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拔高题-千克和克
【例1】3000克棉花比3千克铁轻。()(判对错)
【例2】圈出下面物品的质量。
【例3】4千克和4000千克相等。()(判对错)
【例4】按从重到轻排一排。
2千克 500克 250克 2500克
【例5】甲瓶果汁有600克,乙瓶果汁有400克,要使两瓶果汁一样重,应从甲瓶向乙瓶倒多少果汁?
【例6】一杯水,连水杯共重900克,倒出一半水后,剩余的水和水杯共重500克,水杯重多少克?
【例7】一袋盐重500克,6袋盐重多少千克?
【例8】比较2500克和4千克的大小。
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拔高题-千克和克
参考答案
【例1】3000克棉花比3千克铁轻。()(判对错)
解析:千克和克之间的进率是1千克=1000克,3千克里面有3个1千克,所以3×1000=3000(克),即3千克=3000克,因此3千克棉花和3千克铁一样重。
解答:×
【例2】圈出下面物品的质量。
解析:根据生活经验、对质量单位和数据大小的认识,可知一个桃子大约重200克,一个小孩重30千克,一只小兔重2千克,一个鸡蛋重70克;据此解答。
解答:
【例3】4千克和4000千克相等。()(判对错)
解析:由于单位相同,直接比较数的大小即可作出判断。因为4千克<4000千克,所以4千克和4000千克相等的说法是错误的。
解答:×
【例4】按从重到轻排一排。
2千克 500克 250克 2500克
解析:题中给出的4个数量单位不统一,要想比较大小,先要统一单位。2千克=2000克,因为2500>2000>500>250,所以2500克>2000克>500克>250克。
解答:2500克>2千克>500克>250克
【例5】甲瓶果汁有600克,乙瓶果汁有400克,要使两瓶果汁一样重,应从甲瓶向乙瓶倒多少果汁?
解析:甲瓶有果汁600克,乙瓶有果汁400克,两瓶一共有果汁600+400=1000(克),把1000克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500克,600-500=100(克),所以应从甲瓶向乙瓶倒入100克果汁。
解答:600+400=1000(克)1000÷2=500(克)600-500=100(克)
答:应从甲瓶向乙瓶倒入100克果汁。
【例6】一杯水,连水杯共重900克,倒出一半水后,剩余的水和水杯共重500克,水杯重多少克?
解析:倒出一半水后,质量减轻了900-500=400(克),也就是说一半水的质量是400克,再乘2求出整杯水的质量:400×2=800(克),用900减去一杯水的质量,剩余的就是水杯的质量。
解答:900-500=400(克)
400×2=800(克)
900-800=100(克)
答:水杯重100克。
【例7】一袋盐重500克,6袋盐重多少千克?
解析:根据题意可知,每袋盐的质量是500克,用每袋盐的质量乘总袋数即可求出6袋盐的总质量。500×6=3000(克),此时求出的结果是3000克,需要变换单位,3000克=3千克。
解答:500×6=3000(克)
3000克=3千克
答:6袋盐重3千克。
【例8】比较2500克和4千克的大小。
解析:在比较大小的时候可以根据数量的大小不同,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比较。
第一种方法:把小单位化成大单位然后进行比较。因为1000克=1千克,2500克可以看作是2000克和500克,2500克=2千克500克,2千克500克<4千克,所以2500克<4千克。
第二种方法:把大单位化成小单位然后进行比较。我们可以把2500克和4千克都化成用克做单位后再进行比较。4千克=4000克,2500克<4000克,所以2500克<4千克。[来源:学科网ZXXK]
第三种方法:找中间量,然后进行比较。2500克比3000克小,而4千克比3000克大,一个比3000克小,一个比3000克大,比3000克小的肯定就小些,比3000克大的肯定就大些,所以2500克<4千克。
解答:2500克<4千克
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拔高题-平移、旋转和轴对称
【例1】下列日常生活现象中,不属于平移的是()。
A.飞机在跑道上加速滑行
B.大楼电梯上上下下迎送来客
C.时钟上的秒针在不断的转动
D.滑雪运动员在雪地上滑翔
【例2】下列哪些属于轴对称图形,在()里画√。
()
()
()
()
【例3】把可以平移到与同一位置的长方形涂色。
【例4】先向上平移3个单元格,再向右平移2个单元格,最后向下平移1个单元格后的位置如图所示。你能在笑脸原来的位置画出它来吗?
【例5】如图所示,五角星向()平移了()格,六边形向()平移了()格,长方形向()平移了()格。
【例6】画出三角形先向右平移4格,再向上平移3格后的图形;画出梯形先向下平移6格,再向左平移5格后的图形。
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拔高题-平移、旋转和轴对称
参考答案
【例1】下列日常生活现象中,不属于平移的是()。
A.飞机在跑道上加速滑行
B.大楼电梯上上下下迎送来客
C.时钟上的秒针在不断的转动
D.滑雪运动员在雪地上滑翔
解析:在平面内,将一个图形沿某个方向移动一定的距离,这样的图形运动称为平移;在平面内,将一个图形绕一个定点沿某个方向转动一个角度,这样的图形运动称为旋转。要点提示:
平移不改变图形的方向,旋转改变了图形的方向。
根据生活经验即可作出解答。
解答:C
【例2】下列哪些属于轴对称图形,在()里画√。
()
()
()
()
解析:如果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后两部分完全重合,则我们说这个图形是轴对称图形。纵观上面四个图形,符合轴对称图形定义的只有第二个和第四个。
解答:
()
(√)
()
(√)
【例3】把可以平移到与同一位置的长方形涂色。
解析:解答此题首先要明确,平移不改变图形的大小、方向、形状,据此解答。
解答:
【例4】先向上平移3个单元格,再向右平移2个单元格,最后向下平移1个单元格后的位置如图所示。你能在笑脸原来的位置画出它来吗?
