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计算机上机课教学亮点经验总结
《计算机应用基础》上机课教学经验总结
计算机课程是我校各专业的一门基础课课,它不但有较强的理论性,而且也有很强的实践性,而上机课又是学生加强理论理解的最好途径,通过上机实验学生可以演示和操作软件的各种功能,了解它的特点和作用,逐步熟悉掌握软件的功能及使用,同时也对促进学生掌握理论知识,提高实践动手能力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下面就结合我平时的教学谈几点意见:
一、课前准备要充分
计算机上机课的准备工作是非常繁琐同样也是非常重要的,教师上课前一定要对该节课的全过程进行周密的思考,包括上机的题目、时间、地点、课时分配、上机次数,硬件 和软件环境等内容,比如,学生上机所需的计算机及有关外部设备都要能正常运行,功能完好,适合学生上机实验,所用的设备要合理分配,集中管理,一些辅助教学设备(如投影仪、黑板等)都要能满足上机实验的要求。选择好所需的操作系统软件、语言环境、应用系统和辅助教学软件,预先把这些软件装人计算机内并调试好随时可供调用等,这些都要和实验管理员提前联系,安排好上机实验的有关亊项,要避免出现漏洞和琉忽。
二、课堂组织要得力
教师是教学的组织者、策划者和整个教学过程的导演,上机操作如果组织不好,就会出现许多问题,如上机目的和要求不明确,学生在上机课上只是充满新鲜好玩的心理,或随心所欲乱玩一气,或看到别人干什么,自己也干什么,结果一节课下来,表面上课堂气氛很轻松、活跃,其实效果很差,学生上完机后觉得自己一节课好像什么也没学会。针对以上情况,作为老师就应该认真组织整个操作过程。
首先,把本节课的主要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强调一遍,并在上机操作以前及上机完毕后让学生完成上机作业,老师要重申本次上机课的目的和要求,指明实验要点和要注意的亊项,对实验中的难点之处和可能出现的问题要给予必要的提示和说明。在实验过程中学生初次使用的应用软件或生疏命令,教师要首先进行演示和讲解。
其次,对学的基本技能的训练要有高标准严要求,学生在操作计算机时一定要按规范和标准进行,如,开机、关机等要按正确的步骤,键盘打字的姿势要正确,特别是学生在做作业时,要训练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要注意培训学生在计算机使用中的应用能力和应变能力,为学生今后独立操作和使用计箅机打好基础。为了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我们可以边讲边练,使每个学生都有亊可做,让被动的理论接受变成主动的动手操作。
最后,引导学生做好总结提升,通过上机实验,督促学生总结上机实验的收获,巩固所学的知识。
三、教学方法要得当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在平时的上机课中,教师应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比如,上机操作时,学生会经常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如果教师一一解答操作,不仅教师感到分身乏术而且还限制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得不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分组教学则可以避免上述弊端。教师将每一横排的人分为一小组,每个小组选水平最高者为小组长。当本组同学遇到问题时,由小组长充当小老师进行辅导。当有些问题较难时,教师要鼓励全组成员一起研究解决。如果处理得当,教师要及时表扬,使学 生充分体会到成功带来的喜悦。这样就能够极大地激发小组 成员的动手能力。既减轻了教师的相对工作,又极大地锻炼了学生们动手解决实际问埋的能力。这远比老师在上机时三番五次的说作业的要求要高效。学生完成作 业后,应该存到教师机的指定的文件夹内。同时,学习PowerPoint时,可以把具体操作步骤形成的文字资料和屏幕广播录像形成的多媒体文件放在班级群里。这两种资料就构成了“帮助系统”。学生如果不僅,可以直接査阅该帮助系统。另外,当遇到比较难的操作课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讨论和交流,营造合作学习的课堂氛围。几乎所有的学生都有这样的体验,如果自己去学习一款复杂的游戏,自己将花费福多的时间,但是有高手在旁边指点,则事半功倍,很快就能学会。所以上机操作时,大家可以集思广益开展讨论。实践证明,通过讨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将更加深刻,掌握将更牢固。
四、效果评价要及时
这是极其关键而必要的一步,学生完成任务之后,非常希望老师能对自己的成果进行肯定,产生成就感。例如,要求学生用PowerPoint给朋友制作一张多媒体贺卡时,在作品中要求包含移动渐变、形状渐变、淡入淡出,插人声音等知识要点,学生完成后直接保存在教师机上。随着一个“任务”完成,学生就会获得满足感、成就感,从而激发了他们的求知欲望,逐步形成一个感知心智活动的良性循环教师应尽可能当堂评分,并登记在册。对“任务”完成得好的同学,要当场进行表扬,并通过屏幕广播的形式给所有的学生欣赏,再让做得好 的学生给其它同学讲解他(她)是如何完成这优秀作品的,这祥将大大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总之,要上好一节上机课并不容易,它需要我们老师精心备课,只有准备充分、组织得力、方法得当、评价及时,才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课堂生动、有效,使学生学有所成、学有所用。
