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思想

时间:2019-05-12 07:03:0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试论“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思想》,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试论“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思想》。

第一篇:试论“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思想

试论“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思想

代建民 继保1001 130510118 摘 要:本文通过运用“和平统一、一国两制”这一战略构想,我国成功地收回了香港、澳门的主权,彻底结束了外国殖民主义在中国的统治,阐述了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是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笔者认为港澳回归祖国并且在“一国两制”方针指引下保持了繁荣、稳定和发展,为最终解决台湾问题、实现中国的完全统一,树立了令人信服的典范。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一国两制;台湾;香港;澳门;回归;和平统一

Abstract: In this paper, the use of “peaceful reunification and one country two systems” concept of this strategy, the successful recovery of the Hong Kong and Macao's sovereignty, a complete end to foreign colonial rule in China, describes the complete reunification of the motherland, the Chinese people at home and abroad The common aspiration of the Chinese nation's fundamental interests.I believe that Hong Kong and Macao returned to the motherland and in the “one country two systems”policy guidelines to maintain the prosperity, stability and development, and eventually resolving the Taiwan issue and realizing complete reunification of China, set a compelling example.Keywords:Communist Party of China;one country two systems;Taiwan;Hong Kong;Macau;regression;peaceful reunification

邓小平同志是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创立者。而中国共产党奉行“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方针始于十一届三中全会。国际形势发生了深刻变化,和平与发展逐渐成为时代主题,中美两国实现了关系正常化。国内,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当时的台湾当局坚持一个中国立场,两岸存有共识与合作的基础。在这样的背景下,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第二代领导集体确立了和平统一祖国的大政方针。经过几年酝酿,1982年1月,邓小平针对台湾问题明确提出“一国两制”的构想,后来首先应用于解决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的问题。1990年12月,中共中央召开对台工作会议,进一步明确了运用“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方针解决台湾问题。

中国共产党的“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方针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是一个完整的体系,其基本内容就是在祖国统一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同时在台湾、澳门和香港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长期不变。具体来说,有十个方面:

(一)一个中国。这是“一国两制”核心。是发展两岸关系和实现和平统一的基础。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中国的主权与领土完整不容分割,台湾、香港、澳门都是中国的组成部分,在国际上代表全中国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

(二)两制并存,共同发展。祖国统一后,中国的主体部分仍然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同时允许台湾、香港、澳门保留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

(三)高度自治。祖国统一后,依法在台湾、香港、澳门设立特别行政区。特区享有不同于我国其它省区的高度的自治权。台湾、香港、澳门现行的经济和社会制度、生活方式、与外国的经贸文化联系长期不变;可以实行单独的财政预算,中央政府不向特别行政区收税,不干预特别行政区的内部事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都有特别行政区的代表和委员参与国家管理;台湾特别行政区还可以保留自己的军队。

(四)尽最大努力争取和平统一,但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这样做,有利于祖国大陆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有利于台湾、香港、澳门的繁荣与发展,也有利于维护亚太地区的和平与稳定。

(五)寄希望于台湾当局,更寄希望于台湾人民。

(六)积极促谈,争取通过谈判实现统一。以和平方式实现国家统一,关键在于谈判解决问题。

(七)积极促进海峡两岸的直接“三通”和各项交流,增进两岸同胞的相互了解,密切两岸的经济、文化关系,为实现和平统一创造条件。

(八)坚决反对任何“台湾独立”的言行。“台独”势力的活动与国际反华力量的支持是分不开的。如果出现台湾独立,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决不会坐视。

(九)坚决反对外国势力插手和干涉台湾问题。解决台湾问题是中国的内政,任何国家无权干涉。

(十)集中力量搞好经济建设,是解决国际国内问题的基础,也是实现国家统一的基础。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是充分尊重历史和现实、照顾好各方面利益、维护民族团结、实现祖国完全统一和民族伟大复兴的科学构想。“一国两制”既是全新的构想,又是实事求是的产物,是小平同志“要从尊重现实出发,找条新的路子来解决”[1]的产物。“一国两制”是邓小平的大胆创新,也是邓小平为代表的当代中国领导人解决复杂问题的勇气和智慧的表现。邓小平指出:“中国有香港、台湾问题,解决这个问题的出路何在呢?是社会主义吞掉台湾,还是台湾宣扬的‘三民主义’吞掉大陆?„„怎么解决这个问题,我看只有实行‘一个国家,两种制度’”。[2]

总之,“一国两制”的科学内涵是丰富的,也是成功的,正如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指出的:“这一构想,既体现了实现祖国统一、维护国家主权的原则性,又充分考虑台湾、香港、澳门的历史和现实,体现了高度的灵活性,是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一国两制”思想符合和平与发展的世界主题,坚持从实际出发,兼顾了各方的利益,是合情合理、切实可行的。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方针的成功实践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方针首先被成功地运用于解决香港问题和澳门问题。1997年7月1日、1999年12月20日,这两个难忘的日子已铭刻在了每一个中国人的心中,也为世界史增添了光彩夺目的篇章。正是这两个伟大时刻的到来,使“一国两制”构想开始了生动的历史实践,同时,也为世界和平、发展和进步事业作出了新的贡献。

“一国两制”在港、澳的成功实践,使台湾同胞能够具体地而不是抽象地理解“一国两制”的实际内涵。在“一国两制”的生动实践中,既可以展现“一国”的整体力量,又可发挥各自的优势,促进和平相处、优势互补、共同发展。

“一国两制”在港澳特区的伟大实践中,取得了许多成功且宝贵的经验,这是“一国两制”的伟大胜利。香港和澳门特别行政区在发挥“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示范作用方面,是当之无愧的。相对于台湾地区的政治失控、经济低迷、社会混乱,政治有序、经济繁荣、社会稳定的港澳特区,为台湾提供了一个“统一后日子过得更好”的样板。

“一国两制”在港、澳的成功实践,使台湾同胞能够具体地而不是抽象地理解“一国两制”的实际内涵。这必将对台湾问题的最终解决,产生积极影响和发挥示范作用。

“一国两制”思想的与时俱进

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新的历史时期,祖国和平统一的进程也步入了新的历史阶段,“一国两制”为新时期的和平统一方针奠定了雄厚的思想基础,提供了丰富的理论依据。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和以胡锦涛为核心的第四代领导集体,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不断丰富和发展“一国两制”构想,成功对香港和澳门恢复行使主权,促使海峡两岸关系也取得了重要进展,“一国两制”构想得到了与时俱进的发展和升华。

1995年1月,江泽民发表《为促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而继续奋斗》的重要讲话,精辟地阐述了“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思想的精髓,提出了现阶段发展两岸关系,推动祖国和平统一的八项主张。

2002年11月,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指出:“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丰富了‘一国两制’的理论和实践。事实证明,‘一国两制’方针是正确的,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一国两制’是两岸统一的最佳方式。两岸统一后,台湾可以保持原有的社会制度不变、高度自治。台湾同胞的生活方式不变,他们的切身利益将得到充分保障,永享太平。台湾经济将真正以祖国大陆为腹地,获得广阔的发展空间。”

