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知非心得》系列导读五篇

时间:2019-05-12 08:08:3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17、《知非心得》系列导读》,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17、《知非心得》系列导读》。

第一篇:17、《知非心得》系列导读

《知非心得》系列导读

原以为写完《从地狱到人间》系列后,从此就封笔不写了。然而当我来到戒色论坛后的几年内,渐渐的有感而发,陆陆续续又写了几篇戒色文章,最后竟然形成了《知非心得》系列,这是我没有想到的。

如果说《从地狱到人间》比较适合有佛教信仰的戒手淫者,那么《知非心得》系列就比较适合没有任何宗教信仰的戒手淫者了。相对而言,也更加具有普遍适用性,对每一个戒手淫者都有参考价值。现就《知非心得》系列做一个简单的导读。

《“戒色系统工程论”解读——以“系统方法”成功戒手淫指南》是对戒色论坛核心戒色方法与理念的精华总结。这篇文章写作过程非常痛苦与煎熬,写了一个多月,于2013年9月16日完成初稿,后来断断续续修订,于2015年5月定稿,是系统戒色理论与方法的集大成之作。《“戒色系统工程论”实战手册----“三体式”戒色修身法》2015年1月完成初稿,5月完成定稿。《“戒色系统工程论”日课——每日必做功课》完成于2015年5月。以上三篇最后定稿于2015年5月底,前后用了2年的时间,最后形成了《“戒色系统工程论”体系》。在《知非心得》系列中,这三篇的定稿花费的时间、精力最多。这三篇是《知非心得》系列中最重要的三篇,也是本书最重要的篇目。

《误尽天下苍生——对“手淫适度无害论”的彻底驳斥》是我和戒色吧吧主“飞翔”合写的一篇驳斥手淫无害论的帖子。“飞翔”是《飞翔经验》集结版《戒为良药》一书的作者。“飞翔”写了5千字的初稿发给我,我又进行了修改、润色、添加,最后以1万字结束。近些年“手淫无害论”这种错误观点在社会上大行其道,很多人深受毒害。由于网络的传播范围很广,如果大家能在网上广传此文,几百、甚至几千人的命运可能因为您的转发而发生转变。古人云“积善之家,必有余庆”,帮助他人戒色是最大的善举,在利益他人的同时,会给自己带来无量的福气与好运。转帖带来的“余庆”是不可思议的,愿大家广传此文,共行此善举。

《戒手淫常见疑问解答(集结版)》,我广采众长吸取各家优点,断续写了一个月才完成。写作时我主要参考了戒色论坛的《戒色常见问题解答》、寡欲清心的《戒手淫问答》、其他论坛的《新人必看——新人常见疑问》,同时参考了《飞翔经验》以及其他戒色文章,并融合了许多我个人的心得体会。为了完成写作,我把主要参考的前三篇帖子打印下来,反复研究,哪些戒色问题有价值可以选入,哪些问题不具普遍共性可以忽略,都经过慎重的思考与选择。参考的内容也不是简单的复制、粘贴,而是重新整理与综合,渗透着我个人的思考。本文涵盖了戒色的难点、热点,可以解决戒色新人的常见疑问。

《新人戒色指南---必读篇目举要》,为戒色新人列举了一些成功戒色必读的戒色篇目,指明了一条戒色捷径。

《于无声处听惊雷——对“光明蜘蛛兄”戒色成功模式的解读》,是关于“光明蜘蛛”成功戒色经验的介绍。“光明蜘蛛”手淫史长达20年,来到论坛之前屡戒屡败,他来到论坛之后没有再犯一次手淫,没有失败一次,一次性取得了成功。他是怎样创造了这项戒色奇迹的?文中我详细分析了原因,希望大家按照他的做法认真实践,也会取得同样的成功。

《方便之门——论被大家普遍忽视的戒色前辈常用“戒色利器” 》介绍的是念咒这一戒色前辈常用的对治淫念的有效戒色方法。《对治淫念的妙法》讲的是快速熄灭淫念的方法。《“渐进式戒淫法”——一个行之有效的戒色策略》是我戒色经验的总结,对屡屡失败的戒色者非常有参考价值。这篇文章原名是《“渐进式戒淫法”——一个行之有效的戒色方法》,由于有些戒友误解了“渐进式戒淫法”,故进行了全面的改写,是我文集中最后完成修订的文章。这三篇是关于有效戒色方法的介绍。

《戒色不成功的根本原因谈一下》探讨了要想取得戒色成功的最根本原因是什么?这篇大家一定要好好读、认真思考,对戒色成功有极大帮助。

《论戒色后身体的康复时间与康复之道》、《戒色六年后,关于身体康复的体会与反思》、《戒色七年感言》,是我的一些戒色体会与思考。

《论戒色的三层境界》从更高的宏观层面为戒色者指明了戒色的不同层次与追求。《“吉祥卧”与南怀瑾的“子午觉”》、《身体康复的关键——早睡早起》、《最好的强身、补肾方式》,这三篇是关于如何有效恢复身体健康的探讨。

《中医论手淫的危害》、《手淫导致心理疾病的研究》、《论手淫对人生运势的不良影响》,这三篇是关于手淫危害的研究,回应了本书卷首语中“怎样才能拥有健康的体魄、阳光的心态、远大的前程”的设问,那就是:彻底戒除手淫、邪淫,远离色情行为。因为手淫等不良行为具有高度破坏性、高度成瘾性,会导致身体健康受损,心理阴暗,前途坎坷不顺利。

其中《手淫导致心理疾病的研究》、《论手淫对人生运势的不良影响》是我和飞翔合作完成的,由飞翔写出初稿,然后我进行修改补充。这两篇都有2个版本,一是飞翔版的,收入《戒为良药》一书,一是我的合作修改版,题目都一样,但内容上有所区别。

