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探固定资产投资审计中的“第三只眼”
为完善外部监督机制,强化审计人员自身“免疫力”,提升审计公信力,规避审计风险,清河区审计局不断拓展第三方审计思路,由审计项目实施相关的财政评审中心、中介服务机构和建设单位组成的“第三方”,对审计工作事前、事中和事后进行再监督,打破“同体监督”现象,用“第三只眼”审计“审计者”。现就第三方监督机制、成果转化和面临难题等三个方面浅探第三方监督机制在固定资产投资审计工作中的运行情况。
一、打破“同体监督”现象,积极引入第三方监督机制
第一,预算审核:联合评审机制。在对工程预算审核中,审计局与财政评审中心形成联合评审机制,两职能部门的工作内容各有侧重,但缺一不可,互相衔接。财政评审中心更侧重于对项目方案、图纸的合理性,项目投资的控制,而审计局更多的是对工程量计算和预算单价套用是否正确,各项费用标准是否符合现行规定等方面进行审核,包括招标文件主要条款、清单编制、组价、取费情况等。在预算审核过程中,两职能部门既互相配合又互相监督,程序上,先后有序,互相穿插;内容上互相补充、纠正、完善;形式上互为监督第三方。采用联合评审机制,旨在加强预算的科学性、合理性和严谨性,实现“项目资金可控,过程变更为零”,同时也是加强工程项目廉洁自律的一项举措。
第二,跟踪审计:三方合同机制。由于审计局普遍存在人员紧缺的现状,目前全过程跟踪审计往往是由审计局委托中介服务机构进行,从审计介入的时机来说,跟踪审计无疑是最好的一种审计模式,它参与建设项目管理,对项目建设全过程发挥着一个实时见证的作用,因此,跟踪审计工作面临着时间跨度长,工作体量大,现场需要解决处理的纠纷、矛盾多的问题。作为审计局的现场代表,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跟踪审计对现场量价的确认、索赔纠纷的处理,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可见,利用三方合同机制,将建设单位作为第三方,加强对跟踪审计工作的现场监督尤为必要。三方合同机制要求在签订跟踪审计服务合同时,由审计局、中介服务机构、建设单位三方签订,在合同中明确约定各方职责,其中强调的是建设单位在现场对跟踪审计工作的监督权力,以及中介服务机构接受监督的义务。建设单位作为被审计单位,在工程建设管理过程中,既被跟踪审计监督,又对跟踪审计工作进行反监督,形成权利的相互制约,在提高工程建设现场管理及跟踪审计工作质量的同时,减少了权力运行的风险。三方合同机制不仅全面检验了跟踪审计的成果,也找出了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审计人员在监督别人的同时,也尝到了被监督的滋味。跟踪审计与第三方在互相监督、共同合作的情况下,能够更加规范、愉快地工作,达到做好建设工程现场管理的目的。
第三,结算审计:交叉复核机制。结算审计是项目投资控制的最后一关,审计过程必须严格遵循《审计准则》,将审计组复核不断细化,聘请第三方介入,引入交叉复核机制。对于已经审计局(新区审计处)或聘请的中介服务机构、专家结算审计的项目,在《政府投资工程项目造价咨询机构名录库》(后简称《咨询库》)或《专家库》中随机抽取另一家满足资质要求的中介服务机构或另一名具有较高资质和专业水平的专家,对出具的审计初步结果进行交叉复核,抽取的第三方与被监督对象不存在利害关系,以确保监督的客观公正。复核的内容包括现场查看、工程量抽审、定额子目的套用、取费等,力争做到“三个核对”,即投标书与工程实际相核对,施工图纸与工程实际相核对,施工现场签证与工程实际相核对。审计局对初审、复审机构的审计底稿严格把关,复审机构所有的复核内容必须留下书面记录,并签章确认。在交叉复核机制中,初审与复审机构的选取都是随机的,复审机构对于初审机构来说相对保密,二者在不同项目中可互相交叉复核,不直接接触,只对审计局负责。交叉复核机制的运行,对于在结算审计中引入第三方监督,确保审计质量,避免审计风险来说,是不可或缺的。
第四,机制运行:量化考核机制。好的机制运行,必须要有好的考核制度保证,在审计工作接受第三方监督的过程中,我区制定的相关制度对造价咨询结果进行了量化考核,根据《咨询库》合同约定:对于预算编制、跟踪审计结果、初步审核误差率高于2%的,委托人不支付任何费用,另外,根据《政府投资项目中介服务机构库管理暂行办法》(河政规〔2013〕2号)要求:预算审计调整率[(调增额+调减额)/送审额]超过4%,委托跟踪审计、结算审计经复核,误差率超过5%的中介服务机构将从库中予以除名。为了激励中介服务机构延续做好后期结算审计工作,可按结算部分核减额的1%予以奖励。
二、注重成果转化,提升第三方监督的广度和深度
一石激起千层浪,第三方监督的实践,在有效提升审计质量的同时,凸显出更广泛的连锁效应。在保证第三方监督机制平稳运行的基础上,要注重第三方监督成果的转化,在固定资产投资审计领域推行第三方监督的基础上,逐步扩大到其他审计领域,提升监督广度和深度,以“预防、揭露、抵御”为目的,着眼防范、着力规范,创新思路,跟踪问效,促使审计人员养成按制度办事、在监督下工作的习惯,保证审计始终站在客观公正的立场上对待每个工作环节,不留任何疑点和隐患。
对检查中发现的不良苗头及时敲响警钟,防止小问题变成大问题、小错误酿成大错误,并将检查结果与干部的考核、奖励和晋升挂钩,在确保监督取得实效的同时,有效提升了审计的执行力。