2005年3月4日胡锦涛提出新形势下发展两岸关系四点意见。14日十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审议通过《反分裂国家法》,首次以国家大法形式宣示中国人民维护国家统一、领土完整的坚强意志。

“一国两制”思想的伟大意义。

“一国两制”是邓小平创造性地把和平共处原则用之于解决一个国家的统一问题。“一国两制”思想是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与我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新发展的生动体现。“一国两制”为解决国际争端、地区冲突和历史遗留问题

[3]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可借鉴的范例。这些伟大意义影响深远、魅力无穷。正是在“一国两制”的构想中,我们洗刷了国耻,我们扬眉吐气,我们看到了祖国统一、华夏兴旺的美好前景,我们也将看到骨肉同胞不再因一弯海峡的阻隔而使浓浓的乡愁无以慰藉。

参考文献:

[1] 《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12页,31页,49页,59页,61页,101页,102页,220页。[2] 《邓小平年谱》第381页。

[3] 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十六大报告》白皮书44—46页。[4] 《人民日报》2004年3月15日版。

[5]《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年版.

第二篇:“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新发展说课稿

信息化大赛说课稿

各位大赛的专家评委,你们好!

PPT1:我参赛的题目是“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新发展”。

台湾,凝聚了我们无数的情思。多少年来,无数中华儿女为之不懈奋斗。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我国在新的历史时期是如何处理台湾问题的。

我从三个方面来进行展示。一是基本情况,二是教学设计思路,三是教学过程设计。

PPT2:首先是基本情况。本内容选自全国高校统编教材《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第十二章 “祖国完全统一的构想”中的第四小节。

本节讲述当前台湾问题,现实性和时代感极强,学生普遍感兴趣。

PPT3:其次是教学设计思路。根据所要完成的教学任务,精心从知识理解、能力培养和情感激发三个方面设置了教学目标。

PPT4:本次课的教学重点是:新的时期我国对台政策的内涵,教学难点是如何走好和平解决台湾问题之路。

PPT5:在设计理念上,紧扣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特点。

本次教学内容表述较抽象,概括分析多。学生虽然有深厚的兴趣,但学习时方向感不是特别强,对问题的深层原因的探究能力略显不足。

为此,教师主要加强以下三个方面。一是为学生提供充足的资源和资料,使教学内容形象化、生动化;二是采用多种方法和手段培养学生的能力;三是加强对学生世界观的正面引导。

在学生方面,安排他们以三种不同的方式学习:针对问题学习,分组互动学习,结合现实学习。

PPT6:我采用了多种教学手段来提高实效。充分利用学校的互动平台。课前学生完成作业后上传互动平台进行交流,课后利用互动平台开展网络辩论。

精心选取视频和音频,让学生眼、耳、脑、心并用,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兴趣和学习的收效。

针对本课较深奥的理论,设计形象的动画化抽象为生动,让学生透过动态的解析较好的把握现象背后的本质。

PPT7:在教学方面,我使用了多种方法来完成教学任务。

任务驱动法:课前课后给学生布置任务,要求学生按时保质保量完成。小组合作法: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共同合作查找资料,探讨问题,不仅提高了学习的效率,也让学生能取长补短,互相借鉴。

情景感染法:理论知识的传授没有学生情感的参与是达不到良好效果的。为 此,我为学生在课堂上设置相关情景,以激起学生相应的情感体验。

PPT8:下面我来展示教学过程设计。

本部分由五大环节构成:准备阶段、启发阶段、问题研讨阶段、结论探讨阶段和效果评价阶段。五个部分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利用两个回环紧密联系起来,可谓层层递进,环环相扣。准备阶段学生收集相关资料,获取教学基本信息;启发阶段利用问题和视频巧妙导入本课主题,向后面的阶段过渡;问题研讨阶段师生共同对四个关键问题进行研究;结论探讨阶段回答启发阶段提出的问题;评价阶段通过学生的辩论对教学效果做出评价,考察准备阶段的得失。

PPT9:在准备阶段,学生分组,针对教学活动提出四个问题,要求查阅中国台湾网、CCTV中文国际频道“海峡两岸”、《环球时报》等媒体,做成课件上传网络平台供上课使用。

PPT10:下面进入上课的启发阶段。

一首悠扬的台湾校园歌曲响起,把学生带入美妙的台湾意境。但现实情况是,台湾如今依然与我们海峡相隔。引入问题:解决台湾问题究竟难在何处? “一国两制”最初提出是为了解决台湾问题,但首先成功地收回了香港和澳门。如今10多年过去了,为何还没能解决台湾问题?意在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为后面的学习做好充分的准备。

PPT11:那么,台湾目前现状如何呢?给学生播放一段台湾2010年民意调查的视频。从台湾民众希望维持目前“不独、不统、不武”的台海现状导入下面四个问题的研讨:没统、没独、没武和台海未来。

PPT12:研讨之一:台湾为何没有统一。

先由学生展示课前准备的课件,师生共同探讨。最后得出结论:台独是罪魁祸首。

PPT13:研讨之二:台湾为何没有独立。

先由学生展示课前准备的课件,师生共同探讨。

最后得出结论:主要原因是,两岸各界在艰难的条件下开展了各项交流,其中,汪辜会谈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因此,只有要交流就有未来。

为学生播放国共第三次握手的视频,旨在让学生感受,只要两岸能够坦诚相见,就没有过不去的坎,没有解不开的结。

PPT14:研讨之三:两岸为何没有爆发大规模的冲突。先由学生展示课前准备的课件,师生共同探讨。

最后得出结论:主要原因在于,我们始终着眼于台海关系的长远发展,坚持走一条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道路。让学生明白:和平符合两岸中国人的利益。

PPT15:研讨之四:台海关系的未来展望。先由学生展示课前准备的课件。将学生进行分组,分别对前面所探讨的问题进行分析,结合台海的现状得出自己的结论。然后将各小组的结论进行概括综合。

最后提取出如下观点:两岸的和平方向不会改变,但统一的道路不会平坦.PPT16:结论探讨阶段。

利用动画对启发阶段提出的问题进行形象化的归纳与讲解。

给学生播放《千古传奇富春山居图》视频,让学生体会两岸统一是中华儿女内心的深切渴望,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激起为实现祖国统一而努力的斗志。有位学生在观看这段视频后,写下了右边这一首诗。虽然格律不是那么工整,却可以看出学生受到爱国主义教育的程度是很深刻的。

PPT18:最后给学生布置辩论题作为对本次教学效果的考察,学生在网络平台上展开辩论。

辩题如下:你认为在马英九的第二任期中两岸会签署和平协议吗?

PPT19:下面是学生辩论情况的一个动画展示。

从辩论的实际情形看,学生能够对台海问题进行积极思考,思路开阔,达到了一定深度,有不少真知灼见。这说明整个教学收到了预期的效果。

PPT20:我的展示就到这里,谢谢各位专家评委!