三分校
王欢
2016-11-4
第二篇:控制计算机上机课教学过程的途径
控制计算机上机课教学过程的途径
一、计算机上机课的重要性与控制上机课教学过程的必要性
如何上好计算机课,切实提高计算机教学的质量,同时引导学生使用好计算机,使计算机真正成为孩子们的良师益友,是计算机教师必须关注的课题。计算机学科不同于其他学科,具有自身的特点,这些特点都显示了计算机上机课的重要性,体现了上机课在计算机教学中不能替代的主干地位。
1.操作性强。不论是计算机程序语言、数据库管理系统、文字处理,还是操作系统,均需要在上机的过程中,不断去认识、理解、巩固、掌握计算机相关的知识。计算机教学若不注重上机课教学,是绝对不能学好计算机的。
2.涉及内容广。计算机学科是一门综合性学科,从有形的硬件到无形的软件,涉及到物理学、数学、美学等等,仅计算机语言也有十多种,常见的操作系统如DOS、WINDOWS、UNIX等,也有好几种,这给计算机教学带来诸多困难,这些困难单靠教师“纸上谈兵”式地上课讲是不解决问题的,要靠学生上机练习时来逐步化解。
3.专业术语多。计算机是一门新兴的学科,产生了许多新的专业术语。如桌面、文件夹、剪切、操作系统、菜单等等。这些专业术语极大部分都可以在上机课中形象化。
现在很多学校都配置了多媒体教室、投影仪等硬件设备,计算机的很多课程都安排在多媒体教室上课。在多媒体教室上课,具有直观形象的优点,但如果以减少上机课来增加此种讲授课,势必会造成由于课堂教学容量增大、学生要接受的信息量很多而一时消化不了的后果。而且在上课过程中,更多的是老师讲,学生听,很少有学生动手操作的机会,这对于学生理解、掌握和应用计算机知识是非常不利的。以上弊端通过足够的上机课教学便能自然地消除。只要抓好上机课的教学,就把握住了计算机教学的关键。但要抓好上机课教学也非易事,若教师思想上认为上机课就是学生上机,可以放任自流,教师则可在旁做自己的其它事情,那就大错特错了。不但会使课堂效率低下,学生学不好,严重影响教学质量,而且还会出现意想不到的事情,甚至产生破坏课堂纪律或损坏机器的现象。因此,对上机课教学过程实施有效控制,对于保障上机课的有序教学、提高计算机教学质量是完全必要的。
当前,已有不少家庭自己配置了电脑。但作为中小学生,只有通过在学校中接受包括教师面对面指导、纠错的上机课教学以后,课后才能有的放矢地去加强训练。而学生能把计算机驯服,让它乖乖听从自己的指挥,他们才会有更大的信心和勇气去学习计算机学科中更深更广的知识,才会对计算机学习真正产生浓厚的兴趣。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学习动机中最活跃的成分是兴趣。没有兴趣,学生是不会生动活泼、主动地去学习的。学习兴趣总是作为一个核心动机突出于其它动机之上,支配着人的注意和认知操作,对学生具有最现实、最强有力的影响。兴趣的基础在于需要。当学生通过上机课学习,得心应手地学会计算机操作时,便是这种需要的满足。这一满足又会产生对需要的新的追求,即产生新的兴趣,从而形成在计算机学习上步步上升的良性循环。从这一心理学的角度出发,可以说:对于中小学,抓好了上机课,也就抓好了计算机的教
学,而有效控制上机课的教学过程,则是上机课最为重要的教学策略,必须认真对待,来不得半点马虎。这也是笔者多年在从事计算机教学中深刻体会到的一点心得。
二、计算机上机课进行教学过程控制的途径
那么,教师如何对上机课的教学过程实施有效控制呢?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每次上机课要有明确的操作任务
学生们一般都喜欢上机课,而且是带着兴趣去上机的,如果教师不布置任何任务,让学生自由地操作计算机,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失去兴趣,甚至觉得无事可干,这对于巩固知识是无益的,上课的秩序也会变得不容乐观。教学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引下自觉主动地学习的过程,上机课同样需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因此,教师事先应该设计好一份具有传授知识针对性的上机报告。上机报告实际上是以书面形式给学生的操作任务指令。有些项目需要学生边完成任务边进行填写。上机报告中应有明确的上机步骤,使学生有所依据地操作计算机。上机报告中设计的操作题要既可重复又有一定难度。重复是遵循巩固性教学原则的必要举措,它有助于熟练操作。但又要避免简单的重复,要遵照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使其又有一个逐步加深的过程。使学生在重复练习中熟练掌握双行合一的功能。其实计算机的很多应用软件都要在不断重复中才会熟能生巧,做到举一反
三、融会贯通。
2、每次上机课,要给学生定一个目标,打一个分数
