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八维学员:从懵懂无知到职场达人
八维学员:从懵懂无知到职场达人
来源:北京八维学院 责任编辑:信息中心
张晓*同学是北京八维学院学员,本科毕业于吉林建筑大学计算机软件专业,他告诉记者,来八维之前,和小伙伴们每天的聊天内容就是假期去哪玩,毕业后要挣多少钱的薪水,娱乐新闻上谁和谁又分手了。来八维学习之后,收获了不少东西,增长了不少的经验,彻底改变了自己,下面是他的学习心得:记得刚开始来到这里是各种不习惯,而且在学校上课也没有这么紧张,后来慢慢习惯了这种规律的生活,在这里学到了很多校园里没有的课程,老师讲得很好的,如果一直认真跟着老师学习,一定会有很大的收获,感觉自己后来学的不是很认真,被落下了很多,感觉真的有点后悔,一个这么好的学习时间段被自己浪费了。一定会珍惜时间,好好努力。
当课程开始后,班里同学那种高涨的学习劲头让我不敢有一丝的怠慢,说真的有时候真的很累,很想放弃,可是当每天都是你最后一个来教室,第一个离开时,我们每个人那颗强大的自尊心受得了吗?每当你在想怎么偷懒,听到昔日最好的朋友都在和比人讨论技术难点时,你会不会觉得和别人的差距越拉越大?就是这种逼得人连上卫生间都是小跑状态的四个月的生活彻底改变了我。
每天早上放弃床铺温暖的吸引,顶着北京刺骨的寒风来到教室,开电脑,看笔记,敲代码,问问题……貌似一成不变的学习生活其实带给我了惊人的变化,不只是技术上,更多的是行为习惯,是一种由内而外的蜕变,一种破茧而出获得新生的酣畅淋漓的感觉。最后,我在北方基地的双选会上用扎实的技术功底,良好的精神面貌,熟练的面试技巧获得了面试官的认可,得到了现在这份满意的工作。这些不像是原来的我,而这些新生的东西都是北方基地的每一位老师教会我的。
张晓*同学说,在八维学习中,每天的聊天内容从大学时的假期去哪玩变成以后想去哪工作,说明我们长大了;谈论的话题从多少钱的薪水到那个方向更适合自己的职业规划,说明我们成熟了;当我们在八维交流的是自己未来几年清晰的人生发展目标,说明我们职业了,从从不懂事的孩子,变成了有担当,有实力,有能力,更有无限潜力的职场达人!
第二篇:读《从职场白丁到职场达人》有感
读《职场十年:从职场白丁到职场达人》有感
能够从职场白丁到职场达人首先自身就得有多方面的能力:果敢的判断力,敏锐的洞察力,坚强的意志力,高手段的协调力与控制力,善辞令(能言善辩),具有创建良好人际关系的亲和力……
大多数情况下,职场达人在校时,就是表现突出的,不仅成绩上受老师同学们的瞩目,而且能力上也是绝不逊色的,不管是学业还是能力上都是在不断地锻炼完善自己,因为他们有着明确的目标,同时也不会做行动的懦夫,一步步走属于自己的路。他们有着很多的社会实践,在此当中已经尝遍了人间冷暖,不管是别人的冷言冷语,恶语相向,盛气凌人,还是别人的笑脸迎人,温柔大度,这些他们都有着很深的彻悟。当然,这对于他们以后的工作都是有帮助的。所以,现在的我们,每天都得抱着一颗学习的心,去学习我们所遇到的一切艰辛,包括如何待人接物,如何社会实践。要相信现在我们能够遇到的好事或坏事,都是对我们的磨砺,我们应该紧紧抓住每一次机会,抱着感恩的心,冷静客观的心(切忌烦躁),去处理这些事,要相信我们会从中有所收获,就在我们克服困难,恰如其分的解决了这些事之时,我们的处理事情的能力就在此刻得以提升,我们就在此刻得以成长,向我们的人生目标又迈进了一步。
其次,在职场当中,还有很多是除了自身能力之外必须学会的事。比如关于功过与危机的处理:对于功劳,一定不能沾沾自喜,而是要以万分的惶恐再三将功劳捧到直接领导或者老板身上。道理很简单,所谓功高慑主,就算你为开国之主打下江山,不也是要落一个杯酒释
兵权或者身首异处的结果吗?那还不如早早把功劳送给领导,要知道不管是私企、国企、外企,你的工资、奖金、考评以及种种升迁和变动,全都是要靠领导做主的。把光环统统丢给他,面对这样又能帮衬自己又不居功自傲的下属,你说领导会怎样对你呢?一句话,实惠最重要,以虚名换取安全和实惠,这才对得起你的努力。