第三篇:“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基本内容和重要意义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基本内容和重要意义

(一)基本内容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是一个完整的体系,其基本内容就是在祖国统一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同时在香港、澳门、台湾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长期不变。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政府一项长期不变的基本国策。这一方针,有以下基本点:

1.一个中国。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中央政府在北京。这是举世公认的事实,也是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前提。中国政府坚决反对任何旨在分裂中国主权和领土完整的言行,反对“两个中国”、“一中一台”或“一国两府”,反对一切可能导致“台湾独立”的企图和行径。海峡两岸的中国人民都主张只有一个中国,都拥护国家的统一,台湾作为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的地位是确定的、不能改变的,不存在什么“自决”的问题。

2.两制并存。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大陆的社会主义制度和台湾的资本主义制度,实行长期共存,共同发展,谁也不吃掉谁。这种考虑,主要是基于照顾台湾的现状和台湾同胞的实际利益。这将是统一后的中国国家体制的一大特色和重要创造。两岸实现统一后,台湾的现行社会经济制度不变,生活方式不变,同外国的经济文化关系不变。诸如私人财产、房屋、土地、企业所有权、合法继承权、华侨和外国人投资等,一律受法律保护。

3.高度自治。统一后,台湾将成为特别行政区。它不同于中国其他一般省区,享有高度的自治权。它拥有在台湾的行政管理权、立法权、独立的司法权和终审权;党、政、军、经、财等事宜都自行管理;可以同外国签订商务、文化等协定,享有一定的外事权;有自己的军队,大陆不派军队也不派行政人员驻台。特别行政区政府和台湾各界的代表人士还可以出任国家政权机构的领导职务,参与全国事务的管理。

4.和平谈判。通过接触谈判,以和平方式实现国家统一,是全体中国人的共同心愿。两岸都是中国人,如果因为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被分裂,兵戎相见,骨肉相残,对两岸的同胞都是极其不幸的。和平统一,有利于全民族的大团结,有利于台湾社会经济的稳定和发展,有利于全中国的振兴和富强。

(二)重要意义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是充分尊重历史和现实、照顾各方面利益、维护民族团结、实现祖国完全统一和民族伟大复兴的科学构想。“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具有重大的意义。

第一,“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体现了照顾历史实际和现实可能的灵活性,有利于保持港、澳、台地区的稳定和繁荣,是实现国家统一的最佳方案。

第二,“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允许在一个统一的主权国家内有两个不同性质的社会制度长期并存,突破了在一个国家内部只能允许一种社会制度而不允许另一种社会制度存在的认识,是一种新型的国家结构组织形式,这是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重要发展。第三,“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是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创造性运用和发展。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本是中国外交的指导原则,也是被国际社会普遍认可的处理国家之间关系的准则。我们提出“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办法来解决中国的统一问题,这也是一种和平共处。这是一个好办法,是一个创造。

第四,“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为解决国际争端和遗留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和范例。当今世界,存在着许多历史遗留下来的悬而未决的问题,经常引起国家间、民族间的矛盾和冲突,对世界和平与稳定造成严重影响。“一国两制”的构想为解决这类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新的办法。

第四篇:毛邓三论文----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试论“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

摘要:“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政府一项长期不变的基本国策。“一国两制”的基本涵义是: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香港、澳门、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它们作为特别行政区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五十年不变!“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创造性的把和平共处原则用之于解决一个国家的统一问题;创造性的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体现了既坚持祖国统一,维护国家主权的原则坚定性;有利于争取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所需要的和平的国际环境和国内环境;为解决国际争端和历史遗留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

关键词: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科学构想 基本内容 伟大实践 重大意义

50多年以来,“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方针,经历了曲折、复杂的发展过程,反映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的执著追求和真诚的心愿。用和平的方式实现祖国的统一,是全中国人民的共同愿望。“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方针大致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1955年——1978年,是这一方针的提出、发展与形成阶段;第二阶段:1979年——至今,是这一方针的完善、推行与实施阶段。“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科学构想从提出、发展到实践、完善,都备受每一位中华儿女的关注,它既体现了实现祖国统一、维护国家主权的原则性,又充分考虑香港、澳门、台湾的历史和现状,体现了高度的灵活性,是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的提出及其付诸实践,具有重大的意义。

一、“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科学构想的提出

实现海峡两岸的统一是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整个中华民族的强烈愿望,如何实现统一也是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所有中国人共同关心的问题。早在20世纪50年代,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领导人毛泽东、周恩来,就曾试图“在可能的条件下,争取用和平的方式解放台湾”,但限于当时的国内外环境,还无法将这一主张进一步系统化和理论化。从70年代末期开始,随着世界局势日趋缓和以及中共中央将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以邓小平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第二代领导,根据国内外形势的深刻变化,在继承第一代领导人集体智慧的基础上,提出了“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伟大战略方针。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政府出于对整个国家民族利益与前途的考虑,本着尊重历史、尊重现实、实事求是、照顾各方利益的原则,提出了“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方针。“一国两制”理论内容的丰富与完善大体上经历了三个阶段:

(一)初步构想阶段(1978年——1980年)

“一国两制”构想最初萌芽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后。早在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前,邓小平就阐述了解决台湾问题要尊重台湾现实的思想。

1978年10月8日,邓小平在会见日本文艺家江藤淳时就指出:“如果实现祖国统一,我们在台湾的政策将根据台湾的现实来处理。比如说,美国在台湾有大量的投资,日本在那里也有大量的投资,这就是现实,我们正视这个现实。” 此次谈话透露出祖国统一后中国政府将从实际出发、尊重台湾现实和保护外国人投资的最初思考,这是邓小平同志涉及“一国两制”构想的最早谈话。

1978年12月24日,中共中央十一届三中全会发表会议公报,指出“随着中美关系正常化,我国神圣领土台湾回到祖国怀抱、实现祖国统一大业的前景已经进一步摆在我们面前。欢迎台湾同胞、港澳同胞、海外侨胞本着爱国一家的精神,共同为祖国统一和祖国的建设做出积极贡献。” 1979年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郑重宣告了中国政府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大政方针,呼吁两岸就结束军事对峙状态进行商谈。表示在实现国家统一时,一定“尊重台湾现状和台湾各界人士的意见,采取合情合理的政策和办法”。就在同一天,邓小平在同美国参议员会面时也明确指出:“台湾的社会制度可以根据台湾的意志来决定。要改变可能要花一百年或一千年,我这样说的意思是指需要很长的时间。我们不会用强制的办法来改变这个社会”。这些重要谈话可以说是“一国两制”构想的最初萌芽。

