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阅读课中的写作教学策略浅探

时间:2019-05-12 05:42:2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英语阅读课中的写作教学策略浅探》,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英语阅读课中的写作教学策略浅探》。

第一篇:英语阅读课中的写作教学策略浅探

英语阅读课中的写作教学策略浅探

【内容摘要】:目前英语课堂教学还多以语言知识为主,忽略了语言实践。作为书面交际的写作,没有受到广泛的重视。导致学生写做能力缺乏,每次考试作文这块要么空白,要么随便写个一两句。本文从英语阅读与英语写作的关系入手,阐述了英语阅读对英语写作的影响。将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有机的整合,引导学生把阅读所得迁移到写作中去,运用阅读这个载体来提升写作技能,从而达到教学的最优化。【关键词】:初中英语; 阅读课;写作;策略

古人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新概念英语》的前言中也有这么一句话:Nothing should be written before it has been read。《初中英语课程新标准》中也要学生达到15万字的阅读量,教师要着重提高“学生用英语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逐步培养学生用英语进行思维和表达的能力。”由此可见,阅读与写作是密不可分的。那么,如何在初中英语阅读课中渗透写作教学呢?我觉得要做到①英语阅读教学中文章的词汇、短语、句式的灵活教学②英语阅读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语感,创设写作情境,激发学生写作兴趣③英语阅读教学培养写作技能。1.词汇、短语、句式的教学

英语阅读教学可以为写作储备丰富的语言知识。扎实的语言基本功是学生学习英语的必备条件,它包括词汇、语法、固定句式、固定搭配、习惯用语等方面的基本知识。这些基本知识又主要是在长期的阅读中建立、巩固和积累起来的。阅读教学是扩大学生词汇量有效途径。怎样很好的在阅读课中让学生掌握这些新词汇呢?我们就可以通过阅读教学。通过语境理解生词。英语词汇基本上是多义词或多类词,因此教师必须在平时就培养训练学生根据上下文语境判断词义的能力。“一个词和词组,在词典里是孤立的,但一旦用于具体的语篇中,它就形成了整个语篇结构的一部分,与其它词语构成一个有机的编码系统及上下文,并和特定的语境相关联。所以,词汇意义不是由词典决定的(当然,词典为译者提供了重要的参考意义),而是由语境及上下文决定的”(李运新1998)。词义的确定,必须依靠语境提供的各方面信息。例如,八年级下第四单元阅读课She said helping others changed her life.阅读教学时有这样一个句子,Her village was 2,000 meters above sea level, and at first the thin air made her feel sick.在这个句子中,thin的意思当然不可能是“瘦的”,因为“空气”不可能“瘦”,学生通过联系上下文就可以得出是“稀薄的”这个意思。结合语境学习词汇,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用英语思维的能力以及感知语言的能力。这样在语境中学生就能更好的理解这个单词,记住这个单词。以后在写作中就能更好的运用这些词句。2.英语阅读教学中学生兴趣和语感的培养

教学中老师讲解语法时是那么的枯燥,学生是那么的无精打采,然而当你介绍阅读课文章中的一些背景知识,国家生活方式特点时,学生一下子就打起十二分精神来听。了解英语国家文化背景,对英语写作又会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我充分利用现有的教学资料,结合报刊、媒体、网络等资源,创设生活情境、通过设计互动交流的学习任务,引导学生主动参与阅读和写作训练。创设生动的生活情境不仅能够营造氛围和意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而且会使写作教学在科学而正确的方向上实施。比如在新目标Unit 8 I’ll help clean up the city parks.中的阅读课 Being a volunteer is great.我就通过展示玉树地震场景,让学生讨论然后再写一篇志愿者活动的文章。

语感是人们直接感觉和领悟语言的一种能力。英语语感的形成来源于大量的语言实践。在语言实践中,人们通过看或读广泛地接触语言材料,积累语言知识,于是语言知识作为信息呈现于认知机能,使之逐渐产生对英语语言的直觉认知,从而克服汉语的干扰,形成英语的思维定势。很显然,英语阅读教学对培养学生英语的语感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阅读教学中,教师通过分析材料在体裁、结构、内容、语言上的特点,结合各种课堂活动,指导学生有目的地进行阅读;学生通过和英语不断的接触,自然而然地形成对英语的知觉认知,从而养成一定的英语语感。在英语写作中,就有可能自觉的排除汉语的干扰,有效遏制中式英语现象。

3.阅读教学培养学生写作技能。

⑴阅读材料的篇章和结构是写作的框架

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宏观上整体感知文章的谋篇布局,即内容框架和思维脉络。教师在指导学生阅读时应引导学生分析和模仿文章的结构,提高谋篇布局的能力。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对整篇文章的结构的分析,也要重视对文章中一些精彩段落的分析。通过对写作结构的分析,让学生进行相应的写作训练。①、段落自身的结构

教师可以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欣赏一些精彩段落,品味其中的美词佳句以及连接词在句子见所起的承接和转折的作用,然后创设情景,让学生仿照段落进行写作练习。一篇好的文章不仅需要丰富的内容、巧妙的构思和规范的表达,还需要把这些内容联系起来的语篇衔接手段,即我们常说的关联词连接性副词以及一些介词和短语等。②、整篇文章的结构

在阅读教学中许多老师都会设置fast—reading 和skimming这个环节。这个环节的目的是希望在短时间内让学生了解这篇文章的结构和框架。教师除了训练学生识别段落内的逻辑关系外,教师还需要帮助学生熟悉掌握篇章的整体逻辑结构。不同类型的文章逻辑结构也不同。在处理文章结构的时候教师应该根据文章的写作特点选用不同的处理方式。⑵阅读材料的话题和体裁是写作的素材