同时,为了更有效地破解固定资产投资审计“谁来审计审计者”、“同体监督”等制度缺陷,还可以主动邀请兄弟市县审计局第三方介入审计,从而规范审计行为,提高审计质量,减控审计风险,预防腐败滋生,同时还可以增加审计机关之间的经验交流。
三、正视现实不足,循序渐进化解第三方监督难题
第三方监督在实践中还不成熟,尚存在很多问题。
首先,对于在《咨询库》和《专家库》中抽取的中介服务机构和专家,往往只有造价的理念,却没有审计的思路,工作理念达不到审计的要求,这就对第三方监督的工作重点和审计方式提出一个要求,必须遵循《审计准则》来规范被监督的审计工作。
其次,第三方审计监督地位不对等,工作难度较大。引入的第三方,往往来源于中介服务机构或是个人,而被监督的对象是审计机关(或是审计机关聘请的中介服务机构),二者之间地位不对等,且有业务隶属关系,工作开展有一定难度。
再次,第三方审计不具有强制性,推行艰难。对于跟踪审计和结算审计来说,审计资料往往来源于建设单位、监理单位或是建设主管部门。审计资料的真实性和完整性很难保证,根据《审计法》第三十二条规定:审计机关进行审计时,有权检查被审计单位的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以及其他与财政收支或者财务收支有关的资料和资产,被审计单位不得拒绝。而第三方不属于《审计法》所定义的“审计机关”。因此,第三方在获取审计资料的第一环节就会受阻,更不要说在审计监督过程中求得被监督对像的完全配合。
由此可见,要开展好第三方监督工作,确保监督第三方的绝对独立性是首要条件,以上类似问题在今后的工作中是亟需解决的,但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在固定资产投资审计中引入第三方监督是一种趋势,势在必行,其既可以促进规范审计执法行为,也可以使审计风险得到有效控制,有利于提高审计的社会公信力。从预算审核到跟踪审计,再到结算审计,贯穿于审计工作的始终,然而,如何将第三方监督无缝衔接到审计工作中,在提高审计工作质效的前提下,有效规避审计风险,目前需要我们长期地摸索和尝试,其间涉及到审计工作内部机制的建立,还涉及到与相关职能部门的协调配合,从而促使整个建设氛围形成一个互相监督、互相促进的大环境,建立第三方监督长效机制,让“第三只眼”不仅是监督之眼,更是认可之眼。(
第二篇:重点归纳——固定资产投资审计
审计准备阶段工作: 1. 确定审计项目 2. 成立审计小组 3. 编制审计方案
4. 初步手机审计资料
5. 下达审计通知书(或签订审计委托书)
※ 建设项目投资决策审计的内容:
1. 审计前期决策程序的合规性(完整,前后呼应,符合建设要求,与建设程序一致)2. 审计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编制与审批单位的资质和级别的合规性(审批合法营业执照和资格证书,甲级:全国范围内大中型,乙级:地方或行业范围内中小型)
3. 审计可行性研究报告内容的完整性和编制深度的到位程度(技术、经济、生产布局可行)4. 审计投资决策文件本身的科学性和合理性,财务评价是否可行(财务赢利能力,清偿能力,财务外汇平衡能力)
设计工作审计的内容:
1. 审计设计单位的资质和级别(甲:全国,大中小;乙:中小;丙:小)2. 审计设计依据 3. 审计设计方案 4. 审计审计图纸 5. 审计设计收费
6. 审计设计质量保证体系
建设项目招标投标程序: 1. 建设单位项目报建 2. 招标管理机构审查 3. 招标申请
4. 资格预审文件、招标文件的编制与送审 5. 编制标底
6. 发出招标邀请函 7. 资格审查
8. 发出或发售招标文件 9. 勘察现场
招投标审计的要点:
1. 审计招标投标条件是否具备
2. 审计招标文件内容是否完整,有关要求是否合理 3. 审计标底与投标报价是否真是、准确 4. 审计招投标程序是否合法合规
5. 审计招标投标的管理工作是否规范
※ 案例:平台国债项目审计(招投标),合同审计,建设项目(财务审计)合同 ※《招投标法》P359
10.投标预备会议
11.投标文件的编制与递交 12.工程标底价格的报审 13.开标 14.评标 15.中标
16.签订合同
基本程序
招标-投标-开标-评标-中标-合同 合同审计的内容:
1.审计合同是否合法有效 2.审计合同内容是否完整 3.审计合同条款是否矛盾
4.审计合同条款表达是否清楚 5.审计合同签定条件是否具备
※ 判断:独立法人单位的合同不需要审批
签订合同本身内容外,价格也要补充
语句禁止含糊不清(如:基本竣工,设计图纸之外的设计变更)
设计概算的费用构成: 1. 建筑工程费用
2. 设备安装工程费用
3. 设备购置费
4. 工器具及生产家具购置费用 5. 其他工程费用 6. 预备费
7. 建设期贷款利息
※ 计算:进口设备——货价,国际运费,国际运输保险费=(货价+国际运费)/(1-保险费费率)×保险费费率,银行财务费用=货价×银行财务费率(0.4%-0.5%),外贸手续费=(货价+国际运费+运输保险费)×外贸手续费率(1.5%),关税=(货价+国际运费+运输保险费)×关税税率,增值税=(货价+国际运费+运输保险费+关税)×增值税税率,国内运杂费
※ 计算:预备费
基本预备费=(建筑工程费+设备安装工程费+设备购置费+工器具购置费+其他工程费)×固定费率
