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七八万还是78万?写作中的数字运用规范
2019年8月27日、党的十九大、星期三、3.5亿、七八万、12km、三年两番……在写作中,在说明现状、表明成绩、反映问题、计划目标时需要一定的数据分析。
有些情况和问题若采用叙述和议论的方法,篇幅较长,用数字表达则简洁明了;有的甚至只有用数字才能准确表达,从而加深人们对事物和问题本质的认识,使文章具有更强的说服力。
需要留心的是,七八万不是78万,7万—8万不是7—8万,星期三不能写作星期3,翻两番不写作翻2番……数字运用究竟有何门道?今天,我们一起来看看在写作中如何正确使用数字。
1.总的原则
凡是可以使用阿拉伯数字而且又很得体的地方,特别是当所表示的数目比较精确时,均应使用阿拉伯数字。遇特殊情形,可以灵活变通,但应力求保持相对统一。
2.应当使用阿拉伯数字的情况
阿拉伯数字是指“0、1、2、3、4、5、6、7、8、9”等。
公历世纪、年代、年、月、日、分、秒,要求使用阿拉伯数字
例如:公元前9世纪、公元前221年、20世纪80年代、1949年10月1日、15时20分45秒等。年份要写全,不能简化。例如:2015年,不应简写成15年。
记数与计量(包括正负整数、分数、小数、百分比、约数等)。
例如:1302,1/16,4.5倍,34%,3:1,45万元,500多种,60多万斤等。
物理量量值必须使用阿拉伯数字,并正确使用法定计量单位。
例如:300kg、15cm、35℃等。非物理量,一般情况下应使用阿拉伯数字,例如:235元、11个月、100名。但小学和初中教科书、非专业书刊的计量单位可使用中文表示。例如:200kg(200千克)。
部队番号、文件编号、证件号码和其他序号,须用阿拉伯数字。
例如:38915部队、总3211号、国办发〔2010〕号文件、T37/T38次快车、HP—3000型电子计算机、90号汽油、维生素B1等。
表示数字的范围也有写法的讲究。
例如:3万~8万,不能写成“3~8万”;5%~15%不能写成“5~15%”。
3.应当使用汉字的情况
汉语数字通常是指“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及其大写的“壹、贰、叁、肆、伍、陆、柒、捌、玖、拾”等数字。
数字作为词素构成定型的词、词组、惯用语、缩略语或具有修辞色彩的语句。
例如:一律、第三世界、第四季度、零点方案、十一届三中全会、“十三五”规划、“一带一路”倡议、“两学一做”主题教育、“一国两制”“两个维护”“三严三实”“四个自信”“四个意识”“四个全面”“五位一体”“八个明确”“十四个坚持”等。
概数和约数
1、邻近的两个数字,并列连用表示概数时,应使用汉字,并且两个数字之间不能用顿号“、”隔开。例如:三四天、五六米、七八十岁。
2、带有“几”字的数字表示约数,须使用汉字。例如:十几天、几十年、一百几十次、几十万分之一。
星期几一律用汉字,例如:星期三、星期五。
中国历史纪年、干支纪年、夏历月日、各民族非公历纪年等,均使用汉字。
例如:万历十五年、丙寅年十月十八日、八月十五中秋节、正月初五。
有时为了表达得更加清楚,可以在它们的后边用阿拉伯数字括注公历。
例如:万历十五年(1587年)、藏历阳木龙年八月二十六日(1964年10月1日)。
含有月日简称表示事件、节日或其他特定意义的词组,应使用汉字。
如果涉及一月、十一月、十二月,应用间隔号“·”将表示月和日的数字隔开,并外加引号,避免歧义。涉及其它月份时,不用间隔号,是否使用引号,视事件的知名度而定。
例如:“一·二八”事变(1月28日)“一二·九运动”(12月9日)、五四运动、五一劳动节、十一国庆节、“九一三”事件等。
4.可以灵活变通掌握使用的情况
使用阿拉伯数字或汉字数字,有的情形选择是唯一而确定的,有的如遇特殊情形,为避免歧解,也可以灵活变通使用。
用“多、余、左右、上下、约”等字表示的约数一般使用汉字。但如果文章中出现一组具有统计和比较意义的数字,其中既有精确数字,也有约数时,为保持局部体例上的统一,其约数也可以使用阿拉伯数字。
例1:会计学会举行全国性评奖十余次,获奖作品有一千多件。学会吸收了四千名会员,其中三分之一是有成就的中青年。另外,在三十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还设有分会。
例2:省金融学会召开课题调研交流会7次,共收到课题调研文章800余篇,其中有200多篇获奖。
标题涉及数字时,可以根据版面实际需要和可能,灵活掌握使用阿拉伯数字和汉字数字。
例如:《2018国际十大思潮》《金句来了!习近平这16句话催人奋进》
5.其他需要注意的问题
尾数有多个零的整数值的写法,可改写为以万、亿作单位。
例如:345000000可写成34500万或3.45亿,但不能写成3亿4千5百万。
用阿拉伯数字书写的数值不能断开移行。
