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成都地区婚俗中的茶文化资料解读

时间:2019-05-12 08:20:3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浅析成都地区婚俗中的茶文化资料解读》,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浅析成都地区婚俗中的茶文化资料解读》。

第一篇:浅析成都地区婚俗中的茶文化资料解读

毕业论文

题 目 浅析成都地区婚俗中的茶文化

浅析成都地区婚俗中的茶文化

汉语言文学专业

【摘要】中国被公认为世界上最早种植、炒制及饮用茶叶的国家。在东晋常璩编撰的《华阳国志》中有:“周武王伐纣,实得巴蜀之师,著于尚书……丹、漆、茶、蜜……皆纳贡之”的记述,《神农本草经》一书中也说:“茶生益州,川谷山陵道旁,凌冬不死,三月三采干。”而西汉著名辞赋家王褒《僮约》“烹荼尽具”的约定,则是关于四川地区煮茶、饮茶的最早记载。成都作为茶文化的起源地,饮茶之风必然对民俗产生诸多影响。在婚俗方面,茶文化在各个地区、民族有着不少的区别与联系,本文将对成都地区婚俗中的茶文化进行简单的探讨。

【关键字】成都地区 婚俗 茶文化

Determination of the geographical origin of Chinese teas based on stable carbon and nitrogen isotope ratios.【Abstyact】The objective of this study was to investigate the geographical origin of Chinese teas using carbon and nitrogen stable isotope ratio technology.The results showed that inter-provincial dispersion of teas in Guangdong(GD), Guanxi(GX), Hainan(HA), Fujian(FJ), Shandong(SD), Sichuan(SC), Chongqing(CQ), and Henan(HN)provinces was high, while in Zhejiang(ZJ), Hubei(HB), Yunnan(YN), and Anhui(AH)provinces, it was low.Tea samples from GD, GX, HA, and FJ provinces were clustered in one group and separated from those from AH and HB provinces.Thus, carbon and nitrogen stable isotope ratio technology could discriminate teas from among some provinces of China, but not from among others.Better separation might be obtained with a combination of isotopic ratios and other indexes, such as elemental data and organic components.【Key Words】Chengdu Wedding Tea Culture

I

目录

绪论........................................................................1 第一章 成都地区婚俗中茶文化的起源..........................................1 第一节 成都地区婚俗中茶文化的起源.....................................2 第二节 成都地区婚俗中茶文化的成因.....................................2 一 先决条件......................................................2 二 饮茶风气......................................................2 三 经济基础......................................................2 第三节 茶存在于婚俗中的意义...........................................2 一 仪式之前......................................................3 二 仪式当中......................................................4 三 仪式之后......................................................4 第二章 成都地区婚俗中茶文化的发展..........................................4 第一节 发展的礼俗原因.................................................5 第二节 发展的经济原因.................................................5 第三章 成都地区婚俗中茶文化的现状..........................................5 第一节 成都地区婚俗中茶文化的衰落.....................................6 一 成都地区婚俗中茶文化衰落的思想原因............................6 二 成都地区婚俗中茶文化衰落的经济原因............................7 第二节 新兴的茶文化主题婚礼...........................................8 第四章 对今后成都地区婚俗中茶文化的展望....................................9 结论.......................................................................10 参考文献...................................................................11 致谢.......................................................................12

II

绪论

四川地区关于茶树种植、茶叶炒制以及其他茶事活动的记录已有数千年的历史,而作为四川的省会城市成都更是全国开设茶市最早的城市之一。因而,在成都,茶叶很早就融入了人们的生活。古人又将“柴、米、油、盐、酱、醋、茶”视为生活的必需品。这也说明茶是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民间茶文化发展也顺理成章。而茶叶文化得以渗透或吸收到婚礼之中,也是与我国饮茶的风气和以茶待客的礼仪息息相关。当茶被吸收进入到婚礼当中,成为婚俗当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时,也就形成了本文要探讨的婚俗中的茶文化。在成都地区,最初的婚俗中的茶文化及其起源与中国其他汉族婚俗中茶文化都极为相似,但是随着后来的发展变化,因为地域、经济、文化等因素而又有了相对特色的地方。

一般而言,普遍认为茶与茶文化进入婚俗,并逐步融入传统婚俗,成为其中必不可少的部分是从唐朝开始的,而在宋朝开始走向其发展的高峰,至清末民国时期又由于新时期文化思想对传统礼俗的冲击而致其逐步走向衰落,进入新世纪之后又有了一些新的发展理念和方向。在起发展演变的过程之中,不难看到茶文化在传统婚俗中各个流程之中的重要意义和人们寄托于茶的美好寓意,以及其在婚俗中地位的转变。在这些转变中有礼俗转变的因素,也有经济发展和文化思潮变化的影响。

在进入新时期之后,由清末民初的对传统礼俗的否定、批判、摈弃,引起当时的新人对传统婚俗的不重视,也导致婚俗中的茶文化走向衰落。直到21世纪的今天,在成都地区,渐渐有新人选择茶文化主题婚礼,并且不少婚庆公司也在打造独具成都特色的茶文化主题婚礼而努力,让我们看到了在未来的婚俗中茶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创新的思路和方向。

第一章 成都地区婚俗中茶文化的起源

茶最开始进入婚礼是作为宴请宾朋、款待贵客的饮品,并没有承担起必不可少的重要作用,在此就不做深入的解说。我们只从茶文化进入婚俗六礼并在各环节中具有一点意义开始探讨。在《吐蕃王朝世袭明鉴》中记载,茶正式进入婚礼,是在唐太宗贞观十五年(公元641年),文成公主入藏时作为陪嫁品被带入西藏的。同时这种将茶作为陪嫁品的习俗也开始在民间广泛流行,被称之为“茶礼”。我们通常将这视为茶进入婚俗并逐渐形成婚俗中的茶文化的开端。

0

第一节 成都地区婚俗中茶文化的起源

成都地区的茶树种植技术兴起很早,并且茶叶炒制技术也很早就发展成熟,饮茶之风开始盛行。但是在古蜀地,素来有“蜀道难,难于上青天”之说。因此许多无法外销的茶叶也为成都人的生活中的消遣品。从贞观十五年文成公主入藏一来,民间“茶礼”亦随之兴起。生活中处处充满茶文化的成都人自然也就将这一礼俗与当地实际结合起来,形成成都地区独有的婚俗中的茶文化。

第二节 成都地区婚俗中茶文化的成因

茶文化能够在婚俗中并逐步发展成为其中不可替代的部分,甚至在某些事情还成为婚礼形象的代表,原因并不是单一的,就成都地区而言,大致是有以下因素组成的。

一、先决条件

四川地区茶叶种植历史悠久,从土壤到气候条件都是为茶叶种植提供了条件。而且四川人民很早就开始茶叶的炒制,相继研发了蒙顶山茶、文君绿茶、青城雪芽、峨眉竹叶青、川红工夫、早白尖、峨蕊等名茶,足见四川地区的茶叶质量也是很高的。作为四川首府的成都,各地的川茶精品都会汇聚于此,为茶叶进入婚里提供了充裕的物质基础。

二、饮茶风气

自唐代佛教大师无相禅师在大慈寺创立“无相禅茶之法”之后,茶艺逐渐在当时的上层社会流行开来,在唐代的《封氏闻见录》中就有:“茶道大行,王公朝士无不饮者。”饮茶之风的盛行,作为大慈寺的所在地成都必然是受到影响最大的地区。更是将这种饮茶的风气发展到了一种极致。成都的茶馆遍布大街小巷各个角落,闲下来的成都人必然是在茶馆中喝茶聊天。“一杯盖碗茶,闲谈天下事”的闲适生活成为了成都人生活的画卷。当然在朋友聚会之时茶也是少不得的,不仅如此,它更是礼俗往来间馈赠亲朋的佳品。自然在婚俗娶嫁方面,茶更成为陪嫁聘礼中的必须品,以彰显双方家庭对于婚礼的重视。

三、经济基础

成都地区在李冰治水,修建都江堰之后被誉为天府之国。整个成都平原地区经济繁荣,人民生活富庶,有良好的经济条件用于人们丰富其民俗文化的内涵。

综合以上原因,为成都地区婚俗中茶文化的形成提供了条件,同时也成这一民俗现象得以形成和发展的根本原因。

第三节 茶存在于婚俗中的意义

在传统婚俗中,用茶的环节不同,被赋予的意义也就不同,在部分地区还会

因为用茶的不同也取其不同的含义。因而,我们有必要对其进行分别讲述。文章将婚礼分为仪式前、仪式中、仪式后三部分,对这个三个部分中婚俗中的茶文化进行分别的讲述。

一、仪式之前

在仪式之前,茶多以聘礼的形象出现。而茶作为聘礼出现在婚礼之中也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在唐朝及以前的时间,在这一时期,理学尚未兴盛,对妇女也没有过多的束缚,也没用很严苛的“从一”理念。因而,这一时期内的茶,只是由于饮茶之风盛行而被引入婚礼的一种一般意义上的“礼品”而已。但是进入宋朝及明朝以后,陈朱理学推崇“存天理,灭人欲”的理学思想,对妇女更是提出“饿死事小失节事大”的道德观,要求妇女做到“从一而终”。而茶在古人的观念中是不可移植的,明代许次纾在《茶流考本》中说:“茶不移本,植必生子。①”因而在下聘礼的时候就必须有茶的出现,以取其“不移志”之意。如宋人的《品茶录》云:“种茶必下子,若移植则不复生子,故俗聘妇,必以茶为礼,义故有取。”同样的意义记载在明代郎瑛的《七修类稿》中也可以看到:“种茶下子,不可移植,移植则不复生也。故女子受聘,谓之吃茶。又聘以茶为礼者,见其从一之义也。”且在女方受聘茶礼之后,男女双方即被视为合法夫妻,若女子有了吃两家茶的行为则会被世人所不耻。例如在明代冯梦龙所编的《醒世恒言》中有一则《陈多寿生死夫妻》的小说中就讲到,柳氏因嫌贫爱富,而强迫女儿退掉陈家的“茶礼”另嫁富豪。却遭到女儿“从来没有见过好人家女儿吃两家茶”的反抗。当然,另一方面也表现出古人严格的婚姻制度,例如清代的福格在《听雨丛谈》中说:“今婚礼行聘,以茶叶为币,清汉之俗皆然,且非正室不用。”虽然在这个吃茶的环节之中,是有对妇女的束缚,但更重要的我们要看到古人通过茶的一些特性对新人所寄予的美好祝福。因为茶树不能移植的特点在这里还有对新人婚姻至死不渝的期许,此外,茶树还有多籽的特点,这也是在祝福新人能够多子多福,茶树是长青植物,也预示着新人的爱情长青,能够白头偕老。