价差预备费=PF=∑It【(1+f)t-1】(t=0-n)
※ 计算:建设期贷款利息 Qt=(Pt-1+1/2At)i Q=∑(Pt-1+1/2At)i
竣工决算审计的程序与内容: 1. 审计施工合同 2. 审计单位造价
3. 审计工程量及各项费用的计算
4. 审计设计变更
5. 审计材料价差=材料预算用量×(材料的实际价-材料的预算价)6. 审计独立费用
审计主要审计哪些资料:
施工合同,图纸,财务资料(计算凭证),签证有关资料,实体变更通知单等 资金运动流程:
货币资金-储备资金-结算资金-在建资金-建成资金-交付使用资产
财务核算规定
绩效审计重点、难点、发展:
1.绩效审计内容体系:财务效益,国民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评审体系 2.围绕三要素:经济性、效率性、效果性(环境性、公平性)
经济性—适当考虑质量的前提下尽量减少获得或使用资源的成本(少支出)
效率性-一定的投人所能得到的最大产出或一定的产出所需的最少投入(支出合理)效益性-商品、服务或其结果在多大程度上达到政策目标、经营目标以及其他预期效果(支出得当、支出有价值,而且是高价值)
三者并没有明确的界限区分。因此,绩效审计的绩效检查,必须综合一起进行查察、考虑。3. 绩效审计理论依据:财务效果理论、外部效果理论、新公共管理理论、可持续发展理论、循环经济
4.美国“绩效审计”,加拿大“综合审计”,英国“物有所值审计”
5.我国发展晚,面临问题(审计观念比较落后,政府体制不够顺,公共财政不健全,审计范围较窄,审计标准缺乏,审计人员素质偏低),加强解决(加强审计宣传,树立绩效审计观念,深化我国政府体制改革,完善绩效审计的法律法规,处理好绩效审计与传统审计的关系,做好政府绩效审计的试点工作,优化审计人员结构,提高审计人员素质)
建设项目质量管理审计要点:
1. 审查施工单位工程活动是否严格执行基本建设程序,应坚持先勘察、后设计、再施工的原则
2. 审查施工单位是否将工程发包给具有相应资质等级的单位,是否将建设工程肢解发包 3. 审查施工单位是否依法对工程建设项目的勘察、设计、施工、监理以及与工程建设有关的重要设备、材料等的采购进行招标 4. 审查施工单位工程项目是否是按规定实行建立的建设工程,建设单位是否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等级的工程监理单位进行监理
5. 审查施工单位在领取施工许可证或开工报告前,是否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办理工程质量监督手续
6. 审查施工单位采购的建筑材料、建筑构配件和设备,是否符合合同约定,建设单位应当保证建筑材料、建筑构配件和设备符合设计文件和合同要求
7. 审查施工单位在涉及建筑主主体和承重结构变动的装修工程施工前,是否委托原设计单位或具有相应资质等级的设计单位提出设计方案;没有设计方案的,不得施工
8. 审查施工单位收到建设工程竣工报告后,是否组织设计、施工、工程监理等有关单位进行竣工验收
9. 审查施工单位是否依法取得相应等级的资质证书并在其资格等级许可的范围内承揽工程 10.审查施工单位是否严格按照工程设计图纸和施工技术标准施工,有无擅自修改工程设计,有无偷工减料 11.审查施工单位有无建立、健全施工质量的检验制度,严格工序管理
12.审查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在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工作总有无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徇私舞弊,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尚不构成犯罪的,依法给与行政处罚
第三篇:浅谈固定资产投资效益审计
投资效益审计是对政府投资项目以其实现经济、社会环境等效益的程度和途径为内容,以促进投资效益的提高为目的所进行的审计。通过建设项目投资效益审计,可以揭示在投资领域存在的带有倾向性和普遍性的问题,深入分析问题存在的原因,提出针对性的意见和建议,帮助改善工程建设项目的管理,降低工程成本,提高建设项目的投资效益。
目前,在实际审计中,往往把造价审核作为投资审计的重点,认为工程造价核减了多少万元,为财政节约了多少资金,就认为达到了投资效益审计的要求。其实,真正意义上的投资效益审计,应该是一个系统的工程审计监督过程,应该从项目立项、设计、采购、招标、施工、监理等到工程决算,再到工程完工项目效益调查全过程监督。因此,我们在进行工程造价审计的同时,还应把审计的关口前移,加大对项目的跟踪审计,将审计参与到整个项目建设过程当中,我们认为,在工程造价审计的同时还应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跟踪审计:
一、决策阶段对建设项目立项决策科学、正确性的审计
