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不要让批评成为一种习惯(一)
不要让批评成为你的习惯
(一)大人对孩子发火,往往并不是因为孩子的错误本身有多大,而是大人被其他的情绪所左右。大人心情好时,孩子再大的错误也可以原谅;心情不好时,一点小事也可能勃然大怒。记得儿子小时候,有一天,他吃完西瓜,装西瓜皮的碗放在茶几上,还有光碟、图片等等,乱七八糟一大堆。他却任其乱着,一点也不收拾,自己在那里忘情地看电视。这种情况其实经常都出现,大部分时候都是我悄悄地帮他收了,或者提醒一句,让他自己收拾好。那天我却突然大光其火,冲他吼道:“你一天到晚什么事都不做,桌子这么乱也不收拾一下!”儿子从电视节目里醒过神来,笑嘻嘻地看看我,平静地说:“别吼吗,是我不对,你提醒我一声,我不就收拾了吗!”边说边端起西瓜皮碗往厨房走。
我突然一下就惭愧了。一点小事,我这是发的哪门子火?不对的不是儿子,而是我,是我自己因为心情不好而发泄到他身上。其实,孩子的一些所谓错误并非有意为之,往往都是出于疏忽。他需要的不是责怪,而是提醒。轻轻一声提醒就能解决的问题,却可能被我们的怒火弄得不可收拾。
很多时候,我们受自己情绪的影响,在对孩子作出负面评价时,不是客观、公正、善意、平和的,像我那句“你一天到晚„„”这种句式就是典型的指责而不是批评。类似的句式还有“你从来„„”“你总是„„”“你一贯„„”凡是用这种句式来评价一个人的,都是指责,都带着强烈的情绪色彩,都违背了就事论事的原则,都不能令人信服和尊重,反而可能激化矛盾,让事情变得更糟。
对孩子的批评最好就事论事,只评价事实,不分析动机,因为你无法知道别人真实的动机。以己之腹,度人之心,这里面难免有偏差,不仅有失公正,还很容易授人以柄。假如你的揣度并非善意,无异于强加给人罪名,那就不仅于事无补,反而火上浇油。
第二篇:不要让公开课成为一种
不要让公开课成为一种“教学腐败”
“公开课是我们教师成长的助推器,我们每次听公开课的过程都会对自己的教学水平进行一次评估与对照,更为重要的是我们每次上公开课的过程能使自己成长的最快。对于公开课在教师专业成长中的作用,我深有体会:“哪位教师有机会上公开课,他的成长就快一些;哪所学校的教师有机会上公开课,哪所学校教师的成长就快一些。”我们参与者的共识是,如果没有公开课,教师的专业成长是缓慢的。“当教师不辞辛劳地打造公开课的时候,公开课也毫无疑问地打造了教师。”经过公开课的打磨,教师对如何把握教材、如何把握学生、如何设计课堂的每一个环节都会变得十分清晰,上完课以后,也可以从评课老师那里反馈自己的优点与不足,教学智慧在磨砺中渐渐生长。
只要还有教育,我们就更需要公开课。但现在我们的公开课的却存在着不少问题。这当然不是公开课本身的问题,而是公开课承载了太多不该承载的东西。如果上公开课不是为了发现问题,而是尽力地遮隐问题;不是为了服务教学,而是为了炫耀自己、服务自己,公开课就会被异化。叶澜教授提出,一节好课应该是平实的课,是常态下的课,课堂应实实在在,不管谁在听课,教师都要做到旁若无人,心中有人(有学生);应该是真实的课,是不加粉饰、有待完善、值得反思的课,它不可能尽善尽美。其实,“只要是真实的,就是有缺憾的。”课堂教学中最突出的问题就是没有问题,能正视问题,才能回归到教学的本真。
对于在我们日常教学中如何上好公开课以及在公开课中出现的种种问题和存在不应该现存在的现象,笔者做了简单的反思和揣摩,根据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和教学经验,以及心得体会,现提出个人的几点不成熟的看法,与大家共同交流和探讨。
1.把握两种教学心态(为上课而上课和为享受而上课)
一种教师是为上课而上课,这种教师的心只是在等待,等待学生的回答,等待结果的到来,等待结果与“标准答案”的契合。教师的心只是活在下一刻的,因此教学过程中那妙趣横生的互动、灵动生辉的生成就不可避免地萎缩。为追求结果的线形铺垫,这种行为就像登山,不让学生自己攀登,老师却用了缆车或者空降的方法把学生直接送上山顶,省略了登山的乐趣,更失去了登山的启示。为上课而上课的教师就像一个人在打乒乓球,又像一个人在玩跷跷板,而另一方总是在逃避他们。
