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我教学生写读后感
我教学生写读后感
习作七要求学生写一个语文课本里的小故事,也可以写一写学完课文以后的启发。我觉得前者没有可训练的价值,就打算让学生统一写后者——一篇读后感。对于六年级学生来讲,想写好读后感是有一些难度的。教学的时候,我分这样几步进行:
一、讲解理论,明确方法。
1、懂得什么叫读后感。
所谓“读后感”,是读书笔记的一种,就是指读完一本书,一篇文章,一段话,一句名言等自己的感受或得到的启发。
2、懂得读后感的结构。
题目(注意扣住中心,并写上副标题)
一、点,简述文章内容,点出作品带给自己的感受——亮出观点句。可以是一个道理、人物分析等。
二、感,这是重点段。
引议,先围绕‚感‛引用原文,可用自己的语言概括的说,也可以直接引用原文的语句,夹叙夹议。
联议,联系课外举事例。如:名人、社会、普通人、周围人、自己等;如正面例子、反面例子等。夹叙夹议。
三、结,回应原文,可以强调观点,提出希望,发出号召。
二、对照范文,强化方法。
针对学生的理解程度,我考虑到,仅仅懂得写法还不够,应该给学生做个样子看看,于是我从两个角度——人物分析和揭示道理写了两篇下水作文。如下:
成功来自于精益求精
——读《詹天佑》有感
一、我怀着崇敬的心情,一遍又一遍地读了《詹天佑》这篇文章。文章记叙了詹天佑这位杰出的爱国工程师不畏帝国主义者的嘲笑,成功地主持修筑了我国历史上著名的‚京张‛铁路。我深深地被詹天佑那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所感动了懂得了‚只有精益求精,才能获得成功‛的道理。
二、课文中谈到,詹天佑常常勉励工作人员说:‚我们的工作首先要精密,不能有一点儿马虎,‘大概’、‘差不多’,这类说法不应该出自工程人员之口。‛詹天佑这种精益求精的精神,使得他勘测线路的时候总是一丝不苟,不忘‚周密‛二字,他每一个细节都做足做细,才成功地修筑了京张铁路,并且提前两年竣工,为我们祖国争回了荣誉。其实,每一个成功的科学家都是靠着这种精神才取得伟大的成功的。
化学史上被称为‚第三位小数的发现‛也是一个极好的例子。1892年英国科学家瑞利多次测定发现,从空气中得到的氮气每升重1.2572克,从氮气的氧化物中得到的氮气每升重1.2506克,两者在第三位小数上相差0.0066克,相当一个跳蚤的质量。瑞利没有忽略这一差异,更不认为是实验本身的‚误差‛加以‚修正‛,而是反复研究,最终发现了惰性气体。试想瑞利如果忽视了小数点第三位差异,会使惰性气体发现推迟多少年呢?化学史上这一著名的发现,真正体现了精益求精的科学精神。
读着读着,我想起了自己,这种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不正是做事马马虎虎、敷衍了事的我所缺少的吗?我可是一个十足的‚马大哈‛。平时,‚写作业坚决不检查‛是我的个性。为此,爸爸妈妈曾多次苦口婆心地劝我,写完作业后一定要检查、检查、再检查,可我却把这些忠言逆耳当作耳旁风。有一次,我以极快的速度写完了对于我来说是超简单的数学题。然后,毕恭毕敬地给老爸检查。爸爸瞄了一眼,问道:‚你认为你做对了吗?‛我立即脱口而出:‚我想也许应该可能对了吧!‛可结果却出乎我意料——错了!
三、读了《詹天佑》这篇文章后,我很受启发,詹天佑精益求精的研究态度告诉我:拥有了这种精神,我将来也一定会获得成功!
祖国在我心中
——读《詹天佑》有感
一、詹天佑是我国的杰出的爱国工程师。从北京到张家口的这一路段,最早是在他的主持下修筑成功的。这是完全由我国的工程技术人员设计施工的铁路干线。读了《詹天佑》这一课,我被他的爱国之情深深感动!
