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谈化学教学中板书的运用规范
转自发表吧 论文范文发表论文
谈化学教学中板书的运用规范
作者:汪嵘
摘要:结合教学实际讨论了合理运用教学板书的重要性和化学教学板书的运用规范,其中包括教学板书的科学性、概括性、直观性、启发性、趣味性、和谐性等。
关键词:教学板书;化学教学
文章编号:1008-0546(2014)02-0079-04 中图分类号:G632.41 文献标识码:Bdoi:10.3969/j.issn.1008-0546.2014.02.031
《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指出“通过义务教育阶段化学课程的学习,学生在过程与方法方面的发展要求之一是„„能用文字、图表和化学语言表述有关信息;初步学习运用比较、分类、归纳和概括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这些学习目标的达成需要依靠化学教师通过各种方法来努力实现,其中优美的教学板书是必要方法之一。诚如李如密教授所说:“教学板书具有很强的示范性特点,好的板书对学生是一种艺术熏陶,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可见教师合理运用教学板书之重要性。
教学板书是教师以教学内容为素材,以教学目标为依据,在黑板上、投影上、屏幕上,用书写文字、符号或绘图等方式,向学生呈现教学内容,以促进学生理解和掌握所学内容的一种教学手段。一般言之,化学教学板书可以根据教学需要和学科特点具有科学性、概括性、直观性、启发性、趣味性和和谐性等一系列特征。
一、教学板书的科学性——准确规范,逻辑严谨
义务教育阶段的化学课程是科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科学性是教学板书应该具备的基本特征。
教学板书的科学性主要包括教学板书的书写准确、规范和逻辑严谨。教学板书对学生有很强的示范作用,教师可以通过板书向学生展示书写化学用语的示范、解题格式的示范、绘图等化学基本技能的示范以及化学学习方法的示范,所以如果在板书中出现某些科学性错误(如表1),必定给刚刚接触化学的学生造成极大的负面影响。因此,在教师在使用教学板书时,一定要保证板书的科学性。
化学教师在使用教学板书时除了要避免错误以外,还要注意版面设计的科学性。如板书字体的大小要恰当,要根据学生人数的多少,板书内容的多少而确定,尽量保证所有学生能看清板书内容。板书内容要简练直观、条理清晰、主次分明;书写要工整规范,行间距离要恰当;各种颜色的使用要适度,点到即止等,以保证板书的科学性和示范性。
二、教学板书的概括性——紧扣教材,突出重点
板书是教学内容的浓缩和精华,也可以说是一种“微型教案”。特级教师斯霞曾说:“好的板书对于提纲挈领地了解课文内容,对于把握住课文的关键问题,起着很大的作用。教师必须慎重考虑,精心设计。备课时,我常常为设计少而精的板书费一番心血。”可见在课堂教学时,体现教学板书的概括性也是至关重要的。
教师在进行板书设计时,要对教学内容非常熟悉,能够准确把握教学重难点,并结合学生的学习情况,提炼和浓缩教材内容,使板书既精炼又能够反映教学核心内容、重点学习任务和基本知识结构,使教学板书成为“浓缩的精华”。
【板书示例1】
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
课题2 原子的结构
一、原子的构成:
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二、相对原子质量:
1.定义:P56
2.公式:Ar(某原子)=
3.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 + 中子数
原子的质量集中在原子核上
这堂课的板书设计完整地反映了原子的构成,原子内部各微粒之间的关系及相对原子质量等重要知识点,结构简单,脉络清晰,逻辑完整,不但突出了知识的重难点,还可以使学生对课堂内容形成整体认识,清楚地把握部分与部分、部分与整体之间的关系,从而建立良好的认知结构。
三、教学板书的直观性——化难为易,化繁为简
一般学生比较容易理解并掌握宏观的、直观的知识与规律,不少化学概念、原理(尤其是学生看不见、摸不着的微观世界)和一些复杂计算具有高度的抽象性,使得学生的理解会比较困难,这些难点往往又成为学生学习化学的分化点。因此,教师要善于在教学板书中配以简图或者用动态的多媒体画面,使抽象的化学知识变得形象而直观,学生就能更深刻地理解有关知识,以期能巧妙地化难为易、化繁为简。
【板书示例2】
7g粗锌(杂质不与酸反应也不溶于水)和100g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生成0.2g氢气,求反应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示例2是关于反应后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一个计算题,此类题型学生理解的难点在于反应后溶液质量的计算。课堂上教师若仅仅用口头语言来讲授其内在的逻辑顺序,学生难于全面准确地把握这一知识点,教师巧妙的用示意图分解难点,变抽象思维为形象思维,这对于学生的理解是有益的。
【板书示例3】
氯化钠的形成:
示例3是氯化钠形成的微观过程,这个微观过程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学生较难理解与接受。运用简图描述微观过程或者用多媒体进行动画模拟,能形象生动地表现原子、离子等微观粒子的变化过程,使学生脑海中形成生动直观的微观世界,更容易了解物质的微观构成,形成正确的概念及原理。
四、教学板书的启发性——巧妙布白,启迪思维
教学板书的基本功能之一在于通过精炼的文字使教材简约化,突出重点知识,使学生增加对教材认识的清晰度和整体感,激起学生想象,启迪学生思维。所以,好的教学板书就如同要交给学生一串钥匙,使学生用它打开学习的大门,自己去发现知识,获取知识,这就要求教师在设计板书时要具有启发性,能引起联想,能唤起学生对知识的想象和记忆,帮助学生理解知识,引起思索。
教师可以根据教学需要,对教学板书进行布白处理,将部分内容通过丢空的办法使之隐去,形成板面上的“空白”,适当地留给学生一些思考的空间,让学生自己去探索空白之中的内容,这不仅可以使学生对学习内容进行深层次的认知加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而且对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启发和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都大有裨益。
【板书示例4】
第六单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