用阿拉伯数字表示数值的范围时,使用连接号“—”或波浪式连接号“~”。
例如:1990年—2006年;10元~50元;200米—500米。
“二”和“两”的用法不同。
1、读数目字时,应当用“二”,例如:一二三四、零点二(0.2)、三分之二;
用作序数时,应当用“二”,例如:第二、二姐、二战。
2、在与量词连用时应当用“两”,例如:两本书、两个月、两次;
表示双方用“两”,例如:两便、两可、两全其美;
表示约数或不确定的数字用“两”,例如:过两天再说,他真有两下子,我跟你说两句话;
在新的度量衡单位(米、公里、公顷、平方米、立方米等)前一般用“两”,例如:两米、两公里;
在“半、千、万、亿”前多用“两”,例如:两半、两千、两万、两亿。
文章中的结构层次序数,要段落分明,前后一致。要求第一层为“一、”,第二层为“(一)”,第三层为“1.”,第四层为“(1)”,第五层为“①”。
使用要统一。同一文中,前面为“3万平方米”,后面也应写为“3万平方米”,不应写为“三万㎡”。前后不一致的地方要留意。
例如前面为“2.6千米”,后面为“3.8km”;前面为“三分之二”,后面为3/4等,这些情况要避免。
公文成文及发文日期中的数字改用阿拉伯数字。
2012年印发的《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明确指出“成文及发文日期中的数字改用阿拉伯数字”。2012年最新版的《党政机关公文格式》中也有相关说明,“用阿拉伯数字将年、月、日标全,年份应标全称,月、日不编虚位(即1不编为01)”。
例如,2012年以前用“二〇一〇年五月三日”,2012年以后用“2019年8月7日”。
在公文标题中的年份,汉语数字和阿拉伯数字都能用,视具体情况而定。
例如:《××市人民防空办公室二〇一五年党建工作要点》《2017年党建工作要点》。需要注意的是,“二〇一五”中的“〇”不是阿拉伯数字“0”。
在写作中,我们要重视数字的运用,注意数字运用的科学性和准确性。遵守写作的数字使用规范,才能够使文章更加美观得体,更加准确地表情达意。
第二篇:公文写作中数字的规范用法
一、总的原则
凡是可以使用阿拉伯数字而且又很得体的地方,特别是当所表示的数目比较精确时,均应使用阿拉伯数字。遇特殊情形,可以灵活变通,但应力求保持相对统一。
二、要求使用阿拉伯数字的情况
(一)公历世纪、年代、年、月、日和时刻均使用阿拉伯数字。年份要写全数,不能简化、省略。
例如:公元前18世纪;20世纪80年代;2006年12月31日;13时40分50秒;2007年。
(二)计数与计量和统计表中的数值。如正负整数、分数、小数、百分比、比例等必须使用阿拉伯数字。
例如:20;-25;1/15;1.26;12%;2:4。
(三)代号、代码和序号。部队番号、文件编号、证件号码和其他序号均应用阿拉伯数字。
例如:中国电信〔2010〕7号文件;37/38次特别快车;期刊号CNll一1000/D;邮发代号37—1;95号汽油;HP-5100型打印机。
(四)引文标注中版次、卷次、页码、除古籍应与所据版本一致外,一般均应使用阿拉伯数字。
例如:江泽民的《科学的本质就是创新》一文,见《江泽民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8月第1版,第101页。
三、要求使用汉字的情况
(一)公文中作为定型的词、词组、惯例语、缩略语、具有修辞色彩的词语中作为词素须使用汉字。
例如:一律;一方面;十滴水;四氧化三铁;第四季度;八国联军;第三世界;八九不离十;相差十万八千里。
(二)概数和约数
1.邻近的两个数字,并列连用表示慨数时,应使用汉字,并且两个数字之间不能用顿号“、”隔开。
例如:三四天;五六米;七八十岁;一二百套。
2.带有“几”字的数字表示约数,必须使用汉字。
例如:十几天;几十年;一百几十次;几十万分之一。
(三)整数一至十,如果不是出现在具有统计意义的一组数字中,也可以用汉字,但要注意照顾到上下文的统一。
例如:一个人;四本书;六辆车;读了十遍;八个百分点
(四)含有月日,简称表示事件、节日和其他意义的词组须使用汉字。
例如:七七事变;五一国际劳动节;“三农”问题;十六大。
(五)星期几一律用汉字。
例如:星期一;星期五。
(六)公文中成文日期和部分结构序数须使用汉字。
四、可以灵活变通掌握使用的情况
使用阿拉伯数字或汉字数字,有的情形选择是唯一而确定的,有的如遇特殊情形,为避免歧解,也可以灵活变通使用。
(一)用“多、余、左右、上下、约”等字表示的约数一般使用汉字。但如果公文中出现一组具有统计和比较意义的数字,其中既有精确数字,也有约数时,为保持公文局部体例上的统一,其约数也可以使用阿拉伯数字。
例1:会计学会举行全国性评奖十余次.获奖作品有一千多件。学会吸收了四千名会员,其中三分之一是有成就的中青年。另外,在三十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还设有分会。