话题内容范围广泛,如旅游、留学、体育、健康生活以及自然灾害等。同样,文章的体裁也是丰富多彩的,如人物传记、信件、日记、诗歌、戏剧、说明文、议论文以及记叙文等。这些都为学生的写作提供了许多素材和范本。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应该有意识的分析这些话题和体裁类的文章的写作特点。总结一些规律,布置一些类似的写作任务让学生去模仿这些写作特点,对这些阅读材料进行仿写。通过仿写,学生能在模仿中迁移,在模仿中创新。⑶阅读材料的主题和内涵是写作的升华

人教版教材的指导思想之一:关注学生的情感,提高他们的人文素养。要使他们在英语学习过程中,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培养他们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刘道义,2007)。这套教材提供的语言材料的许多课文蕴含着中西文化的精华,渗透着许多做人的道理和思想品德教育。因此,在阅读课教学中教师要充分挖掘其中的思想内容。根据文章的思想内容和其所表达的主题教师可以设置相应的写作任务,结合学生的身心特点将德育教育渗透到对学生的写作训练中,从而使阅读材料的主题在写作中也能得到升华。

阅读教学是英语教学中最为关键的一环,英语阅读教学在发展学生的能力中起着无法替代的作用,通过阅读教学,它既可以促使学生储备丰富的语言基本知识,培养语感,为学生英语作文提供广泛的写作素材,同时又能陶冶学生情操,培养学生写作技能,从而提高学生英语作文综合能力。

桑洲中学

陈建光

第二篇:“对话内化”教学策略选择浅探

“对话内化”教学策略选择浅探

[摘 要]“对话内化”教学对语文的本质、语文教学的本质进行追溯和反思,对儿童的语文学习规律进行探索和思考,对语文教学的传统方法进行梳理和优化;在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内容的选择、课堂结构的搭建等方面进行完善,使教学目标更集中,教学内容更贴近,课堂结构更简单,从而使教学效果更加明显。

[关键词]教学策略 对话 内化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5)07-016

小学语文“对话内化”教学研究与实践已经开展了将近十年,从对话意识、对话精神的培养到教学策略的选择,教学模式的建立,其实也没有什么多大的创新,也没有引起轰轰烈烈的效应。它只是对语文的本质、语文教学的本质做一些追溯和反思,对儿童的语文学习规律做一些探索和思考,对语文教学的传统方法做一些梳理和优化选择。

从研究的题目就可以看出:关于“对话”,大家都已经比较熟悉,课程标准中已经明确阐释――阅读教学是师生、生生、生本对话的过程。关于“内化”,也是众所周知,教学就是为了学生最终能够内化。我们只是除了关注“对话”“内化”本身,还将二者结合起来,将二者之间的联系、互相之间的影响作为研究点,并在各个细小的环节上做一些思考和实践,以寻求教学更利于儿童的发展,更加省时高效。仔细回想,我们追求和实践的不过是在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内容的选择、课堂结构的搭建等方面改进了那么一点点。

一、教学目标更加集中一点

教学目标决定着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一直以来,语文教学承载太多的任务,课堂教学目标繁杂,致使课堂操作贪多求全,造成“模模糊糊一大片”的状态。语文新课程标准提出从知识和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来确定教学目标,其中包括长期的一贯目标和短期的课时目标。像培育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培养语感、提高语文素养等都属于长期目标,是每一堂课都得考虑的;而学会字词、积累语言、体会某种感情等就是具体的课时目标。在具体设计教学时,心中要装着长期目标,明晰课时目标,不一定每节课三维目标都要体现。“对话内化”课堂教学要求每课的目标必须清晰表述,核心目标每课时只能有一个,绝不枝蔓,保证一课一练、一课一得。比如,《黄鹤楼送别》一课,核心目标就是通过阅读对话,能够说出这场送别是在特定时节、特殊地点,发生在特别人物身上的不一样的送别,感受浓厚的文化内涵;其他目标都在这个核心目标的统摄之下分步渐进达成。这样,教学力量就很集中,两个课时就是通过诗文比照阅读,探究这究竟是一场怎样的送别,围绕“送别” “黄鹤楼” “烟花三月” “故人”四个版块进行对话。

核心目标的确定是需要智慧的,需要我们从众多的目标中学会取舍,学会整合。而取舍、整合的依据是本班级学生的特点以及每个文本的特殊价值。因此,具体的“本班学生”研究是前提,这不同于传统所说的年龄段学生特点研究。比如说,教学《将相和》一课,我所带的班级学生在对对联方面一直训练有素,而且有较高的水平,教学确定的核心目标就是能用对联评价廉颇、蔺相如以及他们之间的关系,结果课堂效果特别好。而同样的设计在另外的班级却差强人意。这就是具体学生情况决定的。同样,文本都有各自的“秘妙”,只有充分细读文本,才能有所察觉,才能有所发现,也才能保证核心目标的确定是合情合理的、科学的。

二、教学内容更加贴近一点

教学内容的选择是近几年语文教学研究关注的热点,“教什么”比“怎么教”重要,但大家很快发现“为谁教”更加重要。是的,一切教学都是为了学生的成长,“为谁教”不明,“教什么”和“怎么教”都显得没有什么意义。然而,现在教学还是依据教材(按知识体系编排),依据一篇篇课文,绝大多数教师还没有能够做到超越教材,教学内容往往还是教材内容。目前,想完全抛开教材,依据各自不同班级学生的特点自行整合课程,创编教材,还很难做到。这就要求我们在使用现有教材时,能够从“为谁教”的角度去思考,遵循语文学习的规律,进行开掘、取舍、整合,选择更加贴近学生的教学内容来教。这也就是 “对话内化”教学着力研究的问题之一。

教学内容选择的显性标志是对话主题的确立,即课堂围绕什么话题展开对话。怎么确立对话主题呢?怎样保证主题更加贴近学生,更有利于对话开展呢?