另一种教育是为享受而上课,教师的心全然享受现在,享受现在就是重视课堂中的分分秒秒,每一刻都活在真实之中。这种真实是一种身在课堂,心在课堂的专注。心在,是最深的智慧,是进入一切智慧的大门。享受上课的教师,能够享受生命高峰的体验。这时,他(她)比任何时候更聪明,更敏锐,更机智,更富有责任心,更富有主动精神和创造力。高峰体验中的学生就有经营收获的惊讶和意外之感,以及刻骨铭心的豁然开朗。
2.注重两种教学理念(认识和实践)
认识方面,要把公开课定位在“课”上,而非“公开”上。要在“课”上做文章,而不是在“公开”上做文章。在“课”上做文章意味着要遵循课堂教学和学生认识活动的基本规律,反映教学的实际情况和师生的真实水平,把公开课回归到真实的日常教学上来,拉近公开课与常态课的距离,让大家觉得可看、可学、可用,体现公开课的教学价值。要把公开课定位在课例研究上,公开课是开展课堂教学研究的重要载体和形式,要积极发挥公开课的研究价值,通过公开课推动教师基于专业对话和学术批评的交流,强化理论与实践的互动,体现公开课的研究价值。要以积极的心态对待公开课,授课教师要把公开课看成学习、研究的过程,看成是学生自我锻炼、自我实现和自身专业素质提升的重要平台,体现公开课的发展价值。
实践方面,公开课要回归常态课,避免失真、作秀,上得自然平实,让人有亲切感和真实感。公开课要精益求精,努力上出特色、上出水平,起到示范和引领的作用。公开课要避免形式主义,注重实效,让学生在课堂上有实实在在的收获和发展。惟有真实,课堂的教学研究才能得出科学、可信的结论;惟有真实,示范指导的意义才能发扬光大;惟有真实,课堂教学评估才能客观公正。真实,是公开课的生命。
3.引发两种教学质疑(学生质疑和教师质疑)
质疑是创新思维的起点,亚里斯多德曾讲过:“思维是从疑问和惊奇开始的。”从心理学角度来说,好问和好奇是少年儿童的天性,是他们求知欲的表现。但他们往往有时不知所问。或抓不住要领,问不到要害,有时提出的问题太简单,没有思维价值,这就需要老师的引导,也就是老师要教给他们质疑的方法,让学生了解可以从哪些方面着手提问。如果一堂课从始至终学生鸦雀无声,那要么是教学的知识太肤浅,要么就是教学的内容对学生来说太难。在课堂中善于培养学生质疑,提出问题,从而和学生产生思维碰撞,产生智慧的火花,这才是公开课的真正精彩所在。
教师质疑就是教师听公开课听什么?“一是听设计,二是听生成”。“要听他们的思想,他们灵活的教学机制和课堂应变的能力”;“听公开课就要带着自己的想法去听,比如他是如何设计课堂的,怎样设置问题的,学生会怎么表现等等。要有一些自己的观察点,从这些点上找到对自己的启发。”设计的精心与完美,课堂上真实的动态生成以及教师应对课堂事件的能力,才是教师们最想从公开课上得到启示的地方。只有这样才不会把我们的课后评课变成“吹牛会”或“唱赞歌”。
记得有人说过,教学永远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其实,面对新课程标准的课堂教学也不例外。任何一堂课,当你课后反思的时候,总会觉得有一些不足和遗憾。而你的教学艺术水平正是在不断解决不足和遗憾的过程中得到了提升。著名特级教师王崧舟说的好,“放下”“上升”,再“放下”再“上升”。每一次“放下”都是痛苦的,每一次“上升”都是快乐的,生命因此不断走向圆满。
第三篇:不要让借口成为习惯
管理智库---不要让借口成为习惯
2004-12-11聚成企管网
人的习惯是在不知不觉中养成的,是某种行为、思想、态度在脑海深处逐步成型的一个漫长的过程。因其形成不易,所以一旦某种习惯形成了,就具有很强的惯性,很难根除。它总是在潜意识里告诉你,这个事这样做,那个事那样做。在习惯的作用下,哪怕是做出了不好的事,你也会觉得是理所当然的。特别是在面对突发事件时,习惯的惯性作用就表现得更为明显。