例2:省金融学会召开课题调研交流会7次,共收到课题调研文章800余篇,其中有200多篇获奖。
(二)标题涉及数字时,可以根据版面实际需要和可能,灵活掌握使用阿拉伯和汉字数字。
五、其他需要注意的问题
(一)尾数有多个零的整数值的写法,可改写为以万、亿作单位。
例如:345000000可写成34500万或3.45亿,但不能写成3亿4千5百万。
(二)用阿拉伯数字书写的数值不能断开移行。
(三)用阿拉伯数字表示数值的范围时,使用连接号“—”或波浪式连接号“~”。
例如:1990年一2006年;10元~50元;200米-500米。
(四)“一”和“两”的用法不同。
1.读数目字时用“二”,例如:“一二三四、零点二(0.2)、三分之二”;用作序数时,应当用“一”,例如:“第二、二姐、二次大战”。
2.在与量词连用时应当用“两”,例如:“两本书、两个月、两次”;表示双方用“两”,例如:“两便、两可、两全其美”;表示约数或不确定的数字用“两”,例如:“过两天再说、他真有两下子、我跟你说两句话”;在新的度量衡单位前一股用“两”,例如:“两吨、两公里”;在“半、千、万、亿”前多用“两”,例如:“两半、两千、两万、两亿”。
(五)“翻番”和“倍数”的用法。
1.数量成倍的增加时用“翻番”。
例如:点钞速度翻番;地税收入十年翻了两番。
2.在用数字对比时,绝对数增加较多、差别较大时常用倍数,减少或降低时不能用倍数,而是用“百分之几”的提法。
例如:我国的行政管理费在过去的25年里增长了8.7倍;2005年乡镇行政编制比改革前减少20%;2002年财政对教育投人比1995年降低12%。
(六)弄懂“百分率、百分比、百分数、百分点”的概念
1.百分率指一个数占另—个数的百分之几或某一部分占整体的百分之几。
例如:2/5用百分率表示是40%。
2.百分比是用百分率表示的两个数的比例关系。
例如:某班50名学生中有20名是女生,这一班中女生所占的百分比就是40%。
3.百分数是指分母为100的分数,通常用百分号来表示的数字。
例如:12%;98%。
4.百分点指以百分数形式表示的不同时期相对指标变动幅度,百分之一为一个百分点。
例如:同上年相比,不良贷款率减少三个百分点。
(七)公文中的结构层次序数,要段落分明,前后一致。要求第一层为“一、”,第二层为“(一)”,第三层为“1.”,第四层为“(1)”,第五层为“①”。
第三篇:国土规划中数字档案的运用研究
国土规划中数字档案的运用研究
摘要:作为单位信息化建设的基础,数字档案是当代办公自动化的重要组成之一。建设数字档案馆能够更好的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让资源检索更加便捷。文章主要就国土规划中对于数字档案的运用进行了研究,阐述了相关数字档案库的运用基础,内容与方式。
关键词:国土规划;数字档案;运用
无论是企业还是事业单位,在如今这个高速信息的时代谋求发展都离不开网络。信息用户对于数字档案库的建立需求越来越大,而在国土规划中对于数字档案资源的利用率一直较低,且用户信息的获取渠道相当不便捷。但对于国土规划来说,数字档案库的有效建立与利用能够有效协调资源,环境,人口之间的关系,促进经济协调发展,对于国土开发利用有着重大的影响。那么如何加强国土规划的数字档案利用效率,建设完善数字档案库成为了一项重要的事项。
国土规划对于数字档案的基础运用
1.1 自身数字档案库的建设
有效利用高速发展的数字化信息技术将原本的纸质档案库中的数据进行数字化处理,标记好土地归属信息以便批量进行处理。然后通过利用目前的压缩,扫描等高效化手段将直至原本档案库的纸质信息,图像信息,声音信息,文件等信息资源快速进行入档保存,以此建立一个完善的数字化信息档案库。在以数字国土为工作方向的前提下,将每种土地资料进行科学的分门别类的登记归档,建设一个系统的数字档案管理平台,便于国土资源的规范化管理,国土资源的高效利用。其实自从21世纪以来,我国的国土资源部门已经逐渐开展数字化管理模式,即将建设用地与地籍档案用地进行了数字化管理,之后再系统化处理永久保管中的档案信息,综合国土资源管理的特点同意进行数字信息化。
1.2 建设国土规划数字档案网站
就目前全国范围内的国土资源管理部门的建设工作来看,基本上都建立了自身的数字档案网站,公开透明化的档案管理能够更好的对土地资源的档案资料进行系统化的管理,根据目录更好的对国土资源信息进行查询等。网站的建设能够让国土规划更加便捷的查询国土资源资料,从而更好的进行国土资源规划,提高土地资源利用效率。
国土规划数字档案库内容分析
就目前的国土规划的数字档案库的建设看来,档案库主要包含了七大类别,其中分别为电子档、会计档、科技档、专业档、照片档、实物档与文书档。而其中比例最高的属于文书档,同时这也是国土规划开发利用中所参考的一大重点。由于国土规划数字档案中种类繁杂且数量庞大,不仅包含了城市规划中的施工档案,还有其管理档案。因此保证国土规划数字档案库的完整性与真实性,资料的不断完善是进行国土规划,资源开发的重要前提。
