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体法解题例说

时间:2019-05-12 06:36:1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整体法解题例说》,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整体法解题例说》。

第一篇:整体法解题例说

整体法解题例说

解答物理习题是学生巩固和应用物理知识的过程,通过解题可以加深对物理概念和规律的理解,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众多的解题方法中,整体法在解决一些不涉及局部间的关系问题中,显得尤为方便、快捷,本文就整体法解题作些探讨。

所谓整体是指整个集体或整个事物的全部,而物理学中的整体不仅可视物体系为整体,还可将物理“全过程”视为整体。即整体法就是指对物理问题的整个系统或整个过程进行研究的方法。

整体法的思维特点就是本着整体观念,对系统进行整体分析,是系统论中的整体原理在物理中的具体应用,它把一切系统均当作一个整体来研究,从而揭示事物的本质和变化规律,而不必追究系统内各物体的相互作用和每个运动阶段的细节,因而避免了中间量的繁琐推算,简捷巧妙地解决问题。

下面通过具体例子来说明整体法在解决物理问题中的应用。

一、视物体系为研究对象

当求解的物理问题不涉及系统中某个物体所受的力和运动时,则只需选取几个相关联的物体组成的系统作为研究对象,就可求得所求量与已知量之间的关系;当运用适用于物体系的物理原理、定律时,则应取该物体系为研究对象。例如:运用机械能守恒定律时应取运动物体与地球组成的系统为研究对象;运用动量守恒定律时,应取相互作用的物体组成的系统为研究对象等。

例1.如图1所示,质量为M10kg、倾角为30的木楔ABC静置于动摩擦因数0.2的水平地面上。在木楔的斜面上,有一质量m10.kg的物块由静止开始沿斜面匀加

.m/s,在这过程中木楔没有移动。求:地面速下滑,当滑到路程S14.m时,其速度v14对木楔的摩擦力大小和方向。

图1 解析:物块m与木楔M在相对静止时,是一个整体;当物体从静止开始沿斜面下滑,经时间t后,m获得了速度v。此时在水平方向上,物块m获得速度vx,木楔M保持静止,因此m、M组成的系统在水平方向上所受合外力不为零。以整体(m、M组成的系统)为研究对象,则物块m与木楔M之间的相互作用为内力,系统在水平方向只受地面对木楔的静摩擦力f的作用,即系统在水平方向所受合外力为Ff,其冲量使系统在水平方向动量发生改变

pmvx

物块从木楔上由静止开始匀加速下滑有

Svtvt/2

对系统水平方向应用动量定理有

ftmvx0

而vxvcos 联立以上三式解得:

mvxmv2cos10.14.23/2f0.61N

t2S214.方向与vx方向相同,即水平向左。

二、视运动全过程为研究对象

当所求的物理量只涉及运动的全过程而不必分析某一阶段的运动情况时,可通过整体研究运动的全过程来解决问题;特别是运用动能定理和动量定理时,只需分析运动的初态和末态,而不必去追究运动过程的细节;对于处理变力问题及难以分析运动过程和寻找规律的问题,更显出其优越性。

例2.一个质量为m,带有电荷量为q的小物体,可在水平轨道ox上运动,O端为一与轨道垂直的固定墙。轨道处于匀强电场中,场强大小为E,方向沿ox正向,如图2所示。小物体以初速度v0从x0点沿轨道运动时,受到大小不变的摩擦力f作用,且fqE。设小物体与墙碰撞时,不损失机械能,且电量保持不变。求它在停止运动前所通过的总路程S。

图2 解析:小物体受到的电场力FEq大小不变,且方向始终指向墙,小物体受到的摩擦力f的方向与物体运动方向相反,由于fqE,不管开始时小物体是沿x轴正方向或负方向运动,小物体在多次碰撞后,最后必将停止在原点O处。以小物体运动的“全过程”为研究对象,电场力做功为正,大小为qEx。摩擦力做功为fS,全过程使用动能定理得:

2qEx0fS0mv0/2

22qEx0mv0解得:S

2f通过以上命题,可归纳出用“整体法”解题的一般步骤: 1.确定物体系或全过程为研究对象; 2.分析研究对象的物理现象及规律; 3.运用上述物理规律定性或定量分析解题。