二、詹天佑回国后,满腔热忱地准备把所学本领贡献给祖国的铁路事业。清政府任命他为总工程师,在修筑铁路的过程中,他遇到了种种困难。他常常在狂风怒号,黄沙漫天,如果一不小心就会坠入深谷的地方工作,他不顾外国人的嘲笑,他始终在野外工作。无论遇到什么困难,他总是想:这是中国人自己修筑的第一条铁路,一定要修好;否则,不但惹外国人讥笑,还会使中国的工程师失掉信心。‛读着读着,我不由地赞叹:‚多爱国的詹天佑啊!‛他那强烈的爱国心是无法用文字表达出来的。在有困难时,他居然还想着国家,想着要为祖国争光。这条铁路在他的建设下仅仅4年就竣工了这是多么伟大的工程啊!
我突然想起了‚导弹之父‛钱学森,为了更好地报效祖国,钱学森早早的留学美国,师从美国著名空气动力学家冯•卡门。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诞生了,祖国要钱没钱,要设备没设备,但钱学森那颗急切归国的心丝毫没有动摇。他在美国有着优越的生活条件,若是别人,早就沉迷于巨大的诱惑之中,而钱学森却没有。优厚的待遇、美国人的阻挠都没能拦住他的回国之路。回到自己深爱的祖国后,他呕心沥血,为我国的航空导弹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这样一颗赤子之心怎能不让人感动?
作为一名小学生,我因为自己是一个中国人而感到骄傲!我觉得爱国首先要从小事做起。升国旗时,少先队员要行队礼,不是少先队员的同学要行注目礼。平时日常生活中要爱护红领巾,保持干净整洁。我们还要好好学习,珍惜每一秒,锻炼身体,培养道德,掌握知识,为祖国建设振兴中华做准备。
三、詹天佑的故事激发了同学们的爱国之心,希望每一个同学为振兴中华而勤奋学习,为创造祖国辉煌未来贡献自己的力量!
教学这个环节时,我请学生一边读范文一边回顾写读后感的写法,强化他们掌握写读后感的结构和注意点。
其中“夹叙夹议”是写好读后感的关键(用红色标出的部分是议论),也是学生写作的难点,我就请学生划出议论的句子,从而直观的理解什么叫“夹叙夹议”,一直到他们在实践中恰当地发表议论。
三、提供资料,降低难度。
为了让学生写好读后感,我帮助他们把每一篇课文理了一下,让他们根据自己的情况完成写作。
参考内容:
1、《郑成功》民族英雄郑成功收复台湾、建设台湾,具有很高的爱国热情和民族气节。
2、《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肖邦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3、《负荆请罪》蔺相如顾全大局。道理:只有顾全大局,才能使国家繁荣昌盛。
4、《最后的姿势》谭千秋老师热爱学生。道理:人生的价值在于为社会为他人奉献自己的光和热。
5、《船长》哈尔威忠于职守。道理:在危急时刻,只有镇定自若才能转危为安
6、《爱之链》乔伊助人为乐。道理:帮助别人就是帮助自己。
7、《小草和大树》道理1:只有坚持不懈,才能获得成功。道理2:学会放弃,学会选择,才能获得成功。
8、《轮椅上的霍金》霍金是非凡的科学家,也是一位生活强者。道理:一个人遇到困难的时候,要勇敢、乐观的面对,就会拥有快乐的人生。
9、《给家乡孩子的信》巴金热爱孩子。巴金热爱祖国。巴金珍惜时间。道理:为社会别人奉献爱、生命才会开出美丽的花。
10、《钱学森》钱学森热爱祖国。
11、《詹天佑》钱学森热爱祖国。道理1:只有精益求精,才能获得成功;道理2:只有敢于创新,才能取得成功。
12、《鞋匠的儿子》林肯充满爱心,提倡平等道理。林肯富有智慧。1:即使出身卑微,凭自己的智慧也会获得成功。道理2:凭自己的智慧与宽容,一定会赢得了大家的信任与爱戴。
13、《冬夜读书示子聿》道理:书上得到的知识要通过实践才能真正地了解。
14、《观书有感》道理:人只有不断读书,才能不断增加智慧。
15、《学与问》道理1:三人行,必有我师。能者为师,才能增长智慧。道理2:只有把“善于观察”和“勤学好问”结合起来,才能学有所得。
16、《养成读报的好习惯》道理:养成“勤读报、会读报”的好习惯,使人受益终身。
17、《姥姥的剪纸》道理:熟能生巧。
以上内容讲完后,我问学生:“你们觉得难写吗?”都异口同声:“不难。”“能写好吗?”“能!”