在传统的成都婚俗中,以茶问聘礼不仅是男方对于未过门女子的器重和肯定,关系到女子过门以后在夫家的地位和生存状况,而且关系到两个家庭身份关系的定位。如果女子在的聘礼中没有茶礼则在一定程度上表示夫家对于女方及其家庭的轻视。

此外,在婚礼之前还有看亲,即请期茶。请期茶一般在聘礼后,顾名思义,是男方专程来女方家商讨婚期的环节。在我国南方大部分地区,商讨婚期的时候,男方是可以“看亲”的,即看看女方是否有“媒人”描述得那样美貌,举止是否得体。届时女方会备好茶水请男方用茶,所备的茶水一般由放定时男方送来的茶 ① 古人认为,茶树只能以种子萌芽成株,而不能移植,故历代都将茶视为“至性不移”的象征。

叶为底茶。男方如果满意,愿意婚事继续,则会饮尽茶水,并且放些茶水钱。一旦男方饮过看亲茶敲定婚期,双方父母就可以以“亲家”相称了。

二、仪式当中

通常传统婚俗中将婚礼仪式过程称之为“定茶”。一般而言,定茶包括发亲、迎亲、拜堂等仪式。这也就表示着结婚仪式的正式结束,自此新娘要正式在男方就开始新的生活。在古代,结婚跟生子是一对紧密联系的词语。因而在婚礼仪式中的用茶是非常讲究的,从茶叶的选择到茶具的使用都是有严格的规矩的。定茶中会用到不少寓意新人早生贵子、子孙繁荣昌盛的茶点。成都地区婚礼当日男方会新房中枣子、花生、桂圆、瓜子,取与子连心,早生贵子之意。在洞房花烛夜,夫妻同房之时还要互敬“合茶”,以祈求二人婚后爱情如茶树长青,能白首相依、至死不渝,这合茶也表达从此同甘共苦,同心同德为未来的美好生活而努力的意愿。

三、仪式之后

仪式之后通常是指婚礼次日,新媳妇会在新郎陪同下在新家摆下茶点,请长辈邻里前来品尝,一方面显示新娘的贤惠,另一方面以求邻里观照,希望以后能够和睦相处。当然在向长辈“献茶”行拜见礼之后,长辈也会掏出事先准备好的红包作为见面礼,在这之后新媳妇便是真正得到男方家族的全面认可,成为这个家庭的一份子。在四川地区宴请长辈跟友邻的茶宴被称为“摆茶宴”。新婚三日之后是新婚夫妇回门的日子,这个时候娘家人也会为新婚的女儿跟姑爷准备丰富的茶礼以表祝福,预示二位新人婚姻生活幸福美满。

第二章 成都地区婚俗中茶文化的发展

成都地区婚俗中茶文化在宋明时期达到顶峰,这是因为茶本来被加以的文化内涵与陈朱理学思想在一定程度上不谋而合。茶文化在婚俗中最受重视的时期不仅是在仪式的各个环节有讲究,而且在对茶的选择及茶具的使用方面都极为讲究,否则,将会视作对婚礼的不敬或是对对方家庭的不尊。因而宋明时期的婚俗中,有不少人在茶上面大下苦功,甚至有的经济拮据的家庭为了让女儿风光出嫁不惜举债为女儿置办茶礼。茶、以及茶文化能够进入婚俗并且能有这样的发展当然原因并不单一,在本文中就将其发展的礼俗原因和经济原因进行简单的分析。

第一节 发展的礼俗原因

由唐入宋,是一个思想大变革的时期。分裂的王朝让宋人不再有唐人天朝上国的信心,因而开放的心性也转为内敛,对于礼俗文化有了更多的思想和要求。

在婚俗中茶文化的体现主要是在各环节中的用茶之上。宋时成都的聘礼中用茶,多为峨眉雪芽,以示男女之间纯洁的感情,同时也包含对女子清白之身的褒扬之意。在婚礼中则多用花茶以谢宾朋道贺。摆茶宴时所用为红茶,以期邻里和睦红红火火。在女儿回门时,女方家长会为新婚姑爷及女儿准备铁观音,祈求观音送子,希望女儿能早日为夫家添丁,以有幸福美满的生活。

虽然在少数民族统治下的元朝对于汉族礼俗有所摈弃,但在成都地区受到的影响并不严重。这一时期成都地区婚俗中的茶文化虽然没有太大的发展,但是也没有像其他地区那样受到打击。

明清时期对外的交流减弱,大多数读书人将专研的目光转向古典书籍及传统礼俗之中,也让这一时期的民俗活动的到更大的发展。清人重礼俗更是到了极为夸张的地步,为了给女儿置办像样的嫁奁甚至不惜倾家荡产,只为女儿的嫁妆关系到家族的颜面。在成都也有不少此类例子。

第二节 发展的经济原因

当然,茶可以在婚俗中长期存在,并成为独特的文化也是需要有强大的经济基础的。繁荣的经济给礼俗的丰富多彩提供了必要的条件。唐代进入贞观之治之后,经济发展迅速,饮茶之风盛行,茶市林立,为茶进入婚俗提供了有利的条件。由唐代开始成都经济便迅速发展,更以“扬一益二”繁荣状况成为全国第二大经济中心。蜀茶也在这一时期得到最高的评价,所谓“扬子江中水,蒙顶山上茶。”就是对四川蒙顶山茶的极大肯定。也是经济繁荣下成都茶文化发展的重要写照。

在宋代,虽然政局较为动荡,国破家亡的感叹,但宋代的经济状况确实十分良好的,可以说在整个封建社会经济发展在宋代达到顶峰,经济的发展自然使得礼俗文化得到全面的丰富,因而宋朝是我国历史上最为重视礼俗的朝代。

元代是我国历史疆域最为辽阔的朝代,骁勇善战的蒙古人给占领了大片土地,国内经济也是相对充足的。

明清时候,从张居正改革到雍正帝改革,在经济发展的同时,也改变了分配策,减轻了对农民阶级的压迫,使得更多的人有钱去追求更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这让原本就追求礼俗文化多样化得成都人有更多的机会去满足他们对于婚俗中茶文化的追求。

第三章 成都地区婚俗中茶文化的现状

经过上千年的发展变迁,到清末民初逐步走向衰落。到如今茶礼在婚俗中不再是必不可少的东西,有的甚至以及没有了相关的环节。到现在婚礼中的改口

茶也只是寄予新人对父母的感恩之情以及父母对于孩子在今后婚姻生活中能够相敬如宾的一种愿望。但是值得我们欣喜的是,在当今国家大力提倡推崇传统文化的影响下,我们又看到在成都地区出现在传统的基础上结合当下潮流的新兴的茶文化主题婚礼。为此,文章将对这一阶段的现象进行分析。

第一节 成都地区婚俗中茶文化的衰落及原因

从清末民初开始,成都地区婚俗中的茶文化不在像以往拥有极高的地位,而是逐步走向衰落。至如今的大部分婚礼当中甚至只保留有敬改口茶的环节,有的甚至连这一仅剩的代表传统礼俗的环节都取消了。在这段时间里成都地区婚俗中茶文化经历了一个大衰落时期。

这种衰落一方面跟蜀茶地位的衰落有一定联系,但更为重要的是思想转变和经济变化所引起的。因而文章将着重就思想与经济两方面进行分析。

一、成都地区婚俗中茶文化衰落的思想原因

清末民初,第一波出国留洋的风潮,不少有识之士,热血青年纷纷出国留学,回国后带回来的西方思想对传统的封建礼俗进行了强烈的批判。同时,更为简化的西式婚礼在这一时期开始兴起,对传统礼俗中的各种形式、流程都有所减弱,茶文化在传统婚礼中的重要地位也被削弱。特别是在“五四运动”之后,更觉得一切传统的东西都是腐朽落后不可取的,因而在这之后新青年们开始要求对传统的礼俗进行更加彻底简化和改造,新文化运动中又提出了“打倒孔家店”这样的口号,开始对了更为全面的反传统运动。在《死水微澜》中关于蔡傻子娶妻有这样一段描述:“首先把全镇轰动的,就是陪奁丰富,有半堂红漆木器……”在这个关于成都天回镇的婚礼描写中,没有提到任何与茶相关的东西。也就是说,在这个时候茶在婚俗中已经不再是必需品,不再值得记述。

在新中国成立之后,尤其在在文化大革命这十年之中,更是开启了“破四旧”、“横扫一切牛鬼蛇神”的全面推翻传统礼俗文化的时代。在那个满是红色的时代,红色、革命成为一切活动的主旋律,在民俗之中更是如此。几乎所有的传统民俗活动在一夜之间全部被推翻摈弃。婚俗也在此刻被简化到极致,这一时期的婚礼,不少是为标榜自由恋爱的结合,不在需要繁文缛节,但更多的是为了革命需要而在一起,因而只要是在革命上被允许便可,不需要按照传统的婚俗进行婚礼的流程。茶在这一时期的婚礼中运用极少,大多数时候婚礼只要在当地官员的见证下结合便是合法的,而且是光荣的。这时在婚俗中,茶文化是不在是必须的,茶也不再是必备品,而且茶礼过于丰盛的话还可能被认为是有资产阶级尾巴。所以这一时期的一切礼俗的是历史上最为简化的,婚俗中的茶文化也进入最为暗淡的时期。

在这之后的进入改革开放的新时代,人们有了更多的追求,对于婚俗文化的改造也愈加多样化,因而很多时候已经不再对婚俗中的茶礼那么苛求。更多时候人们已经将茶简化到只有婚礼仪式中的敬茶环节,一直沿袭至今。虽然,现在成都地区的婚庆公司、婚礼司仪在帮助新人安排婚礼流程的时候都会预先保留敬父母茶的环节以表对父母养育之恩的感谢,但也只是提供给新人参加而已。因此在有部分新人在结婚的时候为了追求纯西式的婚礼,而将敬茶这一环节也省略或是在仪式之前就在家里简单完成的时候,大家也表示接受和认可。不难看出,茶文化在现代婚俗中已经到了极不受重视的地步,大多数时候是一个可有可无的环节。

人们在思想理念中已经茶在当代婚俗中已经没有在扮演重要的角色,只是成为新人表达感恩的一种形式,故而同样的意义也可以用其他形式来代替,受其影响这时候成都地区茶文化在婚俗中被淡化。

二、成都地区婚俗中茶文化衰落的经济原因

在鸦片战争之前受封建地主阶级土地兼并现象的影响,成都地区出现巨大的贫富悬殊,大部分人并没有永远足够的经济实力来为礼俗文化买单。鸦片战争之后,清政府开始签订了割地、赔款、开放通商口岸的一系列丧权辱国的条约,致使全国的经济产生了极大的改变。虽然,西方列强势力对四川地区的侵略并不严重,但是全国经济动荡的大环境中,成都地区的经济也并不稳定。此外,当极易成瘾的鸦片大量流入四川之后,以喜好享乐的成都人民便开始了他们吸食鸦片的恶习。根据史料记载,这一时期的成都到处鸦片馆林立,烟民们整天过着吞云吐雾的堕落生活。因为收入的影响以及大肆挥霍享乐带来的严重恶果,使得成都人再没有以外的经济实力为儿女办风光的婚礼,甚至不少家庭为了生存不惜卖儿卖女。