《成功戒色的唯一捷径》为新人成功戒色指明了方向。

《戒色纲宗 饬伤津梁——成功戒色要点集粹》汇集了戒色道路上的重点、难点、热点问题,供大家参考借鉴。

《成功戒色的通用模式——〈“戒色系统工程论”体系〉》是我完成《“戒色系统工程论”体系》时写的一篇推广倡议书,作为附录录入本书。

《昔人已乘黄鹤去——深切缅怀南师》是我悼念南师的文章,也一并收入本书。

各篇文章在《知非心得》系列的排列顺序并没有按照写作的先后时间排列,而是根据重要性与内容重新加以排列。细心的读者就会发现其中的奥秘,比如系统戒色小系列、戒除方法小系列、身体康复小系列、手淫危害小系列等等。

希望大家从《知非心得》系列中受益,早日获得戒色成功,获得生命重生。

附录:

《知非心得》系列目录 《知非心得》系列导读

1.《知非心得》

(一):“戒色系统工程论”解读——以“系统方法”成功戒手淫指南

2.《知非心得》

(二):“戒色系统工程论”实战手册----“三体式”戒色修身法 3.《知非心得》

(三):“戒色系统工程论”日课——每日必做功课

4.《知非心得》

(四):误尽天下苍生——对“手淫适度无害论”的彻底驳斥 5.《知非心得》

(五):戒手淫常见疑问解答(集结版)6.《知非心得》

(六):新人戒色指南——必读篇目举要

7.《知非心得》

(七):于无声处听惊雷——对“光明蜘蛛兄”戒色成功模式的解读

8.《知非心得》

(八):方便之门——论被大家普遍忽视的戒色前辈常用“戒色利器”

9.《知非心得》

(九):对治淫念的妙法

10.《知非心得》

(十):“渐进式戒淫法”——一个行之有效的戒色策略 11.《知非心得》

(十一):戒色不成功的根本原因谈一下 12.《知非心得》

(十二):论戒色后身体的康复时间与康复之道 13.《知非心得》

(十三):戒色六年后,关于身体康复的体会与反思 14.《知非心得》

(十四):九万里悟道 终归诗酒田园----戒色七年感言 15.《知非心得》

(十五):论戒色的三层境界

16.《知非心得》(十六):“吉祥卧”与 南怀瑾的“子午觉” 17.《知非心得》(十七):身体康复的关键——早睡早起 18.《知非心得》(十八):最好的强身、补肾方式 19.《知非心得》(十九):中医论手淫的危害 20.《知非心得》(二十):手淫导致心理疾病的研究 21.《知非心得》(二十一):论手淫对人生运势的不良影响 22.《知非心得》(二十二):成功戒色的唯一捷径

23.《知非心得》(二十三):戒色纲宗 饬伤津梁——成功戒色要点集粹 24.《知非心得》(特别篇):昔人已乘黄鹤去——深切缅怀南师

第二篇:陶行知教育名篇导读

读陶行知,做践行求知的小学教师

——《陶行知教育名篇》导读

F1 王艳芬

知道陶行知先生其名,是在师范时,“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纯粹无私的精神激励了几代教师对于教师职业的选择和坚守。真正敬重先生,却是从阅读陶行知先生的理论开始的。陶行知先生本名陶文濬,因欣赏王阳明先生的“知行合一”学说而改名为陶知行,后来认为“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又改名为陶行知。从陶文濬到陶知行再到陶行知,体现了先生对新民主教育思想的开创精神和突破旧教育框架的无畏勇气。《陶行知教育名篇》选编了陶行知先生最精髓的学说和教育主张,其中多数是陶先生在南京时发表的文章或者演说,这本书为我们提供了一份陶行知著作的普及性读本,让陶行知的学说广为人知。

在今天,各种学说和研究层出不穷的时代,学习陶行知,显然有更深层的意义。

一、我们为什么要学习陶行知

陶行知先生一生留下很多言论,但珠玑锦绣者并不多,平白朴实见真理的话却处处可见。序言中有一句话说,“一个没有读过陶行知的人,怎么可以在中国做教师呢?”中国有名的教育家这么多,为什么单单认定了一个陶行知?

陶行知先生第一次在中国提出“要敢当第一流的教育家”,敢于探索未发明的真理,敢于深入未开化的疆土,不怕辛苦,不怕失败,把教育当做自己的责任。这种“敢”的精神怎能不令我们热血沸腾?为此,我们应该学习陶行知。

陶行知先生是改革旧考试制度的倡导者。在《杀人的会考与创造的考成》一文中,他说:“学生是学会考,教员是教人会考,学校是变了会考筹备处。„„教育等于读书,读书等于会考。„„日间由先生督课,晚上由家长督课„„”从先生1934年提出改革到现在70年了,我们不是依然在延续这样的考试生活吗?我们的学生不是依然走在赶考的路上吗?为此,我们应该学习陶行知。

先生的学说很多,不可窥一豹而伺全身。不爬山就不会知道山的高远;不学习就不会明白自己的无知,一个中国的教师,一个中国的农村教师,如果没有学习陶行知,就不会深刻地理解自己在这片土地上的意义。学习陶行知,不仅是为了背诵他教给我们的理论,更是为了让陶行知先生的精神在中国农村的土地上延

续下去。

二、我们应该怎样学习陶行知

读名著有很多种读法。对《陶行知教育名篇》这样的美文,我们怎样学习呢?个人觉得有两种读法可推荐:

一是抓住思想读。对儿童教育的目的性,他提出了“敲碎儿童的地狱,创造儿童的乐园”; 他的把教育过程和教育目的统一起来,提出了“生活即教育,好的生活即好的教育”;他最先在中国提出把“教授法”改为“教学法”,体现了“教学合一”的精神。这些思想,值得我们细细琢磨学习。