我相信他们应该能写得很好!
第二篇:教学生写读后感
教学生写读后感
读后感,顾名思义,要先有“读”,而后才有“感”可言,它将阅读与写作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阅读了一篇文章、一本书、一首诗„„而后将自己的感受、心得、体会写下来形成文字,就是读后感。
注意点:
1、吃透文义。写读后感之前,索要写的对象文章或者书籍要读透,找出自己感受最深的地方。如果读不透,写的时候就会东一句,西一句,不知所云。
2、是自己在写读后感,是自己的感受或者感悟。千万不要说教别人,令人味同嚼蜡。我看过一个学生的读后感,从头到尾除了概括引用原文之外,就是在对别人指手画脚,搞了很多名言名句镶嵌其中,满以为光彩夺目,实则堆砌材料。让人不愿意读下去。这是很多学生写作的共性。
一、了解“经典式”读后感的结构模式
读后感也离不开“读”——对原文的引述、概括、评价等等,离不开“感”——自己的感想、观点、看法,“读”与“感”之间,还要有“感点”前后衔接。因此,读后感的中心一般结构模式可以如下图所示:
述读(前提)发感(论证)感点(桥梁)结感(升华)
在这个结构模式中,“感点”是关键,没有了感点,读后感也就失去了灵魂,也就无所谓“读后感”。感点,就是你读后最有感受的地方或者点。
在整篇文章中,感点在“述读”与“发感”之间起着桥梁的作用,是结构全文的纽带。“感点”承接“述读”。读后感的写作,必须是先“读”而后“感”,不“读”则无“感”,“读”是“感”的前提和基础,“感”是“读”的延伸或结果。“感点”也领起“发感”,它是发感的依据。发感必须围绕感点展开论述,对感点发表自己的看法、感受,以议论为主,突出一个“感”字。“结感”收束全篇,升华感点,是“感”的归宿。
注意:很多学生的读后感,复述完故事内容,就开始写感,翻来覆去,就几句话,就是多写一点,也是不着边际,一盘散沙,主要是缺乏“感点”这个桥梁,显得很突兀,过度不自然,不顺畅。
二、掌握“经典式”读后感的写法
第一步:拟主标题,这一部很重要。很多学生直接写《xx》读后感,别人读的时候就引不起兴趣,会想到这样没有主题的读后感会不会浪费时间呢?如果有了一个非常醒目的标题,就会让人有一种乐于阅读的心思。所以,虽然也可以不要主标题,但是我还是建议拟主标题。过江龙进来的文章都学会了拟主标题,如:《爱是战胜邪恶的天然屏障--读《哈里·波特与魔法石》有感》、《拥有一颗平常心--读《查理和巧克力工厂》有感》、《谦虚功的基石—读《谦以行善,金榜提名》有感》等等。
标题是文章的眼睛,眼睛醒目,就像一个人拥有一双明亮的大眼睛一样,先是好看了三分呢。
注意点:标题一定要高度浓缩你的感悟心要。不要泛泛而写,一定要结合感点,否则会弄巧成拙,贻笑大方。
第二步:述读——引
讲述:在通常情况下,要围绕感点,引述材料。就是围绕感点,有的放矢地简述原文相关内容。写这部分内容就是为了交代感想从何而来,并为后文的议论作好铺垫。
注意点:
1、在述读这一部分,引述原文要精简,不能大段大段地叙述所读书籍、文章的具体内容。
2、对于原文的述读,材料精短的,可以全文引述;
3、篇幅较长的,只能够是简述与感点有直接关系的部分,而与感点无关紧要的部分只能是忍痛割爱了。
4、“述读”材料要精简、准确、有针对性,这是读后感成功的第一个需要注意的地方。
5、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了一半。这一部分如果拖沓冗长或者与主题不相符,就会让人反感。
第三步:感点——议
议,就是紧承前一段“述读”所引述的材料,针对材料进行评析,既可就事论事,对所“引”的内容作一番分析;也可以由现象到本质,由个别到一般的作一番挖掘;对寓意深的材料更要深入剖析,然后水到渠成地“亮”出自己的感点,也就是中心论点。
