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厦门市人民政府关于大力推进学前教育事业发展的意见(写写帮推荐)
厦门市人民政府关于大力推进学前教育事业发展的意见
厦府[2011]347号 厦府[2011]347号
厦门网
www.xiexiebang.com 日期:2011-08-29
各区人民政府,市直各委、办、局:
根据《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国发〔2010〕41号)、《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学前教育发展的意见》(闽政〔2010〕24号)和《厦门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的要求,结合实际,现就推进厦门市学前教育事业发展提出如下意见。
一、提高思想认识,增强发展学前教育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一)充分认识发展学前教育事业的重要意义。学前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民生所需,对促进儿童身心健康发展、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基础作用,对构建和谐社会,促进社会公平具有重要意义。《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了学前教育的职能定位、指导思想、发展模式和重点措施,表明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学前教育。各级政府要从科学发展的战略高度充分认识学前教育的重要性,充分履行发展学前教育的主导职责,促进学前教育持续健康发展。
(二)增强大力发展学前教育的责任感与紧迫感。虽然我市已在促进学前教育发展方面采取一些措施,取得一些成绩,但总的看,我市学前教育属于国民教育体系中最薄弱的环节,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不相适应,与人民群众的需求有较大的差距,这主要表现为:公办幼儿园发展滞后,对公益性、普惠性民办学前教育的扶持和管理力度不够;优质幼儿园比例低,办园水平良莠不齐,入园贵与办学不规范问题普遍存在;农村幼儿园管理体制不顺,缺乏政策、经费扶持,设施简陋,师资质量较差;学前教育师资整体水平较低,教育质量难以保证;规划建设滞后,无证民办园大量存在,纠而复发,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对上述问题必须高度重视,并采取有力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二、明确指导思想,落实发展学前教育的目标与任务
(三)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公办民办并举的办园体制;坚持政府分级管理,教育部门统筹管理,相关部门履行各自职责的学前教育管理机制;坚持政府财政预算投入、社会举办者投入、家长合理分担相结合的投入机制;坚持学前教育的公益性和普惠性,构建覆盖城乡、布局合理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坚持深化学前教育改革,发挥公办幼儿园示范作用,扶持和规范民办幼儿园,理顺幼儿园管理体制,完善幼儿园教师准入和培训制度,努力提高学前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学前教育事业在新的起点上又好又快发展。
(四)学前教育的发展目标:
——普及学前三年教育。到2020年,全市适龄儿童学前三年入园率达到96%以上,发展较高水平的学前教育。
——构建覆盖城乡的学前教育网络。城镇按服务人口1万人的区域设立1所12个班规模的幼儿园,农村按服务人口3千人-6千人设置1所幼儿园进行布局建设,保证适龄幼儿就近入园。不断扩大公办园的覆盖面,到2020年实现每2万服务人口有1所公办幼儿园,60%的适龄幼儿就读公办园。
——提升幼儿园办园水平。采取名园办分园、名园扶持弱园、名园帮农村园等多种模式扩大优质资源,争取公办幼儿园均达到市优园标准。加大政策扶持和引导,提升民办园的标准化建设水平,每年增加一批达到一级标准的民办幼儿园。
——提高学前教育师资队伍素质。足额配备幼儿教师,实现全市幼儿园保教人员全员持证上岗,2020年,幼儿教师专科以上学历达到65%以上,继续教育培训率达到100%。
——构建儿童早教指导服务网络。示范性幼儿园和优质幼儿园要开展面向社区家长的早教培训和咨询活动,2015年各区要建立幼儿早期教育指导服务机构,0-3岁儿童家长或看护人员普遍获得科学的儿童早期教育指导。
三、强化政府职能,促进学前教育多元化发展
(五)做好学前教育发展规划。要把幼儿园规划建设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和整体工作部署,纳入新区建设、旧城改造的建设规划,纳入城镇和新农村建设规划,做到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投入使用。在土地出让前,应明确配套幼儿园的办学规模、建设标准、所有权属和建设时序要求,规划许可审批前要征求教育部门意见,建设用地按有关规定予以保障。公开出让土地内的幼儿园用地纳入建设项目一并挂牌,由开发商负责建设,建成后由政府按成本价回购,交由教育部门统筹安排使用,主要用于举办公办园或者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对未按规定配建幼儿园的小区规划不予审批,已经改变性质和用途的,要限期整改。
(六)大力发展公办学前教育。将公办幼儿园建设列入市重点建设项目、为民办实事项目,确保项目建设资金到位。市发改委、市教育局、市财政局牵头抓紧制定2011~2013年学前教育项目建设实施方案。2011年规划新建或开办公办幼儿园24所,争取新增225班6750个学位,实现每个街(镇)有1所公办幼儿园的目标。要采取灵活多样方式发展公办园,鼓励支持行政事业单位、镇(街)、村(居)集体利用国有和集体资产举办公办性质幼儿园,利用农村小学布局调整和其他富余公共资源优先举办公办幼儿园,在幼儿人数少的农村可依托当地小学建立附属幼儿园(学前班),对现有幼儿园按照国家标准进行改扩建,完善办学设施,扩大办学规模。
(七)积极扶持并严格规范民办幼儿园。
——落实民办幼儿园与公办幼儿园的同等法律地位,保护举办者的合法权益,依法保障民办园在审批登记、分类定级、评估指导以及教师待遇方面的合法权益。每年提供幼儿园用地,支持社会力量建设幼儿园,用地价格按国家公益事业用地及建设的有关规定予以优惠。幼儿园用水、用电、用气价格,根据有关规定按居民用水、用电、用气价格计取。建立公民办幼儿园对口帮扶机制,实现公民办幼儿园共同发展。