礼俗被迫简化,婚俗文化中首当其冲的便是茶文化,但这并没有使茶文化退出婚俗之中,只是不再像以往那般,每一道流程、每一种茶都被赋予其独特的意义,将茶视为婚俗中的圣物,在这一时期,婚礼中用茶只追求一种存在而不再考虑其品质,茶的地位也就仅仅是一种单纯的纯在了。

进入民国之后日寇的侵略曾一度使重庆、成都成为全国的政治核心所在,但这并不意味着能够促使经济水平的大幅度提升,在这一时期,穷苦的成都人没有经济实力来丰富婚俗文化,而有钱的成都人则开始模仿来自全国各地上层社会人的奢靡生活而无暇顾及原本生活中的一些礼俗文化。

抗日战争中,蒋介石为首的国民政府又以各种借口收刮民脂民膏,人民生活苦不堪言,尤其是在抓壮丁的时候,全国青壮年男子避之不及,更不可能在结婚的时候大肆宴请宾客,婚俗文化被搁浅。抗战结束后的中国人民并没有结束苦难

而是开始了内战的痛苦挣扎,战争笼罩下的中国人同样没有重视礼俗的机会。

新中国成立后,在大跃进、人民公社化、三年自然灾害及文化大革命的影响下,全国人们都在温饱线上挣扎。几乎没有经济能力来恢复礼俗文化。这一时期,成都地区的婚俗虽然在尽可能的追求“礼”的规矩,但茶也只是在能满足的情况下而存在,不能奢求其必然存在。

第二节 新兴的茶文化主题婚礼

在进入新时期之后,尤其是在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文化强国思想引导之下,全国掀起里复兴传统礼俗文化的高潮。各地人们都开始以各种形式来展示自己对传统文化的解读,并开启了将传统礼俗重新引入人们生活的活动。

2012年9月5日在成都欢乐谷老房子举行了近年来第一场茶文化主题婚礼。据了解这场婚礼是有四川省茶文化协会常务副会长张晶倾情策划的,而这场婚礼的男主角就是成都地区著名的长嘴壶表演老师廖大松。在廖老师的婚礼上,不仅为每位来宾精心准备了喜茶作为回礼,而且在婚礼现场廖老师的弟子们还为师父带来长嘴壶茶艺表演助兴。这个主题婚礼不仅将传统婚俗中茶文化的含义涵盖其中,而且结合成都地区的长嘴壶茶艺注入了新的文化内涵。这是成都地区近年来第一次茶文化主题婚礼,从新郎到策划者都是成都地区乃至真个四川地区茶文化的代表人物,不仅将传统茶礼的文化寓意在婚礼中进行了全方位的展示而且融入了成都所特有的插嘴胡茶艺表演。因此这场婚礼必将在成都地区掀起对茶文化主题婚礼大面积追求的新局面。对于新人和婚庆公司来讲都是打造新式婚礼的新方向和新思路。

2012年12月6日到7日在上海举办的2013中国婚礼流行时尚趋势发布盛典上,作为西南地区最高水平婚礼服务机构的成都红绣球婚庆将竹林、熊猫、麻将、盖碗茶、成都小吃、成都风俗一并融入到红茶中上演了一场最为传统的中式婚礼——红茶赋。可以说这是一场最具成都特色的茶文化婚礼,它完整的将成都人生活的各个方面进行了全面的还原,更将传统茶礼的含义包含其中,向人们全面展示了成都人在追求闲适安逸生活的同时对于礼俗传统的尊重与传承。同时这一场最为传统的婚礼运用当前最为先进的技术(全息3D投影)进行表达,以红色、茶文化为主旋律的婚礼现场,配以巴蜀民谣、古典音乐中盖碗茶的芬芳、鸳鸯锅的热情、采茶女的勤劳……成都人的幸福生活一一在清晰的画面中再现。这一场涵盖了最传统最纯正成都礼俗与风味的茶文化婚礼通过最现代最先进的技术跟设备进行展示,让一度被人们摒弃的茶文化再度在婚俗中得到更好的保留与发展创造了可能,而且茶文化主题婚礼也成为了目前成都高端婚礼的一种表现形式。可以说红绣球婚庆所策划的这一主题婚礼是将传统茶文化、成都民俗、现代

婚庆艺术完美结合的一场视听盛宴。同时,也以极高的姿态将成都地区婚俗中的茶文化展示在流行时尚的前沿,使得成都地区婚俗中的茶文化不仅在成都而且在全国大放异彩。

在这样一些主题婚礼形式的号召下,成都地区也有不少婚礼公司争相策划传统文化典型婚礼,例如在2013年3月14日婚庆巨头芙蓉新娘在成都举行了一场“翠竹如醉,以茶为媒”的“竹·韵——高端艺术婚礼发布秀”,以竹与竹叶青为婚礼文化的主题,贯穿其中。“本次婚礼艺术秀以婚礼为平台,深度融合四川茶文化和竹文化,旨在完成一次以茶文化为主题的婚礼艺术秀,希望能带给同行及现场观众一些惊喜。”这是芙蓉新娘负责人刘先生对本次活动主旨的相关讲述。茶与竹素来是文人墨客眼中的君子,在婚俗中他们也各自有其美好寓意,芙蓉新娘将二者结合,援引古典文化内涵对于新兴的中式婚礼更增添了新意。也使得在时尚潮流中,竹文化与茶文化这两大古典文化在婚礼中碰撞出更强烈的火花。

在这一系列的茶文化主题婚礼不难看出他们的共同特点,这些婚礼都将传统婚俗中的茶文化含义重新融入到婚礼当中,在传统的美好寓意之中结合了成都的风俗民情,对成都地区婚俗中的茶文化进行了更为全面和深入的阐释,演绎出更具特色的成都茶文化主题婚礼,为成都婚俗中的茶文化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第四章 对今后成都地区婚俗中茶文化的展望

根据上文的探讨,展现了成都地区婚俗茶文化从兴起、发展、衰落、复兴的全过程,不难看出,在这一过程中,经济和礼俗始终是影响其变化的最重要因素。因而在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国家大力支持西部大开发,作为西部重点发展城市,成都的经济在近年来得到飞速的发展,并逐渐成为在国内国际事务中扮演重要角色的城市之一。就成都地区婚俗中的茶文化来而言,目前存在两种趋势。一方面,在全球化的今天,不仅经济得以迅速发展,文化交流也不断加强,这也丰富了成都地区婚俗文化的内涵,让新人及其家人在选择婚礼风格的时候有了更多的方向。例如:纯西式婚礼,旅游婚礼等。在这些婚礼方面茶文化的运用较少;另一方面,更值得我们关注的是,随着文化复兴、文化强国理念的深入人心,作为与茶有着上千年渊源的成都,不仅在所谓的市场基本婚庆流程中一直维护保留这仅剩不多的茶礼,在多元化的婚庆舞台上代表孝道寓意幸福的改口茶依旧是其中的一个重点环节,同时,在四川省茶文化协会及成都市龙头婚庆公司开创的新兴茶文化主题婚礼的影响之下,必将引起新的婚俗流行动向,为成都地区婚俗中的茶文化注入更多的内涵与生机。

也就是说,在成都地区未来的婚礼当中,茶文化将会以更具地域特色和文化内涵的形式出现在当代婚礼之中。展现出既有传统文化精髓有具有时代气息的新时期成都地区婚俗中的茶文化。

结论

礼俗文化是在人们物质文化生活相对稳定后结合中国传统的礼教思想而衍生出来的产物。在成都地区,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让茶在成都人的生活中扮演起了重要的角色,并在之后进入婚俗形成独特的婚俗中的茶文化。在历经上千年的变化之后,成都人依旧没有忘记对这一传统礼节的追求。虽然在历史的长河中它有过曾经的繁荣和衰落,但在物质文化十分稳定和丰富的今天,成都人又开始复苏这一深含文化意义的礼俗活动,并必将引导新兴的婚俗中的茶文化走向积极健康的新高峰。

参考文献

[1]常璩,《华阳国志》卷一《巴志》[M],山东,齐鲁书社2010年版; [2]《神农本草经》卷一上经(上品),中医世家网; [3]于萌苗,《中国茶文化与婚俗》,《上海国际茶文化节论文选集(1994-1997)》[J];1998 [4]胡长春,《中国古代婚俗中的茶礼》,《农业考古》[J],1996年02期; [5]冯梦龙编,《醒世恒言》09卷[M],北京,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04年版; [6]张晶,《走进成都大慈寺禅茶茶艺》,张晶新浪微博,2013.3.23; [7]黄玉梅,《我国民间风俗中的茶文化》,《农业考古》[J],2009年05期; [8]黎小萍,陈华玲,《茶礼与婚俗》,《蚕桑茶叶通讯》[J],2001年第1期; [9]福格撰,汪北平点校,《听雨丛谈》卷八[M],北京,中华书局2007版; [10]品三口茶,《以茶为礼》,品三口茶新浪微博,2010.11.15 [11]李劼人,《死水微澜》[M],成都,人们文学出版社2012年版 [12]家松,《茶文化主题婚礼惊现成都欢乐谷》,天下茶友网,2013.9.6; [13]红绣球婚庆,《(2013中国婚礼流行时尚趋势发布盛典)成都红绣球婚庆“红茶赋”主题婚礼》,likewed.com; [14]王瑶,岳越,《茶文化+竹文化 传统韵味给力婚礼秀》[N],成都,《成都日报》,2013.3.20;

读书的好处

1、行万里路,读万卷书。

2、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3、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4、我所学到的任何有价值的知识都是由自学中得来的。——达尔文

5、少壮不努力,老大徒悲伤。

6、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颜真卿

7、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8、读书要三到:心到、眼到、口到

9、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

10、一日无书,百事荒废。——陈寿

11、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12、一日不读口生,一日不写手生。

13、我扑在书上,就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高尔基

14、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陆游

15、读一本好书,就如同和一个高尚的人在交谈——歌德

16、读一切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笛卡儿

17、学习永远不晚。——高尔基

18、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志而好学,如炳烛之光。——刘向

19、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孔子

20、读书给人以快乐、给人以光彩、给人以才干。——培根

第二篇:少数民族茶文化与婚俗趣闻

少数民族茶文化与婚俗趣闻

我国地域辽阔、民族众多,各民族不同的生活习俗构成了多姿多彩的茶与婚俗趣话。

云南拉祜族人,载茶是好手,评茶也是专家。当男方去女方求婚时,必须带上一包茶叶,两只茶罐及两套茶具。而女方家长以男方送来的“求婚茶”质量的优劣,作为了解男方劳动本领高低的主要依据。因此,茶叶质量的好坏就成为青年男、女相爱慕的先决条件。

