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陶研工作总结《我们走在行知路上》
我们走在行知路上
——2009年度陶研工作总结
“牛奋四蹄呈锦绣,虎添双翼会风云”,奋斗的2009即将谢幕。这是我校最为不平凡的一年,自我校教学楼被鉴定为危楼后,选定学生分流地点、安抚社会家长情绪、稳中有升教育质量、确保学生交通安全,革旧立新原址重建,教学新楼筹建设计等等问题都是摆在我们面前的最迫切任务。在上级主管部门的指导和学校行政班子的正确领导下,全体老师在前所未有的困难与挑战面前,迎难而上,勇挑重担,励精图治,以高度的责任心和使命感同心协力为学校的非常时期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有力地促进了学校各项工作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今年,我校的陶研工作在省、市陶研会的指导下,坚持以陶行知先生为楷模,以学习陶行知教育思想,推进师德师风建设为主线,努力学习、宣传和实践陶先生的教育思想,全面提升教师素质,不断转变教育思想,努力激发教育热情,深入开展课程改革。同时,进一步实践行知思想,构建新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培养学生“爱、真、美、行”的人文素质和个性特长;进一步营造我校学陶师陶的浓厚气氛,提高学陶师陶活动在学校教育教学工作中的针对性、实效性,促进了学校办学水平的全面提高。现对我校09年陶研工作开展的情况作如下小结。
一、健全陶研组织,落实陶研工作。
学校比较早就组建了陶行知研究小组,将具有较高理论水平、富有钻研精神和研究能力、愿意追随陶行知足迹的有关教师集合起来,由郭正光校长担任组长。今年我们学校又招聘了16位教师,这些新成员的加入,使研究小组小组成员扩大到90多人。
我们根据市陶研会的工作部署和要求,每年期初认真制订学校陶研工作计划,并按计划认真实施,年终写好工作总结。其目的是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目标,学习陶行知教育思想,弘扬陶行知先生精神,把学陶师陶与实施新课程结合起来,并把陶行知的教育思想和精神落实到日常的教育工作中,落实到学科教学中,落实到班级管理中,从而提高广大教师实施新课程的能力,推动教师的专业化成长和学生的全面发展,进而不断提高学校的办学水平。
二、创设学陶环境,营造学陶氛围。
(一)研读行知著作
学习陶行知教育思想,是我校陶研工作的重笔。陶行知教育思想博大精深,涵盖了现代大教育的方方面面。我们自研读陶先生原著始,就注重联系我校实际,全面系统地学习陶行知教育思想的精髓。学习陶行知教育思想,首先要全面理解、正确把握陶行知教育思想的精髓。为此,由学校党支部牵头,其他各部门配合,我们将《陶行知全集》、《走近陶行知》中部分代表性篇目印发给每位教师,采用例会时间专门学习与课余时间自主学习相结合的方式比较系统地学习陶行知教育思想,截至今年底我们已经组织老师系统地学习了陶行知“教育为公”的理想观、“人民第一、一切为人民”的教育观、创造新教育的改革观、迎难而上,艰苦创业的办学观、热爱学生,教学相长的教学观、“以教人者教己”的师德观等等。为了让教师更深入地领会陶行知的教育思想精髓,在广泛自学的基础上,学校陶研会组织开展了陶行知教育思想知识竞赛;做时代新陶子演讲比赛;交流学陶师陶心得体会等活动。我们在浏览老师们学陶师陶心得体会时,始终被一种温暖感动着,老师们以诗歌、散文、记事等文体形式,畅所欲言,侃侃而谈,字字真知灼见,句句真心感言,篇篇真情实感,字里行间充分表达了对陶行知人格的力量,生活教育的力量,爱满天下的力量所凝结的时代精神和生命力的感慨。这种以校为本的学陶活动的深入开展,使大家的心灵得到净化,精神得到提升,理念得到升华,激情更燃烧,理想更放飞,行动更大步,收获更丰厚、感触更深刻。走近陶行知,走进陶行知,让大家更感受到了陶行知先生教育思想的博大精深,用笔写下了自己对先生的敬慕之情。
(二)强化师德建设
我们将师德师风教育活动与各种主题活动教育相结合,不断提高教师自身师德修养;将师德师风教育活动与建设和谐校园相结合,不断提升学校文明品质;将师德师风教育活动与廉洁从教教育相结合,促使教师自觉树立良好师表形象,促进良好师风教风和校风的形成。学校还先后进行了安全工作、职业道德、文明礼仪、教师工作纪律、岗位职责等专题会议,使教师们树立了牢固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坚定了为海西先行、环三发展的发展战略贡献自己的一份微薄力量的决心。