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加强街道社区精神文明建设思考
加强街道社区精神文明建设思考
摘 要:街道社区精神文明的建设属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是其中的一部分。在新的形势下,对于城镇街道社区精神文明的建设的推动要坚持党的群众路线、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其有利于基层政权建设的加强,是基层政权建设的重要内容,是我国在21世纪的大环境下面对城镇现代化建设所需的必由之路。街道社区精神文明的建设要得到实际性的加强,因其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促进,和人民生活与生活质量的水平的提高,以及对于维护社会稳定、基层民主、推动城镇化建设,具有深远的影响。
关键词:街道社区;精神文明;建设;措施。
中图分类号:D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520(2015)-04-00-01
一、深化思想认识,不断强化街道社区的思想政治工作。
以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为方针,以强化街道社区的思想政治工作。对于干部队伍理论的修养,要作为一项基础性、战略性的任务来重视,用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达到思想教育和理论宣传的目的。
(一)落实学习中心组。对中心组的理论学习要加强,结合实际情况中的街道社区,来制定党工委中心组的学习计划并使学习成果得到严格的落实,把认识问题同解决问题结合起来,把转变思想作风同转变工作作风结合起来,使其通过学习以便于更好地指导各项工作的开展。
(二)十八大及十八届三中全会的精神要深入理解。以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为主要内容,采取多种学习的方式,如自学、集中讲座、分组讨论、写心得体会等,加强对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的深刻理解和全面贯彻,使各项工作更加合理有序的展开。
二、加强社区群众的宣传教育,推动街道社区的思想道德建设发展。
(一)推动社区居民建立共筑“中国梦”的伟大理想。在对“中国梦”的学习与教育中,将党的十八大精神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与之结合起来进行宣传教育,在思想内涵上不断增强认知认同,在实践要求中推动实际工作的开展,聚集关于团结奋斗的能量,以达到不断增强道路、理论、制度上的自信,才能领导和鼓励广大干部与群众在推动科学发展的实践中铸就“中国梦”。
(二)通过社区内的公民道德教育,使群众转变观念。对《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的宣传要广泛,礼貌性的基本用语要大力的推进,使居民自觉的遵守社会秩序,拥有良好文明习惯。通过街道社区各种的宣传阵地,要对公民道德的基本规范进行教育与宣传倡导。且要从青少年抓起,从底层抓起,做到系统性、规范性、长期性等特点,针对不同人群要多层次的进行教育,和加强舆论的引导,要在社区中普及正确的社会观念和社会主义道德观念,弘扬积极向上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三)通过文体活动,陶冶群众情操。通过群众喜闻乐见的活动的开展,可以使社区居民的情操得到陶冶熏,进一步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精神。并且其与文化、卫生、法律、科技等机构的联系也密切了起来,使社区环境卫生行动、法律顾问进社区等活动得到有效的开展。这不但形成讲文明、树新风的良好氛围,还居民的生活变得五彩缤纷。
三、加强街道社区的城市化管理,提升社区的文明城市建设水平。
(一)平安和谐街道社区的建设需要加强社会治安综合环境整治。一是消防安全大检查要有效持续开展。对街道内的社区居民住宅、商业店铺、市场、建筑工地等要加强检查与整治力度,对社区内临街、院门等要安装门磁报警器,避免入室盗窃等案件的发生,并使社区治安巡逻志愿者、党员义务巡逻队、社区联防队等的积极性得到充分发挥,并达到震慑违法犯罪的效果;在人流聚集的地点要开展治安防范、消防安全、安全生产、禁毒等宣传活动,从源头上确保居民的安全问题,努力杜绝消防安全隐患。二是黄赌毒专项整治工作要持续进行、长效开展。把打击黄赌毒工作是一项重要的任务,通过建立长期且有效的管理和监督制约机制,对日常加强管理,使各司其职,齐抓共管的工作环境得到形成,营造文明又健康的社区生活氛围。
(二)良好宜居的社区环境需要推进城市环境建设的向前发展。一是严格管理和查处违法违章建筑,对社区范围内的环境景观的整治要加大力度。二是沿街店铺的管理与整治市场周边卫生等,对于城市“牛皮癣”和无证照生产经营要严格清理和取缔,要依法管理建筑外貌、城市街道和户外广告等公共空间。三是临街各单位、店铺、住户门前的环境卫生管理责任制要得到切实的落实,使公共场所环境卫生管理这一方面实现无盲区。
(三)社区群众积极参与,文明城市创建工作的氛围才能浓厚。一是提倡和倡导街道社区、村居委会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二是文明劝导员的作用要得到充分的发挥,深入到群众中去,积极宣传,对不道德的行为进行制止和纠正;三是制作以“遵德守礼”为主题的公益广告,利用各类宣传载体,充分宣传“遵德守礼”的道德思想;四是对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等方面进行全方位覆盖,发放宣传资料,积极倡导社区居民遵纪守法、积极向上的生活。
四、加强对街道社区内部的未成年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力度。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实施意见》要进行认真的贯彻和落实,结合实际工作,对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设等工作要进一步加强,党政群齐抓共管、社会成员能积极参与的工作格局要形成。例如:街道社区组织学雷锋的活动、组织拥军拥属的活动,为少先队员举办“小学生行为规范养成教育”的讲座,使未成年人得到健康的成长。
此外,对网吧的整治力度要加强,按照相关的法律法规,取缔非法、加强监督的原则,对网吧的管理要落实到位,进一步落实实名制登记上网制度。加大扫黄打非的开展,对营业性歌舞厅、娱乐场所、电子游戏厅、音像厅等社会文化场所要严格管理,并将校园周边环境做好进一步的优化活动,加强校园及周边工作环境治理,将共青团、少年先锋队的思想道德建设放到工作的重中之重,并将警校共育机制广泛开展并使之长效发挥作用。
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作为社会主义的三大文明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推进我国的文明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所以,作为街道办事处工作人员,我们必须要充分认识到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地位,认识到街道社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并且要适应新的形势,切实加强对街道社区精神文明建设的领导,根据街道社区的实际情况,不断的开拓创新,狠抓落实,为营造出和谐文明的街道社区环境不断努力。
第二篇:街道社区党建情况调研与思考
XX 街道社区党建情况调研与思考
近年来,XX街道社区党建在实践中探索,在探索中推进。区、街道两级党委着眼于适应社区党建发展的新要求,提高社区基层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基础,不断完善和创新社区党支部的领导方式和工作方式,增强社区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发挥基层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对社区党建工作进行了实践与探索。
一、以服务群众为重点,构建社区党建工作新格局