课前老师发了上机报告,学生在机房就有事可做了,但这还不能说已把上机这一教学任务完成了。教学的过程是一种信息反馈的系统的运动过程。遵照及时反馈的教学原则,教师要设法从各方面与学生直接接触,包括观察学生上机,从批改学生作业中了解学生掌握有关知识与技术的情况。如果没有及时的了解和检查,教学的质量往往不高。因此,每次学生完成上机报告后,教师一定要做到在现场当场批改学生作业。批改中,教师在计算机屏幕前,面对面地指出学生操作的不足,给予纠正,并及时公布分数。这一环节一般要花费教师相当多的精力和时间,在时间安排上要有所计划,并且在学生等待批改的时候,教师要安排好这部分正在等待的学生可先做什么事情,以免引起课堂秩序的紊乱。当然,也可以指定几个掌握得较好的学生帮助老师批改,但必须事先统一评分要求。教师在每次上机课遵照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都对学生的作业进行批改和评分,这就促使学生产生竞争的能动性,激励学生逐步提高,从而形成学习的良性循环。
职业学校的计算机教学对打字技能要求较高。对此类偏重于技能训练的上机课,笔者认为教师应给学生制订学期总目标,再按总目标列出各阶段性目标。每次上机课必须组织考查,课前必须公布本次课的考查要求,以此检验学生阶段性完成情况。考试结果也要做到及时公布,成绩中应有打字的有效速度、输入数、错误数、正确率,根据速度从高到低排出名次,对速度快的学生及时给予表扬,差的学生给予鼓励并按“一把钥匙一把锁”的原则指出其改进、提高的方法。
中等职业类学校若有条件,可以组织全校性的打字比赛。笔者所在职校,为了提高计算机类专业学生的技能水平,学校每学期组织技能鉴定和星级考试,将鉴定成绩作为一门独立的课程学分记载在学生的档案上,同时发给学生相关的星级证书。还把学生的成绩适时公布到校园网,不仅让前十名学生的情况永久性地保留在校园网上,而且又在每学期把各项前十名情况以宣传画的形式张贴在校园内。此种激励方式在我校实施将近三年,学生的成绩一年比一年好,最高纪录每次都有打破。在平时的测验中,学生除了关心自己的分数外,还关心自己达到的星级有没有进步,在班中处于何种档次。事实说明,技能鉴定和星级考试有效地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和荣誉感,调动了学生练好专业技能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充分发挥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为把学生培养成为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有用人才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3、管理上机纪律,做好随堂指导
学生进入机房,任课教师应保持好上课秩序,要充分估计该堂上机课可能出现的问题,引起学生注意。对细节问题也不要放过,最好事先对学生做好相关的交待,例如,学生在机房的座位最好固定,这对于机器维护非常必要,也能防止某些调皮学生恣意破坏。若机房计算机不够,需要几个人合用一台,任课教师一定要有一个解决方法,事后要做好监督,这样就可以避免不必要的纠纷发生。
学生在进行上机报告作业时,任课教师绝不能一直坐在教师机前做自己的事情,必须经常巡视,观察学生的完成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当面向学生提出,不但要点明其错误或不当之处,而且要扼要地指出其产生的原因,还要向学生提供今后加强针对性练习的方向和办法。对于那些普遍性问题,则应作全班性讲解。有条件的话也可以利用电子教学类软件来随时了解学生的操作情况,但必要的巡视是绝对不能省略的。
在临近下课时,要做好本次上机课的总结,把本次课的必须掌握的要点再重复一遍,还要对于学生的典型操作错误分析原因,并演示正确方法。
4、合理分配时间,掌握教学进度
一般情况下,一次上机课安排两课时90分钟。前5分钟,说明本次上机课的要求,学生完成上机报告安排50分钟,20分钟批改作业,10分钟安排总结,还有5分钟作为机动。若是打字课,则安排50分钟学生自己练习,20分钟安排考查,5分钟公布学生成绩,15分钟讲本次考查中难字的打法及下一次课考查的要求。中间的下课时间应让学生休息一下,给眼睛一个休息的间隙。
三、结束语
计算机上机课的重要性与控制上机课教学过程的必要性对计算机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计算机教师只要重视和关注每一位学生,结合教学实际灵活运用教学原则,特别是理论联系实际原则、启发性原则、直观性原则、循序渐进原则、巩固性原则和及时反馈原则,便能在以上途径中采纳适合自身实际教学的最佳方法或创新更为优化的模式,以真正激发学生的兴趣,达到切实提高计算机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之目的。
第三篇:计算机专业课教学经验总结
计算机专业课教学经验总结
金寨县双河高级职业中学付 裕
本人自参加工作以来,在教育教学上,爱岗敬业,严谨治教,热爱学生,努力做到把学生教好,让学生成功成才。计算机教学工作,不仅仅是让学生学会几种操作,更重要的是要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能真正做到为人师表、教书育人,较好的完成教育教学工作任务,尽到一个优秀教师应有的职责。因此我在教育教学方面注意了以下几个问题,现总结如下:
一、政治思想方面:
认真学习和落实党的十七大会议精神和学习党的最新章程。从胡总书记的报告中,我们看到了党中央对职业教育的关注和重视,尤其是吴邦国委员长到金寨视察,对金寨职业教育的重新规划,更是让我看到了职业教育的发展前景和发展方向,进一步坚定自己从教的信心。认真学习新的教育理论,及时更新教育理念,注意从书本中汲取精华,认真学习仔细体会如何做好一名人民教师。
二、教育教学方面:
(一)、教学模式
在教学过程中我大体的作法如下:
1、教学设计
首先认真分析将要讲授的内容,确定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的知识点以及重点和难点。接下来设计教学过程(备课)时,关键是设计对学生有一定吸引力的一个或多个“任务”,要求它能基本涵盖教学内容的各个知识点。其中教学目标是设计“任务”的依据,也是课堂小
结的主要内容。
2、教学过程
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根据高二年级与高一年级的基础不同,接受能力的不同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
对高二年级的学生首先提出具体的“任务”,让学生来完成这个“任务”,接下来授课紧紧围绕如何完成任务这个中心来展开,从而在任务完成时,教学也在不知不觉中取得预期的目的。而针对高一年级的学生的新生在教学过程中是以学生练习为主,加上我在边上辅导。不管是高二学生还是高一年级的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结束之前,一定要留有适当的时间进行知识点回顾和总结。一来可弥补以任务为中心的教学的缺点——缺少系统性和条理性,二来可弥补由于学生学习能力的不同造成的部分学生知识点的疏漏。在具体做法上,根据所学知识的复杂程度可采用口述回顾、画知识结构图等方式。若有可能,也可让学生先试着总结,以培养他们的归纳总结能力,但教师在最后一定要把好关,即把知识点陈述完整。
(二)、教学措施
1、分析讲解与学生模仿操作相接合在教学过程中我先展示一个已完成的或基本完成的作品并讲解其制作过程,要学生模仿着去做。
比如在对高一年级学生讲五笔打字时先让学生每个人按照字根表把自己的名字先拆成几个字根,然后把字根化成字母,最后在文档中打出自己的名字。
同时,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先为每节教学内容设计一个具体的任务如制作贺卡,课堂上通过讲解这张贺卡制作过程让学生掌握教学
内容。首先,学生们看了我展示的一张精美的贺卡,头脑里会对将学的知识有何实际应用有一个初步的印象。这时候,教师再分析这张贺卡的结构,哪部分是图文框,哪部分是文本框或自选图形,哪些地方可用其它形式替代,哪些地方不能等。通过教师的分析,学生对图文框、文本框、图片、自选图形等概念就有了直观的认识。接下来教师再讲解如何利用这些知识修饰、美化贺卡各部分的详细操作方法。由于教师在备课时已做过一遍,对学生可能出错或易混淆的地方心中有了数,教学时,重点突出。而且授课顺序就是制作贺卡的顺序,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这样教学,学生学得快、记得牢(若学生用现有的知识和技巧难以独立完成该“任务”,一般采用这种方式)。
2、教师点拨,学生尝试
对已有一定基础知识的学生,可采用这种方式。
例如,交换机配置的特点是容易入门,一开始学生必然对它有浓厚的兴趣。但若按有些教材的顺序,先讲一大堆理论,一半教学时间过去了,学生仍未能做出一个像样的网络配置。很容易使学生丧失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若采用任务驱动模式,我们设计了在每堂课内、每个教学单元内、各教学单元之间乃至整个教学过程中环环相扣、层层推进的“任务”,通过这些任务来达到教学目标。一般的“任务”都是由教师在课前设置好网络结构,上课时先让学生看到运行结果。然后在教师的点拨下,让学生尝试着配置。
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会遇到很多问题,有的可通过阅读教材解决,有的可通过同学间相互交流、讨论来解决,解决不了的教师再稍加点拨指导。
(三)、检查手法
在考核学生上课听课认真层度上我改变了以往以布置课后作业的作法为查看课堂笔记的情况。在教学过程中要求每位学生必须做好课堂笔记,每堂课上完了就要求学生把笔记收上来当作是当天的作业进行批改检查。这样既可以防治学生相互间抄作业,也可以促使学生上课时能够认真听课。
在做上机练习作业时,是让学生参考着自己的笔记本来完成一项任务,而且也有时间上的限制,作业完成后马上用教学软件的提交作业功能进行提交,这样可以防止学生复制同学的作业。因为本教学软件对同一台电脑发送过来的作业会发到同一个文件包中去的。
三、有待改进的地方
1、在以任务形式授课时会因为学生的基础不同而使授课有点阻碍,有时会耽搁教学预定的时间。
2、以检查笔记形式当作作业会使学生感到有点紧张,部分学生会对计算机产生厌倦感。
2012/8/15
第四篇:2017期德育工作亮点经验总结
```2017绩效考核德育工作总结
本,我校德育工作以学校2017年工作计划为指导,紧紧围绕学校“依法治校、改革兴校、质量立校、人才强校”的办学理念,围绕‚凝心聚力,强化管理,夯实内涵,培养人才‛的总体思路,以立德树人为宗旨,以提高学生职业素养为目标,切实践行“德能相济,文化化人”的育人理念,全面提升育人水平,育人成效明显,现将本工作亮点总结如下:
一、加强德育工作队伍建设,切实提高教师师德师风建设及管理育人水平。