(一)对话主题必须充满情趣,能激发学生学习欲望,保证“自主”

无情无趣的学习对小学生来说是不可想象的。主题必须贴近学生的实际,满足他们的需要,能让学生眼前一亮、心底一动,产生跃跃欲试之感。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心灵深处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当儿童的这种需要被激发时,“自主”就有了可能,他们就会迫不及待地投入到阅读实践中,与文本、作者、教师积极对话。

(二)对话主题要有利于学生各展所长,互动互助,促进“合作”

设计主题时,除了要有促进内化的目标导向,还得考虑给不同的学生有探究的空间,有表现和展示的机会,也就是说对话主题要有明显的层次性。在具体对话活动中,要处理好个体探究与小组合作、集体合作的关系,把握时机,有的放矢地组织合作交流,对话互动。

(三)对话主题要有一定的广度和深度,留有自主探究的空间,便于深化“探究”

如果围绕主题展开的对话过于简单,学生无须深入思考便可得出结论,而且一人说罢众人休,这就失去了对话的价值。“广度”指围绕该主题学习时,探究内容是可选的,探究方式是自由的,探究的结果是多元的;“深度”指学习需要整合知识、情感等基础经验,经过深入思考、系列探究和自主建构,甚至合作学习才能有所成果。当然,这里的广度和深度也是有限制的,有恰当的目标控制的,切不可天马行空、任意发挥,也不能晦涩繁难、不知所云。只有在合理广度和深度的主题调控下的对话活动才能保证每一个学生主动参与,亲历过程,拥有成果,形成内化积淀。

三、课堂结构更加简单一点

新课改以来,大语文、超文本、跨学科成为热点。在没有深入研究,理论体系尚未建立的情况下,一线教师对此一度产生了一些误解,认为教学内容越多越好,方法手段越新越好。这样语文课堂在“喧嚣”中无限“扩容”,带来的是文本解读越走越深,多媒体声像越用越多,课堂结构越来越复杂,随之而来的是学生自主越来越淡,深度对话越来越少。一些所谓的对话教学也容不得学生目光停留、思绪展开,课堂对话“降格”为肤浅的应景式问答。“对话内化”教学旗帜鲜明地坚持教学简单化:课堂结构清清楚楚,教学环节明明白白。建构了课堂教学的基本模式,主要内涵包括三个方面:一是教师引领下学生与文本对话,二是依托文本学生与老师、同伴对话,三是学习主体互动对话,师生在对话中共同提升。

结构清楚了,环节减少了,但简单并不意味着肤浅。不但不能肤浅,而且还要更深刻。怎么办?

(一)与文本对话――氛围更舒适一点,时间更充裕一点

朱熹告诫读书人:“学者读书,须要敛身正坐,缓视微吟,虚心涵泳,切己省察。”与文本真正对话就是要“涵咏”“省察”,那种走马观花式的浅阅读是不能产生心灵共振,产生生命对话的。而“涵咏”“省察”的前提是“虚心”“切己”;阅读姿态强调“敛身正坐”,入情入境;阅读方式是“缓视微吟”,细读慢品。也就是说“涵咏体察”需要一种平静从容的阅读心态,需要一种虚心悦纳的阅读品质。“对话内化”教学杜绝“匆匆忙忙”,强调营造合适的阅读氛围,给定充裕的阅读时间,让学生倾听文本声音,在语言的丛林里散步,或驻足观赏,玩味咀嚼,或闲庭漫步,心心相印,以求达到朱熹所说的“虚静而明”的境界。

(二)与教师对话――交流更平等一点,思路更开阔一点

没有平等就没有对话。长期以来,“平等”一直是理想追求,但在以知识传授为中心的教学中,教师是授予者,学生是接受者,怎么能够有平等的姿态、平等的话语、平等的交流。课改以来,倡导“以人为中心”,强调教学要基于儿童、服务儿童、发展儿童。但是,绝大多数课堂还是停留在“倡导”上,学生的活动往往还是处在教师的“掌控”之下,思想始终戴着“枷锁”,言语常常远离了童真,对话也就流于形式。“对话内化”教学强调对话意识和对话精神的培养,确立学生的课堂主人翁地位,要求学生与文本对话中必须拥有自己的思想,与教师对话中敢于发出自己的声音,鼓励开阔思路,从不同的角度分析思考,用个性言语表达独特见解。这就要求教师要树立服务意识,明确这样一点:课堂中学生是绝对的主体地位,教师是对话者、组织者、服务者,在对话推进过程中,可以肯定、否定、调整,但绝不可强势。

(三)与同伴对话――倾听更专心一点,表达更清晰一点

在崇尚个性的时代,每个人都拥有话语权,微博、微信让每个人都可以成为“话霸”。但是,人们普遍都缺少耐心的倾听、静静的欣赏、换位的体认。在课堂上也多少反映着这样的“时代特征”,你说你的,我说我的,只关注自己,很少倾听别人。“有发言无沟通,有合作无共识”成为常态,这严重影响了对话的质量,也无法保证内化的效果。“对话内化”教学重视课堂对话文化的建设,注重对话品质的培养。要求学生学会倾听、应对、反馈和表达:别人发表见解时,要保持安静,专心听、积极想,做好应对的准备,要善于从学习同伴那里吸取“营养”,充实丰富自己;在自己发言时,要有他人意识,声音、表情、体态都要适当,力求准确清晰地表达。这样,才能形成对话互动,保证学习效果。