——建立民办幼儿园分级收费管理和财政补助制度。市教育部门出台分级评估标准,按一级、二级、三级和基本合格四个等级对民办幼儿园进行评估。从2011年秋季开始,对愿意接受协调实行分级收费管理制度的民办幼儿园,实行保教费分级最高限价,四个等级的最高限价分别为每生每月500元、400元、300元和250元。对经正式批办且执行最高限价规定的民办幼儿园给予财政补助,四个等级民办园每生每月分别补助350元、250元、150元和100元(每年按九个月计算)。财政补助按符合条件的在园幼儿数计算,补助范围为就读幼儿园大中小班(不含托儿班)的本市户籍幼儿和符合下列条件的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1)幼儿父(母)须在厦暂住1年以上。需提供在厦暂住证,暂住证应表明已实际居住年限,附页中应有携带子女的相关记录。(2)幼儿父(母)须在厦务工。需提供幼儿父(母)在厦务工1年以上的劳动合同或个体工商户营业执照。(3)幼儿父(母)按照规定参加厦门市社会保险1年以上。(4)幼儿出生符合国家人口计划生育政策。同时,对实施分级收费制度的民办幼儿园予以政策扶持:(1)符合税法规定的免征企业所得税,对报物价部门备案并公示的保育教育费,按有关规定免征营业税。(2)减免集体办和民办幼儿园租金,办学场所产权属于政府部门的,实行零租金;产权属于国有企业的,实施优惠租金。(3)教育部门对集体办和民办幼儿园园长、骨干教师实施免费培训。(4)民办幼儿园每提升一个评估等级标准的,给予财政补助10万元。
——严格民办幼儿园的审批、登记、年检制度,严格规范民办幼儿园的审批条件、园所名称、师资配备及保教行为。坚决取缔无证办园。
(八)扶持镇(街)、村(居)集体举办的幼儿园发展。集体举办幼儿园仍执行原有的经费核拨办法和收费管理办法,并参照民办幼儿园补助标准予以补助和奖励。要大力发展农村学前教育,根据农村人口变化情况,加大农村幼儿园的新建和改扩建力度,每个行政村建有1所幼儿园或小学附设学前班,人口少的村可联合办园。对部门以及镇(街)、村(居)集体举办幼儿园的改扩建和质量提升项目进行资助。
四、齐抓共管,完善学前教育体制与机制
(九)实行学前教育分级管理制度。全市学前教育工作在市政府统筹领导下,以区政府为主负责日常管理,负责本区学前教育发展规划的制订和幼儿园建设,实行公办幼儿园开办、教师配备、工资发放和办园经费的统一管理;实行民办幼儿园设置审批和年审的统一管理;落实对集体办和民办幼儿园的扶持和规范管理;实行幼儿园办园质量统一管理。镇政府和街道办事处要保障办园场所,提供经费支持,努力改善办园条件,促进办园标准化,并督促落实适龄儿童入园。
(十)建立教育部门为主,相关部门共同配合的学前教育管理和工作机制,形成推动学前教育发展的合力。教育部门要完善政策,制定标准和规范,充实行政管理和教研力量,加强学前教育的监督管理和科学指导。编制部门要依照规定合理确定公办幼儿园教职工人员编制。发展改革部门要把学前教育纳入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推动幼儿园建设发展。财政部门要加大投入,制定发展学前教育的经费保障政策。土地、规划、建设部门要落实城镇小区和新农村配套幼儿园的规划、用地。公务员管理部门要制定幼儿园教职工的人事、工资待遇和技术职称评聘政策。社会保障部门要制定幼儿园教职工社会保障政策。物价部门要加强幼儿园收费管理,完善民办幼儿园收费成本核算机制。公安部门要加强对幼儿园安全保卫工作的监督指导,整治、净化周边环境。卫生部门要监督指导幼儿园卫生保健工作。民政、工商、质检、安全生产监督、食品药品监督等部门要根据职能分工,加强对幼儿园的指导和管理。妇联、残联等单位要积极开展家庭教育、残疾儿童早期教育的宣传指导。充分发挥城市社区居委会和农村村民自治组织的作用,建立社区和家长参与幼儿园管理和监督的机制。市、区要分别成立由政府分管领导任组长,相关部门共同参与的学前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研究解决学前教育发展的重大问题。
(十一)健全学前教育管理网络。教育部门要配备专职学前教育干部,负责指导和管理学前教育机构。镇(街)确定一位领导分管学前教育工作,配备兼职学前教育管理人员,配合区教育部门做好学前教育管理工作。教研机构要配备专职学前教育教研员。
(十二)理顺集体办幼儿园的管理体制。逐步实现由区教育局统一管理村(居)办幼儿园(学前班),把镇辖区内的村(居)办幼儿园(学前班)作为镇中心幼儿园的分园或教学点进行管理。编制部门根据分园总生员情况为中心园核定人员编制,统一调配;教师由教育部门统一管理,完善幼儿园教职工工资保障办法。要参照公办园的标准配备师资,落实教职员工薪酬、社会保障等待遇;教育部门要加强业务指导,采取委派公办园长、教师,给予经费补助等方式,努力提升办园水平。
(十三)严格执行幼儿园准入制度。区教育部门负责审批各类幼儿园,建立幼儿园信息管理系统,对幼儿园实行动态监管,及时向社会公布幼儿园资源信息。完善和落实幼儿园年检制度。未取得办园许可证和未办理登记注册手续,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举办幼儿园。坚决整治无证办园。对无证办园进行全面排查,督促整改。对现有无证办园,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符合整改要求的,准予过渡办园。经区教育部门同意筹办的民办幼儿园,其收费限额和财政补助,参照基本合格园标准执行。无证园经整改达到正式批办标准的,财政采取“以奖代补”的方式给予一次性补助,办学规模达到12班、9班、6班、3班的,分别奖励50万元、40万元、30万元、20万元。对整改后仍未达到保障幼儿安全、健康等基本要求的,依法予以取缔,并妥善分流和安置在园幼儿。
(十四)完善督导评估机制。各级政府教育督导机构要将学前教育事业发展、经费投入、保教质量、师资队伍建设等内容作为教育督导的重点,定期对学前教育的发展情况进行督导,定期对学前教育机构的设施、师资、管理、质量等情况进行综合评估,评估结果向社会公布。
(十五)高度重视幼儿园安全工作。教育、公安、消防、建设、安全监督部门要密切配合,加强幼儿园园舍安全检查,严格落实安保人员和安防设施设备的配备,严格执行幼儿接送制度和门禁制度,严格校车及驾驶员的资质审查与日常管理,加强师生安全防护意识教育和相关的演练。卫生和教育部门要共同做好卫生保健和防疫工作,严格执行幼儿园卫生保健制度和食品卫生制度,确保幼儿在园饮食安全。
五、加大财政投入,提高学前教育保障水平