学校组织召开全校班主任工作会议8次,表彰了优秀班主任30余人,组织到外交流培训学习35人次。``````校长及专业部主任以及部分班干部到海口、宜宾、仁寿等地以各种形式参加、交流学习和培训活动,效果明显。
二、强化常规管理,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打造平安和谐校园。1.加强制度建设,强化日常管理,提升职业素养。
学校制定和修改了学生管理制度达30多种,教育管理井然有序。通过建章立制,科学管理,增强了学生遵章守纪的意识,培养了学生良好道德素养和行为规范,提升了学生的职业素养。
2.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优化育人环境。
充分利用宣传阵地发挥育人功能。长期坚持不懈地开展富有特色的升旗仪式活动,坚持做《习近平寄语》手语操,坚持开展传统文化教育主题班会。
3.强化安全教育,接受校督导室随时督导,打造平安和谐校园。
学校督导处今年在``的带领下多次检查寝室、教室安全、卫生等常规工作,学工部高度重视,对发现的问题,及时整改。同时今年开展了禁毒教育‚万人‛签名活动,举办了‚无毒青春、健康生活‛禁毒专题教育讲座,11月乐山市大学生消防运动会在我校召开。通过系列安全教育活动强化了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有效防范了安全事件的发生,确保了学生生命财产安全。
三、教育活动主题鲜明,育人工作扎实有效。
1.以‚文化艺术节‛活动为契机,为纪念‚五四‛运动98周年开展了五四活动,6月开展了以感恩为主题的家长会,拉近亲子关系。12月开展12.9活动,主题鲜明,德育工作针对性强。
2.以专题教育引导人。召开了学生教育大会近20次,召开问题学生专项教育活动5次,召开“9+3”学生专项教育座谈会20余次,召开住校生教育管理座谈会4次。李萍副校长作了‚天下兴亡,我的责任‛专题讲话。5月在学生社会实践动员大会上,目的是为了让学生良好的行为规范得到固化。
3.以榜样示范教育激励人。一年来,学校播出新闻稿件近1000篇,专题教育片30次,各班完成主题黑板报18次;评校园之星34人,校级先进集体27个,红旗团支部22个,优秀寝室119间,三好学生503人,优秀学生干部234人,团委、学生会优秀干部54人,优秀团员324人,团委、学生会优秀干事240人,优秀楼、室长233人,文明学生352人,歌唱比赛优秀选手11人;评选出各类奖学金获得者661人。
4.以团委、学生会及社团组织锻炼人。10月通过竞选产生了4名团委、学生会主席团
成员,主席团的成立将更有效地发挥团委学生会干部的自管作用。10月学校邀请``教育管理咨询有限公司签约讲师``老师为92名学生干部作了 ‘学生干部魅力领袖’实战技能特训营‛体验式实战课程培训。学校校团委组织学习团章6次,团校学习4次,团干培训8次,开展党的基本知识教育讲座14次,发展新团员200名。各团支部开展了丰富多彩等的主题团会活动,成立了文学社、街舞社、军事社、电商协会、舞蹈社、航模社、影视欣赏社、羽毛球社、乒乓球社、足球社、篮球社、棋类社、合唱社、动漫社等学生社团,吸引着500多名学生参与活动。
四、积极推进校企合作,“9+3”学生管理成效显著。
作为```同一所学校,在校“9+3”学生人数达到了850人。通过对 “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民族团结教育,遵规守纪教育,文明礼仪教育,励志成才教育”,“青春期教育”,业余党校“党知识”学习,周末开展藏族舞蹈、彝族舞蹈兴趣活动,过集体生日等活动,学生的纪律意识明显增强,综合素质得到提高。2018届藏区“9+3”学生有2人到北京顶岗实习,37人回甘孜州的幼儿园顶岗实习。彝区“9+3”学生203人全部落实了顶岗实习单位。
```学生工作部
2017年11月28日
第五篇:计算机上机实习报告
计算机上机实习报告
姓名:张陆浩 班级:高材11001 学号:201001978 老师:张老师 熊老师 时间:2011年12月24日
一.实验目的: 1.熟悉VB 6.0的开发环境,掌握基本的编程方法,熟悉用VB语言完成一个应用程序的设计过程,掌握有关编辑和调试程序的方法和技巧;2.主要掌握VB语言中的标准模块的建立﹑数据文件的读出与写入、数组与选择结构的运用,图形操作等内容
3.了解开发简单应用程序的全过程,包括:分析﹑设计﹑编程﹑调试和编写报告.二.实习要求:
(一)。用记事本新建一个文本文件,将本班M名学生N门考试课的成绩输入到这个文件中,建议按如下形式存放(注:20=M<=50,5<=N<=8,下文以M=4,N=3为例): 学号
姓名
英语
数学
物理
化学
VB 1
张陆浩
2
林丹
3
李宗伟
4
李永波
(二)。将N门考试课以及其分数输入到另一个数据文件(文件类型同上题)中,建议以下列形式存放: 编号 课程名称 课程学分 1 英语 5.0 2 数学 4.5 3 物理 5.0 4 化学 4.5 5 VB 4.5
(三)。请编写一个简单的学生成绩管理程序,以完成以下功能: 1.根据以上两文件内容分别计算每个学生N门课程的加权平均分(保留两位小数,四舍五入),按平均分排列名次,平均分相同则名
次并列。用VB创建一个数据文件,存放班级的成绩表。
2.分别统计全班每门课的平均分,并计算各分数段(90分以上;80~89;70~79;60~69;60分以下)的学生数。.3.打印每名学生成绩条(并将结果存放到用VB创建的一个新的数据文件中)。