在云南西双版纳的布朗族,举行婚礼的这一天,男方派一对夫妇接亲,女方则派一对夫妇接亲。女方父母给女儿的嫁妆中有茶树、竹蓬、铁锅、红布、公鸡、母鸡等。不管穷富人家,在给女儿的嫁妆中,茶树是必不可少的。

藏族人民把茶叶作为婚礼的珍贵礼品。藏民结婚必须熬出大量色泽弘农的酥油茶来招待贵宾,并要由新娘亲自斟茶,以此象征幸福美满、恩爱情浓,这种古朴风俗一直沿用至今。

在湖南绥宁苗家,有一种“万花茶”,是苗家男女青年恋爱的“媒人”。当小伙子来到姑娘家求婚时,姑娘会捧出一杯“万花茶”来,若姑娘对婚姻事中意,小伙子的茶杯里会有四片“花”;两片并蒂荷花、两片对鸣喜鹊;如果姑娘对小伙子不满意,那杯中只有三片“花”而且都是单花独鸟。这万花茶中的“花”是姑娘们每年在秋收季节,用冬瓜片、橙子皮等精心雕成的。

广西瑶族自治县聚居在茶山的瑶族兄弟的婚礼是“一杯清茶一堆火”,娶亲的一方家里由最年长的人迎接新人,纸杯一杯清茶、一个要的旺旺的火堆,婚礼就是由长者给新人奉茶并指吉祥祝词,便告完婚。

在贵州侗族,当男女婚姻由双方父母决定后,如果姑娘不愿意,可以用退茶的方式退婚。具体做法是,姑娘悄悄包好一包茶叶,选择一个适当的机会亲自送到男方家中,对男方的父母说:“舅舅、舅娘,我没有福份来服侍两位老人家,请另找好媳妇吧!”说完,就把茶叶放在堂屋的桌子上,然后离开,这门亲事就这样给退掉了。

在辽宁、内蒙古一带的撒拉族,男方请媒人说亲,经女方家长或姑娘同意后,双方便择定吉日由媒人向女方家送“订婚茶”。订婚茶一般是2千克,分成两包,另外,还要加一对耳坠以及其他礼品。

居住在苍山脚下的白族同胞,从订婚到结婚这段时间,他们都必须以茶代礼,而且在举行婚礼的那天,对前来闹洞房的人,新郎新娘都得一一敬上三道茶。第一道称“苦茶”,是将茶叶放入烤热的砂罐中,待烤至茶叶色泽由绿转黄,且发出焦香时,注入烧沸的开水,随即取浓茶汤饮用,此茶虽香,味却苦涩,“苦茶”之名由此而来;第二道是“甜茶”由核桃仁、红糖加茶水冲泡而成;第三道叫“回味茶’,茶水中加蜜糖和花椒调制而成。三道茶“一苦二甜三回味”,寓意着生活的甘苦及主人的美好情意。三道茶献罢,方可闹房,否则会被人视为不受欢迎而使婚礼不欢而散。

第三篇:茶文化的解读

中国茶文化的解读及实际应用

中国人的生活、工作为什么离不开烟酒茶呢,关于烟和酒的文化,我在以前的话题里面都聊过,今天我们来聊一聊茶文化。

中国的茶文化也是源远流长,历史我就不去讲了,主要来讲一讲为什么能够流传几千年,至今不衰,存在必有道理是不是,今天我们就看看具体是哪些道理。

首先,我们中国人是重感情的,一切以情为先,不习惯也不喜欢开门见山。

最常见的案例就是借钱了,如果开口就说,张三借我十万用用,一般是借不到钱的,应该怎么做才会成功呢,应先,是回忆峥嵘岁月稠,共同回顾儿时好时光,谈的投机热烈了,最后结束的时候,带一句最近手头有点紧,这样,一般是能借到,是吧。

那么,一两个小时坐在一起诉说衷肠,又不抽烟又不喝酒,那最好就是喝茶了,你可以想象,一两个小时两个人啥都不干在一起谈话,那除了审问、谈判、会议,这些公事外,私事恐怕就是“密谋”了,因为,我们中国人在一起聊天不习惯两件事,一是不习惯一直盯着人家眼睛看,热恋的情侣除外啊,要解决眼睛没地方放的难题,二是不习惯手足无措,既不要拘谨,又要体现热情待客之道,那怎么办呢,那他就要找点事情忙起来,忙还不能冷落客人,所以,就必须在客人面前忙,不停的倒茶,就能够体现恭敬欢迎之意,这就是我们为什么俗语有说:倒茶八分满,七分茶三分情。如果你想象一下,拿个大茶杯每次满满的,十分钟估计就灌不下去了,有句话叫“人不渴水难喝”,那就得回到开头的尴尬局面,停止动作,没事干了,面面相觑qù,难堪吧。所以,我们茶具的杯子一般都是很小的。

其次,为了缓解大家首次见面的尴尬和拘谨,解决前两个问题,又给不懂的人一个套路参考,帮助大家解决一些难题,所以我们智慧的祖先发明了一整套的流程和文化。

冲泡一杯好茶出来,除了备茶、选水、烧水、配具之外,都需要遵照泡茶的基本步骤。备具备水:首先我们应该将玻璃杯的杯口向上置于杯托内,杯子应摆放在茶盘的横中部,茶盘左上角放茶匙筒、茶荷,靠身体这一侧茶盘放折叠好的茶巾,茶盘右下角摆放水壶。然后煮好沸水放在热水壶内里备用。有的好茶需要特别的好水才有滋味,有的还放一些茶宠、插花等文玩,就连环境都布置的很有品位,就是营造提升雅趣氛围。器具要多才好玩、才能在一起玩很长时间。其实,这些要素是包含了“隐而不发”的高招和妙趣,也许到最后听完,你就能够体会出来了。

温具:用热水冲淋茶壶,包括壶嘴、壶盖,同时冲淋茶杯,随后即将茶壶、茶杯沥干。温具的目的是提高茶具温度,使茶叶冲泡后温度相对稳定,不使温度过快下降,这对较粗老茶叶的冲泡尤为重要。其实,我们通过这一环节洗杯子,让客人觉得比较卫生放心敢喝。置茶:按茶壶或茶杯的大小,往泡茶的壶(杯)里置入一定数量的茶叶。置入茶叶后,可以观赏壶(杯)里的茶叶形状与颜色。如果你所用来泡茶的是白色盖碗,则茶色与白色相映成趣,极具观赏价值。从茶艺上来讲,这个环节就是欣赏你的动作,女的是柔美,男的是从容,要把仙风道骨、淡泊名利、文风雅趣的韵味,从你的行为举止中体现出来。

醒茶:将茶叶放入高温烫过的茶杯中,用85度的开水冲泡,水量盖过茶叶稍多一些即可。等茶叶舒展片刻,将水倒掉。这一步有何意义呢?其目的是使茶叶完全苏醒过来,重新焕发出茶叶的特质。并且茶叶中的一些杂质,碎末,此时也随之流出,使得下一步冲泡的茶质将更清新,洁净。这个环节了解制茶过程的人都知道的无需多解释,毕竟是喝到肚子里面的,卫生当然要讲究。

冲泡:置茶入壶(杯)后,按照茶与水的比例,将开水冲入壶中。冲水时,除乌龙茶冲水须溢出壶口、壶嘴外,通常以冲水八分满为宜。如果使用玻璃杯或白瓷杯冲泡,可以特别注重欣赏的细嫩的茶叶,冲水也以七八分满为度。冲水时有“凤凰三点头”的讲究,就是将水壶下倾上提三次,这既是主人向宾客点头致意,也能使茶叶和茶水上下翻动,使茶汤浓度一致。这个环节,我们通过形、物、声、色、味等因素,激起我们的情趣,自然就转移了原本的各种不适和不舒服,渐入佳境。

倒茶:冲泡好的茶应先倒进茶海里,然后再从茶海倒进客人的茶杯(品茗杯)中。茶海又称公道杯,取分茶公道之意。所以,这个环节就是体现你盛情待客之意了。

奉茶:奉茶时,需要用茶盘托着送给客人,放置客人右手前方。奉茶的时候,主人还须用空余的手做出请茶的姿势,不得碰茶具边缘口。此时客人可用右手食指和中指并拢弯曲,轻轻敲打桌面,以表谢意。这个也是有典故的,就是在别人给你倒茶时,把右手食指、中指并拢,自然弯曲,以两手指豆轻轻敲击桌面,人们形象地称其为“屈指代跪”。乾隆皇帝曾经七下江南,是个“爱玩”的皇帝,有一次在江南茶馆喝茶,他一时兴起,抓起茶壶给臣子们倒水,可把大家惊坏了,按彼时规矩,无论皇帝给的什么东西都属于赏赐,接受者要跪下谢恩,但在公共场合,又不想暴露身份,怎么办?情急之下,一个大臣就想出了主意,就是屈指代跪,大家也都跟着学。不想之后竟成了一种茶俗。人家给你倒茶的时候,总要有点小动作,以示感激,这确应该。一般有两种方式:或者以手扶杯,至少要伸一下手,有一个扶杯子的趋势;或者用手指轻击一下桌面。但都无须刻意,有那么个意思就行了,礼的本质,还在于心。所以,这个环节,就是双方形成友好的势和场,为接下来你们进一步深入打下良好的基础。

赏茶:茶泡好之后不可急于饮用,刚刚泡好的茶温度过高,此时不宜牛饮,而是应该先观色察形,接着端杯闻香,再啜汤赏味。仔细欣赏,闻其香,观其色,形之变化。这时候,你们可以聊水之源、茶之道、器之趣,人文历史、他人经历故事等话题了。

品茶:赏味时,应让茶汤从舌尖沿舌两侧流到舌根,再回到舌头,如此反复二三次,以留下茶汤清香甘甜的回味。这个环节就是通过你的亲身体验,加深对主人的待客之情,再配置轻舒缓长的音乐,一切都静谧了下来,一切都回归了自然本质,在真善美的氛围里面,什么都好谈,大家都是文明人了嘛。

续水:当宾客们杯里的茶汤只剩三分之一时就要为其续水了,续水温度建议为80摄氏度左右,以保证第二泡的浓度。这个环节才是茶文化的真谛,就是需要你不断的、频繁的、重复的、恭敬的给客人倒茶、敬茶,通过这些一连串的动作来体现尊敬、重视、给予、奉献、分享、同乐的情感,让你们在一起做同样的事情,这就是建立感情的基础。当然了,你也无需每次屈指代跪,那就有点刻意、尴尬了。酒过三巡,茶过两泡,你们就可以切入正题了。

当然,每个环节,对于茶艺师来讲,有更多的要求和技巧,那是专业级别了,对于我们普通人而言,除了参考,就是理解和使用。

最后,就是应用层面了,正是有它的实用性,才能流传千古而绵延不绝,古为今用。所以,你看,很多老板就非常深谙此道,很多大生意都是在酒桌、茶肆里面谈成的,如果都不喜欢,那就是高尔夫球场、旅游,总有一样你喜欢的事情和场合,其实,本质原理都是一样的。