二是结合实践读。陶先生是很注重践行的人。我们学习陶行知不妨和自己的教育实践结合起来。在教师学习方面,陶行知先生提出了教师“必须虚心,学而不厌”,“各有应读之书必须读”。“一个学校要想有美满的生活,必须和知识的源泉通根水管,使得新知识可以源源而来”(我之学校观)。这可以看出,陶行知先生是很注重教师的“教学相长”的,他在多篇中重申学习与实践研究对于教师的意义,甚至改了自己的名字,“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我们要学习陶行知,必须扑下身子,投入到教学中去,用行动来验证先生的学说。

读法很多,期待各位老师提出更多更好的学习方法。“践行求知”,本来就是陶公的精神所在。

三、学习陶行知的意义

在今天,我们学习陶行知,有着更重要的意义。

(一)学习陶行知对提高教师的职业修养有益。陶先生一生把教育当做自己的毕生追求,“为了苦孩,甘为骆驼;于人有益,牛马也做”;“教育是教人化人,化人者也为人所化,教育总是互相感化的”,他把教师和学生、教育者和受教育者摆在了同等的地位上,这不是真正的师生平等吗?在今天学习陶行知精神,淡化物质追求,提高师德修养是有益处的。

(二)学习陶行知对提高教师职业信念有益。陶行知先生很重视与推崇小学教师,他说蒙特梭利、杜威都是研究小学教育的,都从小学教育研究而得名(出自《新教育》)。陶先生说,“看小学生天天长大,从没有知识,变为有知识,如同一颗种子的由萌芽而生枝叶,而看他开花,看他成熟,这里有极大的快乐。”我们常常抱怨小学教师的繁杂辛苦,聆听先生教诲,坚定职业信念。

勇者行无惧,行者学无涯;先生已经做了新民主教育的第一勇者,而今天,我们是不是已经丢失了陶行知先生的精神?我们唯有把先生的精神融在我们的血液里,沿着先生的脚印前行,做一名践行求知的小学教师。

第三篇:名著导读读书心得

名著导读读书报告

《论法的精神》读书心得

学院名称:XX学院

班 级:xx

姓 名:xxx

学 号:xx

成 绩:

201x年月 xx xx 日

作为大三学年实践环节的学科名著阅读,这次我所阅读的是由18世纪上半叶法国杰出的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所著,张雁深所译的影响人类社会发展进程的学术名著《论法的精神》。该书被誉为“是亚里士多德以后第一本综合性的政治学著作,是到他的时代为止的最进步的政治理论书”。这本书篇幅较长,全面系统地阐述了孟德斯鸠对法的观点,读后令我感触很深,让我对法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和体会。

孟德斯鸠所处的时代是17世纪末和18世纪前叶,当时正处于封建主义和君主专制从巅峰走向没落的时期,统治专制阶级以极其残忍的手段压迫广大人民。而《论法的精神》的诞生更是在法国历史上最黑暗的时刻,残暴的统治导致民众起义此起彼伏,众多思想家、政治家们激烈抨击封建主义的残暴统治,这些社会现象和言论都为《论法的精神》的诞生打下了基础。该书共分为上下两册,六卷,三十一章。主要包括法律的定义;政体的种类和各自的原则;法律与防御、进攻力量的关系;建立政治自由的法律同政体、公民、征税的关系;法律与气候、地理的关系;法律与贸易、人口的关系;法律与宗教的关系;罗马和法国法律的变革以及关于封建法律学说等内容。

孟德斯鸠在《论法的精神》中最著名的理论便是他所提出的分权原则。该原则最早起源可以追朔至亚里士多德提出的著名的政体三要素,亚里士多德将国家的政权划分为议事权、行政权和审判权。而孟德斯鸠则在本书中进一步发展了分权理论,正式提出了该原则,即将国家权利分为立法权、司法权和行政权,将三种权利分别交给三个不同的国家机关执掌,既保持各自的权限又相互制约保持平衡。“当立法权和行政权集中在同一个人或同一机关之手,自由便不复存在了,因为人们害怕这个国家或议会制定暴虐的法律并暴虐地执行法律”,“如果司法权同立法权合而为一,则将对农民的生命和自由施行专断的权利,因为法官就是立法者。如果司法权同行政权合而为一,法官便将握有压迫者的力量。”孟德斯鸠通过这段文字表达出三权分立的重要性,专制主体就是“专”有了国家权利,所有的权利掌握在特定人的手上,其他人已经没有力量与其抗争了,才导致这些人滥用其权利为所欲为。而分别由不同机关掌握这些权利则可以很好的避免这种状况的出现,各权利间可以相互制衡相互监督,若某一主体滥用了其中的某一项权利,则他人可以依据其他权利对其进行纠正或处罚。该原则对后来各国的立法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如美国就是典型的三权分立国家,行政权属于美国总统,国会则享有立法权而司法权掌握在联邦最高法院手中,每个部门又掌握着影响其他部门的权利,三者间相互制衡。当然,从现代社会现实上看,三权分立原则也是存在不足的,所以并非每个国家都适用这种体制,如我国就不适用分权原则而是适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我国不适用三权分立制度的原因如下:第一,三权分立制度虽然避免了权利的滥用,但其实质上代表的是资产阶级利益,其提出的根本目的也是为了解决资产阶级与封建专制阶级的冲突问题,是维护资产阶级统治无产阶级的工具。而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我国宪法中规定“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是由人民直接选举产生,人大代表来自各种职业、各个民族,其职责就是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帮助人民实现其所享有的宪法赋予的当家作主的权利。第二,三权分立将导致三个权利机关间矛盾重重,难以统一,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则保障了全国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统一行使国家权力以及各国家机关合理分工,协调一致地开展工作。所以三权分立原则既具有很强的社会意义,也存在局限性。