项目决策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项目建设的成败,关系到工程造价的高低和投资效果的好坏。可行性研究作为一种投资决策方法,从市场、技术、工程建设、经济及社会等多方面对建设项目进行全面综合的分析和论证,依其结论进行投资决策可大大提高投资决策的科学性,提高投资效益。所以投资效益审计也应把对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分析作为审计的一个重要方面。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审计主要内容:
1、审查对所提出的项目建设背景是否真实,建设条件能否落实,可行性研究内容是否齐全,深度能否达到规定的要求并满足设计需要;
2、审查承担可行性研究的单位是否具备一定的资格,可行性研究的审核批准是否符合基本建设程序;
3、审查可行性研究中的技术论证、经济论证、财务投资方案是否切实可行。从而对可行性研究作出的结论进行评价,为投资决策提供审计信息,以便做到在决策阶段体现其项目建设的明智性、效益性。
二、设计阶段对项目设计概算、预算是否科学合理的审计
设计阶段的工程造价是整个工程造价控制的龙头。编制设计概算并进行分析,可以了解工程各组织部分的投资比例,对提高投资决策和设计质量,减少投资损失,加工程建设进度,充分发挥投资效益具在十分重要的意义。所以进行投资效益审计时对概预算文件审计是非常必要的。概预算审计的主要内容:
1、审查概预算文件编制的合规性、合法性。包括概预算文件的组成内容是否完整,所依据资料是否齐全,是否做到了符合实际。概预算定额与概算指标是否符合建设项目的专业要求和国家规定的标准,材料与设备供应方式、市场价格与预算价格是否正确,工程量的计算、概预算定额和指标的套用是否合规。
2、审查概预算的执行情况。包括审查建设项目是否按照批准文件所规定的内容完成,查明是否存在着预算超概算、决算超预算的现象,有无搞计划外工程、概预算外购置、超标准建设等情况,并分析主客观原因,找出存在的问题。
三、招投标阶段对项目招投标是否公正、合理的审计
对建设项目实行招投标是为了保护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卫生利益和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提高经济效益,保证项目质量。而在实际操作中,由于招投标过程不太规范,存在串标、陪标现象,建设单位为了获取项目压低造价或为了个人利益抬高造价等现象。因此对招投标工作的审计主要审查:
1、审查是建设单位与施工单位是否存在串标、内定中标人现象,施工单位在投标过程中是否存在陪标现象;
2、审查标底是否控制在总概算及投资包干的限额之内,编制的依据是否合规,是否由有资质的机构及造价管理资格的人员编制,是否遵循国家有关政策法规,是否体现招标文件的规定和要求,是否与市场实际价格相吻合,是否根据施工图编制,有无存在不从实际出发片面降低造价、影响工程质量的情况。
四、施工阶段对工程管理和监理的审计
在审计中发现有些项目在施工阶段不严格按设计图纸要求施工,而是随意扩大建设规模或提高建设标准等,从而造成投资额的增加。另外,由于建设单位或监理单位有些人员业务素质低,工作管理不到位,对签证及隐蔽资料不能严格把关,从而造成投资损失浪费。因此,对工程管理和监理的审计,要审查项目建设管理监理的体制是否规范合理,加强现场管理、监理,实施跟踪监管,发现增加建设规模或提高建设标准增加基建投资的、发现工作失误或弄虚作假给政府造成投资额增大或者基建投资造成损失的,要会同有关部门给予必要的处罚。
五、运营阶段对投资效果的审计
通过对项目建成后的投入运营状况分析,客观评价项目建设的工作成效,分析影响项目效益的诸多因素,以便更好地促进项目投资效益的提高。主要从以下方面来进行:
1、通过对建设工期与达到设计能力年限的对比分析,评价建设速度的快慢和建设工期对投资效益的影响;
2、通过对投资预算(概算)与投资完成情况、工程成本及单位生产能力投资的对比分析,评价工程造价和建设费用的高低;
3、通过对预算项目投资回收期、财务净现值、内部收益率等经济指标的分析,评价项目建设投产后的获利能力;
4、分析现金流量,评价项目贷款偿还能力。
第四篇:固定资产投资审计题一
《固定资产投资审计》题一
一、判断题
(√)1.一个建设项目可以是一个投资主体,也可以有若干个投资主体。
(×)2.同属一个部门、一个地区或一个企业集团,但不属于一个总体设计范围,互不关联、分别核算又分别管理的项目也可以作为一个建设项目。
(√)3.凡没有各类建筑物、构筑物的建造,不需要安装设备、工具器具的投资活动,只作为固定资产购置,不作为建设项目。
(×)4.把以节约、增加产品品种、提高质量、治理“三废”、劳保安全为主要目的的作为基本建设项目。(×)5.以利用企业基本折旧基金、企业自有资金和银行技术改造贷款为主的作为基本建设项目。(×)6.无论是全民所有制单位,还是非全民所有制单位,都把建设项目划分为基本建设项目和技术改造项目。
(×)7.某单位再建的项目,其新增加的固定资产价值只有超过该单位原有全部固定资产(原值)5倍以上的,才能算新建项目。
(√)8.原有固定资产因自然灾害、战争和人为灾害等原因已全部或部分报废,又投资重新建设的项目。这类项目,不论是按原有规模恢复建设,还是在恢复中同时进行扩建的,都算恢复项目。
(√)9.现有企业、事业单位由于改变生产布局或环境保护和安全生产以及其他需要,搬迁到另外地方进行建设的项目,不论其建设规模大小,都属于迁建项目。
(×)10.按投资额标准划分的建设项目,基本建设生产性建设项目中能源交通原材料部门的项目投资额达到3000万元以上的为大中型建设项目。