注意点:感点的提出,要有与之相关的所读材料。如果没有述读的这部分材料,感点就是无源之水,流而不远;感点也只能是空发议论,泛泛而谈。所以,不管述读在感点之前,还是在感点之后,首先要有述读的存在,其后才能有感点的成立
第四步:发感——联
“发感”就是对“感点”——中心论点——进行论证。这一部分是读后感的主体部分,是对感点的阐述,通过摆事实、讲道理证明感点的正确性,或正面论、反面证证明感点的合理性。
注意点:
1、所摆的事实、所讲的道理都要围绕感点来展开,而不能游离于感点之外。也就是你选的例子和所讲的道理和感点要有共鸣,不能另立一个论点。否则,就会不知所云,下笔千言,离题万里。有一些学生在联系实际的时候,所选的题材和感点貌似相似,仔细一对比,表达的思想不一样,这样就让读者看不明白你在说什么了,切忌。
2、发感还要联系实际,深入论证。联系实际,既可以由此及彼地联系现实生活中相类似的现象,也可以由古及今联系现实生活中的相反的种种问题,有时候还可以是个人的思想、言行、经历。
3、联系实际,要有针对性,必须紧扣感点,而不能泛泛而谈,不能脱离感点随意联想,不着边际。
第五步:结感——结
结感就是收束全文,既可以回应前文,强调感点;也可以提出希望,发出号。
注意点:
1、不管怎样结尾,都要与前面的几个部分构成一个有机整体,不能是横空出世,说一些不着边际的话。表决心式的结尾也行,但是容易落入俗套,有虎头蛇尾的感觉。
2、要结得自然,顺理成章收束全篇。或发人深思,或气势磅礴,或首尾呼应,暗合标题,都不失精彩。
读后感,是读书笔记的一种形式,指读完一篇文章或一本书后,把自己的感想、收获写下来。读后感的内容一般有两种:
①受到的感动、启发或教育;
②学到的新知识。
读后感,顾名思义,是先读后感。读是基础,只有在读的过程中受到了感动,或得到了收获,才有感的内容可写。
这里要提出一个词:感点。
感点——指让你最受感动的那一点(或方面)。实际上,也就是前面讲的“观点”(主题)。同样一篇文章,若让全班同学来写读后感,可能每位同学写出的侧重点都不同,也就是感点都不同。
同样一篇文章,若要你来列感点,你也可能会列出许多个来,但具体在写读后感的时候,你则只需选择你认为最重要的一个感点来写即可。
如童话名著《绿野仙踪》,就可列出如下感点:
世上无难事;团结就是力量;我变得勇敢、自信了……
你只需选其中一个让你感触最深的感点来写就行了。
读后感的拟题方式一般有两种:
1.直接拟题。如:
读《……》有感;《……》读后感;读《……》后想到的;《……》读后;读《……》的感想;我读《……》;读《……》;读《……》后;读《……》后的感想。
2.以感点为正题,以“——读《……》有感”为副题。如:
世上无难事
——读《绿野仙踪》有感
团结就是力量
——《绿野仙踪》读后感
我变得勇敢、自信了
——读《绿野仙踪》
写读后感三忌:
1.大段抄录原文,变成了“读后抄”。
2.针对原文内容,大段写检查,作保证,变成了“检讨书”。
3.脱离原文内容,节外生枝,使读和感脱节、无关。
说明:此方法也适用于写观后感。
第三篇:我是这样教学生写读后感的
我是这样教学生写读后感的文章摘要:在教学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然后又在教学中,用自身的教学实践事例,去分析、去解决问题。
关键词:阅读感受习作
十几年来的语文教学实践让我发现,学生在每次单元测验或期末水平测试中,阅读和习作是学生失分最严重的。就此虽然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我也加强了写读后感这方面的训练,可总是收效甚微,学生仍旧较难准确把握文章的中心思想;感受不深或没有感受。习作既写不长,内容也浅显,更没有深度。