比如说寻找借口。如果在工作中以某种借口为自己的过错和应负的责任开脱,第一次可能你会沉浸在借口为自己带来的暂时的舒适和安全之中而不自知。但是,这种借口所带来的“好处”会让你第二次、第三次为自己去寻找借口,因为在你的思想里,你已经接受了这种寻找借口的行为。
不幸的是,你很可能就会形成一种寻找借口的习惯。这是一种十分可怕的消极的心理习惯,它会让你的工作变得拖沓而没有效率,会让你变得消极而最终一事无成。
人的一生中会形成很多种习惯,有的是好的,有的是不好的。良好的习惯对一个人影响重大,而不好的习惯所带来的负面作用会更大。下面的五种习惯,是作为一名合格的管理者必备的习惯,它甚至是每一个员工应该具有的习惯。这些习惯并不复杂,但功效却非常显著。如果你是一位管理者,或者你希望将来成为管理者,就应该从现在做起,努力培养这些习惯。
延长工作时间
许多人对这项习惯不屑一顾,认为只要自己在上班时间提高效率,没有必要再加班加点。实际上,延长工作时间的习惯对管理者的确非常重要。
作为一名管理者,你不仅要将本职的事务性工作处理得井井有条,还要应付其他突发事件,思考部门及公司的管理及发展规划等。有大量的事情不是在上班时间出现,也不是在上班时间可以解决的。这需要你根据公司的需要随时为公司工作。
上述种种情况,都需要你延长工作时间。根据不同的事情,超额工作的方式也有不同。总之,你所做的这一切,可以使你在公司更加称职。
自愿承担艰巨的任务
公司的每个部门和每个岗位都有自己的职责,但总有一些突发事件无法明确地归责到哪个部门或个人,而这些事情往往还都是比较紧急或重要的。如果你是一名合格的管理者,就应该从维护公司利益的角度出发,积极去处理这些事情。
如果这是一项艰巨的任务,你就更应该主动去承担。不论事情成败与否,这种迎难而上的精神也会让大家对你产生认同。另外,承担艰巨的任务是锻炼自己能力的难得的机会,长此以往,你的能力和经验会迅速提升。在完成这些艰巨任务的过程中,你有时会感到很痛苦,但痛苦却会让你变得更成熟。
在工作时间避免闲谈
可能你的工作效率很高,也可能你现在工作很累,需要放松,但你一定要注意,不要在工作时间做与工作无关的事情。这些事情中最常见的就是闲谈。
在公司,并不是每个人都很清楚你当前的工作任务和工作效率,所以闲谈只能让人感觉你很懒散或很不重视工作。另外,闲谈也会影响他人的工作,引起别人的反感。
你也不要做其他与工作无关的事情,如听音乐、看报纸等。如果你没有事做,可以看看本专业的相关书籍,查找一下最新专业资料等。
向有关部门提出部门或公司管理的问题和建议多提出一些有建设性的意见会让你的上司对你瓜目相看。
养成了良好的习惯,你就不会为在工作中出现的问题而沮丧,甚至可以在工作中学会大量的解决问题的技巧,这样借口就会离你越来越远,而成功离你越来越近。千万不要让寻找借口成为你的习惯,就从现在开始,在工作中,在生活中,杜绝任何一次寻找借口的行为吧!■
第四篇:不要让借口成为习惯
不要让借口成为习惯
——读《没有任何借口》有感
龙泉驿区第一小学曾金英
借口是一种不好的习惯,一旦养成了找借口的习惯,你的学习就会滞后,工作就会拖沓,没有效率。抛弃找借口的习惯,你就不会为工作中出现的问题而沮丧,甚至你可以在工作中学会大量的解决问题的技巧,这样借口就会离你越来越远,而成功将离你越来越近。昨天在发廊墙壁上看到这样一句名言:当出现问题时不要总认为是别人的问题,这样只会让自己原地踏步,简称自杀。一个发廊里既然都贴上了这样的警示语,可见,遇到问题就找借口,这种现象是多么的普遍,必需引起重视。
人的习惯是在不知不觉中养成的,是某种行为、思想、态度在脑海深处逐步成型的一个漫长的过程。因其形成不易,所以一旦某种习惯形成了,就具有很强的惯性,很难根除。它总是在潜意识里告诉你,这个事这样做,那个事那样做。在习惯的作用下,哪怕是做出了不好的事,你也会觉得是理所当然的。特别是在面对突发事件时,习惯的惯性作用就表现的更为明显。