第二篇:杨兆峰 整体法隔离法演讲稿

问好:各位老师好,今天我的展示课课题为“整体法与隔离法”。

课堂引入:我们先来看一道例题。要解答这道题,我们第一想法是按照之前学习的受力分析对A、B分别进行受力分析,则A受重力,地面对它的支持力,推力,摩擦力,还有B对它的弹力。B受重力,支持力,A对它的弹力,摩擦力。因为题目中明确指出AB是一起“匀速”向右运动,所以AB都“受力平衡”,由此可得:NA=GA,F=N+fA。对B有NB=GB,N'=fB。这样分别对两个物体进行分析比较麻烦,有没有更简单的方法呢? 有,那就是用今天我们所要介绍的方法——整体法。教学目标展示:这节课我们要想学会用整体法和隔离法解题,那就必须先了解清晰整体法隔离法的概念。不论是整体还是隔离分析,都是相对于一个系统而言的,所以受力分析的时候还应该正确区分此系统中的内力和外力。而且,学习了整体隔离法,想要运用这个万能公式来解这类题型时,我们应该形成规范的解题步骤。有时候,中规中矩、稳扎稳打并无不好。教学过程:

一、了解整体法隔离法的概念

好,我们先来拎清什么是整体法,什么是隔离法。很简单,隔离法就是隔离单个物体进行受力分析的方法,整体法就是把所有物体看做一个整体进行受力分析的方法。回头看我们那道受力分析题,之前我们分别对A、B分别进行了受力分析,这就是隔离单个物体进行受力分析,是为隔离法。如果用整体法呢?那该从何入手,就是把A、B看做一个整体进行受力分析,则重力就是GA+ GB,此外,这个整体还受 支持力、推力、摩擦力。所以,在进行系统整体受力分析时,看图中黄色箭头表示的系统内部A、B之间的弹力也就被省略掉了,这样一来,力变少且更直观,分析过程就更简化了。

二、能够正确区分内力和外力

整体和隔离是对一个系统而言的,所以受力分析的时候需要正确区分内力和外力。很好理解,系统内部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力叫内力,系统外部对系统的作用力叫外力。注意了,只要说内力还是外力,一定是针对某个系统而言的。刚才我们的例题也已经提到,A、B之间的弹力就是系统内部相互作用力,在进行整体法分析时即被略过。我们再来看几个例子,第一副图里面,m和M用绳连在一起,构成一个系统,绳对m的拉力和m对绳的拉力就是内力,因为这是系统内部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力。第二幅图里,AB构成一个系统,很显然AB间的摩擦力属于内力。第三幅图,把5个物块看成一个系统,物块间的弹力就是内力。所以?在对这些系统进行整体法受力分析时,这些内力则不考虑。那这些图里有没有外力呢?有,F就是外力,重力也是外力,因为重力是地球的吸引,地球是系统以外的物体。下面看几道练习,来判断哪些力是内力,哪些是外力。m对M的弹力属于内力还是外力?内力,哪个系统的?所以,我们先要确定系统。把m和M构成一个系统,m对M的弹力是系统内的物体间的相互作用,所以属于这个系统的内力。M对m的摩擦力也是这个系统物体间的相互作用,所以属于这个系统的内力,地面对M的支持力?地面不属于这个系统,所以地面对M的支持力就属于外力。再来看一道,首先要确定系统,再来看这个力是不是这个系统内的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力,是就是内力,不是就是外力。好,我们选择“两球和B弹簧”来构成一个系统,则AC对小球的拉力是?外力。刚刚我们看的这几道题目都是两个物体构成的系统,如果是三个呢?N个呢?整体法还能很好的利用吗,内力、外力还会区分吗?再来看这里有100个小球,求第四个球对第五个球的作用力是多少,那我们就把第5-100的小球看做一个整体系统,则4对5的作用力是?外力。