对于过错,不要倔强的认为,是我错的,我就认;不是我错的,打死我也不认。工作中,与上级共事发生的错,不论种种一定要记住这都是你的错。没什么好解释的,领导之所以在你上边的位子上能端然稳坐,自然就有驾驭一切的能力。他火眼金睛自然知道谁是谁非,既然他心知肚明,你又何必逼着他承认错在他呢?你先认下来,他自然能为你摆平,也会念及你的好。当然,涉及性质问题的时候又另当别论,以上错误指的是技术层面的,而不是涉及犯罪和个人道德层面的。
而对于下级的错,在上级和平级面前,要坦然承认自己的领导责任,要语重心长、痛心疾首地自责与检讨:“都是我的错,如果我要是再多叮嘱一句,这个错误就可以避免了。”“虽然对他有些不放心,但还是本着锻炼队伍的心态让他放手去做,所以出了事情,我难辞其咎”……然而对于下级,该敲打的时候也要敲打,只是分寸要掌握得当。敲打的同时不要忘记强调,这件事情你已经帮他扛下来了,但是请他以后要记住,有句话说得好“不是哥们溜肩膀,而是真的扛不住!”表明你作为三明治、夹心面包的苦楚,这样一件错误发生很有可能让你在下级和上级面前获得更多的赞誉。
对于奉上,有才华的人自然会带着几分傲骨。但老板和同事都不会喜欢,所以一定要收敛、收敛再收敛。记得“木秀于林风必摧之,行高于人众比非之”的道理。如果你没有才华和能力也就罢了,平庸的人不会惹人侧目,而如果你恰恰觉得自己非比寻常,就一定要将pmp和mpmp两法则熟练使用,这样才能让你如虎添翼,否则只能是虎落平阳。
关于“敌我”,工作中难免会遇到一两个人,让你觉得如芒刺在身,不那么舒服。你大可以这样想,还好这次是在手上、背上,而不是在眼睛上。同样的付出却不一定会有同样的回报,很多时候会觉得他并不如我,他却升职加薪,也许,是因为他隐于表面下的努力你没有看到而已,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闪光点,你发现不发现不重要,重要的是老板看到了。所以工作中最好用放大镜去看别人的优点,实在不行,换上显微镜也可以,至于别人的不好,心里知道就好。
从头再来。经验与资历有的时候会为你插上理想的翅膀,帮你迅速缩短与目标之间的距离。然而也有时候,它会成为你更上一层楼的桎梏。也许你会不平,曾经的辉煌与优秀没有得到意料之中的肯定与赏识,原地踏步或者是退步总会让你泄气,这个时候只能以平和的心态才能走出迷雾。人不能总活在记忆中,“想当年”也许更适合在暮年是坐在摇椅上细细回味。荣辱得失都只是过去时,盛有半杯水的杯子如何能装上一整杯水?唯有“先舍后得”。所以,当你在职场面对新的选择时,真的需要“放下之后”才能真正“上位”。
真正的成长。有人说过,学会隐藏伤口,独自咀嚼孤独与挫折,将一切失意与无奈默默沉淀在心底,出现在人前时依旧积极乐观、开朗热情,这才是成长。就像做不成太阳,你可以去做一颗熠熠生辉的星星。当不成美女,你还可以时刻将灿烂的笑容展现在脸上,博一个可爱的评价。也许在职场,你永远学不会八面玲珑,也不屑让自己变得世故庸俗。但是你一定要做好准备,置身山顶、曲高和寡的境遇并不是人人可以坦然面对的。是卓越还是平淡,其实都需要你不断地调试自己的心情,淡定中蕴含积极,有足够的勇气与能力面对随时可能来临的得失成败,这才是真正的成长。
第三篇:从无知、无奈到无悔
从无知、无奈到无悔
——我校客座教授张荣刚谈新闻
从无知出发,到幡然醒悟;虽途中有诸多无奈,依然用新闻理想为人生护航,无悔无怨„„11月29日下午,深圳知名媒体人、我校客座教授张荣刚以亲身之感与文新学子谈新闻。张荣刚教授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现在中国传媒大学和我校讲学,曾是2011年深圳大运会新闻中心负责人,不久前出席了在成都举办的第九届亚洲传媒论坛和第三届亚洲城市论坛。
当过知青,做过学徒工,在大学里从学生会主席到学院团委副书记,张荣刚老师的仕途可谓一帆风顺,何以毅然辞职,从事新闻行业?张老师说,最初是一种“虚荣”的诱惑,认为新闻人是“无冕之王”,那个时候对于新闻行业知之甚少,可谓“无知”。张老师还讲了那时的趣事“那时火车的软卧只有一定级别的干部可以乘坐,有一次临床一个40多岁的处级干部被撵,问及列车员我为什么可以乘坐时,列车员说:‘因为他是记者!’”