解析:可以运用“逆向平移”来解决这个问题:就是将题目中的平移反向进行,将上平移1个单元格、向左平移2个单元格、向下平移3个单元格就是它原来的位置了。
解答:
【例5】如图所示,五角星向()平移了()格,六边形向()平移了()格,长方形向()平移了()格。
解析:从图中可知,箭头的方向便是图形平移的方向,找准图形中的一个顶点,数一数它平移了多少格,那么这个图形就是平移了多少格。五角星向下平移了6格,六边形向左平移了5格,长方形向上平移了7格。
解答:下
左
上
【例6】画出三角形先向右平移4格,再向上平移3格后的图形;画出梯形先向下平移6格,再向左平移5格后的图形。
解析:先以三角形的一个顶点为基础,向右平移4格,再向上平移3格,确定该顶点平移后的位置,然后根据原来三角形的形状画出平移后的三角形;同理,先确定梯形的一个顶点,将该顶点先向下平移6格,再向左平移5格,然后根据原来梯形的形状画出平移后的梯形。
解答:
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拔高题-分数的初步认识(一)
【例1】看图写分数。
(1)图形1占整个图形的()。
(2)图形2占整个图形的()。
(3)图形3占整个图形的()。
(4)图形2和图形3共占整个图形的()。
【例2】一张长方形纸,要求折出这张纸的。你有几种不同的折法?
【例3】求空白部分占整个长方形面积的几分之几?
【例4】计算下面各题。
+=
1-=
【例5】兔妈妈拿出了一根大萝卜,对小白兔说:“小白兔,你吃这根萝卜的;小灰兔,你吃剩下的。”两只小兔谁吃到的萝卜多?
【例6】如下图所示,甲、乙两根彩带的一部分都被遮住了,你能判断甲、乙两根彩带谁长吗?
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拔高题-分数的初步认识(一)
参考答案
【例1】看图写分数。
(1)图形1占整个图形的()。
(2)图形2占整个图形的()。
(3)图形3占整个图形的()。
(4)图形2和图形3共占整个图形的()。
解析:要正确写出这些分数,先要弄明白平均分成了几份,这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如下图,我们可以把一些隐藏的线画出来,这样你就能很容易地发现把整个正方形平均分成了8份。图形1有2份,就是;图形2有1份,就是整个图形的,图形3有3份,就是整个图形的;图形2和图形3共有4份,就是整个图形的。
要点提示:
关键是要看明白把什么平均分,分成了几份,表示的有这样的几份。
【例2】一张长方形纸,要求折出这张纸的。你有几种不同的折法?
解析:只要所有经过中心点的线都可以把这个图形分成形状相同、大小相等的两部分。
解答:
……
【例3】求空白部分占整个长方形面积的几分之几?
解析:在上图中,我们无法找到长方形一共平均分成了几份,也就无没知道空白占其中的几份。这时,我们可以通过“割”的方法来解答此题,先连接AD、AC、CB及DB,那么就把这个长方形平均“割”成了8份(如下图),空白部分是2份。因此,空白部分占整个长方形面积的。
解答:
【例4】计算下面各题。
+=
1-=
解析:同分母分数的计算方法是:同分母分数相加减,分母不变,只把分子相加减。+它们的分母都是8,所以它们的和的分母也是8,分子就是3+5=8,所以+==1。分子和分母相同的分数都等于1,反之也就是1等于分子和分母相同的分数。1-中减数的分母是7,那么我们只要把1看作,就成了同分母分数相减了。
解答:1
【例5】兔妈妈拿出了一根大萝卜,对小白兔说:“小白兔,你吃这根萝卜的;小灰兔,你吃剩下的。”两只小兔谁吃到的萝卜多?
解析:如下图,小白兔分到的是整根萝卜的,剩下了3份,小灰兔分到的是剩下的,其实也是整根萝卜的。因此它们吃到的萝卜一样多。
解答:它们吃到的萝卜一样多。
【例6】如下图所示,甲、乙两根彩带的一部分都被遮住了,你能判断甲、乙两根彩带谁长吗?
解析:题目要我们比较的是两根彩带的全长,和
都只是表示两根彩带露出的部分,所以我们必须要想办法把两根彩带都画全了。“”表示把甲彩带平均分成2份,露出部分是这样的1份;“”表示把乙彩带平均分成3份,露出部分是这样的1份。由图可知,甲的1份与乙的1份相等,所以甲彩带被遮住了2-1=1份,乙彩带被遮住了3-1=2份,于是就可以把遮住的部分画出来:
解答:乙彩带长。
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拔高题-长方形和正方形
【例1】周长就是指一个图形所有边长的总和。()(判对错)
【例2】周长相等的两个长方形,它的形状、大小都一样。()(判对错)
【例3】周长相等的两个正方形,形状完全一样。()(判对错)
【例4】如下图,甲、乙两部分的周长相比较是()。
①
甲>乙
②
甲=乙
③
甲<乙
【例5】如图所示,这个图形的周长是多少米?