怎么才能使学生在写读后感这方面有一次较大的提高呢?于是我利用业余时间翻阅此方面的相关教学资料。其中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一书中对阅读的阐述让我不觉眼前一亮,同时也深有感触。我决定让学生多读读课外书。从书中去感悟文章的中心及作者写读后感的方式方法。其具体做法如下:
首先,我从学校的图书室里选借一些相应的书刊,让学生课后自行阅读学习,不明白的可以提问。可我是怎样知道学生真的读了呢?于是我又让学生写阅读纪录卡,将自己所读书名、主要内容及有关句子摘录写下来。这样坚持做了一段时间后,发现有的大部分能坚持完成少部分学生较敷衍,没起到太大的作用。
其二,结合以上学生的学习情况,我经过再三考虑,决定让学生每周写一篇质量较高的读后感。在写之前,我又一次复习了有关读后感的概念意义及读后感的表现形式即写法——读后感,就是读了一本书籍或一篇文章,把自己体会、感受或启示写下来。写读后感,“读”是基础,要读懂文章想告诉我们什么;感是重点,所谓“感”,可以是从书中领悟出来的道理或自己的思想,可以是受书中的内容启发而引起的思考与联想,可以是因读书而激发的决心和理想,也可以是因读书而引起的对社会上某些丑恶现象的抨 1
击。读后感的表达方式灵活多样,基本属于议论范畴,但写法不同于一般议论文,因为它必须是在读后的基础上发感想。要写好有体验、有见解、有感情、有新意的读后感。教他们读后感的写法,对于差生,干脆就给他们固定的格式,照葫芦画瓢吧!
其三,课堂中我还时常抓住学生现实生活中的具体事例,用口头作文的形式引导学生学习写读后感。写了一段时间后,我发现进步最大的就是优生了,他们不仅能较准确地把握文章的内容,用较简练的语言概括,同时又能联系实际想开去,写出来的文章可真是合符实际了,我不禁心喜!我也时常把他们的文章——读后感当范文念;这样在不知不觉中,其他同学也得到了很多写读后感的方法,习作水平也不知不觉有了提高。回想我的写作教学经历。我思考总结出,写读后感还真有以下几点好处:一是能使学生去多读书,因为不读,他们就没法写;二是能培养学生的语言概括能力,因为在读后感中要简介所读文章的主要内容,长期训练下去,学生的概括能力自然而然就会增强;三是能训练学生准确把握文章中心思想的能力,不抓住文章中心,怎么谈感受呢?同时也指导了学生怎样自学课文,怎样抓住文章重点句,可谓一举两得;第四,顺理成章地培养了学生的习作兴趣和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写作水平。
以上是我的一点教学随笔,不成理论。我会将这一教学写读后感的方法进行到底。2
第四篇:我是这样教学生写读后感的 学科类
年小学教师教育教学教改交流论文
我是这样教学生写读后感的小学
小学学科类
2010年12月
2010 我是这样教学生写读后感的
文章摘要:在教学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然后又在教学中,用自身的教学实践事例,去分析、去解决问题。
关键词:阅读 感受习作
十几年来的语文教学实践让我发现,学生在每次单元测验或期末水平测试中,阅读和习作是学生失分最严重的。就此虽然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我也加强了写读后感这方面的训练,可总是收效甚微,学生仍旧较难准确把握文章的中心思想;感受不深或没有感受。习作既写不长,内容也浅显,更没有深度。