无奈,这是张老师说的第二个感受。当真正从事新闻行业,却发现曾经许多梦想都要屈从于现实。“这是你们以后肯定要经历的过程,尤其现在新闻学子过剩,实习不再像以前一样有工资有优惠待遇,现在的实习就是免费劳动力,无奈提前开始。”张老师讲新闻人尤其要注意政治风险,“以前做编辑的时候,每天都会接到邮件、传真、电话、口头通知等,明确告诉你哪些不能报!”在社会的大环境大背景下,怎样做不违规?这是在挑战我们的智慧!张老师说,虽然无奈,但是总有吸引他让他咬着牙留下来的理由:新闻能与社会广泛接触;新闻人极大地拓宽了知识面,能了解不同行业的信息;新闻人是社会公器,对社会起到监督、警醒和提示的作用,能够推动社会积极向前发展。
“新闻能够改变世界”,一件事情因为媒体的力量而改变,推动社会向更好的方向发展,所以“无悔”。张老师告诫新闻学子们,当你拿起手中的笔或麦克风的时候,你就承担起了对社会的责任,就应该监督社会的不公正和揭露社会的阴暗面。
“三无主义”之后,张老师给同学们开起了新闻发布会,回应同学们的各种问题。张老师讲,教育不等于学习,教育是一种制度,是被动的接受,而学习是一个主动的过程,新闻学子更要懂得“学习学习再学习!”只有有了丰富的学识,才能更好地从事新闻行业。对于任何一个行业能够滔滔不绝讲上十几分钟,这样才算一个合格的新闻人。张老师还说,日后不管遇到什么困难都要坚持自己的新闻理想,要懂得如何运用新媒体的力量为自己服务。此外,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很重要,“让王大妈、李大爷见鬼去吧”,张老师说一定要注意实地观察采访,培养自己的新闻敏感度,走在路上、坐在车上,时刻都要想着“哪里有新闻”!讲座结束后,一名同学仍“恋恋不舍”,追着老师刨根问底!张老师也说希望同学们常和他交流,并把微博“深圳客”留给了同学们!
(文新学院李艳云供稿)
第四篇:从职场菜鸟到达人的思维转变
从职场菜鸟到达人的思维转变
如何让职场思维助你迅速成长?
职场上,最常用来形容新人的一个词,是「青涩」。
有些场合下,这个词是「缺乏工作经验」的意思,但更多时候,这个词并没有这么简单。有时,我们会觉得一个新人,能力不错,态度很积极,也有不短的实习经验,但就是觉得,跟一个成熟的职场人比起来,还是欠缺了那么一点东西,导致你不太敢把一些事情放手交给他去做。这个时候,你就会觉得,这个人,还是显得有一点儿「青涩」。
很多时候,这跟能力和经验并没有太大关系——这几年来,陆陆续续带过好些实习生和新人,最大的感触就是,他们的能力完全不比我们这些所谓的「前辈」差,甚至有许多人犹有过之。
但是,在他们身上,还是缺乏一种从学校思维向职场思维的转变——恰恰是这种职场思维模式,能够将能力催化、放大,发挥出超过100%的效益。而那些在工作中异常顺利的人,也正是这种「职场思维」的得益者。他们与前者的能力并无明显的高下之分,但在工作中表现出来的成绩却迥然不同。
那么,所谓的「职场思维」模式,具体是什么呢?
01、自我驱动思维
别再说「可我只是个实习生呀」
如果评选一句「实习生最不应该说的话」,毫无疑问这句肯定能当选第一名。
不止一位朋友跟我说过,他们带实习生时,只要听到这句话,肯定就不会让他转正了,无论他的能力多么突出、对岗位多么熟悉。因为这句话意味着,你自己给自己设了限。
而这是最最忌讳的事情。
很多时候,一个公司重用一个人,未必是因为他的能力,更多的时候是因为他的潜力——能力再强也总会被后来者赶上,但潜力不会。而一旦你抱着「我只是个实习生,做好我该做的就行」的心态,那么,对公司来说,你的潜力也就到头了。你做得再好,也就是一个最优秀实习生的水准。既然你无法带来惊喜,那为什么不另找一个能超出期望的人呢?