茶文化的本质是什么呢?通过前两次课程我们知道,敬酒的本质是奉献,敬烟的本质是给予,敬茶的本质就是服务,通过你不停不断的给他服务,既让他感觉比较“舒服”,也不失你身份和志趣,更没有趋炎附势、点头哈腰、委曲求全的意味,你看,我们老祖宗多有智慧啊,发明了这样一个茶文化出来,通过这样一个载体,既把你的意思通过言行愉快的传达给了想传达的人,又免去了很多尴尬和误解,关键是双方都很愉快,很高兴的把你们所谈及的事情同心合力的给办了。所以,后来就有了,高明的领导找人干活就是请他去喝茶,和现在的中纪委请他去“喝茶”那不是一回事啊。烟酒茶都讲完了,我在这里也作个简单的总结吧,综合这三个文化现象来看,他们的本质又是什么呢?八仙过海各显神通,那八仙的共性特质是什么呢?本质就是,无私、无意、无我。

怎么讲呢?你见面就发烟给别人,就相当于见面就发钱发物给人,是不是为了表示你“无私”呢;领导一个眼神,你喝出血了还要喝,是不是为了表示你“无意”呢,表明没有其它企图啊,连自己的命都很轻易的给你了,你还有啥不放心的呢;不停的为你服务敬茶,放低自己的身段,表明我自己不重要啊,存在价值就是为了服务你,是不是为了表示“无我”呢。

其实,完全做到:无私、无意、无我,很难,但你只要能够做到一点点就能够取得非常大的成就,完全能够做到的,你就是伟人、圣人、神人了。

第四篇:成都茶文化的衰落

四川茶文化的衰落

李苹霞

(文学与新闻传媒学院10级5班 100105019 指导教师 罗红昌)摘要:茶作为茶文化的载体,在我们生活中随处可见,可是茶文化却在一天天的衰落。我国茶文化历史悠久,四川作为茶的发源地更有着浓厚的茶文化底蕴,虽然如今在四川虽随处可见茶馆、茶铺的踪影,却再也找不到那种饮茶或品茶的风韵了,一种品茶赏茶的生活已经在逐渐淡出我们的生活,茶也逐渐在被各种饮料所代替。

关键词:茶文化

茶史 茶道 茶艺

俗话说,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由此可以看出茶在我们的生活中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茶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四川作为茶的起源地,茶的文化底蕴和文化内涵在这里得到了充分展现,在这座休闲的城市里,茶馆,茶铺随处可见,毫不夸张的说,可能人人家里都存放着一份待客之茶,茶已经溶入了四川人的生活,可是为什么茶文化依然日渐衰落呢?就定义而言,茶文化包括茶叶品评技法、艺术操作手段的鉴赏、品茗美好环境的领略等整个品茶过程的美好意境,通俗一点的说法主要就是将就茶道,而茶道主要是茶艺与一种精神的结合,在下面主要从四川茶史、茶艺、茶道几个方面来论述成都茶文化的衰落状况及原因。

一、四川茶史

《茶经》是我国第一本关于茶文化的专著,据记载“茶者,发乎神农氏,起于鲁周公”,“茶者,南方之嘉木也,一尺二尺乃至数十尺,其巴山峡川有两人合抱者,伐而掇之''”,另外在《华阳国志》中友这样的描述“什邡县:山出好茶”这就道出了茶产自于巴蜀,即今天的四川。四川作为茶的发源地,有着悠久的饮茶历史,其茶文化也不可忽视。在当时,茶的孕育给四川带来了经济的发展,而经济是文化的一个基础,在此基础上,茶文化逐渐在四川蔓延开来。

“自秦人取蜀而后,始有茗饮之事”,也就是说从秦朝开始,巴蜀之地的茶逐渐向外传播,这也奠定了当时蜀茶的重要地位。在此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蜀茶在全国都占据着重要地位,茶的向外传播为蜀茶及茶文化的传播起了一定的作用。

魏晋南北朝时期,四川的茶叶经济与饮茶风尚也进一步发展。茶文化发展的一个方面就体现在文学上,如西晋时张载作了一首关于茶的诗作《登成都白菟楼诗》中“芳茶冠六清,溢味播九区”既反应了成都茶叶生产和饮茶风气之盛,也反映了成都在我国古代茶史中所占的重要地位。随着魏晋南北朝时期文学的逐步发展,茶文化也随之传播。蜀茶也逐渐为人知晓。蜀茶逐渐从四川走向全国。到了唐朝时期,茶叶经济快速发展,同时茶叶产地也快速扩展。据当时资料统计,当时有76个州产茶,茶叶名品150多个。这76个州分布在今天的四川、陕西、浙江、江苏、安徽等十五个省市自治区,而茶产地的北限,一直伸展到今天的江苏连云港,唐代的茶叶产地达到了与近代茶区约略相同的局面。茶产地的扩大,推动了茶叶的生产和销售。“蜀茶南走百越,北临五湖,谷雨后岁取数万斤,散落南下。”说明蜀茶已经销售到长江中下游一带。而生产于赣浙皖一带的浮梁茶,产量则百倍于蜀茶。被杨华称为品居第一的蒙顶茶,更是岁出千万斤。在这时,可是说是川茶最兴盛的时期,当江南产区的逐渐发展起来的时候,川茶也开始走下了它的主角地位。在此时,四川也还是有比较出名的茶,“扬子江中水,蒙山顶上茶”,蒙顶茶从唐朝开始被列为“贡茶”,蒙顶茶产于四川蒙山,蒙山跨名山、雅安两县,古人说这里“仰则天风高畅,万象萧瑟;俯则羌水环流,众山罗绕,茶畦杉径,异石奇花,足称名胜”。蒙山有上清、菱角、毗罗、井泉、甘露等五顶,亦称五峰。蒙山五顶,中顶上清峰最高,吴理真在上清峰栽了七株茶树。这茶树“高不盈尺,不生不灭,迥异寻常”,“味甘而清,色黄而碧,酌杯中,香云罩覆,久凝不散”,久饮此茶,有益脾胃,能延年益寿,故有“仙茶”之誉。

及至宋代,就茶区而言则为东南、四川两大区域。东南地区的茶业在唐代已经得到很大发展,至宋代,这一发展趋势更为明显,东南地区的茶产量在北宋嘉佑四年已达到两千多万斤,东南茶业的突出表现还在于茶叶的质量已远远超过川茶跃居上品。据记载“蜀茶之细者,其品视南方已下,惟广汉之赵坡,台州之水南,峨眉之白芽,雅安之蒙顶,士人亦珍之。然所产甚微,非江、建比也。”也就是说,蜀茶虽然还有些珍品,但其产量少,比起东南地区的就相形见绌了,此时可以说是四川茶业的一个重要转折点,从这时开始,东南茶叶经济地位已经超过了四川,成了全国茶叶经济的中心,蜀茶作为茶叶中心称雄天下的局面已经成了历史的陈迹,一去不复返了。

从唐代开始,就有了茶马贸易,但主要建立是在北宋时期,宋代易马主要在陕甘地区,博马茶也就近取于川蜀。蜀茶最早用于陕西买马始于英宗治平元年,到神宗熙宁初年蜀茶直接买马开始,为保证易马茶源,实现榷禁蜀茶,川茶主要受到了国家控制,为川茶的发展再次提供了契机,但随着茶马贸易的衰落,川茶又开始走滑坡路,并且由于川茶主要是行销少数民族地区,忽视了加工制作技术的进步,品质大为下降,大大影响了其在全国的声誉,衰落的趋势在此时已不可阻挡。

明清时期,江南地区产茶兴盛,名品盛多,他处虽产茶很广,但名品有限。至此,江南地区已成了全国茶的主要出产区域,四川这个古老的产茶区已经无法赶超东南地区了。

在现今,中国十大名茶里早已看不见蜀茶的影子了,在这些茶里面,大多数为水土较好的江南地区所出产的,而四川这个茶的起源地却没有全国知名茶的出现了,这是令我们所惋惜的,同时也看出四川茶走向一步步的衰落。

二、茶艺

茶艺指泡茶和饮茶的技艺,可以说它是传播茶文化的一个途径,茶艺以茶为主体,将艺术溶入生活以丰富生活的一种人文主张,其目的在于生活而不在于茶。茶艺是茶文化哲学层面的、观念层面的一种外在表现形式,但这种表现形式应该是外在与内在的一致、和谐。

茶艺最早的产生肯定是在茶起源的四川,王褒在《僮约》中就有“烹茶尽具”“武阳买茶”,透露出家僮须承担去集市买茶、煮茶和洗涤茶具,并且已有专门的饮茶器具。《苑赋》描写了煮茶用水、用器和技艺情况以及茶叶煎成之后的美妙情形和人们饮后的感受。在如今,人们早已不再讲究,除了那些对茶有深入研究的人士外,其余大多数对茶已没有多大好感。曾经有人做过一个问卷调查,主要是统计茶的消费群体的年龄阶段,根据调查问卷中的数据显示:30岁以下人群达到了12%,30~40岁之间为43%,40~60岁之间为35%,60岁以上为10%。由此可以看出,茶的主要消费群体是中年人,而现在的年轻人对茶的好感已所剩无几。

茶艺的品茗过程主要是献茗、受茗、闻香、观色、尝味、反盏,而我们现在却早已抛却了这些享受茶的过程,单单将其当做了解渴的饮料。虽然可能人人家里都有着茶叶,可是由于喝茶繁琐的步骤已在逐渐被人们简化,茶的艺术就未能体现到。我们对茶的感受也许就只有清香而已了,茶所包含的精神我们却无法体会。

以成都为例,大多数人已不再讲究泡茶与饮茶了,虽在成都茶馆很多,可是却缺失了很多应该有的文化,可能只有一些高档的茶楼还在进行茶艺的表演,大多数茶馆已演变成了大家娱乐消费的地方,而非平静身心的目的了。麻将一般就是这些茶馆的主营,而茶只是以一个配角出现在各位的身边。

成都还有一个喝茶的特色,就是“盖碗茶”,在成都宣传片里有一幕就是冲茶的场景,“盖碗茶”,成都最先发明并独具特色。所谓“盖碗茶”,包括茶盖、茶碗、茶船子三部分,故称盖碗或三炮台。茶船子,又叫茶舟,即承受茶碗的茶托子。相传是唐代德宗建中年间(780-783)由西川节度使崔宁之女在成都发明的。因为原来的茶杯没有衬底,常常烫着手指,于是崔宁之子就巧思发明了木盘子来承托茶杯。为了防止喝茶时杯易倾倒,她又设法用蜡将木盘中央环上一圈,使杯子便于固定。这便是最早的茶船。后来茶船改用漆环来代替蜡环,人人称便。一种独特的茶船文化,也叫盖碗茶文化,就在成都地区诞生了。这种特有的饮茶方式逐步由点巴蜀向四周地区浸润发展,后世就遍及于整个南方。这算是成都至今为止传承的比较好的一个茶文化了,可是对盖碗茶更加发扬的却是宁夏回民,他们的八宝盖碗茶是真正的溶入了他们自己的生活