1、建立社区党组织,使党的工作横到边、纵彻底、全覆盖。改革开放30年来,很多的“单位人”变成了“社会人”,大量退休人员,下岗失业人员和流动人员进入了社区,辖区人口发生了很大变化,部分党员的社会生活方式和组织结构随之变化。对此,从2002年开始,我区开展了社区建设工作,社区党建也迈开了第一步,根据自治区、市社区建设工作安排部署,结合我区实际情况,将42个居委划分为29个社区。全面落实了“一社区一支部”,社区党支部1-5人组成,推选了具有一定组织能力、工作能力和熟悉社区基层管理的社区干部担任社区党支部书记。社区工作始终把握着“机构是关键、经费是前题、设施是基础、场所是保证、整体推进是目标”的环节,按照“共驻共建、优势互补”的原则,立足共驻共建共享,充分发挥辖区行政事业和服务窗口单位多的区位优势,广泛开展军民共建、街企共建、机关与社区结对共建活动,把辖区单位的政治优势、资源优势、人才优势整合起来,共同参与到“和谐街道”创建 1 活动中,提升辖区单位的社区认同感,提高了驻区单位驻在社区、建设社区、奉献社会的社会责任感。目前90.14%的驻区单位与社区签订《资源共享公约》和共建协议,使街道社区党建遇到的人才匮乏、场地不够、器材不足、资金缺乏等问题得到有效解决。XX社区地处市中心,辖区单位市交通银行得知社区开展活动缺乏音响器材后,主动给社区购买了一套价值一万多元的音响设备,每年还资助社区2000元以上办公建设经费;市房产局主动将名下20多处临街门面、住房无偿提供给社区使用,据不完全统计,每年辖区单位为社区建设无偿投入资金、物资累计折合人民币10多万元。社区党组织的建立,把党的工作及时有效地覆盖到城镇各领域,做到了哪里有群众哪里就有党的工作,哪里有党员哪里就有党的组织,哪里有党的组织哪里就有健全的组织生活和党的号召。
2、扩大服务群众的领域,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和政治需求。积极探索行之有效的服务载体,创新服务群众的渠道和方式,重点抓好四个服务活动平台建设。一是阵地服务平台。以辖区XX小游园为主题服务活动主阵地,定期组织辖区单位、各种志愿者队伍和社团协会组织,开展各种政策法规宣传、便民服务活动、文艺演出、文化展示等主题鲜明的服务活动,把XX小游园打造成服务群众、宣传群众、娱乐群众,提升辖区文化品位的大乐园;二是志愿服务平台。重点是建立志愿者服务协会组织,把社区和各辖区单位的党员志愿者、青年志愿者、巾帼志愿者等各种志愿者组织和文艺宣传队、服务队等各种类别的社会、民间团体组织整合起来,并将他们的 2 服务意向、联系方式、服务时间、特长技能等一一登记造册,录入电脑,建立完善服务与被服务信息档案,建立横向协调机构,按照服务类别进行统筹管理、规范服务,把他们打造成为和谐社区建设的主力军。目前,已建立群众性志愿服务协会组织10个,志愿者人数达5000余人,占总人口的12.3%左右。市自来水公司技术员XX发挥自己管道维修的特长,自发组织了“小雷义务服务小分队”,居民随叫随到,群众亲切地称他们为“社区活雷锋”。三是窗口服务平台。大力加强机关行政效能建设,进一步规范街道便民服务中心、社区群众服务工作站以及驻区各行政、企事业单位服务窗口建设,规范办事流程,提高办事效率,同时,动员辖区各行政和企事业单位共同参与,开设便民服务窗口,共同开展“党员示范岗”、“党员先锋岗”,“巾帼示范岗”、“红旗示范岗”和微笑服务等主题服务竞赛活动,为群众提供及时、周到、便捷的服务,激励广大党员干部、共青团员和各类业务骨干,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主动站在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和服务群众的第一线,争创一流工作业绩,争当服务之星。四是电信网络服务平台。利用办事处、社区以及辖区单位网站,用互联网手段铺设“快速服务通道”,征求群众意见和建议,倾听和传递群众呼声,开展政策咨询服务服务,及时发布社区建设和社区服务工作动态,接受群众监督。
通过四个群众服务工作平台,我们在辖区广泛开展形势政策宣传、就业帮扶、居家养老、育苗助长、帮困救助、清洁保洁、法律维权、维稳帮教、文化娱乐、医疗保健等“十项惠民服务活动”,实现了服务群众的全覆盖,架起了联系群众、服务 3 群众的桥梁,密切了党和群众的血肉联系。近年来,辖区单位、居民群众对街道、社区建设工作的满意率均保持在95%以上。
社区党组织坚持多深入、多解难、多服务,重点围绕社区老年人和困难弱势群体,大力开展送温暖、送服务活动。社区卫生服务站为社区70岁以上的老人建立了健康档案3316多份;为辖区60岁以上的企业退休人员免费办理优待证,老人凭证可以免费乘坐公共汽车和进公园游玩,免费到社区各便民服务站所娱乐、健身;积极探索“无围墙敬老院”社区居家养老模式,对辖区五保老人实行了集中和分散供养制度,较好地解决了辖区五保供养对象的衣、食、住、医、葬等基本问题。每年中秋,组织社区孤寡老人、残疾人、特困户办“爱心宴”共迎传统佳节,使辖区老年人真正老有所依、老有所养、老有所乐。完善特困救助工作制度,抓好落实“低保”和社保扩面工作,全面开展“一帮一”结对帮扶活动和“邻里亲情”互助活动,近年来,街道共发放社会救助金近20万元、救助了困难家庭1000余户、累计发放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200余万元,保障了623户城市困难家庭的基本生活、接受社会各界和人民群众捐款近10万元,捐衣物3万件、对80余名困难群众子女入学实行了救助,辖区党员干部与贫困户家庭结对帮扶850多个,困难群众的生产生活得到了较好的保障。扎实做好社会保障工作,对企业离退休人员全部纳入社会化管理,每个社区设立了劳动保障工作服务站,建立了下岗失业人员数据库,开设就业咨询服务站,多渠道、多形式地组织下岗失业人员和进城务工人员进行技能培训,帮助他们提高劳动技能,增强就业和再就业的 4 能力。近年来,先后组织再就业培训57次,开展《劳动合同法》、《就业促进法》宣传45场,新增就业人数3500余人,在全辖区消除了“零就业家庭”。
社区党组织注重社区文化建设,共建立了10多个文艺团队,做到了月月有活动,节日有演出;创建了10余处活动场所,积极开展体育、健身、阅览、棋牌、娱乐等活动,营造了社区浓厚的文化氛围。各社区普遍建立建全了以党组织为核心,以居民代表大会为民主决策机构,以社区居委会为执政机构的自制管理体系;社区党支部积极创造条件,引导社区群众参与社区的选举、决策、管理、监督,大力推行居务公开,定期召开居民代表大会,主动通报社区工作情况,让居民享有知情权,调动了居民参与依法选举、民主决策和监督的积极性。
二、社区党组织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
随着城市社会管理新体制的确立和城市管理重心的下移,社区党建工作在领导方式和工作方式上面临许多难题需要破解,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社区党建投入单一化。社区工作方兴未艾,社区服务初步展开,社区自我创收能力还很弱,费随事转的政策尚未落实,驻区单位财力薄弱,区财政紧张,前居委没有底子。新社区成立后,虽然利用了各种资源,解决了办公场所,解决了较少的办公设施,但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社区党组织缺乏活动场所,缺少办公经费,一直是困扰社区党组织有效发挥作用的老大难问题。
2、社区党员构成复杂化。社区党员中既有党组织关系转到 5 社区的退休职工党员、下岗职工党员,也有居住在社区的在职工党员,还有外来务工的流动党员。社区党组织工作对象的素质、思想状况、生活状况等方面较过去大不相同,这对社区党组织根据不同类型党员的特点,有针对性地搞好教育管理和服务,发挥他们的先锋模范作用,提出了新的要求。
3、社区群众的物质文化需求多样化。随着人们就业方式、工作方式和生活方式的不断变化,社会群体开始出现比较明显的收入差距,出现了较富裕的阶层、中间阶层和生活困难群体,社区群众对社区的归属感越来越强,对生活质量和社区服务的要求各不相同且越来越高。这就要求社区党组织根据群众不同层次的需求,转变观念,采取不同的服务方式,做好面向普通居民的便民利民服务,面向困难群体的社会救助和福利服务、面向下岗职工的再就业服务和社会保障社会化服务。采取无偿服务和有偿服务相结合,以无偿、低偿服务为主的方式,逐步形成社会化和产业化相结合的社区服务体系,不断提高服务群众的质量和水平。
4、社区居民自治趋势化。社区居民的民主意识不断增强,关心社区工作,参与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政治热情日益高涨。在这种情况下,就要求社区党组织要处理好“两委”关系,既要不断完善社区群众自治组织功能,推进社区民主政治建设,还要保证社区民主自治的正确方向,体现党领导下的居民自治。
5、社区组织结构多元化。现在出现了物业公司这样的经济组织、业主委员会这样的财产性群众组织和社会团体、社会中 6 介组织等服务性组织,社区内部组织由社区党组织和居民自治组织的二元组织结构向社区党组织、群众自治组织、业主委员会和社会团体、社会中介组织等多元组织结构并存的转变。社区党组织建立健全与之相适应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发挥好领导、协调、服务的功能,就显得尤为重要。
6、社区党建工作区域化。现在的社区党建,已经成为以社区党组织为主体,辖区内机关、企事业单位和其他各类组织中的党组织共同参与的区域性党建工作。这就要求社区党组织要树立大党建的观念,建立社区协商议事会,改进领导方式和方法,协调各方力量、整合各类资源,成为社会性、群众性、公益性工作的主导力量。