三、掌握使用整体法隔离法的步骤

接下来,我们就来用整体法隔离法解题。通过,之前区分内力和外力,我们知道首先要确定一个系统,再分是系统内还是系统外,分析系统外部的物体对系统内的物体的力,我们就可以用整体法。分析系统内的物体间的作用力,我们就要采用隔离法,对单个物体进行受力分析。下面就来练几题,练习1,我们先选定系统,选m和M构成一个系统,桌面就属于外部物体,看CD选项均是考查桌面对斜面体的作用力,桌面属于系统外,所以运用整体法,把m和M看成一个整体,这个整体受N和(M+m)g,二力平衡。所以C错误,D正确。木块和斜面之间的作用力属于系统内部,所以用隔离法,对m受力分析,再正交分解,如图所示,可知AB错误。练习2,先选系统,再分内外。分析系统外部的物体对系统内的物体的力,用整体法;分析系统内的物体间的作用力,用隔离法。选两球和弹簧B为一个系统,则AC弹簧属于系统外力,用整体法。再正交分解,D正确。练习3,同样,先选系统,再分内外,再正交分解。选5-100的小球为一个系统,4对5的作用力是外力,用整体法。C正确。课堂小结

OK,我们这节课到此为止,下面我们来回顾下我们又掌握了一个什么样的知识点?理解了整体法和隔离法的概念,隔离法就是隔离单个物体进行受力分析的方法,整体法就是把所有物体看做一个整体进行受力分析的方法。我们还知道如何区分内力和外力,就看是不是系统内的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如果是就是内力,不是就是外力,当然前提是我们要先选好系统。最后,我们还规范化了整体法和隔离法解题步骤,先选系统,再分内外,最后正交分解得出结果。

我的课堂展示结束,谢谢!

第三篇:力的平衡3 整体法与隔离法-教案

专题3

处理连结体问题的方法------整体法和隔离法

1.整体法:指对物理问题中的整个系统进行分析、研究的方法。在力学中,就是把几个物体视为一个整体,作为研究对象,受力分析时,只分析这一整体对象之外的物体对整体的作用力(外力),不考虑整体内部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内力)

2.隔离法:隔离法是指对物理问题中的单个物体进行分析、研究的方法。在力学中,就是把要分析的物体从相关的物体体系中隔离出来,作为研究对象,只分析该研究对象以外的物体对该对象的作用力,不考虑研究对象对其他物体的作用力。在“连接体运动”的问题中,比较常见的连接方式有:

①用细绳将两个物体连接,物体间的相互作用是通过细绳的“张力”体现的。②两个物体通互相接触挤压连接在一起,它们间的相互作用力是“弹力”、“摩擦力”连接在一起。

【例1】质量相同的四木块叠放在一起,如图所示,静止在水平地面上,现有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力F分别作用的第2块和第4块木块上,四木块仍然静止,则从上到下各层接触面间的摩擦力多大?

f12=0 f23=F f34=F f4地=0

针对训练

1、如图所示,两只相同的均匀光滑小球置于半径为R的圆柱形容器中,且小球的半径r满足2r > R,则以下关于A、B、C、D四点的弹力大小说法中正确的是(ABC)A.D点的弹力可以大于、等于或小于小球的重力 B.D点的弹力等于A点的弹力(指大小)C.B点的弹力恒等于一个小球重力的2倍

D.C点的弹力可以大于、等于或小于小球的重力

【例2】有一个直角支架 AOB,AO水平放置,表面粗糙,OB竖直向下,表面光滑,AO上套有小环P,OB上套有小环 Q,两环质量均为m,两环间由一根质量可忽略、不可伸展的细绳相连,并在某一位置平衡(如图),现将P环向左移一小段距离,两环再次达到平衡,那么将移动后的平衡状态和原来的平衡状态比较,AO杆对P环的支持力N和细绳上的拉力T的变化情况是:(B)A.N不变,T变大

B.N不变,T变小 C.N变大,T变大

D.N变大,T变小 针对训练2 如图所示,在一根水平的粗糙的直横梁上,套有两个质量均为m的铁环,两铁环系有等长的细绳,共同拴着质量为M的小球,两铁环与小球均保持静止。现使两铁环间距离增大少许,系统仍保持静止,则水平横梁对铁环的支持力N和摩擦力f将(D)A.N增大,f不变

B.N增大,f增大 C.N不变,f不变

D.N不变,f增大 针对训练3 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球用细绳挂在质量为M的木块下,木块套在水平杆上,木块与杆间的动摩擦因数为,水平拉力F为多大时才能拉着球和木块一起做匀速运动,这时绳与水平方向的夹角多大?

tan=m/(M+m)

【例3】在粗糙水平面上有一个三角形木块a,在它的两个粗糙斜面上分别放着质量为m1和m2的两个木块b和c,如图所示,已知m1>m2,三木块均处于静止状态,则粗糙地面对三角形木块(D)