今年,我们组织全体教师重温了《宁德师范附小关于开展“强化好习惯,争当好教师”活动的通知》、《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宁师附小师德礼仪行为规范》中的具体要求,观看《师德警示录》、《教师礼仪》、《闽东十位优秀教师事迹》等系列片;聆听英模报告等。自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以来,我们组织了多场次的学习实践活动。其中,校支部委员分别作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论科学发展》、《科学发展观重要论述摘编》、重要文件精神等解读、组织学习《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领导干部学习文件选编》。此外,学校还开展“解放思想,四求先行”、“教育如何先行”的大讨论;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民主生活会;召开教书育人汇报会、交流会、报告会等把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与文明学校建设、平安校园建设、课程改革结合起来;与“社会主义荣
辱观教育”、“养成十种好习惯”等教育活动相结合,切实加强教师的道德修养,促进教师群体师德的优化,使教师群体师德向更高层次提升。
(三)注重校本培训
如鼓励教师参加各种形式的学历进修,提高学历档次;参加“创新能力”等培训,更新教育理念;外出南京、福州等名校学习取经,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建立师徒挂钩制度,以老带新,让师资队伍永宝青春活力;编印《教海探航》等业务学习材料,不断总结教育成果;举办“三笔字”“普通话测试”等校本培训,人人苦练教学基本功;举行“我是班主任”演讲等各级各类竞赛,开设“网络评课”等平台,不断提升教师业务素质;积极参与各项教育课题研究,促进学者型教师群体的形成;组织班主任参加“知行中国”班主任网络培训,开展校级“骨干班主任”选聘工作,提高新时期班主任教育素养和管理能力等等。这些活动如火如荼的开展,形成教师业务上“比、学、赶、帮”的良好氛围。日前,一支师德高尚、文化知识扎实、争当研究型教师群体已在我校逐渐形成。
三、遵循行知思想,推进素质教育。
树陶为范,以陶为师,是我校陶研工作的中心。我们认为,师陶就要把“爱满天下”、“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崇高师德,“生活即教育”、“社会即生活”教育理念,“教学做合一”、“民主教育”的方法落实到教育教学的实际行动中去。
1.依据行知理论,开展德育工作。
学校的核心工作是育人,陶行知一贯重视学生的道德修养,认为“道德是做人的根本。”他的“追求真理做真人”的名言——“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已成为我们学校永恒的追求。为了全面落实德育工程,今年我们学校围绕“学习道德模范,做文明好少年”主题,整合“我和我的祖国”一系列班级德育活动,以班级活动为载体,开展“班集体是我们温馨的家”主题系列活动。充分发挥班集体的力量,让“十个好习惯”落实到每个分校,落实到每个班级、每个学生的行动上。让热爱祖国、尊敬师长、关心同学、热心公益的优良校风在特殊的学习环境里蔚然成风,形成蓬勃向上、文明和谐的校园文化。一是营造良好学习环境,建设班级文化。分流到两所分校后,学校要求班主任把附小传统文化带到分校,因地制宜布置班级小家。要求既要有年段统一的班训、展示台、黑板报、环保小卫士(卫生角)等,也要有不同年级、不同班级特色的内容,营造良好的班级氛围,树立崭新的班级形象,创设一个整洁、卫生、温馨的学习环境。二是抓习惯、促养成、保平安。上半年由于学校教学楼被鉴定为危楼需要拆除重建,学生就分流到市高级中学和市实验学校两处上课,下半年我校就把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与分校学习生活有机结合。从分校行政到每个老师都高度重视,抓细节,抓实处,抓坚持,促进学生好习惯养成,同时也确保学生安全。如通过“德
育窗口”,围绕“爱国、感恩、守规、安全、健体、尽责”六个好习惯,每月一个主题,每周一个话题,有老师的指导与建议,有学生的金点子交流,有“好习惯”点评等针对性地教育,从每天小事入手,及时引导,常抓不懈。又如分流到两所学校之后,学生交通安全就成了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其中放学学生路队的组织更是重要。德育处不仅引导学生进行自主管理,自我教育、自主服务,强化交通安全意识。各年段长、班主任也积极配合,不辞辛苦,紧抓新生入学、接任新班级及毕业班等契机,提出具体要求,引导教育。比如各年段在放学路队的组织就颇有针对性,也颇有成效。如一年级通过给家长的一封信,告知年段在培养学生习惯方面的做法,其中包括孩子路队的走向,家长接送孩子时间、地点等,班主任与科任教师紧密配合,选好路队长,每天组织学生排好路队,走出校门。