三、含碳家族的纽带关系:
碳
一氧化碳 二氧化碳 碳酸
碳酸钙
这是第六单元复习课的部分教学板书。学生通过大半节课复习以后,小结阶段请他们在主要物质之间标上相互转化的箭头,寻找他们之间的“纽带关系”。这样的板书布白设计再次掀起了学生主动参与的高潮,既对本单元基本知识进行一次再回顾,又留给学生进一步思索的空间,任由他们自己将零散的知识点系统化,使整堂课的思维活动用一张图贯穿起来,这比单纯的回顾效果要好的多。
五、教学板书的趣味性——激发兴趣,活跃气氛
皮亚杰说:“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依赖兴趣。”卢梭也认为学生对学习发生兴趣,甚至产生热爱,不需教师要求便能积极愉快地完成教学任务。教学板书中文字、符号、图像的多样化组合,具有在呈现时间、颜色差异等方面独具的吸引力,容易激发学生特有的好奇心,让他们认识到复杂的教学内容原来可以只用几个字来归纳,也可以通过优美的图形来表现,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继续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同时也活跃了课堂气氛。
众所周知,教学内容的不同,板书的形式会有所不同。其实即使是相同的教学内容,也会因为教师侧重点的不同而使得教学板书千变万化。教师在设计板书时,可以打破固定模式,根据教学需要和学生特点设计出百花齐放、生动有趣的教学板书,着意培养学生探求新知识的兴趣。
【板书示例5】
第七单元 燃料及其利用
课题1 燃烧和灭火
燃烧的三个条件组成了一个“火”字,缺少任一条件又变成了“灭”字。学生饶有兴趣地看着板书的变化,在笑声中充分理解了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六、教学板书的和谐性——切合时宜,恰到好处
古人云: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教学板书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等因素有机地、和谐地融入教学过程,与其它的教学手段共同构成一个协调的系统,促进教学效益的最优化。
1.与教师讲解和谐
教学板书只是教师教学手段之一,它与教师的讲解要互相协调、配合默契。教学板书和讲解的配合方式一般可以分为先讲后书、先书后讲和边讲边书。对学生理解比较困难的概念、原理可以采用先讲后书的方式。在引导学生思维、引导学生探究时则可以采用先书后讲的方式。在演示解题过程、强调解题规范时往往采用边讲边书的方式。在一堂课的教学中教师也不要拘泥于某一种方式,三种方式都有可能用到,这就要求教师要有高度的教学智慧。
2.与学生思维和谐
布鲁纳认为“教学过程中,学生是一个积极的探究者”。所以教师就应该设计和使用符合学生知识基础的、能激发学生学习和探究欲望的以及符合学生思维的教学板书。如在复习《酸、碱的性质和用途》时,教师常采用学生回忆并轮流回答的方式来对知识点进行巩固和总结,因为学生回答的知识点顺序往往无法按照教师的预设进行,所以教师往往采取先讲后呈现的方式来一起回顾所有知识点。其实教师完全可以使用如PowerPoint中“触发器”的功能来创建交互式教学板书,这样教师就可以根据学生的回答点击幻灯片的相应位置而使知识点再现,与学生的思维同步。
3.与多媒体技术和谐
在很多的化学课堂中,多媒体教学板书已经成为了主角,传统的教学板书日益被“冷落”。诚然多媒体教学板书可以包含文字、表格、图形、动画及声像文件等多种表现形式,可以变枯燥为生动、变抽象为形象、变静态为动态,使整个教学更丰富、容量更大、更有趣味性。但是也容易造成学生兴趣转移、不易抓住重点、推导过程过于仓促、思考分析时间不够等问题。所以教师要切合时宜、恰到好处地运用多媒体教学板书和传统教学板书,使之共同参与教学过程,即使板书赏心悦目,也使它内容充实、逻辑条理清楚,达到教学效果的最佳化。
在化学课程改革和教学改革的背景下,对教学板书的合理运用既有助于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也有助于促进教师素质的提升,更有助于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增长。一幅漂亮的板书能给人以美的享受、美的陶冶,是课堂教学不可或缺的关键内容之一。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 刘知新,王祖浩.化学教学系统论[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1996
[3] 郑长龙.化学课程与教学论[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255-265
[4] 刘显国.中小学教学艺术实用全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268-330
第二篇:化学教学中的多媒体运用
化学教学中的多媒体运用
泰兴市姚王初级中学
朱红建
225402 内容摘要:多媒体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积极主动学习意识,有利于学生素质培养和创新意识培养,有利于提高教学效果。但是不切实际地过分夸大多媒体教学的作用,将无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本文主要论述了在化学教学中如何适当地运用多媒体来辅助教学
关键词:多媒体 化学教学
辅助教学
随着现代教育的发展和多媒体技术的成熟与普及,多媒体网络技术的应用给化学教学带来了一场革命,多媒体技术在化学教学中大显身手。多媒体教学具有图、文、声、像、影并茂的优势,按照教学目标和要求组织起来,并按照一定的呈现形式来完成一定的教学任务。能为教学创设形象逼真的教学环境,声像同步的教学情景,动静结合的教学图像,生动活泼的教学气氛,让学生看得更真,感受更实,理解更深,从而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多媒体教学手段的优势
1.1 效率高
首先是提高了任课教师的备课效率,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对文字、声音、图片、影像、动画等素材进行拼接和裁剪,修改及编辑都非常方便。其次是提高了课堂利用效率,运用多媒体可以比板书节省很多时间,这样就增加了课堂教学的信息量。
1.2 丰富了教学内容
利用多媒体进行化学教学,由于节省了大量的板书时间,教师可以集中精力将重要的知识点讲得深入透彻,从不同角度讲解同一化学知识,使教学内容更加充实,教学形式更加丰富,利于学生对化学知识的掌握和理解。1.3 有助于对化学概念的透彻理解