茶艺以生活为重,当它脱离了生活,就仅仅是一种作秀表演而已了。

三、茶道

茶道指烹茶饮茶的艺术。是一种以茶为媒的生活礼仪,也被认为是修身养性的一种方式,它通过沏茶、赏茶、闻茶、饮茶、增进友谊,美心修德,学习礼法,是很有益的一种和美仪式。喝茶能静心、静神,有助于陶冶情操、去除杂念,这与提倡“清静、恬澹”的东方哲学思想很合拍,也符合佛道儒的“内省修行”思想。茶道精神是茶文化的核心,是茶文化的灵魂。

茶道通过品茶活动来表现一定的礼节、人品、意境、美学观点和精神思想的一种行为艺术。它是茶艺与精神的结合,并通过茶艺表现精神。兴于中国唐代,盛于宋、明代,衰于清代。中国茶道的主要内容讲究五境之美,即茶叶、茶水、火候、茶具、环境,同时配以情绪等条件,以求“味”和“心”的最高享受。

说到茶道,可能比较最多就是日本茶道了,中国的茶道精神主要是“精行俭德”,中国茶道精神体现在道与艺的相交、相融之中,而日本茶道主要是“和敬清寂”,一直以来争论也比较多。

茶道最早起源于中国,在唐宋年间人们对饮茶的环境、礼节、操作方式等饮茶仪程都已很讲究,有了一些约定俗称的规矩和仪式,南宋绍熙二年日本僧人荣西将茶种从中国带回日本,从此被日本吸入起源于日本本土且遍种的茶种和茶叶中。在南宋末期日本南浦昭明禅师来到我国浙江省余杭县的经山寺取经,交流了该寺院的茶宴仪程,首次将中国的茶道引进日本,成为中国茶道在日本的最早传播者。直到日本丰臣秀吉时代千利休成为日本茶道高僧后,才高高举起了“茶道”这面旗帜,并总结出茶道四规:“和、敬、清、寂”,显然这个基本理论是受到了中国茶道精髓的影响而形成的,其主要的仪程框架规范仍源于中国。

但是日本对于茶道却比我们做的好多了,日本的茶道有烦琐的规程,如茶叶要碾得精细,茶具要擦得干净,插花要根据季节和来宾的名望、地位、辈份、年龄和文化教养等来选择。主人的动作要规范敏捷,既要有舞蹈般的节奏感和飘逸感,又要准确到位。凡此种种都表示对来宾的尊重,体现“和、敬”的精神。对日本人来说,茶室是一个清静的地方,它是一个不受外界打扰的地方,不像四川的茶馆里人声鼎沸,喧闹不已,日本人一直把茶道视为修身养性、提高文化素养的一种重要手段,茶道已成为日本人最喜爱的文化形式,也是最常举行的文化活动,现在,茶道被认为是日本文化的代表之一。

在茶道中,那一套仪式又过于复杂或是过于讲究了,一般的老百姓肯定不会把日常的这件小事搞得如此复杂。因此我们省略了大多步骤,一般直接简化为泡茶及饮茶,忽略了茶所承载的精行俭德的精神

客来敬茶是礼,斟茶七分是礼,屈指言谢也是礼,茶论婚嫁更是礼,端茶送客还是礼,这些礼数是当初我们所严格遵守的,在今天,大多是用可乐、豆奶等饮料去将茶替换了。

四、总结 在如今这个拥有诸多文化的世界,茶文化仍然占有一席之地,衰落并不代表着它毁灭,它也渐渐变成一种艺术,精神,美的享受。一杯小小的茶凝聚着多少的精华。经过风雨的洗礼,经过人们的采摘和挑选,才成为你手中的一杯香茗。或许懂茶的人已渐渐少去,或许喝茶也仅仅成为止渴的工具,或许茶文化在普通老百姓的心中已成为手中的那杯茶,口中略带甘甜的水而已。但这一切已无关乎茶文化在世界,在历史中存在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关剑平.茶与中国文化.人民出版社,2001 [2]余悦.中国茶韵.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2 [3]姚国坤.中国茶文化遗迹.上海文化出版社.2004 [4]熊四智.巴蜀饮食文化纵横.四川人民出版社.2001 [5]郭孟良.中国茶史.山西古籍出版社.2003 [6]张忠良.中国世界茶文化.时事出版社.2005

第五篇:茶文化论文资料

中国饮茶历史最早,“茶兴于唐而盛于宋”,茶是我们身边必备的饮品,称为“国之饮品”。生长在茶区的人们,对茶有着极丰富的情感。茶可健身、茶可提神,茶可充饥、茶可交友;茶能致富、茶能美景。对种茶、饮茶、爱茶的茶乡儿女来说,茶文化进校园有很大的必要性,通过茶文化进校园,尤其是进小学校园,让孩子从懂文化开始就知茶、爱茶、种茶、赏茶、传茶。关于茶文化进校园,本人有以下几点思考:

一、茶文化进校园,可提升茶乡儿女的自豪感。湄潭是久负盛名的“茶城”,荣获“中国名茶之乡”、“全国无公害茶叶生产基地示范县”、“国家级出口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等荣誉称号,有生态茶园50余万亩,综合产值位列贵州第一、全国第二。中国名茶“湄潭翠芽”先后48次荣获国家级金奖,“遵义红”红茶香醇华夏。湄潭有全国最大“万亩茶海”。将我们身边这些茶文化融入到小学校园文化中,使孩子从小了解湄潭茶文化的历史,了解湄潭茶在全国的地位,作为茶乡儿女的我们,会获得无比的自豪感。

二、茶文化进校园,可以初步懂得有关茶种养制作的知识、技艺。我们生活在茶乡,我们的周围到处都是茶园,我们的学生从小就在茶园边生活成长,周末、暑假还会参与到茶叶的采摘。通过收集整理与茶有关的育苗、栽种、养护、采摘、制作、冲泡等资料,编制成系统的学习手册,纳入学校的校本课程或地方课程,作为课外读物拓展学生的课本知识。让学生把理论知识与社会实践有机的结合,从小就让学生在茶文化理论的指导下走进茶园,在茶园里丰富所了解的茶文化知识,从小就系统的感知与茶有关的技艺和知识,为长大以后通过“茶”兴业、致富培养浓厚的兴趣,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茶文化进校园,可提升茶乡儿女的素质涵养。悠悠数千年的岁月,浩瀚无际的长江、黄河,孕育出中华博大精深、瑰丽多姿的民风民俗。而中华茶俗即是浩瀚的中华民俗中的一颗耀眼的明珠。中国茶文化讲究重德、尚和、崇俭、贵真。“茶”作为民俗礼仪的使者,千百年来为人们所重视。它上达国家间的礼仪活动,下渗入到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成为与人们日常生活切切相关的礼俗。它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各个层面,融文化、哲学、宗教学、社会学和民俗学于一炉。千百年来它美化人生、雅俗共赏,源于民间、长于民间,又服务于广大民间,因而最为广大群众所认同、接受。客来宾至,清茶一杯,可以表敬意、洗风尘、叙友情、示情爱、重俭朴、弃虚华,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一种高尚礼节和纯洁美德。茶与礼仪已紧紧相连,密不可分。将“茶”的这些文化内涵从小渗透给我们的学生,是对我们学生最好的文化洗礼,良好的道德教育,对提高全民的公民道德、素质涵养作用不小。

四、茶文化进校园,可以达到全民宣传,共同推进茶旅产业发展。湄潭正在按照“四大战略”、“六大湄潭”谋求发展,旅游带动属于“四大战略”之一。茶文化旅游是湄潭旅游的一张名片,茶文化进校园,让更多的人知晓茶文化、参与茶文化的宣传,可以更好的推进我县茶旅产业的发展。

中国的茶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茶文化是中华优秀文化的组成部分。茶文化是有益进步的文化,能“化”人,进而“化”社会。茶文化进校园,发扬中华优秀文化,陶冶情操,促进民族进步,提升人民素质。

茶文化进小学校园的内容研究

丁绍强

贵州省遵义市湄潭县兴隆完小(564102)

摘要:中国茶文化已有数千余年的历史,然而在当前社会生活中茶文化没有得到充分传承。在学校《茶艺与茶文化》课堂教学中,许多学生仍然处于浮躁的学习状态,不能真正静下心来传递传统茶艺,感受茶文化的真谛。学习茶文化,对我们学习其他科目有很大的帮助。

关键词:小学 茶文化 内容

从近年教育教学理念的发展来看,项目课程改革必须真正体现"以能力为本位,以学习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以全面素质为基础,合理设置茶文化课程内容,可以更好的开发和利用中国茶文化德育资源,引导小学生学习好书本知识,同时也曾加小学生的见识。茶文化应该也小学校园相接触,甚至交融。

一、学生参与中国茶文化活动的意义

中国是世界茶的故乡,是世界茶文化的发祥之地。茶的发现和利用,不但推进了我国文明的进程,而且极大地丰富了世界的物质文化生活。中华民族创立的茶文化是中华民族对世界彪炳千古的突出贡献之一。在中国这个古老、文明的国家,许多平常的物质生活都深深地溶注了高深的文化内容,茶文化便是最典型的代表。中国茶文化博大精深,具有丰富的人文素质。一个人,受传统人文文化影响越早、程度越深,人的人文素质也越高。学生是人脑发展的最佳时期,是接受全面教育的黄金时期,及早进行科学的、全面的教育会使人的智能得到很好的顺利发展,接受教育的优劣将直接决定或影响着一个人一生各方面能力发展。因此,学生中,开展茶文化学习教育活动,可以活跃学生生活,拓宽学生视野,开阔学生眼界,增长学生知识,启迪学生智慧,激发学生求知欲望,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养成学生独立实践操作能力,提高文化素质和智力潜能和非智力因素挖掘,为学生施展才华和个性创造能力的发展创造了适宜的机遇和环境,亦为开展传统文化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走出一条路子。

二、茶文化活动是在爱国主义和传统文化教育的认识高度开始

茶文化活动是在爱国主义和传统文化教育的认识高度开始,其目的就是以茶为媒,向学生传承民族优秀文化遗产,从而提高新一代人的文化素质。在我国由于历史、社会的原因,对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和传统文化教育非常迫切。而学生茶文化活动就是这种教育的途径之一。同时,参加茶文化活动的少年,一朝学成,终生受益,它不但会影响其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及文化选择,还可能成为宣传我国茶文化,和饮茶新族中的一员,从社会学、经济学的角度来看,其意义十分深远。再者参加茶文化活动的小茶人,基本上都是独生子女,小手牵大手,品茶话文明,一个小茶人在家可影响一个家庭,而在其成长过程中则又可带动一批又一批人爱茶,这种影响力可用几何级数的增长效果来统计。我国近年悄然兴起的家庭茶艺(室)热及在一些大中小学中所出现的茶文化社团,都与学生茶文化活动的开展有直接或间接的关系。