A、有摩擦力作用,摩擦力的方向水平向右 B、有摩擦力作用,摩擦力的方向水平向左 C、有摩擦力作用,但摩擦力的方向不能确定 D、没有摩擦力作用

针对训练4 如图,质量m=5 kg的木块置于倾角=37、质量M=10 kg的粗糙斜面上,用一平行于斜面、大小为50 N的力F推物体,使木块沿静止在斜面向上匀速运动,求地面对斜面的支持力和静摩擦力。N=120N f=40N

【例4】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木板悬挂在滑轮组下,上端由一根悬绳C固定在横梁下.质量为m的人手拉住绳端,使整个装置保持在空间处于静止状态.求(1)悬绳C所受拉力多大?

(2)人对木板的压力(滑轮的质量不计). T=(M+m)g/4

N=(3m-M)g/4

【例5】用轻质细线把两个质量未知的小球悬挂起来,如图1—2所示,今对小球a持续施加一个向左偏下30°的恒力,并对小球b持续施加一个向右偏上30°的同样大小的恒力,最后达到平衡,表示平衡状态的图可能是(A)

针对训练5 在图中有相同两球放在固定的斜面上,并用一竖直挡板MN挡住,两球的质量均为m,斜面的倾角为α,所有摩擦均不计(BCD)

结:

在解答过程较为复杂的综合题时,常常将整体法与隔离法交叉地、联合地使用.或者叫做不拘一格灵活运用,怎样有利就怎样用.

隔离法和整体法是解动力学习题的基本方法。应注意:

1、当用隔离法时,必须按题目的需要进行恰当的选择隔离体,否则将增加运算过程的繁琐程度。

2、只要有可能,要尽量运用整体法。因为整体法的好处是,各隔离体之间的许多未知力,都作为内力而不出现,对整体列一个方程即可。

3、用整体法解题时,必须满足一个条件,即连结体各部分都处于平衡态。如果不是这样,便只能用隔离法求解。

4、往往是一道题中要求几个量,所以更多的情况是整体法和隔离法同时并用,这比单纯用隔离法要简便。

第四篇:现代文阅读八大关键词的解题思路例说

现代文阅读八大关键词的解题思路例说

一、指代

A、沈红《湿湿的想念》(北京卷)

题:文章第一段指出“这些文字与画托举的永远是一个源水边形成的理想”,说说这“理想”是什么?

解:这是“指代”问题。在文中,一般都会直话去概括,直接用作者的语或词语去作答。文中什么地方写到“理想”了呢?倒数第三段老政:“他执着地用自然的美、人性的美,古代文明的美编织朴实单纯的理想。虽然他不奢望以此取代社会理想,但是他热切地希望能成为百病缠身的民族唤回一些健康的记忆、美好的梦想。

答:用自然的美、人性的美以及古代文明的美,为民族唤回健康的记忆、美好的理想。B、关于“指代”题,天津卷里也有一题。

题:文章说“浩歌是一种境界,寂寞也是一种境界”。两种境界分别指什么?解:文中有“人们惯常喜爱吟诵参天的大树,喜爱聆听它们博大生命的浩歌”。“参天大树”在文中指第二自然的“银杏树”、“寂寞”的境界指小药小草的境界。

答:浩歌的境界:宏大壮丽的生命形态,轰轰烈烈的激荡人心。寂寞的境界:鲜小体弱的生命形态,默默无闻自强不息。

二、为什么

A、鲁迅《忆刘半农君》(湖南卷)题:“从去年来,又看见他不断的做打油诗,弄烂古文”一句中,作者为什么在古文前用“弄”字和“烂”字?请从字义与情感两个方面分析。解:此处的字义指的是语境义,而不是字典义。答:

1、“弄”是“写”的意思,还有“玩弄”(游戏)的含义。“烂”是“陈旧”的意思。

2、从前刘丰农投身文学革命,提倡的话文,是一名勇敢的战士;“五四”退潮以后,思想发生了变化,日益走向保守,写古文是其现现之一(刘丰农写古文还是研究古文,看来命题者也未搞清楚)。鲁迅用这两个带有强烈情感色彩的词语,是要表现对刘丰农的批评。B、沈红《湿湿的想念》(北京卷)题:结合“湿”字的文章中的特定含义,说说为什么沈从文认为“值得回忆的哀乐人事常是湿的”? 解:“湿”义,应从客观事物和主观情两方面思考与“泪”,还因为这些事深沉、鲜活、流动、有生命,所以令人感动,催人泪下。