化学中有些概念比较深奥抽象,难以用语言进行精确的描述,仅靠语言和固定板书的静态讲解,会造成学生对其理解不够深入。比如讲授物质的构成时借助于多媒体,可以将抽象的难于理解的化学概念。制作成动态过程演示过程,生动形象地展示给学生,将微观的粒子构成印在学生的脑海之中。通过动画、录像等手段进行教学,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将抽象思维转化为形象思维,非常有利于学生对化学概念的深入理解,达到深入浅出的效果。2 多媒体教学的不利因素
与传统教学手段相比,多媒体教学虽有一定的优势,但也并非人们想象的那样省时、省力、效果好。实际调查表明,学生对多媒体教学方式也并非完全适应,究其原因,除教师经验的欠缺外,多媒体教学本身也存在着固有缺陷。2.1 多媒体教学缺乏灵活性
在板书教学模式中,教师可以边写边讲,常用的公式、定理可以在黑板的一角长时间保留,也可以随时擦掉,灵活方便。多媒体教学只能放映事先做好的课件,其灵活性和同步性显然要比传统方式差。而且,多媒体教学只能逐页显示,当新的一页出现时,旧的一页的所有信息都将消失,这不利于学生的记忆及做笔记。2.2 忽略了教师对教学设计的训练
采用了多媒体教学之后,教师只要会上台操作,就可以完成课堂教学。教师容易忽视教学理论和教学方法的研究,尤其是容易忽视在课堂教学设计上的训练,这将不利于教师综合素质的提高。特别是年轻教师,需要有一定时间的板书式教学过程训练,然后逐步过渡到运用多媒体教学方式中。2.3 减少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
课堂教学是传授知识以及师生交流的过程。运用多媒体教学,可以减少教师的劳动强度,但可能会造成师生之间交流减少,进而会影响到学生的课堂兴趣,并有助长部分老师惰性的可能性,使教师教学过于依赖课件、媒体,甚至整节课只是演示、演播,教师反而成为“工具”。3 探索与实践
针对化学多媒体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通过教学实践,我们认为要真正发挥多媒体教学的特长,提高教学质量,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3.1 运用一切教学手段和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和爱好是最大的动力。包括化学教学在内的任何教学都是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同步发展的统一体。兴趣是学生接受教育的感情基础,是众多的非智力因素中最为活跃的一个,是学生探求知识,促进思维发展的巨大动力。因此,在化学教学中兴趣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要运用包括多媒体工具在内的一切教学手段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3.2 认真备课
这里所指的备课,是指在传统备课的基础上融入多媒体课件的制作。教学效果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课堂发挥,因此教师要做好电子备课和书面备课两手准备。在课件制作方面,首先,教学目标明确,课件应紧扣教学大纲,根据实际教学要求,合理编排教学内容,做到主次分明,重点突出,课件既要体现任课教师的个性,也要考虑学生的基础情况,而且要针对学生的专业特点,有所侧重。其次,课件要规范、正确,强调科学性。课件应具备直观、形象、生动的特点,才能使课堂更为生动具体。由此可见,多媒体教学对教师的备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3 在坚持教师的主导作用的同时,应加强师生互动 传统教学模式主要依赖教师写板书来传递信息,教师自然成为课堂的主角,多媒体教学则不同,课件是事先制作好的。若不注意加强教师的课堂主导作用,很容易陷入“对着PPT 读内容的尴尬场景”。因此,教师要根据课堂实际情况,有意识地使用各种方法,如肢体语言等,多与学生交流,体现教师的“中心”地位,不要成为“配角”。只有这样才能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的课堂兴趣和参与意识,在积极的学习中掌握知识。
在教学过程中,如果长期只和一种媒体打交道,学生容易麻木和疲劳。因此,多媒体手段一定不能滥用,它只是课程资源的一部分,是对现实资源的有效补充,千万不能用多媒体手段完全代替实际的传统教学。只有将两种教学方式融合在一起使用,才能更有利于吸引学生注意力。事实上,传统的书写教学,以一笔一划来带动学生的思维,更符合学习知识的逻辑过程,有其他媒体所不能替代的作用,不应将它与多媒体教学对立起来。必须指出,传统媒体教学也是多媒体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传统板书还有一个优点,即教师在板书过程中,在黑板前走来走去,时而写写画画,时而强调某个重点,以及经常具有的某些特殊肢体动作,对教学效果也能产生很大影响。
化学教学中,多媒体与传统媒体相比,各有优点与不足。多媒体教学图文并茂,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灵活性有限,虽然加大了信息量,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教学效率,但也要考虑充分调动学生的课堂兴趣及接受能力,任课教师在讲课时必需根据课堂情况来控制各种教学手段的运用,一切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为核心,将多媒体与传统媒体融合使用,取长补短,这样才能起到单一媒体无法达到的教学效果,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4.如何将多媒体应用于实际教学中并且达到预期的效果呢? 4.1 继续发挥传统教具的作用。
如进行元素符号教学,为了帮助学生记忆,把元素符号制成双面书写的卡片,正面写拉丁文字母符号,背面写汉字名称,用“钅”旁、“石”旁、“气”旁、“水”底、“氵”旁区分金属元素(固态金属)、非金属元素、气态元素、液态元素。其使用方便,帮助记忆效果好,是其它教学媒体所不可取代的。4.2 充分发挥各种实验器材的作用。
化学本来就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没有实验就失去化学课的学科特点。我们还尽量把教师的演示实验、验证性实验改变为学生分组实验和探索性实验,使学生有较多的动手操作机会,发展他们的创造思维。
4.3 恰当运用投影媒体,帮助学生由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过渡。