具体而言,从实际出发,在国土规划档案使用过程中主要包括了项目的立项,实施及后续的管理各个阶段,这当中需要用到的资料主要包括了项目图纸,招标计划,项目汇报,政府审批等多种文件资料,这些类别繁多的档案资料都需要及时在国土规划数字档案库中及时进行登记与完善,特别是对于地籍档案资料来说,必须妥善考虑多种因素对其的影响,例如人为转让土地所有权,自然环境变化的影响等等。这些都需要及时跟进监管,进行资料完善,让档案库资料的查询与利用随时保持真实有效。
在建设好完善的国土规划数字档案后,如何有效利用信息资源对国土资源进行利用开发就成了工作重点。到目前来说我国国家性国土资源部门大部分已经完成了数字化资源管理建设工作,且投入了使用当中。这当中主要是通过开放性门户网站的建设,进行数据资源共享,有效实行多点资源链接,使得国土规划资源服务体系越来越走向正轨。
数字化档案库作为国土规划建设的重要核心,完善的数字化管理系统能够更加精确的进行档案数据的基础收集,通过统一的数据中心完成国土规划信息的数据储存与共享,给数据处理提供极大的便利。国土规划数字档案库务必数量足够,种类齐全,为国土规划提供综合性广泛的信息资源。
国土规划数字档案利用规范
现阶段国土规划资源开发对于数字档案主要存在两种利用模式。主要分为内部利用与外部利用,内部利用指的就是国土资源规划部门、政府部门等直属部门对于国土资源数字档案的直接利用。还有一种就是公众通过门户网站对国土规划数字档案的查询利用。
其中内部利用方面主要表现在政府部门在进行国土规划,资源开发等工作当中需要参考数字档案库中的信息开展工作。例如我国广东在发展社会经济时所采取的土地利用与规划方案中提出了“多规合一”与“三规合一”,深度挖掘国土规划数字档案库中的信息价值,综合多方面因素进行决策,并在并在经济发展中取得了巨大的进展。具体而言,政府部门通过对完善的数字档案库,从中取得有效信息资源,对各个项目进行资源评估与风险检测,然后再结合多方面做出效益最大化的正确决策。广东案例只是属于一项经典的数字档案库内部利用的综合案例,在我国飞速发展的十年,国土规划数字档案的利用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也让我国的经济不断稳步上升。
而外部利用主要指的是人民群众通过国土规划所建立的数字档案库的网站进行信息资源查询,而现阶段网络的便利也让公众能够很好的了解跟进信息的更新。在公众进行国土规划数字档案库外部利用时,开放性门户网站能够很好的为大众提供精确的信息,其中主要包含了地质勘查的详细相关资料,土地审批与资料保护资料的登记等多种内容。这种开放式网络服务为大众提供了优秀的土地信息资源库。而为了帮助大众更好的了解利用到国土规划数字档案库,大多数数据库门户网站不仅为群众提供了便捷的目录导航分类搜索,还亲切的提供了在线互动栏目,随时为群众解答不了解的地方。同时为了能够及时满足群众的信息需求,还专门设置了独立的信访专栏,供民众诉说自己的需求,及时增添其他需要的服务栏目,提高服务质量,改正自身存在的不足。这种服务化模式是的国土规划数字档案库资源能够最大限度的得到开发利用,同时也让民众满足了自身需求。
为了最大化实现国土规划数字档案库的利用,加强数字档案库的基本建设是根本前提,随着日新月异的网络数字化技术,国土规划需要及时跟进学习先进技术,更好的做好国土档案的资源建设与规划。例如在建设国土数字档案系统是要实现地籍信息的无缝连接,通过一图形成关联性坐标集成。这样才能是的相关部门在进行国土资源规划与开发时能够迅速通过关键点进行地理定位,进而得出相应的档案信息资源,同时还能让相关管理人员在进行管理时能够迅速?⑵湫畔⒔?行整合展示出来,这样才能最大限度的提高国土规划工作的效率。同时群众在进行数字档案库外部利用时也能够便捷的了解到各方面的楼盘信息,土地变更信息等情况,给群众生活提供更多的便利性。同时高速发展的网络环境也能够为数字档案完善提供更加丰富的渠道与便捷。
总体来说,国土规划与国土资源开发对地区经济布局与发展战略方针都具有指导性的建设意义。因此在国土规划工作中数字档案建设工作的重要性尤为凸显出来,如何切实实际发展需求,完善数据库系统管理,充分合理利用数据库的有点,对现有资源进行最大化开发需要我们不断前进并完善,只有这样才能最终提升国土规划工作的效率,进行最大限度的资源开发,实现地区性的发展,进而全面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建设。
参考文献
[1]陈胜,张萍,曾婷.“互联网+”下国土规划数字档案馆的发展[J].档案时空,2016(8):28-31.[2]陈胜,张萍,丁玲.论国土规划数字档案馆生态系统的开放性[J].中国档案,2016(4):75-77.[3]张萍,张伟,董莹.国土规划数字档案馆档案利用研究[J].陕西档案,2016(3):52-53.[4]李宗华,彭明军,黄新,等.规划国土模拟档案数字化与数据处理方法研究[C]// 新时期档案工作论文集.2005.
