐器音色经验的获得机制是什么? 答:(1)用打击乐器模拟日常生活音色;(2)探索录音中的打击乐声音是如何发出来的,并实践尝试;(3)即兴创作打击乐器作品的演奏。
四、论述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柯达伊教学法中,歌唱教学的主要方法有哪些?幼儿歌唱教学的要点有哪些?
1.答:(1)歌唱教学的主要方法有:字母谱与节奏谱;手势;指挥。(2)幼儿歌唱教学的要点有:按照准确音调歌唱;克服幼儿的不良音调;歌唱能力的发展步骤。2.表现性目标准确表述的要求有哪些?举例说明。
2.答:表现性目标的的制定准则是情境与任务的双维度制定,即交代儿童需要完成的任
务情境与具体任务。举例(略)
五、音乐材料分析题(共10分)写出双圈舞“德国波尔卡”的动作说明。
答:动作说明: A前半段:全体幼儿拉手朝顺时针走。A后半段:全体幼儿拉手朝逆时针走。B前半段:里圈左手搭前面舞伴的左肩,右手拉右边舞伴的手;外圈左手拉左边舞伴的手,右手侧平举。双圈共同朝顺时针方向走。B后半段:反向同B前半段。C段:里圈拍腿二下,拍手一下,拍左右侧一下。在里圈舞伴的右边,外圈左侧身八拍进里圈,右侧身八拍出里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