题:沈从文从二十岁就离开了家乡,有位评论家却说“沈从文一条长达千里源水上生活了一辈子”。结合本文,谈谈你对这种说法的理解。

解:沈从文二十岁就离开了家乡,却说他在家乡生活了一辈子。这似乎不合逻辑。这名“肉”与“灵”的关系,即“身体与灵魂”两面诠释。

答:二十岁以前生活在源水边的土地上,二十岁以生活在对这片土地(或源水)的记忆里 C、茅盾《海南杂忆》(全国卷II)题目:作者到了“天涯海角”,为什么却说“这哪里是天涯”?又为什么开玩笑说“在这个石缝里坐下,说半天情话”? 解:只要题干有“为什么”字样,即可在原文摘录到答案。

另一题:作者认为,王佐诗的结尾“海外此美产,中原知味不”是“含泪微笑”式的。这是为什么?

解:道理同上。但是注意摘录的信息其全。

前一答案的第一问:

1、天涯本义指天之尽头。

2、作者也认为前者无路。

3、如今已名不副实、岛上交通比较发达、方便。(注:大部分同学只答了第3点。)第二问的思路与第一问相同。其答案

1、“海角”原来奇拔的岩石,这出乎作者意料。

2、两座相偎相倚的高大岩石,引起作者联想。

3、此处风景优美、环境宜人、适合谈情说爱。

三、表现手法

A、都德《从阿尔卑斯心归来》(湖北卷)题:本文主要运用了哪两种表现手法描写羊群归家后的情景?

点拨:在平日的训练中,我们要把常用的表达技巧为了方便熟记在胸,主要包括三大部分:表达方式、修辞、表现手法。每一部分又包括许多方法,每位考生要熟悉它们的用法及作用,这样在考场上才能做到游刃有余。

范围已确定,是羊群归家后,那么只看最后7段即可。这几段最明显的表达技巧就是拟人,这个比较窬易看出。而对各种动物的描写,没有展开详细描写,只是粗线条勾勒,这是白描。答案:

1、或细节描写。描写羊群归家后的欢乐时写到了大孔雀、母鸡、老口羊、羊羔等,作者都只抓住描写对象的主要特征简笔勾勒,使羊群归家的群像得以简洁而传神的表现。

2、拟人化时描写。本文把羊、狗、鸡等都人格化了,如写羊儿回家后,大孔雀高兴地用惊人的号筒般的鸣叫迎接羊儿的归来,母鸡们兴奋地谈着要玩一整夜。这样描写给人以亲切温馨的感受,洋溢着朴实动人的生活气息,使文章更具备生动的情趣。

四、含意

A、茅盾《海南杂忆》(全国卷II)题:解释下列两句话在文中的含意。(1)走一趟大西北,长不大的孩子会长大。

(2)南方的天地太玲珑剔透了,太经不起摔打了。

解:大西北有什么魔力,使孩子真飞长大?恶劣的环境,顽强的精神。“玲珑剔透”是一种怎样的美?小而巧却易碎。“南方”经不起摔打,是因为它如玉,没有经历过严峻的磨励,没有承受能力。答:(1)大西北环境的艰苦恶劣、生命的顽强抗争,会强烈震撼来自其它地方的孩子,使孩子们会学坚强,早日成熟。

(2)南方过于精致纤巧,过于脆弱,远没有大西北精犷坚韧。B、杨明

马小林《梦碎雅典》(山东卷)题:怎样理解“在这片静默之中,奥蒂转身,面无表情地朝起点慢慢地一步一步走着„„”这句话在文中的含意?