化学实验中的瞬间反应稍纵即逝。我们把这种反应现象绘制成投影图片,在实验之后映出,让学生再观察模拟的实验现象。通过覆盖片上的文字说明和给出的符号与数据,帮助学生进行理性分析,实现认识上的飞跃,效果很好。投影字幕片可以节省课堂板书板图时间。4.4 进行即时反馈调节,使化学课堂切实实现了教与学信息的双向交流,做到每一个学生都全程参与,教学效果不仅优于一般一般传统教学,而且效果比一般电化教学还显著。
教学手段是由教学内容决定的,不能滥用计算机多媒体。使用时力求做到“五度”:1.时间上有宽度;2.活动上有广度;3.气氛上有热度;4.内容上有深度;5.结果上有效度。应用计算机多媒体的重要意义在于充分而恰当应用它增强教学的有效性,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益,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最忌该用而不用,不该用而无目的,无计划的滥用。在教学中,必须深入研究和实践如何充分而恰当地设计、开发、运用计算机多媒体,使之与其他手段有机结合,优化课堂教学,力求最大限度地提高效率,才能体现出计算机多媒体辅助教学的真正价值。
[1]陈泉,江苏省海门市海南中学《化学课堂教学与多媒体》
[2]涂裕春,多媒体电子课件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4.10 [3]曾小琳,浅谈化学教学中的素质教育,井冈山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S1期;273-274 [4]孙静馨,利用电教手段促进化学教学,第四届全国中学化学教学研讨会论文集
[5]汤群,信息技术与化学教学整合初探,第四届全国中学化学教学研讨会论文集[C];[6]蒋家傅,董武绍,《现代教育技术》,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4.8
[7]于爱清,小议开放型化学教学,常州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2年02期,47-48 [8]俞碧芳,多媒体网络环境下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福建师大福清分校学报;
[9]阮丽红,浅论多媒体课件与化学教学,教育与职业
[10]学清,崔志明,关于多媒体教学的思考,教育与职业,2006,(35).详细地址:江苏省泰兴市姚王初级中学朱红建老师收
手机:***
QQ: 616359512
第三篇:探究小学数学教学中色彩板书的运用
探究小学数学教学中色彩板书的运用
摘要:板书是教师利用黑板,运用文字、符号、表格、图形进行辅助教学的一种最平凡、最基本的教学手段。针对小学数学教学板书的特点及其在数学课堂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通过对色彩的早期认识,色彩的特征,色彩的视错觉以及小学生的色彩心理进行描述探讨了彩色板书的设计原则。在板书的设计中,充分合理的运用色彩能够将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较抽象、枯燥的知识转化为形象、生动、富有艺术情趣和感染力的内容。颜色所具有的潜在能量能够帮助老师将本课重点难点有条理性的传达给学生,使小学数学教学课堂达到省力和高效的目的。关键词:色彩,小学数学,板书,高效课堂
如果说用色彩描述出的世界是一副美轮美奂的画面,那么用色彩诠释出的数学课堂就是一次思想与视觉的盛宴。小学数学课堂早已从恪守陈规走向了新颖独特的道路,对于课堂板书的要求也是与时俱进。如何将彩色粉笔与小学数学板书巧妙的结合在一起也是一门引人深思的学问。从理论出发,用实践证明,色彩理论在小学数学板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一)小学数学板书的特点
板书是教师利用黑板,运用文字、符号、表格、图形进行辅助教学的一种最平凡、最基本的教学手段。数学板书是数学教师对教材进行科学研究,并进行艺术创造的结果。作为板书,他与其他学科的板书一样,具有教育性、浓缩型、共用性,共生性等
特点,但由于数学学科有不同于其他学科的特点,因此数学板书又有其独特的地方。像数学这种学科,文字书写较少,大多为数式推导,几何图形等,若想使小学数学板书成为教师教学的助手,学生学习的参考,使它的辅助性更强,更有助于课堂教学,就必须先了解小学数学教学板书的特点。
(1)造型直观、新颖、优美
数学板书的造型依据教材特色、教学情景、学生实际、教师个性,做到直观、新颖、优美。
(2)结构严谨、有序、巧妙
数学板书给人带来的美感,除了直观形式的外在美,还有其内部组合安排的严谨、有序、巧妙之美。这一点既体现了教材及编者有条不紊的思路,又表现了教师授课井然有序的教学思想,这同时也对指导学生“学习思路”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板书构思、构图的自然巧合、妙趣横生,给学生带来一种“出乎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的美感。(3)色彩恰当、蕴藉、和谐
数学板书也应当充分体现出色彩恰当、蕴藉、和谐的特点。恰当,是指合理的搭配色彩。板书有强调作用,白色外加其他颜色可以突出重点、难点、疑点、要点以及特点;蕴藉,是指板书色彩含义深刻,富有象征意味,起到表情达意的作用;和谐,是指板书色彩搭配协调,有审美价值。色彩使用要以白色为主,和谐配以其他颜色,做到浓淡相间、色彩相宜、主次分明。
(二)小学数学教学板书的作用
(1)对于教师而言,板书富有操作性
数学教材结构的逻辑性,系统性很强,很看重教材知识的衔接,因此课堂的板书要有利于教师讲课的展开,知识的传授,这样才能够更方便的帮助老师对于学生智力的开发以及能力的培养。同时才能更有效的使教师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和审美教育。板书也是教师用来吸引学生上课注意力的一种教学活动。一副精美漂亮的板书不但可以突出教学目标及重点,还可以使老师轻而易举的推动课堂教学的进行,只有让学生全神贯注于课堂,才能使小学数学课堂成为高效的课堂。
(2)对于学生而言,板书具有导学性
板书的直观性,逻辑性和启发性都有利于学生对教材知识的认识理解,促进学生课后对课堂内容的记忆再现。板书可以有效的将教师,学生,课堂结合在一起,使学生完全的融入到课堂之中,更好的让学生对教学知识有着充分的感受及体验。教学板书的内容与形式,要适应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接受能力,教师对于板书的设计会随着学生发展程度的不断提高,逐步地由简到繁、由浅到深、由具体到抽象,因此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精心设计的板书更有助于学生对课堂重难点的接受与掌握。