三、社区党支部需要不断改进和创新的领导方式和服务方式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初步建立和改革的不断深化,使传统的计划体制和权力构架所形成的强有力的社会整合功能开始弱化,社区作为城市社会管理的基础,将发挥巨大的社会整合功能。迫切需要社区党支部改进和创新领导方式和服务方式,在社区建设中发挥主导作用。
1、发挥好领导核心作用。在构建城市社会管理新体制过程中。强化社区党组织建设,将优秀干部充实支部,使每个支部有3-5人形成充满生机的战斗队,发挥领导核心作用。一方面引导和帮助社区自治组织和共青团、妇联等群众组织增强党的观念,自觉接受社区党组织的领导;另一方面要在实践中进一步明确和规范社区党组织的职责任务和议事规则,努力探索社区党组织发挥领导核心作用的有效途径和实现形式。
2、发挥好服务群众、凝聚人心的作用。在构建和谐社区建设过程中,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把服务群众作为社区党组织的重要任务,把群众高兴不高兴、满意不满意作为衡量社区党建工作的根本标准,社区党组织要把握新形势下社区党建工作的新特点新要求,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以创新的精神、务实的态度,积极探索服务群众的新方法、新途径和新机制。解决群众最现实、最关心、最直接的问题,凝聚民心,赢得信任。
3、发挥好协调各方利益、化解矛盾的作用。不同的利益群体的需求是有差异的。在构建城市社会管理新体制过程中,引导群众以合理、合法的形式表达利益要求、解决利益矛盾、自觉维护安定团结。社区党组织要把绝大多数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开展社区党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及时反映他们的所想所盼,善于找准大多数人的共同利益与不同阶层的具体利益的结合点,妥善处理各种矛盾,做好新时期群众工作,维护社会的稳定。
4、发挥好整合社区资源的作用。社区党建打破了传统党建工作的纵向式结构,具有开放性和聚合性双重特征。在构建城市社会管理新体制过程中,要以社区为载体,打破条块分割,逐步建立起整合资源的管理体制和统筹使用资源的协作机制,通过整合资源来体现和落实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原则。社区党组织应整合社区组织、人才、场地等各种资源,巩固、发展和实现自身的领导核心地位,形成社区党建和社区建设的合力。
第三篇:街道社区党建思考与调研范文
关于街道社区党建工作的调查与思考
兰大社区书记、主任 黄玉州
(2011年11月)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城市管理重心的不断下移,作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社区党建已成为新的历史条件下加强对社区领导、密切联系群众、更好地实现为人民服务宗旨的新领域、新途径,它对于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加强基层政权建设和推进城市现代化建设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为了进一步推动街道社区服务型党建工作向前发展,对街道社区党建工作进行了调查与研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归纳与思考,并提出了加强和改进的对策与建议。
一、社区党建工作的基本状况
我街地处市区东端,占地面积3.6平方公里,辖区常住18684户,83946人,暂住1191人。科以上单位48个,非公经济企业440个,是一个科研、文化教育、医疗卫生、高新技术产业开发相对集中的地区。街道下设支部14个,其中机关支部1个,非公经济支部6个,社区支部7个,在册党员394个,男197人,女197人。少数民族13人,年龄 60岁以上128人,占党员总数的32%,初中以下84人,占21%。党员中在职的有38人,离退休党员130人,其他党员226人。经过近几年的努力,我们在夯实基础、建好载体、扩大覆盖面、增强社区党建工作的影响力、渗透力的街道社区党建工作思路指导下,基本形成了由区委、街道党工委、社区党支部和辖区单位党组织“一把手”亲自抓的社区党建工作新机制。探索出了一条以街道党工委为核心、社区党支部为基础、社区全体党员为主体、社区内各单位党组织共同参与的社区党建工作新格局。充分发挥党组织在街道社区建设中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把人民群众紧密团结在党组织周围,为推动我街四个文明建设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提供了坚强有力的组织保证。街道社区党建工作取得初步实效。
二、社区党建工作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分析
经过近几年的努力,社区党建作为扩大和延伸的基层党建,与起步之初相比,进展很大,辖区单位党组织和党员参与社区党建的服务日趋增多,辖区单位和居民的认同感日趋增强,基本实现了基层党组织从单位到社会、从自我运行到区域共建的转变,社区党建纳入基层党建工作的轨道日渐明显。但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由于多种客观、主观和历史等原因,社区党建和社区建设中还存在不少问题和困难,社区党建的工作方式还没有完全从封闭式的行政化管理模式向协调、指导、服务的开放式方式转变,社区党建工作整体水平还不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对社区党建工作的认识仍然存在偏差,影响了街道社区党建工作的全面开展
一是概念不清,认识模糊。社区、社区单位党组织和领导干部、党员对街道社区党建工作还存在模糊认识,思想观念停滞在计划经济条件下传统的党建工作模式上,认为搞好自己的支部和党员管理就是开展了社区党的建设工作,大社区、大党建、大服务的意识还未真正树立起来。
二是畏难思想严重,主观能动性较差。社区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往往过多的强调客观原因,认为社区办公用房、党员活动阵地不到位,办公设施条件差、经费欠缺,党建工作就无从谈起。有的认为社区任务繁重,没有精力抓党建,要跳出原有的工作圈子,对社区中条条管理的党组织进行协调、指导,工作难度大,工作中畏难情绪较为严重。有的对开展社区党建工作缺乏创新意识和精神,工作中无所适从,畏首畏尾,坐等观望,缺乏开拓精神,往往是上面要求什么,下面才做什么,工作被动性较大,工作模式单一,主观能动性较差,工作无重点、无目的、无特色。还有一些街道领导班子存在着重经济,轻党建的思想,认为经济上去了,党建工作搞不搞都不太重要。
三是认同感低下,共建意识不强。有些驻区单位党组织领导和居民群众对社区的性质、任务、职责、功能等缺乏基 本的认识,对社区缺乏必要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没把自己看成是社区的一份子,没有主人翁意识和责任感意识,认为自己单位的事就已经够多了,社区党建只是政府的事,与己无关,不愿参与社区建设,也不支持社区建设。有些单位认为开展社区工作,就是政府来刮单位油水、找单位麻烦,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有些单位一味地强调单位困难,谈到社区共建就是几个字“没钱、没人、没力、没地方”。辖区98%的单位都是传统的行政事业单位,职工工资高,福利待遇好,同时单位自办社会,学校幼儿园一应俱全,职工有任何事情,只需找单位联系就可以得到解决,在生活方式上他们很少与传统社区联系过,对社区的认识也仅仅停留在过去传统“老大妈”式居委会的印象上,对社区认同感和归属感不高,参与社区建设的意识也不强烈。
2、管理体制不顺畅,协调机制不完善,街道、社区党组织领导核心作用难以发挥。
一是管理体制不顺畅,内在运行机制不完善。《居民自治法》明确规定“社区居委会是社区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监督”的群众性自治组织,政府部门与社区居委会之间是指导与被指导的关系。但在实际工作中,由于没有明确社区的直接领导和主管部门,也没有实行社区工作准入制,一些本该由职能部门完成的工作,往往以一个文件、一份通知的形式随意安排、下达到社区,也不管社区能不能 接受,应不应该接受。管理体制的不顺畅、不明确导致“一个社区多个婆婆”、“社区是个筐,什么都往里装”的现象,也导致多头管理、重复管理、管理不到位的现象。也有一些职能部门只知道给社区下任务,却不将相关的经费和权力移交下放给社区,社区在工作中经常是有责无权或责大权小,工作疲于应付,工作效率和质量不高。责权利相脱离使得街道履行综合协调和领导职能非常困难,社区自治能力孱弱,社区行政功能远远大于社区的服务功能。