我们经常可以遇到随地吐痰的不文明现象,如果你问他这样做对不对,他会反问你:别人都可以这样做,我为什么不能呢?也就是明知道是错的,但却给自己找了一个很好的借口,那就是别人都可以我就可以,管它文不文明。如果在工作中以某种借口为自己的过错和应负的责任开脱,第一次可能你会沉浸在借口为自己带来的暂时的舒适和安全之中而不自知。但是,这种借口所带来的“好处”会让你第二次、第三次为自己去寻找借口,因为在你的思想里,你已经接受了这种寻找借口的行为。不幸的是,你很可能就会形成一种寻找借口的习惯。这是一种十分可怕的消极的心理习惯,它会让你变得消极而最终一事无成。记得有一次,学校领导安排我们区级和校级骨干教师每人上一节展示课,我上的课题是《买电器》,我先在三班试讲了一次,感觉还行。当在四班展示时,所使用的课件却出现了意想不到的问题,我想尽办法都没能把它解决,只好对学生说由于我的电脑技术有限,不能解决该问题,并以此告诉学生要好好学习,不断学习,遇到突发事件时才能迎刃而解。表面上反映出我上课机智还不赖,其实我内心很不痛快。事后,我又把该课件拿到不同的电脑上去试,结果发现都不会出现类似的问题,只有在四班教室里的电脑上才会出现那种奇怪的现象。于是,我便开始为自己找借口,对同事们说起这件怪事,其实就是在为自己
开脱罪责,换句话说就是自己给自己找台阶。我甚至于好希望当时听了我课的领导也知道这件事,让他们都明白这出现问题不能怪我,是电脑故障呀!看了《没有任何借口》这本书,我为自己曾经的想法感到羞耻,我为自己找借口感到可悲。突然想起了一个关于细节的不等式:100-1≠99,100-1=0,意思是功亏一篑,1%的错误会导致100%的失败。就这件事来说,的确是电脑有问题,的确是不能怪我。但如果我在四班先操作一遍课件,不就会发现这个问题了吗?也就不会出现当时那种尴尬的场面了。看来是因为我做事还不够细心,还不够注意细节,以后一定要吸取教训,更不能找任何借口来掩盖自己的错误。
再比如,在我们的生活中经常会遇到某些人为达到某种目的要对你撒谎,然后他还会用“善意的谎言”作为借口来为自己推脱,再为了圆这个谎就又撒了无数个谎,慢慢地养成了撒谎的习惯,于是变得没有责任感,没有羞耻心,失去了信誉,失去了朋友。
人的一生中会形成很多种习惯,有的习惯是好的,有的是不好的。良好的习惯对一个人的一生影响重大,而不好的习惯所带来的负面作用会更大。养成了良好的习惯,你就不会再为生活中出现的困难而感到束手无策,不会为工作中出现的问题而沮丧,甚至可以在工作中学会大量的解决问题的技巧,这样借口就会离你越来越远,而成功就会离你越来越近。千万不要让寻找借口成为你的习惯,就从现在开始,在工作中,在生活中,杜绝任何一次寻找借口的行为吧!
2011年8月
第五篇:不要让借口成为习惯
不要让借口成为习惯
无论在工作还是在生活中,每个人都会或多或少地养成一些习惯。在这些习惯中有的有益于我们发展,而有的却是阻碍我们前进的障碍,比如寻找借口的习惯。
在犯错之后,为了避免受到谴责,多数人会选择用借口进行欺骗的手段,尤其当他们是明知故犯的时候。如果在工作中从某种借口为自己的过错和应负的责任开脱,第一次可能你会沉浸借口为自己带来的暂时的舒适和安全之中而不自知。但是,这种借口所带来的“好处”会让你第二次、第三次为自己去寻找借口。因为在你的思想里,你已经接受了这种寻找借口的行为。不幸的是,你很可能就会形成一种寻找借口的习惯。这是一种十分可怕的消极的心理习惯,它会让你的工作变得拖沓而没有效率,会让你变得消极而最终一事无成。
由此可见,勇于承认自己的错误,承担自己的责任,不给自己的错误找借口,对每个员工来说都是十分重要的。
因此,作为一名员工,在工作中都应该贯彻“没有借口”的思想,工作中多花时间去寻找解决方案,相信只要肯想办法就一定会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如果将时间都用在工作中,相信找借口的机会就会减少。
“借口”是很多人都没取得成功的一个坏习惯。所以,在追求事业成功的过程中,一定要记住:千万不要让借口成为习惯。
初于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