目标更集中一点,内容更贴近一点,结构更简单一点,保证效果更显著一点。这就是小学语文“对话内化”教学的基本做法。没有“轰轰烈烈”的变革,没有“大刀阔斧”的推陈,没有“翻天覆地”的出新。我们做的只是在许多细节处朝着更利于学生发展的方向改变了一点点。改变一点点,有时就是改变全部。

(责编 韦 雄)

第三篇:浅探当前高中物理个体差异教学策略

浅探当前高中物理个体差异教学策略

【摘要】目前的高中物理教学仍是传统的一刀切、千人一面的教育方式,统一的教学评价严重挫伤了部分学生物理学习的积极性,压抑了学生的个性发展。为了改变这种局面,高中物理教学应实施有差异的教学策略,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为学生的差异发展提供更为广阔的空间。那么,在高中物理教学中什么样的差异教学策略才能满足学生的差异发展,如何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实施这些策略,成为广大高中物理教师急需探究的问题。因此,本文通过查阅大量文献资料,并结合本人多年的教学经验进行探讨,分析差异教学策略的构建原则,提出构建高中物理个体差异之教学策略。

【关键词】高中物理 个体差异 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2-0113-02

1承认个体差异

1.1尊重差异,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

物理教学中以学生为中心体现在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主导,学生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自己的兴趣、需要以及能力来选择学习内容。如:可选择教材中的开放性栏目“科学足迹、STS、做一做”等内容,让学生探究、合作、自主的学习,并可将学习成果以自已的方式展示、讨论和交流。这就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物理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并提供给他们展示自己、发展个性、体验收获与成功的机会。

1.2 创设差异情境,促进学生主动构建的原则

学生产生认知需要的关键是物理问题情境的创设,创设不同的、有差别的物理教学情境,可以使全体学生积极参与物理知识的建构,这就需要考虑不同学生的需求和认知水平。教师在物理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兴趣差异、性格差异、经历差异创设不同的教学情境,促进学生积极理解知识、构建知识,也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创设生动逼真的物理实验情境,来吸引学生,还可以让学生自己查阅资料,收集信息,组织材料进行自学学习,促进知识的主动构建。

1.3 通过合作完成差异教学的原则

他们在异质小组中彼此通过对话、合作,完成一项教学任务,实现了差异资源的共享。小组合作不是几个同学一起完成一项教学任务这样简单,分组时充分注意了学生的个体差异,根据不同学生特点进行分组,使每个同学都能参加小组活动,即发挥了他们各自的优势,又使他们从其他成员中学习了自己的弱势。通过相互合摘 要 目前的高中物理教学仍是传统的一刀切、千人一面的教育方式,统一的教学评价严重挫伤了部分学生物理学习的积极性,压抑了学生的个性发展。为了改变这种局面,高中物理教学应实施有差异的教学策略,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为学生的差异发展提供更为广阔的空间。那么,在高中物理教学中什么样的差异教学策略才能满足学生的差异发展,如何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实施这些策略,成为广大高中物理教师急需探究的问题。

2构建高中物理个体差异教学策略

2.1挖掘教学内容本身蕴含的情感因素,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物理教师可以利用物理学科的特点,培养学生的学科兴趣,产生积极的学习情感。准备几个有趣小实验,如“小鱼煮不死”的实验,使学生对物理课充满兴趣。教师要充分挖掘并借助于情境、活动等感染学生,使学生产生学习兴趣。

2.2 学习内容要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学生内在学习动力

教学要联学生生活实际,从而使学生对学习产生内在需要,激发内在动力。

2.3 提高物理教师自身魅力和教育水平

俗话说“信其师,听其道”,大多学生喜欢某门课程,往往是从喜欢某位老师开始。

而决定教师在学生中地位的因素是教师的职业道德水平和知识水平以及教育水平。教学是一门技术也是一门艺术,有经验的教师往往从学生的需要出发,自如的驾驭教学,还能用自己的神态和语态、丰富的媒体、幽默的故事牢牢的吸引住学生。当然,为了使学生能够对学习产生强烈的动机,老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优势领域,给他们创造展示的机会,体验成功的快乐。

3构建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和手段策略

对不同的学生采用哪些不同方法,不同方法之间如何有机结合,甚至还要提前估计可能出现的情境。是讨论式教学还是讲授式教学,是小组合作还是个人自学,是利用计算机辅助还是演示实验,这都需要教师精心筹划。但无论哪种教学方法,都应体现启发式教学的思想,要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机会,尊重学生的不同学习方法,并加以指导。无论哪种教学方法都要注意让学生积极主动的获取知识,探究和构建知识,这是因为未来的社会要求有主体精神的人,有创新精神的人,要学生在学习中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合作。

另外,从照顾差异角度来说,只有当学生独立自主的学习,教师才有时间和经历去照顾差异。老师应该根据学生的情绪表现不同,需要灵活的调整教学方法而这正需要教师的教育机智。

4创设优越的教学环境

教学需要一定教学设施如:实验仪器、多媒体平台等,这些设施能够影响学生的创造力,动手能力的培养。同时,教学是一个信息传递的过程,学校可以通过电视广播,网络各种社会关系与外界进行交流。