解:谁“静默”?“静默”这一场景意味怎样一种心理氛围?“面无表情”、“慢慢地一步一步走着”,从神情、从动作可以体会奥蒂的心态。

答:观众以静雅的方式表示他们深深的同情。奥蒂一步一个坎坷,一步一个艰辛,她回到的不中决赛跑道的起点,也是梦想的起点。C|、叶延滨《灯光的温情》(山东卷)题:第一、三段都出现“荒野无灯”,请分别指出它们在文中的具体含义。

解:这实际上要求考出从“实”与“虚”或“客观物”与“主观情”,或“具体”与“抽象”去思考。

答:答一个指记忆中留下的对野外黑暗深深的难以忘怀的感触。第二个指身居闹中与朋友之中却感到无靠无助的心境。D、赵本夫《告别三峡》(重庆卷)题:“游人的告别只是一个概念一个情结一种诗情,而百万移民的告别才是实实在在撕人裂肺感天动地的”这句话在文中的含意是什么? 解:这个题目涉及两方面:游人、移民。

游人告别三峡“蓦然生出一种怜惜、帐然和失落”,是“空洞”的。移民告别云峡、“让我动员”,“让我顿生敬意”;故土已成废墟,“舍弃视辈生活土地远离永乡”,“巨大牺牲”等词语,都是对“撕人裂脯感天动情”的具体注脚。

答案:游人只是对自然美景或人文价值的自然环境的即将消失,而产生怜惜、帐然和失落之情;但百万移民是面临故土成废墟的事实及舍弃祖辈生活土地远离永乡的沉重心情。他们作出了巨大牺牲,所以与游人的感受是不同,是切肤之感。

五、语言技巧

A、杨绛《给“书虫“当夫人》题:结合“有电而无视久矣”“意识先于存在”两句话以及文中其它类似的语句,简要说明这篇散文的语言特点。

思路分析:做题时要做到分析词语与理解语境相结合。第一句是说家中书多,“占领了家中所有的领土”,沙发不能幸免,连坐着看电视的地方都没有了,于是电视也被闲置起来,于是作者慨叹“有电而无视”。第二句中“意识”是指作者整理丈夫对放书位置的记忆,“存在”作者整理后书的位置,丈夫按先前的记忆找,自然找不到。

鉴赏语言注意四点:

1、分析语言风格,如:幽默、辛辣、严实、自然、简洁明快、储蓄深沉

2、分析语言特点:如简练、生动、形象等

3、辨析修饰手法及其表达效果。

4、符合人身份,结合积累与具体词语。B、蔡家园《泰山之思》(浙江卷)题:分析文中画线部分的语言表达技巧

解:画线部分为“目之所及,只有不远处岩岩迭迭的山石,只有石壁上遒劲右朴的石刻。至于远处的山峰,则全部迷失于苍茫的雾中,我只能对着游览图上的提示,来想象它们的风采了。那雾中的楼台,因雾气轻薄得恰到好处,虚实变幻,顿生雅韵。而泰山的雾太粘稠,仿佛要遮掩一切似的,压得人几乎抬不动睫毛。三个“只是”句,用得排比,其中“影影幢幢”、“岩岩迭迭”是迭词。“抬不动睫毛”是参话,突出泰山的雾重。

答案:

1、通过排比、对比、夸张的使用,突出泰山的雾气的浓重,表达了作者对农雾笼罩泰山的遗憾之情。

2、通过迭幻的运用,突出雾中古树、山石的特点。杨闻宇《日月行色》(湖北卷)题:本文的人物语气有哪些特点?请分别举例分析 解:人物语言,而不是作者的叙事语言。人物语言即指故事主人公的对话。答:

1、地方色彩鲜明。比如“老人经的事”在当地方言是“多”、“丰富”的意思。用这一方言说了,使得语言生动,富有生活气息。

2、符合山村情况的身份和心理。比如“村里那么多赢人、出众的女子,你咋就„„”这一问话体现了山村初恋女子欣喜、羞涩的微妙心理。

3、富有生活情趣。比如,“灵性人是

的好”,含蓄俏皮,富有情趣。

六、作用

A、杨明

马小林《梦碎雅典》(山东卷)题:文章用较长篇幅介绍了奥蒂参加比赛的背景材料,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解:这些背景材料,都是写她20次赢得世界大赛银、铜的事。遗憾的是从未得过一枚金牌。而这篇文章立体则是她的“失败”(仅获第七名)。背景材料与文章主体的关系应是衬托。答:文章这样写可以让读者全方位了解这位体坛老将的“坏运气”,更深刻理解奥蒂渴望圆梦雅典的迫切心情,突出奥蒂不屈服命运的性能特征,增强文章的感染力。B、迟子建的《泥泞》(广东卷)题:文章开头花了不少笔墨描写雾,这样写有哪些作用? 解:既然说是“开头”作用,就应当注意与下文存在“照应”、“铺垫”等作用。答案:突出雪美丽与丑陋的两重性,从而为下文写泥泞作铺垫。