第四篇:公文写作语言规范及其运用探析
公文写作语言规范及其运用探析
摘 要:公文是一种较特殊的应用型文体,它必须确保言简意赅、表达清楚、杜绝歧义等要求,因此在公文写作中对语言的规范性要求十分严格。在我国社会改革和经济发展的进程中,公文在公务处理中的应用范围逐渐拓宽、作用不断提升,因此积极探索和研究公文写作的规范化是十分重要的,这也是各类办公、文秘类人才的基本技能。本文针对公文写作语言的规范问题展开研究,并提出相应地运用策略探析。
关键词:公文写作 语言规范 存在问题 运用探析
公文具有一定的严肃性、保密性和行政性。这就要求公文写作必须遵循严格的书面语言规范,尤其在传达和贯彻党和政府的法令、法规、政策等层面的公文,如果存在歧义、错字、错句等问题,就会严重地削弱其效应,甚至造成一定的行政漏洞。同时,随着公文在社会公务处理中的广泛应用,对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社??机构的行文规范性也提出了严格的要求,在工作总结、会议报告、公务办理等过程中,公文的写作语言如果存在问题,必然会导致经济、法律方面的纠纷。正所谓“一字之差,谬之千里”,中国语言文字体系博大精深、复杂丰富,加强公文写作语言规范的要求是十分必要的。公文写作语言规范性特征
公文除了具有一定的契约内涵之外,更重要的是它在法律层面的广泛适用性,从小处说代表了个人信用、经济利益,从大处说则影响了一个国家的形象。公文中字字千金,绝对不可以掉以轻心,一字之差可能造成的损失是难以估量的。例如晚清时期的胶济铁路条款中,公文书写中表达为“沿铁路线左右三十里内煤铁等矿产德国有权开采”的要求,清政府在公文写作语言方面麻痹大意,以自身语言体系的理解方式签订合同,并没有注明“左右相加共计三十里”的字样,导致德国方面坚持“左右各三十里”,由此造成的损失十分惨重。除此之外,我国历史上层出不穷的“文字狱”,也大多是由于公文写作语言不规范造成的。当前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在国际方面的参与度也越来越高,各类合同、约定、协议等公文形态不断增加,如果忽视公文写作语言规范性的要求,必然会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甚至严重影响中国在世界上的形象。
“公文”顾名思义,简单的理解就是“公务文体”,这极大地限制了它的应用范围,但同时也表明了它不同于一般文体的特征。确保“文体”规范性的重要因素就是“语体”,也就是公文写作中所表达出来的语言风格――值得一提的是,书面语言和口头语言是有“二元化”区别的,书面语言的表述要符合言简意赅、表达清楚、不存歧义的特征,既要将事情说明白,又不能过于烦琐、累述。同时,狭义层面的公文使用主体主要是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以及社会组织,彼此之间通过公文的形式进行事务处理,更强调其功能性。这与一般的文学创作语体之间有天壤之别,在遣词造句、修辞表达等方面必须进行特殊处理,不能想象、虚构、文艺,更不能庸俗、夸张、夸大,具体来说,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1.1 必须符合公文写作目的和对象的要求
单纯地就写作工作而论,主要包括了议论、说明、叙述、描写和抒情五类,它们之间的主观性是呈递进关系的,议论和说明基本是应用文体的主要展开形式,不强调主观上的情感色彩表达,“叙述”具有一定的“摇摆性”,它既可以偏向理性叙述,也可以进行适当的修辞夸张,而描写和抒情基本上是站在语言词汇的丰富性角度上开展的,更好地渗透到读者、听众的心理精神层面,产生强烈的共鸣。公文写作主要以前两种形式展开,要坚决杜绝形容词、修饰词的应用,如果一旦出现这些内容就会降低公文的严肃性。例如在一些民生政策方面的公文中,如果加入“爱民如子”“民为重”等字眼,就会产生虚伪的体验,再例如讣告一类的问题,在语言方面应该朴实无华、惜墨如金,如果加入一些“煽情”成分,反而会让人觉得对逝者不尊重。
总体而言,公文写作必须强调目的和对象的基本特点,按照功能要求展开,例如上级对下级的公文中,必须强调执行性、严肃性、强制性等,语言要表达准确无误,不能带出任何的个人情绪,同时加强勉励和鼓励。下级对上级的公文中除了要表达准确无误之外,对意见、建议、客观原因等描述必须有理有据、不卑不亢,但要表达出尊重。平级之间的公文要语言礼貌、诚恳,多用商榷性的语言加以叙述。
1.2 必须使用规范化的书面语言表达方式
“书面语言”和“口头语言”在表达效果层面存在很大差异。自古以来我国在书面语言和口头语言上就体现出“二元化”特色,一旦形成书面材料就意味着具有一定的制约效应。即便在同样意思的表达中,也能够体现出正式、严肃的语义。例如,口头语言表达中“这几天”“这几年”“商量一下”“生日”等词汇,在公文中出现就会显得不庄重,规范化的书面语言表达形式为“近日”“近年来”“商榷”“诞辰”,公文流转过程中才能够保持其庄重的特点。
1.3 必须恰当地运用公文语体的专用词汇
公文作为一种特殊的应用文体,有一些词汇是专门使用且无法替代的,这也是公文语言写作规范长期以来形成的管理。例如很多公文中为了声明而采取的“为了”“鉴于”“兹”等词汇,很大程度上是一种约定。再例如,在表达商榷意思的词汇上如“可否”“当否”等,用来向上级征求意见,如果上级对下级则不能使用,而是采取“特此通知”“特此函复”等。这些专业的公文语体词汇在其他领域的应用性很小,在公文范畴中应用也有严格的区分,有效地应用可以提高效率和理解性。公文写作语言的规范应注意的问题