二是共建机制难建立,社区党组织领导核心作用发挥不明显。党章及中组部《关于加强街道党的建设工作的意见》等重要文件中明确指出“街道党委是街道各种组织和各项任务的领导核心”、“居民区党支部是居民区各种组织和各项工作的领导核心”,然而在实际工作中,无论是街道党组织还是社区党组织的作用发挥都不尽如人意。对街道党组织而言,街道与驻区单位没有直接隶属关系,它的工作只能在与驻区各单位充分协调,并取得理解、支持、配合的基础上才能有效地进行,社区党组织整合社区政治资源效果的好坏,往往取决于驻区单位党组织的社区意识强弱,街道党组织只能领导其下属党组织和党员,无法聚合整个区域内党组织和党员力量。而驻区的企事业单位大都有自己的上级业务主管部门,一般习惯于服从上级业务主管部门的领导,对街道的领导心存疑虑,也未引起足够的重视。在运行机制上,街道 与驻区单位又互属不同层面、不同条块,牵涉到的方面较多,具体运行上必将出现一些矛盾和问题。目前,虽然街道、社区都成立了街道社区党建工作联席会和分会等协调议事机构,社区内党组织之间建立了定期研讨制度,但是这种机构目前还不能有效地发挥整合社区资源、调动社区党员参与街道社区党建积极性的作用,驻区单位党组织对社区的支持和共建大多只是出自情谊上的,无法建立有效的共建机制,社区党建工作条块分割现象还是比较严重,条块结合的良性运作机制还没有最后形成。
3、社区保障机制不健全,社区发展需求得不到有效满足。
一是基础设施建设与社区发展不相适应。社区办公用房、基础办公设施是开展社区工作的首要条件,但我街地处兰州市中心,受地皮、资金等的限制,社区办公用房、党员活动阵地建设进展一直较为缓慢。目前6个社区还有2个社区没有办公用房,办公场所、办公设备、活动场地及服务设施远远跟不上社区发展要求,严重影响了社区干部的工作积极性,阻碍了社区工作的进一步深入。
二是经费欠缺,经费来源渠道狭窄。目前社区的办公经费区财政每月拨付的1000元,只够社区正常水电暖等费用的开支,虽然党建工作的经费近两年有所增加,但随着社区党组织职能的不断完善,党建工作内容、工作对象的日益增 多,加之区财政担负能力有限,省、市必要的补贴资金又未到位,社区各项经费困难,仍然是困扰社区工作的重要问题。
三是人员配备不完善,配置不合理,人员业务素质不高。首先,人员配备不完善,配置不合理。6个社区5个社区实现“一肩挑”,每个社区1—2名副主任,选派的派出所民警、保安因种种原因到社区参与社区工作的时间比较少,社区大量工作几乎全由主任、副主任完成。就社区的工作量来看,社区的人员配备状况和社区所承担的工作任务远远不成正比。其次,人员素质不高,党建业务能力欠缺。目前的社区干部相当一部分人对基层工作不熟悉,尤其是大部分支部书记不是搞党务工作出身的,对党建工作较生疏,又没有相关业务培训,社区党建工作不能顺利开展。第三,招聘人员待遇少,素质低与实际工作量、工作难度不成正比。
另外,缺乏公平合理的竞争机制和激励机制,一方面社区优秀人才想选拔到高一层次岗位的机遇太小,另一方面层次高的人不愿到基层工作。
四是社区经济发展后劲不足。一方面,随着政治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推进和城市管理重心的逐渐下移,社区承担的工作任务越来越多、越来越重,社区工作人员的主要时间、精力用于完成大量的政府行政任务上,无瑕顾及经济服务网点的发展。另一方面,受城区规划和资金、场地等的限制,社区经济发展空间非常有限,社区服务网点难成气候,即使 有服务项目,大多也是挂靠形式,且项目只限于自行车看管、小学生午餐、日用小百货、家政服务等低档次的服务方式,福利几乎没有。再就是缺乏必要的优惠政策和制度保障,没有宽松的服务环境,街道社区置办经济实体瞻前顾后。街道在社区建设及开办经济服务网点过程中,社区能否建立自身财务?如何建立?如果建立如何对其进行监督管理?社区服务实业有何税收优惠政策?街道与社区置办的实体间利益关系如何确定?各职能部门在不违反规定的条件下,在哪些方面给社区优惠等方面无据可循,无章可依。这些问题,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社区经济的发展。
4、党员管理教育难,党员作用发挥有限。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社区党员管理对象由过去单一的居民党员,扩大到离退休、在职、下岗职工、流动等住在辖区的各类型党员。而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经济生活和社会生活诸多方面的深刻变化,使得党员管理教育出现了许多困难和问题。
一是管理对象复杂多样。随着经济体制改革及人事劳动制度改革的深入,社会保障体系的社会化管理,大量离退休人员党员、下岗失业职工党员、解除劳动合同关系职工党员、复员退伍军人党员、大中专毕业生党员和流动党员涌入社区,社区管理的对象由原来的纯居民党员扩展到驻在辖区的各类形形色色的党员。这些党员来自社会不同层面,接受过 不同的管理和教育模式,他们中既有知识分子、农民、工人,又有新经济、新组织中工作的人员,如何把他们有效地凝聚在社区党组织周围,管理教育好他们,发挥他们应有的作用,这对社区来说,困难和压力都太大。
二是管理难度大。(1)居民党员结构呈老龄化趋势,党员年老体弱。相当一部分居民党员关系在社区内,人却在区外或省外居住,不便也无法参加社区活动。(2)年轻党员多是复转军人和毕业学生党员,大多组织关系在,人不在。(3)在职党员、离退休党员、协议解除劳动合同的职工党员、破产企业的下岗职工党员、流动党员的作用未得到充分开发和利用。
三是扩大党的工作覆盖面难。十五大以来,涌现出了许多新经济、新社会和新中介组织。这些组织一般没有明确的上级主管部门,许多单位处于有党员无组织和党建工作滞后的状况,还有许多单位因没有党员而成为党建工作的空白点。从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出发,加强这一领域党的工作是摆在各级党组织面前的重要任务之一。而在实际工作中,这个领域的工作毕竟刚开始,加之街道社区对其又无任何制约性,企业能否建立党组织,很大程度上是看业主的支持和重视程度如何,业主支持的、重视的,企业党建工作就好开展,业主不支持的,企业党组织就无法建立。怎样改变这些状况和问题还有待于进一步探索和研究。
三、对策思路
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要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制,全面推进农村、企业、城市社区和机关、学校、新社会组织等的基层党组织建设,优化组织设置,扩大组织覆盖,创新活动方式,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作用”。按照十七大这一精神要求,结合我区特点,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社区党的建设。
1、创新思维,强化意识,提高新时期对社区党建工作的认识
一是要强化大社区、大党建、大服务的观念。社区是个区域性概念,社区的各项业务开展都是以区域为单位来进行的,这与传统的条式管理有着很大的区别。要树立责任领导意识和属地管理意识,街道党工委的观念要从过去主要精力用于抓办事处机关和居委会党支部建设,向抓覆盖辖区的区域性党建观念转变,向统一领导地区性、社会性、群众性、公益性工作转变。社区党组织要从巩固党的执政基础,维护城市的政治稳定和社会安定,促进全区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协调发展的观念出发,主动承担起领导社区内各类组织和群体的政治职责,实现由生活支部向工作支部的转变,在社区建设中发挥把方向、抓大事、出思路、领导社区居民自治的角色。
二是要强化创新意识。随着我国经济、政治体制改革的 不断深入,街道社区党建和社区建设的内涵也必然随之不断向前拓展,我们必须坚持以创新的观念来思考街道社区党建,以创新的观念来谋划街道社区建设,要找准、抓住自身社区的特点,以发展的眼光,不断确立新的发展目标,推陈出新,摆脱直线、惯性思维的定势,敏锐地发现、把握机遇,在实干中不断探索总结经验,在实干中不断突破创新,争创一流新佳绩,打造一流精品社区。
三是要强化服务意识。“服务”是社区的根本立足点,也是最终落脚点,社区各项工作都是基于服务而产生的,如果我们没有这个基本的意识,社区工作就会离开它的初衷,离开它应有的轨道,失去它存在的意义。以服务辖区单位和服务居民群众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社区工作局面才可能得以打开,社区的工作才能得到辖区单位和居民的认可,社区的生命也才可能得以延续。社区党组织要进一步强化服务意识,紧跟时代步伐,把群众的冷暖、疾苦放在第一位,解群众之所急,想群众之所想,谋群众之所利,始终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争做新时期“三个代表”忠实的实践者和推动者。