(√)11.中央有关部门与各级地方部门及企业、事业单位合资建设的项目,其隶属关系按项目所在单位行政上的隶属关系确定。属于合建的中央项目,全部投资(包括地方的部分投资)均列入“中央”;合建的地方项目,全部投资(包括中央的部分投资)均列入“地方”。
(×)12.按照中长期投资计划拟建而又未立项的建设项目只作初步可行性研究或提出设想方案供决策参考,不进行建设的实际准备工作,其建设项目处在建设的筹建项目阶段。
(√)13.凡总体设计或计划文件中所规定的任何一项永久性工程,只要破土开槽按设计图纸施工,均为正式开工项目。
(×)14.全部建成投产项目,从内容上看,要求生产性和非生产性工程全部建完。从时间上看,全部建成投产日期迟于全部竣工日期。
(×)15.开工日期是指建设项目设计文件中规定的任何一项永久性工程第一次正式开槽开始施工的日期。如发生了工程地质勘察、平整土地、旧建筑物的拆除、临时建筑、施工用临时道路、水、电等施工均算正式开工。
(×)16.生产准备是施工项目投产前所要进行的一项重要工作,生产准备工作在竣工验收阶段进行。(×)17.建设项目审计就是对建设项目建设过程中各项技术经济活动和记载这些技术经济活动的文件资料进行审计。
(√)18.建设项目审计对象从其实体上看,主要是指建设项目的主管部门、各地方或国家的政府机关、建设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金融机构、监理单位以及参与项目建设与管理的所有部门或单位。(√)19.建设项目审计的客体是指项目建设过程中的技术经济活动内容,包括开工前、在建期和竣工验收阶段的所有工作。
二、填空题
1.一个建设项目在完成过程中有三个约束条件,一是时间的约束,二是(资源的约束),三是质量的约束。2.我国目前规定(五万)元以上的为建设项目,(五万)元以下的为固定资产购置。3.按管理需要,对建设项目的分类,划分为(基本建设项目)和(技术改造项目)。
4.按照建设项目的建设性质不同,基本建设项目分为新建、(扩建项目)、(改建项目)、(恢复项目)和迁建项目。
5.各类投资主体联合投资的建设项目,其主要形式有:生产联合体、(资源开发联合体)、科研与生产联合体和(产销联合体)。
6.一个单项工程一般有若干个(单位工程)所组成
7.一个建设项目一般由若干个(工程项目/单项工程/单体工程)所组成。8.工程概、预算均是以(设计文件)为单位编制的9.设计一般包括初步设计、技术设计和(施工图设计)
10.生产准备工作一般发生在(建设阶段后期,施工项目投产前)
11.设计文件一般包括图纸(设计)和设计概算
12.设计概算不应突破投资估算(10%)以上
13.三通一平是指(通电)、(通路)、通水和(土地平整)。14.建设单位选择施工单位的方法有委托和(招标投标)两种。
15.固定资产投资包括(基本建设投资)、(更新改造投资)和其他固定资产投资三个部分。
16.我国建设项目审计的主体由(政府审计机关)、(社会审计组织)和内部审计机构三大部分所构成。
三、选择题
1.投资估算是在(B)文件中总投资额的估算:
A、项目建议书
B、可行性研究报告
C、设计概算
D、审计报告
四、名词解释 1.建设项目
答:我们把筹措一定量的资金,经过决策和实施(设计、施工)一系列建设程序,在一定约束条件下以建成固定资产为目标的一次性投资项目称为建设项目。根据我国现行规定,建设项目具体是指:按照一个甲方的总体设计要求,在一个或几个场地上进行建设的所有工程项目之和。2.建设项目审计
答:建设项目审计是指由独立的审计机构和审计人员,依据党和国家在一定时期颁发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和相关的技术经济指标,运用审计技术对建设项目建设全过程的技术经济活动以及与之相联系的各项工作进行的审查、监督。
五、简答题(本题共3小题,每小题5分,满分15分。)
1.建设项目的特点是什么?
答:
(一)建设项目具有固定性、多样性和建设过程的长期性等特点
(二)在一定的约束条件下,以形成固定资产为目标的特点
(三)要经过一定的建设程序和特定的建设过程
(四)投资规模的限定性
2.建设项目的开工前准备阶段的主要工作有哪些?
答:
1、编制并报批项目建议书
2、编制并报批可行性研究报告3.编制设计文件
4、进行建设准备
5、编制建设计划
6、选择施工单位,签订施工合同
3.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的规定,凡是在我国境内进行的下列建设项目必须进行招标的有哪些?
答:(1)大型基础设施、公用事业等关系社会公共利益,公众安全的项目;(2)全部或部分使用国有资金投资或者国家融资的项目;(3)使用国际组织或者外国政府贷款、援助资金的项目。
4.从建设项目审计的内涵上看,建设项目审计范围包括哪四个层次? 答:第一,建设项目投资建设的技术经济活动,以及由此产生的经济效益。
第二,是指对整个投资建设资金运动过程的财务收支及其状况、计划执行情况、财经法纪遵守情况进行审查监督。
第三,是指对所有所有反映投资建设技术经济活动的财务收支计划和核算、统计会计资料以及计算机资料等进行审查。
第四,是指调查和评价各种有关的投资建设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和管理活动,以及由此产生的经营管理效益。5.建设项目的审计依据有哪些?