【例6】一张长方形纸,长是30厘米,宽是18厘米。如果从这张纸上剪下一个最大的正方形,那么剩下小长方形纸的周长是多少?
【例7】李叔叔新建了四个养殖厂,他想给饲养区都围上木栅栏(水塘周围不围),你能帮他算一算一共需要多长的木栅栏吗?
【例8】用2个边长4厘米的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这个长方形的周长是多少厘米?
【例9】有一张长15厘米,宽8厘米的长方形纸片,如果将长缩短了3厘米,这时的长方形的周长比原来减少了多少厘米呢?
【例10】下图中阴影部分是一个正方形,请你求出下图中大长方形的周长。
【例11】一张正方形纸的边长是10厘米,在它的边上剪去一个长3厘米、宽2厘米的长方形后,剩下图形的周长可能是多少厘米?
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拔高题-长方形和正方形
参考答案
【例1】周长就是指一个图形所有边长的总和。()(判对错)
解析:依据平面图形的周长的意义,即围成平面图形的所有线段的和,就是这个图形的周长,所以周长就是指一个图形所有边长的总和的说法是错误的。
解答:×
【例2】周长相等的两个长方形,它的形状、大小都一样。()(判对错)
解析:由题意可知:若两个长方形的周长相等,则长与宽的和一定,反过来讲,若长与宽的和一定,则长与宽的值是不唯一的,可以举例证明。若两个长方形的长与宽的和都为10,则这两个长方形的长与宽可以分别为8和2、6和4…,这两个长方形的形状是不一样,大小也不一样的;所以
要点提示:
依据长方形的周长公式,举实例证明即可得出结论。
说“周长相等的两个长方形它们的形状、大小都一样”
是错误的。
解答:×
【例3】周长相等的两个正方形,形状完全一样。()(判对错)
解析:根据两个正方形的周长相等,用周长除以4得边长,可知它们的边长一定相等,两个正方形的边长相等,它们就完全一样,据此可知周长相等的两个正方形,它们是完全相同的两个正方形。
解答:√
【例4】如下图,甲、乙两部分的周长相比较是()。
①
甲>乙
②
甲=乙
③
甲<乙
解析:甲的周长是长方形的一条长+一条宽+一条曲线,乙的周长是长方形的一条长+一条宽+一条曲线,长方形的长、宽分别相等,曲线是甲、乙共有,所以甲的周长和乙的周长相等。
解答:②
【例5】如图所示,这个图形的周长是多少米?
解析:如果按箭头所指的方向将EF边向上移,将DF边向右移,就能形成一个长是8米、宽是5米的长方形,这个长方形的周长是8+5=13(米),13×2=26(米),所以该图形的周长就是26米。[来源:学.科.网Z.X.X.K]
解答:8+5=13(米)
13×2=26(米)
答:篱笆的总长度是26米。
【例6】一张长方形纸,长是30厘米,宽是18厘米。如果从这张纸上剪下一个最大的正方形,那么剩下小长方形纸的周长是多少?
解析:这是一道与长方形周长有关的题目,解答这道题,必须知道长方形的周长公式。根据题意,可以画出下图:
要点提示:
解答这类题的关键是要通过画图分析,找出要求长方形的长和宽。
由图可知,剪下的最大的正方形的边长就是大长方形的宽(18厘米),那么剩下的小长方形纸的宽就是30-18=12(厘米),小长方形纸的长是剪下的正方形的边长。因此剩下小长方形纸的周长是:18+12=30(厘米),30×2=60(厘米)。
解答:30-18=12(厘米)30×2=60(厘米)
答:剩下小长方形纸的周长是60厘米。
【例7】李叔叔新建了四个养殖厂,他想给饲养区都围上木栅栏(水塘周围不围),你能帮他算一算一共需要多长的木栅栏吗?
解析:水塘的周围是4个长方形,而水塘是个正方形,由这5个图形组成了一个大正方形,如果把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都算出来,再减,会比较麻烦,因为有重复的边。可以先算出大正方形的周长:6+3=9(米),9×4=36(米),里面图形中哪儿围就算哪儿:6-3=3(米),3×4=12(米),也就是一共需要36+12=48(米)木栅栏。
解答:6+3=9(米)
9×4=36(米)
6-3=3(米)
3×4=12(米)
36+12=48(米)
答:一共需要48米的木栅栏。
【例8】用2个边长4厘米的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这个长方形的周长是多少厘米?
解析:通过画图可以发现,把两个小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减少了两条边,所以拼成的长方形的周长应该等于小正方形的6条边长之和。
解答:
4×6=24(厘米)
答:这个长方形的周长是24厘米。
【例9】有一张长15厘米,宽8厘米的长方形纸片,如果将长缩短了3厘米,这时的长方形的周长比原来减少了多少厘米呢?