(三)如何提高色彩板书在教学中的辅助作用
在小学数学课堂中,为了保护学生的视力,教师不应长时间的让学生注视黑板。黑板的深色与书本浅色的鲜明对比,很容易
使学生产生视觉疲劳,影响课堂教学效率,同时也会降低学生的视力。
(1)了解小学生的色彩心理
色彩心理是客观世界的主观反映,不同波长的光作用于人的视觉器官,并使人产生色感,导致人产生某种带有情感的心理活动。事实上,色彩生理和色彩心理过程是同时交叉进行的,它们之间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制约。色彩对不同年龄段的人甚至不同性别、不同成长经历的人都会产生不同的心理效应和心理影响。有些色彩能够给学习者带来积极的心理影响,刺激其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但是有些色彩会压制学习者的情趣,带来消极的,不利于学习者学习的心理效应。
小学生的年龄范围大致是6—12岁,这一阶段的学生会表现的比较活泼,更感性,是比较直观的阶段。因此,此阶段的学习者大多喜欢代表热情、醒目或者干净的颜色(如:蓝色、黄色、红色等)。
通过小学生色彩心理的研究,为小学数学教学板书的设计合理使用色彩提供了相应的指导。只要教师在板书设计中合理的运用色彩心理,选择合理的色彩配色方案,必定会大大提高板书在教学中的辅助作用。
(2)合理运用色彩理论进行教学板书
为了能够使一堂小学数学课顺利的进行并且达到教学要求,实现教学目的,教师一定要在上课前精心的为板书进行设计。如
果说板书进行合理的排版能够增强板书的直观性,那么选择恰当的色彩就能轻而易举的突出数学课堂教学重点,引起学生注意。一副好的美术作品,上色是关键。而一幅优秀的板书,色彩同样能够“点睛”。每种颜色自身都带有神奇的魔力,可以代替文字传达出重要的信息。所以在数学教学板书色彩的设计上,不仅要依据小学生的色彩心理进行选色,还要遵循一定配色原则。如果随意乱用的话,不但损坏了板书的审美性,还会大幅度降低板书在教学课堂中的辅助功能。
白色
属于无彩色,在板书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一副板书80%采用白色粉笔,这似乎已是理所当然的事情,而色彩学给予了合理的理论解释。从色彩构成的原理上讲,因为黑板的墨绿色容易吸收光,其反射较弱,与不吸收光的白色形成鲜明的对比,这样能够使学生轻松的看到黑板上所写的字。从色彩搭配原理上看,墨绿色是明度相对很低,白色是明度最高的颜色,这种“明度差配色”的方案能够给人留下醒目深刻的印象,从而更有效的传达出初中数学教学内容。
红色
在可见光谱中,红色光波最长,穿透力强,折射角度小,在空气中辐射的距离远,在视网膜上成像的位臵深,给人以逼近感和扩张感。因此红色也是很多教师在板书中喜欢用到的颜色,一般可以用在数学的重要内容上(如定理、定义、公式、法则等
内容)。红色带给学生视觉冲击性大,从而留下深刻的印象,所以在写板书时,就算不告诉学生这个公式的重要性,当红色出现时,也会让学生产生警惕感。当然只有红色面积比较少的时候,白色粉笔才能衬托出红色内容的注目性。因此,如果教师想要用红色粉笔说明定理定义的重要时,最好不要将整个定理写成红色,这样持久的警惕感会引起学习者的视觉疲劳,从而抹杀掉红色本身的作用,起到适得其反的效果。
黄色
在可见光光谱中,波长适中,但明度最高。黄色与红色相比,其视觉接受度更为容易。黄色没有色差,当进入学习者眼睛时,恰好在视网膜上形成焦点。具有醒目,显眼性,一目了然的作用。在小学数学教学板书中,通常可以用黄色粉笔标记出数学定义中的关键词语,加强学生对定理定义内容的掌握。
蓝色
在可见光谱中除了紫色,蓝色波长最短,在穿透空气时形成的折射角度较大,辐射的直线距离较短。蓝色在视网膜上成像的位臵也最低,被视为远逝色。因此教师在数学教学板书中标注重点内容时不适宜使用蓝色,宁静的蓝色只会给学生带来轻松感。在板书中教师可以利用蓝色作为区分色,例如在讲解列方程解应用题时,可以用蓝色的线段标出应用题中的关键条件。
荷兰画家凡〃高曾说过“没有不好的色彩,只有不好的搭配。”色彩是一种语言的表达,它既体现了视觉的冲击力,也体现了色
彩在情感上的暗示与传导。只有依据色彩相关理论知识以及初中生的色彩心理需求,从而为数学教学板书选择出恰当的色彩,才能正确的传达出有效的教学信息。因此一副板书优秀与否不在于色彩多与少,而在于色彩是否正确和完整地传达内涵。很多人应该听过,颜色不要超过三种的说法,即不要超过三种色相的搭配。在数学教学板书设计中,考虑到墨绿色和白色出现的必须性,选择彩色粉笔时最多只能再选两种不同的颜色。如果超过了这个数量的话,板书会显得很混乱,失去有效传授知识的作用。
(四)色彩板书在教学中的典型运用
板书中的色彩是课堂上没有声音的语言,老师对于颜色合理的运用可以更为直接的反映出课堂教学的重点及难点。教师在讲解数学知识时会涉及到许多抽象文字的叙述。例如在倒数定义进行讲解时,利用红色的记忆功能以及黄色的标注作用就能够快速的帮助学生读懂倒数的文字叙述,从而加深理解。
黄色的醒目性让定义的重点字一目了然,非常直观的反映出倒数必须是两个数,且互为倒数,不能独立称之。用颜色对板书进行了有效修饰之后,教师不用过多的语言同样可以让学生明白倒数的特点。
小面这幅板书是关于比的初步认识例题讲解,目的是让学生
掌握什么是比,比的各项是什么。板书的排版非常整齐,但只有白色粉笔的运用,这使得板书的美观度降低了不少,时间久了也会引起学生的眼睛疲劳,思维停顿。如果加些色彩进去,会给人带来眼前一亮的感觉,并记住重点。
上面这幅板书是通过运用红色、黄色和蓝色的对比关系进行搭配,图中利用黄色的标记半径,运用蓝色画出了直径,红色标注圆心O。三种种色彩的搭配造成了强烈的视觉冲击,使学生对于圆的各部分有了充分的认识,利用直观的色彩加深了抽象的理解。
色彩板书是教师精神劳动的艺术结晶,是教师创造性的思维体现。好的板书不仅在内容上完整系统,概括深刻,而且在外观上引人入胜,新颖独特。教师根据教学需要,学生的特点以及环
境的特点进行灵活设计教学板书,不仅为了给学生呈现出一个丰富多彩的学习环境,还能在教学中起到形象传神,激情引趣的积极作用。同时教师还要通过教学活动,引导学生进行板书审美,使学生积极参与板书活动,从而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水平。参考文献
1] 伍棠棣.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4.188.[2] 刘显国.板书艺术[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9.236.[3] 解基程.基础色彩[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 2011.6.[4] 潘红莲.色彩构成[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 2010.4.[5] 郭凯军.色彩心理浅谈[J].烟台师范学院学报,2003,(2):75-77.