2.1 慎用文言成语
中华语言博大精深。在新民主主义革命以前,文言文是进行公文写作的标准语体,追溯五四运动以前的大量公文写作内容可知,文言文的运用占据了很大的篇幅。但文言文和成语等内容的运用必须拥有较高的语言修养,简单地说,要了解词汇、成语、句式的正确应用方法。举例说明,“开山鼻祖”和“始作俑者”都有对某人作为“第一个”的意思,但内涵却截然相反,“开山鼻祖”往往用来形容对社会有正面价值的人物,如某一领域最早且取得较大成果的人士,而“始作俑者”是一个典型的贬义词,语出孟子,用来形容做某种坏事的第一人,如果不假思索就在公文中使用,显然会造成严重的后果。
2.2 避免画蛇添足
“画蛇添足”的情况在现代汉语应用中较为广泛,白话文的广泛流行促使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之间的隔阂消失,但相应的,很多用于书面表达的内容,往往会出现语义重复的表达方式。例如,“各位大学生莘莘学子……”,大学生本身就是“莘莘学子”的一部分,很显然这样表达不伦不类。同样,公文中如果存在“某某人敬启”和“见信如晤”等同时使用的情况,在语义上也会显得拖沓、烦琐,内容中如果出现前后重复的现象,则显得冗沉,读起来更容易出现歧义。所以公文写作语言的规范性把握,就必须“惜墨如金”,在表达清楚的基础上要尽量描述简单。
2.3 ?澜?卖弄文采
近年来我国高校教育体系中办公文秘人才专业大量开设,但我国并没有形成公文写作教学的专业体系,很多人才培养过程中都是依赖其他文科专业进行的。较为典型的如“汉语言文学”、“行政管理”等,教学理念、方法和途径的口径不一,公文写作能力也参差不齐,一些大学生进入企事业单位之后从事公文写作工作,容易出现卖弄文采的倾向。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因,除了对公文属性不了解之外,更多的是对公文写作语言的规范性不加注意,在表达方面较为主观,缺乏对公文严肃性的认识,认为一两个词汇可以产生“妙笔生花”的效果,最后却往往“贻笑大方”。
因此,要保障公文写作语言的规范性,还应该从公文写作人员的职业素质方面进行管理,强化实践,在日常工作中加强练习,熟悉各种公文写作的方法和格式。不能因为自身“文采横溢”而不顾工作的实际需求,胡乱加入一些内容,这样对公文本身就是一种不负责任。公文写作语言的规范性运用探析
公文写作语言的规范性运用核心是要有严密的逻辑性,这也是考核一个公文写作人员的基本语言能力的方式。公文等级越高,对语言逻辑性的要求也就越高,上升到法律法规层面的要求就更加苛刻,原因在于此类公文作为社会管理的基本准则,必须杜绝被偷换概念或钻空子、找漏洞。具体的运用要求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3.1 公文写作语言不能自相矛盾
自相矛盾是语言表达逻辑中的大忌,它的突出表现是在同一语境中表现出既肯定又否定的态度,让公文执行者无法正确地做出判断,甚至无法执行。例如针对机关干部的工作安排方面,公文中如果写成“某同志外调学习过程中维持原任职务不变”,乍看起来这一表达并没有问题,但细细推敲却可以发现语言逻辑的错误,所谓“原任职务”是与“现任职务”相对的,原任职务本身就已经不存在或者没有发生变动,不存在“不变”的可能性,因此只能描述成“现任职务不变”。此外,目前企事业单位中经常出现的“不必要”的修饰词也存在很多自相矛盾的应用,如一些企业发出的要求节约的公文中,会描述成“杜绝不必要的浪费”,这种司空见惯的描述本身也存在语言上的矛盾,“浪费”本身就是不对的,任何一种浪费都应该是“不必要的”,如果用“杜绝不必要的浪费”在公文中呈现,那么就说明有一些浪费是“必要的”,显然是一种语言规范性的错误理解。
3.2 公文写作语言必须限定范围
前文中笔者阐明了公文所具有的“契约属性”,也就是说公文一旦形成就必须实现两方面或两方面以上的相互约定。这一要求在合同文本中最为常见,如甲方和乙方分别代表着不同的主体,那么在合同中就不能在出现进一步细分的最“甲方乙方”,否则就会出现模棱两可或者严重的定位错误。同时,公文写作语言中的限定范围必须符合语言的理解要求,如《刑法》中对“犯罪嫌疑人”和“犯罪分子”的两种不同描述,就是限定范围的典型例子,在没有进行宣判之前,一律为“犯罪嫌疑人”,它体现出法律的公正性;在判决之后变为“犯罪分子”,则体现出法律的权威性。
3.3 公文写作语言要注重语法要求
每一种语言都有它的语法要求,在应用的过程中如果忽视就会造成表达混乱甚至严重歧义。例如,“提高科研成果”中的“提高”作为谓语所搭配的“宾语”必须符合语法的准确性,很显然“成果”是不能“提高”的,能够提高的是“科研水平”“科研能力”,这种不搭配的组合会造成理解困难。
参考文献:
[1]陈玉庆.论非语文因素对公文语言的制约[J].应用写作,2001(03):17-18.[2]栾照钧.公文正文结构及其同语言表达的关系――公文正文结构规范系列谈(之一)[J].秘书,2011(09):34-36.[3]张俊明.试谈行政公文的专用词语及其规范[J].秘书之友,1996(08):11-12.[4]何美荣.强化公文语言规范重视公文语言运用[J].应用写作,2012(07):8-12.