(十六)建立财政投入、社会举办者投入和家长合理分担相结合的学前教育投入机制。加大政府投入,将学前教育经费列入财政预算,市、区政府在财政预算中安排学前教育专项经费,新增教育经费要向学前教育倾斜。学前教育经费在同级财政性教育经费中要占合理比例,未来三年要有明显提高。要制定公办幼儿园生均公用经费财政核拨标准,逐步实现全市统一。市财政安排的学前教育专项经费,重点用于扶持农村、民办幼儿园发展以及教师、园长培训等,具体办法由市财政局会同市教育局在征求各区意见基础上制定。建立幼儿园经费投入的市、区财政合理分担机制,新建公办幼儿园建设资金、对实行分级收费管理的集体办和民办幼儿园的补助资金、民办幼儿园质量提升奖励以及无证幼儿园整改为批办园的奖励资金,思明、湖里、集美、海沧区由市区财政按5?誜5比例分担,同安、翔安区由市区财政按6?誜4比例分担。对公办幼儿园的改扩建项目,按6班、9班、12班的规模,市财政分别予以50万元、70万元和100万元的补助。
(十七)对家庭经济困难儿童、孤儿和残疾幼儿接受学前教育给予补助。具体办法由市教育局商市财政局制定。
(十八)市区两级财政、教育、物价、审计等部门要切实做好学前教育经费的管理和监督,提高经费的使用效益。学前教育专项经费专款专用,任何部门不得以任何借口截留、挤占、挪用和平调。市财政、教育部门要制定管理办法,加强对集体和民办幼儿园财政性补助资金的监督管理。接受协调实行分级收费管理的幼儿园要建立享受补助幼儿的档案,做到据实申报补助、不得虚报,严格执行最高限价制度,公开补助政策,对补助对象进行公示,并及时申报符合条件在园幼儿人数的变化情况。发现违规挤占挪用或虚报冒领、骗取财政补助资金的,要相应扣减有关补助经费,并依法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
(十九)加大幼儿园收费管理力度。严格执行《福建省幼儿园收费管理办法》(闽价费?眼2011?演213号),公办幼儿园实行政府定价,按收支两条线管理。集体和部门办幼儿园实行政府指导价管理。实行分级收费管理的民办幼儿园执行分级限价制度,由各幼儿园在最高限价范围内自行确定对符合财政补助条件的幼儿的收费标准,报物价部门备案并公示后执行;对接收的不符合财政补助条件的幼儿以及托儿班幼儿,收费可按最高限价上浮20%,但须办理收费报备手续。其他民办幼儿园根据办学条件和成本提出收费标准,报物价部门备案并公示后执行。各级各类幼儿园不得以开办实验班、特色班和兴趣班等为由,另外收取费用,不得收取与幼儿入园挂钩的赞助费等。
六、加强队伍建设,提高学前教师队伍整体素质
(二十)落实幼儿园教职工配备标准,足额配备幼儿园教师。对公办幼儿园要严格按照《关于颁发〈福建省全日制、寄宿制幼儿园和小学附设学前班人员编制标准(试行)〉的通知》(闽编【1990】035号)和《关于全省公办幼儿园教职工编制核定问题的通知》(闽委编办〔2011〕 84号)文件规定定期进行核编,并逐步配齐教职工。非公办幼儿园也要参照这一标准,配足教师、保育人员、保安、校医等。农村幼儿园(学前班)可从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的富余教师中通过转岗培训的方式选择和补充教师。
(二十一)保障学前教育教师的合法权益,切实提高教师待遇。全面实施幼儿教师和保育员持证上岗制度,幼儿教师须持有教师资格证,保育员须具备高中以上学历并受过幼儿保育职业培训。全面推行幼儿园新任教师公开招聘制度,择优聘用。编制外聘用人员的工资按不低于当地一般同类型用工工资标准确定,并按规定缴纳社会保险费和住房公积金。维护民办幼儿园教师合法权益,在继续教育、职称评定、社会保险、评优评先等方面享有公办幼儿园教师的同等待遇,民办幼儿园举办者要与聘用教职工签订劳动合同,足额兑现教职工工资和福利待遇,并依法缴纳社会保险费和住房公积金。教育部门要会同有关部门加强对民办幼儿园教师合法权益落实情况的督查。
(二十二)加大学前教育师资培养和培训力度。依托集美大学、厦门城市职业学院和其他高校开办幼师班以及转岗培训班。重视学前教育骨干教师尤其是中青年骨干教师的培养培训,重视0-3岁早教师资培养培训,建立学前教育教师继续教育证书制度,建立保育员定期培训和持证上岗制度。教育部门要统筹民办幼儿园教师培训,有计划地对所有从事学前教育的教师进行轮训。重视学前教育教师的师德建设,增强其遵守师德规范的自觉意识,弘扬爱岗敬业、教书育人的崇高师德。
(二十三)实行幼儿园园长、教师资格准入制度。建立民办幼儿园园长任前报备制度,民办幼儿园园长应具备规定的任职条件,并报区教育部门备案。建立民办幼儿园(含早教机构)聘用教师报备制度,教师须具有国家规定的学历和专业要求,聘用前报教育部门备案。
七、重视质量提升,构建提高学前教育质量的有效机制
(二十四)提升示范性幼儿园和优质幼儿园的示范引领能力。教育部门要加强对示范性幼儿园和优质幼儿园的建设和管理,使之成为当地学前教育的中心和示范基地。构建以示范性幼儿园和优质幼儿园为核心,覆盖辖区各类学前教育机构的片区教研网络,提高片区教研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建立 “对口帮扶”制度,并将帮扶成效纳入示范性幼儿园和优质幼儿园考核评估项目,提高农村、薄弱幼儿园教育质量。
(二十五)推进学前教育信息化。建立学前教育资源库和学前教育信息资源管理系统,大力推进现代信息技术在学前教育管理和教学中的应用,实现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以学前教育信息化促进学前教育现代化。
(二十六)规范幼儿园办园行为,坚持科学保教。遵循学前幼儿身心发展规律,树立正确的儿童观和教育观,制定并实施幼儿园保教规范,保教结合,寓教于乐,创造良好保教环境,促进幼儿健康成长,禁止学前教育“小学化”倾向,禁止以举办实验班和兴趣班为名在学前教育机构开展带有商业性质的活动。
二零一一年八月二十四日
第二篇:东城区支持学前教育事业发展
《东城区支持学前教育事业发展
专项补助资金管理使用实施细则》政策解读
一、政策制定的背景和意义
为贯彻落实《北京市第三期学前教育行动计划》、《东城区第三期学前教育行动计划(2018-2020年)》提出的各项建设目标,根据《北京市市级财政支持学前教育事业发展补助资金管理使用实施细则(暂行)》和《东城区支持学前教育事业发展专项补助资金管理办法》,结合东城区学前教育发展现状,区教委与区财政研究制定了《东城区支持学前教育事业发展专项补助资金管理使用实施细则(试行)》,并作为落实《东城区第三期学前教育行动计划(2018-2020)》重要举措之一,为实现十九大提出的“幼有所育”的教育目标,加快我区学前教育事业发展创造良好的发展空间。
二、政策制定的目标和支持的方向
我区学前补助政策是紧密围绕《东城区第三期学前教育行动计划(2018-2020)》提出的“新增6000个学位,实现常住户籍适龄幼儿入园率达到85%以上,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达到80%以上” 的目标任务,以解决区域内学前教育“入园难”问题为中心,以市区两级补助相互补充为原则制定的,支持学前普惠教育。通过财政补助资金的引导性作用,合理配置区域内学前教育资源,努
— 1 — 力构建多种层次学前教育服务体系。
政策补助重点:一是鼓励各级各类幼儿园扩大办园规模,增加学位供给;二是支持公办性质单位自办园建设,鼓励机关、部门、街道、企事业单位恢复或新开办幼儿园;三是引导和扶持普惠性民办园发展,充实区域内办园力量,均衡教育资源;四是鼓励非教育部门办园招收东城户籍幼儿,缓解区域内幼儿入园压力。