4.显示所有存在不及格课程的学生的名单(含学号,不及格课程名称,课程的学分及成绩)。
5.屏幕显示优等生名单及打印每门课程成绩分布图。优等生条件(只要满足三个中任一个就可以): a)平均分>=90分
b)名次在本班位于前四名
c)平均分>=85分,并且至少有一门课的成绩>=95分
三、实习步骤
1、用记事本新建一个学生成绩文本文件(其中包括学生学号,成绩,姓名,课程及成绩)。
2、用记事本新建一个课程学分文本文件。
3、编辑菜单编辑器:编辑四个可拉式菜单,包括学生成绩、成绩处理、成绩编辑、画图。
4、编辑代码:分别编辑打印学生成绩和学分代码,编辑加权平均分、各科平均分、分数段、成绩条、排名、优等生、差等生的代码,还有画各科目成绩人数图的代码。
5、调试程序代码并保存。
6、打印代码。
三.相关数据列表:
(一)。源文件
(1)成绩
学号 姓名 英语 数学 物理 化学 VB 1 张陆浩 97 98 97 97 98 2 林丹 92 87 79 91 84 3 李宗伟 75 96 83 75 73 4 李永波 89 93 83 86 82 5 王仪涵 92 79 89 86 80 6 汪鑫 93 65 86 68 84 7 付海峰 94 91 89 92 80 8 湛龙 86 83 88 80 92 9 盖德 68 79 54 72 71 10 陶菲克 69 76 59 81 75 11 佐佐木 85 83 68 57 71 12 李娜 94 63 62 65 53 13 陈金 86 79 89 94 83 14 兰洋 91 93 92 89 75 15 小志 95 89 93 86 87 16 棃一名 92 86 83 67 59 17 吴凯飞 67 75 57 82 62 18 江方 93 80 73 76 84 19 胡艳 74 68 58 63 71 20 张继原 68 95 68 84 93(2).学分
编号 课程名称 课程学分 1 英语 5.0 2 数学 4.5 3 物理 5.0 4 化学 4.5 5 VB 4.5 四.运行效果:
(一).学生管理
(1)打开课程成绩及学分
(2)打开计算的加权平均分﹑排名及各科平均分
(三).编辑
(1)打开计算的各科人数分布
(2)打开按学号查找每个学生的成绩 a)输入要查找学生的学号
b)得到该生的成绩条
(3)打开查找到的优等生信息
(4)打开不及格学生的分布
(四).成绩分布图
五.实习小结
通过两个星期的上机实习,我体会颇深,不仅表现在VB语言程序设计中,而且表现在与人交流和独立自主完成任务的决心中。
本次上机在VB程序设计中我学会了很多以前不会或根本一点都不懂的东西。比如,在程序设计过程中,刚开始我弄不清楚怎样把编辑的文件读到VB中,但是通过询问老师和同学讨论,终于弄清了思路,即先将文件打开,再将数据分别放入若干个数组中,最后再将它读出来。除此之外,我还明白了变量的作用域对编程的重要性和子过程,函数过程数据处理的帮助。而对以前学的,像选择结构,循环结构等也进行了巩固和运用。在数据处理和打印的时候进行了大量运用。为了使程序更人性化化,我还运用了msgbox,inputbox等方法,使我对所学的知识进行了综合的运用。
我相信通过这次实习,我对VB和计算机语言都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虽然在实习的过程中,我发现了自己在编写程序中的不足,像思维不够严密等,但我相信,只要认真、努力就一定会有收获
六.程序代码
(一).创建标准模块
Type student “定义变量:student” number As String * 9 name As String * 3 score(1 To 5)As Single average As Single rank As Integer End Type Type class “定义变量:class” num As String * 9 nam As String * 3 scor As Single End Type Public stu()As student, cla()As class, sumscor As Integer, subj()As class Public q(5)As Integer, t(5)As Integer, x(5)As Integer, y(5)As Integer, h(5)As Integer “定义删除空格函数” Public Function deletespace(str As String)As String Dim i% i = InStr(str, “ ”)Do While i <> o str = Replace(str, “ ”, “ ”)i = InStr(str, “ ”)Loop deletespace = str End Function Public Sub addave(stu()As student, cou()As course)“定义计算加 For i = 1 To UBound(stu)权平均分 Dim jqpj!, x!, y!的子过
程
x = 0 y = 0 For j = 1 To 5 x = x + cou(j).score y = y + stu(i).score(j)* cou(j).score Next j stu(i).jqpj = y / x Next i End Sub Public Sub mc(stu()As student)“定义计算排名的子过程” For i = 1 To UBound(stu)stu(i).rank = 0 For j = 1 To UBound(stu)If stu(i).jqpj <= stu(j).jqpj Then stu(i).rank = stu(i).rank + 1 End If Next j Next i End Sub(二).读取考试成绩和课程学分(1).打开文件