第五篇:议论文写作中如何运用素材
议论文写作中如何运用素材
一、学会分析,吃透含义,要给素材定性
对一名学生来讲,要写好作文的重要前提是素材的积累,不断地有新的鲜活的素材补给,能够化为自己的学识见解。而有了这些素材之后,重点在如何发挥它们的功能,体现素材在文章中的效用,正确理解写作素材的意义。素材本身无所谓优与劣,如矿山中的各类矿物质,主要看你的利用提炼的目的,所以先要对自己掌握的素材的内涵分析理解透彻。有些素材含有表层意义与深层意义,如预先不加以深入推究,在使用时其效果可能会适得其反。拿历史材料中著名的有关俄罗斯十二月党人的素材来说,我们知道十二月党人进行的是一场为推翻沙俄制度的贵族革命,他们的革命是为了推翻黑暗旧制度,为了广大底层群众的利益;他们革命甚至与自己的阶级利益决裂、对抗,因为他们本身都是俄罗斯上流社会的贵族,其行为完全不同于后来的十月革命中的工人阶级革命,也不同于中国农民起义或无产阶级工农革命。只有认识这一点才能准确运用。但有的学生作文中把这一素材运用到论证人民推动历史发展,人民是历史的主人,建立无产阶级政权的议论内容中,我想这是很不恰当的。而把十二月党人的材料运用到对人的高贵精神讴歌,人敢于冲破重重思想束缚,敢于解放自己一类的主题内容中则比较妥帖,也可以运用到对真正的爱的歌颂中。如我的学生在一篇文章中也选取运用了十二月党人妻子们的事迹素材。她写道:“这些有着高贵血统的流光溢彩的女性,她们有水一般的柔美,水一般的温情,但在这玫瑰花丛中孕育起来的柔弱的身体中却蕴涵着坚韧的生命意志。这已不只是爱情的力量,而是来自女性生命中潜在的善良,对苦难者同情,对黑暗反抗的伟力,这其实就是水的本质。”
一篇议论文像这样的有思想内涵的素材的应用,能够有力地提升文章的思想层次,加深文章的精神内涵。但在这次作文中,她把水和女子的生命结合起来写,只是简单地理解为韧性、勇敢,把它同中国革命中的女性英雄秋瑾、江姐、刘胡兰、赵一曼等放在一起,认为她们是为民族解放事业而英勇奋斗。这从表面来看似也可以,但仔细辨析也不妥帖。十二月党人的妻子们并不是怀有为民族解放而牺牲的思想与信念,她们也不是一般的英勇奋斗者,她们是站在她们的斗争着牺牲着的亲爱的丈夫爱人的背后,送他们走向绞刑架,陪伴他们走向西伯利亚,是他们丈夫爱人精神信仰的支持者,以她们高贵美丽又广阔的胸怀在承担着厄运灾难。
另外,有的学生在作文训练中为了提升文章的思想文化内涵,常常会引用一些民族传统文化类的材料,如儒道释、孔孟老庄、仁德礼教、黄老哲学、篆隶行楷、阴阳太极等,这当然是很好的写作文化素材,但这类素材大都博大精深、内涵丰厚,对其文化内涵要恰当把握,在一篇文章中引入尤要慎重。我常看到学生在作文中把《六祖坛经》当做道家来说,把《禅说》说成是佛教作品,把诸葛亮《诫子书》理解成学习才能的要义等,又把庄子孤独感与反叛精神理解成人生的励志精神。如有学生这样写:
两千多年前的耶稣知道有人要陷害他,没有像屈原那样惶惶然去自沉汨罗江,也没有像陶潜那样去桃花源做隐士,也没有像文天祥那样血洒刑场而殉大宋皇朝,他超越人类的一切,超越人类的所有苦难,因为他心中装有祖国与人民,以身殉自己以普度众生的理想。
这种文字看似旁征博引,很大气地引用了一系列思想文化类素材,但其实是一知半解。把耶稣同屈原等比较,这本身就是牵强可笑的,尤其不太了解西方基督教的基本教义,而随意地把耶稣当做好像是为共产主义而献身的人一样来写,后面还同佛教知识混淆。这样的运用不是知识面广,视野开阔,而是滥用素材。
二、体味多元,注重选取,素材可一料多用
一个好的素材其内涵与外延是非常丰厚的,它所蕴涵的常常不只是一个人、一件事本身,其中往往可以读到由此想开去的思想情感、政治文化、历史哲理等等。我常给我的学生介绍中国民国以来的一些思想文化名人,如王国维、陈寅恪、蔡元培、顾准等。如讲当代思想家
顾准,他曾在1957年被打成右派,在文化大革命时期遭受种种虐待死于牢狱,而他身处困境却一直坚持思想探求,坚守自己的人格信念,被誉为是“拆下肋骨当火把,烧穿黑森林的思想先驱”,是“中国知识分子的良心”。学生比较感兴趣,他们从材料中读出不同的感受,提炼出各自理解的意义,并在不同的话题中从各自的角度运用到自己的作文中去,使其文章的思想内涵得以提升,达到了较好的论证效果。