三、政策补助范围和标准
我区学前补助范围惠及区域内所有公益普惠性质的幼儿园,并延伸到新型的办园方式“社区办园点”。(社区办园点请参照市教委等部门印发的《北京市学前教育社区办园点安全管理工作基本要求(试行)》京教学前〔2017〕4号)。具体补助标准:
(一)学前教育生均定额补助,是为了鼓励区域内社会力量办园设立的,补助范围主要是公办性质非教育部门办园(包括街道幼儿园、集体性质幼儿园、部队幼儿园和其他非教育部门公办幼儿园)、注册登记性质为非营利性的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和社区办园点,按3至6岁实际在园儿童数补助。纳入财政预算资金保障的幼儿园不再享受生均定额补助。幼儿园收费项目和标准不高于同级公办幼儿园政府指导价。社区办园点收费项目和标准不高于无级类公办幼儿园政府指导价(以下各补助标准均按此收费要求执行)。依据不同办园级类,补助标准为:
市级补助:对示范级和一级幼儿园按照每生每月1000元、二级、三级园按照每生每月700元;
— 2 — 区级补助:在市级补助的基础上对符合条件的幼儿园再增加每生每月500元,同时扩大补助范围,补助范围延伸至社区办园点,社区办园点补助标准每生每月300元。
以一级以上幼儿园为例,市区补助叠加起来,每个幼儿园每生每月可获得1500元补助。
(二)扩大办园规模租金补助和一次性扩学位补助,是为了鼓励和引导区域内所有公益普惠性质幼儿园扩大办园规模设立的。
1.扩大办园租金补助
补助范围主要是区域内所有公益普惠幼儿园(含教育部门办园、非教育部门办园(包括街道幼儿园、集体性质幼儿园、部队幼儿园和其他非教育部门公办幼儿园)、注册登记性质为非营利性的普惠性民办幼儿园,通过租赁场地扩大办园规模给予租金补助。享受租金补助幼儿园包括新租赁场地扩大办园规模的存量幼儿园以及通过租赁场地新举办幼儿园。幼儿园收费项目和标准不高于同级公办幼儿园政府指导价。补助标准为:
市级补助,在上年办园规模(幼儿园办园使用面积和在园儿童数量)基础上,幼儿园通过租赁场地扩大办园规模给予租金补助,对通过租赁场地增加学位增加办园租金的给予最高每天5元/平米的租金补助,实际租金低于补助标准的据实补助;
特殊地区租金高于市级补助标准的,区级专项补助按照财政资金管理相关规定研究处理。
— 3 — 公办性质幼儿园使用其举办单位或主管部门房产办园不纳入补助范围。民办幼儿园租赁教育部门接收的住宅配套教育房产不纳入补助范围。由教育主管部门直接租赁场地用于扩大办园规模的纳入租金补助范围。
2.一次性扩学位补助
补助范围主要是区域内所有公益普惠幼儿园(含教育部门办园、非教育部门办园(包括街道幼儿园、集体性质幼儿园、部队幼儿园和其他非教育部门公办幼儿园)、注册登记性质为非营利性的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和社区办园点。补助标准为:
对幼儿园和社区办园点扩大办园规模按每增加一个班给予的一次性补助,市级专项补助标准每生每年1万元,区级专项补助标准每班每年10万元。存量幼儿园和社区办园点享受扩学位补助政策,仅适用当年小班入园儿童数量。
(三)接收本区户籍幼儿定额补助,是为了鼓励非教育部门办园和社区办园点招收东城户籍幼儿设立的,补助范围主要是公办性质非教育部门办园(包括街道幼儿园、集体性质幼儿园、部队幼儿园和其他非教育部门公办幼儿园)、注册登记性质为非营利性的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和社区办园点,按接收本区户籍3至6岁在园儿童数补助。
补助标准根据接收本区户籍幼儿比例不同设定,接收本区户籍幼儿比例达到70%以上(含70%),补助标准按照本区户籍幼儿每生每月400元;接收本区户籍幼儿比例达到69%—50%(含 — 4 — 50%),补助标准按照本区户籍幼儿每生每月300元;接收本区户籍幼儿比例达到49%以下,补助标准按照本区户籍幼儿每生每月200元;未接收本区户籍幼儿的不享受此项补助。
四、政策补助使用范围
专项补助资金支持的项目要直接与缓解“入园难”问题,应全部用于幼儿保育教育活动、改善办园条件、教师培训等支出,非教育部门公办幼儿园和普惠性民办幼儿园以及社区办园点可用于编制外人员经费,促进聘用教师待遇与编制内教师同工同酬,不得用于教育部门办园人员经费和公用经费。不得用于固定资产投资等基本建设项目以及各类罚款、偿债和捐赠。租金补助应全部用于租赁办园场地租金。
五、政策补助的申报
申请市级专项转移支付补助资金的幼儿园负责每年9月20日前将包含幼儿园和在园儿童基本信息的基础数据录入全国学前教育管理信息系统,将项目预算资金申请报告、申请表(附件1-3)及有关附件资料报送区教委。申请区级专项补助资金的幼儿园和社区办园点负责每年9月20日前将项目预算资金申请报告、申请表(附件4-6)及有关附件资料报送区教委。各预算申报单位要确保申请资金提供数据和资料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六、政策补助监督与管理
享受政府补助的幼儿园和社区办园点应在门口显著位置、公示栏和招生简章公开幼儿园的等级、收费项目和标准、享受政府
— 5 — 补助政策、补助标准及补助金额。主动接受上级教育、财政部门、各级审计、纪检、监察等部门的检查与监督。对项目单位弄虚作假、截留、挪用专项经费等违反财经纪律的行为,依法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行政责任。
以上是《东城区支持学前教育事业发展专项补助资金管理使用实施细则(试行)》的主要内容。
北京市东城区财政局 2018年5月24日
第三篇:加强研究生管理干部队伍建设大力推进研究生教育事业
加强研究生管理干部队伍建设 大力推进研究生教育事业 质量是高校研究生教育的生命线,而高素质的研究生管理干部队伍是研究生培养质量的重要保证。本小组根据赴港研修班学习收获和平时研究生管理工作实践经验,对研究生管理干部应具有什么样的素质和如何加强研究生管理干部素质培养,提出一些粗浅的认识和体会。
一、研究生管理干部素质的内容
研究生管理工作者肩负着为师生营造良好的工作与学习环境的使命,应具有高度的责任心和敬业精神,掌握现代科学的教育管理理念和先进的管理知识。研究生管理工作者从事的是服务性工作,日常工作具体而繁琐,具有政策性、原则性、常规性和变动性共存的特点。所以研究生管理工作者应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在工作中要坚持原则,要有忠于职守、不辞辛劳、任劳任怨、一丝不苟的态度和精神,同时还要有宽让容人的豁达胸怀、严于律己的自省精神和团结协作的工作作风。
(一)树立“终身学习”的学习态度,提高自身的理论水平