四、六年级发挥班干部作用,分工明确、责任到位,在班主任、任课老师和路队长组织带领下迅速排好路队,安全、有序出校门,有效地保障了学生的交通安全。三是因地制宜,开展少先队教育活动。9月30日,组织四年级同学参加市关工委组织开展的“感恩祖国”签名活动。.11月6日,经过层层选拔推荐六(3)班黄诗茜参加由宁德团市委、市教育局、市茶业局、市少工委联合举办的宁德市第三届 “小市长”评选活动,黄诗茜不负众望,一举夺得冠 军,获得“小市长”荣誉称号。10月,结合第三届海峡两岸茶博会11月16日在我市举办的契机,组织六年级十几名少先队员参加团市委、教育局、少工委、茶叶局举办的“我爱闽东茶乡,茶香伴我成长”的活动,并在“白茶杯闽东未来茶叶之星”评选中荣获先进集体”称号,5名同学被评为“闽东茶叶之星”。10月13日,是中国少年先锋队建队60周年的纪念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胡爷爷给我们发来了贺信,希望全体少先队员能够牢记党和人民的重托,争当四好少年。各班班主任组织学生认真学习,力争把热爱祖国,勤奋学习,塑造品格,强健体魄的四项要求牢记在心,并内化为自己的实际行动。1月14日,举行“光荣加入儿童团 争当„四好‟少年”主题活动暨一年级儿童团员授绿领巾仪式。此外,各年段针对学段特点和生情开展一系列“好习惯评比促成长”活动。一二三年段依托六项评比活动,开展班与班之间比、学、赶、帮活动,争创“文明班级”。四年段组织学生学习《中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宁师附小学生一日常规》,要求学生对照《规范》开展自评、互评活动。五六年段凭借班干部轮换制度,教育学生在自我管理中强化好习惯。
今年,学校还充分利用校园网、橱窗、黑板报、国旗下讲话、班队活动课、综合实践活动课等宣传阵地,在学生中介绍陶行知的伟大事迹,了解陶行知为人民教育事业贡献一生的伟大精神。认真组织开展了“陶行知诗歌朗诵比赛”“陶行知语录摘抄钢笔书法比赛”“讲陶行知故事比赛”等活动;在各班级主题牌中开设《陶行知的诗》栏目等,以活动为载体,在学生中掀起学陶师陶的热潮,使每一位学生都了解陶行知,在学习生活中自觉地以陶行知为
榜样,不断地激励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生活的主人,创造的主人,努力造就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有责任感的人。
2.依托行知理论,推进课程改革。
陶行知先生曾一再强调“教育应以生活为中心,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的教育,没有生活做中心的书本是死的书本。”他在论述生活教育的关系时指出:“是生活决定教育,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发出力量成为真正的教育。”我校在今年的学陶、师陶、研陶过程中,已逐步构建起了“民主化、生活化、个性化”的素质教育大氛围。在语文、数学、品德等各学科教学中,努力让学生走出书本,走出教室,融进生活,融入活动。“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语文组成立了生活作文研究小组,指导教师在教学中充分利用生活原型或多种教学媒体为学生创设生活情境,并有意识地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如古诗朗诵比赛、作文竞赛等),让学生在活动中积累更多的写作题材。教师们还经常带孩子们到社区做好事,开展尊老敬老、环保宣传、消防知识宣传等活动,努力引导学生运用已学的语文知识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事物写下来。允许学生先玩后写,先做后写,尊重学生的个性化感悟,鼓励他们自由表达,使他们能“我写我事,我抒我情”。由于我们帮助学生找到了写话的活水源头,学生的作文水平也就得到了明显的提高,本年度我校学生在各级各类作文竞赛中成绩斐然,2009年10月,在省教工委举办的“感恩祖国”征文比赛中,我校学生孙培根获一等奖,叶志毅获三等奖;刘宵鹏、何恬恬获二等奖;温科文、江心田获三等奖。在福建省“班班讲诚信”征文比赛中阮晓雪获一等奖;黄瑾获三等奖。学生采访稿“动车开过我家乡”在《小学生周报》上专版发表。此外,还有数学组主持的“生活与数学”的系列素质测评、综合科主持的“才艺大比拼”活动等,寓学习于丰富多彩的课余活动与社会实践中,引导学生多渠道、多形式地学习知识,展示自我,充分践行了陶行知先生“生活即学校”这一教育思想。