这句话推而广之都是适用的:我只是个文案,我只是个前端开发,我只是个设计师,我只是个销售……当你用雇员的眼光看待自己,你的上限就被局限在这个职位的范围内了。无形之中,你就为自己增设了一道「天花板」。
正确的方式是什么呢?
是站在更高的层次,用管理者的眼光看待自己。
几年前我初出茅庐的时候,面试过一个文案职位,当时的主管对我说:你如果只想做好一个文案,那么你做到死都是一个文案。当然,你或许会成为一个出色的文案,但这有什么用呢?我已经能看得到你的上限了,那么你的价值也就已经确定了。你必须努力。做好文案的本职工作是本分,在这个基础上,你要去接触其他同事的工作,要尝试站在上级的角度去看待问题。这样,你才有可能突破。
这成了后来我对实习生的要求。如果你想进步,做好本职工作是远远不够的,你必须站在你上级的角度去看待问题,去了解上级的工作,问自己:如果你要接替他,需要做到什么?这样,你才会去了解整个大局,知道自己的工作应该怎么开展,知道自己该往哪个方向努力。
人就是这样的,当你把目标设在80分时,你或许只能拿到60分,努力一把,也只能到70分;但当你望着100分时,也许你咬咬牙,就到了80分。如果我们觉得进步不够大,很多时候,也许只是因为对自己的要求不够高。
做好一件事情,有时是因为一份酬劳,有时是因为挑战自己获得的成就感,前者并没有什么不好,但如果你想成为一个更优秀的人,我希望你会选择后者。
02、行动力思维
想法的价值就在于被执行
创业圈里有一句老生常谈:想法是没有价值的,有价值的是把想法实现的过程。
这句话在职场上也完全适用。
很多新人总是热衷于提出各种各样的想法,今天一个点子,明天一个创意,这固然是一件好事,但是,这确实没有太大意义。要知道,你能想到的东西,很多人也同样能想到,它很有可能一点也不「新」。退一万步讲,即使你真的提出了一个从来没有人想到的新颖想法,在没有切实可靠的执行方案之前,也没有太大意义——想法是无法带来实际效果的,你没法只靠一个想法带来用户、占领市场,更何况,有很大的可能性,它是做不出来的。
不要怀疑。我们每天都会产生许许多多的想法,这其中,能得以执行的不到10%,能坚持做完的不到1%,能获得预期效果的不到0.5%。我们总是会在想象中忽略许多琐碎的细节,然而在执行的时候,正是这些细节累积起来,成为了我们最大的阻碍。
举个例子,你想到一个点子,但当你真正去执行的时候,会发现问题重重:
标题怎么写?
分享文案怎么写?
图片风格怎么做?
页面怎么设计?
场景怎么设计?
操作选项怎么设置?
怎样才能实现最好的用户体验?
怎样才能在降低门槛的同时不牺牲游戏性?
你在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中,会不断地碰壁、妥协、让步,最终,即使能够做完,实现的效果跟一开始预想的也很可能完全不同。很多新人常犯的错误,就是把想法当成思考的终点。不是的,想法只是思考的开始。当你绞尽脑汁终于想出一个很棒的创意时,那仅仅意味着:你的思考终于走上正轨,可以「真正开始」思考了。在它被执行出来之前,它一点价值也没有。
为什么互联网产品需要迭代?因为大家知道,对于互联网产品,最重要的,是让它赶紧上线运行,后续再慢慢去优化、升级。你就算做出了一个60分的产品,也比只有一个100分的想法好,因为前者可以切实满足一部分人的需求,但后者不行。
03、结果导向思维
这个世界不相信眼泪
这句话可能有点残酷,但事实确实如此:在社会上,衡量你价值的,不是你有多优秀,有多努力,而是你做了什么。
知乎上有一句话,叫做:无须刻意经营你的人脉,当你能够为别人提供价值时,你自然就拥有了人脉。这句话尽管功利,但确实是事实。人脉基于交换,交换的是什么?就是彼此为对方提供价值的能力。这个世界并不在乎你是一个怎样的人,你有着怎样的内心,你受过怎样的挫折,你有过怎样的努力,它只会问你,你能为它带来什么。
趁早了解这一点是有好处的。它会让你明白,当你摔倒的时候,沮丧、失落、哭泣,都是毫无作用的。这个世界不会像父母一样,你一哭,一撒娇,就给你颗糖;也不会起恻隐之心,帮你一把,让你赶上别人。如果你坐在原地嚎啕大哭,你只会看到别人一个一个地越过你,把你甩在身后。唯一有用的,是赶紧爬起来,反省失败的原因,加把劲,迎头赶上别人。
·「可是我已经很努力了呀?」
·对不起,如果光凭努力就有用的话,我们还要绩效考核做什么?