七、好处

A、林清玄《阳光的香味》题:在“细心地想着植物突破土地,在阳光下成长的声音”一句中,作者为什么要用“想着”?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思路分析:“声音”本来是用“听”的,可是在这里并不是真的去听,而是想象着植物去长,会有一种声音,作者是用心去想,用心去体会,去品味,这样语言才更有韵味,更有表现力。答案:

1、植物成长的声音一般是听不到的,用“想”比“听”更合适。

2、这样写有一种品味大自然的意思,更富有表现力。B、叶延滨《灯光的温情》(山东卷)题:作者在文章开头详细叙述了自己走产间夜路的经历,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解:“这样写有什么好处”与“这样写有什么作用”,表述了意图是一致的。既是“开头作用”——铺垫。经历——>真实可信。下文论“人生孤境”。

答案:从自己的生活经历谈起,真实可感,行文自然,为下文谈人生的孤绝境界作了铺垫。

八、看似矛盾

A、赵本夫《告别三峡》(重庆卷)题:文章第三段中写三峡移民告别时“相拥而泣”,临行前“磕行拜”,第四段文写“中国人固守家园,终老一生的传统观念已经发生了变化”,这样写是否矛盾?请作简要分析。

解:类似矛盾,只是一枚硬币的两方面,不矛盾。“相拥而泣”、“磕头祭拜”等行为,表示对故土的难以割舍之情及虔诚敬畏之情,“传统观念已经发生变化”,是因为“移民正成为当今中国具有活力和开拓精神的一个群体”,“移民不再被看成苦难的象征”。答案:(1)不矛盾。(2)前者是从情感的角度看笔,后者从观念角度看笔。①“喝告别洒相拥而泣„„”向滔滔长江向已成废墟的故土磕头祭拜,表现的是与故土的难舍难分,依依惜别的故乡情怀。②“搬来”“临行”正说明了支峡移民顾全大局,而奔走他乡,并非因离家园而终老一生。移民们安土重建的传统观念已经发生了变化,但这并不影响他们对故土的深厚情感。

B、迟子建《泥泞》(广东卷)题:最后一段,作者既说“我们也不会刻意制造一种泥泞,让它出现在未来的道路上”,又提出“我们是否渴望看在泥泞中跋涉一回呢”,你是如何解释的?

解:看似矛盾,应从两方面来思考。两者并非对立。

答案:因为泥泞是浑然天成的,无法人为制造;而且泥泞象征着苦难与屈辱,没有必要在未来的路上人为地设置逆境和挫折。但泥沙可以使人振奋,给人力量,可以促使人们重温历史,所以当我们在顺境中茫然和麻木时,我们会渴望在“泥泞”在重新跋涉一回。

第五篇:认识整时说课

《认识整时》说课稿

一、说教材 单元教材分析:本单元《认识钟表》的内容有认识钟表、认识整时(钟表和电子表)、认识半时(钟表和电子表)。《认识钟表》属于准备性筨,为以后进一步学习有关时间的知识--------如二年级的时、分、秒,三年级学习的24时计时法做了铺垫。本单元的编排具有以下几个特点:第一、提供了丰富的与儿童生活背景有关的素材,关注学生的经验和兴趣。第二、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通过学习将所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第三、强调学生的数学活动,妈展学生的九感和符号感。数感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能用多种方法表示数(2)能用数来表达和交流信息(3)能为解决问题而选择适当的算法。(4)能估计运算结果。符号感主要表现在以下二个方面:(1)能从具体的情境中抽象出数量关系(2)能从具体的情境中抽象出变化规律。第四特点:能运用生活经验,对有关的数学信息,作出解释,并初步学会用具体的数描述现实世界中的简单现象,学会数学思考。第五个特点:适时渗透思想教育。

二、说内容

本单元认识钟表主要是使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会看整时和半时,初步认识钟面。《认识整时》这一课主要是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认整时.