处在丰富信息环境中的学生,与处在闭塞信息环境中学生其见识水平、学习效果是有差异的,学生对信息的处理和加工程度也不一样,教师要及时给以指导。同时在座位编排上教师也应兼顾学生的差异,对于学习自制力差、注意力易分散、爱做小动作、学习较困难的学生应尽量安排在教学活动的“行动区”,使其处于教师课堂监控的有效范围内,学生自然能够约束自己的行为,认真听课。教师也可以通过眼神、表情、举止将自己对学生的关注和期望传递给学生,使他们产生心理共鸣。

结论

本文对高中物理差异教学的设计原则及教学策略进行了具体的探究,通过理论分析,文献的分析探究出了高中物理个体差异教学的具体教学策略。希望能够通过这些策略为当前的基础教育改革的实践提供参考。鉴于笔者的研究时间、能力、文献资料的搜集能力和教学实践经验的限制,本研究还存在很多不足之处,高中物理个体差异教学策略有待进一步探究,希望广大的高中物理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探索出更多更好的办法。

参考文献:

[1] 华国栋,差异教学策略[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2] 朱文红.差异教学的课堂组织策略研究[G].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6

[3] 李吉.差异教学一一一种有效的课堂教学策略[J].基础教育参考,2008.47-50

第四篇:浅探当前高中物理个体差异教学策略

浅探当前高中物理个体差异教学策略

【摘要】目前的高中物理教学仍是传统的一刀切、千人一面的教育方式,统一的教学评价严重挫伤了部分学生物理学习的积极性,压抑了学生的个性发展。为了改变这种局面,高中物理教学应实施有差异的教学策略,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为学生的差异发展提供更为广阔的空间。那么,在高中物理教学中什么样的差异教学策略才能满足学生的差异发展,如何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实施这些策略,成为广大高中物理教师急需探究的问题。因此,本文通过查阅大量文献资料,并结合本人多年的教学经验进行了探讨,分析了差异教学策略的构建原则,提出了构建高中物理个体差异之教学策略。

【关键词】高中物理 个体差异 教学策略

一、差异教学策略的构建原则

高中物理教学存在着个体差异,我们要承认差异,尊重和利用差异进行课堂教学。

1.尊重差异,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物理教学中以学生为中心体现在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主导,学生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自己的兴趣、需要以及能力来选择学习内容。如:可选择教材中的开放性栏目“科学足迹、STS、做一做”等内容,让学生探究、合作、自主地学习,并可将学习成果以自已的方式展示、讨论和交流。这就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物理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并提供给他们展示自己、发展个性、体验收获与成功的机会。如:学习了人教版物理必修的第一章第4 节后,学生对本节内容有了基本了解基础上,为照顾学生的差异性,教材中安排了做一做“借助传感器用计算机测速度”,这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也培养了学生把现代技术手段应用到学习上的能力,让学生感受到物理就在身边,对科学技术运用产生深厚的兴趣,从而自觉地培养科学的精神和素养,学会以更加科学的眼光看问题。

2.创设差异情境,促进学生主动构建的原则。学生产生认知需要的关键是物理问题情境的创设,创设不同的、有差别的物理教学情境,可以使全体学生积极参与物理知识的建构,这就需要考虑不同学生的需求和认知水平。教师在物理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兴趣差异、性格差异、经历差异创设不同的教学情境,促进学生积极理解知识、构建知识,也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创设生动逼真的物理实验情境来吸引学生,还可以让学生自己查阅资料、收集信息、组织材料进行自学,促进知识的主动构建。

3.通过合作完成差异教学的原则学生在异质小组中彼此通过对话、合作,完成一项教学任务,实现了差异资源的共享。小组合作不是几个学生一起完成一项教学任务这样简单,分组时充分注意了学生的个体差异,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进行分组,使每个学生都能参加小组活动,即发挥了他们各自的优势,又使他们从其他成员中学习了自己的弱势。通过相互合摘 要 目前的高中物理教学仍是传统的一刀切、千人一面的教育方式,统一的教学评价严重挫伤了部分学生物理学习的积极性,压抑了学生的个性发展。为了改变这种局面,高中物理教学应实施有差异的教学策略,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为学生的差异发展提供更为广阔的空间。那么,在高中物理教学中什么样的差异教学策略才能满足学生的差异发展,如何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实施这些策略,成为广大高中物理教师急需探究的问题。因此,本文通过查阅大量文献资料,并结合本人多年的教学经验进行探讨,分析差异教学策略的构建原则,提出构建高中物理个体差异之教学策略。

二、构建高中物理个体差异教学策略

1.挖掘教学内容本身蕴含的情感因素,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物理教师可以利用物理学科的特点,培养学生的学科兴趣,使他们产生积极的学习情感。教师可以准备几个有趣的小实验,如“小鱼煮不死”的实验,使学生对物理课充满兴趣。教师还要充分挖掘并借助于情境、活动等感染学生,使学生产生学习兴趣。

2.学习内容要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学生的内在学习动力。教学要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而使学生对学习产生内在需要,激发内在动力。如:物理教师教授共振知识可以从洗衣机的振动说起,教学反冲运动内容可以和航天火箭联系,教学离心运动可和骑车拐弯减速说起,使学生感到物理就在身边,生活需要物理。

教学需要一定的教学设施,如实验仪器、多媒体平台等,这些设施能够影响学生的创造力和动手能力的培养。同时,教学是一个信息传递的过程,学校可以通过电视、广播、网络等与外界进行交流。

处在丰富信息环境中的学生与处在闭塞信息环境中的学生其见识水平、学习效果是有差异的,学生对信息的处理和加工程度也不一样,教师要及时给以指导。同时在座位编排上教师也应兼顾学生的差异,对于学习自制力差、注意力易分散、爱做小动作、学习较困难的学生应尽量安排在教学活动的“行动区”,使其处于教师课堂监控的有效范围内,学生自然能够约束自己的行为。