1979年1月29日至2月5日,邓小平访问了美国。出访前夕,他在会见美国时代出版公司总编辑多诺万时谈到了中国政府的对台政策构想。他说“我们尊重台湾的现实,台湾当局作为一个地方政府拥有它自己的权力,就是它可以有自己一定的军队,同外国的贸易、商业关系可以继续,民间交往可以继续,现行的政策、现在的生活方式可以不变,但必须是在一个中国的条件下。这个问题可以长期来解决。中国的主体,也就是大陆,也会发生变化,也会发展。总的要求就是一条,一个中国,不是两个中国,爱国一家。”1月30日,正在美国访问的邓小平发表讲话指出,“至于用什么方式解决台湾回归祖国的问题,那是中国的内政,希望用和平方式解决台湾问题”;“只要台湾回归祖国,我们将尊重那里的现实和现行制度”。邓小平指出,“我们一方面尊重台湾的现实,另一方面一定要使台湾回归祖国的怀抱;在尊重现实的情况下,我们要加快台湾回归祖国的速度”。并表示“我门不用„解放台湾‟这个提法了。

1979年12月,他在会见日本首相大平正芳时提出了广为流传的“三个不变“,他指出,实现统一祖国的目标,要从现实情况出发。统一后“台湾的制度不变,生活方式不变,台湾与外国的民间关系不变,包括外国在台湾的投资、民间交往照旧。”“台湾作为一个地方政府,可以拥有自己的自卫力量,军事力量。”上述一系列谈话,成为“一国两制”构想形成的基本框架。

(二)具体化阶段(1981年——1983年)

从1981年“叶九条”到1983年“邓六条”的发表标志着“一国两制”理论基本内容进一步具体化。

叶九条

1981年9月30日,全国人大常委委会委员长叶剑英发表了《关于台湾回归祖国实现和平统一的方针政策》的谈话,进一步阐明了关于台湾回归祖国,实现和平统一的九条方针政策(简称“叶九条”)。

1.为了尽早结束中华民族陷于分裂的不幸局面,我们建议举行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国民党两党对等谈判,实行第三次合作,共同完成祖国统一大业。双方可先派人接触,充分交换意见。

2.海峡两岸各族人民迫切希望互通音讯、亲人团聚、开展贸易、增进了解。我们建议双方共同为通邮、通商、通航、探亲、旅游以及开展学术、文化、体育交流提供方便,达成有关协议。

3.国家实现统一后,台湾可作为特别行政区,享有高度的自治权,并可保留军队。中央政府不干预台湾地方事务。

4.台湾现行社会、经济制度不变,生活方式不变,同外国的经济、文化关系不变。私人财产、房屋、土地、企业所有权、合法继承权和外国投资不受侵犯。5.台湾当局和各界代表人士,可担任全国性政治机构的领导职务,参与国家管理。

6.台湾地方财政遇有困难时,可由中央政府酌情补助。

7.台湾各族人民、各界人士愿回祖国大陆定居者,保证妥善安排,不受歧视,来去自由。

8.欢迎台湾工商界人士回祖国大陆投资,兴办各种经济事业,保证其合法权益和利润。

9.统一祖国,人人有责。我们热诚欢迎台湾各族人民、各界人士、民众团体通过各种渠道、采取各种方式提供建议,共商国是。

“叶九条”已经包含了“一国两制”的基本内容,邓小平同志1984年12月会见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时曾明确指出:“1981年国庆前夕叶剑英委员长就台湾问题发表的九条声明,虽然没有概括为‘一国两制’,但实际上就是这个意思。”

邓六条

1982年1月10日,邓小平在接见来华访问的美国华人协会主席李耀基时说:“在实现国家统一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性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台湾实行资本主义制度。”在这次谈话中,邓小平第一次正式提出了“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概念。

1983年6月25日,邓小平同志在会见美国西东大学教授杨力宇时,又进一步阐述了实现台湾和祖国大陆和平统一的六条具体构想(简称“邓六条”)。

1.台湾问题的核心是祖国统一。和平统一已成为国共两党的共同语言。2.制度可以不同,但在国际上代表中国的,只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3.不赞成台湾“完全自治”的提法,“完全自治”就是“两个中国”,而不是一个中国。自治不能没有限度,不能损害统一的国家的利益。

4.祖国统一后,台湾特别行政区可以实行同大陆不同的制度,可以有其他省、市、自治区所没有而为自己所独有的某些权力。司法独立,终审权不须到北京。台湾还可以有自己的军队,只是不能构成对大陆的威胁。大陆不派人驻台,不仅军队不去,行政人员也不去。台湾的党、政、军等系统都由台湾自己来管。中央政府还要给台湾留出名额。

5.和平统一不是大陆把台湾吃掉,当然也不能是台湾把大陆吃掉,所谓“三民主义统一中国”不现实。

6.要实现统一,就要有个适当方式。建议举行两党平等会谈,实行国共第三次合作,而不提中央与地方谈判。双方达成协议后可以正式宣布,但万万不可让外国插手,那样只能意味着中国还未独立,后患无穷。

从“叶九条”到“邓六条”,“一国两制”科学构想的内容更加完备、明确和系统化,“一国两制”方针的大体框架基本形成。

(三)正式确立阶段(1984年)

1984年,邓小平同志又先后提出了有关“一国两制”的许多重要思想,其中主要包括: 1.“一国两制”的主体是社会主义。在台港澳地区实行资本主义,是否会影响大陆的社会主义呢?对此,邓小平给予了明确回答。他指出,“‘一国两制’除了资本主义,还有社会主义,就是中国的主体、十亿人口的地区坚定不移地实行社会主义。„„主体是很大的主体,社会主义是在十亿人口地区的社会主义,这是个前提,没有这个前提不行。在这个前提下,可以容许在自己身边,在小地区和小范围内实行资本主义。我们相信,在小范围内容许资本主义存在,更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

2.“一国两制”方针长期不变。针对部分人(包括外国人)担心中国“政策多变”问题,邓小平多次阐明相关政策:“‘一个国家、两种制度’,我们已经讲了很多次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已经通过了这个政策。有人担心这个政策会不会变,我说不会变。”我们讲“五十年”不变,“不是随随便便、感情冲动而讲的,是考虑到中国的现实和发展的需要。”邓小平用“五十年不变”这一形象化的语言,强调了大陆坚定不移地落实“一国两制”政策的决心,同时也向全世界展示了中国将信守诺言的庄严承诺,这为推动“一国两制”的实施创造了必要条件。

3.用“一国两制”办法解决中国统一问题也是一种和平共处。邓小平同志创造性地把列宁提出的和平共处原则运用到解决国家统一问题上来。他认为:“根据中国自己的实践,我们提出‘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办法来解决中国的统一问题,这也是一种和平共处。”指出“和平共处的原则不仅在处理国际关系问题上,而且在一个国家处理自己内政问题上,也是一个好办法。”用处理国际关系问题的原则来解决国内特殊问题,这是邓小平对列宁和平共处原则的灵活运用和新发展。

1984年10月,《了望》周刊发表《一个意义重大的构想——邓小平同志谈“一个国家,两种制度”》,对“一国两制”构想作了首次系统报道。这一报道可以视为“一国两制”构想已基本确立的重要标志。

1985年3月第六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正式把“一国两制”确定为中国的一项基本国策,至此,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用“一国两制”解决台、港、澳问题,实现国家统一的基本方针正式确立。