三、说教学目的

(一)、知识技能目标:

1、初步认识钟面,认识时针和分针。

2、使学生结合生活经验 会看、会写钟表和电子表上整时的时刻。

3、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推理的能力。

(二)、过程性目标

1、通过拨表、观察等实践活动,让学生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念。

2、通过操作、观察、分析、推理等活动,培养学生主动参与、探究的精神。

3、使学生初步建立时间观念,从小养成珍惜和遵守时间的良好习惯。

四、说重点

1、认识钟表,区别钟表上的时针和分针

2、会看、会写整时

3、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五、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

本节课以聪聪的迟到引出我们生活中认识钟表的重要性。

(二)、认识钟表

先让学生认识生活中各种各样的钟表,让学生从钟表里发现有时针、分针、秒针这三根针,并能描述时针最短最粗,分针细些长些,秒针最细最长。正确的区分出这三根针,然后学生在自己的学具表上找到时针和分针,再通过观察学生发现时针和分针都会走,而且是朝着右边绕圈走。

(三)、认识整时

带学生走进聪聪的生活,出示聪聪早上刷牙图,让学生说说是几时,并说说你是怎么知道的?学生通过已有经验得知分针指到12,时针指到7就是7时,并知道7时还可以用7:00来表示。再出示聪聪上学图,也让学生自己说说是几时,并用聪聪几时在干什么完整的说一句话,培养学生的看图说话能力。教学10时时也用同样的方法。在学生认识7时、8时、10时后,让学生观察这三个时刻,看看能发现什么。学生都发现这三个时刻的分针都指着10,时针指着几就是几时,从而得出认识整时的方法。在学生掌握了认识整时的方法后,聪聪接下来的生活安排让学生看图说一说并拿出学具钟拨一拨,再和同桌说一说。最后教育学生时间是宝贵的,我们要合理安排我们的生活时间才能节省时间。

(四)、练习

首先让学生在老师的生活安排里认一认、拨一拨整时,再和同桌说一说自己的生活安排。

第二个练习是通过给小动物找朋友来加强学生认识整时的能力,然后让一个小动物没有朋友,要求学生给它画一个钟面,进一步熟悉认识整时的方法。

(五)、游戏

最后在游戏中学生快乐的认出各钟整时。

下载整体法解题例说word格式文档
下载整体法解题例说.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浮力整体法分析液面变化及冰化水问题

    捞放货物问题 1、一艘船漂浮在湖面上,将船上的货物扔进湖里,请问船体将沉一些),湖面将(上升、下降或不变)。 2、一艘船漂浮在湖面上,将船上的货物用钢丝吊在船下,请问船体将(上浮一些......

    [[高三物理教案]]高三物理《整体法与隔离法的综合应用》教案

    资料由大小学习网收集 www.xiexiebang.com 整体法与隔离法的综合应用 在研究静力学问题或力和运动的关系问题时,常会涉及相互关联的物体间的相互作用问题,即“连接体问题”。......

    小说阅读解题方法例说★

    2012-2013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复习 小说阅读解题方法例说 【考情分析】 小说是一种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典型的环境描写,塑造具有典型性格的人物形象,多角度、多层次反映社......

    高考物理复习整体法和隔离法在连接体问题中的应用

    整体法和隔离法在连接体问题中的应用如图,小球A的质量为2m,小球B和C的质量均为m,B、C两球到结点P的轻绳长度相等,滑轮摩擦不计。开始系统处于静止状状,现让B、C两球以某角速度ω......

    例说勤俭自强

    例说勤俭自强 司马光还不断告诫孩子说:读书要认真,工作要踏实,生活要朴,表面上看来皆不是经国大事,然而,实质上是兴家繁国之基业.正是这些道德品质,才能修身、齐家,乃至治国......

    政治课应变例说

    浅谈政治课课堂应变技巧探讨 【内容摘要】通过对教学过程中遇到的一些问题的应变技巧的探讨,努力提高教 育、教学的能力。 【关键词】应变、技巧、探讨、连接、对待。 初中......

    妈妈说[样例5]

    妈妈说妈妈说1好年幼的我被妈妈带到这个世界,然而可怕的病魔却夺走了我的听力和说话的权力,从此我变得和正常人不一样了。困在黑暗中的我听不见一点儿声音,也不可能学到更多东......

    作文结尾技巧例说

    作文结尾技巧例说 【技巧指导】 “好的结尾,有如咀嚼干果、品尝香茗,令人回味再三。”与开头一样,文章的结尾也很重要。如果一篇主题鲜明、角度新颖的文章,读者读到最后,却被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