在本书中孟德斯鸠还提出了一个重要观点即“地理说”,他认为不仅是人文社会或政体制度与法律有关,还包括气候、土壤等能影响人们的性格、感情、道德观念的客观因素,因此,法律还应考虑这些因素。“如果精神的气质和内心感情真正因不同的气候而有极端差别的话,那么法律就应当与这些感情的差别以及这些气质的差别有一定的关系”,“在不同的气候条件下,人们有不同的需要,形成不同的生活方式;不同的生活方式形成了各类不同的法律”。孟德斯鸠重视气候对法律的影响,认为不同的气候会对人们的生理产生极大的影响,进而影响人们的心里,如生活在寒冷气候条件下的人们比生活在炎热气候下的人们有更充沛的精力,较强的自信,但在想象、趣味、敏感性等方面则要差于对方。因此在制定和实施法律时,必须考虑到国家的地理位置和自然条件,对于正面的影响立法者应当以法律的形式加以认定,而对气候缺陷则应加以抵御,如在寒冷的国家饮酒是不应进行限制的。孟德斯鸠在书中还说“人类受多种事物的支配,就是气候、宗教、法律、施政的准则、先例、风俗、习惯”,所以,地理环境对法律起到一定的影响,但并非是决定性的影响。孟德斯鸠的这种观点在我国具有极大的现实意义,中国作为世界大国,地幅辽阔,从北到南,从沿海到内陆气候差异极大,导致人们的生理情况、生活习惯等存在差异,法律的制定应当考虑到这些差别。如少数民族生存的自然环境和特殊的生活方式决定了少数民族人民在生活上具有特殊的习惯,立法时应当汲取少数民族习惯法中合理部分的内容,使国家制定法律有更坚实的社会基础。我国实行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就是“地理说”的一大体现。考虑到地理差异等造成的人民生活习惯差异,国家允许民族自治地方享有制定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的权力,如根据本地的实际情况对婚姻法、继承法、选举法等法律进行变通或补充。

孟德斯鸠在本书中还对宗教和法律的关系进行了阐述。他认为“宗教是唯一能约束不惧怕法律的人的头衔,它能把像口吐白沫,四处狂奔的烈马一样的帝王牢牢地勒住”,“宗教和法律的主要目的是让人们成为遵纪守法的公民。因此其中一方若偏离了这一宗旨,另一方就应更加为实现这一目的而努力。也就是说宗教的约束力越少,法律的约束力就应更多”。法律着重于支配和约束人们的外在行为,宗教则侧重支配和约束人们的内心观念,二者相辅可以达到支撑国家的政权,规范人们的生活的效果。宗教是人们的精神需要,是一种社会文化现象,也是一种控制系统,是一种稳定社会的力量。世界各国,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法律与宗教都有着或多或少的联系,从历史来看,法律与宗教的紧密联系可以追朔至西方文明的源头——希伯来文化,希伯来法与宗教是分不开的,而后许多国家的法律也都很大程度来自于宗教,如《古兰经》既是伊斯兰教的经典教义又曾是伊斯兰国家的法典。美国法学家伯尔曼说过“法律必须被信仰,否则它将形同虚设”,而宗教的本质就是人们心中的信仰,法律与宗教存在着相同点,所以即使是在当前一些西方发达国家中,宗教对其法律仍然有一定的影响,宗教的观念在法律中仍然有所体现。

孟德斯鸠在《论法的精神》这本书中还有很多经典的言论和理念,如他对于法的意义的理解:“法是源于客观事物性质的必然关系”,“所有的存在物都有属于自己的法”;对于政体的划分:他将政体划分为全体人民或仅仅一部分人民握有最高权力的共和政体,单独一个人遵照固定的和确立的法律执政的君主政体和既无法律又无规章,由单独一个人按照一己的意志与反复无常的性情领导一切的专政政体三种还阐述了各种政体的各自不同的原则。他还提出了保障公民自由、反对酷刑、量刑适度等法律理念。而我在这篇心得中只是就我感触最深的三点谈谈谈我的体会。《论法的精神》在世界法律发展史上的地位独特而重要,在某些方面是无可比拟的。虽然正如本书翻译者张雁深所说,孟德斯鸠在社会理论上仍然是一个唯心论者,其所代表的是资产阶级而非广大人民,所以在其理论中还存在局限性,但这也没办法掩盖本书的价值及它对后世各国立法的巨大影响。这本书使我受益匪浅,让我对法的认识不再只停留在表面层次,使我对法有了更深层的理解。

第四篇:导读心得(一国两制)

福州大学

两课实践教学原著导读读书心得

邓小平《一国两制》导读

-———“一国两制”与台湾问题

学院名称:机械

班 级:11级机制三班

姓 名:

学 号:

成 绩:

年 月

日福州大学

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领土,党的每一代领导人都一直为祖国的统一而努力,妥善解决台湾问题是每一代领导人的心愿。“一国两制”最初是为解决台湾问题而提出的,但率先在解决香港、澳门问题上取得突破,在“一国两制”方针的指导下,香港、澳门先后回到了祖国的怀抱,香港、澳门的回归证明了“一国两制”的正确性,符合中国国情,是解决中国相关问题的不二选择。“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是邓小平理论中最有特色、最具创意的组成部分。香港、澳门顺利回归祖国,使“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变为现实,这是实现祖国完全统一大业中重要里程碑,是中国共产党对中华民族的历史性贡献,是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也是当今世界解决争端的伟大创举,是中国人民对世界的伟大贡献,为世界上相关国家解决争端提供了借鉴。在现在,在当下,“一国两制”仍是解决台湾问题的重要决策文件,为解决两岸的统一打开了一条和平的可以维护两岸共同繁荣的道路,共同向复兴中国的伟大的历史目标进发!