你必须尽快转变思维:那些我们很熟悉的观念,诸如「虽然没有成功,可是已经尽力了」「没有功劳也有苦劳」「他是一个优秀的人,因为他很努力」等等,在职场上,基本没有价值。公司并不需要一个勤奋努力、但却没法带来实际效益的员工。因为,如果努力了却没有结果,要么是你的能力有问题,要么是你努力的方向不对——无论哪一种,都说明你并不是一个好的员工。
这也是从学院人向社会人转变过程中最艰难的一点。在象牙塔中,我们有老师,有父母,出了什么差错也会有人一层层帮我们扛下来。但是在职场上,你要开始学会去负责。
「没完成」就是没完成,你的责任并不会因为你是否尽力而减轻,「我已经很努力了」永远不是做不好的借口。没有人可以一辈子帮你,没有人能够永远帮你收拾残局,你能做的就是不要给自己留下「反正我努力了,做不好也没关系」的退路。
越早明白这一点,越早学会独立和担当,才是成为一个优秀职场人的必要条件。
04、解决方案思维
我要的不是问题,是答案!
前些日子同事招了个实习生,很聪明的小姑娘,入职几天,就摸清了流程,并且时不时会对同事说,这里的流程有一些问题,不太合理,那里的目标不太明确,我们的做法是不是有点跑偏,目前的方针是不是真的有效果,等等。
终于有一次,同事忍不住问她,你说的都挺有道理,那你觉得应该怎么解决呢?
她说:啊?这不是你的事情吗?我就是帮你找出这些问题的存在……
这是许多新人常犯的错误。提出问题确实是好的,很多老板也十分欢迎,但是,这样并不够。
为什么呢?一方面,老板是非常忙的,每天都有自己的排程,需要考虑和统筹的事情很多,你抛一个问题给他,期望他自己去思考,通常不会有什么效果,只会让他觉得更烦。另一方面,绝大多数问题其实大家都心知肚明,只是碍于没有更好的解决方式,或是没有人手。如果你真的每天都能提出一些新的问题,那多半是这个组织本身出了问题,你应该考虑的是赶紧离开。
正确的做法是什么呢?你提出一个问题,同时告诉他你的解决方案,给出预计的期限和结果。这个方案必须是你可以立刻去执行的,并且有能力为之负责的。简而言之,要让他做判断题(选择「做」还是「不做」),或者选择题(选择方案一还是方案二),而不是论述题(思考应该怎么做)。
不同的解决方案,出发点不一样,需要的资源、时间、人手也不一样。如何利用最少的资源解决问题(阅读量下跌)?这才是体现你能力的地方。而不是把问题抛给上级:我发现官微阅读量下跌了诶!赶紧解决!这还用你说么?