二、“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科学构想的基本内容和特点

邓小平同志创造性地提出的“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作为和平统一方针的核心内容,使这一方针更科学化,更加切实可行。“一国两制”是中国政府一项长期不变的基本国策,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方针,既体现了实现祖国统一、维护国家主权的原则性,又体现了充分考虑台湾历史和现实的高度性。

江泽民同志《为促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而继续奋斗》的讲话,概括了“一国两制”的基本内容:统一以后实行“一国两制”,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台湾保持原有的制度。“不是我吃掉你,也不是你吃掉我”。统一后,台湾的社会经济制度不变,生活方式不变,台湾同外国的民间关系不变,包括外国在台湾的投资及民间交往不变。台湾作为特别行政区有高度的自治权,拥有立法权和司法权(包括终审权),可以有自己的军队,党、政、军等系统都由自己管理。中央政府不派军队、行政人员驻台,而且在中央政府里还要给台湾留出名额。

(一)“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是中国政府对台工作的基本方针,它包括以下主要内容:

1.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在国际上代表中国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坚决反对制造“两个中国”、“一中一台”、“台湾独立”等分裂活动。

2.以两制并存的方式来解决台湾问题。在实现统一之后,中国的主体部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这是前提;同时允许台湾地区实行资本主义制度。两种制度长期共存,共同发展。

3.统一后台湾享有高度自治权。祖国统一后,台湾现行的经济和社会制度、生活方式、与外国的经贸文化联系长期维持不变;台湾作为特别行政区享有高度的自治权,包括行政管理权、立法权、司法权(包括终审权);可以实行单独的财政预算,中央政府不向台湾收税;中央政府不干预特别行政区的内部事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都有台湾代表和委员,台湾人士可以成为中央政府的领导成员;台湾可以保留军队,中央政府不派军队,也不派行政人员去台湾,台湾的党、政、军等系统,都由台湾自己来管;台湾人民的各种合法权益,诸如私人财产、合法继承权、企业所有权等,以及外国人和侨胞在台湾的私人投资等,均予以法律保护。

4.积极促进谈判,争取以和平的方式实现国家统一。台湾方面不管谁当权,只要坚持一个中国原则,都可以与他进行双方高层对话与谈判。在尽最大努力争取实现和平统一的同时,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台湾问题完全是中国的内政,中国政府有权决定采用自己认为必要的一切手段包括军事手段解决台湾问题。

5.解决台湾问题,寄希望于台湾当局,更寄希望于台湾人民。

6.促进两岸直接“三通”。通过两岸人员往来和经济、文化交流,增加两岸同胞的相互了解和感情,增进两岸经济、文化联系,为实现和平统一创造条件。7.反对外国势力插手和干涉台湾问题。解决台湾问题是中国的内政,任何国家无权干涉。台湾问题始终是中美关系稳定发展的关键问题,处理不好,甚至可能发展成为两国关系中爆炸性的问题。邓小平指出:“在台湾问题上,如果需要中美关系倒退的话,中国只能面对现实。”江泽民也多次要求美方恪守中美三个联合公报和“三不”承诺,即不支持“台湾独立”,不支持“一中一台”、“两个中国”,不支持台湾加入必须是主权国家才能加入的国际组织。

8.坚决反对任何“台湾独立”的言行。如果出现台湾独立,中国政府和人民决不会坐视不管。

(二)“一国两制”具有如下特点:

1.一个中国。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坚决反对任何制造“台湾独立”、“两个中国”、“一中一台”等分裂活动。在一个中国原则的基础上,实现两岸和平统一。在一个统一国家的范围内,对统一后的各项事宜做出安排。台湾被宰割、被殖民的历史将不会重演;违背台湾同胞意愿的专制政权将不会再现。

2.两制并存。在祖国统一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同时在台湾、香港、澳门保持原有的社会制度和生活方式长期不变。

3.高度自治。两岸统一后,台湾作为特别行政区,享有不同于中国其它省区市的高度自治权。不仅台湾同胞现有的各种权益将得到切实尊重和维护,而且他们希望获得的其他权益也将得到充分实现,真正实现当家作主的凤愿、充分行使选择社会制度和生活方式的权利、更加广泛、直接地参与管理国家大事。江泽民同志在十六大报告中指出:“‘一国两制'是两岸统一的最佳方式。”他精辟地论述了按照“一国两制”实现两岸统一给台湾同胞带来的好处:“两岸统一后,台湾可以保持原有的社会制度不变,高度自治。台湾同胞的生活方式不变,他们的切身利益将得到充分保障,永享太平。台湾经济将真正以祖国大陆为腹地,获得广阔的发展空间。台湾同胞可以同大陆同胞一道,行使管理国家的权利,共享伟大祖国在国际上的尊严和荣誉。”我们相信,随着两岸关系的发展,广大台湾同胞将越来越多地认同和支持“一国两制”,愿意按照“一国两制”的方式实现两岸和平统一。

三、“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科学构想的主要依据和重大意义

(一)“一国两制”构想的主要依据

第一,民族愿望和国家利益是“一国两制”的根本出发点。

中华民族是有着五千年的历史,很早就形成了多民族的统一国家。反对分裂,坚持统一,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有的光荣传统。虽然历史上也有过分裂的局面,但统一始终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

解决香港、澳门和台湾问题,实现国家的统一,是全中国人民,包括台湾同胞、港澳同胞和海外侨胞的共同愿望,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始终把完成祖国统一大业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

第二,国际形势的新变化是“一国两制”的外部条件。

20世纪70年代特别是80年代以后,国际局势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和平与发展成为世界的两大主题。中国自1971年10月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后,1979年1月又与美国建立了正式的外交关系,中美关系实现了正常化。80年代末,两极格局结束。国际形势的新变化为我国用和平的手段解决国家统一问题提供了外部条件。

第三,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一国两制”的思想基础。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从而开拓了解决中国问题其中包括实现国家统一问题的新思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地解决国家的统一问题,首先就要求从实际出发。什么是中国的实际呢?由于历史的原因,中国大陆与香港、澳门、台湾长期处于分裂状态,实行着两种不同的社会制度。采用和平的方式解决祖国统一问题,就必须充分尊重中国大陆,以及香港、澳门、台湾的历史和现实,照顾各方的利益,制定各方都可接受的方案。“一国两制”是符合实际的、切实可行的科学方案,它即坚持大陆的社会主义,考虑到大陆的需要,又允许台湾、香港、澳门保留现存的资本主义,以维护这些地区的繁荣与稳定。

第四,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一国两制”的力量所在。

在一个国家内允许与自己不同的、对立的社会制度同时并存、相互竞争,在资本主义国家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都无先例。“一国两制”,在社会主义国家里边敢于在自己的一些地区和小范围内实行对立的资本主义制度,这是一个新事物。提出这一构想需要有胆略的。这个胆略来自人民对党的领导的拥护,来自党对自己力量的信心。

(二)“一国两制”构想的重大意义

“一国两制”构想有着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第一,它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