解析:从下图可以发现,新的长方形的宽与原来的长方形的宽相等,周长减少的部分就是两条长被分别减少了3厘米,因此长方形的周长比原来减少了3×2=6(厘米)。
解答:3×2=6(厘米)
答:长方形的周长比原来减少了6厘米。
【例10】下图中阴影部分是一个正方形,请你求出下图中大长方形的周长。
解析:根据图意(12+8)就是大长方形长加上宽的和,所以大长方形的周长为:12+8=20(厘米),20×2=40(厘米)。
解答:12+8=20(厘米)
20×2=40(厘米)
答:大长方形的周长为40厘米。
【例11】一张正方形纸的边长是10厘米,在它的边上剪去一个长3厘米、宽2厘米的长方形后,剩下图形的周长可能是多少厘米?
解析:在这张正方形纸的边上剪去一个长方形,可以有不同的剪法,对应地剩下图形的周长也就不同。共有三种不同的剪法:
要点提示:
把不规则图形变成我们学过的规则图形再计算。
在图1所示的剪法中,把3厘米的边向上平移、2厘米的边向右平移,就变成了原来的正方形,周长不变。
在图2所示的剪法中,把3厘米的边向上平移,补上正方形边长少掉的那部分,还多余两条2厘米的边。所以图2中剩下图形的周长比正方形的周长多2个2厘米。
在图3所示的剪法中,把2厘米的边向右平移,补上正方形边长少掉的那部分,还多余两条3厘米的边。所以图3中剩下图形的周长比正方形的周长多2个3厘米。
解答:第一种:10×4=40(厘米)
第二种:10×4=40(厘米)2×2=4(厘米)40+4=44(厘米)
第三种:10×4=40(厘米)3×2=6(厘米)40+6=46(厘米)
答:剩下图形的周长可能是40厘米、44厘米或48厘米。
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拔高题-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
【例1】,□里填几时,商的末尾有0?
【例2】6□2÷3,要使商的中间是0且没有余数,□里应该填(),要使只是商的末尾是0,□里应该填()。
【例3】()÷()=7……
7,除数最小是几?被除数最小是几?
【例4】被除数的末尾有两个0,商的末尾有()个0。
A.2
B.1
C.不能确定
【例5】□÷9=11……△,□最大是()。
【例6】一个书架共有两层,上面一层有100本书,下面一层有60本书。从上层拿多少本书放到下层,两层的书就同样多?
【例7】在下面的□里填上合适的数字,使竖式成立。
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拔高题-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
参考答案
【例1】,□里填几时,商的末尾有0?
解析:要想使商的末尾有0,□里的数除被除数的前两位“63”应没有余数,同时□里的数要比被除数的末尾8大,所以□里只能填9。[来源:Z*xx*k.Com]
解答:
【例2】6□2÷3,要使商的中间是0且没有余数,□里应该填(),要使只是商的末尾是0,□里应该填()。
解析:解这道题要明确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中间有0的情况:除了最高位外,除到被除数哪一位不够商1,就在商的这一位上写“0”占位。6□1÷3,商的百位上是2,要使商的十位上是0,那么被除数十位上的数要比除数3小,比3小的数有0、1、2,因为题中要求结果没有余数,所以被除数十位和个位上的数组成的两位数是3的倍数,所以被除数的十位上只能填2;要使只是商的末尾是0,被除数的个位数应该比3小,而且十位上的数除以3没有余数,在6□1中,被除数末尾的2比3小,十位上填0、3、6、9时,十位上没有余数,而被除数十位上填0时,商的中间也是0,所以要使只是商的末尾是0,□里可以填3、6、9。
解答:23、6、9
【例3】()÷()=7……
7,除数最小是几?被除数最小是几?
要点提示:
余数永远比除数小,且被除数=除数×商+余数。
解析:从式子中得知商是7,余数也是7,根据余数和除数的关系推断出,除数最小是7+1=8。商一定,只有当除数最小时,被除数才最小。根据关系式“被除数=除数×商+余数”求得。[来源:学。科。网Z。X。X。K]
解答:除数最小是7+1=8,被除数最小是7×8+7=63。
【例4】被除数的末尾有两个0,商的末尾有()个0。
要点提示:
这类题采用赋值法更容易得到答案。
A.2
B.1
C.不能确定
解析:这类问题可以采用赋值法,举例说明。例如100÷25=4,被除数的末尾有2个0,但是商的末尾没有0;100÷5=20,被除数的末尾有2个0,商的末尾有2个0;1200÷6,被除数的末尾有两个0,商的末尾有2个0。
解答:C
【例5】□÷9=11……△,□最大是()。
解析:根据“被除数=商×除数+余数”可知,要想使方框最大,就要使△最大,因为余数要比除数小,所以△最大是8,11×9+8=107。
解答:107
【例6】一个书架共有两层,上面一层有100本书,下面一层有60本书。从上层拿多少本书放到下层,两层的书就同样多?