做策划方案也是一样的。其实策划方案要怎么做?很简单,把「该怎么做」讲清楚就可以了,然而,能做到这一点的新人寥寥无几。许多新人喜欢在PPT里加上洋洋洒洒的背景分析、市场分析、可行性分析、消费者分析……这些是没用的。
真正重要的只有两点:这个PPT要解决什么问题?怎么解决?一个细致而可行的解决方案,能够把流程讲清楚的方案,比起连篇累牍的分析和论述,更能为你加分。
在工作中养成这样的习惯:所有的思考,最终都汇集到「可以怎样解决」上面,那么,你就已经成为了一个合格的职场人。
第五篇:从懵懂童年到活泼少年
作者:胡屹琳
从懵懂童年到活泼少年
——仿写《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落叶飘泊,日子转瞬即逝。不经意间自己稚嫩和懵懂的童年已悄然而别。迎来了有自己的快乐和梦想的活泼少年。而我,依然如故地怀抱梦想,不怕千辛万苦,勇敢拼博,只为点亮前方的旅程。成长路上,回首看看那一路的印记,童年的天真烂漫虽是值得珍藏一生的宝藏,成长的变化却也是令人无柰、无可避免的。童年的记忆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零散的碎片,但它却是我一直怀念的时光。
不必说看不完的动画片,交不尽的朋友,谈不竭的话题,流不枯的时光;也不必说蚂蚁在地板上争食,花蝴蝶在花丛中翩飞,缸中的金鱼倏忽从水中跃起弹到地上去了。单单是在屋外那块花坛中就有无限的趣味。蚂蚁在这里造窝,蜜蜂们在这里工作。弹翻枯叶去,有时会遇见蜗牛,还有蚯蚓;倘若用手指挑动它的身体,便会疯狂挣扎,拼命地要钻进土里去。山茶花和叫不上名儿的灌木交错生长着,茶花会开出大朵大朵的红花,那小灌木也会绽些小白花来。有人说,小灌木花里藏着些像绿豆样的果子,看着不知多可爱,我便常常去摘那小花,却一次也没有找到过。后来才知道,那哪是在花里藏着的呀,分明是花谢后才结的果子呀!
灌木丛中是不去的。因为据婆婆说,那里面有夹人的“夹子虫”。
婆婆曾告诉我说,先前,某家的哪一个小孩贪玩,不听大人的话,结果到灌木丛中遭了殃。你猜怎么着?那“夹子虫”的嘴可是两把大剪子呀,一下便夹住了那小孩的手指,血流了一手!那小孩大哭着跑出去——当然是要哭的,家人们吓得脸一下子白了。拔吧,怕拔不下虫子还让孩子更疼;不拔吧,难道就任凭伤口流血?最后还是用刀削了块肉下来,这才脱了险。
结末的教训是: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
这故事很让我感到世间的危险,走过花坛,往往有些担心,手指总要抽疼一下,而且极想用什么法子把“夹子虫”给治死。但直到现在,依然还没有法子。但也没有碰到过“夹子虫”。灌木丛是常有的,然而总没有“夹子虫”飞出。
冬天的花坛比较无味,而且我家乡还鲜有下雪天——即使下雪,总不过在空中便化掉了吧。但雨一下,可就两样了。放晴后,抓一把土,蘸一点水,再扯过一片稍大的叶子,胡乱一包,便是个“土粽子”。小伙伴们常比谁包得又多又好,然而我明明已将草绳系好,却又总是断掉,大家也都嚷着这样的“粽子”不合格。阿姨总说,你的性子太躁,极易将绳子扯断。我便松松系上,又总要散掉——好不扫兴!但塑泥人儿可就是我的长项了,一捏,一晒,便做好了——虽然容易碎开来,但总算是捏成了。然而六岁那年,父母却将我送到小学去读书了,真不知是为了什么!也许是我将白花摘多了吧,也许是我把花坛搅得太乱了吧,也许是我太男孩子气了吧„„都无从得知。总之,我将失去大把到花坛去的时间了。Goodbye,我的灌木们!Goodbye,我的土粽子和小泥人们!
出门右转,不过十余分钟,便能走到我就读的小学了。“西——街,呃,呃,小学?”那时的我还太过天真,看到那么多小伙伴被连哄带骗地送入了学校,还以为又换了个地方去玩了。结果呢,在那里,我接触到了书,接触到了老师,接触到了更多的知识,却也失去了许多玩儿的时间。起初,我甚至不知道“作业”是何物,直到那次被“打”手掌——与其说是打,倒不如说是拍——但我虽年小,也懂得害羞,那么多同学盯着我!——我再也不敢不做作业了,为了不被“打”,也为了我那一份小小的自尊。
下课铃无疑是我的救星——当然也是大家的天使。我们欢呼着跑出教室,也不顾老师想拖堂的无奈,一下子冲去操场,尽情地玩耍。上课铃声中,我们又得不情愿地回位坐好。上课铃真可憎恶!我这样想,为什么玩耍时间这么少?我不禁抱怨着。
就这样,在不知不觉中又走过了六年。现在想起,走入学校,的确也是开启了玩的新大门。我不必拘泥于现实游戏中了,书中不自有更广阔的天地吗? 一步步,走过懵懂,走过童年,走到了如今的活泼少年。Goodbye,我小时候的记忆!Although forward,活泼少年!Hullo,我的未来世界!