三、结论

本文对高中物理差异教学的设计原则及教学策略进行了具体的探究,通过理论分析、文献分析探究出了高中物理个体差异教学的具体教学策略,希望能够通过这些策略为当前基础教育改革的实践提供参考。鉴于笔者的研究时间、能力、文献资料的搜集能力和教学实践经验的限制,本研究还存在很多不足之处,高中物理个体差异教学策略有待进一步探究,希望广大的高中物理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探索出更多更好的办法。

第五篇:创新性语文课堂教学策略浅探

创新性语文课堂教学策略浅探

河北省河间市一中 白志敏

内容摘要

长期以来,受传统教学的影响,语文教学中存在着许多弊端,如教师讲授多,学生思考少;师生一问一答多,学生探讨研究少;强求一致多,发展个性少;死记硬背多,鼓励创新少。这些倾向妨害和限制了学生与生俱来的个性和潜能,不利于创新人才的培养。作为教师,应该充分地正视和严肃地对待这一问题,要在课堂教学中突出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本文试从创新教育的角度来浅谈语文课堂教学策略。

关键词

创新教育

语文课堂教学

策略

时代呼唤创新教育,创新教育呼唤创新人才,而创新人才的培养关键在于创新型的教师和充满科学与创造艺术的课堂教学。新世纪的人才,不仅要有较全面的素质结构,更需要具备创新的活力,以承担知识创新的重任,适应知识经济社会的需要。这就对培养人才的学校教学——尤其是基础教学提出了挑战。而语文学科的课堂教学,由于学科特点和功能,决定了它对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具有得天独厚的作用。

一、创新性语文课堂教学的基本要求

(一)师生互动气氛

1、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实现教学目的的关键。

心理学研究表明:良好的心境可以使人联想活跃、思维敏捷、激情勃发。浓郁的激情能充分有效地调动智力因素,释放巨大的学习潜能,极大地激发创新敏感性。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创设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努力做到“教得轻松,学得愉快”,让课堂充满情感的碰撞、情绪的体验、生命的交流。

2、引导学生能容忍别人的不同意见,接纳他人的观点,形成既充满竞争又合作愉快的氛围。

在教学重点难点处,如能组织学生集体合作,则有利于发挥每个人的长处,同学间相互弥补、借鉴,相互启发、拨动,形成立体的交互的思维网络,往往会产生1+1>2的效果;而让每个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动手动脑,更是发展其创造力的有效方法。陶行知说过:“人生两个宝,双手和大脑。”“手和脑在一块干,是创造教育的开始,手脑双全,是创造教育的目的。”我们在教学中提倡让学生在合作学习时操作、实践,找出规律,提炼方法。

3、课堂上要保持“动中有节,乱中有序”的状态,既不太放任,也不过于严肃,形成积极、活泼、健康、向上的课堂氛围。

创新教育也是一种“活”的教育。现在学校里的规矩很多,课堂上的规矩更多。如此之多的规矩,把天真烂漫的孩子训练成“年纪轻轻的学究和老态龙钟的儿童”。行为上的循规蹈矩导致思维上的亦步亦趋。思想上的框框条条太多,必然束缚孩子的思维,窒息孩子的创新精神。当前,语文教学中普遍存在着学生发言众口一辞,甚至编造假话,哄骗家长和老师,使有识之士深感忧虑和担心。我们提倡孩子“思维无禁区”,让孩子畅想、畅言,精神上处于一种自由、放松的状态。在这种氛围中,任想象驰骋,任思路纵横,多种想法涌动、交汇,自然会碰撞出创造的火花,引发创新的潜质。

(二)教学主体凸现

1、要始终把发挥学生主体性作为教学设计和教学过程的核心。

由于长期处在应试教育樊笼中,学生形成了学习和思维定势,潜在的创新意识被紧紧挤压着。教师讲读一篇课文,从作者、背景、结构、中心到写作特色,步步为营,滴水不溜,让学生写作文,起 承转合,不偏不倚,层层设防;学生做练习,紧扣教材观点,不敢越雷池半步,这就养成了叶圣陶所说的那种“不是习惯的习惯”。要实施创新教育,首先必须打破这种“理性的奴性”(莱格语)的被动教学方式,以学生为根本,从学生心灵深处挖掘创新潜能,培养创新意识。

2、要特别注重适应学生的个别差异与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产生于认识和需要,是人们力求认识某种事物的心理倾向,也是参与学习的强大动力。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语文教学关键在于教师不要拘泥于传统的教学方法,要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教学活动中善于启发诱导,语言幽默风趣,不但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减少学生因学习紧张引起的心理压力,而且还能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到知识,激发了学习兴趣。学生敢于说话,敢于争辩,无所顾忌,往往迸发出智慧的火花,透露出创造的萌芽。

3、重视学生提出的意见,乐于听取学生的不同见解,允许学生根据自己的认识作出不同的决定。

常发“怪问”的学生不仅一般教师不喜欢,同学也易产生反感,认为是“出风头”。如果不鼓励这种学生,创新活动便难以进行下去。一次上《药》一课讲到写作目的时,一学生突然问:“鲁迅明知道国民愚昧不可救药,还写这篇小说作什么呢?”这个问题体现出了难得的“创新意识”,教师报以极大的热情,既引导大家进行讨论得出了答案,又保护了这种难能可贵的积极性。从教学实践中我们看到,“怪”问就是一颗“创造”的种子,它埋在每一个孩子的心里,但这颗珍贵而娇弱的种子只有在教师的精心呵护和培育下才会生根发芽,长大成材,任何一个疏忽都可能会使它腐烂在泥土之中。