早在五十年代,中国政府就曾设想以和平方式解决台湾问题。1955年5月,周恩来总理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会议上即提出:中国人民解决台湾问题有两种可能的方式,即战争的方式和和平的方式,中国人民愿意在可能的条件下,争取用和平的方式解决问题。1956年4月,毛泽东主席又提出:“和为贵”、“爱国一家”、“爱国不分先后”等政策主张。但由于某些外国势力的干预等原因,这些主张未能付诸实践。自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国际国内形势发生了一些重要变化:中美建立外交关系,实现了关系正常化;中国共产党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现代化经济建设上来。与此同时,海峡两岸的中国人、港澳同胞以及海外侨胞、华人,都殷切期望两岸携手合作,共同振兴中华。1979年的元旦,全国人大常委发表了《告台湾同胞书》,宣布采取和平方式统一祖国,但不承诺放弃武力。中国政府同时命令解放军停止对金门等岛屿的炮击。1981年9 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叶剑英发表《关于打碗回归祖国,实现和平统一的方针政策》的谈话,主张国共两党实行对等谈判,进行第三次国共合作,阐明了对台的基本政策。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共产党为完成祖国统一大业,解决历史遗留的台湾、香港、澳门等领土问题,大胆地提出了“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创造性构想。1982年9月,邓小平会见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时,明确表达了中国政府对香港问题的立场。这以后的两年多时间,我国政府和英国政府,就解决香港问题进行了二十多轮的谈判。邓小平不仅提出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而且还亲自向关心祖国统一的港澳台同胞、外宾等阐述“一国两制”的内涵和深刻意义。《一个国家,两种制度》就是邓小平在百忙之中前后两天会见香港工商界和香港知名人士的谈话要点。邓小平在谈话中表明了中国政府解决香港问题的决心,并具体详细地阐述了解决香港问题以来取的立场、方针、政策等等。经过不懈的努力,1984年12月9日中英双方领导人在北京正式签署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政府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及三个附件,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将于1997年7月1日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

其主要有以下基本点:

一、我国政府在1997年恢复行使对香港的主权后,香港现行的社会、经济制度不变,法律基本不变,生活方式不变,香港自由港的地位和国际贸易、金融中心的地位也不变,香港可以继续同其他国家和地区保持和发展经济关系。我们还多次讲过,北京除了派军队以外,不向香港特区政府派出干部,这也是不会改变的。我们派军队是为了维护国家的安全,而不是去干预香港的内部事务。我们对香港的政策五十年不变。

二、“一个国家,两种制度”,具体说,就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内,10亿人口的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香港、台湾实行资本主义制度。

三、中国的主体必须是社会主义。大陆十亿人口实行社会主义制度,但允许国内某些区域实行资本主义制度,比如香港、台湾。大陆开放一些城市,允许一些资本主义进入,这是作为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补充,有利于社会主义生产力的发展。

四、采取“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办法解决香港问题,不是一时的感情冲动,也不是玩弄手法,完全是从实际出发的,是充分照顾到香港的历史和现实情况的。要相信香港人能治好香港。五对解决香港问题所采取的政策,是赵紫阳总理在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宣布的,是经过大会通过的,是很严肃的事。

六、港人治港的标准必须是以爱国者为主体的港人来治理香港,未来香港政府的主要成份是爱国者。爱国者的标准是,尊重自己民族,诚心诚意拥护祖国恢复行使对香港的主权,不损害香港的繁荣和稳定。只要具备这些条件,不管他们相信资本主义,还是相信封建主义,甚至相信奴隶主义,都是爱国

福州大学

者。我们不要求他们都赞成中国的社会主义制度,只要求他们爱祖国,爱香港。

在“一国两制”的指导下,香港、澳门先后回到了祖国的怀抱。香港澳门的回归,香港、澳门回归后的事实充分证明,“一国两制”方针是正确的,是具有强大的生命力的,这为两岸和平统一树立了光辉的典范。香港、澳门顺利回归以后的发展充分证明,“一国两制”已经首先在解决香港、澳门问题中得到了成功的运用,人们有更加充分的理由相信,“一国两制”同样可以成为解决台湾问题的最佳方式。在香港回归中国五周年之际,曾经直接参与中英香港问题谈判的英国前副首相杰弗里·豪在接见新华社记者采访时指出,“一国两制”方针是史无前例的惊人之举,在解决香港问题过程中发挥了关键作用。在过去的五年里,香港原有的生活方式并没有改变,人们尊重法制和司法独立,香港特区政府也重视民主。中国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五年来的事实说明,“一国两制”的构想得到成功实施,并为解决其他历史遗留问题提供了可供借鉴的宝贵经验。人们看到,“一国两制”在香港特别行政区和澳门特别行政区的成功实践,对台湾同胞产生了积极的影响,越来越多的台湾同胞从中理解了“一国两制”的精神和益处,近年来台湾同胞中认同“一国两制”的人数明显上升就是最好的证明。我认为,随着“一国两制”知名度的提高,我们应该加大对“一国两制”的宣传,提高台湾同胞对它的认可,使之从一种民间呼声逐渐成为一种政治上不可忽视的声音,让台湾人民去驱使台湾相关政党把和平统一提上日程,加快两岸的统一。两岸统一,意义是巨大的。众所周知,在国际上,美国等相关国家经常把台湾当作手中牵制中国大陆的一张王牌来打,每一次大陆都是很被动。所以,解决好台湾问题,有利于中国国际地位的提升,有利于中国参与解决国际相关问题,不必看别人眼色行事,为中国争取更多的国际利益。其次,解决台湾问题,我认为还可以提升中国整体的经济水平。与台湾隔海相望的福建,在历史上是南方的一个经济大省,地理位置优越,海航发达,东南亚侨民众多,但在建国以来,由于受两岸关系的制约,经济发展受到了很大的制约,相比于毗邻的广东、浙江,其经济发展明显不足。一旦解决了台湾问题,它的经济发展不再受到制约,可以经行大胆的投资,促进经济发展,再利用其依托台湾的技术,依靠其优越的地理位置,充足的人力资源,经济将会扶摇直上,成为一个经济大省!