解析:上面一层有100本书,下面一层有60本书,上层比下层多100-60=40(本)。要想使两层才同样多,只要把这40本书平均分给两层就行了,40÷2=20(本),所以要从上层拿出20本放到下层。
解答:100-60=40(本)
40÷2=20(本)
答:从上层拿20书放到下层,两层的书就同样多了。
【例7】在下面的□里填上合适的数字,使竖式成立。
要点提示:
结合被除数=除数×商+余数,从给出的数据中找到突破口。
解析:被除数的前两位是“3□”,十位上的商是4,而且十位上的余数是个一位数,由此可以确定“除数×4”的积是二十几或三十几,所以除数可能是6、7、8、9中的一个。如果除数是6,根据“商的个位数字×6=□4”可知,商的个位可能是4,也可能是9。如果商的个位是4,4×6=24,十位上的余数就是2,即被除数的前两位3□-24=2,□里没有符合要求的数;如果商的个位上是9,6×9=54,那么十位上的余数就是5,即被除数的前两位3□-24=5,□里也没有符合要求的数,所以除数不可能是6。如果除数是7,同样根据“商的个位数字×7=□4”可知,商的个位上是2,2×7=14,十位上的余数就是1,即被除数的前两位3□-28=1,□里没有符合要求的数,所以除数也不可能是7。如果除数是8,根据“商的个位数字×8=□4可知”,商的个位上是3或8。如果商的个位上是3,3×8=24,十位上的余数是2,即被除数的前两位3□-32=2,□里填4,这时被除数是345。如果商的个位上是8,8×8=64,十位上的余数是2,即被除数的前两位3□-32=8,□里没有符合要求的数字,这种可能应排除。
解答:
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拔高题-解决问题的策略
【例1】一个梨的质量等于2个苹果的质量,2个梨的质量等于一个菠萝的质量,已知一个苹果重100克,那么一个菠萝重多少克?
【例2】小华看一本书,第一天看10页,以后每天都比前一天多看2页。小华第4天能看多少页?第7天呢?[来源:Z§xx§k.Com]
【例3】明明、丽丽和奇奇三人跳绳比赛,丽丽跳了26下,明明跳了18下,奇奇跳的比他们两人跳的总和的2倍少54下。奇奇跳了多少下?
【例4】小明看一本故事书,第一天看了6页,以后每一天都比前一天多看2页,5天正好看完。这本故事书一共多少页?
【例5】张叔叔今年44岁,李叔叔比张叔叔小8岁,王叔叔比张叔叔小6岁,()最小。
A.王叔叔
B.张叔叔
C.李叔叔
【例6】一个长方形花池的宽是20米,长是宽的2倍还多5米,李明要沿花池走一圈,要走多少米?
【例7】一个果园里栽了125棵桃树,梨树的棵数比桃树的4倍少15棵。这个果园一共栽了多少棵树?
【例8】小花、小丽、小阳参加100米游泳比赛,小花比小阳多用1秒,小丽比小阳少用1秒,()游得最快。
A.小丽
B.小花
C.小阳
【例9】果园里有42棵苹果树,梨树的棵树比苹果树少15棵,苹果树和梨树一共有多少棵?
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拔高题-解决问题的策略
参考答案
【例1】一个梨的质量等于2个苹果的质量,2个梨的质量等于一个菠萝的质量,已知一个苹果重100克,那么一个菠萝重多少克?
解析:根据题意可以,1个菠萝的质量与2个梨的质量相等,要想知道菠萝的质量先要求出梨的质量;因为一个梨的质量等于2个苹果的质量,且1个苹果重100克,所以1个梨重:100×2=200(克)。1个菠萝重:200×2=400(克)。
解答:100×2=200(克)
200×2=400(克)
答:一个菠萝重400克。
【例2】小华看一本书,第一天看10页,以后每天都比前一天多看2页。小华第4天能看多少页?第7天呢?[来源:Z§xx§k.Com]
解析:根据题意可知,小华第一天看了10页,第二天看了10+2=12(页),第三天看了12+2=14(页),第四天看了14+2=16(页),第五天看了16+2=18(页),第六天看了18+2=20(页),第七天看了20+2=22(页)。
解答:
【例3】明明、丽丽和奇奇三人跳绳比赛,丽丽跳了26下,明明跳了18下,奇奇跳的比他们两人跳的总和的2倍少54下。奇奇跳了多少下?
解析:根据题意可知,要想求出奇奇跳的个数,先要求出明明和丽丽跳的总和。已知丽丽跳了26下,明明跳了18下,因此他们跳的总和为18+26=44(下)。奇奇跳的个数比明明和丽丽的总和的2倍少54下,所以奇奇跳了44×2=88(下)
88-54=34(下)。
解答:18+26=44(下)
44×2=88(下)
88-54=34(下)
答:奇奇跳了34下。
【例4】小明看一本故事书,第一天看了6页,以后每一天都比前一天多看2页,5天正好看完。这本故事书一共多少页?
解析:根据题意可知,小明第一天看了6页,第二天看了6+2=8(页),第三天看了8+2=10(页)……第五天看了14页。把每天看的页数加起来即为这本书的总页数。
解答:6+6+2+6+2+2+6+2+2+2+6+2+2+2+2=50(页)
答:这本故事书一共50页。
【例5】张叔叔今年44岁,李叔叔比张叔叔小8岁,王叔叔比张叔叔小6岁,()最小。
A.王叔叔
B.张叔叔
C.李叔叔
解析:根据题意可以画出线段图:
由上图可以看出三位叔叔的年龄关系。
解答:C
【例6】一个长方形花池的宽是20米,长是宽的2倍还多5米,李明要沿花池走一圈,要走多少米?