我在2010届高三学生中布置“发现”的命题作文,黄梦同学在《发现的力量》一文中,从发现的角度突出顾准思想的敏锐,在文革狂热中发现潜伏着的灾难与危机,把一个遗世独立、无所畏惧的知识分子形象揭示了出来。他写道:
“发现”是一种眼光,更是一种精神力量。十年“文革”中被称为“中国知识分子的良心”的顾准,在一片“红色”的海洋中,在一种狂热的“革命”状态里,以敏锐的眼光“发现”这一切背后潜伏着灾难与危机。他以一个真正知识分子的真诚与良知,凭着一个金融专家的敏锐与才华,顶着巨大的压力,冒着生命的危险,坚持探究西方文化经济发展规律,为中国的强大与发展,为民族的未来而不息地思考呐喊,最后被极左思潮迫害,在忧郁与孤独中死去。他的“发现”是一种人类的理性呼唤,一种血泪的控诉。只是中国这种敢于去“发现”的知识分子太少,声音太微弱。今天的中国也需要发现,在一片莺歌燕舞中去发现我们的不足与缺陷,在一片叫好声中去发现其遗留的种种,这样的民族才是一个清醒的民族,是一个真正成熟的民族。
三、贴着行文,顺着思想,素材运用不死搬硬套
上面这个文章片段没有死板地搬用素材,而是活用了,把素材融化在自己的话语中,同自己作文的思考方向、议论角度与中心和谐地结合,读来没有一般学生把素材与自己文章的论述隔开的毛病。
现在我们老师对学生高考作文素材运用中动不动屈原李白苏轼等一类情况颇有看法,称之为“伪崇高”“伪文化”“伪思想”等,因为这些文章中的素材往往不是来自学生真正的情感体验,而是靠死记硬背硬塞到文章中的。这已经引起高考作文复习中许多师生的关注,我们也强调多用现实生活素材,所以学生也小心翼翼不太敢用。对此,我想,若能够对素材有真正的理解感受还是可以大胆使用,不必忌讳。
下面一篇作文片段是以“差别”为话题的作文训练,学生诸思怡在《拉近人性的距离》一文中用了“二战时期,一群德国战俘在莫斯科大街上游众,引起了许多群众围观”的素材。诸思怡同学用得比较自由灵活,文章是从人性的角度去思考,已经较好地把素材融化在自己的思辨之中,使文章角度独到,较有深意。这种对素材的处理方法比较常见,但素材运用时论述性内容很重要。前面的论述要作好必要的铺垫,为下面素材的引入提供有效的语言环境,使接着的材料引出显得自然。诸思怡同学这样写道:
人性的距离有多远,谁也说不清,但纵观古今中外的历史与现实,人性确实有距离,且其差别之远,发人深思,甚至令人震撼。
二战时期,一群德国战俘在莫斯科大街上游众,引起了许多群众的围观。他们大多是些妇女,有的在战争中失去了丈夫,有的在战争中失去了儿女,有的甚至因此失去了家园从此颠沛流离。然而,这时有女人冲进了围观的人群,将手帕中包着的一块黑色的面包塞给了一位即将因虚弱而倒下的士兵。接着,有更多的妇女也跟着这样做。
我为此而震撼,不为别的,就为这莫斯科人民善良的包容的纯洁的人性。我想他们不是已经忘记德军所做的一切罪恶,只是把眼前的已经放下武器的他们,当成了人,一群饥寒交迫的可怜的人,从而向他们伸出了援助之手。作者叶天图科基说:“这时候,敌人已不是敌人,他们成为了人。”
这种将敌人当成“人”的包容精神多么的难得呀,这个伟大的民族着实让我敬仰。然而,就在仰头对着其他民族佩服得不能自已的同时,我不由自主地又想到了我们的民族,我们的身边,一个堪称有着五千年文化底蕴的伟大的民族,却常常有着一张张冷漠无情的脸。本文的第一段话切入较独到,扣住话题“距离”直入中心,接着的素材运用紧扣前面提出的中心观点的阐发与支撑,素材之后又扣住中心进行阐述,看似一般的介绍评说,关于敌人与人的论述中其实已经深入了一步,使上面的观点得以强化深入。虽然这个素材运用不像上文有关顾准的片段那样融合在自己的论述中,而是整段出现的,但由于论述语言环境结构安排得合理妥帖,没有孤立地使用素材,突出了论据在论证时的力量,语言的表述效果较好。素材的运用能够贴着自己的文脉,顺着自己的思想,不死搬硬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