未来的发展中,我相信“一国两制”的思想将会与时俱进,不断增加其内涵。希望和平解决两岸早一天到来,两岸中华儿女一起向复兴中国的伟大历史重任进发!

第五篇:《儒道经典导读》上课心得

追寻师道树正师道

——《儒道经典导读》上课心得我的生活经历和经验告诉我,我们的社会生活中每出现一个口号时,社会上必定存在着与哪个口号相反的表现。而且,有时这种表现在高层,有时这种表现在基层。口号喊出后的结果,常常因为矫枉过正而又以后一种倾向掩盖了前一种倾向,于是运动不断。

自从尊师重教作为口号提出来了以后,我便觉得矫枉过正的做法使尊师重教就随之出现了偏差。其偏差不仅是普遍的,而且师道出现的偏差更为大些。哀哉!建立了正确师道的中国,不但错传了自己建立的正确师道,而且其后果还十分严重,其严重性还并不为有关方面充分关注。

关于师道,我以我十分浅薄的知识认为,儒家学说中便有成熟成套的经典论述。我认为,用那些师道思想化育我们现在的师道现状,比起用其它儒家思想教化人们去如何安于现状更有意义,更应当发扬光大。因为我们都在承认:教育是社会发展的基础,实施好的教育必须要有具备优秀师道的教师队伍。

孔子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我相信这是孔子在用他的切身体会所建立的师道理论教育他的弟子,而不是孔夫子自谦的表白。对于这个基本点,我们不怎么说了,更少人这么做了。这可能因为,这个可能曾经发生在我们许多人身上的事实,在我们一有点学问后就忘掉了,或者不愿意承认它罢了。

‘三人行,必有我师---’,说起来简单,做起来是很难的。‘三人’,其实是众人的简约语,不是仅仅限于三人。我认为,这句话蕴藏的师道是十分丰富的。

首先,能看到同行中的另外两人(或其他人)有长于自己的比较优势,必须有虚心气质。虚心气质不是一两次外相表现所能有的,而是长久修行的内在积累,是德行或素养的外化。第二,要有洞察判断的能力,从同行者那儿可以学到什么长处。第三,要有持之以恒的精神,不断地从同行者身上吸取可以滋养自己的东西。第四,还要有平等待人的精神吧!第五,是充满了辨证思维的师道观。同行人中相对于自己的优势和劣势,都可以作为自己的老师。拿别人的优势或优点来学习,用别人的劣势或缺点来对照检查自己并加以改正。

因此,‘三人行,必有我师---’所告诉我们的师道,首先是个师德问题,然后是技巧或技能以及坚持不懈的问题。我们为什么养成了从幼稚园到大学的灌注式的教学模式,原因之一就是老师看不到学生思想活跃的或者说能动的一面;看不到在教育过程中,无论是大学生还是幼稚园里的幼儿,他们是受教育的主体和中心;或者说他们看到了而做不到。老师们总以一种先知先觉的姿态藐视着学生,总以一种老师是课堂的中心和主宰的观念驾驭课堂。老师怎么讲学生怎么听,教起来‘省劲’、学起来‘方便’。

现在,有不少人在读‘论语’,知道‘论语’并不是孔子自己写的作品,而是他的弟子及再传弟子编纂的孔子言行的纪录。从读‘论语’中可以看到,不少内容是记录的孔子和他的学生的对话。我们不去具体评价那每一段对话是否正确,只是这个事实本身就说明,孔子和他的弟子们是十分重视在学生与老师之间通过相互提问来探讨学问的。如此一来,我们的老祖宗不是早就有了可谓‘孔子问答法’的优秀教学模式了吗?还需要请洋人来讲他们沿用‘苏格拉底问答法’的成功经验吗?我们不是在继续抛弃些好东西而偏要承袭些老百姓并不乐意接受的不合时代要求的东西吗?

现在,我们在评价一个老师时,或老师自认为如何时,也只是把学生是否在鸦鹊无声地听老师的课作为一个最重要衡量标准;而很少有人调查一下有多少学生在思考老师的讲课有什么不妥或疑义,甚至学生中有没有不同于老师的意见或见解。其实,这后者才是推动教学相长最重要的方面。习惯成自然,久而久之就使老师和学生不是在共同的‘学’与‘问’、在探求真理,而是在老师‘贩卖’与学生‘接受’的状态当中。如果教科书没有大的变化,不少老师的教案多年依然如故就是证明。

子曰:‘有教无类’。长期以来,我们把‘有教无类’仅仅当作一个教育路线来看待并严加批判。其实,‘有教无类’中有丰富的师德问题,‘有教无类’被批判的结果,极大的影响着老师们的师德。曾几何时,有些老师以学生的阶级出身或家庭背景为依据,来决定自己对待学生的教学态度。而于今,不少老师的两眼只盯着学生及其家长的口袋,而表现出对待不同学生的不同教学态度。老师的这种不同教学态度,不是严重的师德问题是什么?

孔子的学生曾子说:‘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有若无,实若虚,犯而不校。昔者吾友尝从事于斯矣’。可见,青出于兰而胜于兰。曾子更上一层楼,不仅看到了同行者中有师道,而且看到了在能与不能之间、多与寡之间,还有学与问的空间。而其前提是,放下架子,虚怀若谷;即使有人冲着自己不礼貌,也不去计较。我猜想,还难能可贵的是,曾子把这种优秀的个人品格说成是他的朋友所实践,而把自己放在了观察者的位置。

曾子的这个思想,其实是对孔夫子‘三人行,必有我师---’的师道思想的发展。曾子不仅充分地看到了‘能’与‘不能’之间、‘多’与‘寡’之间的相对性和辨证性,而且充分领悟到了把有与实当作无与虚不是一种骄柔造作、而是一种品德修养与包容情怀。就这一点,在现时不说老师对学生做不到,就是老师与老师之间也是没有做到的。

一千多年后,儒家思想的忠实继承者,唐朝大文学家韩愈在他的散文‘师说’中,把先贤的师道观念发挥得淋漓尽致了。韩愈说:‘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又说‘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韩愈在举例圣人无常师及子曰‘三人行---’后接着说:‘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於弟子。闻道有先後,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韩愈还感慨地说:‘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这好像是在对我们今天不传师道进行呼吁一样啊!