答:
1、方针政策。主要是指党和国家在一定时期颁发的与国民经济发展有关的宏观调控政策、产业政策和一定时期的发展规划等。它们直接影响建设项目的投资决策审计工作,是建设项目审计的宏观性的与指导性的依据。
2、法律、法规。这是建设项目审计时必须严格遵照执行的硬性依据。主要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价格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法》以及国家、地方和各行业定期或不定期颁发的相关文件规定等。
3、相关的技术经济指标。具体是指造价审计中所依循的概算定额、概算指标、预算定额以及建设项目效益审计时所依据的有关技术经济分析参数指标等。6.如何界定不同的审计主体的审计范围和工作重点?
答:政府审计机关重点审计以国家投资或融资为主的基础性项目和公益性项目;社会审计组织以接受被审单位或审计机关的委托的方式对委托审计的项目实施审计,在我国的审计实务中,社会审计组织接受建设单位委托实施审计的项目大多为以企业投资为主的竞争性项目,接受政府审计机关委托进行审计的项目大多为基础性项目或公益性项目;内部审计机构则重点审计在本单位或本系统内投资建设的所有建设项目。7.项目建设的主要程序是什么?其关键工作有哪些? 答:我国建设项目的建设程序主要包括以下三大主要阶段:
开工前期准备阶段,该阶段的主要工作包括
1、编制并报批项目建议书
2、编制并报批可行性研究报告
3、编制设计文件
4、进行建设准备
5、编制建设计划
6、选择施工单位,签订施工合同
(二)在建阶段在此阶段中,施工单位的主要任务是按设计要求进行施工建设,建设单位的主要任务是保证建造材料和建设资金的供应,全过程进行项目管理。在建设阶段后期,还要进行生产准备工作。
(三)竣工验收阶段,建设单位应认真做好竣工验收的准备工作,主要有:(1)整理技术资料(2)绘制竣工图纸(3)编制竣工决算。8.建设项目审计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答:
(一)从项目建设程序上看,建设项目审计包括开工前审计、在建期审计和竣工后审计三大主要部分。
(二)从建设项目审计内容的专业特征上看建设项目审计包括工程技术审计,财务收支审计,技术经济审计,建设管理审计等多项内容。
(三)建设项目的范围上看 建设项目审计包括基本建设项目审计、技术改造项目审计和其他投资项目审计等三大主要部分。
9.建设项目开工前审计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答:开工前审计是指建设项目审计部门对建设项目开工前的主要工作实施审计的过程。包括投资决策审计,勘察设计审计,资金筹集审计,开工前准备工作审计,招标投标与施工合同审计等多项内容。10.建设项目审计的主要特点有哪些?
答: 与其他专业审计相比,建设项目审计有其自身固有的特点,主要表现在:
(一)审计范围的广泛性
(二)审计过程的阶段性
(三)审计方法的灵活性
(四)审计内容的复杂性 11.我国当前的建设项目审计工作中还存在着哪些主要问题?
答:
(一)投资决策审计尚处于空白阶段,审计部门不能从项目建设源头把关,致使许多建设项目由于投资决策不科学而效益低下甚至产生负向效益。
(二)建设项目决算审计困难重重,审计深入度受招标投标工作的直接影响,致使造价审计难以到位。
(三)建设项目质量审计难以深入,审计风险加大,审计的力度显得不足。12.我国建设项目审计发展趋势如何?
答:
(一)重视建设项目开工前审计,向前期投资决策审计延伸
(二)加强技术审计,向设计方案审计延伸
(三)重视对建设项目造价的审计,并通过造价审计向工程管理审计和质量审计方向延伸
(四)建设项目投资效益审计方向延伸。13.建设项目审计的任务是什么?
答:1.保证国家方针政策、法令章程的贯彻执行,监测稽核各部门、各地区、各单位执行国家中期建设计划和建设计划情况,检查其建设支出预算、投资贷款计划的情况及其结果。
2.评估论证建设项目的可行性研究、设计方案、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检查投资贷款、预算拨款、利用外资和自筹资金投资建设的管理控制和使用效益。
3.审查评价建设单位以及国家投资建设有关联的经济组织的财务收支和经济效益;积极维护国家财经纪律,及时揭露投资建设听违纪行为,保护国家和人民的经济利益。
4.考核和评价建设项目经济责任制的执行情况,帮助有关部门和单位总结建设管理的经验和教训,改进投资建设管理工作,保证建设质量,提高投资效益。
第五篇:固定资产投资审计论文
为了切实履行《审计法》、《审计法实施条例》所赋予的监督职责,落实国务院2004年7月颁布的《关于投资体制改革的决定》对审计机关提出的新要求,审计机关有必要加强固定资产投资审计。本文分析了审计机关固定资产投资审计的现状及其成因,并提出了若干对策建议。
一、加强投资体制改革与固定资产投资审计势在必行
2004年7月国务院颁布了《关于投资体制改革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代写论文,标志着我国的投资体制改革进一步走向深入。《决定》特别指出:“审计机关要依法全面履行职责,进一步加强对政府投资项目的审计监督,提高政府投资管理水平和投资效益。”为了切实履行《审计法》、《审计法实施条例》所赋予的监督职责,落实《决定》对审计机关提出的新要求,审计机关有必要加强固定资产投资审计,其理由如下:
(一)固定资产投资审计可以为政府完善投资决策提供重要依据。近些年来,国家对于水利、交通、电力、城市基础设施等公共领域的固定资产投资规模日益扩大。