4、培养学生敢于尝试的勇气。

张扬个性,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培养学生不怕困难、勇于探索的精神和“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冒险精神。

5、教师要允许和接纳学生的学习错误,让学生正确认识错误,坦然面对错误;善于从错误中学习,从失败中获得经验,培养学生接`纳自我的意识和能力。

(三)教法学法创新

1、教法要因人、因课、因时、因地而多变,尤其是必须反对“满堂灌”、“传送带”式的教法,尽量多给学生自由的时间空间去激发与运用他们的想象力、创造力。

2、课堂提问形式要多样化,内容呈开放性。

3、课堂教学中,构建探索性合作的学习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创造力。

4、允许和鼓励学生利用绘画、音乐、手工、肢体运动等多种渠道,以喜闻乐见的或闻所未闻的方式来展示自己的思维。

5、改进作业设计、评价方法,反对单

一、机械的抄写式、推演式作业。

二、创新性语文课堂教学的基本策略

(一)更新教师的教学理念,创设语文课堂教学的创新氛围

1、转变教师的教学理念,摆正教师和学生的位置,挖掘学生的主体性作用。

学生的综合能力、创新能力很大程度来源于生活积累,来源于社会实践活动,来源于开放的课堂教学建构。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就要更新教学观念,摆正教师、学生在课堂中的位置。长期以来形成的语文课堂教学模式都是以传授知识为主的“满堂灌”,进行繁琐的课文分析,主要表现为教师“讲”,学生被动地听、记。可素质教育要求学生在打好基础的同时,还要培养较强的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课堂教学要突出对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重视学生的活动,教师要变口若悬河的讲授者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参与者和研究者,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机会。

2、改革备课方法,把传统教学的单一知识结构改变为认识和培养主体性人格双层面的教学结构。

以往撰写教案时往往把教学步骤、教师的提问及问题的答案作为主要内容,教学设计更多关注的是教学效果,说白了即考试时如何让学生少丢分,得高分,知识领域关注多,学生能力发展关注少;教师抄写教案用时多,钻研教材用时少;钻研教法用时多,研究学生用时少;教学中教师以“灌输讲授”为主,课堂上很难把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调动起来,创新性语文教学要求把备课教案改为从学生自学开始,注重学法的指导和综合能力的培养,把课文交还给学生,让他们自己解决自己找出的疑点。使课堂教学过程由教师讲、学生听,教师强行灌输,学生被动接受,向教师积极启发诱导,学生主动获取探究的过程转变,努力构建了学生自主探究知识的课堂教学模式。体现了“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特色,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这样,备课的重点就应放在学生学法的指导上,既发展学生个性,又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3、引导学生自主探讨,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要让学生在课堂上找回自我,发展个性,就要充分调动其学习积极性,发现和肯定学生的哪怕是一丁点的优点和成绩。在教学环节上,要给学生充分的自学时间,让学生自己去读书,去感悟,逐步消除学生的服从感、低下感、自卑感。对一些难度较大的问题,适时引导学生变换角度进行探索。

4、重视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心理调适,营造宽松和谐的创新教学环境。

希望获得成功是现代人的一种心理需求和内在本质,任何人做任何事主观上总是希望获得成功,成功了才更能激起进一步追求成功的努力。这种情况在课堂教学中也非常明显。所以,要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就要为学生创设一种敢想敢说,敢有与别人不同看法的课堂环境。因为在同龄人中敢于坚持与众不同,也需要力量,老师要使学生心理上得到一种支持,即使有时他们想的不全,或错了,也要支持,这样他们才能勇于探求,才能发挥出聪明才智。

(二)构建多向互动创新性语文课堂教学结构,凸现课堂教学主体 1、启发激趣

兴趣,是学习的内驱力,是创造才能的催化剂。心理学研究表明,兴趣是构成学生学习动机中最为活泼、最为现实的成分。如果一个人对某方面的问题没有任何兴趣,那他就不会有什么创新。有了兴趣,就会萌发创新意识,就会渴望创新。而在创新过程中产生的无穷无尽的兴趣,又再次促进创新。兴趣越大,创新能力就越能够发挥出来。我们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作为创新性课堂教学的前提,教材中学生感兴趣的语言因素,电教媒体等手段,都能提供特定的情景,激起学生的创新思维。、质疑交流

怀疑,常常是创新的开始。教学中要让学生做到不“唯书”不“唯上”,敢于怀疑已成为定论的东西。朱熹曾说:“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学生学习上的进步,就是在从无疑到有疑、从有疑到无疑的转化中得来的。在这个循环往复、由低级简单向高级复杂发展过程中存在着大量的创造性因素。虽然怀疑并不是每次都是对问题有创新性的见解,或将疑问进行创造性解决,但它仍不失为最有可能打开创造性之门的钥匙。教师通过让学生自己提问来组织教学,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探索、为他们创设动脑、动口、动手、释疑解难的机会,通过交流,培养独立思考,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发展学生的创造能力。

3、提倡“合作”

以“小组合作”“多边合作”“全班合作”等形式创设学生之间互学互补互促的学习氛围。让学生之间的信息和情感在交流中产生思维的碰撞,实现个性差异互补,使他们在合作 中竞争,在交流中发展。合作交流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