Private Sub studentscore_Click()CommonDialog1.Filter = “文本文件|*.txt” CommonDialog1.ShowOpen Open CommonDialog1.FileName For Input As #1 Line Input #1, str1 Print str1 Do While Not EOF(1)Line Input #1, str str = deletespace(Trim(str))a = Split(str, “ ”)n = n + 1 ReDim Preserve stu(n)stu(n).number = a(0)stu(n).name = a(1)For i = 1 To 5 stu(n).score(i)= a(i + 1)Next i Loop For i = 1 To n Print stu(i).number;Spc(1);stu(i).name;Spc(3);For j = 1 To 5 Print stu(i).score(j);Spc(3);Next j Print Next i Close #1 End Sub Private Sub classrank_Click()CommonDialog2.Filter = “文本文件|*.txt” CommonDialog2.ShowOpen Open CommonDialog2.FileName For Input As #2 Line Input #2, str2 Print str2 sumscor = 0 Do While Not EOF(2)Line Input #2, str3 str3 = deletespace(Trim(str3))b = Split(str3, “ ”)m = m + 1 ReDim Preserve cla(m)cla(m).num = b(0)cla(m).nam = b(1)cla(m).scor = b(2)sumscor = sumscor + Val(cla(m).scor)Loop For k = 1 To m Print cla(k).num;Spc(2);cla(k).nam;Spc(3);cla(k).scor;Spc(3)Next k End Sub(2).分数处理
Private Sub ran_Click()“加权平均分及名次” Form1.Cls For n = 1 To 20 sum = 0 For i = 1 To 5 sum = sum + stu(n).score(i)* cla(i).scor Next i stu(n).average = Format(sum / sumscor, “##.##”)Next n For n = 1 To 20 stu(n).rank = 1 For j = 1 To 20 If stu(n).average < stu(j).average Then stu(n).rank = stu(n).rank + 1 End If Next j Next n Print “学号”;Spc(6);“姓名”;Spc(4);“英 语”;Spc(2);“数 学”;Spc(2);“ 物 理”;Spc(3);“化 学”;Spc(2);“V B”;Spc(2);“加权平均分”;Spc(2);“名次” For n = 1 To 20 Print stu(n).number;Spc(1);stu(n).name;Spc(3);For i = 1 To 5 Print stu(n).score(i);Spc(3);Next i Print stu(n).average;Spc(3);stu(n).rank Next n End Sub Private Sub eaverage_Click()“ 课程平均分”
Print Spc(7);“英 语”;Spc(1);“数 学”;Spc(1);“ 物 理”;Spc(1);“化 学”;Spc(1);“V B” Print “平均分”;For i = 1 To 5 sum = 0 For n = 1 To 20 sum = sum + stu(n).score(i)Next n j = Format(sum / 20, “00.00”)Print Spc(2);j;Next i End Sub(3).编辑 Private Sub scor_Click()“计算打印个分数段人数” Form1.Cls Print “范围”;“英 语”;Spc(3);“数 学”;Spc(3);“ 物 理”;Spc(3);“化 学”;Spc(3);“V B” For i = 1 To 5 For n = 1 To 20 Select Case stu(n).score(i)Case 90 To 100 q(i)= q(i)+ 1 Case 80 To 89 x(i)= x(i)+ 1 Case 70 To 79 t(i)= t(i)+ 1 Case 60 To 69 h(i)= h(i)+ 1 Case Else y(i)= y(i)+ 1 End Select Next n Next i Print “>90”;For i = 1 To 5 Print Spc(4);q(i);Next i Print Print “80_89”;For i = 1 To 5 Print