第四篇:在化学教学中如何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在化学教学中如何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保靖县昂洞中学
周正芝
当今社会的信息化速度日趋加快,中学教育要跟上时代发展的要求,走信息化之路是必然的选择。多媒体技术能将静态事物动态化,抽象问题形象化,能将跨越时空的事物、不易实现的实验进行信息加工,在屏幕上实施微观放大,宏观缩小,年代拉近,动静结合,图文并茂,能激发学生兴趣,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益。正因为如此计算机多媒体辅助教学在各学科得到了充分的应用。结合自己的教育经验,略谈如下体会。
一、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 增加了信息容量,增强了信息效度
因为多媒体技术并不是各种信息媒体的简单组合,而是一种把文本,图像,图形,动画和声音等多种形式的信息结合在一起。并通过计算机进行处理和控制,成为多种信息通道的集成体。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类获得信息83.5%来自视觉,3.5%来自于嗅觉,1%来自于味觉,1.5%来自触觉。将多媒体应用于教学,顺应了人类获取知识的两条重要通道——视觉和听觉,所以,多媒体信息传递量较其他单一传媒大大的增加了。人的注意是有选择性的,当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刺激信息呈现在面前时,人往往只选择一种进行注意,而忽略另外的刺激。
二、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能够很好激发学习兴趣
在教学中应用多媒体生动展示丰富多彩的化学物质,客观演示错综复杂的化学变化,形象演示变化多端的化学现象,动态演示结构精巧的化学仪器装置,能有效地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如:用排空气法收集气体的实验,操作虽简单,但原理却不易理解。空气本来已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一个盛满空气的集气瓶,学生往往认为是空瓶,而用另一种也是无色的气体通入瓶中把瓶里的空气挤出来,从而集满一瓶另外的气体。这整个过程是肉眼看不见的,对于初中学生来说,显然过于抽象了。因此有必要使之具体化、直观化,可用计算机对这个过程进行模拟,帮助学生理解。如果用不同颜色的块表示这两种气体(空气和另一种需收集的气体),通过块的移动显示一种气体如何把另一种气体从集气瓶中赶出来,其直观性是很强的。又如,离子晶体、原子晶体、分子晶体三类晶体的微粒间作用力大小与熔沸点高低的关系,是学生学习的一个难点,如果通过计算机模拟一块离子晶体中的离子如何克服离子键的束缚而成为自由移动的离子,分子晶体中的分子又如何克服分子间作用力而成为单个的分子。在画面上显示克服离子键的束缚要比克服分子间作用力的束缚困难得多,学生很容易就理解了离子晶体比分子晶体熔沸点高的原因。借助计算软件进行拆分、组合、旋转、着色等操作,动态展示氯化钠、金刚石、石墨晶体及原子的结构、电子在核外的运动、化学反应中分子、原子、电子等微粒的行为,溶液中溶解和结晶中的微观过程,逼真模拟各类化学反应,更是妙趣横生,学生兴趣盎然。这样,既帮助学生进一步认识物质的结构,理解化学变化的原理,也大大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吸引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
三、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有助于学习方法,教学方式的改进高效
多媒体的非线性特点改变了传统的读写模式。传统的读写方式过于缓滞,而多媒体借助超文本链接的方式,把信息以一种更自己的快速,更灵活的方式呈现给学生。并且学生可以依据自己的需要,认知特点来选用图、文、声等信息表现形式,再跟据自己的预期目的更高效的重新组织信息,增减节点,建立新的链接。这样一来,有助于学生学习方法的改进,高 效,交互性是多媒体的重要特点。传统信息交流媒体只能被动地,单向地传递信息,而多媒体技术则可以实现人对信息的主动选择和控制,通过人机交互对话向学习者传递信息,并收集其反馈信息,从而实现教学过程的控制,对学习者进行学习引导和学习评价。这样就改变了传统教学靠教师的一张嘴、一支笔、一本教材、一叠讲稿进行教学的局面,为学生的主体作用的发挥提供了客观物质条件,促使教学方式由:“教师为主体”向“学生为主体”转变。
四、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能够很好地突破教学难点,揭示教材重点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总是与一定的‘情景‘相联系的,多媒体创设的活泼、形象、直观、审美的情景,可以激活联系,唤醒长期记忆中有关的知识、经验或表象,刺激学生去主动发现、主动探索,为师生在互动中去完成问题的理解,知识的应用和意义的建构创造了有利条件,同时,多媒体展示的直观动态的画面,把抽象的内容具体化,降低了学习难度。使学生能利用原有认知结构中的有关知识与经验去同化当前学习到的新知识,从而达到对新知识意义的建构。例如,讲解排空气法集气时,由于空气没有颜色,学生不易理解集气原理和操作要点,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一瓶口向下的集气瓶,导入的气体为密度比空气小的有色微粒,微粒扩散聚集到集气瓶底部,并把‘蓝色的空气‘逐渐挤排出来。接着演示导气管插入到集气瓶底部与不插入到底部收集的两瓶气体纯净与否,进行比较。这样学生利用多媒体提供的‘素材‘结合排水法集气原理便很易理解排空气法集气的原理,掌握操作要领;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要求学生从实验室制取气体的设计思路出发,确定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方法。教材叙述简练,学生理解及记忆都有一定难度,用多媒体简单的重现制氢气、氧气实验过程,以及选择实验室制二氧化碳发生装置及收集方法的确定,图文并茂,交互性强,教学过程轻松。教学重点突出。对于一些较复杂、有危险、要求高、时间长的实验,不适合课堂演示,则拍成录像,于课堂播放。这样,既保证了实验的真实性和直观性,又便于观察实验现象,同时也提高了课堂密度。如讲《CO的性质》时,可把家中的煤炉燃烧情况拍成录像用于上课。又如讲‘碳还原二氧化碳‘时,很多同学很难想象这个反应实验该怎样做。如用确定采用铁管作为木炭还原二氧化碳的反应器,然后把实验拍成2分钟的录像,这样把一个复杂、反应时间长的实验带到课堂,起到了良好的效果。
五、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为实验教育开辟了新天地
实验是化学学科的基础,也是实验引导探究法实施的前提,其重要意义无容置疑。然而,传统的课堂演示实验存在着一些不易克服的矛盾:⑴反应装置规模小而课室范围大,多数学生观察现象模糊;⑵许多化学变化瞬间即逝,学生注意力难以集中在应当着重观察的重点上,因而感官刺激强度不足;⑶一些化学实验需要较长些的时间才能完成,而课堂教学时间有限,无法直接观察结果;⑷演示实验时教师既要自己动手或指导学生操作,又要调控整个教室的学生注意力,因而无法组织他们同步思考讨论,所以,边实验边探索的气氛不浓。那么,怎样解决这个在化学教学中带有普遍性的难题呢?配以放映实验录像不失为解决问题的办法。但是,现阶段各地发行的实验录像带只能线性播放,难以根据教学的需要,随心选择某一片段、某一镜头,更不便在画面中穿插对实验的探索性思考,所以效果不佳。借助计算机穿插实验录像的途径,掌握了采用MPEG压缩卡,将视频信号转换成电脑可处理的视频文件(·MPG格式),并结合VCD编码系统制作VCD视盘的方法。使用时完全可以通过按鼠标或键来选择任何一个实验的画面,边观察、边思考,明显地提高了实验引导探索的效果。