解析:先根据长和宽直接的关系算出长方形的长,再根据长方形的周长公式算出长方形花池的周长。
解答:20×2=40(米)
40+5
=45(米)
45+20=65(米)
65×2=130(米)
答:李明要沿花池走一圈,要走130米。
【例7】一个果园里栽了125棵桃树,梨树的棵数比桃树的4倍少15棵。这个果园一共栽了多少棵树?
解析:先根据“梨树的棵数比桃树的4倍少15棵”算出梨树的棵数,在计算这个果园一共栽了多少棵树。
解答:125×4=500(棵)
500-15=485(棵)
125+485=610(棵)
答:这个果园里一共栽了610棵树。
【例8】小花、小丽、小阳参加100米游泳比赛,小花比小阳多用1秒,小丽比小阳少用1秒,()游得最快。
A.小丽
B.小花
C.小阳
解析:相同的路程,用的时间越多,速度越慢,用的时间越少,速度越快。小花比小阳多用1秒,小丽比小阳少用1秒,说明小丽用的时间最少,小花用的时间最多。
解答:A
【例9】果园里有42棵苹果树,梨树的棵树比苹果树少15棵,苹果树和梨树一共有多少棵?
解析:可以运用线段图将题目中的条件和问题表现出来,弄清数量关系,然后通过数量间的关系,解答问题。这道题的问题是求苹果树和梨树的总棵树,苹果树的棵树是已知的,那么我们就把已知的42棵苹果树,用一段线段表示,梨树的棵树比苹果树少15棵,再画一条比苹果树的数量少15棵的线段表示梨树的棵树,如图:
要点提示:
把条件和问题以线段图的形式表示出来,这样利于我们分析数量关系。
从线段图中,可以清楚地看出苹果树42棵,梨树的棵树是42-15=27(棵),求梨树和苹果树的总棵树就是42+27=69(棵)。
解答:42-15=27(棵)42+27=69(棵)
答:梨树和苹果树一共有69棵。
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拔高题-两、三位数乘一位数
【例1】要使258×□的积是三位数,□里最大填()。
A.2
B.3
C.4
【例2】250×8的积的末尾有()个0。
【例3】算式□□□×2表示三位数乘2,它的积会是()。
【例4】一彩电售价2078元,王叔叔打算买3台,大约要带()元。
A.6000
B.6300
C.6100
【例5】两个乘数的均不为0,如果一个乘数的末尾有0,那么积的末尾()。
【例6】飞飞看一本105页的连环画,第一天看了10页,第二天看的页数是第一天的2倍,第三天应从第几页看起?
【例7】一根绳子,截去15米,剩下的是用去的8倍。这根绳子一共有多少米?
【例8】下面哪道题的得数最大?在()里画“√”。
1+2+3+4+5+6+7+8+9+0()
1×2×3×4×5×6×7×8×9×0()
123×4×5×6×7×8×9×0()
【例9】小明家住在5楼,每上一层楼都要走18级台阶,小明放学回家一共要走多少级台阶?
【例10】丽丽一家三口外出旅游,往返都是坐了同一辆火车,每张车票124元,这次旅游买火车票一共花了多少元?
【例11】明明的生日是☆月◇△日,他给出了下面的提示,你能猜出他的生日吗?
【例12】护城河旁边长着柳树,每两棵树之间相距4米,明明从第1棵树跑到第150棵树,然后再从原路跑回到第1棵树。他一共跑了多少米?
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拔高题-两、三位数乘一位数
参考答案
【例1】要使258×□的积是三位数,□里最大填()。
A.2
B.3
C.4
解析:首先看258最高位“2”与几相乘接近最大一位数9,再看258与该数相乘是否是三位数,如果是三位数,□里就填该数,否则再看比它小1的数。258×4=1032,积大于1000,是四位数;258×3=774,积小于1000,是三位数;所以□里最大能填3。
解答:B
要点提示:
因数末尾的0的个数不一定和积末尾0的个数相同。
【例2】250×8的积的末尾有()个0。
解析:求两个数的乘积的末尾有几个0,只要根据整数
乘法的计算方法,先求出这两个数的积,然后再进一
步解答即可。250×8=2000,2000的末尾有3个0。
解答:3
【例3】算式□□□×2表示三位数乘2,它的积会是()。
A.三位数
B.四位数
C.可能是三位数也可能是四位数
要点提示:
解决这类问题可以用赋值法。
解析:根据题意,这个三位数最小是100,最大是999,分别求出100与999与2相乘的积,然后进一步解答。
100×2=200,200是三位数;999×2=1998,1998是四位数;
所以三位数乘2积可能是三位数也可能是四位数。
解答:C
【例4】一彩电售价2078元,王叔叔打算买3台,大约要带()元。
A.6000
B.6300
C.6100
解析:求买3台大约需要多少钱,就是估算2078×3的积是多少。在计算需要付款的问题时,要把钱往多的估,所以要把2078估成2100,如果估成2000,算出来的钱数比实际需要的钱数少,不够买。2078×3≈2100×3=6300(元)。
解答:B
【例5】两个乘数的均不为0,如果一个乘数的末尾有0,那么积的末尾()。
A.一定有0
B.可能有0
C.不可能有0
解析:根据题意,假设这两个数为10×5或120×2,分别求出它们的积再进一步解答问题。10×5=50,50的末尾有0;120×2=240,240的末尾有0;所以,两个乘数均不为0,如果一个乘数末尾有0,那么积的末尾一定有0。
解答:A
【例6】飞飞看一本105页的连环画,第一天看了10页,第二天看的页数是第一天的2倍,第三天应从第几页看起?