自1999年我国高校扩招以来 ,研究生教育已经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作为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群体,研究生有着完全不同于本科生的特点:1.人生观和世界观已经基本形成,对社会、人生等问题有较强的分析能力和独到的见解;2.掌握知识更丰富、更全面,开拓创新的意识强;3.生源组成复杂,如地区结构、年龄层次、专业知识结构等差异很大;4.自我支配时间多,自我空间大,集体观念相对淡薄,而自我意识较强;5.人员分布松散,学生主要在导师的指导下进行课题研究。
随着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转向大众化教育, 传统的管理体制与管理方法已经不能满足新的形势。就管理理念而言,对研究生采取手把手、保姆式的管理在现实条件下是不切实际,也是不能奏效的。2l世纪研究生教育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充分重视受教育者的主体性,在管理中强化学生的自我管理意识。因此,管理者必须从传统意义上的“管理者”的角色中解放出来,逐渐成为学生的“引导者”、“服务者”。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观念变革和创新意识必不可少。正如香港理工大学麦伟明博士在讲座中所提到的,当今世界,管理者面临的最大挑战是变革层出不穷,只有当学习的速度大于变革的速度时,才有可能在挑战中脱颖而出。因此,作为教育管理工作者,不仅要引导学生学习,更要强化自
身的学习,不断创新以求得发展。
1.学习能力。研究生管理工作者的服务对象是具有较高知识水平的教师和研究生,没有一定的科学文化知识,就会缺乏共同语言,无法开展工作,也就无法认识研究生教学规律,无法使教学工作过程中的各种因素达到最优组合。因此,研究生管理工作者要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掌握管理范围内的专业知识,了解和掌握所在工作部门的性质、运作规律和发展方向。同时,还要掌握与工作业务相关的专门知识,如管理学、研究生心理学、高等教育学和计算机应用知识等;要适应教学管理工作和时代发展的要求,教学管理工作人员必须不断补充和更新个人知识,学习和借鉴最新科技成果和国内外知名院校先进的管理经验,并应用于实践。
2.管理能力。研究生管理工作者必须具备优秀的管理能力,包括观察能力、计划能力、组织能力、指导能力和协调能力。观察能力是管理人员头脑中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只有对事物进行认真细致的观察,才能作出正确的判断,作出科学的决策和安排。计划能力是指为了完成或实现某一时期的任务或目标预先拟定办法、措施或步骤的能力。研究生管理工作是由很多具体事务综合而成的,只有事先进行周密的计划,才能使工作有条不紊、忙而不乱。组织能力是指在教学管理活动中能够把人力、物力、财力等各方面的力量组合起来,善于调动和运用各方面的积极因素,为实现教学管理目标做好工作的一种能力。指导能力是在教学管理过程中要有及时提醒、指点、启发和指导方面的能力。协调能力是在教学管理工作中要具有处理问题、解决矛盾、调节和改善各部门及各教学单位之间相互关系的能力
3.沟通和表达能力。沟通和表达能力是研究生管理工作者顺利进行教学协调活动、组织计划实施必不可少的工作本领。教学管理人员要具有口头及文字表达能力,善于和学校各职能部门进行良好的沟通,使各项改革措施和规章制度得到各部门的支持,善于清楚地有说服力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意图。管理具体业务工作时,做到上情下达,下情上报,研究生管理工作者只有具备较好的沟通和表达能力,才能准确、及时地传递信息,搞好教学管理工作。
4.研究能力。研究能力是研究生管理工作者针对教学管理活动中的做法、制度、观点、环节、机制等方面的实际问题和理论问题进行探索,寻求规律与方法,提出切实可行的新观点和新措施的能力。研究生管理工作者只有对高校专业设置、培养方案、教学
安排、教学质量和学科建设等开展调查研究,才能做到专业设置科学、教学安排合理。
5.开拓创新能力。创新能力是研究生管理工作者在教学管理活动中,创造新的方法,开创新的局面,为教学管理工作带来新成果的能力。要有创新意识、创新能力,以创新的理念指导研究生管理工作。要具有研究新问题,解决新矛盾,开拓新途径,产生新思想的能力。教学管理人员应具有根据国家相关政策,从学校的实际出发,设计自己学校的教学管理方案,不断提出新的教学管理目标的能力;要经常对教学状况、学习状况、管理水平等开展调查研究。另外,决策与计划职能的实施,也必须建立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教学管理人员要重视调查研究过程中的教学信息的采集、统计和管理,要善于发现典型,包括典型问题和典型经验,为学校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提供可行性计划与决策性建议。研究生管理工作本身即是一项需要不断创新的工作,需要教学管理人员勇于探索,不断丰富和改进自己的管理经验及水平,努力开创教学管理的新局面。
(二)树立“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提高自身的服务能力
研究生管理工作本质上是服务工作,以人为本,全心全意为师生服务是管理工作的指导思想和宗旨,也是一切管理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研究生服务工作中,研究生管理干部要想师生所想,急师生所急,全力以赴做好本职工作。
研究生管理工作者是学校、院系教学管理办公室的工作人员,同时也是服务员。教学管理人员上要服务于学校、院系领导,下要服务于教师和学生。研究生管理工作者在工作中要经常与导师、研究生沟通,了解他们的想法和愿望,主动地为教师着想,为学生着想,及时反馈教学方面的信息,重视服务意识和服务能力的培养,把服务落实于每一项管理之中。做到以微笑服务、以热情、真诚的态度服务、以专业的知识技能服务、以及时的指导服务、以周密的安排服务、以公正客观的评价服务;通过良好的服务,最终提高教学管理的质量。
研究生教育管理工作不仅是“管理”,更多的是服务,并且服务贯穿于整个教育管理过程中。可以说,教育管理工作的核心就是为教师(导师)和研究生做好服务工作,及时转达学校和师生之间的相互要求或意见,保证从招生到研究生毕业有关的所有环节顺利进行。
二、研究生管理干部素质培养的途径
研究生管理工作者在高等院校教学中是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尤其是在当前高校体制改革的关键时期,研究生管理工作者的作用更是举足轻重。他们不仅仅是普通的教学服务人员,同时也肩负着如何改变意识,提高教学管理质量的责任。一流的大学需要一流的管理,一流的教学也需要有一流的教学管理来支撑。教学管理不仅包含先进的管理手段、管理制度和思想,更重要的是要有一支高素质的管理队伍,教学管理队伍建设势在必行。教学管理队伍的建设,一方面要靠各级组织的重视,切实做好干部的配备、培养;另一方面更需要靠干部自身的努力。随着高校教学管理现代化水平的不断提高,教学管理人员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才能适应高等教育体制改革,适应规范化、科学化和现代化管理的需要。