四、开展课题研究,提高陶研水平。
组织开展群众性学术研陶活动,是我校陶研工作的根本任务。只学陶而不研陶,便不是完整意义的陶研。研陶是对学陶、师陶的提升。“教而不研则浅,研而不教则虚”(陶行知语),要保证教育教学的原动力,必须开展教科研实验和研究。陶行知先生强调:“近二百年教育界之进步,皆由试验来”,所说的就是教育要搞科研。本着课题引领,重在实践,反思扬弃、整合提高的教研宗旨,我校结合德育处向学生发出的“做行知少年”号召,申报市级课题《小学生行为偏差心理及其矫正研究》教科研课题,郭正光校长亲自带头搞科研,以课题研究为突破口,立足以校为本的研究方式,大力提倡行动研究,引导广大教师边学习、边实践、边研究、边总结、边提高,强化学陶师陶研陶氛围。研究成果的呈现方式也不拘一
格:案例分析、教学随笔、方法总结、教育论文都可以,不求数量和形式,只重实效和内涵。科研能兴校,科研能强校。今年,在学者型校长郭正光的引领下,我校教师以空前的热情积极投入教育科研,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十一月份,我校郭正光、黄绍社老师承担的市级立项课题《小学生行为偏差心理及其矫正研究》通过结题评审,并获得宁德市“十一五”基础教育科研课题成果一等奖。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如火如荼开展的课题研究,使教师们也迅速地成长起来。郭正光校长被评为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阮光清副校长被评为福建省优秀体育教师。杨良春、郑亮红被省教育厅确认为福建省学科带头人。罗曦、陈飞被评为宁德市优秀骨干教师。郭正光、林品昌、林慕斌、杨秀芳、游桂清等教师的教育文章、教育随笔先后《闽东日报》、《宁德晚报》发表。谢兰芳的教学论文在《福建教师》发表。陈锡锦的论文获省论文评优一等奖。在第二届全国苏教版教材数学科教学研讨会上,郑珠亮老师执教的《找规律》一课荣获二等奖;在省品生品社学科教学设计评选活动中,诸葛育敏的教学设计《规则在哪里》一课荣获一等奖。韦兴文老师的《保护我们的听力》的录像课在获得省科学课录像评选一等奖之后诱惑的了全国二等奖;郑晧锋老师执教的《做跆拳少年 强身体素质》在全国首届新课程小学优秀课例评选活动中荣获二等奖。杨芳老师《真想变成大大的荷叶》一课在荣获省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课例”一等奖之后,又荣获全国“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课例”一等奖。
五、结语
回顾学校一年的陶研的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形成了校风正、学风浓、教风严谨的良好局面,教育质量稳步上升,赢得了社会各界的普遍赞誉。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博大精深,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还要进一步把素质教育与陶研活动有机结合,充分挖掘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在当前课程改革中的现代意义和时代价值,努力把学校办成精神文明的窗口,素质教育的典范,使学校各项工作再上一个台阶,为办好人民满意的学校、构建和谐海西做出新的贡献。
陶研路漫漫,我生仍努力
——2010年度工作思路
感怀于陶先生崇高师德风范,我们走在行知路上;守住这圣洁美好的心灵,我们走在行知路上;播撒教育这“爱满天下”的火种,我们走在行知路上;让教育之花更加绚丽多姿,我们走在行知路上„„
成绩已成为过去,在未来的教育征途上,我们还应该有一个更远大的理想和目标。陶行知先生的“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献身精神和“人生为一大事而来,做一大事而去”的远大理想,仍将激励、鞭策我们在未来的事业上不断努力、前进!我校2010年的陶研工作思路如下:
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和“三个代表”思想为指导,以加强师德建设为主线,在市教育局、市陶研会领导下,进一步学习陶行知教育思想,加强对陶研会会员的服务与指导,提高我校学陶师陶的实效性,为推进学校素质教育向纵深发展而努力。