在“一国两制”构想中,特别行政区实行高度自治,这就创造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国家结构形式,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按照马克思主义的国家结构形式理论,国家结构的主要形式有单一制和联邦制两种,单一制国家的省的权力小于联邦制国家的州的权力。在“一国两制”构想中,我国仍然是一个单一制国家,但特别行政区实行高度自治,这既突破了联邦制国家州的权力大于单一制国家省的权力的理论,又突破了社会主义国家只能有一种制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政权形式的观点。

第二,“一国两制”是运用和平共处原则解决一个国家内部问题的一种成功尝试。

和平共处是50年代由我国首倡的,作为处理国家关系的一条准则。邓小平进一步将和平共处原则用来解决中国的和平统一问题。“一国两制”是用和平共处原则解决祖国统一问题的有益尝试,是和平共处原则在处理一个国家内政问题上的创造性的运用和发展。“一国两制”在香港、澳门的成功实践,引起了世界极大的关注,并在国际上获得广泛的赞誉。第三,“一国两制”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历史遗留问题和解决国际争端提供了启示。

世界上存在着许多悬而未决的国家间、民族间的历史遗留问题;苏联解体和冷战结束后,国与国之间的领土争端和冲突增多,成为影响国际和平与安全的新的不稳定因素。如何解决这些问题,邓小平认为,在和平与发展成为世界主题的新的历史条件下,应当采用和平的方法,还要找出解决争端的具体方式,也就是要根据新情况、新问题,探索新的解决办法。“一国两制”有可能为世界各国解决国家间历史遗留问题和现实争端问题提供一个新的思路。

结语

“一国两制”构想的理论依据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中国共产党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与解决台湾问题、香港问题、澳门问题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一国两制”的构想是个新思想,是前人未曾说过的,是社会主义学说和理论的新发展。“一国两制”是邓小平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依据中国的历史,现状提出的一项大胆的创造性地重大战略决策。他不仅为解决港澳台问题指明了方向,也为解决国际争端和历史遗留问题提供了新思路和方式。“一国两制”构想已经成功解决了香港、澳门问提,台湾问题的解决已指日可待,这是每一位中华儿女最大的期盼。国家统一、民族振兴是任何力量都阻挡不了的历史趋势,两岸统一是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历史必然。我们期盼着这一天的到来!

参考文献:

1.《中国近代简史》中央文献出版社

2.关于“一国两制”原则的哲学思考--《理论观察》1989年03期 3.《一国两制重要文献选编》 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 4.《毛泽东传》 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 5.《邓小平传》 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