固定资产投资对于国民经济增长有着巨大的拉动作用,但同时也极易造成经济过热,增大经济运行的系统风险,那些盲目投资、低水平重复建设行为更是浪费社会资源、贻害无穷。固定资产投资审计可以加强对于政府投资活动的监控,通过对于项目立项、论证过程的事前监督,阻止不合理投资项目的上马,还可以提供关于投资项目效益的重要信息,促使各级政府在投资活动中慎重行事,经济有效地使用公共资金。
(二)固定资产投资审计可以提高公共资金的使用效益。固定资产投资审计是关于投资项目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性的审计,其中效益性是审计重点。《审计署2003年至2007年审计工作发展规划》提出“固定资产投资审计以效益审计为主,促进提高建设资金的管理水平和投资效益,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2003年由中国内部审计协会主办的全国投资审计理论研讨会则得出一个重要共识:投资的浪费是最大的浪费,固定资产投资审计是最大的经济效益审计,应成为实施经济效益审计的突破口。固定资产投资审计通过对于投资项目的事前监督、事中控制和事后评价,保证公共资金能够投向最具经济、社会效益的投资项目,并保证投资资金运用过程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
(三)固定资产投资审计可以遏制投资与建设领域的腐败现象。由于固定资产投资活动本身的复杂性所造成的监督困难,以及监督体系建设滞后于固定资产投资规模迅速扩大的现实,使得固定资产投资和建设领域成为腐败滋生的“温床”。一个典型的例子是,河南省的三任交通厅厅长均因为在工程项目审批中受贿而“落马”,可谓 “前腐后继”。绝对的权力必然带来绝对的腐败。国家审计机关通过开展固定资产投资审计,可以确定有关单位和个人在投资活动中的经济责任,约束对于政府投资权力的滥用,从而有利于防止经济犯罪、反腐倡廉。近几年,国家审计机关在固定资产投资审计中发现了大量的违法乱纪现象,向司法机关提供了不少经济犯罪大案要案线索管理论文,使一批贪官和“蛀虫”落入法网,为政府廉政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
二、固定资产投资审计存在的问题及其成因
(一)固定资产投资审计覆盖面不够广、力度不够大。近些年来,国家对于基础设施等公共领域的固定资产规模日益扩大,但审计机关能够进行审计的投资项目占项目总数的比重、经审计的投资金额占投资总金额的比重还相当低。以湖北省为例,湖北省国家审计机关2003年至2004年共审计国家建设项目655个,审计投资总额292.9亿元,仅占全省国家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15.8%.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因可能有以下几条:第一,地方政府未明确审计机关在国家建设项目投资监督体系中的主导地位,监管权力分散在财政、交通、城建及其他行业主管部门手中,审计机关的监督权力受到一定的限制;第二,审计机关受人员和经费的限制,没有足够的审计力量对国家投资建设项目全面加以审计;第三,审计系统内部的资源整合程度不高,一些地方审计机关即使可以安排出审计力量,也往往因为审计管辖权的限制而无法对上级政府在地方上的投资项目进行审计,形成了不少“审计盲角”。
(二)固定资产投资审计人才短缺,现有审计人员队伍知识和能力结构不合理。固定资产投资审计涉及的审计事项复杂、专业性强。例如,为了对工程造价进行审计,需要审计人员具备工程造价方面的专业知识和执业资格;为了对工程合同管理的情况进行评价,审计人员需要具备合同法等法律方面的知识和经验等。然而,审计机关目前懂财务的人员比较多,懂工程、法律的人员比较少,既懂工程又懂财务的人员少之又少。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可能有:第一,审计机关平时没有重视相关人才的培养和储备;第二,1999年底,原附属于各级审计机关的审计事务所全面完成“脱钩改制”,带走了不少工程技术方面的专业人才;第三,国家审计人员属国家公务员编制,其报酬相对固定,难以吸引工程造价师等专业人才加入审计人员队伍。
(三)固定资产投资审计的审计质量有待提高,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对于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的真实、合法性审计比较多,着重于查错防弊,对于效益审计重视不够;第二,对于固定资产投资项目事后审计比较多,事前介入和事中控制不够,特别是对投资项目选择的决策过程难以施加影响;第三,固定资产投资审计科学性不强,审计人员的工作缺乏客观标准,主观判断多,审计风险难以得到有效控制;第四,固定资产投资审计就事论事多,为各级政府宏观决策和管理服务的职能发挥不够等。
造成上述问题的原因可能有:第一,审计人员的观念和意识不到位,没有将固定资产投资审计向效益审计、全过程审计扩展的观念,也没有树立“跳出审计谈经济,围绕经济搞审计”的意识;第二,固定资产投资建设市场秩序较为混乱,违法乱纪现象比较多,这客观上使审计人员不得不侧重于真实、合法性审计,从而无法抽出足够的审计力量开展效益审计;第三,关于固定资产投资审计尚未形成具有操作性的准则和指南,对于固定资产投资效益审计的理论研究和经验总结做得尤其不够。虽然2001年审计署发布了《审计机关国家建设项目审计准则》,但这份准则的规定比较原则、抽象,对于固定资产投资效益审计也强调不多,审计人员在具体工作中仍然感到缺乏依据和标准。
三、改进固定资产投资审计的对策
固定资产投资审计已成为国家审计机关的工作重点。为了改进审计机关的固定资产投资审计工作,我们提出如下政策建议:
(一)各级政府应重视审计机关在固定资产投资监管体系中的主导地位,通过法规、政策来保证审计机关在固定资产投资审计中享有足够的权威。2004年,深圳市政府和人大专门出台了《深圳经济特区政府投资项目审计监督条例》(以下简称《条例》),这种就政府投资项目审计问题专门制定地区性法规的行为在全国实属首创。
《条例》要求审计机关对于所有政府投资项目实行全面审计监督,即对于投资额大、关系国计民生项目实施各环节的全面审计,对于其他项目则实施项目竣工决算必审制,并按照突出重点的原则有选择地实施项目前期审计和项目预算执行审计;《条例》的另一大特点是对于政府投资项目的绩效审计单独做出规定,为全面推行投资项目绩效审计提供了坚实的法制保障。在加强对于政府投资项目的审计监督、规范投资行为、提高投资效率、促进科学决策、充分发挥政府投资项目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方面,深圳市的经验可资借鉴。
(二)建立政府重点投资项目的审计员派驻制度,实现对于重点投资项目的全过程审计。只有将审计延伸到项目决策、论证、实施、评估、验收的全过程,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审计机关监督公共资金真实、合法、有效使用的职能。然而,实施这种全过程审计面临着诸多困难,很难有效协调审计机关的审计活动和投资项目运作过程中大量相关单位的工作。目前,已有一些审计机关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下,探索实施政府重点投资项目的审计员派驻制度。其基本做法是:由地方政府出台关于重点建设项目派驻审计员的专门规定,审计机关按照规定派出审计员进驻重点建设项目的工作现场,对建设项目实施从勘察设计到竣工验收的全过程跟踪审计。实践证明,审计员派驻制度有助于加强重点建设项目的审计监督,值得推广。
(三)采取多种途径,加强固定资产投资审计的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配备充足、合格的审计人员,是审计机关有效开展固定资产投资效益审计的基本条件。为了缓解目前固定资产投资审计人才短缺的不利局面,审计机关可以采取如下途径来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第一,人才的外部引进,即适当增加编制,用于引进审计机关所亟须的工程技术人才,尤其是既懂工程技术又懂财务审计的复合型人才;第二,人才的内部培养,一方面要通过各种培训,使审计人员能够更新观念、知识和技能,尽快适应开展固定资产投资审计工作的需要,另一方面则可以通过一定的奖励措施,鼓励审计人员自学专业知识,获取专业资格证书;第三,系统内部的人才整合,即上级审计机关对于享有审计权限而又人手不够的固定资产投资审计项目,可以委托或者授权下级审计机关来办理;第四,建立外部人才网络,即与会计师事务所以及其他中介、咨询机构中的技术专家建立稳定的合作关系,在必要时可以聘请他们参与对于重点建设项目的审计工作。
(四)加强固定资产投资审计的规范化建设,为实务工作提供客观标准和指南。科学合理的固定资产审计准则、实施细则和其他规范,能够反映理论界的研究成果和实务界的实践经验,帮助审计人员在业务开展过程中保持应有的职业谨慎并恰当合理地开展审计工作,从而提高审计质量,降低审计风险。固定资产投资审计的规范化建设是目前亟待加强的工作,我们的具体建议如下:第一,建议审计署制定《审计机关国家建设项目审计准则》的实施细则,及时总结各地审计机关开展固定资产投资审计的先进经验和优秀案例,为审计人员提供具有操作性的指南;第二,建议审计署和财政部、建设部等部门合作,联合制定有关固定资产投资的绩效评价标准,作为审计人员开展固定资产投资审计、特别是投资效益审计的依据;第三,建议各级审计机关在审计署制定的审计准则及实施细则、财政部发布的《内部会计控制规范-对外投资(试行)》和《内部会计控制规范-工程项目(试行)》基础上,根据本单位开展固定资产投资审计的实际情况和需要,制定本单位的固定资产投资审计工作规范。
(五)审计机关内部应加强固定资产投资审计的质量控制工作。在相关的准则、规范不够健全的情况下,审计机关尤其需要通过内部的精心组织和安排,强化固定资产投资审计的质量控制工作。具体而言,第一,在制订审计计划时突出重点并把握投资项目的风险高发环节,要把好固定资产投资审计的九个“关口”,即立项决策关、勘察设计关、招投标关、合同控制关、施工过程控制关、质量监理关、竣工验收关、决算关、监督检查关,在各个“关口”均应设计必要而合理的审计程序,配备充足的审计力量;第二,在固定资产投资审计过程中,在实施主审负责制的基础上,加强对于审计小组成员、外部专家工作的督导;第三,对于固定资产投资审计结果严格实施“三级复核制”,做到审计证据充分有力、审计结论科学合理、审计意见恰当可行。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关于投资体制改革的决定[EB/OL].www.xiexiebang.com 2001.[3]深圳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深圳经济特区政府投资项目审计监督条例[EB/0L].www.xiexiebang.com 2004.[4]高林。认清形势强化措施加强和改进投资审计工作[R].湖北省审计厅内部资料,2004.[5]廖洪,陈波。论投资效益审计的若干基本理论问题[A].湖北省投资审计理论与实务研讨会论文汇编(内部资料).2004.[6]程午生。固定资产投资审计[J].审计研究,1996
[7]张一平。金秋的收获:记全国投资审计理论研讨暨经验交流会[J].中国审计,2002,[8]林长彬,蒋君丽。投资体制改革与投资审计方向研究[J].当代审计,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