主要工作:
1.以师德建设为主线,大力普及陶行知教育思想。(1)陶行知教育思想中包含着重要的师德建设理论,陶行知先生本人又是践行师德理论的“万世师表”,我们将组织教师学习陶行知的著作、言论与故事,正确理解和把握陶行知的教育思想及其现代价值,学习其理论,并根据实际情况努力践行,促进内化。(2)学习形式要多样化,成立读书小组、召开研讨会、举办知识竞赛、开展学术沙龙、演讲比赛等,寓师德教育于各类活动之中。积极参加省市陶研会组织的培训活动。(3)做好经验总结与学陶先进的表彰工作,不断强化“树师表形象”的氛围。(4)加强网站建设,优化“学陶师陶”栏目,不断丰富资料,使网站成为我校教师的良师益友、师陶学陶的参谋和学术交流的园地。
2.以课程改革为背景,开展师陶学陶研讨活动。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与新课程改革有着内在的联系,在新课程背景下开展师陶学陶,既是陶研工作的需要,也是新课改工作的需要。学校要积极开展与参加各种师陶学陶活动:(1)今年是《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即将正式颁发的一年,也是深入推进教育改革的关键年,要进一步明确教育的任务、功能与途径就必须加强学习,首先认真学好《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吃透精神,真正领会和把握教育发展的方向,(2)积极组织教师在学习、实践的基础上参加省、市陶研论文评比。(4)组织有关的学术报告活动。
3.以读书活动为载体,深化学生的师陶学陶。在全校四至六年级学生中开展“走近陶行知”读书活动。围绕读书活动,根据小学生特点,通过故事会、诗歌朗诵会、知识竞赛等活动,进一步推进学生的师陶学陶。
4.突出效率,着力思考新课题的申报与立项。如何选择与当前教育密切结合的新的课题是需要学校深入思考的问题。
5.开展生态研训工作。挖掘培训资源,走生态研训之路,实现教师教育可持续发展;建设教师成长文化,提升教师自主发展品质;构建长效机制,促进教师研训全员化、过程化;课题驱动,研训一体,培养反思型、研究型教师队伍;重组知识、再造课程,创新课堂,提高教师新课程教学能力;发展信息技术,推进网络研修,实现新课程教师培养现代化。
宁德师范附小
2010.3
第二篇:《走在行知路上》读后感
《走在行知路上》心得体会
职业让我们生活的有意义,读完了杨瑞清校长的《走在行知路上》专著,感受其人其事,内心敬佩、感动之情不禁油然而生。
文淡如菊,人淡亦如菊。朴实的文字,没有跌宕起伏的情节;平白的话语,没有故作深刻的说教;平常的生活,没有波澜壮阔的篇章;平凡的岗位,没有叱咤风云的气势。然而有一股无形的魅力征服了我,许多教育的故事感染了我。
从这些朴实的话语中我着实感到杨瑞清这位乡村教育家的不平凡:毕业时,原本有机会留在城里的他,却主动要求到最苦最偏僻的乡村小学当教师;有“升迁”的机会,却不在县城里当官,几次反复要求回到行知小学:“适合做青年团工作的人不少,不缺我一个,扎根乡村教育的人不多,不能再少我一个。”在艰苦的条件下,搞教育改革,不断探索求新,并取得了许多的成果;从教20多年,始终以满腔热情献身于陶行知先生的“为一大事来,做一大事去”;他总结了20多年来办好乡村教育的三点经验,即办农村教育要学会联合,教农村孩子要学会赏识,当农村教师要学会自信;他先后创办了行知实验班、行知小学、行知基地,把一所只有7名教师、150多位学生、几间透风漏雨的教室和一些破旧课桌板凳的、教学质量低下的村小,办成了一所“省级模范学校”,用热血创建了一所新型的农村小学;他先后获南京市十大杰出青年、江苏省十大杰出青年、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全国十杰教师、全国师德标兵等称号。
探寻杨瑞清教师的成长经历,我深刻地感觉到,他的成功之路,很大的原因还在于他吃透了陶行知的教育思想,不是片言只语地学,而是在实践中真学、真干、真发扬光大。
在他的身上,我看到了信念的力量。正是陶行知思想对他的深刻影响,正是他对陶行知思想的执着,才会让他选择到偏僻农村,几十年如一日地实践着自己的教育理想。其实我们每个人初走上讲台,都曾怀抱着美好的教育理想,但可能随着时间推移、岁月流转,这份理想已是慢慢变淡,甚至不复存在,于是我们每天所从事的便成了工作,不再是一份事业,而以这样的心态去面对教育,只能出现职业的倦怠。所谓信念决定成功,态度决定高度,思路决定出路,实力决定魅力,杨瑞清的成功,离不开对行知思想的坚定信仰,离不开对行知思想的再发展。在他的身上,我看到了坚持的力量。在行知小学不断发展壮大的过程中,他承受了常人无法想象的艰辛与磨难,但他始终坚持,不曾放弃,他也曾遇到行知小学办不下去的窘境,那时的他,充满了自卑,充满了失落,但他恁是坚持谋发展、求出路,在中国乡村教育的道路上走出了一条康庄大道,扛起了乡村教育的大旗在猎猎飞奔。是啊,教育难免碰到这样那样的困惑和迷茫,在问题前面,是选择迎难而上,还是止步不前,需要的是一种勇气,一种对教育的坚持。