解析:根据题意可知,飞飞第一天看了10页,第二天看了10×2=20(页),两天一共看了10+20=30(页),已经看了30页,那么接下来应该从30+1=31(页)开始看起。
解答:10×2=20(页)10+20=30(页)30+1=31(页)
答:第三天应从第31页看起。
【例7】一根绳子,截去15米,剩下的是用去的8倍。这根绳子一共有多少米?
解析:根据题意,剩下的是用去的8倍,也就是15米的8倍,即15×8,然后再加上截去的15米就是绳子的长度。
解答:15×8=120(米)
120×15=135(米)
答:这根绳子一共长135米。
要点提示:
0乘任何数都得0。
【例8】下面哪道题的得数最大?在()里画“√”。
1+2+3+4+5+6+7+8+9+0()
1×2×3×4×5×6×7×8×9×0()
123×4×5×6×7×8×9×0()
解析:第一个算式:是有关0的加法,一个非0数加上0得数比0大。第二、三个算式是有关0的乘法,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1+2+3+4+5+6+7+8+9+0>0,1×2×3×4×5×6×7×8×9×0=0,123×4×5×6×7×8×9×0=0,所以第一个算式的得数大。
解答:1+2+3+4+5+6+7+8+9+0(√)
【例9】小明家住在5楼,每上一层楼都要走18级台阶,小明放学回家一共要走多少级台阶?
要点提示:
从一楼走到五楼实际只走了4层楼梯。
解析:从一楼到五楼,走了4层楼梯,上一层楼要走18级台阶,所以上到5楼需要走18×4级台阶。
解答:
5-1=4
18×4=72(级)
答:小明放学回家一共要走72级台阶。
【例10】丽丽一家三口外出旅游,往返都是坐了同一辆火车,每张车票124元,这次旅游买火车票一共花了多少元?
解析:每张火车票的单价乘总人数就求出单程的费用,题中要求出往返的费用,也就是用单程的费用再乘2。
解答:124×3×2
=372×2
=744(元)
答:这次旅游买火车票一共花了744元。
【例11】明明的生日是☆月◇△日,他给出了下面的提示,你能猜出他的生日吗?
解析:先从个位想起,△×6的积的个位上是0,△可能是0或5。如果△是0,个位相乘就不满10。☆×6的积的个位上是5,可是在6的乘法口诀中,没有哪个积的个位数字是5,所以△一定是5。这样个位就向十位进了3,所以☆×6的积的个位上应该是5-3=2,☆就可能是2或7。☆如果是2,2×6=12,向百位进1,4×6+1=25,但是积的百位数字却是8,不符合要求。所以☆一定是7。
解答:
【例12】护城河旁边长着柳树,每两棵树之间相距4米,明明从第1棵树跑到第150棵树,然后再从原路跑回到第1棵树。他一共跑了多少米?
解析:从第1棵树到第150棵树,一共有150-1=149(个)间隔,原路返回后一共跑过(149×2)个间隔。间隔数乘每两棵树之间的间距就是跑的总路程。
答案:150-1=149(个)
149×2×4
=298×4
=1192(米)
答:他一共跑了1192米。
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拔高题-期末复习
【例1】求阴影部分占整个图形的几分之几?
【例2】张大爷准备用30段1米长的栅栏靠一面墙围一个长方形的羊圈,他可以有几种不同的围法?
【例3】除法算式□4□÷3。(□里填一位数)
(1)要使商是两位数,并且商的末尾有0,两个方框分别填几?
(2)要使商是三位数,并且商的末尾有0,两个方框分别填几?
【例4】把6、7、8、9四个数填入下面的竖式中,使得到的积最大。
【例5】下面是小丽家新买房子的平面图,爸爸想在客厅的墙角贴一圈木线条,如果你是小丽,你能帮爸爸算一算装潢时要买多长的木线条吗?
【例6】在、、中,最大的是(),最小的是()。
【例7】李老师带着三(1)班的31名同学到动物园游玩。他们怎么购票最合算?
成人票:每张12元
学生票:每张6元
团体票:(20人以上)每张8元
【例8】将一张长24厘米、宽16厘米的长方形白纸对折2次,折成的小长方形的周长最长是多少厘米?
【例9】下图是由三个完全相同的小正方形拼成的,如果再补画一个小正方形,使它成为轴对称图形,一共有()种不同的补画方法。
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拔高题-期末复习
参考答案
【例1】求阴影部分占整个图形的几分之几?
解析:我们可以通过移动其中相同面积的阴影变成比较简单的图形(如下图),从这个图形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整个圆被平均分成5份,阴影部分占了其中的2份,所以是。
解答:
【例2】张大爷准备用30段1米长的栅栏靠一面墙围一个长方形的羊圈,他可以有几种不同的围法?