化学实验受条件和安全因素的限制,课堂上完成反应速率过慢的实验(如氯水分解反应速度非常慢,课堂上难以演示)、变化太快的实验(如Na与H2O反应实验,通过投影实验能使全体学生基本看清,但反应太快,学生完整描述实验现象有困难。这时可将该实验的视频文件反复播放,并通过帧数控制定格在几个特殊阶段,这样学生就能将实验的整个过程看得十分清楚。)、污染大的实验(氧化汞分解等)、错误操作及其后果再现(再如浓H2SO4的稀释时错误地将水倒入浓H2SO4,会带来什么后果呢?这是不能用实验来演示的。但都可通过动画模拟及伴音得到解决。)比较困难,甚至不能实现;课堂上在空间和时间上不可能让学生观察到生产、生活中的种种化学变化,不能看到自然界中丰富多彩的化学现象和工业生产中的实际过程。因此学习物质的用途及工业生产过程等内容时,显得特别枯燥乏味。多媒体在这里可以大显身手:让学生去工厂参观钢铁生产、石油的加工、三酸的工业制法,观看液氧的‘芳容‘及金刚石的燃烧;到场效应电子显微镜下去观察探针拨动原子在硅片上刻字;去人造金刚石厂看着石墨变成金刚石,让学生去观赏原子弹爆炸等激动人心的场面……那些抽象乏味的描述被生动的现象和美妙的内容所替代。所以,运用多媒体教学。我们可以把那些涉及大型仪器,高污染及较大危害的实验制成课件给实验者观看,同样具直观形象特点。对于一些容易出现操作错误、而错误操作又可引致危险的实验,不宜直接把错误操作演示给学生看,具体解释往往也比较抽象,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广泛开展,就可以把这些不宜课堂演示的实验用计算机一一模拟出来。通过不同颜色的块、线条、逼真的爆炸等,把实验过程中气体的流动、引致实验失败的原因、后果很直观地展示出来。
第五篇:浅谈多媒体在化学教学中的运用
浅谈多媒体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运用
【摘要】:随着当今社会信息化的发展,多媒体手段在教育教学中也越来越受到广泛的应用,利用多媒体这一现代化教学工具作为化学教学辅助手段,可以创设情境、极大的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使抽象的问题直观化、具体化,大大增加课容量,提高课堂效率,而且通过多媒体教育使用欢快的音乐、丰富多彩的图形、图像、生动形象的动画以及配音,能有效地引发学生的兴趣,体验学习的快乐,并能使学生潜移默化的受到思想教育。
【关键词】:多媒体 化学 运用 兴趣 效率
近年来,随着我市教育现代化的实施,政府向广大农村中小学投入了大量的现代化的教学设备,在全市各级各类学校开通了校园网,建造了多媒体教室,安装了电子白板,为学校充分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实现义务教育资源共享创造了有利条.现代化教学媒体已被广泛使用,尤其是在化学教学中,所讲授的化学知识用电教手段阐释,为传统的教学注入了一种活性催化剂,可取得更佳的教学效果。
一、多媒体技术服务于教学主要有以下优点:
1、多媒体能制造一种生动活泼的学习情境和氛围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爱伊斯坦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但是在实际教学中,我们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往往忽视了兴趣的培养。多媒体教学可以利用各种教具、学具、投影、电影、录音等媒体,集光、形、色于一体,直观、形象、生动地调动学生的各种学习兴趣。新课开始,用多媒体课件呈现鲜明形象的画面,真实生动的场景,让学生置身其中,迅速进入教学情境中去,所以极大的激发学生动手、动脑参与的欲望,使学生在一种轻松的氛围中进入状态。
在教学 “燃烧和灭火”时,用几张代表性图片:做饭、取暖、炼铁、火炬„„或一段视频:燃烧的用途等引入课题,学生联想生活中燃烧现象,继而提出问题:物质燃烧到底要满足什么样的条件呢?经过实验探究、讨论交流得出燃烧的条件后,PPT展示上海11、15余姚路胶州路一栋高层公寓大火的图片场景,提出新问题:灭火的方法和原理?通过创设情境、营造氛围,让学生认识到火灾给人类带来的损失,极大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最后,放映一段火灾逃生的视频,让学生从中找出片中都采取了哪些逃生的办法。让学生亲历其中,得到体验,便于全身心的投入其中。
教学“温室效应”时,不是直接、枯燥无味的讲温室效应的产生、危害、防治措施,而是借助多媒体课件插入图片、声音、视频等,将形象生动的图片:茂密的森林、生机勃勃的地球、土地沙漠化、森林被销毁,婉转动听的声音:地球之声,学生身临其境的视频:温室效应所造成的后果,渲染气氛,使学生通过多种感官,接受“刺激”调动每一根神经,积极参与教学活动。
2、多媒体教学能增强教学的直观性
人们认识事物的过程遵循从感性到理性、从具体到抽象、从简单到复杂的认识规律,学生接受知识的过程也是一样。在初中化学教材
中,有部分内容涉及到微观世界,这些内容学生看不见、摸不着,内容比较枯燥、抽象,传统的教学模式缺乏直观感,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演示微观现象,模拟化学变化过程,提供形象、生动、直观、快速等一般难以观察到的现象,有效的突破了化学教学中微观教学的难点,促进学生对微观概念和原理的理解和掌握,调动了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理解问题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分子原子教学中“如何用分子原子的观点解释化学反应的实质”,将氧化汞分子的分解过程制作成动画,学生可以清晰地看到氧化汞分子。我用两个大小不同的球分别表示汞原子和氧原子,两个大小不同的球挨在一起表示一个氧化汞分子。加热后氧化汞分子分为两种不同的原子——汞原子和氧原子,而后无数个汞原子聚在一起构成汞这种物质,氧原子又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这样,学生既理解分子由原子构成,又理解了化学变化的实质是原子的重新组合,而原子本身并没有变化,也理解了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通过计算机动画把微观世界宏观化、形象化,收到了理想的教学效果。
3、多媒体教学可以和实验教学有机结合,更好地为化学教育服务
实验教学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化学的兴趣,帮助学生形成化学概念,获得化学知识和实验技能,培养观察和实验能力,还有助于培养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所以我认为应力争做好所有演示实验和分组实验。对于那些现象不易观察清楚,危险性较大,难于操作的实验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模拟展示这些实验就可
以弥补这一不足。
还有利用录像,使学生实验操作准确、规范,增强实验的安全性。化学实验的药品绝大多数都有一定的危害性,因此对实验的操作步骤,操作规程要求较高,一旦有误,不仅不能正常进行实验,严重的还会出现意外事故虽然老师在演示时一再强调,但还是有学生听而不见。