Spc(4);x(i);Next i Print Print “70_79”;For i = 1 To 5 Print Spc(4);t(i);Next i Print Print “60_69”;For i = 1 To 5 Print Spc(4);h(i);Next i Print Print “<60”;For i = 1 To 5 Print Spc(4);y(i);Next i End Sub Private Sub stuscolist_Click()“打印成绩条” Form1.Cls n = InputBox(“请输入学号”)Print “学号”;Spc(5);“姓名”;Spc(3);“英 语”;Spc(3);“数 学”;Spc(3);“ 物 理”;Spc(3);“化 学”;Spc(3);“V B” Print stu(n).number;Spc(1);stu(n).name;Spc(3);For i = 1 To 5 Print stu(n).score(i);Spc(3);Next i End Sub Private Sub excellent_Click()“打印优等生” Form1.Cls Dim t As Integer Print “姓名”;Spc(4);“学号”;Spc(8);“英 语”;Spc(4);“数 学”;Spc(3);“ 物 理”;Spc(3);“化 学”;Spc(4);“V B”;Spc(6);“平均分”;Spc(4);“名次” For i = 1 To 20 t = 0 For j = 1 To 5 If stu(i).score(j)>= 95 Then t = t + 1 End If Next j If stu(i).average >= 85 And t >= 2 Or stu(i).average >= 90 Or stu(i).rank <= 3 Then Print stu(i).name;Spc(2);stu(i).number;Spc(3);For j = 1 To 5 Print stu(i).score(j);Spc(5);Next j Print stu(i).average;Spc(5);stu(i).rank End If Next i End Sub Private Sub ugstulist_Click()“打印不及格学生” Form1.Cls For n = 1 To 20 For i = 1 To 5 If stu(n).score(i)< 60 Then Print stu(n).number;stu(n).name;stu(n).score(i);cla(i).nam;cla(i).scor End If Next i Next n End Sub(5).成绩分布图
Private Sub Command1_Click()“新建窗体form2” For i = 0 To 4 Picture1(i).Scale(0, 14)-(100, 0)Picture1(i).Line(10, 2)-(92, 2), vbRed Picture1(i).Print “分数段” Picture1(i).Line(10, 2)-(10, 14), vbRed Picture1(i).Print “人数” For j = 2 To 10 Step 2 Picture1(i).CurrentY = j + 2 Picture1(i).CurrentX = 4 Picture1(i).Print j Next j Picture1(i).CurrentX = 10 Picture1(i).CurrentY = 2 Picture1(i).Line(10, 2)-(26, 2 + q(1 + i)), vbGreen, BF Picture1(i).CurrentX = 26 Picture1(i).CurrentY = 2 Picture1(i).Line(26, 2)-(42, 2 + x(i + 1)), vbRed, BF Picture1(i).CurrentX = 42 Picture1(i).CurrentY = 2 Picture1(i).Line(42, 2)-(58, 2 + t(i + 1)), vbGreen, BF Picture1(i).CurrentX = 58 Picture1(i).CurrentY = 2 Picture1(i).Line(58, 2)-(74, 2 + h(i + 1)), vbRed, BF Picture1(i).CurrentX = 74 Picture1(i).CurrentY = 2 Picture1(i).Line(74, 2)-(90, 2 + y(i + 1)), vbGreen, BF Picture1(i).Line(10, 2)-(26, 2), vbGreen Picture1(i).Line(26, 2)-(42, 2), vbRed Picture1(i).Line(42, 2)-(58, 2), vbGreen Picture1(i).Line(58, 2)-(74, 2), vbRed Picture1(i).Line(74, 2)-(90, 2), vbGreen Picture1(i).CurrentX = 10 Picture1(i).CurrentY = 2 Picture1(i).Print “ >=90 80-89 70-79 60-69 <=60” Next i End Su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