解析:题中说到“靠一面墙”这个关键条件,其实栅栏的全长30米应该是三条边长的和。由于每段栅栏的长度都是1米,所以围成的羊圈的长和宽都应该是整米数。如图所示,在三条边中,②、③两条边的长度相等,由此可以确定边①的长度一定是个双数。
要点提示:
列表法可以防止列举各类情况的重复和遗漏。
要找出所有不同的围法,可以用列举的方法进行思考:
解答:一共有14种不同的围法。
【例3】除法算式□4□÷3。(□里填一位数)
(1)要使商是两位数,并且商的末尾有0,两个方框分别填几?
(2)要使商是三位数,并且商的末尾有0,两个方框分别填几?
要点提示:
先确定符合一个条件的数,再从这些数中筛选出符合第二个条件的数。
解析:我们知道,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百位上的数小于除数,商是两位数;百位上的数大于或等于除数,商是三位数。要使商的末尾,被除数十位上应该没有余数,而且个位上的数肯定要比除数小。因此题(1)当左边方框填1、2时,商是两位数,因为还必须满足商的末尾有0,所以左边方框只能填2,右边方框填比3小的数就行了。题(2)当左边方框填3、4、5、6、7、8、9时,商是三位数,还要同时满足商的末尾有0,除到十位必须没有余数,所以左边方框只能填5或者8,右边方框填比3小的数。
解答:(1)要使除法算式□4□÷3商是两位数,并且商的末尾有0,左边方框只能填2,右边方框填0、1、2。
(2)要使商是三位数,并且商的末尾有0,左边方框填5或者8,右边方框填0、1、2。
【例4】把6、7、8、9四个数填入下面的竖式中,使得到的积最大。
解析:两个乘数都要大,积才能最大,所以那个一位数也要尽量大一些。所以这两个数可能是976和8,或876和9。976可以分成900+76,所以976×8=900×8+76×8;同样876×9=800×9+76×9。仔细比较可以发现,其中的900×8和800×9都等于7200,但是76×8比76×9少了1个76,所以876×9的积大一些。
要点提示:
要使乘积最大,要使两个乘数尽可能大。
解答:
【例5】下面是小丽家新买房子的平面图,爸爸想在客厅的墙角贴一圈木线条,如果你是小丽,你能帮爸爸算一算装潢时要买多长的木线条吗?
解析:求木线条有多长,实际就是求这个图形的周长。采用平移线段的方法,把水平方向的线段向上(或下)移,把竖直方向的线段向左(或右)移,就把原来的不规则图形转化成长方形(如下图),这个长方形的周长就是原来不规则图形的周长。
解答:12+8=20(米)
20×2=40(米)
答:要买40米的木线条。
【例6】在、、中,最大的是(),最小的是()。
要点提示:
比较分子和分母都不完全相同的三个分数的大小,可以找出中间量,把两个分数都和中间量做比较,从而比较出三个分数的大小。
解析:题中的三个分数,分子不完全相同,分母也不完全相同,我们可以通过画图来比较。和的分母都是4,可以先比较出这两个分数的大小,图1的涂色部分可以用表示,图2的涂色部分可以用表示,从图中可以看出>;和的分子都是1,可以比较出这两个分数的大小,图3的涂色部分可以用表示,从图中可以看出>。所以>>。
图1
图2
图3
解答:在、、中,最大的是,最小的是。
【例7】李老师带着三(1)班的31名同学到动物园游玩。他们怎么购票最合算?
成人票:每张12元
学生票:每张6元
团体票:(20人以上)每张8元
解析:可以分别计算出各种买票方式各需多少钱,然后进行比较。
买团体票:一共要买31+1=32(张)门票,需要8×32=256(元)。
分开买:买31张学生票需要6×31=186(元),再加上买1张成人票,一共需要186+12=198(元)。
要点提示:
并不是所有的情况都适合买团体票,要结合实际人数和票价进行计算。
通常情况下,买团体票更合适,但本题游玩的人数中,学生人数很多,而成人只有1个;且买学生票的单价比买团体票的单价还要便宜8-6=2(元),因此,老师买成人票,学生买学生票最合适。
解答:31+1=32(张)8×32=256(元)
6×31=186(元)
186+12=198(元)
256元>198元
答:老师买成人票,学生买学生票最合算。
【例8】将一张长24厘米、宽16厘米的长方形白纸对折2次,折成的小长方形的周长最长是多少厘米?
解析:要求折成的小长方形的周长是多少厘米,就要先求出小长方形的长和宽各是多少。可以先拿出一张长方形的纸,按题意将它对折2次,再将折成的小长方形打开,你会发现有三种折法,如下图。
第一种折法每个小长方形的周长:
24÷2=12(厘米),16÷2=8(厘米),12+8=20(厘米),20×2=40(厘米)。
第二种折法每个小长方形的周长:
24÷4=6(厘米),16+6=22(厘米),22×2=44(厘米)。
第三种折法每个小长方形的周长:
16÷4=4(厘米),24+4=28(厘米),28×2=56(厘米)。
由此可知,第三种折法形成的小长方形周长最长。
解答:16÷4=4(厘米),24+4=28(厘米),28×2=56(厘米)。
【例9】下图是由三个完全相同的小正方形拼成的,如果再补画一个小正方形,使它成为轴对称图形,一共有()种不同的补画方法。
解析:根据轴对称图形的性质分别补画出轴对称图形即可。
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