杨瑞清讲过一句令我印象深刻的话:在中国搞教育的人,两个地方不能不去,一是曲阜孔庙,孔子代表了中国二千多年前教育思想的极致,堪称万代师表,二是南京晓庄师范陶行知纪念馆,代表了近代教育家的思想,陶行知是被毛主席尊称的人民教育家,宋庆龄称他为万世师表。所以,学习、弘扬陶行知的教育思想,目的还是为了发展,在万世师表的肩膀上继续往前走,真学、真做、真发展。正因为杨瑞清真学行知,认真做事,坚持不懈,真正学到了本质上,所以才能在全国学行知的千千万万学校中,明确地提出了南京浦口区行知小学的学校目标:“上千农家子弟健康成长的现代校园;上万社区农民终身学习的精神家园;众多城市学生尽情体验的乡村田园;无数有识之士热情共建的文化乐园”。
杨瑞清,一位行知路上的领路人,留给了我们太多的感动和敬佩,也留给了我们太多对教育对工作对自己的思考,做一名教师,他已经用自己的行动真实地告诉了我们。尽管我们也会在工作中面临许多的困难和挫折,但只要我们自信、自强、自律,相信信念的力量,相信办法总比困难多,寻我们一定会收获理想的教育,办出人民满意的教育,让我们的孩子也能享受优质的教育。为社会和国家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
第三篇:《走在行知路上》读后感
青岛包头路小学“读教育名著,做智慧教师”读书实践工程暑期读书读后感
《走在行知路上》读后感
青岛包头路小学 胡萍
最近拜读了《陶行知教育文集》,他的教育思想在我的脑海里更加清晰起来:“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活之变化。生活无时不变,即生活无时不含有教育的意义。”“教育是力的表现或变化。世界是力创造的,所以解决困难也必须拿力来才行。”“手和脑在一块儿干,是创造教育的开始,手脑双全,是创造教育的目的。”……这些陶行知亲自阐述的教育思想,读来更加耐人寻味,让我更明白了教育要引导学生走进生活,学生的潜能是无限的,需要挖掘的,教予学生死的知识,不如让学生自己从实践中去领悟……从书中我深刻感受到了一位人民教育家睿智的目光、博大的胸怀,陶行知用他的一言一行实践了爱的教育,他爱学校,他爱学生,他把学生和学校称为“爱人”,令人耳目一新,给我很大的启示。下面是我读后的一点体会:
一、我对“生活即教育”的感悟
按照陶行知先生的说法,“生活教育是给生活以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的向前向上的需要而教育。从生活与教育的关系上说:是生活决定教育。从效力上说: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发出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
我从事的是英语教学工作,有很多知识都是需要反复训练才能养成的,是需要刺激——强化——再刺激——再强化的过程。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师教育要具有恒心,要具有信心,要反复抓,要抓反复。如果我们的教育工作者真正具有“生活即教育”的理念,那“生活即教育”的工作就能够做细,做实。在实际教学中,应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尽可能的利用学生原有的知识结构,调动学生好奇、好动的特点,提供更丰富的源于生活的感性材料,让其在观察、实验、调查、参观等实践活动中,主体参与自主探究。从而,获取新知识,养成独立思考、仔细观察、认真分析、严谨推理的学习习惯,掌握学习策略,为后续学习作准备,同时让其探究能力得到提高。
二、教学做合一
所谓“教学”即教生学;所谓“学生”意要于学会生存。因此,归根结底教育的最终目的就在于“教会学生学会如何生存”。至于如何教才是最有成效的捷径,这就涉及到方法论的问题了。
教学并非简单的知识传授,更重要的是教养学生的能力。如果说教学内容已体现了这一方面的要求,而仍采用“填鸭式”的教学方式的话,就无所谓能力的培养了。因此我们主张要由“喂养”式转为“觅食”式的教学。陶行知指出,在教学过程中,先生的责任不在于教,不在教学,而在于教学生学。这一语道出我们应该做一个怎样的老师。世界上有两种不合实际的教学方式:
1、只会教书,只会拿一本书要学生读它、记它。
2、不是教书,而是教学生,注意的中心点是从书本上移到学生身上来。这两种教学方法学生都是
青岛包头路小学“读教育名著,做智慧教师”读书实践工程暑期读书读后感