1.领导重视。研究生教育工作是学校的中心工作,要从制度、体制、经费、待遇和人员等方面真正落到实处。尤其是要从适应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趋势和培养创新性人才的高度,选拔思想素质高、爱岗敬业、业务能力和创新管理能力突出、乐于奉献的优秀干部从事研究生管理工作。
2.进一步加强激励制度。研究生管理工作者经常感到压力大、精神高度紧张,常常提心吊胆。尤为重要的是,与思政线的干部相比,在职称评定上,要求比他们高,竞争比他们激烈,评上的机会比他们少;在职务任免上,往更高一级的职位的任用上,升职的机会更少。以上情况尤其在学院研究生管理干部中特别突出。所以应建设一套适合研究生教育的激励制度,只有这样,才能充分调动研究生管理干部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创新能力,提高工作效率。
3.加强交流与培训。从学校内部而言,学院之间交流的机会太少,很多是在利用参加工作布置会议的间歇或平时电话联系中进行交流,交流的内容零散、时间短。建议研究生院不定期的组织召开研究生教育工作专题会议或参加研究生院暑期工作会议,通过交流,吸取其它学院好的经验与做法,以提高管理水平。到国内外一流大学取经的机会少之又少,尤其是对学院研究生管理干部而言,更是如此。这次到香港理工大学学习是个好机会,通过学习和实地考察,近距离的感受了一流大学的研究生教育的情况,从而开阔了思路和眼界,增加了见识,从中也找到了差距,确立了努力的方向和目标。建议今后类似的学习活动能不定期的举行。
4.加强研究。研究生管理工作政策性强,研究生教育有其自身的特点与规律,这就要求我们在加强政策和理论学习的同时,要不断加强总结和思考,总结规律性并形成文字,运用于研究生教育工作实践中。学校设立了许多课题,其中就有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方面,尤其是研究生院组织的课题,牵涉到研究生教育的各个环节和方方面面,是一项非常好的举措。还有对研究生管理干部发表在一定级别上的文章,进行奖励。这些措施有力的推动了研究生管理干部加强研究的动力和热情。此外,还可通过调研的手段,有目标、有重点的对某一专题开展研究。总之,通过加强研究,提升自己的理论水平,促进研究生管理工作上一个新台阶,推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的发展。
综上所述,研究生管理干部素质的培养途径要依靠组织的重视与自身的努力。具体来说,要从制度、体制、经费、待遇和人员等方面真正落到实处。要完善利于研究生管理干部在职务升迁、职称晋升等方面的激励制度。要不定期的组织召开研究生教育工作专题会议和组织到国内外一流大学学习活动,加强交流与培训。要通过开展课题研究、专题调研等方式加强理论研究,提升自身的理论水平。
研究生管理干部素质培养专题组
(执笔:生物系统工程与食品科学学院研究生科 张良)
2008年10月25日
第四篇:大力实施教育优先战略加快推进教育事业发展
大力实施教育优先战略加快推进教育事业发展
中共**镇委员会
**镇人民政府
(2012年2月24日)
各位领导,同志们:
县委、县政府召开全县教育工作会议,贯彻落实全国和省、市教育工作会议精神,科学谋划新的一年全县教育事业改革发展,充分体现了县委、县政府对教育工作的高度重视和加快教育事业发展的坚强决心。我们**镇将认真贯彻落实这次会议精神,不断加大教育投入,切实提高教育质量,加快推进教育的优先发展、科学发展。
一、加强组织领导,始终坚持教育优先
优先发展教育事业是一项必须长期坚持的重大战略方针。我们将按照县委、县政府的要求,切实加强对教育工作的组织领导。把发展教育摆在全镇工作的突出位置,做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优先安排教育发展、财政资金优先保障教育投入、公共资源优先满足教育需要。由党政主要领导担当第一责任人,对教育工作负总责、亲自抓,及时研究解决教育发展中的重点问题,确保教育优先发展的各项举措落到实处。建立健全教育工作目标管理责任制,将分管领导抓教育
工作情况、教育事业发展情况纳入到工作考核体系。广泛宣传发动全社会积极主动地为教育事业发展服务,集合社会各界的力量向教育事业倾斜,在全镇上下形成时时想着教育、人人支持教育的联动格局。同时不断加大校园周边环境和治安综合整治力度,努力为教育事业的加快发展创造安定和谐的良好环境。
二、加大资金投入,着力打牢教育基础
教育投入是支撑经济社会长远发展的基础性、战略性投资,是教育事业的物质基础,是公共财政保障的重点。为此,我们将牢固树立教育优先发展、优先保障的理念,进一步调整和优化支出结构,增加财政教育投入,并完善以政府投入为主、多元化筹集教育经费的机制,为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提供更多的财力支撑。充分运用财政、税收等政策,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捐资、出资兴办教育事业,扩大社会投入规模,凝聚推动教育事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强大合力。把教育基础设施建设纳入镇村发展总体规划,在新农村建设和新镇区开发中留足、留好教育用地,并确保新建的居民集中居住区内全部配套建设幼儿园。
三、立足惠民根本,不断促进教育公平
教育公平是人生发展起点的公平,是实现社会公平的基础所在,也是必不可少的民生实惠。我们将把教育惠民,为人民群众创造平等的教育环境作为义不容辞的责任,切实抓
好、抓出成效。一是配置好教育资源,既要增加资源投放,做大优质资源“蛋糕”,更要合理均衡配置教育资源,着力缩小镇村之间、学校之间的差距,让人民群众共享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成果,让每一个孩子都尽可能地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二是保障好特殊群体的受教育权,确保让每一个困难家庭的子女都享有受教育的机会,不让学生因为贫困而辍学。加强寄宿制学校建设和管理,重视学生宿舍建设,优先满足留守儿童就学需求。建立健全留守儿童服务体系,使留守儿童能够正常接受教育,在社会关爱中健康成长。三是巩固好义务教育成果,在继续巩固免费义务教育成果的基础上,通过出台优惠政策、加大补助力度等措施,进一步推进教育惠民利民。与此同时,坚持用规范管理来维护教育公平,全面推进依法治教和依法治校,维护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和监督权,办好人民群众满意的教育。