怎么才能使学生在写读后感这方面有一次较大的提高呢?于是我利用业余时间翻阅此方面的相关教学资料。其中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一书中对阅读的阐述让我不觉眼前一亮,同时也深有感触。我决定让学生多读读课外书。从书中去感悟文章的中心及作者写读后感的方式方法。其具体做法如下:
首先,我从学校的图书室里选借一些相应的书刊,让学生课后自行阅读学习,不明白的可以提问。可我是怎样知道学生真的读了呢?于是我又让学生写阅读纪录卡,将自己所读书名、主要内容及有关句子摘录写下来。这样坚持做了一段时间后,发现有的大部分能坚持完成少部分学生较敷衍,没起到太大的作用。
其二,结合以上学生的学习情况,我经过再三考虑,决定让学生每周写一篇质量较高的读后感。在写之前,我又一次复习了有关读后感的概念意义及读后感的表现形式即写法——读后感,就是读了一本书籍或一篇文章,把自己体会、感受或启示写下来。写读后感,“读”是基础,要读懂文章想告诉我们什么;感是重点,所谓“感”,可以是从书中领悟出来的道理或自己的思想,可以是受书中的内容启发而引起的思考与联想,可以是因读书而激发的决心和理想,也可以是因读书而引起的对社会上某些丑恶现象的抨 2 击。读后感的表达方式灵活多样,基本属于议论范畴,但写法不同于一般议论文,因为它必须是在读后的基础上发感想。要写好有体验、有见解、有感情、有新意的读后感。教他们读后感的写法,对于差生,干脆就给他们固定的格式,照葫芦画瓢吧!
其三,课堂中我还时常抓住学生现实生活中的具体事例,用口头作文的形式引导学生学习写读后感。写了一段时间后,我发现进步最大的就是优生了,他们不仅能较准确地把握文章的内容,用较简练的语言概括,同时又能联系实际想开去,写出来的文章可真是合符实际了,我不禁心喜!我也时常把他们的文章——读后感当范文念;这样在不知不觉中,其他同学也得到了很多写读后感的方法,习作水平也不知不觉有了提高。
回想我的写作教学经历。我思考总结出,写读后感还真有以下几点好处:一是能使学生去多读书,因为不读,他们就没法写;二是能培养学生的语言概括能力,因为在读后感中要简介所读文章的主要内容,长期训练下去,学生的概括能力自然而然就会增强;三是能训练学生准确把握文章中心思想的能力,不抓住文章中心,怎么谈感受呢?同时也指导了学生怎样自学课文,怎样抓住文章重点句,可谓一举两得;第四,顺理成章地培养了学生的习作兴趣和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写作水平。
以上是我的一点教学随笔,不成理论。我会将这一教学写读后感的方法进行到底。
第五篇:我教学生学
我教学生学《弟子规》 ——之百善孝为先
《弟子规》原文:父母呼 应勿缓 父母命 行勿懒 父母教 须敬听 父母责 须顺承 冬则温 夏则凊 晨则省 昏则定 出必告 反必面 居有常 业无变 事虽小 勿擅为 苟擅为 子道亏 物虽小 勿私藏 苟私藏 亲心伤 亲所好 力为具 亲所恶 谨为去 身有伤 贻亲忧 德有伤 贻亲羞 亲爱我 孝何难 亲憎我 孝方贤 亲有过 谏使更 怡吾色 柔吾声 谏不入 悦复谏 号泣随 挞无怨 亲有疾 药先尝 昼夜侍 不离床 丧三年 常悲咽 居处变 酒肉绝 丧尽礼 祭尽诚 事死者 如事生
从二年级一期开始,我就利用每周五的集体阅读时间带孩子们学习《弟子规》,到现在为止我们已经学到了“路遇长,急趋揖,长无言,退恭立”,下面我就我这一段时间和学生们共同学习《弟子规》的一些感受。
一、惟贤惟德,能服于人