2、健全组织,构建体系,推进新时期社区党建工作共驻共建新格局
一是按照“便于组织学习、便于进行管理、便于开展活动、便于发挥作用、便于相互监督”的原则,以楼院、楼道 为单位,合理划分社区党支部和党小组范围,组建楼院、楼道党支部和楼院、楼道党员联络组,选配好楼院组长,不断建立完善社区党建工作网络。按照“属地管理”原则,继续加大“两新”组织党组织的组建力度,不断扩大党的工作覆盖面,增强党的影响力和渗透力。要按照区总工会、团区委、区妇联关于组建社区工青妇组织的要求,加大社区工青妇组织的组建力度,形成以社区党组织为核心、社区居委会为依托、工青妇组织为助手、各方面齐抓共管、相互配合的社区组织体系。社区工作实行准入制,今后职能部门进入社区的相关工作,必须通过民政部门的同意,方可进入社区,否则社区有权力拒绝接受。同时,要做到费随事转、权随事走,确保社区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是增强共建活力,推进共驻共建工程。增强共建活力,首先要坚持社区共建的思想,以共同的目标激发内在动力。在工作中,必须坚持社区共建的原则,突出共建共创,用“搞好社区建设,建好共同家园”的共同目标来激发各自内在动力,凝聚各方合力,充分调动各方积极性,通过加强社区党的建设,带动搞好社区的建设、管理和服务。其次要开辟共驻共建的渠道,形成紧密的利益共同体。要以社区居民群众和社区单位的共同利益、共同需要、共同目标为出发点,找准街道社区党建工作与辖区单位党建工作的结合点和切入点,开辟共建的渠道,并以街道社区党建工作联席会为桥梁 和纽带,从社区单位和居民群众迫切要求解决的热点、难点问题入手,积极利用驻区单位在资金、场地、设施、人员等方面的优势,大力开展以“共驻共建、共同发展”为目标,以“精神文明共创、社会事务共管、社会稳定共保”为主题的结对共建活动,组织和发动辖区单位、居民群众积极参与到地区性、社会性、群众性、公益性的社区管理与服务工作中来,逐步形成社区建设目标同向、工作同步、成效同得的新局面。要营造共驻共建的氛围,对积极支持社区建设的社区单位和居民群众进行表彰奖励或通过媒体进行宣传,以激发更多的单位参与到社区建设工作中来。
3、把握关键,强根固本,夯实新时期社区党建工作的基础
选好配强街道社区领导班子,真正把那些政治素质好、精力充沛、组织协调能力强、熟悉城市基层和群众工作、热心为群众办实事的人选进街道社区领导班子。采取向社会公开招聘、民主选举、竞争上岗的办法选聘社区党组织主要负责人,努力改善和提高社区党组织“一班人”的结构和素质。加强社区党组织人员党务工作的培训教育,不断提高街道社区干部的政治水平、业务素质和工作能力,提高街道社区党组织的领导水平和战斗力。创造公平竞争的用人机制和激励机制。完善目标管理体系,并严格考核。对于表现突出的街道社区干部及时进行宣传和表彰,对于缺乏责任心,工作不 进取和业务能力不适应工作需要的干部,加强教育,必要的应果断地进行调整,切实做好能者上、庸者下、优者奖。加强制度建立,明确用人标准和利于基层干部发展的机制,制定有利于基层吸引优秀人才的政策,并确保落实,不断为街道社区补充新鲜血液和新生力量。
二是加强基础设施的建设力度。要解决社区办公阵地建设问题,一方面社区、街道、区直有关部门要加大与辖区单位的沟通、协调,另一方面省、市有关部门要制定出台相关的政策,采取有力的措施,认真抓好落实工作,积极参与、支持、重视社区阵地建设工作。通过多方出动、齐抓共管、齐心协力,多渠道、多方位地解决社区办公用房、党员活动阵地的建设问题。要加快社区电视、DVD、电脑、打印机、传真等办公设施的配备力度,开通信息网络,为实现社区现代化办公创造条件。
三是拓宽经费来源渠道。采取政府拿一点、党费返一点、街道社区创一点、辖区单位筹一点的办法,不断拓宽经费来源渠道,解决社区党建经费欠缺的问题,增强自我“造血”功能。
四是加大制度建设力度。健全规范的制度,是社区党组织工作正常运作的基础。社区党组织要结合各自工作实际,尽快建立健全党的各项工作制度,抓好制度落实,使社区党建工作走上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的轨道。街道党工委要 建立党工委工作职责及议事规则、中心组学习、民主生活会、党风廉政建设、领导干部联系点、重大问题集体讨论等一系列保证民主集中制、规范组织和个人行为的制度,要完善街道社区联席会工作制度,健全社区党建考核制度等。社区党支部要建立支部工作职责及议事规则,落实支部成员工作职责,严格党的组织生活、学习制度,健全“三会一课”、民主评议党员、党员向党组织定期汇报思想、流动党员管理等制度。要通过建立健全各种制度和抓好制度落实,把各级党组织在实践中创造的好经验、好做法确定下来,坚持下去。
4、加强管理,创新载体,提高新时期社区党员教育管理水平
一是实行分类管理。要在摸清党员底数的基础上,按照“属地管理与双重管理并重”的原则,结合党员的从业性质和生活特点进行分类管理。二是实行活动管理。要根据社区党员的职业特点和个人专长,以党员志愿者队伍为载体,以社区服务为主线,围绕“知民、帮民、为民、安民、乐民”工程,以“了解人、关心人、凝聚人”为主题,多种形式地组织党员开展以“亮身份、树形象、做贡献”为目标的党性教育实践活动,组织社区内广大党员,积极开展为社区奉献爱心的志愿者活动。三是加强党员教育培训。组织社区党员学习党的理论知识、经济知识、法律知识、管理科学以及实用技术,开展有针对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做好新形势下 社区党员的教育工作,不断增强社区党员为人民群众服务的宗旨意识,保持共产党员的先进性。培训活动形式上,可采取由社区党组织定题、党小组组织、党员自己设计的形式进行。
5、立足服务,找准结合,推动和谐社区建设 一是要将开展社区党建工作与发展区域经济、搞好社区服务结合起来。社区党组织要在充分了解把握区域经济总体情况的基础上,针对各自的特点,努力寻找发展社区经济的空白点,充分利用一些大公司、大企业在资金、场地方面的资源,结合社区在人力、地域、信息等方面的优势,积极寻求有利于社区与这些企业发展的合作模式,大力发展服务群众物质和文化生活的产业,特别是养老托幼、家政服务、教育培训、人才中介、文化娱乐、体育健身、房屋托管、旅游代办、职业介绍、医疗服务等社区服务项目。坚持无偿、低偿和有偿并举,福利性、互助性、经营性相结合,推进社区服务社会化、产业化、网络化和市场化,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同步增长。
二是将开展社区党建与创建文明社区、搞好精神文明建设相结合。社区精神文明建设是城市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街道、社区党组织要切实承担起领导辖区精神文明建设的职责,动员和组织驻区单位深入开展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知识教育,开展以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和社 会公道、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为主要内容,充分挖掘社区资源,兴办社区文化事业,开展健康有益、积极向上的文化、体育、卫生、科技等群众性活动,努力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明需求。要广泛深入地开展文明创建活动,组织动员驻区单位和社区居民群众共创文明家园。
三是将开展社区党建与搞好社区环境、维护社会稳定相结合。为驻区单位和社区居民群众创造一个环境优美、治安良好的社区工作、生活环境,是街道社区党组织的一项重要责任。街道、社区党组织要针对驻区单位和居民群众关心的热点和难点问题,以专项治理为突破口,以彻底改变脏、乱、差为重点,以环境整治为主线,以实现“硬化、绿化、净化、亮化、美化”为目标,创建环境优美的新社区。要坚持以人为本、预防为主、打防结合的社区治安工作方针,逐步形成以街道、社区党组织为核心,以群众自治组织为基础,以社区综治员队伍为骨干,职责明确、协调配合的治安联防工作格局,打击、预防犯罪,消除不安定因素,化解矛盾,保持稳定。
第四篇:对街道社区党建运行机制思考(模版)
崆峒区街道社区党建工作运行机制的实践与思考
社区党建工作运行机制关系到社区党建工作的运行效率与运行质量,关系到社区的经济发展和各项事业的全面进步。社区党组织是社区各种组织和各项工作的领导核心,其作用发挥的好坏,直接决定着整个社区建设。所以,探索和加强社区党建工作运行机制是新形势下全面推进社区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
一、崆峒区探索社区党建工作运行机制的实践
14个街道社区(其中1个农村社区崆峒区有3个街道办事处,居委会),城市规划区面积48平方公里,总人口49.31万人,其中城市人口17.41万人,有153个居民小组。共建立街道办事处党工委3个,社区党总支13个,党支部36个,有党员2684名。