现在,每年教师节,必谈尊师重教;每遇较大的与教与学有关的矛盾,必谈尊师重教。尊师重教没有成为在人们学习知识中,像需要空气和水一样必不可少。它只是成为了一个需要时就喊喊的口号,自然就师不尊、教不重了。大学里的学术腐败,学风涣散;中小学里的灌注式教育和有害学生身心健康的作息;以及整个传道授业领域巧立名目高收费低授业的情形,固然与整个社会状态的多种因素有关,但师道走偏仍然是个重大原因。较好的情况是:有的老师(或人),以尊严和或威权来建构师道;有的老师(或人),以严肃和或冷酷来树立师道;也有的老师(或人),以亲和和或热诚造就师道;等等。糟糕的情况是:有的在某种幌子下,实际上是以集体的名义出售学位。有钱能使鬼推磨,交了巨额学费,上不上课,考不考试,做不做研究,时间一到,学位证书照发;有的收受了学生的金钱或美色,让其蒙混过关;甚至有的自身就为晋升职称剽窃抄袭他人的成果,有的为经济利益代学生写论文,等等。于是,一方面是,老师和学生、师傅与学徒、先学与后学,就不仅仅是个名称差别,而且有了发话与服从的实际关系;另一方面则是,金钱与美色的驱使,使上述发话与服从关系产生了颠倒。这其实,不健康的师道是其重要原因之一。

事实上,不论在求学阶段或工作以后,每个人都既在当学生,也在当先生;或既在当先生,也在当学生,是不断交替的。只是当先生与当学生,在某个时段,某个术业,所占的主导地位不同罢了。我体会到,一个有正确师道的好老师,从来不把尊严、威权、严肃、冷酷、亲和或热诚放在第一位,更不把取无道之财、获无道之乐放在第一位。好的老师都极其善于达到因材施教、教学相长的效果,而不是授完课时或得到了个人好处而草率了结任务。然而,实际情况是,后者人数不少,前者凤毛麟角。有正确师道的老师,首先在于善于从学生、徒弟、后学和一切有长可取的对象中去吸取营养;而不是摆出一幅师长、导师、大师、泰斗的架式,更不为金钱美色所利诱。他们在教书育人中能‘不耻相师’或不‘耻学于师’。我们今天所极力提而不‘畅’的启发式教育,问题的结症正是在于老师不懂得或不愿意以学生或他人为师。正是在于老师们需要继承和发扬先人的优秀师道思想,认真解决一下师道问题。甚至把了解对象当做一个深入学习的过程,当做放下身段认真求师的过程。

中国先祖们开创的优秀教育思想先河,近、现代以来,似乎没有充分浇灌自己的子孙,而是

让‘洋人’大受其益。比如,在美国,孔子提倡的‘有教无类’不仅比中国喊的响得多,而且人家切切实实在贯彻执行。美国人的‘师道’与‘尊严’,也并没有中国人那么多紧密的联系。就是‘尊师’与‘重教’,更没有成为一种口号。在`师道`问题上,美国大中小学的老师们,似乎更接近于中国传统的‘师道’,而且有所发扬光大。例如,老师是以传道为重心或中心在给学生授业与解惑。它体现在素质或素养教育中,是老师始终把培养学生成为一个合格的社会人为目标。老师要把学生当做朋友,老师和学生在平等中相处,许多导师都把自己的学生推在前面,希望自己的学生能超越自己。中央台访谈钱学森先生的节目中,钱老有一段表述不知大学的教授们和中小学的老师们有何感想。钱老说,当他把自己写的‘控制论’一书送到导师面前时,位居世界上顶尖水平的导师当他的面说:‘你实际上已经超过我了,钱先生。’就以这个典型为例所代表的西方师道,实际上不就是洋人对‘师不必贤于弟子’的师道观的生动注解么!

中国有句古话叫‘名师出高徒’。形成这句古语其实是‘高徒’超过了‘名师’所至。它反映的是人类进步的总体客观规律。于是,德行和知识都在低水平的教师如何出高徒?自然是出不了的。

许多故事表明,在西方的学校、文化界、学术界,学生对老师、后学对先学、学徒对师傅、后人对前人等的崇拜,没有中国如此高涨。他们常常是前者对后者具有挑战性,前者在后者的基础上开拓进取。我们中国不一样,在领袖崇拜成为了历史后,老师崇拜、名人崇拜成了一种新的时尚。有趣的是,不但被崇拜者洋洋自得甚至还自我炒作;崇拜者崇拜得五体投地还盲目的充当被崇拜者的虚拟打手。有位网友看了我的某篇批评某名人的文章后,他在评论中竟然说:‘---他毕竟是一个名人,你说话得小心点。’我不知道用这种语言的年轻先生,是否叫做那位名流的铁杆粉丝啊!这种现象,除了其他原因之外,师道不正,即社会的师道以其重大缺陷作了示范,是其最重要的原因。