处在被动的地位,知识是无限的,老师能教给学生的也是有限。想想自己刚踏上工作岗位的时候,想得更多的就是如何把知识教给学生,或者说把学生看成一只鸭子,把知识当作粮食,只知道把鸭子为饱,今天看来这就是典型的填鸭式教学,只注重了老师的教,没有把学生当成学习的主体。
三、学会尊重学生、欣赏学生
教师和学生在人格上地位是平等的,教育要以学生为本,宽容对待学生。课堂上虽然也知道不能以“教师”自 居,不能搞“一言堂”,要与学生共同探讨知识、共同进步;但面对调皮的“小捣蛋们”,往往还是缺少耐心,当他们太调皮时想以教师的权威压制学生,让学生乖乖地听从不再惹事生非,但总是事与愿违。特别是望着个别学生毫不在乎的眼神、不屑一顾的神情,真让我一筹莫展。《陶行知教育文集》里要求教师“眼睛向下”,放下架子;教师要有豁达的心胸,真诚的态度,炽热的情感;公正地对待每一个学生,不因学生自身智力、性格、情趣等方面的差异而有所不同。先生在著作中也想到这些难管的小孩,他谈到了解决的办法:
(一)难管的孩子多半不是劣童,也不是真正的坏蛋,这个态度要立定,否则你主观上咬定他是劣童则一切措施都错,便越管越难管了。
(二)仔细考虑他所以难管的原因,在源头上予以解决。
(三)体力充沛,无法发泄的,有时捣乱,可以多给他一些机会劳动或干体育游戏。
(四)先生也得检讨自己的功课教法是否合乎学生的需要程度。这些耳熟能详的语句让我对教育有了更多的思索。
尊重学生还要学会欣赏学生,特别是对那些学习基础差、纪律松散的学生更要努力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并把这闪光点放大,让每个学生都有展示自己才华的机会,让每个学生都在成就感中获得自信。当你面对“恨铁不成钢”的学生时,当你面对家庭和社会的烦恼时,一定要冷静。如果我们把指责、批评、抱怨,换成启发、表扬、激励会是另一种情景。陶老先生四块糖果的故事就很好地说明了这个问题。
此外,我们教师也必须在教育活动中不断得到成长,这样才会完善自己,得到学生的尊敬、信任和爱戴,使自己具有强大的教育感召力。学生是具有旺盛生命力的,走在时代前沿的鲜活的群体。教师如能走近他们,了解认识他们的思想、情感和个性,才能从本质上认识学生,从学生身上了解时代的讯息,领悟到学生真正的需要,只有这样才能对学生产生真正的爱,才能恰到好处地关心爱护学生,使学生感触到教师的关心。
陶行知先生是我们后人学习的光辉榜样,我们要做行知路上的后来人,以陶行知求真,务实的态度和敢于创新精神去切实转变我们的教学观念,用陶行知的教育思想来指导我们的教育教学,在课堂教学中努力培养学生学习情趣,发展学生的创造思维,挖掘学生的创造潜能,就一定能够实现陶行知先生所说的:“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的美好理想。
第四篇:《走在行知路上》心得体会
《走在行知路上》心得体会
微机组 史 斌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用这句话告诉教师要懂得无私奉献。人们通常把教师比作园丁,把学生比作幼苗,只有园丁精心培育,幼苗才能茁壮成长;学生只有在教师的精心教导下才能成为社会的栋梁。
尊师爱教,知恩图报,这个民族就有希望,桃李芬芳、下自成蹊,这个民族就有未来。教师,这个响亮的名字!在你身上,一头上拴着祖**亲殷切的期待,一头系着孩子嗷嗷待哺的渴求,用你的忠诚和智慧,维系着共和国不散的链结;用你的才华和力量,力擎着共和国绵延的伟业,用你浩气长存的底气,怒斥着乱收费的腐蚀,用你肝胆相照的坚韧,维系着共和国铁打江山的命脉。
一晃,我在讲台上已经辛勤工作了5年。想想5年前那个刚出茅庐的我,带着困惑和憧憬来到了江苏省泗阳中学。这是一所江苏省四星级重点学校,有着先进教育理念的领导班子,有着雄厚的教师队伍有着过硬的硬件实施。在这样优秀的环境里,我认真研究教材,做到先听课后上课,认真学习陶行知先生的教育理念,时刻记住先生说的话关心爱护每个学生。通过这几年的学习,我很快成长为合格的老师,能够胜任教师工作,也能为教育事业奉献自己的一份力量。这都要谢谢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是你把我从困惑中解救出来,是你告诉如何去做、什么是正确的,是你指引我前进的方向,是你给了我思想上的支持,是你给了我成功。在我的生活中,我也时刻铭记先生的教诲,“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
教师,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耗尽甘霖、熬白银发的春蚕、红烛。人民赋予她崇高的使命,历史倾注她无限的希冀。家长期盼高素质的教育,带给子女无限美好的将来。祖国期盼她的儿女,个个奋发向上、朝气蓬勃。我以中国教师特有的执著。开发这属于跋涉者寂寞而又崇高的事业。我铆足劲,默默地匐行。让祖**亲骄傲这血凝的作品。