各位领导、同志们,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我们将按照县委、县政府的决策部署,紧紧围绕这次会议精神,开拓进取,扎实工作,全力推动**的教育事业不断向更高层次、更高水平提升,以教育的优先发展、科学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第五篇:关于加快推进学前教育改革发展的意见
关于加快推进学前教育改革发展的意见
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区政府有关部门:
为进一步促进我区学前教育事业科学发展,提高学前教育质量根据XXX精神和要求,经区政府同意,就进一步加强全区学前教育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
学前教育是终身学习的开端,是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重要的社会公益事业。办好学前教育,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民生工程,关系儿童的健康成长,关系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关系国家和民族的未来。
近年来,我区学前教育取得长足发展,普及程度和保教质量逐步提高,但总体上看,学前教育仍然是各级各类教育中的薄弱环节,主要表现为教育资源短缺、投入不足、师资队伍不稳定、体制机制不完善、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等。
发展学前教育,必须坚持公益性和普惠性,努力建构覆盖城乡、布局合理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保障儿童接受基本的、有质量的学前教育;必须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公办民办并举,落实各级各部门责任,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必须坚持改革创新,着力破除制约学前教育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必须坚持因地制宜,从实际出发,为幼儿和家长提供方便接送、灵活多样、优质高效的学前教育服务;必须坚持科学育儿,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促进幼儿健康快乐成长。
二、主要任务
(一)改革管理体制,落实发展责任。
明确区教育行政部门主体责任,充分发挥镇政府(街道办事处)、居(村)民委员会的作用,进一步完善学前教育管理。
区教育行政部门对全区学前教育发展负主要责任,负责学前教育规划布局,公办学前教育机构建设、教师配备与工资保障、经费筹措、学前教育管理等;镇街承担本行政区域内学前教育发展和管理相关责任。切实加强对学前教育工作的领导,把学前教育工作纳入全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及时解决我区学前教育改革和发展中的热点、难点问题,并制定相应的政策和措施,顺利完成《X区第三期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的各项任务目标:三年幼儿入园率2018年达到83%,2019年达到87%,2020年达到90%;幼儿普汇率2018年达到73%;2019年达到77%,2020年达到80%。并将总体规划目标分解到镇街,把学前教育工作作为考核镇街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区教育督导部门要定期对学前教育的保育、教育质量和管理水平督导和评估,并将评估结果向社会公示,接受社会和学生家长监督。各镇街要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出发,结合农村社会经济发展和城镇化建设的实际,统筹规划辖区内的学前教育,落实幼儿园的建设用地、筹措经费、改善办园条件,办好本辖区内的各类幼儿园。
(二)加快幼儿园建设,增加资源供给。
完善幼儿园建设和设施设备以及玩教具配备,根据《第三期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所确定的每所幼儿园建设规模和完成时限,保质保量的完成每年规划的新建、改扩建幼儿园数量,确保规划的新建或改扩建幼儿园及时竣工,顺利开园。城镇居住区配套建设幼儿园,根据《X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学前教育改革发展的意见》精神和要求,在区政府统一领导下,区住建、规划、教育等有关部门密切配合,对城镇居住区配建幼儿园进行清理整顿,对已完工或投入使用的幼儿园交付区教育局,由区教育局办成公办性质幼儿园或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做到“同步规划设计、同步建设、同步交付使用”的原则。继续加大农村学前教育资源。要把发展学前教育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继续按照“规模办园、就近入园,大村独办、小村联办”的原则,将幼儿园作为新农村公共服务设施统一规划、优先建设。加快贫困村幼儿园建设步伐,确保2018年底所有贫困村适龄儿童都能接受基本的、有质量的学前教育,实现贫困村学前教育资源全覆盖,在全区形成“广覆盖、保基本”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
(三)加大财政投入,完善经费保障机制。
1.明确政府投入责任。按照财政事权与支出责任相适应的原则,区财政加大财政投入力度。争取中央和省市对学前教育的资金支持,对幼儿园建设及提升、落实生均财政拨款标准、增加普惠性民办幼儿园、为公办幼儿园未纳入正式职工管理的教师缴纳“五险一金”、学前教育体制机制改革创新等进行奖补,加大对教育薄弱的支持力度。进一步完善我区基本财力保障机制,增强师资力量不足学校的财政保障力度。
2.建立完善财政拨款制度。根据省级制定公办幼儿园生均公用经费财政拨款标准,结合我区学前教育实际情况,争取省市财政资金支持,保障公办幼儿园正常运转和稳定发展;落实普惠性民办幼儿园生均补助标准,引导和扶持民办幼儿园提供普惠性服务,对办学质量高、社会效益好、招收残疾儿童多的普惠性民办幼儿园适当提高补助标准。