近年来,崆峒区认真贯彻落实省、市委关于加强街道社区党建工作一系列精神,始终把社区党建放在小康崆峒、和谐崆峒的大局中来谋划,坚持以人为本,按照构建文明和谐新社区的要求,围绕“服务社区发展、服务辖区单位、服务党员群众”的工作思路,大胆探索,积极实践,丰富载体、创新机制,为构建文明和谐新社区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证。
1、创新协调机制,建立区、街、社三级党建组织网络。一是进行规范化建设。提出了“小社区、大服务”的工作思路,制定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社区党的建设工作的意见》,明确了社区党建工作的指导思想、主要目标、工作职责、运行机制,促
-1-
进了社区党建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建设。二是调整组织设臵。按照“有利于服务和管理、有利于资源开发利用和社区自治”的原则,将原来28个居民委员会整合为13个社区居委会,把办事处党委改设为党工委,成为区委的派出机构;将13个社区党支部改建为党总支,在居民楼院设立了36个楼院党支部,初步形成“把党总支建在社区、党支部建在小区、党小组建在楼宇”的社区组织体系,共建立了86个单元党小组、138个党员责任区,实现了街道社区党建工作的全覆盖。三是健全组织网络。在区委成立了街道社区党建工作领导小组,街道、社区分别成立了党建工作联席会和协调小组,建立了区委领导和办事处班子成员联系点制度,积极落实党组织为党员服务、党员为群众服务的工作制度,形成了社区党建的组织网络,为街道社区党建工作的开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证和机制保障。
2、克服薄弱环节,努力扩大党的基层工作覆盖面。一是党建工作向“两新”组织延伸。区委制定了《关于加强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工作的意见》,加大非公领域党组织设臵力度。各街道党工委深入调查,积极协调,在专业市场、规模以上私营企业、民办学校、社会医疗机构等单位积极组建党的组织,并通过选派党建工作指导员等形式,加强对新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的管理。全区共建立非公领域党组织24个,占应建的100%,累计下派党建工作指导员80余名。二是党建工作向流动党员延伸。通过建立流动党员管理服务站、发放流动党员活动证等有效方法,加强了对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采取举办培训班、专题讲座、互上党课、-2-
参观学习、举办文体活动等多种形式,使全区721名流动党员(其中流入23名)都领到了活动证,纳入教育管理之中,有效地调动了流动党员参与社区活动的热情。三是党建工作向驻区单位延伸。积极与驻区单位联系,通过组织开展以“公益事业联办、共建服务设施,思想工作联做、共育社会新人,社区服务联抓、共图经济发展,生活环境联建、共创示范社区,文体活动联谊、共铸高尚情操” 的“五联共建”活动,结成共建对子150多对,努力形成了“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条块结合、共驻共建”的社区党建工作新格局。
3、设置活动载体,丰富社区党建工作内容和活动形式。一是开展“五民”工程。始终坚持把服务居民群众作为街道社区党建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注重在载体创新上下功夫,在服务实效上做文章,组织实施了以“为民、富民、安民、育民、乐民”为主要内容的“五民”工程,千方百计为居民办好事、实事。新建社区服务大厅4个、社区服务网点80多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4个、卫生服务站11个,开办家政服务、医疗保健、优生优育、托老托幼等七大系列服务项目40多个,满足了群众的多样化需求。鼓励引导和协调扶持辖区居民创办便民服务实体60余家,开发再就业岗位129个,培训待业人员126名,协调安臵再就业人员950多人。二是创建文明社区。坚持以丰富社区居民精神文化生活、形成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为目的,新建社区文化中心47个,建立棋牌娱乐室、图书阅览室4260平方米,成立健身队、秧歌队、自乐班等群众性健身组织36个,开展“四进”社区活动217(场)
-3-
次。深入组织开展了“道德新风进万家”、“文明街道”、“文明社区”、“文明楼院”、“好爸爸、好妈妈、好媳妇”、“五好家庭”、“文明经营户”等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共创建省级文明社区3个,市级文明小区11个、区级文明小区62个,评选文明楼院234个,创造了优美、舒适、和谐的生活环境。三是创建平安社区。积极开展“平安社区”创建活动,组织党员志愿者服务队及治安巡逻队开展治安巡逻,维护辖区安全;建立学校包学生、家长包子女、单位包职工、社区包居民“四位一体”吸毒人员帮教体系,成立民调、综治、帮教小组240个,设立社区警务室13个,有力地净化了社区的治安环境。
4、夯实工作基础,着力强化社区党建工作保障功能。一是优化干部素质。按照年轻化、知识化、职业化的要求,从拓宽干部选拔任用渠道入手,采取措施优化社区工作者队伍的结构。对办事处领导班子进行了3次调整,为每个社区核定编制9名,从各办事处、乡镇选拔30多名熟悉城区管理、善于做群众工作的年轻干部充实到社区班子,改善了社区班子和干部的年龄、知识结构,提高了社区干部的整体素质,社区工作者的平均年龄为38岁,大专以上文化程度占96%。二是强化阵地建设。研究制定了社区阵地建设三年规划,采取多渠道筹资、分实施的办法,先后筹资1130多万元,新建了13个社区办公场所和中街办事处服务中心,使全区社区活动阵地均达到“四室一场”(党员活动室、棋牌娱乐室、图书阅览室、社区警务室,活动场所)要求,平均面
-4-
积在150平方米以上。区委组织部、民政、社保、计生等部门为各社区配备了党员电教设施和电脑、办公设施、档案柜等,使社区的服务条件和工作环境有了极大改善。三是加大经费保障。区上在财力十分困难的情况下,将街道社区党建工作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区委组织部每年为每个办事处提供党建工作经费1万元,为每个社区划拨党建工作经费2000元,同时,根据活动开展情况和实际工作需要,拨付一定的党员教育活动经费,保证了街道社区党建工作的正常开展。
二、建立社区党建工作运行机制存在的问题
经过探索与实践,我区在社区党建工作中取得了较好的成效,社区党建正成为新的历史条件下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增强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的重要途径。但总体上看,社区党建工作的探索步子还不够大,党建工作运行机制还不健全,影响了社区党建工作成效的充分发挥。问题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在加强社区党建工作的思想认识上还存在偏差。一是不同程度地存在畏难思想。一些党员干部认为现在社区管理服务任务重,对驻区单位党组织进行协调和指导的难度大,工作中往往打不开局面。二是单位意识仍未完全打破。一些社区单位党组织支持和参与社区党建的自觉性和责任性不强,认为社区党建是街道办事处和社区党组织的事,与自己没有关系,不愿在财力、物力上给予支持和帮助;还有一些单位党组织觉得本单位党建任务已
-5-
经很重,再腾出精力参与和支持社区党建是一件得不偿失的事。三是仍然存在消极等待思想。有的社区工作者认为社区党建是党委组织部门的事,抓是帮别人抓,社区党建工作是新时期党建的新课题,与其自己费时费力的开展探索,还不如学习先进地区经验见效快。认识上的不到位,造成了工作上的不同步,因而也就直接影响了社区党建工作的全面开展。
2、社区党建工作指导协调力度还不够大。近年来虽然建立了社区党建工作协调机构,为社区党建工作的发展开辟了新的途径,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实践的深入,一些新的矛盾逐步显露出来。如全区社区党建工作联席会开展不经常,社区党建工作领导体系仍在沿用组织系统形成的垂直型传统体系,协调职能未充分发挥;一些驻区单位负责人只愿意和街道党工委书记及办事处主任打交道,街道主要领导不出面,很多事情就无法协调;社区单位在发掘自身优势,为社区提供活动场所和建设资金、带头宣传社区党建工作、督促在职党员参与社区党建等方面显得较为薄弱,未实现全面意义上的“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受利益观念的影响,与驻区单位关系的好坏往往与经费支持的多少成正比,工作的临时性、随意性较大,尚未形成持久的推动力。