被时代委以重任的教师们,是精英,就要有开拓创新的魄力;是尖兵,就要有锐眼识骏马的勇气,是闯将,就要有敢为天下先的第一个吃螃蟹的胆识,在你面前,即使有险滩暗礁,你羞于绕过而是直面趟过;即使有地雷阵暗堡群,你应像当年的董存瑞、黄继光那样,面不改色心不跳地去炸雷轰堡。这就是教师的风采,教师的精神,教师的品格,教师的斗志。人民需要向人民敞开胸襟坦荡无私敬业勤业的教师,民心如镜,鉴定着我们的教师功过是非;业绩如鉴,激励着我们的教师禅精竭虑。我深知,每一位21世纪的学生,他们的综合素质就是我们祖国的未来。我要让我教过的每一位学生都能沿着我宽宽的肩膀,去征服宇宙间所有的峰巅。都能成为建设祖国的有用之材。
二十世纪,以陶行知等一大批德高为师、学高为范的教育家为培养新一代不求回报,心甘情愿。他们是中国人的脊梁,应该是也必须是每位中国教师的榜样和楷模。托起共和国明天更加伟岸的身躯,是每位中国教师的光荣!那就请我们以黄河的雄浑、长城的威仪,并以祖**亲忠诚儿女的身份,捍卫着共和国不屈的尊严,记住,我们是站在蔚蓝地平线上,与五星红旗一起升起的------人民教师,勇敢地承担起历史赋予我们神圣而艰巨的使命,做一名无愧于这个光荣称号并经得起历史考验的人民教师。
第五篇:走在行知路上读后感
《走在行知路上》读后感(XXX XXX)
最近我读了杨瑞清先生的《走在行知路上》,给了我很大的启示,认识到爱心是成功教育的原动力,爱心是教育最基本的前提条件,走在行知路上读后感。教育是植根于爱,教师有了爱,才会积极地去发现学生的闪光点,才会对自己的教育对象充满信心,才会追求卓越和创新的精神,才会用智慧和心血去培育好学生。
通过学习《走在行知路上》,我知道教师没有爱就不能教育学生。对学生爱是教师高尚职业道德的自我体现。热爱学生,喜欢学生,使他们与自己越来越贴近,教师按真人的规范导之以行,或示范,或帮助,或催化,或促进,每一施教又无不浸透着期望和成功的喜悦。没有对学生爱,即使教学也没有激情。没有课堂上师生间心的相通、情的交融,也就不可能产生教学所需的智慧和吸引学生的技巧。只爱一部分学生,意味着对另一部分学生冷漠,那是偏爱,偏爱是一种非理智的情感。陶行知特别反对“纯以面貌美丑为取舍”的选拔法,他办育才学校施爱于所有难童,包括有生理缺陷或有病的难童,他做到了如谚语所说的那样:“漂亮的孩子人人都喜欢,只有爱难看的孩子才是真正的爱。”教师有“不偏爱学生的义务”由此我想到,教师对学生的爱应该是一种理智的诚实的公正的稳定的师爱,它是高尚情感和科学的严格要求相结合的产物。师爱是包含教育目的爱,而且通过这爱以受到教育效果。
陶行知称“在我的教育里,小孩和青年是最大,比什么伟人还大。”陶行知先生这样尊重学生。作教师,对学生的爱首先要尊重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和个性,读后感《走在行知路上读后感》。师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教师不能凭个人好恶而好恶之而褒贬之,绝不能伤害学生的自尊心,把“充满缺点的学生”视为“朽木”。作为现代学校的教师,我们要记住陶行知的话:“我们奋斗的工具是爱。其次,陶行知先生对学生的爱还应表现在对学生学习、思想、生活上全面关心爱护。即父母想到的,教师想到了,父母未想到了,教师也想到了。由此我想我们现代教师做学生“亲人、朋友和导师”三个角色,这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实践,我们必须认真加以贯彻。
通过学习《走在行知路上》,我认识到在自己的教育工作中,我们的学生最关心的是教师对他的看法如何,最大的愿望是受到老师的关心和喜爱。当我们面对学生时,尤其是那些似乎充满缺点的学生时,更要用亲切的语言、温柔的目光与他们交流,这样,才能赢得学生的尊敬和信任,让学生亲近你。如果能细心地发现他们的优点,然后真诚而慷慨地去赞赏他们,一定能激发他们内心深处的希望和信心,学生也会自然地显示出友好合作的态度,激发学习热情。只有我们充分相信学生去爱他们时,学生才会相信自己,勇敢前进。只有用爱才能教育孩子。我们要善于接近孩子,体贴和关心学生,和他们进行亲密的思想交流,让他们真正感受到老师对他的亲近和“爱”。这是我们教育顺利开展一切工作的基础。
“活到老,学到老”。陶行知的教育思想博大精深,在今后的教育事业中,我会继续践行陶行知的教育思想,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和工作能力,用自己的真诚去浇灌祖国的花朵,用自己的真爱给孩子们支持起一片幸福的蓝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