三、在学生中开展茶文化活动,让学生学会刻苦学习

茶文化是人类在发展、生产、利用茶的过程中,以茶为载体表达人与自然之间各种理念、信仰、思想情感的各种文化形态总称。茶文化具有社会性、群众性、民族性、区域性的性质,其社会功能有以茶思源、以茶待客、以茶会友、以茶联谊、以茶廉政、以茶育人、以茶代酒、以茶入诗、以茶演艺、以茶为画、以茶起舞、以茶歌吟、以茶兴文、以茶作礼、以茶兴农、以茶促贸等。茶文化是高雅文化,社会名流、知名人士均愿意参加。茶文化又是大众文化,民众广为参与。茶文化覆盖全民,影响到整个社会。茶文化以德为中心,重视人的群体价值,倡导无私奉献,反对见利忘义的唯利是图。注重协调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提倡对人的尊重,友好相处,团结互助,人人为我,我为人人。茶文化对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丰富广大民众的文化生活有明显的作用,它的知识性、趣味性和康乐性,与品尝名茶、茶点、欣赏茶具、观看茶俗、茶艺等都能给人一种美的享受。茶文化可以使中华茶文化跨越国界,广为天下知,成为人类文明的共同精神财富。茶文化的普及,可提高人们对健康生活方式追求的高雅情趣。因此,对学生进行全面性、长远性、发展性、能力性、成功性、成才性战略性质的茶文化教育有极其深远意义。

四、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很重要

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的重要表现是喜欢探索,而探索的动力在于兴趣。兴趣将使学生萌发强烈求知欲望,从内心产生一种自我追求,从而刻苦去学习,孜孜不倦去探索。培养兴趣是创造性功能实现的积极因素,是学生能力发展的动力因素,要想学生的创造力得到圆满的培养,宜尽量做到尊重和保护学生的个性或天性能力的发现,使其个性表现得无限发挥,促进其对茶文化活动有浓厚的兴趣,在茶文化活动中得到乐趣,从而得到心理上的满足。学生对茶文化活动有了浓厚的学习兴趣就会愉快主动地去探索,学习起来精神会特别集中,思维格外敏捷。而兴趣的培养是在活动中形成的,并通过活动而获得发展。茶文化的社会功能内容极其丰富,其活动范围更为广泛全面,学生参与多姿多彩的茶文化活动对学生的成长具有深远的影响。学生对茶文化活动具有浓厚兴趣后,一定要培养其具有坚强的意志和毅力。意志是人自觉地确定目的并支配其行动以实现预定目的的心理过程;毅力是指向一定的目的,是否能坚持其行动的能力。学生的意志很不成熟,其坚持力、自制力很差,在参与活动时容易出现忽冷忽热、有始无终的现象。因此,培养幼学生的意志力,就必须使学生树立自信心,使其参与茶文化活动时能自始至终,尽善尽美,为中华博大精深的茶文化增添光彩,把茶作为国饮奠定基础。

五、参观茶园,在习作活阅读中有很大的帮助

凡在茶叶产区,在茶文化活动中首先可安排学生参观茶园。例如,在英德,离市中心3·5公里的英德市茶树良种繁育示范场建立起首座观光茶园——茶趣园。在这座观光茶园中,学生可以认识从国内外引进和自行繁育的40余个茶树良种以及珍稀植物代用茶中英德、海南、广西的多个苦丁茶品种;可以在这里参观苗圃、茶树种植、幼龄茶园、采摘茶园、高产优质高效茶园、低产衰退茶园、茶树嫁接换种园、品种园和制茶厂、茶叶品种展览室、品茶室等,可以在这里学习采茶、制茶、品茶和观看茶舞、茶歌表演以及聆听英德茶叶发展史、茶叶生产概况等介绍。而在广东省农科院茶叶研究所生产基地上开辟的茶叶世界,除茶趣园的内容外,还开辟了茶文化展览馆、茶文化广场、茶叶科研成果展馆等。从参观这两处旅游景点的茶文化活动中,学生可以在这里对茶有一个初步的、大略的感官认识,从而增加学生的兴趣学生对中国茶文化的认识。

综上所述,利用我国丰富的茶文化资源开展学生茶文化活动是必要的,可行的,是小学教育的一条新途径,也是普及茶文化知识,为平时学习增添美丽的背景,作为一名学生,我们不紧要好好学习该学的科目,还要理解更多的文化知识,做一个知识渊博的人。

湄潭茶文化走进小学校园初探

李 会

贵州省湄潭县兴隆完小

邮编:564102 【摘要】 湄潭茶品牌已成为继茅台酒之后贵州又一张重要名片,在贵州湄潭,让茶文化走进小学校园,提高小学生的综合素质已成为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湄潭种茶历史悠久,是世界茶树原生地之一,如今,有全国闻名的大型茶场和星罗棋布的农村茶园,推出了以兰馨雀舌、湄潭翠芽,遵义毛峰、遵义红等为代表的一系列优质名茶。开展茶文化活动,在茶文化活动中充分体验茶文化的博大精深和茶艺之美。茶艺之美在于它把生活之美又一次在实践中彰显出来,给孩子们的心灵以美的洗涤,引领学生走进源远流长的茶文化殿堂,使学生得到锻炼,受到熏陶,更重要的是提高了他们的综合能力。开展茶文化活动,是培养小学生的能力、陶冶情操、提高素质的一条捷径,它能传递文明,拓展教学领域,甚至于为提高民族素质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关键词】湄潭茶品牌 贵州 重要名片 历史 茶文化活动 茶艺之美 锻炼 熏陶陶冶情操 提高素质

中国是茶的故乡,汉族人饮茶,据说始于神农时代,少说也有4700多年了。直到现在,中国汉族同胞还有民以茶代礼的风俗。丰富多彩的茶文化资源为小学生开展茶文化活动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少儿茶文化活动在我国已经开展了二十几年,发展到今天,全国已有四十多万学生成为参与到茶文化活动之中,成为小小茶艺师。近几年,贵州湄潭茶产业蓬勃发展,茶文化活动风靡盛世,相继推出了兰馨雀舌、湄潭翠芽、遵义毛峰、遵义红等全国知名的茶叶品牌,全县茶园种植面积达30余万亩,成为贵州省最重要的茶产业基地。湄潭茶品牌已成为继茅台酒之后贵州又一张重要名片。在贵州湄潭,让茶文化走进小学校园,开展茶文化活动,丰富茶文化知识,提高小学生的综合素质已成为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一、湄潭茶文化的历史。

湄潭种茶历史悠久,当代著名茶科学专家吴觉农先生认为湄潭县是世界茶树原生地之一。中国茶圣,唐代陆羽在其所著《茶经》中对湄潭茶叶已有记载,称湄潭茶叶“往往得之,其味甚佳”。明朝载入史册,尤以湄江两岸所产茶著名。宋代则有以茶叶为上贡的记载。1939年,国民政府在湄潭设立“中央桐茶研究所”,专事茶叶的科研、种植和推广。抗战时期,国立浙江大学西迁湄潭期间成立了茶叶中学,培育了一大批茶叶专业人士,同时,推广先进的种茶和制茶技术,研究培育了一批适合湄潭气候土壤环境的优良品种,为建国后湄潭茶叶的大发展奠定了基础。解放后,贵州省湄潭茶场、贵州省茶叶科学研究所相继在湄潭建立,在全县推广先进的制茶工艺和优良品种,在茶科所的技术指导下,在县、镇政府和茶场的大力帮助下,全县15个乡镇建立了茶叶基地30余万亩,形成了一批茶叶专业村和一批茶叶大户,促进了湄潭茶叶大气候的形成。从50年代开始,湄潭成为全国重要的红茶出口基地,远销世界10多个国家和地区。早在抗日战争时期,设于湄潭境内的中农所相茶试验场,以湄潭苔茶群体品种为原料,仿照龙井工艺试制而成,1954年将湄江河名与茶名融在一起正式定名湄江茶。江河美,茶叶香,更加令人神往。湄江茶虽与龙井工艺相似,但由于所用湄潭苦茶品种生长旺盛,节间较长,叶质肥嫩,芽叶肥壮,采摘细嫩匀齐,经过摊晾的鲜叶按杀青、摊晾、二炒、再摊晾,而后低温烘干的工序,手工操作,制作精湛,茶叶品质别具一格。冲泡后一片片扁平秀直的茶条,顷刻变成一朵朵、一芽一叶的小花在杯中怒放,散发出一股股清香嫩爽的茶香。它既是一种高雅的艺术珍品,又给人们以美的享受,湄江茶因能与狮峰极品龙井媲美而畅销省内外。如今的湄潭,有全国闻名的大型茶场和星罗棋布的农村茶园,推出了以兰馨雀舌、湄潭翠芽,遵义毛峰、遵义红等为代表的一系列优质名茶。

二、开展茶文化活动,让茶文化走进校园。

开展茶文化活动,把茶文化活动当成一项重要工作来抓,通过开设茶艺讲座、茶艺活动、茶文化渗透学科教学、茶文化知识竞赛等形式把茶文化活动具体化,让茶文化走进校园,落实到教育教学工作之中,在教学活动中充分体验茶文化的博大精深。例如:在品茗活动中,我们用玻璃杯品绿茶,玻璃杯中的绿茶透着鲜亮精致,清饮一口,有一种微微的苦,不经装饰,简单本真的滋味。生活中我们总是会遇到很多困扰,如果你懂了绿茶,那么也就不会在意生活中的困扰,因为正是有了它们,才能证明我们充实的活着。我们利用玻璃杯还原了茶叶本真的味道。一杯茶如果缺失了内涵,尽管你用了最精湛的技艺,但是对于一个茶艺师来说也是失败的,茶要真,生活也要真。在此过程中,潜移默化地熏陶孩子,正如一句唐诗所言:“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三、校园开展茶文化活动的重要作用。

茶文化活动是一项实践性的活动,学生在此过程中要动脑、动口、动手去完成很多任务。通过开设茶艺讲座、茶文化渗透学科教学、茶文化知识竞赛、采茶比赛等,同学们在实践过程中找到乐趣,达到人、茶、水、器、艺、境自然和谐,完美统一。可见能力的提高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而是要持之以恒的去培养,把“动”字放在整个教育、教学过程中。激发兴趣是提高能力的重要途径,正是基于孩子们对茶文化对茶艺的浓厚兴趣,才主动积极参与,从而提高了动手能力、生存能力、生活能力。