其实在当初选择《三字经》和《弟子规》这两本经典书籍的时候,我犹豫了,当再次仔细阅读了这两本书的内容后,我决定先教孩子们《弟子规》,《三字经》侧重的主要是教孩子们中国传统的教育、历史、天文、地理、伦理和道德各方面的知识,《弟子规》教导学生为人处世的规范,教的我们是做人,两者择之,不言而喻。仁义礼智信等许多高贵的品质越来越淡出时下人们的视线。尤其是现在很多学生基本都是独生子女,特别需要加强相互之间的友好交往。孩子处于这种“含在嘴里怕化了,捧在手里怕掉了”的优越环境之下,事事都以自我为中心。连最起码与同学的友爱、宽容都不懂,更勿提对父母的“孝心”,对孩子这方面的教育远比教他们“三才者,天地人,三光者,日月星。三纲者,君臣义,父子亲,夫妇顺”来的更实际。中国古代的价值观是以“仁爱”为核心,而这个“仁爱”必须有个根才能够长养起来,而这个根就是对父母的孝,对兄弟的友悌之心。
一个品行优秀的人,必然是孝敬父母的人,如果一个人连自己的父母都不能去爱,他怎么去爱大众,去爱社会呢?一个仁义,善良的人无论在家,还是在社会上都是一个好人,待人接物诚实善良,孝敬父母,爱护子女,他的心是无私的。
二、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常怀感恩之心的人,对人能更加宽容。怀着感恩的心来生活,那简直是一种诗意的栖居。现在的孩子,养尊处优,缺乏责任感,只会索取,却不懂得回报和付出。这是谁的责任呢?是孩子们?不,他们是花圃中的花朵,需要园丁精心浇灌才会健康成长。是我们这些父母太忙了,没让他们明白什么是最珍贵的——感恩。记得那次我给孩子上《弟子规》时,我问孩子们你给父母做了些什么?回答却是鸦雀无声。我们的孩子们从来认为父母的爱是理所当然,他人应该对自己好,从来没有去思考我是否也能设身处地的去为父母或者他人这样子做。感恩是一种高尚的品德。会感恩是何等的珍贵,我们这个社会太需要这些了。只有学会了感恩,我们的孩子才能以友善之心对待他人,尊重他人的劳动。只有学会了感恩,我们的孩子才会更珍惜拥有的一切。
三、看似寻常最崎岖,成如容易却艰辛
“父母呼 应勿缓 父母命 行勿懒 父母教 须敬听 父母责 须顺承”从诵读的要求来说,何其容易,经常看到父母喊了许多遍,孩子还磨磨蹭蹭的,父母交代一件事情不但不愿意做,还怪父母为什么不叫别人去做,父母责备一句,根本不能够平心静气地去接受。
《第子规》中曰:“出必告反必面”简简单单的6字告诉了我们在日常起居生活中该怎样做才算尽了孝道。大意是:每天早晨起床后,一定要先去拜见父母,向父母请安;傍晚回家也同样要向父母问候;外出时要告诉父母自己的行踪,去做什么了,回家时也要看望父母,向他们禀告自己的情况,以求得父母的安心。但是在生活中经常有家长打电话说孩子放学很久了还未回家,结果后来发现在外面玩得不亦乐乎,早已忘乎所以。这6个字为我们的学生树立了一个很好的榜样,学完这一句后,我时常用这6个字要求他们。
《弟子规》这些规矩,看似平常无奇,但是,如果我们认真去践行,那带给父母亲的欢欣快乐,岂是有形的东西可以媲美的。为人德为先为人最基本的就是要做到知恩、感恩、报恩。从小开始,父母对子女的照顾可以说是无微不至,凡是有好的东西一定留给孩子,没有一点私心,而一切辛苦都由自己承担。
四、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半年多的教学,让我看到学生们从距今三百多年的《弟子规》中学到了很多实在的做人准则。对于培养他们的优秀品质,会起到非常重要的引导作用。集中国传统家训、家规、家教之大成!也是当今社会做人的基本教导,倡导通过在生活中学习、力行以达到家庭和睦、社会和谐,是人生第一规,是做人的根本!我将会继续陪着孩子们学完其中的精华,落实到我们的生活、学习、做人当中!而且,对于一个中国人,多读些圣贤书,就像我们会背许多的唐诗宋词一样,难道不是一件很美好的事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