今年初中毕业与升学化学实验操作考试列入中考范围,一共有六个考题,分别有二氧化碳的制取和验满,区分矿泉水和纯净水,用盐酸中和氢氧化钠溶液等,每个实验有的要写实验报告时间都为十分钟。如何在短时间达到对这些实验的理解和熟悉实验步骤及注意事项,达到万无一失?除了做相应的讲解外,我提前用一定时间将这些实验自己标准的做一遍,并录制下实验的整个过程,以备学生参考及以后教学时使用。
还有,我将学生实验过程中错误的,不标准的操作也抓拍录制了下来制成课件,通过正误两种演示,让学生分析、观察、判断,从而引导学生找出自身实验中存在的问题,继而在实验中做到准确、规范。又因为这些图片或视频片段都源于学生身边的事实,所以更具有说服力。这样,既培养了学生严谨求实的学风。又对学生的理解和记忆有很大帮助。
4、多媒体技术的应用有助于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率
多媒体教学不仅能把知识更多、更快地传递给学生,还能节约传统的板书时间,开阔知识面,增加信息量,提高课堂效率。通过多媒
体辅助手段呈现适当内容的形象资料,用一幅幅富有生气,富有规律的图案,结合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利用多媒体辅助手段同时提供多个问题,让学生边看边思考,极大的激发学生发现问题的兴趣,为积极主动学好化学打下一个稳固的基础。
比如,我在上氯化钠一课时,我先让学生讨论氯化钠的用途,利用幻灯片展示一些图片,0.9%的氯化钠注射液,腌制咸菜,精制盐,融化积雪,农业选种等。让学生在观察图片的同时,意识到氯化钠在社会生产生活中的重要作用。这个时候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学习兴趣,原来厨房中的食盐有这么多的用途。老师再多的语言描述都没有一张图片或是一段视频片段的效果好。紧接着我就提出一个问题:我们食用的白花花的盐是从哪里来的呢?怎样从海水中获得食盐呢?学生们讨论后回答。但大多不是亲眼目睹。对于多数农村中学的学生来说,远离海边没有更深的认识。我又通过大屏幕播放了一段我收集的氯化钠在自然界的存在和海水晒盐的录像让学生从感官上去认识去理解所学的知识。紧接着做完粗盐提纯的实验后留下大部分时间用幻灯片投影练习题加深巩固所学的知识。这节课通过多媒体辅助教学增加了课容量又提高了效率。
再有,每学完一单元后,都要进行阶段复习。复习总结课需要将知识系统化,网络化,以便学生能通观全局,综合运用。运用多媒体课件进行复习,能把基础知识点及知识间的联系以网络的形式逐一呈现出来,在学生的头脑中形成知识网络结构,使知识系统化、结构化。由学生自主学习,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提高了学
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既缩短了时间,开阔了知识面,又增大了练习量。
5、利用多媒体进行情感教育
多媒体教育使用欢快的音乐、丰富多彩的图形、图像、生动形象的动画以及配音,具有其他教学手段所不能比拟的独特魅力,能有效地引发学生的兴趣,体验学习的快乐,并能使学生潜移默化的受到思想教育。我在课件中结合教材内容,结合学生实际,选好教学资源,创设情境来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巧妙渗透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如学习“有机合成材料”时,我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图片:有机合成材料的应用及发展,让学生切身体会因伟大的祖国取得的举世瞩目成绩产生的自豪感。
再如我在讲授“化石燃料”时用视频渗透情感教育。放映一段视频:煤和石油的形成过程及在日常生活生产中的应用和影响。学生了解了我国的资源状况和发展状况,培养了热爱祖国,爱惜能源的情感,热爱大自然,节约能源,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意义,提高环境保护意识,整堂课学生课堂气氛活跃,既顺利的完成了知识目标,又对学生进行了情感教育。
二、多媒体技术在中学化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多媒体技术虽然给中学化学的教学带来了很多优势,但其缺点也是很明显的。
1.上课节奏加快,信息量过大
由于教师可以在课前事先制作好多媒体课件,上课时教师就可以
不用写板书,这直接导致课堂上教师单纯说课的时间增加,在一定程度上会增加每节课所带来的信息容量,加快课程进度。而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接受能力是有限的,短时间内让他们接受大量的信息显得有点力不从心。2.师生之间的互动减少
在多媒体教学中,我们经常会看到教师的手会一直按在鼠标上,一直在进行着下一步的操作。教师这种思维的连贯性导致其很容易忽略对学生情绪、认知以及思维的观察和了解,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减少。
3.缺乏科学的理论指导
教育理论指导教育实践,直接影响教育实践过程中的决策实施和评价。多媒体教学效果不佳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缺乏科学理论的指导。在重视教育技术的同时忽略了以教师为主导和学生为主体的思想,没有把多媒体技术和化学学科特点结合起来。
三、解决多媒体化学教学问题的对策
如何正确使用多媒体,使其在目前的条件下发挥更大的优势,针对其存在的问题,给出几点改进对策。
1.合理地进行多媒体教学
可以每次都抽出一定的时间对课堂习题进行讲解,这样一方面能让学生加强对课堂知识的进一步理解,同时也适当地减慢了课程的进度。由于化学是一门基础自然科学,是建立在各种公式和定理上的一门课程,通过对课堂习题的讲解也可以深化学生的记忆。此外,教师在
授课的过程中,也应当加强对前面课程的复习与总结,使学生更好的建立起课程的前后联系。
2.正确处理好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的关系
教学的过程是一种师生情感交流的过程,而多媒体技术只是教学的辅助手段,不能取代教师的教学活动。在课堂上,教师要以学生为主体起主导作用,而多媒体技术则可以帮助教师教学,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却不能完全取代教师的作用。因为教学强调的是学生的自主学习,而学生的自主学习离不开教师的辅导。教师也不能仅仅是一台计算机的操作者,因为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的情感交流是任何一台机器不能够代替的。可以在课件中设计一些与学生互动的部分,通过互动环节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畅通地交流师生之间的情感。
总之,我们要合理的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使一些在课堂上对于用传统教学方式难以讲清的化学概念、化学规律的形成过程、复杂的化学反应,利用图片、动画等电子信息技术清楚地展示出来。这样不仅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教师讲清所传授的知识,从而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所以,我们要不断探索,挖掘潜力,让信息技术在教学中发挥更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