3、社区党员参与党建活动的激励机制不健全。社区党员类型多样,如何引导他们有组织地参与社区建设,是目前社区党建工作中的一大难点。在职党员由于实行单位与社区双重管理监督的制度尚未完善,不能主动参与社区党建工作,单位对党员进行考评时又难以体现,从而影响了在职党员对社区党建的认同感和参
-6-
与的积极性。流动党员由于社区工作的不到位,准确情况掌握不全,各项管理机制不健全,致使有时处于失控状态。各类“两新”组织党员工作岗位变化快,人员固定性差,未建立党组织的企业与当地党组织联系不经常,其中的从业党员处于无人管、无力管的状态,使他们失去了对党的热情。下岗失业党员、转业或学生党员因为工作单位没着落,管理机构不明确,有时为生活所迫对参加组织生活不热心,不参与组织活动。
4、社区党建工作经费等物质保障还很不到位。目前我区社区建设主要依赖财政拨付,受财力影响,对街道社区工作经费投入不够,“费随事转”原则坚持不到,社区党建工作无经济支撑和财力保障,阵地建设所需费用筹集困难。由于各级投入的严重不足,社区大多又无集体积累,加之社区内优势资源缺乏有效整合,社会性投入渠道不畅,社区建设的投入乏力,制约了社区党建工作的开展,制约了社区党建工作的整体效果。
三、完善社区党建工作运行机制的思考
街道社区党组织是党在城市的基层组织,是党联系城市居民的桥梁和纽带,更是党在城市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加强社区党建工作运行机制的建立和完善,是新形势下开展社区党建工作的必然要求和必然选择。
1、按照“资源共享、优势互补”要求,进一步强化党建责任意识,完善领导体系管理机制。
一是要形成社区党建的综合协调机制。社区单位党组织是社区党建工作的依靠力量。要通过建立健全社区党建联席例会制度、-7-
社区党建协调小组例会制度、社区重大事项通报制度等,加强与社区单位党组织的沟通与联系,将单位党建与社区党建紧密结合起来,共同研究、协商社区工作计划,部署、落实社区工作任务。二是要形成社区党建的广泛参与机制。社区党员是社区党建工作的主体,要通过建立健全社区联合党校教育培训制度、流动党员管理制度、离退休党员活动制度、党员责任区和党员联户制度、社区党员议事会制度、在职党员参与社区工作双向联系、双向反馈制度以及活动月报、奉献通报、表彰奖励制度等,教育和引导社区内各类党员积极参与社区建设和管理的各项工作,提高社区党员教育管理的实效性,提升居民群众对社区工作的关心和参与度,促进社区各项工作任务的完成。三是要形成社区党建的责任落实机制。区街党组织是社区党建和社区建设工作的领导核心。要通过建立健全以街道党工委书记为第一责任人、社区党组织书记为直接责任人的社区党建工作责任制、街道工委委员和社区党组织书记联系点制度、社区党建工作目标分解督办制度、社区党建工作考核制度等,根据社区建设的情况进一步研究探索新形势下开展社区党建工作的运行机制、保障体制和载体活动等方面的问题,做到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把社区党建工作的各项任务落到实处。
2、按照“整体推进、分类管理”要求,进一步加强党员队伍管理模式,完善党员作用发挥机制
围绕建立党员“五管机制”,切实加强社区党员教育管理。一是坚持隶属管理原则,建立在册党员“直管”机制。在册党员
-8-
是社区党员队伍中相对稳定的成员部份,必须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直接管理的优势,以直接管理的党员为突破口,进一步推动其它类型党员的管理。通过支部委员会、党员大会、党小组会、民主生活会、党员汇报会、恳谈会等形式,强化党员的党性意识和组织观念。同时,对直管的党员可实行党建目标管理,党支部与党员签订责任书,实行定期检查制度,把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落到实处。二是坚持双重管理原则,建立在职党员“双管”机制。根据社区在职党员的不同特点和实际情况实施主辅结合、双重管理的原则,主动与在职党员所在单位加强联系,将党员在社区建设中的表现,通过《社区在职党员双向联系册》反馈给所在单位党组织。单位党组织也要主动把党员的基本情况提供给社区党组织,教育引导和督促党员积极参与社区服务和建设活动,并将党员干部在社区建设中的表现情况作为民主评议党员、评比先进、使用干部的重要依据之一。通过“以条为主、以块为辅、条块结合”的双重管理模式,使在职党员在严密的组织活动中强化责任意识和奉献意识,提高参与社区建设的积极性。三是坚持动态管理原则,建立流动党员“协管”机制。针对流动党员分散、流动性大、工作变换频繁的特点,开展灵活多样的动态管理模式。健全流动党员服务站和联系制度,在外出流动党员比较集中的地方建立流动党支部或党小组,加强与流入地党组织的联系,以《流动党员活动证》督促参加当地党组织活动。建立外来流动党员登记制度,实施有组织的动态管理。四是坚持多层管理原则,建立“两新”组织党员“联管”机制。设立“两新”组织党建办公室
-9-
和联络站,选派专人负责具体日常党建工作,加强党员之间、党组织之间的联系与交流。在有利于党内生活,有利于党员管理,有利于企业发展的前提下,研究成立楼寓党支部、一条街党支部、市场联合党支部等,创新组织设臵形式,针对不同类型党员特点,创设不同活动载体,把“两新”组织党员管理推向一个新的水平。五是坚持共同管理原则,建立其它党员“接管”机制。对社区存在的复退军人、未就业的大中专毕业生和离退休人员中的党员,要加强与直属机关、教育部门、民政部门和人才交流中心的党组织的沟通联系,准确掌握基数,在接转组织关系的同时将其纳入社区党员教育管理的总体规划之中,通过建立联合党支部,采取登记、考勤等制度形式实行管理,使他们始终处于正常的组织生活之中,确保党员关系不漏,组织生活不断,教育管理不松,先锋作用不停。
3、按照“合理投入、规范保障”要求,进一步加大党建工作的投入力度,完善社区工作保障机制
基层党建工作的成效有赖于一定的投入。加强社区基层党建工作运行机制建设,就应重视研究投入问题。一是健全工作经费投入机制。各级党委一定要把社区党建经费投入纳入基层组织建设工作的总体规划进行考虑,制定社区工作经费保障的管理制度,在工作经费上适当予以倾斜,逐步提高社区党建工作运行的保障能力。可以从区管党费中划出一定比例,按照标准核定社区党组织活动经费,加大对社区党组织工作的支持力度。同时,通过发展区域经济,增强社区经济实力,为社区党建工作提供有效的物
-10-
质保证。二是健全活动场所建设机制。认真执行省、市委社区阵地建设规划,针对基层党组织活动经费紧张的现实,多渠道筹措社区活动阵地建设资金来源,分步分实施。按照以点带面、分步实施原则,在每个街道办事处建成至少2个党建工作标准化建设示范社区,最大限度地发挥典型的示范带动作用,以先进典型的“闪光点”推动全局。要在党员活动室内规范布臵社区党组织职责、党建工作网络、组成人员名单及分工、党建工作制度、社区党员概况等情况,配臵电教设备和现代化办公设备,设臵宣传橱窗或宣传栏,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营造良好的社区党建工作氛围。三是健全工作者队伍建设机制。社区党建工作面广量大、任务繁重,配备和建设一支适应工作需要的党务干部队伍,是做好社区党建工作的重要保证。从全区情况看,目前各街道党工委具体抓党务工作的职能机构只有办公室,人员编制少,社区党支部书记忙于日常事务,无专职副书记,机构设臵和人员配备都比较弱。应结合当前社区党建工作的发展趋势,按照专业化、职业化的要求,健全完善街道党工委的职能工作机构,适当增加人员编制,采取向社会公开招聘、民主选举、竞争上岗等办法,选聘社区居委会干部,努力建设一支高素质的社区工作者队伍。应该适当提高社区的职级待遇,将社区支书设为副科级岗位。同时,本着既有利于改善干部队伍年龄、文化结构,又有利于干部培养、选拔的原则,注意从新参加工作的大学生中选聘政治素质好、文化程度高、工作能力强、热爱社区工作的优秀人员,充实到社区工作者队伍中去,改善社区工作者队伍结构,增强整体战斗力。
-11-
4、按照“重心下移、全面覆盖”要求,进一步提升党建工作的服务功能,完善社区服务群众机制
社区服务是社区工作的重点。社区党建工作就是要按照建立服务型党建的要求,实现服务方法和服务范围上的“全面覆盖”。一是拓展社区服务工作内容。目前社区的服务工作主要针对各类弱势人群、优抚对象和计生对象,这些常规性的工作不能实现社区服务的全覆盖。所以,要积极探索开展面向普通居民群众的便民利民日常生活服务和面向辖区企事业单位和机关团体部队的“后勤”服务,在强化社区治安、文化、教育、卫生等职能的基础上,本着“上为政府分忧,下为居民服务”的原则,大力推进“民心工程”,以此来拓宽社区服务领域,提高社区服务的经济效益(开展这类服务基本上都属于有偿服务),促进社区服务体系的良性运行,密切街道、居委会组织与辖区内单位的合作关系。二是健全社区服务工作网络。根据形势的变化不断延伸,充分调动社会资源和党组织自身组织资源,利用共建机制,吸纳辖区卫生、教育、民政等单位,设立社区服务平台,采取以市场化运作与共产党员志愿者、义工服务相结合的方式,针对小城市建设与居民在家服务、娱乐、子女教育等方面的需求,通过开展党员干部与困难群众和困难党员“双结对”活动,设立社区就业服务站和社区爱心超市,建立社区帮扶机制。围绕“关爱夕阳行动”主题,挖掘社区资源,逐步形成社区养老院、社区老年学校、老年活动室、老年保健中心和老年旅游服务站为载体的社区养老网络,积极兴建和发展为少年儿童服务的福利设施,如托儿所、幼儿园、-12-