第五篇:从“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到“一国两制、和平统一”(一)_政治论文

从其提出背景,反思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所谓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方针,就其实质含义,长期是与第三次国共合作的倡导相联系的,最早更可以追溯到五六十年代的几次试探性努力。如1955年周恩来首次提出愿意和平解决国家统一问题,主张国共进行继北伐、抗日战争之后的第三次合作;但败退台湾的蒋介石以汉贼不两立作答,还有过光复大陆的幻想。双方的主要矛盾在于正统之争,谁都自称是全中国的唯一合法政权。至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大陆方面又一度加紧了舆论攻势,有关设想渐趋丰满。如1979年元旦,以全国人大常委会名义发布的《告台湾同胞书》,宣布尊重台湾现状和台湾各界人士的意见的和平统一政策。同年1月,邓小平访问美国时表示,放弃解放台湾的提法,只要台湾回归祖国,我们将尊重那里的现实和现行制度。1981年9月30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发表讲话,阐明关于台湾回归祖国,实现和平统一的9条方针政策;建议举行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国民党两党对等谈判,共同完成祖国统一大业;提出国家统一后,台湾可作为特别行政区,享有高度的自治权,并可保留军队,中央政府不干预台湾地方事务;台湾现行社会、经济制度不变,生活方式不变,同外国的经济、文化关系不变,私人财产、房屋、土地、企业所有权、合法继承权和外国投资不受侵犯;台湾当局和各界代表人士,可担任全国性政治机构的领导职务,参与国家管理等。凡此已经奠定了一国两制的基本内涵。正道是:有心栽花花不活。子承父位的蒋经国继续以不接触、不谈判、不妥协拒之。1982年9月,邓小平转而在会见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时,正式使用了一国两制的措辞,藉以解决历史遗留的香港问题。同年12月通过的新宪法第31条规定:国家在必要时得设立特别行政区,从而为循此解决港、澳、台问题埋下伏笔。1983年6月,邓小平在会见美国新泽西州西东大学教授杨力宇时,着重阐述了台湾统一到祖国以后,可以保持资本主义制度不变。1984年6月、7月、12月,邓小平在《一个国家,两种制度》、《我们非常关注香港的过渡时期》、《中国是信守诺言的》三篇重要谈话中,继续全面阐述了一国两制的思想。进入九十年代后期,香港、澳门顺利回归,而台湾问题却愈发呈现出紧张态势,更有几度**,时人多虚惊以为险乎大打出手。两岸的分歧,尚难弥合。有鉴于此,对于既定的方针,恐怕不能简单照办下去,而有深入反思之必要。譬如,从其上述提出背景,不难看到,所谓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方针,当初莫如说是邓小平为他的留苏老同学蒋经国量身订作的。这种内战胜利者的宽容(也有几分鞭长莫及的无奈)和政治风度,在中国历史上并不鲜见:只须俯首称臣,可保荣华富贵、加官进爵,乃至裂土封侯,承认你事实上的山大王、南霸天的地位。但是,礼乐征伐自天子出,我呢,就是当然的天子,中央的合法性无须证明、不容挑战。大家心照不宣、相安无事、共享富贵。如果往近处看,则还有五十年代西藏的和平解放作为前车之鉴。凡此种种,纯属是两个军事政治集团之间的交易。这样的恩泽只和盘踞一方的实力派有关,于当地人民只不过是换了(或多了)名义上更高一层的主子罢了。换句话说,走的好比是上层路线。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原本深具匠心,恰在于特别符合一个地方性专制政权处于衰退期的实际。蒋经国晚年的台湾,经过一个时期的经济快速发展,实力有所增强,人民也确实分享了一些起飞的实惠,但是,原有的政治架构愈发不能适应新的形势,进入了多事之秋。早期迁台势力日益凋零老去,而体制内外的新生代和本土势力开始躁动不安。彼时人心思变,不少青年还向往大陆,如侯德健、林毅夫等人的投奔即为生动一例,更不用说频频发生的驾机起义事件了;另一些党外势力则在加快整合,力图有所作为。岛内山雨欲来,国民党统治集团正处于新的困难时期,如我所另文专论的合法性危机。但是,直到那时,岛内尚无强大的、有组织的在野势力堪为首要争取的对象。所以,邓小平的考虑曾经不无道理。假如蒋经国仍想长期维持旧有体制甚至传位于子,遭遇岛内日渐强大的反对势力,没有十足胜算,其地位已动摇,合法性来源濒于枯竭;这时在名义上归顺中央表示效忠,以换取对于岛内的统治合法性和必要时的镇压支持,又可挟台湾自重以向中央争权夺利,固然是上下其手左右逢源。蒋有可能动心。坦率地讲,如果台湾继续维持一个专制政体,那么或战或和,都比较易于打交道。但蒋经国临终前,还是毅然启动了民主化的进程,这一惊人之举影响至为深刻,使得两岸关系的格局为之焕然一新。推进政治民主化,在理念上往往声称是要落实主权在民,但其现实的迫切性,恐怕还在于获取新的合法性来源,实现权力的程序化交接和真正意义上的长治久安。历经开放党禁、国会全面改选、总统也从国民大会间接选举改由岛内全民直选这样的三部曲,台湾民主的基本轮廓已经形成。岛内最高权力,由此奠定了合法性基础,无需援引1949年前的历史和法统,在一些人看来,更不必寄托于北京的认可。与此同时,大陆的经济改革却进入阵痛期,而政治改革徘徊不前,特别是自八九以后,攻守之势异也。最近的2000年这次台湾大选终于导致政党更替,在野党候选人一跃当选,更令大陆感到意外和陌生。不仅游戏规则变了,甚至连对手也变了,果真是老革命遇到了新问题,问题还不至于此。作为民主化进程的一个副产品,近一二十年来岛内本土意识的复苏与高涨,也给一国两制带来新的挑战。但是,民主政治,本质上正是一种local政治。台湾政治家少有问鼎中原的雄心壮志,似乎有些令人失望,却应是岛内人民之福。至于台湾民众的中国心日趋淡薄,一些人即便明确反对台独,更多出于战争恐惧,而非有归附之心和向往之意,于是偏安思想和孤立情绪日益盛行,这些虽可理解,从大陆的立场却不能掉以轻心。在调整文攻武吓的对台政策的同时,如果我们不能努力寻求现实的共同利益的交集,统一势必是脆弱的。而如果抱乐观态度,两岸关系将实现根本性缓解的话,可以预言,大陆以其资源和市场之利,很能吸引台湾厂商,但是岛内劳工却有可能因此在短期内利益受损,产生失落感和危机意识,采取反对立场,成为继续改善两岸关系的阻力。君不见,世界贸易组织、北美自由贸易区等等的进程,都引发了相关国家内部严重的政治斗争,特别是劳工运动。所以,在两岸关系的博弈中新加入一方,即台湾民众,而台湾民众并不是铁板一块,如果再考虑到大陆今后政治多元化的可能,那么,游戏更加变成了多边的了,其复杂性的程度以几何级数上升。最后,所谓一国两制,即一个国家,两种制度,按照官方的说法,是在统一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内,在国家主体实行社会主义制度的条件下,允许香港、澳门和台湾实行资本主义制度。然而,就连邓小平自己也承认,究竟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我们一直还没有搞清楚。另一方面,对于资本主义,恐怕也缺乏足够的认识。随着改革的深入,社会主义的内涵不断被置换,这是人所共知、心照不宣的,这样一个关键词的今非昔比,也对一国两制造成新的影响。所以,时过境迁,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构想所赖以确立的基础发生了多方面的重要变化。当局者也需要与时俱进,寻求新的解决之道。从其现有模式,再论和平统一、一国两制一国两制在台湾问题上碰壁,似乎却于香港问题、澳门问题游刃有余,但是这一作用不宜高估。以香港为例,英国政府既没有理由和能力,更出于二战后全球战略收缩的考虑,也无意阻止其回归中国。迟至1997年移交,还等于默认了九龙、新界九十九年为期的租借条约。一国两制仅是在回归之大局已定的情况下,安抚人心,避免了资金、人才的大量外流,基本上实现平稳过渡。何况,香港、澳门作为殖民地城市,素来有自由、法治,而无民主可言。以香港为例,彭定康临行前匆匆抛出一个政改方案,有意培植民主,却为时已晚,不仅有惺惺作态之嫌,更遭到中国当局的强力抵制,所以,归于流产。而台湾问题的历史由来大不相同,其现实政治格局之复杂和多元,如本文前述,更非香港、澳门可比。所以,一国两制,至少是其现有模式,能否适用于台湾,尚值得研究。1984年签署的中英联合声明和1990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确认了香港回归后作为一个特别行政区,直辖于中央人民政府;维持原有的社会、经济制度和生活方式50年不变;有关的外交和国防事务由中央负责;实行高度自治,享有行政管理权,立法权,独立的司法权和终审权;特别行政区的财政独立,关税自主,享有货币发行权;享有一定的外事权,可以中国香港的名义单独参加国际经济文化交往,并签订有关的双边或多边协定;等等。凡此种种,借用王朔式的语言来说,看上去的确很美。迄今为止,尽管还有这样那样的争论,大家多也承认,香港回归后所享有的实际地位,至少要远高于内地省份吧。但是,对比有关法律条文,恐怕不能完全作如是观。因为香港特别行政区的政治体制贯彻着行政主导的原则精神,行政长官的地位尤其显要,所以,基本法所确认的高度自治落到实处,在相当程度上,更要靠行政长官以及政府主要官员的产生程序来保证。可是在此意义上,如果从纸面上看,香港的自治程度,可能还不如内地省份哩。例如,基本法第十五条、第四十五条、第四十八条规定,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和行政机关的主要官员,须经中央人民政府任命。其中,行政长官在当地通过选举或协商产生,由中央人民政府任命。行政长官提名并报请中央人民政府任命下列主要官员:各司司长、副司长,各局局长,廉政专员,审计署署长,警务处处长,入境事务处处长,海关关长;也可建议中央人民政府免除上述官员职务。很多人对此视为当然。但是,根据现行宪法第一百零一条,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分别选举并且有权罢免本级人民政府的省长和副省长、市长和副市长、县长和副县长、区长和副区长、乡长和副乡长、镇长和副镇长。也就是说,内地各级行政首长(如省长)的产生并没有一个报经上级政府(如中央人民政府)任命的程序,一经当选,自动生效。各级政府的主要官员更无须经过上级政府任命的法律程序。(当然,事实上,真正的一把手省市委书记且不必说,就是经过人大程序当选的的省市长,按照所谓的干部管理权限和组织纪律,中央仍可随意调动,但这又是另外一个问题。)近些年来层出不穷的事例可见,中央频频直接行文任免省委书记,但对于省长,如需在任期中途换马,往往只能采取其本人向人大或其常委会提出辞职的形式。在现行体制下,当事人即使不情愿,也只能就范;就算将来有人胆敢拒不辞职,亦非国务院所能撤免,恐有赖于执政党控制当地人大多数通过罢免案。还是回到香港问题上。在中央任命之前,首届行政长官由四百名选举人选出,其中被认为中央所能控制的香港地区全国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就近二百人。在第二届特首选举中,选举团将扩大到八百名,其中工商、金融界200人 ;专业界200人 ;劳工、社会服务、宗教等界200人 ;立法会议员、区域性组织代表、香港地区全国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的代表200人。相比之下,中央的控制力有所削弱。何况基本法的附件一规定,不少于一百名的选举委员可联合提名行政长官候选人,这个门槛虽然高了一些,却不排除未来黑马出现的可能。基本法第四十五条并承诺,行政长官的产生办法,应最终达至由一个有广泛代表性的提名委员会按民主程序提名后普选产生的目标。因此,从长期来看,香港的政治生态势必会发生一些变化,超出中央所能左右的限度,如果中央试图左右的话。那么中央的任命程序,究竟仅为象征性的,还是带有实质性?中央对行政长官的人选有无否决权?如果中央对于当地产生的人选并不中意,乃至拒绝任命,又当如何?以上问题可能引爆一场政治危机。在行政长官产生程序上留下的这个尾巴,本意大约是为了牵牛鼻子,却只怕有朝一日成了导火线。也许,中央将谨慎行事,形成一种习惯法,来者不拒地只管任命,可是,那又何必多此一举呢?既不符合各国惯例,连内地省市都无此程序,并无损于国家统一,何况是对于一个高度自治的特别行政区呢。当然,基本法旨在维持现状,而香港之所谓不变,更在于维持殖民地时期的基本利益格局不变。如前所述行政长官的选举,以及立法会的选举,沿用所谓的功能团体组别,实际重在保护垄断财团的既得利益。香港回归后已经产生的第二届立法会,总名额60人,其中:功能团体选举的议员30人;选举委员会选举的议员6人(较第一届减少4席);分区直接选举的议员24人(较第一届增加4席)。前两者都是小范围内选举,后者才是直接普选。到了第三届立法会,功能团体选举的议员和分区直接选举的议员将各占30人。基本法的附件二规定:政府提出的法案在立法会,如获得出席会议的全体议员的过半数票,即为通过;立法会议员个人提出的议案、法案和对政府法案的修正案均须分别经功能团体选举产生的议员和分区直接选举、选举委员会选举产生的议员两部分出席会议议员各过半数通过。上述规定主要限制了民选议员的作用。至于二○○七年以后,各任行政长官的产生办法和立法会的产生办法、表决程序,如需修改,须经立法会全体议员三分之二多数通过,行政长官同意,并分别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批准、备案。这样一个环节如此复杂的程序,也是很难发动和完成的。所以,至少在现阶段,有人戏言,香港形成了共产党和大资产阶级联合专政的天下奇观。另一件有趣的事情,中共在香港并不公开其组织和活动,更不参加竞选,好像也没有向港府注册登记一说,那么,岂非又成为了地下党?立此存照,可供后人共赏之。宪法作为最高法,理应涵盖一切子法,包括特别行政区基本法。基本法虽然在政治体制的规定上有上述先天不足,但于公民权利的保护上,至少是值得现行宪法学习的。又如宪法序言中经常引起争议的那几个坚持,以及其他一些内容,既然并不适用于香港,那么,或者是基本法违宪,或者就需要修改宪法以利基本法立足。为了维护宪法尊严和法制统一,又鉴于中国国情,有关的条款如果不能废除,也应当剥离出来,另立特别法,实在不行,还可以仿照国民党的动员戡乱临时条款嘛;或者为大陆地区另立基本法,与香港、澳门基本法平行,使之可以兼容于宪法,那也就向联邦制迈进了一步。现有的香港模式为人所诟病之处,还在于,香港尽享大陆市场和资源之利,也从中央获取了国防、外交等公共服务,却不对国家财政有分文贡献,更无需向大陆开放市场特别是劳动力市场,这种好事,慷国家人民之慨,未免有些过分。香港回归了中国,只怕内地人民却有了身处异邦的感觉。大陆媒体和有关部门继续称香港为境外,我们习焉不察,友邦人士倒要莫名惊诧了。而今偷渡赴港仍不绝如缕,可是放眼欧盟各国,相互间出入如履平地,我们连个深圳也用铁网团团围住,莫说香港了。香港与很多国家和地区互免签证,偏偏对内地公民不开方便之门,岂不近乎华人与狗不得入内?我们要对东方明珠一亲芳泽,殊非易事,一般旅行如此,前往投资、就业、求学更是困难重重。并且,这样的一道防火墙也是双向的,管制一切对流。所谓井水不犯河水的说法,同样妨碍大陆充分吸取香港、乃至台湾的先进的经济政治经验,助长抱残守缺的倾向,不利于改革进程。所以香港回归之说,姑妄言之,姑妄听之,宜有知耻之勇,遑论统一台湾了。我们不能不发出疑问,回归的意义何在?统一的实质何在?在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现有模式下,大陆之于香港,两制依旧,而一国未见其实。如果一国两制的双方国民待遇相差悬殊,则是人为制造一个特权阶层,更严重的是,以法律的形式将这种分野永久化、固定化,违背了最起码的宪法原则。这样做,从长期来看,所能解决的问题还没有所将带来的问题多。而香港之所得,与其曰权,莫如曰利。但是,让利总有限度,有成本约束,作为一对一的关系,乃是权宜之计,难以一再适用。出路在于探索规范化分权,形成可重复的多边游戏规则,上升到普适性的宪法意义。