我虽然没有机会亲历发达国家学校是如何在教书育人,但我同几位有经验的留学生交谈中和某些报导资料中,充分看到了我们的师道落后于人的现状。比如美国,虽然人家的人口不足我们一个零头,可人家的先进科技顶尖人才,在相同的一定时间的产出量,比我们要多得多。就是从事商业而成为亿万富翁的人数,用相同时期、学位和资历作可比条件,我们在绝对数量上也比不过人家。我也常常忘了自己是个草民、以纯洁的护国之心而不服气,可这是个事实。再说一个事实,读过研究生或知道研究生怎么在读的网友或许知道,我们研究生课题的重复率有多高!有些高校的研究生导师,一个课题导几届学生。导师省事,学生也方便。因为确立一个新课题是不容易的,而具备‘不耻相师’等传统师道,常常是开拓思维的重要条件之一。就近、现代来看,美欧发达国家的大学生、研究生,在创造性方面,无论质量和数量就都优于我们。这个现象除了制度性因素外,我以为中国近、现代出现的师道偏差是个重要因素。当然,制度性因素,或许是现代师道产生偏废的主要原因。

实行好的师道,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情。不是单纯爬在书山上,泡在书海里就可以做到的。也不是出了几本‘畅销书’或作过几次大场面的讲演就算有好的师道了。它需要老师们以及传播知识的人们长期躬身下来,‘不耻相师’。有些人成名之前或某个阶段可能做到了,而一有点名声和地位后便飘飘然了。现在,不是有很多当过或正在当老师的人,耻学于师了吗?不是有些知识名流耐不信寂寞,拼命给自己涂抹明星色彩么!更有甚者,自己给自己挂上‘某某某大师工作室’的牌子以自我感觉良好就完了,还偏要作些让人耻笑的不三不四的诡辩解释,不是既丢了人品,又输了文品了吗?孔子是后人在尊称他为圣人,其他先贤都无一不是后人的景仰。就是胡适与鲁迅都拒绝了可能的荣誉推荐。而那位真正学贯中西,德高望重,浑身都是学问,正在攀登百岁的饱学之士季羡林老先生,面对社会赋予他的荣誉,公开谢绝了对他大师、泰斗、国宝的称号。季老那种‘有若无,实若虚’的模范胸怀,还正在春风风人、夏雨雨人的时候,为什么就影响不了那位已经名利双收了而还要挂牌称大师的人呢?问题的严重性还在于,网上的八挂新闻、谈性文章,常常可以在首页长存于固定阵地,经久而巍然不动。而正经八百批评一下名人学风的文章,三天两天后便被从首页扫地出门。显然,这是网络媒体表示的一种态度。网络媒体如此保守,其它媒体能比这种态度解放思想吗?当然不能。现实的师道本来就不好,加上多方面的偏袒或压制,我们在师道问题上树立什么,反对什么,不就一目了然了吗?

树立正确良好的师道,不是件小事,也不是件容易的事情。教育改革的实质,决不是把大学或中学拼大、扩张大的简单事情。树立正确良好的师道,培育一种真正的和谐的教书育人的学校环境和社会环境,才是教育改革的主要任务。师道的优劣,处处反映社会的长短。这无须找什么例证,随手就可以拈来。阎崇年老先生挨耳掴子,就是师道不良的表现与恶果。他面对年轻人的提问,表现是霸道的。后来提出的三个对话条件,不仅霸道,而且有无知的一面。余秋雨先生本来很有才气,但他对自称大师的诡辩解释和‘阅读更多的是浪费生命’等等命题或提法,同样充分说明他缺乏良好的师道。还有,借着名气耍乖弄巧,那是什么师道表现啊!正因为名人的师道优劣具有太大的社会响应,而他们又切心切意愿意当公众人物,所以只好以他们为例。

中国的教育问题,除了合理解决教师的待遇而外,从根本上解决师德问题是当前的一个重大问题。而要从根本上解决教师的师德问题,就必须从根本上改变领导教师的各级领导者的德行问题。而各级领导者的德行问题要有根本上的改变又靠什么来解决呢?现在正从事教育的老师们应当最清楚最有发言权了。

下载17、《知非心得》系列导读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17、《知非心得》系列导读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经济类专业导读课心得

    经济学专业导读课心得 这学期汪希成教授首先为我们解决了上学期的专业导读课上遗留的比较重要的问题和我们交上去的作业中体现的问题,随后的课堂上主要带领我们学习了两个方......

    《现代教育理论导读》读书心得

    《现代教育理论导读》读书心得 洪泽县东双沟中心小学 谢芳 当刚拿过张洪亮老师的《现代教育理论导读》这本书来读时,一点也没有兴趣,因为我本身就不是好读书的人,但当我翻开目......

    中国哲学经典导读课程心得

    生命科学学院 生物科学一班 李飞201230710110 《中国哲学经典导读》课程心得 中国哲学经典是经过世世代代的积累与沉淀而留下的精华,内容海纳百千,包罗万象。而《中国哲学经典......

    思政导读读书心得

    思政导读读书心得 -《新民主主义论》(1~6)读后感 读了《新民主主义论》本人对该文章颇有了解并有写个人心得体会。现借此文章提出个人对《新民主主义论》其中的几部分的粗略......

    中国知网使用心得

    中国知网使用心得 中国知网是全球领先的数字出版平台,是一家致力于为海内外各行各业提供知识与情报服务的专业网站。 目前中国知网服务的读者超过4000万,中心网站及镜像站点年......

    中国哲学经典导读之课程心得

    中国哲学经典导读之课程心得 经典,即经久不衰的万事之作。哲学,简单来说,可看作是使人聪慧之学,而中国哲学,则是我们这个古老而历史悠久的民族古圣先哲思想智慧之结晶,是前人对生......

    非学历远程培训心得

    关于课堂教学与反思,在学习前虽然也有,但一直做得不够充分到位,也没有深刻的意识到它对一名青年教师成长的重要性,所以我要感谢非学历远程培训在这个学习的国程中我受益匪浅。......

    远程非学历培训心得

    学习《怎样才能“学会学习”》心得体会 让每个学生能够爱学习,会学习是每个老师的愿望。那么如何让学生学会学习呢?通过本章节的学习,使我有了新的认识。 首先,教师要注重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