4、自我反馈,二次创新

在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中,教师都要随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教会学生自我评价反馈,主动巩固旧的知识,发现新的质疑点,寻找二次创新机会。在自我反馈过程中,学生会根据老师的要求,自觉地用理性眼光去发现自己或他人课堂学习中的失误或缺陷,用自己新的“眼光”去寻求某一点,或某一方面的再联想或逆向思维,完成第二次思维创新。

(三)优化语文课堂教学过程,全方位、多途径引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语文教学的中心环节是课堂教学,要提高教学质量,就必须优化教学过程。在优化教学过程中,激起学生的创新思维。

1、在知识传授中引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知识为能力奠定基础。要想激起创新思维,培养能力,必须具备扎实的语文基础知识。否则创新就失去了基础,学生的创造欲望即使被激发出来也难以上升为真正的创新能力,只能停留在很低的水准上。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教师应有意识的引导学生把已经获得的知识、技能、方法、观点或态度进行定向迁移,诱发创新思维。

2、在改进教法中引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创新思维能让学生顺利解决新的问题,能深刻地、高水平地掌握知识,并把这些知识广泛迁移到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使学习活动顺利完成。根据创新人才培养的要求,语文学科已不仅仅是传统意义上的工具学科,同时也是一门训练、培养创新思维的基础学科。要培养创新思维,就要变就范式教学为创新式教学,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思维,探索创造性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样,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师生的思维活动双向互动,在让学生看到教师的思维过程的同时,教师也看到了学生思维的真实过程,相互交互,从而有效地促进创新思维的训练。

3、在参与语文实践性活动中激发学生创新火花。

我们的传统教育偏重知识的传授而轻视实践活动,据教育部最近一次全国性调查显示,我国中小学目前的教育方式,以被动接受为主,很少有学生自己从活动与实践中获取的真正知识。创新教育的一个显著特征是重视学生的实践能力,只有在实践中,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才能转化为创新能力,否则,创新意识会谈化,创新精神会消退,创新能力也只是空中楼阁。

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能使学生思想活跃,自由地、有选择地吸收知识,能促进他们对新知识的追求、探索,以及对多种思维方式的借鉴。心理学表明,中学生的思维一般是“ 经验型”的,而不是“理论型”的,即在进行抽象思维时,需要具体、直观的感性经验作支持。而主要的感性认识和经验是学生在主动参与、亲自经历的各种实践活动,如观察、制作、表演、参观、调查、访问等丰富多彩的感性活动中得来的。因此,在开展学科教学时,就不能抽象地传授学科有关的知识、法规、原则,而必须加强教学的直观性、活动性,让学生在具体生动的学习情境中去感受,去体会,去发现。语文活动课将语文教学与语文在现实生活中的实际运用结合起来,创设具体生动的学习情境和学习活动,使教学成为学生语文知识、能力具体运用的一种实际尝试或“模拟”,学生通过参加活动,得到感性认识,经过反复,上升到理性认识,这样获取的知识不仅是准确可靠的,也是比较全面深刻的,更是切实有用的。所以,语文教学一定要和生活实践相结合,让学生在语文活动实践中激发创新思维。

教学实践证明,语文教师只有努力探索创新性课堂教学的有效途径,有意识地把创新思维的培养作为重要的教学目标在课堂上进行落实,才能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本领,才能逐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从而造就一代创新人才。跨越世纪的语文教师,咀嚼过两千年仁德治 4 国礼仪之邦的滋养,秉承着中华数千年文化底蕴的熏染,接受了当今世界先进文化信息的浸育,理当勇于忍痛破除现成套路,着眼素养锐意创新。

下载英语阅读课中的写作教学策略浅探word格式文档
下载英语阅读课中的写作教学策略浅探.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小学高年级英语阅读教学策略浅探

    小学高年级英语阅读教学策略浅探 小学高年级英语阅读教学策略浅探;[摘要];[关键词];根据义务阶段小学英语课程标准所提出的总体目标,小;本文主要研究阅读策略并探讨如何把它应用......

    浅探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教学策略[精选]

    浅探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教学策略大冶市东岳中学陈金枝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语文新教材中,有一项内容——“综合性学习”。它在本套教材的各单元中与阅读课文相并列,共同构......

    山区小学体验式作文教学策略浅探五篇范文

    山区小学体验式作文教学策略浅探 苏梦园 (广西区贺州市平桂管理区水口镇中心学校) 摘要:作文教学历来是语文教学的重头戏,同时也是应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

    幼儿美术教学活动中生活化教学策略浅探

    幼儿美术教学活动中生活化教学策略浅探 江苏省泰州市海陵区苏陈中心幼儿园 王小蓉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指出:“生活即教育,活的乡村教育要用活的环境,不用死的书本。”《......

    词语释义浅探

    词语释义浅探 袁州区竹亭中学 李根元 说明:本节课的内容主要是本人在教学实践中的一些体会,纯属个人观点,不全甚至不妥之处可能很多,目的既是希望对学生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授之......

    网络诗歌浅探

    齐 齐 哈 尔 大 学 毕业设计(论文) 题 目 学 院 专业班级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成 绩 2015年6月25日 I 摘 要 网络诗歌的出现,打破了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诗坛沉寂如死水的画面,逐......

    中学生法制教育浅探

    中学生法制教育浅探邓小平同志早在1986年就指出:“加强法制重要的是进行教育,根本问题是教育人。法制教育要从娃娃开始,小学、中学都要进行这个教育。”青少年正处于长身体、长......

    中美企业文化浅探

    中美企业文化浅探作者:邢小丽编辑:studa090420论文关键词:中美企业;企业文化论文摘要:本文分别通过对中美两国企业文化的形成与发展、现状和特点的比较,探讨在不同国家文化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