3.完善幼儿园收费定价机制。公办幼儿园收费实行政府定价或政府指导价,根据我区经济发展状况、办园成本、幼儿园类别和群众承受能力等,制定公办幼儿园收费标准并实行动态调整。民办幼儿园收费实行市场调节价,经政府认定的普惠性民办幼儿园收费按办园成本实行政府指导价。区物价部门、教育行政部门依法加强对幼儿园收费行为的监管。
4.完善资助体系。落实学前教育政府助学金政策,逐步提高资助标准。对孤儿、残疾儿童、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儿童、城乡低保家庭儿童免收保教费。
(四)健全支持体系,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建立幼儿园保教质量评估监管体系,健全学前教育教研指导网络。要把幼儿园教育和家庭教育紧密结合,共同为幼儿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环境。建立健全幼儿教师继续教育体系,制定培训计划,落实培训基地以及经费,建立多层次、多形式的幼儿园教师教育与培训体系,建立激励机制,鼓励教师立足教育实践,开展好日常教育教学工作和教研活动,不断提升教师专业化素养。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广泛开展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仁爱之心、有扎实学识的主题教育。加快建设一支师德高尚、热爱儿童、业务精良、结构合理的幼儿教师队伍。
学前教育机构应当按照国家和省相关规定配备园长、教师、保育员、医务人员、财会人员、安保人员等各类工作人员。区教育局协且区编制部门按照编制标准为公办学前教育机构核定教职工编制,并按照规定公开招聘各类工作人员,逐步补足配齐幼儿园各类教职工。在职称评聘中幼教人员应独立设岗,独立评聘,稳定在编幼师队伍,提高其工作积极性。
(五)加强教育引导,提升科学育儿水平。
依照《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加强对幼儿园保教工作的指导,遵循教育规律,教育内容、形式和方法要符合幼儿身心发展特点,面向全体幼儿,关注个体差异,坚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保教结合,寓教于乐,促进幼儿健康成长。加强对幼儿园玩教具、幼儿图书的配备和指导,为幼儿创设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防止和纠正幼儿教育
“小学化”倾向,严禁幼儿园提前学习小学教育内容,坚决纠正学前儿童拿笔写字过早、握笔姿势不正确、不注意用眼卫生等错误现象,严禁小学举办各种形式的入学测试或者智力测验。学校附设幼儿园要坚持“园舍独立,管理独立,财务独立,人员独立”的原则,附设幼儿园的小学不得以任何理由拒绝接受本学区内适龄儿童入学。
(六)强化监督管理,规范办园行为。
要高度重视幼儿园安全保障工作,落实幼儿园内部安全管理责任,落实园长作为幼儿园内部安全管理第一责任人的责任,加强安全设施建设,配备保安人员,健全各项安全管理制度和安全责任制,落实人防、物防、技防等各项安全措施,严防事故发生。相关部门按职能分工,建立全覆盖的幼儿园安全防护体系,切实加大工作力度,加强监督指导。对尚未批准登记注册的幼儿园,所在镇街和安检、消防等部门要担负起安全管理责任,督促举办方落实安全防范措施并抓紧按程序登记注册,对存在严重安全隐患,经多次整改仍不达标的,镇街要依法予以取缔并妥善安置幼儿。
登记注册是学前教育机构取得合法地位、纳入规范管理的必要途径。区教育局和各镇街要按照《X省学前教育机构登记注册管理办法》的规定,切实履行管理职责,做好办园资格的登记注册工作。学前教育机构登记注册工作政策性强,涉及面广,责任重大,要成立区政府领导,区教育、编办、公安、民政、卫计、市场监管等部门参与的学前教育机构登记注册领导小组。各相关部门要切实履行部门职责,加强协调,密切配合,共同做好学前教育机构的登记注册工作。
教育部门负责审查学前教育机构的办园资格。区公安、消防部门负责出具消防验收合格意见或通过竣工验收消防备案证明材料,区公安部门负责出具安全保卫人员和安全防范设施达标证明,区卫生计生行政部门依法确定专业机构负责出具《托幼机构卫生评价报告》,区市场监管部门负责核发《食品经营许可证》。同时学前教育机构举办者,应提供具备资质的机构出具的房屋抗震安全鉴定报告。对符合条件批准设立的学前教育机构,由区教育行政部门颁发《学前教育机构登记注册合格证》。
要加大对非法办园的清理整顿力度。对存在安全隐患、不具备办园条件,没有取得《学前教育机构登记注册合格证》的幼儿园,由区教育局下发《停办通知书》,各镇街按照有关规定,采取有力措施依法坚决予以取缔。规范办园行为,提高办园质量,确保儿童安全健康快乐成长。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健全区教育部门主管、有关部门分工负责的工作机制,形成推动学前教育发展的合力。区教育行政部门要加强对学前教育机构的监管,建立完善学前教育机构登记注册制度、检验制度、分类管理制度、动态管理制度、信息管理及公示制度等,充实管理、教研力量,加强对学前教育的监督管理和科学指导。区编制部门要结合实际合理确定公办幼儿园教职工编制。区发改部门要把学前教育纳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支持幼儿园建设发展。区财政部门要加大投入,制定支持学前教育的优惠政策。区住建部门和国土部门要落实城镇小区和新农村配套幼儿园的规划、用地;区人社部门要制定幼儿园教职工的人事(劳动)、工资待遇、社会保障和技术职称(职务)评聘政策;区物价、财政、教育部门要根据职责分工,加强对幼儿园收费管理。区综治、公安部门要加强对幼儿园安全保卫工作的监督指导,整治、净化周边环境。区卫计部门要监督指导幼儿园卫生保健工作。区民政、市场监管、安监等部门要根据职能分工,加强对幼儿园的指导和管理。区妇联、残联等单位要积极开展对家庭教育、残疾儿童早期教育的宣传指导。同时,要充分发挥城市社区居委会和农村村民自治组织的作用,建立社区和家长参与幼儿园管理和监管的机制。
(二)加强宣传引导。采取多种形式加大宣传力度,广泛宣传学前教育政策、科学育儿知识和先进典型。对发展学前教育成绩突出的单位和个人,按照有关规定进行表彰宣传,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学前教育的良好氛围。
(三)加强督查考核。建立督促检查、考核奖惩和问责机制,确保大力发展学前教育的各项举措落到实处,取得实效。政府教育督导部门要把学前教育作为督导重点,加强对政府责任落实、教师队伍建设、经费投入、安全管理等方面的督导检查,并将结果向社会公示。对发展学前教育成绩突出的予以保障奖励,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学前教育的良好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