茶文化博大精深,历史悠久,她是一门学问、一门艺术、一种文明。在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中国向世人展示了一个篆体“茶”字,可见文明古国数千年来与茶相依相伴。在湄潭,茶艺表演中总有这样一个细节:礼宾献茶,湄潭翠芽置于玻璃杯中,其外形扁平,色泽翠绿、一芽一粒,颗颗竖立,闻之则清香扑鼻,饮之先有微微苦味,然后则甘甜清醇,绵绵茶香,余味无穷。品味艺术比品尝食物更有灵犀,那色泽翠绿的茶叶悬立于清亮的茶水之中,让人浮想联翩、心旷神怡。古人云:“满杯酒、半杯茶”。当茶艺师们把甘甜清醇的茶水送入口中,细细品味的那一刻,一幅如诗的画卷展现在我们眼前,那杯中景、意中情,伴着幽雅的《高山流水》古曲,让人陶醉在无限的幸福之中。平凡而不低俗,高雅而不骄作。既体现出传统的古朴,又享受到现代的浪漫,美在其中,人醉情境中。茶艺之美在于它把生活之美又一次在实践中彰显出来,给孩子们的心灵以美的洗涤,引领学生走进源远流长的茶文化殿堂,使学生从小树立起知茶性、明茶理的意识,感受到其蕴藏的民族精神和传统美德。

开展茶文化活动,不仅使学生得到锻炼,受到熏陶,更重要的是提高了他们的综合能力。在学习茶艺的过程中,对孩子们进行了勤俭节约,珍惜劳动成果的教育,使孩子们懂得了,每一叶片都是茶农、茶工辛勤劳动得来的,珍惜每一片叶、每一滴水的意识由然而生,体会到唐诗《锄禾》中“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深刻含义。

总之,茶文化是一种文明,一种力量,它穿越时空、塑造灵魂,让人无限陶醉。开展茶文化走进小学校园活动,是培养小学生的能力、陶冶情操、提高素质的一条捷径,它能传递文明,拓展教学领域,甚至于为提高民族素质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如何在教学活动中渗透茶文化

杨红

贵州省遵义市湄潭县浙大小学(564100)

摘要: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身居我市著名的茶经营区域的五块石小学,将茶文化的学习引入教学,引导学生在“识茶、说茶、品茶、争章”的过程中开拓知识层面,陶冶审美情操,提高道德修养。全面提升当代学生素质已经成为当前教育界的一个迫在眉睫的任务。

关键词:茶文化、兴趣、意志、教学活动

中国茶文化历史悠久、形式完美、内涵厚重,茶文化教学陶冶情操,提高学生审美情趣和创新思维,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等素质教育功能已为教育界普遍认可。关于如何在茶文化教学中实施人文素质教育,本文提出了改进教师素质理念、树立人文主义素质教育观等六种途径,内容涉及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课堂内外、实践体验等多个方面,以期能对读者有所启迪。

一、陶冶情操、提高素养的美育目的

据了解,该校在教学上着力开发了茶文化校本课程,开设了静态、动态专业茶艺训练班;在德育活动中,开展茶文化主题队会竞赛、茶文化书法绘画摄影评比、举办“茶德树人?礼行校园”茶文化艺术节;同时结合少先队“世纪雏鹰行动”创造性地开展“茶韵芬芳?和美校园”争章活动。据悉,该校学生在争章体验中逐渐把“养成良好行为习惯,做一个有君子风范的人”的争章要求内化为自身素质。在日前进行的“和美校园君子风范”颁章大会上,举行了“颁章仪式”,不仅起到了奖励先进,以点带面的作用,更提高了学生社会实践能力和互助合作能力,使学生综合素质得到有效提高。茶艺作为一门源于生活的艺术,通俗易学,且包容性强,涵盖面广,容易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茶艺教学中渗透美育内容,可使学生得到范围更广阔的艺术熏陶,从而达到陶冶情操、提高素养的美育目的。

二、学习茶文化,让学生得到了思想的净化和提高

茶文化的教学,这是一门没有现成可用教材、没有参考书、没有学具的新课程,针对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年龄特点,三、四年级我确定的教学主题内容是“ 茶文化的起源”、“中国的产茶区”以及“茶叶的选购”、”贮藏”到”自制茶饮料”等内容。这些教学内容旨在充分的让学生得到了思想的净化和提高。“在中国茶的起源”一部分内容时,我首先让学生充分了解茶叶的历史、起源。让学生了解茶文化是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的组成部分,其内容十分丰富,涉及科技 教育、文化艺术、医学保健、历史考古、经济贸易、餐饮旅游和新闻出版等学科与行业,包含茶叶专著、茶叶期刊、茶与诗词、茶与歌舞、茶与小说、茶与美术、茶与婚礼、茶与祭祀、茶与禅教、茶与楹联、茶与谚语、茶事掌故、茶与故事、饮茶习俗、茶艺表演、陶瓷茶具、茶馆茶楼、冲泡技艺、茶食茶疗、茶事博览和茶事旅游等二十一个方面。

三、茶文化的形成和发展其历史非常悠久

茶文化的形成和发展其历史非常悠久。武王伐纣,茶叶已作为贡品。原始公社后期,茶叶成为货物交换的物品。战国,茶叶已有一定规模。先秦《诗经》总集有茶的记载。汉朝,茶叶成为佛教“坐禅”的专用滋补品。魏晋南北朝,已有饮茶之风。隋朝,全民普遍饮茶。唐代,茶业昌盛,茶叶成为“人家不可一日 无”,出现茶馆、茶宴、茶会,提倡客来敬茶。宋朝、流行斗茶,贡茶和赐茶。

清朝,曲艺进入茶馆,茶叶对外贸易发展。茶文化是伴随 商品经济的出现和城市文化的形成而孕育诞生的。历史上的茶文化注重文化意识形态,以雅为主,着重于表现诗词书画、品茗歌舞。茶文化在形成和发展中,融化了儒家思想,道家和释家的哲学色泽,并演变为各民族的礼俗,成为优秀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和独具特色的一种文化模式。

四、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发展,给茶文化注入 了新的内涵和活力,在这一新时期,茶文化内涵及表现形式正在不断扩大、延伸、创新和发展。新时期茶文化溶进现代科学技术、现代新闻媒体和市场经济精髓,使茶文化价值功能更加显著、对现代化社会 的作用进一步增强。茶的价值是茶文化核心的意识进一步确立,国际交往日益频繁。新时期茶文化传播方式形式,呈大型化、现代化、社 会化和国际化趋势。其内涵迅速膨胀,影响扩大,为世人瞩目。各民族酷爱饮茶,茶与民族文化生活相结合,形成各自 民族特色的茶礼、茶艺、饮茶习俗及喜庆婚礼,以民族茶饮方式为基础,经艺术加工和锤炼而形成的各民族茶艺,更富有生活性和文化性,表现出饮茶的多样性和丰富多彩的生活情趣。藏族、土家族、佤族、拉祜族、纳西族、哈萨克族、锡伯族、保安族、阿昌族、布朗族、德昂族、基诺族、撒拉族、白族、肯米族和裕固族等茶与喜庆婚礼,也充分展示茶文化的民族性。

五、让学生理解名茶、名山,显示出都市茶文化的特点与魅力。

名茶、名山、名水、名人、名胜、孕育出各具特色的地 区茶文化。我国地区广阔,茶类花色繁多,饮茶习俗各异,加之各地 历史、文化、生活及经济差异,形成各具地方特色的茶文化。在经济、文化中心的大城市,以其独特的自身优势和丰富的内涵,也形成独 具特色的都市茶文化。上海自1994年起,已连续举办四届国际茶文化 节,显示出都市茶文化的特点与魅力。少儿对茶文化活动具有浓厚兴趣后,一定要培养其具有坚强的意志和毅力。意志是人自觉地确定目的并支配其行动以实现预定目的的心理过程;毅力是指向一定的目的,是否能坚持其行动的能力。少儿的意志很不成熟,其坚持力、自制力很差,在参与活动时容易出现忽冷忽热、有始无终的现象。因此,培养幼少儿的意志力,就必须使少儿树立自信心,使其参与茶文化活动时能自始至终,尽善尽美,为中华博大精深的茶文化增添光彩,把茶作为国饮奠定基础。以后学习也能坚持,不会半途而废。

总之,经过以上内容的讲解,使学生充分了解了中国茶文化的源远流长,爱国主义情感得到了体现,这为沏茶、品茶、自制茶饮料起到了很好的铺垫作用,从而自己制作出了风格各异的茶饮料。为学生自己学习课本知识提供见识,为他们今后的学习做了很大的铺垫。

下载浅析成都地区婚俗中的茶文化资料解读word格式文档
下载浅析成都地区婚俗中的茶文化资料解读.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成都地区建筑设计院名单

    上海浦东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四川分公司 中建国际(深圳)设计顾问有限公司西南分公司 中房集团建筑设计有限公司成都分公司 北京中国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研究中心西南分院 大......

    诗经中的婚俗文化

    结合《诗经·国风》婚恋诗中的婚俗探析周朝社会概况 作 者:郭巧玉 指导老师:高梓梅 摘要:《诗经》中婚恋诗的大量出现,可以说是对周朝社会面貌的真实再现。通过列举《诗经〃国风......

    婚俗中的酒文化(五篇模版)

    婚俗中的酒文化 韩俊升 酒在男女婚事全过程中无处不在。酒能使喜事增辉,喜上加喜。 一、说媒酒 男大当娶,女大当嫁。张家男、李家女长大成人后,自然有亲朋好友或好事的红娘上门......

    成都地区雾霾相关题

    选择题:上图为成都市中心城PM2.5贡献源占比,有关成都造成严重污雾霾天气来源说法正确的是:() A:污染源主要来自扬尘和煤烟尘 B:污染源主要来自燃煤和机动车尾气 C:秸秆燃烧和餐饮油......

    成都地区茶叶种植考察报告[本站推荐]

    成都地区茶叶种植考察报告 为学习成都地区茶叶种植方面的先进经验,在XXXXXX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的组织和带领下,XXX部分机关干部和XX、XX、XX三个村大三职干部于2012年6月1日......

    房地产价值确认书(成都地区)

    房地产价值确认书 抵押权人: 借款人: 抵押人: 抵押物地址:成都市XX区XXX路XX号 1、档案保管号:权6 房屋面积:10000M2房屋抵押部位及面积:100000M2 设计用途:住房房屋确认价值:万......

    茶文化主题案例资料分析

    国内和珠三角地区【茶文化】旅游主题 案例调查分析报告 一、 国内茶文化主题活动案例分析以及其成功和失败因素。 出现关键点:历史以及社会发展趋势促使全国各地进行“茶文化......

    成都地区建设工程竣工验收备案需要提供资料清单

    成都地区建设工程竣工验收备案 需要提供资料清单 (政府各个窗口汇总) 一、基本资料 1.建筑工程竣工验收申请表(质检站);2.申请人身份证明和建设单位委托函;3.建筑工程施工许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