下载试论“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思想word格式文档
下载试论“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思想.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如何全面认识“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基本内容?

    试题:如何全面认识“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基本内容?说明:试题及答案适用于国开电大专科所有专业学员《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的基于网络终结性......

    第八课和平统一2

    第八课和平统一(2) 教学目标: 1.知道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大陆和台湾同属于一个中国。 2.坚决捍卫“一个中国”的原则。 3.知道解决台湾问题要靠全世界华人的共同努力,但寄希望于......

    发言稿 一国两制

    (010900814 叶景荣) 发言稿:一、发言内容: 1、通过网上的资料,我发现关于台湾问题,现在大陆的普遍态度是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这是由伟大的党领导人邓小平为解决台湾问题首先提出......

    一国两制读后感

    《一个国家,两种制度》读后感《一个国家,两种制度》是邓小平同志在一九八四年发表的一篇重要谈话。今日再次读起这篇谈话,依然感慨万千,不禁赞叹当时伟人们的思想与远见。再看看......

    《一国两制》读书笔记

    《一国两制》读书笔记 第一篇:《一国两制-背景-内涵及展望》 1.背景 说明一国两制是在一球两制的背景下提出的,最早是列宁提出世界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应和平共处,后来邓小平根据......

    一国两制教案

    “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和实践 一、课标要求 简述“一国两制”的理论和实践,认识实现祖国完全统一对中华民族复兴的重大历史意义。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目标 1、简述“......

    实现祖国和平统一 教案

    《实现祖国和平统一》教案 一、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通过教学和学生活动,使学生了解香港、澳门、台湾的历史和现状,加深对“一国两制”意义的认识。 (2)、能力目标:通过教学,提高......

    台湾问题和一国两制论文

    一国两制和台湾问题 ———“一国两制”在香港的成功实践以及台湾问题的解决 摘要:"一国两制"是邓小平代表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为解决香港问题、澳门问题和台湾问题,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