少儿活动中心(室),开展寒暑假少儿服务活动,根据客观需要发展“小学生饭桌”和“接送孩子”等服务项目,充分整合社区资源,为群众提供服务。三是创新社区服务载体活动。继续深入开展“五联共建”等多种形式的主题实践活动,积极搭建活动舞台,通过“设岗定责”,与党员签订《社区服务岗责任书》,设立服务岗责任牌,大力开展党员志愿者服务、党员示范岗、党员责任区等活动,明确每位党员的服务职责,充分调动社区各类党员参与社区建设的积极性。同时,以创建示范社区、文明小院、文明楼道和文明家庭为载体,将其作为社区建设的工作目标,把群众性文明创建活动作为加强社区思想政治工作、提高公民素质的重要途径,不断调动社区居民广泛参与社区建设的积极性,努力营造健康向上、文明和谐的党建氛围。
-13-
第五篇:街道社区申请省级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事迹材
我们****社区是2000年4月成立的。地域面积0.182平方公里,下辖56个居民组,3829户,总人口11999人
一年来,在省两委办的关怀支持下,我们高扬“三个代”重要思想的旗帜,坚持解放思想、创新发展、与时俱进,使社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水平不断攀升。同时,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直接促进了社区各项建
设,使我们****社区呈现了经济繁荣、管理有序、服务完善、环境整洁、治安良好、生活便利、人际关系和谐的可喜局面。2001年以来,我社区获省社区建设“精品工程”、省综合治理工作先进集体等多项荣誉称号。
一、深化认识、明确目标,把精神文明建设作为推进社区建设的根本途径
一是正确分析形势,提高对精神文明建设重要性的认识。社区是居民群众聚居的地方,也是城市经济、社会和文化生活基本单位,是城市管理的细胞,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城市进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如今的**社区与过去的老**相比,发生了三个重大变化:一是社区地域面积扩大,增加了3倍;二是人口增多,增长近4倍;三是外来人口和流动人口大量涌入,使我们的工作对象由过去的家家熟知,人人认识变为不甚了解、不太熟悉。面对这种局面,社区党委深刻认识到,要承担起发展一方、稳定一方、造福一方的历史重任,就必须把精神文明建设牢牢抓在手上,以精神文明建设统揽和推进社区各项建设。为此,社区党委书记谭竹青强调:“精神文明建设一点也不能差,差一点也不行。社区其它各项建设,必须以精神文明建设为基础,并为其它各项建设注入动力,提供保障。这是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实际步骤,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型社区的迫切需要。”
二是坚持“三个到位”,奠定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基础。首先是组织领导到位。几年来,我们根据实际,及时调整和健全精神文明建设活动领导小组,组长由党委书记兼居委会主任谭竹青亲自担任;副组长由2名党委副书记担任;6名居委会副主任及社区经济实体负责人、部分居恰巧表任成员,加强了对精神文明建设活动的领导;其次是部署实施到位。我们按省、市精神文明建设活动的内容、标准和要求,逐项进行了细化和分解,并制定了岗位目标责任制,落实到各居民组、各经济实体,落实到每个人,使创建活动横向到边,纵向到人,没有空白点,没有死角;再次是资金投入到位,保证了精神文明建设活动的需要。可以说,近几年是我们投入最大、实现项目最多的一年。据统计,几年来,总投入高达120万元,其中直接用于或服务于精神文明建设方面的资金即达30万元。
二、加大社区法制建设力度,推进精神文明建设
一是建立普法宣传阵地,我们自筹资金,建立了社区法制教育画廊、社区广播站、社区图书馆等,并依托这些阵地广泛开展普法宣传活动,这些阵地发挥了重要作用,社区居民普法宣传面达98%以上;二是建立培训教育阵地,社区成立了“业余党校”、“居民法制学校”、“市民学校”、“青少年法律教育学校”,定期或不定期举办“法律知识专题讲座”、“学法懂法用法百题竞赛”、“学习贯彻《劳动法》知识竞赛”、“少年模拟小法院”等活动,一年来,参加培训学法的干部、居民、青少年达2000余人次;三是建立法律服务阵地。社区成立了法律咨询室,设立开通了“148”法律服务专线,搭起法律援助的“绿色通道”。在便民求助中心法律窗口,为社区居民法律咨询提供了方便条件;四是建立法律援助阵地,市、区司法部门在我们社区设立了法律援工作平台和服务窗口,实行了律师、公证、法律援助三进社区,定期在窗口开展咨询;四是坚持不懈地开展遵纪守法教育活动。我们针对社区居民不同层次、不同类别的实际,通过举办“爷爷奶奶学习班”、“姥姥姥爷学习班“、“年轻父母学习班”和法律知识竞赛,学法、用法演讲比赛等形式,对社区干部、居民、青少年和流动人口进行生动、活泼、直观的遵纪守法教育,在社区居民中大力提介“在单位做个好职工、在家庭做个好成员、在学校做个好学生、在社区做个好居民”,进一步增强了群众的文明意识、守法意识、依法维梳意识、治安防范意识和与犯罪行为做斗争的意识。
三、加大社区文化建设力度,促进精神文明建设。
一是在青少年中成立了“少年百花艺术团”、“中青年合唱团”,配合学校举办“夏令营”、“科技小制作比赛”,参观旅游活动,丰富了青少年的校外生活。特别是社区青少年活动中心的成立,为青少年提供了一个丰富多彩的活动场所,每天来参加活动的青少年络绎不绝。二是在老年人中成立了“秧歌队”、“老年合唱团”,开辟了“老年戏迷角”,经常组织各种演出活动。社区服务中心的老年活
动室开放后,每天来此参加文化娱乐活动的老年人达近百人之多。三是建立了图书阅览、书法绘画、棋类健身3个活动室。图书阅览室藏书2万余册,订有各类报刊、杂志40余种,每天免费开放,为社区居民读书看报、文化娱乐提供了舒适场所。四是开展节庆文化活动和广场文化活动。每逢节日或重大纪念日,社区都组织居民文艺积极分子排练节目,举办文艺汇演、消夏晚
会,知识竞赛等活动。一年来,社区自编的“****社区之歌”、“四唱计划生育好”、“退指标”、“党啊,我们永远热爱您”、“夫妻悄悄话”等一大批节目,在参加市、区和街道的文艺汇演中均获好评。
四、加大社区环境建设力度,服务精神文明建设
一是美化生活环境。一年来,在市、区市政的配合下,修了3条柏油路,铺设方砖3000平方米,种植草坪5000平方米,栽种树木1万多棵,花卉3万多株,新建起精品绿化景点3处,街心花园2个,凉亭1个,使社区环境实现了美化、绿化、彩化。
二是改善居住环境。我们组织居民开展“人人动手、美化家园”和“创文明楼院”活动,狠抓居民区的环境综合整治,实现垃圾袋装化,做到无乱堆乱放、无卫生死角、无落地垃圾,让楼道亮起来,让庭院美起来,为居民创造了优美、整 洁、舒适的居住环境。
三是稳定社会环境。我们健全调整了以老党员的骨干的义务巡逻队、义务活动治安队,民事纠纷调解委员会、调解小组等组织,形成了专兼结合的群防群治网络,使社区治安状况不断改善,给社区居民带来了安宁,带来了安全,带来了祥和,一年来,辖区内未发生一起刑事案件,民事纠纷也级少发生,2002年被评为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集体。
几年来,开展创建文明单位活动取得了可喜成果。
一是社区居民文明素质不断提高,涌现出一批“文明楼院”、“文明家庭”和“文明居民”,有35%的居民和家庭成为“文明居民”和“文明家庭”,其中省级“文明家庭”2户,市级“文明家庭“5户。
二是促进了社区社会秩序的持续稳定。几年来避免10多起刑事案件发生,协助公安机关抓获流窜犯4人,破获案件4起。社区呈现了计划生育无超生、无早婚早良、无上访事件、无刑事和治安案件的“四无“良好成局。
三是促进了社区经济的发展。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加强为经济发展营造了良好的环境,有力地促进了社区经济快速健康发展。几年来,全社区社会总产值年均达11000万元,利税均达60万元。
实践使我们深刻体会到:抓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使我们找到了加快发展社区经济的活力源;给我们安装了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的推进器;掌握了解决了热区热点、难点问题的金钥匙;取得了推进社区改革、发展的主动权。今后,我们要在十六大精神指引下,加倍努力,以以更加扎实有效的工作,不断推进社区精神文明建设,为把****社区早日建设成为社会主义民主、法治、文明的全国一流新型社区需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